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范文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

第1篇:工业设计成果转化范文

关键词: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嵌入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教学计划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是一个既具有艺术教育特性,又具有技术教育特性,还具有职业教育特性的专业。由于许多课程不适合放到学习领域中进行,所以我们采用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和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相结合的“嵌入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对室内设计专业进行课程设计,这在本人《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应采用“嵌入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一文中已经有所阐述,在此不再赘述。下面,我对我们的课程设计过程和结果进行一定的阐述,以求同行的批评指正。

一、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依据教育部下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规范》,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我们在进行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时同样召开了实践专家访谈会,邀请了吉林市不同规模的几家装饰装潢公司的老板,和几家较大的装饰装潢公司的专职室内设计师,以及我们本专业的专职教师进行座谈。在邀请实践专家时,为了取得良好效果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1.所邀请的设计师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以及丰富的设计经验;

2.所邀请的装饰装潢公司老板必须从业多年,有丰富实践经验,且公司效益至少要较好;

3.人员组成上以设计师为主,装饰装潢公司老板不能过多;

4.一个公司只邀请一人,避免实践专家之间相互影响;

5.被邀请的实践专家应该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认识、感受和经验。

在研讨会进行当中,我首先请实践专家在小纸片上写出自己在工作中会接到的设计任务(一张纸片一个任务),然后我们将所有的纸条都贴到了展板上,重复的任务重叠贴到一起。然后我们在这些任务中寻找规律,并按照规律将任务尽量归类,最后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实践专家都是在按照空间功能的不同描述他的设计任务,如:××餐厅设计、××家居设计、××办公室设计、××休息室设计、××网吧设计、××服装店设计等等。在发现这一规律后,我们又分别将所有任务按照空间功能归类粘贴,然后,我们就初步确定了我们的典型工作任务:

1.家居空间设计;

2.办公空间设计;

3.娱乐空间设计;

4.餐饮空间设计;

5.商业空间设计;

6.综合酒店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进行的是“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所以我们将室外设计和展示设计仅作为专业拓展能力进行训练,在本文当中不做具体分析。

我们在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后又进一步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的难度等级,以便于我们确定教学顺序。我们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性,按照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专家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对应典型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了难度等级的划分,由简到难分为三个难度等级。一级难度为比较简单的空间设计;二级难度为较复杂的空间设计;三级难度为综合性空间设计。难度等级确定后基本就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顺序。

在完成上面所述的工作后,我们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汇总,如下表所示: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

学习难度等级 典型工作任务编号 典型工作任务名称

学习难度1 典型工作任务1 家居空间设计

典型工作任务2 办公空间设计

学习难度2 典型工作任务3 商业空间设计

典型工作任务4 娱乐空间设计

典型工作任务5 餐饮空间设计

学习难度3 典型工作任务6 酒店空间设计

二、嵌入专业教学计划

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后,我们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并嵌入教学计划。在嵌入教学计划时,我们对教学时间的安排进行了认真思考,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学制是3年,在时间分配上,我们计划用3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再用2个学期的时间完成学习领域课程的训练,最后1个学期不安排任何课程,这样的时间安排主要出于以下几点原因的考虑:

1.专业基础课程较多,时间过短则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时间过长则影响学习领域课程不能充分进行;

2.学习领域课程虽然数量较少,但是时间过短则无法使学生获得充分训练,也无法达到“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目的,而时间过长则势必要压缩专业基础课程的时间,很可能出现学生不具备专业基础能力就开始综合实践的情况,这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不利的;

3.最后1个学期不安排任何课程,主要是因为每年的11、12月份会召开各种招聘会,每到这个时候学生都无法在校安心学习了,直至毕业,即使最后1个学期安排课程,学生也无心于此,所以不如最后1个学期直接进行学生的专业实习,这样既能让学生早接触社会,早接触实践,也能让学生早找工作,早就业。但要安排毕业设计内容,让学生完成一个专题毕业设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与专业教师保持联系,有利于专业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检验学生的专业实习情况。

下面是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所做的“嵌入式”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含公共基础课),其中加“”为学习领域课程,而室外空间设计和展示空间设计为专业拓展课程。另外,除酒店空间设计只完成一个设计任务外,其他空间设计均须完成一易一难的难易程度不同的两个设计任务,也就是说,酒店空间设计学习领域设置一个学习情境,其他学习领域均设置两个学习情境,但由于这属于学习领域课程大纲设计部分的内容,所以下表没有体现。

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表

编号 课程名称 基 准 学 时

计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1 艺术概论 30 30

2 建筑装饰制图 30 30

3 绘画基础 120 60 60

4 构成 120 60 60

5 设计史 30 30

6 图像处理技术 60 60

7 人体工程学 30 30

8 表现技法 90 90

9 电脑辅助设计 100 100

10 CAD电脑辅助制图 60 60

11 装潢材料与施工工艺 60 60

12 装饰工程预算 40 40

13 家居空间设计 120 120

14 办公空间设计 100 100

15 娱乐空间设计 120 120

16 商业空间设计 120 120

17 餐饮空间设计 120 120

18 酒店空间设计 80 80

19 室外空间设计 100 100

20 展示空间设计 100 100

21 毕业综合实践 17周 17周

第2篇:工业设计成果转化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典型工作任务;动漫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领域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37-03

收稿日期:2015-01-25

作者简介:张保红(1968-),女,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美术高级教师,广州大学美术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研究。(广东 广州/51007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建设研究”》(编号:09B075)阶段性成果。

我国的动漫设计与制作行业从上世纪九十年展至今,已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以中职为起点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如何根据地区行业需要,构建和实施动漫专业新的人才培养课程,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一、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的背景

广州市在200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为第四个国家级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据统计,至2011年,广州市从事电影电视动画、动画广告、网络动画、游戏制作的企业已超过100家,产生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知名企业与自主品牌,初步形成了以动漫创作及表演、网络游戏以及相关衍生产品生产为主要环节的产业链,对动漫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和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前后,广州市的中职学校相继开设了动漫专业,课程的构建在进一步的完善中。2010年我校的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建设研究》经广州市教育局批准立项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近几年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研究。

二、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的理论依据

职业教育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理论源自于德国,课程理论强调“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完整工作过程、获得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其课程特征为:符合人的职业成长规律,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实现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培养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和技术思维方式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加强职业认同。可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能够体现工学结合一体化,是实现人的职业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

三、 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根据动漫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确立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培养目标

在2009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制定中职学校教学计划原则意见的指导下,我们走访了多家动漫及其相关企业,与不同所有制和发展阶段的动漫企业开展校企共建课程的合作关系,通过对行业发展动态、动漫制作流程、职业岗位设置及职责、企业用工需求及要求等进行了较广泛的调研,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将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培养目标初步定位为: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审美能力和手绘能力;熟悉动漫制作流程和动画规律;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掌握初步的动漫制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团队协作能力的初、中级二维动漫制作人才。

(二)运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构建动漫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根据课程构建的方法和步骤,召开了动漫行业实践专家访谈会,邀请了来自广州星梦动漫设计有限公司、广州三圆动画公司、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优一动画有限公司、网易公司等十三家动漫及其相关企业,涵盖动画公司、数码科技公司、网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和报业集团等企业的十八位行业实践专家参加访谈会。这些实践专家从业在三年以上,分别担任了所在公司的创作总监、导演、网络动画设计师、原画师 、动画师、三维动画师、插画师等,其中有中职学习经历的多人。参加行业实践专家访谈会的还有本校全体动漫专业教师及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约六十人。在课程专家的主持下,运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通过行业实践专家叙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归纳出职业的发展阶段;通过对各阶段的重要的工作任务分析,总结出对从业人职业成长中起关键作用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动漫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详细分析,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基本的内容框架。

前期的企业调研和行业实践专家访谈会的成功举办,给动漫专业课程方案的构建提供了依据。随后,动漫专业教师深入动漫相关企业进行二次调研,对动漫行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动漫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教学化处理,逐步形成了以二维动画为方向的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探究

(三)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构建动漫专业课程模块

根据动漫行业的能力要求和的工作过程要求,将动漫专业课程分成专业一般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大部分。专业一般课程有:绘画基础(包含素描、速写、色彩、构成基础)、漫画基础、 Photoshop 等三门课,约612学时,解决造型艺术一般规律的认识及技巧,培养动漫专业基础造型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有:动画概述(含编剧)、动画角色设计与制作、动画场景设计与制作、动画分镜头绘制、 Flash二维动画制作和后期制作等七门课,约864学时,培养动漫制作的职业能力,获得上岗须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专业拓展课程有:插画设计、动画短片制作、3d制作、动漫衍生产品设计等五门课,每门课约108学时,拟培养动漫相关工作领域所涉及的工作能力。形成了专业一般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顺序。其中,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顺序参考二维动画项目须经历的工作流程为主线进行排序,即:动画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分镜绘制原动画制作二维动画制作后期制作。动漫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打破了学科性专业知识的纵向完整体系的框架,形成了基本符合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结构。

(四)根据行动导向原则,实施课程教学与过程控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实施,即学生整体的学习过程是系统化的完成动漫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在学校学习期间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并培养良好的工作素质。为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学校配合建设了以动漫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

课程的实施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强调核心课程间的衔接。教学组织以个人或工作小组为单位,以完成简单到复杂的二维动画项目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个人或工作小组划分,以一人独立完成或小组协同完成工作任务的组织形式,照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动漫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校内模拟企业工作任务和引进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核心内容形成学习任务。校内模拟企业工作任务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顺序进行整合教学,如制作《行为规范》《防腐倡廉》动画短片、改编幽默故事制作动画短片等项目,力求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一致,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而来自于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则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引进公司游戏制作项目作为教学内容,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与培训,由企业教师任教,学校教师辅助教学,共同承担学生的实训项目指导等工作,如参与制做某些游戏开发公司动画游戏中的动作制作等。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经历了动画设计与制作的主要过程,并在工作过程中开展学习活动, 强调建立学习与工作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获得直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工作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工作体验。

基于工作过程的动漫专业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实施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空间随之调整 ,重点体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控制,要做到有序、有效地实施教学。

四、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实施的效果

(一)专业课程结构基本体现了职业成长规律

基于工作过程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明确了动漫设计与制作工作流程和岗位能力要求,强调初、中级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造型能力――制作能力――拓展能力”的能力培养结构链。在专业课程结构上,体现了职业成长规律,强调了动漫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在教学实施中,学习过程就是模拟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增强了学习目的性,提高专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构建与实施的效果在教与学方面逐步得到体现

1.促进了专业课教师的成长

动漫专业的专任教师在学校的支持下参与了由国家、省、市各级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与动漫相关企业共同组织的师资培训、座谈、调研,定期派出专业教师到动漫企业实践,学校聘请动漫企业专家对本专业的教学进行指导,通过再学习与培训逐步提高整体师资力量。近三年,由本校专业教师担任主编并编写的动漫专业教材二本,其中由北京科学出版社的《运动规律与动作实现案例教程》被教育部认定为为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教材,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手绘漫画基础》是广东省教育厅推荐使用的省级中等职业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动漫专业课题5项,其中三项已结题;撰写或发表动漫专业教学论文六篇次;教师个人参加国家、省、市级的论文评比、说课比赛等约有十余人次获奖。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近三年经历了学习领域课程学习的动漫专业部分优秀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动漫设计与制作技能比赛获得优异成绩,近50人次获奖个人一二三等奖;连续获得广州市中职学校动漫设计与制作技能比赛团体一等奖或二等奖。部分优秀学生开始承接企业或私人动画制作项目,如场景制作、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制作、婚礼动画制作等。部分学生在校制作的动画作品选入公开发行的动漫专业教材光盘。毕业后成功应聘动画公司或相关企业的学生也逐年增加,如吴佳彬、杨婉倩等十余名学生分别被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星梦动漫设计有限公司、甜柠婚礼动漫公司或相关企业录用,李丽贤、张迪等数十名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学习。在中职阶段的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初步打好了就业和升学的基础。

五、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的反思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与实施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建立并完善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在实际操作上还有拓展的空间。

2.中职学生在认知和能力水平有别于高职和本科阶段的学生,中职动漫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计划、课程内容、教学实施等要针对职业岗位相应有所侧重,提高在某些基础岗位的竞争力。

3.改革教学管理方式,改变以往在教学安排上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著.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3篇:工业设计成果转化范文

【摘 要】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并且在本世纪初得到适度的规模扩张以后,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随着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这其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则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应用领域广泛。与此同时,企业对各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起来,但是,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缺口大。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职业技术院校,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如何将我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办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研究成果,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至关重要。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的逻辑起点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根本途径是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操作方法是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实现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经过对河北省主要企业的市场调查,河北省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岗位分布如图2所示。

(1)主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

(2)次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等

2.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不受学科内容的性质约束划分课程,从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入手,根据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技能、知识结构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设置基本素质课程、技术应用能力素质课程两大模块,并由此组成课程体系的主体(见图3) 。

基本素质课程可由思想品德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身心素质课程组成,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身心素质教育。这类课程既与专业知识技能有一定的联系,又与道德人格相关。文化教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有所帮助。道德身心教育是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铺垫和准备,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基本素质课程的实施虽然不会立竿见影,但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时期成为学生创新思路的触发点。

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为此,技术应用能力素质课程分为具有一定梯度的职业基础能力课程、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职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课程。使学生的职业能力(经验)得到逐步丰富和提高的同时,控制系统观念(策略)的形成和树立是其中的关键。

职业基础能力课程涵盖的大多是某一专业最基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学生牢牢掌握,技能能力训练一定要求学生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是指那些必须落实在实际专业岗位能力应用方面的课程。高职院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能力与技能,就必须根据岗位与岗位群必需的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这类课程大多是技术相对独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控制系统观念角度把握这些课程之间横向纵向联系,将知识点和能力点统一到系统这一层面上,可以由若干能力训练模块组成,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主要靠这一层面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加以落实。此类课程突出应用,务求熟练,造就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职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课程是借助于实际生产过程或系统,将相对独立的职业技术加以综合应用,控制系统观念在此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可以设计多个不同类别的典型系统作为教学对象。例如,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护、柔性加工生产线(MPS)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护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强化学生从控制系统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能力课程体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3343”模式为主导,广泛吸取多种课程论之长,考虑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经济对机电工业技能型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1)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努力摆脱“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2)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按照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要求整合课程。(3)按照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梯度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设计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打破了学科系统性与“老三段”的束缚,以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具有以下特点:(1)提前介入专业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培养;(3)突出了成熟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跟踪与应用;(4)依靠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可实施“实习、科研、培训、就业”一条龙的“订单式”人才培养。

4.课程考核原则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能力进步的重要手段,适当的考核方式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决心,还可以从考核中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1)注重基本理论的理解、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2)实行开放式考核,即考核范围开放;考核方式开放;考试标准开放;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开放。

(3)鼓励多元性与开放性答案。

(4)实行基于过程的全程化跟踪考核,即根据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定,体现学习的进步。

(5)规范化、标准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考核要严格,发挥学生个性特点和创新思维的要鼓励,体现学生能力提高的要肯定。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3]俞建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第4篇:工业设计成果转化范文

三大园区提供有力保障

TAweekly:目前,绍兴县创意产业基本情况如何?

赵奕芳: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基本形成了F5创意园(含创意大厦)、科技园(含科创大厦)、中国轻纺城创意园三大园区统筹发展的建设框架,建设总规模达50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在建规模达30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面积达17万平方米。科技园、中国轻纺城创意园建设进展顺利,为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配套保障。

产业集聚初步形成。目前,三大园区已集聚企业230多家,其中F5创意园(含创意大厦)、科技园(含科创大厦)创意设计机构120多家,聚集各类人才1500多人。基本形成了以纺织工业创意设计为主,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项目格局,产业集聚初见成效。2012年,基地企业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大关,服务面涵盖县内三分之二企业,带动周边企业形成75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时,辐射省内外10余个地市及长三角纺织产业发达地区,有效带动我县纺织工贸企业提高销售、提升利润,促进纺织工业设计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纺织原材料功能化设计和纺织装备智能化创新得到较快提升。

载体建设日趋完善

TAweekly:除了硬件设施的建设,其他载体如何推进?

赵奕芳:为进一步推动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我们以举办科技时尚创意周、中国(柯桥)纺织花样设计展览会、引进举行各类大赛为具体抓手,着力搭建各类载体,做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一是建设设计成果静态展示平台。规划面积2000平方米,在基地内计划建设两个常态化设计成果静态展示中心,即在F5创意园公共区域内建成一个以展示面料设计、花样设计、服装设计、家纺设计为主的纺织时尚展示中心;在科创大厦计划建设一个以展示新材料、新软件、新装备、新技术为主的科研成果展示中心。通过常态化展示,免费向公众传播设计研发成果有关信息,加强生产企业与设计企业对接。

二是打造创意产品动态平台。完善配套1000平方米专业厅,对灯光、音响、舞台设备进行提档升级,鼓励基地纺织设计机构、纺织品牌企业在中心举办以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流行趋势为主的新品秀和设计产品订货会,真正打造中国轻纺城纺织品流行趋势中心。

三是建立设计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在建)。依托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浙江省创意纺织产业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绍兴县纺织工业设计协会等公共服务机构,建立设计人才培训服务平台,每年举办设计师培训活动3~4期,举办纺织工业设计类讲座5~6场次,培育专业人才。并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等院校合作,努力完善产学研结合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四是搭建设计研发成果交易平台。为实现设计成果及时转化,更好地让设计企业与生产企业无缝对接,基地以“创意服务进市场”、“花样设计展览会”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搭建设计成果交易服务公共平台,形成了“一季一集市、一年一展览”常态化交易对接模式,帮助创意设计机构及时把成果推向市场,有效地提高了成果转化率和转化速度。

设计产业链不断延伸

TAweekly:未来,绍兴县设计产业链如何构建?

赵奕芳:自2009年开始大力培育纺织工业设计产业,特别是建设特色工业设计基地以来,以纺织工业设计为特色,已基本形成了以原料研发、机械装备设计、面料设计、花样设计、服装家纺款式设计、品牌营销策划等为主的较为完善的工业设计链条。

培养挖掘了一批在纺织工业创意设计领域的特色企业,进行典型案例分析。通过宣传典型案例,引导其他工业设计企业和工业制造企业共同开拓“以设计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

一是“设计+平台”。进一步培育浙江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浙江省创意纺织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打造以设计创新引领纺织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县域范围内创新的公共服务能力。

二是“设计+研发”。帮助绍兴县瑞群纺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致力于纺织印染机械工业设计创新发展的开拓,重点推进纺织印染智能化装备的设计研发,提升共性、重点技术攻关能力。

三是“设计+品牌”。推介绍兴百思服装设计工作室,重点打造从面料筛选、服装设计、新品、生产质量管控、品牌打造等一条龙设计服务,通过设计师品牌实现面料与终端产品的直接对接,推动家纺、服装等终端产业发展。

四是“设计+服务”。扶持绍兴县彩色橼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原色数码有限公司,重点推进了面料从外观设计、分色制、小样匹样、印染色彩控制等印染技术一条龙服务模式。

五是“设计+企业”。以浙江意梦缘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为试点,以设计研发技术入股、共同开发产品等形式为主,加强设计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提高产业化率。

六是“设计+贸易”。鼓励绍兴县智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贸易促进面料新产品的自主研发,以设计研发能力提升促进贸易发展,形成两者互动发展,推进工贸一体化经营模式。

创意周营造创新氛围

TAweekly:创意周的举办对绍兴县创意产业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

赵奕芳:作用主要集中在人才与信息的引进、创意成果产业化的促进、创新氛围的营造这3个方面。

第5篇:工业设计成果转化范文

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以增加品种、优化品质和提升价值为目的,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知识,合理利用资源,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外观、包装以及相关环节进行整合设计的集成创新活动。它涵盖产品性能研发直至市场推广全过程,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部署,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业设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全市共有专业工业设计公司6家,工业企业设计中心39家。“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企业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309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2项、行业标准20项。目前,我市工业设计仍存在产业化程度低、特色不明显、投入不足、人才严重匮乏等诸多问题。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发展,努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企业,是打造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工业调整振兴的关键环节,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由“制造”向“创造”跃升的迫切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化,提升创新能力,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依托我市基础较好的石油装备、橡胶轮胎及其生产装备、汽车及其零部件、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以及造纸、化工、电子信息、纺织品及服装等产业作为工业设计的重点发展领域,通过政府引导,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努力提高我市工业设计水平,加快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三、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对工业设计的宏观指导。市政府专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工业设计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统筹解决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重大工业设计创新项目实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抓紧牵头研究制订《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重点指南》和《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各区县结合本区域实际,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设计发展意见,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推动工业设计发展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对工业设计投入。一是实施财政扶持政策。市级工业、科技等资金优先用于支持工业企业重大设计创新成果开发和市级以上设计中心及省级以上示范基地建设。同时,积极争取省级以上工业设计资金扶持。新认定的工业设计中心享受同级企业技术中心相关优惠政策。二是引导企业加大对工业设计的投入。企业提取的技术开发费,有专项资金用于工业设计。获得省以上工业设计重大创新成果、设计中心、示范基地认定的企业每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争取达到5%以上,获得市级认定的企业达到3%以上,且用于工业设计活动资金不低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30%。三是积极拓宽工业设计发展融资渠道。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及民营资本、债权基金,加大对工业设计的支持,培育专业性强、成长性好的设计企业,扶持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工业设计项目。

(三)加强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引进一批工业设计专门人才,特别是海内外高端人才。围绕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和人才强市战略,依托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机构,集中财力、物力,采取优惠政策,培育一批能跟踪国际科技发展动态、带领科技队伍实现超前研发的科技领军人才,形成一批学术水平高、研发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技术创新团队,为增强工业设计能力提供人才保障。二是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工业设计培训,定向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一线技术人才。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优先对工业设计人才海外培训、海外专家开展工业设计研发和交流活动给予立项、经费资助等方面的支持。三是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构建以人才评价、培养、激励、流动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允许工业设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分享创新收益,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按照规定实施期权、技术入股和股权奖励等形式的激励。

(四)加强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一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知识产权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全市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措施,严厉打击各种侵犯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的行为。二是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机制。鼓励工业设计自主创新所形成的成果及时申请注册登记,强化知识产权社会中介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形成贯穿于工业设计产品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三是保护和推广工业设计著名商标。积极鼓励和支持工业设计企业申报著名商标认定,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工业设计商标可按有关规定受到或申请特殊保护。

第6篇:工业设计成果转化范文

所谓工业设计,是指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等,赋予产品的材料、形态、色彩、结构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田君,2005)。通俗的说,工业设计主要是用来解决工业产品外形的美观和使用的便利。北京工业设计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逐步发展,并形成了四类机构,包括:职业设计顾问公司、政府支持的设计机构、高等院校教师成立的工作室和一些大型企业设计部门。它们依靠不同的资源禀赋逐渐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较为雄厚的实力。促使北京由工业设计方面的一张白纸,到如今已经成为国内这一领域独树一帜的产业高地。

二、北京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

我国最早的工业化,开始于清末的“”时期。1876年,随着西方机械制图的传入,我国的工业企业开始接触到工业设计的思想,并有了创立民族品牌愿望。不过,那时北京不是工业中心,主要的工业设计思想首先进入的是上海这样的门户城市。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工业产品日益丰富,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工业设计成为了商家决一雌雄的重要战场,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聘请设计师对工业产品进行外观等方面的打造。北京的企业开始发现,将工业设计其融入在产业发展战略中,可以成为一些企业谋取整体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先是在1992年,北京科技委设立了北京工业设计推广中心,主要目的是设计实践基地。之后199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成功举办了国际工业设计展览和其他交流活动。1998年北京工业设计协会和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签署合作意向书。1999年,中国第一个设计机构服务性网站——“北京设计”正式开通。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北京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设计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2005年,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成立,通过文化园区的模式推进工业设计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成效,提升了北京设计的品质。2012年,北京设计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各领域设计企业达2万多家。这一年,北京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设计之都”的称号。

三、北京工业设计面临的问题

1.周边地区设计需求薄弱。制造业企业是工业设计的主要需求者。与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以及它们所在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相比,北京及京津冀地区,制造业不够发达,工业设计的市场规模比较有限。这还间接影响了北京工业设计技艺水平的提高。在产品设计之后,模具的生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制造企业和设计公司周围有大量的模具工厂,工业设计公司可以及时与模具厂沟通和修改工业设计方案。北京的模具厂数量较少的同时,效率低,价格也高(师烨东,2013)。北京工业设在产业链前端,特别是人才和科技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在后端、特别是快速成型、逆向工程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产业人才储备丰富的同时却远离市场需求,从而导致其产业链发育不是十分充分,最终影响了产业的规模、乃至工业设计的水平。正如朱华晟等人(2011)的抽样调查结果所显示的,北京的工业设计企业多数处于初创期,企业人数规模小,设计业务范围广,整体上的综合实力不够强大。2.高端人才丰富,但是设计类实用型人才不足。一般意义上,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端人才是北京最大的优势。因此,北京工业设计的发展应与人才优势密切相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同时,加强工业设计的管理,逐步形成以设计创新为核心的产业或企业集团。在国内市扬上夺取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进而走向世界,打造北京工业设计的品牌。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北京研究生以上人口比例、从事科技和艺术就业人口比例等都很高,但是真正从事工业设计领域的专门人才却并不非常突出。比起珠三角地区宣称拥有的几千家工业设计公司,北京只有几十家专门从事工业设计的公司。因而,不可能为设计人才提供太多的就业岗位。近年来,北京人口压力增大,提出了疏解人口的政策。对于工业设计人才,特别是具有较多工作经验的实用型人才的吸引造成了一定的瓶颈。3.政策支持富有力度,但是对问题的解决缺乏针对性。近年来,政府对于工业设计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推动政策,包括财税、金融、集聚区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力的推动。其中,由北京市科委主要推行的包括“一个基金、两个计划”:一个基金即北京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两个计划包括“设计提升计划”和“设计新星计划”。政府的推动一方面对工业设计公司带来利好,推动了工业设计企业数量的快速膨胀,另一方面,这些政策缺乏针对性,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北京工业设计面临的设计人才的缺失、产业链发育不充分的问题。目前,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设计公司超过800家,绝大多数是依附于大企业的设计部门,大约有100家独立的工业设计企业。其中,真正能保证较高品质原创设计的,只有十几家(师烨东,2013)。

四、北京工业设计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完善工业设计在本地的产业链条。工业设计往往发生于全球生产网络中具有较高人力资源的国家和地区,是商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工业设计本身并非绝对的产业链的最小单位。相反,工业设计也可以划分为多个环节,涉及到了信息、创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多方面因素。查阅工业设计公司的资料,可以将其产业环节做一个具体的分类:图1工业产品制作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现代工业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构思,而是与整个工业产品的制作都会或多或少发生联系的过程。产品设计,与产业链后方的手板制作、模具制造等都有较多的互动。研发或设计完成的产品首先需要做手板,通过手板验证产品并查验设计产品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缺陷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在北京,工业设计的思路常常不能得到及时形成手板和模具,从而影响对设计思路的检验。这造成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在产品设计方案初步确定后,可能会导致:首先,不能保证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成形工艺,而且可能难以加工零件,必须修改已经定型的设计。二、模具生产厂家很难提前做好准备,可能会影响工期。总之,制作高水平的工业设计需要高质量的手板和模具相配合。只有供需双方紧密合作,增强互动,才能最终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升工业设计的水平。北京的设计比深圳贵,而且效率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都有大量的模具场,方便与工业设计公司及时的沟通与修改设计方案。北京工业设计的提升,需要北京以及周边的京津冀地区提升工业产品制造的综合实力,促进设计与手板制造、模具制造等环节的互动。2.培育创新环境,完善设计企业的社会网络。目前,北京工业设计的业务联系很多来自于百度竞价排名与网络广告。这种通过网络搜索与广告带来的业务,往往是中小企业的低标准设计(师烨东,2013),一定程度体现出北京工业设计的发育不充分。朱华晟等(2011)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工业设计企业联系最为密切的第三方是行业协会,其次是高校科研机构,第三就是政府部门。来自英国等工业设计强国的经验表明,政府除了运用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之外,还能够充当中间人的角色,推进企业、公共组织、金融机构等与设计企业进行充分的合作。目前,北京市政府对工业设计的推动集中体现为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的建设(陈彬,2010)。北京工业设计发展的进一步合作,取决于和技术应用和服务商、大学和研究机构、设计企业的关系。通过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这类平系这些重要的机构,可以带动工业设计产业链整体水平提升。3.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整体设计能力的提升。周尚意等(2011)指出工业设计企业之间的互动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优秀的龙头企业常常能够带动整个产业园区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然而,北京这样的企业少之又少。在201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中,有着杰出表现的华新意创设计公司,单单依靠工业设计的收入也不能维持企业的运转,不得不花部分精力从事旅游产品的设计工作。因而,在总体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有针对性的培育一些龙头企业的发展,对于北京整体的设计能力可能有较大的提升作用。4.转变政府职能,维护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对北京工业设计的影响也有不利的一面。北京的工业设计园区大多为公司制的企业,但是又普遍具有浓厚的政府色彩。对于工业设计企业的支持中,难免存在一些寻租行为。国外的经验表明,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可以使工业设计园区的治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进而维护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增强设计企业的竞争能力。

作者:赵继敏 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

参考文献:

[1]陈彬.工业设计:让传统制造业产生几何效益.科技日报,(第12版).2010-8-16.

[2]师烨东.北京工业设计的困境与出路.投资北京,2013(7):40~44.

[3]田君.作为创意文化产业而发展的工业设计.装饰,2005(152):8~9.

第7篇:工业设计成果转化范文

“重构袜业 重塑大唐”是大唐镇人人皆知且一直在践行的准则,在大唐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以及各企业不断努力下,袜艺小镇这一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已然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并在今年5月浙江省对首批特色小镇的考评中获得第二名,被列为浙江省10个优秀示范特色小镇之一。

校地共建创意设计基地

近日,大唐镇又一创新举动引发行业关注。6月16日,由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合作,西安工程大学等20多所国内外高校共建的“世界袜业设计中心”在诸暨市大唐镇揭牌运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中原工学院党委书记崔世忠、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汪俊昌、西安工程大学党委书记刘江南,以及诸暨市领导张晓强、周志刚、金立耿等参加了此次活动。当日,中国工程院姚穆、庞国芳院士被聘任为袜艺小镇顾问。

据悉,世界袜业设计中心是一个校地共建的创意设计基地,是由诸暨市政府与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合作,联合西安工程大学等25家高校院所组织开展校地合作的云端人才库,围绕袜业转型升级和袜艺小镇建设目标,组织国内外纺织类、艺术设计类相关人才资源,开展以袜子视觉设计、形态设计、功能设计为重点的联合攻关,辅助袜业企业解决研发、设计、生产等各环节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将优秀成果转移到企业进行产业化,成为引领全球袜业创意设计新的风向标。

今后,这20多所高校将与袜艺小镇长期进行产学研合作,每月轮派20余名设计师,长期开展驻地创作,一年四季设计、新产品。

“我们从空间与时间上缩短了企业与设计师之间的距离,在创新设计方面最大程度降低了企业成本,这样,小微企业也能请得起设计师了。”袜业智库大数据中心负责人叶柏龙介绍,目前全国已有532名设计师入库,设计作品多达2302件,设计师可以将作品上传,企业根据需求搜索意向设计,实现零距离低成本的对接。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表示,大唐袜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近年来按照“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坚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指导思想,走出了一条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思路创新、工程创新的新道路,形成了产业链完整、协同配套齐全、创新发展突出的产业体系,已成为中国突出、世界关注的袜业生产基地。我们坚信,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下,在诸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大唐袜业必将转出新天地,取得新突破。

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晓强在致辞中说,设计创新既是产业转型的重要引擎,更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世界袜业设计中心”揭牌成立,首届“大唐杯”袜业设计大赛启动以及聘任袜艺小镇顾问,是诸暨人才创新和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对大唐袜业乃至诸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希望世界袜业设计中心能够成为推动袜业转型发展的“催化剂”、“风向标”,吸引世界级人才,集聚世界级创意设计大师,打造世界级标准,设计出更多世界级袜业产品,真正让袜子乘着时尚的翅膀,成为奢侈品、艺术品和珍藏品。同时,也希望小镇顾问积极发挥作用,努力培育出更多院士专家工作站、世界级研发设计中心,切实推动大唐袜业创新转型。

紧抓创新源头促转型

大唐镇的转型升级一直走在前列。据了解,在创建袜艺小镇的过程中,大唐镇紧扣“袜业”主业,明确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三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的创建思路。确定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投资模式,从智能制造、原料和机械研发、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从做强“美丽经济”出发,做到文化、旅游、生态和特色小镇建设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截至目前,大唐“袜艺小镇”已累计完成投资33.16亿元。“智造硅谷”区域内,海讯两创园和圣凯科技园一期近18万平米厂房已结顶待售,天顺精品园已通过规划评审。“众创空间”区域内,已建成袜都、方田、长连3个电商集聚区,吸引137家电商企业入驻,2015年实现网上交易12亿元。总投资2亿元的大学生创业园已完成2万平方米场地收储。“时尚市集”区域内,已建成启用大唐袜业城、中国针织原料市场等实体市场;建成启用总投资2亿元的“袜业智库”。“袜业智库”是大唐袜艺小镇的心脏和发动机,按照袜业转型升级规划,在智库内,一是设计了“科技研发”路线图,建成纺织袜业研究院、高伦新材料研发公司等项目,海润精工、嘉志利、叶晓三个“织缝翻检”一体袜机均已研发完成,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全自动袜子包装机已研发成功。二是构筑了“美丽经济”示范线,着力建设袜业“设计中心、打样中心、检测中心、大数据分析中心和新产品中心”五个中心,努力使创意设计在第一时间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打造了“个性体验”匠心坊,建成袜艺文化体验馆,推进淘工厂、童袜王国、卡拉美拉体验工坊等一批个性化定制项目建设。目前,“袜业智库”已引进各类企业30多家。另外,“时尚市集”内总投资5亿元的冠山溪滨水休闲文化长廊项目,将结合五水共治和袜艺小镇入口改造,以“一里一景”的形式,打造一条滨水休闲景观带。

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袜艺小镇创建成果喜人。今年3月,中央主要领导充分肯定袜艺小镇的创建工作,并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大唐探索形成“供给侧小镇经济新模式”;5月,袜艺小镇获得全省考评第二名,并被列为浙江省10个优秀示范特色小镇之一。

而今,世界袜业设计中心的建立,将成为助推大唐转型升级的又一个创新举措。大唐镇党委书记徐洪说:“设计是创新之源,平台是创新之基,人才是创新之本。”他认为,特色小镇建设就是要让当地产业、企业、百姓享受到成果,大唐镇党委政府要做的,就是搭建好平台,以诸暨市科研院所、机构、企业为服务对象,加强对品牌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等项目的支持,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给力袜业产业转型升级;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科技链打造人才培养链,不断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着力培育孵化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引领学科发展、带动产业转型的领军人才;以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为原则,加快推进设计成果的品牌化、市场化、产业化,着力解决设计成果转化难、收益难等问题,让人才和企业都有获得感。

记者看到,设计中心内已有创美、空城、阿黛尔、华诗秀、联盟、蛋蛋等6家设计工作室率先入驻,起步设计创新之路,而他们都将成为创新行业设计领域的前行军。

资讯 I NEWS

泰荣用珍珠织成了功能袜

近日,泰荣针纺集团将价值近100万元的第一批功能性珍珠纤维针纺新产品发往全国数百家“佳适优品生活馆”,打响了重新进军国内市场的发令枪。

“泰荣”是大唐袜业产业集群中第一批通过美国沃尔玛超市“验厂合格”的袜子生产加工企业,并迅速成为大唐袜子出口最大生产企业之一。随着国内市场消费能力逐年提高,泰荣公司总经理刘训林决定以特色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直到发现珍珠纤维原料产品的成功研制和应用,刘训林觉得机会来了。通过多次应用和测试,作为针织行业专家的刘训林洞察到:“珍珠纤维的成功研制只是完成了一个概念创新,大量的吸湿排汗、抗菌防臭、远红外线改善微循环、防紫外线等功能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需要提升和完善。”因此,刘训林除一次性向东华大学买断珍珠纤维产品发明专利外,又继续投入近500万元创新资金进行改进和完善,经台湾纺科院的不断检测,达到了功能要求。

为了更加贴近市场和找准市场定位,公司隆重向国内市场推出“珍珠生活”体验馆。刘训林说,功能产品集成做出来后,取得了跟全国性生活体验馆、大型超市谈判的话语权,公司目前不用交任何进场费和其他费用,就可以把产品陈列在体验馆和大型超市最显眼的位置上。

第8篇:工业设计成果转化范文

【关键词】设计教育;跨界设计;产学创新;数字技术

艺术设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体现,必须大力提倡产学创新再创新的跨界设计。跨界设计,就是在融合两个以上设计专业学科以上的特色与精华,交叉多个学术研究领域的设计合作。“中性、客观和单纯的艺术或者设计概念是不存在的;但这不仅不是一个问题,反而是理解和分析视觉文化的出发点。”①服务对象和领域的广泛让跨界设计成为一种新的设计方式,逐渐延伸为最终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策略。跨界设计有助于提高大众的审美需求,并指引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引领各设计专业教学对于跨界设计的探索与研究,相关的教学理念、方法、目标也随着发展进步。

一、产学创新的跨界设计研究现状

随着艺术类专业的不断扩招,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已经走向普及教育。在以往的课程安排中,各设计专业授课内容覆盖面偏窄,缺少跨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很难开阔眼界。在跨媒体的新时代,学生作品的水平依然很难突破往届的高度,显得单调陈旧。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指出:“跨界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政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办学理念将逐步形成,从定界到跨界的范式转变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②整合跨界设计融合的理念,推行实施跨界教学,引进跨界项目、组建跨界团队等,可以让教学模式得到深层次的改革。笔者认为,目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缺少跨设计专业学习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广泛性设计服务需求的市场不断扩大,单一的设计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美国设计大师马克•高贝(MarcGobé)说过:“设计不再只是将品牌传达给顾客的媒介而已……设计更积极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是人类多样面貌的反映。”③因此,学生更需要广泛的跨设计学科知识,开阔设计视野,通过创作过程中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出融合创新的设计精神。跨界的专业学习能够调动更多的设计元素,通过各种媒介和空间构建新的设计创作,推动学生创意思维的发展。

(二)缺少跨设计专业团队合作

现行的课程训练设置基本以本专业设计课程为主,没有跨设计专业的课程,团队的人员也基本以本专业为主,缺少跨专业团队合作。因此,学院应该突破狭窄的专业框架束缚,重视各专业领域的交叉关联,将关联密切的跨专业设计团队作为教学发展突破点。

(三)缺少跨界项目合作

校企设计合作项目是以企业新产品开发设计、品牌推广等项目为载体,是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但目前的校企合作项目大部分是围绕本专业,缺少从产品到品牌、从平面到立体、从传统媒体到网络新媒介等全方位的跨专业项目合作。

(四)缺少灵活协调的跨界教学管理

跨界教学需要相应的灵活的制度保障,目前这方面的教学管理模式还需要改进。在课程设置方面,相关设计专业和不同专业中的学习都需要教学管理模式改进。除此之外,企业随时需要到学校研讨课题、学生随时需要到企业实习、不同专业教师需要协调教学时间指导学生等问题,都需要改进管理模式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二、探索基于产学创新的跨界设计教学模式

(一)引进政校企跨界教学项目

迈出跨界设计课程的第一步,就是寻找校企合作的跨界项目。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中国家具之都——顺德的唯一地方性高校,与其家居相关产业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融合发展格局早已建立。学院先后与顺德区龙江镇政府、广东工业设计城、广东家具协会、广东高校家具制造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协同单位和企业合作,以企业新产品开发设计、品牌推广等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近几年,企业为学生提供毕业设计赞助超过200万元人民币。例如,2016年广东省户外家具协会落户学院,双方在新产品委托设计、开展各专业设计大赛、协助完成毕业设计产品制作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学院基于设计行业生产实际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方案模式改革,完成了以项目为载体的设计类课程改革。并依据企业的委托课题,初步形成政校行企产学育人的教学团队,共同培养学生。这种借助“政校行企”产学研平台的培育方式,让设计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来自行业的实践项目通过更多的创新设计手段进行表达,同时也奠定了跨界课程的基础并达到教学要求。

(二)建立“跨界”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以“跨界”项目作为支撑,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组织教师和企业有机结合,共同探讨项目。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观性的指导思想较强,而当企业的项目融入进去后,就必须考虑企业提出的设计需求,并根据项目运行的进度和跨专业的要求进行协同指导教学,以问题为先导,以任务为驱动,企业实战项目就会处于主体引导地位。学生可以利用不同专业特色的手法进行交叉创作,从而让概念设计产品更具特色。跨界课程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又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校企的合作基础也得到进一步加强。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够成为合格的设计师,还可以成为有经验的项目管理人才。另外,设计学院还开设了跨界设计这门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放的课程,讲述跨文化交流、跨专业合作和跨媒介整合等热点。在这门课中,采用大课授课的形式对所有学生讲授共性的知识点,对于个性化的问题则采取小班或者小组辅导的方式。学院还邀请相关专家,探讨跨界设计的应用理论模式,综合网络媒体时代的需求,研究跨界项目的实践维度,如学院教授符策刚的《体验空间的跨界设计》,校外企业设计总监袁玉华的《跨学科:品牌终端设计与文化实践》、总监吴峰等的《跨界的多媒体新技术的策划与应用》,其他院校如江南大学教授熊微的《大设计视野下的设计批评新标准》、独立设计师WalterTan的《跨界设计与家具的意义》等。通过他们在学术层面上为学生教授跨界设计的内涵、价值,可以更系统地为研究跨界设计课程模式提供依据及应用说明。

(三)构建政校企“跨界”合作团队

只有跨界的团队才能驾驭跨界的项目,组建跨界的队伍从而实施跨界的课程教学。首先,由企业部门负责人和学校各专业教师构建的教师团队,是具备多专业学科知识的背景跨界团队。指导教师通常不是一个人,而是团队组合。只有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有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具备独到的行业眼光和经验,才能确保跨界设计的产品质量。其次,是组织跨界的学生小组,根据需要由若干名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建设计小组,形成创作共同体。例如,在“龙江春晓•美城100——城市公共艺术创作营”项目中,教师队伍由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与中央美院的教师共同组成,25人的学生团队则是由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和设计学院的学生构成。项目过程中,导师让学生分组创作设计,并且协助现场施工制作,用两星期的时间创造出让龙江人民喜欢的休闲公共环境。

(四)建立精英班,协调改进跨界教学管理

有了跨界的项目以及跨界的团队教学,下一步就需要跨界教学相应的制度保障。跨界的设计教育包括企业单位和学校的跨越。设计学院在课程安排方面对企业应重点考虑,让专业与专业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在进行跨界设计教学时,统筹协调是一个难点,如安排企业、教师、学生研讨教学课题的时间、地点等,因此,校企要根据项目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设计学院这两年开设了精英班,由不同专业挑选出的优秀学生组成,实行跨界课程教学。跨界课程教学紧紧围绕某一设计主题,将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进行组合,在一个教学空间进行教学研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跨界思维能力。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课程设计作品进行展览,让大家共同评审设计作品。

三、基于“产学创新”的跨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毕业设计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是极其重要的课程环节。从创办至今,设计学院不断摸索和研究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实践,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获得了政府行业单位的肯定和赞同。设计学院以产学创新的跨界思维为切入点进行指导,实现“毕业答辩、毕业展览、人才推介、成果转化”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真正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满足行业单位的需求。“至美致用”是2015年学生的毕业设计展览主题。展览要求学生的作品创意出发点是满足生活的需求,并在实现实用的功能性基础上,达到至美的设计(图1)。其中由设计学院34名教师组成的创新设计团队、工作室引进了很多政校企的实战项目。项目引用包豪斯宣言,“致力于把所有创造性的努力联合起来,将所有实用艺术学科——雕刻、绘画、手工艺、工艺都重新结合起来”④,将家具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学生参与其中,组建跨专业的设计团队。以顺德办公家具产品开发与为老年人产品工业实物设计为起点,连接起品牌形象系统及产品包装、展示、广告宣传等系统的形象设计,利用平台化运行机制将项目载体落实到融合课程模式中,让团队学生得到更广泛的跨界实战训练。设计学院还在展厅空间的设计团队进行跨专业合作,展厅的整体空间规划和装饰由建筑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设计,展厅内外的视觉形象由平面专业的同学进行设计,作品的陈列布展主要由展示设计专业学生完成,数字媒体专业学生承担展览的网络视频推广设计。所有专业的学生参与到每个环节,使环境空间的审美和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各专业交互的思维本身就是多领域知识的融合,融合与创新是跨界的核心,学生通过对不同专业的综合归纳,从多种思维角度挖掘创意,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意识,在提高设计原创力、推进实践创新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在展览过程中,毕业生向招聘企业专家介绍作品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更好地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同时实现了学校与用人单位双赢(图2)。通过专业融合、校企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学院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结语产学创新的职业教育必须具备跨界的思考能力,应打破专业局限,进而改革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同时,应借助跨界设计专业合作,遵循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规律,让设计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发挥艺术设计创意能力及综合设计应用能力。依托顺德区人民政府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广东高校家具制造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汇集了广东省家具协会等创新资源,设计学院能够将各方优质资源与人才培养过程整合,把培养规模做大做强,为地方产业发展输出更多的创新力量,实现推动地方行业升级发展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相互支撑。

作者:蔡幸生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俊竹.“产学研用”结合、“教学做”合一的艺术计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5(1).

[2]王艳婷.论跨界融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J].中国轻工教育,2012(3).

[3]张敏.跨专业、跨学科的互动教学的工业设计教学[J].艺术•生活,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