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持续经营范文

持续经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持续经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持续经营范文

【关键词】海南航空 营运资本 持续经营 高负债率

一、简介

正如海南航空集团董事局主席,海南航空的主要开创者陈峰在多个场合所言,“中国没有人看得懂海南航空”。确实,一家能从1000万起步,成长为如今的中国四大航空公司中的一员,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1989年9月,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海南省航空公司,政府投资1000万作为启动资金。1991 年,国家批准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实行股份制改造,海南航空抓住机会主动向省政府提出了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申请。1992年8月,海南省政府批准成立海南航空进行股份制试点。1993年1月,海南航空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定向募集了2.5亿元。1993年5月正式开航运营。2001年1月,海南航空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实体运作,后更名为海南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15年9月,共运营飞机158架,其中大部分为波音。

二、营运资本为负数引起各方猜疑

尽管海南航空发展如此迅速,但从其年报中却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流动资产远远小于其流动负债。从海南航空的年报中可以看出,从2001年更名为海南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之后,海南航空的营运资本开始为负数。

看到这些数据,每个人都会想,海南航空的流动负债这么庞大,远远超过了其流动资产,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流动负债呢?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持续经营呢?

分析海南航空近三年的年报,可以看出其流动负债主要是短期借款。短期借款如此多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对内、对外投资的需求。海南航空这些年来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对内,需要添置大量的飞机以满足预期不断膨胀的市场需求;对外,海南航空近年不断进行收购,扩大自己的战略投资。此外,还由于海南航空每年都有大部分的长期借款到期,即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在资金管理上,这部分归入流动负债。因此,海南航空有如此多的流动负债。

三、能够持续经营的原因

首先,海南航空出现营运资本为负数的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其行业性质决定的。因为在会计准则中,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而比如一些制造业,们的流动资产大部分来自于大额的应收账款以及存货。而海南航空的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存货所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不足30%,因为航空业是采取预收的形式,并且也不像制造业那样有那么多存货,所以这是造成海南航空营运资本为负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海南航空管理层曾说过,他们可以持续经营,因为银行可以随时借钱给他们。确实,与海南航空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金融机构逾百家,集团已获批和正在推进的银行授信总计超过3600亿元,且一直预留着相当大的银行融资空间。所以,这些银行都是海南航空的坚实后盾。并且今年海南航空集团获评“AAA”信用等级,评级展望为稳定。企业信用“AAA”级为最高信用等级,表示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且近年来海南航空集团主体信用等级保持在AA+。这也侧面反映了海南航空的流动负债除了流动资产外,有足够的能力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偿还。

其次,分析海南航空的年报可以知道海南航空的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占很大比例,因此能够推断海南航空有比较多的资金来应付到期的负债。因为一般来说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重越高,说明本企业的资金储备率越高,经营风险越小,偿债能力也越强。并且针对航空行业,现金及其流动对公司至关重要。因为航空企业能否尽量化解财务风险,很多时候并不完全取决于账面盈利的多少,更多时候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用于应付各种支出。而对比其他航空公司,在同样高负债率,负营运资本的情况下,海南航空的货币资金占比更大。

此外,一般衡量公司的短期债务的清偿能力用的是流动比率。一般来说,生产企业的流动比率应该大于2.但是,由于行业特点,航空公司因为许多飞机都是通过融资租赁得来,其流动比率总体偏低。将海南航空的流动比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自2000年以来,海南航空的流动比率均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由此判断,海南航空的短期债务清偿能力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四、总结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海南航空营运资本为负数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行业性质所限。比如航空公司营运资本都为负数。此外,世界大型超市沃尔玛的营运资本也是如此。营运资本为负数,一般出现在服务业、零售业,且其日常管理的重点不是利润管理,而是现金流的管理。因为,营运资本是负数的企业,每天必须要有相当的现金流进来,才能够应付到期的负债。仅看看现在去海南旅游的人就知道海南航空每天都有大量的现金流入,现金周转率极高。再加上良好的银企关系,海南航空能够持续经营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袁春丽.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防范[J].企业管理,2012.

[2]高晓峰.海南航空的资本运作之道[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第2篇:持续经营范文

1)林地资源。清原县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92%,其中:有林地面积占900%以上。商品林地占560%,公益林地占438%,其它占02%[2]。2)森林面积、蓄积。清原县的森林纯林多、混交林少,阔叶林和针叶林比重大,针阔混交林比重较小,其中:针叶林面积占全县林分总面积的434%;阔叶林面积占524%;针阔混交林面积仅占22%[2]。清原县的森林中幼龄林多,近成熟林少。幼龄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林分的407%和192%。中龄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305%和372%。近熟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170%和231%。成、过熟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118%和205%[2]。3)主要树种。清原县针叶树以落叶松为主,阔叶树以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为主。针叶树中落叶松(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i))面积占803%,红松(Pinuskoriensis)、云杉(Piceaspp)等其它针叶林面积占174%。阔叶林中蒙古栎面积占653%,其它阔叶林占347%[2]。4)林分起源。清原县森林以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为主,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面积分别占林分面积的478%和522%。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均以中幼龄林为主,其中: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中幼龄林面积分别占各自面积的744%和683%[2]。2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依据清原县森林资源现状,总结集成清原县近年来森林经营工作的经验,系统集成复层异龄混交林、定向培育、林苗一体化、林下多种经营、防护林增效等5种森林可持续经营培育模式组[3]。共包括17个适合清原地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

2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

2.1复层异龄混交林经营模式组

依据清原县成功营造红松、白桦、水曲柳、蒙古栎混交林的经验,选择区域内部分更新演替能力不足的天然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进行复层异龄化培育,人工推动演替进程,培育生态主导型的多功能森林。经营对象主要为立地条件较好、坡度15°以下的公益林和中龄林阶段的商品林。

2.1.1天然阔叶林冠下更新红松培育针阔混交林模式

天然阔叶林冠下人工更新红松,培育针阔混交复层林。1)对林龄30a以下,郁闭度超过08且分布均匀的幼龄林进行透光伐,伐除干型较差和长势不良的林木,以及Ⅳ和Ⅴ级木,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7左右[4],保留林分密度900~1050株/hm2。抚育间伐后,在采伐林隙和空地补造3a生红松幼苗,密度控制在2250~3000株/hm2。2)对林龄30~50a的中龄林进行生长伐,伐除干型较差和长势不良的林木,以及Ⅳ和Ⅴ级木,林分保留郁闭度控制在06左右,保留林分密度750~870株/hm2。抚育间伐后,在采伐林隙和空地补造3a生红松幼苗,密度控制在750~870株/hm2。3)对林龄60a以上的成熟林,进行蓄积强度为300%~400%左右的择伐,对于Ⅳ和Ⅴ级木较多,没有取材价值的低效林,可进行卫生伐,清除Ⅳ和Ⅴ级木。在采伐后的林隙和林冠下补造3a生红松幼苗[5],密度控制在2250~3000株/hm2。上述3种经营类型,在林冠下更新红松3年内,每年进行1~2次割灌除草,清除妨碍红松幼苗生长的灌木杂草,促进红松幼苗生长。

2.1.2人工针叶林冠下更新阔叶树培育针阔混交林模式

将现有人工针叶林培育成人工针阔混交林。1)对林龄30a以上的人工落叶松近成熟林,可进行蓄积强度为300%~600%择伐,对于Ⅳ和Ⅴ级木较多,没有取材价值的低效林,可同时进行卫生伐,清除Ⅳ和Ⅴ级木。在采伐后的林隙和林冠下补造实生阔叶树幼苗,密度为2250~3000株/hm2。2)对林龄20~30a的人工落叶松中龄林进行生长伐,伐除干型较差和长势不良的林木和Ⅳ和V级木,林分保留郁闭度控制在06左右[6],保留林分密度960~1050株/hm2。实施抚育间伐后,在采伐林隙和空地补造实生白桦、水曲柳、蒙古栎、胡桃楸等阔叶树,密度为2250~3000株/hm2。对于个别林分质量较差的人工落叶松林,可按照500%的蓄积强度进行块状皆伐或带状,形成6~10m带宽的采伐空地,补造水曲柳、白桦、蒙古栎等阔叶树,形成嵌套混交林,每年进行1~2次割灌除草,改善幼树生境。3)对林龄20a以下,郁闭度超过08且分布均匀的人工落叶松幼龄林进行透光伐,伐除干型较差、长势不良、分布不合理的林木,以及Ⅳ和Ⅴ级木,郁闭度控制在07左右,保留密度1050~2250株/hm2。抚育间伐后,在采伐林隙和空地补造实生白桦、水曲柳、蒙古栎、胡桃楸等阔叶树,密度为2250~3000株/hm2。对于个别林分质量较差的林分,按照4m带宽进行带状采伐,采伐强度在300%~400%,采伐后补造白桦、水曲柳等阔叶树,形成带状混交林。上述3种经营类型,在林冠下更新幼树后的3年内,每年进行1~2次割灌除草,清除妨碍幼苗生长的灌木杂草,促进幼苗生长。

2.1.3天然阔叶林复层异龄混交林培育模式

通过间伐改造现有林分的树种结构、空间结构,诱导形成阔叶混交林。1)对林龄30~50a的天然柞树中龄林进行生长伐,遵循“密伐稀补”的原则,对过密林分进行透光伐,对稀疏林分进行补植补造。对于干型较差的林分,采取强度为350%左右的择伐措施[7]。2)对于林龄30a以下的天然柞树林进行透光伐,伐除干型较差、长势不良、分布不合理的林木,以及Ⅳ和Ⅴ级木,间伐后林分保留郁闭度应不低于07,保留林分密度1080~2340株/hm2。实施抚育间伐后,在采伐林隙和空地补造实生落叶松、白桦、水曲柳、蒙古栎、胡桃楸等树种,株数密度控制在2250~3000株/hm2。对于稀疏林进行割灌除草和卫生清理,改善林分生长条件,对局部密度过大的林团进行透光伐,降低密度。择伐后,在林冠下和林隙内补造水曲柳、蒙古栎、胡桃楸和紫椴等树种,此后3年内每年进行1~2次割灌除草,清除妨碍幼苗生长的灌木杂草(图1)。

2.1.4落叶松人工林冠下更新红松混交培育模式

通过抚育间伐、补植补造红松、云杉,将现有人工落叶松林培育成为复层针叶混交林。1)对林龄30a以上的近成熟林,可进行择伐(蓄积强度为300%~450%),对于Ⅳ和Ⅴ级木较多,没有取材价值的低效林,可同时进行卫生伐,清除Ⅳ和Ⅴ级木。采伐后在林隙林冠下补造实生红松和云杉幼苗[8],密度为2200~3000株/hm2。2)对林龄20~30a的人工落叶松中龄林进行生长伐,伐除干型较差和长势不良的林木,以及Ⅳ和Ⅴ级木,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6左右[9],保留林分密度750~1050株/hm2。实施抚育间伐后,在采伐林隙和空地补造实生红松和云杉,株数密度控制在2200~3000株/hm2。对于个别林分质量较差的人工落叶松林,可按照50%的蓄积强度进行块状皆伐或带状,形成10m或4m带宽的采伐空地,在其中补造红松和云杉,形成嵌套混交林。3)对林龄20a以下,郁闭度超过08且分布均匀的人工落叶松幼龄林进行透光伐,伐除干型较差、长势不良、分布不合理的林木,以及Ⅳ和Ⅴ级木。间伐后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7左右,密度960~2200株/hm2,实施抚育间伐后,在采伐林隙补造实生红松、云杉,密度为2200~3000株/hm2。对于个别林分质量较差的林分进行择伐,强度为300%~400%,采伐后补造红松和云杉。上述3种经营类型,在林冠下更新幼树后的3年内,每年进行1~2次割灌除草,清除妨碍幼苗生长的灌木杂草,以促进幼苗生长(图3)。

2.2定向培育经营模式组

定向培育经营模式组的模式类型较多,培育对象主要为落叶松、红松、蒙古栎、胡桃楸用材林以及部分坡度低于10°且立地条件较好的公益林。

2.2.1落叶松人工林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模式

根据林业行业标准《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纸浆林培育技术规程》等,培育短轮伐期的工业原料林。1)对林龄40a以上的近成熟林和林龄20~30a的中龄林进行带状采伐,形成10~15m采伐带,在采伐带内新造落叶松Ⅰ和Ⅱ级苗,造林密度为3000~3500株/hm2。2)对20a以下的幼龄林进行低强度透光伐,采伐强度控制在150%以内。3年内每年进行1~2次割灌除草。第10年、15年进行抚育采伐,立地条件较好的小班可在20年左右进行主伐(图4)。

2.2.2落叶松人工林中小径材定向培育模式

根据林业行业标准《速生丰产用材培育技术规程》,培育中、小径落叶松用材林。1)对于林龄20a以下的林分,主要进行透光伐,采伐株数强度控制在250%左右,每5年进行一次调整,林分进入中龄林阶段后,林分密度控制在500~1050株/hm2。采伐对象为采伐林分中的不健康、生长弱的林木,改善林木生长发育条件,促进林分生长,林分郁闭前,每年进行1~2次割灌,清除妨碍林分生长的杂草灌木,为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2)对于年龄11~20a的林分,主要采取生态疏伐措施,伐去不健康、没有生长优势的林木,利用达到小径材培育方向直径的林木,每5年调整一次林分密度,采伐株数强度200%,林分密度最终控制在960~2100株/hm2。在立地条件较好、生长较均的林分,可采用小面积块状皆伐,然后更新造林(图4)。

2.2.3落叶松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模式

根据林业行业标准《速生丰产用材培育技术规程》,培育优质落叶松大径材。1)对于30a以上的近成熟林,进行单株抚育,采伐与培育目标树竞争的林木,采伐强度控制在150%左右[10],保留株数控制在450~870株/hm2;对于生长均匀,立地条件较好,且大多林木达到目标直径的林分进行小块状皆伐,更新造林(图5)。2)对于20~30a的中龄林,主要经营措施是确定培育目标树后进行单株抚育、透光抚育,每5年一次,伐除不健康和没有生长势的林木,择伐部分达到中径材的林木,采伐强度控制在150%~200%,密度控制在600~1050株/hm2,郁闭度保持在06以上。3)对于11~20a的幼龄林,主要采取透光间伐措施,采伐不健康、没有生长优势的林木和与培育目标树竞争的林木,并可择伐达到小径材培育方向直径的林木,每5年调整一次林分密度,采伐株数强度为200~350%,林分密度最终控制在750~1500株/hm2,林分郁闭度保持要在06以上。4)对于10a以下的幼龄林,在林分郁闭前每年进行1~2次割灌抚育,清除杂草,有条件可进行施肥;林分郁闭后伐除生长势弱的林木,林分密度控制在1200~2700株/hm2,郁闭度保持在06以

2.2.4红松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模式

根据林业行业标准《速生丰产用材培育技术规程》等,培育优质红松大径材。1)对于40a以上的中龄林,进行单株抚育,择伐利用达到培育方向直径的林木,采伐与培育目标树竞争的林木,采伐强度控制在150%左右;对于生长均匀,立地条件较好,且大多林木达到方向直径的林分进行主伐择伐或小块状皆伐,并及时进行更新造林,在林分内局部郁闭度低于04的区域补造水曲柳、紫椴等阔叶树[11],形成以红松、云杉为主的红松阔叶林(图6)。2)对于30~40a的幼龄林,主要经营措施是确定培育目标树后进行单株抚育、透光抚育,每5年进行一次调整,伐除不健康和没有生长势的林木,择伐利用部分达到中径材的林木,采伐强度控制在150%~200%,密度控制在900株/hm2左右,郁闭度保持06以上[12]。3)对于11~20a的幼龄林,主要采取透光伐,确定培育目标树,采伐不健康、没有生长优势的林木和与目标树存在竞争关系的林木,并可择伐利用达到小径材培育方向直径的林木,每5年调整一次林分密度,采伐株数强度200%左右,林分密度最终控制在1500株/hm2左右,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6以上[13]

2.2.5红松人工林果材兼用林定向培育模式

培育红松人工林果材兼用林。1)依据林分现状特点,首先伐除林分中不健康和没有培育前途的林木,降低林分密度,每5年进行一次密度调整,采伐强度为株数强度的150%~250%,选择干型通直、生长旺盛的红松作为培育目标树,35a以下林龄保留培育目标树600~2100株/hm2。在采伐空隙和透光性较好的林隙内栽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如水曲柳、核桃楸、黄波萝等;林龄50a左右时,保留360~700株/hm2;在采伐空隙栽植乡土珍贵树种,最终培育成红松与珍贵树种混交的复层异龄果材兼用林[13]。2)在丰年采收后的冬季,截去主干以下3层轮枝,12,13,14地位指数的截干林龄分别为35~40a,30~35a,25~30a、截干高度保持在8m或12m以上,并在截干时调整密度(以600株/hm2为宜)[14]。226柞树用材林定向培育模式通过间伐、补植补造等措施,培育以柞树为主的用材林。1)对60a以上的成熟林进行主伐择伐,采伐利用达到目标要求的林木,采伐强度在350%左右,保留郁闭度不低于05[15]。采伐后在林隙和空地内混交营造蒙古栎、红松(云杉)、水曲柳,造林树种比例为6柞3红(云)1水(胡),造林密度为2800~3000株/hm2。2)对30~40a的中龄林,密度低于1000株/hm2的,应以低强度生长伐为主,伐除生长不良木,以及Ⅳ和Ⅴ级木,林分保留郁闭度不低于06。同时在林下补造蒙古栎、红松(云杉)、水曲柳,树种比例为6柞3红(云)1水(胡),造林密度为1800~2200株/hm2,造林后3年至少进行5次割灌除草,提高造林成活率。对于密度在1500株/hm2以上的林分,采用生长伐,伐除生长不良木,以及和Ⅳ和Ⅴ级木,同时在林隙混交补造以蒙古栎为主,包括红松、云杉、水曲柳、胡桃楸树种的混交林,并适时进行割灌除草。3)柞树中、小径材林株数密度应较一般柞树林提高200%左右,以确保干型通直,林分采伐期在30年以下,材径方向胸径为10~20cm。对于林分平胸径径阶8~16cm的林分,密度控制在780~2340株/hm2,平均胸径18~22cm的中径阶林分,密度控制在1000株/hm2左右。227胡桃楸果材兼用林定向培育模式培育胸径在30cm的胡桃楸大径材,产果量大于3000kg/hm2的胡桃楸果材兼用林。1)对林龄50a以上成熟林进行低强度择伐,伐除生长不良、干型弯曲的单木,以及Ⅳ和Ⅴ级木,按照150%蓄积强度采伐一定数量成熟林木,保留结实能力强,生产力大的单木和林下更新木[16]。同时,按照8胡桃楸、1水(柞)、1红(落)的比例林冠下混交造林,密度为1500株/hm2。2)对30~50a的近熟林和中龄林,采取生长伐和卫生伐,伐除林分中不健康和没有培育前途的林木,每5年调整一次密度,采伐强度为株数强度的150%~250%。选择干型通直、生长旺盛的胡桃楸作为培育目标树,在采伐空隙栽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核桃楸、水曲柳、黄波萝等,混交比例为8胡1水(柞)1黄,最终方向是形成以胡桃楸为主的果材兼用林。

2.3林苗一体化复合经营模式组

结合当前苗木市场对中、大苗木不断增大的需求,开展林苗一体化复合经营模式建设。经营对象为坡度小于10°的人工针叶林公益林或需要改造的商品林。在现有林中套种红松、云杉幼树,培育造林绿化用苗。1)对于郁闭度07以上落叶松人工幼龄林,应采取透光伐措施,降低林分郁闭度,伐后保留株数控制960~2700株/hm2,郁闭度控制在06以下。2)对于郁闭度已经在06左右的幼龄林,可采取割灌和人工修枝措施,改善林分卫生条件。3)对于郁闭度07以上的中龄林,进行生长伐或生态疏伐,伐除生长不良木和部分达到培育目标直径的林木,施工后全林保留郁闭度应不低于06。4)对于郁闭度06以下的中龄林,可采取割灌除草和人工修枝措施,清林林地卫生,为林下造林创造良好环境。抚育后,在林冠下栽植红松和云杉幼苗(初值密度为2200~2500株/hm2),此后3年内每年进行1~2次割灌除草,确保幼苗生长环境。

2.4林下多种经营模式组

林下多种经营模式组对象为经营强度不高的公益林、防护林以及抚育经营后处于间隔期的林分。241林下中草药培育模式结合现有林抚育,林下种植中草药,形成森林保护与林下中草药种植相结合的经营模式。1)对于郁闭度在07,林分密度1000株/hm2左右的林分,应采取低强度间伐并清理林分卫生,提高林内光照度,为点播参种创造适宜场地环境。2)对于郁闭度在08以上,林分密度2500株以上的林分,应采取透光伐或生长伐,伐除生长不良木,以及Ⅳ和Ⅴ级木,确保林分均匀分布,进行参种点播。点播密度约为45万株/hm2,正常出苗率750%~850%。第2年出苗后对林分进行封禁保护,每年秋冬季进行人工修枝和低强度单株割灌,保持林内透光通气,人参起获期15年内不宜进行任何其它人为活动。242林下山野菜培育模式通过间伐、割灌除草等措施,林下栽植山野菜(刺龙芽为主),形成林菜复合经营模式。1)对郁闭度大于06的林分进行抚育间伐,伐除生长不良木,以及Ⅳ和Ⅴ级木,同时调整林分水平布局,提高林木分布的均匀度。进行人工修枝,提高林分透光通气,调整后林分郁闭度应在06左右。2)对部分林分内刺龙芽植株较少,密度过大的幼龄林(林龄15a左右),可先进行间伐、人工修枝和割灌等清林措施,改造林内环境,使之适宜刺龙芽生长。然后在人工在林下栽植刺龙芽,春季栽植前进行穴状或带状整地,选择高度为50~100cm的苗木,随挖随栽,为促进根蘖苗萌生,最好采用大穴整地,株距离1~15m,行距15~20m,一般定植当年要进行2~3次除草抚育,第2年抚育1~2次。

2.5防护林增效培育模式组

防护林增效培育模式组经营的主要对象为坡度在15°以下的人工水源涵养林。

2.5.1水源涵养型植被定向恢复培育模式

通过抚育间伐和补植造林措施,将现有针叶人工林诱导成针阔混交林,提高其生态防护功能。1)对于以乡土树种栽植形成的长白落叶松和红松林,主要经营措施是通过采伐小径级木和不健康林木,调整林分密度和林木的分布格局。对于此类近成熟林,应采取采伐强度在350%左右的择伐,伐除达到大中径材规格的林木,同时伐除生长不良木,以及Ⅳ和Ⅴ级木,伐后郁闭度控制在05以上;对于中幼龄林,间伐蓄积强度应为150%左右,保留郁闭度不低于07。采伐后补植乡土阔叶树种、顶极树种(蒙古栎、落叶松)、珍贵树种(水曲柳、胡桃楸)等[17],补植树种比例大致6柞(水)2胡1红1黄,补植密度应控制在1500~2250株/hm2,逐步诱导林分向复层异龄混交林方向发展。2)对于以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其经营措施主要是密度控制。对于近成熟林应大强度采伐林分中的大中径木,降低林分密度和林木分布格局,一般采伐蓄积强度在350%左右,采伐后林分郁闭度不低于05;对中幼龄林进行抚育间伐(采伐蓄积强度25%),伐除生长不良木,以及Ⅳ和Ⅴ级木,间伐时注意保护原有林下植被。在采伐空地补植水曲柳、柞树、胡桃楸、红松、云杉等乡土针叶树和阔叶树种,补造比例约为7阔3针,密度控制在1500~2250株/hm2,诱导林分向针阔混交林方向发展。

2.5.2低功能水源涵养林结构定向调控培育模式

针对现有林水平分布不均匀、林分垂直结构不明显;林分树种结构过于单一,防护林效益较低;由于防护林的商品林经营化,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采取抚育改造措施,全面优化林分空间、树种、龄组结构,将现有人工防护林培育成防护效能高的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18-19]。1)对于近成熟林,按照《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1646)的要求进行择伐(蓄积强度为350%),采伐达到主伐年龄或方向直径的优势木,同时伐除生长不良木,以及Ⅳ和Ⅴ级木,伐后保留郁闭度不低于05,密度控制在450株/hm2左右。郁闭度和株数密度条件达不到主伐择伐条件的林分,可进行卫生伐、割灌除草、人工修枝,改善林分透光透气性和卫生条件。采伐后可在林隙空地补造红松、落叶松、水曲柳、胡桃楸、蒙古栎等树种,可根据立地条件合理选择针叶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补造密度控制在2250~3000株/hm2,造林3年内每年进行1~2次定株抚育,提高更新成活率。2)对于中龄林,郁闭度高于07的林分应进行生态疏伐,伐除生长不良木、被压木等,达到优化林分空间结构,分布均匀的目的,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6。郁闭度达不到抚育间伐条件的,可对林分中呈群团状分布的林木进行抚育,蓄积强度不超过150%,达到疏开过密林目的即可,同时清理林分卫生,为补造新树种开拓空间。调整后,在林隙补造红松、云杉、水曲柳、胡桃楸等树种,补造密度控制在1500~2500株/hm2,冠下造林3年内每年进行割灌除草1~2次。3)对于幼龄林,应以降低郁闭度和株数密度为方向,伐除主干弯曲、生长不良木,以及Ⅳ和Ⅴ级木,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不低于06,对于红松林可混交补造云杉、水曲柳、胡桃楸、蒙古栎等树种,补造密度为2000株/hm2左右,可选择2~3个树种同时混交,形成复层混交林。

3结语

第3篇:持续经营范文

关键词:森林 可持续经营 发展

新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让我们重新认识森林。“欧洲森林保护部长会议”提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定义是“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对森林和有林地具有某种集约特点的这样一种方式的经营和利用。它能够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生产率,更新能力和生命力,无论是目前还是将来,它都具有能够满足地方的,国家的和全球水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能力,同时又不危害其他生态系统”。很明显,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引发出的是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内涵的多功能经营。我们必须尊重森林的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森林的特殊作用。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深刻地改变了森林的传统经营目标和模式。那种流行百年的单纯围绕着计算木材可收获量的经营方案已经走向终结。根据森林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及多功能特点,从现在起我们必须针对每一需求——木材生产需求和社会生态环境的需求,设计多目标经营模式。实施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是我们森林经营工作的重大改革。

在日常的森林经营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工作,作为全场的中心工作。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为中心带动和统筹其它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以制度管理人,按章程办事;二是加强对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队伍的建设,提高护林员的责任性,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三是积极采用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制定科学的经营方案,积极改造重点生态公益林低质、低价、低效现状,努力培育创建高质、高价、高效的重点生态公益林。主要经营措施是严格控制抚育间伐量,间伐重点为低增值和贬值资源,保护增值资源,创造合理密度为树木提供科学合理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逐步优化树种结构和林分类型结构,培育高收益的重点生态公益林。四是努力培育珍贵树种,不断扩大林木生物种群数量,积极培育森林后备资源,增强森林后续发展力量。主要措施,一是通过对低价林改造增加三大硬阔面积,二是通过林下造林增加红松林面积。把珍贵树种比重由现在的1.6%,通过五年努力增加到5%。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是目标模式,是通过严格保护和科学经营森林资源,达到满足人类对森林资源持续不断的多种需求的目标。人类对森林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同历史时期森林经营与发展的思想和模式与人们对森林的需求息息相关,人们对森林的态度也经历了从盲目破坏与浪费逐步转向自觉地保护与扩大森林资源的过程。现在人类已经普遍认识到,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发展在物质、环境、精神和文化上的多层面需求,是人类必须要走的一条发展道路。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正是既考虑人类在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需求,又同时考虑在生态上合理、经济上可行及社会上符合要求的发展模式。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增加森林产品的供给,提高森林的服务功能。森林资源及其物产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林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林业产品和生态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一个分布合理、健康的森林生态体系的存在,对于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维护国家乃至全球生态环境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像中国这样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把全面培育森林资源,作为林业建设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不仅要培育林木资源,而且要培育珍贵、质好、价高的林木资源。以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为基础,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源源不断地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优质林产品和优美环境,满足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对森林生态系统中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多种效益的需求。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发展的本质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造成危害。由于林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产时间长,住往要延续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世代,如何处理好上一世代与下一世代之间的公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4篇:持续经营范文

当前,审计业务约定书大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一方面,可以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合理经营,有助于改善服务质量及降低收费;另一方面,客户也不必耗费精力就审计条件讨价还价,对客户甚为有利。但是采用格式条款订立的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会计师事务所在拟定合同条款时,经常利用其制订者的地位,制订有利于己,而不利于客户的条款,特别表现在可能制定一些免责条款,这些免责条款包括免除责任的条款和限制责任的条款。如"本所概不负责"或"本所只退还审计费,但不承担其他赔偿责任"等。通过规定这样的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损害客户利益,便合同关系不公正,违背了公平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为了避免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纠纷,会计师事务所应尽量回避使用格式条款业务约定书,而使用非格式条款约定书。如果为了节省审计成本,决定使用格式条款约定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事务所应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客户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3)事务所应按照客户的要求,对免除或限制责任的条款予以说明。

二、持续经营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各国控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注册会计师职业界进人了诉讼爆炸时代。许多审计风险源于客户的持续经营问题,源于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问题的认识不够。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持续经营的风险认识不足,认为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与审计无关,审计只要确保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就可以了;二是末能实施关于持续经营方面的审计程序;三是编制审计报告时,未能充分考虑持续经营的影响。某注册会计师接受某中外合资企业清算审计时,发现该公司上年度会计报表未经审计,要求补办审计报告,但在审计报告中对持续经营问题末作任何披露。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规范。一是提高认识。在商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破产倒闭屡见不鲜,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面临着持续经营问题,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充分考虑在可预见的将来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的可能性。二是充分关注企业财务、经营等方面显示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的迹象。例如:资不抵债,营运资金出现负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三是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例如与企业一起分析、讨论最近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预测和盈利预测;审核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期后事项、承诺及或有事项;查阅有关企业财务困境的会议记录;向客户的法律顾问询问有关诉讼、索赔的情况等等。四是充分披露持续经营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当客户存在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在审计报告中披露:(1)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无法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2)未对资产、负债的数额和分类作出在无法持续经营情况下所必需的调整。

三、审计报告意见类型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就审计意见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作了详尽的规定。然而审计实务中,有的注册会计师为了迁就客户等原因,错误地运用了审计意见的类型。例如,将保留意见写成带解释性说明段无保留意见,将否定意见写成拒绝表示意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业内人士认为,带解释性说明段无保留意见与保留意见没有实质性区别。其实不然,这是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例如,某上市公司1997年出售4250m,商业用房,在产权没有过户、房款没有收取的情况下,确认收入已实现,提前确认利润797万元;此外,该公司在计算受托经营报酬时,违反委托管理经营合同书,只计算1至10月的部分利润,而没有承担相应的亏损,虚增利润699·8万元。某会计师事务所在对该上市公司1997年会计报表审计时未能尽责确认上述两笔利润已实现,并出具了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提前确认利润、虚增利润都是姓"假"。对假的不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而用了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中国证监会于1999年6月作出了对该会计师事务所和签字注册会计师处以警告,并分别罚款30万元、3万元的处罚决定。从公布的上市公司1998年年报审计报告来看,这种现象也非个别。因此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时,不能混淆性质,应确保意见到位。

第5篇:持续经营范文

关键词:森林;调查设计;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65-1

经营森林调查设计是森林生产经营主要依据,也是林业经营的科学分析依据。森林调查工作做的好坏,关系到科学合理的保障森林调查设计质量的前提,这一点也是提高林业生产作业的基础条件。

1 提高森林调查设计的策略

1.1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提高森林调查设计工作,就必须学懂森林调查的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要对相关文件、规程不断学习,认真理解,熟练掌握和运用主要内容要。所以,森调工作专业队伍及相关部门,要经常对森林调查工作人员进行考评,使其自觉地学习,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提高森林调查设计队伍的业务水平,建立高素质的森调队伍。

1.2 实行规范的森林调查方法

第一,严格要求小班区划,把系统内的林木种类及经营措施相似的林区,面积约为l0hm2,归为一个小区划。第二,对小区划所在地的地形、面积准确实测,特殊地形要多次测量,不能进行模糊性的测量。第三,不能目测检尺,做到每木都检尺,准确的调查面积区划内的株树、蓄积等因子。第四,统一规范样地设置,每个小班按要求设置样地。第五,严格按照规定规格确定才伐木,杜绝采大留小、采好留坏等现象发生。第六,要实测实调、严禁估数虚填。第七,设计资料需准确规范。

1.3 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

目前,国家林业各部门都特别重视森林调查工作,并作为重点工作项目来抓,所以,增加了森林调查行业的资金投入,森林调查队伍也都配备了卫星定位,满足了准确调查定位的采伐区、样本地的定位要求。检尺也由以往的卡尺,改用围尺,每株树木的胸径测量误差都减小,所测的蓄积和株数精度都达到设计需要。

2 森林可持续经营分析

2.1 天然林的培育

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天然林是可再生资源,也生产各种林、副产品,也使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还提供了许多文化、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保护、经营和利用天然林资源,从物质上保障了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对森林经营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保持并扩大天然林资源优势,还可以使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遏止了环境和生态的恶化,使林业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

2.1.1 更新和保护 由于天然林具有自然更新和演替的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加以利用,用人工更新和促进辅助天然林的自然更新。林区内如果具有更新潜力的灌木或乔木,就要对林区封育,降低人为的干扰因素,利用林木自然更新的能力使林区森林得到恢复;林区内的植被分布不均时,要进行人工的补种;如果林区内的植被密度过大,影响了种源的更新,也要进行人工促进更新;林区内的重要物种和乔木植被,要尽可能的进行保护。防止人为的或其他因素而取代天然次生林或原始林区或。

2.1.2 经营 重视对低效林区的改造和抚育天然次生林,整合用材林的林木构成与树种构成,增加林区树木的质量和生长力,使森林生长周期缩短。在低效林的改造中,要保留生长良好的林木,对较好的林区要通过诱导形成针阔混交林;对地形土质较差的地区要防止改造低效林。此外,用封山育林、合理采伐等有效措施,改良林木质量和结构,提高林木生长力。通过对森林抚育,优化林分龄组结构、树种结构和密度结构等,诱导形成天然次生林构成,稳定森林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更。

2.1.3 利用 在对用材林进行采伐作业时,要考虑到环境因素。采伐作业要尽可能小的影响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包括动物栖息地、林下植被、水资源等,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壤压实。伐区采伐剩余物清理要考虑地力的维持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留灌木资源。在采伐前,要标记主要的树种并注意保护,在特定的面积区域内要保留主要树种和老龄林木,合理搭配树种,使面积区域成为天然林更新的种源,还可以提供给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在采伐过程中,对部分有大树枝的活立木或有树洞的林木要适当保留;尽可能对珍贵、珍稀的树种资源进行保留。

2.2 人工林培育

由于天然林和次生林的日益减少,所以人工林在森林资源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解决目前木材需求的主要举措便是大力发展人工林。

2.2.1 规划 规划中的造林,势必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当地景观,所以,造林要考虑把不同树种、类型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面积内使树种的配置组合多样化;组成合理的林分结构。

2.2.2 树种和苗木选择 根据立地分类信息和经营目标,选择合适的树种类型,才能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注重传统育苗技术,研究生物制剂、稀土等在育苗技术上的使用,增强苗木质量,培养出优质的苗木。

2.2.3 经营 造林区域内,要注意保持稳定的生态环境,因此要保存非林木植被,这样就可以保持对地表的覆盖和土壤的肥力。尽可能的降低化学药剂进行除草,提高人工除草率。同时,建立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化学物质对森林的损害,科学的对森林进行管理。

2.2.4 利用 控制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以保持森林对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功能。此外,应该注意采伐中对土壤影响,要调整经营策略和措施,这样才能实现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3 结束语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凋、可持续的发展,是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可持续发展是新的发展观,并深入到各个领域。把可持续发展的里边运用到林业和森林资源发展中,指导森林调查设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护和有效利用森林资源,逐步走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林海.对目前森林调查设计质量一问题的讨论[J].林业勘察设计,2005,(3).

[2] 张景民.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展林业森调工作[J].林业科技情报,2009,(41).

第6篇:持续经营范文

关键词:森林;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中幼林;抚育技术

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让人们逐渐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政府管理部门加大环保建设的力度,增加投资进行生态环境的建设,其中林业生态建设是受重视程度最高的一个部分,人们希望以此快速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但在林业建设方面,仅仅加大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科学管理林业建设,运用科学的理念来进行森林经营工作,积极引进和发展先进的森林保护及幼苗培育技术,从而提高森林经营的可持续性,带动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状况改善带来积极影响。

1 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可持续生态发展又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森林可以调节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释放氧气、保持空气清新,防止水土流失,被誉为大自然的“调度师”,对气候改善和环境保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加强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与管理是改善生态、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2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

森林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在发展现代经济需要、满足林业资源供给量的同时,注重林业资源的保护,为后代保留丰富的森林资源。这种经营理念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并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普遍认同,我国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国正在展开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建设工作,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研究工作。森林经营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扩大森林规模的同时提高森林培育和保护质量,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完善政策,统筹兼顾,改善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发展思路,坚持保护和利用并重,实行分类经营,分类指导。

3 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中幼林抚育技术

在森林经营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好森林保护工作,排除一切对森林资源生长不利的因素,确保中幼林健康顺利的成长,要求有关部门做好相应的监管和森林保护工作,避免乱砍滥伐的情况出现,减少不必要的森林砍伐,保证森林数量;同时又要做到木材的供给量满足社会的使用和生产需要。因此,如何平衡好森林资源保护和社会生产需要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人们需要研究主要问题。我国目前比较注重对商品林的开发和对生态林的保护工作,他们各自的管理模式和抚育技术如下:

3.1 生态林的中幼林抚育技术

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做好生态林的保护工作,保证生态林健康正常生长是森林经营的基本要求。在生态林的管理过程中,中幼林的保护和抚育工作是最重要的。不同地区的生态林因生长环境和条件不同,在进行保护工作时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我国的生态林分布范围较广,地域差别较大,因此,在中幼生态林的保护中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无论是在哪个地区的生态防护林,在对中幼林进行抚育管理时,都要做到以下四点:(1)定株抚育。伐除过密幼树,对稀疏地段补植目的树种。(2)生态疏伐,伐除有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林分郁闭度保留在0.6以上,蓄积强度不高于20%。(3)防特林卫生伐,在坡度大于25度,林分整体健康不良,急需伐除受害木,以利于林分整体健康和稳定性恢复的防护林及重点生态公益林及自然保护区林、环境保护林中进行。(4)特用林景观疏伐,按照森林美学的原则,以改造或塑造新的景观,提高自然景观的异质性,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旅游和观赏价值为目的进行。

3.2 商品林的中幼林抚育技术

商品林的管理方法和抚育手段与生态林有所差别,商品林主要是为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给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木材原料,因此商品林的抚育重点是保证树木的快速生长。在保证正常的生态循环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达到获取经济收益的目的,并且尽可能使利益最大化。商品林的培育方式多为定向培养,主要采用透光伐的抚育技术。

3.3 透光伐

之所以要对商品林进行透光伐处理,主要是因为商品林的种植一般较为密集,当幼林在成长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会出现较为激烈的空间竞争和营养竞争,不利于所有林木共同的成长,因此需要在林木开始分化的时候,对其进行透光伐管理,即将林内生长发育较为迟缓,或存在虫病害的林木都砍伐掉,对于林木较为密集的地方,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林木砍伐。在使用透光伐这一抚育技术时,要注意掌握砍伐强度,不可过度砍伐。另外,对于陡坡较大的地方,应当减少砍伐力度,还要注意掌握山地小于平地、北方阳坡小于阴坡、南方阴坡小于阳坡的原则;伐后人工林郁闭度不低于0.6,天然林郁闭度不低于0.5,不能造成天窗。(2)生长伐,在郁闭度0.8以上或郁闭度0.7以上,下层目的树种幼树较多、分布均匀的中龄林林分中。主要技术措施:除害留优,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6,抚育株数强度小于15-20%,蓄积强度低于15%。

4 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

4.1 调整林分树种组成,促进树种多样化

在中幼林抚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留健康灌木和乔木,特别是散生的天然阔叶乔木,应在保证树木优良程度和健康状况的条件下保留下来,与灌木共同构成下层木,保证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

4.2 调整大小林木的比例,逐步向复层林演化

清除病害、枯萎的不健康树木,对于生长滞后的主要林层树木进行保留,尤其是滞后于竹林层的杂灌木品种,作为下木层的组成部分。同时还要注意保护高于主林层标准的树木,以保护优质的树木资源,加上下层木的保留,经过二次或三次抚育就可以促使复层林的生成。

4.3 调整林分郁闭度,促进林下更新

在商品林抚育过程中,注重保护现有的幼龄树木,进行中龄后期的树木间伐工作,保证树木透光程度,提高幼龄树木的成长速度,加快林木整体系统的更新程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经营管理中,要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既要满足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需要,又要保证正常合理的经济效益。根据不同的生长环境和需求条件科学规范的对森林进行合理经营,正确使用中幼林的抚育技术,采取不同的方式对生态林和商品林进行管理,以满足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玉梅.关于中幼龄林抚育的方法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21).

第7篇:持续经营范文

关键词:国有森林可持续经营

一、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现状特点

东北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分布地带,是我国的重点林区,历史上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位居我国三大林区之首。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基础、主力,决定我国林业建设的命脉。所以东北国有林区的发展是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所在。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现状是:有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不断降低,天然针叶树、珍贵树种比例下降,树种结构趋向不良;龄组结构不尽合理,成过熟林减少,可采资源近于枯竭;森林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总蓄积量正在不断减少。影响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因素是:森林资源结构仍不合理;森林资源各立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分类经营没有到位,经营机制不活。

二、存在的问题

根据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特点,在实施可持续经营时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东北国有林区森林是林业的发达地区,森林经营的历史悠久,所得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最多。在制定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区域林业和森林经营的沿革,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森林经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在规划方案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森林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2.2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科学的优势,应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手段,使经营过程更加科学,准确和高效。

2.3东北国有林区森林所有权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对森林多种功能和效益的多样性需求,要求我们在规划时应考虑不同林区的经营目标,并充分考虑森林多种效益的发挥。

2.4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中既要注意现有天然林的保护,恢复和质量提高,同时又要考虑在天然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生产木材和其它林产品,另处也要充分考虑优质、高效速生工业用材林的培育和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既满足森林可持续经营对木材及其它林产品的需求,同时又能满足区域对高质量生态环境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逐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5在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区域内,由于人类在森林内活动较为频繁,生态环境变化极大,为了规划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条件,使规划能在实际情况下顺利实施,在制订规划中应该始终贯穿动态规划或实验性规划的思想,每隔一定时期对规划方案进行一次更新或修订。

三、今后经营的策略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化非常巨大的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经历着一日千里的变化,森林经营所需要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同区域可针对各自的具体实际,努力对其森林资源实施可持续经营。国有林区森林面临着几个同时存在的挑战,除大面积的森林归政府所有外、地方组织和私人拥有一部分森林,为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必须使以原材料和保护地方市场为基础的森林工业向其它地区获得原材料,参与大范围的市场竞争的森林工业转变。木材生产业的规模发展迅速,也影响了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原来由于人们对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关注很少,所以这类森林面积显著减少。近期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开始极为重视森林,政府政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趋向于控制天然的采伐,并扩大速生人工林,将速生人工林作为需求不断增长的工业原料的基本来源,同时也就减少了天然林的压力。

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3.1制定规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国有林场发展规划必须坚持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充分考虑森林资源自然消长的内在规律,以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整体需要出发,确定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模式与经营目标,促进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最佳结合,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做到既维持和保持生态环境,又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使森林既能最大限度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构成危害。要不断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在林种结构上,适度控制低效商品林,合理配置生态公益林,保护天然林,建设防护林;在树种结构上,要适度限制针叶林,特别是纯针叶林的发展,保护和发展阔叶林和混交林。通过合理编制、严格实施规划与森林经营方案,促进国有林场森林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3.2分类经营,发挥森林资源综合功能

3.2.1分类经营,因场施策。按照森林所处的区域、作用、用途和三大效益发挥的效果,将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并根据各自不同特点和经营规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

3.2.2改革传统经营措施。强化森林生态功能,按照“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林来建设主导思想,森林经营由以生产木材为中心向培育森林生态功能为主转变,加快环境生态建设,加速森林植被的恢复,促进生态林区植物群落向常绿阔叶林演变。降低对林地的干扰强度,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

3.2.3集约化发展高优商品基地。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定向、速生、高产、优质、稳定和高效目标,依靠科技进步,采用集约经营措施,协调人(管理措施)地(立地条件)树(树种生物学特性)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人工林生长发育进行有效的调控,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3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

3.3.1实行林业扶持政策,减轻税费负担。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和基础产业,必须执行优惠的投资和信贷政策,增加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加大信贷扶持力度,简化林政手续,调动林业生产经营者积极性,提高经营效益。

3.3.2发挥优势、规模经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国有林场业已形成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优势,以国有林场为依托逐步扩张,吸纳周边的国有、集体林(或林地)参与发展,逐步发挥国有林场的规模效益,走贸工林一体化道路。:

3.3.3讲究实效、一场多制。根据“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积极探索与不同类型国有林场、经营项目特点相适应的经营机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

第8篇:持续经营范文

【关键词】天然林;可持续经营;东北林区

1.东北林区可持续经营存在的问题

1.1资源过度消耗,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既是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及林产品生产战略基地。然而,近50多年来,由于周边地区群众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不合理耕作和侵占,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开矿修路等原因,导致天然林资源长期过度消耗。天然林面积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不仅使林业企业陷入了森林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境地,从根本上动摇了林业产业基础,企业面临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而且居高不下的人口压力,森林植被的不断破坏,森林的防护功能逐渐减弱,对我国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1.2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现状

有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不断降低;针叶树、珍贵树种比例下降,树种结构趋向不良;成过熟林减少,可采资源近于枯竭;森林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总蓄积量正在不断减少。影响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因素是:森林资源结构仍不合理;森林资源各立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分类经营没有到位,经营机制不活。

1.3林区企业制度不完善

现行森工企业是全民所有制,森林资源属国有,但企业既保护森林资源,又利用森林资源。森林资源管理者和经营者两者集于一身,一方面承担公益性林业任务,即天然林保护;另一方面生产商品材和林产品。一靠国家扶持,二靠生产利润维护。这种企业机制造成产权制度缺位,事权不清。其结局是国家要森林资源,保生态恢复;地方政府要效益,保资产经营费用足额上收;企业要生存,保职工开工资,保林区社会稳定。相互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森林资源保护,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1.4林区产业体系单一,发展缓慢

东北重点国有林区的产业体系建设是从传统的木材生产发展起来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单一木材生产。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特别是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多种经营有所发展,形成了营林生产、木材生产、林产工业、绿色食品及北药种植加工为主的多种经营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多元化产业结构及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但是,计划经济影响深,体制陈旧,管理水平低,专业人才缺乏,企业社会负担沉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国有林区产业的快速发展。从总体上看,林区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四大问题: (1)森林经营后劲不足,培育后备资源的投入明显减少。(3)初级产品多,产家重复布局,资源浪费大,产品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多种经营深度不够,目前多以出售林区特色资源原料或简单加工为主,缺乏精细加工,缺少名牌产品,难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今后经营的策略

2.1制定规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制定国有林场发展规划必须坚持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充分考虑森林资源自然消长的内在规律,以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整体需要出发,确定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模式与经济目标,促进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最佳结合,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做到既维持和保持生态环境,又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使森林既能最大限度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构成危害。要不断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在林种结构上,适度控制低效商品林,合理配置生态公益林,保护天然林,建设防护林;在树种结构上,要适度限制针叶林,特别是纯针叶林的发展,保护和发展阔叶林和混交林。通过合理编制、严格实施规划与森林经营方案,促进国有林场森林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2.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

发挥优势、规模经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国有林场业己形成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优势,以国有林场为依托逐步扩张,吸纳周边的国有、集体林(或林地)参与发展,逐步发挥国有林场的规模效益,走贸工林一体化道路。

3.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技术

3.1实行林业分类经营

为了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根据该局实际情况,建立以生态优先、确保重点的原则,依据森林的特殊属性和主导利用目标的不同,对该林区实行分类经营,把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脆弱地区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划定重点生态公益林,以为社会提供生态和社会服务为主要经营目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通过对该林区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明确权、责、利,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实现林区森林资源管护和培育资金的稳步投入,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森林资源综合功能:按照森林所处的区域、作用、用途和三大效益发挥的效果,将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并根据各自不同特点和经营规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

3.2改革传统经营措施

强化森林生态功能森林经营由以生产木材为中心向培育森林生态功能为主转变,加快环境生态林建设,加速森林植被的恢复,促进生态林区植物群落向常绿阔叶林演变。降低对林地的干扰强度,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

集约化发展高优商品林基地: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定向、速生、高产、优质、稳定和高效目标,依靠科技进步,采用集约化经营措施,协调人(管理措施)地(立地条件)树(树种生物学特性)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人工林生长发育进行有效的调控,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3加强天然林保护力度

森林生长周期长,尤其是天然林,靠10年工程期是难以有效恢复的。我国天然林资源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天然林保护是一项长远的战略工程,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下去。今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重点,首先应放在扶持森林培育上。对现有天然林中的幼龄林、低产林开展积极的培育措施,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这才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根本。其次要重点扶持天然林经营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使培育森林为主的经营主体具有良好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既理顺森林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又适合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真正担负起对森林资源积极保护、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发挥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的职能,这也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任务。主要措施有:分类经营、增强市场经济意识、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建立有利组织保障,明确目标、加强宣传等。

第9篇:持续经营范文

[关键词] 现金流量 利润 可持续经营

一、衡量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现金流量优于利润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评价企业业绩时,往往会进入只关注企业的利润水平,而忽视企业现金流的误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主体,获取利润是其本质属性。然而,许多企业尽管“利润”丰厚,却难逃破产的厄运。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现金流的不足。现金流就好比企业的血液,关乎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衡量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现金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企业经营者而言,通过对现金流量规模与结构的关注,可以判断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支付能力,并客观评价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而优化企业的经营决策。对投资者而言,现金流量则是指导其调整投资方向,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的风向标。

现金流量与企业利润相比,对于衡量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具有如下优势:

1.以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原则更加合理

利润是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进行确认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会受到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在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对其进行确认时,可能会因为主观因素的作用而导致确认的结果不真实。并且由于未考虑信用风险的存在,确认的利润较实际值可能偏高。而现金流量则是在收付实现制下予以确认,其不仅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而且还可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2.对于破产界限的界定

根据《破产法》的规定,一个企业的破产界限,是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单纯资不抵债,则不能界定企业破产。如果没有利润,尽管企业的发展能力会受到影响,但并不会因此而面临破产清算。可见,现金流不足导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才是企业破产的根本原因。

3.避免人为对利润的操纵

根据会计准则,会计人员可以根据相关制度的规定,对有关会计事项选择不同的入帐方法予以记录。入账方法的不同则会直接影响当期利润的大小。因此,会计利润的准确度会受到会计人员自身的执业水平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成为股东和高层管理者进行间接利润操纵的手段。而现金流量与利润相比受会计估计和分摊的影响较小,较真实客观。因此公司的现金流量能力分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检验上市公司是否有利润粉饰和操纵现象发生。

4.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引入现金流,可以规避账面利润对投资者的误导。由于现在很多企业尽管利润状况良好,但大股东占款却十分严重,应收账款回收困难。此类企业内部现金流严重不足,利润虚增,不仅无法产生投资收益,而且时刻面临破产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应运用现金流量对该类企业进行分析,从而做出更为可靠的投资决策,以避开公司高管人员的虚假利润信息陷阱。

二、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管理,确保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管理,以确保自身可持续经营目标的实现。

1.合理安排现金流中各部分的比例

企业的现金流量按照其构成要素可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是最基础的部分,应首先得到满足。保持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充足,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促使企业利润的增加。当企业在满足日常生产经营后仍有一定的闲置资金时,可用于进行投资活动。当企业发生资金短缺时,则需要利用筹资产生的现金流弥补其他两者的不足。对实现各部分现金流合理配置的目标,应进行层层分解后下达到各部门,并与每个人的工作业绩相挂钩。

2.加大对应收账款的清收工作和监管力度

为增大产品的销售,企业会对购货方提供一定的信用额度,使一部分货物以赊销的方式售出,并形成应收账款。对于应收账款因此应成立信用部门,对其进行专项监管。信用部门主要负责根据每个客户的信用状况为其制定信用政策和对应收账款进行实时监控。信用政策的制定以保证企业持续的现金流为前提。对于有无法收回可能的应收账款,应派专人进行定期催收,并适时调整各客户的信用等级。同时,还应利用现金折扣吸引客户早期还款,以缩短其周转期,避免坏账损失的发生。

3.加强对应付账款的管理

企业应充分利用供货方提供的信用政策,在信用期内较晚还款。通过增加应付账款的周转期,可以增大企业现金的平均持有量,保证企业内部持续充足的现金流。同时,还可利用除现金以外的其他结算方式,如票据结算,信用证结算等,来增大承诺付款和资金到达对方账户之间的时间差,从而有效利用货币资金的浮游量增加企业的现金流。

4.对存货进行有效的监控

由于存货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大,其变现能力又较差,因此存货的增加会增加企业现金的流出,并造成企业现金流量的占用。因此,对于存货应事先制定采购计划,以合理控制企业存货的数量。在保证缺货成本为零的前提下,按照经济订货量予以购货。同时,还应对存货进行定期盘点,以及时处理积压的存货,从而减少存货对现金流量的平均占用。

参考文献:

[1]仇瑞欣:实现利润与现金流共赢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J].会计之友,2006(6)

[2]刘纪年:正确认识财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J].经济师,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