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评估制度论文范文

风险评估制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评估制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评估制度论文

第1篇:风险评估制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 风险评估

1. 公司目标

风险评估的前提是设立目标.设定目标是公司管理过程的重要组织部分,而非内部控制的要素,但它却是内部控制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建立起目标体系,就能把各种力量、各类资源统一协调,按照目标的要求发挥作用,促使寿险公司切实的凝结为一个整体。只有先确立目标,公司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目标设定是寿险公司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制定相关风险对策的基础。

2. 风险识别与评估

公司面临的风险是指发生对公司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并可以通过一系列防范措施予以规避和减小的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的识别需要比较客观的进行,而且为了避免忽略相关的风险事件,识别风险的过程最好与评估风险的过程区分开来。

相对于寿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来说,风险因素既存在于公司内部,也产生于公司外部。对于寿险公司,有可能引起风险发生的内部因素是:

(1)管理层对实现公司目标的理念意识和紧迫感。

(2)员工的胜任能力,以及完成工作的恰当性和完整性。

(3)公司资产的规模、流动性或业务总量。

(4)公司的财务状况。

(5)信息系统电算化的程度。

(6)公司经营活动的地理分布。

(7)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和有效性等。

外部风险是指外部环境中对公司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事件,有可能引起风险发生的外部因素是:

(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如新的法律和法规可能要求经营政策和策略的改变。

(2)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对有关融资、资本支出和扩张的决策产生影响。

(3)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发展会影响研发的性质和时机,或带来采购的变化。

(4)行业竞争及市场变化: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会改变公司营销、产品开发、业务流程和客户服务等活动。

(5)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经营或信息系统的改变以及强调对或有损失制定应急计划的需要。

识别公司层面和操作层面风险后,公司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进行风险评估,必须保证风险评估人员具备相应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已经对公司的各项政策和程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风险评估才可以顺利进行。总体来说,风险评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定量方法评估,二是定性方法评估。

风险评估是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把握寿险公司风险的内控基本要素,是识别及分析那些可能影响企业达到企业目标或事件的手段,是决定如何构建有效内控体系的基础。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在风险评估意识、方法、技术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一是风险评估的方法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由于管理层长期以来不重视风险管理和高技术人才的缺乏,我国寿险公司的风险评估主要依靠定性的、人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如委托理财审查等方式,而未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客观的科学方法。这导致了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较低。

3. 风险处理

在评估了风险的重要性和发生概率之后,管理层需要考虑如何管理风险。这涉及基于对风险假设的判断,以及对降低风险水平所需成本的合理分析。降低重大的或可能发生的风险的措施包括管理层每日做出的无数决策,从确定其他供货源或扩大产品线到获取更具相关性的经营报告或改进培训计划等。合理恰当的措施会实实在在消除风险或抵销其影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做出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承担、风险转移。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之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是否在组织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合本组织的经营、管理特点、成本效益的考虑。

目前,我国寿险公司普遍存在对风险管理的模糊认识、困惑甚至误解,进而出现风险管理导向错误的现象。因此,一是要要强化经营风险既有损失的可能,也有盈利的可能的认识,注重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关系;二是建立广泛适应的风险决策标准;三是针对各种风险确定风险应对措施的程序和方法。对降低风险水平所需成本进行合理分析,充分考虑现有程序对于控制已识别风险是否合适,以及完善流程以应对不断变化中的风险等。

4. 风险监控

制定了风险处理计划后,并非一劳永逸,在公司的运行过程中风险还可能会增大或者衰退。因此,在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风险的消失而带来的新的风险。风险监控就是要跟踪识别的风险,识别剩余风险和新出现的风险,修改风险管理计划,保证风险计划的实施,并评估消减风险的效果。风险监控是与控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要使公司的风险监控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在控制活动的各个环节确立不同的控制方式:预防性监控、检查性监控、纠正性监控、指导性监控。除了以上一般的风险监控形式外,还有针对某个环节不足或者缺陷而采取的补偿性监控,为加强计算机管理而实施的计算机监控等等。这些风险监控形式,合理保证了公司风险监控的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公司管理风险。

要解决好风险识别、评估、处理与监控之间的关系,离不开公司内部每一位员工的共同努力。要使风险监控在整个风险评估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必须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二是对影响已识别风险或事件因素进行定期核查。

第2篇:风险评估制度论文范文

[关键词] 吉林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Internal control consists of five factors in terms of the contro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control activitie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monitoring. Internal control of SMEs in Jilin has the problems in terms of wake awareness, lower level of risk assessment, unscientific activities, and lack of follow-up monitoring.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strengthen risk prevention control,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tivities, maintain the smooth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enhance the supervis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MEs in Jilin.

Key words: Jilin, SMEs,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丰富经营结构、活跃市场、吸收剩余劳动力和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吉林省内,中小企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数量占99.5%,经济总量占47%以上,上交税金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接近1/3,就业人数占全省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总数的70%以上,中小企业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是实现富民强省的重大举措。在吉林省有关的政策扶持下,中小企业近几年的发展也取得了飞跃发展,并且发展态势良好,但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机制的缺失。解决其内部控制的问题迫在眉睫,只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索系统的解决对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吉林省中小企业的难题,从而推动吉林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推动吉林省的经济振兴。

二、内部控制的理论

所谓的内部控制,它是一个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保护其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和资料的准确可靠,并能够保证企业经营方针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同时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而在企业内部自我调整、约束、计划、控制和评价方法手段的一个通用的措施。COSO的内部控制报告中规定的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框架结构是目前被较多人认可的经典框架,即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要素构成的。内部控制的要素基本覆盖了企业所有的业务环节和事项,特别是控制活动贯穿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因此,若想了解和解决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可以从这五个要素着手。

三、吉林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一)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控制环境是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执行的基础。目前吉林省中小企业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包括:经营者重经营轻控制,经营者主要把精力放在如何留住老客户,扩大企业业务方面上,无暇顾及内部的管理事项,对内部控制缺少关注;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从管理者到员工都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知识体系;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职责不明,大多依靠血缘,亲情维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不规范,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估员工的能力,对于员工胜任能力没有足够的重视;不重视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和落实,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

(二)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吉林省中小企业目前的风险评估意识已经逐步形成,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风险评估,但是整个风险评估的意识和水平还属于比较低下的水平;由于中小企业间的信用观念薄弱,信用缺失严重,进行风险评估困难重重,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难度较大,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也没有进行配套;没有建立整体的目标,缺乏具体业务流程层面的计划,当监管和经营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缺乏应急措施;对于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和发生新的交易可能带来的新的内部控制相关的风险,缺乏评估的规范机制。整体而言,吉林省中小企业大部分的风险评估工作还处于浅层阶段,缺乏科学的、深层次的探究。

(三)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

控制活动是企业管理阶层辩识风险,继之应针对这种风险发出必要的指令,是企业内部控制最实在的一个环节。吉林省中小企业也重视企业的控制活动,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知识体系,再加上中小企业裙带关系严重,采用以家庭利益为指导的管理方式,很多岗位都是家庭成员担任,造成控制活动缺乏科学性,存在漏洞。无论是授权、业绩评估、信息处理还是实物控制上都存在不少的纰漏。具体包括:采购缺乏质量标准,采购的材料质量参差不齐;生产环节更多的是注重生产的速度,对产品的质量验收缺乏控制;缺乏付款和收款管理制度,没有制定完善的付款计划和收款管理,付款环节严重的赖账现象影响企业的信誉,收款缺乏管理,对客户的信誉没有系统的评估,缺少坏账管理的意识。财会系统混乱,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处理。整体来看,吉林省中小企业的控制活动还不具备科学性。

(四)信息系统与沟通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规模小,所以在内部的沟通上主要向上级和几乎所有的员工进行直接的信息传递,吉林省中小企业在内部沟通上同样是这样,不存在太大的问题;集中的主要问题是财务会计不够专业,不少企业聘请兼职对企业的会计业务进行处理,质量参差不齐;管理层更多注重经营业绩的财务数据,而忽视资产负债的情况;缺少与外部的沟通,对于客户的反馈多是零散的,没有系统的整理和记录,主动联系客户进行沟通的情况更是少见;供应商和企业的关系不稳定,多数企业对每次采购选择的供应商有采购价格决定。

(五)监控存在的问题

管理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建立和维护控制并保证其持续有效运行,对于控制的监督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在吉林省中小企业中,监控这部分的问题尤为突出。吉林省中小企业由于管理者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理论知识,控制活动缺乏科学性,因此后续的评估控制监督活动也是杂乱无章的,没有独立于业务环节的类似内审委员会等监督审核部门,其经营过程也没有专人进行监督,往往都是经营者的突击检查,甚至存在知错难改,知错不改的现象。由于中小企业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营上,对于控制活动都缺乏投入,监控环节所引起的关注就更加少。

四、吉林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加强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完善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知识体系。要使吉林省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提高一个层次,最重要的就是要让管理者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学习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具体措施可以是阅读相关的书籍,邀请专门机构的研究人员过来交流,政府或者相关行业组织通过举办内部控制知识讲座,学习指导等形式让管理者深刻了解内部控制体系的优点和作用。第二,书面和口头的形式结合,落实企业文化的营造。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和落实,用人唯才等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也是更好地完善整个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所需要。这就需要管理者身体力行,起表率作用,同时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向员工进行传达,对违反有关行为规范的情况进行惩罚。

(二)加强风险防范控制

第一,提高风险意识。这需要从管理者的管理素质抓起,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加强风险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很重要。第二,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的提高。要防范风险,首先要有风险意识,然后要有识别和分析的能力,我们在进行风险事件的识别时,可以从目标入手,把总的战略目标细分为小的目标,如经营目标、期末报告目标、资产管理目标等,再分别根据这些具体的二级目标确认相应的风险事件。而对于风险的分析,需要先调查和收集风险事件的资料,然后定性和定量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表述。第三,制定策略应对风险,需要结合控制活动进行风险的应对。中小企业自身资金并不雄厚,但是它们具备灵活性的特点,所以尽早识别和评估风险,尽早进行转变应对风险就至关重要。

(三)重视控制活动的落实

第一,需要对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学习;第二,要使控制活动科学合理并且有效率,必须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在授权,业绩评估,信息处理,职权分离和实物控制等方面都要做好。具体的解决对策是:首先是要对主要的经营活动建立必要的控制政策和程序,采购和付款环节的控制、销售和首款环节的控制、生产环节的控制;其次,管理层在预算和经营业绩上需要有清晰的目标,以识别差异,并对差异进行调查;不同人员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相分离,特别是要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建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实行会计预算控制;建立授权保护措施,保护公司的资产和机密以及公司的安全经营。

(四)保持信息系统和沟通渠道的畅通

由于吉林省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需要报告和传递信息的层次也比较少,要实现有效的沟通:首先,要有信息观和沟通的意识,对于财务信息,经营状况要及时的了解;其次,要及时了解财务信息,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运用专业的财务系统,使财务信息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状况,为识别风险,制定经营方向做准备;最后要使企业的沟通渠道畅通,透明。要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得以完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得以真实的反映,来自各个层次的信息很重要,这对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很大的帮助。

(五)加强对控制的监督

首要就是要加强全体员工对内部监督的理解以及管理层的监督意识,对于吉林省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培养或者聘请一个专业的监督人员难度很大,所以从原有的员工身上作出努力,加强其对内部监督的理解更加实际,而管理层的监督意识和能力提高则是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如果条件允许,对于很多中型企业来说,增设内部审计机构很有必要,可以保证监督活动使其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企业的监督活动落实到日常化的工作中,监督活动要透明化,提高权威性。

[参 考 文 献]

[1]刘玉廷,朱海林,王宏.中国内部控制改革与发展[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09:90-91

[2]刘明辉,张宜霞.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2(2):54-56

[3]李光辉,刘文曲.中小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J].内控与审计,2010(9):79-80

第3篇:风险评估制度论文范文

【Abstract】The oil and gas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people's life and production, which need to be stored and transported by pipeline. However,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of oil and gas pipelin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f we do not tak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easures,it will bring serious consequen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oil and gas pipelin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Keywords】 oil and gas; pipeline; safety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23-02

1 引言

石油天然气资源有力支持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管道作为开发和利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关键性纽带,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安全管理就是有效规避各种安全风险,降低安全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石油天然气企业的综合效益[1]。论文首先分析了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就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

2 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安全隐患排查管理问题

①构成隐患标准不明确,隐患类型区分不统一。这就导致在实际界定隐患方面出现诸多问题,难以具体实施有效的管理。

②应急管理缺乏合理有效的专项应急预案,针对管道沉降问题、压力影响问题也没有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同时,还缺乏完善的管道隐患风险评价。

③第三方施工的监护管理人员配置严重不足,也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管道交叉、交汇的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管道管理难度增大,无法全天候监护管道周围的施工安全,无法及时跟进重点作业环节,导致管道安全风险加大。

2.2 安全风险评估不完善

一是不能及时修复诸多的腐蚀点问题,对于投入使用一定时间的老龄化管道来说,势必会出现防腐层失效、漏点增多等问题,有些企业虽然针对此问题也进行了专业的检测和风险评估,但在修复方面还存在不及时问题。究其原因有两点:

①修复防腐层漏点时需开挖周围区域,这就涉及道路、住宅区的协调问题,并且漏点分散的区域贯穿整条管道,进行维修的区域广,难以全面修复;

②对于一些破损数值较小的漏点,未列进紧急修补计划中,造成漏点逐渐扩大,形成更大的安全风险。二是管道安全管理只实施了HSE管理,缺乏管道专业的风险评估机制,部分企业在进行了管道风险的评估后未再进行风险评估更新管理。

2.3 管道安全监管体制及法制不完善

有些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管道隐患排查监管无相关部门专项管理,只实施了每季度的徒步巡检工作来核实隐患项目,隐患的核实也只是根据各输油库站或燃气场站报送的资料来监管,监管制度不完善、不系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另外,从目前制定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法律条文的实施情况来看,管道安全监管法律体制不够完善,例如在《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没有明确执法的主体,导致石油管道的安全监管体制与法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直接制约了石油管道安全管理的有效开展。现有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存在一定的冲突,二者中都表述了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保护,但重点和关注的内容都存在差异,导致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保护机制不统一,不利于管道安全管理的实施。

3 提高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分析

3.1 建立健全管道安全管理体系

首先,重视管道建设的质量,强化管道管理维护工作,规范化管道的管理,定期维护、检验和评价,提高法规体系的完整性和执行力度。其次,结合多方力量,如政府、人民群众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从多维度、多层次进行协同管理,共同保护油气管道安全。同时,实施多部们协作管理,各部门应积极主动完成管理任务,避免出现管理瓶颈。再次,重视安全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管道分布地理情况地图、事故数据分析等基本工作与数据模型,为油气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便于及时分析、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事故。最后,要不断总结和探索,制定具有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和执行方法,并且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及鼓励机制。通过不同的工作项目对不同的考核制度进行管理,同时考核制度的建立需要遵循延续性、保证考核的长效性。

3.2 实施完整性管理

管道完整性管理是识别、评价石油管道运行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并通过监测、检测、检验等各种手段来获取与安全管理相结合的管道完整性的信息。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应贯穿于管道的设计规划、施工建设以及投产运行阶段,充分结合管道的特点,对管道进行动态的实时监控[2]。同时还要建立专门的管道完整性管理机构,编制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并配备必要的技术手段,分析、整合管道运行的数据信息,建立管道数据库,实现对管道运行的全面监控,提升石油管道安全管理的效率。

3.3 引进先进的技术

3.3.1 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技术

石油管道泄漏事故是管道安全运行的关键性问题,因此,需要强化管道泄漏与定位技术运用的成效。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技术是传感器、模式识别、远程通信、信号识别等技术以及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专家系统、粗糙集理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如今,单一的泄漏监测方式难以同时满足管道泄漏监测灵敏度、定位准确度以及报警及时等多方面的要求,应有机整合多种泄漏监测手段,可以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不同的测试与分析软件模块,利用滤波方法与信号识别、提取、分析技术,构成集测试、信号转换、数据分析以及网络通信为一体的计算机综合性监测系统。

3.3.2 管道完整性评估技术

管道自身的工艺、缺陷、腐蚀、疲劳是石油管道储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对管道进行全面、系统的完整性评估,进而降低石油管道风险,减少管道安全事故。目前管道系统完整性评估技术主要有线路完整性评估技术体系与场站完整性评估技术体系。管道系统完整性评估技术的应用要加强数据管理和风险管控;深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审核完整性评估技术的应用效果,从而提高石油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水平。

4 结语

总之,必须正视和重视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的管道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有效避各种不安全因素,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安全储运保驾护航,为我国社会与经济的繁荣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风险评估制度论文范文

【关键词】 船舶制造企业; 内部控制; 框架设计

引 言

1992年,COSO委员会了指导内部控制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04年,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COSO委员会又了强调风险管理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内部控制的框架构建和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较多,多集中于航天、航运等企业。在船舶方面,周媛提出了国际船舶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方法;田超分析了航运企业船舶资产内控制度的审计方法;朱燕菊、赖波分析了内部控制制度如何在船舶管理过程之中执行和运用,但是学术界缺乏对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直接关注。因此,本文将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方面分析船舶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船舶制造企业的特点

(一)大型单件小批生产

船舶制造企业根据订单进行生产,产品按照客户要求定制,重复性和相似性较低,较难采用流水线进行生产。单件产品价值高,船体及配套设施结构相对复杂,产品各部件之间时序约束关系和成套性要求严格,生产周期长。为保证按期交货,船舶制造企业一般难以在技术资料完全齐备之后才开始生产,而是边设计、边生产、边修改。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船舶制造企业生产有条不紊地按时进行,避免无序状况的发生。

(二)风险度高

漫长的海岸线为我国船舶制造企业发展带来先天的地理优势。但是金融危机之后,随着船舶市场的不景气和全球竞争的激烈,我国船舶制造企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包括:由市场波动引起船东弃船或故意拖延交船引起罚款的市场风险;先锁定船舶合同价格,后准确定义船舶带来的技术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供应市场风险;利率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金融市场风险等。内部控制可以帮助船舶制造企业合理规避风险,降低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三)资金需求量大

无论是船坞建设、机器购置、材料采购,还是设计生产过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船东在签订合同后根据船舶制造进度分期付款。由于生产周期较长,企业资金回流速度慢、占用大量流动资金,船舶本身造价成本很高,其生产还需要大量的后续资金投入。因此船舶制造企业的经营对资金需求量极大。而不管是船舶制造企业的筹资、投资还是资金运营,都需要内部控制来保证资金安全和资金经济高效使用。

二、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内部环境不规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一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除部分大型企业如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等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外,大多数船舶制造企业并未设立具有审计职能的部门,缺乏自我监督。对于中小型船舶制造企业来说,组织结构不健全的情况更严重。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未能充分行使其职能,使得相关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企业文化更多是“纸上谈兵”的规章制度,并未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企业内未能自上而下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风险评估水平落后

风险评估指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从2004年开始,国际航运业形势火爆,受此影响,造船业迎来了一轮牛市,大量民营资本进入船舶制造业,圈地建厂,扩大产能,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贸易量的下降连带影响了船东对船舶的需求,弃船或故意拖延收船的现象屡有发生。部分船舶制造企业因未能准确评估风险、及时应对,使得企业目前处于无单可接、产能过剩、亏钱生产的状况。由于我国船舶制造行业以出口为主,多为美元结算,近年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无形中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加之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使得船舶制造企业成本增加,风险评估体系的不完善使企业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利润受损。

(三)控制活动执行失效

控制活动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风险评估水平的落后直接影响了控制活动的执行效果。由于未能识别出或未能及时识别出相关风险,船舶制造企业无法制定出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而执行控制活动。即使按照相关文件制定出内部控制制度之后,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机制,员工在工作中并未能按章办事,使得控制活动没能按照制度进行。在执行过程中,控制活动未能起到作用,成了流于形式的表格填写,员工不理解填写表格的意义,敷衍了事,收集到的信息自然也不准确。

(四)信息与沟通不畅

信息与沟通指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由于船舶制造企业管理层次较多,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反馈方式仍较为落后,使得信息难以完整、准确、迅速地传递。员工并不清楚自己在内控程序中的位置和作用,且由于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各部门之间信息提供和信息共享不及时,无法积极配合内控实施。信息与沟通的不通畅还导致反馈失灵,无法及时了解现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和缺陷,难以进行后续改善。

(五)内部监督缺乏力度

内部监督指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内部监督主要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大多数船舶制造企业并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是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让财务部的人员兼负内部审计职能,未将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出来,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缺乏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内部控制情况的独立监督。

三、强化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第一,提高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使其了解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而不只是迫于政策法律的规定进行内部控制建设,还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改变陈旧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第二,建立健全企业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和经营效率,船舶制造企业应根据其企业形式,设置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第三,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指导员工行为,增强企业的稳定性。第四,加强内部控制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员工都了解内部控制,意识到内部控制涉及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

(二)建立和改进风险管理系统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船舶制造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市场带来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船舶制造企业由于其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尤其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风险应对能力。一方面,在接受新订单之前,应详细评估船东背景,包括其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信誉是否良好等,避免因船东出价高或缺订单而盲目接单,带来后续收款的风险;在签订合同时,要明确船舶的技术要求和设备要求,以免因合同条款不清而使船东以技术纠纷为由拖期交船,造成船厂的损失。另一方面,船舶制造企业应建立预测体系,预测原材料价格、人民币汇率、贷款利率等未来变动趋势;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结成战略联盟,抵抗市场价格波动;利用外汇掉期规避汇率风险,与银行签订固定利率贷款合同,提前锁定利率,避免利率上调带来利息支出的增加。

(三)强化控制活动执行机制

完善的内控制度还需有强有力的执行机制保证其实施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船舶制造企业应将内部控制的执行写入章程,根据不同岗位和职责设置不同的内部控制运行考核指标,出台配套的奖惩措施,持续考核员工执行内部控制的情况,量化执行效果,将员工薪酬与内部控制运行效果挂钩,以激励员工执行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在考量部门业绩时,也将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加入考核因素中,促使各个部门从上至下执行内部控制。

(四)优化信息与沟通体系

内部控制的顺利运行是以企业内部的信息畅通为前提的。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可以使企业及时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修复和改善。对于船舶制造企业来说,组织结构复杂、部门较多,而内部控制的运行离不开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协调配合,企业应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各部门统一与平台进行交流。这样部门既可通过平台向管理层反映意见,管理层也可通过平台对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各个部门内部也应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如可通过定期的部门会议了解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向信息管理平台反映。对于员工提出的可行建议,应对员工进行奖励,并安排专人负责落实,以提高员工交流和沟通的积极性。

(五)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舶制造企业应充分发挥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赋予内部审计部门相应权限,并使其与财会部门独立,使其能不受影响地进行内部审计,并直接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报告。同时,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使内部控制审计成为硬性规定,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还可安排企业内部不同岗位部门进行互查和专项检查,对内部控制持续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定期将建议报告给企业管理者。

四、结论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并能使企业有效规避风险。内部控制的质量和运行效果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现代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和突出标志。我国船舶制造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时,应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要素为核心,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于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 COSO.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EB/OL].http://,1994.

[2] 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 Application Techniques

[EB/OL],http://,2004.

[3] 谭红雨.航天科工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刘军.航运企业内部框架设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 周媛.国际船舶企业的内部控制[J].水运管理, 2005(10):3-5.

[6] 田超.航运企业船舶资产内控制度审计方法浅析[J].交通财会,2008(7):91-92.

[7] 朱燕菊.浅议内部控制制度在船舶管理服务中的运用[J].交通财会,2006(4):61-62.

第5篇:风险评估制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赊销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模型

 

一、概述

赊销[1]是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以一定信用为基础,通过协议的形式,由卖方向买方提供一定期限内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赊销在我国自古有之,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业赊销,发展至今,我国信用经济水平相比之下仍然十分薄弱,现阶段我国企业平均赊销比例只有20%,但企业平均坏账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赊销所带来的风险,我们应选择理性赊销,应该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信用管理与控制体系,企业防范信用交易风险不能只寄希望于客户,而更应该从自身管理环节着手,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结合企业实际引入“信

二、现在我国赊销管

赊销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以企业为主体风险管理模型,其原因

外部因素:企业外部因素指的是企业以外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状况以及行业总体状况的影响和客户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状况

内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是赊销风险产生的基础因素,属于企业可以自身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固守传统

企业赊销信用管理研究的是如何科学地运转一个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正确执行企业信用政策,将该部门所担负的客户风险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商账迫收、辅助企业市场部门开拓市场等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另外.企业信用管

但是,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对于赊销管理的理解就是“清欠”,一旦大量应收账款逾期甚至造成现金流极度紧张的时候,就会成立一个清欠小组,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清收,同时全面停止赊销,这些并不是企业决策的主要内容,这只是一种战术手段,企业真正缺乏的是对赊销的理性管理,企业缺乏理性管理具

基于对以上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了对

1)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包括: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销售

2)对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再造,改变

3)对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所要涉及到技术或方法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

根据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的三个阶段,下面将重

三、赊销信用风

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图 1 赊销信用管

风险管理的前提是企业信用管理部门首先要掌握本行业的各种环境信息风险管理模型,制定信用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包括赊销管理政策和应收账款管理政策。赊销政策是将客户划分等级,不同的等

筛选客户是赊销前的客户管理,属于事前管理阶段,对于风险的防范具有很大影响。具体的操作包括:收集客户

收集客户信息:买方市场形成后,由于客户资源有限,企业销售已经转变为一种竞争性的销售,赊销方式普遍流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了解客户、合作伙

评估客户的信用,决定给予客户怎么样的信用额度和结算方式,是企业控制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信用评估是建立在经验

客户的防范与维护是属于信用管理的事中管理阶段,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赊销风险的高低。具体的操作包括:监控客

应收账款管理是信用管理的事后管理操作,根据客户最新的信用状况,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包括账款催收,坏账处理等操作龙源期刊。只要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就有可能出现逾期应收账款。企

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评估是信管部门对本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进行评

四、企业赊销信用风险

由上面提出的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我们可以分析出,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主要

图2 风险管理模

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风险评估,根据客户的信息对赊销客户进行信用评价,是我们从事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而我们事中和事后管理中

五、结论<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赊销风险管理应包括信用管理政策的制定风险管理模型,客户的筛选,客户的监控与维护,应收账款管理和信用管理水平评估等五个方面,并分析了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认为风险评估模型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模型。

br> 都需要以客户的风险评价的指标来进行管理,所以风险评估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评估模型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模型。

型结构

由风险评估模型,风险预警模型,风险决策分析模型等组成。其关系如下图2所示:

管理模型结构

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企业的信用管理政策进行调整。

业必须认真分析每笔应收账款逾期的原因,找到最佳处理对策,并马上实施追收。处理逾期应收账款最忌讳的就是拖延,很多本来能够收回的账款,随着时间的流逝变为坏账。

户还款信息及其它信息变化,根据变化的信息对客户信用风险重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客户实施不同的处理措施。

基础上的,很难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科学的信用评估应该建立在经验和对信用要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伴和竞争对手的信用状况对于企业防范风险、扩大交易、提高利润、减少损失尤为重要。信息收集已经成为信用社会经济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基础。

信息,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筛选客户,并且授予客户赊销额度等其它信用标准。

级授予不同的信用标准,包括客户赊销的最大金额,还款期限等方面;应收账款管理政策是根据客户还款情况,对于应收账款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风险管理模型,比如账款催收,坏账处理等。

理流程

图如下图1所示。

。包括:逾期账款追收、坏账处理以及客户信用重审。

对信用风险进行合理的转移。包括:应收账款监控和信用风险合理转移。

的分析和决策。包括:客户信用信息管理、客户资信状况评估和信用销售政策(授信)决策。

up>[7]:

险流程

点对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分析。

或方法体系,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为信用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支持龙源期刊。

企业赊销管理混乱的现状。

部门、财务部门和决策层),并且理清管理组织内各要素间关系。

于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

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1) 缺乏对客户信息的统一管理;2) 仅以企业规模来判断企业信用好坏;3) 对客户信用额度没有限制;4) 不太注意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分析;5) 对应收账款缺乏严格的跟踪管理;6) 对逾期应收账款的催讨力度不够;7) 忽视老客户的信用管理。

理人员还要参加销售合同的起草和评审订单。某些时候,企业信用管理也被人狭义地称为赊销管理。赊销信用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自身可控的因素进行管理,通过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来规避企业可能会遇到的信用风险。

观念;缺少客户信息, 不能准确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等。

的影响;社会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相关法律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客户的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等客户自身的因素。

可以概括为企业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理出现的问题

用管理”理念,从控制交易各个环节的信用风险出发,建立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赊销程序,以增强企业风险防御能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减少企业呆坏账损失,在扩大销售与控制风险之间求得最佳平衡和实现盈利最大化。

率高及5%一10%,账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导致有人戏言到:不赊欠等死,赊欠了找死。这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企业界在对待赊销时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通过先交货后付款的方式,企业扩展了客户范围,从而增加了产品的有效需求和销售额,进而扩大了市场份额和利润。

参考文献

[1]林钧跃.企业信用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2]李宝庆,中小企业发展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金融研究,2002.3,32-35.

[3]Manuel Ammann著,杨玉明译.信用风险评估—方法·模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谭永智.企业信用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5]林均跃,谢旭.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上,下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8

[6]安贺新,信用管理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7]刘宏程,赊销与风险控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The Committee of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 way Commission, Enterprise RiskManagement Framework[M].Draft, July 2003.

第6篇:风险评估制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地铁施工事故,风险评价,控制区间和记忆(CIM)模型

 

0 引言

为缓解城市空间容量不足、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国内很多城市相继投资修建地铁。地铁施工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由于建设规模庞大、发展迅速,技术和管理力量难以充分保证,造成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加大。[1]近年来,我国地铁工程相继发生了很多安全事故,造成很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地铁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风险评价,并指导工程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对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地铁施工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复杂且具有评估模糊性和发生随机性的特点,建立了地铁施工安全风险CIM评估模型,最后运用这一模型对大连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102标段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1 我国地铁施工事故统计分析

近年来,国内地铁施工事故频发,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损失和不可估量的社会负面影响。我国近年地铁施工事故统计如表1。

表1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统计表[2]

 

序号

事故时间

事故地点

事故类型

事故原因

1

2009.1.12

南京地铁2号线大行宫站

坍塌

异常荷载

2

2009.1.11

 

  上海地铁11号线曹杨路车站

火灾

  安全管理制度缺失

3

2009.1.8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小南门站工地

机械伤害

  人的不安全行为

4

2009.1.2

西安地铁二号线钟楼站

火灾

人员技术不熟练

5

2008.11.15

  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程

坍塌

  安全管理制度缺失

6

2008.11.8

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线第15标段

坍塌

异常荷载

7

2008.07.13

上海地铁10号线杨浦区四平路

机械伤害

  人安全意识差

8

2008.6.26

深圳地铁3号线

坍塌

降排水

9

2008.6.11

港铁九龙南线工程

坍塌

地质

10

2008.5.30

  南京地铁二号线大行宫施工区间

坍塌

  地下水

11

2008.4.20

  沙坪坝区三峡广场轻轨施工

坍塌

  地下管线

12

2008.4.1

  深圳市地铁3号线荷坳段工地

坍塌

  支护

13

2008.3.22

深圳布吉地铁3号线

水害

地下水

14

2008.3.18

西安地铁2号线北大街站

其他伤害

地下管线

15

2008.3.11

上海地铁4号线宜山路

坍塌

支护

16

2008.01.31

  广州地铁5号线中山八路与南岸路交界处

坍塌

  降排水

17

2008.1.18

  广州地铁5号线中山八路与南岸路交界处

坍塌

  施工组织混乱

18

2008.01.17

  广州地铁5号线大西盾构区间

第7篇:风险评估制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在财政部指导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一直致力于审计准则的建设工作,陆续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审计准则,这对于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专业化发展,以及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审计准则建设的情况,以及审计风险准则问题。

过去十多年来,在财政部指导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一直致力于审计准则的建设工作,陆续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审计准则,这对于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专业化发展,以及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审计准则作为衡量与保障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权威标准,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一、中国审计准则建设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自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以来,我国以规范行业管理和提高执业质量为目标,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章制度,并在审计准则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审计准则建设以及准则体系的基本建立,有效地适应了注册会计师执业的需要。审计准则已经成为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必备指南,成为衡量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依据,成为理论研究、教学教材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还是有关部门执法、判断注册会计师执业罪错的依据。

尽管审计准则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的急速变化,中国审计准则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

1.行业面临的风险有日益增大趋势。管理层财务舞弊事件频繁爆发,如科龙事件等加大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风险,严重损害了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利益,动摇了社会公众对资本市场和审计有效性的信心。

2.现行审计实务不能有效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现行审计实务是建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基础上,存在很大缺陷。注册会计师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把握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而直接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容易产生审计失败。

3.经济发展要求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经济全球化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打开国门,吸引外资,使经济的发展超越了国界。目前,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依存度日益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二、以制定审计风险准则为重点,创新审计准则体系

1.关于审计准则的建设情况。根据行业面临风险的特点以及国际审计准则的新进展,我们对我国审计准则体系中涉及审计风险的项目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的审计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借鉴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基础上,以审计风险准则为重点,完善审计准则。

2.创新审计准则体系。从目前看,我国注册会计师承办业务类型较多,其中既有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内部控制审核等具有鉴证职能的业务,又有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管理咨询和税务咨询等不具有鉴证职能的业务,还有特殊的鉴证业务,如司法诉讼中涉及会计、审计、税务或其他事项的鉴证业务。因此,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已经不能完全包容注册会计师各类业务使用的执业准则,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国际趋同的需要,新准则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体系”改进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以适应注册会计师业务多元化的需要。执业准则体系应当涵盖注册会计师所有执业领域,包括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以及相关服务准则,其中审计准则是执业准则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际趋同努力的重点所在。为了便于社会公众理解,在对外宣传时,我们将执业准则简称为“审计准则”。

3.改进执业准则名称。由于现行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包含了部分非审计业务准则,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将非审计业务准则从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分离出来,按照其业务特性冠以适当的名称。转

4.完善执业准则编号。目前执业准则是按时间顺序编号的,看起来连续,但实际上是零乱的,没有内在逻辑。为了克服按时间循序顺序编号带来的弊端,我们拟按照会计科目编号原理进行编号。

三、审计风险准则着力解决的问题

审计风险准则进一步明确了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审计证据的内容、数量和质量以及为获取审计证据所实施的审计程序;进一步明确了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进一步明确了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与现行独立审计准则相比,审计风险准则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要求注册会计师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程序,更广和更深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各个方面。

2.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所有阶段都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时,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评估程序,不得不经过风险评估,直接将风险设定为高水平。

3.要求注册会计师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实施实质性测试。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是一种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固有限制,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实施实质性程序,不得将实质性测试只集中在例外事项上。

4.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关键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以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

审计风险准则的出台,有利于降低审计失败发生的概率,增强社会公众对行业的信心;有利于严格审计程序,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有利于明确审计责任,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有利于促使注册会计师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

中国审计准则体系的,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审计准则体系。它的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质量,提升财务信息质量,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泽霞: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研究,2004.5

第8篇:风险评估制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at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rastructure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universities,and finally sets up a rounded system,which covers the five factors stated in the COSO Report,also shoots from the targets of such internal control.Therefore,this system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universities’infrastructure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to achieve the above targets.

Key words:universities;capital construction financial;Internal control index system

一、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的设置目标

在实际的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对基建财务进行内部控制,必须有一套与基建财务密切相关且相互适应的内部控制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不仅要为高校自我评估和改进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依据,还应为高校内部与基建财务工作相关的各部门提供其相互协作和相互监督的统一的基础。因此,参照COSO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公告,要设置一套内涵与外延统一、可操作性强的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必须以实现下列目标为前提。

1.总体目标――健全基建财务管理体制,完善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成完整的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2.经营性目标――有效管理高校国有资产,实现高校基建项目的保值增值,控制高校经济犯罪,以提高基建项目的建设与使用效率。

3.财务报告目标――提供关于基建项目的准确、可靠的财务报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4.遵循性目标――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的设立应以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目标,确保其合法性。

二、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构成

在高校的实际应用中,设置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是:借鉴内部控制理论,参考财务内部控制范例,依据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及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高校基建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各个核心控制点和控制环节,从而设计出完整的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并且定期进行评价,根据基建业务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本文依据上述思路,将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部分。

1.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任何一所高校的基建财务管理都处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这里所说的控制环境,是指对高校基建项目及其财务管理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的总称。控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实行及其效果,可以增强或者削弱此类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良好控制环境的营造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优化高校组织结构,明确权责分配;2)加大基建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普及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3)重视基建财务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4)培育并大力发扬具有特色的高校文化;5)创新、完善基建财务管理理念及方式。

2.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与评估系统

每个高校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对其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评估。鉴于市场经济环境、行业、法规、基建项目经营状况等不断发生变化,需要建立一个有效地识别和应对与这些变化相关的风险的系统。而这一评估系统应包括风险评估的目标,风险的识别与分析,风险的应对与防范。以期减少甚至避免由于基建项目内部控制而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高校管理层的相关指示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有助于实现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在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控制活动应包括预算控制、授权控制、实物、资金等财产控制、项目组织规划控制、会计信息控制以及文件、规章、制度控制六个方面。

4.信息与沟通

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中的信息与沟通,就是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某个时段以某种形式被识别、获得和沟通,以促使员工履行自己的职责。

能够贯穿整个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的沟通必须包括下述内容:

(1)先进的信息沟通渠道――利用高校信息平台,将与基建业务相关的各部门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实现项目资产、基建财务管理等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与沟通,在高校内部形成一个先进的信息沟通渠道。

(2)合理高效的沟通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科学化、组织化的沟通方式,建立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信息沟通披露机制。

(3)高质量的信息――通过建立先进的信息沟通渠道,运用合理高效的沟通方式,高校可以获得具有准确性、全面性、科学性等特性的高质量的信息,为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信息保障。

5.监督

对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能够保证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健康有序运行,是确保基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设置是否严密及能否有效执行、能否防范和有效处理可能出现的舞弊现象的重要手段。高校在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地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基建财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内审及其他监督人员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同时,也应积极发挥外部审计的作用。以确保内外部审计相互监督。

三、小结

高校内部财务控制能否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单位基建项目的工作绩效和项目目标的实现。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才有进行行之有效的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本文初步设置了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但仍需多次检测与修正才能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本文将结合案例分析对该指标构成进行检测,发现其不足;并将邀请专家并借助相关数学工具,对指标体系的效度和信度进行量化测评,以剔除效度和信度较低的指标,增补专家和实践工作者建议的指标,以期最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COSO《内部控制――整体构架》(翻译稿).

[2]王会杰.论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框架的建立[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3):34-37.

[3]董良骥.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7-9.

[4]赵占福.高等学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8-12.

[5]何翠薇.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系统改进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8-19.

[6]戴毅,吴群,谌飞龙.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标傩系及综合评价模型[J].经济论坛,2007(20):

131-133,138.

第9篇:风险评估制度论文范文

 

 一、引言 

 

 风险导向审计在弥补日益扩大的审计期望差距的社会因素中应运而生。其中包括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从社会因数来说审计是满足社会需求的满足而产生的,但始终和社会需求存在审计期望差距.一方面是人民对审计成果的依赖加大,借以做正确的决策和判断.另一方面对审计信息的时效性和诚信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伴随着人民违权意识的增长以及审计人员分析面的不周全,容易使审计人员掉进"审计陷阱",或者是其错误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风险失控.于是,风险导向审计在弥补日益扩大的审计期望差距的社会因素中应运而生。 

 新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正式引入了“重大错报风险”的概念。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并成为重大错报风险,而是重大的实质性的改进。新准则启用新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和实施审计测试前必须适当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而不能未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就盲目进行审计测试;也不能象以往那样所谓稳妥地简单设定重大错报风险为最高水平而直接实施更广泛的实质性测试,因为不弄清楚重大错报风险可能发生在哪些交易、账户和列报与披露的哪些认定上就一味实施实质性程序,难以查出重大错报,造成有限审计资源的浪费。与以往的制度基础审计相比,风险导向审计更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 

 

 二、新审计风险模型的优越性 

 

 (一)明确规定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作为新的起点和导向。明确将审计风险划分为两部分:审计风险和客户风险。客户风险,即客户财务报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均为被审计单位所造成和掌握,审计人员只能评估,不能掌握。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作为新的起点和导向,抓住了审计工作的本质,而且与现行审计目标责任定位紧紧相扣,有利于履行审计责任,实现审计目标,将审计视野由以往关注内部控制和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扩大到企业环境、发展战略、历史沿革、公司治理结构等宏观方面。 

 (二)使审计人员从宏观层面上全面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将客户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定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因素。从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条件到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构成控制因素的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掌握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克服缺乏全面性的视角而导致的审计风险。包括企业所处行业的特征;企业的特征;企业所从事和可能从事的各战略经营领域的成功关键是什么,发展速度如何,资金利润率是多少,为建立战略优势所需要的最佳经济规模是多少,平均投资额是多少;企业所从事和可能从事的各战略经营领域中,成本居于何战略地位,行业的平均和先进水平是什么;企业的筹资环境特征,包括供求形势、筹资条件、行业与融资机构的一般关系以及同行业竞争者的筹资能力和财政实力;同行业竞争者资金筹措与运用效果,包括资金效益性、资金流动性、资金安全性。 

 (三)有助于引导注册会计师时刻紧紧围绕评估上有无重大错报风险来设计和执行程序。注册会计师首先花大力气去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评估结果为基础,并考虑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来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再据此计划实施和执行,可以提高效率少走弯路。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检查风险越高。检查风险取决于实质性程序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 

 (四)新的风险审计比较传统的审计方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伸展性。新的审计风险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灵活地提供服务范围和内容。对于中小的事务所而言,自身可能无法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析,通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可以获得风险评估方面的增值服务。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自身可能无法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析,通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可以获得风险评估方面的增值服务。新的审计模式是可扩充式的,它可以帮助审计师更好的了解中小企业的需求。所以无论中小企业还是中小事务所都可以俭省审计成本,进而能够起到保证执业质量和明确职业责任。 

 (五)风险评估以分析性复核为中心。尽管风险评估包括检查、调查、询问、穿行测试等多种审计取证手法,但核心是分析性复核的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信息的再加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性复核主要运用在报表分析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分析为中心,分析性复核成为最重要的程序,为了适应分析性复核功能扩大的要求,分析性复核开始走向多样化,不再是只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工具充分借鉴现代管理方法,将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将审计人员能够把工作重点集中在财务报表出现错报的高度风险领域,同时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紧联系起来,从而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增强公众对已审财务报表的信心,也有利于保护公众的利益。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水平不高,会计、审计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使得新的风险模型的应用面临很多挑战。 

 

 三、施审计风险模型面临的问题 

 

 (一)事务所缺乏正确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客观条件和一些主观条件。评估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要求对企业的业务、市场状况、管理层,甚至企业所处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状况等因素都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90%以上的业务是审计业务和会计业务,没有经济方面、法律方面等多元化的背景。他们不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了解整个行业,数据积累严重不足。这可以说是实施新审计风险模型的最大障碍。目前,我国现行的审计方式存在两个较明显的问题。一是对被审计对象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重在进行事后审计,这种审计方式所产生的审计结果,对经济活动过程缺乏及时、有效监督,不能促进经济活动的健康运行,也不能真正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二是现行审计活动所运用的方式,主要凭借经验进行分析判断,这势必影响到审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注册会计师具体执行实务时与审计准则存在重大差距。注册会计师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不能从整体上掌握和执行审计准则,相当部分的审计项目仅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审计工作底稿不是框架不全就是空架子,好点的虽然有具体内容但欠全面,或不规范经不起推敲,存在为节省工作时间和成本而省略或减少必要风险评估程序的现象,离审计准则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不能体现审计精神的实质。这些问题都反映出一些注册会计师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审计准则的问题。因此,要想现在能全面实施新审计风险模型还有不少的困难。 

 (三)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或无法满足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审计中很大一部分主力审计人员没有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认证,水平较低。同时,虽然我国注册会计师一般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但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在执业实践中积累到足够的专业经验,难以形成相当程序的职业判断。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在审计活动的各个阶段都保持高度的专业警惕,随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汇总入风险评估;同时,要求审计人员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为不同的被审计单位设计个性化审计方案。而我国的审计人员目前只能胜任制度导向审计模型下规范式流水化作业,不能应用新的审计风险模型,从而使新的审计风险模型的运用存在一定难度。如何充分发挥教育审计工作在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经济秩序、防范经济风险、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理论和实际课题。 

 (四)过高的审计成本使会计师事务所难以承受。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需要高级审计人员的参加,加大了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投入,无疑会加大审计成本。同时审计时间的延长,审计范围的扩大也存在不可忽视的潜在成本。在审计计划阶段和执行控制测试阶段,注册会计师关注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必然导致工作时间和审计成本的增加,在会计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成本的增加往往不可能过渡到收费的同步增加。而我国目前审计市场的最大问题就是竞争激烈导致很多事务所为了赢得客户而拼命降低审计收费,进而努力压缩审计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审计程序。这种现实情况使得风险导向审计这种成本的模式会在现阶段的中国缺乏生存的土壤。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制度基础审计的完善和发展, 是现代职业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但现在还不适宜成为我国审计业务的主导模型,其尚处于探索阶段, 在实践中, 尚无完整的模式可参照执行, 即使将来有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准则出台后, 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 注册会计师在现阶段, 应首先接受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在执业过程中, 将风险评估贯穿审计的全过程, 不断探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 以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低可接受水平,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硕、李勇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新趋向”,《审计文摘》,2005年第6期。 

[2] 雷蕾、赵晓晓:“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运用的局限性”,《审计文摘》,2005年第8期。 

[3] 张龙平、聂曼曼:“试论新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进步与运用”,《审计研究》,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