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

第1篇: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

一、基本情况

1、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XX年中央8号文件下发后,市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十二件实事的通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工作任务分工》、《宣传方案》、《“家长”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法制环境、“家长”活动七个工作组,确保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市广电局大力宣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方针、政策,对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进行曝光和批评,并在《和龙新闻》设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栏;还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缺乏必要的教材, 投入16000元资金,组织人员编印了2500册朝汉两种文字《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读本》,为指导学校、社区、农村开展工作提供了可供学习的资料。

2、充分发挥职能,切实抓好12件实事

根据国家、省、州的工作部署,出实招、办实事,制定出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二件实事,通过扎实有效地工作,业已取得显着成效。

一是针对无依无靠学生数量增加以及一些“留守孩子”不断增多的实际,投资120万元,建起了两所“学生之家”。一所设在市五中,主要接纳无依无靠的朝鲜族学生,另一所设在市六中,主要接纳无依无靠的汉族学生。目前,已有9名小学生、25名中学生(其中13名朝鲜族学生)入住学生之家。为了使这些无依无靠的学生真正感受到政府的关注和社会的关爱,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市里选派了7名年轻优秀教师来负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教育,选派了4名保安人员负责他们的安全保卫。并免收学杂费、食宿费,全部费用由政府承担。“学生之家”的启动,弥补了这些孩子在家庭教育和情感缺失方面的不足。

二是针对部分贫困学生急需救助的实际,由市级领导带头发起了“家长”活动。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探索了“单包”和“双包”两类机制。对家庭贫困的品学兼优生实行“一包”制。调动社会力量,发挥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业主等热心扶困助学人士的积极性,从经济上进行支助,保证他能够顺利成才,同时,助学人士也能够在这些品学兼优生的进步、成才过程中,得到爱心回报;对家庭贫困的落后生实行“双包”制,既包经济支助,又包思想教育。就是针对落后生找人难的问题,发动省、州、市直部门、单位,下达硬性指标,确保贫困落后生在义务教育期间,不因经济问题失学、辍学。同时,安排一名“五老”同志,进行思想教育,改变过去帮与教失衡问题,确保落后生经济上有人管,思想上有人问。现在,全市共有46名老同志担当48名贫困落后学生的包保责任人。截止到去年11月底,已有182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资助金额共8.1万元。

三是开展好思想教育,抓实宣传教育周活动。已将每年一月的第二周和七月的第三周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周,目前各街道、社区纷纷行动起来,在寒暑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四是设立好法制课程,抓实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为加强法制教育,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在全市公、检、法司部门先选派了29名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担任了各学校的法制副校长;组织学生到法院参加现场开庭,到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教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参加人数达2万人,使全市未成年人法制受教育面达100%;

五是教育系统健全好家访制度,建立班主任家访档案,切实抓好学生的跟踪管理。同时,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互动式教育,建立有时代感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和德育实践活动课模式,结合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大历史人物纪念日、杰出人物、英雄模范事迹等,自行设计了演讲会、读书会、辩论会、演唱会等载体,开展形式新颖、内容鲜活,寓教于乐的活动,加快中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并在各中小学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兼职教师,帮助中小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障碍,据统计,已有近二百名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在市五中开展了性教育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六是发挥好家长学校作用,抓实学生家庭教育。对和龙市六中等一些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并将其做法和经验进行推广。家长学校每学期必须召开两次以上家长会,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

七是整治好文化市场,抓实监督与管理。加大文化市场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公安、文化等职能部门在取缔中小学校周围 200平方米范围内的电子游戏厅、网吧、台球室等经营性场所,保持了对非法经营活动的高压态势,中央8号文件下发以来,全市共开展治理危害未成年人出版物市场、游戏厅和网吧的集中整治5次,收缴非法出版物112册、光盘315张,对9家游戏厅限期搬迁。

八是坚持好巡查制度,抓实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了学校校内及周边安全。

九是利用好教育基地,抓实学生校外活动。博物馆、科技馆已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图书馆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充分利用教育基地开展青少年文化艺术活动,陶冶青少年思想情操。XX年寒假,市文化馆组织开展青少年器乐、舞蹈、美术、声乐等9项兴趣活动;开展了想象画、朗读、小记者报、小制作、小发明等12项竞赛,市区四所小学485名学生参加;市文化馆开展文学、音乐、绘画、歌舞、书法的概念艺术门类的鉴赏和培训,整个假期共有243名学生参与了艺术培训活动。今年1月末,组建了青少年“心连心艺术团”,并于2月24日,到市消防大队进行了一场“警民共建庆团圆”的拥军演出。

十是开发好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抓实未成年人“三观”教育。药水洞、渔浪村、青山里、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影剧院、白花子铜像、武装部国防教育展览馆、十三勇士纪念碑等市区及各镇(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

十一是创建好农村、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室、活动园,抓实农村、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村、社区已与当地公安机关联合制定《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预案》。

十二是完善好“未成年人维权岗”,抓实未成年人维权工作,在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团市委)设立“未成年人维权岗”,并开通专用电话

(4222923);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文明教育、学校法制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深化“民族精神宣传 ”、“中国少年雏鹰行动”以及“手拉手”活动。

3、积极选树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社会教育典型。充分发挥团委、关工委、文惠社区各自的职能特点和部门优势,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道德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五老”和“员”,开展社会实践服务,设计活动载体,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

家长学校典型。我们注重培树了市六中家长学校典型,市六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组建了家长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年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并通过设立“家长开放日”、创办“家教文摘报”、召开“长成一颗珍珠”主题班会、开展“做学员的知心朋友”活动等,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家长学校管理模式。

“家长”典型。多年来,我们发现和选树了自甘清贫、乐于奉献的希望福利院院长李文哲、热心助学的企业家叶树民和交警大队等单位和个人,他们热心助学帮教的感人事迹受到了全社会的尊敬和赞扬;四抓“五老”典型。离退休老同志李光郁、吴元镐不顾年迈体弱,十几年如一日,倾注爱心、投身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业,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了下一代。这些先进典型,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带动和促进了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广泛深入开展。

二、目前现状

XX年市委宣传部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际,全面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目前,正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开展工作。

以学校为主阵地,抓好德育工作

健全和完善德育教育工作机制,确定校长为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师德建设评价奖惩机制;开展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系列化教育活动;组织各中小学开展“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开办校办少年宫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做诚信人,办诚信事”读书实践活动。加强团员和少先队员的先进性教育,深化“跨越式发展与青年责任”主题教育,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挖掘民族精神七个一”、“养成道德好习惯”、“争奖章、做有志少年”、“手拉手”、希望工程帮扶等活动;制定实施《和龙市法制副校长工作考核细则》,举行普法系列报告会小学生普法“手抄报”比赛等活动。

以家庭为主课堂,抓好家教工作

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家庭教育巡回讲座和培训;确定每年9月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月活动;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以“我所希望的孩子”与“我所希望的父母”为主题的座谈会。

以社会为大环境,抓好保障工作

加强和完善《和龙新闻》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栏,在《今日和龙》节目中增设旨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法制讲座、心理健康咨询和才艺展示等形式多样的小栏目;创建“青少年维权岗”和“法律咨询信箱”,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大对网吧、游戏厅、音像社等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坚持开展文化环境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违法违规活动;坚持实行巡查制度,严厉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是学校德育工作没有从根本上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上,没有真正使德育教育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力度还不够,德育课程改革和创新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二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的7个工作组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平衡。

三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特殊问题,如“控流”问题,初中以上班级的学习成绩优劣生失衡问题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按照具体工作部署和安排,突出工作重点。探索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继续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二件实事”基础上,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不断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持续发展。

第2篇: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

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在校园里建起“名言路”,布置“文化长廊”,使学生于耳濡目染中不断得到强化;在各班级中设置图书角、卫生角、科技角、明星榜和行为评价专栏,通过不断地激励,督促学生奋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通过组织军乐队、舞蹈队、围棋组等开展具有特色的艺术教育文化活动,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以强化养成教育为重点,努力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坚持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学校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多渠道、多形式地探索养成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让同学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好习惯。在认真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的同时,要下大力气细化日常行为规范,如重点规范“八种习惯”,即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环境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健体习惯。此外,还要每周确定一个行为教育训练重点。

三、以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保障,进一步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

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心理健康等教育。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和评优奖励重要依据的要求。切实抓好教师的读书学习工作,把教师的学习情况作为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要求每位教师结合阶段继续教育内容,详细制定每学期的读书学习计划,使读书成为教师良好的习惯,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为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以现代化信息手段为依托,切实搭建起与未成年人沟通的平台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一项牵涉面广、开展途径多的工作,为提高常规教育的育人效果,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手段,向现代教育迈进。进一步加大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校园电视台、闭路电视与地面接收站、语音室、视频展示台、多媒体教室等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红领巾直播间”、“辅导员信箱”、“校长信箱”、“每周一歌”等活动。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站,让教师、学生、家长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沟通、查看学校最新动态,使育人效果更加显著。

五、以学校、家庭、社会为阵地,全方位构筑立体教育网络

第3篇: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

关键词:未成年人; 思想; 道德; 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45-001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是古训,同时也是告诫我们: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关注未来,关注祖国的明天,就是关注民族的强盛和祖国的富强。

学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自然肩负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使命。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20多年,丰富的经历使自己充分认识到:加强班级文化活动建设与学生心理疏导,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班级文化活动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根本保证

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可以影响未成年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直接关系未成年人的一生发展。

(一)改变评价标准,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关键

1.树立教师及学生的“多元成功观”,改变评价标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可以有效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树立教师及学生的“多元成功观”,首先要承认学生是存在差别的,降低教育的功利性目标,实行差别教育和兴趣特长教育;降低对智商的要求,加强情商的重视和发展。其次各方面要改变评价体系,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不要总是用升学率、重点本科等单一指标评价教师与学生,而是用学生“发展指数”和“和谐快乐指数”来评价教师与学生。教师的责任就是让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要让学生在离开学校时都能带着一份收获、一份成功、一份向往与留恋。如果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快乐的生活,不危害社会,并快乐地享受他们目前所从事的工作,谁能说“造原子弹的”和“卖茶叶蛋的”不都是教育的成功呢?

2.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感到自己是演员,而不是看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主宰”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真诚帮助学生度过学习难关,给学生以自信。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把握好“起点要低、训练要实、要求要严、方法要科学”的教育思想,给差生以机会,给优生以跳板,注重课堂的拓展延伸,使学生人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加强班级文化活动建设,并有计划、针对性地为学生缓解学习压力,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催化剂

学生的“思想问题”既然多源于厌学所引起,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压力与乐趣同在,让学生在乐趣中将压力转变为动力,近20多年来,笔者在班级管理中一直坚持以下做法;

1.每天都安排一次活动,或故事讲述,或游戏,或影片欣赏等,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缓解一下压力,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与合作,寓教于乐,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并不枯燥,而且可以吸引原来有不良嗜好,如网络成瘾的学生回归集体。

2.利用节日和大型活动之际,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思想教育。但在组织这些活动时,特别要注意不能流于形式和落于俗套,要有新意。

如裴圩中学在2013年举办迎国庆秋季田径运动会时,独创新意,搞了规模盛大的开幕式,各班级自带标语、彩旗、横幅盛装入场,学校还放飞了300只和平鸽、500只气球,一时间让学生的心里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的确美好,不约而同地在观后感中写道:今天裴中给我快乐,明天我给裴中增光!

3.适时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笔者常组织班级学生参与学校食堂工作,通过和面体验馒头加工的艰辛,通过炒菜体验饭菜制作的复杂,逐渐积累起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父母的情感,感悟父母的恩情,对生活、对社会的热爱,对学生的心灵起到了净化和洗涤的作用,唤起学生对社会的责任。

二、加强学生心理疏导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

学生的思想问题在早期多是轻微的心理障碍问题,如果不早加重视,则会导致部分学生的轻微心理障碍问题最终转化为思想道德问题。如果教育者能及时加以疏导,就会柳暗花明。

在管理中,孤儿、离异、残疾、亲属中有犯罪史的、留守的学生大多内向,内心对情感高度依赖又高度敏感,不善与人交流,自卑感强,感情脆弱,甚至有的对社会还抱有敌视态度。笔者在管理班级时,多年坚持的做法是:

1.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经常找这些学生谈心,上课时经常提问,在排座位时将这些学生排在较好的位置上,以避免刺激其敏感的内心。在生活上主动关心这些学生,通过给孩子过集体生日、做孩子的“留守爸爸”、陪护生病的孩子、为孤儿或贫困孩子添置衣物等方式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里。

2.在班级活动中多鼓励这些学生参加,在他们表现过程中经常给以表扬,以避免他们的离群封闭独处。经常安排班级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不露痕迹地去帮助这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建立亲情热线,让孩子和在外打工的父母常沟通交流,或坚持每个月给这些学生或他们的亲友打一次电话,表扬他们在学校取得的各类成绩,或不定期组织几个学生利用星期日去这些学生家玩,让他们感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友爱和关怀。

第4篇: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

关键词:未成年人;学校与社区;思想道德

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每个学校的重中之重。众所周之,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和保护,并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今年我市教育局也提出:让德育回归生活,培养有文化有素养的文明公民。因此,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学校的首要位置上来抓,将文化育人作为学校德育的最高境界和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创造适合的文化氛围。

一、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社区是以家庭和各个单位为细胞的组织体,是学校和家庭存在的生活空间,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库。社区环境直接影响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社区环境是以一定区域内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方式、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定式、地域形态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社区文化环境建设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而学校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有传递社会文化、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责任与义务。可见学校与社区在文化上的同一性受到重视,学校被看成是社会文化层次中的一个亚单元。学校在传递某种理想的背后,其组织方式、人际互动方式、价值取向和传播方式都与它所在的社区具有相同的一面,社区上各种影响都会在学校中得到反映。

二、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

众所周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在子女面应该是宽厚的长辈、渊博的老师、亲密的朋友,并且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最直接的道德实践的地方,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是其他渠道无可替代的。首先家长要有必备的基本知识,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次,家庭中的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父母亲要为未成年人做出道德表率和模范作用,因为父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诚然,学校、教师与家庭的合力关系也是不能忽视的,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这就道出了在教育中教师与家长的合力关系。素质教育是一个合力效应,学校、教师、家庭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必须加强家长与学校、与老师的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与支持,让家长了解学校,融入学校,信任学校,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和谐化,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协调,促进学校发展朝着“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满意、让学生喜欢”的目标迈进。

三、加强家长与孩子联系

亲子关系是一种最先存在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其他关系无可取代的。而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每个家庭的幸福。父母与孩子间关系的融洽是家庭和谐的表现,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亲子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与健康,而且也将影响到孩子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

四、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俗话说得好:“理解万岁”。师生之间的理解是校园和谐的根本,而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师生之间要加强联系与沟通。当前,素质教育正在我国全面铺开与深入,师生之间的角色也在转变。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亲密的和谐的朋友关系,师生和谐是校园的根本,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师生和谐是学生得以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也是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实现专业化发展的理想境界。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通过这些活动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促使教师遵守职业道德、提升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育人过程中不断增进师生之间的和谐情谊。

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是单方的教育,单靠学校是不行的,单靠家庭也是不够的,单靠社会也远远不足,我们必须形成一个合力,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德育网络,齐抓共管,发挥一切能够发挥的力量,这样教育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相信只要我们家长、学校、社会和教师不懈地努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5篇: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法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基础工程;是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行为现状及特点

(1)思想活跃,求新求实,但辨别是非能力差。现在未成年人十分活跃,求新求实,求美求乐。他们的观念和意识出现了社会化和成人化趋向,考虑的问题往往与他们的年龄很不相称。他们常比“谁家有钱”、“谁家楼房大”、“谁父母官位大”、“ 谁家的车漂亮”等,这些都是过去未成年人所不知道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头脑中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将在发生变化,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未成年人,他们主观盲目模仿,缺乏识别是非美丑的能力。如有的喜欢穿新颖、流行、名牌服装;有的喜欢穿金戴银,扎耳朵眼……在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打上了世俗的烙印;有的未成年人为了追求享受,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未成年人爱动脑,求知欲强,但大多数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单纯地认为学习就是完成作业,作业完成了就万事大吉。但是当前随着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城市与农村的差别越来越小,对未成年人启蒙期提前,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有时提出的问题常常令人难以回答。如有的未成年人问家长或老师:“为什么XX小朋友的家长是市长,就有人给送东西?我长大了也要当市长。”他们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不但说明孩子越来越聪明,而且也说明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爱动脑思考。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虽然有部分未成年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学习动机比较模糊,他们的理想是长大了要当老板、做官。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未成年人正处于品德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周围感情气氛十分敏感,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感染而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可塑性很大。

(3)未成年人自我意识强,独立能力弱。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家庭其结构趋于单一,过去几代同堂的家庭逐渐减少,独生子女占据家庭主要地位。因此,未成年人以自我为中心,时刻意识到了自我的作用和力量,习惯于别人围着自己转,在他们的头脑中很少有“他人”的概念。所以有许多未成年人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上学让家长背书包、放学家长接;一切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生活自理能力差,这些缺点给我们敲响警钟。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偏差的原因

现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特点,它既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也是学校、社区、家庭教育意识陈旧而导致的结果。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各种不健康的报纸、书刊、娱乐场所、“网吧”等无不在未成年人的头脑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也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分不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父母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生活习气,都会对在启蒙时期的未成年人产生影响:一是行为影响,二是思想影响,三是语言影响,四是知识影响,五是环境影响。

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做法

1.抓好资师队伍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的工作就如阳光雨露,是人类文明之母,学高为师,身正为表。它的职业特点和历史作用,不仅要求教师是个博学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个品德行为高尚的人。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他们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未成年人的品德形成。因此,学校要建立师德考评档案,选聘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能力,加强教师队伍素质的再提高。

2.抓好课堂教学,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之中

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好各学科间的渗透工作,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革命传统、民主法制、科学知识等有机地贯穿于教学之中,使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抓好思想品德的教学,利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审美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开设好法制课,并定期请法治校长为师生作法制报告,使未成年人从小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

3.抓好养成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根据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德育的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梯次递进机构。如:幼儿阶段重点是抓好幼儿道德启蒙教育,培育最基本的语言,事物认知和行为能力;一至三年级段重点是规范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四至六年级段重点是加强“五爱”教育。并结合新《守则》和《行为规范》的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通过学习使他们入脑、入心,人人遵守,从小懂规则、讲道德、守信赖、有孝心、有责任心等。

4.抓好活动载体,拓展德育教育空间

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德育实践活动,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如:①环保教育——开展“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即由教师教育学生,学生告诉家人,家人向社会宣传,使之形成“通过一个学生,影向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庄,抓好一个学校,由点到面推进,辐射整个社会,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②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了“民族精神代代传”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③结合青少年的爱心,开展手拉手的帮困助贫活动,④开展诚信教育。

5.抓好家庭教育,夯实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基础

有一位名人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这深刻挑明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所养、所育,家庭是每个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从现实看,家庭教育不仅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也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文明行为、高尚品德的影响和作用更大。因此,各学术团体、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应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切实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工作;并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建立检查评估机制;规范教学管理,办好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抓好校园文化,创设良好环境

第6篇: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脱节,教育口径相矛盾不统一,学校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课;家长力不从心、盲目随意,甚至束手无策,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不会管;社会上重视不够,未形成合力,缺人管;教育网络得不到健全,存在缺失。具体表现在:

(一)家庭教育封闭隔绝。沿袭了中国几千年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传统文化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部分家长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形成了重“智”轻“德”的错误思想。封闭式的家庭教育,管教多、疏导少,孩子亲身实践、体验的机会少,相互沟通少,使得孩子与社会隔绝,严重影响到未成年人的道德素养的提高。

(二)学校教育脱离实际。古人强调对青少年的教育要“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现在的一些学校却只抓智育,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德育,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方向、目标主要不是从未成年人出发,内容脱离青少年的主体和实际,道德教育形式脱离社会及未成年人的现实,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从而大大削弱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社会环境有待优化。随着互联网、影视文化等大众媒体的普及传播,各种文化思潮使身心不成熟的未成年人难以抉择。一些不健康的传媒宣扬信息,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解决对策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需要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必须坚持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途径,重点抓住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环节,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要互相配合、共同协作、多管齐下,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只有健全、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在实践中确立“以学校为中心,发挥主导作用;以家庭为基础,发挥关键作用;以社会为依托,发挥辐射作用”的工作思路,让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形成合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才能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

(一)在家庭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家庭指导未成年人开展社会实践,当好家庭的“小帮手”。比如可以开展“我为父母分忧”、“给父母一个惊喜”等活动,让未成年人主动承包一项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二)在学校教育中,首先,应加强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给予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应以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优良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风尚。其次,将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纳入德育工作年度计划,通过各种有形、无形的文化形态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如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利用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仪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充分运用青少年能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榜样力量,通过板报、宣传栏,文艺表演、社团活动,感染、引导他们,营造一个知理守法、惩恶扬善、是非分明的大环境,使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髓,最终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第7篇: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

2015年以来,鞍山市工商局市场分局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未成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建立健全队伍,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分局党组高度重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立由分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并下发实施方案,要求全局干部职工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把关心青少年成长、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者服务队,结合党员干部进社区和进村定点扶贫等时机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帮助6个家庭的未成年人解决生活困难和现实思想问题。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法制意识。采取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单、举办宣传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近几年,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和“5.15”政务公开日等时机宣传贯彻有关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11次,有针对性地向消费者特别是家长和青少年展示假冒伪劣商品,教他们识别假冒伪劣商品,讲解投诉的流程,提高了家长及青少年依法维权意识。

三、开展专项整治,规范网吧经营秩序。依法确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市场主体资格,未经文化部门许可并核发《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一律不核发网吧营业执照;对在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和居民住宅楼(院)内申请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一律不予核准,严格审批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与公安、文化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查处取缔黑网吧,严肃查处网吧的违法经营行为,特别是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和超时间经营的违法行为。2015年以来,共开展网吧专项整治行动12次(含校园周边网吧整治行动4次),出动车辆30余车次,执法人员60余人次,取缔黑网吧5家,查扣电脑主机68台,罚没款10000余元。通过专项整治,规范了网吧的经营秩序,有效遏制了网吧违法行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第8篇: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

参加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培训,这一次培训虽只是短短两天半的时间,但我受益匪浅,现就这一次短暂的学习培训谈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目的是传授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知识技能。要把学生教育成为一个爱他人,爱社会的人,是不是让学生背背日常行为规范?或者多上几节思想品德课?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在学习完后。我深刻领会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德育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成人社会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作为老师在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的同时,还要顾及少年儿童的真实想法,考虑他们的兴趣、能力、个体差异,这样才能使儿童避免成为被动的受教育者。

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就要相信他们的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正视他们的接受能力。有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许做,在爱的名义下过度保护孩子。这样做,一方面使孩子受到过分限制,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在过度的限制中,厌恶说教。另外,父母的过度限制或保护,还在悄悄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不行,你不能。在这样的心态支配下,孩子要培养良好习惯,形成高尚品格,难度就会更高一些。正视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就不要"拔苗助长",不要违背了未成年人的生长规律,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道德教育。

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要深入了解未成年人,根据儿童的天性来进行教育。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如果不能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品德培养很容易走弯路,走错路。儿童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智能组合等都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要采取易于未成年人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法。

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还要让他们多参与。道德教育不是你说我听,而是要让未成年人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孩子们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只有孩子们真正参与进去了,他们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升华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认识。

与此同时作为教师要做到育人先育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两句话是我对德育工作的概括。也就是说在我教育我的学生时,我必须先做到有德。德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学时期是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好多习惯在这期间养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好的品质会决定孩子的一生,。相反,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作为老师的我深知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以良好的师德培育优秀的学生。通过这次学习,今后我将从以下几点开展德育工作:

一、从点滴小事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从爱护公物,座椅做起,小中见大,不摆大道理,从学生的认识能力入手,让他们处在优秀品德的良好氛围中,自我感知德的重要。

二、遇到问题要让学生主动,冷静。积极与学校有关老师及家长沟通,从问题本质着手,努力化解问题,使孩子恢复正常学习生活。耐心讲解,使之感化,自行解决问题。

三、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德育。从平日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遇到德育工作好的事例,积极结合自身教学。做到教学与德育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让他们懂得具有怎样品格的人才能把所学知识用得恰到好处,才没有辜负老师及父母的培养。

第9篇: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

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着眼未来的希望工程。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每个家庭幸福的来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未来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前途命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项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是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福泽百姓的民心工程。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理想和愿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是好的,但是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现今社会上存在的网瘾、早恋、厌学、校园欺凌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部分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致使少数未成年人道德水准下滑,甚至参与打架斗殴、吸毒、赌博、敲诈,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这些不能不引起家长们的担忧和全社会的强烈关注。育人先育德,广大群众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3.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关乎全局的基础工程。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促进全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基础工程。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从未成年人抓起,从思想道德抓起,才能本固基实,这是基于战略性的长远考虑。

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

1.家庭环境是缔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摇篮”。

在未成年人成长的诸多环境中,家庭是第一环境,是缔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摇篮。所谓家庭环境,是指家庭中影响未成年人成长各因素的总和,既包括显性的因素,也包括隐性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家长是核心,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日每时都在对孩子进行着言传身教。家长的言谈举止,以及给孩子营造的生活环境等,经常在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因此说,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2.学校环境是培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加工厂”。

学校环境是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素,它包括学校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等。学校环境往往直接作用于学校教育,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认识得到塑造,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前人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时期。学校环境的营造必须遵照这些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可控性特征,从而确保未成年人发展的方向,使学校成为未成年人成长和发展的“加工厂”。

3.社区环境是展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平台”。

学校和家庭以外的教育环境都叫社区环境。未成年人在接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熏陶、感染、塑造的同时,也在感受着社区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因为脱离了家庭和学校环境的束缚而更加真实地显现出来。因此,社区环境成为展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平台。社区环境中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等随时随地地影响、制约着未成年人的成长。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那些具有负面影响的社区环境,对于“免疫系统”不健全的未成年人来说,是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

三、如何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

1.要站在战略性的高度,全面规划适应未成年人成长的育人环境。

所谓“战略性高度”是指要着眼整体,立足长远,科学地规划和营造育人环境。“着眼整体”,就是把学校育人环境、家庭育人环境、社区育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既要尊重它们在未成年人成长中各自承担的职能,也要充分重视它们在未成年人成长中所起的互补性作用,杜绝学校、家庭、社区三者平行不交叉状况的出现,从整体上对育人环境进行规划;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等要素的协调发展。“立足长远”,强调的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培养,对于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育人环境的营造,要克服短期性、随意性,既要着眼未成年人的今天,更要放眼未成年人的未来。“科学地规划和营造”,是指育人环境要为教育的目标服务,要充分尊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内涵的多元性、复杂性,要有利于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2.育人环境的营造要符合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

未成年人具有模仿性、从众性、可塑性等心理特征,他们十分容易受到周围各种环境的影响。因此,育人环境的营造要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贴近未成年人的生活和实际。首先要体现育人环境的时代性,也就是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使他们内心受到感染和激励。其次要体现育人环境的文化性,既要体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也要体现我国当代优秀文化成果,还要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最后要体现育人环境的娱乐性,要将无形的教育寓于有形的娱乐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娱乐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养成乐于合作的现代意识。

3.育人环境的营造要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各级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采取多种措施扎实推进育人环境建设;作为基层单位,要有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规划的落实。

二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确保规划的落实。适度的资金投入是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有力保障。要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全社会共同筹资的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