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父亲微电影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了腾格尔诉北京市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大连华录影音实业有限公司、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湛江华丽金音影碟有限公司等六起著作权纠纷案件。
原告腾格尔诉称,原告于3月28日在北京市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发现并购买了北京市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大连华录影音实业有限公司、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三被告出版、复制、发行的彩封为“腾格尔 蒙古人”,盘芯标为“腾格尔 蒙古人”,盘芯光盘生产源识别码(SID码)为IFPIZ201的CD光盘,盘封盘芯均标有“广州新时代影印”公司字样及ISRCCN-F21-00-320-00/A.J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光盘复制的管理法规可以认定,上述盘芯光盘生产源识别码(SID码)为IFPI Z201的CD光盘是由被告大连华录影音实业有限公司复制的。经审查,该盘共有6首曲目的词作者权由原告享有;有13首曲目的曲作者由原告享有;有15首曲目的表演者权均为原告享有。
原告认为,北京市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大连华录影音实业有限公司、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三个被告在未经原告授权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出版、复制、发行上述原告享有词曲作者和表演者权的曲目,严重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给原告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的民事责任。
同时,藤格尔认为CD光盘“腾格尔 蒙古人”、“腾格尔 天堂”、“腾格尔 苍鹰”、“腾格尔 他乡就是天堂吗”的出版、复制、发行者(如北京新华外文书店股份有限公司音乐书店、广东环宇音像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亦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分别向法院提起诉讼。
中国法院网·蒋秀凤 姚岚
1.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过度商业化公益微电影作为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通道,这些年受到了企业的热捧,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公益事业的进步和公益微电影的发展。但商业化的目的必然会导致企业公益微电影中过度商业化的出现。如财付通的《魅力女人成长三部曲———会支付、会生活》整个微电影前部分情节叫人饶有兴致,而之后生硬的广告内容,虽然借用了微电影的表现手法,但创意与情节令受众难以接受。企业对公益微电影的认识不清以及急切追求利润的心理,往往把公益微电影当成一种“公关”途径,而没有顾及到公益精神的传播。
2.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缺乏战略性思考我国大多数企业公益微电影没有战略性的规划和思考,缺乏持久性的经营理念,因此,一次公益微电影常常承载了企业太多的期望,导致公益微电影或者缺乏创意,或者商业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企业参与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应该意识到这是系统性的工程,做好长期与短期计划,使受众看到企业后面参与的公益微电影就能联想到前面的公益微电影,这样容易使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产生统一、完整、连贯的印象。因此,具有延续性的策略是保证长期与短期目标最好的方法。
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如何实现共赢
公益微电影作为公益营销的一部分,可以借助商业电影的创意方式和表现手法,企业可以成为公益微电影制作和的主体之一,但公益微电影首先的作用和功能是引导人们履行社会责任、奉献爱心。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作为微公益时代全媒体语境下的传播利器,如何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使得企业在微公益的指引下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确保公益微电影主题的鲜明性主题要鲜明,这是引起受众关注、产生社会效果的前提。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各种社会问题与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是息息相关的,因而所有群体对公众利益的关注,归根到底都是对人类共同价值与尊严的关注。因此,凡是能匡正过失、树立新风、疏导心理、规范行为等的话题,都可以成为公益微电影的主题①。《郑棒棒的故事》,是2011年支付宝投资的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通过贫穷的“棒棒”郑定祥与货主走失后,信守承诺寻找货主的真实故事,传递出一个关于坚守诚信的话题。郑棒棒的一句“我缺钱不缺德”,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支付宝相关负责人在谈及投资拍摄此部网络短片《郑棒棒的故事》时表示:“我们拍摄这一短片,就是希望通过片中‘郑棒棒’精神,让大家重新拾起对那种最朴素的诚信与托付的精神。”②
2.企业融入公益微电影的方式要巧妙如何将企业信息巧妙地融入微电影并与公益主题相协调,是剧本创作的难题之一。《每人都有一个坏妈妈》运用“妈妈破坏了我的减肥计划”、“妈妈破坏了我的作品”、“妈妈破坏了我的美梦”、“妈妈破坏了我的好事”这四个小故事,真实再现了生活中妈妈的无微不至与体贴。这是黑人牙膏定制的公益微电影,献礼母亲节。其选材来源于生活,真实、自然,黑人牙膏的每次出现都没有叫观众感觉到突兀。因此,将企业信息与公益微电影的主题自然融合,是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叫好又叫座的前提条件。
3.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演员要本色小熊电器的《爱不停炖》以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为主线,故事情节简单:女儿一直咳嗽,父亲千里迢迢来为女儿炖一锅雪梨汤。故事感染了无数受众。而令这个故事鲜活、生动起来的就是父亲的扮演者张洪杰,他的表演朴实却感人,让观众非常的感动。公益微电影的演员多数是草根,而公益微电影的题材本身就来自生活,草根的本色演出就显得相得益彰。公益微电影《爱无声》,其主演也都是草根阶层,他们以浓浓的亲情,感动了无数受众。
4.创新续集性影片全媒体时代,消费者面对海量信息,不断处于一个遗忘、接受、继续遗忘的过程。如何更长久地保留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培育消费者对品牌的熟知度和忠诚性,就成为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传播面临的难题。巧妙地利用“续集性影片”,正是加强消费者对品牌信息的记忆,累加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的好办法。当然,这种“续集性影片”并不仅仅是一种情节的延续,而是可以在延续品牌、主题、风格前提下的多元化创新。
关键词: 微电影广告; 广告植入; 植入形式.
1 微电影广告的发展背景.
2011 年,微电影广告《一触即发》的成功上映标志着国内微电影广告时代的到来。其后,《老男孩》《看球记》《四夜奇谭》等一批微电影广告的高点击率更是让人们看到了微电影与商业结合的品牌传播优势。微电影广告之所以能迅速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大放光彩,并成为业界新宠并非偶然,而是缘于微电影本身的独有特质很好地贴合当前发达网络社交和媒体平台。如今,高覆盖密度的移动互联网加上日益普及的移动客户端真正突破了传统信息获取传播的时间和地域限制,这正是微电影广告的诞生和发展的必要技术背景。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的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时间呈现明显碎片化,很少有大块完整的时间来收看媒体获取资讯。而在娱乐文化盛行的现下,人们又急需一种方便的媒体平台来娱乐以缓解工作压力。微电影和微电影广告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其借助网络平台带来的便利性很好地契合了人们工作生活节奏。以外,微电影广告赖以立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其本身具有的一定艺术欣赏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们对于品质的诉求。本文主要关注于探究微电影广告同企业形象、产品的具体结合形式手法,即微电影广告的植入形式的研究。
2 微电影广告的植入形式.
目前,微电影广告的创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同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的不同属性和意欲传达的理念,为每个产品都会选择一些不同的植入手法。正因如此,微电影广告的植入手法依旧呈现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个案模式,没有被很好地梳理和分类。因此,对微电影广告的植入形式的分类梳理将有利于微电影广告的发展,以及日后对于微电影广告更广泛全面地研究。
本文通过总结大量成功的微电影广告的案例,通过对比分析,目前大致可以将微电影广告的植入方式分为这样几种: 场景植入、片头/片尾植入、声音植入以及多元素融合植入等。
( 1) 场景植入。场景植入主要是指在影片画面所展示的人物活动场景中,布置进去能够展示产品或表达品牌理念的实物。
这里的场景实物的涵盖范围比较广,小到道具服饰,大到影片背景景观。正因如此,场景植入为不同类别的产品植入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方式手法。例如,对某旅游景点宣传推广,则可能会选择使用影片场景中的大型景观、故事发生地点作为植入的媒介。《岸边的记忆》是一部针对武汉市拍摄的城市宣传微电影。该微电影以男生帮助女生恢复记忆的浪漫爱情故事为背景,带领观众寻访了一些武汉市著名的历史遗迹。这些景点的出现就是典型的场景植入的手法。该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利用美丽的爱情作为依托点,实现了对文化名城武汉的“软着陆”
式推广宣传。影片以情带景,以景达情,传达出武汉这座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情怀,成功打造出一支专属于武汉的城市品牌。
( 2) 片头/片尾植入。片头/片尾式植入是传统影视植入方式的一种,是指在影片开始或者结束时,将标识产品的 LOGO 发在滚动字幕中。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限广令”驱使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采取这种片头/片尾植入的广告方式,传统电影和微电影都增加了片头/片尾植入广告的力度。
台湾大众银行投资拍摄的微电影《梦骑士》,影片通篇都在专注于讲述一个关于 5 个老人环岛旅行实践梦想的故事,毫无商业植入的痕迹在内。影片通过说一个好故事,潜移默化地在树立一种形象,宣传一种文化理念,释放一种“人为什么活着”
的追梦精神,只有在影片结束的最后才在屏幕中央给出了“大众银行”的字眼,终于简洁而醒目地将影片传达理念同大众银行的企业形象联系在了一起。大众银行通过该微电影中的故事鼓励人们勇于追逐梦想,不要轻易受困于年龄和现实环境,由此将“不平凡的平凡大众”这一品牌精神传达给了大众百姓。虽然是一部广告微电影,微电影《梦骑士》却获得了2011 届首届微电影节金瞳奖,由此可见,微电影广告可以具有其自身特有的艺术欣赏价值,而采取片头/片尾式的植入方式在成功传达了产品理念的同时又不伤影片本身价值,可谓一举两得,这正应了“广告艺术化”的发展趋势。
( 3) 声音植入、声音植入是指在影片中通过包括演员台词、自然声响等一切可利用的声音元素来进行产品植入的方式。关于声音植入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诺基亚的手机铃声,那段手机铃声在用户心目中已经同诺基亚手机品牌合为一体了,听到铃声就立刻联想到诺基亚手机。在微电影广告中,声音植入同样有这成功的应用。例如,在乐事可乐投资的微电影《把乐带回家2012》中,儿子罗志祥因为演出不能回家陪父亲过年,当他接过“天使”给他的可乐饮料准备一饮而尽的时候,“天使”对儿子说的一句“别想一口气喝完”让他思绪一下子回到了童年。儿子的童年画面中,父亲给自己买可乐、殷殷关切立时浮现眼前。乐事可乐的主要消费人群是 80 后和 90 后年轻人,影片采取这种声音带入童年回忆的手法,使那些童年时代可乐还是奢侈品的80、90 后观众们立刻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 4) 多元素融合植入。多元素融合植入是融合地使用了多种元素的植入方式,包括情节、声音、场景、道具等。多元素融合植入通常是通过合理设计的情节自然而然地带出具有植入意味的各类元素。此外,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的道具也是影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而道具在微电影广告中显得尤其重要,因为目前大部分产品还是以道具的身份露面于影片中。微电影《看球记》是情节、道具等多元素的融合植入成功案例: 影片中一对球迷父子去看球时因儿子忘带入场券而被工作人员拒于场外,急中生智下,父亲站在升降机上将儿子举过头顶,可惜终是差那么一点点,在这几近绝望关头,佳能相机终于弥补了那一点点不足,帮助球迷父子看到了场内的球赛。该影片通过剧情的设计一步步将情节的焦点带到了佳能相机上,通过这一系列焦急无助的剧情推进,最终成功地向观众传达了佳能照相机的高倍聚焦品质。儿子的一句“看清了! 爸,特清楚! ”台词将佳能相机的品质表现到极致。《看球记》完美地将广告融入情节、道具、台词等多元素之中,以感性的诉求方式,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体验到了佳能所带来的幸福体验。
如今,微电影广告因其独有的特点和能够兼容并包多种形式的植入方式的优势,成为观众喜爱的一种广告媒体形式,并越来越得到各个企业的看重,已经逐渐成为宣传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和传播企业理念的首选。在保证微电影广告本身艺术欣赏价值的前提下,本着内容为王的原则,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的不同特点,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合的植入方式来达到潜移默化传达产品信息的目的。相信只要坚持微电影广告自身品质和产品信息表达的完美权衡中,合理巧妙地选择各种植入方式,微电影广告依然会继续其蓬勃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女性导演;电影作品;意识表达;感性情怀
一直以来,人们对女性导演拍摄的电影作品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事实上,存在于这些电影中的感性情怀、意识表达和生活智慧是男性导演影片中所不具备的。下面,本文将从几部经典电影中解读女性导演的感性情怀。电影业的蓬勃发展,为女性导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平台。但在初期,女性导演电影却受到了很多诟病。可事实上,女性导演会更加注重对生活细节的诠释和女性情感的表达,而这又恰恰是男性导演所欠缺的。从《女人四十》《我和爸爸》以及《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非常叫座的电影中就能够看出,无论是许鞍华、徐静蕾还是赵薇,都在自己导演的电影中加入了浓重的感性情怀,这也是此类电影深受观众喜爱的关键所在。
一、《女人四十》中关于人情味儿的感性情怀
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一个40岁的中年妇女展开的,通过她再平凡不过的人生来衬托她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隐忍和坚强。
电影中的孙太太,别人都称其为阿娥。她同自己的丈夫、婆婆、公公和儿子同住在一套老旧的楼房里面。阿娥性情火爆,但却为了家人和生活,每天在公司与家庭之间奔波,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可是突然有一天,待她如亲生女儿的婆婆因病突然去世了,公公也因此变成了痴呆老人。从此,公公便不断地制造事端,即便将其送进老人院或者看护中心也依然不能省心。而祸不单行,让阿娥最觉得欣慰的工作也遇到了强劲的竞争对手。
整个故事情节是由一系列的日常琐事串联而成的,但却十分的细腻并且充满了女人特有的感性色彩。首先,婆婆的离开令阿娥悲痛欲绝,因为婆婆待自己犹如亲生女儿一样,非常包容与疼爱。所以,阿娥在照顾公公时更加用心,这不仅仅是在承担一个儿媳妇应该履行的义务与责任,更是对婆婆的一种回报。阿娥的内心的确是非常善良的,也可以说是人情味儿十足的。
在影片的结尾处,公公最终还是因年迈去世了,全家人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阿娥也再不用像以前那样忙于奔波。在工作上,她也因自己的努力战胜了对手,得到了公司的认可。这对于一个年近40的普通女人而言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可她却突然感到了一种怅然若失。在闲下来的时候,她开始一个人默默怀念以前公公、婆婆都还健在时的生活。这就足以说明,她非常重感情。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她都没有将公公带给他的麻烦看成是负担,自然也不会因为公公的辞世而感到轻松,反而更多的是伤感。在她的内心深处,十分看重自己与家人的亲情,这也是女人比男人更加感性并且细腻的一面。另外,当她保住了自己非常热爱的工作时,她并没有表现得沾沾自喜,也没有以胜利者的姿态去耀武扬威,相反,她以非常低调的姿态与人相处,即便这个人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她的善良和人情味儿瞬间就感染了很多观众,而这也是导演许鞍华用心刻画这个并不出众的年近40的女人的原因所在。
《女人四十》一经播出便引起了一阵轰动,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相较于男性导演电影中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情节与场景,女性导演电影更多的是卸下了身上的浮华,从最朴素并且最真实的角度刻画出最能触动人心的故事情节。就像阿娥的扮演者素颜出镜一样,就是以最亲民、最细腻的情感来打动观众。阿娥在面对生活带给她的一次又一次打击时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坚强,并通过自己的方法去克服苦难,这就是女性的光辉。从细微之处挖掘出来某种感人的精神和情感是女性导演非常感性的一面,电影中的感性情怀也的确非常具有感染力。
二、《我和爸爸》中关于爱情的感性情怀
这部动人的剧情电影是由徐静蕾自导自演的,亲情与父爱是近些年电影界颇受追捧的一类题材,而徐导这部《我和爸爸》恰恰就是对这两种情感的一次升华,其中载满了女性的感性情怀。
原本生活平淡并且幸福的小姑娘小鱼,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因此便沦为单亲家庭的小孩。几年都未曾谋面的父亲突然闯入了她的生活。这个男人的“粗心”“另类”及“深沉的爱”触动了小鱼内心深处最柔软并且敏感的地方。父女两人从此相依为命。对于电影中的小女孩儿而言,她对父女情的了解是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感动的。电影中的故事情节都是对普通生活的点点滴滴的积累。小女孩儿慢慢地长大,然后谈恋爱结婚,最后成为人母。在成人后她也曾因为爱情、家庭离开了父亲,可因为和男朋友的分手,她又重新回到了父亲身边,并生下了自己的女儿。而此时,她才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其实父亲一直都在这个叫作家的地方等她。瞬时,本来备受打击的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父爱的伟大。后来,父亲为了生活,为了养育她和外孙女竟偷偷去打麻将挣钱,却在某天夜里突发脑淤血。这时的女儿已经完全明白了父亲,明白了他对自己再深沉不过的爱,但父亲却再也无法表达了。而在小鱼悉心照顾两年之后,父亲离开了人世。
《我和爸爸》是徐静蕾的导演处女作,从剧中的故事情节不难看出,其并未将自己的选材定格在过于宏大的角度,而是从一个最平凡不过的小女孩儿的曲折人生入手,解读一个女儿对于父爱的理解和一位父亲深沉的爱。给观众的感觉仿佛徐静蕾就是影片中的小女儿,她有着细腻的情感,并珍惜自己与父亲间那种“另类”的亲情关系。
在电影的结尾处,父亲因病离开了小鱼,小鱼站在墓碑前面,手中抱着牙牙学语的孩子,没有过多的语言,也没有两行伤心的眼泪。但是从小鱼的眼中能够看出她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这时的她真的已经长大了,真正地成为一名母亲。她在坟前的这种伫立仿佛就是在告诉父亲,让他放心,虽然没有了伟大父亲的庇护,她依然能够坚强并且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这就是女性导演影片的独特之处,其能够将细微之处的感情掰开了,揉碎了,呈现在观众面前,并以此触动人们心里最柔软的那个地方。这种“感性情怀”能够唤醒人们心中对亲情的渴望,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逃离出来,重新回归到家庭当中。所以,与其说徐静蕾是成功的,倒不如说中国女性导演电影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感性情怀是成功的。在被男性导演电影中宏伟、壮观以及博大的理性情怀所震撼之余,这种看似过于“感性”的、细腻的情感也的确令我们眼前一亮,仿佛为人们忙碌的心找到了一个放松和休息的港湾,在这里人们能够尽情地放肆地流泪,能够奢侈地享受亲情带来的温暖。对于电影产业的发展而言,中国女性导演电影中的感性情怀的确算得上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
关于爱情的感性情怀
如果说亲情是人生中的必答题,那么爱情是不是道选择题呢?赵薇在她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仿佛给了人们一个别样的回答。首先这部电影立足于青春和爱情这两个十分美好又炙热的元素。每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青春,就像是潘多拉盒子中的巧克力糖,神秘并且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爱情也一样,那种最初的悸动,那种没有任何杂念的倾注,成为生命中最无法抹去的记忆,也可能成为最铭心刻骨的伤痛。没有一位老师能够教我们怎样去面对和选择,因为这道选择题没有标准的答案,所以无法用理性判断。女性是偏于感性的,所以对于青春和爱情会更加敏感,赵薇正是将这种最初的美好记录下来,然后通过120分钟的深情演绎,诉说着那份感动、美好、遗憾和伤痛。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几个刚刚迈入大学的年轻人的爱恨纠葛。18岁的郑微在迈入大学校园的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逐爱之旅。首先闯入她的秘密花园的就是邻家的大哥哥林静,可是这段她十分看重的感情却因为林静的出国留学无疾而终了。她刚刚被点燃的爱情火苗就这样被无情地浇灭了。备受打击的郑微开始了崭新的大学生活。因为在理工大学中男多女少,所以像郑微和阮莞这种美女自然备受欢迎,而富家公子许开阳就是其中最激进的一个,可是郑微却并未为之打开心扉。因为在女孩儿心中,纯洁的爱情不会带有过多的物质色彩和表面的浮华。后来,郑微渐渐地发现自己对死对头陈孝正产生了感情。这份姗姗而来的爱情,让她放弃了一个女孩子的腼腆与矜持,将以往的疯狂反击变成了死缠烂打的追求。最终,两个人相爱了。但生活并不像童话故事那么完美。也不是所有的王子都能够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青春给了他们相遇的机会,却没有给他们一个好的结局。陈孝正迫于家庭的压力出国留学了。可这样的事实让郑微彻底伤透了心,历史仿佛再次重演了,她正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也就此熄灭了。青春仿佛在跟她开玩笑,尤其是当她遇到曾经强烈追求过她的许开阳抱着新欢时,更觉得无比的凄凉。的确,青春就是一个大课堂,它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亲情、友情和爱情,也教会了我们即便是痛苦的,但最起码我们曾经爱过,即便不是每段美好的爱情都会有满意的结局。与其选择去抱怨和憎恨,不如去珍藏。对于这种人生的离别,女人往往都是最容易伤感的一方,因为在面对感情的时候女人都会倾注自己的所有,女人自古就是感性的动物。
影片的结局,因为同样的理由离开郑微的两个男人又重新回到了她的生活中。但此时的郑微,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单纯并且懵懂的小姑娘,而是成功地蜕变为职场上的白领丽人。面对这两个带着悔意和爱意的男人,郑微究竟该如何选择呢?这个昔日的“玉面小飞龙”再次遇到了生活给她出的选择题,此时的她真的迷茫了。一份是情窦初开时刻骨铭心的情,一份是火星撞地球般的爱。影片没有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留给人们一个可以自由发挥并且想象的空间。是的,或许这就是青春,很戏剧化也充满着未知。或许连赵薇也无从选择,因为她是感性的。对于郑微而言,无论怎样选择都会有遗憾,都会有不甘。但是就算选择了又真的能回到当初的感觉吗?或许没有结局的结局才是最好的,何必让心中的那份纯真与美好都没有了呢!青春和爱情都不一定非要是无悔的,只要曾经绽放过就可以了。相信,这也是赵薇导演所要传递给生活在新世纪的情窦初开的少年们的。
四、结语
形如《女人四十》《我的爸爸》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类的女性导演电影作品越来越多,她们将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描绘、女性人生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展现得更加细腻化。这些成功的女性导演电影不会在叙事形式上追求过多离奇的情节和遭遇,也不会在造型上进行强化,而是用更多的笔墨描绘生活的平静,反映出普通人的平淡甚至乏味。但也正是这类电影为我们呈现出了不一样的女性意识和思维方式,也将男性导演电影中所忽视的东西弥补回来,令电影业的发展更加平衡,也令电影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更加全面化。女性导演电影告诉我们:女人不再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有非常坚强和刚毅的一面;亲情尤其是父爱虽然都是默默付出的,但却无比的伟大;青春和爱情大都是充满着酸甜苦辣的,但拥有过就是美好和幸福的……其中的感性情怀真是数不胜数,感染了无数的观众。而这些善良、细腻、炙热并且充满人情味儿的情感是现代社会人们急切需要并且喜闻乐见的。所以,这类影片自然会备受观众的喜爱。也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导演电影为我们开启一场不一样的“感性”之旅。
[参考文献]
[1] 岳晓英.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女导演创作研究[J].唐都学刊,2012(05).
[2] 张会军.影像中的感性情感――女性电影导演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06).
[3] 周夏.人格・身体・存在――中国当代女导演电影分析(1978―2012)[J].当代电影,2013(01).
然而还好,年轻的帅气、儿时的天真都被一一记录在了胶片上。
父亲节前,一个女孩突然想送给父亲一件特殊的礼物。她花了两天的时间把自己和父亲每年的合照找了出来,然后扫描、排版、制作,每张照片上除了注明拍摄时间地点外,她还花了好多小心思在每张图片上写下当年的小故事,演绎成自己与父亲的一场时光电影。因为图片有点多,直到18日凌晨才发出来。
她做这个的初衷也只是想给自己的父母看,所以尽管图片已在网上放了两个多月,这个网名叫“大萌子”的微博依旧很沉寂。然而两个月后的一天,微博里所蕴含的那种亲情的正能量偶然戳中了“微博女王”姚晨的泪点后,瞬间“大萌子”和“萌爸”火了。
21日晚11点32分,“微博女王”姚晨转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一个女孩从1岁到30岁和爸爸的30张合影,每张照片都讲述了那年她和父母的故事。”姚晨写下:“一点点,我们长大;一年年,父母变老”,这条微博立刻被转发十多万次。
照片中的女孩网名叫“大萌子”,本名叫赵萌萌,生于1981年,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编辑工作。
时光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法师令人转瞬回到了从前。1岁时的“大萌子”,黑白照片上,一位年轻英俊的爸爸牵着一个可爱的小宝宝,“爸爸当时管我叫小米豆,因为我眼睛太小”。第4张照片开始变成彩色,4岁的“大萌子”已经很调皮,奔跑时经常惊起外语学院操场上的一大群野鸟。8岁的“大萌子”穿着校服和爸爸一起拍照时,从前的小不点身高已经快到爸爸胸口了。“大萌子”9岁时北京正好开亚运会,12岁时戴了牙套,她“郁闷”地说道:“帅哥爸爸和牙套妹大萌子,当时除了老爸没有男生喜欢我。”这些照片全是“大萌子”的妈妈拍摄的。
30张照片记录了“大萌子”30年来和父母生活的点滴:16岁花季“发胖”、18岁高考、20岁吾家有女初长成,第一次涂口红、相亲,23岁大学毕业求职,27岁搬出家独立,29岁拍婚纱照。
每张照片中都有萌爸的身影,岁月在萌爸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从年轻英俊的帅爸逐渐变成“老大爷”。在微博中“大萌子”写道:“我有一个好爸爸,30年成长之路,从小到大,我的每步都有爸爸陪伴,从来不曾错过。谢谢爸爸!放一下我和爸爸30年的合影,老爸年轻时很帅很帅。”
是的,萌爸很帅,好多人都见证了。不过更令“大萌子”意外的是照片的爆红,她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人转发,还有点懵。至今该条微博转发量达百万次,无数网友被这种时光变迁下真挚的父女情感动得一塌糊涂。
“大萌子”把照片爆红的事告诉爸妈后,两位老人家特意注册了微博来看留言,爸爸高兴得一晚上没睡好,一直念叨“咱闺女真好,咱闺女多知道感恩啊”。在看到其中一条评论时也忍不住感叹:“用3分钟看完了30年,好像时光一下子就过来了。”
其实最寻常的情感往往是最能打动人的,平凡简单的事情因坚持和累积在岁月的催化下变得珍贵且动人。
父女间的一部时光电影,是女儿成长的喜悦和父辈的付出与欣慰。
这场爱的回忆让我们认识到了微博的美丽,更唤起了大家对亲情的感知,人生有太多的遗憾,停下脚步,珍惜现在,也许最美好的感情往往就在生活的最平实处。
美学家黑格尔于1817年提出“艺术终结”的观点。美国艺术评论家丹托对这一观点深信不疑,并于1984年发表了《艺术的终结》。丹托还在1993年发表名为《艺术终结之后》的专著。从艺术发展的历程来看,本文作者并不完全赞同“艺术终结”的看法。艺术还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前进。人是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艺术并没有终结。笔者认为“艺术终结”终结的不是艺术本身,而是传统的艺术观念。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升,适应新时代的艺术涵盖多种层面。作者认为艺术终结体现在以微电影为代表的“后现代美学”有别于“传统美学”。微电影是长片电影的进化,电影艺术并未终结,而是走在不断创新的道路上。如今,电影影视界没有对微电影给出明确定义,本文作者认为微电影是有电影属性在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影视短片。
二、微电影的类型
由于制作团体的不同,赋予微电影的属性也不同。人们对于传统电影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这些方法都可以对微电影进行分类。像按照题材分类、拍摄方式分类、行业特点分类等。本文主要依据行业特点,把微电影分为艺术微电影、商业微电影、商业艺术微电影。艺术微电影有较强的原创色彩,主要体现拍摄者的情感,没有商业性质。例如,《天堂午餐》《红领巾》《李献计历险记》等都是优秀的艺术微电影作品。商业微电影具有营销性、广告性。它主要用于商品促销,和企业品牌理念的塑造,带动消费者消费。例如,《把乐带回家2013》《66号公路》《18岁的勇气》等都是典型的商业微电影。商业艺术微电影,它以表现艺术为主,在电影中适当引入商业元素。在原创的前提下,少量展现商业诉求。如《老男孩》《父亲》《指甲刀人魔》等微电影,在故事情节设计上并没有加入商业元素,充分展现原创性,只是在片头或片尾引入赞助商或冠名者。
三、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美学特征
(一)审美主体
在新媒体环境下,观众既是微电影的审美主体,也是微电影的消费主体。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观众的审美心理与诉求直接影响着微电影的创作内容,这使得观众在审美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微电影传播的途径较多,尤其是网络传播方式被观众广泛采用。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使观众摆脱了传统荧幕观看作品的被动状态。在互联网上,观众拥有观看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权,主体能动性被充分体现。新媒体平台突破了传统的观影模式,观众可以自主选片、自主定时、自主排序,甚至观众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自己拍摄微电影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
(二)镜像美学
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自由性和平民化特征明显。当前,许多微电影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某个名导电影或者主流新闻媒体的调侃和搞怪。创作者通过用诙谐、幽默、直观的表现方式来反映社会现实和国民思想。通常来说,微电影的创作者往往用微电影来表明自己某个立场或者观点,且该立场和观点能和大众产生共鸣,否则其将淹没在新媒体的丰富内容中。譬如,《画皮》恶搞版微电影,故事情节改为对毒奶粉凶手的抓捕,恶搞内容风趣幽默,在舒缓观众时候压力的同时,也反映当前社会食品安全堪忧的现实。如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已经被当作反映社会现状的镜子,且其站在大众的视角评论时事,因而能与大众共鸣,使大众能接受微电影、认同微电影、发展微电影。
(三)梦幻美学
微电影较之传统电影播放时间短,很多微电影只是创作者的灵感片段。创作者在微电影中加入数字技术,会带给观众梦幻感,使观众产生错觉印象。例如,郭思文导演的动画微电影《溶》,全片采用喷墨式的方法,结合音乐进行构建画面,体现水墨画的中国气质,全片短而精,梦幻色彩浓郁。再如《裂变》采用多重复手法,阐释人与世界的裂变,视角单一,但画面内容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变化。便携式高科技产品进入大众生活,使观众从微电影的接受者变为参与者、创作者。与此同时,网络平台也给观众提供了便利条件,观众在看完微电影后还可以进行直接评论或用转发等形式和他人交流,进而也为微电影的创新和发展创造机遇。
四、结语
2012年父亲节前,一个女孩突然想送给父亲一件特殊的礼物。她花了两天的时间把自己和父亲每年的合照找了出来,然后扫描、排版、制作,每张照片上除了注明拍摄时间地点外,她还花了好多小心思在每张图片上写下当年的小故事,演绎成自己与父亲的一场时光电影。因为图片有点多,直到过了很久才发出来。
她做这个的初衷也只是想给自己的父母看,所以尽管图片已在网上放了两个多月,这个网名叫“大萌子”的微博依旧很沉寂。然而两个月后的一天,微博里所蕴含的那种亲情的正能量偶然戳中了“微博女王”姚晨的泪点后,瞬间“大萌子”和“萌爸”火了。
那日晚11点32分,“微博女王”姚晨转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一个女孩从1岁到30岁和爸爸的30张合影,每张照片都讲述了那年她和父母的故事。”姚晨写下:“一点点,我们长大;一年年,父母变老”,这条微博立刻被转发十多万次。
照片中的女孩网名叫“大萌子”,本名叫赵萌萌,生于1981年,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编辑工作。
时光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法师令人转瞬回到了从前。1岁时的“大萌子”,黑白照片上,一位年轻英俊的爸爸牵着一个可爱的小宝宝,“爸爸当时管我叫小米豆,因为我眼睛太小”。第4张照片开始变成彩色,4岁的“大萌子”已经很调皮,奔跑时经常惊起外语学院操场上的一大群野鸟。8岁的“大萌子”穿着校服和爸爸一起拍照时,从前的小不点身高已经快到爸爸胸口了。“大萌子”9岁时北京正好开亚运会,12岁时戴了牙套,她“郁闷”地说道:“帅哥爸爸和牙套妹大萌子,当时除了老爸没有男生喜欢我。”这些照片全是“大萌子”的妈妈拍摄的。
30张照片记录了“大萌子”30年来和父母生活的点滴:16岁花季“发胖”、18岁高考、20岁吾家有女初长成,第一次涂口红、相亲,23岁大学毕业求职,27岁搬出家独立,29岁拍婚纱照。
每张照片中都有萌爸的身影,岁月在萌爸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从年轻英俊的帅爸逐渐变成“老大爷”。在微博中“大萌子”写道:“我有一个好爸爸,30年成长之路,从小到大,我的每步都有爸爸陪伴,从来不曾错过。谢谢爸爸!放一下我和爸爸30年的合影,老爸年轻时很帅很帅。”
是的,萌爸很帅,好多人都见证了。不过更令“大萌子”意外的是照片的爆红,她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人转发,还有点蒙。至今该条微博转发量达百万次,无数网友被这种时光变迁下真挚的父女情感动得一塌糊涂。
“大萌子”把照片爆红的事告诉爸妈后,两位老人特意注册了微博来看留言,爸爸高兴得一晚上没睡好,一直念叨“咱闺女真好,咱闺女多知道感恩啊”。在看到其中一条评论时也忍不住感叹:“用3分钟看完了30年,好像时光一下子就过来了。”
其实最寻常的情感往往是最能打动人的,平凡简单的事情因坚持和累积在岁月的催化下变得珍贵且动人。这条微博也触动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湖南卫视主持人何炅说:“这个爱的故事好像就在我身边上演,其实我想我们都在这样的爱的故事里。”
一、微电影对地方文化的叙述选择
(一)普通小人物情感表达
将日常化的社会生活进行小品式的提取和浓缩化的呈现,是微电影通用的一种叙述选择。立足于网络媒体传播形式的微电影,基于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努力挖掘小人物的情感,并将其不断扩大,使之表现为感性的个人审美和更加个性化的私人诉求,从而引起观众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由山西大同千映目文化公司制作的《出租车?迨隆罚?讲述的是一个穷出租车司机虎虎和一个酒吧女柳夏的爱情故事。虎虎父亲疯癫,母亲早逝,妹妹读书,自己32岁还没搞过对象,从小扛过锹,搬过砖,家里的一切都需要他来支撑。酒吧女柳夏,父亲去世,母亲瘫痪,早早步入社会,靠陪酒为生。两人都处于社会底层,经过几次接触,二人互生情愫。虽然仍是穷日子,但相互理解与信任,也自有乐趣。由山西朔州马邑人网络投资拍摄的《大伟的烦恼》,讲述一个大学生村官大伟因长期待在农村耽误婚姻大事,经过多次相亲未果,最终偶遇自己大学暗恋同学的爱情故事。打开全国各省市微电影网络,类似题材非常之多,没有太多的大悲大喜,有的更多的是小人物的亲情、爱情以及努力奋斗的励志情感表达。这种小人物的主题所反映的都是每一地方最普通民众的细腻情感、不懈坚持以及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感悟。
(二)地方语言、风俗、人情呈现
微电影的创作者选择拍摄的内容更多的是自己熟悉的风俗习惯与人文情怀,他们对所拍摄的生活有着深切感触,在借鉴传统电影叙事手法的基础上,借用微电影这种新型的视听表现手段,在叙事角度与视听手段实行创新,进而表达自己对这一方水土的诚挚情感。
纵观全国各地微电影,除个别运用普通话之外,大部分都是运用方言。方言作为一种地方历史文化的显性呈现,承接着一方水土的文明脉搏,微电影的方言运用无疑是对地方文化最好的传播。由山西大同京?C文化公司拍摄的《杏花》是阳高方言,千映目拍摄的《出租车?迨隆吩蚴谴笸?方言,还有其他如《族谱》是天镇方言,《红宴事》《大伟的烦恼》是朔州方言等。虽然同属于晋北地区,但发音用词均有差异,这些影片用影像方式真实呈现了“十里不同音”的说法,也将这一地方方言做了很好的音像留存。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史博公先生在其著作中写道:“电影与民俗是一对可以互动互惠的范畴,将民俗元素运用于电影创作中,不仅能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与民族气质,同时也可以通过电影这种现代视听媒体,让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得到更加直观、生动、持久、广泛的传播与传承。”[1]史先生谈的是电影与民俗的普遍意义,而对于微电影来说,则已然是一种生存方式。因为自身的诸多因素无法与传统电影抗衡,如果无法呈现当地民俗,微电影的存在意义也就微乎其微了。全国各省市县的微电影都竞相呈现自己的地方特色,对于民俗的传承做了莫大的贡献,也为自己赢取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在网络上能找到的大同微电影里,如《出租车?迨隆贰堵槔笔ν健返扔捌?都能看到“红内裤”。穿“红内裤”,是大同地区非常传统的一种习俗,除了结婚要穿之外,逢九、本命年、过大年也是要穿的,且还有逢“前三九后三九”“明九暗九”的说法,所以,“红内裤”是当地人必备之物,每年在大同的内衣销售量上,“红内裤”必然遥居榜首。但是,“红内裤”同时又是一种与现代文明对立的一个标志,其寓意辟邪、吉祥之外,另一层意思是土气,而外露“红内裤”则是一件极?逯?事。在山西朔州怀仁县南小寨拍的《香火》,慧明在正月时节站在怀仁街头四处化缘,用长镜头显现慧明背后十米之高的用煤炭垒成的正在燃烧的旺火。旺火是晋北地区传统民俗,在过年时节或者婚娶之日,这里的民众都要垒旺火,尤其是大年晚上,在请神迎神时分点燃旺火,摆贡品,全家老少转旺火,以表达一家人团团圆圆,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的期盼与愿望。旺火带给这里的人们喜庆、欢快的气氛,传达了这些以煤炭为生的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微电影对地方文化的叙事方式
(一)碎片化的结构叙事
微时代,是人们接受信息越来越碎片化的时代。“网络碎片化的一个后果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网络时代的技术性改变,特别是现代人的时间被无限切割,观众的收视习惯已经碎片化了。”[2]微电影在技术上、设备上都无法成就一部大型制作,也正因如此,造就了微电影的构思方式和叙事模式,即碎片化的结构叙事。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让?贝西埃认为:“碎片化叙事是相对于传统叙事而言的,传统叙事一般倾向于线性地、完整地展示故事的全貌,注重故事的起承转合,戏剧结构要素交代得完整而充分,而微电影受篇幅以及其观赏环境所限,在叙事策略上呈现出典型的碎片的特点,即强调突出戏剧的部分,而对其他部分做略微描述。”[3]这种叙事结构虽然不是所有微电影的叙事方式,但极具普遍性。
山西传媒学院毕业生高峰导演的《连翘》中,来自山西的刘盛林为寻找离家出走的女儿刘藻,钱被骗光后在地铁过道弹吉他卖艺求生,女儿刘藻在北京寻梦,却过着居无定所每天晚上张贴小广告的窘迫日子,来自东北大连的药师傅在北京做早点多年却时刻想着回到大连老家,而同样来自大连的小伙子任强有一个摄影师的梦想。女儿与父亲虽有关联,却并没有在京城碰面。四个人各自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梦想,影片没有强烈的戏剧化叙事,没有激烈的情感波澜,没有跌宕的起承转合。四个人的故事没有交集,唯一能交集的是他们都拥有梦想以及在寻梦过程中的无奈与孤独。影片借用连翘,这种在山西土地上遍地生长的适应性非常强的灌木植物,寓意山西人坚强向上的品质。山西朔州拍摄的《红事宴》,影片讲述石韦在好兄弟苏木和马宝的帮助下,通过假结婚筹钱为父治病的故事。红事宴本是为石韦筹办,影片结局真正结婚的却是苏木。影片运用开放式的结尾,石韦、苏木以及马宝的婚姻未来到底走向何方,都没有明确交代。影片通过好兄弟之间的情谊,传达出这一方水土人与人之间的真性情,这里的人重朋友、讲义气,就犹如他们的先辈尉迟恭一样,淳朴忠厚,知恩图报。
(二)标志性的时空表达
一种文化的表达须借助一定的空间实体和一定的时间维度,尤其是一些极具标志性的意象性元素,如自然景观、特殊建筑物等组成的物质意象以及业已形成的民间传说、饮食习惯或者戏曲艺术等组成的非物质意象。这些意象是这一地方独有的标志性符号,微电影将这种意象不断强化、夸大,并将其地构建为影像时空。由千映目文化公司拍摄的《酸辣师徒》,取材于大同煤矿下井工人的真实生活,影片实景拍摄矿工地下地上生活空间,地下空间是由一个个工人头顶灯照亮的煤炭世界,管道、锚杆、支架、割煤机是基本构成部件,地上空间由食堂、澡堂、宿舍构成,这是下井工人一代又一代日复一日的生活构成。对于煤炭大省山西来说,这样的生活空间无疑是山西人极具标志性的一种生存空间。
山西是戏曲之乡,故而无论省里还是县里拍摄的微电影,无一例外都能够听到地方戏的声音,晋剧、蒲剧、道清、耍孩儿、秧歌、北路梆子等这些戏曲在这些微电影的片头、结尾、片中的街道和院子等各个角落显现,戏曲对于生存在这一片土地的人们犹如空气一样自然存在。传统文化的良好保存以及自身地方特质的延续和传承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场域和多彩的视角。在微电影的镜头下,处处可见的标志性建筑物、独有的人文景观、普通人家的嬉笑怒骂、细小琐碎的生活、男女老少各式各样的行为习惯,都是微电影表达的最地道、最本质的地方生活。镜头触碰到人们集体无意识的文化氛围中,一方水土,一方人,对于祖祖辈辈生命延续的地方,已然不只是生活归宿,而是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思维方式。大同京?C文化公司拍摄的《杏花》取地产杏的大同阳高,明代长城是这片土地的历史存在,窑洞院内院外的杏树抽芽、开花、结果,是这里人们的生存方式,每年在一座座烽火台脚下展现的绿色杏叶、粉色杏花、黄色杏果是这里一代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在微电影中,地方文化越来越多地以具体的、物化的样式展现。微电影借助地方特色文化意象,表现出地方成长的烦恼与快乐、文化存在的困惑与执著,也让我们倾听到一片土地与一方人的传奇故事,凝结出地方文化的气质与精神特征,进而积淀成为人们对这些地方空间实体和时代认知共同的文化记忆。
(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如今的网络世界,已经进入到一个新新媒介传播的时代,在此语境下,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应运而生,全民进入到“微”时代。本文从新新媒介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微电影分析探讨微电影出现的必然性、传播的特殊性以及受众的广泛性。
关键词:新新媒介;微电影;传播;受众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7-0094-02
媒介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旧媒介时代、新媒介时代,从而进入到当今的新新媒介时代。保罗·莱文森在其著作《新新媒介》中区分了以上三类媒介并予以界定:“在互联网诞生之前的一切媒介都是旧媒介(old media),它们是空间和时间定位不变的媒介,比如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话、电影等。旧媒介的突出特征表现在一种自上而下的控制以及专业人士的生产。
新媒介(new media)是指互联网上的第一代媒介,滥觞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特征是:使用者可以共享互联网上的任何信息,并且不受任何时间限制。这类媒介包括电子邮件、各类购物网站、视频播放器、电子报刊、聊天室和留言板等。
新新媒介(new new media)是指互联网上的第二代媒介,于21世纪被普遍应用,如博客网、维基网、脸谱网、博客网、推特网等。对于这类媒介,保罗·莱文森给出了十分具体的界定:第一,消费者即生产者;第二,其生产者多半是非专业人士;第三,个人能选择适合自己才能和兴趣的新新媒介去表达和出版;第四,新新媒介一般免费,付钱不是必需的;第五,新新媒介之间的关系既相互竞争,又互相促进;第六,新新媒介的服务功能胜过搜索引擎和电子邮件;第七,新新媒介没有自上而下的控制;第八,新新媒介使人人成为出版人、制作人和促销人。[1]”
很明显媒介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各类软件和硬件的不断创新,这已成为传递新新媒介的主要载体。iPad平板电脑、iPhone手机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智能手机不仅能用于会话和收发短信、视频、照片和博客,而且能用来阅读电子书、新闻以及收看各类网络视频。随着微博的普遍应用,微信、微小说等各类“微产品”应运而生,全民进入了“微”时代,甚至于微电影也于近两年来在网络大肆流行。
一、微电影的定义
“微电影”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凯迪拉克品牌提出的,其联手中影集团和吴彦祖打造的广告《一触即发》被称为中国首部微电影。
当下,对于微电影还没有一个十分具体和被普遍认可的定义,但其特征还是相对明显的:第一,微时,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短则几分钟,长则二三十分钟;第二,微型制作,一般来说,微电影的制作周期控制在数周之内,另外,它的门槛相对较低,参与者也多是草根;第三,微投资规模,每部电影的投资一般在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与传统电影相比,投资数额十分微小;第四,微平台播放,微电影大多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视频平台进行播出,这样一来,便更加贴近普通大众,普及度也就更加广泛。以上微电影的这些特征完全符合保罗·莱文森对于新新媒介的界定,受众在观看他人所制作的影片时,可以进行评论,甚至可以利用手边所拥有的手机自行拍摄制作,消费者很容易变成生产者,而这里的创作者可以是任何人,不一定是专业人士,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有兴趣或者有感触的话题、内容进行创作,成品完成以后,不需要寻找任何发行机构,在自己的微博或者任何视频网站进行上传,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由此可见,微电影的发展以及传播已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
二、微电影产生的原因
《一触即发》的巨大成功可以说开创了汽车行业的营销新模式,不过,这类影片之前并不是没有出现过,比如宝马公司在几年前邀请8位世界著名导演,其中有我国观众熟知的李安、王家卫、吴宇森等,拍摄了八部以《The Hire》为主题的广告片,其拍摄技法相当精湛,场面火爆,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有些片段加入了悬疑成分,十分具有可观性,只不过没有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而《一触即发》的成功打通了汽车行业和娱乐业、媒体业的传播壁垒,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再也不是曾经的单向诉求,这就引发了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型传播扩散。由此,微电影的出现有它必然的原因。
首先,在于草根群体的互动性。在新新媒介时代,随着摄像设备性能的提升以及价格的下降,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到创作中去,微电影就成为创意的集合地,各种有关微电影的网站、贴吧、论坛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汇集了各种微电影剧本以及作品,同时,网友们还借助这一平台,招贤纳士,共同交流创作。而制作周期的缩短,使得微电影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形成更大的话题性。如微电影《干爹》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北漂女孩儿为了过上骄奢的生活,傍上了大款“干爹”,而当女孩的亲生父亲知道这件事情后,为了让女儿迷途知返,卖掉了家产,在女儿生日当天为她买高档的衣服以及昂贵的首饰,父亲这一举动最终感化了女儿。这部片子映射出在这个“拼爹”的时代,北漂青年的种种艰难、挣扎和迷茫。
其次,在于微营销的盛行,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人们面对海量的信息已经表现出疲态,短小精悍已经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无一不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最后,媒体间的整合为微电影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尤其是在2010年微博红遍全国之后,更是给微电影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微博本身就有极强的互动性、参与性以及自主性,观众的观看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对影片的评论在自己的微博上同时进行转发或者分享到其它网站上。如某人在优酷网上看到了一个微电影,此时,观众可以将自己的评论连同原视频一起转发到自己的微博、QQ空间、人人网等各种媒体,这样,无论此人对该片的评价是好是坏,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该片的传播。
三、微电影的形式和内容分析
从形式上看,微电影可以分为两类:专业团队制作以及草根创作。从投资上来看,专业团队制作费用一定高于草根创作。
从阵容上看,专业团队基本上都有大明星出演,如苏宁投资拍摄的《爱,在一起》,由黄立行、姚笛、苏打绿联袂出演。甚至有些演员明星身体力行,自导自演,如黄奕自导自演的《交换》以及杨幂的《交换旅行》,而草根创作团体多是寻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加盟到自己的队伍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