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等比数列课件范文

等比数列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等比数列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等比数列课件

第1篇:等比数列课件范文

随着科学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多功能产品,正逐步取代传统的黑板和投影幕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传统的多媒体只能通过投影仪将教师预先制作好的教学课件中的大量教学资源显示出来,在演示课件的过程中无法对课件中的内容进行随意编辑和更改,使得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只能按照教学课件的预设内容按部就班,而且板书只能在普通的黑板上书写,使得教学过程相对死板。而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可以处理和显示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白板上随意书写或绘制图形,进行标注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调整教学资源的时候,也可以调用学科素材库对教学资源进行及时的编辑。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控制功能增进了师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交流互动,使得教师更易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还兼具录屏功能,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在白板上进行的操作动态记录保存,有助于教师教学后的反思,还可以当作学生课后复习的视频资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交互式电子白板众多品牌中的一种,将其应用在技校数学教学实际中并不是单纯地将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简单叠加,而是根据技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技校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融合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环境,实现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以“导授―启发―合作―探究”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让技校数学课堂生动、活跃起来,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教学案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类比与转化,由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由特殊到一般从而生成公式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发现的成就感,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过程,使学生体会团体合作的愉悦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措施:本节课在设计上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目标,以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原则,通过一则有趣的小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开放式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结合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环环相扣的探究、生成、应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公式形成过程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我院14模具设计B班的学生,他们数学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在学习上喜欢偷懒,也不够细致。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对类似问题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能够就接下来的内容展开思考。但是,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比较陌生,学习时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对于一个求和问题为什么要通过作差来实现。在这个难点的突破上,我通过逐步地引导,启发大家从解方程的角度来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生都乐于参与到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来,这就让他们有效地体会到了获取知识的历程,从而逐步培养他们“会观察、会类比、会归纳、会应用”的能力。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教学内容】

《你好,百万富翁》的故事。

问题一:韦伯按照合同一共要支付给杰米多少钱?

问题二:杰米按照合同需要返回给韦伯多少钱?

【活动设计】

1.在白板课件中插入Flash,播放该故事,并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导入本节课。

2.用白板的互动工具模板设置随机点名器。

【活动目标】

以一个小故事创设情境,用两个问题引出本节课,通过悬念的设置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并使用点名器让课堂更有趣。

【信息化媒介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插入Flash的功能,该功能的好处是一旦将Flash插入课件,将不必担心它在其他电脑上无法打开的问题,不需要将Flash文件与课件打包移动。

2.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对象的拖拽、放大、缩小功能,使两个问题都集中在一个页面中,方便教师在需要时使用它们,又不影响Flash的播放。

3.通过点名器的使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数列的印象。

4.利用白板的链接功能,通过单击对象链接到其他页面。

二、互动探究

【教学内容】

帮杰米算算这笔荒唐的交易。引导学生将问题的解决转化为求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前30项和的数学问题。即计算S30=1+2+4+8+…+229。

引导一: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将上式改写成为:S30=1+21+22+23+…+229(1)

引导二:类比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方法,给(1)式稍作变化生成第二个式子,怎么变呢?不妨给(1)式左右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请大家探讨。

小结:共同分析,教师提出“错位相减法”。

【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将求和公式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改写并记为式子(1);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构造式子(2),从而求出S30。

3.学生讨论得到一定的结果之后,师生共同分析小结。

4.设置隐藏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错位相减法”的核心。

【活动目标】

通过“帮杰米算这笔荒唐的交易”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探究以及最后的分析小结过程中,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使学生了解“错位相减法”的实质,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把类比和解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贯彻其中。

【信息化媒介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1.利用白板中的表格、图片对象的排序功能实现遮罩的目的,在教师引导成功之后适时显示结果。

2.应用白板对对象的无限克隆功能,设计数字工具和符号工具,方便师生互动合作时取用。

3.利用白板对对象的拖拽、放大、缩小功能,显示该环节的关键内容。

4.应用白板的Smart记录器功能将本页的活动内容加以录制,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三、联想生成

【教学内容】

通过上述特例的解决,让学生分组共同完成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an,首项为a1,公比为q,如何求前项和Sn?

请一位学生在白板上演示讲解他的求解过程。

问题一:1-q与Sn是乘积的关系,求解Sn时,可以直接将其移项吗?

问题二:如何将Sn用a1,an,q表示?

问题三:当q=1时,如何表示Sn?

小结分析:教师在提问后总结公式的特点,为接下来的应用打好基础。

【活动设计】

1.布置任务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借助“错位相减法”分组讨论一个一般的等比数列an如何求前n项和Sn。

2.请一位学生在白板上演示讲解他的求解过程,并用白板进行记录。

3.教师在公式生成之后通过拖拽隐藏问题适时提问,让学生在分析回答中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

4.教师在小结分析时与学生共同分析公式中的各个量,为应用做好准备。

【活动目标】

通过引导,使学生归纳、研究、讨论得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并通过三个适当的问题,突出公式当中需要分类讨论的情况;请学生上白板展示讲解,实现生生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但能从学生的讲解中感受大家的思维过程,在座的学生也能从同伴的讲解中获得更加贴近自己思维的理解。从而突破了难点,教师的适时小结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新公式,为公式的应用做好了准备。

【信息化媒介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1.利用白板的对象动画功能,突出这一小节所要解决的问题。

2.利用白板中图片对象的排序功能实现遮罩的目的。

3.应用白板图库中的已有背景,添加大格写字纸的背景,方便学生在白板上演示时进行书写。

4.利用白板对对象的拖拽、放大、缩小功能设置隐藏问题。

5.应用白板的魔术笔功能,在小结分析时用以凸显重点、要点。

6.应用白板的Smart记录器功能将本页的活动内容加以记录,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四、强化演练

【教学内容】

请学生分小组通过小游戏选择完成题目,获得相应的平时加分。

青蛙题:1.写出等比数列1,-3,9,-27,…的前n项和公式,并求出它们前8项的和。(2分)

猫咪题:2.已知等比数列■,■,■,■,…,求它的前多少项和为■?(4分)

小狗题:3.已知等比数列an中q=2,S4=1,求S8。(3分)

教师收集学生的练习纸,以图片形式插入白板进行讲评。

【活动设计】

预先下发课堂中需要使用到的练习纸,将学生分组,通过小游戏,每组完成各自选择的题目,要求解题步骤规范,小组成员都获得相应的加分。教师收集每组的练习纸,通过拍照,利用互联网上传白板展示,现场批改,从而完善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

【活动目标】

通过分组游戏抽签的形式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题目,并给予相应的加分,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在分组完成、比较、上交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同伴们的学习效果,从而向优秀的同学看齐。教师收集结果完成讲评更进一步强调了公式的应用,规范了解题的步骤,从而达到了突出重点的目的。

【信息化媒介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互动工具模板里面的亮片转盘选择工具设计分组选题游戏,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

2.借助网络上传学生练习到电脑,通过白板展示,利用白板中的各种笔的功能,恰当地批改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交流与互动的乐趣。

五、例题讲解

【教学内容】

例: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末项为■,各项和为■,求数列的公比,并判断数列是由几项组成的?

【活动设计】

该环节设计了一个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的典型例题。

【活动目标】

该环节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题目,教师完成解题步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在解决等比数列的问题时,灵活选择公式,进行细致运算的必要性,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并强化了他们的运算技能。

【信息化媒介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遮罩功能,一步步显示解题步骤,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关键运算步骤上,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计算,强化了学生的运算技能。

六、小结归纳

【教学内容】

一个方法:错位相减法。

二个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

三个公式:Sn=■,q≠1 Sn=■,q≠1 Sn=na1,q=1

【活动设计】

从课件的第一页开始师生共同回顾,将本节课中大家认为重要的内容拖动到新的页面,形成小结。

【活动目标】

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巩固本节课的数学方法和公式。

【信息化媒介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不同页面中的对象都可以进行组合和拖动,并且可以拖动到其他页面的功能,有效地完成本节课的小结。

七、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

1.观看课堂白板录屏视频,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完成《课课达标》48页第八节,其中解答题3选做。

3.借助互联网搜集整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其它推导方法,与错位相减法进行对比,谈谈你的心得。

【活动设计】

布置作业。

【活动目标】

通过先复习后作业的方式,提高作业效率;分层布置作业,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布置课后新任务,让学生在对比思考中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信息化媒介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利用电子白板的对象动画功能显示作业。

【教学反思】

首先,将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与使用传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同,教师可以在课前预设的基础上,结合课堂当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程。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对象的放大,缩小,任意拖拽,魔术笔等功能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将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集中在同一个页面中,并且通过页面扩展,教学过程均可以保留下来,有利于学生回看巩固。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板书需要擦除,PPT演示需要不断翻页来说,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这部分功能对于技校数学课堂而言,能够非常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的连续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加顺畅,便于教师环环相扣地设问以及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

其次,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中丰富的互动工具模板的应用,可以增加技校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紧张的思考练习过程中得到适当的放松和调剂,既活跃了课堂,又能有效地辅助教师突出课程的重难点。

第三,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独特的白板记录功能可以将白板上的活动记录下来,生成视频文件,这有助于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发放给学生用于课后的复习巩固,这是传统的教学媒介无法实现的。

第2篇:等比数列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为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奠定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新课程改革提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应贯穿整个高中阶段,倡导主动探索、互助合作、积极探索等新型学习方式。就目前我国的研究成果,界定探究式教学包含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与情境。探究式学习改变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而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者,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强调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体验获取新知的快乐,注重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转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一、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所存在的误区和改进措施

1、迷失了教学方向

在探究式教学的背景下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探索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虽然在生活中确实会用到数学知识。 但是并不是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运用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日常生活中运用到高中数学知识的方面很少,教师要求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比对。但是这种牵强的实际情景不但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使得学生失去对这个知识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情景,而是应该先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后,然后再列举一个非常合适的实际情景,让学生在这个实际情景中寻找发现数学知识,然后教师再对学生所发现的数学知识进行联系实际的讲解。通过教师切合实际的教学就会使学生更加了解这个知识,并且将知识运用得当。

2、缺乏教师主导作用

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起完全的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在一些学校的实际情况中,教师过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自身却没有起到一个良好的主导作用,甚至丧失了主导作用。 新课程改革之后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是不代表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完美体现是学生与教师能够互相尊重,而且能够进行思维的争论,将高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充满活力。

3、忽视启发讲授学习

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而将任何事都交由学生进行完成,也就是过度放任了学生的发展,这样会使学生在课堂中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不仅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且也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极其松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适当的制约学生,要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然后激励学生进行不同思维方式的思考。

4、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不少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很少采用黑板进行教学,而是几乎将全部的教学设计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将所有的教学过程制成课件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方便了教师进行教学,但是会使学生丧失部分的兴趣。而且用多媒体进行放映不能够反映教师的思维方式,学生无法从中了解到教师的逻辑推理,另外多媒体放映会使教师不方便进行相关的计算,更多的是体现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同样的课件可以多次使用,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也没有进行更换,这样会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用多媒体配黑板进行教学,不能只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适当的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相关的教学内容,更多时候要采用黑板教学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思维过程。

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1、构建问题引领的数学探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强化问题意识,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维,通过提出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过程,是学生在探索中找到方法,不再完全依赖教师,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以“问题链”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写下3个等比数列:

问题1:观察上面各个数列,即每个数列的项的变化并找出变化规律,根据等差数列的知识总结出这类数列的统一名称;

问题2:对比等差数列的规律,上面3 个数列的向后各项满足什么数值关系。类比等差数列的表示方式,用等式表达出它;如何判断数列是等比数列?

问题3:怎样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中,有哪些限制条件?问题4:想一想,有没有既是等比数列又是等差数列的数列呢?有哪些例子?它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2、变式拓展引发的数学探究

变式是指教师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进一步的转化。对原有的问题进行加深、拓展,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变式的过程,展现了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案例:三角恒等变换,有这样的一个习题:

如图1,在半径为R,圆心角为60 的扇形弧AB上任取一点P 作扇形的内接矩形PNMQ,使点Q 在OA 上,点M,N 在OB 上,求这个矩形的面积的最大值及相应的AOP的值。

探究1:改变截法,如图2.

3、与实际问题相连的数学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解决实际生产、生活情境中的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灵活、求实的思维体系。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打消学习无用论的想法。

第3篇:等比数列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14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092

以往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学生无法掌握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也感受不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最终失去学习乐趣。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将影像、声音、图形等集合起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化、形象化,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最终完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一、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教学在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够拓展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是因为微课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开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上的知识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以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使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其次,它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微课虽然短小,但是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需要教师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并将更多数学知识录制到微课视频之中,在保障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短小精悍,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最后它有利于增强数学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是因为微课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它更加注重交互性,教师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保障微课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

二、高中数学微课设计方法

(一)做好选题

微课制作要依照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严格筛选,对其选题方向进行设定,这样才能够形成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如在“幂函数”微视频制作中就需要对幂函数进行分析,依照该内容设置好各部分的选题,将其设定为定义、图像、特征、计算方法及应用四部分内容,从而全面完善课堂教学体系,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和框架。

(二)录制视频

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过程中受到环境和资源的限制,往往需要教师依照教学状况动手录制视频,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现,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拓展。如在“等比数列”微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录像工具,在电子白板中基础上对课堂知识进行讲解,将等比数列的各项教学内容全面展示出来,录制成微视频。这种微课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是提升微课教学的关键。

在录制完视频后教师要依照学生个性化需求及高效教学原则对高中数学微课课件进行最终编辑,结合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剪切、插入和调整,从而形成高浓缩、针对性强、趣味性强的微视频内容。如在“等比数列”微视频制作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在录制的视频中插众所周知的“棋盘上依照等比数列放小麦”的故事,由该内容引入到本次等比数列。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微视频中插入探究式问题,让学生思考等。

三、微课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实现翻转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知识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如果教师不能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将会增加他们的学习难度,降低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状况做好翻转课堂的设置,积极为学生构建翻转课堂,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如在“指数函数”微视频学习后笔者发现学生对指数函数性质的了解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指数函数特殊点、函数的走向等把握不到位。为此,笔者在翻转课堂中结合上述问题进行二次讲解和学习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指数函数的本质,给学生答疑解惑,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

(二)做好数学集中复习

教师要利用微课做好集中复习工作,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并通过微课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相关内容,以降低他们的数学学习难度。高中数学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微视频进行整理,做好微视频之间的关联,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依照微视频内容进行复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高中数学知识。如在“三角函数”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课堂教学中三角函数的微视频运用到复习中,通过删减课堂引入环节、探究环节等保留三角函数定义、概念、特性等核心知识要点,并运用编辑工具对其进行强调,让学生能够在微视频复习的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把握核心要点,这对学生数学知识点复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实现学生课外辅导

教师在微课中还要做好学生的课外指导工作,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该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微视频资源平台进行构建,鼓励学生通过上述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并在该平台中设置交流环节,让学生能够及时与教师沟通和交流,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依照其学习现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课外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需要做好选择科学的教学内容,并按照微课制作要求进行相关设计,以活跃高中数学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要对翻转课堂、集中复习及课外指导过程中的微课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依照教学要求合理对微课内容进行合理调整,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从根本上加速高中数学教学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第4篇:等比数列课件范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课尤其是理论性很强的数学课,更离不开好的导入。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法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选取具体的背景,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生动形象。例如我在执教“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

二、实践导入法

实践证明,若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尤为显得重要,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实践导入法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椭圆定义”时,预先布置学生带好图钉、绳子、纸。在课堂内告诉他们方法,让他们自己发挥,使学生享受到探索新知识的快乐。如:在学习“棱柱与棱锥的体积”时,可以这样导入:首先,教师取等底、等高的三棱柱与三棱锥模具各一个,通过“装水实验”,让学生观察棱柱与棱锥体积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其它的各种等底等高的棱锥与棱柱体积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三、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反函数”时,使学生回忆函数及映射的定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从而引进反函数的概念。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清楚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并且掌握了反函数的定义。讲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时,可以在复习回忆两角和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导入,引伸半角公式可以在复习回忆二倍角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导入。

四、反馈导入法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求函数定义域”时,课前可以先拟几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到黑板上练习,从学生练习的结果和学生的反馈中老师就可以发现问题。

五、故事导入法

新课开始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或创设情境等,适当增加趣味成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与教材有关的故事引入,课堂会出现“洗耳恭听”的势态。例如在教“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我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家高斯读小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写出了答案――5050,而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地挨个相加呢。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我再点明课题: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六、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教师用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直接点题导入新课。教师一站在讲台上就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用几句话引入新课。这样,使学生的情绪很快能安静下来既起到组织教学的目的又为后面的巩固练习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如在学习“弧度制”时,教师直接引入新课:“以前我们研究角的度量时,规定周角的360份之1为1度的角,这种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种度量角的常用制度――弧度制。本节主要要求是:掌握弧度角的概念;能够实现角度制与弧度制两种制度的换算;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并能运用解题”。这种方法多用于相对能自成一体且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十分紧密的新知识教学的导入。

七、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对学生说:同学们,我愿意在一个月(按30天算)内每天给你们1000元,但在这个月内,你们必须:第一天给我回扣1分钱,第二天给我回扣2分钱,第三天给我回扣4分钱……即后一天回扣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你们愿不愿意?此问题一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么“诱人”的条件到底有没有陷阱?只有算出“收支”对比,才能回答愿与不愿。“支”就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问题,如何求出这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呢?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及求和公式了。通过这个例子不但使学生产生求知的热情及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引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起到自然引入的作用。

八、电教导入法

新课程注意到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认识到了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试想,假若学生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他怎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无拘无束地问答、创设愉快情景、穿插一些表演、游戏等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电教导入法就是把不便于课堂直接演示和无法演示的数学现象或规律制作成课件或幻灯片,用计算机模拟或放映图片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点题导入新课。幻灯、录像、投影仪、计算机等电教设备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时,在新课开始时可讲游戏:玩“多米诺”骨牌。玩此游戏的原则主要有两条:(1)排此骨牌的规则:前一块牌倒下,保证后一块牌一定倒下;(2)打倒第一块。讲完这两条规则后问学生:“经过这两个步骤后,结果怎样?”学生很快回答:“所有的骨牌都倒下了。”由此游戏引出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三维动画模拟动态的多米诺骨牌的推倒过程,创设数学归纳法的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现象及其规律变的形象直观、趣味横生,此时引入新课迎合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第5篇:等比数列课件范文

关键词: 数学 兴趣 激发 教学

兴趣是可以推动学生去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创造快乐数学课堂的基本原因。《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善教体现在学生的乐学上,才能激发学生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恰到好处的举例,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即生动有趣,趣味盎然。数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堂巧举生动有趣的例子,往往能在瞬间把学生从离散的自由思维状态引导到恰当的教学氛围中,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刺激思维,丰富想象,激发学习的热情。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前,先举例“我愿意在一个月(按一个月三十天计算)内每天给你1万元钱,但是在这个月内,你必须第一天给我1分钱,第二天给我2分钱,……即后一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有谁愿意?”此问题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凭直觉,学生心里暗想:“我们都愿意,老师,你太傻了!”但当他们写出给我的钱为1+2+4…+229分时,又嫌一项项计算太麻烦,接着纷纷要求我讲解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于是在我的启发下学生顺利推导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从而计算出应给我的钱约为1074万元,这远远大于老师给学生的钱30万元,此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感到震惊,课堂教学的气氛也随之达到。再如,在学习“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相比较,谁大?”

通过创设这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究、研讨,激发了教学互动,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在数学教学中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必然感到无趣,从而没有进一步思考的欲望,但是如果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那结果将截然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力求方法多样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而不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数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电脑图像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觉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利用数学史、数学方法论介绍的数学发展规律、创新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数学史、数学方法论清晰明了地列出来,配合一些有趣的图片,以及教师生动娴熟的语言。教学不仅灵活多样并且学习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被创造出来了。

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许多学生对于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数学的一个基本目的是要用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目前很多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处处存在着要用数学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情作背景,并依照科学性、现实性、新颖性、趣味性、可行性等原则,编制应用建模专题,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紧贴社会实际的典型问题,深入分析,把知识学习融入建模训练之中,把数学作为工具来应用,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6篇:等比数列课件范文

【关键词】教学情境设计;高中数学教学;个性

高中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思维性和逻辑性的学科。由于其具有教学内容抽象、知识的系统性较强等特点,老师枯燥的讲解往往会使学生不知所云。怎么样去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享受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呢?这就要求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情境设计,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获取知识。

一、教学情境设计的概念

情境教学是以学生的情感为“经”,以优化的情境为“纬”,贯穿于教学过程。[1]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教材特点,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融入到知识学习之中。情境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程度,以及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新知识,在教学情境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教学情境设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问题,创造数学教学情境

曾经在本校做了一个调查,一个班共有40个学生,其中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认为数学学科是最难的。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是高中的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逻辑性较强。怎么样才能把艰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合理而有效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思考的情境。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的是,要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并且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有趣的问题,不但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源于生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苏教版必修五中的《等比数列》一课时,讲到等比数列的概念时,同学们大多不明白。于是我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内容是一位技艺精湛的拉面师傅在做拉面,拉面师傅将一块较粗的面块拉长、糅合,反复多次,这样就拉成了很多根较细的面条。看完这段视频以后,我提出问题:试想,拉面这样糅合8次以后可以拉出多少根面条呢?于是同学们纷纷思考,计算,不一会儿,得出数据如下:1,2,4,8,16,32,64,128.然后启发同学们观察这组数据有什么特征?同学们得出答案: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相除都得2,也就是说,这些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具有“相同”的特征。于是慢慢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同学们纷纷表示等比数列学习真容易并且还很有意思。

(二)通过教具模型创设情境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探索了一个比较有效的情境教学方法就是,利用教具模型创设情境教学。案例如下:本节课要讲解的是苏教版的必修二数学教材中的《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内容:地球绕着太阳转以及“神州八号”飞船升入太空的电视录像。

接着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查看轨道,组织学生观察电视录像,指出“神州八号”与地球的转载轨道。然后,引入本节课的课题:椭圆极其标准方程。

着手开始试验:

步骤一:截取一定长度的细铁丝,把其两端牢固的固定在黑板的同一点上,套上一个小木棍,拉紧铁丝,转一圈,会看到什么情况呢?

步骤二:把铁丝的两个端点向外拉开一小段距离,再套上小木棍旋转,又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像呢?

步骤三:拉远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直至拉直铁丝,又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呢?

步骤一中的实验教师亲自演示,接着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步骤二、步骤三,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利用手中的素材在自制的图板上进行教学实验。之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椭圆形成的过程。同时利用已有的知识,表达椭圆的定义。之后得到椭圆的定义如下:平面内与连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两个定点的距离叫做焦距,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定点间距离小于焦距)。

利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地球绕着太阳转,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和自然。通过“神州八号”的升空的电视录像,使得学生感受到真实,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学生动手做,亲自实践,感受椭圆的形成,深刻概况出椭圆的定义,使得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深化了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

(三)通过新学知识和已学知识的类比,设计教学情境

前苏联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学生一般会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在已经拥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也要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高中必修一的数学教材中的《集合》时,设计教学情境如下: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根据教科书中引言所给的问题,组织一场讨论。大部分同学回答有20名同学参赛,不一定对,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又该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开始总结归纳:首先,可能是参与的同学参加了两次运动会,所以,并不能用加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其次,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像以前一样,我们解答一个问题,用代数式表示文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更进一步求解,把它数学化。这个问题与以往我们所学的内容完全不同,是和集合有关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先用集合的语言去描述它,如果想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那就需要学习更多的逻辑与集合的知识,这就是本章要解决的学习的知识。

之后,我就提出了两个问题:问题一:初中阶段,同学们都学习过哪些集合呢?问题二、初中阶段,同学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嘛?同学们集体讨论:什么叫集合?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1、不等式的解集,实数集合,点的集合。2、初中集合中,用集合来描述的有线段的中垂线、圆的概念,以及函数的概念。我在教学中这样设计教学情境的意图就是:集合在中学数学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曾渗透了浅显的集合的基本概念,到了初中以后,进一步利用集合表述一些问题。比如,在代数课本中,就用到了有理数集,几何课本中也出现了点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初中几何与初中代数涉及的有关集合例子入手,引导出集合的基本概念和集合的基本特点,并且用例子去解释说明概念。这样,通过联想、类比,学生很快就能够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四)设计惊喜场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平时枯燥的学习,使得学生对课堂的教学都感到麻木,提不起兴趣。不时地给学生一些惊喜能够对学生的常规思维的陈旧或者错误观念给予有力的刺激。让学生感觉到“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形成难以忘记的深刻的印象。

比如我执教选修2-3计数原理的时候,恰逢学校刚举行完足球比赛,我就拿足球比赛为例来讲解组合问题。我们班有12名同学参与比赛,每一场只能上场7个队员,试问要是保证每一场比赛中的每一位队员都能够参加,请大家思考一共有有多少种出场的可能。问题抛出以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写有足球员名单且画有足球场的情况的小黑板拿来时,同学们一下子兴奋了。真切感受到自己参与到所学的知识当中了,对数学学习充满了无限的兴趣。

当然,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远不止这几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细心分析教材特点和学生状况,结合一定的情境教学理论,努力的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在数学学习中飞扬。

【参考文献】

[1]朱刚.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现代阅读,2010,(22).

第7篇:等比数列课件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改课;课堂效率;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178-01

教学片段一:一堂《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展示课。

学生被分成6个合作小组。各组学生阅读教材并合作完成学案的一部分,各组派代表去展讲,如其他组有不同意见则去改正,教师点评、总结强调并纠正错误,还不时地鼓励学生。学生继续完成学案的下一环节,各组把生成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由老师解决。

课堂充满了活力,教师不再是一味的讲授,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学生的思维不被限制,智慧的火花不断绽放。教师的点拨和鼓励为课堂的再起波澜增添了动力。可是仔细观察,积极发言的总是每组里固定的那几个人,他们是被老师关注的人。而每组都有几个学生坐在那里默默不语,眼神和课堂的进程不同步,显然这没达到"小组互助共进步"的效果,这些学生也没真正得到老师的关注。

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适时放慢讲课速度走到学生身边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评价,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每个个体是有差异的,每个人接受信息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在各自的小组里得到同伴的帮助,在班级得到老师的关爱,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取得进步,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这样的老师才是成功的教师。

教学片段二:一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的新授课。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这个课件鲜活、生动、形象直观。从一个具体的不等式,通过带入特殊点的坐标发现:直线同侧的点都是不等式的解,即不等式表示直线这一侧的平面区域。接着提示学生证明这结论,进而得出画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的方法。前面的过程进展很顺利,可是在训练时发现有的同学不会画直线,笔者这才意识到所授课班级学生基础很差,引课时没带领同学去画图,学生带着疑惑听课心里会产生压力,很容易打消他们的积极性,缺乏自信,很可能掉队。幸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这堂课算圆满结束。

通过这个案例,我意识到多媒体的使用,会使数学教学中比较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也增大了课堂容量,但是对于基础差的班级,运用多媒体要适度。基础差的学生学习能力、注意力、耐力、自信心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大量使用多媒体,学生看着不但变化的画面,视觉疲劳就会出现困意,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稍不用心,学生就会丧失对这门课程的信心,成为"孤行雁".教学中教师不仅引领学生动脑、动口,更要注重引领学生动手,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片段三: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笔者了解自己的学生基础差故而设计了这样的程序:

(1)画函数y=x2和y=-x2的图像(目的是确定抛物线开口方向的因素是二次项系数的符号),同时给出顶点的定义(曲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并指出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把函数y=x2的图像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移1个单位得到哪个函数的图象?(y=(x-2)2+1)

(3)其对称轴方程和顶点坐标各是什么?函数y=x2-4x+5的对称轴方程和顶点坐标各是什么?

引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顶点式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画二次函数的图像都是先找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再在对称轴两侧分别画几个对称点,达到粗略画图的目的。

(4)画出函数Y=X2+5X+6的图像并求出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

(5)判断方程X2+5X+6=0是否有实根,如果有请求出。

进而引出二次函数Y=X2+5X+6的零点就是二次方程X2+5x+6=0的根

(6)当x取什么值时,y>0即;当x取什么值时,y

(7)你能否写出不等式x2+4x+4>0,x2+4x+40,x2+x+4

接着的程序是让学生发现并总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规律和方法。

这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积极参与,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二次函数是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很头疼的知识,心中有障碍,总觉得没头绪,不理解图形,不理解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更不会画图。前面的设计, 教师不费太多口舌,教师只起到引领和适时点拨的作用,学生主动参与,以前的谜团通过复习与巩固二次函数图像、顶点、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学生自己解开。我的成功是关注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减少跨度。使学生在二次函数图像、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图像与x轴的交点等知识之间形成一张知识网络,深刻理解各知识的内在联系,追根溯源,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促进学生认知和参与认知过程。

教学片断四:在数列的习题课上有这样一道题:设数列{a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1=2,且a1,a3,a6成等比数列,求{an}则的前n项和sn。

学生埋头苦做,百思不得其解,几个学生齐声问:老师,题出错了,做不出来。

老师:没错,这是2009年重庆高考题,怎么会出错呢?

学生仍摇头不已,甲生站起提问。老师让甲生读一遍题,之后发问,题意弄明白了吗?

学生:对呀,没读错。

老师:题中说了几个数列?

学生:一个,等比数列。

老师:我们逐句读。

学生恍然大悟,漏掉了等差数列。

第8篇:等比数列课件范文

[关键词]课程 立体化 案例 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098-02

数学教学论是研究学校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学规律的科学。教学论的任务就是探讨、揭示一般教学规律,阐明各种教学问题,建立教学科学理论体系,指导教学实践。学习了数学教学论,师范生就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少走很多弯路,进而缩短师范生转为教师的周期。

面对当前普通中学扩容已经饱和,中学数学师资需求相对减少的情况, 许多中学都以招聘的形式,从同等师范院校中选拔毕业生。于是, 毕业生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不再是走出大学校门的“准教师” 了, 而是要以过硬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以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与较高的数学素养去参加应聘, 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为此,毕业生要在优化教学内容上下功夫, 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走近新课程,走进活生生的中学数学课堂去创新、探索和实践, 以期学以致用。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 它是以课程为单元,以能力培养为轴心,以教学资源为平台, 动用所有教学要素, 形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全方位、多层次和网络化的教学模式。[1]

数学教学论课程的立体化教学就是由数学教学论教材、数学教学论教学课件和学生的学习课件以及网络平台组成的大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在立体化教学中,学生除了课堂上正常的教学论学习外,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或多媒体随时随地进行课外的延伸学习。这既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又缓解了课时少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

一、教材建设的立体化

教材建设的立体性就是指数学教学论课程不仅要有主干的教材,还要有相应的辅助教材。不但要有单一的纸质教材, 还要有相应的音像制品、电子与网络出版物等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材。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师范生来说,只靠教师的说教,很难对课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课堂上的许多关键性细节也容易被忽略。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学习的材料,能更好的再现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也更容易模仿一些教学技能和教学环节。例如课堂上使用的各种变化技能,只有通过多媒体课件反复地停顿或重放, 教师的讲解方能准确到位,学生也才能理解、掌握或灵活运用。又如在介绍杜朗口教学方法时,课堂上教师只能介绍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及其特点,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感到十分抽象,特别是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上课讲话时间少于15分钟,学生对此感到不可想象。通过让学生课下观摩网络视频,在小组内谈论、交流,教师再加以引导和点拨的方式,会对学生形成极大的思想的冲击。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立体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立体化,即不仅要有传统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讨论,还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

(一)“立体”案例教学法

使用全国优秀的经典案例或本校学生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认识,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讨论、教师对案例重点讲解和案例亲述等多种方式,多样化、多角度、立体化地进行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案例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确定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领悟教材中的内容,可以让他们采用各种方式来确定三维目标。或者学生独自确定,或者小组讨论来确定,或者在教师的启发下大家共同确定。教师一定要说明确定三维目标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样,他们对理论知识就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并明确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从而能激发学生学习教学理论的热诚。教学过程从理论到案例,从案例到理论的反复实施使得抽象、枯燥的数学理论变得具体、生动起来。可以以案例为导入方式,通过案例介绍引入相关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例如通过全国优秀教师的案例“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来给学生阐明本节课的重点是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本身,难点是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证明过程,关键点是错位相减法。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案例评析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结合教学要点,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起到促进作用。

(二)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使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又使得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掌握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的相关的知识。例如对于较难介绍的数学教学原则的教学,为了使学生能真正认识和理解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播放了事先收集好的“数学归纳法”一课两个不同的教师的上课视频。阐述其中体现的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原则和数形结合的原则等教学原则的综合运用。同时也对学生阐明了“教无定法,教有定律”的道理。对师范生来说,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仅仅停留在领会的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已领会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将知识的掌握上升到应用这一层面。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能实现这一功能。在课堂上,多媒体可以作为情景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当今社会中,多媒体手段的使用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保证教学内容,并且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三、教、学环境立体化

传统的教学环境主要是图书馆、教室等实体教学环境, 网络学习环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提供了全新的教育和学习环境。在网络社会,数学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唯一知识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网站获取知识,通过发微博或发E-mail等形式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数学教师应合理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这种形式让每一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思想,又可以及时借鉴他人的意见。这无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能主动参与各种知识的研究与探索,共享网络的优质的资源。同时把这些资源多方位、多角度的转化成为课堂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同时,我们建立数学教学论的网络平台,把制作好的数学教学论课程、初等数学研究课程的电子教案、新课标下的全国优秀教师教学录像、本校学生微格教学的教学录像、本校优秀学生的说课录像、任课教师与学生的评课录像都放在网络平台上。这样既延伸了教师的教学环境,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环境。

总之,立体化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它不仅深化了数学教学论的课程改革,而且培养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使师范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兢.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1):144-145.

[2] 马德炎.大学立体化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教学研究,2011(3):84-85.

[3] 方勤华,孙名符.基于新课程教与学要求的数学教学论教学策略[J].高等理科教育,2009(6):37-40.

[4] 周子会.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与创新[J].新课程研究,2011(4):162-164.

[5] 朱汝葵,范建春,苏炜.学科教学论课程群建设与立体化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以化学教学论为例[J].高教论坛,2011(2):28-31.

[6] 杨起群.数学教学论课程中视频案例教学的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4).

第9篇:等比数列课件范文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 创设问题

随着职业学校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数学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把职业学校学生培养成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直接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就应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状况,结合职业学校数学特点,充分认识职业学校生对数学学习惧怕的心理,以及学生存在基础差、底子薄、差距大等问题,认真研究如何贯彻素质教育,如何使学生想学、愿意学、学有所得,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那么,如何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呢?笔者对此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满堂问”,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当今数学教学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长此以往,就会使得多数学生只会解问题,不会提问题。正如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所指出: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可是现在的学生只会“学答”。意思是科学创新始于提出问题,没有问题何来创新?其实,现在的学生不会提出问题,源于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而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成功实施创新教育,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的备课、讲课和辅导要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置身于数学问题或社会实践之中的意境,让学生想有可想之物、思有可思之处;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不是抽象的符号和死板的公式定理;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并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和动力。例如讲等比数列时,不妨面向学生发问①谁能把我手中的这张白纸(八开或更大一点纸)对折一百次?②对折后你想有多厚?学生往往在这意想不到之中迸发出揭开知识奥秘的浓厚兴趣,让每一位同学都以饱满的热情,荡起探索科学的双浆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这应是新形势下每一位教师努力追求的教学境界。

三、更新教学手段

根据当今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普遍较宽的特点,应用“奇特、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手段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职业学校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较好地提高参与意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和培养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依据教学内容把教学媒体优化组合,就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认知感官主动地参与学习。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加上鲜艳的色彩引起学生注意,用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如讲授函数的图像这部分内容,运用多媒体将绘点与连线依次用动态的方式在计算机上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函数图象的形成及其性质,同时,也可以将不同函数的图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用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电教室与电脑室进行多媒体教学。现在的备课活动已经越来越多是在电脑上完成的,教育手段的提升需要电脑软件的大力辅助。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电脑应用技术:学会制作教学课件,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比如:复习课的上课“难”是大多数教师共同的感受,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讲基础知识,中上学生不想听;讲得题目难度大,中下学生又接受不了。而一堂课只讲或只练,又显得太枯燥,因此总让教师有顾此失彼的感觉。如何才能实现对学生因材施教?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这样的课程就应该安排在电脑室上,习题的设置可根据难易程度分成几个等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程度的题目。而每一道题链接上该题的解题思路,若学生对该题没有思路,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最后链接上详细答案,供学生作书写格式的参考。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主支配练习的进度和难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四、精心设计导入语求趣。

课堂中导入新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好“导入语”,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产生热烈的情绪,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

例如,在讲“排列数学公式”的引入时,可先向学生提出:我市的电话号码由六位数字上升到七位数字,你能知道可以多安装几部电话吗?另外,还可利用史学资料、人物传记和数学典故导入新课,其特点是生动活泼,引入入胜,有助于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这对于调动学生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协助老师传授知识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德。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