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环境功能;环境问题;环境保护
社会在进步,人类资源却在日益减少,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解决严峻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携手共进。事实告诉我们: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必然是“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势必是“无源之水”。因此探索走环境与经济融合的环保新道路是新时期治理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1 环境问题形势严峻
十以来,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由于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的。中国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等环境问题仍然相当严峻。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城市的环境污染也随之加剧,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也在扩大和加深,并有明显向农村蔓延的趋势。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1.1 水污染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淡水资源匮乏。近年来,水污染现象严重,悄悄挤入世界贫水国家的行列。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紧张,污染性缺水的城市日益增多。全国水环境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上呈恶化态势。水污染已成为水资源利用中的一大障碍,成为威胁人民健康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1.2 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主要是由燃煤造成的,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耗的增长,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温室效应、酸雨呈蔓延之势,大气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的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酸雨污染造成我国粮食、蔬菜和水果减产,鱼类等水生生物生长繁殖能力下降,以至整块农田绝收,甚至成片的林木死亡,建筑材料等严重腐蚀。
1.3 水土流失
国家环保局和中国科学院调查表明: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十分严重。其中以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为标志的土壤环境破坏问题明显。长期以来,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性开发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恶化了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4 土地沙漠化
近几年,因生态环境恶化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失。土地沙漠化是土地荒废的最终形态。土地沙漠化面积的扩展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造成土地沙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过分采伐;过度放牧造成的;其次由于土地的过分使用;沙丘的移动;城市和工矿企业的建设占地等。土地沙化导致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给人类带来损害。
1.5 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扩展
现代化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它在防治害虫提高产量的同时,残留物对土壤、江河造成了各类污染。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基础设施和管理上的滞后,工业污染开始向农村蔓延。农村工业垃圾露天的堆放、农村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污染的局势。
2 掌握环境功能
这里所说的环境功能主要包括:一是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当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出自然供给的能力时,便会造成环境问题。二是消纳和同化人类活动产生的产品,当废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会下降。三是满足人类生存的精神享受。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放松、精神愉悦,身体健康,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可见,环境是社会发展的依托,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资源的多寡、优劣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在开发资源、利用环境的同时,认识并掌握环境功能意义深远。掌握环境功能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 加强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国富民安的大事。环境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一点已达成共识。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统筹考虑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向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轨道进发。
3.1 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制度
国家在规划和调整环境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时,本着经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原则,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要将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针对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压力,制定环境保护目标,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作为干部晋升的标准。另外,建立健全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机制,利用新闻媒体,文化长廊,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及时披露环境信息,提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3.2 鼓励民众参与环保行动
目前,我国的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平时没有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后果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为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政府不能只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前后大张旗鼓宣传环保,应该打持久战,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让公民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只有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水平提高了,政府的环保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环境功能,为人类造福。
3.3 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
实现环保工作跨越式发展,提高环保管理水平,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对重大环境问题进行研究调查,获取可靠的基础数据,以此作为解决复杂环境问题决策的基础。可见,稳定的环境科技投入机制是环保工作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决定因素之一。
3.4 培养高素质的环保人才
加强创新型环保科技队伍建设是深化环境科技体制改革的基础。坚持自主培养为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培养和选拨科技骨干,使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通过环境科技创新、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和环保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加强科技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完善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以及国内外进修培训等多种有力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批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4 结 语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关系之一,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也是困扰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只要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人士携手合作、共同保护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定能打造一个和谐怡人的生活、生产、学习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黄文清.掌握环境功能加强环境保护;决策探索2011.18
[2] 肖建武,康文星,尹少华.城市森林净化环境功能及经济价值评估——以"国家森林城市"长沙市为例;浙江林业科技;2009年第29卷第6期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报道,十分着急,我想知道更清楚的信息,于是,我上网找资料。
我看到了关于每年人们丢弃的物品的资料。比如牙刷,如果按每支牙刷重9.1克,三个月换一支的话,按北京人口1200万计算,全年丢掉的牙刷重是463.8吨,这还没把宾馆的一次性牙刷算在内。还有牙膏皮、肥皂盒等物品。
虽然人们有如此多的物品被丢掉,但是这些物品是可以回收的。1吨废塑料可以生产0。37~0。73吨油,这可以获得利润8000元。我想,如果我们把这些牙刷收集起来,送到废品回收站,或者我们在倒垃圾时,进行垃圾分类,这就不就可以减少浪费,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了吗?这会对我们的社会带来一笔多大的财富啊!
所以,我们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做保护环境的有心人!
北京一师附小三年级:汪者风
关键词:城市艺术设计;城市环境;生态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郑州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2007年5月,总书记亲临黄河视察工作,黄河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因此从观念转变到理论建构乃至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交通……),人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7.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土壤,灰尘,噪音及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城区与郊区绿地系统的协调关系,区域空间调节关系,休闲人口流动的关系等等。
某地开发和建设现今已经即将完工,首先从设计和规划上来说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世界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对整个新区的建设做了一个全面而又详尽的规划和设计,无论是从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等这些入手,都是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某些问题上的矛盾。 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吴良镛,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Z],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讲稿),北京,1999
[2]李效军、陈翔,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 ],建筑学报,2001,(5),47-50
关键词:贸易与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环境问题由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低级阶段的局部的点的问题逐渐演变成为如今倍受关注的全球化的面的问题。特别是当今我国正处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经济的增长基本还是建立在“三高”(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的发展模式基础之上,这就造成我国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严重,环境形势非常严峻,迫切要求对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积极发展环保业,以此来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本文着重阐述与贸易相关的环境问题,并介绍了由此引发的思考,同时提出了几点建议。
贸易与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的发展观念、消费观念以及医疗保健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和资源的日益稀缺使各个国家纷纷倡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贸易的关注,这也使得各国以及国际社会不断加强对环境的管制,一些环境贸易措施也相应出台,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日益密切,环境作为一种新的贸易资源和新的贸易产业而以新的面貌倍受世人关注。
贸易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
贸易与环境问题之所以会倍受世界的瞩目,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些国家利用环境因素,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或使用绿色的产品包装制度、绿色环境标志等来限制外国的产品,增强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这种标准只适用于发达国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或者不发达国家则根本达不到这种标准,因此这种环境壁垒带有明显的歧视性质,这与WTO倡导的自由贸易的非歧视原则是相违背的。
由国际贸易给环境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换句话说就是国际贸易与环境两者之间的发展不协调,突出表现在一部分对环境会造成影响的敏感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上。农产品和畜牧产品及矿产品的大量出口,造成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骤减,严重恶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石材的出口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水土流失。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发生的重大调整致使发达国家将污染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因生产外国的污染严重的产品,造成本国的环境严重恶化,但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治理,由此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就造成了发达国家的环境外部性问题没有内部化,加剧了环境问题的国际化。
由贸易与环境问题引发的思考
贸易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这个问题,进而采取一些措施去应对这个问题,笔者对贸易与环境这一问题有以下认识:
贸易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贸易的目的是维护一个公开的、无歧视的和公正的多边贸易体制,同时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佳地利用资源。环境保护的目的是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水平,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争取一个更为重要、更为繁荣的未来。所以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两者都是促进人类生产、改善人类生活的重要手段,均致力于促进人类自然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与贸易本质上是统一的。但是由于贸易与环境各自的具体目标的不同,两者又是相互对立的。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是消除贸易障碍,减少政府的干预和管制,实现贸易自由化;而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为防止市场失灵(包括自由贸易)对环境的消极影响,通过政府的干预和管制,保护和改善环境。正确地认识贸易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为我们更好的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打下了厚实的基础,贸易与环境之间应当有一种协调机制来使全球的环境与自由贸易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是两者不协调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他们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使他们在资源消费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平等: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发达,在发展过程中为保护本国的资源和环境,经常从广大发展中国家进口大量的木材、能源和矿产品,同时将那些污染严重消耗大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发展中国家很多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不仅如此,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治理环境的投入严重不足,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平均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8%左右。正是存在着上述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中涉及权利义务责任的分配承担不明确,使得贸易与环境问题之间矛盾重重。
解决贸易和环境问题的几点建议
前面已经分析了贸易与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几点认识,我们已经知道目前国际贸易与环境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协调。不仅如此,两者之间的协调问题已经被列入WTO谈判的焦点内容,那么我国该如何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呢?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环境退化问题。经济的全球化使环境问题呈现出全球性的特点,因此单个国家的力量只可能会部分的改善环境,根本不足以改善全球的环境问题,必须通过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来整合各国之间的技术、人才、资金,使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各国可以制定多边环境协议,规定各成员国各自的义务来解决全球性及跨越转移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不遵守义务的国家实行严厉的制裁。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各国在环境政策的制定方面的“政策失灵”问题,将有利于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完善我国对外贸易法规,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在制定对外贸易法规时应当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注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相结合,注重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以及出口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提倡环保产品的对外贸易,同时也要提高进口产品的环境标准。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很多立法方面的空白,而且已有的环保条款数量少,缺乏可操作性。为此应当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增强各项规章的可操作性程度。
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关于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谈判,共同反对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义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有关环境与贸易关系的讨论和谈判,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坚决抵制发达国家的环境贸易保护主义,以集体的力量去谋求公平合理的谈判地位,充分利用WTO的有关规则来保护本国利益。
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管理,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引进和发展国外新技术、新产品来推动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从而使贸易和环境有机协调发展。
贸易与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世界各国共同努力解决,各国应建立在相互信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保障各国的基本权益下,建立健全一套全球的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消除歧视,相信有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贸易与环境问题能够得到圆满的解决,使之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建华,阚宏.新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Recently,fog and haze has become a imminent threat which most northerners in China are facing.While the cities of China have greeted striking speed of development with open arms,they suffer greatly from a persistent and dense haze of pollution and smog.It is high time that we took some method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ourselves.
Generally speaking,there are three effective ways.First of all,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into serious consideration the emergency and severity of the air pollution,and take measure to deal with it.Such as mor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 should be put in use,more energy-saving resources should be utilized.What’s more,every little effort from individuals counts.The citizens should contribute to the reduction of pollution by driving less.Last but not least,try to reduce the time of outdoor activities,especially when the air quality is not good enough.
From what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 to protect our air,we must keep in mind that whatever we give out,we take back in the long run.So we have to drive less,pollute less and make more changes.
[环境问题考研英语作文精选范文]:
我们发现《天涯》对这个事情是有兴趣的。我们注意到《天涯》推出的《南山纪要:我们为什么要谈环境―生态?》,所以我们一拍即合,我们希望来继续这方面的探索,就是在思想方面,我们想找一些资源,但我们想做得更深一点,在传统方面看有什么资源可以找,在西方这一块,又有什么传统可以找。中国环境运动的历史也就六七年,还很浅,我们现在也很浅,我们有个说法叫作浅绿和深绿,我们希望往深绿走。所以我们希望和《天涯》的合作能够继续下去,还希望有更多的思想者和作者能加入进去,加入到这样一种探索中去,也许能为中国探出一些东西。因为我想在中国的思想界还是有一些人在各个方向在做探索。我们希望有大家出来,也许那种集大成的东西还要几十年,但是各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可低估的,要构建一个现代的国家需要很多伟大的东西,我觉得关于天地人的这一块东西也是将来这个伟大东西的一块基石,如果也能像《天涯》有十年,如果以后在这方面的探索也有十年的话,我想一定可以收获一些东西。
再就是借这样一个场合为环境说两句话。关于环境问题,中国社会要么就是把它简单看作是一个碧水蓝天的问题,要么就是把它看作是工业化的一个必然的牺牲。我特别担心的问题是把环境问题边缘化会带来一个很大的危险。一方面,中国环境这种急剧的破坏,对我们的传统来说实际上是第三次浩劫,就是彻底摧毁了我们哲学、美学产生的自然基础。几千年传统审美的基础没有了,所以当我们要和我们的传统接轨的时候,就会遭遇一个很大的困难。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这种环境的破坏,实际上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我们现在做环境问题,从虎跳峡到怒江到圆明园到松花江,我们遇到的问题实际上是利益和体制的问题,我们觉得我们非常的势单力薄,也很边缘,很弱小,我们今天还很轻,所以需要很多的同盟者,所以我想今天的环境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绿水青山的问题,蓝天白云的问题。立心是要有自然基础的。我认为在环境破坏的过程中,在前期会是对弱势者的剥夺,因为各方面的价值被低估了,因为社会是不公平的,但是到后来,我们发现,一切还得落到每一个人身上,因为无论穷人和富人、有权者和无权者,都是在同一条船上。每个人都在其中。所以我们现在说第二个问题,一旦环境突破了这个极限,虽然是已经算是达到极限了,再持续下去,一旦和中国社会问题重合在一起,――现在已经有这种迹象,重合在一起――政治问题,三农问题,劳工问题,一旦和比如生计问题重合在一起,解决不好,就是一场大变乱,有没有可能发生呢?不好说,但是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我看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内,即使是高层对这个估计也不敢掉以轻心了,现在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够遏止这样一种态势,我们能不能遏止下来,我觉得现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一个全民的决心。精英层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非常的冷静和清醒,一旦环境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相重合的情况出现,可能什么都将发生改变。
我最近想探讨自然权利,自然这个词,我们现在可能认为它是一个物理的自然,我个人的理解是要将它从几层去理解的,从物理意义上,有一个外在于我们的自然,我想突破二元法这样一种分类,就像我们今天谈《天涯》,我觉得大家还在从文学和非文学里面来看《天涯》,不一定看得清楚。《天涯》是什么?你可以说它是四不像,你说它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关键是你看它立的是什么心,《天涯》最早的编辑设想非常精彩,是超越二分法的,这个东西值得敬重,这个东西坚持下去了不得。再有十年、二十年,《天涯》还要产生很多很好的东西。那么回到我说的自然,我说第一层是自然,第二个我就注意到西方提到自然的时候,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一直在倡导自然权利,包括现在施特劳斯。我现在重读古典政治学,因为西方的民主政治自由也搞了几百年了,后来也有很多问题,要重新去读经典,倡导自然权利是什么?像这个问题就是回答政治哲学的本意是什么,就是什么是善、好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对中国就是个大问题。所以说我们在很多场合,我们用的词很隐晦,对中国来说何为善、好?我们要创立政治哲学。第三层,我们说即使在普世价值、在全球化的框架内,那么从超越这几层来讲,从技术性的角度来讲,我们能不能来探讨可以延伸出来的可以操作的自然权利。我个人最近一年的体会,我们在很多环境方面的工作,就是这三个层面都有、同时都在面对。而我们用传统二分法的办法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们找不到明确的东西。所以我想探讨这个问题。
废水一般燃煤锅炉的生产废水在脱硫除尘系统和冲渣系统综合利用,基本无生产废水外排量。天然气锅炉废气经排气筒直接外排,生产过程也不产生灰渣,相对燃煤锅炉出现了新的环境问题,即生产废水排放问题。天然气锅炉生产废水主要来自软化水系统和锅炉本体排污。软化是将水中的钙、镁离子置换掉,其排污水为高钙、高盐水;锅炉本体排污水含少量水垢、泥沙等沉积物外,含盐量较高。天然气锅炉(锅外水处理)生产废水排污系数见表2。生产废水为高钙、高盐碱性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排水管网,将造成后续污水处理负担。
噪声使用天然气锅炉的锅炉间主要噪声源为水泵,水泵噪声值在70~80dB(A)左右,非明显强噪声源,对外界声环境影响较小。水泵的振动影响应给予关注,其振动可能对附近居住人群正常生活造成干扰。
事故影响天然气锅炉燃料为天然气,其管线输送过程、天然气锅炉本体、燃烧器以及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及其连接部位均有可能出现泄漏情况。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有毒害性和窒息性,天然气大量泄漏导致锅炉间内天然气浓度过高,会造成人员窒息、甚至中毒死亡;还可能进一步引发火灾甚至爆炸。天然气大量泄漏或发生火灾、爆炸除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外,将对区域的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较明显的污染影响。
环保措施
煤改气工程实施主要目的在于污染物减排、保护环境,但在工程实施和运行过程也不应忽视其自身存在的环境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积极控制其污染影响。
(1)施工过程对建筑物拆除场地和煤场、渣场清理场地洒水降尘,拆除、清理后进行地表硬化处理;渣场灰渣必须落实去向,综合利用或者拉运至垃圾场处置;管线施工沿线尽量减少扰动范围、避免穿越工程、保护沿线植被,妥善处置弃土。
(2)天然气锅炉运行过程监控其达标排放情况,并对废气主要污染物SO2、NOX实施总量控制。
(3)生产废水杜绝直排现象,利用原有的或新建沉淀池对生产废水进行沉淀、中和处理,水质达标方可排入排水管网。
(4)煤改气工程水泵延用技改前锅炉间内水泵,泵房位置和设备已定,若振动影响较为明显,可采取设单独减震基础、水泵机组设橡胶隔振垫或隔振器来控制振动影响。
改革开放30年之际,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当我们以他者即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参照的时候,我们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经济增长的预期。然而,依凭这种“落后—进步”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我们不得不应对另外一个与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问题:环境问题,甚至有时是风险问题。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在发展时段上的不同,也就出现了中国自身的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决是没有他者经验可以借鉴的。西方发达国家是依次进入工业社会与风险社会,然而,中国必须同时面临工业社会与风险社会之难题。正如邓正来所指出的,“中国自1978年以来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进程,在制度和结构及其后果方面为当下的“世界结构”对中国发生影响提供了可能的“通道”:一是中国在发展主义意识形态的支配下一直在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期进入“工业社会”;二是中国在西方价值的“裹挟”下正在进行着一场社会转型和制度变革的运动,尽管它的展开极其艰难;三是中国发展所形成的贫富差距结构导致了环境危险与科技——工业危险并存,而这一情形与近年来所建设的众多核电站叠加在一起,则标示着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进入了第二现代世界的风险社会。”也就是说,中国社会在向前发展之际,要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悖论。工业社会的逻辑与风险社会的逻辑是不同的,正如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所指出的,在古典工业社会中,财富生产的“逻辑”统治着风险生产的“逻辑”,而在风险社会中,这种关系就颠倒了过来。他又指出,“阶级社会的驱动力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我饿!另一方面,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则可以表达为:我害怕!焦虑的共性代替了需求的共性。”
中国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下中国对这两难问题的处理。由于作为后发的国家,同时又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中国在其发展道路上很大程度上是以一种“试错”的方式前进的。同时又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等诸多问题又增添了这一两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亦或风险防控——问题的复杂性。二、企业效益与农村环境保护
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中国农村环境污染已不容忽视。正如前述,中国需要在世界格局之下,处理好工业社会与风险社会不同的挑战。而在应对这一挑战之中,政府、企业和民众的行为及其结果将会与每一位中国人的利益相关,也与企业的效益相关。一般来讲,处于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同城市居民比较而言,在这一挑战之中却处于弱势地位。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我们国家由于地域性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农村居民在维护自身环境权益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而无疑的是,某些地区在发展工业经济的时候,由于缺乏相应的防治污染的技术手段、法规及相关制度,使得该地区的环境处于受破坏状态或是危险状态,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乃至生产环境质量变得越来越糟。农村居民这种弱势地位可能来自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用于农村环保建设的基金投入不够,工业生产的特点使得污染性企业集中于市郊或偏远乡村,民间缺乏非政府环保组织,等等;二是,源于农民自身的原因,环保维权意识不充实、农业生产劳动量大用于维权的时间和经历少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妨碍农村居民对于自身正当的环境权益的保护。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农村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
对农村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业化发展方式的改变。在笔者看来,企业的效益不仅仅包括经济效益,而且也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长久获取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效益,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影响了当地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的话,那么企业的声誉很难被社会认可,企业也难以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要提高技术含量,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积极开发可再生资源,减少排污量。同时,政府要给于大力支持,制定可行性办法和标准,为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良好的外部空间。简言之,改变工业化发展的方式,必将增进企业的长远效益并为有效地保护农村居民环境权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S村 农村污染 治理
河南省S村的污染情况主要是肠衣加工所导致的,村民在村里环境恶化的过程中扮演着致害者和受害者的双重角色。在环境不断恶化的过程中,村们也曾有采取过一些治理污染的方法,但是方法并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去处理,只是简单的粗糙做法,其结果也十分的不理想。通过现代的科技技术可以解决肠衣加工所带来的污染,但是由于需要的资金较大,村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投入,因此往往止而却步。本文从S村污染的原因构成以及解决措施来对加该村的环境治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村污染的主要成因
1.废弃物的处理。
在2000年以前,S村的肠衣加工的规模比较小,主要采用集体加工的模式,因此,产生的废水也是比较少,残留的废澄通过简单掩埋到土中的方法去处理。虽然对当地的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但是这样的污染程度是相对较轻的。而且,产生的固体污染则更少,因为在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村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一般情况下,吃肉的机会也是比较少的,因此经常会把动物小肠中所附着的肠粘膜进行清洗,然后在用开水煮熟就可以当做食物来吃。因此当时的废弃物污染很小,机会对村里没有什么影响。同时产生的废水污染由于肠衣加工工业的规模不大,因此也没对村里的水污染造成太大的影响。2000年之后,随着肠衣加工工业规模的扩大,S村接近十分之一的村民都会涉及到肠衣加工。有的加工厂比较大,有的则是小作坊。这样一来,加工规模的扩大,造成产生的废水量越来越大。而且随着村民物质条件的提高,人们早已对肠粘膜不屑于顾,纷纷将其扔掉,由于使用量比较大,也很少采取掩埋的方式去处理,就造成了更大的环境污染。2005年之后,河南省S村借鉴别的地方的发展经验,发现肠粘膜可以变废为宝。都纷纷进行了肝素钠提炼制造的方法,既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也能够解决长期以来肠粘膜被乱扔的问题。但是进行对肠粘膜的肝素钠提炼加工,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比较突出。就是因此而带来的盐碱废弃水大量的被排放,再加上以前的肠衣加工所排放的污水。导致河南省S村现在的水污染极其严重,到处是被污染的小河流和池塘。四溢横流的污水排放物,造成了该村的环境状况日渐恶化。
2.污水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
废水量的增多,使得人们动脑筋想办法来处理这些污水。然而,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村民来说,是不会想到将这些污水做无害化处理的,这些想法本身也超出了他们能力所及的范围。他们想出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幵挖由自家院落通往村中池塘的下水道。这一措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解决了加工户的污水排放问题。不难看出,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虽然暂时能够解决污水的排放问题,但却无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并终因池塘污水长期存放,严重超出了其环境的承载力,从而爆发矛盾,由政府出面处理将池塘填埋掉。然而,池塘的悲剧并没有引起加工户的反思,他们毅然又将排水沟引向村东的沟渠,造成污染面的进一步扩大,由此引发的矛盾也逐渐升级。
二、治理污染的措施分析
1.节约用水与污水处理相结合。
首先,要严格对S村的水资源进行保护,为了可持续的利用,要及时的对水的使用量有所限制,避免产生更多的浪费。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加工作坊对在加工过程中的水进行多次利用,达到循环用水、节约用水的目的,以防止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比如在具体的加工肠衣的“分路”中的环节,这其中所排放的废水由于所含的肠杂物已经微乎其微,主要是含有的一些盐分,因此这些水可以用到肠衣加工的最初的环节,即加“刮肠”。这样一来,河南省S村的用水量会减少,减少污水的排放。在加工工艺的过程中,为了少排一些盐水,减少对工业用盐的使用量,需要不断的进行工艺改进。其次,引进现代科技技术,对已经排放的废水和正在排放的污水进行对无害化处理。资金可以通过政府和肠衣加工户一起出,投入设备之后进行资污水排放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维修费用、工人费用、管理费用由S村肠衣加工户共同承担。费用支出的比例根据加工户加工工厂规模大小的比例进行分摊,在整个具体的环节中需要公开公正,透明合法。加工户之间、村民之间也要建立一套监督机制,以减少监督管理的成本,达到治理水污染的最大效果。
2.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再者,政府的引导作用一定要发挥出来。根据对河南省S村环境治理的现状发现,由于政府部门在你具体的行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导致村民对环境治理的分摊费用有了疑虑。期初村民是积极主动的,即使是后来出现了沟通上的问题,村民们也没有完全的去拒绝。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去解决河南省S村肠衣加工工业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就需要对当前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补充一些新的环境保护方面上的法律制度和行政法规。同时,也要进一步的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加强同基层村民的沟通,恢复S村村民对于当地政府的信任。只要村民和政府能够齐心合作,对于S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缩短产业链条,减少碳排放。
通过我们队S村肠衣加工业产业链条上的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S寸肠衣加工过程中在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也比较突出。由于S村的肠衣主要通过在东北三省、西北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等地方运送而来。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汽车来运送,由此带来的碳排放也值得去关注。因此对于肠衣加工业来说,可以考虑将原材料的供应的实现同一地域化,进而可以达到有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S村的肠衣加工导致的污染问题已经比较突出,治理策略可以采取节约用水、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发挥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和缩短产业链的策略。通过这样的治理,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现在S村污染的产生。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了污染与治理污染的难度,而且也会因其加强了各个环节的控制从而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汉尼根,著.环境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徐秀丽,主编.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缴爱超.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阿境治理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3.
[4]姜睿哲.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5]王虹扬,王立刚.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05).
[6]苏明.农村环境治理的政策构建——基于规制经济学的视角[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7).
[7]杨期勇,黄南婷.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农村环境问题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14).
[8]刘爱雪.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