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土保持监测范文

水土保持监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土保持监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水土保持监测范文

【关键词】数理统计方法;水土保持监测问题;水土流失预测

水土保持工程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对于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和建设,整治国土、治理江河,减少水旱灾害,防止土地退化,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有关水上保持工程措施的解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应用工程学原理,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设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与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及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

1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性

1.1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任务,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好。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进一步认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切实做好水土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工作,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水土保持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和全民的水土保持法律意识,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1.2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基础

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治理与监测预报的现代化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现在抓起,让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1.3确立水土保持决策的基本依据

如何准确掌握水土流失的地区分布以及产生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是涉及到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所有这些,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极其重要。

1.4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和实行工程项目监理制,通过公开竞争,选择工程监理单位,监理单位依据合同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投资等进行全面控制,使建设活动符合行为准则,防止在建设中出现随意性、盲日决断,以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

2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缺少有效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管理手段,加上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宣传不够,导致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对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视为可有可无,从而影响水土保持工作的进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还是以地面定点观测监测、巡查监测、调查监测等传统的、常规的监测方法为主,利用的设备仪器也是自计雨量计、马表、测绳、水准仪、角规等较为普通的工具,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技术手段相对落后。水利部虽然颁行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但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仍需不断作出探索,如何规范监测的内容、方法、技术路径等问题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和健全,以形成全国统一的监测标准质量体系。

3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践

3.1落实新水土保持法

实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不是传统套路式的给群众散发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和横幅,要把《水土保持法》贯彻落实好,把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搞的有声有色,就需要把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同水保国策宣传教育有机结合,如同QQ聊天、拉家常一样告诉群众,群众才能感到通俗易懂,才容易理解接受。这种融会贯通的模式比你机械式的给人诵读、给人散发宣传资料强几十百,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学习了就开口给群众宣传,把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搞好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工作。

3.2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

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强化监测网络运行管理,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及径流小区建设,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将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灌区改造和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率达到85%以上,旱涝保收农田占耕地面积提高到72%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除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农田水利工程配套体系、农村河网体系、农村水利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外,还将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建设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及径流小区,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科技水平

3.3加强监测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及发展推动了我省水土流失治理理论的突破和水土保持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创监测工作新局面。全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作开展后,结合实际制定了“监督机构标准化、执法装备齐全化、宣传培训经常化、方案审批规范化、监督检查制度化、‘两费’征收合法化、案件查处程序化”目标,开展管理能力建设。从重点项目入手,把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水土保持补偿费收缴及乱堆、乱弃、乱挖作为重点管理内容加以规范。公开水土保持举报电话,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深入现场调查,向业主提出整改意见并形成监督检查纪要,明确整改验收时间。对不按要求完成或未进行整改的企业和个人再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对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企业和个人给予通报、曝光或处罚。

3.4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包括调查与巡查、地面定位观测及临时监测等,以满足项目变化的特点,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1)调查与巡查

调查与巡查是指定期采取线路调查或全面调查,采用 G PS定位仪、照相机、标杆、尺子等对项目区防治责任范围内地表扰动类型和面积、基本特征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等)进行监测记录。

(2)地面定位监测

地面定位监测的目的是获得不同地表扰动类型的侵蚀强度,监测方法主要采用桩钉法、侵蚀沟样方测量法、简易径流小区法以及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等。同时采用自记雨量计观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3)临时监测

不定期进行全线踏勘调查,特别是大雨及暴雨后对具有潜在流失危险的地段的临时查看,若发现较大的扰动类型的变化(如新出现堆渣或堆渣消失、开挖面采取了措施等)或流失现象,及时监测记录。

3.5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 ,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从几公里、 几十米、 几米、 几分米到几厘米 ,形成影像金字塔 ,能满足不同监测对象需要。同时 ,遥感影像的价格也在不断降低。因此 ,利用遥感技术 ,可以大大提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精度和效率。针对不同的开发建设项目使用的遥感信息源有一定差异 ,对于线性工程 ,一般线路较长 ,可以采用 2. 5~5 m 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于点状工程 ,面积较小 ,采用 1 m 左右分辨率的卫星影像 ,面积较大的可以采用 2 m 左右的卫星影像。尤其针对已经开展建设的开发建设项目 ,利用遥感存档数据 ,采取遥感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确定项目区施工前原地貌的水土流失形式、水土流失面积、 水土流失强度、 水土流失分布等。

4 结束语

我省在水土流失治理监测方面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现有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的共同缺陷是通用性差,监测体系不够完整、规范,提供的监测信息时效性不强,总体上有待统一、协调。

参考文献

第2篇:水土保持监测范文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出发点是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内容就是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获取途径和处理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一)、水土保持监测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作为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的监测预报,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手段、以及监测成果用于实践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治理与监测预报的现代化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现在抓起,让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二)、水土保持监测是确立水土保持决策的基本依据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至关重要。

(三)、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作用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水土保持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为水土保持提供各类精确的数据信息,有关部门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从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和重要手段。通过动态监测可以判断水土保持的治理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而且是完善和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水平的基础;2) 为后期项目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数据。通过动态监测获得一套科学、完善的信息库,为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的评价、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等提供基本资料;3)为了保证水土工程执法的公正性、公开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水土保持动态监测要提供尽可能完善和科学的数据;4)通过动态监测可以为水土保持的宣传提供依据,有利于科学地评价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效益,有助于国民经济建设更好、更长久地发展。

二、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存在的问题

当前水土保持动态监测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运行管理经费渠道不畅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委托的水土保持监测总站负责监测点的建设管理和资金管理,工程完工后移交到各监测点所属监测分站或县水保(利) 局进行运行管理,但运行管理办法相对滞后。在实际的运行管理中,各分站和县水保(利) 局因本身经费极为紧张,无法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监测点的运行,即使省厅安排经费到部分县水保(利) 局,也多因无明确规定,所以被挪作他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监测设备稳定性较差,实际设施与理论要求有较大差距。二期工程所采购的监测仪器设备虽然是经过层层筛选、专家确认的,但实际运行时仍存在稳定性差的情况。

三、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原则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目的不言而喻,概括起来就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以及水土流失动态和发展趋势。考虑到动态监测的服务对象对参考数据的需求情况。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有效性。要避免监测方法、监测方式、指标等混乱和无规律可循,要注意监测的描述和表达等应遵循全国统一标准,监测的范围要划分明确,手段方法有机结合起来。2)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监测方法和监测对象的综合性。监测过程既要应用高科技又要应用常规监测方法,二者相互补充,各取所长,努力使监测成本最低而结果最有效。3)动态性。所谓水土监测的动态性就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测,为水土保持状况提供静态和动态数据。4)层次性。要注意监测层面的宏观性和微观性,监测地点可以在全地区、重点地区或典型地区进行。

四、做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的建议

由上可得,全面提高水土保持动态监测预报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要做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必须坚持创新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管理,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要求工作人员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娴熟的职业技能和耐心的敬业精神。2)完善监测管理制度。要真实、全面地预测对象区域在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量和其危害。3)提高监测手段,实现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现代化。这点是做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要积极开展RS、GPS、GIS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中的运用研究,将这些现代化高科技与传统的监测技术相互结合,建立起一个集监测、传输、处理、为一体的信息监测系统,模拟一个能够动态反映水土流失状况的空间数据库,致力于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完善,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现代化水平。

(一)、严格资金管理

在资金管理上,始终坚持按照项目资金管理规定,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设立了工程专账和资金专户,配备了专职会计、出纳。工程采用报账制,市水土保持局与承包者签订协议,在施工期由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签字,竣工后由验收小组签字结算,再经市水利局、财政局、审计局审核合格后,凭发票和验收结算单到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报账,避免了挪用、挤占、虚列开支资金现象。项目财务账目清楚、手续齐备,资金管理符合国家规定,补助资金做到了及时向群众兑现,真正做到了“一批”(一支笔审扎口、“二专”(专款专卿、“三有”(有财务人员、有专人专账、有发票收撂 ,“四统一”(统一报账制、统一物资材料采购制、统一投资预算标准、统一验收结算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项目资金的非工程性开支,确保了投资足额用在工程上。

(二)、规范文书档案

工程建设是硬件,资料管理是重点。为了抓好各类资料管理,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整个运作过程都建立了文书档案。工程完工后整理文书档案,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图纸、监理资料、施工合同、图像资料、水土流失监测资料、监督执法及省、地、市、乡有关文件等。这些资料记录了小流域治理的全过程,也为全市水土保持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打下了基础。

(三)、分层级推进不同的监测手段,省级推进高科技监测手段,监测站( 点) 尽量使用成熟、传统的监测方法。考虑到当前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实践的情况,大范围推进先进、高科技的监测手段会存在较大风险。

总之,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的原因复杂、范围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人民生产、生活影响极大。所有这些信息,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水土保持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为水土保持部门提供各项准确的数据,他们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从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参考文献

[1] 孔德树.“3S”技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2005(05): 123-125.

第3篇:水土保持监测范文

关键词:遥感技术 水土保持监测动态监测 监测流程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土保持监测是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水土保持建设宏观决策的依据与根本。随着遥感影像资源的丰富和处理技术的日益提高,遥感影像覆盖面广、周期快、分辨率高和信息量丰富等特点使得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

1.1 遥感技术的定义

遥感技术可以认为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可见光、电磁波、红外线结合目标进行探测与识别的一类技术。目前多指从人造卫星或飞机对地面进行观测,同时采用电磁传播和接收手段来收取目标的信息并对其加以分析的一类技术。

1.2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

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优点如下:

(1)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的获取数据资料,呈现宏观景象。遥感技术所采用的卫星,其在轨高度可达 910km 左右;即使是航摄飞机,其飞行高度也可以达到 10km。高度的优势可以使遥感技术覆盖面积广,大范围的获取数据资料。例如,一张普通的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多达3万多km2;

(2)遥感技术具有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的特点。卫星在围绕地球运转时能及时获取所经区域的各种的最新资料,以更新原有的旧资料,或者根据新旧资料的对比来进行动态的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所无法比拟的;

(3)获取信息受到很少的限制条件。地球上很多地方的自然条件是极 其恶劣的,人类是难以直接到达的。而采用遥感技术则可以避免地面条 件限制,能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 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的内部信息。

遥感技术的主要缺点如下:(1)虽然能得到有关地球表面的信息,但内部的信息获取困难;(2)大气的不利影响不能完全根除,这样关于反射和放射物理量不可能全部表现出来;(3)天气条件、卫星轨道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使所希望的图像未必立即得到。

2遥感动态水保监测分析

遥感动态水保监测是利用遥感的多传感器、多时相的特点,通过不同时相相对同一地区的遥感数据进行变化信息的提取。遥感信息的周期性和连续性为动态水保监测提供了可能。利用实时的遥感图像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年度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土壤侵蚀总量以及年度变化趋势、植被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工程措施治理效益、林草种植措施效益;对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地区提出警示;通过对资料分析与评价,定期水土保持状况公告。

2.1.遥感动态水保监测的特点

一是采用的方法多样,以目视判读、计算机图像处理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二是监测的空间尺度广泛,从某典型小流域至整个流域乃至全国范围;三是监测的时间跨度大,从几年的变化到几十年的变化。

2.2.遥感动态水保监测的流程

遥感影像应用在水保监测中的目的主要是监测水土流失的变化情况,水土保持调查数据的真实程度和准确性,监督水土保持规划的执行情况和进展情况,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水土保持监测功能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面蚀监视,沟蚀监视,水文要素监视,其他监视,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1)数据资料的获取综合分析影响水土保持的因素,包括土地分类、土壤侵蚀类型、侵蚀强度、地貌类型、母岩类型、植被盖度、坡度属性等,结合遥感技术的应用特点,着重从三个方面收集数据资料:①遥感影像资料(TM、SPOT);②1:5万地形图、土地利用分类图、行政区划图、土壤侵蚀图等;③基于文字和数据表格的监测区详查资料。

(2)监测工作流程遥感动态水保监测技术主要是对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进行组合、融合以提取出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并结合实地调查与变更详查数据对监测变化信息进行核查,采用重点地区逐个图斑对照,一般地区统计比较的检查方法,对信息提取结果反复核查修改,直至满足精度要求。最后,生成各种格式的水土流失专题报表,通过各种统计分析预测未来水土流失变化,提取水土流失专题信息生成各种统计图表。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专题报表生成,二是统计分析,三是统计图表生成。

动态监测流程如图所示。

图土壤侵蚀信息提取流程图

2.3.水保监测精度评定

监测精度是水保监测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监测方法和信息源是影响精度监测的主要因素。依据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及使用GPS接收机进行野外实测,对于小范围的试验区,针对5个像元以上的变化信息图斑逐个检查,进行精确定位;对于大范围的监控区进行抽样核查,最后统计动态变化图斑的属性、面积及精度比较等数据。

3 遥感技术应用于水土流失监测

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时空变化的动态过程,它的监测与评估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而采用不同的尺度。不同的卫星遥感影像其特点也有所区别,如气象卫星影像具有监测范围大、时间分辨率高和数据处理费用低廉等优点,而其缺点是时间分辨率低,像元所反映的信息具有较大的地域混合。因此,气象卫星遥感技术适用于大范围,植被盖度、地表、坡度等组成物质比较均一的地方;资源卫星具有多时相特段、性多波,高空间分辨率等优点,有效地获取精确的地表信息,为水土流失信息的提取以及模型的分析提供数据保障。但它也具有对一个地区重复观测周期长,在关键时期有可能得不到所需的资料等缺点。为了满足水土流失监测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方面的要求,通常需要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组合来提高了水土流失监测的数据源精度。

第4篇:水土保持监测范文

关键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程序;工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TK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进行实时监视和测定,它强调的是对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前、中、后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监测。只有做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才能掌握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及变化情况,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和安全隐患,及时完善防治措施,协助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下面,就主要探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有关规定

《水土保持法》第十九条规定,“……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并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单位应设立专项监测点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并定期向项目所在地县级监测管理机构报告监测成果”;第十六条规定,“开发建设项目的专项监测点,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接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水土保持设施符合下列条件的,方可确定为验收合格:

(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完备,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财务支出、水土流失监测报告等资料齐全;

(二)水土保持设施按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符合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三)治理程度、拦渣率、植被恢复率、水土流失控制量等指标达到了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批复文件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技术标准

;(四)水土保持设施具备正常运行条件,且能持续、安全、有效运转,符合交付使用要求,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维护措施落实”;第十二条规定,“……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测报告编制单位应当参加现场验收”。

这些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法律基础,确定了开发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形式(监测阶段报告、监测总报告)和具体程序(建设和生产全过程),也对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提出了要求,即从前期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施工结束后的验收各个环节进行监控。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工作程序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贯穿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作为建设单位、监测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了解自己在各阶段的主要职责,以确保监测工作的实施,主要工作程序见图1。

图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程序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要点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过程监测,监测时段应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建设生产类项目还应在生产运行期进行监测。

3.1 施工准备期

(1)编写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监测单位在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后,应及时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相关资料,建立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本底值,编写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项目业主报送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作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正常开展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日常监督检查的依据。

(2)建立水土流失本底数据库

工程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监测的核心内容是水土流失因子本底数据监测,具体包括: ①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土壤容重、有效土层厚度、植被种类和覆盖度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典型抽样调查;②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水文、气象、社会经济等相关资料的收集;③对已经开工的项目,应进行项目区现状水土流失调查,对施工中遗留的水土保持问题提出整治建议。

(3)进行监测点布设

项目开工后,监测单位应按照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安排监测人员,确定监测的重点区域,设置水土保持监测点,建立监测设施。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一般有弃土弃渣场、取料场(包括采石场、取土场)、土石方临时转运场、大型开挖填筑面、施工便道、特殊地质地段以及跨河施工区域。监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扰动地表的面积、涉及的水土流失、土石方堆积形态、植被状况、水土保持设施及其布局,以及交通、通信等条件综合确定。每个监测点都要有较强的代表性,对所在水土流失类型区和监测重点要有代表意义,并注意原地貌与扰动地貌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3.2 施工期

(10了解工程进度

在每一监测时段,监测人员应对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重点是项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数量、质量以及实施效果,主要通过查阅施工和监理进度报告、环境监测报告以及与各参建单位沟通等途径来了解。

(2)现场监测

施工期现场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对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监测以及水土保持各项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调查。

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监测。施工期每个监测时段对工程各扰动类型区的扰动地表面积,挖、填、弃土(渣)方量和堆放、运移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同时对定位监测点水土流失量进行量测,对防治责任范围内各重点监测区域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监测。主要监测内容及方法见表1。

表1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监测内容及方法

注:打“√”的为可选方法。

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落实情况。通过实地调查、现场量测、查阅设计资料等方法,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主体设计中已考虑的各项措施和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特别是对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取料场、弃渣场、拆迁安置区等区域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质量和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主要监测内容及方法见表2。

表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内容及方法

注:打“√”的为可选方法。

(3)提交阶段报告

根据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监测工作告一段落后,应定期编制监测阶段报告,提交项目业主。阶段报告中应评价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落实情况,对本阶段遗留的水土保持问题提出建议。

监测阶段报告由业主报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和项目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及水土流失主要发生时段,阶段报告在土建工程施工期应分季度、年度报告编写,土建工程完工后可只作年度报告。

3.3 自然恢复期

(1)水土保持措施的运行情况调查

土建工程完成后,监测单位应在对项目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定位观测来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的运行情况。包括: ①林草措施布置情况,林草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情况;②防护工程自身的稳定情况;③弃渣场拦渣墙、排水沟等的实施效果;④土地生产力恢复情况。

(2)监测结果分析

通过各项内容的监测,在施工末期计算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6项指标,判断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是否达到水土保持方案中拟定的目标值。

(3)编写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

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监测单位汇总所有的数据和资料,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对各项水土保持治理达标情况进行评价,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工作的依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强调的是项目建设前、中、后全过程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监控。同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而本文只是对现阶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一个总结和探索,随着水土保持监测制度、监测技术、监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与提高,水土保持各项监测技术和方法将更具有可操作性,监测成果也将有效地指导同类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设计,将更有力地推进国家和地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第5篇:水土保持监测范文

长期以来,由于大范围、高强度的生产建设开发活动影响,加上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忽视,致使平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变得较为明显。浙江省平原区经济较为发达,各类生产建设项目众多,建设活动频繁,已经造成河道淤积、河岸坍塌等,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迫切需要加强平原河网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2平原河网区公路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公路工程的水土流失呈线状分布,所处位置和自然条件状况使其存在特定的水土流失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平原区河网密布,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极易随水体流失入河,造成河道淤积。(2)土石方填筑方量较大,虽进行了分层碾压,但由于降雨丰沛,且短历时强降雨较多、较频繁,水土流失强度较大。(3)沿线设置众多桥梁,桥梁施工的泥浆钻渣极易流失入河。(4)涉河施工点较多,涉河区域的清理、恢复界定等存在一定的难度,易形成人为的抬高河床。

3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及难点分析

3.1监测重点分析

3.1.1桥梁泥浆钻渣的防护及处理

平原河网地区公路工程沿线设置众多桥梁。桥梁施工目前多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泥浆钻渣,多设置泥浆池进行防护,待后期泥浆池干化后,利用开挖土方填埋泥浆池,并平整场地,恢复土地原有利用类型。对于旱桥,利用桥下场地便利的优势,泥浆池多数设置于桥梁下部;对于桥梁的涉河桩基,其产生的泥浆钻渣多数通过管道输送至岸上,泥浆池大多数距离河道较近;对于大型长距离跨江大桥,从桥梁桩基施工点将泥浆钻渣排向两岸不现实,施工过程中采用泥浆船将泥浆钻渣进行外运处理,有利于水土保持工作,但成本较高。

3.1.2涉河施工的跟踪监测

平原地区河网密布,涉河施工点众多,施工产生的土壤流失极易引起河道淤积,进而影响防洪排涝安全。尤其是施工中沿道路布设的伴行道路,限于建设成本,对于规模较小的小河,施工单位通常直接用土石方填埋加涵管的方式布设伴行道路,汛期会严重影响河道行洪。施工后期,填筑的土石方清理时涉及部分水下施工,施工清理的标准也缺乏统一性,难度较大。部分桩基施工可能损坏现有的河道堤岸,河道护岸的恢复也需要加强调查、复核。

3.1.3临时占地后期恢复情况

公路工程涉及的临时占地主要是伴行道路、施工工区、预制场等,由于地处平原区,临时占地多为耕地。根据水土保持的相关要求,需要对临时用地进行复耕。但由于平原区经济活动较多,施工工区、预制场等已硬化的场地,后期通常被综合利用,改造为厂房、企业等用地,伴行道路多改造为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道路或改造升级为康庄道路。

3.1.4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情况

现有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大多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的限制,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极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施工单位参与了很多工程的建设,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行成了简便、易行、实际性强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因此,实际施工中部分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措施得不到实施,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其它措施,且不同单位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

3.2难点分析

3.2.1清表土方的去向及填筑土石方来源

表土作为一种资源,需要加强保护。对于公路工程,由于工程建设质量需要,施工前需对主线进行清表,清理的表土就近集中堆放。但由于平原区经济较为发达,临时用地政策处理难度较大,补偿标准较高,多数项目的清表土方工作交给专业公司。即使对清表土方进行了集中堆放,多数也会被当地居民用于其他生产建设项目,致使清表土方的方量及去向难以掌控。对于平原区公路工程,路基工程填筑的土石方多数以商购方式解决,商购的具体工作由具体的施工单位承担,部分施工单位直接将该项工作委托给当地土方公司,致使填筑料的方量及来源较为分散,全面掌握难度较大。

3.2.2施工高峰期监测方法单一

公路工程填筑的土石方为宕渣,经过分层碾压填筑成路基。常规的以测定土方流失为主的监测方法没有实际操作性,在土建施工中通常采用简易沉沙池、侵蚀沟量测、调查监测等方法,其水土流失量的测定准确性较差,仅能从大体上反映项目水土流失状况。

3.2.3水土保持整改措施落实难度大

高速公路投资大、社会关注度高,各级领导对其建设进度较为关注,因此,建设单位及项目各参建方对其质量和进度的关注也较多。施工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与水土保持要求不相符合之处,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单位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开展相关工作,对施工中存在的水土保持问题提出相关整改措施和建议,并在后续工作中开展复核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建设高峰期,监测提出的整改措施建议往往得不到重视,给水土保持工作的推进带来一定难度。

4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总结近几年的监测实践,提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一些建议。

4.1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4.1.1桥梁施工

根据每期的水土保持现场监测,对桥梁施工区域设置泥浆池进行调查、统计,明确每个泥浆池的位置、容量、围护措施等。对于临河施工区域设置的泥浆池,尤其要严格提高围护措施的标准,并根据泥浆方量适时做好泥浆池的扩容、扩建,切实做好泥浆的防护工作。

4.1.2涉河施工

对于涉河施工部分,应在施工前做好涉河区域的现场复核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为后期河道恢复做好准备工作。

4.1.3水土保持措施的调查

随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应对施工单位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调查,计入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中,而不应一切以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措施为准。

4.1.4提出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方案是根据主体工程的设计进行编制的,而在后续的设计、施工等阶段会发生一些变更。水土保持监测作为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单位,在其工作开展过程中可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便于施工、易于操作的水土保持措施。

4.1.5河道清理的复核

河道填筑方的清理非常重要。由于河道清理多数涉及水下土方,加之对原有河道情况不熟悉,很难掌握其清理程度。建议施工单位在河道清理过程中、清理结束等节点邀请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复核,使其对河道清理的宽度、深度、堤岸及护坡措施等出具相关意见,切实做好复核工作。

4.1.6加强水土保持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复核

水土保持整改措施联系单作为监测单位重要的监测成果,可全面反映整个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联系单可详细反映工程建设存在的水土保持问题,使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了解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需采取的改进措施,为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提供方向。监测单位应将整改措施的落实作为后期监测的重点,直至完成整改措施或其他同类措施。

4.2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沟通交流

4.2.1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

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主体,在建设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建设单位也承担着与其他项目各参建方的沟通、协调工作。监测工作的推进需要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监测单位应积极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取得建设单位的支持,方能在建设单位的帮助下有效推进监测工作,把水土保持工作落到实处。

4.2.2加强与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尤其是属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有重要的监督检查职责,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具有强制性。监测单位作为技术服务单位,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但提出的建议、要求等不具有强制性。为了更好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监测单位要与属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沟通,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介入,推进水土保持工作。

4.2.3加强与施工、监理单位的沟通

第6篇:水土保持监测范文

【关键词】水土保持现状监测存在问题水土保持对策

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站是履行环境技术监督职能并在环境执法过程中法定“举证”的资格单位;是法定的环境技术仲裁机构和技术鉴定机构;建设项日“三同时”及治理设施的竣工验收监测;必须有法定的监测机构(环境监测站)负责实施。因此,环境监测站要对所监测的数据及鉴定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一、水土保持现状

近年来,一些地区经济林发展很快,荒山、荒坡开发强度很大,但有由于有乱砍滥伐等现象,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一些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在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水土保持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破坏地貌植被,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及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建设相关单位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缺少有效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管理手段,加上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宣传不够,导致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对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视为可有可无,从而影响水土保持工作的进行。这种思想意识的存在,导致水土保持监测现场工作很难充分开展,得不到建设单位和各参建方的重视。这种景况往往使得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处于被动的状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直接导致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得不到及时、有效防治。

2.2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仍然不力。有部分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有的部门有水土保持方案,但没有按防护措施,造成项目区内植被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部门监督执法力度较薄弱。在水土保持的机构队伍建设及预防、治理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监督执法力度不够,通过调查了解,生产建设项目申报“水土保持方案”及办证率低,在翌年的工作中,对未申报“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要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对“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工作的管理,严格审查、办理许可证。

2.3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制度尚不健全。水土流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成因更是千差万别。水利部虽然颁行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但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仍需不断作出探索,如何规范监测的内容、方法、技术路径等问题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和健全,以形成全国统一的监测标准质量体系。

2.4水土保持监测的手段落后,现代化水平不高。目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还是以地面定点观测监测、巡查监测、调查监测等传统的、常规的监测方法为主,利用的设备仪器也是自计雨量计、马表、测绳、水准仪、角规等较为普通的工具,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三、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对策

3.1加大学习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保意识。要深入扎实地开展《水土保持法》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水土保持意识,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预防、治理水土流失。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水土保持法》的学习,从织金县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预防、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防治水土流失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纠正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得暂时经济利益的错误倾向,扎扎实实抓好开平县的水土保持工作。

3.2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养。加强对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监测技能。水土保持监测单位不仅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用于验收的监测报告,而且要为水土保持监测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不仅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服务,而且要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不仅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而且要有熟练的监测技术。一方面要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继续教育、专题进修等渠道搞好全员培训,使监测人员全面掌握监测业务知识、熟悉各种标准、规范、技术方法,更好地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的规定要求,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在政策、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争取有利条件,不断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和专项能力建设,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

3.3提高监测手段,实现水土保持监测的现代化。加快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提高现代化水平。积极开展RS、GPS、GIS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运用研究,将现代化高科技与传统的常规监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监测、传输、处理、为一体的数据信息系统或动态反映水土保持状况的空间数据库。走水土保持监测跳跃式发展的路子,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现代化水平。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水土保持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为水土保持部门提供各项准确的数据,他们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从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3.4 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环境监测站承担的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和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污染物减排监测等任务十分繁重,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同时,要十分重视监测的质量保证。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从监测方案制定、环境监测布点、现场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综合报告、数据传输等全过程均应实施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确保监测信息的代表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复现性。从样品采集直到监测报告的报出都必须执行相关的质量体系文件规定。轻视质量管理或者仅仅在口头上重视质量管理的局面必须尽快改变。没有质量保证的监测结果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将产生误导,严重影响环境决策和环境执法。

第7篇:水土保持监测范文

关键字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式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3-0109-02

0 引言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土资源日益匮乏,如何有效减少开发建设项目对水土保持产生的不利影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水土保持监测,是指针对水土流失的危害、产生、进展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所带来的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而展开的一项长期性的调查与分析工作。在工程建设期间实行水土保持监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与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项目建设区及建设项目概况

本项目建设区位于北部,年平均降雨量500mm~800mm,夏季平均气温23℃以上,冬季平均气温0℃以下,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建设区以夏季风速最小,春季风速最大,平均风速1.9m/s~4.6m/s。建设区内土壤以黄土质粘土居多,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并存在一定数量沟蚀;同时,该地土壤质地疏松,抗浊性较低,尤其成土母质一旦暴露[3],将可造成当地水土大量流失。

建设区占地面积140.2公顷,其中施工区占地27.4公顷,厂区占地35公顷,区内建设项目为发电厂;电厂规划容量为600兆瓦国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2台,一期建设600兆瓦燃煤机组1台,同时展开脱硫装置建设工作。建设经历两年,如今已经正式投入生产。

2 水土保持监测时间与内容

建设项目运行初期,分别于汛前、汛中、汛后各实行一次监测工作,而后每年根据项目建设区降雨情况实行地面定位观测与调查。5月至9月因降雨量集中,每月执行一次监测工作,若降雨量达到50mm以上,则适当增加监测频率;此外在夏季、冬季时期也各行一次监测工作。

监测工作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监测施工准备阶段,为充分了解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当地的景观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二是监测施工阶段,工作内容主要为监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与影响因子,并对水土流失动态进行评价;三是建设项目运行阶段,内容主要为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的质量、数量及其带来的新增生产能力,包括护坡工程、防洪排导工程、植被建设、临时防护工程等。

3 布设监测点

1)侵蚀沟量测法。首先选择需要测定的坡面,而后对坡面构成物质的容重、坡长及坡度等进行量测,记录导致侵蚀沟发生的次降雨量。待降雨后,再次到该地进行量测工作,计算侵蚀沟体积与沟蚀量,而后经由水蚀中沟蚀所占比例得出水土流失量;2)径流小区法。装设水平长度为10m,宽5m的两个径流小区至坡面上,而后于小区上方左右两侧装设排水沟与截流沟,下方则装设容积为1.8m3的矩形集水池,同时以截水墙小区将小区周边围起。采集水池含沙量、含水量、水量及降水量等信息;3)控制站法。布设控制站于项目建设区厂区总排水口,经由监测含沙量、流量等信息估算出区域水土流失量;利用降雨径流的关系,结合项目建设地区降雨量数据资料将该地区总地表径流量推算出来;使用流速仪监测口断面流速;并运用烘干法监测泥沙含量,以1/100电子天平进行称重,完成测定工作;4)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通常于项目建设区分散土状堆积物边坡布设,经由在每次汛期或大型降雨结束后观测钉帽与地面距离,从而得出总水土流失量与土壤受侵蚀程度。

4 常见监测方法

4.1 调查监测法

调查监测法主要采用常规调查、普查、抽样及资料筹集等方式进行监测,目的为获取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防治效益、保持因子、基本情况等信息的数据。

4.2 地面监测法

1)充分利用水土保持工程各控制部位的特点,经由无泥沙出流取土场低洼坑淤积量,拦渣墙拦渣量计算出该区域水土流失量。除此之外,亦可采用其它具备沉沙池功能的水堰、截水沟泥沙淤积量将土壤流失量推导出来;2)应用侵蚀沟量测法、临时小区监测法或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于水蚀地区各定位监测点进行监测工作;若地区地形较为复杂,应布设临时小区;若为典型地貌,则在结合已有控制站与观测点的基础上布设长期观测小区;3)在林草植被恢复期间,应用网格法及取样线法测定林草保存率与成活率。

5 监测结果

1)水土流失危害监测。主要危害来自厂区运灰道路、灰渣场及临时堆渣场等区域,由于植被措施不到位,致使地表暴露,一些泥沙在暴雨后被水流带至沟渠并沉积下来,进而影响沟渠的正常排水功能;2)水土流失量监测。项目建设区土壤侵蚀模数之前300t/km2.a~3802t/km2.a,加强后为3920t/km2.a~20850t/km2.a,侵蚀程度超过轻度指标;新增水土失量为22450t,其中以取水管线流失量最低;3)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建设区占地面积140.2公顷,水土流失责任范围面积为146.8公顷,实际扰动土地面积83.4公顷,开挖土石方257.6万平方米,弃土石方28.5万平方米,填方230.1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期间年降雨量正常;4)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防治目的监测。通过对建设项目实行全方位监测工作,成功实现水土保持防治目标。水土流失总防治度97.2%,扰动土地整治率98.6%,拦渣率99.3%,土壤流失控制比平均值1:3,林草覆盖率57.4%,林草植被恢复率97.5%,综合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6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本建设项目区内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各异,故其水土流失情况也各有不同,因地制宜;同时,水土流失强度、动态数据、背景及程度等信息的获得应结合开发建设项目特征,分时段开展地面调查监测和观测工作,从而提高监测效率。经由全方位的水土保持监测,可使建设单位自主自觉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对减少开发建设项目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具有明显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水土保持监测范文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测; 理论; 技术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土保持监测指以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 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 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工作。目前,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队伍不断壮大, 监测技术不断提高, 监测成果不断积累, 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和地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但是由于理论基础的局限和部分技术原因, 这一年轻的领域的继续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

一、近年来面临的主要理论问题

1.1监测方法

根据监测途径、监测对象的差异, 水土保持监测在我国可以分为微观监测和宏观监测两类。前者的观测以小区样地、坡面和重力侵蚀为主, 后者则主要是基于地表覆盖信息的遥感监测。

近年来,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部门在全国和区域性的大型土壤侵蚀调查中获得了大量关于各类、各级土壤侵蚀分布的数据, 但是与各监测站点所获取的地面观测数据基本上是相互独立解释的, 远远不能满足监测部门分析水土流失状况, 支持管理部门规划决策和向社会各界依法公告的需要。宏观和微观监测数据之间相互支持关系的缺失, 使对区域土壤侵蚀与其它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分析也有诸多困难, 如, 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与江河输沙量动态之间关系等, 就很难在现有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支持下研究。

当前普遍应用的土壤侵蚀信息解译方法过多地受到土地利用调查的影响, 还较难反映地形地貌、 植被空间层次类型、近地覆盖(如枯落物等) 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而过多地强调了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的因素, 对沟蚀信息的提取也较有限。另一方面, 大规模遥感调查所需要的影像较多, 经常性开展宏观动态监测经济性较差, 发展科学性更强、精度更高的快速宏观监测方法是监测部门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1. 2监测点布设

2002 年, 国家批准水利部开展“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 项目的建设, 将在全国建设175个监测分站, 每个分站直接负责若干个监测点。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监测点是全国监测网络的基础。这些监测点包括进行长期和定位观测的常规监测点、为特定监测任务设置的临时监测点。根据SL277- 2002《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要求, 常规监测点以大江大河流域为单元进行统一规划, 主要进行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效果的监测。在全国土壤侵蚀区划的二级类型区必须设置常规监测点, 并设置观测小区和控制站。 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平衡, 监测点的布设难免受到具体条件的限制, 但在全国监测网络建设背景下, 以合理的数据地学分析为导向, 合理选择监测点位置和数量、 监测点内小区和控制站布设的理论依据也基本是一个空白。监测点的布设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空间关系有着密切关系,通过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典型地貌部位土壤侵蚀分析, 研究能较好反映该地区水土流失总体状况的监测点布设方法,将为保障水土保持监测的科学性基础提供有力的支持。

1. 3开发建设项目监测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近年来水土保持领域的一大热点, 也日益成为水土保持监测的工作重点。采矿、交通、电力、冶炼、水利水电、城镇建设等重点监测的开发和建设项目在工程施工和工程运行期间对地表的扰动状况都各不相同, 地表原貌及地表植被的恢复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何针对各类工程项目的特点选择监测方法、拟订监测指标、确定监测时段, 都需要全面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进行理论研究。建设项目对地表的扰动情况变化频繁, 计算弃土弃渣量、 评估植被破坏、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效益都需要不同于常规地面观测的监测方法。大中型点状、线状、面状工程项目对水土流失有着不同的空间影响, 分析开发建设项目的土壤侵蚀及其发展和控制需要结合其它环境因素合理地进行综合研究。当前监测部门急切希望, 基于工程类型、水土流失影响类型的分类研究基础上开展开发建设项目监测方法研究能为监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 4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模型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部门很早就认识到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模型是定量化开展监测、评价水土流失环境危害和水土保持设施防治效益的核心。近数十年以来, 我国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工作者在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等地区开展的大量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研究和应用试验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过由于大部分应用模型基本都是经验模型, 推广应用明显受到地域限制。因此,发展出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推广应用的水土流失(微观)监测预报模型是近一个时期内我国水土保持监测最大和最关键的理论问题。同样由于缺乏实用性的专业模型, 对面源污染的监测更加困难。应用性风蚀监测预报模型也尚待时日。

近年一些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区域性水土流失预测模型的研究, 并进行了初步的应用。 中国的区域性模型是针对微观监测支持不足、 国家决策机构和科学研究对宏观水土流失数据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的情况下开展的, 在因子选择、数据获取、模型结构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研究。

二、主要技术问题

2. 1自动化地面观测

目前我国水土保持,地面监测设施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全面、及时的跟踪监测还比较困难。扩大地面监测点的覆盖面, 增加监测频次和监测内容是我们的长期目标。因此, 发展自动化的地面观测手段将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

当前地面观测的效率瓶颈包括取样、分析、数字化观测结果生成和地表量测等环节。这些环节涉及的径流、泥沙、土壤取样技术, 泥沙样品分析技术, 滑坡和泥石流监测技术,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跟踪测量等技术的自动化程度都有所提高, 但大多存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这些技术也是监测部门普遍关心的领域, 自动化地面观测相关技术的发展, 不仅需要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精度, 还需要考虑在人工成本日益上升的背景下提高监测经济性的设计。自动化地面观测技术中比较薄弱的领域包括风蚀监测、沟道侵蚀监测等。取样、样地和小区布设的设计等问题也是在提高自动化程度中需要改进的。

2. 2监测信息管理技术

我国未来的水土保持监测将基于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开展网络化的综合监测。在全国监测网络中, 微观和宏观的数据将根据不同的权限进行管理和共享。 新的信息网络专业管理系统, 将把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基础数据的采集、传输、交换和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监测信息管理技术将决定我国网络化监测的总体水平。当前亟需根据各级监测机构的业务需求, 发展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物理结构是一个多层C/ S 和 B/S 混合结构, 在全国四级监测机构和监测点中的分布和数据、传输与共享需求较复杂, 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将有较大难度。而监测点内的数据传输和处理、监测点与监测分站之间的信息交换则是难度较大的另两个领域。在这两个领域, 不同环节的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实时性要求是不同的, 其分类对待对技术设计和数据收集、处理的经济性和总体效率影响很大。

2. 3调查技术

询问调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等和地面观测一样, 也属于常规监测方法。但相对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而言, 水土保持监测的调查技术还不够成熟。尤其询问调查、典型调查和地面观测技术差异很大, 所使用的技术需要考虑较多的社会经济和人文因素, 调查技术对调查成果可能产生很大影响, 从而影响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评价, 但目前相关研究却甚少。著名国际水土保持技术合作组织——世界水土保持方法和技术纵揽(WOCAT )设计了一系列水土保持技术调查表(QT ), 以标准化的方式提供了评价世界各地水土保持技术的依据, 值得我国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典型调查参考。

第9篇:水土保持监测范文

关键词:石油储备基地工程;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47

1 项目概况

兰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工程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北部的永登县秦川镇六墩子村,西北距永登县城46km,西南距兰州中川机场21km处,距西部管道兰州末站61km。本建设工程设计原油储备能力300万m3,设计标准为I级,项目由储油库站场工程、进出库输油管道、进库道路、输电线路、通信线路、施工便道6部分组成。工程总投资21.64亿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5.29亿元。工程占地总计106.50hm2,其中:永久占地87.37hm2,临时占地19.13hm2,占地类型分别为水浇地、川台地、荒地。挖方总量148.36万m3,填方总量142.57万m3。

2 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类型及危害

2.1 水土流失类型及部位

项目区地貌类型以黄土丘陵沟壑地貌为主,丘陵腹地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梁峁坡陡峭、冲沟发育,沟道切割较深。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沟道和较陡梁峁坡因不良地质现象发生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冬春风季兼有风力侵蚀。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的地表,梁峁顶以面蚀、溅蚀为主,沟坡以面蚀、沟蚀为主,主要侵蚀方式是地表在强降雨作用下产生径流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2.2 水土流失危害

兰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工程建设在各分区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有:施工期厂区的地基开挖、土方挖填:储油库区以及场地平整等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土壤松散失去防冲、防蚀能力,增加了新的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进出库输油管线区:在管线开挖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土壤结构的变化,加剧了沿线的水土流失。

进库道路:道路修筑造成的水土流失类似于水管线,施工机械和人为扰动加剧了水土流失。

3 水土流失监测重点区域与监测点布局

根据项目建设和重点防治区域确定该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为施工期,重点区域为:储油库区、进出库管道区、进库道路区。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共布设监测点8个,基本代表了本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类型。

4 水土流失监测方法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实地测量、调查与定位监测、巡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通过设置监测点,对不同的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在施工建设期进行监测。

4.1 实地调查法

4.1.1 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面积、扰动强度的变化

采用实地勘测、线路调查、地形测量等方法,结合GPS技术的应用,对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变化进行监测。

4.1.2 复核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利用高精度GPS,沿扰动边际进行跟踪作业,结合实地情况调查、地形测量分析,进行对比核实,计算场地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4.1.3 复核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

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现场测量,计算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

4.1.4 项目区林草面积及覆盖度

林草地面积采用逐块测量统计,林草地面积为投影面积。项目区林草覆盖度在每一植物措施布设区块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进行监测。即在本项目每一植物措施布设区块,选择调查样方,先现场量测、计算各样方林草植被覆盖率,对各样方林草植被恢复率经加权计算后计算整个项目区林草植被覆盖率。

具体而言,灌木覆盖度的监测采用线段法。用测绳或皮尺在所选定样方(2m×2m)灌木上方水平拉过,垂直观察灌丛在测绳上的投影长度,并用卷尺测量。灌木总投影长度与测绳或样方总长度之比,即为灌木覆盖度。用此法在样方不同位置取3条线段求取平均值,即为样方灌木覆盖度。

草地覆盖度的监测采用针刺法。选取1m×1m的小样方,测绳每20cm处用细针(φ=2mm)做标记,顺次在小样方内的上、下、左、右间隔20cm的点上,从草的上方垂直插下,针与草相接触即算有,不接触则算无。针与草相接触点数占总点数的比值,即为草地覆盖度。用此法在样方内不同位置取3个小样方求取平均值,即为样方草地的覆盖度。

4.2 定位监测法

定位监测法主要监测土壤侵蚀,主要采用测钎法进行定位观测。在各监测点分别布置测钎,每次吹风或降雨后,观测1次测钎露出高度,直到1个完整的监测季结束,配合风速及降雨观测,计算侵蚀量。每处简易观测场(1m×1m)布设测钎9个,测钎长30cm,测钎直径0.5cm,测钎地上部分长5cm。布设后定期观测测钎出露情况(暴雨后加测),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

4.3 场地巡查

巡查监测法是施工期间水土保持监测中的1种特殊方法,因为开发建设项目施工场地时空变化复杂,定位监测有时是十分困难的,如临时堆土时间很短,来不及观测,土料已经搬走或回填,因针对具体施工进度情况,在开挖填筑施工高峰期根据大风或降雨情况适时巡查、及时监测。

5 水土流失监测结果

5.1 实际扰动面积监测结果

根据实地监测该工程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152.16hm2。其中:项目建设面积106.25hm2,直接影响区45.90hm2。

5.2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监测结果

5.2.1 工程措施监测结果

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完成的水土保持工程有表土剥离35250hm2;土地整治47.78hm2;浆砌石挡土墙长2031.5m,浆砌石量7171.2m3;浆砌石护坡长535m,浆砌石量3415m3;碎石压盖21.13hm2;截排水沟3383.6m;雨水收集池土方开挖95600m3,土壤回填2530m3,M7.5浆砌石3640m3;灌溉系统1套。工程基本按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和主体工程设计要求施工修建,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明显。

5.2.2 植物措施监测结果

植物措施布设在储油库区,面积17.39hm2。其中乔木10437株,灌木254868株,花卉96551株,草籽3295kg。绿化措施实施后,不仅减少了的水土流失,而且起到了美化的作用,提高了生态环境。当绿色植物覆盖地表后,将会增加水分的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具有不可替代的水土保持功能。

5.2.3 临时措施监测结果

本项目水土保持临时措施主要有临时彩条布苫盖、临时碎石压盖与临时洒水抑尘防护。共使用彩条布苫盖15600m2,完成碎石量3100m3,累计完成洒水量12900m3。从防止效果上看,土体苫盖及碎石压盖后有效的抑制了风水蚀,减轻了水土流失,对改善施工环境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洒水后达到了一定的抑尘效果,对施工环境保护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做到了文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