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的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的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的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农村的调查报告范文

为了全面了解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农村村寨、村貌规划建设的发展情况,把握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村貌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按照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为稳步扎实地推进建设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寨、村貌建设规划提供参考。近期,我镇安排专人对__村六组(__自然村)的村寨、村貌及规划建设情况进行调查,通过仔细的调查和分析,对我们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村寨、村貌规划建设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一、__自然村寨的历史背景及基本情况

__自然村寨是建国五十年代时期,由__、__*、__*来__*种田的移民居住而成,虽然人文历史短,但具有同样的侗族生活习惯且沿袭至今。__村的第一任村支部书记__*就是__自然村寨人,对__村具有较深的影响力和代表性。

__自然村寨距__*公里,自然村寨中心停车场距__公路约300米,交通较为便利,地势较为平坦。自然村寨的整体朝向为坐西北朝东南,是一个典型的依山傍水的__族村寨风貌。全村共29户,总人口147人,整个自然村的稻田面积168亩,人平1.14亩,旱地(包括菜园和果园)50余亩,山林面积618亩,人均1.5亩,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传统的种养业(稻谷、柑桔、牲猪)和劳务输出。整个自然村寨共外出务工44人,户平均人5人,举家外出务工的3户,有国家工作单位的1人。20__年底,人平均收入为1350元。

二、__自然村寨规划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并能沿袭继承和发扬,移民至__*人也一样,有着深厚的侗民族传统文化。一幢幢吊脚楼式的房屋依旧是依托山坡而建,茅厕依旧是依路而立,猪栏、牛圈搭起的简易棚或在楼脚而建,人畜混居的民族传统依然存在,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寨规划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在__*特大洪水灾害爆发时,依山而住的山坡出现整体滑坡的险情,虽然未构成灾害,但依山而住的转水人开始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在村组的号召下,通过全体村民的民主协商,一致通过决定对整个__自然村寨自发地进行整体布局规划,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确定下来,所有的村民无条件服从规划布局。初步构建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

规划规定:每户预留100—150平方米的宅基用地,并以“井”字型的街道空间进行村寨布局,对进村的村道进行扩建规划,路面宽为3米,中心村主街宽为2米,进户的通道为1米。经过两年来的规划建设,经济条件好的村民已经按照规划建起了新房,房屋结构为清一色的三间三层砖木结构的吊脚楼阁,到目前为止,共新建房12幢,已初步形成一个既现代又古朴的侗民族特色建筑群落。新建的新房都砌起了室内卫生间;自来水工程已正在筹备;牲畜栏舍都已整体搬迁,并正在申报厕改;街道硬化正在紧张筹划;沼气池建设也正在酝酿筹备;村民风尚淳朴,人民勤劳,呈现出团结安定、和谐共处的新气象,村容村貌已经达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标准,体现出地方的侗民族特色。

三、__自然村寨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__自然村寨规划建设虽然是村民自发组织启动的,并能与农村社会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但尚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如村寨的中心街道路面宽只有2米,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富有的农户具备了购买私家车的能力时,就呈现出街道过于狭窄而拥挤不堪的局面;同时,整个自然村寨的规划虽然以村规民约的制度化形式固定下来,但缺乏整体的编制规划。如自来水的消防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农电网的配置及电话、电视光缆等服务设置的完善没有明确的方案。再就是村寨存在规划建设中没有明确村寨建设的时间,时间拖得过长失去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意义。还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放不足,严重影响村寨规划建设的步伐。

第2篇:农村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养老 计划 养老观念

[中图分类号] S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02-01

1 引言

为了解当下村民对自己老年生活的态度及安排情况,对安徽省桐城市陶冲村的村民进行抽样调查。陶冲村始建于一九五四年,位于青草镇北端,距青草镇区10公里,距桐城市区23公里,总人口4368人,村民组40个,1152户。 2013年我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323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万元。本次在陶冲村的实地调研,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82份。被调年龄分布在23―69岁之间,主要针对农村村民养老计划情况做出调查,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涉及基本情况问询,对子女的依赖度,对养老是否有安排,计划的养老方式及愿意选择的养老方式几个方面。

2 问卷分析

2.1 老年生活担忧情况

中青年人对老年生活是否感到担忧,对其当下的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调查发现:30―40岁中青年人对老年生活担忧度低,基本为不担忧。45―62岁的中老年人表示出对老年生活的高度担忧;其中17.02%的男性被调表示对老年生活感到担忧,对于女性,这一数字上升到38.23%。女性对老年生活的期待值明显低于男性被调,这与农村女性经济收入低且不稳定,对男性有相当程度依赖性有重大关系。另外,子女个数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到对老年生活的担忧情况。子女个数在3―4个的被调明确表示对老年生活不感到担忧,2个的被调表示有点担心,0-1个的被调则表示很担心。这是由于在农村地区,养儿防老的观念还是普遍存在的,子女是老年生活的重要保障的事实在农村地区并未根本改变。与此同时,收入来源不同,对被调老年生活的担忧情况的影响也不同。在这三类人的养老计划安排上则呈相反的变化,务农村民对老年生活没有计划安排,务工和个体工商户则有一些计划和安排,其中,务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村民对自己的老年生活的安排度最高。(图1),这主要由于务工与个体工商户的经济实力比务农村民强,思想观念上更加先进,具有较强的自我保障意识。

2.2 养老安排情况

82位被调只有26位被调表示对自己的养老做出计划和安排,占比为31.7%。这26人中,46%的养老安排是进行储蓄,12%要购买商业养老保险,15%的被调表示积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23%表示计划居家养老,4%的被调表示打算进养老院养老。大部分的村民对自己的养老没有做出任何除子女之外的安排,31.3%有安排的被调中,储蓄和居家养老是主要选择。入住养老院的很少,这主要由于农村养老院建设落后,还有农民安土重迁,致使不想入住养老院养老。

2.3 未来养老方式选择情况

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35%的被调选择家庭养老,家庭养老在农村仍旧是主要选择,23%的被调选择储蓄养老,表明农村养老模式的转变,24%的被调选择多种养老模式相结合。(图2),而被调养老计划于自身未来养老方式的选择具有高度的一致性。15%的被调的养老计划是储蓄时,则对应超过15%的被调会选择储蓄养老。24%会选择两种相结合的养老方式。48%的人认为养老靠子女是可行的,41%的人人认为靠子女养老不行,11%被调认为养老靠子女不一定行。由此可见,“养儿防老,天经地义”的观念有很大的改变。

3 发现

农村青壮年多外出务工,计划生育政策下的农村少子化现象十分严重,现在处于45岁以上的被调明确表示养老靠子女的可行性不高,他们认为在自身积极为养老做准备的同时,国家能够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来建设农村的养老事业,给他们提供跟多更优质的养老选择。让他们的养老金能够一定比例的增长。另外,农村村民的养老观念已经发生明显的改变,大部分的被调觉得自己的养老问题不能成为子女将来发展的负累,希望能够尽量少给子女增加麻烦。尽管在农村的养老压力巨大,但是,大部分的村民对老年生活并不感到担忧,对自己的老年生活具有很高的期待。

第3篇:农村的调查报告范文

说到乡村建设,像是每次重大的会议都会提到。但却总是不能很好的落实。我想中国的农村始终是落后和愚昧的代表。现在是,在将来的几年到几十年中都会是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并不是表面中呈现的这么遥远。它们潜在的差距根本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从经济上,政治上,尤其是城村人群的心理差距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XX年1月20日,我坐上到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卢子沟村的汽车。那天正下着蒙蒙小雪。天气阴冷潮湿,县城的空气污染严重,一路上充斥着难闻的味道。当车子行驶在城村过渡路段时,透过车窗沿路是两排光秃秃的白杨树干,往远处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上面还留有玉米收割后剩下的玉米秸秆,满地狼藉的玉米叶随风漂荡,地头摆满了玉米根,沾满了泥土俨然一颗颗手雷。再远处又是光秃秃的树林,衬着远方高耸的群山勾勒出天的轮廓,北方的农村一年只能收获一次(除非用大棚,但那样成本较高),每年秋天收割之后。地里便是一片狼藉。当地的居民使用玉米秸秆当燃料,用玉米秸秆生沼气(当然,沼气只限于富有的人家)。有的农家就很有效的利用了玉米秸秆,收割过后,其用旋耕机将玉米秸秆切断或切成碎块,然后用机械犁将其埋入地下。即起到了翻土的作用,同时玉米秆在地下,经过一个冬天的时间,腐烂变成了肥料。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但是这种做法为什么得不到普及呢?究其原因有二:①进行此项活动。需要租用旋耕机,一亩地是20元(一般的价格),再加入犁地费用一亩地也是20元即一亩地共用40元,而只犁地一亩地仅用20元,这样算来,这样做需花费两倍的价格。②这样做费时费力,更多的农人都希望在经过秋季忙收后,都希望能有一些闲暇,(当然以上仅以玉米为例,也都是车上问一位农民而得)……

冬季的村子里非常荒凉,也只能偶见几个行人匆匆走过。却到处能看到村民家门前堆着的粪堆,堆放着的玉米棒。村民们将自家的生活用废水毫无顾及直接倒在街道,小巷上,生活垃圾也堆放的到处都是。使得村子里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充斥着难以名状的味道。

这就是我眼中的乡村建设,尽管国家号召了好多年,但中国的农村,或者中国北方的农村。抑或是我眼中的中国北方的农村依旧是这样——脏、陋、差。

第4篇:农村的调查报告范文

一、嘉样县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为切实增加收入,全县广大农民充分利用自己的院落和房前屋后,进行种植、养殖、加工等经济开发,不仅有效地利用了闲散劳动力资源,而且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不少的典型经验,比如①种植业。以蔬菜、花卉、食用菌、葡萄为主;②养殖业。以养猪、养鸡、养牛、养羊、养鹌鹑、养狐狸等为主;③加工业。以食品、猪鬃加工等为主;④服务业。以开办餐饮、小卖部、小商业等为主。

二、我镇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现状

1.庭院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010年我镇总农户21.5万户,庭院可利用面积38.4万亩,占全县庭院总面积的52%。全县已开发利用庭院土地面积13.05万亩,土地利用率为34‰还有25.35万亩庭院尚未开发,占可利用面积的66%。

2.庭院生产经营类型

全县广大农民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多种行业生产经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种植型。庭院种植是嘉祥县农村庭院经济的主要形式之一,约占48%左右,以蔬菜、水果等生产为主。在蔬菜种植上,主要有露地栽培,这种方式较为简单,但受时间季节限制,产出量低,商品率低,仅供本户自己消费。以水果种植为主的庭院生产,院内主要栽种葡萄、苹果树、梨树、桃树、柿予树等。也是仅供自己消费。

(2)养殖型。庭院养殖是农家传统的“副业”,家家能做,户户能搞。西部黄垓、老僧堂等乡镇农户以养牛、羊、猪为主,嘉祥镇等城郊乡镇农户以鸽、兔为主。还有许多农户利用庭院养鸭、鹅、鹌鹁等都各有特点。养殖规模从几头(只)到几十头(只)不等。由于大多利用闲散时问,忽略用工投入,且投喂饲料多以自产为主,故投入成本低,效益较高。养殖业约占庭院经济的45%。

还有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疃里镇盛庄、河东等村出现狐狸等养殖户,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3)加工型。利用庭院发展家庭小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它是实现农村工业化的基础。由于加工业要求技术较强,呈现区域化布局,一般都有一定的规模。如张吴村的猪鬃加工,该村有近80%的户从事猪鬃加工业,形成了庭院生产规模。

城郊村的手套加工和服装加工业是充分利用庭院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4)服务型。多是利用庭院临街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农户有独特的技艺才能,从事小商业、小卖部、饮食、租房修配、农药技术服务门市等。

除这四种类型以外,有的农户还别出心裁,开发种养加多项经营齐头并进,随着农村的改厕、改圈建沼气工程大力推进,逐步形成了“养殖一沼气一仲裁菜”种养模式。这种模式下,畜禽粪便进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沼气为农户提供了日常生活的清洁能源,沼液、沼渣则是果菜、饲料种植的上等有机肥料。还有在庭院种植葡萄、南瓜、葡萄架下养鸡、养猪等,农民群众在庭院经济开发中,不断广开思路,多措并举促增收。

三、庭院经济发展成效

1.缓解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当前,虽然农村部分有知识、懂技术、身强力壮的年青人都外出打工,仍有一些无法外出的劳动力,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来使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得到妥善安置,实现农民足不出户便可脱贫致富的目标,对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嘉祥镇徐庄村全村农户250户,从事鹌鹑养殖的有60户,其中以中老年任为主的22户,以妇女为主的26户,其他12户。户均养殖收入达到20000多元。

2.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庭院种养业,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特别是“养殖一沼气一仲裁菜”种养模式循环利用资源,不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节约了能源,还美化了农村环境,增加了收入。

3.增加了农民收入

庭院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强了农业抗灾御灾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嘉祥镇庞庄村一村民利用庭院养殖鸽,年养殖700多对,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老僧堂想后曹村一村民利用庭院养猪,年出栏生猪50余头,年纯收入4万元以上;嘉祥镇城郊村部分村民利用地理优势,开展手套加工、服装加工等小型家庭作坊式加工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支撑点。

第5篇:农村的调查报告范文

全区乡镇现有卫生院24个,在职员工人数773人,其中在编人员276人,主治医师33人,医师61人,医士118人,卫校毕业生64人,共有病床324张。街镇卫生院最突显的两个特征是:一是全区乡镇卫生院至今没有一名职前本科生,现有的主治医师都为职后大专或本科文凭,高学历医师十分紧缺;二是街镇卫生院人员严重饱和。按标准,一个街镇卫生院配60人绰绰有余,而我区有的街镇如卫生院人数接近300人。全区共有595个村,有卫生室466个,村医837人,其中女村医285人,占34.92%。837名村医中兼计生宣传的有344人。村医突出体现为个体经营居多、且均在家坐诊。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各街镇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处理,以预防为主的基本医疗事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村卫生员定期到街镇卫生院领取疫苗,及时接种发放疫苗,儿童四苗接种率在98.6%以上。加强了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新法接生和住院分娩率逐年提高。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婴儿死亡率与“九五”同期相比下降27.06‰,儿童死亡率下降到23.86‰,儿童疾病监测工作得到加强。对地方病、传染病加强了重点防治监测,同时配合计划生育部门做好了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工作。街镇卫生院在搞好医疗服务的同时,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指导和监督,提高了农村卫生组织的综合能力。农村卫生网络基本建立,保证了初级卫生保健预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稳定。

二、存在问题

(一)资金不足,设备落后。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得到改善,但由于缺乏培训经费,有了设备也无人操作,造成有限资源浪费。村卫生室缺乏资金垫本,有的卫生室除了接种发放疫苗外,无法开展医疗服务工作。

(二)技术骨干缺乏,卫生技术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全区街镇24个卫生院医务人员中,主治医师占11.9%,医师占22.1%,且人员分散,不均衡,有处方权的少,给各自的工作造成一些影响,医务人员业务培训机会少,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要。虽签订了卫生工作综合目标责任书,但人权、事权、财权关系不畅,考核奖惩难以兑现,调动不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三)村卫生员报酬不均,队伍不稳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由于村卫生员变动大,甚至有的村无村医,特别是徐古边远山区。按国家规定,村卫生员的报酬应由财政支付,但全区基本未兑现,为了生活,99%的村卫生员演变成了个体游医,在家坐诊居多。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村级卫生员的经济收入差别很大,医术高的收入好,但不安心搞预防、妇幼保健工作,差的又无法维持生计。由于培训工作的滞后,许多村的卫生室形同虚设,长期物色不到理想的“接班”人。

(四)村医配置不合理。村级体制改革后,各村在配备卫生员时,忽视了女村医,致使村医中男女比例失调(全区女村医只占34.92%),造成一些村的卫生室特别是妇幼保健工作滞后,有的濒临瘫痪,影响了全区妇幼保健工作。

(五)农村医疗不规范。一是村卫生室不规范。有的村委会有房不分配给卫生室,致使卫生室宿舍、药品、门诊、注射混为一室。二是各街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无行医证和行医不规范的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关系,实现农村医生管理、使用、培训一体化。为加强对街镇级卫生院的考核管理,合理配备技术人才,根据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街镇卫生机构上划到区级人民政府管理、经费预算指标相应上划到区级财政”的意见,建议把街级卫生院的人事、经费权划归区级卫生职能部门管理,由卫生主管部门对全区的卫生技术人员的考核、使用、培训作出统一安排,实行全行业管理。

(二)完善人事机构。根据《省农村医疗卫生条例》,村级卫生室一村配备一男一女村医的规定,建议我区把卫生员和计划生育宣传员纳入统一管理,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人员配备上按一男一女配齐,要求具备一定的卫生专业技术,能履行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和医疗服务的职能,使我区的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同步发展。

(三)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加快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结构的调整,根据卫生部“要加强对现有农村医生的学历教育,新进入村卫生室的人员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规定,建议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大对农村医生的技术培训力度。一是卫生主管部门采取举办培训班的办法进行培训;二是统筹安排街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区医院、中医院进修学习,村卫生员到街镇卫生院或区医院实习,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业务技术。

第6篇:农村的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第7篇:农村的调查报告范文

我们的调查采用了据实填写“xxx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表”、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座谈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的基本情况等形式。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就业方式、就业区域、就业工种、就业收入等作了详细的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询问了在家务农村民和外出务工农民的建议。现作简要分析如下:

一、被调查的**个村共有**人,其中劳动力**人(劳动力系指男16周岁至60周岁、女16周岁至55周岁的农村人员,下同)占总人口的**%。经过各种职业培训和参加过正规职业学校培训几乎没有。

二、劳动力在本乡就业共有**人,占总劳动力的**%。其中农业生产达**人,高居**%;从事专业养殖**人,仅占**%;从事农产品经营**人,占**%;从事专业农产品加工**人,仅占**%。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省外就业共有**人,占总劳动力的**%。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人,占**%)、广东、福建(**人,占**%)、其他地区(**人,约占**%)等。

四、被调查劳动力的就业方式以“亲帮亲”、“邻帮邻”和自谋职业为主,有少量劳动力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就业。

五、被调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外出务劳动力就业工程主要是制造、建筑业,采矿、其他服务业,另有少量人员就业工种不固定。

六、对就业收入的调查,我们发现,文化程度高的月均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而文化程度低的的务工人员月均工资一般为400元至800元,有的低至月均工资300元,仅有少量劳动力月均工资可达近1000元。

[nextpage]

第8篇:农村的调查报告范文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社区护理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护理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农村社区护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医疗条件较差,农村青壮年多数外出打工,在家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居民文化水平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加上各社区护士也处于从医院护理走进农村家庭护理的转型期,面对广博的农村社区,护理人员就存在着编制不足,护理能力欠缺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1 资料

1.1 资料来源 某区统计局提供的全区总面积、居住人口。区卫生局人事科、医政科提供的社区工作人员档案资料,区卫生局工会提供的职工健康档案。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及护理信息,则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获得。

1.2 基本资料

1.2.1 某区全区总面积为1500.66 平方公里,居住人口 99.07万人

1.2.2 社区工作人员构成比

项目 卫生技术人员

护理人员 全科医生 公卫人员

人数 329 798 34

构成比(%) 28.3 68.7 3

1.2.3 社区护士学历及职称情况

项目 学历 职称

中专 大专 本科 初级 中级 副高级

人数 323 5 1 208 118 3

构成比(%) 98.2 1.5 0.3 63.2 35.9 0.9

1.2.4 社区护士年龄结构情况

项目 年龄结构(岁) 工作年限

≤30 31-39 40-49 ≥50 ≤10 11-20 21-29 ≥30

人数 208 98 17 3 96 156 69 8

构成比(%) 64 30 5 1 29.2 47.4 21 2.4

1.2.5 社区护士健康状况

疾病

名称 高血压 腰椎间

盘突出 肝脏疾病 睡眠不足 其他慢性

疾病

人数 69 32 57 123 89

构成比(%) 21 9.7 17.3 37.4 27.1

2 现况分析

2.1 社区护理人员情况

2.1.1 从上表看该区社区工作人员现状,全区社区护士在岗329人,全科医生798人,公卫医士34人,依照医护配置比例,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2.1.2 从社区护士学历职称看,中专学历占98.2%,护理人员职称普遍较低,由于学历起点低,加之人手紧缺,导致护士继续教育情况不乐观,综合素质难以提高,知识结构不全面,这也加重了护士成长的难度。

2.1.3 从社区护士年龄结构情况看,30-40岁护士占30%,这部分护士绝大多数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家庭的照顾,作为家长的护士下乡在外很不安心。

2.2 护理人员思想状况 问卷调查发现90%的护士感到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较大,因每天下乡,不能照顾家庭,下乡路途远,交通不便,自驾摩托车有许多的安全隐患,下乡接触的人员素质不一样,委屈难免等诸多原因导致护理人员思想不稳定,如不安心于工作,年轻的护士想跳槽到大医院工作等。

2. 3 社区护士的能力

2.3.1 综合护理能力 综合护理能力主要包括各专科护理技能及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技能,社区护士即全科护士,将面临各种病人和残障者,如外科术后的病人、中风恢复期的病人、精神病人或临终病人等。在工作中难免要用到内科、外科、妇科、精神科、中医科以及老年和康复等方面的护理技能。但目前绝大部分护士都多年在街镇卫生院工作,履行的仅仅是打针发药最最基本的护理操作,离全科护士的要求相差甚远。

2.3.2 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区护士不同与医院的护士,常常处于独立工作状态,将独立进行各种护理操作、独立地运用护理程序、独立地开展健康宣教、独立地进行咨询或指导,这就要求护士具备较高的解决问题和应变能力。通过调查55%的护士不能或不愿独立承担护理工作,表现为工作畏首畏脚,遇到特殊情况应对能力不够。

2.3.3 自我防护能力 社区护士的自我防护能力包括法律的自我防护及人身的自我防护。通过调查60%以上的护士防护能力不够,如在病人家中进行护理操作签字手续不到位,随身携带贵重物品等。

3 对策

3.1 加大政府投入,增取社会支持 发展农村社区护理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政府的投入是关键。唯有加大政府投入,才能解决护理人员紧缺的核心问题,同时在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整合、合理流动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当地的经济、交通、文化、人群的卫生需求等实际情况,科学地配置人、财、物等卫生资源。

3.2 切实转变观念 强化服务意识 一是要提高农民群众对社区护理的认识,努力转变农民群众的健康观。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传授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公众保健责任感,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二是要转变社区护士的观念,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思想,尊重病人,帮助病人,努力做到四个转变: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服务向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康复身心转变;服务对象从为病人服务向为群体服务转变;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会医学心理医学等学科转变;工作方式从院内护理向院外、社区、家庭服务转变。

第9篇:农村的调查报告范文

**镇**村位于*****,该村总人数*****,其中妇女占该村总人数的一半,该村妇女有****分之****,是在家务农的,年龄一般都在****岁,学历一般都为***学历,另外有一些已婚的妇女,年龄在****岁,学历为*****的妇女都外出务工了,为该村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镇**村妇女的基本现状

这次**镇**村妇女基本素质的调查发现,**镇**村妇女在社会进步的影响下,整体素质较前几年有新的发展和变化,突出表现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等三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发生新变化。

随着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深化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与落实,**镇**村妇女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完善,自身素质对人的生存发展状况起决定作用,这一现象和理念越来越被大部分**镇**村妇女认识和重视,学文化、学科技、学致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当前**镇**村妇女的新时尚。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受到了挑战,大部分**镇**村妇女树立了以经济收入奠定家庭地位、证实自身价值的新观念,参与经济建设的愿望空前强烈。调查的100名妇女中,32名妇女愿依靠土地资源从事种植、养殖业,7名妇女愿进城务工经商,43名妇女愿在农闲时节开辟第二条收入渠道。与经济观念变化同步,**镇**村妇女参与改革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参政意识、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她们积极关注当前社会变革中的热点问题和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针政策,经常性看新闻节目的妇女占20%,能说出几件国家大事的青壮年妇女占所调查人数的33%,认为国家兴衰与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妇女占98%。**镇**村妇女的思想境界有了新的提高。

(二)生活方式体现时代新要求。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镇**村妇女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她们已不满足物质上的富有,转而关注自身的生命健康和精神需求,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少生优生成为**镇**村妇女的共识,**镇**村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比前几年普遍有所提高,67%的妇女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她们比较关注那些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诸如土地承包、宅基地划分、费税改革、义务教育等法律法规。**镇**村妇女逐渐向追求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方面转变,在吃、穿、住、行方面逐步抛弃了一些旧的生活习惯。近几年,各级妇女组织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了“五星级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创评活动,大部分**镇**村妇女在树立典型,注重树立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有新提高。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对农业生产者的要求由过去单纯的体力付出转向思想观念、科技信息、身体素质的综合运用,为妇女参与农村经济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和条件。各级妇女组织配合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开展,积极举办各类新技术培训班,发展**镇**村妇女经济协作组织,培养各个领域的带头人。**镇**村妇女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镇**村妇女素质存在的问题

**镇**村妇女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历史的、现实的多种因素影响下,自身素质与男性相比、与其他女性群体相比,在一些方面发展滞后,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思想解放程度与经济发展形势不适应。

受旧的“三从四德”观念的影响,一部分妇女仍具有依附思想,生活范围局限于家庭之内,满足于温饱的生活,不敢到外面闯闯。有的妇女对周围一部分勇敢尝试并取得成功的女能人非常羡慕,却缩手缩脚,不敢尝试,不从自身素质方面找差距,而是过多地强调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等外在因素的不足。从调查的情况看,妇女思想解放的程度呈地域性分布,一些经济强村、产业特色村,妇女的思想在经济拉动、能人带动,一些以粮食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村,妇女的思想也相对保守。

(二)道德观念与全民道德建设要求不适应。

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镇**村妇女的社会伦理观念出现逐渐退化的趋势。部分妇女个人主义思想较严重,只看到个人利益,不顾全大局;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不利于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科技文化素质与其担负的责任不适应。

近几年,随着男性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人数的增多,**镇**村妇女逐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镇**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农村的经济形势。但部分**镇**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当前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产业化经营方式和高科技营销手段的需要。据调查,**镇**村妇女的学历低,妇女劳动力中,初中以上学历的仅占78%。受文化水平制约,妇女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差,学到2—3门实用技术的妇女,仅限于机械地运用,而不能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归纳。大部分妇女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自学的意识和能力都较差。

三、创新思路,努力实现**镇**村妇女素质的新突破

根据这次对**镇**镇妇女所存在问题的调查,为切实解决该村妇女所存的问题,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提高**镇**村妇女素质的这一点上来,如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及长效性。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拓思路、寻求新径,即明确一个标准、抓好两大重点、寻求三个突破。

(一)明确新型女农民的标准

新型女农民的标准是“思想观念新、文明诚信好、致富技能高、经营能力强”。

(二)抓好基地建设和妇女培训工作重点

由于**镇**村妇女主要存在思想解放程度与经济发展形势不适应、道德观念与全民道德建设要求不适应、科技文化素质与其担负的责任不适应,这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认为存在这三个主面突出问题主要妇女的要从妇女的思想素质上着手,由于**镇**村妇女整体学历水平不高的情况,要想提高妇女素质,解放思想,做新形势的新妇女形象,那就应该从妇女培训工作着手,切实从培训方面解决存在的影响**镇**村妇女的三个问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培训:

1.围绕妇女需要,切实抓好培训。

**镇**村妇女数量的庞大、分布的广泛和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满足培育新型女农民需求的方式和手段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在实际操作中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要做到培训内容与妇女需求相结合。

二是做到培训形式与妇女实际情况结合。一是重心下移、服务妇女。把培训地点设在乡村,以方便妇女参加培训,降低培训成本。二把课堂讲授与田头指导相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的技术,使妇女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三是要培育典型、示范引导,长期以来,**镇**村妇女有很强的从众心理,更容易相信身边人、身边事,用妇女身边的典型来教育妇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做到培训目的与创业增收相结合。通过开展定单培训、定向培训、致富项目培训及农业新技术培训等,使妇女培训后能直接受益。我们要确立转移也是培训的理念,继续深化劳动力转移工作。

(三)开拓思路寻求三个突破

1、实现培训与发证同步进行的突破。

县妇联在开展妇女技能培训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农业、劳动、教育等有关部门联合,按照部门要求开展规范培训,使妇女培训后能够达到相关技能标准,拿到社会认可的技能培训证书,增强学员的社会竞争力。

2、实现培训与支农、惠农政策靠拢的突破。

目前,各级党委、政府出台实施了各类农民教育的项目、工程和计划,妇联组织要积极了解政策内容,按照要求组织实施好妇女的教育培训,促进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全面展开。

3、实现培训与城市资源对接的突破。

农村各类资源不足,我们要采取“内引外培”的形式积极寻求与城市资源的对接。在内引方面,要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各类企业加强联系与合作,引进人才、技术和项目,开展妇女的教育培训。

四、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的新举措

(一)抓好组织建设,完善村级妇联组织

目前,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基本完成,有大部分女干部没有进入村两委班子。为此,我们在**村召开了村妇代会主任直选现场观摩会,并以此为契机,将妇代会直选工作在各村全面推开。五月中旬开始,各试点村将陆续进行妇代会直选工作,拟在五月底前全部完成。通过直选公平竞争,使一批年富力强、文化水平高、德高望重的女领导干部脱颖而出,使她们真正成为带领本村妇女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女带头人。

(二)加强各项考核、奖励制度。

首先,妇联组织要加强培育新型女农民工作的重视,建立目标考核体系,明确培训任务和要求,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任务到村、目标到人。其次,要建立培育新型女农民的激励机制,建议争取一部分专门用于培育新型女农民的专项经费,用于乡、村的妇女培训基地建设和奖励。

(三)通过网络技术,全面提高科学水平

通过免费送电脑,使一些致富女能手掌握网络技术,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从网上学到新的农村科技知识,把握科技信息,增加种养殖技术的科技含量。通过网络学习、网上交流,掌握信息、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真正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