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作文教学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五段式”作文训练体系是把一次作文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五个课型:准备酝酿课、试写初稿课、评议例文课、自行修改课、鉴赏总结课。
准备酝酿课是学生观察(了解)事物、摄取作文素材的写前准备课。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心理和材料上有所准备,激发写作欲望,使学生充分地占有材料,感到有话可说。在这一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在上一节作文课结束或在本组教材重点讲读课结束时,在学生作文4-6天前向学生布置作文的题目及要求,让学生准备;二是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观察,充分认识写作对象,教给具体的观察认识方法;三是督促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这节课是一个分散的课型,可以课内和课外零散进行。
试写初稿课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本次作文训练要求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准备的材料和认识整理成文字表达出来的写作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发现面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另外还要对差生进行必要的帮助。课后教师要把学生的初稿粗阅一遍,找出代表性问题(不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的一个或两个问题,切忌面面俱到),根据本次作文要求和学生的初稿情况,选择拟定起示范作用的范文和病例。
评议例文课是让学生按习作要求评议范文和病例,从中辨别优差,学会修改方法。本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正确理解习作要求(基础训练中的作文要求),引导学生爱评会评别人或自己的文章,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评改方法。
自行修改课是让学生把在评议例文课上学到的修改方法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本课主要任务是学生自己改自己的文章。活动形式主要有学生自行修改,同学互改和教师个别指导改。教师在课后要检阅全班学生的作文,了解面上的优点和缺点,选择符合本次要求的范文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鉴赏总结课是让学生鉴赏好文章或片断、总结写作经验的一节课。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鉴赏好文章和精彩片断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添写作欲望,并从鉴赏中学到好经验。应指出的是好文章是教师筛选的,精彩片断是学生自选自读的。因此,精彩片断的鉴赏能多则多,尽量多地让学生“露头角”,经验也应让学生自己认识归纳。
以上是“五段式”作文训练体系的基本课型,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如三年级初学作文,可把评议例文课与自行修改课合并,采用指导一点修改一点的指导修改方式。
二、“五段式”作文训练体系与传统作文教学法相比较所显示的优势
小学生“五段式”作文训练体系对实施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保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学习;还要树立“大语文”观,通过作文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大多采用“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写,教师批阅文章学生看,教师讲评作文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思路,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学生所关心的只是所得到的分数,谈不上各种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对其他学科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扯了各科教学的后腿。“五段式”作文训练体系体现了学生自己观察选材,自己动手作文,自己评议修改,自己总结提高——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学生在各段活动中,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均得到发展,在形成能力的过程中,又对社会生活进行了体验,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所养成的习惯和形成的能力再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对提高学生自身的整体素质起到了奠基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层级适应;目标分层;模仿创新;递进指导;评价分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56-01
缘于偶然,接触到有关适应性教学的论文,拜读思忖,我认为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适应性教学是(美)加涅著的《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到的,他认为"适应性教学这一术语通常指恒定地监控着学生的进步,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变换教学内容的材料和管理系统"。①我们对学生分层次、递进式的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具体到一堂课中就应该体现作文教学层级适应性,结合新课标的主体差异性,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法来实现:
教学法一、目标分层 兼顾积极情绪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常常疏于动笔、善于感性,以自我为中心,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要及时适应充分利用网络异彩纷呈、图文并茂地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选择趣味性素材。以情感为灵魂;以智慧为核心;以儿童心理为基点;以快乐为磁场;产生赫磁共振,开发孩子的潜力。
在一堂作文教学课中体现目标分层,学生分类的原则,兼顾情绪,积极备教法。也就是教师要建立一个调控所有学生的磁场。比如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的指导中,由于现代家庭婚姻的不稳定性,以及很多留守儿童的心理孤寂,不同心理因素的主导下让这类作文指导课陷入困境,很难兼顾整体。因此教师要指导不同类别的学生留心体验生活,对于家庭幸福的学生,教师可将作文选题目标1定为:写家庭成员的相亲相爱,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对于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的孩子可以从家庭成员忘我工作的入手,写出他们在各自的战场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突出人的精神面貌或回忆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以感怀为层级目标;对于无心恋家叛逆成性的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梦中的理想家@,找寻一些爱的依稀,在朦胧中鼓励这类学生,把回忆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经历,父辈对长辈的孝顺,家庭成员的爱好等作为层级目标,这样"家"的概念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选材时眼界也会更开阔。
教学法二、模仿为基础促成创新 分阶段递进指导
"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吃一锅饭,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实施作文分层次教学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分层办法。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按2:5:3的比例将他们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②
分层教学作文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要以模仿为基础促成创新分阶段递进指导。例如,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模仿时根据高层次从简、中层次详略适宜、低层次详尽的原则分别施教。如低层级学生从仿词造句模句式成段开始,中层级的学生模仿时以谋篇布局为主借鉴其谋篇布局技法。高层级学生,在模仿时要打破思维定势,从鉴赏语言的角度创新借鉴与吸收。
在分阶段递进指导时,可参考作文模块法的训练。如果一开始就让刚上中学的学生写一个完整的"长篇"他们当然会感到手足无措、望"文"生畏了。"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经过小学六年的序列训练,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要使他们作文能力有点起色还得从一点一滴做起。如果对他们的作文能力估计过高,就会使他们产生迷茫与恐惧。"③所以教师安排模块训练内容时,要有分层级训练,在一堂课中将学生按层级分成几个写作合作组,教师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设置模仿写作模块,学生可以按自身能力选择层级加以挑战。例如人物对话描写,低层级学生完成 人物具体对话内容,再一层级完成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心理修饰,而高层级学生可以合作探究如何使说话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将人物细腻化。
平时的训练中,也可以找一个共性的话题,写出变化如《他变了》、《我心中的榜样》、《对一件小事的思考》学生可以天天写,每天看到的东西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每天的写法也不同。然而,写作的任务还很远,更主要的是"有创意的表达",要让学生在多写的过程中找到他自身独特地组合文字的方式,找到自身语言内码,能够更多层次的引导不同的学生模仿和训练。
教学法三、评价分层适应 一个不能少
教学评价从功能的角度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而这里我要提倡的是对评价除了要分好对象,更要注重一个评价的分层适应,使每一个动笔写作的孩子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肯定,在积极情绪的营造中体会写作的乐趣。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很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评价,"评价要根据各阶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等等,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结果评价,应当持宽容的态度,多鼓励。"④
多样性宽容性的评价是重中之重。它是学生写作兴趣、合作主流意识、联想想象的动力催化剂。如果一堂课只是学生默默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那么这节课如死水般静寂,而有了评价和掌声,自然可以达到"吹皱一江春水"的效果。
为了适应层级教学,相关的评价也应该分层级,不能简单重复才会保证一个不能少。如:对于作文只是局部或个别句子、词语精彩,那么老师在评价的时候,就要抓住这些闪光点,来激发写作兴趣。表达老师的个人喜好,"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很美妙,独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很喜欢。对于高层级的学生写出来的隽永深长的文字,教师则不能个人主观全面评价,而是巧借这一样板学生互评赏析。教师的评价应该具有建设性的,促进高层级学生写作技巧和能力的双重提升。
综上所述:在一堂作文课中,高效全面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一个磁场合力,教师就要精诚思虑,确保每一堂课的层级适应性。
注释:
①出自《教学设计原理》226页(美)加涅著,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11月1版
②《湖南教育》99年11期《怎样实施作文分层次教学》郑照明
什么是改写呢?改写是在原文基础上,丰富已知形象,扩充已有认识,填补艺术空白的一种写作训练法。在诗歌教学中使用此方法,既有助于鉴赏诗歌,又有助于习作练习。改写一般遵循“确定故事、确定场面、再现情境、表达旨趣”的写作规律。“确定故事”是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确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确定场面”是找出活动地点、主要人物、主要活动,加以渲染;“再现情境”的关键是根据已确定的场面,丰富诗歌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如还原此时此地意象的方位、形状、色彩、声音、气味,填补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达旨趣”一般有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两种方法。改写作品的方法简单易学,基本上是靠想象和联想来添加成分,补充内容。在这一方面,诗歌的改写训练能够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诗言志,歌咏言”,诗人往往不对客观现实作全面具体细致的描绘,而是选取现实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片段,描绘出一幅幅感人的生活画面,烘托出与这种画面相吻合的情调(氛围),塑造出一个个饱含感情的艺术形象,表达诗人的处世态度和人生理想。好的诗歌还要求在短短的篇幅中高度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学生在诗歌改写过程中接触到了人类历史长河里一个个诗人的伟大心灵和不朽的人格魅力。如学习杜甫《登高》一诗时,可将诗歌内容改写成一段叙事散文。其文如下:
(一)
时当深秋,我立于高山之上。抬头仰望浩瀚的天际,茫茫之中有着些许凄凉。秋风刮过,夹着几声猿的哀鸣。江水清透,映着白沙。鸟儿从空中飞过,凄厉的叫声,伴随着呼呼的秋风,像塞北的羌笛声。数不尽的树叶脱离了枯黄的树干,飘荡在空中。再看那长江水,滚滚而下,势不可当,轰轰的声响在这寂寥的秋天显出几分悲壮。
在这样充溢着悲伤与沉郁色彩的秋天里,年过半百的我独自抱病登上了这高台,远望秋景,只觉心中郁郁不畅。再看看自己,艰难的命运与国家坎坷的前途为两鬓抹上了浓浓的霜色。贫病交加,只得将酒杯搁置一边。在这秋风秋景中,即使站在高处也找寻不到“一览众山小”的畅快之感,有的只是沉郁悲痛的心情。脚下的这方土地,本应气象万千,呈现大唐繁盛的面貌,可如今山河破碎,盛唐之梦早已不复存在,战争洗劫了往日的幸福生活,百姓苦不堪言。本想借酒消愁,怎奈新停酒杯,只好面对茫茫天宇,长声叹息。
(二)
客居在外,心头总是烦闷。离开京城很多年了,人已渐渐衰老,而心愿却不曾实现。又是一年重阳节,独自登上高处,感怀日月。
风呼啸着刮过,寥廓深远的天空回荡着凄惨的猿鸣声。江水清澈透明,飞鸟在小岛上盘旋着,或许在期待秋天的到来。秋是来了,真的来了。落叶在空中飘荡着,像鸟儿一样盘旋着,可最终还是禁不起地心引力的吸附,回到地面。满地的落叶,让人无法整顿精神。再看那滚滚向前的长江水,没有一丝退意,犹如心中的愁绪。贫病交加的我,独自登上高台,遥望萧瑟的秋景,不禁想起了自己多年来的艰辛、苦痛,是它们染白了我的双鬓。可如今,潦倒的生活,让我无法再用痛饮的方式解除心中的苦闷。
【关键词】“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人物课例 作文教学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学法”意识。而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法”实质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预习先学是保证,教师的引导后教是重点,课堂上的强化训练是主线。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取新知、掌握学法的过程,教师通过示范引路使学生自悟学法。
在英语高考中,作文占据了整张卷子的25分,是我们教学的重头戏。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在这种模式下能有质的变化?下面就一个写人物的基础写作课例,浅谈一下如何能把“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模式灵活地用于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
一、“先学”
在布置作文任务之前,教师可让学生收集相关词组短语,并可以翻译一些与这个话题有关的复合句,以便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能有所侧重。一上课,老师应该跟学生简短地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让学生在思想上和资料上有所准备。另外,我们在先学活动中先积累一定的相关单词和短语句型,这样一来,在课堂上训练的时候就能快速进入主题。
预习题目:翻译句子:
1.概况:王先生,出生于富裕家庭,毕生致力于教学事业中。
2.外貌: 王先生,我们的历史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他有一双黑眼睛。
3.兴趣爱好:他不仅对科学有兴趣,而且对集邮也有兴趣。
4.职业,主要事迹:他致力于教学事业。2006年,打破世界纪录后,他成了青年们的偶像。
5.教育背景:1999年,他被哈佛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后,他出国继续深造。
答案:(1)Mr Wang,the son of a rich family,devoted his whole life to teaching.(同位语)
(2)Mr Wang,our history teacher,is an excellent teacher with big eyes(同位语,with)
(3)Not only is he interested in science but also he loves collecting stamps.(句型,倒装).
(4)He devoted himself to teaching career.
(5)In 2006,having broken the world record,he became the idol of the youth. (分词)
(6)In 1999,he was admitted to Harvard University.
(7)Having graduated from college,he went on further abroad.
二、“后教”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要帮助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三、“当堂训练”
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让学生在实践中,把之前预习的内容和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延伸、拓宽性的作业。另外,在这个阶段,学生预习中学生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有所侧重地跟学生点明。由于基础薄弱,很多学生在写作上暴露出种种的语法问题。就这篇小作,作文中的问题呈现如下:1.5个基本句型掌握不牢固,谓语动词缺漏或多余。2.语态时态混乱3.缺乏固定句型结构,没有增分点。4.中式英文 “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教和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即教中有练,寓教于练。展示了学生问题后,我们就采用”兵教兵“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学习其中的问题和改正方法。而教师则走进其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四、“综合评价”
1.落实基本功,落实五个基本句型。五种基本句型虽然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必须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展句子训练。
2.强化作文训练,落实作文模式。在高中的作文教学当中,尤其是小作,给学生总结出一定的作文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强化各类型的作文,确保学生在高考前写过所有的类型文章。
3.落实关键性有用词组和句型。对于一些高级词汇和句型,教师都要在这个阶段逐步渗透。比如一些从句,和一些Not only…but also…等等,一些with 结构,倒装句来提高作文的档次。通过长短句的交换结合,高级句型的合适使用来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
当然,不能生搬硬套地使用 “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模式,课型是动态的,学生的思维呈运动状,知识、技能和能力呈积极状,因此,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训练程序。
参考文献:
一.示范策略:引领美读,奠定基石
(一)范读美文,教者授之以“渔”。美文阅读是积聚写作素材的最佳途径。如何取舍,是一个值得斟酌的话题。笔者做了以下尝试:精选名家名篇,范读美文。一批美文大家走进初中生的阅读视野:毕淑敏、张晓风、三毛、刘墉、泰戈尔等,学生在听读过程中,轻嗅字里行间的浓郁的人文气息,品味到大师们的哲思睿理的精华,从而亲近了文学之源,领略到人性之美好。在听读了丁立梅的《祖母的葵花》后,“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农家的孩子们自然衍生出对家园的深深眷念,城里的孩子也萌生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那是一种怎样的期待呵,所有的孩子都是乐淘淘的神情,无一不是心驰神往!范读美文,就像在孩子纯净的心田里,播下一粒神奇的种子,就等雨水充盈之际,破土而出!
(二)自读美文,学生储存以“余”。吕叔湘先生说: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帮助很大。这里所说的帮助,主要是对学生的作文成长的帮助。一个中学生,从起步到成熟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何让这个成长期缩短,恰是每个教者要探索的根本。学生自读美文,不仅是捡拾好的语言“瑰宝”,更是从大师的字里行间捕捉高超的技法和不尽的写作素材。大师的文章,不仅能奠定学生丰厚的写作“地基”,更能激发孩子写作的激情。引导孩子对生活、对社会现象批判地接受和敏锐的思考。学生自读美文,减少了许多繁冗的写作环节,直接进入“我要写”的自由表达的空间。
二.积累策略:积累美文,厚积薄发
(一)互荐美文,拓宽视野以“娱”。个人的感知是有限的,如果汇集了很多人智慧的结晶,那么,这个感知的世界是无限的。作品的灵魂,需要很多双灵性的眼去挖掘,才能真正达到人高,文高的境地。让学生互荐美文,交流彼此“切问而近思”的思维火花,将这些散发出人性光辉的珍品意蕴呈现在每个阅读者的面前,相互之间融合,裨补缺漏,不仅可以互通有无,更能在有限的时段内,拓宽出广博的视野,达到“互娱”。
(二)汇编美文,怡情养性以“愉”。汇编美文和学生习作,让农村的初中生全方位的接触多人的审美领域,名篇佳作,展现在每个初中生面前的,并不是都适合他们的,只有经过了自己的精心筛选,挑拣出来的,才是对自己写作有助的。学生个性不同,喜好不一,精选的美文亦不同。汇编美文,既能补自己不足,又能吸纳他人所长。这等“愉己”之美事,怡情养性,缩短了自己成长的时间,节省了自己摸索的路程,何乐而不为?
三.实写策略:方法指导,彰显个性
登山,则情满于山。不同的人,因登山的心境、路径、偕同者等的不同,胸怀中所蓄之情亦不同。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只有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才能让各异的方法各显神通。
(一)造句,嵌词,摸着石头过河。最初的简单做法是,让学生将自己印象最深的妙词佳句,运用到自己所写所说的句子中来。一孩子写自己的外婆:那身影,在风中摇曳着,仿若一种花开无声,香气四溢,守候着疼爱的外孙的到来,那是一种幸福的等待,等待,成了外婆的一门必修的课程。很显然借鉴了《祖母的葵花》中的借物抒怀:“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很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正是这种最浅层次的造句、嵌词,让孩子们尝到了写作的乐趣。比谁最会活学活用,现学现写,已经成了初学写作文的孩子们的一种风尚!
(二)仿写,领写,转换角色下水。单是会嵌词、造句,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所需。进一步深入写作的领域的做法是,方法探索阶段。仿写过程中,注意将自己所要写的题材,找寻贴近的范文,可以追寻自己欣赏的语言风格,可以超越自己所认可的写作思路,可以驾驭自己所敏感的心灵过滤出的具体方式方法……不一而足,为我所用。模仿并不可怕,相反,对刚起步的初中生来说,拄着柺棍前行,要稳当得许多。如果,有心的执教者,还可以充当最佳的角色——“领跑者”!先示范给学生,怎样由“克隆——仿制——自由创作”一步步前进。就是中学生写作航程中的最好的舵手了!这种由羡慕别人写作的好手,转入到自己畅所欲言的写作的创造,就是作文本身的一大乐趣!
(三)创新,个性,万类霜天竞自由。真正进入自由创作的领空的做法是,方法实践阶段。生活是写作之源,生活是现实的存在,而学生的作文,就是真实的折射。写作源于“胸中有积累,不吐不快”。在经过了造句,嵌词,摸着石头过河到仿写,领写,转换角色下水的尝试后,带着个性,创新写作,就自然衍生至“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境界了。
四.范例策略:范例引领,自掘源头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引领学生,学会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生活,用审美的目光注视生活,用醇正的心灵之眼拓展生活。
(一)范评美文,精点妙笔之“术”。在读过《祖母的葵花》一文后,教者让学生自由谈谈听读后的感受最深的一点。孩子们最初只能说出一两句自己的认知:有的从主题角度入手,有的从创作风格着眼,有的从语言斟酌角度切口,不一而足。此时,教者从不同层面给学生示范点评:幸福,是“香香的”。葵花子的香,不仅流淌出孩童等待嗑瓜子的幸福快乐,更描画“我们”的童真童趣。文字中,瓜子是花儿吸足阳光和花香结出的果实,是祖母深沉的爱的积淀,突显本文主旨“爱的最强光”。写作手法上,巧用叠音词、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精心伺弄土地,热爱生活的乐观,给孩子们创设了幸福的殿堂。从主题,到写作手法,到意境品读,一步步教给孩子精到的点评之“术”。随着教者评点示范的增多,学生的赏析角度越来越多,在对照自己所写文章时,公正地评价自己的文章的眼光自然越来越高。
(二)范例写作,引领潜游之“正”。写作课程,教者自己率先“下水作文”,不仅仅有意识的引领学生选材亮色而阳光,更能让孩子产生“跳一跳,够得着”的挑战意识。那些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小事,经过老师的浓缩于派生,就能有穿透孩子心魂的魅力,让孩子在写作中,从根本上摒弃假大空的写作思路,从而取得自然贴切的实效。
学生的擂台作文,如“有时候,爱,很浅淡,比如耳边不断响起的足音。那熟悉的由远而近的脚步声,在耳边响起。熟悉得仿佛能让人忘却它的存在,是母亲送来了温热的牛奶,乳白色的液体兴奋地迎着母亲的脚步声左右晃动。那有节奏的足音丝丝缠绕,叩响心灵,而爱恋也一直从喉咙暖到了胃里。铿然的足音不断响起,是不断传送的关怀。那些浅淡的爱一点点慢慢地漾开,像一枚石子投入湖面激起的一圈圈涟漪。聆听爱的寂音,犹比天籁!”
这些在范例引领之下,还要担心孩子的思想潜游“正”与“歪”吗?真的是“无花水也香”啊!
(三)范评习作,自寻优劣之“根”。学生习作《煤油灯下的岁月》范评:“岁月无声,爱,却被沉淀下来。煤油灯,伴着母亲的青青岁月,燃烧出了最至真的情愫。灯,始终是明亮的,只要你心灵的殿堂中,有一处容纳之地,就会散发出无尽的光来。阳光下的旧煤油灯,记忆中的点亮的灯,串起的,都是照耀“我”成长的光源。倾心,倾情,都是岁月的河流打磨成的珍珠”。学生在看到我的点评后,跃跃欲试,争相为其他孩子评点作文,让性灵的文字,真的做到在“阳光下曝晒”!将评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孩子自寻文章的优劣之“根”,比起单纯的一次又一次的说教强上百倍。
五.评价策略:评价鼓励,明确标准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动态的评价,能让学生于睿智的片言只语中,达到“不言不语念真经”的境界,自然享受到“意在笔先”的神奇魅力。
(一)点评巧妙适中,体现人文关怀。对初学者来说,文章叙事顺畅,懂得真情流露,就该给予适当的肯定,在此基础之上,做巧妙的提升,如:你的“爆芽”的“爆”用得富于张力和活力,写出了春日的蓬勃和鼓胀。真希望你的文字中多“爆”些这样的字眼!这种人文关怀,对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他们也都珍视老师的这份出自内心的肯定!
(二)评语中肯突出,倾注人性关爱。学生的潜意识里,有着许多成年人所没有的敏感神经。空洞的“赐予”褒扬,他们的心田里,自然会长出抗拒的芽苗,对写作的热情,自会淡去直至虚无。而中肯的建议和突出的肯定相结合,能让他们享受到关爱的幸福。
(三)鼓励艺术通透,孕育人心似海。阅读初中生的作文,教者不止是高屋建瓴的引领者,更应该是蹲下身子的欣赏者。在评点学生作文时,用通透的语言,艺术地进行评价,更是一种教学智慧。肯定、赞赏、激励的鼓动策略,能让初中生对写作的热情高涨,持久不衰。
一、课题研究的三大优势
课题将充分利用新作文杂志社广泛联系各个层次的作者,联系一线老师及一线中小学、高校作文教育教学专家的作者资源与专家资源优势,为课题提供精到实用的学术信息支持;将发挥杂志发表推广的媒体优势,为课题研究的新鲜思想观点、新鲜经验做法提供第一时间推广传播支持;将依托新作文杂志社隶属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的出版平台与课题研究同步开启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性出版计划,动态出版生成课题研究专著等课题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三对关键词与三大基本方向
第一对关键词是:梳理与总结。与之对应的一大方向是全面梳理活跃在当下中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的方法与内容、思想与流派,为宏观上把脉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提供切实的依据。第二对关键词是:研究与推广。相应的方向是选择写作学界、作文教学界前沿的理论与体系,研发先进理论,与教学一线实践对接并推广可行方法与途径,实现科研理论向教学实践的产业化转变。第三对关键词是:创新与发展。与之对应的方向是集大家智慧,百花齐放,催生更为新鲜的作文教学新理念、新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范畴
1.作文教学目的、原则研究
新课标所制定的作文教学目标与作文教学实践距离研究,微观课时、单元、学期、学年作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及结构研究,以“自悟”为目标的作文教学目的研究。
动力学原则、先放后收原则、自悟原则、大量读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个性化原则等,从这些原则中查找最根本、最普适的规律,并进行概念的准确界定。
2.作文教学内容与过程研究
兴趣、主题、结构、语言、语感、思维、文体、技法训练与方法研究,作文过程中思维外化与内化对比研究,作文基本功构成及提高研究。
作文步骤研究,作文教学阶段整体目标、知识结构及序列安排研究。
3.作文课堂组织研究
课堂实施过程研究,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发展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因材施教问题研究。课堂结构、课堂组织形式类别、个别辅导、小课堂、大课堂等。
4.作文教学教材研究
各类(含社会培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各自适用情况分析研究,作文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应用原则研究,不同作文教材应用策略对比研究。
小学、初中、高中作文教材内容编排序列研究,小学、初中、高中各类相关训练的衔接研究,教材的结构、内容、容量、呈现形式研究。
5.作文教学教师研究
作文教师素养的构成研究,作文教师素养的提高途径研究,专职与非专职作文教师教学效果对比研究,不同教学风格与方法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6.作文教学资源研究
家长、学校教学资源,作家、教研机构等社会智力资源,作文教辅图书资源,作文专业报纸、杂志资源等诸多作文教学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开发与利用研究。
7.作文教学评价研究
作文评价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作文评价中的道德因素介入研究,作文评价的结果使用研究。作文升格的标准、方法研究。
8.现作学前沿理论与实践推广研究
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与实践推广,非构思写作学理论与实践推广,题型写作理论与实践推广。
9.传统写作及写作教学理论批判与借鉴研究
叶圣陶、张志公、吕淑湘、梁启超、朱自清、张中行等作文教学理论研究
10.现代心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与写作教学关系研究
作文教学中的左右脑协同思维的策略研究,中国人独特语言区对于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学生语言发展心理进程对写作能力的影响研究,写作思维学研究。
11.作文教学新媒体教学手段研究
作文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网络时代作文教学的新特点与新方式研究,作文报刊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研究。
12.作文考试与日常作文训练研究
小学作文考试与学生作文心态能力发展影响研究,中考作文研究,高考作文研究,中、高考作文与日常作文训练的关系研究。
13.各级各类作文培训专项研究
培训的规模、教材、方法、时间、效果、影响等研究。
14.作文教学流派梳理
建国以来形成的各种作文教学与实践研究。
15.国外及港台作文教学研究
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作文教学研究。
16.读写直通策略与方法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学法的指导研究,以作文教学为主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对比研究。
17.作文教学跨门类借鉴研究
其他学科对作文的影响与借鉴研究,音乐、美术、戏曲、电影、电视等艺术门类对作文教学的借鉴研究。
18.涵养、自悟、自修、自审、自改、内生作文动力培植研究
对学生内在文化修养、道德修养、非智力因素养成的研究,自悟、自修、自审、自改能力养成研究,写作动力内在的自生长形成机制研究。
四、子课题申报条件
1.本着双向选择、自愿参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申报子课题,成立课题组。
2.子课题组负责人要有较强的作文教育教学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原则上要求具有小教高级、中教高级、大学副教授以上职称,具备较高的科研组织指导能力。子课题组负责人必须是子课题研究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实验研究中承担实质性任务。
3.子课题组负责人所在的单位,必须领导重视,建立相应的组织系统,有完成子课题组研究任务的相应专业力量。
4.具备相对稳定的作文科研教改队伍和组织机构,并设置固定专员和总课题组定期联络,沟通、汇报工作。
5.除执行本方案的各项规定之外,还要遵照总课题组的相关要求,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五、子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培训
1.各学校在总课题研究的框架内,自主选择子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子课题选题指南见附件一)。
2.填写《中小学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表,一式四份加盖公章后交总课题组秘书处。子课题申报截止日期至_______月底(子课题申报表见附件二)。
3.由总课题组组织专家完成对参加子课题学校的资格立项审定。
4.陆续审定合格的学校统一参加总课题组召开的课题立项开题培训会议(时间及地点另外通知),届时统一颁发“十二五”科研课题立项证书及课题学习资料。
六、课题的组织管理
为了认真抓好课题研究,落实总课题与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分会秘书处《中小学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负责课题的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总课题研究方案,负责对子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审定,对研究成果进行审核;组织对子课题的研究进行指导、培训、评估、检查;由总课题组秘书处承办课题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和成果推广等活动。
本课题管理采取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总课题组依据课题进展情况组织相关的研讨、培训、交流、考察;各地区的子课题学校也可以自行组织相关活动,邀请总课题组给予指导与支持。
总课题采用公开申报、审批,分子课题研究方式,鼓励各子课题承担学校和个人以校为本,切实优化研究过程。希望研究者树立成果意识,注重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一般情况下,承担子课题研究时间为2~4年。
希望参与单位自愿给予总课题一定的研究经费支持,额度由双方协商决定。
七、《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秘书处联系方式:
曹 韧:0351-5256554 15535812691
聂艳宏:0351-4195579 13203419770
曹晓花:0351-5256564 15034062154
张东萍:0351-5256564 13754818519
附件一:《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
附件二:《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表(附表二略,该表可登陆新作文网站省略下载)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附件一: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
一、作文教学目的、原则研究
1.新课标所制定的作文教学目标与作文教学实践距离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2.微观课时/单元/学期/学年作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及结构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3.以自悟为目标的作文教学目的研究。
4.作文教学原则研究。
二、作文教学内容与过程研究
5.兴趣、主题、结构、语言、语感、思维、文体、技法等作文内容分类训练方法研究。(小学、中学)
6.学生作文基本功构成及提高研究。
7.作文教学阶段整体目标、知识结构及序列安排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三、作文课堂组织研究
8.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发展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因材施教问题研究。
9.作文课堂结构、课堂组织形式类别、个别辅导、小课堂、大课堂等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四、作文教学教材研究
10.社会作文培训教学教材特点及各自适用情况分析研究。
11.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适用情况分析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2.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适用情况分析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3.语文版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适用情况分析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4.作文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应用原则研究,不同作文教材应用策略对比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5.作文教材内容编排序列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6.小学、初中、高中各类作文相关训练的衔接研究。
17.作文教材的结构、内容、容量、呈现形式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五、作文教学教师研究
18.作文教师素养的构成研究,作文教师素养的提高途径研究。(小学、中学)
19.专职与非专职作文教师教学效果对比研究。(小学、中学)
20.不同教学风格与方法的教师对学生作文写作影响研究。(小学、中学)
六、作文教学资源研究
21.家长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2.学校非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3.作家、团体、教研机构等社会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4.作文教辅图书资源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5.作文专业报纸、杂志资源等诸多作文教学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开发与利用研究。
七、作文教学评价研究
26.作文评价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作文评价中的道德因素介入研究,作文评价的结果使用研究。
27.作文升格的标准、方法研究。
八、现作学前沿理论与实践推广研究
28.言语生命动力学作文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29.非构思写作学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30.题型写作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31. ______写作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九、传统写作及写作教学理论批判与借鉴研究
32.叶圣陶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3.张志公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4.吕叔湘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5.梁启超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6.朱自清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7.张中行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8.______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十、现代心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与写作教学关系研究
39.作文教学中的左右脑协同思维的策略研究,中国人独特语言区对于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
40.现代脑图研究成果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41.学生语言发展心理进程对写作能力的影响及教学策略研究。
42.写作思维学研究。
十一、作文教学新媒体教学手段研究
43.作文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44.网络时代作文教学的新特点与新方式研究。
45.各类作文报刊的优势、特点以及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研究。
十二、作文考试与日常作文训练研究
46.小学作文考试与学生作文心态能力发展影响研究。
47.中考作文研究。
48.高考作文研究。
49.中、高考作文与日常作文训练的关系研究。
十三、各级各类作文培训专项研究
50.小学作文民间培训的内容、方法、教材、规模、时间、效果、影响等研究。
51.中学作文民间培训的内容、方法、教材、规模、时间、效果、影响等研究。
十四、作文教学流派梳理
52. ______作文(法)专题研究。
十五、国外及港台作文教学研究
53.美国作文教学研究。
54.日本作文教学研究。
55.韩国作文教学研究。
56.英国作文教学研究。
57.台湾作文教学研究。
58.香港作文教学研究。
十六、读写直通策略与方法研究
59.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学法的指导研究。
60.以作文教学为主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对比研究。
十七、作文教学跨门类借鉴研究
61.学科作文研究。
62.不同艺术门类对作文教学的借鉴研究。
十八、涵养、自悟、自修、自审、自改、内生作文动力培植研究
63.学生内在文化修养、道德修养、非智力因素养成与作文关系的研究。
64.学生作文自悟、自修、自审、自改能力养成研究。
65.写作动力、动机内在自生长形成机制研究。
申报者可以某一地区教科研部门为单位申报区域性课题,也可以学校为单位申报学校课题,还可以个人单独申报个人课题。
上述课题供申报者参考,申报者可以结合本单位或个人的实际情况,在总课题总的研究方向的前提下,自行拟定课题进行申报。
上述课题从18个大的研究方向分解出60多个子课题,申报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条件,将子课题进行合并,选择大的研究方向为研究范畴进行申报。
作文 教学方法 训练 序列
作文教学历来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在中职艺术专业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难度更大。近四年来我在中职音乐、美术专业班实施教学改革实验,逐步形成了以训练为主的作文教学方法,即实施作文教学序列化,精讲规律,优化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一、作文教学改革达到的目的
人的价值在于他的创造性,教育教学工作更是如此。因此作文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一直是我多年来实践的方向。
(一)实施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实效性的作文教学改革实验
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重复性等诸缺点,我看到,作文的教学目的不够明确,一次作文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不清晰,盲目性干扰了科学性;作文的教学计划不系统,每次作文课随意找个文题应付,随意性影响了教学的计划性;而因为盲目与随意,容易在作文中重复教学内容,重复性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针对此,我实施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实效性的作文教学改革实验。
(二)作文教学改革要序列化,序列化可以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重复性
作文教学序列化,才会建立起由易到难的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可能使教师有效地分阶段引导学生完成作文学习目标,真正掌握作文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作文教学改革重在教规律
学生只有掌握了作文的规律,才能在作文的王国里自由飞翔。所以教规律就是教根本,是引导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捷径。
二、作文训练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根据作文教学改革的目的,我采用排序列、讲规律、巧训练的作文训练教学法,有计划、有系统地讲授作文规律,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通过科学有趣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排出序列,就是按文体总体安排,文体内分阶段
首先,把作文教学按文体总安排,不仅把《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作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还把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喜欢的诗歌、散文、谜语、对联和一些应用文也纳入作文教学的总体计划中,并且按照文体安排序列,讲授训练完一种文体,再在此基础上讲授训练另一种文体,前一种文体是后一种文体的基础,后一种文体是前一种文体的延伸。
在各种文体之内,再分阶段讲授训练,这实际上是大序列中的小序列,在每种文体的写作教学中,又按其文体写作时的思路分成若干个要求,这些要求要以低、小、近为标准。要求设置的低,学生才能容易完成;每个要求要跨度小,让学生循序渐进,敢于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要求达到的目标近,这样才可以迅速、明显地取得成效。这一个个低、小、近连起来就是高、大、远。
(二)精讲规律,就是学习每种文体时的规则和技能
文无定法,但作文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精讲规律,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这些规律有别于写作教程中的规则,因为那些规则太抽象、太概括,中职艺术专业学生难以掌握和运用。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广泛学习,吸取他人的作文教学成果,设计出适合音乐、美术类中职学生学习和训练的易理解、易学习、易运用的作文规律,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提高作文能力。
例如,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首先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应该是个判断,讲述一个道理,议论文的题目应该是论题或论点,所以,论点可以从题目中找到,或者找到提示。而讲论证的方法时,重点讲解例证、引证和喻证法,以学习过的课文为例讲解,学生接受得快,理解得深,运用时还有范本仿效,使议论文的学习化难为易。
(三)优化训练,就是精讲善练,追求实效
1.精讲善练,上下结合
在精讲规律的基础上,精心设置课内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并且要求教师不要总是高高在上,要亲自“下水”,课上进行口头片段示范,然后请学生分析评议,再让学生仿作,先说后写,限定时间完成片段训练或提纲写作,教师在巡行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练习完成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当堂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对普遍性的问题课堂上集中解决,个性化的问题课下单独解决,简单的以评语的形式,复杂的当面指导。这样,教师台上讲授和“下水”示范相结合,教师和学生评议相结合,课上集中指导和课下分别批改相结合。
2.课内完成,课后巩固
前面已经介绍了课堂上如何精讲善练,课时所限,课堂上只能进行提纲和片段的训练,这些内容要求必须课内完成,而完整的作文写作要安排在课外完成,要求学生结合课堂上的讲授,以课堂上的提纲写作和片段训练为基础进行丰富或扩展,有效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避免了学生课外写作的随意性或抄袭现象。
3自改互改,改在写前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让学生自改互改,一个是提倡写前改,因为在课堂讲授和训练环节中已经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正确调整自己的写作提纲,加强写前改,减少写后改。
(四)提高兴趣就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灵活多样,生动活泼
为了吸引学生,为了给训练课做辅导,我在作文教学中也穿插其他课型。例如,讲授诗歌时,设计原创诗歌朗诵比赛课,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还设计了录音歌曲欣赏课,口头作文课,名篇佳句摘抄课等等。这些课型既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看似与作文无关的课,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这种意外之喜,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发表评论,鼓舞信心
结合美术、音乐学生的专业特点,我经常以不同形式来发表学生的作文。比如,节庆墙报,把学生作文配以插图悬挂在校园内;让学生编排文摘小报,指导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文章、片段、格言、警句摘抄下来,设计成A3纸版面的手抄报,要求有刊名,有插图,有版面设计,定期在教室墙上展出,相互观摩,交流,并进行评奖;我还让音乐班的同学选择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改歌词,把诗歌写作和音乐演唱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演唱。这样的作文学习,结合了他们的专业优势,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让他们展现了他们的强项,这样学生就不再视作文为畏途了。
3.读写结合,扩大视野
作文教学不是独立的,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相连。
讲演绎、归纳、类比时,就讲如何利用它们在议论文中进行论证,分析课文时,就探索布局谋扁的结构规律,并归纳成结构图等。总之,学生为用而学,教师为用而教,课课有得,得得有用。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我不仅仅发动和鼓励大家借阅书刊,而且我在每节课上课之前还给他们讲一些诗词和名人名作等,提高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扩大了学生视野。
总之,排成序列,精讲规律,优化训练,提高兴趣,从形式到内容,从中心到铺助地全面实施作文训练教学法,是对中职音乐、美术专业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尝试。这是我在中职语文写作课上教学法初探。爱因斯坦这样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作为一名教师,探究教学教法目的是为了更充分的发挥教书育人的本质。培养身心和谐的人,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愿这缕缕阳光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一、从生活中去发现作文的广阔题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高瞻远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如果说学生的作文题材来源于生活,是为了自己交际的和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那么学生作文就犹如潺潺溪水,何必再去编造,拼凑呢?因此,笔者以为教师应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捕捉素材,挖掘趣点。如一次上课,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被窗外忽然响起一阵马达声吸引了。一瞧,原来是商家乘坐热气球在做“种子酒”的广告。眼看按预案进行有点费劲了,于是,笔者灵机一动,干脆让他们尽情观看,孩子们兴致高涨,要求是要仔细观察。等孩子们平静下来以后,笔者让他们来说一说刚才所见到的一幕和所思考的,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大千世界中能抓住孩子眼球的东西难以计数,但很多时候我们对他们只是熟视无睹或浮光掠影。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广阔题材,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如一位小朋友在《救救小鱼》的日记中写道:“……我路过学校的荷花池,忽然一股臭味扑鼻而来,我连忙跑过去一看,发现池里全是腐烂的荷叶,许多小鱼翻着白眼浮在水面上。……此时,我心里难受至极。那些小鱼的眼睛睁得很大,似乎在说‘救救我们吧,救救我们吧!’……”可见,孩子是多么的纯真,只要我们平时有心引导和指导,在生活中孩子们就能找到写作的题材,来抒写他们眼中的真善美。
二、技巧和方法指导的生活化
作文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固然重要,但众所周知,仅凭个人的生活感受,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依然是纸上谈兵,文章还是显得没有果肉。作者创造作品,作品也未必就是作者的生活。笔者发现,在平时的教学中,生活经验教学法也同样会遭遇碰壁和无奈。以《今天,我糟透了》为例:像这样的主题应该说每个孩子都应该经历过,亲历时每个孩子心里都曾有过想法,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总会发现有孩子无米下锅,不知道如何下手,这也是事实。究其原因,无非是孩子们找不着表达的扶手,不知该如何落笔叙述,就如吃整羊肉整牛肉,尽管美味佳肴摆在面前,却因无刀具无从下口一样。因此,要教好作文还是得给孩子们扶手,帮他们找刀叉等工具。尤其是起步作文,和二年级的写话要求明显不同了,在这个关键时刻特别要注重有计划地渗透一些写作方法与技巧。如开头要点题,引出下文,中间按一定的顺序写,重点要突出,结尾尽量与开头呼应,写出所感。此外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如写场面时,做到点面结合;在描写景物时,要引导学生想象;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多运用一些拟人、比喻等的修辞手法。四、五年级的作文教学,我们还要注重逐步放手,教会学生更多的写作技巧,可以一步步去训练,比如先训练学生学会联想与想象,再逐步训练学生把语言写美,把平淡的材料写生动等。要想使学生的作文能力逐步提升,写作技巧的讲解与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使文字的表达更到位,更有表达力度。
三、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悟出乐趣
作文水平的高低、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因此,作文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而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却面临着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们要努力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深入课程改革,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合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诱导式等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变教学为导学。为此,本人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探究式学习理念。
一、思考过程中渗透多向探究性
生活离不开思考。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如果能从材料或题目入手,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尽可能多从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纵横等诸多方面去综合考虑,是完全可以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文章来。
以“校园一角”为话题的作文,学生都极力地展现校园优美的一面,作文内容也多流于一般,写不出好文章来。我通过引导学生注意校园随处可见的纸屑、食品包装袋、饭盒等,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他们纷纷发言,从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治理校园环境的方法、学校的管理漏洞等方面入手,进而写出许多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
二、素材积累中渗透情景探究法
情景探究法要求教师创设探究性作文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探究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中进行探究性作文。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在素材积累中渗透情景教学法,让“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其创新积极性,使学生更乐于去探索未知领域。因此只有把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我曾经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对新婚夫妇遇到车祸,千钧一发之际,新郎用力推开新娘,自己却离开人世……学生听后眼眶都湿润了,随即议论开来,在探讨“什么才是真爱”中,学生很快切入主题。学生这种结合自身感受畅所欲言,不只是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更多的是学会了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和审视。
此外,就作文命题或所给材料引发议论,或进行实物牵引,而引发其倾吐欲望,激发其写作欲望,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优质高效。
三、专题讨论中渗透合作探究法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评,从而建构起新的或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其探究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以产生1+1>2的效果。
我根据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的趋势,尝试开展专题读写活动,即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搜集一组含多文体的佳作,整理成册并写上序言后,自己仿作几篇,定期与同学进行交流。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不少学生开始重视摘抄积累,学会写作时从不同角度去立意、选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既充分地发挥了其主体能动性,又深深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锻炼了他们表达、组织、管理和创新能力。
四、写作训练中渗透自主探究法
探究性作文教学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写作。因为学生只有融进了生活,才有丰富的感受,才有写作的欲望,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叶圣陶曾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也就活泼地流个不停。”让学生自主探究作文,正是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
如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中,学生的作文内容不是歌颂母亲,就是感谢母亲,总是给人矫揉造作之感,究其原因,是学生平时习惯于母亲的付出,对母亲的“伟大”并没有真正、切实的体会。面对这种情况,我便改让学生写命题作文《妈妈一天纪事》,要求学生对母亲一天的所有事情进行跟踪记录。对学生而言,这样的任务远比在教室里凭空想象有趣得多,也能促使他们对母亲的艰辛、工作的忙碌、无私的付出有更深刻的体会。
叶圣陶曾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无穷无尽的流出来。”
在写作训练中渗透自主探究法,可以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地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现实,让其认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天书”;并使其养成写日记、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写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