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轻叩诗歌的大门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了更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打开诗歌的大门,老师特地举行了一个诗歌朗诵会,让我们一人搜两首诗,去用心品读。诗歌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甚至一个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说,多读诗歌,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增长我们的见识。 在进行诗歌朗诵会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分工。在我们小组里我是组长,自豪负责整理我们的成果,把它顺好;我负责搜集背景音乐,戴萍负责整理资料,而我,负责整理赏析并上台朗诵我们组的成果。我们虽然各有分工,但缺一不可,所以我们组的成员很重视这件事。
在我朗诵成果时,音乐响起,配合的天衣无缝,而且音乐和诗歌很相配,并不与诗歌冲突。在我读完时,音乐也正好结束了。此时,只听见台下一片掌声。 通过这一次诗歌朗诵会,我们学到了很多诗歌,使我们了解了更多诗的背景从中我明白了许多原来不知道的更深的含义及诗人的内心,如杜甫的《江村》,这首诗虽然表面上是写作者住在江村时的惬意,而开完诗歌诵读会后我还明白:作者虽然惬意,但是在别人的施舍下感到的,一个诗人要在别人的施舍下过日子,难道不让人忧伤吗?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更重要的是 ,我还尝试着自己写诗歌,在诗歌里,我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的思维可以跳跃,我想象得到了丰富的延伸,我们可以 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而且很有趣很轻松,一不小心还有流芳百世,让子孙们天天拜读的可能,多好啊。
我们在学习诗歌时还学会了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作者的生活实际。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 这是一个让我难忘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可以影响我们一生。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会读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认识过渡句和过渡段,分辨文章的详略。会读新闻报道,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点。记一件事能围绕中心写具体。能根据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能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能抓住特点写景物,能运用过渡句。会写板报稿。能围绕中心说一段话。能向全班同学说一则新闻,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了解革命战士为了人类的革命事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严格遵守纪律的崇高品质感。培养勇敢诚实、勤奋好学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本班中还有五、六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学期我打算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抓起,注意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其积极性,形成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
三、全册教材简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四、全册教学目标要求
1.策划简单的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2.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7、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8、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9、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五、全册教学重难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7、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8、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六、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注意总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习作教学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上完《凡卡》一课,一时兴起,想让学生续写一下凡卡的命运。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时,立刻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说做就做,我和学生一起经历了这样一个互动过程。
一、趁热打铁忆梗概
我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带着对旧俄时代黑暗社会的痛恨,带着对凡卡痛苦学徒生活的同情,深情地回忆一下《凡卡》的故事梗概?同学们立即进入情境,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凡卡》的故事梗概。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调动出了由课文激发出的情感,讲得入情入境,看来学生动了“真情”,我的激情环节顺利完成。
二、水到渠成始想象
看着同学们那一双双对凡卡充满了同情的眼睛,我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读了《凡卡》的故事,同学们肯定会觉得凡卡特别可怜,其命运也特别悲惨。那么,同情之后,想不想对凡卡说点儿什么,或者推测一下凡卡梦醒之后的命运呢?学生情绪激动,表示很愿意对凡卡说点“心里话”,更愿意推测一下凡卡的命运。
我立即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认真读懂给你提供的材料,想一想续写后整篇文章中心是什么,要根据这个中心,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事情的发展和故事的结局。第二,续写部分和前面的文章要自然衔接,也可在续写部分再设置悬念,让故事充满起伏跌宕,但故事的发展要合乎情理。
在明确了要求后,我顺势这样引导学生:凡卡梦醒之后将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做到合情合理。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自己想象中的后续故事。孩子们展示了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多彩多姿的想象:
有的这样猜想:凡卡醒了,只见老板和老板粮怒气冲冲地看着他,老板操着一根木棒就打起来,打得凡卡皮开肉绽,嘴里还不住地骂着:“你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然在睡觉。
有的这样猜想:凡卡醒了,老板站在面前,指着他说:“长进了啊,知道偷懒了,敢戏弄我了,开始学坏了啊。”
有的这样猜想:他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爷爷来接他,有一天他趁店里的老板、老板娘、伙计熟睡以后,悄悄地拿了店里一双鞋,赶紧逃出了莫斯科,奔向了回村子的路。凡卡回到了自己的家,心里激动不已,因为,他又可以和爷爷在一起生活了。
三、因势利导比高低
当看到学生有这么丰富的合理想象时,我顺势激发兴趣,为写推波助澜:我说:同学们把你们所想写出来比试一下,看谁写得更新奇、合理、有趣。同学们纷纷响应,试欲同学比高低,都提笔畅想了起来……就这样,一串串续写的“珍珠”出现了。在此举出一名同学的续写习作,与大家分享: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他开心极了,嘴边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这时,一个声音把他从睡梦中揪了出来,老板娘大声呵道:“你这个吃白食的家伙,整天都在睡觉,是不是‘皮子’又紧了?”说着给了他一记耳光,凡卡忍耐着,因为他心中还有一丝希望,他认为爷爷会来接他。伙计们也在继续玩弄他,让他和狗吃一个盆子里的食物,他很生气,但是他又不敢反抗。
唉!现实太残酷了,如果他没有看到那封信,他也许会以坚定的信念活下去——一天大早,天冷极了,伙计们怕冷,打发他上街去买东西,在回来的路上他意外地捡到了那封他写给爷爷的信。因为邮差见没有详细的地址和邮票,便把它扔了。
可怜的小凡卡的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他从此精神萎靡,一病不起,最终永远的闭上了眼睛,飞到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幸福”地方。
以上这个互动练笔过程给我这样的启示:在指导续写作文的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文章的思想情感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合理想象,大胆推测,用心感受心,用情体悟情,这样每颗童心的呈现都是最美丽、最动人的……
“发表”的故事
去年接了五年级一个班,学生的作文全是“瘦美人”——大部分同学的作文也就是两三百字,而且内容也是胡编乱造。唉,这该怎么教啊?一个星期下来,我摸清了大家心中的畏惧“作文情节”。孩子们说:“每一次作文本发下来,到处都是老师的红笔改痕,真没劲。还有些同学的作文会被老师在班里“发表”。
“发表?”我一愣。孩子们如此解释他们所说的“发表”:“其实就是把学生的作文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来改,于是大家就拼命地找缺点。这个同学多丢人啊!”
哦,原来都是这“发表”惹的祸!
一个月以后的作文课,我拿着一张《朝阳日报》走进教室,说:“今天的作文课,我们欣赏一首小诗——《冬娃娃》。这是我班的一位同学发表在《朝阳日报》上的文章。”同学们瞪大了眼睛倾听我的朗读:呼呼呼,像一个疯颠颠的淘气包,骤然来临。摸啊摸,摸光了树叶,摸干了树皮。挥啊挥,招来了乌云,一块儿说悄悄话。挥啊挥,铺天盖地的“蒲公英”,落了下来。变了变了,树木搭上了白围巾,大地盖上了白棉被,山坡披上了白大衣。他们说:好暖和呀!冬娃娃笑了。
读完后,我问:“你们猜一猜作者是谁?”一时间,学生议论纷纷。我高声说:“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作者来!”王晓同学一脸通红地站了起来。“耶!耶!”教室里一片欢呼。
接着,我让王晓讲了自己发表文章的经过:这一阶段我们在学习“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读了许多同龄人优秀的诗作后,小作者诗兴大发,又适逢一场兆丰年的瑞雪,就有了他的大作。然后我说:“你们有好文章,也可以让老师给你看看,帮你改一下,说不准也能发表呢!”
放学时,我听到几个学习较好的同学悄悄的说:“王晓同学的作文都发表了,我们也要努力。”
一、恰当设置语文活动,促进语文能力提升
著名语言教育学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来自课内,70%来自课外。这里所指的“课外”就应该是语文的全部外延,也即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生活及语文”的理念。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它不是靠学得而是靠习得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以阅读教学为例,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如,建立班级图书角、我是图书管理员等。把学生枯燥的读书生活溶于生活公益这样一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有书读,而且还能学会图书的简单分类与管理意识,培养学生为公众服务的公德心;开展读书故事会活动,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开展读书讲故事比赛,并且以打擂的形式激励学生多读书、多说、多评议;开展我是小作家的评比活动,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办理班级读写报,为学生的读写提供实践的园地。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这样比起让学生只是坐在课堂上,死读书、死背书、硬着头皮写老师布置的空洞的作文,学生的能力提高的会更快。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正符合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二、准确把握语文实践活动的“度”
虽然是语文实践活动,但是它设置的目的是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因此,这些活动无论涉及哪个领域、哪个学科,无论教师将采取何种方式,其根本是必须姓语,落脚点也必须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我们不能把语文实践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或是科学课、音乐课之类。比如,在执教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一单元时,如果设计不好,就很容易上成单一的阅读课、信息技术课或是常识课。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语文的综合主要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语文能力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语文实践过程的综合,它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综合学习”。另外,还要注意媒体与教学形式使用时的度。因为综合性学习往往需要教师补充一部分资料,以丰富综合的内容。所以,教师就很容易利用电教媒体把难理解的内容用多种形式,比如,声音、图片、下载大段的文字资料等,至于做这些图片和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有多深的印象,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形成有多大的帮助,教师心中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还有就是教学形式设计过多,过于繁杂,不利于学生静心思索。一些教师往往热衷于小组研讨、小组竞赛、演讲等活动,课堂上往往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可是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度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训练。
三、注重教师与学生的积累,加深学生综合学习的深度
综合性学习呈现的是立体的知识内容,教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从五年级开始出现综合性学习单元。比如,六年级的《轻叩诗歌的大门》单元,就要求教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与古诗词功底,否则这一单元就简单到让学生读诗、背诗就可以了,而相关的诗词方面的知识就没有给学生传受到,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有关现代诗词和古典诗词的相关知识,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对诗歌分类及鉴赏能力等。而且要让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学生本身的积累更重要。因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是建立在自己的理解、运用、感悟的基础上的。这里所说的积累不仅是知识上的积累,还有实践经验的积累。新课程之所以设置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为了给学生寻找一种语文学习的新的途径,把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外延,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文学习环境,把语文能力的习得放在一种活的场景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在这样的环境中,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实践和基础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以更好地学习。这样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强调语文的交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