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在路边鼓掌的人范文

在路边鼓掌的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在路边鼓掌的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在路边鼓掌的人范文

“我不要做英雄,我要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一个孩子说出的话,让大家熟虑。

英雄,一个让人敬佩的称呼,走到任何地方,都会有人为他鼓掌。每个人都幻想成为英雄,但又有谁会想到做一个为英雄鼓掌的路人呢?其实做英雄久了,都会怀念自己的故乡,那时自己仅仅是个平凡人。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多高,都已被心中那片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所以不必为了得到而做英雄,或许可以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奈何适,廓而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我们追逐着希望的彼岸,但也别忘了怀揣初心;用最澄澈最明亮的目光,去注视着他们的奔跑,并给予美好的祝愿,使得心神坦然。当你失望、无助时,也依然会有人为你喝彩,而唯有这时,才懂得他人的鼓励和安慰是多么重要。

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充实自己以知识,武装自己以冷漠,保护自己以拒绝,完善自己以获得,安慰自己以成功,即使满足了这些,也不一定会成功,因为缺少了一个为你鼓掌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难免会遭受磨难,而他就在这时,用心待人,总是默默地支持你。当你颇有成就时,你最满足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看到有一个为自己鼓掌的人。

浙江温州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高一:李民

第2篇:在路边鼓掌的人范文

曾经不止一次地听说,某某地方有小孩落水,又有某某英雄人士不顾生命危险去抢救他。

曾经不止一次地听说,某某街口出了一场车祸,人员伤亡严重,某位善良的的哥无偿送他们去医院。

曾经不止一次地听说,一位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书记倒在了他的工作岗位上。

但是,我还听说——

看着河中不断扑腾的双手、那稍纵即逝的脸庞、那若隐若现的“救命声”,有多少人只是驻留在河边,左看看,右看看,而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当突然发现有人下河救人时,他们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拼命鼓掌,似乎这样也就弥补了自己没有下河的“罪过”。更有甚者,一边鼓掌,一边还不忘拍照“留念”!难道,这是一场救生表演吗?只是为了图他们一笑吗?只是为了提醒人们人间还存有真爱吗?真是讽刺!难道没有这么一个英雄,就任凭一个孩子消失吗7伴随着无情的人性,一起湮没在翻滚着白沫的漩涡中,而其中掩映着的是多么肮脏的心啊!

凝视着暗沉的缓慢流动的鲜血,看着惨白而毫无血色的脸,远远目睹着支离破碎的车,人们有的会停下车,询问车祸的前因后果,无奈地摇摇头感叹世事的无常;有的如避邪一样,匆匆地从人群中划过,害怕留下一丝涟漪;有的则是暗中感叹自己的幸运,晚十分钟出门真好……除了那位的哥,又会有多少人肯去帮助他们呢?“要是他们后来推卸责任,自己岂不成了替罪羊,连反驳的余地都没有就被扣押在案板上,任人宰割?的哥,好样的,为了我们大家,不惜扛上这么一个大风险,我们为你呐喊,为你鼓掌。”谁敢说自己不是这么想的?就这样,车祸现场周围往往有这么个现象,众人看热闹,并且暗中下注谁会当替罪羔羊。

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人人都期待着先有人迈出一步,看看是否安全,再考虑是否要走。为什么我们总是尝别人吃过的蜜果,再去感叹为什么自己没有机会先去品尝;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别人成功了,再咒骂上天为什么不降幸运之神在我们头上。其实不是没有,只是你一直不敢先迈出一步!

第3篇:在路边鼓掌的人范文

这是生活中太常见的一幕了。那位妈妈应该没有觉察到,她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选择一次”的机会和快乐。

这让我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故事来。一个女孩的学习成绩很一般,在班里始终徘徊在23名左右,因此被叫做“23号”。一天,她的班主任遇到一件很奇怪的事。在一次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这个女孩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她的名字。因为这个女孩“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

这是一个与长久以来我们所见识到的“神童典型”不太一样的女孩。这个女孩没有特长、没有“远大理想”,但她懂得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擦嘴;在郊游时她知道跑前跑后照看着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在两个小男孩(一个数理天才,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上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时,她想到用掷硬币的方法来打破僵局;在堵车大家焦躁时,她“笑话一个接一个”,逗得全车人哈哈大笑

这个女孩的父母曾一度为她中等的学习成绩而纠结,甚至有些“尴尬”。但在知道全班同学在试卷上写下了女儿的名字后,她的母亲便开玩笑地称赞女儿是“英雄”。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母亲: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小女孩的表情诚挚而认真。

我深深地被这个朴素、清香如一株淡雅小菊的女孩打动了,同时,我也觉得,这个女孩的父母同样值得尊重。因为,他们给了小女孩选择的机会。没有让名利、功利束缚住小女孩的心灵。这才使得小女孩可以轻松自由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而且活得十分快乐和幸福。

其实,正如这则故事的总结中说得那样:“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

这是多么美丽、温暖的平凡,可是,为了能够满足我们的面子或者虚荣,为了能够让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甚至为了孩子以后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我们不得不掐断孩子的这种“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想法。我们安慰自己,这是为了孩子们好,他们的想法太过稚嫩,所以,我们必须得苦口婆心,让他们回到我们所认为的正途中来。其实,理所当然的,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的保护,但保护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而当我们做出上面的一系列的行为时,我们便把孩子潜在的另一种形式的成功,给彻底掩埋了。

而当我们由“为小弟弟小妹妹盛汤擦嘴”“跑前跑后照看食物”这样的温暖视角,直接奔向“数理天才”“英语高手”,奔向了钢琴过几级时,我们的单一势利、麻木无趣的价值判断标准,也正渐渐渗透在了孩子们纯美的心灵里。所以,渐渐地,他们“同时夹住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

第4篇:在路边鼓掌的人范文

这种“高度期待”,在我国的学生家长中很有代表性。这是根深蒂固的“人上人”思维: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出人头地、博取功名、高人一等、金榜提名、光宗耀祖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的《社会心态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居民各项生活动力中,“望子成龙”居九大生活动力之首。这更证明了“人上人”思维流毒之广。

一个健康的社会,成才的价值观应该是多元的,教育的选择也应该是多元的。有积极的教育投入意识当然好,但如果在孩子身上注入过多的“功名期待”,将“高回报”当做教育的终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非要成龙、成凤、当大官、挣大钱才算是成功,而将最基本的素质提高、人格养成都淡化了,这就走入了极端而变得病态了。

“人上人”思维该转向了!不要忘了,能考上名校仅仅是“分数高手”,而大成功或者大富大贵者,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不是单一的“高分”就能得到的。要取得巨大的成功,还有个人机遇、协调能力、情商发展以及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因素。再说了,芸芸众生中,高手如云,天外有天,能攀至金字塔顶端的毕竟少之又少,如果家长不切实际,不遵循、不承认社会多元化的规律,只会给自己徒增苦恼,更会对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不切实际的“人上人”思维忽略了对孩子个性的尊重和对平等的关注。现在不少家庭中亲子关系不和谐,代际矛盾冲突不断,就与这种过分高攀、拔苗助长的观念有莫大关系。更可怕的是,“人上人”思维还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过分的攀比和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过大的压力,积压过多的负面情绪往往容易导致心理疾病。据调查报道,目前青少年正成为心理疾病多发群体,比如天津市曾对全市约160万青少年做过调查,各种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的检出率为13%至16%;因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到医院就诊的20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比1995年增长了约7倍。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过分追求功利,使得许多孩子成为“心理残缺者”和“瘸腿发展者”,甚至在人格发展、道德发展方面出现失衡。

因此,家长还是要多一些平常心,社会舆论也应该宣扬多元的“成才观”。教育发展不能以功利化的当大官、赚大钱等作为终极目标,而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劳动观念、快乐拼搏的职业精神和慈善博爱的公共品质等。孩子只要能凭借自己的劳动创造,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这就是教育的成功。正如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所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

第5篇:在路边鼓掌的人范文

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看到一则9岁孩子上大学的报导,他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

女儿说:“因为我爸爸不是神父啊!”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厢。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

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15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大家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但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吊着点滴,在病床上,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著那些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数理天才,一个英语高手,两人同时夹住盘子上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

直到下车,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30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是做人,实在很优秀!”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上,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我心上,竟是蓦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第6篇:在路边鼓掌的人范文

乌苏,是我们的最后一站。候车室里,正响着那首《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我买了一杯奶茶,坐下来慢慢喝。旁边椅子上有张本地早报,应该是哪位乘客在匆忙中落下的。我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乌苏痴情女苦寻心上人九年”。禁不住暗想:这九年,是美的,这样的好年华,竟全部用来寻人了。

闭了眼,继续听歌。旅伴忽然起身,一下碰翻了我的杯子,茶水在我的膝盖上淋淋漓漓。急切之下,她抓起那张报纸替我揩抹。透过她的指缝,我不自觉又看一眼那被揉皱的标题,不觉怔住,那标题上写的不是九年,而是九十年!

茶水滴滴答答地流下来,流到我的脚背上。我不管不顾地抓过早报,细细看这则消息。旅伴也好奇地伸过脑袋,跟我抢着看。

维吾尔族姑娘夏瓦汗,出生在喀什葛尔,她原本家境殷实,是父母最宠爱的小女儿。做地毯商的父亲病逝后,家境迅速衰落。幼小的她,饱受继父的呵斥和拳头。长大后,夏瓦汗与穷小子肉孜相爱。由于继父的反对,他们双双逃离故土,却在途中失散。

从此,夏瓦汗孤身踏上了漫漫寻爱路。新疆呼图壁、玛纳斯、沙湾、乌苏,她一路跋涉,却始终没有找到爱人。今年已经一百零九岁的夏瓦汗,住在新疆乌苏市西城区街道上,至今未婚。

旅伴握着报纸瞠目结舌,我抱着湿漉漉的膝盖,谁都无法再说出一句话来。

失散以后,那个只有十几岁,从没有出过远门的小家女子,该是如何的惊惶和凄凉。新疆太大太空旷了,坐着火车,一站一站地过去,车窗外永远是莽莽的戈壁。偶尔,才会望见几星灯火。而夏瓦汗,那时是独自靠着双脚穿行。

戈壁过去是沙漠,沙漠过去是草原,每一段都是无边无际的孤独。酷暑、严寒、饥渴、疲惫,是一件也不能少挨的。我读过新疆史,清楚地记得,那时,新疆正是乱世――瘟疫,战乱,动荡。一个孤弱的女子是怎样撑下来的,我无从知道。

因为,新闻上都略去了。

我能想象得出,夏瓦汗经过每一座城市、每一个村落,都会虔诚地向遇见的人询问:“您见过肉孜吗?他高高的个子,浓眉毛、大眼睛,笑起来声音很响亮。他穿蓝色的袷袢,他戴的花帽上绊金、绊银、串珠,还有我亲手绣的巴旦木……”

只是,我想象不出,那九十年的岁月,她是如何度过的。月亮下白的光阴,草尖上绿的光阴,葡萄架里玫瑰紫的光阴,所有的日子在颜色盘里流转着,滴滴孤独,却毫不犹豫地,过滤掉了一切苦难,只余爱情。

候车室里人声嘈杂,广播里那个温柔的女声,用两种语言提醒我们,应该起身验票了。

途中,我向检票员问起夏瓦汗的事。那女孩说,她夫家住在西城区,听婆婆说,夏瓦汗每日劳作,身体很结实,记性也很好。她依然能记得,离开家乡的那个夜晚,星光静静垂下来,空气中有沙枣花浓郁的香。

第7篇:在路边鼓掌的人范文

三个人无奈又不屑的留下我,步行去挑战那多少米的台阶去了。

瞄着山高处的人影,我迷在这圣山一尘不染的碧空里,我想,这真是处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哩,早在出发的时候,包给我们车的师傅就在提醒我们带食品,说是高处缺氧,煮不出熟食,自己备干粮。氧气都没有,当然没有俗世的烟灰相扰。父子三个的身影越来越渺远,融进如水的蓝里,想来真是男神和女神的趣味哦,端坐山腰,我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坐在此处鼓掌,掌声会缺氧吗?

坐得心定神闲,我有些饿了,想是人间的烟火来侵。拈一缕面包,想是天上的云朵落口里,看到栈道边浅淡的小草,想她不食人间烟火味的生长在雪山高处,是想谱一曲神话,还是只是无奈的选择?

眼前平地上,一个花团锦簇的纳西围巾,摊开了,又收起,收起,又撒开,什物洒落一地,顺着地面抬头看,是一对戴着牛仔毡帽的小夫妻,还是恋人,在吵架了,女孩子在癫狂,男孩只是闭嘴,再闭嘴――我不禁羡慕他们的体质,我这吸着氧都才把气息喘匀了,他们真是强啊,海拔近五千米了还可以这般操练,不由感叹年轻真好!草也稀罕的地方,人间的炊烟味顿时扑面而来――我把眼神一直躲闪进远远的山风里,还是瞥见他们拥在一起和解的温馨。多年之后,想起来,这玉龙雪山上的争吵,于他们,是如何一幅洁白容颜,怀念,还是不屑;惦记,还是忘却;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还是不思量自难忘……

我的坐椅旁,挤着坐进一位老人家,赶紧地,挪一挪,让下她。坐下,她就一样一样,从背包里面,往外掏东西,水,蛋糕,火腿肠,我还看到有当地的鲜花饼……全递给小女孩,“奶奶,我不要,不吃,不饿――懂不懂?不需要!”小女孩拒绝得不耐烦,要逃走,离开老人的身边去。老人又叫,又伸出手想拉,“会缺氧――”果然,转两圈,小姑娘扑进老人的怀抱,作呕吐状――想是天上的神仙下了凡,也会是这样的一份爱与关怀吧,如同祖孙上得神山来,走进云朵里,也还是地平线上不改变的悉心与呵护。

眼前又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在顿脚,不悦的小脸上只彰显一双瞪着的亮眼睛,晶晶明亮,闪着泪花,妈妈只不言语,蹲在地上歇息,年轻的爸爸在冲女儿吼,“你不是一定要上来吗?来了就又要下去,不行,必须玩!”我看着那个模样斯文的爸爸在施威,女孩跳几下要冲下去,他居然把孩子拎了起来,掂小动物似的掂起来,妈妈旁观,不行动亦不言语。女孩终于被制服,三口人一起去挑战极限了。我看得快要崩溃了,孩子想要马上下山,也许不仅仅是孩子的“出尔反尔”,或者她很“难受”哦,这对父母是不是失察呢?

听包车的司机师傅说,太小的孩子不适合来登这样高的山,小孩子大脑发育未曾完全,影响智力等等,他还说,这里的居民怀了孕,都不在山上待着,要到下面去――想来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要锻炼她,要怎么样,没有对自己还存心不善良的,可是太年轻了,识见也都有局限,谁的成长中不被父母“虐待”过呢,哪一份教育里又可做到完美不失误呢?

旁边的座椅上人来人往,不同人不同的风景,我们家的三位男神和女神下得挑战的阶梯,开始嘲笑我,什么风景也没有看到,我说,我看到了,看到了玉龙雪山最别具一格的风景,他们不信,给我讲最高处,挑战成功的一个人,在唱黄土高坡,也有走到阶梯一小半就走不动,跟我一样坐下静息的……正说着,我们的旁边坐下来一对老人,没有空位了,年轻人站着,把身后大大的背包放下来,如那个老奶奶,一样一样往外取食物和水,不一样的是,这回是小的服侍老的,男孩子模样健壮,对老人却是举止细腻,语调轻柔,他还仔细劝说两位老人,“吸了吧,不吸也扔了吧,下山就没有用了。”想是老人们一贯的勤俭,手上的氧气罐子舍不得丢掉,他在叫着爸妈劝他们;还听老妈妈在问儿子,“你不要耽误上班”,孩子说,不会的,放心吧。也许刚参加工作,明显是儿子带着父母出来度假的。

目光流转的时候,我发现我家的三位神们也在悄悄看这温暖的风景,对着他们笑,被老夫妻看到,大家相视而笑,幸福自在不言中。

第8篇:在路边鼓掌的人范文

一、回归儿童,教育的主旋律

“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的想法呢?”卢梭一语中的地点出了当今教育的弊端:以成人的思维去设计儿童,让儿童每天都置身于“我是谁”的恐怖境地。儿童作文成人化,儿童作品成人化,儿童交际成人化等等无不体现出儿童教育的失败。儿童在一味地去迎合我们的价值观与审美观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童年童真童趣在哪里?我们几乎无迹可寻。

教育本身是人的教育,当我们教育的主体是儿童的时候,我们必须敬畏儿童,让我们来一次华丽的转身,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站在路边鼓掌的人,让儿童幸福生长,将来他会把这种幸福传递开去的。我们的教育不是分数、不是知识点、不是读死书,教育是塑造,塑造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灵。当儿童拥有了这些,他们的幸福才是内需的。

二、回归生活,教育的活源头

教育来自于生活,最终要回归到生活。而当下的教育机制下,我们的儿童往往成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们在灌输教育中已经与世隔绝,他们的道德素养越来越单薄,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激情。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在不断发展进步的“现代的生活”中,受“现代的教育”,这是自觉的生活教育,有目的的生活教育,是积极的生活教育。把教育的职能发挥到了最大的限度,使教育从传统僵化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开放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教育。我们要引导儿童融入生活,在生活磨砺中塑造健全的人格。首先在家庭中要让儿童懂得生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其第一位老师。这所学校应是一所农场,而不是一个保育箱。积极引导家长吸收国外优秀育儿理念,更新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理意识。其次在学校中向儿童展示生活。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我国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就是缺乏分享。他们经过十几年的洗礼之后,他们终将去独立生活。所以,在学校生活阶段应利用一切可用的平台,为他们创设生活体验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具有儿童特点的游戏活动去历练儿童,让童年的游戏留住童年的记忆。

儿童在生活教育中成长自我,改善着自我。我们虽然不能决定童年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增加它的宽度与厚度。

三、回归个性,教育的百花园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人的个性心理。世界因生物多样性而精彩,试想,如果我们的世界物种单一,那将是一种多么恐怖的境地呀!回顾我们的荣誉评价体系,不难发现,现在绝大多数学校都是以学生的分数来论英雄,即使是三好生,最后也往往被一“好”所遮蔽,缺乏特色。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然而在当今的价值引领之下,已经失去了对这一荣耀的吸引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各种人才,所以,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要回归教育的本质:人的教育,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张扬。只有个性得到张扬的教育才是尊重人的教育。那么如何发展个性,彰显个性魅力?首先,充分尊重儿童,杜威曾指出:关于同情心、好奇心,不偏不倚、敏感和坦率的胸怀,成人应该像儿童一样生长。所以不要用成人的价值观左右儿童。其次,要研究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在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服务。第三,要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整合,设计出具有实用性与导向性的荣誉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颗星。这种荣誉体系既有学校的最高荣誉,又有年级之间的纵向荣誉,还有年级内部的横向发展荣誉。这些荣誉的设立根植于社会生活,让儿童的校园生活不再是上课的全部,俨然是一个微缩的社会生活,每个人在里面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在自己追寻的轨迹上快乐生长。

第9篇:在路边鼓掌的人范文

一、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

电影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它的直观性、逼真性、通俗性是它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它是声、色、光、影的完美集合。微电影,更以其“具体而微”的特点,既适合在这个读图时代成长的学生,又能灵活运用于作文教学中。用微电影吸引学生登入作文的殿堂,真是非常好的路径。它可供选择的内容实在太多,从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到国人自拍的各种类型微电影,不难找到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的好片子。电影中,你可以看到那些在你面前真情流露的人物形象;电影中,人们历尽艰辛实现了最美好的追求;电影中,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最真挚的抚慰……同欢愉,共悲凄,在短小的时空里,抽身现实,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这与我们用文字表达生活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有利于开创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训练学生思维的手段主要靠教师灌输,思维训练量比较少,导致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学生无话可说,也就无话可写,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尽管教师详批详改,详导详评,但实际效果还是事倍功半。优秀的视频往往有一个出彩的剧本,审题构思,谋篇布局等方面都要推陈出新。拿来做范例必然使学生思维更敏捷,变得更聪明,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写出创新文章来。比如给学生播放过这样一个广告,是父女之间的隔时空对话。将要死去的父亲告诉女儿要做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他将躲起来看女儿,并且一直爱着女儿。女儿要遵守规则:不能哭、照顾好妈妈。十年后女儿长大成人,说自己赢了游戏,终于可以哭了,也深深地理解了父亲的爱。广告非常感人,拍的温馨动人,却是一个房贷广告。虽然结尾广告词有些煞风景,却可看出广告设计的独具匠心,对学生开创思路颇有启示。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谋篇布局

无论语文教学如何改革,写作始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遇到不少学生,平时作文材料积累了不少,文章也写了不少,但就是到了高三还是写不出文从字顺、条理清晰的文章来。究其原因,除文字基本功外,还有思路不清,不会谋篇布局。我们在作文指导、作文讲评时哪怕说的头头是道,说得唾沫四溅,还是有些学生不知所云,老师累,学生苦。怎么办?不妨也试试用视频。当前的娱乐节目种类很多,其中不乏优秀之作。我个人很喜欢《超级演说家》这个节目,里面不乏出彩的演讲。细究下来,很多演讲词就是逻辑严密、语言优美、论点突出的议论文啊。我将陈铭的《女人永远是最佳辩手》当做范例。视频中先介绍了陈铭,博士生的身份让学生羡慕不已,又强调了两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的身份。可是就这样出色的人却号称辩不过自己的老婆。所以和学生一起饶有兴趣地看了他的演讲视频,又一起解读这篇演讲词。并引导学生列出了提纲。通过对提纲的分析,就水到渠成地介绍了作文结构中的并列式,再次强调了结构严谨的意义。把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文章的思路就清晰了,学生也有话可写了。

四、有利于学生观摩佳作,激发探究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实践证明,品读佳作、借鉴写作技法是一条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在阅读了一定量的美文佳作后,势必对行文章法有所趋同,进而影响自己的作文。而运用信息技术,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展示这些名篇,帮助学生有机会阅读到教师推荐的更多文章。当然,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法可以多种多样。配乐朗读、情景诵读、字幕展示这些多媒体技术的组合,都可以作为学生观摩作文的形象化方式。相比传统的课堂宣读,这种加入了视频的佳作欣赏课,既调动了学生欣赏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能力。以教学方式的变革赢取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有一次给学生播放了佳作赏读《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在音乐、画面的衬托下,随着朗诵者娓娓到来,此文显得更加优美动人,感情真挚。

五、利用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