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课时调整
针对72学时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我们设置理论为48学时、实验为24学时,理论和实验课时的比例达到2∶1,充分保证实验教学在时间上的要求。在具体的实验课安排上,对于形态学部分,如解剖学和组织学,每次上3节理论课,紧接着上1节实验课,对所学的形态学知识立刻进行实物观察和辨认;对于生理学部分,则在学完1~2个系统后集中进行一次实验,观察和验证生理学的某个知识点。
1.2内容调整
由于卫生保健教师将来主要针对青少年儿童开展工作,所以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必须紧密结合青少年儿童的解剖生理学特点来开设。为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保留解剖生理学各章的主要观察和实践重点,删减深奥繁琐的内容。要求该专业的学生通过解剖生理学实验,能从人体的外部形态了解青少年儿童头、颈、胸、腹、四肢等部位的作用和基本功能;了解青少年儿童心、肺、胃、肠、大脑等主要器官所在的位置和基本生理功能;判断青少年儿童形态发育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该年龄组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特点等。在实验课的纵向分配上,针对卫生教育学专业的特点,尽量向与青少年生长发育有关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相关章节倾斜,即以这些内容作为重点,它们基本囊括了作为一名卫生保健教师需要掌握的人体解剖学的主要知识要点。运动系统中骨、骨骼肌和关节的教学,理论课可简单介绍概况,实验教学进行详细讲解和示教。在实验方式的选择上,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实验为辅,密切联系青少年儿童的常见疾病,如龋齿、斜视、弱视、近视、佝偻病、贫血、肥胖等设计和开展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1.3实验指导手册的编写
我们在完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编写了适合卫生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手册。手册由3个部分组成:大体解剖学部分、组织胚胎学部分、生理学部分。这3个部分包括若干实验,每次实验课会标明该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填图或结论),以填写的实验报告作为评判学生实验水平的依据。大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部分以填图为主,对重要的组织和细胞结构,如线粒体等,要求学生能画出来。实验指导中包括人体的解剖方位、解剖面和人体主要结构系统的观察方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各大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大体结构和微细结构的特点。生理学部分包括如下11个实验:实验1: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实验2:神经干双向动作电位引导;实验3: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测定;实验4:单向动作电位与不应期观察;实验5: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6:人体动脉血压测量;实验7:人体心音听诊;实验8:人体心电图描记;实验9:人体肺活量的测量;实验10:ABO血型的测定;实验11:人体视力和色觉的检测。后6个实验在活体上进行,前5个实验则采用计算机模拟动物实验,要求学生自行得出结论,并写出分析报告。指导手册中插图明显减少,而对实验原理和过程的文字描述明显细化。
2合理配置教学硬件和软件,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
各实验室均有多媒体讲台,不仅配有高清投影机、电脑、音响、无线麦克风等设备,还配有专业的DVD碟片、CAI课件、教学录像、开放式教学系统,提供了阅览网络教学资源的设施条件,使得学生在电脑上进行自主学习更为方便高效[4]。
2.1各实验室的教具配备及优势
我们共提供了4个不同功能的实验室用于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即形态学综合实验室、人体解剖学陈列室、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和功能学综合实验室。大体解剖结构和胚胎的观察在形态学综合实验室和人体解剖学陈列室内展开,组织的观察在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内进行,生理学的实验则在功能学综合实验室内完成。
2.1.1形态学综合实验室的硬件配备及优势
该实验室配有形态学教学模型140余件、形态学彩色图谱和挂图若干。其中,心脏传导、尿液的生成、血液循环等电动模型给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直观的学习体验。特别是配备了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整体模型、主要系统的主要器官模型(如乳牙和恒牙、儿童耳和成人耳等)。该实验室还配有实物高清观测系统,可以将模型和标本立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明显提高了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授课质量。
2.1.2人体解剖学陈列室的标本配备及优势
人体解剖学陈列室现有各种标本300余件,内含整体标本、局部标本和断层切片3种,以塑化标本为主,辅以少量的瓶装标本。配有整体肌肉塑化人和整体内脏塑化人,主要显示全身肌肉、血管、神经、脑的位置等,可以给学生以整体印象。特别是加强了成人和儿童标本的对比,如成对放置成人骨架和儿童骨架、成人肺和儿童肺等。陈列室内的标本种类多样而且制作精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2.1.3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的软硬件组成、功能及作用
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把传统的显微形态教学和现代的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完美结合起来,可实现60余名学生理论课和实验课的一体化教学。配以专业的青少年儿童的组织切片(如学龄儿童呼吸道、消化道切片等)和数字切片库,有助于学生理解青少年儿童独特的组织学特点。
2.1.4功能学综合实验室的软硬件组成及优势
功能学综合实验室主要开展以功能代谢为基础的人体实验和虚拟数字化实验。本实验室包括有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血压计、色盲色弱测试图、视力表、肺活量测试仪等,可进行各种简便易行的人体实验。特别是配备了多套计算机模拟生理学实验软件,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生动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观看正规的实验操作演示,并通过与课件交互操作,真实、动态地完成生理学实验。
2.2各实验室的全面综合运用和开放实验室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不同组别分别利用上述4个不同的实验室同时开展针对同一个系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然后再互相交换场地进行实验,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利用晚上、双休日和节假日让学生参观标本、观摩电化实验或到实验室查询资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课外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3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卫生保健教师工作对象为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和方法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能力。
3.1标准值校验法
我们把3~18岁青少年儿童解剖生理学指标的各项标准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订成表,这些标准值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心率、肺活量、体质指数等。将这些表贴于各实验室的墙面,或做成小册子让学生随身携带,便于其随时随地对照、判断和分析我们所观察及实验的对象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3.2对比法
通过系统比较青少年儿童和成年人的差异来促进学生掌握青少年儿童在解剖生理学上的特点,并教会学生正确观察和测量青少年儿童生命体征的方法。例如,通过比较青少年儿童与成人心率的快慢来掌握正确测量脉搏的方法。少年儿童的脉搏很容易受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稳定,如哭闹、进餐、发热、运动等都会影响脉搏的快慢。因此,测量脉搏应在青少年儿童安静时进行。再如,通过观察比较青少年儿童与成人的呼吸方式,可以迅速掌握青少年儿童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方式的特点,即越小的儿童呼吸越快,并以腹式呼吸为主。又如,要求学生在喉镜下观察比较成人和儿童腭扁桃体的特点,理解4~10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易患急性扁桃体炎的原因。还可观察对比青少年儿童和成人鼻中隔易出血区的镜下结构、咽鼓管的解剖学特点;观察对比青少年儿童手骨和成人手骨的X线片,了解骨龄的概念等。对比法是最常见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实验教学方法之一。
3.3疾病知识结合法
在实验教学中适当地穿插引用一些临床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例如,用真正发生龋齿的乳牙来展示儿童因牙釉质薄、牙本质较松脆,易生龋齿的现象,并通过介绍有关龋齿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来理解牙体的解剖形态特点;穿插治疗近视眼、青光眼的眼科临床治疗知识来帮助学生掌握眼球壁及其内容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利用脱钙骨来介绍青少年儿童的骨骼有机成分多的特点,让学生体会什么是青少年儿童特有的青枝骨折;通过介绍包皮过长和包皮环切来加深学生对包皮和包皮系带的理解等。
3.4活体教学法
卫生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要接触的对象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在实际工作中要经常对学生本人进行某些活体测量。因此,对活体的表面观察和触摸就显得非常重要。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实验教学要将活体作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结合活体,凡在活体上能看到的必须要求学生在活体上找到,凡是青少年儿童明显的特征性表面解剖标志也必须要求学生会在活体上辨认,这样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活学活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运用“望、摸、量、画”等方法,要求学生不仅能画出和找出体表标志和投影线,而且对重要的人体表面解剖标志能做出描述。通过相互触摸重要的体表标志和穿戴内脏绘图背心等方法,形象地开展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5]。
3.5现场教学法
我们尽可能地安排了课间、课后和暑期等时间让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观摩手术,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如安排学生去医院观摩白内障摘除术,使学生对晶状体的色泽、形态、软硬度、位置和作用等建立起从视觉到触觉的感性认识,也采用了幼儿园和小学实地测量和观察的办法,如现场测量各种年龄段儿童的体重、皮褶厚度来判断年龄和肥胖状态的关系等。
4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制度
将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成绩计入该门课的总分,这种全面的考核方式既加强了学生对实验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又考查了学生完成实际工作的综合实验能力,较之以往采用的单纯理论考核成绩计分法更加全面、客观与公正,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6]。具体来讲,理论分占总成绩的60%,实验分占总成绩的40%。实验分中实验报告占40%,操作技能、出勤、学习态度等占30%,实验课的期末考核占30%。实验课的期末考核包括标本的指认、实物的填涂、结构的绘画和相关实验理论的口试等形式。
5结语
【摘要】如何发挥好解剖学的实验教学作用?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解剖学知识,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笔者在实践教学中,体会如下: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不适;认真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使实验内容更丰富、更直观;调整教学的课时分布,加大实验课时的比例;采取“互动实验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进考核方式,客观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解剖学;实验教学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临床医学及其它医学专业的铺路石。而解剖的实验教学是解剖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解剖学的教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如何发挥好解剖学的实验教学作用?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解剖学知识,把理论同实践联系起来,笔者在实践教学中,体会报告如下。
1 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不适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中专学校,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6、17岁,以前从末接触过尸体,而解剖实验课的实验材料是人体标本,有些学生听说要上实验课,课前就开始议论,甚至有的女生找到任课教师,要求不上实验课。面对这些学生,任教老师该如何处理?怎样才能转变这些学生的心理?变学生“要我上”为“我要上”。首先,教师要有耐心,不要高高在上,大声训斥这些学生,相反,要和这些学生缩短距离,要让这些学生愿意和你谈话,在谈话中,打开学生的心结,帮助他们克服恐惧、紧张、怕脏、怕气味的心理,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对待解剖学的实验课。其次,在实验课上,要经常鼓励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放下思想包袱,开动机器,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2 认真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使实验内容更丰富、更直观
解剖学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血供及神经支配等。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有:挂图、模型、标本、及录像。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课件也应用于解剖的教学中。为提高实验效果,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录像及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讲解,针对学生普遍反映解剖学内容多,难学、难记这一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及记忆。其次,教师要预先布置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上实验课时不手忙脚乱。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实验内容设计是否合理,教材理解是否透彻,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验效果。为此,教师还应备好课,准备好与实验内容相关的挂图,录像、陈列标本及尸体,使实验内容更丰富,更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印象,强化学生的记忆,实验效果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 调整教学的课时分布,加大实验课时的比例
解剖学的教学活动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总学时为108学时(我校采用的教材是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用),其中理论课时为68学时,实验课时为40学时。我校学生由于长期学习基础课程,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停留在中学阶段,他们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死抠教材上,死记硬背,缺乏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的教学中,时常会看到这样的学生,理论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可是在标本和尸体面前却束手无措,知识和能力分离。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调整教学的课时分布,加大实验课时的比例。如运动系统,四大基本组织等,我们把理论教学放在实验室,学生面对标本及切片,教师进行讲解及演示。在下一次的实验课,把教师主讲复习的实验理论内容,改为学生来完成,要求学生不看教材和笔记,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发言中的优点及不足。把教师操作的实验内容,改为学生来完成,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重现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开发解剖实验室,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针对性的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 采取“互动实验教学” 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作用,但“教”必须服务于“学”,才能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落到实处。传统的解剖实验教学中,以教师的演示及讲授为主,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养成机械记忆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了“互动实验教学” 方式。首先,教师提出实验课的内容,学生分组进行预习,由学生确定观察的内容,在实验课上学生分组讲述标本,小组间相互讨论及交流,教师进行指导及点评,检查、总结、查疏补漏,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及实践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
5 改进考核方式,客观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以及个体发生、发育规律的科学,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1]。其中包含了结构与功能、静态与动态、局部与整体、共性与个性等各个层面,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一些哲学思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运用联系的思想
世界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1理论联系实践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是对系统而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实验课则是通过具体的实践,对理论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参透理论。以组织学实验课为例,组织学实验课要求学生观察组织学切片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具体安排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观看幻灯片:教师以幻灯片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理论课讲授的相关知识点,加深印象。2)观察组织切片:教师利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系统进行示教,讲解示教切片的光镜下结构及其观察重点和难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切片的效率。3)绘图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引导学生描述镜下组织结构特点并根据其主要特点进行绘图并完成实验报告,从而真正实现从知识的输入到输出,把课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1.2结构联系功能
形态结构与功能代谢相适应,有结构就有相对应的功能,功能的实现也必定有相应的结构基础。因此,在观察细胞或组织的形态结构时我们也应联想到它们的功能。例如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复合体是参与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重要的细胞器,如果某种细胞的胞质中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含量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那么其合成蛋白质的功能一定旺盛;而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在HE染色下呈嗜碱性,我们也可藉此推断,若胞质呈嗜碱性,胞质中往往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结构联系其功能,那么该细胞也应当具有较为旺盛的合成蛋白质的功能[2]。将结构与功能联系在一起,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1.3部分联系整体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人体作为一个高度进化的生物体,是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3]。而我们观察的组织切片往往是取自于整体的一小部分,用这一小部分来代表整个器官的组织结构,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重视人体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全面地看问题。
1.4基础联系基础
组织学与胚胎学和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解剖学的肉眼宏观结构是组织学的镜下微观结构的基础;组织学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学的功能代谢互为因果;组织学的正常结构又是病理学异常结构的对照。因此,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联系扩展一些相关基础学科的内容[4]。如在讲授“胃的组织学结构”时,可以先简单回顾一下胃的肉眼结构,再来学习光电镜下的胃的组织学结构,再由其结构引入其功能,并可延伸至胃黏膜可能会出现哪些改变,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对照、形态和功能的联系、正常和异常的比较,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使知识融会贯通。
1.5基础联系临床
组织学与胚胎学与临床学科相互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注意基础与临床的联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知识视野,完成基础知识的临床迁移。例如讲解“滤过屏障的结构”时,可以先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蛋白尿"、"血尿"引入课题,提出问题“为什么肾小球肾炎会出现蛋白尿、血尿的临床表现”,最终通过讲述滤过屏障的结构与功能来解答这一问题。
2运动与静止
事物具有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状态,一切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但在其还未发生质变时,事物是相对静止的。例如结缔组织中,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是处于不同功能状态的同一种细胞,相对静止的细胞称纤维细胞,功能活跃的细胞称为成纤维细胞,在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纤维细胞化为功能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合成纤维和基质成分.因此,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避免形而上学[5]。
3发展与变化
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人的进化、生长发育也是如此。例如胚期的发育(即从受精开始至第八周末),在这一时期,主要经历受精、卵裂、胚泡形成与植入、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圆柱形胚体的形成、胎膜与胎盘的形成等过程,发育、分化及形态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另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例如月经周期,在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的厚度、螺旋动脉以及腺体的形态在月经的三个时期(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6]。所以,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4归纳与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繁杂,不太容易理解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归纳与总结的方式,将一些相对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或加工,使其简单化、系统化,以帮助记忆。例如在讲授“肌组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按照教材对肌组织的分类,对三种肌组织的光电镜结构分别进行讲述,之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三种肌组织有哪些异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过程中蕴含了许多哲学思想,在传授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的同时,运用哲学思维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人体,真正意义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柴继侠.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6-9.
[2]杨茂有,李一帆,刘宏岩.医学基础课程教材研究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57-958.
[3]张海燕,姚宏波,刘丹阳.对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教学的改革探索[J].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0):1228-1229.
[4]杨建辉.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思考[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1,24(2):142-143.
[5]李聪明,谢鸿昆.论近代自然哲学的生产[J].中州大学学报,2006,23(4):81-83.
1.1教学内容抽象、课时不足
作为人体生理学的一个从属学科,运动生理学的宗旨是揭示在运动刺激作用下,人体结构和机能所产生的应答反应和适应性变化,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安排的非常多,学生要学的理论性知识也很多,而学校安排的课时却往往不够。面对抽象、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学生必然会很快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此外,目前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也存在缺陷,不少学生在学习运动生理学之前,并没有掌握好运动解剖学知识,这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运动生理学的难度。不少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遇到理论课就无精打采,课堂效率低下是在所难免的。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平时并不花时间学习,直到考前才死记硬背以期通过考试。
1.2理论与运动实践脱节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运动生理学不仅与多个学科存在交叉,而且极重实践性。无论是对竞技训练,还是对人民群众的健身活动,它都具备很强的指导作用。但遗憾的是,传统的生理教学课中往往不重视体育实践,错误地把运动生理学看作人体生理学对待。这无疑会导致运动和实践的严重脱离。
1.3忽视实验教学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运动生理学中强调的许多生理规律都必须在实验的基础上才能有深刻认识。而不少学校偏偏不愿意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运动生理学这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中,它们不开设或者很少开设运动生理学的实验课,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意识十分淡薄。因此,可以说《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有以下不足:实验教学内容繁多、课时不足、教学方式单一、评价不合理还有实验教学资源不足等等。
2《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
2.1优化实验教学队伍
优化构建实验教学队伍主要包括,首先从年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和职称等多个层面对实验教师进行合理配置;其次明确职责,实验教师应该能胜任实验教学和科研双重工作,因此他们既要掌握运动生理学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还要熟悉相关学科的仪器设备组织,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再次参观学习、短期培训,《运动生理学》知识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师要不断补充新的研究资料,注重与实践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经常查阅相关的期刊杂志,将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介绍给学生;学习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实验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为教师提供机会,到仪器设备完善的重点体育院校或科研机构的实验室进行学习;最后,要适当提高实验教师的待遇。
2.2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具体来讲,即需要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减少理论授课课时数,合理分配授课课时。这是符合当今体育教学改革大趋势的。那么如果做到合理呢?因为目前不少学科之间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比如《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训练学》等课程之前都多多少少有重复的地方,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找出每个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将那些重复的内容在一门学科中进行讲授即可。这样就能有效减少理论课的课时,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实验课。这种办法,不但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反而会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运动生理学实验中,由于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所以应该适当增开两种实验方式: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前者是指教师仅提出实验课题,后面推导理论、确定实验方法、选择实验设备、拟定实验程序和注意事项、撰写式样报告等工作,都由学生自行完成,这种实验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和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后者,如可以利用心肺功能测试仪获得呼吸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呼吸频率、心率、吸入O2和呼出的CO2含量等等,学生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比较出运动员与普通人的心肺机能差异。
2.3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十分落后: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再由学生根据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既定的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完全是消极被动的;学生往往在完成本次实验后,并不明白实验的意义和作用。现在我们利用先进的教学仪器,注入新的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及相应的分析软件,几人根据爱好组成一个小组,随着理论课进度,自主挑选实验来做。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4完善实验教学评定
以往的学生实验成绩评分方法是实验报告占主要部分,因此很多学生为了得高分,只重视报告的书写,对实验本身并不重视,实验教学评定考核改革势在必行。过去的实验教学评定模式是单一的结果测评,应该向以过程测评为主、结果测评为辅的模式转变。评定对象要包括平时考查、笔试、现场操作、实际实验设计和操作等各个环节。应该综合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
3结语
国外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美国的医学教育培养目标是专业技术性教育,非常重视教学方式和教材的选择,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安排、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考评机制。英国医学教育强调重视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技能,注重医学人才的思想品质、医学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三大核心任务的完成。而法国的医学教育则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强化人文教育,调整课程内容和严格实施优胜劣汰等做法培养医学人才。
高职高专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经验,对原有办学理念和发展路径进行反思和改革,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重视能力培养,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教学模式的改革高职高专应该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将课程见习和毕业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培养定位,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临床科室的安排应该兼顾中西医,尤其是对于具有鲜明中医特色、能发挥中医优势的可在基层推广应用的中医适宜技术应注意适当加强。因为高职高专教育学制短,在教学中应重视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注意诱导、督促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为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能力,应按照生源特点,系统设计人才培养过程,可尝试与行业或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或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开展保健按摩师、足疗师、刮痧师、营养师等培训,将行业服务规范引入教学内容,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现行的高职高专中医骨伤专业的课程设置除去英语、计算机、体育、思想政治等公共课程外,中医与西医的课程设置比重几乎各占一半,各临床课程安排较为全面均衡。为加强运动医学方向学生的运动医学专业能力培养,应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或整合一些课程。如增加《运动解剖学》、《运动创伤学》、《运动营养学》、《运动训练学概论》,将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中医养生保健学》和《中医康复学》合为一门,在讲授《针灸推拿学》时纳入《社区中医适宜技术》。考虑到学制短、课时不足的实际情况,可灵活采用增设选修课、兴趣小组、专题讲座、学生自学等形式,也可补充部分相关课程放到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培训中。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自1958年建校以来,较长一段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学校的唯一专业,1987年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成立了医学系,2007年11月,更名为医学一系,2013年4月,学校进行机构调整,医学一系更名为临床医学院,设临床医学专业。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临床医学院在原有的办学宗旨上,坚持密切联系社会需求、密切联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育人理念,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为安徽省级特色专业,其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有较高政治、文化和生理、心理素质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我系注重加强实验室建设,强调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学生在几个实验中心完成,主要有机能中心(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科)、形态中心(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中心、病原与免疫中心以及细胞生物与遗传5个中心。其中机能实验学课程继承并发展了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核心内容,并强调学科之间的承上启下与交叉融合,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实践操作和积极思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实验学共有90学时,涵盖了“三理”的主要实验内容;从机能实验学概述与常用仪器的使用介绍、机能实验学基本技能训练与操作、常用观察指标与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评价、分析与统计;到机能综合与探索性实验以及虚拟实验室的开放。全面训练临床专业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到实验研究的选题、课题与论文的撰写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营造创新氛围
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对医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为学生继续从事医疗、科研或卫生等工作奠定基础,因而是整个医学教育的基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即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善于操作的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基本上还是依附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为了适应现代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与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总结十多年机能实验改革的经验,充分利用我校的资源条件,结合我校临床专业毕业技能考试要求,同时吸收其他院校机能实验学教学的精华,对我校临床专业机能实验学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强调突出其专业特色,使学生所学的机能实验知识既实用又具有系统性。具体是将原有内容分为几大模块,不同模块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①机能实验学概述与与常用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报告写作;机能实验学基本技能训练与操作、常用观察指标与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评价、分析与统计。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5%。采用常规板书或PPT配以示教讲解,目的培养学生规范的基本操作动作与系统的实验数据处理。
②验证性实验如药物在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t1/2等)与LD50的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等。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40%。采用讲解与多媒体录像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掌握相关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验证已知医学理论的同时,探索可能的未知规律。
③综合性实验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与药物对动物血压的影响、尿生成影响因素与利尿药的作用等,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40%。要求教师在综合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建立了一种开放式、交互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生主动参与的“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researchbasedlearning,RBL)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整合性实验,学生可以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检测复杂的生命现象,并逐步引向深入。强调实验现象的综合观察与思考,建立整体的概念。由于综合性实验强调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生可以通过此类实验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其综合分析的能力得到培养。
④探索设计性实验以及虚拟实验室的开放,如大鼠高钾血症模型的复制及设计与解救方案、肝性脑病与及种类型的缺氧、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及运动对血压的影响等,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15%。教师除一般指导外,充分利用机能实验中心网络资源的优势,采用RBL与PBL(problembasedlearning)与网络资源相结合,形成网络式RBL(Web-researchbasedlearning,简称WRBL)与网络式PBL(Web-based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WPBL),将经典的RBL、PBL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而创造性地实施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构建体现RBL、PBL理念的网络平台,使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与评估。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呈现给学生真实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为主”的教学要求。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自己设计实验,搜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要求。同时训练临床专业学生的实验研究的选题、课题与论文的撰写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我们提倡教师开放研究室、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现多元化实验教学方式。
3科研、临床实践、临床技能考核与实验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多年来,机能实验教学一般均是依据教学大纲与课时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实验讲义“照方抓药”。这种相对封闭的模式压抑了学生主动性尤其是创造性的发挥。做实验时,每教学班内容与实验方法完全一致,学生兴趣不高,而实验免不了出现抄袭数据或凑结果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尝试性将部分兴趣高的临床专业学生组成科技兴趣小组,将科研与实验相结合。几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国家自然基金与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横向科研课题多项等;通过主动地参加科研活动,同学们撩开了科研的神秘面纱,熟悉了科研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从而减少对科研活动的畏惧情绪,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在后期临床实践教学中,临床专业学生积极与临床学院教师承担的临床课题;以专业成长为依托的技能发展型实践教育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实验课题,完成科研小论文。这样既克服了一些低水平的重复性实验,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从一般性实验过渡到研究性、探索性与自主设计性实验。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