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上学习总结范文

网上学习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上学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上学习总结

第1篇:网上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有机化学;网上远程教学;开放性教学;创新教学;教学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承担的“有机化学网络课程”研制项目是教育部“新世纪远程教育建设工程”项目的子项目。于2003年4月通过教育部的正式验收,被评为“优秀网络课程”。利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叶网络教学平台”和“有机化学网络课程”进行两轮网上教学实践。实践的目标是:1、探索在网上远程教学模式下,如何开展“引导学生自学,跟踪学习进程,考核学习效果,给出公正、合理的成绩评定”等教学活动,总结网上教学的经验:2、检验教学管理平台、网络课件的实际应用效果,针对教学实施,提出修改、补充意见;3、为教学网站成为面授课程的有效辅助系统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有机化学网上教学的基本做法

教学平台课程首页设有“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学安排”(包括每周的教学进度及平时跟踪考核的安排等)、“课程公告”、“浏览课程”、“讨论组”、“答疑系统”、“资料库”(包括校内、外可共享的有机化学教案、讲义、教学录像等内容)链接等专栏。学生通过校园网登录教学平台,访问网络课程进行学习。教学管理平台将教师、学生教与学的活动信息全程记入数据库。

教学过程包括:开课前,安排一次面授课,主要介绍网络的基本知识,典型化学专用插件、软件的用法,网上学习的特定方法、学习流程、技巧等,原则上规定学生不听面授课。在试验学习两周后,以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小组开展网络教学;学期中,教师通过网上答疑、阶段测试、学生对各章内容的集中交互讨论式总结发言等环节掌握和管理教学活动,并及时出相应的调整。期末和面授班学生同一时间、统一试卷考试后结束课程。

学生网上学习流程:按照“教学安排”的要求,进入知识点进行学习。先浏览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时间安排”,掌握学习的重点。在具体学习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及时做“笔记”,不理解处马上提交到“答疑系统”与教师讨论或提交到“讨论组”中与同学进行交流。然后浏览“关键词”(再次提示学习重点或链接到他处继续学习)、“背景资料”(扩展知识面),以“思考题”自检教学内容掌握程度及效果。最后完成作业。

整个教学活动在网上、异地远程实施。可用E-mail网上提交作业,使用Netmeeting系统或QQ视频电话系统进行异地语音答疑等。但由于有机化学结构式、反应式多的特点、教学平台的功能、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水平限制,也允许学生书面提交作业。

网上教学考核方法是期末考核占50%,平时考核占50%。为了利于比较,期末考核与面授教学学生使用同一份试卷。平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①数据库记录的学生学习态度,如作业完成、记录笔记、参加讨论、答疑等情况,占10%;②学生撰写两篇小论文(教师命题,学生可网上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形成不少于3000字文章),占20%;③阶段测试占20%。

二、网络教学的效果

1、网络教学与传统授课班学生的卷面成绩对比

期末,网络教学班的学生与课堂面授班学生用同一试卷考试,通过对其卷面成绩比较可看出,网上教学班和课堂面授班学生的平均成绩、不及格率基本持平。

2、学生评价

通过网上、书面等不同形式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3的学生认为通过网上学习,可以掌握有机化学课程。持相反意见学生的主要观点是:网上学习偏于自学,内容丰富、量大,限于机时(免费上机时间),课后需要投入很多时间。

调查中,选课学生认为:网络教学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安排调节进度进行学习,很灵活;在网上学习,给同学更多的思考空间,不必像课堂教学那样一定得跟上老师的思路,可以边学习边做一些小思考题,学习主动性提高;网络课件的动画、化学家小传,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信息资源丰富,即使某个知识点有些东西不明白,可以暂时记下,去查一查相关资料链接,一般就可以解决……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欢迎“网络课程平时考核中的阶段测试、讨论式学习等”,认为:“这样能够加强平时学习,避免期末突击”、“可以一直保持学习劲头不松懈”……对于撰写课程小论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生化2班的一位同学在调查中写到:“就我个人而言,这样的课才有挑战性,大学课程正该如此。”

三、运用网络教学,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经验

网络教学把以“教”为中心的传授式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过程,相应的网上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组织、考核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1、利用网络教学的开放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由度高,灵活性好。学生可以自丰的选择最佳时间高效率地学习。网络教学不受地域限制的特性,也很令人关注。如2003年4、5月间出现“非典”疫情,网络教学较好地解决了不同校区学生无法同时上课的问题。

网络教学资源是开放的。在网站中,不仅提供本校制作的“有机化学网络课程”,还链接了本校教师的电子讲义和国内某些大学的“有机化学教学网站”以及国外几所著名大学的“有机化学网站”,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网站学习。将国外的相关网站提供给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水平。

2、利用互动式教学和自组织材料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本课程中,学生3人为一组,除正常学习外,还分工重点研究某些章节内容。在学习结束时,进行本章内容的答辩式小结发言,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并为其打分。通过设计这类互动式和自组织材料讨论式学习环节,在不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网上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有机化学是理论和实验并重的基础学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的特点,引导、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索式”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有机化学网络课程中,用一章的篇幅介绍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60余位专家编写的《21世纪有机化学发展战略》的总则,通过前沿、交叉课题的介绍启迪学生的求知欲,再由化学门户网站的链接,学生可以搜索感兴趣的课题。从基础课开始培育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雏形。

4、通过设计平时考核内容,开展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有机化学网上教学的全程跟踪考核模式重视和强调对学习全程的考查。通过阶段考试,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连续监督和管理,避免期末突击学习。撰写课程小论文,培养学生自学归纳总结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是在实践意义上贯彻“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思想。

第2篇:网上学习总结范文

现代远程教育中的网上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习习惯的改变、教育技术的革新,而呈现出巨大的变化。为了研究网上教学的模式,我们首先就需要对网上教学与传统的面授教学进行对比,以分清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一)传统面授教学和网上教学的价值评定

1.传统面授教学的价值评定

对于传统面授教学来说,其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传统面授教学中,有着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情感交流等良好的因素,同时传统面授教学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可以使学生建立比较系统、完备的基础知识体系,这都是网上教学所无法具备和完成的。同时,对于传统面授教学来说,一般都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实施教学,而教材往往存在内容抽象、结论性的内容太多、知识相对陈旧、更新缓慢、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等问题。在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仅仅承担着受教人的较色,大多缺乏学习主动性。

2.网上教学的价值评定

网上教学突破了时空界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课程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真正得到了实现。而多种媒体资源的利用,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上教学的不足。首先就是情感交流的缺失,网上教学中没有教师的现实参与,学生很难与老师进行情感互动。这将导致学生缺乏集体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缺乏对学校的归属感;其次,过分依赖网上教学,将会导致学生越来越缺乏动手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后,网上教学受制于技术的因素很多,大量的网上教学思想和设计会因为技术因素而无法实现。

(二)远程教育中网上教学模式的颤变“网络教学模式,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为知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重视师生主体性的发挥,将教学作为师生社会性互动的体验过程。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始终贯穿教学的双层过程和‘体验’的教育价值”。所以说,教学模式的改变,首先就是思想的改变,当然还会受制于社会制度、技术等因素。

1.网上教学模式的初期形式

远程教育就其发展来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以邮件传输的纸介质为主的函授教育阶段;第二是以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为主的广播电视教学阶段;第三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远程通讯技术相结合的网上远程教育阶段。本文所谈是指第三阶段的网上远程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在网上远程教育发展的初期,其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教师为主体的导向性教学模式。在网上教学发展的初期阶段,基本还是沿用了传统的面授教学的方法,组织学生集中授课,网上的教学仅仅作为一种补充。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电脑尚未普及,大部分家庭还没有开始使用互联网,网上学习习惯尚未形成,网上学习资源有极大的欠缺。网络的使用仅仅作为答疑解惑的个别性的辅助方式。

(2)网上资源展示型的教学模式。网上教学资源的形式主要有:网上文字资源;录像课、CAI课件(后来逐步发展为网络课程)、直播课堂等。这个阶段的网上资源并不丰富,文字资源大多是教材的搬家,录像课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粗糙,课件的数量也很少。教师将教学资源罗列于教学平台,以供学生使用,但这种使用主要是依赖学生的自觉,教师的督促往往只是一个形式。

(3)以导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随着网上教学的发展,人们很快地认识到了网上教学和传统的面授教学的不同,逐步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于是开始限制面授教学的时间和比重,保留的面授教学部分也要求教师对内容进行串讲或者是解答学生的疑问(很多网络院校甚至完全取消了面授教学)。论坛的使用开始逐步增多,论坛的功能从最初单一的回答问题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主题讨论、小组活动、每周一议等等的形式开始丰富多样起来。总体来看,在网上教学的初期阶段:一是理念欠缺。大家对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网上教学等概念的理解还不透彻,落实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上显得比较简单;二是客观条件制约。电脑还是家庭的奢侈品,互联网的使用率和速度都比较低,在家庭、单位甚至是学校机房观看网上流媒体资源大都无法流畅的完成,极大地打消了学生网上学习的积极性。

2.现代远程教育中的网上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学界对远程教育的认知在不断加深,网上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教授就认为:网络教学的范式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探索性的学习、探索性的学习、投入性学习、体验性的学习、趣味性的学习、有效的学习、能够快速提升学习者能力的学习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又导致网络教育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因素聚集在一起,逐步致使网上教学模式不断地发展、完善。笔者就当前远程教育中的网上教学模式做了粗略的归纳和总结,表述如下:

(1)虚拟课堂类的网上教学模式。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带宽不断提高,在电脑上流畅地观看视频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问题了。于是,在教学平台上开设虚拟课堂,实现教师和学生同时、异地的“面对面”教学,将传统面授教育的精华融入到远程教育中,极大地解决了远程教育中学生分散、师生沟通欠缺等矛盾,成为当前远程教育发展中最重要的的教学模式之一。

(2)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学性的网上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原来的导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师处于辅导地位,主要负责告知学生学习方法、应掌握的学习技能、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等问题。目前很多网院就是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节约成本,避免了很多繁琐的程序,但其对教辅人员的素质、网上教学资源的质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式网上教学模式。协作式的模式历史悠久,在网上教学中,学生协作式的学习尤为重要。这种协作可以是学生自发形成的,也可以是学校或老师主导下形成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等形式,采用现实或者是虚拟的QQ群等方式来运作,对于学生互通学习信息、交流学习心得、相互解答学习问题、提高学生间的凝聚力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4)论坛引导式的网上教学模式。教学论坛作为师生间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精心、优良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遇到或可能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主题式的引导。教师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初,设计一系列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主题任务。这种主题任务往往又和形成性考核挂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也完成了形考目标。教师为了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大多无法独自完成,于是又促成了网上教学团队的形成。诚然,网上教学模式还有很多,而且,随着对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解加深,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随着教育的功能不断变化,网上教学的模式定会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

二、网上教学的完善及建议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学生、学校、社会都对网上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又促使我们对目前的网上教学做出深刻的反思:如何更好地完善网上教学?

(一)技术上,对未来的教学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平台都不能满足网上教学的需要。随着新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运用,如云技术的出现、Moodle教学平台的使用。对现有的教学平台进行升级,甚至是重新设计全新的教学平台都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需要。新平台的设计理念可能有无数种,但不论哪一种,其都必须要满足网上教学的基本需要:学习资源的合理配置,虚拟课堂的开设,各种在线测试的功能,网上教学数据的导入和导出,网上日常教学、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的无缝衔接等都是任何一个新平台所必须要具有的功能。

(二)教学资源的制作必需要更加符合远程教育的需要首当其冲的就是教材的选定问题。当前的教材大多都是为适应面授教育而编制的,符合远程教育特点的教材很少,这就要求远程教育的研究者、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必须要开发、设计出能适应远程教育特点的新教材;其次是音、视频资源的制作。逐步改变原来的粗放式的资源制作模式,制作出更多的优质音、视频资源;第三是“微课”开发。总结网上学习的特点,参考“可汗学院”的经验,开发出更多5-10分钟的“微课”,满足教学需求;最后是文字资源的使用。文字资源不能是教材的简单搬家,应该更多地体现老师对课程教学的过程设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教学团队的组建与完善网上教学与面授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改变了一个人、一本书、一支粉笔解决一切的教学模式。老师要在网上面对几十、上百甚至成千上万的学生,单靠一个人往往是无法按质完成教学任务的,这就需要组建教学团队,由团队成员分工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团队的组建又能使老师间有着充足的、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便于在教学设计上达成一致,提升总体的教学质量。新技术正在各行各业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影响,其对教育的影响也正在逐步凸显出来。

三、结语

第3篇:网上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上海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质量保证;指标设计

一、上海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质量保证的现状分析

上海开放大学成立时就明确要推进开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基于网上自主学习,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面授与远程支持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创造友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上海开放大学一直重视网上教学,多数教学改革都是紧紧围绕网上教学进行的。加强网上教学方面的研究,进一步优化网上教学设计质量,切实提高网上教学的效用,对于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学习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提供给学生的网上教学资源形式有网络课程、网上课堂、网上实训室、特色子网站、BBS论坛等。“网上课堂”是上海开放大学总校自行开发的网上教学平台,功能丰富,能实现异地、实时、非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网上教学发展中也存在着若干质量问题。

1.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发展的主体互动缺失。网上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你问我答、良性互动。在开放教育网上教学中,主体应该是平等的,互动应该是多元的。在互动的教学情境中,不只是直观的教学情境,还应有融洽和谐的人文情境;内容也不只是教材上的知识,还应有生活经验的积淀和情感情操的陶冶;角色也不只是师生之间,还应有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教材的沟通。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网上教学的主体互动存在缺失问题。上海开放大学的学生分布在17个区县和相关行业的40余所分校(教学点),每个分校(教学点)安排自己的教学任务,由于本校师资力量受限不得不外聘老师,而外聘教师队伍也参差不齐,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网上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的来源也有多样性,学习程度良莠不齐,个人的素养差异较大,影响着网上教学的有效性。

2.开放教育网上资源建设不足。在教学资源方面,全系统存在着网上教学资源重复建设问题,各个分校之间缺乏一个资源共享机制,网上资源的评价指标也不够完善。静态的资源较丰富,动态的资源如录像、视频等较少。静态的资源中基本都是以教学大纲、基本要点、章节PPT为主,拓展的资源较少,课外阅读的推荐也明显不足。网上记分作业的形式较好,作业的量和题型都不错,但是作业的开始和结束没有统一的时间,所涉及的平台也没有一致的归口。网上在线答疑室的实时与非实时BBS交互缺乏规范与引导,网上资源总的信息量和学生一学期的课程量相比相对匮乏,个别课程的教学资源只要花几分钟便可浏览完毕,导致学生对网上教学资源不满意,资源使用率低。

3.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发展的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首先,开放教育网上教学的质量观念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我们需要思考,能否只用网上资源数、实时BBS发帖数、在线时长等基本数据来衡量网上教学的质量。不同的质量观念决定着不同的指导思想和不同的质量控制策略,这会是影响网上教学能否高质量开展的关键因素。其次,学校未对影响网上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进行监控,如人文特色关注不足,办学宗旨与学生需求、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学习效果与岗位要求还存在着相脱节的现象;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在现行的质量保证体系中,由于过度看重上级部门的外部评价而淡化了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忽视了整个质量保证活动的主体和基础。

二、上海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监测点

对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实施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该系统是多维度的,从而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实现质量的控制与调节。从上海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质量控制系统是由主体、平台和行为三大部分构成的。上海开放大学采用自主学习的模式,故系统的主体自然也就是教师和学生。网上教学的开展和师生之间的交互都要通过平台进行,平台里不仅有网上教学基础设施,还应有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优质的平台服务、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此外还要有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教师对学生的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支持、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监测点列为以下几点:

1.网上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开放教育网上教学的要求,必须科学合理地培养专业教师。担任开放教育网上教学的教师除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外,更应具有创新精神和网上教学素养。实施持证上岗制度,不断优化开放教育教师队伍的层次结构。

2.网上教学平台的设计。网上教学平台的设计内容应该包含基础设施、基本服务和学习资源。基础设施包括开展网上教学所需的各种必要的工具和信息载体,软件和硬件等技术设备,网络的链接、运行和安全管理。基本服务是开展网上教学活动所需的各种应用服务,如网上图书馆、支持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等。学习资源是网上平台建设的核心部分,它是呈现知识内容的各种载体,所采用的音频、视频、网页等多种媒体都应有一套基本的质量要求,以更好地被主体所运用。在学习资源的建设方面,资源的设计、开发、发送及评估是网上教学质量保证的资源基础。

3.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教与学的纽带。上海开放大学教学计划方面,首先要进行系统设计与分析。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需求着手,确定好学习目标,然后确定教学内容,即哪些具体的有用知识来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策略指导,最后对教学实际效果进行全面有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上述环节进行修正,以期获得成功的网上教学。成功的教学设计可为开放教育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保证网上教学的教学质量。

4.网上教学的师生互动与教学支持。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上海开放大学网上教学中给予学生学习支持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网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表明,强有力的教学支持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上海开放大学网上教学的师生互动与教学支持的主要形式有网上平台集中导学、网上实时互动和网上非实时答疑。多种形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保证质量要求。

5.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开放大学的学生来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比什么都重要。学生个性差异天然存在,学习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现状,提供与其需求相对应的学习资源来帮助他们完成个别化、自主化的学习。跟学习质量相关的要素主要有:(1)学习者能力特征。主要涵盖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对学生网上学习的质量影响较大,能独立学习、自主思考的学生比不能独立学习、自主思考的学生学习质量要好得多。(2)自主学习行为。主要涵盖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会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学习行为的统计中,阅读时间、点击率和形成性考核完成率都是有效的质量控制指标。(3)交互学习行为。实时BBS的在线人数、在线时间、发帖量和非实时BBS的回帖率、各种工具(EMAIL、微信、QQ等)使用频率都能较准确地反映学习者学习的质量和情况。

三、上海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质量保证的指标设计

上海开放大学不能以普通高校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规范来定位其质量标准,应努力打造开放大学特定的质量品牌,对教师的网上教学、学习者的网上学习、课程资源评价等方面进行全程监控。通过调研分析、专家有效性论证,最终设定的网上教学质量保证指标体系包括网上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网上教学平台的设计(教学支持环境、网上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设计、网上教学的师生互动与教学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等5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又进一步分解为13个二级指标和40个监测点。上海开放大学网上教学质量评价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学生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个二级指标又包含不同的监测点。(1)教学态度包含:注重引导学生使用网上学习资源,注重学生网上学习的个别化辅导;及时更新网上学习资源,按时进行网上教学、批改作业。(2)信息技能包含:熟练运用计算机、运用网上教学平台;对信息的检索、处理、运用,文字、图片编辑能力。(3)教学能力包含:合理进行网上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有创新;亲自参与网上资源建设和组织网上教学活动;具有较高的网上教学组织能力,该课程的资源点击率和互动率较高。(4)基础设施系统包含:网络环境运行安全、稳定,信息传输质量高、响应速度快;提供在线学习、视频点播、在线答疑等网上学习环境;教学平台易操作,信息查找方便。(5)基本服务系统包含:用户注册、登录便捷,易于访问、操作方便;学生的各种服务请求能否得到及时、准确与权威的回应;集资源、互动、实践教学、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于一体,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资源多媒体化和教学方式网络化;提供课程学习方法、教学平台和学习资源使用指南等支持服务;支持服务信息全面、有效、及时,满足自主学习需求。(6)网上资源建设包含:资源建设方案设计合理、符合课程特点,易于学生学习;拓展资源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和深化学习;网上资源与其他资源有较好的衔接关系以及媒体与知识点的相融性;资源建设规范,内容完整、正确,及时更新,针对性和实用性强;有在线实践系统,学生能完成在线测试;提供多样化的多媒体资源(文本资源、视频资源、实用课件等),发挥网上多媒体互动性的特点。(7)灵活性与完整性包含:教学设计所反映的学习内容、进度、时间、策略、方式是否灵活;教学设计中目标要求、知识分类、学习策略与教学内容是否完整。(8)科学性与针对性包含:教学设计合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各版块内容组织严密,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设计体现课程特点,适应学生自主化学习需求;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学科专业特点。(9)教学组织包含: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组织多种形式的网上教学活动;网上互动主题明确、内容具体、回应及时,答疑室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发帖和回帖质量高,师生信息沟通顺畅。(10)教学管理包含:网上教学评价与反馈完善,及时根据学生评价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及时反馈信息。(11)教学支持包含:教师对学生平等、关爱的态度,给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指导与鼓励;个别化服务意识强,对形成性考核提供针对性反馈,对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对课程教学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并对今后教学提出建议与反思。(12)学生的学习态度包含:学生积极参加网上学习,能自我控制与管理;发帖量大,资源点击率高,在线学习时间长,形成性考核自主完成率高。(13)学生的学习效果包含:有效使用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及时应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发帖质量高且与课程相关性高;网上形成性考核及时完成且成绩好。上海开放大学网上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依赖于教师、学生、平台资源、师生间互动和学习支持服务这五方面,要构建上海开放大学网上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必须从这些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乐军.远程教育网上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模型的系统化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05(6).

第4篇:网上学习总结范文

自2010年3月起,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了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JAVA技术”课程参与了试点。本文基于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框架,阐述了“Java技术”直通课程教学实践模型,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开展直通课程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网上教学效果和整体教学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混合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1)12―0059―05

一、引言

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信息技术手段。2004年7月,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总结提炼出“双主为纲,两个课堂,多元互动,立体评价”的开放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框架,但是该框架所要求完成的教学环节较多,比如面授辅导、期中考试、课程实践、学生自主学习、网上教学、小组讨论和网上答疑等。自2010年3月起,在上述教学模式基本框架指导下,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了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Java技术”课程参与了试点。本文以“Java技术”课程为例,探讨直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模型,并对改革的效果进行分析。

二、开展直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解决部分分校师资力量的不足。电大开放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师资力量有了明显的加强,但在有些分校,一位教师管理多个专业和十多门课程、有些课程没人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开展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全省学生可以实时或非实时点播课程责任教师的直播课程进行学习,有助于切实解决部分课程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2. 解决学生的工学矛盾。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工学矛盾比较突出。部分学生因工作原因,无法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面授辅导。开展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学生可以非实时点播课程责任教师的直播课程进行学习,有助于切实解决部分学生不能参加面授辅导的现实问题。

3.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远程开放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种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多年来,电大系统开放教育课程教学仍然采用网上教学加面授辅导的形式,虽然电大在线在实施网上教学和促进学生交互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但教师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提高课堂面授辅导效果方面。同时,很多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在面授辅导过程中提不出问题、不敢提问题,在课程网上答疑时所提问题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开展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教师可以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4. 进一步做好课程资源建设。在远程教育中,教学资源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主要的依赖。实施开放教育以来,教学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扩大,但是大多数资源的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学生普遍认为资源不好用,所以也不愿意用,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教学资源激发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他教学环节如课程实践和网上答疑等的教学效果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5. 进一步推进网上教学。远程开放教育强调两个课堂,即面授辅导这一传统课堂和网上教学这一虚拟课堂。实践中,网上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主动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在课程讨论区中和教师互动的积极性也不高,即便有所互动,所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也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开展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有助于教师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加强对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活动内容和主题的设计,加强对网上教学过程的引导,激发学生参与网上教学的积极性。

三、基于混合学习的直通课程教学改革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实施,远程开放教育开始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起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使学生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2]。目前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抛锚式教学也称为“实例式教学”,要求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比较适合采用抛锚式教学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倡导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而建构主义则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提供了最有效的理论指导[3]。

所谓混合学习,就是结合传统学习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4]。随着国际教育技术界对于混合学习思想的逐步认同,对初期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反思,进入本世纪以来,混合学习教学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建构主义学者的认可,在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框架“双主为纲,两个课堂,多元互动,立体评价”就是这种教学思想的最好体现。自2010年3月起,在上述教学模式基本框架指导下,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了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截至目前,有10门课程参与了该试点。直通课程要求全省学生实时或非实时点播课程责任教师的IP课件进行自主学习,这就要求课程责任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出适合并能够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课程教学资源。省校课程责任教师负责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整体设计,定期开展面向全省的课程网上教学答疑,批阅全省学生的课程形成性作业等。分校和教学点的教师负责进行教学组织,教学答疑,教学过程监控和网上教学行为的督促和检查。

四、“Java技术”直通课程

教学改革实践模型

自2010年春季开始,笔者负责的“Java技术”课程参与了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在试点过程中,笔者基于混合学习的教学思想,明确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完全不同的作用,发挥教师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达到了学习过程即学生完成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最终目的。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笔者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积极尝试运用抛锚式教学法。在认真梳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知识点,运用抛锚式教学法精心制作了40讲IP课件,并通过安徽电大影音在线平台。IP课件包括了课程导学,课本知识讲解和期末复习指导等内容。为解决学生平时学习中的疑问,每月安排一次实时网上答疑,通过安徽电大在线课程讨论区进行答疑。为巩固学生平时学习效果,编制了本课程的纸质作业,作业共分四次,按照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编排。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中,对课程在线学习和如何完成作业等给予具体指导。为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对虚拟课堂特别是网上教学的过程监控,对课程的考核方案进行了设计。具体做法如下:

1. “双主为纲”。即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以导学为主。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教”。为此,笔者在课程内容的IP课件制作过程中,改革面授辅导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梳理教材、透析教材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采用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法。教师不再是直接介绍某个知识点,而是先抛出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或实例,让学生感受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从而创设情境并确定问题。围绕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教师再进行讲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最终解决问题。例如,在介绍Java数据库编程接口内容时,不再是先描述基本概念再解释原理,而是先抛出一个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完成一个职工数据表的增删查改操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先演示实际问题的运行界面和结果,接下来通过操作示范完成职工数据表的设计和实现,然后再介绍增删查改操作的SQL语句、利用JDBC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步骤、通过JDBC访问数据库的常用类与接口的功能,最后通过操作示范编写代码完成功能。采用抛锚式教学法制作的课程教学资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训练学生技能的目的。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是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为此,在课程的IP课件中,第一节课安排了导学课,根据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多种媒体资源情况,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学习计划。

2.“多元交互”。即师生之间,省校与分校之间,省校与中央电大之间,三级平台之间交流互动。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组织开展协作学习,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如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等。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为此,笔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IP课件进行教学辅导以外,还开展多样化和交互式的教学活动,如积极开展网上实时答疑、在线讨论和电话答疑等交互活动。以网上答疑为例,课程每学期安排四次实时答疑。答疑活动中,事先确定多个活动主题,将活动主题分解为具体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介绍接口内容时,设计的活动主题为“类和接口的区别与联系”,活动过程中,先提出“如何定义类和接口”,进而提出“如何继承类和实现接口”,继而再提出“实现接口是否要实现其中的所有抽象方法”等。近年来,参加网上答疑的人数逐渐增多,学生参加课程网上答疑的积极性和所发帖的有效性有所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两个课堂”。即传统课堂和虚拟课堂。传统课堂中的集中面授辅导要求教师主要是梳理教材,透析每章重点和难点。在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中,传统课堂中的集中面授辅导也采用了IP课件。教学点可以安排少量的集中面授辅导,主要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通过网上答疑和讨论进行,地点可以是电大在线的课程讨论区。建构主义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在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和交流时,要事先设计好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本课程如果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切实做好了课程教学设计,切实采用了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法,就一定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集中面授辅导这种传统课堂的教学环节就可以通过虚拟课堂进行,这既可以解决当下学生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也可以解决部分分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4. “立体评价”。主要指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和对教学资源应用评价等。课程试点中,对课程的考核方案进行了设计,采用了终结性考试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主要视平时作业(20%)和网上学习行为(20%)而定,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采用书面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60%。网上学习行为主要包括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间、参加网上教学活动次数、在课程论坛上的有效发帖数等。对教学资源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将问卷调查表附在纸质形成性考核作业册的后面,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师面授辅导的满意程度、教师是否能及时进行网上答疑以及对本课程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是否满意等。由于形成性考核作业册是省校课程责任教师统一批改,所以每学期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做好课程试点工作。

五、“JAVA技术”直通课程

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截至目前,“JAVA技术”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已经开展了三个学期,本文选取最近六个学期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010年春季试点之前,课程的考核方式也采用终结性考试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但是形成性考核主要视平时作业(20%)而定,占总成绩的20%,和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考核要求相比,对网上学习行为没有做出要求。开展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以来,网上学习行为占20%,主要考核学生的上线次数、在线时间、在课程论坛上的有效发帖数等指标。近六个学期学生在电大在线上线次数总计、平均在线时间、有效发帖总数和网上学习行为成绩均值统计图表分别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从这些统计图可以看出,学生上线次数、平均在线时间、有效发帖总数和网上学习行为成绩均值正相关,和选修人数无关。由于自2010年春季开展了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明确提出将学生的网上学习行为纳入课程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使得上述各项指标和试点以前相比有了明显增长,近两个学期各项指标也比较稳定。笔者认为,这些指标的增长,表面上看是因为提出了网上学习行为的要求,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一方面采取了抛锚式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使课程教学资源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在进行课程答疑等交互性教学活动时,加强了对活动主题的设计和对活动过程的引导,激发了学生参加协作学习的积极性。这两方面的原因可以从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教学资源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数据得到佐证,限于篇幅,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不再列出。

根据直通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形成性考核主要视纸质形成性作业(20%)和网上学习行为(20%)而定,占总成绩的40%。课程纸质形成性作业成绩占20%,由省校课程责任教师统一批改,统一核定成绩。近六个学期形成性考核成绩均值和合格率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形成性考核成绩均值和合格率在2010年春季处于波谷。究其原因,是因为前三个学期形成性考核只有纸质形成性作业一个部分,作业的批改由分校的责任教师完成,大部分教师给定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是偏高的。自2010年春季开展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以来,形成性考核增加了网上学习行为考核,因很多学生还不适应这种考核方式,造成了2010年春季形成性考核成绩均值和合格率处于波谷。从图5可以明显看出,自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由于学生逐渐适应了这种考核方式,加上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网上学习的意识有所增强,后两个学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均值和合格率较试点之前不相上下,表面上看只是在数据上不相上下,但背后隐含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和参与网上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这个层面看,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根据直通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40%)和终结性考核成绩(60%)加权合成得到。终结性考核由省校统一批改试卷,统一核定成绩。近六个学期终结性考核成绩均值和合格率,以及课程的最终成绩均值和合格率统计结果分别如图6和图7所示。

从图6和图7可以看出,尽管形成性考核成绩均值和合格率在2010年春季处于波谷,但是终结性考核成绩和合格率在2010年春季并没有处于波谷,而且终结性考核成绩和课程最终成绩这两项指标都是总体向上的。自试点以来,由于在进行课程资源建设时,采用了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法,在进行直通课程教学改革时,采用了混合学习的教学思想,因此,尽管试点增加了网上学习行为考核,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比较良好的。笔者认为,有上述两点作为保障,开展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有助于解决部分分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解决面授辅导的到课率普遍偏低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资源质量,推进网上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六、反思与小结

尽管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试点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全省各分校对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认识还不统一,学生的网上学习行为差距还较大,直通课程网上教学模式的推广在全省还不平衡,学生对直通课程教学改革还没有完全适应。在虚拟课堂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如何保证学生不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师能够更有效地采用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法,充分发挥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让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等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眼参考文献?演

[1] 何克抗等.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 电化教育研究,

2000,(2):3-9.

[2] 余胜泉.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0,

(12):7-13.

[3] 何克抗. 21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J]. 现代教

育技术,2009,(10):5-14.

[4]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 电化

教育研究,2004,(3):1-6.

第5篇:网上学习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远程教育理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正得到蓬勃的发展,本文就远程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置、技术平台搭建以及课业考核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

课程设置和教材选定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前提和环节,是实现教育目的手段。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材选用是否妥当、课程质量的高低、其实施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完成和培养人才的质量。它的设置受现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者、社会需求三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远程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原则:

1.实用性原则: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要求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突出教学的应用性和实效性远程教学对象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或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因而培养目标和课程的设置应适应特定教学对象的特点。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培训考试,课程内容应突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专业教学应加强应用性和实效性。要突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体现社会生产、服务、建设、教育、管理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要求。

2.经济性原则: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少而精。不论网络教育对象还是成人函授教育对象,多以业余、自主性学习为主。应贯彻课程设置少而精的原则,削枝强干,突出主干课程,在保证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前提下,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探究式学习能力。

3.层级性原则:明确不同学习层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需要明确不同学习层次的知识结构。专科层次的学习侧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本科层次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并且充分保证专科和本科层次学习知识的独立性和连续性。

二、教学资源的配置

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用于学习实践的资源。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包含现有的“硬件”和待开发的“软件”。充分发挥这两种软硬件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课程的质量和保障课程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效果的最优化。“硬件”是指传统思想上的教辅资料即课程教材、辅导材料、字典和手册等。“软件”指集音频、视频于一体的网络课程课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整合、研发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产生学的兴趣,能主动学习,且学生容易接受便于学习。

1.激活学生的兴趣。网上教学资源不是仅仅只对课本进行电子文档、电子练习的延续,而是具有能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资源的趣味性、成就感和实效性。针对不同教学环节、不同教学对象开发多种媒体的教育资源。

2.增强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实行边学边练的测评一体化方式。建立短时课程辅导资源,半小时学习半小时练习。

3.完善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每门课程提供教学大纲、学习进度表、电子教案、阶段性作业、辅导与串讲、综合测试、答疑等教学内容。

三、教与学的技术环境平台建设

网上教学辅导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是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课程和网上教学的技术保障。教学辅导平台应以学生为本,为学员提供网络学习支持功能,如网上答疑、在线作业和测试、小组学习集群讨论,等等。

1.网络畅通保障学习随时性和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从网上快速获取相关学习内容或在线向老师提问和同学请教。

2.提供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技术支撑。第一,网络视频交互教室和即时通软件实现师生之间的即时视频的互动交流,通过在实践中使用,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远程教育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视频教室互动克服面授教育的时空限制,学生能平等地接受教育。通过老师的在线指导,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在单一静态学习教学资料同时进行学员间互动学习和师生问交互学习。第二,开展课程论坛和BBS论坛。引导学生角色转变,由被动变主动,加强了学员间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热情。

3.提供学生学习的实时监控系统。从现代技术手段上严格对学生网上学习、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考试、毕业设计进行实时监控,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时成绩提供有力凭据,从而加强了学生的管理。

四、课业水平的考核与评价

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考核结果可以作为分析教与学的质量重要依据之一。

1.课程考核。远程教育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和总结性考核即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考核主要有网上学习、阶段性作业、参加小组学习活动等,总结性考核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网上考试和纸质考试。根据远程教育的学习对象特点,学生难以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死记硬背,但其具备一定的理解运用能力。考试形式可以多样化:开卷、闭卷和考查(设计图纸、程序、读书报告等);考试内容侧重于技能考核,题型侧重于论述、案例分析、程序设计等;考试时间可以分批进行;考试地点可以灵活选择。

2.毕业论文评价。毕业论文是一个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全面检验。

第6篇:网上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 基层电大 网络课改 困惑 对策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考核改革试点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是在电大网络系统比较成熟的大背景下,为解决师生在时空上处于“准分离”状态下利用网络系统更好地开展学习和考试的一次新尝试。目的在于利用网络系统加强课程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的整体设计,把考核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学生网上学习技能和教育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央电大从2005年开始,相继开发了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以及终结性考试系统,并逐渐推广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无疑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发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基层电大面临的困惑更多,必须采用新的对策加以解决。

1 基层电大在网络课改中取得的成效

电大系统全面启动基于网络课程考核改革以来,各基层电大积极响应,大力实施,不断改善条件,充实队伍,建章立制,为推动改革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1 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一是改善了办学设施。为了配合基于网络的试点课程考核改革,各基层电大加大投入,更新设备,不断增加计算机数量和优化校园网络以满足学生学习和考试的需要,从而促进了办学设施的更新升级。二是完善了考核平台。各级电大都在试点中不断利用改革的契机积极探索网络技术在课程考核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平台,并加强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传输、处理等技术的应用,为学员多元化学习和个性化考试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形成性考核完成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提供了保证。三是丰富了网络资源。为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考试,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不断加强网络课程的资源建设,基层电大也不断搜集整理各种资源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网络资源。

1.2 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了辅导教师的管理。要求辅导教师适应改革的需要,创新教学手段,转变教学方式,重点加强基于网络条件的课程辅导,以满足学生在网络条件下的学习需要。同时,要求教师及时评阅学生形成性作业,反馈各种信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二是加强了对管理教师的管理。要求管理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宣传解释力度,认真做好学生基于网络课程的上报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网上学习和考试。三是加强了技术人员的管理。要求技术人员维护好各种教学和考试设备,及时下载和更新相关资料,强化网上形成性考核系统以及终结性考试系统管理,以满足基于网络课程教学和考试的需要。四是加强了考务人员的管理。要求考务人员认真核对各种考试信息,做好考试安排,强化考试的组织和管理。

1.3 推动了改革试点的发展。一是试点课程逐年扩大。以我校为例,2005年春期只有一门课程参与试点,发展到2011秋,已有39门课程参与改革试点。二是参与试点人次逐年增加。我校2005年春只有38人次,发展到2011秋增加到4535人次。三是参与的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在发展过程中,学校参与试点课程的各种教师及管理人员不断扩大。目前,我校有技术人员5人,教务人员4人,导修主任20名,课程辅导教师50余名,完全能够满足试点改革的需要。四是试点效果逐渐显现。通过在试点中的不断努力,其开展试点工作的良好效果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管理教师逐渐从埋怨到主动申请试点课程,学生逐渐从强迫完成作业到自觉完成作业,而且考试成绩稳中有升。

2 基层电大在网络课改中面临的困惑

虽然各基层电大在推进基于网络课程考核改革试点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网络条件的不够成熟,网络资源的不够丰富以及发展极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课改工作的开展面临较大阻力,产生不少困惑。

2.1 多级平台相对分离,影响网络课改质量。众所周知,电大系统教学平台分为三级,中央电大教学平台主要提供必修课教学资源和完成基于网络的试点课程的形成性测评任务;省市电大教学平台主要提供选修课程教学资源、必修课配套资源和课程学习实时或非实时答疑;而地市县基层电大教学平台主要是整合中央和省市电大教学资源并做好自建资源建设。这三个教学平台看似分工明确,却带来了不少困惑:一是相对分离的教学平台给学生上网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基于网络的形成性测评必须在中央电大平台上完成且程序复杂,一些专业骨干课程的资源也在中央电大,学生兴趣很浓却不计入网上学习指标的统计;分校平台容易完成网上学习的指标,却经常因平台建设力量薄弱、运行不稳定、资源相对匮乏,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基层电大耗费大量资源做重复建设却效果不佳。由于省市电大一般不把中央电大教学平台的运用纳入考核指标,只是注重省市电大和基层电大的在线平台使用,迫使一些基层电大不得不加强基层电大的平台建设,但由于基层电大师资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网络平台建设和自建资源水平有限,能给学生提供的导学、答疑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致使网上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难以激发基层电大网上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2 网上资源相对匮乏,影响学生学习考试。尽管中央电大、省市电大不遗余力地加强资源建设,基层电大也在努力自建资源,但总的来说,效果不是很好。一是网络资源不足。由于中央电大和省市电大受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课程网上资源不够丰富,而一些新开的专业许多课程根本就没有资源。这给基层电大开展网上教学活动以促进基于网络课程考核改革带来了诸多不变。二是课改资源不够。中央电大和省市电大一再要求基层电大不断增加基于网络课程改革的数量和人次,并纳入办学的重要考核指标。但是却不能有效跟进,有针对性地加强各门网改课程的资源建设。三是复习资料欠缺。从三个平台来看,许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IP课件、自检自测、作业讲评、教学答疑文本等较为丰富,但学生最关心的期末复习资料特别是必修课和网络课改课程的复习资料却十分稀少,从而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基层电大发展失衡,影响改革整体推进。电大系统除中央电大外,还有44所省级电大、929所地市级电大、1852所县级电大和3000多个教学点。在地市级、县级和教学点这些基层电大中,发展极不平衡:一是办学条件相差甚远。一般来说,东部电大、地市级电大以及一些城区电大办学条件较好,有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办学设施和比较充实的师资队伍,基本上能满足基于网络课程考核改革的需要。但一些县级电大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县级电大和教学点,现代化设施不齐全,师资力量又十分薄弱,很难满足基于网络课程改革的需要。以重庆电大系统为例,在学习和考试用机数量方面,多的有600多台,少则20多台;在日常考务管理人员安排上,只安排1人的有7所,占15%;安排2人的有24所,占52%;安排3人的有15所,占33%,相差都很大。二是生源分布和素质相差很大。在东部和一些大中城市,学员相对集中,素质也较高,他们能够顺利完成网络课程的形考作业和参加许多科次的网上考试。但一些偏远山区,学员分布较广,农村学生较多,且素质较低,他们缺乏参与网络课改的条件和意识,很难顺利完成网上学习和考试。

2.4 资源利用程度不高,造成各种资源浪费。基于网络课程考核改革试点以来,各基层电大按照上级电大的指示和安排,不断加强资源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然而,并不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的资源都能得到充分运用。一是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由于一些学生参与网络课程改革的意识不强,平时很少上网学习,网上作业也不一定自己去做;还有的学生由于缺乏上网学习和做网上作业的条件,也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这些都造成网络资源的极大浪费。二是硬件设施闲置浪费。为了满足基于网络课程期末考试的需要,不少基层电大不得不随着考试人次的增加而添置设备,增加考试用机的数量。然而,由于平时学生到校参与网络学习的人数很少,不少机器处于闲置状态,只有在期末考试才能派上用场,致使设备闲置浪费严重。

3 基层电大推动网络课改的对策

基于网络条件下的课程考核改革试点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保证试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就必须着眼未来,更新观念,整合平台,优化资源,强化管理。特别要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困惑的原因,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开拓创新,积极推进。

3.1 树立开放教育意识。开放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开放,它强调教育观念、办学方式、学习对象、培养模式、管理方式和教育资源等的开放。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考核改革的发展方向,就是为了充分利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而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其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更新意识。一是学校要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开放教育资源,转变教学和考试模式,采用新型的管理方式,以适应基于网络课程考核改革试点工作的需要。二是学校要追求开放的教育方法。必须真正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实现单一封闭的面授教育向现代开放的多媒体教育的转变,实现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中心向受教育者自主上网学习为中心的转变,实现教师、学生在课堂上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向远距离的由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的互动式教育转变,实现长期以来学生以纸质的方式完成作业和考试向网上完成作业和考试的转变。三是学生要树立开放的教育意识和追求开放的教育方法。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明白参与网络课程改革是时展的需要,是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网上学习技能的需要,是满足现代社会不同人员参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发展的需要。

3.2 明确课改基本原则。一是指导性原则。即在课程考核时,提倡教师把课程考核与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效果以及学生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学会学习的能力等。二是激励性原则。即在课改中遵循成人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把全面、客观、正确评价开放教育的教育思想渗透到考核的内容和方法中去,从而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三是灵活性原则。即在课改中提倡把知识学活、用活。在课程考核中,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要求考“活”的知识和“活”的能力。四是创新性原则。即在实施课程考核改革中,提倡教师把创新贯穿于考核的全过程,积极探索、设计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新题型、新形式和新标准,使考核的内容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发散性。五是循序渐进原则。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是一个有别于传统课程考核的新生事物,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教师、管理者和学员等多方参与协调,有序跟进,逐步扩大。

3.3 整合网络教学平台。多年的网上教学实践,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三级教学平台相对分离、资源重复建设已逐渐成为网上教学工作的障碍。本人以为,应把省市校平台作为资源建设和网络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而基层分校平台只作为一个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服务的平台,不再负责资源建设工作。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按照现行模式,要求基层分校到中央电大、省市电大教学平台上去下载整合在上级电大教学平台中已有的各种资源,重复建设,费时费力。且基层电大财力有限,技术力量薄弱,平台维护耗费大,运行还不稳定,因而把基层分校平台作为学生上网学习的主要平台是不适宜的。二是方便学生参与网上学习。集中到一个平台,学生只须记住一个网址,登录一个教学平台,再找到需要的教学资源参与学习,完成网上学习任务即可,避免了学生登录多个平台参与学习而带来的种种麻烦。三是减轻基层分校管理成本。由于要检查评比网上教学情况,不少基层电大为了准确地考核每一个学生网上学习情况,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到省市校、分校两级平台上逐条统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汇总到班级,再结合市校的通报进行对照检查、督促落实,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如果只统计一个平台,工作量至少减少一倍。

第7篇:网上学习总结范文

一、网上教学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作用就是支持远距离或近距离的网上交流与通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为不仅能够提供“人―机”通讯的学习方式,而且能够提供“人―机―人”通讯的学习方式。一般说来,网上教学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1.网上教学拓展了教育信息资源

2.网上教育信息负载量大,适应范围广

3.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和引导帮助

4.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总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促使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地成熟,增多教育机会,对学校的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基于因特网的远距离教学

在我国,远距离教育可以认为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创建的各级电视大学。近几年,逐渐把计算机网络用于远距离教育。Internet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利用它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传递信息,实现远距离教学。目前,我国利用因特网进行远距离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网上知识传授

利用Internet上的站点开办教育栏目,进行课程讲座,共享各种教育资源,随着课程的改革和网络的发展,现在许多学校的校园网站已不仅仅是向社会宣传学校的一个窗口,在校园网站中也逐步建立起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Internet学习有关的知识。

2.开办网络课堂

通过Internet实时地传送教学信息,开展可视的交互式远程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办学模式,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方便地接受学校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许多职校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正着力于在网上开办不同类型的培训课堂。

3.网上浏览获取知识

根据某一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在Intenet上浏览、搜索、获取有关知识,并进行整理和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在新课改下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他们学习的方法,特别是计算机行业,其发展的速度是当前任何一个行业无法相比的,所以让学生掌握学习计算机的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而上网则是一个获取知识最好、最快的方法。

三、基于局域网的互助式教学

以一所学校、一个部门、一个班级或一个机房为单位形成的计算机教学网络,通常称为教学局域网。这类局域网往往有自己的服务器,各种教学资源存放在服务器中,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不同的教学局域网,提供的教学功能也不完全相同,但通常可以提供以下服务。

1.网上学习

学生可以查询、使用局域网服务器提供的各种信息和资源。学生相互间可以传递信息,协作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习惯。

2.网上教学

虚拟课堂使教师在此地讲课,学生可以在另外一个地方通过网络听课,师生间可以通过对话和计算机屏幕上的视频图像进行实时交流,就好像在同一个教室中一样。

3.网上测验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考核要求,在网上给出试题,学生通过网络中的计算机答题,并可让计算机自动阅卷和记分。网上测验可以让学生即时地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

4.虚拟实验室

运用多媒体技术及虚拟技术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目前课程教学中有许多的实验由于各种原因如实验存在危险或实验设备达不到教学要求等无法在实际中进行,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许多危险的实验以及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可以用虚拟技术模拟真实的实验场所,让学生学习更真实。

5.网上讨论与在线留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网上对某一问题或观点展开讨论,学生也可自行组织,相互讨论,协作学习,在线留言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提出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教师通过学生网上讨论和在线留言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四、网上教学的组织

组织网上教学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教师一般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课前做好网络的软硬件准备;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在网上漫游,同时还要给出清晰的课程结构,避免学生在网上学习时产生迷茫或不知所措;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学生可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进度和时间,让学生自己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对学生不要干预太多,主要起引导、促进的作用;尽量使教学活动多样化,如网上自由探索、网上辩论、协作学习等;要有适当的评价与总结。

第8篇:网上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SPOC;教学模式;问题解决;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0-0025-05

一、引言

从MOOC到SPOC再到“微课”,全世界教育工作者从未停止对教学模式方法探索和改进,目前产生的SPOC课程教学方式,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优点,得到老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尤其适合我国高校集中式管理方式的课程教学改革。现在对SPOC模式发展过程、SPOC与MOOC的区别分析、SPOC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SPOC课程教学设计方式以及SPOC与常规教学的优势对比等方面有不少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还运用了大量调查图表对比说明这种方式对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好处。但对SPOC课程教学具体实施完整过程,对事先应当谋划解决哪些问题,实施中如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等研究考虑的不是太多,当然这也与有些SPOC开课过程的不彻底有关。因此,本文着重从对具体实施中问题的解决的角度进行探讨,对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实施所带来积极效果没有作更多叙述。目的就是要放在应用落实上,希望能为后来实施者提供一些参考。

在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率先打造出SPOC平台,推出《大学物理》等课程,配套了完整的教学资源,开启了SPOC模式在中国的应用[1]。

二、SPOC的概念与特点概述

本文重点主要探索SPOC课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因此只对SPOC作简要介绍。

1.SPOC的概念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简称SPOC),中文意思是“小众私密在线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SPOC是在高校范围课程教学的新发展,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而设置的在线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在这里,Small、Private与MOOC中的Massive、Open相对。“小众”是指学生人数一般在数十人到数百人之间。“小众”(Small)有助于提升学习参与度、互动性及完课率。“私密”(Private)是指只对“小规模”满足准入条件的申请者完全开放课程(而对旁听者仅限于部分开放),故具有一定的私密性[2]。

2.SPOC课程的特点

(1)模式自由。SPOC教学内容可以是MOOC的超集,通过线上的在线讨论和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含翻转课堂)实现SPOC方式,因此SPOC = MOOC + 补充交流的模式。

(2)体现学习的全程关照。由于学生是受准入条件限制的,相对学生人数较少,老师可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由教师完成作业的批改、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答疑和讨论,以及面对面的“补课”等[3]。

(3)出勤率会提高。SPOC中可以明确或隐含地给学生形成出勤,因为线上学习平台可比较容易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而线下的课堂本身就有教师的考勤环节。

(4)保证进度一致。由于学生在参与线下课堂学习交流的时间点上有基本进度一致性的控制,从而促进了线上学习的基本同步。

(5)体现知识的自我构建过程。体现了学习的建构主义原理。

(6)因材施教。通过洞悉学生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表现信息,比如前续课程成绩、以往表现、个性、优缺点等,主动要求部分学生再做一些特殊的内容训练。

(7)责任与荣誉感。一般来说在一个班里的学生进行了分组,每一组成员在学习、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会影响本小组荣誉,因此会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8)课程选择权。学生在选择某门课程的SPOC方式之后,必须按照教师的规定来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学习环节。确保该门课程教学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9)身份验证。因为是有准入条件的,因此SPOC能做到保证学生本人听课,也能做到线下考试。

(10)SPOC 与传统教学结合的课程资源应用模式,能够促进学校资源在教学应用中进一步落地生根,有利于高校实施课程教学改革[4]。

(11)SPOC 更加强调赋予学生个性化、完整、深度的学习体验,对学生进行更严格的认证和评估也使得课程证书更具效力,提高了课程完成率和学习质量。

(12)SPOC 相对而言成本较低。小规模以及限制性准入的特点,有利于挖掘其潜在商业运营模式,更能保证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计算机网络SPOC模式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

SPOC的概念以及在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优点,大家已经有更多的共识。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更多进入到真枪实弹的大规模的应用阶段,并在实践过程对所遇到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对后面实施或许更有现实意义。所以笔者结合基于SPOC课程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与大家分享。

1.获得支持

SPOC课程是由线上和线下(课堂)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这一点与MOOC、远程教育等还是有区别的。因此要开展SPOC课程教学必须有线上与线下两个大环境的支持,缺一不可。这就决定了开课教师要想开展教学,就必须获得一定的外在支持,否则很难不走样地完成SPOC的教学过程。要获得的外在支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SPOC的线上学习环境是以学习网站的方式作为支撑平台的,但这种网站与常规形式的学习网站有明显区别,比如它要具备对学生学习时间、内容、问题回答、即时测试、即时问题回答、学习能力结果分析以及线上综合成绩评定等功能。这些技术实现,对一个开课教师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况且老师的主要精力以及注意力也不应当在此。我们计算机网络课的线上平台是由从事网络教育的软件开发公司来完成的。线下用到的相对固定的环境(如多媒体教室)等的支持,由学校、系院协调完成。

①获取学校层面课程教学改革立项资金的支持

我们开展的基于SPOC 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就是西安文理学院课程教学改革立项,支持经费为5万元。对于没有立项支持的可建议学校将SPOC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立项以获得支助。

②获得二级学院或系的支持

现在许多高校将类似教学改革费用分配到系院,由系院自己根据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支配,因此可申请系院的支持。

③获得社会从事教育资源与软件开发公司的支持

在我国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的今天,许多从事教育软件开发以及线上教育资源建设的单位、公司,也急需与高校合作开展SPOC课程的网上平台开发与建设。一些公司为了在学校打开渠道,展现自己网上平台功能特点,或许会无偿或以较少费用来完成SPOC线上平台的开发。因为对一个SPOC线上平台来说,课程可以不一样,但平台往往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因此对公司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④租用已有的SPOC线上平台

现在一些公司已经开发了自己的SPOC在线平台为大家提供服务,学校SPOC课程实施者可以租用已有平台,把自己课程各种类型资源放上到此平台上去,同样可以导出相应的线上学习信息。从短期来看这种方式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从长远来看,同样要支付租用费用,并受到使用年限的限制,受制于人且不同课程所体现的个性化需求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⑤获得线下环境的支持

线下环境由学校内部解决。SPOC的线下课堂教学并不能完全脱离线上,线下老师在课堂也会随时用到线上平台,所以线下环境除了教室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外,能方便连上学校的局域网或互联网等。对开课班来说,该课程每次上课必须保证在此相对固定的教室或环境中进行。一般在下学期开课前,要以系院形式在本学期末向学校教务处提交相关SPOC课程安排要求。以便教务处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发生冲突,影响正常开课。

2.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实施

只有在线上和线下以及资源建设具备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开课。

(1)确定计算机网络SPOC线上平台建设问题

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是西安文理学院首批5门课程以校级课程改革立项方式来建设的,学校非常重视,并给以资金支持。学校为了让课程主持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SPOC课程的设计、相关资源建设等能真正体现SPOC特质建设上面来,学校最终选择与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SPOC在线平台,并负责如课程录像、视频制作等任务,大大减轻了有关技术问题对教师的困扰,明确了教师在SPOC课程中的定位问题。

(2)选择计算机网络为SPOC课程的优势

由于我校的校园网还没有自己的SPOC在线承载平台,显然要实现学校多个课程的SPOC教学形式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优先选择一些课程作为SPOC方式开展教学。要体现核心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选择特别适合线上形式的课程。计算机网络课本身就是讲计算机网络理论,而线上学习平台本身就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的,在线学习可直接感受(如对传输层、应用层)网络功能,如果在学习中能根据所学知识对网络故障进行处理,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应用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线上线下教学关系处理

SPOC课程是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如何把握处理好线上与线下的教学关系,在SPOC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关键。关系处理不当,教学过程就会走样,效果就会打折扣,因此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和思考。对此,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计算机网络课的线上线下关系。

①线上教学内容以“重、难点知识”为主。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让学生在网上先学习重难点内容,线下由教师对线上学习没有理解的内容再进行讲解、讨论,即紧紧围绕重、难点内容展开教学。但其缺点是,学生独自在线上直接学习难点内容时会有畏难心理、情绪,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悖于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②线上课程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为主。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初学者的心理,可消除畏惧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在线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与认知过程,尤其适合本科生。把一些难点和重点知识留在线下课堂来讲解,发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即时交流的优势,让线下课堂更有吸引力,使线上与线下作用更加明显。

③兼顾①和②方式。一般来说这种方式不好把握,在SPOC课程建设实施初期最好不要用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有时不好拿捏,可在课程开设以后进行探索和完善。

④把常规课堂教学内容不加区分地搬到线上去。显然这种方式有悖SPOC课程教学本质特点,比如,一些大学举办的网络远程教育,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即把课堂教学以录像的方式放在网上,对SPOC模式来说最好不要选择这种线上方式。

在我校5门课程中,以选择第①种和第②种方式为主,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选择了第②种。通过与我们开课老师的交流以及对学生的调查,学生普遍比较欢迎第二种方式,由于这种方式线下课堂还要讲重难点知识,因此,线上学习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小,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4)重视构建线下讨论环境

在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教学过程中,对线下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了重新排置。根据SPOC课堂教学与常规的课堂教学对教学环境不同的要求,课堂除了老师精讲重难点内容以外,更多时间用来创设主题进行“头脑风暴”讨论,为了提高讨论互动的效果,对常规课堂的桌椅排放进行重新摆放,让每个学生尽量“暴露”在教师视野之下,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或被迫发言的机会。为开展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教学,学校专门提供了易于布置的教室。

(5)教学内容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在实践计算机网络SPOC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设计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解决。

综合考虑进行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整体设计。这也是SPOC教学模式的要求,把握好两者的侧重与平衡关系。

①线上教学设计把握。把握好线上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学习这一显著特点,在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要把握好。我们选择了前面讲的第二种方式。在设置网上作业题、思考题、扩展发挥题、测验内容、主题讨论等方面以学生经过稍作努力就能完成为标准。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融理论与技术、产业为一体,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许多有名的IT软、硬件企业进行友情链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与产品。

②线下教学设计的把握。把SPOC的线下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区分开来,设计讲授的难点、重点内容要明晰凝练,同时要把线下课堂的讨论主题、讨论内容作为不可缺少部分进行精心设计。

四、评价问题

评价在SPOC模式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在高校教学考核中,评价对学生来说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SPOC课程由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组成,因此与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明显不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1.对课程教师的考核

教师是课程的引领者和具体实施者,对实现SPOC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考核。

(1)考核是否执行了SPOC课程的教学规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大的方向不走样的关键。学校教务处对此专门制定了细则,并由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负责检查评价,且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过程,体现形成性结果的评价。

(2)突出对线上各种资源更新建设的评价检查。由于线上教学是SPOC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线上资源的完善、更新有明确数量比例与时间节点要求,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严格执行了这一要求。

(3)制定适合于SPOC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教学和实验大纲。对以前教学和实验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进度表进行修改,对课时数进行调整,根据SPOC课程要求重新撰写了计算机网络课的教学设计脚本和教学内容。完成了线上和线下两个大纲。

2.对学生评价与考核

对学生的考核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的成败。怎样才能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考核形式征得学校教务处的同意。对于一门课程考核一般有考查和考试两种方式,大多数学校规定考试课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卷面成绩两者按一定比例组成,如果SPOC课程的考核也采用这种方式,就显得不够全面。为此,我们提前与校教务处沟通在征得同意后向学生作了说明,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否则在课程结束形成成绩时有可能出现麻烦。

(2)学生成绩组成要达到最佳比例。我校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的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线上学习综合成绩。主要由线上平台所具有的考核分析功能给出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或成绩;二是线下课堂讨论、互动表现评价成绩,含有考勤等;三是试卷考试成绩。由于课程的SPOC教学方式仍处于实践发展阶段,为引起学生对线上和线下学习的同等重视,规定考试试卷卷面占50%,线下课堂讨论表现占20%,线上学习评价占30%的分配比例。经过上学期实施来看效果比较好。

(3)SPOC课程考核教师作用重大。对学生的线上评价考核,由线上平台功能基本可以给出,但对线下课堂学生总体表现,尤其是学生在主题讨论、互动等的表现,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还要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教学中安排由分组讨论中小组长对学生的表现作记录,记录表是有条目且已印好的制式表格,本堂课结束后要求学生签名,以强化学生对自己本堂课表现的认识,以便后续坚持或改进。

(4)阶段性测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阶段性测试目的要明确,形式内容要灵活。不要仅仅局限于常规的笔试形式,还可以让学生撰写个人学习课程的阶段性总结,比如在学习网络层知识概念时,让学生写一份该层所对应的路由器产品商家及其路由器产品性能水平的报告,以加强学生从知识原理到技术最后到对产品的了解,强化学生的工程思维等。

(5)对学生表现进行阶段性总结。这是强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要专门抽出时间与全班学生进行面对面总结交流,以提示或提醒学生下一步的学习行为。比如,我们采用先让小组长对本组学习情况进行陈述,紧接着个人自评,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点评等。

总之,SP0C课程教学模式,就是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体现了建构主义认知原理,因此,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应当体现这样的思想。

五、长效机制的建立

经过我们对计算机网络课的实践,要真真正正在某一门课的教学中不打折扣落实SPOC教学模式,看起来简单,但在实施中会遇到这样或者哪样的问题。为了保证不走样,必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我们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了考虑。

1.学校层面

(1)将学校开展基于SPOC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纳入学校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之中。比如可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十三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规划之中,从学校顶层重视起来。

(2)校教务处尽快建立健全实施SPOC课程教学的相关管理制度。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职能部门,校教务处应对实施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制度,同时也要有校财务、资产管理处等协调支持。

(3)调整SPOC课程任课教师的课时分配机制。计算机网络SPOC课的实施,显然要比目前常规方式教学要付出更大的脑力和精力。如果在分配等方面没有体现,恐怕没有教师愿意主动承担参与SPOC这种教学方式。经过反映情况,我校现在采用给以SPOC方式上课教师在原本常规课时基础上再增加50%工作量(课时)的方式。

2.教师层面

教师是SPOC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认同SPOC课程的教学模式。要有奉献的思想准备。我们在开始实施计算机网络SPOC课时,先征求了几位老师的意见,并达成一致,以避免在实施中出现不同的想法。

(2)不断学习提高SPOC课程教学能力。显然,在SPOC课程教学中,对教师的知识、技能等都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学团队专门制定了适应SPOC教学的提高方案。

(3)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讨论。要不断感受理解SPOC课程教学模式真谛,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修正,定期集中介绍自己的经验体会。

(4)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外在问题,及时进行反映沟通。课程在进行中,时间不等人,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及时向主管领导反映问题,比如向教学主任、院长反映等。我们对一些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沟通就能解决的事情,要主动出击。

在计算机网络课实施中,我们感到运用SPOC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的改造,而不是使教师这个角色消失,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转变,即从知识传授者变为教会学生如何理解知识的推动者。

六、结束语

SPOC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大家普遍赞同和认可的,其线上与线下不可分割的统一性特征,非常契合我国高校“围墙”式管理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因为当下完全脱离课堂式的教学方式是不现实的,但又要考虑以学生为主的自我知识构建,SPOC可谓是目前比较好的选择。现在最关键的是要尽快行动起来,应更多重视关注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研究,因为理论上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了,这样或许更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奇,杨竹筠.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J].物理与工程,2014,(1):15-18.

[2]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8.

第9篇:网上学习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7年山东省开始考“基本能力”,其中信息技术首次纳入高考科目。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探索更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为:“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反馈纠正-----教师总结”六个环节,这一教学模式与赫尔巴特的理论相一致的,但仍然无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只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相当于齐步走,教学任务落实得比较好,但学生只是模仿,动脑的地方少,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实现分层教学,这样导致基础差的有点累,基础好的吃不饱,而且学的东西有点死。

由此我校提出了“基于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网站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二、概念的界定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1]

网络课堂,从教学实践的视角来看,定义网络课堂要从学习方式入手,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环境的有机因素,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

三、理论依据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论文服务,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者指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一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徒式学习者”。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的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的主动吸收。

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心理论、新成果。因此我校提出了“基于中学信息技术网站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可概括为:“确定任务----网上学习(自主探究、组内合作交流)----展示与点拨----巩固练习”四个环节。

四、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1.确定任务

任务导引是该方法的关键所在。在此阶段,教师要进行任务设计。一个好的任务设计至少要符合以下原则:任务大小要适当。一个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这些任务可能是在同一时间内由不同的角色去分别完成,因此,各个任务的大小要适当,不宜出现任务过大或者任务过小的情况。任务覆盖的知识点要适当。在设计任务时,不能孤立地去设计某一任务,而要考虑各个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任务和任务之间应该呈现“正互赖性”的特点。任务表述要明确。任务的完成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可操作的层面上,任务完成要达到什么目标,符合什么标准,采用什么表现形式等等,都要作出详细说明。角色分配要合理。角色是与任务直接联系的。从合作小组的形成到组内各成员担任角色,都需要从任务出发,作出全面考虑。这种角色分配既可以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特征而替代学生去组合和选择。任务导引的目的在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网上学习

已建成的信息技术学科网站,包括学习专题、网络课程、相关资源、在线测试、在线聊天室、作品展示、互动评价等。根据学习任务和老师的点拨,选择合适的课程,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由简到难,逐步提高,从而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标。网上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自主探究

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最初教师的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的差异性,我们注重分层教学。在网站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学生基础的层次选择自主学习,以突破信息技术的难关。我们按照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的思路进行信息技术网站的设计开发和施教。[2]

(2)组内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同一小组内各成员或者各小组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探索,担任不同角色,合作交流,最终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实现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直接对话或通过论坛、聊天室等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论文服务,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效果,以期获得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3.展示与点拨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根据学习的具体摘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

4.巩固练习

要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一节课的最后至少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即平时所说的课后作业),题目不能偏、怪,要适度,同时题目分层次,即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同时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绝对不能抄袭。

五、反思

教学模式即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框架和技术方法与范式,是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实验研究的总结和概念化,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技术保障。灵活运用和善于总结教学模式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既是一个教师的成功保障,也是一个教师成熟的体现。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完善优化我校提出的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希望它能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李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2]唐志根.专题学习网站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的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