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请示报告制度范文

请示报告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请示报告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请示报告制度

第1篇:请示报告制度范文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紧急重大事项的管理工作,确保主管领导及时准确地掌握并妥善处置紧急重大事项,避免工作失误,特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使人人明确责任,保证文秘部落安全、和谐、全面地发展。

一、报告内容

1、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重要事项及完成情况;

2、总经理交办的重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3、下级请示、报告的重要事项;

4、突发性事件、事故、问题;

5、每月主要工作安排及完成情况;

6、领导干部发生违法违纪行为或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情况;

7、需要报告的其他重大事项。

二、重大事项报告程序和要求

1、*全体员工要执行每项工作报告回音制度,做到事前有请示,事后又报告,保证领导对工作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实行逐级报告制度。请示报告要坚持分级负责,逐级报告的原则,凡属职权范围的工作,要各负其责,认真落实,凡重大问题本级无权决定的,要逐级报告,不得超越权限;

3、凡需要报告的重大事项由报告部门或个人用书面或其他形式报告,能事前报告的事宜要事前报告,事前无法报告的,事后应及时报告;

4、重大突发事件或事故应紧急报告,无论什么时间,必须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报告主管领导,一般事故要及时(4小时内)报告;可先用电话口头报告,然后再补报文字报告,来不及报送详细情况的,可先进行初报,然后根据事态进展和处理情况,随时进行续报;

5、凡领导交办的事情,都必须坚决执行,认真落实,不打折扣,确实遇到困难应及时报告,不能有抵触行为;

6、报告事项由受理人审批或请示有关领导后审批。急事及时批复,其它事项三天内批复。特殊情况或按规定需要上报事项由总经理会议研究确定。

三、纪律与监督

1、上级负责人对下级报告的重要事项,属自身职责范围的要及时答复或处理,自身难以决断的,要及时上报,因自身答复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或应上报而没上报的,造成后果必须追究当事人责任。

2、报告对象必须及时按要求如实报告,并严格按批复意见办理,办结后将办理情况向受理人写出书面汇报或口头汇报。未按要求报告或未按批复意见办理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3、对一些影响*全局的突发事件,本部门或当事人无论什么原因,没有及时上报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追究当事人和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4、重大事项报告情况,由质检部负责督办。并按有关要求,该上报的要及时上报。每半年检查一次执行情况,并写出书面报告。

第2篇:请示报告制度范文

1、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各级医疗、防疫机构是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是为各级政府提供传染病发生、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

2、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为各级政府提供传染病发生、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只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并且保证其正常运转,才能保证信息的通畅。这是政府决策者准确掌握事件动态、及时正确进行决策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重要前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技术指南》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请示报告制度范文

##市是我省主要林区,也是全国重要林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就围绕如何管好集体林,开创集体林有效经营的新路子,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在林权制度改革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市林业经济快速发展,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全面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本文通过对##市集体林权改革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进一步探索当前林权制度改革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以期对各地开展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对策参考。 一、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林权制度改革新路子 ##市是典型的集体林区,林农是林业建设的主体。为真正把广大林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农村的各种生产要素聚集起来,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先后开展了林业“三定”生产责任制,推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林业股份制改革,1999年实行了“明晰产权、分类经营、落实承包、保障权益”为重点的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2003年##市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认真按照省里部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精神要求,在对过去历次改革“回头看”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止2003年11月30日,全市有440个村开展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其中有122个村已经完成深化改革任务,占有改革任务总村数的7.1%;全市已完成深化改革面积662.7万亩,占应改集体商品林总面积的37.9%。全市已完成林权登记宗地区划1338.5万亩,完成公示1053.9万亩,完成登记854.7万亩,完成林权证打印188.8万亩,分别占全市应登记发换证林地面积的49.2%、38.7%、31.4%和6.9%。通过二十多年不断的探索,##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得到深化与完善,从而有效地促进全市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责权落实,全面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市积极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使一部分森林、林木、林地权属真正落实到所有者身上,责权落实,从而全面调动了林农生产积极性,在全市各地掀起发展林业生产新,林业经济发展呈现出种、采、产、销全面发展,林农收入明显增加、农村更加稳定的新局面。 一是社会投资造林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保持林地所有权归属集体的前提下,深化林改的村所有山林权属都按规定落实到农户或联合体,放活林地使用权,明晰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新的集体林业经营机制,并通过核发林权证,以法律形式保障村民经营林业的合法权益,使大家吃下了“定心丸”,真正把广大村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各地造林营林投入逐步由过去的集体为主、国家补助,向外资、个体、联合体、集体等多种经济成份一起上的营林投入多元化格局转变。许多地方出现了“争山造林,争苗造林”的喜人局面。在全市掀起一轮速生丰产林建设新。2003年1-9月全市共完*工造林更新21.38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33.63%。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速丰林建设成为一大热点。全市新建速丰林基地12.23万亩,比上年增加4.38万亩,比增61%,其中省级示范片5.96万亩,占申报数的106%。二是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和非公有制成为造林投资主体,分别占全市造林更新面积的2

9.5%和29.0%,全市个私造林面积5.01万亩。预计年内将有6家万亩以上规模的个私林场挂牌运作。三是阔叶树、混交林比重加大。全市阔叶树、混交林以及茶果竹等新造面积15.86万亩,占造林更新面积的74.6%,比增32.3%。四是非林业用地造林有了良好开端。全市非林地造林面积1.32万亩。 二是林业经济快速发展。木材产销两旺。2003年1-9月全市完成木材生产130.61万立方米,占年计划的86.63%,比增42.71%;木材销售128.65万立方米,占年计划的85.42%,比增46.8%;生产锯材14.98万立方米,比增148.84%;木片9.73万吨,比增17.49%;人造板26.93万立方米,比增64.61%。主要林产品产销率均达到92%以上。竹业发展步伐加快。2003年完成新造竹林面积3.6万亩,占计划3万亩的120%;完成“两高一优”竹林培育15.3万亩,占计划15万亩的102%。全市累计竹林面积达到400万亩,其中中小径竹32.31万亩。截至2003年9月30日,实现竹业总产值16.35亿元,预计全年竹业总产值可以突破20亿元,比上年16.38亿元,增长22%以上。据统计,2003年1-9月全市林业产值14.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增幅比农林牧渔总产值高出0.9个百分点,林业产值对第一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7.9%,拉动第一产业增长1.6个百分点。 三是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改革后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明晰,林业经营者权、责、利关系明确,农民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和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森林火灾的损失明显下降,盗伐、滥伐林木现象得到较好遏制。森林资源质量明显提高,林木蓄积量得以较快增长。2003年##市开展深化改革的村,从未发生盗伐案件,在2003年的异常干旱天气下也未发生森林火灾。2003年1-9月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5起,过火面积466.5亩,受害面积367.5亩,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四是林农收入稳步增加。农民增收难度大,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虽然途径很多,但发挥优势、增创特色却是一条捷径。林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市农民人均林地面积12.5亩,约为耕地的10倍。从某种程度上说,增加农民收入优势在山、潜力在林。目前,##市林业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竹业、名特优经济林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作用已逐步显现。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将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耕山育林积极性,在造林营林中拓宽渠道、增加收入,从体制、机制上为林农靠山养山、依靠林业奔小康创造条件。 五是缓解了矛盾,确保农村的稳定。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也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核心。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为了落实中央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在保持林地所有权归集体的前提下,放活林地使用权,明晰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不但使农民“耕者有其田、务林有其山”,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兴林致富的广阔领域,而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林地林木权属争议和盗砍滥伐林木案件的发生,特别是解决历次改革遗留的自留山证山不符、“谁造谁有”林木产权未明晰、林木转让不规范等复杂问题,缓解农村的干群矛盾,维护农村的安定稳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耕者有其山”,吸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减少了林区不

安定因素。2003年1-9月全市森林公安共查处各类森林案件2041起(其中刑案156起),处罚2224人(次),查获犯罪团伙19个73人,收缴木材7479立方米,竹类24225株,野生动物445只(头),比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六是增强了集体经济实力,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一直是影响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由于集体山林产权不明晰,挫伤了广大林农耕山育林的积极性,导致集体林木砍多造少、造而不管,森林资源增长缓慢,林分质量越来越差,村级集体从林业中获得的收入越来越少。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经济细胞,促进多种所有制的林业发展,村级集体不仅可以从林地使用费和现有林承包经营分成以及林木转让中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而且随着林业集约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的利益将得到保障并逐步增长,从而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策思路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多方利益的调整,从##市前一阶段的改革情况来看,普遍反映工作量大、难度不小、问题不少。确保在2005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全市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005年前,在部署安排农村及林业工作时,必须把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列为重点,在人员和资金上给予适当倾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多做调查研究,多掌握实际情况,多解决具体问题,全力推动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二)加强工作队伍力量。各县(市、区)当前应着力解决工作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必须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组织,村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把乡(镇)和村的力量调动好、发挥好,使之在进一步深 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起到主力军的作用。 (三)积极筹措工作经费。##市完成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林权登记发换证工作任务,包括现场勘测、制作图表册资料、购置林权档案及打印设备、开展宣传等成本费用,需要大量资金。要坚持上级补助与本地自筹相结合,实行省、市、县、乡、村各出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工作经费,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全市各地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有效载体,并通过张贴标语,通告、发放宣传小册子、召开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尤其要联系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群众消除疑虑,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严格规范操作程序。每一个县(市、区)改革的总体方案应该有一个时间表,分年度、分阶段抓好落实,要充分考虑改革的复杂性,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做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但对于一个具体村而言,则不一定把改革的时间限得过紧,要做到成熟一个村推进一个村,严格按照目标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防止片面追求进度,搞大呼隆,留下隐患。对于改革时机和方案尚未成熟的,宁可

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些,不仓促改革,不搞一刀切,不要因急于求成而影响质量。 (六)维护林区的安定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认真做好引导和化解工作。坚决防止借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机,蚕食侵占,挑起事端。对于林业“三定”时划定的自留山普遍存在的有证无山、有山无证、山与证不符、面积与四至不符等问题,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对照有关政策妥善处理。对于集体林木林地流转的历史遗留问题,应以稳定为前提,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分别情况加以解决,不要轻易推翻;经调查,确实由少数人“暗箱操作”转让,个别人从中以权谋私,严重侵犯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群众反映强烈、协商解决不了的,可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通过具体细致的工作,努力把各种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和林区的安定稳定。 (七)强化督查指导工作。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督导工作机制已经建立,各县(市、区)要组织专门人员做好督查和指导工作,保证改革工作质量和序时进度。从今年开始,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采取日常督导和专项检查、阶段性检查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强化督查指导工作,并要求对完成改革任务的村组织检查验收。

第4篇:请示报告制度范文

一、调查对象及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所针对的对象是目前在读的驻济高校大学生,学历涵盖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三个层次。

此次抽样我们采取了“分层+随机+偶遇”的方法。首先,我们将驻济高校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部属高校、省属本科和普通专科三个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内部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一所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选择,我们确定了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城建学院三所院校。在确定了调查院校之后,我们在每个学校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并利用中午或下午吃饭时间在各个学校的食堂门口进行偶遇拦问。通过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

二、数据分析

⒈在读报习惯一栏中,有248人填写有阅读都市生活类报纸的习惯,占被调查总数的86.7%,仍有13.7%的学生几乎不看都市类报纸。这说明,目前济南的大学生普遍具有读报的习惯。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读报的频率具有较大差异,其中有大概10.5%的人每天阅读都市类报纸,26.6%的人一周阅读3次―5次都市类报纸,更多的人则是每周有选择的阅读一两次该类报纸,这些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43.4%。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对都市生活类报纸的忠诚度还很低,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恰恰说明都市生活类报纸在大学校园中还有很大的潜力尚待开发。

⒉在感兴趣的报纸版面内容方面,新闻类和娱乐类版面受关注的程度较高,分别占到受访学生的65.7%和62.2%。这非常符合该年龄段人的心态,也说明了在网络极为发达的今天,报纸仍然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原因主要是报纸特定栏目的吸引(29.4%)、新闻报道的深度(23.8%)和对其他媒体的信息印证(18.2%)等。财经类和广告类栏目受关注程度较低,特别是报纸广告,受关注程度只有1.4%,这充分说明了广告在媒介信息中所处的绝对弱势地位丝毫没有得到改善。另外,性别的差异基本上没有影响到对都市类报纸的阅读,但是很明显地影响到了对报纸版面内容的关注,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对于娱乐和体育内容的取舍上。调查显示,在受访的186名女生中,76.3%的人选择了关注娱乐类栏目,只有21.5%的选择了关注体育类栏目。相反,在受访的100名男生中,有70%的人选择了关注体育类栏目,有40%的人选择了关注娱乐类栏目。

⒊在新闻的地域性选择方面,大学生也表现出了不同于济南当地市民的某些状况。一般来说,新闻关注有地域性限制,也就是说本地人更加关注本地事。但是,调查显示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不同于当地人的关注点和媒体视野。在新闻关注的地域性方面,30.1%的大学生首先关注的是国内新闻,24.5%的是所在高校新闻,18.9%的是国际新闻,16.8%的是山东新闻,只有9.7%的学生选择首先关注济南新闻。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学生的主流是济南以外的学生,济南本地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大。外地来济的大学生更多扮演的是“过客”的角色,毕业之后大部分离开济南,缺乏一种对济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较高,更加关注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在受访的50名济南当地的大学生中,将济南新闻列为首选的也仅有4人。当然,大学生尽管有其特殊性,但也不会背离新闻规律太远,有时只是用一种特殊形式表现着新闻规律。例如,对所在高校新闻的关注程度排名第二(24.5%),这一点就说明了新闻的接近性规律仍然在起作用,学生们仍然关心身边发生的事。另外,在受访的学生中,回答了解“济南新闻”时会选择济南当地都市类报纸的占到了50%。因此,作为一家济南当地的主流媒体,《济南时报》仍然有机会成为驻济大学生了解济南大事小情的首选媒介,前提是帮助他们在济南找到归属感,使他们想“了解”济南。

⒋在影响大学生选择一份都市类报纸的原因方面,受访者的回答较为集中:有70%的人选择了“报纸内容”,分别只有11.9%、6.3%、5.6%和2.8%的人选择了“购买方便”“版面设计”“价格”和“精美广告”,另外还有极少数学生自行填写了“习惯”“换零钱”等购买原因。由此可见,都市类报纸吸引大学生购买的主要法宝是报道内容,“内容为王”在现代报纸竞争中显得异常重要。当然,大部分同学选择“报纸内容”的原因,恐怕也说明了目前都市类报纸在内容上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如多家报纸内容雷同、缺乏反映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新闻报道等。读者在这方面的要求比较突出,从而使另外几个方面显得不那么重要。

⒌经过在济南市场上十余年的打拼,《济南时报》如今已经成长为济南当地的一家主流报纸媒体。既然如此,如今的时报带给大学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象呢?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对时报的评价基本上是积极的。其中有37.1%的人选择了用“人文”一词来评价时报,19.6%的人选择了“时尚”,18.2%的人选择了“责任”。合计下来,正面、积极的评价达到了74.9%。这几项评价之所以选择的人较多,与时报这些年的办报思路恐怕有直接的关系。

时报是“人文”的。翻看时报,文人办报的痕迹较为明显。特别是评论和副刊,经常让读者“从文学的角度,去认识时报,认识时报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城市,认识这个城市的人文底蕴和文人气质”①,“人文”一说或许由此而来。

时报是“时尚”的。“我们的时报,我们的时代”是时报的一贯口号。在年轻人眼里,她的时尚更多地体现在时报的文娱和体育板块中。特别是“时报体育”这块金字招牌,已经成为时报“时尚”的标志。在受访的100名男生中,有70%的人选择了关注体育类栏目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时报是“责任”的。到目前为止,由时报发起的“泉城义工”这项大型公益活动已坚持两年之久,“报名人数近4万人,累计有6万多人参与各主题活动,收益市民多达12万人次”②。如此长时间、大规模的公益活动,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无法坚持下来的。

⒍与济南市场上的其他同类报纸相比,《济南时报》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劣势。在优势方面,排名第一的是时报的“特色”,有52.1%的受访者认为时报的特色鲜明。与“特色”优势相比,排名第二的“关注面”只得到了34.5%的大学生的认可,二者相差近20个百分点。其他的优势则更加不明显,“知名度”有17.6%,“权威性”只有12%。与优势相差悬殊不同,大学生对时报劣势的选择较为接近。认为《济南时报》在“知名度”方面劣势较大的人最多,占到了30.3%,“权威性”“关注面”“其他”都在20%上下,差距极小。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家市级都市类报纸,对于来自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来说,尽管“特色”鲜明,但“知名度”有限。没有知名,何来接受?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给时报的建议中提出:增加时报在校园内的宣传力度,增设校园售报点,方便学生购买。

⒎既然对《济南时报》的评价没有到100%满意,那就说明读者对时报仍有不满之处,这些可能就是时报应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大学生读者就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回答应该加强“就业指导”的人次最多,占到了49.7%;回答应该加强“高校新闻”的次之,占到了35%;排在第三位的是加强“时政评论”,也占到了32.2%。剩余的几个选项选择的人次不是太多,分别是“济南民生”17.5%、“体育报道”11.2%和“其他”7.7%。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就业指导”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从媒体中得到的信息。而且从问卷中所设置的最后一道开放式问题的回答来看,大学生对《济南时报》进校园所给出的建议中,“提供就业指导”仍然是答案中涉及最多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用“我们很需要”来加以强调。其次,“贴近校园(大学生)生活”、“增加高校新闻”、“开辟大学生专版”等类似的建议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这与前面提到的时报应加强“高校新闻”报道的回答是相吻合的。这再一次印证了加强高校新闻报道的必要性。

三、几点建议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对目前驻济高校大学生在接触济南当地的都市生活类报纸方面的情况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济南时报》如何更加有效地进入驻济高校、密切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⒈坚持目前业已形成的、被大学生广泛认可的办报风格,继续在“人文”“时尚”和“责任”等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年轻人喜爱,同时又是时报所擅长的文体类新闻报道,要继续做深、做透。

⒉对某些版面加以适当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读报需要。加强深度报道和“时政评论”是许多大学生对时报提出的改进建议,在这方面他们的需求较为强烈,时报不妨尝试开辟深度专版。另外,在“不经常购买《济南时报》”的原因调查中,有36.6%的学生填写了“垃圾广告太多”的选项,这一点也值得时报注意。

⒊增设某些新的栏目或版面。目前的《济南时报》每周都会出版一期招聘专版,但是这些招聘信息大部分是针对社会上的求职人员,真正适合大学生的招聘信息并不多见。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十分巨大,但是他们缺乏必要的择业技巧或相关指导;另一方面则是目前的各种媒体,特别是都市类报纸缺乏针对大学生群体就业指导方面的专门栏目。开辟这片广阔的“蓝海”,或许能为时报打开大学生市场提供一个不错的契机。

⒋利用各种机会走进校园,帮助大学生找到归属感。作为济南当地的媒体,时报应该利用好各种机会走进校园,和大学生“亲密接触”。每年的新生报到和老生离校是可以利用的时机。其余时间,在济南高校组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很多学生提出的“增加校园售报点”也应该是时报走进校园的一个重要途径。

⒌关注校园动态,及时反映大学生身边的事。既然报纸上“没有太多大学生关注的东西”成为了大学生不购买时报的首要原因,那么时报或许应该以此为突破口,适当加强济南高校新闻的报道力度,使学生感到有人在时刻关注着他们。在各个高校招聘学生充当业余通讯员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大学生一个实习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捕捉到最“生鲜”的校园新闻,可以做到一举两得。

(新闻调查组的其他成员:马云云、季静静、李振、刘艳艳、纪楠、李斌、蔡清香)

注释:

①尹波:《时报十年》,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序言

第5篇:请示报告制度范文

关于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省教育厅:

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根据本地实际,结合全市中小学编制情况,突出重点,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落实,全市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正在逐步深化和推进。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中小学校和教职工基本情况

北京市现有中小学校1691所,其中:普通高中29所,初中207所,小学1455所;中小学教职工共有37951名。

二、编制管理情况

1、建立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册和编制通知单制度和编制年度报告制度。至目前,省编办核定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编制共31028名。按照省政府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市教育局、市编办、市人事局与市财政局联合下文,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册和编制通知单制度,并建立了编制年度报告制度。

2、建立机构编制和人员台帐。近期,按照省编制部门要求,正在建立机构编制和人员台帐,严把人员入口关。

3、实行学年度预测编制需求办法,及时申请编制。市教育局每年3—4月份,对市直学校的招生情况进行预测,分析生源变化和教师需求情况,并及时上报市编制管理部门。目前,2004年暑假招生所需教师编制仍未到位。4月13日,梁铁虎市长和陈静副市长到市教育局进行了专题调研,承诺今年秋季开学前研究中小学编制问题。各县(区)自2003年省核定编制后数量没有变化。

4、清理在编不在岗和不符合教师条件人员。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强化机构编制管理、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膨胀问题的意见》,强调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违反规定,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占用学校编制的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对违规进入教师队伍或不符合教师条件和要求的人员,要坚决予以清退。全市共清退不合格教职工2063名,基本保证了中小学校编制充分有效地使用,逐步实现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校长聘任和教职工聘任情况

1、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校长聘任制改革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龙头,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必经途径。目前,我市中小学校长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已基本形成制度,已初步实现由单位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坚持实行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行校长任期制,并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出台《关于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校长任期为四年,完善了中小学校长考核办法,加强履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中小学校长奖惩和选聘的重要依据。明确要求今后凡出现校长职务空缺或校长任期届满而需要重新确定校长人选时,都要以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主要方式,严把校长队伍入口关,充分保障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提高社区组织和家长代表的民主参与程度。推动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为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促进优秀校长的脱颖而出,从机制上创造条件,保证校长聘任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在选拔任用上,部分高级中学校长仍由组织人事部门考察任命。

2、教师聘任工作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市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在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完善聘任形式、激励教师不断进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全市中小学教职工全面实行了人员聘任制度,在核定的人员结构比例内科学合理设置教职工岗位,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学校与教职工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明确了聘期内的岗位职责、工作目标、任务以及相应待遇。在聘用过程中,坚持做到方案公开、岗位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师德、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收入分配、奖惩和聘任的重要依据,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通过推行聘用制度,全市在编制限额内已聘教职工30167人,公开招聘新任教师1276名,基本实现了用人上公开、公平、公正,维护了学校和教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未聘人员分流情况

如何做好中小学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是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改革的关键点和难点。鉴于目前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对于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未聘人员,我市出台了《市直事业单位人事单位制度改革中未聘人员分流分置的意见》(濮办[2003]42号),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对新进人员严格按照聘任使用管理,对未聘的原正式职工,采取安排临时工作、转岗聘任、待岗培训、提前离岗、自主择业等多种形式妥善安置,做到了改革坚定,操作有情,保持了大局稳定,保障了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分配制度改革情况

在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我市中小学教师工资全部由财政统发,并且市直所有学校和部分县(区)学校将教职工工资中活的津贴部分直接拨发给学校,由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分配方案,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将工资待遇与其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工作绩效挂钩,向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倾斜,建立了与聘任制度相适应、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

六、教师交流情况

实行城镇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子的方法,有计划地组织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进行任教服务,逐步完善对口支教制度。市直学校和各县(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操作性强的具体支教措施,每年坚持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对口支援。如台前县在今年初从城镇学校选派14名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期为三年,支教期间上浮一级工资,期满后,经考核合格才可回原校任教,浮动工资同时转为固定工资,并在职称评审中优先推荐。

为更好地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决定从2005年起选派市直学校2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区以下基层学校挂职锻炼。要求各县(区)实行这项制度,凡符合选派条件的年轻干部,都要有计划地到基层学校挂职锻炼,坚持把挂职锻炼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在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考虑。

七、公开招聘新教师情况

2004年底,市人事局下达给市直部分学校109名增人计划,这次补充教师工作实行教育系统内部招考的办法进行。从12月20日开始,先后经过征求意见、制定方案、组织报名、资格审查、量化考核积分计算、笔试、面试、体检、学校考察、录取、公示等众多环节,组织严密、程序严格,圆满完成了招教任务。

北京县、范县因地制宜,以核定的编制为依据,在清退临时代课教师、“在编不在岗”人员和不合格教师的基础上,以师资类大中专毕业生为主,面向全县公开招考教师。由县政府牵头领导,县教育、人事部门具体实施,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并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了聘用合同书。

北京市各县(区)和市直学校的招聘新教师工作,自始至终贯彻和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近年来公开招聘新教师共计1276名,没有发现一起、暗箱操作的事件,一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通过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保证了教师队伍的质量,为基础教育及时补充了新鲜血液,对我市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存在问题及建议版权所有

第6篇:请示报告制度范文

【关键词】血清标志物;肝炎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肝炎标志物的检验在国内的临床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成本低。该方法的结果报告以各试剂所设定的判断值(Cutoff值)为依据。由于ELISA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较多,因此其重复性较差。以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例,就一个低含量HBSAg标本结果而言,有一部分处于Cutoff值附近的标本就会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这些结果可能会影响一些人的就业、升学和献血等,还会引发医患之间的纠纷。对这些临界结果的处理和报告,一直是困扰检验人员的一个问题。我从长期的检验工作和质量控制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仅供临床检验工作者参考。

1产生临界结果的影响因素

临界结果的产生除方法学本身在Cutoff定值时存在的“灰区”和标本被检物含量较低外,其他干扰因素主要有内源性的类风湿因子、补体、高浓度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嗜异性抗体,某些自身抗体等;外源性的有标本溶血、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凝固不全、标本剧烈震荡、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误差等。

2临界范围的界定

临界范围是包含“灰区”在内,且因方法的不精密度而产生的更大的不确定的范围。以最常用的酶免法检测肝炎标志物为例,国产试剂盒的结果判断均以Cutoff值为依据,但没有临界范围的界定,测定结果也不要求复检,进口的HBSAg试剂盒则有阳性结果均需复检要求。但对低于Cutoff值的阴性结果则没有复检的要求。其原因有:①检验方法的灵敏度高于Cutoff值的灵敏度,假阴性存在的可能性极小;②低于Cutoff值灵敏度的标本无临床诊断意义;③检测的精密度较高,就一个低含量HBSAg标本结果而言,实验批间的CV均10%

进口的HBSAg检测试剂盒说明书中均说明阳性结果需作双份复检,结果的报告均为复检双孔阴性报阴性,复检双孔阳性报阳性,复检双孔一阴一阳加做确认实验。

各实验室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本实验室的临界范围,可用低浓度的定值室内质控品的检测结果来设定临界阳性的复检范围。如采用2ng/ml的HBSAg室内质控品,以此测定值为界,低于此测定值的阳性标本复检。要设定一个最佳的临界范围应在本实验室的特定条件下对一定数量的弱阳性和接近于Cutoff值的阴性标本进行复检,以复检和初检结果不相符合较多的一个范围定为临界复检范围。一个好的临界范围的设定既可避免不必要的复检,减少试剂和人力的浪费,又可保证临界范围内标本结果的正确性。

3对临界结果的确认方法

临床检验对临界结果的确认可参照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中明文规定:凡初筛成阳性反应的标本,首先应用2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试剂复测,复测成阳性反应的标本均需送确认实验室确认后才能发阳性报告。其他项目在临床检测中对临界结果的进一步确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按进口试剂的规定,所有的阳性标本都要进行双孔复检,复检结果不一致的再做确认实验,其目的是要排除内源性的干扰因素。

日常检验中对临界结果的复检,只是用相同的方法、相同的试剂,严格按操作规程重复检测一次,以排除由于检测操作过程中一些人为的影响因素,但不能排除内源性的影响因素。

4对临界结果的处理和报告

4.1献血员的筛检应偏重于临界阴性血样的复检,复检结果仍为临界阴性的,应告知采血机构尽可能不用此类血源。

第7篇:请示报告制度范文

8月份以来,我局结合部门实际,继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贯彻落实,进一步增加部门工作透明度,提升部门社会形象。

基本情况:重大决策听证0项,重要事项公示0项,重点工作通报0项,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拨打0次。

总之,按照县人民政府要求,我局认真实施了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不断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依法行政意识,不断深化对贯彻执行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建立健全贯彻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长效机制,着重在重点工作通报和重要事项公示上下工夫,做到该通报的要通报,该公示的要公示,不断增加通报和公示的内容,同时,要求政务信息查询联络员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持之以恒做好政务信息查询工作。

第8篇:请示报告制度范文

二是要一事一请示。三是通常主送一个机关,不多头主送,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在请示的同时又抄送下级机关。四是应按隶属关系逐级请示,一般情况不得越级请示,如确需越级请示,应同时抄报直接主管部门。

根据请示的不同内容和写作意图不同。

请示分为三类

第一类

请求指示的请示。此类请示一般是政策性请示,是下级机关需要上级机关对原有政策规定作出明确解释,对变通处理的问题作出审查认定,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或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明确指示等请示。

第二类

请求批准的请示。此类请示是下级机关针对某些具体事宜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的请示,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

第三类

请求批转的请示。下级机关就某一涉及面广的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需各有关方面协同办理,但按规定又不能指令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部门办理,需上级机关审定后批转执行,这样的请示就属此类。

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日期五部分组成。请示的正文,主要由请示的原因、内容、要求三部分组成,请示时应将理由陈述充分,提出的解决方案应具体,切实可行。

请示与报告的注意事项

除其特点中所述之外,还应注意请示与报告的区别,切忌用报告代请示行文;请求的内容若涉及其它部门或地区时,在正常情况下应事先与其进行协商,必要时还可联合行文,如有关方面意见不一致,应如实在请示中反映出来;另外请求拨款的应附预算表;请求批准规章制度的,应附规章制度的内容;请示处理问题的,本单位应先明确表态;正式印发请示送上级机关时,应在文头注明签发人姓名。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

请示是事前行文,报告是事后行文。

请示报告范文一

请示报告

XX的请示

XX办公室:(顶格书写)

由于(省略)

妥否,请批示。

第9篇:请示报告制度范文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紧急重大事项的管理工作,确保主管领导及时准确地掌握并妥善处置紧急重大事项,避免工作失误,特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使人人明确责任,保证安全、和谐、全面地发展。

一、报告内容

1、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重要事项及完成情况;

2、总经理交办的重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3、下级请示、报告的重要事项;

4、突发性事件、事故、问题;

5、每月主要工作安排及完成情况;

6、领导干部发生违法违纪行为或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情况;

7、需要报告的其他重大事项。

二、重大事项报告程序和要求

1、全体员工要执行每项工作报告回音制度,做到事前有请示,事后又报告,保证领导对工作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实行逐级报告制度。请示报告要坚持分级负责,逐级报告的原则,凡属职权范围的工作,要各负其责,认真落实,凡重大问题本级无权决定的,要逐级报告,不得超越权限;

3、凡需要报告的重大事项由报告部门或个人用书面或其他形式报告,能事前报告的事宜要事前报告,事前无法报告的,事后应及时报告;

4、重大突发事件或事故应紧急报告,无论什么时间,必须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报告主管领导,一般事故要及时(4小时内)报告;可先用电话口头报告,然后再补报文字报告,来不及报送详细情况的,可先进行初报,然后根据事态进展和处理情况,随时进行续报;

5、凡领导交办的事情,都必须坚决执行,认真落实,不打折扣,确实遇到困难应及时报告,不能有抵触行为;

6、报告事项由受理人审批或请示有关领导后审批。急事及时批复,其它事项三天内批复。特殊情况或按规定需要上报事项由总经理会议研究确定。

三、纪律与监督

1、上级负责人对下级报告的重要事项,属自身职责范围的要及时答复或处理,自身难以决断的,要及时上报,因自身答复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或应上报而没上报的,造成后果必须追究当事人责任。

2、报告对象必须及时按要求如实报告,并严格按批复意见办理,办结后将办理情况向受理人写出书面汇报或口头汇报。未按要求报告或未按批复意见办理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3、对一些影响全局的突发事件,本部门或当事人无论什么原因,没有及时上报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追究当事人和部门负责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