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发展范文

经济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经济发展范文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必然带来上述城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要想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在思想上对城郊农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又要看到城郊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城市经济联系紧密,为城郊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只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应地制宜不断探索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就能形成有地区特色的城郊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我认为实现城郊农村经济发展至少有以下几条有效途径:

1.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要充分利用城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设施蔬菜、精品水果、特色园艺、规模畜禽、特种水产等城郊型农业,推广实施工厂化栽培、精准栽培、设施高效集约化栽培等新型农业生产种植、养殖新技术和新模式,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创建特色农业品牌,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做好农产品销售,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酒店、食堂对接,积极探索农超合作平台对接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把原先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机关、学校、酒店等零散、小额、短期合作,转变为合同、订单式的大数额长期合作,努力使城郊农民具有稳定的收益。

2.不断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要从城郊农村和毗邻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双赢”发展,尤其要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加大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及新型种养模式,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从生产到加工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如海门街道2012年底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产值达955万元;农业企业5家,产值达3800万元,税利165万元,其州市同康酒业有限公司、台州市江南饲料有限公司、台州市联民农产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获得“台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称号,尤其台州市同康酒业有限公司总投资8000万元,用于技改建设项目,今年建成后年销售额可从原来的2000万元预计提高到1亿元以上。这些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进一步推动城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统筹发展,而且通过在生产经营中对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既加快了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向城郊农村辐射延伸,又加快了失土农民向第二产业转移,有力地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3.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要突出服务业中心地位,坚持打造商贸物流新优势,充分发挥城郊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三产兴城郊”战略,促进城郊服务业的大发展。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和商贸经济,加快商贸业集群布局,打造核心商圈。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充分运用现有商务设施和场所,积极探索引进电子商务、休闲娱乐、连锁经营、创意设计等产业,全面提升城郊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积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业,满足和方便农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大力发展物流业,要充分发挥城郊与城市交通便捷的优势,搭建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物流平台,为发展壮大物流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同时,要继续提升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农业度假村、“农家乐”等传统第三产业,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使城郊成为市民假日乡村旅游的好去处,以此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当然,城郊农村由于区位、产业、消费习惯等不尽相同,在发展城郊农村经济中,既可汲取各地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又要探求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才能实现城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应按照党的十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政府除了加大“三农”资金的投入,确保总量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外,还要重点在城郊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指导服务上下功夫,以保证加速城郊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1.积极探索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快推进城郊农村综合改革步伐,积极推进以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制度,探索在股份合作制的框架内引入先进管理理念,逐步形成法人治理结构,推动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城郊农村逐步向城市化过渡打下坚实基础。

2.努力培养新型城郊农民队伍。加强城郊农村失土农民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区分不同的岗位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重点以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工岗位培训和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企业主专业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分工分业,使城郊农民更好地适应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

第2篇:经济发展范文

从宏观发展环境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成为2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题和重点。从经济发展周期看,我国目前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的上升期,总体上处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活力增强、价格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总的来看,宏观形势总体上更加有利于我县进一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从自身发展能力看,济菏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以及220国道的拓宽改线,使我县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对于物流业、房地产业以及生态观光旅游业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工业园区三大片区以及锦东新区的建设完善,将进一步提升我县招商引资的承载能力;玛钢公司、平阴山水、济南伊利、黄河特钢、齐发药业、鲁西化工等大企业的膨胀极大地促进了我县工业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行政审批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大大改善了我县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以上这些都为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立足国家宏观调控取向和发展形势,根据党的***精神及中央、省、市一系列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初步确定全县20*年总体发展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平阴”的奋斗目标,以增强经济的内生力、内动力和汇聚力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再上新水平,全力打造省会经济的加工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休闲的后花园,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生产总值增长17%,达到12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达到1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8%,达到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2%,达到31.5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达到65.2亿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达到3.6亿元;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达到39.3亿元;

出口创汇增长13%,达到2.1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

引进内资增长8.3%,达到26亿元;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8%,达到46.4亿元;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达到27.3亿元;存贷比达到58.8%。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提升。

三次产业构成12.5:62.1:25.4;

三次产业投资比例7.4:69:23.6;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7%。

——运行质量明显改善。

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0%;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长23%,达到203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24%,达到27亿元;

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5%;万元GDP水耗降低4%。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1065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达到5740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4311吨以内;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3753.8吨以内;

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0%;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5%;

三、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继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按照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主导产业“提升、突破”工程,促使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6%。以“3331”奶业富民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快3万头奶牛9大标准化基地建设,力争全县奶牛存栏量有较大突破;积极推动蔬菜产业发展,重点抓好5万亩优质马铃薯和300万平方米食用菌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林果产业产值,全面推进14万亩优质干鲜杂果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玫瑰产业,提高玫瑰精深加工水平,力争玫瑰深加工总量达到3000吨。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家,达到38家,农村经合组织进一步发展,带动6万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

积极打造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围绕加快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推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促进产业链延伸,培植壮大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把玛钢公司、平阴山水、济南伊利、黄河特钢、齐发药业、鲁西化工等龙头企业做大作强。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5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坚持“园区化发展”模式,形成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园区,在集群扩张、骨干壮大、名牌培育上实现新的突破。

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和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鼓励城区工业企业产业置换,努力引进知名商家,优化提升商业服务水平。加快锦东、孝直、东阿物流中心建设,积极构筑以物流园区为依托、以物流平台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省会经济“腹地西拓”的物流园。进一步突出玫瑰、宗教、泉水、乡村四大特色,构筑“文化修身、玫瑰养颜、洪范泉水和东阿阿胶益寿”特色旅游带。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步伐,在抓好环秀山庄、盛座明都小区、锦源居小区、福源小区等建设的同时,做好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积极发展物业管理、社区服务业,不断提高居民舒适度。

(二)以增强发展后劲为重点,积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不断加强重点项目管理和策划、储备力度,全面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管理。以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和领导包挂项目为重点,积极围绕玛钢公司4万吨球铁扩产改造、鲁西化肥16万吨合成氨、二机床3万吨树脂砂、220国道拓宽改线、玫瑰湖湿地等重点项目,主动靠上服务,继续完善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做好项目的监测分析和服务管理。不断加大项目策划力度,紧紧围绕汽车展销市场、家具家装市场、台湾农业园等重点项目,编制建设性规划,开展可行性论证,做好项目策划工作,进一步充实完善“***”重大项目库,确保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形成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拉长重点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路,不断改进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效益,把主攻方向和着力点放到大公司、大商社、大财团上来,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与国内国际重点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提高招商项目质量和引资水平。

(三)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全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按照生态山水园林城、旅游休闲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大手笔谋划,大力度建设,积极落实“十件实事工程”,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锦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开发建设环境,加快长途客运中心、物流中心、国税局综合业务楼、质量技术检测楼等项目的建设速度。实施锦水河街改造,完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场一期建设。加快对物资局、鲁滨等片区的改造,推进盛座明都、锦绣园、傲饰福贵苑、通达花园等小区的建设,改善县城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形象。进行玫瑰湖湿地核心区一期工程建设,初步形成湿地公园景观。进行工业园县城片区土地整理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南延工程,完善孝直片区和安城片区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结合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

(四)以全面节能减排为动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借助省会城市科技力量雄厚和各类人才密集的优势,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扶持福胶集团、压缩机厂、天源玫瑰、迪生电子等企业建设完善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制定全县工业项目土地利用标准和重点行业、主要产品的能源、资源消耗标准,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新技术,鼓励企业通过技改升级,提高资源再生回收利用能力,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经济发展方式。

(五)以推进改革开放为手段,进一步提高经济外向度。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控制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出口,扩大高科技产品、机电产品、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力争全年完成出口创汇2.1亿美元。深入推进各项改革,认真贯彻党的***精神,不断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重点抓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社会领域体制、医疗卫生体制、农村综合等方面的改革。

第3篇:经济发展范文

通过对经济法发展的历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各个国家现在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的加快,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约束,促进国家发展方面的发展。发展权一般指的是个体和集体能够平等的参与的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的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不论是个体和集体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在对发展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该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分析,尤其是要对人权进行干预。在《联合国》中,突出对发展权进行了分析,在《发展权利的宣言》中,在对发展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要实现对主体的分析,还有运用一个国家的法律来做保障。经济法的保障是发展权实现的核心内容。按照发展权的相关的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国情等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道路。经济发展权的应用,能够对国家和民族的经济起到保障的作用,实现了各国经济发展权利的行使,并且能够运用各项权利促进各类经济的发展。在对原有的经济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很多学者对相关的价值论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能够将发展与价值论结合在一起,但是对经济发展权还没有进行单独的研究。经济发展权在不同的国家应该如何去行使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面临的问题。我国的国情比较复杂,现在又处于转型的时期,所以,应该针对我国的国情作出正确的决策。这些重大方式的变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革新,在国家法中,对发展权进行分析,我国分析了相关的发展层面,针对我国自行制定的法律,能够对经济法的制定提供更加有利的依据。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在很大程度上会对经济法的制定产生重要的影响,经济发展权需要得到切实的履行,并且经济法能够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其具有突出的强制性措施。在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提高自身的发展权的行使。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对经济法进行分析,在经济法的角度,将各类经济主体运用谱系的方式呈现出来,分析经济法的主体权利是如何实现的,分析各类权利之间的联系。

二、经济发展权的经济法定位分析

通常情况下,发展权主要有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发展权,在这些权利行使的过程中,应该将经济发展权作为重点,其他的发展权才能够有坚实的基础得以实现。很多学者认为,经济发展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而且能够在国家内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秩序。经济发展权能够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各类法律的界定。从经济法的角度去分析,经济发展权的主体能够享受到全面地权利,而且其各类主体的权利也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这些定位是经济发展权的研究更加得权威,而且能够使各项权利都具有紧密地联系。

(一)分析国家的二元结构,经济发展全可以分成国家发展权和国民发展权

在国民发展权中,主要指的是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权,从国际的角度去分析,如果对发展权进行准确的定位,那么不论是在什么类型的国家中都是可以享有经济发展权的。通过对国内的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企业的经济发展备受关注,需要借助经济法的支持实现更好的发展。在对国家发展权的干涉和收益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个人的利益,这些经济发展权与经济发展方式是密切联系的。国家经济发展权能否正常的行使具有重要的作用,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针对有机的整体和二元的结构进行分析,经济发展权可以分为整体的发展权和个体的发展权

整体的发展权是在维护集体利益的过程中制定的,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各个利益的主体进行权衡。我国的改革开放在发展经济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在能够确保个体的利益能够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应该注重整体的效益的提升,从而实现国家的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三)对政府和市场的二元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权的扩大

促进发展权,通过完善自我发展权,使个体的权利能够得到满足,这样也能够促进整体权利的实现。国家可以采用宏观调控的方式,使主体的经济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自我发展权的实现能够通过市场的主体来实现,进一步推动宏观经济的发展。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分析,在中小企业中一定要促进其发展权利的实现,是以国家的层面展示权利的实现的。中小企业通过对相关法律的履行,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自我发展权的实现。国家也可以通过财政和税收制度,调整企业的金融情况,让企业在融资方面更加的简单。从经济法的层面去分析,各类经济发展权的制定都是要求主体能够享受到权利,这些权利具有综合性特点,其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情况,使企业的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实在。确定经济发展权在各项经济法中的使用,能够发展不同类型的经济,实现了经济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在具有二元结构的经济法中,其强调的主体性,一方面是市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要实现企业的主体性,使经济法的主体能够实现二元的结构。从经济发展权的角度去分析,不同的政策都要实现自我发展权,只有自我发展了,才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对相关的权利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应该找到概念的共同点,应该建立完善的适应于各类经济法的发展权。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各国都认识到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性,他们都纷纷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使经济结构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由于市场的限制,经济结构是不能形式自发调节的模式的,需要人们借助对市场的分析,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分析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在调整时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有消费结构的调整,实现各类结构的均衡调节。在法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各项制度,这样运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约束,可以使市场秩序更加得完善。在对经济发展权分析的过程中,结构的调整要适应各项权利,要实现对经济主体的调节和对市场的调节,其是不同层面的概念,所以,使经济结构的调整展现出层级行特点。各类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实现经济的发展为目标。在经济法主体权利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对主体的调制权利,通过各类发展的理念,实现经济权利的实现。通过借助市场上宏观调控的方式,使市场的权利得以行使和体现,从而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保障国家能够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这与国家促进经济发展权的目标也是一致的。而且,市场的主体的权利的行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更加综合的发展权利的实现,与其目的性和工具性是相协调的。

三、结语

第4篇:经济发展范文

第100期,要传递点什么?

刚刚的经济数据显示,第一季度GDP增速为7.4%,这是近4年来新低。中国经济的掌舵人,国务院总理总理自3月下旬以来,在全国各地多次“打预防针”,阐释“合理区间”理论。就在数据公布当天,再次强调,合理区间是指经济增长率在7.5%左右,高一点、低一点都是正常的,都处于合理区间,这些都是经济结构出现的积极变化。

见诸各大媒体的报道也在传递该数据符合预期,甚至超出预期的声音,更毋庸赘述大量经济学界“要习惯经济增速放缓、更有质量增长”的言论。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已进入慢行通道。

近年来,中国经济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一步步完成阶段性发展目标,这其中引以为傲的成就太多,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形势可谓一时无两,成为全球关注点。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暮然发现青山绿水渐远、资源紧缺加剧、雾霾围城频发……

诗人纪伯伦曾经写下: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呼吸雾霾、喝被污染的水、以人口优势在产业链低端获取少量利润,显然不是经济发展的初衷。与此同时,劳动力红利、市场化改革所累积的制度红利、全球化红利三大驱动力不断减弱也提示着,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经济,是放慢速度、切实注重质量了的时候。

此时,我们希望传递的是――接受经济的慢逻辑。

诚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之后,过去在高速增长之下被忽视甚至掩盖的问题会逐渐摆上台面,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阵痛将无法避免。但是,更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去拒绝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快速增长,追求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让经济慢下来,是中国经济走向更为重视质量的体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4年要淘汰炼钢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重量箱等落后产能,分别占“十二五”时期任务总量的56.3%、11.4%和38.9%。在解决雾霾这一民众“心肺之患”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也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重要手段。而不断淘汰的落后、过剩产能必然会让地方GDP短期增速放缓。

让经济慢下来,将倒逼产业走向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道路,这也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反观美国、德国,一个手持高新技术产业的指挥棒、一个牢牢占据高端制造的制高点,而长期主导中国制造业的中低端产业环节,显然无法一直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健康增长。

第5篇: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改革红利;经济发展;市场作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27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不仅经济总量的排名逐步提升,而且经济发展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我国的综合实力水平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也在逐步提升,中国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版图,同时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通过改革,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使很多人走上了致富道路,不仅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的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中。改革红利的释放,推动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从而提升我国的国家地位,使我国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但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企业发展面临极大困境,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极有可能陷入“人口诅咒”的陷阱。因此,要深化改革开放,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使更多人享有改革红利的成果。

1 改革红利的发展现状

改革红利是指改革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并配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出比率。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好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充分释放改革红利,目前来说,改革红利就是要进行制度创新。经济学家厉以宁曾说,旧改革红利行将消失之日,就是原有改革的优势潜力耗尽之时,此时必须推出新的改革措施,才能保证新的改革红利或制度红利的出现。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诸多问题,包括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仍未理顺、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社会矛盾突出、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等,说明我国的传统发展方式已不适合目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以改革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大的改革红利就是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农村地区实施,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保持较高水平。在城镇地区,推动食品、服装、住房等从计划供应到市场供应转变,逐步放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在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的同时建设一批百万级人口大都市。在企业界中,从厂长负责制的探索到现代公司制度的设立,实施国有企业“抓大放小”,对民营经济由禁止到限制再到鼓励,建立包括银行、证券、基金、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在内的相对完整的现代金融体系,释放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活力,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2 改革红利与经济发展

2.1 经济发展是改革红利的体现

党的十报告指出,把“发展目标与改革目标一起规划、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同部署”。这充分说明,要实现小康社会,就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因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尤其是在经济转型期间,我们要改变以前经济发展模式中的粗放经营,在优胜劣汰的基础上,加强机会公平、权利公平,更好地与国际相接轨,以利于深化改革开放。

真正的改革能够让更多的人获利,通过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全体人民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想真正享有改革红利的成果,必须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而在释放改革红利的过程中,由于既得利益群体的影响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等因素的阻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改革经济发展的管理方式,同时也需要改革相应的政治体制。

2.2 经济发展会促进改革红利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主要实行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的两大支柱包括国有经济和城乡二元体制。在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中,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一些行业中还存在垄断现象,因此国有经济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对于城乡二元体制,要最大程度实现改革红利,就必须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若城镇化转型发展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将会推动城镇内需消费,逐渐减少城乡收入差距,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同时会推动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出现,缩小贫富差距,使利益关系稳定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推动改革进行,真正实现公平。

第6篇:经济发展范文

1、自然因素。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构成及其分布状况,对经济发展关系极大。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或影响;

2、人口数量。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统一,人口发展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相适应。一方面,人作为生产者,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一定的人口数量是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适当的人口增长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人作为生产者又是有条件的,不仅要同生产资料相结合,还要受年龄、体质和技能的限制;

3、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7篇: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政府采购;专项补贴;绿色财税政策

一、现阶段低碳经济发展财税政策中面临的问题

(一)现行的低碳财税制度缺乏法制化建设,同时政策覆盖面不广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在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上,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我国的能源领域法律法规还缺乏其全面性及完善性。过去我国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促进经济发展上,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视度不高,意识较差,法律法规及相关指导文件形式较少,目前最突出表现为地方税收政策覆盖面狭窄且政策内容不完善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度不高等方面,不仅体现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起步晚同时还制约了其发展进度。例如工业技术改造、工业污染物排放及节能是我国财税制度涉及面最广的方面,而在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和降低化学需氧量等方面的内容相对欠缺,且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税收政策支持居民低碳消费限额和促进节能服务业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不断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及资金投入方面的支持还较少,技术水平及发展水平均还处在起步阶段[1]。

(二)缺乏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支持

首先我国现阶段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还严重不足,虽然我国在逐渐深入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与其他财政支出占比相比,其整体占比还相对较小,且目前我国还尚未建立起支持发展低碳经济的专项资金,我国现阶段更加注重研发和生产领域是财政支持,而缺乏对消费、服务和回收等方面财政支持与投入[2]。其次,虽然早在2003年我国就推出了政府绿色采购,并正式实施《政府采购法》,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世界低碳环保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年来也逐步建立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优先及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等管理制度,但相比发达国家来讲,我国现阶段建立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尚处在发展的初期,且发展缓慢,绿色采购的占比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需要做好其他采购途径的占比协调工作,并进行绿色采购操作过程的深入探讨与总结。

二、低碳化财税政策的改革建议与思路

(一)致力健全低碳经济发展财税政策

为促进我国的财税政策改革发展,进行改革使需要结合以下几点要素进行综合考虑:首先需要综合考虑我国的国情。综合考虑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政府及企业支持结合起来,使低碳财税政策符合我国国情及经济发展趋势。其次,整合多个经济调控手段,财税政策本身作为我国经济宏观调控一个重要手段,虽然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其也被具有局限性,因此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财税政策的建设健全过程中,必须将法律、环境保护制度及措施考虑进去,使各个因素间达到相互补充,促进各因素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形成碳经济发展综合推动力,最大限度避免政策重复而导致的公共资源分配不平衡现象[3]。第三个需要注重的是在商品生产、储存、运输、消费及再循环等各个领域中,注重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及政策在各个环节的灌输,制定符合国情的整体化低碳财税政策。

(二)注重提升财政支出及专项补贴力度

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及节约资源等方面,通过预算拨款、环境基金、金融补贴及建立特别基金会等方式进行,为促进资源保护及环境保护奠定坚实的财政基础。全面落实财政支出及进行强有力专项补贴力度,最主要的方向为环境技术发展项目的研发、环保设施建设项目、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项目及废物回收项目。使政府预算成为资源保护及环境保护的主要资金渠道。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低碳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因此,必须根据新预算法律的预算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可反映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设立专门的环保资金支出项目,按一定的比例将本年度的年财政收入将作为明年节能环保预算基金的资金来源;其次注重我国环保节能产业的建设及开发,运用贴现贷款及降低低碳事业贷款利率等方式刺激环保企业的发展和积极性,同时加大低碳环保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调整能源结构,不断提升能源发展技术,不断强化财政补贴力度,为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财政基础。

(三)不断深化现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绿色采购政策是政府采购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重我国绿色采购政策的不断完善及落实,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一个统一化的“绿色采购”实施标准,其次,在制定采购计划时考虑到整个产品环境保护的节能减排要求,注重财政预算的支持。在促进绿色采购政策实施的同时,整合各个单位的不同需求和各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实行统一采购,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从而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政府大力推动绿色采购不仅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是还企业经营方式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变的引导者,刺激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发展热情[4]。

第8篇:经济发展范文

1.1我国的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地广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却很少,能源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制约。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其中煤炭的消耗量最为严重,然而再生能源,核能源消耗却只占极小部分,由于我国对煤炭消耗巨大,从而导致煤炭排放量增大,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全球居前列,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1.2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中以第二产业最为明显,然而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却是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产品创新能力差,技术革新落后,是以能源消耗为代价的重工业的发展,对于国内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电污染有严重的后果,更是有不少发达国家打着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口号在我国国内办工厂,对我国的能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我国正处于向第一、第三产业转型时期,优化我国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促进信息、金融和科技的发展,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第二产业重工业的技术革新,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煤炭能源的消耗,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有重大影响。通过科研创新,实现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由低技能向高科技的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银行、基金和证券的发展也有推进作用,促进第三产业的迅速扩大,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1.3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支持的不足

金融在产业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有金融的支持,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杠杆和利益传导机制等广泛影响其产业主体的发展。低碳经济现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目标,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然而金融机构的定位和信息不健全等也无法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导致科技的创新研发等都会遇到资金不足等问题。一些金融政策不完善,对于金融活动的支持度不够,无法及时给予帮助和扶持,金融体系不健全,无法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

2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

2.1政府政策的支持

我国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体系,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要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用以规范和激励金融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调整,给予低碳经济项目资金支持,设立风险机制和担保机制及政府国债等机制为低碳项目进行融资。

2.2完善金融体系的建设

我国的低碳经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可以借鉴国外的金融建设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要合理调整金融体系的定位,加强国际合作,树立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服务目标,加强银行信贷和客户之间的联系,为低碳经济项目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手段,推出更多更利于小企业全方位发展的服务项目。

2.3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第9篇:经济发展范文

(一)煤炭经济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未来几十年内,煤炭依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难以改变,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山西作为全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山西能源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能源生产、外调大省,对促进山西经济的发展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山西以煤炭为主的矿藏资源得天独厚,到目前在各种资源中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煤、煤层气、铝土矿、金属镁等七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34种。如煤炭的探明储量达260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3。其中:炼焦用煤占全国57%,无烟煤占全国43%。山西焦煤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煤质优良,而且开采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方便。根据全国煤炭市场供求形势判断,2010年山西省煤炭市场将承接上年的发展趋势,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稳;无烟块煤、优质主焦煤以及肥焦煤等稀缺品种,市场前景看好;受煤炭成本增加压力推动,煤炭价格有望走高;电煤同市场煤价格快速靠近,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山西省煤炭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2007年同煤集团塔山矿、晋城煤业集团赵庄矿等矿井相继建成或投产,再加上对地方煤矿改组重建及采煤方法改革,山西省煤炭产量约为6.2亿吨,同比增加3000万吨,增幅减缓。随着山西省内发电新机组的陆续投产,将新增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增加煤炭需求500万吨。其他工业用煤、炼焦用煤、民用煤保持2006年水平,山西省内煤炭市场总体需求增加不多。由于国家严格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节能降耗的要求,山西省外煤炭市场需求将有所增加但增速放缓。煤炭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根据国家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新增成本有: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基金平均15元/吨,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10元/吨,煤矿转产发展资金5元/吨,煤矿生产安全费用15元/吨,资源价款2.14-8.10元/吨煤储量,还有煤炭采矿权价款、煤炭探矿权价款,合计将增加吨煤成本近70元。煤炭成本的大幅上升,必将推动煤炭价格的上涨。另外,山西省煤炭价格在全国煤炭市场中仍处于中下游水平,也为价格上行提供了空间。

二、山西煤炭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煤炭资源衰竭

随着浅煤层资源的减少,煤炭采掘条件将日益严峻,开采成本将会上升。资源已经枯竭的部分矿区,面临转型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山西煤炭资源开采强度远高于其他地区,资源枯竭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全省重点煤矿已有1个局,7个矿因资源枯竭被迫关闭,直接减少生产能力达1600万吨。预计到2020年,仅五大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将有39处矿井面临资源枯竭,全省三分之一的地方国有煤矿和一半的乡镇煤矿将因资源枯竭而闭坑。

(二)资源浪费严重

山西煤炭的显著特点是:储量庞大、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面浅、容易开采。全省含煤面积多大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119个县(市、区),94个有煤炭资源。全省现有煤炭资源储量为2652亿吨,占全国的26%。有关煤炭的“数字”让我们感到光荣,而与此同时资源浪费与破坏却让人触目惊心。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累计开采煤炭80亿吨,消耗的资源量却高达200多亿吨。每开采1吨煤约损耗与煤炭资源共生、伴生的矿产资源8吨,每年因采煤排放的煤层气约60亿立方米,相当于“西气东输”一期工程输气量的一半。

(三)环境污染严重

煤炭在开采、加工、利用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废气、废渣、废水、对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2009年重点开采地临汾市曾被评为全球不宜居住城市之首。采矿工人的肺病患病率日益攀升,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采空区引起地表土地塌方,煤炭对地上地下水资源造成间接破坏,对农业生产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山西省采空区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严重地质灾害面积2940平方公里,每年新增沉陷区面积约94平方公里,发生地质次生灾害的范围涉及1900个自然村上百万人受影响;矿井废水严重污染地表水体,受污染河流总长达3753公里;全省煤矸石堆存量达11亿吨以上,每年新增5000万吨。

(四)煤炭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近年来,不断报道的煤矿安全事故让我们触目惊心。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安全生产技术装备落后的问题。为了减少投入成本,许多小企业设施简陋,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2006年11月13日,由于煤矿井下黑火药燃烧引起晋中市灵石县王禹乡南山煤矿发生的煤矿重大伤亡事故,造成数人死亡。2007年3月18日,由于井下未形成矿井通风系统,造成局部瓦斯积聚达到燃烧浓度,电缆短路产生火花引燃瓦斯,苗匠煤矿井下发生特大瓦斯燃烧事故,21名遇难矿工均系一氧化碳中毒。山西煤矿事故多发死亡人数占到整个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的70%以上。

三、发展山西煤炭经济的应对措施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首先要确定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转变观念,探索符合山西省情,具有山西特色的新发展战略。打破“能源立省”的传统思维,以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石,通过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资源环境管理,逐步建立起一个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为目标,具有较强发展后劲和市场应变能力的煤炭工业体系。

(二)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和机制创新

要增强自身的活力,煤炭企业就必须转换经营机制。以山西焦煤集团为例,在管理制度上推动大型企业应有的体制改革和创新,旗下的子公司与总公司之间有章可循,并不断完善适应煤炭工业发展和经营环境的大集团管理体系。

(三)加强山西煤炭工业的资源环境管理

采取“污染集中治理制度”,将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环境不能改善,就意味着无法坚持可持续发展。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环保工程的规模效益和协调作用;制定排污交易制度,在控制排污量的前提下,界定环境产权,给污染者即煤炭企业以压力,可由政府发放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将一定量的排污权卖给污染者,促使污染者受到压力的同时谋求改变,从而采取积极措施改善环境,减少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污染。

(四)规范煤矿开采秩序

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推进安全生产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管理。对新开设的矿井加强监管力度,对设备陈旧或是安全欠缺保障的矿区要给予帮助与扶持。同时构建安全生产责任制,将责任具体到个人,人人肩上有责任,这样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