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

电网建设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网建设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网建设论文

第1篇:电网建设论文范文

1.1电网建设风险管理缺乏认识在我国,由于大部分电力企业对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缺乏认识,以至于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都十分淡薄。一般来说,作为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主体,电力企业只注重电网的建设和生产,严重忽视了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这种情况难以提升电力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由此增强了电网建设潜在风险的隐患。

1.2电网建设缺乏风险管理机制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是我国电网建设项目存在的又一问题,由于做好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做保障。但是,当前的电网建设项目没有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严重忽视了风险管理的制度化,以至于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缺乏约束力。

1.3电网建设风险管理监管不力现阶段,我国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监管工作不到位。通常情况下,作为电网建设项目,在其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监督机制,全方位地监督电网的风险管理工作,只要有人管理的地方,就需要监督,这样可以防止人为因素引起的失误,但是当前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监督不力。

1.4电网建设风险管理方式落后在管理方式上,我国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比较落后,难以适合现代管理的实际要求,比如:许多管理人员只重视风险的结果,对于风险的前期控制却漠不关心,由此导致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滞后性。除此以外,在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往往不关心事前的责任,一味地对所发生的问题进行追责。

2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电网建设项目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活动,其投资过程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等特点,这就要求对其风险进行认真评价,及时找出风险根源,并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一般来说,建立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考虑的因素较多,且具有不确定性,表1主要介绍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功能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1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功能(1)评价功能。由于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构成的,对各评价指标由专家组集体评判给予权重,能够计算要素的综合分数值据,从而综合评价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做出。同时,通过分析各个要素指标的分数值,还能够评价各要素对于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的影响情况。(2)监控功能。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持续分析和整理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并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的静态状况和变化趋势,以及所产生所需要的结果报告,从而实现其监控功能。(3)预测功能。通过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预测条件,运算与判断其评价指标,从而得出预测信息,实现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预测功能,然后对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进行动态管理。

2.2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要清晰,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要求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进行设计。(2)可行性原则。在设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主要指标,不但要考虑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要考虑其可行性。(3)可比性原则。设置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时,要求评价指标能够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4)完备性原则。选择指标时,尽可能地覆盖评价的内容,且要从整体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将电网建设的风险水映出来,主要内容包括:空间完备性和时间完备性。(5)定性定量结合原则。由于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十分复杂,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判断这些因素时,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结合。(6)发展原则。设计风险指标时,需要从风险源的形成、发展过程、动态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反映,同时要结合时间、空间、环境条件等的变化,不断探索电网建设项目风险源发展规律。(7)借鉴和创新原则。构建风险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其他项目风险管理指标构建的实践经验,然后再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进一步实现创新和突破。

3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的防范措施

3.1健全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机制①通过分析我国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存在的症结,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对策。②需要征询相关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专家和学者意见,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机制。③深入电网建设项目的基层,向相关风险管理人员了解问题,针对管理存在的难题,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机制。

3.2改变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方式①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人员安排制度,合理安排风险的管理人员,使其各尽其职,提前监控风险的管理,一旦出现风险,第一时间要落实责任人,并快速处理风险。②建立风险应急和风险管理机制,当风险出现时,可以对风险进行最大化控制,从而确保电网的正常建设。③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并普及风险知识,不断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推进电网建设风险管理的信息化目前,我国正在构建智能化电网,推进电网建设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①积极引进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和电网建设施工的精度,避免风险的产生。②引入网络化的电网建设项目监控机制,全过程监控电网建设项目,不但能够更好地避免风险,而且能够在风险出现时进行报警,以便及时地处理风险。

4结束语

第2篇:电网建设论文范文

第一,在中低压电网建设改造工程的施工阶段,将验收工作分为土建施工验收和中期检查两个方面。首先对于土建施工验收,主要是指在土建施工完成之后,配合土建管理相关人员,对施工过程中一些比较隐蔽的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例如电缆接地装置预埋件以及地下管线等进行检查,确认其铺设施工完好。其次,对于中间检查环节来说,主要是针对电网建设改造施工的过程中,要定期及时地对施工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并处理解决。避免等到工程竣工之后验收时才发现,到那时再解决问题既浪费资金又浪费时间,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在中低压电网建设改造过程中,要及时对工程施工进行检查和验收,针对工程的施工是否与设计同步、改造的电网设备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的施工工艺是否合格进行重点的检查。除此之外,还要对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是否按规定进行采购,特别是对于隐蔽工程处的施工和建设要进行重点的检查和验收。一旦隐蔽工程施工完毕之后,即便检测出问题也不好进行解决和处理,给项目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带来巨大的困难。因此,一定要在工程项目施工时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工作。第二,在中低压电网建设改造工程竣工后的检查和验收,在此环节进行检查和验收更要做好严格把关。因为在此环节进行验收之后就意味着改造后的电网要开始投入运行和使用,作为电网投入运行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工程竣工后的验收检查十分重要。验收人员应该按照规定高度负责,对工程项目的每一步进行严格仔细的验收。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应及时上报,并通过书面的形式向施工方通知进行整改,然后再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检查和验收,直到整个工程项目验收合格为止,避免留下安全隐患。在进行中低压电网建设改造工程的检查和验收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细化验收项目。在对中低压电网建设改造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前,验收人员应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将需要验收的项目进行细分,做到项目验收的具体化和责任化,使中低压电网建设改造工程验收工作有目的、顺利地进行,避免盲目检查或不负责任验收造成的漏检或错检现象发生;

(2)检查验收的具体项目,在中低压电网建设改造工程竣工之后,具体的验收项目主要包括对电网建设改造相关的资料验收,安全防护措施以及使用材料和设备的验收,确保竣工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此环节中,主要是针对中低压电网建设改造工程竣工后的一些资料进行验收,包括工程的竣工图与设计图进行对比,对其中进行变更设计和说明的地方进行重点检查。并对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各相关记录进行检查和验收,包括各种调试和试验的记录、使用材料和设备的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以及工程运行管理中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验收。此外,对于工程施工人员的名单和相应的技能证书进行检查,隐蔽工程的相关资料和试验记录都要进行重点抽查和检验。在对电网建设改造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的时候,需要结合设计要求以及施工工艺进行检查,对于施工过程中计量设备的安装是否合理进行检查。由于项目工程是中低压电网建设改造,因此需要对工程中低压专用计量柜的安装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其安装正确合格。对于一次设备接线和安装容量的操作,验收人员应结合批准方案来进行验收。除了对电网建设改造工程的安装质量进行验收外,还要对工程的安全保护措施进行验收。比如,验收人员要检查连锁和闭锁装置是否符合要求,相关的安全工具以及消防器材是否安排得当,继电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和准确。此环节中安全装置的验收,直接关系到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具有较高的重要性。除了安装和安全问题之外,中低压电网建设改造工程竣工后验收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工程使用的材料和电气设备进行把关,确保入网设备材料质量合格。同时对变电站运维以及倒闸操作的规章制度进行检查,检查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是否具有相关技能证书,最后对工程项目是否办理工作票以及用操作票和各种记录簿的使用情况进行验收。

2结语

第3篇:电网建设论文范文

1.1全面实施重大示范工程在220kV系统国产化可控制串补等新型技术等已经完成的示范工程的前提条件下,全面落实和周密部署其在500kV系统的示范工程,在此过程中以实现国产化和产业化、有效减少电网设备造价和电力工程造价为目标。

1.2充分推广应用适用技术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大面积应用常规串补、可控制串补等新型技术,扩大电力系统的输送容量,提高安全稳定水平;在变电站工程中,全面实施变电站标准化设计,依据电力工程的具体情况,科学推广大容量变压器等新型设备;在电力系统日常生产运行中,大力推广直升机巡线技术、雷电定位联网等新型技术,进而提高电网的生产管理水平。

1.3稳步推进电网第二次大扰动试验进一步研究电力系统计算分析中的负荷模型,增强电网的输电能力,同时在科学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逐步有序深入研究其他电网的负荷模型,通过模型研究切实增强电网的输电能力,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1.4注重对科技项目的后评估为电网建设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应对先进的适用技术进行后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安排对同杆双回紧凑型输电、同塔多回、直升机巡线、大截面积导线、常规串补、可控制串补、静止无功补偿等新科技项目的后评估。

2加快电网建设新技术推广的实践技术应用的具体措施

2.1充分推广使用先进适应技术和设备以促进电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中心,在增加运行导线弧垂变化量、加强导线耐温水平、降低运行导线弧垂变化量、缩减塔基面积等方面,充分推广使用先进适应技术和设备。在电网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可结合电力工程的具体情况,适当选择使用一部分已经投入运行且有一定运行经验的设备和技术,例如L型绝缘塔型。选择材料时应尽量满足环保要求,保持其与自然的协调一致。对于山区基础可以采用全方位高低腿设计,对于林区,为降低对地貌现状的破坏程度,可以采用高跨设计。

2.2科学规划电网电网规划指导着电网建设与总体发展方向,它具有系统性强、整体性高的特点,我们应全面、深入做好电网规划这项工作,在满足安全供电的基础上,着重做好电网设施的优化布局工作。及时与城市规划部门沟通交流,将电网规划列入城市综合规划中,并将其有机融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电网建设工作,保证景观协调,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2.3着重谋划特高压落地特高压电网建设在全面实施我国整体能源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一项增加社会综合效益的系统工程。特高压落地电网的建设,有助于缩减线路走廊回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制备破坏和水土流失程度,有助于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缩减负荷密集区的污染源。特高压落地电网在促进生态发展、营造电网与自然和谐共存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第4篇:电网建设论文范文

1.1智能电网的概念

由于智能电网本身的使用诉求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针对智能电网的规划与建设不同地区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内容。从广义范围考虑,智能电网的概念主要是指通过物理电网建设来实现的对计算机通讯技术、测量传感技术以及新能源控制技术之间的完整融合,智能电网使用覆盖电能应用的发送、输入以及销售等众多环节,是对电能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也是一体化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有效呈现。基于智能电网技术发展下的电力系统能够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电能使用需求,并且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形成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是当前节能环保、电能服务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在电力供应系统中的集中呈现。基于智能化电网使用背景之下的智能电网概念也得到了我国电力市场的普遍认可,无论是骨干网架构建还是各级电网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均突出了信息通信及数字化电能资源配置对于电力市场发展的积极影响。

1.2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1.2.1电力市场发展与智能电网建设之间表现出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

这是由于电力市场受到智能电网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在选择权开放化之后用户便可针对不同的供电方式来进一步达到优化用电的目的。此外,关于电力市场执行制度的革新对于现有市场经济运行也起到了积极的导向意义,通过价格驱动来实现对电力市场主体行为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这是双向互动价值在电力系统中的突出体现。

1.2.2智能电网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电力市场的发展进程。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成为了支撑电力市场模式改革的重要技术力量,而智能电网的出现也为电力市场信息流和电力流的获取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此外,智能电网在电力企业中的渗透也使得传统的供电方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无论是供电系统还是电能使用都显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这就更加突出了电力市场发展对于电力产品的积极引导作用,是现阶段促进电力交易便捷化和精细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2智能电网建设对于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

从当前智能电网建设对于电力市场基本运行结构以及系统运作方式的影响分析,基于智能电网建设所带来的电力市场发展已然成为现阶段电力系统运营发展变革的必要趋势,这对电力市场化格局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展开,应积极争取政府广泛支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2.1能源配置方式的变革

智能电网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化石类能源消耗和使用频率的减少,在积极促进新能源使用的同时也实现了网络手段辅助下针对电网能源输送的优化处理。不难分析,随着当前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日臻成熟,更加实用化的能源资源利用势必将突出智能电网的配置与使用优势,进而最大程度促进电力企业能源资源的相互整合。对于用户来说,用电需求的满足可以通过智能电网的网络终端来实现,这就使得企业用户实现了日常用电的正常供给。

2.2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供需关系的改变

从智能电网的物理平台建设角度分析,分布范围的扩大也使得用户用电的传统运作模式发生了变化,这一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势必将导致电能领域供需关系的革新,无论是智能电网中的集成双向通信技术还是电力传输技术都进一步促进了日常用电问题的有效解决。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实时价格的公布不仅成为融洽电力市场各领域关系的重要保障,同时对于电力系统运行模式也产生了重大变革,这也是当前电力领域孤岛运行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一模式当中,智能电网被划分为大小不一的孤岛,并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协调与控制来实现多余电量的远程输送,这对缓解电网使用压力以及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旦电网遭遇故障,那其中的独立运行系统便会自动解列,保障孤岛电网的持续运行。

2.3完善电力市场建设与发展机制

对于电力市场发展而言,智能电网的出现对于电力系统变革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而其中针对电力市场拓展而形成的执行机制建设问题就成为了完善电力企业直流输电以及设备更新的必要手段。智能电网中所使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在尽可能控制电网损耗的同时也更加突出了电网系统本身的灵活性,这对控制电能交易成本极为有利。基于智能电网建设发展而来的智能电表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这不仅使得用户能够实时获取必要的电力信息,增强了电力用户与电力企业之间的信息互动,同时对于电力市场透明化信息机制的构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结语

第5篇:电网建设论文范文

1.1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

电网建设项目主要是指对电网进行必要的初期建设和后期的维护与改建。因此电网的建设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必须充分重视电网的建设问题。电网建设的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针对电网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进行前期的预测,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但是对电网的项目风险管理的十分的困难。一是电网建设的风险管理是不可控的,风险本身就是潜在的,风险的出现与否都是不确定性的,因此对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的管理难度非常的大,需要对电网建设的项目风险进行全息分析。二是电网建设的项目风险管理的专业要求高,不仅要求风险管理人员有着很高的风险专业知识,同时要求电网建设的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对电力行业和电力建设项目有很强的把控能力。

1.2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电网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十分的重要,特别是在建设国家智能电网的大背景下,更加需要避免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不断加强对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为构建我国的智能电网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一是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是电力企业发展的要求,电力企业的发展要平稳的运转就需要不断的避免风险,只规避风险才能减少电力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电力企业逐渐参与市场竞争,这就需要在竞争的同时不断的规避风险,促进企业的长足运转和发展。二是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我国正在进行国家智能电网的建设,因此需要保证电网建设项目的基本安全,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国家智能电网的构建工作。三是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居民生活用电和企业生产用电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的扩大,这都对电力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电力部门必须进行正常的供电和生产,这就需要对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分析。

2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电网建设风险管理在进行不断的探索,首先能够对电网建设的风险进行必要的识别,制订了一定的电网建设风险识别机制,在电网建设项目风险出现的时候,进行风险的识别。其次在对电网建设风险进行识别之后,能够对电网建设的风险进行一定的评估,充分挖掘电网建设的问题。最后在对电网建设项目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风险的处理对策。但是我国对电网建设的项目风险管理问题也很多。一是我国的电网建设风险管理缺乏必要的认识,从而造成了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淡薄。我国的电力企业作为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主体对风险的认识不足,一味注重电网的建设和生产,忽视了对电网项目风险的管理,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缺乏,造成了电网建设潜在风险的隐患增强。二是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对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并不是一蹦而就的,需要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保障。而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注重风险管理的过程性而忽视了风险管理的制度化。导致了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缺乏约束。三是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需要必要的监督机制,对电网的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凡是有人管理的地方就需要必要的监督,以避免人为的失误,但是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监督缺位。四是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方式不能适合管理的实际要求,在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方式中注重风险的结果,而忽视了风险的前期控制,导致了风险管理的滞后性。在风险的管理中不注重事前的责任,而过分注重问题发生后的追责。

3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3.1健全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机制

对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十分的重要。一是通过对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分析问题存在的症结,根据症结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二是通过征询相关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专家和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机制。三是深人电网建设项目的基层和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人员中了解管理中的问题,根据管理的难题制定更加有效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机制。

3.2注重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方式的改变

一是制定明确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人员安排制度,对风险的管理进行必要的人员安排,保证各司其职,对风险的管理进行预先的监控,在风险出现的第一时间落实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进行风险的快速处理和应对。二是建立电网的风险应急和风险管理机制,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是不确定的,因此需要成立必要的风险应急管理机制,当风险出现的同时进行风险的最大化控制,保证电网的正常建设。三是对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风险意识培训和风险知识的普及,让风险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得到提升,促进风险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的管理的信息化推进

我国正在进行智能化电网的构建工作,在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要注重信息化的推进。一是在电网的建设施工中注意计算机技术的引进,从而提高施工的质量和电网建设施工的精度,从而更好的避免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的产生。二是引人网络化的电网建设项目监控机制,对电网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从而更好的避免风险,也可以在风险出现的第一时间进行报警,让风险得到及时的处理。

4结束语

第6篇:电网建设论文范文

当前阶段,我国的项目管理的发展具有下列一些特点:首先,项目管理越来越全球化,国际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同时,人们创造了机遇与挑战,也为人们提出了更高水平的发展要求。其次,学科越来越专业化,从而促进项目管理专业的进步与发展。项目管理知识的不断完善与健全,使我国的项目管理可以依靠自己的教育体系变得越来越专业化。最后,逐渐完善培训教育以及认证制度。电网建设项目是一个相当复杂以及专业性要求严格的工作。而项目管理对我国电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个良好的项目管理有利于项目进展的更加顺利。

二、我国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及其管理上的问题

我国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在近几年来的发展还是较为显著的。目前,我国电网建设项目具有一些特点。第一,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区域较为广泛。其施工项目的地域可以广泛达到整一个市区,甚至更广。第二,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企业单位众多。从而导致涉及的工作人员众多,使电网建设项目变得更加复杂。第三,电网建设发展的越来越快。随着电力技能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要求的提高,电网建设的规模持续扩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上,由于各自特点的不同,实际施工结果都不是很尽如人意。当今我国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还存在以下一系列问题:

1工程征地以及拆迁等前期投入资金过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征地以及拆迁所需要的费用越来越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网建设的投资成本。

2在电网建设工程施工中造成的环境问题。最为常见的就是电网建设用地以及路径与城市的建设发展产生矛盾。电网建设所涉及的地域广泛,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许多问题,从而导致建设工程无法按时完工。另一方面。电网建设也会与其他城市建设产生冲突。然后这些情况出现后,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以及资金去更改计划方案。同时,也会增长工程施工时间,增加工程成本。

3电网建设工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所产生的风险。其主要风险包括技能技术、质量标准、管理监督以及项目组织风险。同时,电网建设工程也会受政治、环境以及经济变化的影响。然而,这些影响都会拖慢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

三、对电网建设中实施项目管理的分析思考

完善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可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建设发展。因此,对于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的分析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任务。

1计划的策划是认识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工程项目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将计划作为基础,工程项目的计划是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关键性要点。工程项目计划就是将工程项目的全部过程、预期目标以及工程活动统一的加入计划。并且用一个可以分解的计划来协调整个工程建设项目。同时,这个计划要做到科学合理,依照尊重客观的规律,适度的原则,为整个工程项目打好良好的根基。

2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了解电网建设项目管理的前提条件。每一个工程项目并不可能由单独一个部门完成,它需要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让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以及不同层次通过协调使它们的目标相同,在资源、资金、人员配备上达到一致。

3施工过程的调控是加强电网建设管理的重点。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对施工、设计、监督单位以及供货商的检查管理。其需要对工程各部分所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整改。另一方面,控制投资的关键手段是成本管理。通过避免设备资源采购的过多、质量低劣以及错误购买,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

4完善监督体制是提高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保障。任何一个环节项目的实施都必须要有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需要充分发挥监督责任人在各个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全面的监督以及协调项目中的各个过程。坚决杜绝暗中操作等腐败现象的发生。依据工程项目的规章制度、工资标准以及质量标准,监督工程的全过程,保证施工的安全以及质量。

四、结语

第7篇:电网建设论文范文

1.1某中药材网,是目前排名第一的中药材网站,其每日访客独立IP值约为6600,Pv值约为34320,其流量远远小于其他行业的电子商务网站,而且访客主要以浏览信息为主,在线交易微乎其微。2013年5月,某药企的中药材大宗交易平台正式启动试运行,其作为国内首家“实体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中药材大宗交易平台,属于首例大型上市药企进人电子商务的事件。但该平台为二级域名、模块功能简单,信息量单一,远不能承载中药材繁多产品和海量信息。因此无论是较之目前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还是较之目前蓬勃发展的中药材产业,作为二者衔接点的中药材电子商务,几乎停滞不前,急需加快发展步伐。

1.2中药材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由于中药材在我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我国又是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中药材电子商务前景光明。十年前的非典以及今年的H7Ng,家家户户配备板蓝根,说明了中药材已成为人民群众居家生活的必需品。我国目前网络用户高达7.1亿,随着3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提高,网络已几乎覆盖全国。〔1〕一端是庞大的中药材产业,一端是数量巨大的网络用户,因此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在我国有雄厚的基础的巨大的发展潜力。政府部门在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有关部署中,将实施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作为中医药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这为中药材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中药材电子商务网站的构建

2.1中药材电子商务网站的域名选取

域名作为网络平台的大门,是客户访问网站平台的第一步,因此域名对平台的后期发展至关重要,好的域名对网站的成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口〕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在选取域名的时候,以行业词比如“中药材”、“药材”等的拼音,或者以平台的品牌名拼音为佳,由于拼音输人法越来越智能,已经成为汉字的主流输人法,因此拼音域名好记,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网站都以品牌全拼作为域名,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taobaocom、baiducom。由于广大网民对Com后缀的域名的认可度远高于其他后缀的域名,而且国内外大公司都用Com后缀域名,因此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在域名的后缀选取时以Com为佳。

2.2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网站中要实现的功能

功能是一个网站平台的核心,在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时,一定好把握好其要实现的功能。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有用的功能一定要有,无用的功能一定不能有,切记杂乱无章,无用的功能会误导客户对无用信息的搜取而浪费时间,影响客户体验。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的客户有中药材企业、中药材店铺老板、药农、从事中药材的物流公司等,他们的意愿是获取需要的信息、展示自己的产品、推出自己的服务,当然更大的愿望是能在网上接到订单。因此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具有这些功能:(1)信息展示功能:中药材市场信息,为了方便阅读还要做信息分类,比如采购信息、销售信息、服务信息等,还需要加一些辅助功能,比如认证信息、站内搜索功能、评论和留言板;(2)在线交易功能:以开设商城、网店等形式,实现网上交易功能,这块功能里面可以加人远程视频功能,利用网络和终端摄像头,可以实现远程验货、参观药品库房;(3)行情资讯功能:各地药材实时价格行情,行业动向等;(4)学习充电功能:这部分功能主要承载一些中药材辨别、中药材储存方法、药草种植技术等资料,可以加人问答功能,便于访客学习和交流;(4)查询功能:这部分功能主要为了方便访客查询政府部门的公开信息,比如做查询对话框,通过对话框直接可以查询药监局网上的信息,如药品批号等。

2.3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网站的分站布局

由于中药材品种繁多,中药材市场信息冗杂,而中药材网络电子平台作为一个综合性网站,单一系统很难实现上述几个功能,因此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构建时需要在总站下充值设立不同功能的分站系统:1)中药材新闻和行业资讯分站,在该分站上再设置地方分站;2)交易平台分站,在该分站上丙设置店铺店铺、批发、商城等三个分站;3)BBS+博客系统;4)分类信息系统。分站布局如图1所示:以上五个分站承载不同的信息体,交易平台是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核心产品。中药材新闻和行业资讯互为一体,数据科相互调用,承载业内新闻、业内信息、教育培训等信息,为电子平台的首页。〔a]BBS+博客分站是平台的社区,虽然近两年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网络工具兴起,对社区型网站造成极大冲击,因此社区型网站发展进人死胡同,但是作为一个综合型的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还是需要设置社区,社区便于业界人士互动,交流和学习。分类信息分站是中药材信息的聚合地,要求设计简洁,页面响应速度快,便于快速访问和信息、查询信息、获取信息。由于手机用户的增多,中药材商务电子平台除过开发。b页面外,同时要开发跟。b功能相同的waP页面,便于手机用户访问。

2.4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网站平台功能模块设置

为了实现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网站平台四个分站的功能,需要对四个分站进行功能模块规划设置。

1)新闻和行业资讯平台:行业动态、各地快讯、产地信息、药材展会、招商合作、药材进出口信息。最新价格变动、全部价格、价格走势、分析预测、供求分析、供求预测、价格分析、价格预测。

2)网络交易平台:商铺网站注册、商铺网站模板管理、商铺网站信息上传、商铺网站综合排行、商铺网站综合管理。网上洽谈、网上交易、网上付款、收发货管理、货款拨退。商铺信用评分、商铺信用排行、商铺信用监督。

3)社区平台:需要设置BBS会员管理、版块管理、版主管理、帖子管理;博客相册管理、文章管理等模块。

4)分类信息平台:需要设置供应信息、求购信息、服务信息、信息查询等模块。需要注意的是:新闻和行业资讯平台和分类信息平台都是信息载体,但是他们的功能截然不同,新闻和行业资讯平台是由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的管理者(网络编辑)整理和的信息,属于新闻和行业资讯平台的“官方”提供的资讯。而分类信息平台是由注册用户的信息。

3、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网站平台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与一般信息网站、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不同,中药材市场涉及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质检、交易、仓储、物流,技术服务等环节,业务范畴广、流程复杂,行业特色明显。

因此,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网站平台规模大,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不少。如:

l)网上交易中,不同企业、不同技术标准的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实时传送、接收;2)使用不同开发工具的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并实现数据无缝互通;

3)复杂多样的业务数据交换标准的研制;

4)巨量数据并发处理机制设计;

5)多服务器分布处理响应;

6)平台交易数据安全技术。

7)中药材数据挖掘技术:

8)多媒体培训课件的设计与集成等等。

网络信息应用模式的创新:

l)创建现代网络化中药材市场;

2)中药材网上交易;

3)创建中药材网络商铺;

4)中药材市场信息平台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

5)中药材交易资讯服务;

6)中药材种植资讯服务;

7)网络化市场管理;

8)网络多媒体中药材综合知识培训等。在实际开发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过程中,对这些技术关键,要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逐个攻关解决。

第8篇:电网建设论文范文

有线电视是通过电缆等传输渠道将人们所需要的电视节目信号和数据传输到千家万户的网络传输系统。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线电视网络的应用都十分广泛,但其最早是成型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居住在公寓中的人们共用一个信号接收天线,并在各家各户中都设置了分机设备,共享节目的传输。后来随着该项技术的发展,其覆盖的网络范围也不断扩大,直至覆盖到整个城区。最初的有线电视网络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导致其收费相对较高,普及率则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我国电视技术系统日趋完善,使得更多的人群在收费较为低廉的条件下就可以享受有线电视网络所带来的便利,是该行业发展的一大突破,也促进了有线电视网络的普及。

2有线电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在首都的北京饭店安装有线电视仅仅是出于外宾接待的需要,在此之前,我国对于该项技术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在北京饭店装设的系统是第一次尝试,而且只能接收到两个频道,至此之后,我国才陆续在此领域进行开发和研究,并相继在各大宾馆和企业范围内进行推广。直至今日,有限电视网络已经遍布全国,并且深入了寻常百姓家,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未来的有线电视网络将会是一个全方位的服务网络,它将把现有的电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融合到一起,发展成为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对数据、话音、图像、传真以及其他各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性承载的多媒体综合业务,同时还将与其他各种业务实现智能化的无缝连接。交互式有线电视网络技术无疑是未来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它能够将网络的传输带宽扩展到750MHZ以上,在远距离的双向传输方面运用先进的ATM技术以及IP数字传输技术,更高程度上保证了信号的质量,增强了网络运行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网络传输容量也大大提高。

3.1有线电视网络将更加注重交互式运行模式

现阶段我国数字电视网络将处于其发展史上的第四阶段,即交互式网络传输模式。该项技术能够弥补传统有线电视网络在技术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传输速度更快,传输容量更高,且信号也更为稳定,不易出现中断现象。同时,它还解决了远距离传输困难的问题,光线传输方式大大提高了信号传输的性能。更为特别的是,该项技术可以实现双向信号传输,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另外,还具有新型的节目点播和预约功能,使其发展更具人性化。

3.1.1要重点解决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现象。

在有限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号不稳,频道间信号相互干扰的情况,影响节目的收视效果。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主要是由于系统中放大器出现了信号输出问题或系统电平差过大,因此,可以通过降低电平差,调整放大器指标等方法来解决此种问题。另外,在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过程中,要选择优质的传输部件,尽量避免该种现象的发生。

3.1.2网络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有线电视网络管理要实现分层次管理模式,这由其自身功能的特殊性所决定。首先,要加强对于网络内部核心系统的调试和管理,完善其内部功能,降低其网络运行中出现误差的概率;其次,要进行各层级之间的传输方式管理,保证传输的连续性,避免发生数据传输中断的情况;再次,是系统与终端接收设备的连接和调试,不同的网络层次负责不同的中断设备功能;最后,要进行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管理,运营商要在满足运营条件的情况下,对用户开通有限电视网络端口,并及时与用户进行协调和联系。

3.2新型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特点

3.2.1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数字化技术能够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进行量化,并且重新编码转换为二进制数代表的数字信号,然后再对新的数字信号进行相应处理、传输、存储和记录。在未来的有线电视网络技术中运用数字化技术既能够保证各种电视设备获得比原有模拟式设备更高的技术性能,还能够让电视设备获得更多模拟技术时代所不具有的新功能,由于数字化电视能够对各种网络信息进行数字化传送,这就使得有线电视将提供更大的屏幕,更清晰的画面以及更加优质的立体音响效果,这些无疑将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电视网络生活的需要。

3.2.2技术趋于智能化。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智能化不仅体现在数字化上,还将体现在网络化与综合化当中。实现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智能化将带动数字化发展的进程,最终实现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全数字化,这将是一种凭借IP+DWDM的信号传送模式,它能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各种多媒体信息服务,带人民大众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

3.2.3技术网络化发展。

为了适应未来有线电视更高的技术要求,需要对有线电视系统进行双向改造,通过宽带传送网络的建立使得孤立的双向有线电视系统很好的联系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线电视网络信号传输体系。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与其他网络的连接就是有线电视网络技术走向网络化的重要标志。有线电视技术的网络化进程是以HFC结构为基础,同时还将融入宽带网络技术和现代光纤通信技术,这样能够保证有线电视网络拥有更加强大的综合信息传输以及处理能力。

3.2.4综合化发展。

未来,借助数字有线电视多媒体平台和CMTS+CableModem组合来实现综合业务无疑是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发展的主旋律。未来有线电视网络还将开展多种辅的业务服务,比如:(1)电子政府(为政府部门提供上网服务);(2)电子商务(为国内外企业、银行对顾客提供商务服务;(3)电子社区(为建立智能化信息社区服务)等。

4结束语

第9篇:电网建设论文范文

一、收视率评价模式的变迁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视媒体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收视率作为反映电视节目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开始发挥重要作用。1996年8月,中央电视台调查咨询中心和法国市场研究公司索福瑞集团开始业务合作①,并于1997年底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了独立市场调查机构央视—索福瑞媒介调查公司(CSM)。从1999年元旦起,央视—索福瑞媒介调查公司的收视率统计方法由日记式调查法,改为更加精确、也更少人为因素影响的测量仪统计法,并由此带动了收视率指标在中国电视媒体考评体系中份量的不断上升。在此前后,全球性媒介调查公司尼尔森也进入中国,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安装收视率测量仪,面向内地各电视机构提供收视率统计数据。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005年之间,收视率伴随着中国电视媒体经历的一系列改革,从一个陌生的外来户,成长为中国电视媒体厅堂里的尊贵客人。直面市场、直面生存、渴求经济上的收益与回报,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电视媒体谋求发展所要破解的首要难题。在电视节目的生产、制作、销售等流程尚未形成一个畅通的产业链条之时,广告收入成为了电视媒体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而收视率作为广告主投放广告量的主要依据,也随之成为各家电视台衡量一档电视节目生死存亡的主要砝码和标尺。

“收视率使电视台不仅了解了自己的观众,也知道了竞争对手。”④客观地讲,收视率的引入和使用,在促进电视节目量化考核体系的产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超越了单纯的媒体传播层面之后,收视率与广告收益的挂钩就使其最终演变成了一种经济活动。这样,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掌控者手中,收视率的角色和身份势必会产生出一系列的冲突与悖反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收视率测量的准确性与真实性问题,二是收视率导致的价值标准倾斜问题。

同样的时段、同样的节目、同样的地区,不同的收视率调查机构所提供的数据大不相同。这种状况的出现表明,收视率调查公司在样本数据的采集和获取上,存在不规范问题,比如样本选择、样本户泄密与被收买,以及样本户人口结构特征与中国电视观众整体人口结构特征不一致等问题。如果不能保证上述比例的大体一致,那么收视率调查结果无疑会存在严重偏差甚至失实。另外,既然超越了单纯的电视传播领域而跨步到了经济活动中来,收视率就很难不染上急功近利的色彩,所谓“收视率是万恶之源”⑤的说法,言虽过激但不能不承认收视率对电视传播理念上的颠覆性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5年10月,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提出了“绿色收视率”概念。他认为:“以‘绿色收视率’作为节目、频道的评价依据,可以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指导节目的生产和发展;以‘绿色收视率’作为评价指标,将为营造更和谐、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的电视生态环境创造适宜的条件。”⑥所谓绿色收视率,是指在坚持电视节目品位和确保国家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基础上,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围绕“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中央电视台在融合主、客观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将引导力、公信力、满意度、专业性纳入评价标准,制定形成了“引导力(20%)+影响力(25%)+传播力(50%)+专业性(5%)”的新的电视节目综合考评体系。“央视建立的四维指标节目考评体系,不再以收视率高低为依据,也不再实行硬性的末位淘汰”,而是在影响力和引导力的指标当中,“突出了媒体的可信性、权威性和导向性、价值观等考量维度”⑦,将电视媒体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感放在首要位置给予强调。这一新的节目考评体系,也为网络电视节目传播效果评估提供有益参考。网络电视台的节目评估,不仅应该包括播放量、下载量、浏览量等指标,还应包括节目内容的可信性、导向性、权威性与专业性等指标。

二、节目播出平台的融合评估机制建设

技术变革和媒体融合政策的推进,使广电行业从节目内容到接收终端都呈现出巨大变化。无论是位于产业链前端的内容生产,还是位于产业链下游的接收终端与受众市场,传媒产业与通信行业之间的跨行业发展趋势十分明朗。网络电视播出平台必须立足于纵向打通和横向融合视角,对自己的媒体融合实践进行评估,这一评估至少应该包括五个层面: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制度融合和机构融合。在这五项融合指标中,技术融合是前提,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是重点,制度融合和机构融合是关键。

技术融合主要用来评估电视、互联网和电信三者之间的技术共享与扩散程度,构成网络电视跨行业发展的技术前提。只有技术融合达到一定程度,后继各层面的融合才能持续跟进,并为最终形成跨网大数据业务分发体系奠定基础。技术融合的评估主要通过相关行业间专利数据的共享和互渗进行测算,如三方在各自下一代网络的建设与改造上,应该充分考虑到三网未来衔接、兼容、通用的可能,并在技术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上予以整体统筹;不同厂家在生产终端设备时也应该遵循统一的制式标准,以方便不同行业的机构和单位在业务市场上横向融通。

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主要用来反映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企业和电信公司之间业务产品的交叉程度及融合流通程度,即同一类型产品(包含服务)在不同网络通道及平台上的传播、流转与应用程度。对网络电视节目播出而言,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的重要标准就是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企业和电信公司在市场需求和产品供给上的融通程度,具体到数据指标上则可以通过企业、公司和媒体机构在三方市场上的产品销售及服务数据来测算。

制度融合和机构融合牵涉到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设计和机构改革等环节,对三网融合和媒介融合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目前,在这一方面,还很难总结出量化的方法或指标。通常只能以定性识别的方法对其影响进行预分析,普遍存在着因政策不确定而带来的分析结果偏离现象。相比政策、制度上的极大未知性和由此产生的风险,机构间的融合评估风险则要相对小得多,因为加速推进行业机构间的融合——即大部门制改革是早已经确定并付诸实践的国家决策,可逆转的空间很小。

对以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业务融合和机构融合为核心表征的产业融合的测量方法,主要有网络分析法、熵指数法和赫芬达尔指数法。网络分析法主要通过企业、媒体所处的社会网络结构的变化,来对整个行业的融合情况进行研判。这种评估方法中,每一个企业或媒体机构都是网络结构中的一个节点,每一个节点的变化(如重组、并购等)都会在网络中被传导扩散,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使得整个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到整个行业的产业结构。这种评估方法容易从整体上感知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但不容易对融合的效果进行精准评估,且数据收集处理庞大繁杂,存在时效上的滞后性。

熵指数法主要用来衡量企业或媒体机构经营业务的多元化程度,熵在物理上的意义是用来表示能量在空间中的均匀分布程度。1979年Jacquemin和Berry进一步将企业经营业务的多元化细分为行业内的多元化和行业间的多元化。该评价方法用DT(Total Diversification)表示企业经营业务的总体多元化程度,其熵指数表达式则为:

其中,Pi表示企业或媒体机构在所进入的四位码行业⑧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n表示企业或媒体机构进入的行业总数。企业或媒体机构经营业务和进入行业越多元,DT值越大;相反,如果企业或媒体机构只是专业化经营,没有跨行业经营业务量产生,则DT值为0。在这一评估指标中,DT值会随着企业和媒体机构所涉行业种数的增加而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体跨行业融合的程度。

赫芬达尔指数法(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简称HI指数法)是用来衡量产业多元化的另一个常见的评估体系。1998年,产业经济学家Gambardella和Torrisi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度量电子信息产业中企业主体间不同业务的融合程度,对技术融合及技术融合与业务融合间的关系、技术融合与产业融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等进行研究,划分出了与HI指数相对应的五个区间(见表1),分别代表低度融合到高度融合的五个阶位⑨,由此,使HI指数成为衡量行业融合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方法。其表达式为:

其中,HI是指所有变量(Xi)占总量(X)之比的平方和,其意义也随着变量X指代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如果用X表示媒介融合的市场总规模,Xi表示企业或媒体机构在广电、互联网和电信业任一行业中的业务分规模,则HI指数可以表示企业或媒体机构在以上三个领域上的业务多元化程度。以表1所示区间值为判断标准,则HI值越大,意味着某企业或媒体与广电、互联网和电信业的单一粘合程度越高,跨行业发展的多元化程度就越弱。反之,则表示某企业或媒体业务在广电、互联网和电信业间的业务分布较为均匀和多元。赫芬达尔指数作为评价网络电视融合推进程度及建设绩效的客观指标,不仅可以更为真实有效地反映媒体在建设过程中的表现,也可以迅速地反映其中的大企业、大机构在业务市场上的份额变化及垄断程度。相比熵指数法和网络分析法,赫芬达尔指数评价法在全面、深入反映网络电视业务融合的建设绩效上,要更为准确和灵活。

三、网络电视评估机制建设

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和网络电视台的全面推进,基于多渠道、多平台视频播放量及下载量统计基础之上的网络视频评估机制建设日趋完善。除了央视—索福瑞媒介调查公司(CSM)、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公司(CMMR)之外,新兴的媒介市场调查机构和大数据处理平台如泽传媒公司、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计算中心“网络与分布式计算实验室”等,也都介入到了网络视频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建设实践中。而且,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影响力的扩大,网络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的关注度(包括提及次数、评论次数、转发次数)被纳入网络视频的评估数据中,构成了“微博电视指数”“全网传播指数”等新评价体系。

“传统的收视率调查只涵盖对直播收视的观众行为统计,而跨平台多终端的收视率调查需要在直播收视统计之外增加对以上多种视频应用行为的监测。所以这种更广口径的收视率调查不再仅仅局限于电视观众测量(TAM:TV Audience Measurement),而必须升级为更具广泛意义的视频用户测量(VAM: Video Audience Measurement)。”⑩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在视频用户测量基础之上的“全网传播指数”评价体系、“微博电视指数”评价体系和美兰德电视节目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体系更能准确反映电视节目在融媒体时代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全网传播指数”,由泽传媒公司2013年的“全媒体收视率”及2014年的“全媒体传播指数”演变而来,目前包含两个评价指标:“全网收视指数”和“社交媒体影响力指数”。前者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内11家视频网站(包括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乐视网、56网、华数TV、芒果TV、风行网和凤凰视频)对某档视频节目的转载、播放与下载数量;后者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新浪微博和微信对某档视频节目的提及次数、转发次数、评论次数与阅读浏览量。

依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媒体收视大数据管理平台,“全网传播指数”的数据采集上,已经初步覆盖了传统抽样调查(依据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搜索引擎评估(依据搜索引擎结果进行统计)、视频网站评估(依据节目在视频网站上的播放量数据进行统计)和社交媒体评估(依据微博、微信、贴吧等社交媒体的传播数据进行统计)等四种渠道。随着2015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和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的加盟,泽传媒的“全网传播指数”评估体系建设迎来更多的智力支持。

电视节目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体系,由美兰德市场调查公司和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推出,其基础是美兰德公司独立研发的“中国电视媒体网络传播监测与研究”项目。2013年7月,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2013年上半年度电视新闻栏目网络传播力榜单”,即以该节目评价体系为依据而得出。美兰德电视节目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体系,重点强调了电视节目在电视屏幕之外,特别是互联网平台上的传播效果。所谓“网络传播影响力”,就是指某档电视节目或与之相关的话题,在视频网站、社区、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引起的反响与受关注程度,具体评价指标则采用“T3+2”来表示。“‘T3’指的是网媒关注度、网民评议度及视频点击量,‘2’指的是将网民评议度细分为网民美誉度及微博提及量两个细分指标。”?

对于该评价体系的意义,美兰德公司总经理崔燕振认为,“我们的网络传播评价系统中,是通过利用IT技术对开放式网页进行抓取并与封闭式网站达成战略合作的方式,不存在样本以偏概全或者被污染等问题,并且随着IT技术手段的提高,抓取到的数据将更加准确、详细。”?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该评价体系合作伙伴中央电视台的认可:“目前,我们已经着手建立起基于网页的效果监测体系,将来,移动客户端的数据也要逐步纳入这个体系,使之更加客观地反映产品和节目的价值。”?截至2014年底,该评价体系已经涵盖了国内所有上星电视频道的新闻及综艺类栏目——这两类栏目也是网络电视台上新闻及综艺类节目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该评价体系还覆盖了国内2500多部影视剧和600多部专题纪录片。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