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管理系统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用电信息管理MIS系统存在
1传统用电MIS系统存在的问题
(1)成本高:
现在绝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是基于WindowsNT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往往采用MSSQL,ORACEL,DB3等系统,仅上述两类软件,单点成本就已经超过了万元,而且由于供电企业网点分散,所以往往在每处都必须安装上述两类软件。以一个县局而言,在系统软件投资上就将花费30万元左右。
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真正用户需要的模块(用电MIS),由于技术准入门槛低,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软件厂商竞相压价,整套产品往往只能买到几千元/单点。由于软件厂商获利不足,就无法继续投入人力、财力进行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和售后服务工作。
我个人认为以上因素在根本上造成了现在用电MIS系统市场非常混乱的情况。
(2)难以维护:
因为供电企业的网点分散,而基于WindowsNT的系统缺乏对低带宽数据链路(比如载波、电话线路等)的通信支持,所以现在用电MIS多是分散运行的(即在每一点都有整套的系统在运行)。所谓联网也是指在局域网中的联网。由于分散运行,就必然导致分散维护。在现实工作中,维护工作一直是困扰用电MIS推广的关键障碍。
(3)大范围联网困难:
这里指出的联网功能,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供电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困难,原因可参照第(2)条。二是由于银行、邮电等部门采用的主系统都是基于UNIX的,所以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能较差。
2基于LINUX平台的用电MIS系统
基于上述原因,我详细对比了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及其应用软件的优劣,认为LINUX系统有可能在今后的3~5年内,取代WindowsNT,成为电力系统的首选操作系统。
以下是两种操作系统在关键环节上的对比说明。
(1)成本:
①购买成本。
仅就操作系统而言,目前可以适应用电MIS应用需求的Windows系列包括WindowsNT40和Windows2000,其价格随应用复杂性和健壮性有很大差别,数千至数万元不等。LONUX是完全免费的操作系统,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获取。因此不存在购买成本,而且现在LINXUE已经实现了从嵌入式设备到超大型企业应用的全系列支持。
在WindowsNT上运行的SQL支持系统,随数据库容量支持、检索效率等因素不同,价格在几万至几十万不等,没有免费的SQL系统。在LINUX上,应用最广泛的是MySQL数据库,它曾经有上亿条记录连续运行数月的记录,所以在软件功能上完全不比NT操作系统下的任何SQL系统差,而且目前为止仍然是完全免费。
现在互联网上有数百万站点都是采用的LINUX+MYSQL数据库的方式构建的。
②管理、维护成本。
由于LINUX脱胎于UNIX,在设计之初就对远程接入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现在每天都有上百万名维护人员通过电话线远程管理、维护自己的系统。而WindowsNT在远程维护领域几乎一无建树,这也正是Microsoft公司花大价钱购买PCAnywhere软件的原因。但是由于PCAnywhere并非是内嵌的操作系统中的,所以软件的可用性在某些方面仍显不足。
由于LINUX可以建立基于低带宽数据链路的网络结构,所以可以实现中心主机+远程终端的联网模式,这样只需要管理中心主机即可实现全网的管理。进一步降低了管理成本。
(2)开放性:
LINUX可以说是目前最为开放的系统,所有源代码都可以免费得到,即使操作系统不支持的功能,也可以通过修改、扩充系统源代码方便实现。而对于WindowsNT而言,这是不可想象的。最近有消息称,迫于开放源码运动带来的市场压力,微软打算对美国1000家大企业开放Windows2000的部分源码。
(3)互联能力:
①乡站联网。如果采用WindowsNT实现乡站实时联网运行,则必须在县局到乡站之间建立宽带数据链路(比如光纤),目前在很多地方还不现实,甚至永远不可能实现。但是如果采用LINUX系统,乡站就可以通过远程接入到局中心计算机,在窄带和宽带环境下均可实现。这种大范围的联网运行模式实际上银行系统在很多年前已经实现了。
②智能设备联网。由于数据可以通过载波或电话线接入局中心计算机,所以在智能设备联网方面,LINUX的系统优势也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在嵌入式LINUX的系统低层就已经支持了此种应用。
③与其他单位联网。由于银行、电信等行业采用UNIX作为主要的操作系统,而LINUX和UNIX本是一脉同根,所以在互联方面的支持要好于同WindowsNT系统互联。
(4)稳定性、安全性:
LINUX的稳定性一直倍受赞赏,连续运行数月也毫无问题,而WindowsNT的稳定性则不敢于恭维,很多人在这方面都吃尽了苦头,所以人们往往在微软公司的产品正式推出一年以后,才将其应用到关键任务中,以免成为稳定性测试的牺牲品。
由于LINUX是基于代码开放体系的,所以历来都是黑客攻击的热点,但是我们通过分布式运行的方式,即可解决安全问题,而且可以极大的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比如在局中心设置2~3台主机,互为备份且采用不同的安全策略,这样一方面避免单台主机运行时的意外发生(包括黑客攻击),另外可以分散处理访问请求,缩短系统反应时间。
(5)易操作性:
WindowsNT系统基于图形界面,熟悉Windows操作界面的人很容易学会,在整体系统使用的难易程度上,LINUX要逊色很多(大部分LINUX应用是字符界面)。
但是,具体到某项应用,情形或许有些不同。比如在电费电量处理过程中,如果将所有的操作都命令化,只需要30~40条命令,对于微机操作人员而言,记忆这些命令并不困难,而且在应用效率上,也要好于图形界面的操作方式。
(6)市场影响:
由于LINUX不如WindowsNT平台上的开发工具丰富多彩,所以开发难度要远大于在NT平台上进行的开发。这也是LINUX最大的劣式所在。
针对物流运送信息管理的业务流程,数据库设计涉及到多用户,多层次的关联,需要对普通用户、运货人,派送人、业务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等多角色进行定义。根据需求设计了多个关系数据表,包括用户表、订单表、运单表、货物信息表、用户信息反馈表、问题处理表、物流公司信息表、部门表、员工表等,表1~表4说明了主要表字段的具体设计。
1.1用户表,主要存储提交订单的用户或注册用户的基本信息。
1.2订单表,主要存储订单相关信息,管理员根据此订单生成相应运单。
1.3运单表,存储生成的运单相关信息,根据物品交运情况,改变运单的状态。
1.4货物信息表,存储交运物品的信息。
2二维码的生成和解析
2.1服务器端二维码的生成
二维码生成在服务器上实现,当管理员点击生成运单的时候,根据运单信息生成二维码。信息数据包括:订单号、订单人、货物名称、下单时间、收单人、收单人地址,还包括生成时的运单号,运送人等。二维码在生成的时候会先将数据转换为二进制,并根据其大小来安排每行的小方格的个数。然后通过特有的QR编码方式将二进制数据进行编码,并且安排好黑色、白色小白块的位置。在它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都会有一个固定定位区域,其他位置为数据区。
2.2Android端二维码的解析
移动终端基于Android系统设计开发,客户程序的使用涉及到用户和派送员等多个角色。用户登录后可以选择二维码查询运单情况,界面如图4所示,再选择拍照或从相册提取照片,如选择拍照,则进入照相及获取解析二维码过程。二维码的解析涉及到图像图形识别分析技术,笔者使用了二维码开发者提供的开源代码库来进行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在扫描的时候程序会用摄像头首先寻找固定的定位区域,判断出哪里是二维码区域并取出数据区域,再利用其编码原理进行解码,首先转换为二进制数据再转换为所需要的数据,并显示给用户。
3结论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HIS;制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b)-076-02
医院信息系统(HIS)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的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和优化医疗工作流程的一种重大变革。我院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过13年的不断升级改造,整个医院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总结13年来医院信息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经验,深感建立和制定相应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用制度保证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性,也在此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1结合实际,制定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医院信息系统是把医院产生的各种信息输入计算机网络系统,由计算机完成信息的储存、处理、传输和输出,在院内形成信息共享,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但这些最终都是由人来操作和掌握的,医院信息系统只是得以完成这些任务的工具和手段。而一个好的管理手段必须要依靠健全的制度来保证落实,切不可以为上了医院信息系统就万事大吉,存在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1]。要使医院信息系统安全运行,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一定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制度来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我院实施医院信息系统伊始,就将制度的建立作为首要工作,依据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状况,逐步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操作,以制度促进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我院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涉及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四个大类,每类都有若干种。具体为《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总则》、《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则》、《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各项制度》、《医院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奖惩细则》。
1.1《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总则》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总则》是一个公共性的制度,分为四章二十三条。从总则、技术管理、工作站管理等共性管理的角度规范了医院信息系统的操作,确定了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意义及目的,对医院信息系统的技术管理提出了要求,对所有接入医院信息系统的工作站点做了统一要求。
1.2《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则》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则》共有五章二十六条。从安全保护、安全监督、相关责任等方面对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及网络中一切设备的安全进行了详尽规定,并提出了对违反规定而应承担的责任。要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2]。
1.3《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各项制度》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管理各项制度》共有九章六十六条,具体针对计算机信息中心工作职责、机房的管理、信息储存及保管、互连网站、数据备份、应急恢复、网络设备的购置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1.4《医院信息系统工作流程》
《医院信息系统工作流程》涉及到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共有二十四项流程。实践证明,如果不及时制定相应的流程规范,在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中必然会出现混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5《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奖惩细则》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奖惩细则》分为十一条,依据上述各项规定及医院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对平时医院信息系统应用中易出现的不规范操作而造成的各种损害所制定的奖惩办法,是对上述各种规定的有力补充。
2狠抓落实,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的实施
建章立制并不只是写在纸上,订在墙上,而是要落在实处。自制度建立以来,狠抓制度的落实也就成为医院信息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只有严格执行这些制度,才能保证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达到建设和应用医院信息系统的目的。
2.1组织学习,领会制度的实质
整套规章制度在颁布后,印文下发到各个部门,要求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不但对原来在岗人员,而且对新上岗人员更是广泛宣传,组织学习,并将其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方面,列为上岗考核的内容,使之人人知晓,从而强化这些制度的执行意识。
2.2加强监督,促进制度的执行
有了规章制度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来督促这些制度的执行。为此,我们将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的监督执行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形成以制度监督制度执行情况的局面。通过这种方法,促进了制度的执行,使制度的执行成为全院各类人员的自觉行为。
2.3建立记录,细化制度的管理
可操作性是建立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制度得以落实的前提。为此,我们根据制度内容,建立了各种相应的记录本,如《服务器维护记录表》、《网络系统维护记录表》、《系统软件维护记录表》、《HIS应用软件维护记录表》、《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维护更新记录表》、《数据备份日志》、《日常工作日志》等各种表格和日志,从而细化制度的执行,明确各级各类操作人员的职责。
3拾遗补缺,进一步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实施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医院管理的要求和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做相应的调整,原有的规章制度必然要随着新的要求的提出而补充和修改。而且规章制度多半是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制订的,当医院信息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往往会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也需要补充和修改[2]。如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实施后,我院对医院信息系统中有关费用结算部分做了新的规定,流程也有一定的改动;再者医院信息系统中增加的一些新子系统上线后,也都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和有效应用和推广的重要保证。同时,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也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4]。
[参考文献]
[1]梁珂.医院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中国医药研究,2005,3(2):168-170
[2]宋颖杰,于明臻.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7):104,110.
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建立在现代通信目标基础之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通信数据的技术收集、及时传递与高效处理。同时,计算机通信技术也是管理系统网络正常运行与维护的基础环节。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效管理依赖的是探讨分析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文/吴海传统的管理系统具有成本高、效率低等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将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到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诸多管理工作之中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带来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把握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深入认识其在管理信息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管理信息系统成熟稳定的发展。摘要计算机通信技术搜集到的大量数据。前文也提到过,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平台为基础的一种管理系统。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以及制定管理计划,完成了信息数据的传递工作。计算机通信主要进行数据通信处理,实现了数据在不同移动终端之间传递的目标。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其应用范围与方式也得到了发展与进步,例如光纤通信与电力线载波等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而且,目前出现的信息技术新生代“云技术”,为计算机通信系统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存储空间,根据计算机通信系统运行的观察,及时进行优化编程技术,不断提高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高效性与稳定性。
2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特点分析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运用,实现了信息的连通性与共享性,更实现了不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连通性是指计算机网络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信息共享则提高了信息数据的透明性,避免任何违规现象的出现,实现了管理者之间的有效监督与资源共享。与电话通信系统相比,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范围,它具有多样化的通信模式与通信语言等特点。纵观目前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笔者进行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
2.1高通信质量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通过物理层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追求的是准确性。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窄带数字调制方式、跳频扩频调制系统等方式,不断提高物理层的频谱效率,从而保证物理层的通信质量,为管理者提高了良好的通信环境,促进数据的及时、有效传递,利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计划能够及时传递至管理者。
2.2高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工具,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数据搜索、计算、传输、加工、输出、储存等数据处理工作。例如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100Mbps,能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高速通信,所以时延较低。计算机通信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保证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2.3实现有效管理控制计算机通信具有丰富的通信形式,实现了信息数据的传输与再现,适用于多种多媒体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的MAC子层,是实现有效控制与管理信道使用的控制层,确保数据传输需要。MAC子层可以实现管理者之间的多地址访问,利于管理者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管理者也可以运用此进行一对多的通信,提高管理效率。
2.4实时监控反馈计算机通信系统根据计划目标要求,实时跟踪相关数据信息,实现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数据信息动态,及时处理出现的突况,及时解决潜在问题。例如新型电力工程调度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沿线各控制性建筑物等的远程监控、集中监督和统一管理,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信息,为各级生产部门提供信息服务数据。其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是选择了基于SDH(同步数字传输)的MSTP(Multi.ServiceTraIlsferPlatfom)技术作为组网核心。
3总结
全面、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有利于医院管理者开阔思路,提升其领导决策能力。医院管理者从统计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通过科学的分析发现医院工作的问题所在,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具体措施。比如,通过分析医院工作效率数据信息,可以加强对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及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平均住院日可以反映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和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分析诊断质量相关数据,可以强化医院医疗质量方面的管理,促进医师专业水平的提升;通过分析医院医疗质量数据,可以加强对治疗患者出院情况的真实记录,以此反映出医院真实的质量;通过分析医院医技科室的质量数据,可以全面了解大型医疗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对医院的经济效益有更为明确的了解;通过分析医院的费用结构数据,认识到医院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环节在总费用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降低药费构成比、相对提高医疗服务费用比例,最终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而患者在此过程中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使用到合理的用药;通过对患者疾病构成的分析,可以使医院根据疾病的不同规律和特点,合理分配床位,合理配置人员、设备,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以上各种分析都是基于统计信息而得出的,这有利于医院树立医疗品牌,提高其社会信誉,打响医院知名度,最终实现应有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统计信息有利于医院制订合理的计划,引导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合理目标是任何事物发展的重要前提。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医院要依据各科室相关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运用医院的统计信息为接下来的工作制定一个预期目标。信息统计人员要对各科室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整理,让医院的管理者、领导者对各科室的情况有全面客观的了解。将住院病床的使用率、出院人数、平均住院日及日平均住院人数等各项控制指标分派到各个科室,让科室明确工作指标与具体任务,这样一方面服务于阶段性的计划,另一方面又能服务于长期目标,让医院能够循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发展。
3统计信息有助于医院对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化分析
综合性的统计信息分析是医院进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综合医院的经营情况和管理水平,建立完整的合乎科学的统计信息分析体系,以期达到科学使用统计信息的目的。医院通过比对分析不同时期的各项医疗指标,找出其中的差距所在;通过与同级医院之间相同目标完成情况的比对分析,从中找出对医疗工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然后提出有效的建议。医院领导者通过综合的统计信息分析,了解社会对于医院医疗工作的各种要求,把准医疗需求变化的走向,做好医疗布局的调整,将院内的各项资源合理分配利用,最终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统计信息有利于医院进行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合理开发
医院作为专业知识人员密集区域,怎样将各个科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提升全体员工的责任感,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出效益,这对于医院的管理和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医院的管理者可以将医院的统计信息作为确定和完善各科室规模建设、医院人员编制、人力资源调配的准则,使之最大程度地实现高效合理的目标。通过统计信息可以看出:①门诊规模是否扩大取决于门诊量的升降情况;科室规模建设取决于就诊病人及疾病分类信息,如近些年慢性非传染类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等发病率的提升,医院就应该购置相关的医疗设备,并成立与之相配套的科研实验中心。②根据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医院内的已有设备利用情况决定要不要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避免出现设备闲置、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③通过统计信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医院的财务状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资金,将有限的财力运用到医院重点项目上,让医院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5结语
汽车来料信息管理对汽车运载的物料在料场各区域的管理,包括过磅、回皮、采样、卸料等工艺流程。因现场已存在过磅、回皮、采样系统等,为了实现整个汽车作业区的管理,我们对汽车在受料坑、料场卸料的区域增加一台计算机,实时记录进入该区域的汽车的信息,并接入到过磅、回皮、采样系统局域网内。
2火车来料信息管理
火车来料信息管理不同于汽车来料信息管理,比汽车来料信息管理要简单。火车行驶的路线固定,而汽车行驶的路线很随便。实现火车来料信息管理的重点,在于识别火来运载物料进入企业时,需正确地识别出每列火车的车厢号码,并准确的记录。我们采用应用很广泛的RFID火车车号识别天线,对火车车厢号码的识别。火车来料信息管理包括对火车车号的自动识别、采样过磅处数据接口的采集、翻车机动作信息的采集等。
3受煤坑卸料控制管理
受煤坑卸料控制管理是对进入受煤坑的汽车,通过螺旋卸料机将汽车运载的原料,卸载在受煤坑上,在打开受煤坑阀门后,通过输送带运输至料场或料仓。
4料场设备控制管理
料场设备控制管理分为两个主部分:一个是堆取料机控制管理;另一个是无轨机车位置识别及卸料管理。堆取料机控制管理采用千盟专利技术——感应无线车上位置检测技术,通过在堆取料机、轨道、中控室安装一套车上位置检测系统,即可实现堆取料机与中控室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交换等。无轨机车位置识别及卸料管理采用无线及GPS定位技术,通过GPS实现无轨机车在料场区域的定位,由便携式PDA实现无轨机车卸料管理,并以无线的方式将无轨机车卸料数据发送到中控室。系统实现料场的设备控制管理采用两种不同的通信方式,感应无线通信和工业无线通信。感应无线是通过铺设在堆取料机轨道边沿,由安装堆取料机上的天线箱发出频率,与编码电缆多处交叉位置产生磁场,而达到识别机车位置。感应无线通信主要实现堆取料机的位置检测,堆取料机状态信号的采集等。无线通信具有通信速率快、数据传输安全等优点,主要实现汽车卸料数据的传送、堆取料机堆取数据的传送等。
5布料设备自动控制管理
布料设备自动控制管理主要是根据采集输送带状态信息、布料小车状态信息、料仓料位信息,并根据布料工艺流程,实现料仓与中控室、布料小车与中控室的相互通信,PLC将所有的信息连接在一起,通过程控的方式,实现布料小车自动操作。
6结语
要弄清以上问题,首先,我们要从弄清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入手。美国生产和质量委员会(APQC)对知识管理定义如下:知识管理是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其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隐性和显性知识,并负责如何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拥有适当的知识。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知识管理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业目标、过程和对共享信息需要的认识。知识管理只不过是管理信息流,把正确的信息传送给需要它的人,以便让他们迅速地以信息为依据采取行动。
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作为资源,除了一般的可利用、有价值等特性外,还具备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的特性。而系统则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独立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工艺、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机构、生产设备等,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获取利润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而组成的一个生产企业就是一个系统。那么,要系统地利用信息这个资源,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IMS)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软件及网络通讯技术,对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以辅助企业日常的业务处理直到决策方案的制定和优选等工作,以及跟踪、监督、控制、调节整个管理过程的人机系统。
从目前已经大量应用的各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来看,普遍具有以下特性:
1.除了通用的管理软件和MRP(物料资源计划)、OA(办公自动化)、WFS(工作流系统)外,大多软件都需要做大量的需求分析,咨询顾问(多数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各级员工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量身定做或在标准版本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做大量的修改,所以具有行业专家特性及实际应用特性。
2.多数系统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全局和总体考虑的前提下设计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从企业的人员机构管理、产品管理、系统权限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系统的角度,考虑战略的实现性和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制约性的,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3.具有历史知识的积累性和共享性。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各部门和各员工的日常工作的关键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能根据权限方便查阅和调用。
4.具有决策的支持性。所有的各种数据可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各种分析结果,并通过报警提醒的方式,使决策者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
5.动态特性。由于信息的时效性和关联性,当系统中某一信息要素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信息均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均在动态发生变化,系统也要求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从以上对于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及特性等可以看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
1.知识,确保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共享。在没有计算机、软件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前提下,企业知识的手段通常采用开会、发文件及书籍等手段,除了成本高而外,知识的传播速度、传播量、更新、查阅及查阅权限等等受到极大的制约。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知识信息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有力地发挥了知识在企业中的生产力作用。
2.确保知识获得的及时性。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跨地区、跨时间、跨单位、跨部门、跨员工之间的查阅障碍,只要是在有权限的前提下,知识需求者可以迅速通过系统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种知识。例如目前的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可以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及知识交流问题,另外企业信息系统可以与相关的网络连接,并自动按照组织内部成员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筛选、分类和收集,并按照成员对信息的需求及时传送给需要的人,以解决知识时效性的问题。
3.提升组织或个人的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并保证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在企业没有信息系统之前,员工的知识和经验仅存在自己的脑子里,部门的知识也在这个部门里,信息呈现孤岛状态。遗忘、人员流失和成员之间交流不畅导致企业的知识大多是隐性知识,而不能转变为显性知识,组织的知识难以积累。组织随着人员的流动、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交学费,企业不能形成经验曲线,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就难以提高。信息管理系统使个人知识得以沉淀,成员之间的知识得到共享和交融,企业对员工的过分依赖性降低,从而避免企业因某些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三、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
首先,我们要抓好企业的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着重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因为企业只有把国内外和自己企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即显性知识,通过归类、整理、提炼迅速传递给需要它的员工,即转化为员工个人的知识———隐性知识,并运用到每项工作中去,才能对企业目标发生作用。信息管理主要集中在对已有的如书面化的、电子信息等显性知识的管理,在信息增值链上,要将数据提升为信息,并对其进行采集与选择、组织与程序、压缩与提炼、归类与导航等,对信息外部特征的加工和组织。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在根据企业和员工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等进行知识管理。
其次,要建立知识共享系统。知识管理是以共享和创新为主要目的,重点解决信息超载而知识匮乏的问题,重视人与人产生知识过程的管理。知识如果不拿出来与他人共享,将导致:(1)核心信息掌握在具体实施人员中,管理失控。(2)企业人员外流导致知识资产流失,大量核心技术被带走。(3)知识孤岛造成协调困难,效率下降。所以,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坚持以获取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为核心;以产品的生产流程为核心;以个人知识与团队知识的相互交流和转化为核心;以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的相互接轨为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以价值链的不断增值为核心和以技能培训为核心。
最后,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知识管理的平台。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和人际交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现代社会对知识的快速组织、整合和共享需要,计算机网络则为知识的获取、组织和共享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企业在网络平台下,形成一种柔性的与变化的组织和扁平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使人与知识资源有机结合,它将人、知识与现实工作任务整合起来,必将为企业管理带来实效。
参考文献:
1.刘杰,沈英芳。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概念、发展、问题及研究方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1.9
2.席丹,李培根,黄培。制造业信息化战略、管理与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目前,我国水利电力管理信息系统普遍存在着有效性、实用性不强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体现在自行开发的系统中,还表现在购买的管理信息系统中。虽然经过了多次改造,但是在使用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构建起来,但是实用性及针对性较差,与传统人工系统相比,工作效率的提高并不明显。人们在上机工作时,还要结合纸面工作,反而造成重复操作。很多用户表示,要先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再将数据输入信息系统,这样加重了工作人员负担。导致管理信息系统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水利水电工程存在个性化差异。每个水利水电工程内、外条件都大不相同,因此,其管理制度差异也很大。想要用一个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所有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难以实现,可能导致结果与实际需求的背离。
2构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考
2.1依托平台软件构建模块式信息系统
不同工程的管理系统应该以该工程特有的管理制度为规范,这两者是息息相关的。在开发系统时不能将两者分开来设计,若管理系统与制度脱节,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此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方能够完成的任务,它需要工程各方共同努力,实现多方密切合作,这样才能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用户需求分析,是决定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可以根据管理制度确定业务需求,然后再分析业务需求,最终确定信息化系统的具体内容。在设计信息系统时,要使其贴合工作实际需要,简化操作步骤,使系统功能更加实用。首先,从改进系统中的简单地方做起,改进后的管理系统要尽量与常用的纸面工作模式吻合;然后,对现有的项目法人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进行分析,编制出需求分析报告,尽量选择开放性好、扩展性大的管理平台,如梦龙LinlcWorks等协同工作平台;最后,在管理平台的基本模块基础之上,增加其他功能模块,这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和软件公司共同商讨、研究决定。在依托平台软件构建模块式信息系统时,要确保功能模块与纸面的工作流程基本吻合,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为了保证模块式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可以与专业的工程咨询公司进行合作,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专业工程咨询公司有经验,可以构建起一个较为实用可靠的信息系统,同时提高软件开发的速度。像资源控制、进度等构建难度较大的项目管理模块,可以采取集成其它现有的软件的方法,也可以提供接口,如P3、梦龙PERT等项目管理系统,由于该模块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采用集成等方式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基础管理平台的开放性较强,可以轻松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
2.2构建统一界面,促进多方数据的融合
构建统一界面,为数据共享提供统一平台,而系统界面友好,则更容易实现各方面数据的融合。因此,应该致力于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融合度,真正实现“三大控制”间数据有效流通。此外,还要从功能方面,对界面进行协调和统一。要选择同一家公司开发常规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工程信息系统,以保持两者的一致性。系统所产生的信息要在处理完毕后迅速自动归档,并能够到达档案管理系统中。在开发系统时,最好让用户自行定制信息处理系统的流程,这样系统才能与复杂多变的工程管理现状相符。系统可以采用B/S模式运行,尽量不要在客户端安装软件,有利于进行统一的运行维护。
3对策和建议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体结构主要包括:数据库、数据处理模块、输入模块等5个部分,下面将对各部分结构的构建提出对策和建议。
3.1数据库
构建数据库模块要充分考虑其扩展性、综合性和完整性,使这三者到达平衡,并在此基础上,将各方面信息组建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还要保证信息安全性、可靠性。
3.2数据处理模块
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处理模块,为了更好地处理大量庞杂的信息,可将信息处理模块分为多个子系统,如合同管理、工程验收及质量控制等。子系统根据信息人对信息进行分类和管理,具体可分为监理类信息、设计信息、质量信息等。4.3输入模块输入模块要做出相关规定,对信息输入的格式、方式及条件进行控制,同时也要限定用户创建与处理信息的条件。常用的信息输入方式有图纸格式、音像文件格式及PDF格式等。要让用户自行设置和选择输入信息的形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用户处理信息、创建信息的权限,也就保证了信息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施工与现场监理人员的客户端应该给予输入模块的支持,这样不但可以方便有关人员随时记录信息,还便于查找相关信息。输入模块中要设置重要信息提醒功能,便于用户及时处理信息的处理;还要及时提醒用户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规定,从而实现对用户处理行为的规范,避免处理失误。
3.4查询模块
查询模块功能是规定查询方式及输出格式。查询模块中可设置多样化的查询方式,如菜单查询、地图查询等,查询内容、查询结果会按照一定格式输出。在控制使用权限的基础上,尽量使用户通过简单操作,迅速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比如施工相关技术标准、施工工程的档案留存及各环节具体的施工信息等。
3.5账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是账户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具体包括用户账户的设立、修改、删除等操作,确定用户权限的时候。要注意根据用户类型的不同对其分类,并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
4结语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系统建设发展到目前阶段,研究探讨对系统的协调组织、加强管理和科学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对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的目的在于开发应用,离开推进应用水平的提高,就脱离了实际。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一是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争取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二是要充分掌握系统的综合性、系统性、统一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从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如何提高应用水平,需要深入考察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本文试从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推进自动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系统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二、自动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成化要求,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三、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四、慎重选定技术路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目前,对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工程影响最大的技术是微机工作站、服务器性能的提高,网络技术的成熟及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局域网、广域网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开通。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选择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推行适应的先进技术,使经济效益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档案部门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很大,但现实的需求又往往跟不上,宏观监测需要的信息量和使用频率同微观经济需求有很大差别,因此不断发生买了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建了网络而传输量很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再进行每一项具体的决策。
五、实事求是地改进管理体制
集中统一是管理任何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方式,信息自动化这一高新技术系统也不例外。人机结合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针,其含义为档案业务人员直接使用微机开展工作,这亦是研究自动化系统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原则之一。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能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中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这同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也要下决心解决方便使用的问题,如长期将档案部门的“硬任务”集中于一个部门,在档案部门这一信息系统之内再组建一个“档案信息系统”,就很难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是较理想的模式,但这种高技术结构,必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不具备这些条件,从集中向分散过渡,反倒有可能退回到分散式。
六、充分发挥系统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档案自动化系统建设是档案部门投资最大的项目,在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方面,较好的做法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实行中央拨款、地方拨款、单位自筹和争取外援相结合,资金使用上做到按项目管理,进行项目论证并跟踪考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没有在国家和地方财政长期建设发展计划中立项,档案信息自动化项目资金大多通过领导特批解决,为此耗费了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很大精力。“九五”建设规划被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作为国家经济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定名为“金信工程”,为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要落到实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各地也应及早积极争取。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在资金管理上不够科学合理,有分散和浪费现象。如有的项目因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这都有待于今后注意改进。
七、重视人才管理
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加强培养教育,造就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关注。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骨干力量是计算机技术队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有些单位的队伍不稳,有人才流失现象。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育其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计划组织进修,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解除其后顾之忧;研究专门人才成长和流动的规律,以形成最佳人才结构等方面都需要给予重视。在管理上,还需要研究如何增强计算机机构和人员的活力,例如
引入竞争机制,对某些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在保证完成档案建设的前提下,开展对社会有偿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