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学的人文价值范文

文学的人文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学的人文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学的人文价值

第1篇:文学的人文价值范文

现代科学危机的实质是科学与技术所取得的惊人的物质成就,遮蔽了科学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我们不仅要正确看待科学与技术给予人类进步的巨大福利,也要认识与把握科学与技术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化解负面影响的关键在于认识到科学本身具有人文性,科学教育蕴含人文价值。具体到小学科学教育而言,就是使教师意识到科学具有人文性,并且关注科学课程的人文性,在教学实践中彰显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科学的人文性及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虽说科学所面对的是客观世界,所研究的是自然事物及其运行规律,所发现的是自然界的原貌,所反映的是物质的本质。但科学研究过程的主体是人,科学的规律、结构及表达,不仅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从科学的研究目的看,科学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人类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从科学的研究过程看,科学凝聚了人类的认识、意志、情感与信念,是洋溢着人性的活动,它需要研究者的科学精神与态度。正如乔治・萨顿所说:“无论科学可能会变得多么抽象,它的起源和发展本质都是人性的。每一个科学的结果都是人性的果实,都是对它的价值的一次证实。”

对于科学教育(指自然科学教育)的功能,有些教师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没有人文价值的体现,而人文价值只能从人文学科中获取。但当我们真正带着研究的眼光解读科学教育时,就会意识到科学教育本身是具有人文价值的。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应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应让学生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性质与价值,理解科学研究的初衷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饱含着人类艰难的探索,理性与质疑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的程度上间接地产生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从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认识可以看出,科学教育人的心灵,只是这种教育价值以一种隐性的形式存在。

人文价值在科学教育中的体现是科学教育活动能够满足人的生长与发展的精神需要,形成人的科学精神气质与健全和谐的人格。科学教育不仅具有人文价值,而且具有一种与人文学科教育完全不同的人文价值。科学以理性为基础,以求真为动力,以创新为目的,同时具有批判与质疑精神,由此而衍变的许多精神品质,如在权势面前捍卫真理的勇气,对他人失误的宽容态度等都是人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气质。科学自身的人文因素理应成为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学承载着科学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传递,科学本有的人文性与科学教育蕴含的人文价值是统一的。因此,科学教育具有人文价值的教育观念是培养适合时展的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

二、小学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体现

1、进入科学的历史世界

科学上每一项发现与创造都打有历史的烙印,都充分体现了人类为了追求更好地生活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折射出了人类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创新的品质和寻根究底的精神。科学教育应指向科学发展的历史世界,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让学生领悟科学的人文性。小学科学教材中谈到的“地动仪”、“司南”、“造纸术”等内容都是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充分彰显其人文价值。

2、进入科学的生活世界

赫胥黎曾说:“假如科学教育被安排为仅仅是啃书本的话,那最好不要去尝试它,而去继续学习以啃书本为主的拉丁文法。”生活世界是科学教育的基础,科学理论起源于最初在生活世界中所获得的质朴的和直接的观察。因此,科学教育要指向生活世界,不要忽略现实生活,要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在掌握科学的同时,不要忘记人的存在意义,使科学与人性统一于科学教育之中。[2]科学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它是需要技术手段得以呈现的,而这种技术手段完全是通过人的意识得以控制的,人性的善良会促使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使科学散发出巨大的能量,造福人类,而人性的邪恶则会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灾难。人性的善良代表技术的进步,人性的邪恶代表技术的邪恶,技术往往比科学更本质,因为它直接揭示人性的善恶。因此,人本身对科学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科学本身并不可怕,它反映的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关键是人类要利用技术手段呈现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了人的意识,因而人自身的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种技术对人类是福是祸。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学与技术,在理解科学的基础上,利用技术的进步来为人类自身的发展谋福利。

第2篇:文学的人文价值范文

论文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学人类学;原型批评;原始主义批评

站在人类本位的立场上对文学现象作跨文化的探究.称之为文学人类学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文学人类学批评是着眼于探索人类的共同文化精神的文学批评方法的统称。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神话原型批评和原始主义批评

一、神话原型批评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t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其产生和发展曾受益于三个不同的学科,即以弗雷泽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以荣格为代表的分析心理学和以卡西尔为代表的象征哲学。

在早期人类学家中,对20世纪的文学和文学批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英国的弗雷泽。弗雷泽在其巨著《金枝》中确立了交感巫术原理.并运用于原始人类文化现象的研究。他认为,古代神话和祭祀仪式与舂夏秋冬四季的循环变化有关原始人类见植物的春华秋实、冬枯夏荣,联想到人与万物的生死繁衍,便创造出每年死一次然后再复活的神。关于神祗死亡而复活的神话仪式,实际上就是对自然节律和万物更替的模仿。

《金枝》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作和里程碑。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将原型的批评引入到微观的人类集体无意识中去洞悉人类不易觉察的潜意识,突出人类集体潜意识在时间上的连续性。荣格认为,原型深深地隐匿于集体无意识之中,个体对它一无所知,也无从知晓,它只有在向外界投射的过程中.通过种种象征主要以隐喻方式来显现自身.如神化、童话、梦、幻想等。荣格把集体无意识的原型看作“无数同种类型的经验在心理上残存下来的积淀物”,所以.一旦见到艺术作品中的原型,我们的心灵就会突然感到一种奇妙的解脱,心旷神怡,好像被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所慑服。荣格把“原型”与“原始意象”和表示人类远古经验类型复现的“心理残迹”联系在一起,把它看作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遗传和继承。因此.有的批评家把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称为“原型心理学”。

卡西尔在20世纪20年代完成的巨著《象征形式哲学》是一部非常独特的著作。他的一句名言是“人是象征动物”。换言之,人类精神文化的所有具体形式如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哲学等,无一不是象征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出于这样一种宏观的观照,他从认识论的角度研究神话,认为神话既不是虚构的神话.也不是任意的幻想,而是人类在达到理论思维之前的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普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给原始人类带来一种神话的世界观。

方克强认为《西游记》也许是一部最适合于运用原型批评方法探讨的我国古典名著,因为它是一部神话小说,一部将历史故事和传说神话化的幻想性作品。原型作为文学中可交际的单位,它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和人物,也可以是情节结构模式。在《西游记》中,曾反复出现过一些基本的原型情节模式,如轮回转世、因果报应和人物变形(孙悟空七十二变,猪八戒三十六变)等等,是因为它们与遗存于人类心灵中的原始灵魂不死观念,神性崇拜信仰与神秘互渗意识相联系,还因为它们在文学实践中已相当程度上被模式化了。借此.可以整合文学史上大量作品中重复出现的这些模式的变革形态。

取经故事的情节模式源于远古的成年礼仪式。通过各种严格考验仪式,参加者经历一次象征性的死亡和再生,暗示他们童稚期无知和无宗教观时期的终结以及第二次生命意义即成人资格的获得。

取经故事和远古的成年礼仪式作为一种连续性的意识形态存在着相似点。成年礼仪式主持者是老人,《西游记》中取经的暗中操作者是如来,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考验人的毅力和让人懂得服从。成年礼仪式参加者是已进入成年年龄而心理上仍是不成熟的儿童,而唐僧师徒则都犯过儿童性错误,显示了心智上的不成熟。要成年必须经过种种仪式性的严酷考验,要取经则有八十一难九九之数.意味着过程的严酷性。要成礼考验让人体验到死亡,却不会真正致死,而取经过程中到危难之际也由神佛出面帮助。前者具有由人生的儿童阶段而至成年阶段的象征性质,后者体现了从心理不成熟到成熟的再生意味。因此,取经情节与成人礼仪式都贯通着儿童一考验一成年这一基本的原型结构。

《西游记》借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说明了一种原型模式:取经前唐僧师徒都犯了某种与孩童的未成年特点相关的错误,由于不合成人社会的法则而受罚:取经之后,经过八十一难的考验。证明了他们心理上的成熟和对佛法的认同,于是被接纳进入佛社会(成人社会)。

从创世神话的普遍蕴含来看。神是创造主,但他只创造美好、善良的事物;死亡、疾病、罪恶等是人类堕落的结果或是对人祖原罪的正义惩罚。神话原型批评是原始主义批评之外的文学人类学批评的主导力量。神话原型批评也有它本身的局限,如跨文化研究的不彻底性,过于重视共性而轻视个性,强调连续性.疏忽阶段性,注重文化的心理的价值标准,而缺乏审美的价值标准。

二、原始主义批评

原始主义是文学人类学批评的一个范畴.也是指一种创作态度或倾向。这里的“原始”并非实指人类远古蛮荒的史前期,而是泛指相对于现代文明而言的比较原始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形态.是以现实为参照对历史或未来的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态度。从“现文”这个点出发,咏赞原始本真生存形态,指斥现代文明弊端的创作或批评,即形成一种原始主义倾向。原始主义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包括刚性原始主义、柔性原始主义、质朴性原始主义等。

统观沈从文的创作,我们发现沈从文的情感倾向:鄙视嘲讽都市文明人病态人生,礼赞远离现代文明的古朴村镇村民原始的道德风尚。这种质朴性原始主义情结凝聚在他的《边城》中。边城是一座美丽的小城,依山傍水自然形成,青山碧水白塔相映成趣,人是这幅秀美山水图中的动景,秀美山水成为生活其中的人的背景,青山碧水之外还有春天的桃杏花、近水的人家和草长虫呜鸟叫。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如同流淌的溪水一样安祥、清澈,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上,可以明显体现出刚性原始主义和质朴性原始主义取向的差异。边地小城有着和谐朴厚的原始风俗,带有原始民族随身带刀质朴剽勇的气质与风习。这里还有盛酒的大瓮,酽冽的烧酒,大个的土碗,器皿是土制粗糙的,人心人情是单纯古朴的,充满了友善质朴的原始遗风。纯朴的地方风俗熏陶着地方村民山民,村民山民秉地方风情养成了古道热肠的性格.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影响,成就了这一方水土特有的风俗风情。

《边城》中的男女情感真挚自然。在翠翠、天保、傩送之间发生的那个凄婉的爱情故事更多了一份执着和自然质朴的神韵。首先,两兄弟出身富有而不骄横跋扈,真心实意爱上了渡船夫的孙女,体现出人性自然的爱情观.他们喜欢翠翠的聪慧、质朴、善良,不在乎她有没有身分和陪嫁。其次.他们追求翠翠的方式“马路”、“车路”都符合边地古老的习俗,以情歌赢得姑娘的芳心,更带有边地民族浪漫而自然的原始风俗。

三、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方法

第3篇:文学的人文价值范文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人文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数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加强对高职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把高职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一个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除应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技能外,还应具备以人文素质为支撑的其他素质。从目前现状来看,高职院校应加大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力度。这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实践证明,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的人才仅仅掌握某方面技能是不够的,在人格方面应该是健全的。

二、当代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其原因

1.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一是人文知识缺乏。在知识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普遍欠缺,语文基础较差,有些学生写作业时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写不好文章的大有人在;文史哲知识贫乏,我在讲课时问道:开国大典阅兵时的武器为什么是“万国牌”的?有的学生说是买的、有的说是借的。上课讲到“九一八”、“”时,学生也是一片茫然。

二是自身修养较差。由于人文素质不高,高职学生自身修养较差,不注意文明礼貌,不注重仪表和形象,有的人喜欢说粗话和脏话,缺乏耻感,精神世界空虚;有些高职生不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关心他人,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一些学生与人发生矛盾时,埋怨对方,积极进行反击,缺乏宽容的态度和气量。

三是人生观和价值观错位。一些高职学生思想浮躁,人生理想信念淡漠,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意识较强,信奉到读书是为了“找工作,多挣钱”,有的学生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定位在对金钱、权力、地位的追求和占有上。由于价值追求物质化,导致高职学生不思进取、无所事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人文素养缺失的根源

家庭方面的原因。许多家长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以为孩子上学就要让孩子学习教科书的内容,家长热衷于买各种练习册,认为提高学习成绩才是王道。家长认为看课外书耽误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不给孩子买人文方面的课外书。有的家长重视孩子特长的学习,认为孩子学了琴棋书画,就有了“素质”。相当多的家长忽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更忽略对孩子人文素养的培养。

学校方面的原因。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许多学校对学生衡量的唯一尺度是分数,关心的是有多少学生考入重点学校。为了在升学中多考一些分数,学校的课程有主科和副科之分,思想品德、历史、艺术等副科课程常常给主科让路,即使安排一些这样的课程,授课者也难有优秀骨干教师。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就使得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后人文素养先天不足。

社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金钱的诱惑,有些人丧失良知,见利忘义,失去了道德底线。另一方面,当前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增大。高职学生为了给就业增加砝码,热衷于把大量时间用在学习专业技能以及取得各种技能证书上,不在乎没有用证书来衡量的人文素养的提高。

自身方面的因素。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有较大差距,这也是他们人文素养不高的原因。由于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缺乏学习热情,他们把学习的目标定位于应付考试。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方法,高职学生课外对文史哲书籍的阅读少之又少,影响到他们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对策

1.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里的高素质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两部分。多数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模式,由于过分地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这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这种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办学理念。

2.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及人文精神渗透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其教学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说到底是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其次,开设人文社科选修课。高职院校由于学习年限较短,技能实训任务较重,没有时间开设大量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程,但应开设文学、历史、哲学、伦理学、艺术、法律等人文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必选一两门,并将这些课程纳入学业成绩中。高职学生通过学习一定的人文知识、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第三,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在专业教学要渗透人文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有意识地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改革创新、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品质,积极发挥专业课在提高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

3.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生的发展与环境的好坏息息相关,构建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们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一是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建一些突出人文主题的景观,形成浓郁的人文氛围。在图书馆中也有意识地增加人文社科类图书资料,为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提供便利,鼓励学生读人文书籍;二是重视校园“软文化”建设;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专题讲座、人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诵读经典、文艺演出等,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习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充分感受人文精神,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4.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首先,无论是公共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要不断扩大自己的人文知识面,除了具备广博坚实的专业教育知识外,还要加强人文知识积累。其次,教师要具有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豁达的品格,不断修炼自己的德行,以深厚的人文精神感染受教育者,对学生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再次,教师要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总之,教师不仅成为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要努力成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

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加强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4篇:文学的人文价值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006-02

当前,随着我国现代经济和社会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高等医学教育也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医学的目的和内涵逐步放大与深化,现有的以传授专业知识为目的的医学教育观念及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上述发展,在医学临床教学中过份重视专业实践技能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的渗透导致当今医学生普遍存在着知识面狭窄,眼界不够开阔,人文素质较低,人文底蕴弱,人文关怀精神缺乏;因此积极探索适应21世纪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趋势,对医学生既进行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同时还要对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进行心理、社会、法律、品德、能力、审美意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加强人文素质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实现科学技术与人文素养的融合,成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医学人才,此乃医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在高等医学教育尤其是临床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中,探索如何以人文素质教育为理念,如何在临床实践教学阶段构建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如何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人文素质教育才能的师资队伍,如何设计行之有效,避免流于形式化的人文教育知识框架和教学方法,如何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智慧的引导,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期将成人教育融于成才教育,通过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学习和有机融合,达到全面提升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尤其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传统,通过对各民族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达到彼此尊重、了解历史、相互沟通、友好共处、团结协作的良好人文氛围对维护祖国边疆地区的安定团结和可持续发展,无疑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近几年的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甚至引发恶性冲突和暴力事件,近年来的舆论导向也越来越倾向于将医患关系对立起来,使之紧张化、扩大化、公开化。医院、医护人员对医疗大环境、医疗改革及事业发展心存紧张、忧虑等情绪。在这样的医疗背景中医学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困难,显得更为复杂和艰巨。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得医学服务的目的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而非单纯的治疗疾病,医疗活动背后隐藏着民族、文化、政治、经济、伦理、宗教等各种社会因素,这必然要求医生以及未来的医生―医科学生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也必然决定了在医学教育中要重新审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医学进步,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也获得了长足进步,传统的医学教育强调科学实验、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忽视人文素质教育。随着实践的发展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已暴露了严重的弊端,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基础医学课程过重且与临床脱节,临床课程又偏重技能训练而忽视临床实践,过分关注医学教育的专业化、技术化,加之市场经济下社会普遍追求物质财富,忽略精神追求,导致目前许多医学生缺乏人文关爱与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淡薄,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崇尚庸俗,享乐和拜金,追求功利的思想,在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部分医科学生存在着缺乏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临床观察敷衍了事,病历书写不严谨,对临床工作有畏难情绪,对医学事业缺乏热情和献身精神。

医学教育分为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两大部分,其中临床医学教育需要依赖临床实践开展各项临床技能培训,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和掌握各类疾病的特征,认识临床症状,进行诊断治疗和观察疾病转归,判定预后,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都直接与人接触,在此过程中涉及对人的理解、对社会的理解以及人的心理活动等等人文科学的综合知识。但实际的临床教学中,只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忽略“医乃仁术”的人文熏陶,使得医德和人文素质的教育与传承更多地在医院这样的社会课堂上中断。笔者从近几年的医疗行业作风建设以及医院的实际工作中,深刻体会并感受到在临床医学教育阶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2 什么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平等和自由,体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表现为人的理想、信念、道德、人格、情感、意志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人文素质是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决定着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倾向,涉及的是人自身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对于广大医学生和医务人员来说,人文素质是医学的精神追求。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是要将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渗透、贯穿于人的成长历程中,对人的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等基本理念的形成与塑造起决定性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使之成为有独立人格、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为和人生观、有决断力和同理心,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3 目前医学任务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思考

现行医学教育教学方法不利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面对医务人员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素养下降、医患矛盾加深的现状,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西方人文精华,才能构建适应当今形势需要的新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以避免医疗的商业化、保持医学教育的品质。

我国现行的医学知识体系,具有科学、严谨、系统性强的优点,但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只传授专业技能,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尤其是进入临床后,临床医学院校对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观念不一致,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开展和实施,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中,经常流于空泛的课程内容,甚至将其等同于开设艺术类课程和思想道德教育,导致人文素质教育的简单化、形式化、表面化,甚至加重课业负担。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的现状不利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大部分临床教师不重视教学工作,事实上,这与医院的管理制度有关,以科研和论文作为教师的考核标准,追求医院的经济收益,给临床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者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临床教师对医疗、病人和学生投入的精力不足,片面追求物质满足使自身的人文精神出现偏差和弱化,这就使得临床教师普遍缺乏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热情,缺乏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和提升现代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动性。

高等医科院校的理科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欠缺,再加上繁重的专业课学习,又严重地制约着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仍存在着病案书写逻辑感差、表述不清等问题,仍存在社会人文知识面窄,人文关怀精神缺乏的现象,这对于通过内化自审提高人文素养是不利的。

4 如何在临床教学阶段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我们从2001年开始对我校医学生在临床教学阶段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在实践中探索用不太多的课时,从深化“内涵”入手,在全院树立人文教学的理念,营造人文教育师资培育的良好氛围、多层面多渠道地构建医学人文实践体系,并动员师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通过这一教学体系,提升我们的医学生高尚的人文品味和完善的人格品质。

临床医学院校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传播基地和实践基地,在临床实践中无时不刻存在着人文知识的渗透,推动实习学生不断思考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引发其对世界、对自身价值和人存在意义的关注、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要在全院树立一种人文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需要得到院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广泛理解和支持。把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学校重点建设内容,在资金、场地、人员编制、奖励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医学与人文并重的办学氛围。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医疗文化环境,以文化浸润医学人文教育,对熏陶大学生的人文情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如开展人文社科类讲座、读书活动、开展辩论等,拓展医科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开阔其观察视野。使得医学人文教育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其中包含着道德、伦理方面的内容。教师是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的先驱者和主力军,必须动员各临床科室专业教师甚至全院职员,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方面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另一方面在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医学专业教师师资建设,引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底蕴的专业人才;聘请文史哲功底深厚的临床医师开展专题讲座;对临床教师进行文学、法学、理学等人文专题培训,提高其自身的人文境界、人文情结、人文修养、人文关爱;借助文化积累自觉内化为人文精神,表现出宽厚理智、崇尚公平正义、平等仁爱、谦逊乐观、好学笃行的高尚品质和个人修为,这种内在持久的人文精神通过课堂教学、个人示范、处理各类问题等教育活动,通过临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对医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热爱教育事业、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权益、为人师表的精神可以从思想、意志、理性等方面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进一步促进医学生充分接触并体验社会,拓展视野,增加知识。要开展专项社会调查、社区义诊、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知识宣传等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医学生从中了解社会,体察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进而使其自觉地认识到提高医学人文素养是加强自身全面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等职业道德感,以科学的人文态度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的生命,为履行职业使命铸就终身的人文道德素质。

5 结语

总之,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现代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社会对医科学生的特殊需要。我们要以“人”为本,在临床教学阶段进一步加强和实施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既要在办学理念上予以重视,更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营造浓厚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氛围;加强医学人文学科专业和师资建设;加强医学临床教学和社会实践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以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全面,人格结构更加合理,精神状态更加博雅精致,使其有能力用人性、人道呵护现代医学视野中的生命价值,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医科学生的特殊需要。

参考文献

[1] 杨宝峰,孙福川.再议医学人文教育[J].医学与哲学,2005,26(4):32-33.

[2] 雷娟,薛声能.21世纪新的医学目标与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12.

[3] 史雪茹,赵向东.论新形势下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1452147.

[4] LasyaG,SusanS.Evaluatingcompetenceinmedicalstudents[J].AMA.2004,291(17):2143.

第5篇:文学的人文价值范文

[论文摘要]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进行强化教育的倾向。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涵着“自强不息”及“允执厥中”等丰富的人文精神,它们对加强成教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素质是一个人在其思想、道德 、心理及文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人文素质作为人的综合素质形成的基础,它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文知识、人文文化的积累情况。成人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任务成人高校实施的亦是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综合素质教育。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提高其人文素质的教育。它可使学生的精神、道德、情感心灵都得到感染和净化,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价值观。因此,加强成人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育 的整体功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五”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初步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不少成人高校亦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实用主义倾向,如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重技能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功利,轻道德等。大学的工具理性被过度夸大,而人文精神及素养却 日渐萎缩。

(一)理想观念淡漠,价值方向迷失

成教大学生的年龄跨度、知识结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及能力等不尽相同,其中的一部分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他们仅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找一

个好的工作”“有一个好家庭”,并把能拿到毕业文凭作为上学的最高目标。同时,他们重物质利益、经济实惠。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等影响,把 当官 、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唯一标准。精神世界空虚、迷惘。

(二)学习劲头不足,思想趋于片面

成人高校的学生大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上课,且他们中许多已建立家庭,故其学习与工作 、学习与家庭的矛盾比较突出,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也各异。其中相 当的一部分抱着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动力不足。与此同时,面对现实社会中局部的阴暗面,他们常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要么过分夸大 ,要么遇事抓不住其主流和本质 ,表现出情绪化、主观化、偏激化 、极端化。

(三)奉献理念淡化,功利色彩浓厚

一些成人高校学生时刻以“自我”为中心。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过于注重实用,重视现实,恪守 自己的利益不受影响 ,而忽视个人对集体 、社会的义务,缺少群体观念,缺乏集体的团队精神。行为上表现出无私奉献少 ,个人功利主义倾向强烈。如在就业问题上,他们不是选择到 “祖 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是到能“赚钱最多的地方去”;生活态度上 ,他们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愿从事义务性的艰苦劳动等。

(四)文化素质低下,责任意识缺乏

部分成人高校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文化功底较差,艺术修养不高,欣赏品位较低。也有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如简历造假 、考试作弊、忘恩负义,根本没有报效党和国家培育之恩的意识。甚至还有少数学生一味放纵自己,直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等。

以上情况表明,当前不少成人高校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所以,加强成教大学生人文素养,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人文精神,积极肩负起社会的责任 ,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培育成教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的总和,包括政治制度 、经济生活、宗教礼俗 、学术思想 、科学技术及衣食住行等。传统文化以社 会伦理和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富于民族特色和人文价值。

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传授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推崇优 良道德规范和符合时代特征要求的伦理道德观念等来促进大学生世界观 、人生观的形成和优 良道德品质等的养成。传统文化教育是成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讲,传统文化能在以下几方面提高成教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格齐治平”与“自强不息”: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架构

传统文化规划了人一生的奋斗途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f《大学》)。即通过提高 自己的素养“为天地立心 ,为民生请命,为天下开太平”。同时,传统文化信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如先贤“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等,皆充分反映了中华英烈愈是遭受挫折愈是奋起抗争的自强不息精神。

“格齐治平”思想能促使成人高校学生将个人“小我”置于国家 、社会这个“大我”背景 中,将个人理想 的实现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在社会的发展中实现 自己的人生 目标;“自强不息”精神有助于磨砺成教大学生的意志,增强其化解挫折的能力及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培养其竞争力和创造力。

(二)“允执厥中”与“天人合一”:处世观 与宇宙自然观的建构

在人与人关系方面,传统文化提倡“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贝达人”,推崇“礼之用,和为贵”,并把“中和”之道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在此基础上,又强调“和而不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中庸·知法》)、“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国语·郑语》)。追求一种超然、旷达、“海纳百川”的情怀。在对待自身上,传统文化追奉淡泊名利,以一种平常心来看待万事万物,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而在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方面,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一方面强调天 、地 、人相统一 ,另一方面也强调人的能动性和特殊性。表现在人与 自然的关系上,不主张片面地征服自然,而是追求一种“与天地和其德 ,与 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允执厥中”的处世之道有助于成教大学生正确地对待现实生活中不同的意见 ,懂得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知晓对持不同观点的人不是强行批判,而是要宽容 、理解,这样才能游刃于人际关系;“天人合一”观让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身,把 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自然和社会融为一体,从而实现精神世界的升华和超越。

(三)“仁爱礼智”与“夙夜在公”:道德观与社会责任感的塑构

传统文化尚德 、尚德育 、尚德风。孔子以仁、义 、勇为达德;孟子以 、义、礼、智作为四基德,并将它扩展为五伦十教;法家管仲更将礼 、义、廉、耻称作“四维”。可见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归旨即在于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从而对人的内心进行启迪。传统文化还强调个人对国家、对社 会的责任义务及爱祖国、民族的思想。 早在先秦时期,《诗经》便提出“夙夜在 公”,《尚书》写出“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道出“举公义”。如此意念 历代经久不衰,如屈原、范仲淹、陆游、 岳飞 、文天祥 、于谦 、顾炎武及林则徐等皆高唱出一曲曲为国家和民族无私捐躯的慷慨之歌。 “ 爱礼智”思想有助于提高成教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解决 他们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难题;“夙夜 在公”精神能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意识的养成,激发他们关 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从而提高其 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先义后利”与“求真向善”:价值观与审美观的重构

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义为上。讲求道义,弘扬仁德,遵 循 “先义后利”“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道义原则,是传统文化在 价值观上的体现。另一层面,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存在于其发展旅 程中的历代文学作品间的乐观进取的 人生追求 、务真求实的理性态度及各种 宽容仁厚 、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美德善行等长期以来也是人们所反复称颂的对象。这些作品具有音乐美和意境美的特点,是富于人情美、人性美的篇章。它们以独特的方式熏陶和孕育着中华 民族特有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

“先义后利”观能促使成人高校学 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种种复杂的 社会现象不茫然、不盲从,从而把自己 打造成一个正直公义、诚实善良、勤奋进取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人文教 育不求人人成材,但求人人“成人”。“求真向善”的审美观能使成教大学生 从悠久绚烂的传统文化中受到感染、 鼓舞、感动和启发,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情商领域,成为一个具有美好情 感和高雅审美情趣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学林.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冯进 高校成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I]成 人教育,2004,(9)

第6篇:文学的人文价值范文

2009年10月,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召开有关《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纂会议,他也应邀参加。会后他承担了杂家类三百五十二种提要之撰稿工作。杂家类的分量很大,专业性也很强。他不惧艰辛,迎难而上,对每一种书都细加审阅,并参考有关材料,充分吸收古今研究成果,穷搜博采,提要钩玄,披览万卷,历时三年,终于按时交稿。在此基础上,他又反复打磨,删繁就简,浓缩而成《续修四库全书杂家类提要》(以下简称《杂家类提要》)一书,将由商务印书馆刊行单行本。

近年来,我们曾经就续修四库提要的编纂问题反复商谈,书信不断,电话不断,他多次给我们寄来样稿,根据我们的要求和体例,他又反复调整,认真修改,我对其成书过程是比较清楚的。现在,朝军同志将书稿寄来,问序于我,义不容辞。捧读书稿,感到甚具学术内涵,确可体现我们现在所撰、为有当代学术意义之“四库提要”。具体而言,此书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辨分类。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参与《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当时编委会对子部杂家类选辑就有一定难度,觉得杂家分类甚为纷杂。南宋文献目录学家郑樵于《通志·校雠略》中就已提出:“古今编书,所不能分者五,一曰传记,二曰杂家,三曰小说,四曰杂史,五曰故事。凡此五类之书,足相紊乱。”我们当时编子部杂家类,收有三百五十二种,在子部中容量较大,收书多,特别是明清,有文献价值,但确有分类复杂问题。我过去应邀为《全宋笔记》作序,就曾提出《四库全书》对笔记分类也有值得梳理之处。现在司马朝军同志在撰写此类提要时,指出了不少分类问题。如陈鳣《简庄疏记》诠释经义,实为读《十三经》札记,应入经部群经总义类。严元照《娱亲雅言》书中考论皆关经传,陈伟《愚虑录》为经义笔记,似应入群经总义类。《掌中宇宙》一书分为十篇(曰仰观篇、俯察篇、原人篇、建极篇、列职篇、崇道篇、耀武篇、表格篇、旁通篇、博物篇),篇下分部,部下分细目,细目之下又出条目,其书体例实为类书。张岱《夜航船》分二十大类一百二十五小类,为通俗类书,也应入类书类。董正功《续家训》大旨排斥佛教,守卫儒学道统,宜入儒家类。又如唐锦《龙江梦余录》旨在维持名教,以儒家之道衡量群言,故也宜入儒家类。蒋鸣玉《政余笔录》究心理学,犹不失为平正,亦应入儒家类。李铠《读书杂述》一书,名曰“杂述”,实则甚醇正,可入儒家类。骆问礼《续羊枣集》为其《万一楼集》中之一部分,似应入集部别集类。张大复《闻雁斋笔谈》为其《梅花草堂集》中之一种,为晚明小品文,抒写性灵,无关典故,亦非说部,应入别集类。我觉得,司马朝军同志的辨析,并不是对《续修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的分类作全面的否定,而是促使人们对这方面的文献整理作进一步通盘考虑,使人们意识到文献整理与研究有机的结合。这当是本书的学术特色。

第二,别真伪。司马朝军同志在辨伪方面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他在杂家类中也发现了几种伪书。如《昼永编》一书,旧本题明宋岳撰,全书凡三百六十条,最早著录于徐乾学《传是楼书目》小说家类,分上下二集,不分子目,其书皆抄录前人嘉言懿行之可为法则者,稍加点窜,掩为己有,而一一讳其出处。数百年来,其书之伪,无人道破。他细心比勘,发现此书实为伪书。他广搜证据,考证出其中三百五十三条伪迹昭彰,从而将其彻底证伪。又如《经史杂记》,旧本题清王玉树撰,书前目录后有道光十年(1830)玉树识语,称公余读书,每究寻经史,偶有所得,辄笔记之,后择其有关考证者荟萃成编,题曰《经史杂记》。司马朝军同志细核其书,考其来源,勘定其为抄袭成书。此外,他将杂家类著作中所涉及的辨伪史料作了大量的辑录,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去伪存真,这既是本书的一大宗旨,也成为全书的一大亮点。

第三,明是非。杂家中不乏有学问的思想家或有思想的学问家。司马朝军同志特别注意钩稽他们有关人生哲学的格言警句,将诸多杂家的观点作了拾遗补缺的工作。如《闲中古今》一书称“保初节易,保晚节难”,“大凡不顺理者,岂可得乎”,“凡百玩好,皆能害德”,“知人固不易,哲人能察之于微”,“人君尚亦谨其所好”,“天之不佑恶人”,“小人聪明才智之过人者适足以为其身之累”,皆为悟道之言。《四库全书总目》偏重汉学,排斥宋学,对于此类观点往往不屑一顾,甚至大加贬斥。而司马朝军同志汉宋兼采,注意钩稽前贤论点,阐幽表微,其宗旨在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又如书中一再论及养廉反贪问题,至今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样的例子在书中随处可见,读者自可从中明辨是非得失,学习古人处世之道、养生之术。

第7篇:文学的人文价值范文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在人类的社会的发展历史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认可的人文精神也不尽相同。人文精神的内涵主要由人性、理性和超越性三个层次构成:人性即人道主义精神,它是人对幸福和尊严的追求;理性即科学精神,它是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追求;超越性即宗教精神,它是人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接受教育是人追求真理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教育之中必将饱含其人文价值。教育是对人的全方位培养,他能满足人们成长和发展的精神需要,培养人科学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科学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人文价值,教师应该积极努力利用科学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化学教育蕴含的人文价值

化学是科学教育的有重要成部分,化学教育本身就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化学教育,不仅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传承,在化学教育中,教师更应该注重深挖化学教育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利用其更好的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服务。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发现,化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丰富,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化学教育有助于培养严谨做事习惯

习惯决定着人的性格,而性格往往又决定着成败,好的习惯往往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取得成功。化学的学习往往可以培养学生严谨做事的习惯,化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他讲求的是以事实说话,一切结论都要以实验的结论进行验证,而实验的数据、实验的整个过程都经不起半点马虎,一个细微的错误就会导致实验结论的错误,一个细小的疏忽也会导致推论的偏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化学的学科特点之一。因此,化学教育的这些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和责任心,培养学生严谨做事习惯。

(二)化学教育有助于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在化学的教学中,很多问题都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而所有的结论都必须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科学推论来完成,而这些科学推论过程的必须是理性的。同时化学实验多少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者必须时刻保持理性。正是因为有了化学这种理性思维的介入,人们对于是非曲折的判定不再只是凭着感觉,而更多的是依靠理性来判断。化学本身所蕴含的理性、确定性和规律性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三)化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坚强意志品质

化学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学好化学的难度较大,同时化学又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试验的过程中,实验步骤环环相扣,一旦一环出了问题,就会导致结果出错,而一旦出错,即使是最后一步出错,往往都需要从头再来;还有在化学学科中,需要记忆的东西相当多,元素周期、元素特性、化学方程式等等。因此,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就是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懈的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坚强意志品质。

(四)化学教育有助于提高美学修养

化学的美在于他的和谐有序:高中化学讲的是元素,它将我们的视野有自然的绚丽多彩带向了微观的五光十色,微小的元素构成我们眼中绚丽多彩的世界,让我们见识了大自然的神奇;各种元素的有机结合,相互放映,让我们建设了微观时间的和谐;各种元素有序排列,让我们见识了微观世界的有序;因此,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体会化学这种神秘、和谐的美,提高化学素养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三、高中化学教育人文价值的实现途径

高中化学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式揭示自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变化规律,同时同时也对人类生存、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本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目的出发,结合现有教材和课外资料,全面发挥高中化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上,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育包括教书、育人两层含义,这就要求教师的工作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古语有云:“上行下效”。因此,在教育学生之前,教师必须先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对于高中化学老师来说,要想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必须从自己做起,做到规范书写、合理用语、端庄仪表、做事严谨、工作一丝不苟,同时,强化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严实自己的化学逻辑思维,积极树立起能被学生认同的教学风格。

(二)教师要活用化学史料

化学也是一种文化,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不是枯燥、机械的实验或数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扩充一些课外的化学史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化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化学家的故事在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记忆的同时,以化学家本身的成长和优秀思想品质来教育学生。化学家的事迹本就是一种传奇,学生愿意听;在这个传奇中,化学家就是英雄,学生愿意学;在这些故事中学生可以学会:坚强、勇敢、不畏艰辛、勇于挑战。例如:凯库勒研究苯的分子结构,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钋等。同时,化学的研究总是不断深入的,总是需要几代人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慢慢演变、发展的。例如:原子的结构就是由思位科学家,不断实验研究,才逐渐完善的。通过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明白科学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事物的本质都是通过不断的深入,才逐渐展现的。

(三)融洽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施,也有利于高中化学教育人文价值的实现。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观念,在学习活动中但当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多重角色,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表现出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此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包含学生的误解,支持学生的创意,评价学生要以表扬,鼓励等正面评价为主。如此,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更浓郁,思维更开放,想象更大胆。(四)发挥化学活动人文价值化学源于生活,同样其也运用于生活,化学素养的优劣就在于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存在的化学问题为原型,组织开展各项化学活动。这样的化学活动最贴近生活,也最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活动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以化学的思维去看问题,以化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在活动中,精细的处理可以培养学生严谨做事习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析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环环相扣的活动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

第8篇:文学的人文价值范文

关键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人文价值;挖掘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51-02

近年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已经有很多成果,教学观念开始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传统单向的授课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各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纷纷出炉,宗其本源都是教师或教师团队先挑选课程内容,接着通过合适的载体蕴含这些教学内容,再以某种教学方式系统化、有机地传授出来,最后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获得更高层次的体验和提升。教师首先要准备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接着考虑学生的学情,有机地整合各种资源,深层次挖掘教学的人文价值。

思辨

如果我们认真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就能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种情形: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然无头绪时,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唤起他们的力量。要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要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教学的人文价值是什么呢?我们还是审视一下整个教学环节。

当然,不是每个环节、每节课都是完美的,都充满了哲理,充满了艺术。但是,我们对事物本源的追求本身就是人文价值的体现。技术虽然是为解决难题服务的,但在解题过程中,人的能力、素质得到提高,人的价值得以提升,同时技术还使得事物变得更好、更美,物的价值也得以提升到蕴含美的高度。

找到一个蕴含丰富能力元,又充满美学哲理的项目载体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的过程,它会消耗教师的很多课余时间,同时教师也会因找到一个完美的教学载体而欢愉,这是有文化价值的象征。

按表1的内容去建设,对于教学人文价值的挖掘,应该是真正重视人、主动培养人的价值观,核心抓手是教学过程的实施环节,强调自然的、真实的课堂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收获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当然,学生收获的大小、收获的层次、收获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设计

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Excel函数教学单元为例,以下是一个充满活力、注重深度应用的单元教学设计——“Excel函数的使用”。

1.教学内容:Excel函数的使用

2.必讲的基本能力元:Sum、Average、countif、sumif、rank、int、max、min、count等函数的综合使用。

3.载体的选择:自然班级学生的体育成绩自动录入

学校体育课是班级混合、按分项目教学的课程。一个班级的每个学生可以任意选修篮球、足球、羽毛球、健身操、网球等项目中的一项。不同班级的学生都参加一个项目,该项目教师授课并给出期末成绩。而各自然班级在统计期末成绩时,从不同教师那里汇总合成一个班级完整的成绩。

4.教学过程实施

第一,引入问题(赏析项目)。

这是一个成绩自动录入的统计项目,核心点在自动录入上,而且只依赖Excel函数。认真分析项目中的复杂数据关系不难发现,多个对象可以组成各式成绩单表,如班级成绩表(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任课教师),篮球成绩表(班级、学号、姓名、篮球成绩、任课教师)。联系实际问题去伪存真后,得到表2所示的数据模型。

至此,一个实际问题就变成了一个数据模型,这种问题转变方法是蕴含人文价值的。其意义在于对问题的认识与解读方式,其实班级课代表完全可以将各教师的成绩抄写下来,再重新录入到班级成绩表内,但这违背了创新思维培养的初衷,违背了活学活用、随机应变能力的培养。

第二,剖析能力元。

sumif()函数是Excel的一个基本能力元,功能是满足条件的范围对应的区域求和(见图1)。

深入认识sumif(条件范围,特殊值条件或简单表达式条件,求和对应的范围)函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进行举例教学,让学生体验sumif的用法。在体验中得知函数sumif的功能:它能将空白的单元格当成0数值,对不连续的数据区域求和”,巧用sumif()的隐含功能,是本项目成功的关键。

虽然,sumif()在Excel 中是一个基本能力元,但此项目却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核心要素。善于利用简单的方法、简单的工具也能完成复杂的事情。

第三,操作步骤:(二次建构)。

按上述方法,学生可以重构本项目的所有内容。任务1:制作班级成绩空表、制作多张单项成绩表;任务2:复制所有数据到计算工作表中,使用sumif()函数计算,同时体会相对地址、绝对地址、智能填充;任务3:复制数据到成绩空表,并且注意数据的类型。

第四,自主创新。

联系实际,由浅入深,解决更多的复杂问题。如求体检汇总单中男生的平均身高,方法:用sumif( )求男生的总身高,用countif( )求男生的个数,然后得到结果。发散地引出、预告、结合更多的知识点、能力元,解决相似却不同的问题。如求175cm以上男生平均身高,有两个条件,可以结合排序或筛选求平均值。

知识点融会贯通:可以用sumif()函数,模仿分类汇总进行数据汇总分析。

问题迁移:可以推广到用countif( )进行学生考勤,可以顺着countif()进行选票统计,从问题引出问题。

第五,总结回顾。

总结教学经验,发现不足,及时反馈,做书面记录,时刻提醒自己,不断提高。

结语

教学中的各环节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价值,教师必须善于发现蕴含人文价值的内容,并深层次地进行挖掘,才能使学生体验、接受并获取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师之友,2004(1):49-53.

[2]冯向东.学生素质与文化底蕴[J].教育研究,1997(9):8.

[3]谢智娟.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科学的人文价值[J].教学与管理,2005(10):71-72.

[4]李芳.大学统战——从工具理性到人文价值理性[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2-4.

[5]王成杰.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设计[J].电脑学习,2010(5):39-40.

作者简介:

第9篇:文学的人文价值范文

一、研究数学人文价值的意义

1. 新课标的需要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数学教育中对数学文化传播的要求,“数学文化”应尽可能有机结合中学数学课程各模块的内容,选择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2.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数学不只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不只是一种知识,还是人的一种素质.

3. 时展的需要

数学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 世界上很多经济学家,常常是先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后才研究经济的. 有人曾用概率统计法研究《红楼梦》作者的语言习惯,发现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是很一致的. 说明曹雪芹曾创作了后四十回,至少留下了后四十回的部分手稿.

二、数学的人文价值的体现

1. 数学的哲学价值

自从有哲学以来,数学就一直影响着哲学,就成为哲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来源,为哲学的思考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环境. 古希腊时代的许多大哲学家,多数是大数学家. 在他们眼里,数学与哲学是同宗同源的.

2. 数学的美学价值

数学文化的美学观是构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

3. 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是科学的工具,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中已充分显示出其实用价值. 数学更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三、数学人文在教学中的实施

1. 用哲学的观点来剖析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可以用运动变化观来理解函数的概念,用运动和静止的基本原理来理解不等式的应用,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来理解数列的项与通项,用联系转化观来理解“数形结合”,用对立统一观来理解圆锥曲线,等等.

2. 用审美的眼光来欣赏数学

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数学家们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按他们的美学观以自己最满意的形式总结出来并呈献给人类的美.

3. 用创造的激情来体验数学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对定理、结论、解题方法的探索中,都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同时也正是通过这种数学活动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探索和猜想,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妙题巧解、解题优化等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奇思妙想”和“独到见解”,使学生逐步养成创造性思维习惯,让创新成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

4. 用无畏的精神来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缺乏自信,不愿意独立思考问题;有的学生缺乏钻劲,考虑问题常半途而废:有的学生缺乏勇气,在困难面前常退缩不前.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更要培养学生一种无畏的探索精神,陈景润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华罗庚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写出了《堆垒素数论》;康托创立了集合论被诬为“疯子”. 在数学发展的征途上,数学家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甚至生命. 而学习数学同样需要付出努力,任何投机取巧都不能成功.

四、对数学人文价值的思考

1. 观念上体现人文价值

数学教育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方法以外,还应担负起人格教化的目的. 实践证明,单纯的强调数学教育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是对数学教育的削弱,对人的精神品格的形成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只有把技术、文化、人格三位一体统一于科学文化这一范畴,才能真正使数学教育的技术和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育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道德教化.

2. 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上渗透人文价值,数学是研究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在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完善,知识层次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时,一味强调“科学性”的一面,这无异于拔苗助长,还会给学生造成“高处不胜寒”的恐惧感和神秘感. 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应根据学生情况,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渗透“艺术性”、“通俗性”等人文方面的性质是十分有好处的. 3数学教学中培养人文价值的有效途径1. 课堂教学中2. 在课下的交流中3. 在研究性学习中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