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疼痛护理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R47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07-01
新生儿在出生以后就具有比较强的感受疼痛的能力,但是承受疼痛的能力比较低,反复的疼痛会给新生儿带来较大的损害,因此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会给予大量的适度疼痛操作,以此来提高新生儿的疼痛承受能力。于是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降低新生儿的疼痛程度,提高新生儿的疼痛承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护理人员在新生儿护理中必须要给予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本文笔者对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护理中实施了疼痛管理,并且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其中男性婴儿56例,女性婴儿44例,年龄6-8天,平均年龄为4.12+0.12天,平均体重为2.82+1.10千克,100例婴儿在出生以后均没有接受疼痛刺激,同时所有婴儿的生命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然后将100例婴儿随机分为两组,50例为对照组,50例为疼痛干预组,并且两组婴儿在性别、体重、年龄与生命体征现象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婴儿给予常规护理,而对于护理干预组的50例婴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适度的疼痛管理,疼痛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婴儿的护理,护理干预的护理主要包括包裹襁褓和保持屈曲,护理人员必须要用双手平托婴儿的头部与双脚,使婴儿呈现屈曲,然后运用鸟巢式的方式将新生婴儿包裹起来。其次就是喂养护理,母乳喂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婴儿止痛方法,因此在疼痛操作中,给予婴儿母乳喂养可以有效降低婴儿的哭闹。再次就是改善婴儿的居住环境,因此在疼痛干预护理中,护理人员必须要尽可能的降低婴儿居住环境中的噪音,将房间的光线强度调节到婴儿能够适应的强度,这样可以提高婴儿承受疼痛的能力,其次在婴儿疼痛操作中,舒缓的音乐能够有效转移婴儿对疼痛的注意力,因此在婴儿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播放一些比较舒缓的轻音乐。最后就是婴儿的抚触护理,抚触护理是婴儿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疼痛干预的婴儿护理中,护理人员在婴儿接受疼痛刺激时轻轻抚摸婴儿的头部以及面部,让婴儿能够感受到外来的关心,进而能够消除婴儿的焦虑以及对疼痛的注意力。
1.3 评价方法
参照新生婴儿疼痛评估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婴儿的哭闹程度、表情以及觉醒等指标,总分为7分,分数越高,婴儿的疼痛程度就越大。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且数据资料都采用平均数加上公差的形式,并且对照组与疼痛干预护理组之间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婴儿刺激时的疼痛程度比较
由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显示,对照组50例新生儿中在疼痛刺激时表现轻度疼痛的有25例,中度疼痛的有20例,重度疼痛的有5例。护理干预组的50例新生儿中24例新生儿中变现为轻度疼痛,21例表现为重度疼痛,5例表现为重度疼痛,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婴儿接受疼痛刺激半小时之后的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新生儿在接受疼痛刺激半小时后,两组新生儿的疼痛程度都有所降低,但是疼痛干预护理组的婴儿疼痛程度降低比较明显,具体数据如下表。
3讨论
新生儿承受疼痛能力的比较弱,为了提高新生儿对疼痛的承受能力,护理人员通常会给予新生疼痛操作,但是过度的疼痛操作会给新生儿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疼痛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常规的新生儿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护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疼痛,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对照组的50例新生儿中,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半小时后的疼痛评分改善并不是很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采取有关的护理措施来降低新生儿的疼痛。
疼痛管理是现代临床护理的发展趋势,是降低新生儿护理中疼痛的主要途径,对于降低新生儿疼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上述结果中可知,护理干预组的50例新生儿中,新生儿疼痛刺激半小时后的疼痛评分有着明显的降低,因此疼痛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疼痛。因此在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还要进一步加强疼痛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新生儿的护理效果。首先,护理人员要进一步加强新生儿居住环境的管理,尽可能降低那些不利于新生婴儿的噪音,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外界环境对新生儿的刺激,同时还应该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这样可以有效分散新生儿的注意力,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疼痛程度。其次,护理人员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疼痛的护理,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疼痛。总而言之,疼痛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疼痛,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4结论
新生儿由于疼痛承受能力比较低,常规的护理会给新生儿带来较大的痛苦,不利于新生儿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而新生儿护理中的疼痛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疼痛程度,提高新生儿对疼痛的承受能力,进而提升其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电芳.疼痛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年7期
【关键词】 创伤骨科;疼痛护理;疼痛管理;无痛病房
由于创伤骨科的大部分就诊患者大都属于急诊入院, 并且急性的骨科创伤所引发的疼痛会直接导致患者的心率加快和血压快速增高, 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1], 所以实施科学有效的疼痛护理管理十分重要。本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18日, 对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 积极地开展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 加强疼痛管理控制, 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18日收治的急诊创伤骨科住院患者共236例, 其中男157例, 女79例。患者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36.5±4.7)岁。患者发生创伤原因:属交通伤患者共136例, 平地摔伤患者共13例, 高空坠落伤患者共32例, 重物砸伤患者共42例, 机器绞伤患者共13例。依照随机的原则, 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18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创伤原因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疼痛教育, 并按疼痛程度分级在长期医嘱上给予患者镇痛药护理, 观察组患者, 则通过建立疼痛护理模式进行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制定和实施疼痛护理管理的评估和护理干预流程 在患者住院后2 h内, 先进行首诊疼痛评估, 使用本院制定的规范疼痛评估护理记录单, 详细记录下评估具体时间、疼痛原因与性质、持续的时间和疼痛评分值, 并记录下患者疼痛治疗的依从性、不良反应、用药状况。
1. 2. 2 疼痛护理干预 非药物措施包括二项:①改善疼痛护理的环境条件, 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采光, 尽可能地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刺激, 降低患者的疼痛感。②科学的护理, 以达到有效改善患者伤处的血循环状态, 进而达到消肿和止痛的最佳效果。在药物镇痛护理方面, 采用多模式的镇痛方法:如果患者的疼痛评分值在4~6分之间, 则给予其非固醇类抗炎药以及弱阿片类药物;如果疼痛评分值在7分以上, 则另外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力求在最小药物使用量的前提下, 达到最好的镇痛作用。
1. 2. 3 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教育 疼痛管理小组及时地向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教育, 在病房内张贴疼痛尺, 或者在病床边悬挂彩色的镇痛小贴士, 让患者了解疼痛的产生机理及对人体的作用, 引导患者科学地表述疼痛感受, 以便于对症处理。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护理满意度评分, 由本科室制作满意度评分量表, 满分为100分, 项目包括护理措施、护理模式、护理环境、疼痛护理和健康教育等5项。每项20分, 数据汇总后计算平均值。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开展综合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通过给予疼痛护理模式后, 手术后的疼痛评分(3.70±2.40)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70±2.10)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8.3%(116/118),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5.6%(101/118), 两组患者在手术以后的疼痛评分和疼痛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对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骨科创伤和手术后的固定、后期功能锻炼等治疗和护理时都会引起疼痛。目前, 疼痛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开始日益受到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2]。实践证明, 给予患者及时合理和科学有效的疼痛护理管理, 能够明显地减轻或者避免疼痛对于患者心理和身体所产生不良反应, 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
由于急性疼痛很有可能进展成为无法控制的慢性疼痛, 对于患者的身体康复十分有害[3]。在开展医院疼痛护理管理模式以后, 护理时通过系统的疼痛评估的流程, 基本可以实现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 按照疼痛评估分值, 准确和规范地运用非药物护理和镇痛药物护理干预, 这样就能提高患者伤肢的功能恢复效率。
此外, 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能够从患者的角度来集中体现医护工作中疼痛控制的效果[4]。从本项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评分值明显地低于对照组患者, 并且护理满意度为98.4%, 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 实施按照疼痛护理模式进行系统规范的疼痛护理, 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 大大增加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增加配合度, 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三莲, 黄健.急性创伤术前疼痛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11):349.
[2] 李萍, 邓惠英.综合疼痛评估图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应用. 护理学报, 2011, 13(9):46.
[3] 裴天容, 李刚平.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个体化护理效果评价.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13(14):801.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临床效果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可彻底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手术创伤、膝关节屈曲训练等,易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并持续时间较长,患者易产生焦躁、担忧、抑郁等情绪,无法耐受疼痛,放弃早期关节训练,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对患者疼痛进行护理,可促使患者顺利进行功能训练,减轻疼痛对身心造成的影响。我院针对6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分析,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2例膝关节病变患者均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63.21±6.87)岁;病程3.8~22.9年,平均病程(10.34±3.42)年;双侧同期置换10例,单膝置换52例。入选标准[1]:符合膝关节病变标准,行一期置换手术,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糖控制欠佳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6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P>0.05),临床可比价值较高。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待患者自诉疼痛时,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并给予常规饮食护理和心理疏导。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具体内容为:①入院评估。入院当天,责任护士对患者疼痛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并详细记录,做好交班工作。膝骨关节炎患者病程长,长期受到疼痛折磨,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对疼痛、止痛药物的认识,并讲解忍受疼痛的危险、疼痛评估措施、镇痛的概念等,及时纠正患者错误认知。②术前护理。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患者疼痛,询问是否对睡眠产生影响,可将床尾摇高,确保血液回流,并给予热敷镇痛。术后遵医嘱服用镇痛药物,提高痛阈。加强患者和家属的疼痛教育。③术后护理管理。定时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包括疼痛发生时间、强度、持续时间、部位、对睡眠的影响、镇痛措施效果等。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主动表述疼痛感受,并学会自评疼痛。疼痛干预不包括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药物镇痛需遵循个体化、三阶梯给药原则,非药物干预包括心理疏导、物理治疗、健康教育、转移注意力等。护理人员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功能锻炼的知识,同时主动安慰和关怀患者,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进而减轻疼痛。及时评估镇痛措施实施效果,若VAS评分
1.3 评价指标 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时间、膝关节屈曲≥90°所需时间等。同时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问卷,由患者或家属填写,总分为100分,≥90分、70~89分、
1.4统计学处理 将此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后录入Excel,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数据比较经?字2检验;通过(x±s)表达计量资料,独立样本经t检验,如果结果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护理管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下床时间、膝关节功能改善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
2.2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提高(P
3讨论
膝关节是机体最大的关节,膝关节活动是较为复杂的多关节运动,一旦出现关节病变,会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膝关节病变以手术为主,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常见术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疼痛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骨科手术创伤大,神经组织炎症水肿,疼痛发生率较高,同时对机体多方面带来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康复,增大了医护人员工作量,甚至引起医患纠纷,难以确保手术治疗效果。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低风险的术式,但其远期疗效和康复与以下因素相关[3]:①患者主动、意识的进行早期功能训练;②部分患者术后关节出现严重粘连,需再次手术,直接影响关节修复;③术后关节部位疼痛厉害,需给予止痛药,但易引不良反应,影响患者预后。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法较多,为确保术后有效镇痛,并保障早期康复训练顺利进行,需探寻一种合理有效的疼痛护理方案。
随着临床医学模式的改变,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深入人心,患者在追求疾病疗效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舒适度的关注。我院针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4],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下床时间,膝关节屈曲≥90°时间显著缩短,说明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帮助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实现满意的治疗效果,进而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凌燕,高立红,王伟丽,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5):356-358.
[2]白美英.探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与有效性[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1(5):502.
关键词:老年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态度
国际上疼痛已被作为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以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在我国疼痛的评估和干预也做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和宣传,相应对护士进行疼痛培训课程也由各大医院召开,其中包括浙江邵逸夫医院主办、四川华西医院主办、丁香园主办、北京医院主办的等。疼痛作为老年综合症(常见的老年综合症主要包括吞咽障碍、营养不良、尿失禁、跌倒、骨质疏松症、慢性疼痛、肌容积减少症、卧床不起、便秘和睡眠障碍等[2])之一,严重影响者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了解老年科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情况,针对认识比较薄弱的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评估和干预能力。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自愿原则对太原市老年科护士进行微信问卷调查,问卷回收204份,完整率为100%。护士来自二级乙等及以上的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所占的比例是79.4%;年龄均大于20岁,其中40岁以上人数所占比例为12.3%;护龄6年及以上所占比例为60.8%;学历本科及以上所占比例为84.8%;学习疼痛知识的方法包括上学期间(67.7%)、讲座(45.6%)、科室或院里的业务学习(71.1%)、岗前培训(12.3%)、多媒体等渠道(34.3%)、参加会议(23.0%);71.1%的人参加过继续教育;57.8%的人参加过相关培训;仅仅有18.6%的人对疼痛了解;大家所知道的疼痛评估工具有:视觉模拟评定法(39.2%)、数字式疼痛评定法(29.4%)、文字描述式评定法(27.5%)、23.5%的人不知道;大多数人对疼痛知识学习的意义认为:能够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有助于正确评价患者的疼痛,帮助其减轻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判断患者疼痛程度及相关护理提供指导;促进康复,积极治疗等。
1.2调查工具1.2.1童莺歌翻译修订的疼痛认知和态度调查问卷[3](KnowledgeandAttitudesSurveyRegardingPain,KASRP)该问卷为BettyFerrell及MargoMcCaffery设计并不断修订,2008年4月是最新一次修订[4]。源英文问卷的重测信度为r>0.80,内容一致性信度为r>0.70,经童莺歌修订后该问卷由40个条目组成,内容涉及到疼痛评估、处理、用药原则及案例分析等方面。条目1~22为是非题,23~36为选择题,37~38为案例分析,每个案例分析都包含2个分条目,为37A、37B、38A、38B。评分时参照标准答案,计算答对题数所占的比率,即答对率=答对题数/总题数×100%。根据疼痛认知和态度调查问卷作者建议,答对率80%设为及格分数[5]。1.2.2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所在医院级别、护龄、职称、学历、是否接受过继续教育,参加相关培训、学习相关知识的方法、疼痛评估工具、开展疼痛学习的意义、对疼痛知识自我掌握的评价等。1.3实施方法制作微信问卷,发放到山西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群里,请大家协助调查,由微信填写并提交问卷,这样既能节省大家的时间,又能保证问卷回收的质量,提高问卷回收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对回收的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统计学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统计学率和频数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204名老年科护士疼痛认知和态度得分情况204名护士得分为(17.50±0.21)分,最高分为25分,最低分为9分;设答对率80%为及格分数,本组护士无人达到该标准,答对率最高仅为62.5%,204名护士正确率为(42.5±0.5)%。2.2204名老年科护士疼痛认知和态度问卷答对率前10个条目见表1答对率最高为条目16,由表1可见老年科护士对疼痛评估方面知识答对率较高。2.3204名老年科护士疼痛认知和态度问卷答对率后10个条目见表2答对率最低的是条目37B,由表2可见老年科护士对疼痛药物管理方面知识较欠缺。
3讨论
3.1老年科护士疼痛认知和态度亟待提高由于老年患者疼痛感觉下降和社会认识不足,大部分患者存在的轻到中度持续慢性疼痛易被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忽视[6],临床工作中对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管理不够理想,护士缺乏疼痛评估和干预方面的相关知识。本研究204名护士得分为(17.50±0.21)分,设答对率80%为及格分数,本组护士无人达到该标准,答对率最高仅为62.5%,总体正确率为(42.5±0.5)%,充分说明老年科护士对疼痛一般知识、疼痛的评估、药物知识和干预等方面知识欠缺。同国内其他研究者的相比:平均得分和正确率均高于陈晓燕等[7],该调查外科护士得分和正确率依次为(15.75±3.41)分和(39.38±3.98)%,也高于南桂英等[8]对产科护士的调查结果(12.53±1.40)分和33.80%,但此调查结果低于Glajchen等[9]的报道,美国1236名居家护理护士的疼痛知识回答正确率为56%;意大利护士的正确率为59%[10];澳大利亚护士的正确率为71%[11],老年科护理人员急需疼痛方面的相关培训和教育,这样才能够更好更准确地评估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干预和观察,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2提高老年科护士对疼痛认知和态度管理策略
3.2.1增强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效能本研究得出23.5%的人对疼痛评估工具一种都不知道,仅仅有18.6%的人对疼痛了解,说明其日常并不注重自我学习。自主学习是指个体主动地借助或不借助他人的帮助来判断自己的学习需要,制订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人力及物力资源,选择及实施适宜的学习策略以及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12],自主学习能力是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13]。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做到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组织和实施特定行为以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判断。它关注的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信心程度,而不是个体已经拥有的技能多少[14]。王振宏等[15]研究揭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运用的预测性较高,同时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与其行为水平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动态发展关系,这提示我们要提高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自我效能水平,促进疼痛相关知识的学习。丰富自身医学知识,培养其日后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能力。以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2.2加强在校护生疼痛相关知识教育力度设答对率80%为及格分数,则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科护士(67.7%的人在上学期间学过相关知识)对疼痛认知和态度方面知识无论何种学历得分都不及格。说明我国目前各高校对疼痛相关方面知识设计深度和广度不够,这也许与我国的整个护理教育体系有关,我国护理院校对疼痛管理还缺乏统一规范的教育,学生仍然存在着对疼痛管理知识理念和麻醉性镇痛药成瘾性认识上的偏差。这些知识缺乏和认识上偏差将影响护生成为临床护士后对临床疼痛恰当的评估与处理[16]。护士从学校到医院所接受的疼痛教育和相关培训知识是有限的,并不会随着学历的提升而有所增加。甚至有23.5%的人不知道疼痛评估工具。所以应从医学生阶段抓起,各大高校应注重疼痛方面基本理论知识的教授。
3.2.3加强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继续教育、相关培训和讲座力度本研究得出只有57.8%的人参加过相关培训,只有12.3%的人岗前培训有讲解疼痛相关知识。李伦兰等[17]调查研究发现系统学习过疼痛相关知识和经常从学术期刊上查阅疼痛相关文献的护理人员,其疼痛知识和态度问卷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关研究[18]已经证实,疼痛教育项目对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改变临床疼痛管理实践是有效的。所以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可以成立医院疼痛管理小组,要定期举办相关方面知识的系统化培训。本研究中只有23.0%护士参加过疼痛相关会议,因此可以根据自己医院做得不够好的,可以给优秀员工申请外出学习的机会来引进好的疼痛管理理念。可以培育老年专科护士来系统学习老年综合征的管理和护理,尤其是关于疼痛评估和非药物干预方面的知识,建立规范化的老年患者疼痛管理模式和流程,提高老年科护士的疼痛知识和态度得分。更专业地减轻老年患者的疼痛,同时增进患者的舒适感觉。总之,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科护士疼痛认知和态度方面的知识有待提高,希望通过上述对策能提高对老年患者疼痛管理的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MerbothMK,BarnasonS.ManagingPain:TheFifthVitalSign[J].JNursClinNorthAm,2000,35(2):375-383.
[2]张玉芹,陈雪丽.老年综合征的预防与康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1.
[3]童莺歌,叶志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问卷的汉化及应用测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B):66-68.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0.04.056.
[4]LouiseP,CynthiaL.NursingStudents,KnowledgeandAtti-tudesRegardingPain[J].PainManagementNursing,2006,7(4):167-175.DOI:10.1016/j.pmn.2006.09.003.
[5]McCafferyM,RobinsonES.YourPatientIsinPain-here’sHowYouRespond[J].Nursing,2002,32(10):36-45.
[6]李征华.老年慢性疼痛96例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7):103-104.DOI:10.3969/j.issn.1009-8194.2010.07.057.
[7]陈晓燕,郁燕,王艳,等.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1):2919-2921.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5.21.013.
[8]南桂英,王慧玲,朱迎春,等.产科护士疼痛知识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8-40.DOI:10.3969/j.issn.1672-1756.2009.02.013.
[9]GlajchenM,BookbinderM.KnowledgeandPerceivedCom-petenceofHomeCareNursesinPainManagement:ANa-tionalSurvey[J].JPainSymptomManage,2001,21(4):307-316.
[10]VisentinM,TrenfinL,MarcoRD.etal.KnowledgeandAttitudesofItalianMedicalStaffTowardstheApproachandTreatmentofPatientsinPain[J].JPainSymptomMan-age,2001,22(5):925-930.DOI:10.1016/S0885-3924(01)00355-4.
[11]VanniekerkLM,MartinF.TasmanianNurses’KnowledgeofPainManagement[J].IntJNursingStud,2001,38(2):141-52.DOI:10.1016/S0020-7489(00)00053-5.
[12]StrannegardO,StrannegardIL.TheCausesoftheIncreas-ingPrevalenceofAllergy:IsAtopyaMicrobialDeprivationDisorder[J].A1lergy,2001,56(2):91-102.
[13]谈存梅,齐海燕,杨菊兰.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8):371-373.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3.08.014.
[14]BarbaraKH.FocusonHealthPromotion:Self-efficacyinOncologyNursingResearchandPractice[J].HAAS,2000,27(1):89-97.
[15]王振宏,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32(1):65-69.
[16]陈素娟,冯金娥.本科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6B):12-14.DOI:10.3969/j.issn.1008-9969.2009.12.005.
[17]李伦兰,倪秀梅,甘玉云,等.227名骨科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4,21(19):44-48.
【关键词】术后疼痛;评估;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75-01
【Abstract】vascular pain patients in clinical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emerging topic,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pain has been the nurs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in control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andards of quality management of medical care. Pain is an unpleasant physical experience, it occurs widely in the various diseases in the course of. Pain not only bring the patient body, but also affect the spiritual, mental, physical, directly of life and survival of patients. Therefore, the evaluation and control of important postoperative pain.
【keyword】postoperative pain; assessment; nursing
血管外科疼痛是护理工作中最常遇见的症状,祖国医学认为:“气滞血郁,不通则痛”[1]。急性疼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通常指疼痛时间短于3个月,而于疼痛强度无关。急性疼痛是疾病的症状,因而反应强烈,严重疼痛可伴有挣扎、对抗、瞳孔散大、出汗、气促、心率加快,经医疗干预后疼痛逐渐缓解,病情得到控制,从而可减轻患者痛苦,减轻疼痛对机体的有害影响。现报告如下。
1疼痛评估
1.1 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⑴疼痛的性质。是钝痛、酸痛、绞痛、刺痛、灼痛、胀痛、麻痛、跳痛或刀割样痛。⑵疼痛的部位。是一处疼痛或多处疼痛。⑶疼痛的程度。常用文字描述评定法(VDS),0=无痛,1=轻度疼痛,2=中度疼痛,3=重度疼痛,4=非常严重的疼痛,5=无法忍受的疼痛。⑷疼痛持续时间。疼痛是持续性还是间隔性,有无放射,是否逐渐加重等。
1.2 评估方法按WHO的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疼痛分为4级,O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平卧时无疼痛,翻身咳嗽时有轻微疼痛,但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影响。2级(中度疼痛):静卧时痛,翻身咳嗽时加剧,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3级(重度疼痛):静卧时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觉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除上述方法外,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疼痛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和饮食等。
2 疼痛的表现
肢体疼痛是血管外科常见症状,主要是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回流障碍所致,通常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大类[2]。
2.1 间歇性疼痛血管疾病引起的间歇性疼痛有下列3种类型。①间歇性跛行。慢性动脉阻塞或静脉功能不全时,步行时可以出现小腿疼痛,迫使患者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②性疼痛。肢体所处的与心脏平面的关系,可以影响血流状况,激发或缓解疼痛。动脉阻塞性疾病时,抬高患肢因供血减少而加重症状,伴有肢体远端皮肤苍白;患肢下垂则可增加血供而缓解疼痛,但浅静脉充盈延迟。相反静脉疾病时,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而减轻症状,患肢下垂则因加重淤血而诱发或加重胀痛。③温度差疼痛。疼痛与环境温度相关,动脉阻塞性疾病时,热环境能舒张血管并促进组织代谢,减轻症状。如果后者超过了血管舒张所能提供的血液循环,则疼痛加剧。血管痉挛性疾病在热环境下血管舒张,疼痛减轻,寒冷刺激则使血管痉挛及疼痛加重。血管扩张性疾病则在热环境下症状加重。
2.2 持续性疼痛严重的血管疾病,静息状态下人有持续疼痛,又称静息痛。分为①动脉性静息痛。②静脉性静息痛。③炎症及缺血坏死性静息痛。
3 治疗与护理
3.1 治疗
治疗原则为明确诊断,祛除病因,缓解疼痛,了解影响疼痛的因素,再实施针对性措施。
3.1.1 影响控制疼痛的因素疼痛最直接的控制手段是应用有效的镇痛药物,有些患者和医务人员就过分的强调了镇痛药物和物,存在着成瘾性。只有在无法忍受时才给予止痛药。所以患者对疼痛在能忍受的情况下,大多采取忍受疼痛。但疼痛能引起的应激反应对凝血功能会产生影响,使血小板黏附功能增加,纤溶功能降低,以致机体处在高凝状态[3]。
3.1.2 镇痛措施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疼痛给予相应不同的处理。镇痛药物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直肠给药、经黏膜给药,
3.2 护理
3.2.1 一般护理①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周围环境、陪伴制度等,使患者感到放心。②减少不良刺激。保持整洁的环境,空气流通,开导患者家属,避免一切不良的情绪刺激,防止消极暗示。③减少局部疼痛刺激,更换等,防止因不当姿势造成肌肉、韧带或关节牵扯而引起的疼痛。
3.2.2 预防疼痛在疼痛发生前告诉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一同参与护理及治疗计划,改变对疼痛的反应及态度。
3.2.3 掌握患者的疼痛状况善于观察疼痛的反应,认真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等。并对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给予肯定。
3.2.4 做好心理护理 对行为过激的患者要耐心劝解,多给予鼓励、体贴。同时向患者解释疼痛产生的机制,让患者提高对疼痛的认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以及多年来血管外科的疼痛护理工作,使我深刻的体会到,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应充分认识到患者有陈述疼痛,表达疼痛程度,得到完全镇痛,受到尊重并得到心理和精神上支持的权利和知情权。疼痛是疾病的症状,是患者的主观体验,也存在个体差异,掌握不同疾病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对选择治疗方法,观察病情变化,减轻疼痛有重要意义,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杨金利.急性疼痛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儿童斜视患儿1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研究组中男51例,女3 0例,年龄2基金项目 2015 年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5LC020。作者简介 谭璇,主管护师,本科,单位: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江霞(通讯作者)、刘义兰、鲁才红单位: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引用信息 谭璇,江霞,刘义兰,等.人文关怀现代护理模式在儿童斜视矫正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6,30(11B):4068-4070.岁~10岁;共同性外斜视41例,共同性内斜视22例,麻痹性斜视18例。对照组中男47例,女34例,年龄3岁~10岁;共同性外斜视43例,共同性内斜视21例,麻痹性斜视17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即术后遵医嘱给药、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给予饮食指导及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现代护理模式。
1.2.1.1 术后疼痛评估
凡14岁以下行斜视矫正术的住院患儿,每天14:00统一采用脸谱疼痛评分法(Faces Pain Scale,FPS),即护士根据患儿的面部表情与六张代表幸福微笑直至痛苦流泪不同表情的面部表情图比对后进行疼痛评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儿童往往不会主动诉说斜视术后疼痛的程度及纱布遮盖双眼产生的恐惧心理,而经常用大声哭闹来表达。当患儿术后大声哭闹时医护人员不能认为患儿术后哭闹是理所应当的,而应表示关心和引起重视。
1.2.1.2 术后疼痛护理
选择并制作适用于儿童的色彩鲜艳的宣教图册,采用情景模式对患儿进行斜视矫正术的手术相关宣教。图册内容包括手术室外环境、手术间内环境、医护人员手术衣、术后心电监护仪、吸氧管及术眼纱布遮盖图。责任护士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看图讲故事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术前、术后宣教,让患儿熟悉手术环境、术眼纱布遮盖作用效果及术后回病房后仪器使用现场等,用情景模式宣教方法以缓解患儿焦虑、恐惧及疼痛。宣教时,责任护士可亲切地称呼患儿的乳名、小名等,减少患儿和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感,更易交流。儿童行斜视矫正术一般为全身麻醉手术,并且在手术中要牵拉眼部肌肉,术后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疼痛等不适。责任护士应主动巡视病房,及时准确地对患儿的疼痛进行评估,并将不适症状告知其管床医生。当疼痛评分3分时给予心理护理,4分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进行镇痛处理。在给药前,向患儿及家属讲解使用药物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儿安全、及时、准确用药。术后疼痛时建议并指导患儿选择生活中最为亲近的家属,术后患儿平躺于病床上,家属或搂或抱其怀中,以增加患儿安全感;责任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和治疗前后发放儿童贴纸进行鼓励;播放儿童喜爱的音乐,运用音乐疗法转移患儿术后疼痛的注意力以减轻患儿的疼痛与不适;对同病房患儿开展最乖巧小朋友的评比,并以颁发贴纸的形式进行奖励。
1.2.2 评价方法
1.2.2.1 疼痛评价
采用FPS脸谱疼痛评分法对儿童病人术后的疼痛感进行评价,分值为0分~10分,0分为无疼痛,2分~3分为轻度疼痛,4分~6分为中度疼痛,7分~10分为重度疼痛。
1.2.2.2 护理满意度评价
将我院采用的住院病人对护士人文关怀满意度调查表发给患儿家属(因为儿童年龄尚小),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在美国卫生保健系统护理关怀工具护理满意度量表基础上修订改编而成,采用5级评分法,1分表示完全不满意,2分表示不满意,3分表示一般满意,4分表示满意,5分表示非常满意,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问卷调查由专门负责满意度调查的老师发放,并向调查对象解释调查的目的并进行填表的指导,问卷填完后当场收回。本次研究共发放人文关怀满意度调查问卷162份,回收有效问卷162份,有效回收率100.0%。
1.2.3 统计学方法
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2 检验及t检验,检验水准=0.05。
2 讨论
人文关怀现代护理模式在儿童斜视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具体表现在儿童斜视术后疼痛评估、术后及时观察、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使患儿及家属感受到关心和关怀。正确的疼痛评估对于有效降低疼痛感是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由于儿童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患儿对疼痛程度的表达不如成年人,故存在护士难以主观判断或免于评估直接采取简单安慰就忙于临床其他工作而忽略病人的疼痛主诉。运用情景模式,选择并制作适用于儿童的色彩鲜艳的图册,采用情景模式对患儿进行斜视矫正术的手术相关宣教。情景模式是让责任护士有目的地利用直观的彩图以实际的情景还原手术室内外环境、病房术后监护仪器使用场景,让患儿和家属对场景变化有一定的感官体验和心理准备,使患儿更容易接受离开父母进入手术室的陌生环境。与传统的说教方式相比较,情景模式的宣教方法更容易让患儿理解和接受。我院为人文关怀护理的特色医院,我科为人文关怀护理示范病房,人文关怀护理工作开展成熟,经验丰富。
[关键词]慢性疼痛;躯体化障碍;多模式护理干预
随着现代生活模式的改变,生活压力增大,躯体化障碍在临床上发病越来越多,其中以慢性疼痛为主的躯体化障碍不仅存在情感神经障碍,而且存在躯体化疼痛症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体验。躯体化障碍在临床中属于“躯体形式障碍”范畴,与慢性疼痛的病程长,反复治疗,患者四处求医不见好转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治疗信心不足有相关性。慢性疼痛疾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3],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5]。本科对住院期间以慢性疼痛为主躯体化障碍患者实施多模式护理干预,效果评估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疼痛科2019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20例慢性疼痛为主的躯体化障碍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国际疼痛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StudyofPain,IASP)的慢性疼痛诊断标准,即疼痛时间3个月以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3分;年龄20~80岁;知情同意后,自愿配合各种量表调查。排除标准:既往诊断为脑器质性疾病或重型精神病者;有严重心、肝、肾、神经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心智不全等。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理能力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ADL)、躯体化症状自评表(SSS)、满意度调查表。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者根据自己感受评估疼痛分值。轻度疼痛≤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分;②结合本院自理能力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ADL):评分结果可分为4个等级,A级:100分,无须依赖;B级99~61分,轻度依赖;C级:60~41分,中度依赖;D级:≤40分,有重度或生活完全依赖;③躯体化症状自评表(SSS):评分结果可分为4级:基本正常:≤29分,无症状;轻度:30~39分,偶尔几天存在或能忍受;中度:40~59分,一半天数存在或希望缓解;重度:≤60分,几乎每天存在较难忍受;④满意度调查问卷。
1.3方法
①疼痛评估:在患者入院后VAS评分≥4分,4h/次/d对疼痛程度、性质、频率伴随症状等评估;VAS评分≤3分,2次/d对疼痛程度、性质、频率、伴随症状等评估直至患者出院。爆发痛随时评估;②自理能力量表评估:在患者入院后通过问诊、查体、观察等方式,对患者进食、洗澡、控制大小便、行走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统计每项分值判定自理能力等级。评分越低,生活自理能力越差;③躯体化障碍量表评估:在患者入院后通过患者主诉、问诊等方式,对患者头晕、睡眠问题、记忆力、局部症状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统计每项分值判定躯体化症状等级。其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越明显[6-11]。
1.4治疗与干预
多模式干预讨论包括个体化心理护理、药物指导、颅骶疗法、正念疗法、特色健康教育。再分述各个干预的具体操作。
1.4.1个体化心理护理:护士详细了解不同的患者患病因素、性格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从各方面加强心理护理,疏导患者认识疾病机制,正确面对疾病,保持阳光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提升治疗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①减轻心理压力:首先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取得信任。用亲密距离、肢体语言、关爱的方式去引导安抚患者,了解患者压力来源。护士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帮助患者对错误认知进行修正,结合成功案例现身说法,增加家属陪伴次数和时间,舒缓消极情绪,树立阳光心态面对疼痛。护士重点关注此类患者,可在床头、腕带、一览表做特殊标记。勤巡视病房,根据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随时进行心理护理;②转移注意力:可以通过看电视、相互交谈、手机游戏、社交软件等形式;根据中医全息疗法,可以刺激疼痛部位对称穴位;也可以用冷敷、理疗等方法,分散注意力及痛觉感受,从而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③调节呼吸模式:护士引导患者做轻闭双眼、慢呼慢吸,协助患者调节呼吸频率,控制节奏,反复进行,舒缓情绪,使其放松、安定。
1.4.2药物指导:针对VAS评分给予三阶梯镇痛药物。轻度疼痛≤3分,给予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艾瑞昔布0.1g,2次/d);中度疼痛4~6分,给予弱阿片类镇痛药盐酸曲马多缓释片100mg,必要时加肌松药(巴氯芬片5mg,3次/d);重度疼痛≥7分,给予强阿片类镇痛药(硫酸吗啡缓释片30mg,2次/d)及肌松药(巴氯芬片5mg,3次/d)。针对躯体化障碍评分异常患者给予口服盐酸度洛西汀20mg,1次/d,睡前口服。此类药物由护士遵医嘱按顿床旁发放,发放前先身份核查,发放时双人再次核对,无误后倒水协助服药,并告知患者药物相关知识,密切观察用药情况。护士在1h后评估用药效果及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医生一般会预防性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1.4.3颅骶疗法:颅骶疗法(CraniosacralTherapy,CST)由科室专业康复师执行,治疗过程由主管护士陪伴协助,引导患者放松心情,正常呼吸。颅骶疗法可解除患者情感或心理的困扰,可明显减少疼痛持续时间[12-13]。治疗方案:1次/隔天,30min/次,要求:治疗环境安静,光线适宜;治疗师与患者均应放松。
1.4.4正念疗法:正念减压疗法由科室专业康复师引导、主管护士配合,使患者的注意力全部集中,通过冥想、呼吸、内省几个步骤,引导患者以平和的心态积极的看待负面刺激,减轻患者疼痛进而改善睡眠质量[6-7]。治疗方案:1次/d,30min/次。要求:治疗环境安静,光线适宜;使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治疗完休息5min。
1.4.5特色健康教育:许多患者对慢性疼痛为主的躯体化障碍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案不了解;对治疗药物存在一定的误解,导致许多患者拒绝药物治疗,而是采用忍痛的方式,使不良情绪升级,导致躯体症状呈恶性循环的状态。本科室医务人员重视专科健康教育,建立了医、康、护疼痛管理小组,实施三对一服务模式(三名医务人员对一名患者)。在入院时、治疗时、出院时、1个月回访时,从疾病诊断、疾病相关知识、药物知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治疗方案等几个方面用书面形式制作个体化备忘录,小组三人一起向患者进性专业化、同质化的健康指导。定期组织患者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公休座谈,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视的同时,真正对慢性疼痛为主的躯体化障碍疾病有深刻的认识,情感达到接受期,能够积极配合,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同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比较,静息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美国医学家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概念逐渐被重视。人的健康和疾病不仅是生物学过程,而且有心理和社会的因素,不仅重视人的生物生存状态,要更加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长时间的疼痛不仅是一种痛苦的体验,还对患者的心理、生活造成一定的障碍,通过多模式的护理干预突出亲情化、同质化护理,使护患关系融洽,让患者心理有归属感,提升了患者的信任度,更好地配合治疗,使其达到缓解疼痛,调节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以改善失眠症状,躯体化症状和一定的社会能力。通过护士的正确引导,特色的健康教育和不断的个体化宣教,使患者更加重视自己的疾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生活息息相关,熟知疾病相关知识不止在住院期间提高配合医生诊疗的依从性,更在平常的生活中起到了延续的作用。运用多模式的护理干预,提前为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降低了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用药的抵触情绪,从统计数据也反映多模式护理干预在慢性疼痛为主的躯体化障碍患者管理上能有效减低疼痛、改善躯体化症状、提升生活自理能力。由此表明慢性疼痛为主的躯体化障碍不止注重疾病的治疗,更应辅以个体化心理护理、颅骶疗法、正念疗法以及特色健康教育,更能促进患者康复,尽快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罗盛.慢性疼痛与心理障碍[J].医学与哲学(B),2014,35(12):17-20.
[2]宋莉,宋学军.慢性疼痛的研究模型、外周和脊髓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1):2-7.
[4]刘薇,刘华,潘慧.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在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5,11(12):30-33.
[5]江开达,李凌江,王刚,等.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应用指导建议[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31(9):520-536.
[6]徐鋆卉,邓小青,初钰辰,等.正念减压疗法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9,27(3):276-279.
[7]邵晓丽,江锦芳.正念减压疗法减轻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心理痛苦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12):83-87.
[8]田利,胡雁,李惠玲,等.正念减压法对癌因性疲乏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1):984-987.
[9]姜默琳,卢伟.躯体症状障碍的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24(20):93-97.
[11]李君,吴靖国,黄泳.针刺配合颅骶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3):310-311.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106-02
踝部骨折(fracture of ankle joint)在骨科临床上较为多见,无论在日常生活中或运动场上均易发生。相关统计显示,踝部骨折加上踝部韧带损伤,占全身损伤的4%~5%[1]。间接暴力是造成踝部骨折的主要因素,常常使踝骨形成外翻、内翻或外旋等,踝部剧烈疼痛、畸形,继而出现肿胀和皮下淤血等。患者不能行走,严重时足部出现循环障碍,常规体检手触将加剧疼痛[2]。踝关节骨折剧烈疼痛常常引发患者恐惧、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和各种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不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3],因此,采取有效的骨折疼痛护理,对踝骨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2001年10月-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112例患者疼痛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科室2001年10月-2012年8月施行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112例,男68例,女44例,年龄11~85岁,平均(41.3±3.4)岁;其中55例有不同程度的合并关节损伤,所有患者术后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1.2 护理方法
1.2.1 做好术前疼痛宣教 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询问患者的踝关节骨折疼痛情况,适时给予关心安慰,告之疼痛是骨折后的正常生理反应,不要过分担心,使患者因疼痛所引发的恐惧、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尽快消除,树立战胜骨折疼痛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可促进踝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
1.2.2 术后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 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安全回到病房,护理人员要及时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认真倾听其对疼痛的描述,给予理解和安慰,对其疼痛程度及耐受力准确评估,以便对患者采用合适的镇痛方法,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休息,尽早减轻患者的疼痛。
1.2.3 镇痛护理 (1)护理人员保持病室安静,温暖清新,灯光柔和,使患者术后回到病室有一个良好休养环境。护士人员及时将伤肢用垫枕抬高15°~45°,并调整患者的外固定石膏,敷料松紧度要适宜,并用干毛巾包裹冰袋进行局部冷敷,30 min~1 h/次,4~6次/d;根据患者情况可给予活血通络药物或脱水剂,这样有利于改善伤肢血运和消除肿胀,减缓疼痛。(2)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及时给予吲哚美辛片、曲马多缓释片、吗啡等镇痛药物,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另外,可给患者配置PCA泵进行镇痛,认真指导患者使用,并严密观察其使用后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嗜睡、排尿异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结果
69例疼痛消失,占61.61%;31例疼痛减轻明显,占27.68%;12例疼痛出现改善,占10.71%,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3 讨论
随着人们空闲时间的增加,进行业余锻炼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没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很容易在一些运动中出现踝关节扭伤[4-5]。踝关节几乎承受着一个人所有的重量,是支持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关节,每天的活动量也非常大,如果不注意保护,受到损伤将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6-7]。另外,人体本身就是一种上重下轻的结构,对脚踝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当人们踮脚的时候,脚往往会向内翻,这时脚踝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如果受力不平衡,如下楼梯、下山、起跳后落地等,都很容易导致踝关节的扭伤。同时,许多患者脚踝轻微扭伤后,自己不重视,简单的休息后又开始日常活动[8]。如果未能进行及时正确治疗,就会出现踝关节外侧支撑强度下降,关节本体感觉减退。这样,踝关节就会更加的不稳定,在以后的活动中容易再度扭伤。因此,发生踝关节受伤后应及时就医诊治,接受有效的治疗救护措施,减少踝关节骨折并发症发生。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损伤。在骨折损伤时,绝大多数患者还可能伴随着关节内病变,如关节内翻或外翻导致的关节内软骨损伤等[9]。而无论是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均不能同时处理关节内伴随的损伤,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新的关节内病变,如关节内瘢痕纤维粘连。又如在外踝骨折后,非解剖复位的外踝可能导致腓骨外旋和踝穴增宽,影响了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10]。各种残留的病变最终均可导致关节内顽固性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从笔者的经验和国内外的文献中发现,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内顽固性疼痛的患者中,95%以上的患者均存在各种关节内病变,其中最常见的是距骨的骨软骨损伤。此外,胫骨软骨损伤、关节滑膜炎、关节纤维粘连、骨赘增生、金属内固定刺激关节面、下胫腓联合损伤等也常被发现[11]。在临床上踝关节骨折术后常见一些并发症,给术后护理提出新的问题,临床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性进行优质护理,对患者踝骨骨折术后的疼痛给予专业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为术后康复提供基础。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飞速发展日趋成熟,对于踝关节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使踝关节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得以恢复[12]。但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常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过度紧张等不良心理,严重阻碍术后康复效果。因此,进行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减轻疼痛,成为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保证,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对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术前疼痛宣教,可有效消除其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术后疼痛正确评估,可以为制定镇痛措施及药剂、用药时间提供准确依据;镇痛护理能够有效减缓患者术后疼痛,并有效消除骨折肿胀,预防关节血栓的形成。这些护理措施不同程度减轻患者疼痛,消除心理不良情绪,增强抗疼痛耐受力,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实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骨折康复效果。因而,本组研究踝关节骨折患者疼痛均得到较好控制,术后骨折恢复非常理想,患者满意度非常高。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常会因创伤引发各类并发症,导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术前、术后疼痛,从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降低踝关节骨折手术的痊愈率[13]。因此,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消除其不良心理,减缓疼痛程度,促进临床护理和治疗效果,能够使更多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康复。这些临床护理措施和经验值得大家共同借鉴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胡三莲,许燕玲,许鑫.骨折后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07,24(9):24-26.
[2]蓝海心,乔正堂.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23(11):60-61.
[3]王敏.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6(36):5523-5524.
[4]马晓文.外科手术后疼痛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2):108.
[5]于长隆.常见运动创伤的护理和康复[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23.
[6]姜尊平,孙仁光,梁彬彬,等.112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分析[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09,4(2):31-33.
[7]卫建平.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的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01,4(2):159-160.
[8]孙桂琴.骨科病人术后失眠的护理[J].河南中医,2003,23(9):86-87.
[9]林希龙,何伟,王岩峰.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及康复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6):419-427.
[10]沈曲,李峥,Gwen S,等.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197-202.
[11]林希龙,何伟,王岩峰.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及康复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6(14):419-420.
[12]苟三怀.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内固定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4):276-277.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b)-120-02
众所周知,术后疼痛可减少身体活动,易引起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特别是夜间疼痛可导致患者睡眠障碍,使生理、心理失衡。因此,减轻疼痛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十分重要。笔者对200例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进行了调查,术后第3天与各位患者面谈,听取他们夜间疼痛和睡眠状况。另外从护理记录调查病情变化以及给予镇痛剂的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5年1月~2007年6月,接受肾移植手术的200例患者,男142例,女58例,年龄12~64岁。
1.2方法
将200名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前3 d进行手术方式、术后概况、护理及疼痛宣教;B组:不进行宣教。
术后第3天与各位患者进行面谈或试卷问答,了解他们的疼痛程度和睡眠状况,查阅相应的护理记录,调查疼痛的情况与病情变化以及给予镇痛剂的情况。其内容为:①入院前的睡眠时间。②术前3 d的睡眠时间。③术后的睡眠时间。④影响睡眠的原因。⑤疼痛何时最剧烈。⑥改善睡眠的最佳方法。⑦疼痛时护士的处理方法。⑧疼痛与病情的关系。⑨疼痛与性别的关系。⑩疼痛与预后的关系。
2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的睡眠时间比在家时平均少2 h,睡眠障碍的第一原因是疼痛,其次是病区的噪音。夜间疼痛比白天剧烈,改善睡眠的最好方法是给予镇痛剂,疼痛发生后护士的处理方法是:了解伴发症状、病情变化,给予安慰、解释,改变,应用止痛药物。疼痛的次数、程度与病情和恢复时间成正相关,女性疼痛较男性剧烈。两组患者术后情况见表1。
3讨论
3.1疼痛与睡眠的关系
保证充足的睡眠对恢复健康很重要。应给患者安排一个舒适的环境,及时地消除造成不舒适的各种因素,以得到最好的休息与睡眠。本次调查中有1/3以上患者主诉因疲劳使疼痛加重,有1/3的患者认为充足的睡眠可减轻疼痛的程度;3/4的患者认为充足的睡眠可帮助他们有效地对付疼痛。所有调查者都坚信睡眠对康复有积极的作用。凡能促使患者休息的护理措施,对帮助入睡都是有益的。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睡眠质量,尊重患者的睡眠习惯。对生理节奏的任何干扰,打乱人的“生物钟”,都会导致生理、心理的失调[1],但护士的交接班、发药、护理活动、手术及照明等都会不同程度地扰乱患者的生理节奏,而医院往往按照需要或病房工作方便来安排日程和时间表。例如,为了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为了保证早晨8∶00开始医生查房,往往5∶00叫醒患者,来接受一系列治疗与护理,而实际上凌晨4∶00~7∶00患者的体温和生理适应力最低。这时大部分患者应该休息、睡眠,以恢复体力。由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凌晨检查体温等的价值,考虑更灵活的护理。
3.2查明疼痛原因,积极地使用镇痛剂
疼痛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常伴有紧张和恐惧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疼痛的原因很多,程度不一,性质各异,要护理好疼痛的患者,首先要了解疼痛的性质、程度及部位,找出疼痛原因,才能有的放矢[2]。为有效地控制疼痛,护理人员需掌握下列内容:①疼痛的部位是否明确和固定。②疼痛的性质。③疼痛开始的时间。④引起疼痛的原因。⑤疼痛持续的时间、规律性、痛点有无转换、放射。⑥疼痛程度有无变化。⑦患者的习惯、嗜好、性格等可能引起疼痛的客观因素。⑧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社会背景。⑨患者过去经历的疼痛以及减轻疼痛的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疼痛,一般采用询问心理施护改变、按摩转移注意力药物治疗的程序。本组资料显示,患者术后疼痛为组织损伤而致切口疼痛及组织牵拉痛,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解除此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术后疼痛应在查明疼痛的原因后积极使用镇痛剂。但应注意止痛剂的副作用,防止成瘾等毒副作用的发生。
3.3加强心理护理及疼痛知识的宣教
疼痛的心理因素是不可忽略的。疼痛包括躯体的感觉和与之相伴的情感因素以及心理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人的焦虑情绪与痛觉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焦虑情绪越严重,机体的痛阈越低,心理高度恐惧的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作为一名护士,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代替良好的心理护理。在护理本组患者时发现,B组内很多患者不能正确地反映自身的疼痛,以致影响及时的施护,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引起并发症。例如:1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在术后第3天8∶00主诉切口疼痛,当班护士仔细查阅了护理记录,患者3个月来一直未主诉过疼痛,因而引起了护士的注意,经反复询问、查体,疑有移植肾破裂的先兆,立即报告医师并予必要的护理,9∶21患者突然大叫一声,护士立即赶至床旁,测血压6/0 kPa,脉搏113 次/min,患者面色苍白,迅速行术前准备,急配血,建立两条静脉通路,7 min后送手术室。术中证实为移植肾动脉破裂大出血,予以修补,术后追问患者,患者主诉移植肾区疼痛已有7 h,误以为切口疼痛,故未向护士说明。因此,对术后患者应加强疼痛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以便予以及时、恰当的处理。
3.4确切地把握疼痛是疼痛护理的关键
护士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疼痛,可以及时解除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资料显示,患者感到最疼痛剧烈时是夜间开始到凌晨4∶00,而此时,一般是患者休息、睡眠时间,进行治疗、护理少,是护士逆生物钟劳作的时刻,如果不能很好地认识疼痛,忽视患者的主诉及一些重要体征,易延误病情,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任何对疼痛的评估都应有患者的参与,信任患者的主诉是把握疼痛的关键。护理人员的态度不同及个人偏见会影响对疼痛的把握。护士应对患者的疼痛采取积极的态度,重视患者主诉,因人施护,因病施护,以迅速解除或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5疼痛与并发症
疼痛不仅是常见的症状,也是患者最关切且急于解除的症状,更是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先兆,疼痛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易造成各种近远期并发症。本组有1例女患者术后痛觉极敏感,虽经多方解释与劝说仍无效,静脉穿刺也很困难,只能采用静脉内留置针,更换床单位都须先服镇静剂,术后半个月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但仍未离床活动,术后第35天出现左下肢静脉炎及会轻度糜烂,隔离期请其亲属及同类患者以现身说法,才逐渐消除了顾虑,开始下床活动,3 d后会糜烂痊愈,左下肢静脉炎也经理疗、外敷等措施很快痊愈。另外,疼痛也可预示某些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区的胀、剧痛以及头痛等均是某些严重并发症的先兆,应积极查找原因,结合其他主诉及症状,与医生一起作出及时的处理,才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组两例高龄患者术后主诉头痛,护士非常重视,即予以测血压、心率,发现血压为26/16 kPa,迅速报告医生予以降压处理,避免了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甘兰君.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