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范文

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

第1篇: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地理 微课教学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大家的注意力越来越倾向于教育工具的使用和教育理念的创新,这就使得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微课就是在这样得一个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这一概念源自于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的短时在线教学方式。戴维教授指出:微课其实可以短到仅有1分钟,它将教学中冗长的措辞和细节精简下来,用来突出教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和内容。国内的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功。它是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化而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将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细化,制作成生动有趣的、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微课丰富了地理授课形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综合纳入考虑范围,依据教材大纲要求,将新旧知识衔接点制作成微课,可以达到课前预习的效果;结合新知识的重难点,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设计导入型微课,以便顺利讲解新课知识;对于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可以借助典型例题来制作微课,以便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2.微课可以让学生更便捷地开展自主学习。如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从技术层面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地理微课时间较短,内容较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学生自学有着较大的帮助。同时,不同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差异化水平,对视频快慢进行控制,可以结合需求对视频反复播放,以便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借助微课,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统筹考虑,异步教学得到实现,支持分层教学的开展。

3.微课促进教师的成长。地理教师是微课应用的核心,结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制作微课,涵盖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有着较强的实用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反思,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深入研究课题和教学内容,精心策划教学设计,那么教师的专业素养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三、微课的一般制作流程

地理微课要根据课本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制作,主要是通过选择微课内容、进行微课设计及对微课的具体制作来进行微课教学实践:(1)确定微课的课题内容。对于初中地理的微课教学,首先要确定好微课的教学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筛选地理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把握好课本中的重难点和教学任务,把握好学生对每个地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针对此选择并确定有哪些知识点可以制作成微课的内容,在上课的时候讲解。(2)进行微课设计。教师在确定了微课的选题之后,根据课本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就需要对微课进行设计,设计的内容要直观形象,使学生在学习地理课本中的某个知识点时记住并掌握该知识点。(3)进行微课制作。最后是进行微课的制作,微课制作是微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微课的制作要新颖有趣,画面要清晰,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轻松掌握知识点。

四、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导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地理教学导课很多是利用简单的图片、文字或者新闻甚至视频进行,这种导课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大的就是对于教师素质的体现还不够充分,谁都能用的图片和视频不能体现出专业地理教师的人格魅力。如果有一个专业制作的地理微课就截然不同,学生在感受大量与时俱进、贴近他们生活、趣味性强、启发性强的信息资料后,也能深刻感受到站在他们讲台上一颗专业地理教师的心。“亲其师、信其道”,最起码在情感分上,你已经胜出一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对某些复杂地理现象的形象描述,此类型的微课可采用动画制作。比如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讲解起来干巴巴的。如何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掌握和了解这一内容,这是专业地理教师要进一步思考的,动画制作的微课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2.利用微课诠释重难点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讲解比较抽象的重难点问题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生涩的知识点难以理解;如果在教学中加入形象生动的微课,较易让课堂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微课教学视频的运用,以其声、光、形、色等多种功能,化抽象为直观,把动态、连续的过程真实地再现,协同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要求,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地球运动”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地球运动产生的意义较难理解,所以可在微课中借助地球运动的Flas,在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二分二至日”的位置时,逐一讲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发生的地点、获得光热的多少等知识点。通过微课的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具体,让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教学深入浅出,化繁为易,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学习和记忆。

3.利用微课提高解题技巧与答题能力,提高复习有效性。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答题体系及掌握解题技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利用微课对中考地理试题进行全面的整理,归纳常见题型,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题型时迅速抓住解题的关键,提高解题速度与解题准确度。其次,利用微课对既往疑难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相应题型常见的思维误区并掌握易错点,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解题错误率。最后,利用微课让学生熟悉中考地理题型,消除学生在临近考试时的紧张心理。

参考文献:

[1]周玉贞.巧用微课提升初中地理课堂质量[J].新课程,2016.3.

第2篇: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范文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  刘志洪

学好地理 要做这些:

1、 要学会阅读地理教科书。它包括了解地理教科书的一般表述层次,会区分教材的重点和非重点,会运用课本插图、练习题和地图册去理解教材。

2 、会独立地运用地图这个基本的学习工具。它包括会在地图上查找地理事物和地理区域的方位、范围和基本环境状况;会通过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实数据、掌握地理事实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因果关系;会填绘简单的地图,反映地理事实的分布和联系概况

3 、会阅读和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和统计图,表述一般地理问题。示意图包括生产联系图、模示图和形象示意图;统计图主要有曲线图、柱状图、扇形图等。

4 、会阅读和制作简单表解,表述地理知识及其联系。如单项或多项的地理事物或区域异同的比较表,说明知识系统和概念体系的知识系统表等。

5 、会运用地理知识的逻辑结构去分析地理事实材料和表述地理课题。如根据地理特征的概念内涵概括或表述地理要素特征;根据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对地理成因和影响关系的判断和表述;根据生态系统平衡原理对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等。

6 、会在复习中概括知识体系。如编制概念体系、概括章、节、段落教材之间的联系和系统等。

7、会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查。包括了解地理课考核要求,熟悉地理课考核方式方法,会出地理考核题目,会评定成绩好坏等。

第3篇: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有效课堂 教学调节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71

初中地理教学的提问反馈主要存在于理答环节,在传统地理教学提问中,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问题答案多于问题本身,忽视问题的探究性过程,且教学提问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学生很少提出问题。

有效性提问立足于地理教学目标,增设相关提问类型,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学生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学功能。有效性提问还具备教学的反馈与调节功能。它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与拓展,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并认真倾听,适时点拨,实现有效理答。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的提问类型多为记忆型提问,观察型提问以及理解型提问。此三种提问类型均为低层次提问类型,主要考查学生的书面知识记忆,以及学生观察直观材料的能力,缺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应用型提问、探究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类型,无法锻炼学生分析、解决与评价地理事物的综合性能力,且提问的次数较多,随意性较强,使得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提问普遍缺乏目的性与策略性。

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前,首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好新课的备课工作,熟读教材,了解课堂教学的目标,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以教材为依据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采用直接讲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去引入新课,这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锻炼。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不但能够很好地活跃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所带来的昼夜长短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来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给地球自然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从而导入新课。许多学生在进行初中地理学习时,往往会认为初中地理知识点过多,而且许多知识记忆性较强,离自己的生活实际较远,导致许多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畏惧感,缺乏初中地理学习的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较远,产生了知识与应用的脱节。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初中地理学习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点记忆不强,常常出现记不清、记不全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初中地理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初中地理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将初中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时,则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构建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除了地震给人们带来严重影响,还有哪些灾害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影响呢?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对自然资源、水资源以及森林资源等资源的影响,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第4篇: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问题 ;思考

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课程转变教育观念,着眼现代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对地理教师来说是一次挑战。新课改的兴起,让农村中学也在地理教学方面掀起课程改革的浪潮。结合笔者自己的教研工作及多年的教学实际,对当前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少,专职教师也很有限。中考中地理分值从四十分降至三十分,更加导致部分学校对地理教学不够重视,大部分学校只能保证九年级有一至两名专职地理教师,其余年级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之所以兼地理教学的原因也是为了凑足课时。这些老师的地理专业基础都相对薄弱,对教材不熟悉,很多就只是照本宣科,念完课本了事。更不用提抓知识点和处理教材的重难点了。

(二)、初中地理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学校地理教学资源相当缺乏,课堂辅助教学单一,没有相关资料、图片、教具、更谈不上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显得单调。曾在调研时听16节课中带地球仪上课的有三位老师,上课利用地图辅助教学的只有两位老师,而只有一位老师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农村学校基本就一间多媒体教室,安排不过来。还有在很多学校没有完整配套的地理教学所需的教学挂图、地球仪等基本教学工具,其它地理教学期刊之类的更加无从谈起,给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很大障碍。

(三)、地理教师缺少交流平台。本就不多的业务进修、教学交流、观摩学习机会一般只能用于“主课”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理老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与老师交流中他们提到很想有出去外面学习和观摩的机会。目前学校一般就九年级地理是专职的老师所以地理的教研活动也仅限于这一两个九年级的地理老师。人数少而没有自己单独的教研组,这门综合性质强的学科有的学校归类为政史地,有的归为生地,有的就在综合组。这就造成教研活动次数少,人数少,交流少,无法正常的有效的开展。

(四)、地理课堂形式单一,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陈旧。

1、教学方法还是灌输式、填鸭式、注入式,讲授法占主导的教学方式在这些学校中存在的比例相当高。在调研工作中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可能是存在两种,一种是体现三维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思想,与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接近的课堂教学模式,另一种则是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某中学老师的《地图》课基本就是依照参考书上的顺序照念,学生除了做练习外没有其它活动。而有的老师在上“地形与地势”一节内容时,一整节课没有出现一副图片,没有一张地图。笔者认为讲述四大高原时,课本呈现不同景观图片,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就应当配合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高原的畜牧业、青藏高原的牦牛和云贵高原的梯田这些图片启发学生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同影响,以及人类是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协调发展。

2、忽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特殊的一种语言,很多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是通过地图上表现出来的,但我们的地理教师就是一本课本,一支粉笔就完成了整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知识点中“文字”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去背,去记,忽视地理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五)、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基础年级较多的兼职教师忽视地理基础年级的重要性,仅有的几位专职教师每年都放在了九年级他们感到压力大任务重。而兼课教师没有“安全感”,有教师说到自己今年安排上地理可能明年就要改行上语文,所以没有安全感缺乏积极主动钻研的动力。小学科评优评先的机会少,导致学科教师没有激励的方向。

那么如何更好的改变地理教学现状,提高我们地理教学,使学生更为有趣的主动的学习地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材的顺序,调整教材的内容难度,增删教材的知识点,形成一套符合学情、符合自己的新教材。比如在《天气与气候》的复习课上,把天气、气温、降水结合在一起讲解,罗列出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整合成自己的一套“新”教材。层层递进的设计,没有脱离教材,但又不完全依照教材。八年级第一节《中国位置》内容课上,可以先把七年级上册的知识做一个复习,如半球的划分,中低高纬度的划分,温度带的划分,然后结合这些知识点再进入中国位置的介绍和评价。

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三板”能力。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板图、板画,往往是一个优秀地理教师手中营造地理教学情境的一种“武器”。一堂好的地理课,往往也是与充满“地理味”的板书、板图、板画相联系的。在以黑板为主要载体的一般教学条件下,“三板”教学技能水平与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直接相关。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装备条件迅速改善的形势下,“三板”教学在地理教学中仍然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教师要不断的养成和形成绘图的习惯这不仅会让知识更加形象化也会在无形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素养。我们的一线教师总是强调绘图能力差而不愿意在学生面前画,不敢在黑板上画。而这一点大塘中学李叶青老师的课堂上做得比较好。

三、课堂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 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不可淡化“双基”,同时注重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会用地理知识分析我们周边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1、注重学习地理方法的引导。初中地理,着眼点是不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学,而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及地理观点,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学习能力及现代公民基本的地理素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从看懂地图到熟悉地图,再由熟悉地图到能分析、运用地图,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这一过程对于地理形象思维和地理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掌握独立运用地图册和课本地图的技能,培养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识记,并根据地图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还要注意先“果”后“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的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如探索板块构造学说和两大火山地震带,我们可以先通过展示玉树、汶川、青海的地震图片和事件设问---学生思考---师生共同探究这样一个过程来完成。但往往我们的老师是先告诉学生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再用让学生记住事例用来考试。这样学生下次碰到其它地方的地震可能就没有不知道如何分析。

2、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每个知识点的教学中要思考有没有好的导入设计,这是让学生进入思考的关键,也是各个知识点间的衔接过渡。在“34个省级行政区”内容及“大洲和大洋”内容上,大部分教师反复地记忆中国有哪34个行政区及其省会、简称和哪几大洲、大洋的名称,反复记忆大洲、大洋的大小顺序,而忽略了通过各种活动、问题设计,让学生完成教学内容。比如让学生观察其轮廓形状,根据重要经纬线、拼图、组图、甚至是画图,可以小组竞赛、抢答、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掌握其位置包括相对位置。

四、丰富地理课堂资源。地理课程资源包括旨在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地理教学资源。可以自己设计教学资源,如在地球仪的设计中教师指导学生用桔子和筷子制作小地球仪,在等高线的学习中,可以指导学生用土豆切片来帮助想象。既弥补了课堂教具的不足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结合热点新闻与教学内容整合提出探究性地理问题。例如,利用新闻报道的“美国遭遇飓风”进入美国及美国气候的探究,“中日间问题”可以进入日本及板块的运动的探究,“中东冲突、伊拉克战争”可以成为西亚的探究导入。教师要善于观察身边的新闻和事件,结合地理知识深入分析。地理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及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关注学情及个体差异,丰富地理课堂,利用各种直观和现代化的手段来解决课程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范文

一、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形式之价值探微

(一)是现行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立足点

教学改革的推进,要求当代教育工作者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让教学活动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更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实施教学,重视课堂活力的提升以及师生关系的改善。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地理图形与图像的重要性得到肯定,初中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学习应当具有基本的地理图表识别与应用能力。立足于地理图形开展教学,可以使得初中地理课堂图文并茂,切实保障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参与热情

因中考中地理所占分值不高甚至只是考查科目,很多学生对初中地理学科不够重视,这往往使得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参与度。但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对地理图形和表格充满好奇心,尤其在学生初步接触地理学科知识时,教师应尽量将课堂教学内容使用图表做载体展示出来,可以在形象化学习内容的同时力求通过教师的引领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到课堂上,积极参与并主动思考。

二、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形式之实践途径与反思

(一)寻找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之间的完美契合点

有时候,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并不是专任教师,因教学经验和精力等方面的原因难以保证尽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地理图表等内容进行展示,更谈不上在多媒体技术和地理教学之间找到完美的契合点了。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虽然难度不大,但却包罗万象,其有自然景观、基本地理学科知识、地质构造、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内容,这些知识点相对较为分散,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对于刚刚学习地理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将这些分散的知识植入到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中较为困难。针对初中地理知识点零散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用图表的形式将地理知识表达出来。借助于多媒体设备的力量与演示文稿的图文并茂特点实施地理教学,能够促进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利用图片收集与识别游戏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是初中地理知识的两大分支。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针对这两个方面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所谓学习,就是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前并不知道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初中地理知识一般是自然地理事物或者现象的产生原因、分布规律以及发展影响要素,人文知识涉及到国家、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教师引导学生以地理学习内容为基本做收集与识别图片的游戏,有利于图文并茂地理教学活动的实施。

(三)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

第6篇: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111-01

在地理学中,地理知识常常寓于地图之中,而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时常将地图作为辅助工具。依靠地图进行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世界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地形特点、行政区划及其他地理信息。“以图导学”指教师以图像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具体认知某种地理信息。教师采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读图分析能力、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在此,笔者谈谈如何采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来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一、以图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传统的以知识为主要教育点的教育理念,让一切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都在为成绩服务,学生处于“唯知识为上”的学习氛围中,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地理课堂中,运用图形进行知识点的讲授与对比,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从而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说,“以图导课”是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尝试。

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时,笔者将北方地区所辖的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及北京等区域的自然风光、气候地形等相关图片制作成PPT,用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笔者一边播放PPT,一边进行讲解,学生们顿时被吸引住了,笔者随即顺势引出:“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一起学习、探讨北方地区的地理信息。”这样,自然地切入了正式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氛围极为浓厚。

又如,笔者在讲解“北方地区气候”的内容前,利用多媒体将北方地区所种植的“玉米”“小麦”等作物的图片展示出来,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北方常见的种植作物为玉米、小麦?”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并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将其原因归于气候问题,也有的学生考虑到了地势因素。这样教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顺了学习思路,也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趣味填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感

初中生虽然比小学生认知事物更加理性,但是其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喜欢趣味性、竞技性较强的活动。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学生的这一偏好,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与教学内容组织“趣味填图”活动,那么,学生将更加容易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对地理信息的空间化想象与理解更加深入,同时还能培养良好的地理思维。

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时,笔者在课堂的最后部分设计了“趣味填图”活动。在课前,笔者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纸上合作绘制台湾省的地图(两个具体地名留空)。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们抢答,猜、填非本组绘制的地图上空出的地名,答对一空得10分,答错则扣除10分,得分最高的小组为获胜小组,并获得“填图英雄组”奖状。此外,笔者还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省地图,随意指出地图上的任意位置盲抽学生填地名,并要求学生以旅游向导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该地的信息(尤其是地形、气候等方面的信息)。这样教学,学生不再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其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程度加深。

三、引导识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不免会遇到需要自主读图的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或其他图像,教会学生自主读图、识图,观察、分析地图,掌握地理学习技巧和方法,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对我国草原牧区、山林地区及平原地区的城市村落分布地图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土地利用现状,要求学生思考:“地形、地势不同,对土地利用有何影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课本中的插图进行分析,期间教师巡回指导,最终得出“山丘地带适宜种植林地,平原地区适宜耕地”的统一认识。此外,笔者还利用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土地利用问题。这样教学,实现了“授之以渔”,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点的同时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7篇: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地理;形象思维;实践;探究

一、如何培养初中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把地理课作为一个重要支点

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在地理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地理课教学的始K。地理课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要注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开发学生的左右脑,使左右脑相互配合,调动思维能力,学会不断思考,不断解决新问题。地理课程,并非单一的理论化教学,因为地理学科自身的独特性,它会涉及各种图像、图表、平面图、剖面图等的学习,因此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脑中构建清晰的图像以更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从幻灯片、模型等资料中展示各个概念,必要时会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就为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从地理课中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如何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以引导、点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学会把书面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并深入思考,学会将理论知识进行总结,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例如,关于“我国地势”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自己发现特点、寻找规律、总结规律、归纳总结。通过等高线发现我国地势呈现“西高东低”的状况,像三级台阶一般,引导学生想象。再通过地势可引导学生对水流进行想象,大部分河流由西流向东,总结河流与地势之间的关系。地形阶梯的分布又与地势地貌有怎样的关系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的部分转化为学生“学”的过程,并且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避免只强调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让学生通过机械的习题训练来强化知识点。而应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总结,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最大的潜力,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获取新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讨论与交流。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一个引导、点拨与总结的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联系实际生活,将课程教学更多地与实际生活相连。例如,在学习等降水量线时,分析这些等降水量线为何如此划分,联想实际,分析南北方降水差异,东部与西部降水的差异、植被特点、饮食特点等,从学生的分析过程中,让学生回忆当地气候特点、饮食状况等,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分析出为何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把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中会越来越发散,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4.根据地理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的学习更多的是与实际相结合的浅显知识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地理的学科特点,联系实际,让学生从旅游经历、动物世界等环节中提取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总结,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题,教师在一定时候进行引导教学,把握课堂学习方向,使课堂变得更加轻松快乐。

二、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意义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应用于地理学习,更好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学习方式由“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开放的学习方式,这样既更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又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处理信息以及交流合作的能

力,大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在今后更好地学习。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新的教学模式需要逐渐被应用于课堂当中,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发散思维,使学生发挥更大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各科的学习寻找更加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有效途径

随着初中地理的新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如何将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转化为生活化的形式,把生活中的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作为教师,需要积极的构建有利于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生活化地理情境课堂,将教学的实际与生活的本质相结合,提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以致获取更多初中地理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加之地理学习日益趋向于生活化,对于热点问题,教师需进行更透彻的分析,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不仅达到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效果,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

一、挖掘生活实践素材,学习初中地理理论知识

社会生活中的生活素材庞大,在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先导入一些与课堂相关的生活素材,从学生的身边挖掘与初中地理课堂知识相关的实践素材,选取学生易于理解和感兴趣的话题,促进学生对地理新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1]。上课期间通过学生的生活实例与基本课本知识的结合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储备量,而且提高了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2]。

例如:在让学生了解降水与夏季风之间的关系时,利用南方地区初夏时的洪涝灾害和春季西南地区的干旱情况进行分析与了解。在上“交通运输网的逐步完善”课时,教师在向学生提出放假期间如何选择交通工具这一问题时,对于学生并不陌生的交通工具,学生给出各自相应的答案,引出对交通工具的系统归纳,这不仅烘托了课堂氛围而且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和掌握度。

二、创建生活化情景,实现生活中学习初中地理

地理教师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只是单方面的灌输学生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地理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课堂中的生活化情景创设,通过地理知识与生活化场景的结合方法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3]。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和地球仪》中经纬网和经纬线定位方法时,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了有效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便于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在多媒体电脑屏幕上显示一架正航行在空中的飞机,机长呼救:“太空号遇险,立即请求支援,位置是东经100°,南纬75°,”救援工作人员在地球仪上通过点画后了解到飞机所处位置并立即命令救援部采取救援!”教师提问:救援部是如何判断出“太空号”所处地理位置?顺势进入到经纬网的教学中,根据反映论原理,将房间现场转化为经纬网。将标明经纬度的牌子放在桌上:⑴由学生说出在房间内所处的精准位置。⑵让学生利用经纬网表述出所处位置。把教材内容和生活情景有效的相结合,加强学生学习热情,保留学生的主观想法,从而达到师生互动,教与学并长的效果。

三、加强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地理,要有意识性的实现教、学以及做这三者间的相融合与衔接[4]。充分发挥地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课程的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且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进而更有力的推动地理教学的改革工作,让学生得到更完善系统的知识面[5]。

例如:让学生自主搜集生活中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实物材料以及历史和现代生活中的有关地理的趣味故事。教师在讲解“地理风向标”相关课题时安排学生通过观察各时段旗帜飘扬的不同方向并做记录。在讲解到“酸雨观测”内容时,学生采取到野外收集雨水并通过各种化学实验的方法测量出PH值,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地理来说,生活化教学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为了有效的将初中地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保证地理课的效率性和趣味性,教师应该将生活理念进行理论性教学,把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地理老师要善于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巧妙问答,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去认识世界、观察世界,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和应用价值,增长学生见识以及提升学生对生活与地理知识相互运用的水平,从中获取更多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逐步完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更系统的教学和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高美娟.浅谈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27(11):21.

[2]卢佳.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神州(下旬刊),2013,31(11):228.

[3]李东军.论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48(11):210-211.

第9篇: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范文

农村初中地理课程“起点高,入门难”教学难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初中地理课程学习从“地球”、“地图”开始,这些起步知识十分抽象繁杂,难以阐明。学生没有一定的逻辑思维、空间概念、综合分析比较能力、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的储备等是难以理解明白的,更不要说灵活运用了。

2.农村学生的素质及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农村学生生活单纯,在知识层面、接受能力、活动能力等方面相对于城市学生较为薄弱;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又偏小,思维能力有限,一进入初中就要接触诸如经纬网、地球“五带”现象、等高线地形图、板块运动等抽象难懂的陌生知识,难免理解困难,力不从心;在课堂上往往跟不上老师的思路,知识消化有限,以至于问题累积成山,成了障碍。

3.课程设置有偏差,教学时数偏少及边缘化,严重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顺利进行。由于地理是“次科”,每周2节课,被安排在《课程表》的边缘。由于放假、“活动”等原因,地理课时往往被挤占,少到不能正常授完课。实际授课时数与教参的“建议”相比,是大打折扣的。每年秋季期,都是匆匆忙忙“读完”课文,来不及复习就马上段考。因此学生成绩一片飘红。

由于各方面原因,地理教学“起点高,入门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成为七年级学生地理学习的“拦门虎”,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甚至“谈虎色变”,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何破解这个教学难题呢?根据它产生的原因,我们很容易得出解决这一难题的对策,但不容易做到。比如,对于教学课时,由于课程设置的关系,是不能增多的;秋季期段考,由于有效课时太少,很难改变到段考时匆匆“读完”新课的被动局面。在教学制度没有多少改革的情况下,教师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想办法,把握好课堂40分钟,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学难题的破解,要立足本土,在农村初中全日制寄宿学生的前提下使用。大致来说,我们的本土教学,在破解“起点高,入门难”这一地理教学难题时,应该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保证地理教学时间

如上分析,七年级秋季期段考前,星球版初中地理教学“地球”、“地图”、“海洋与陆地”三个单元内容,要保证平均每周有150分钟的教与学的时间,才能完成课本知识的传授、解惑和演练运用。万一被节假日或各种活动冲掉课时,必须想办法补回才行。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要考虑到这些情况,调剂好相关“活动”时间,以尽量不挤占各科教学课时为宜。

2.熟悉学情和教材教法

常言道,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地理学科因其综合性强,要求教师具备的地理素质特别高,教学技能特别强。新版教科书(以商务星球版为例)不像旧版教科书那样讲述得全面、详尽,而是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图片多而文字说明十分简洁、浓缩。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分散在正文、读图、思考、活动和阅读各个栏目里,并且有些思考练习题在教参书中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在课堂教学中,要补充相当多的地理基础知识,将浓缩的知识点“稀释”,引导学生学会读图、用图,依图求知、据图理解、记忆,从课本各个栏目的解析中总结、归纳出知识要点、地理事物的规律.初中地理不像其他科目,没有诸如《课程标准新教案》、《中学教材全解》等教学辅导书,一切全靠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专业技能和实践摸索。因此,教师(特别是非专业地理教师)不下一番苦功夫去研修,不具备相当的地理知识和教学技能,不熟悉教材和学情(农村初中学生),是难以恰当处理,应用自如的。

3.重视概念教学和直观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方法

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农村孩子来说,地理是一门新课程,没有相关知识的储备,脑中一片空白,认知能力也很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几个要点:

(1)重视概念教学,传授辨析概念的方法。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地理课一开始就出现许多陌生难懂的地理名词,对这些名词,虽然不要求背诵其定义,但要理解其含义,包括其由来、特点,以及与之相似概念的区别,避免彼此混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想尽办法,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将这些名词的含义或特征表达清楚,或归纳出“规律”、“要诀”之类形式,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在教学等高线地形图各部位名称时,讲解图形特征后,可以用歌诀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判读,就像武打小说师傅传授徒弟武功时既传招式又传口诀一样。各部位名称的口诀可以这样概括:“山峰黑三角,陡崖似天梯;缓坡线圈疏,陡坡线距密;鞍部镜片连,脊谷数值辨。……山谷凹陷处,小河冲向前。”为了通俗易懂,有趣好记,后两句改为“山谷像屁股,尿尿流出来”,效果更佳。

(2)重视直观教学和立体思维的建立。直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概念、空间思维能力,对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尤为重要,是破解“起点高,入门难”这个难题的重要法宝。比如经纬网概念的建立,需要学生从平面思维过渡到立体思维,在头脑中建立立体图像,形成“脑地球”。具体做法是加强教学直观性:一是要充分借助教材中各种图像或多媒体动画,二是要利用经纬度地球仪实物演示,三是要每个学生都直接观察地球仪,自己动手用彩带代替经纬线“编织”经纬网;自己动手画“经纬网”或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等。学生通过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才能领会经纬网的真谛。经纬网有球面的,也有平面的,两者要多对比。地球仪上的立体世界地图要与地图册中的平面世界地图多对比,以此理解球面与平面的关系:球面可以展开形成平面,平面也可以卷曲合拢成球面。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立体概念。从已有的生活体验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立体思维,例如用篮球、排球等实物来理解地球仪,用篮球网兜和比赛场上的排球网来理解立体经纬网和平面经纬网等。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方法。地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普及,新教法的研究、总结和推广,教师可用的教学方法有了更多选择。其中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图的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的成图原理、板块构造学说以及火山地震的成因等。用做实验或实践活动的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发主动的讨论与探究。

4.重视学生的“学”和地理能力的培养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模式解决了“把学习交还学生”的教育难题,主要是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更关键的是要逐步把学习地理的方法教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学生们要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获取、驾驭已掌握知识的技能,利用已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这是学好初中地理的捷径。

在七年级,加强学法指导和培养地理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地球”、“地图”、“海洋与陆地”这三个单元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技能是:(1)多观察,细思考,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然后求证。(2)抓住关键词,通过对比明确地理事物、名称的各自特点,明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3)建立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思维。(4)学会看地图,绘简单地图,使用地图;心中逐步建立“地球”、“地图”的形象和观念。(5)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能课前预习,进行质疑;课堂认真听课,做笔记,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课后及时复习,做作业,自觉自主学习。(6)唤醒生活体验,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见闻结合起来,用“地理”的眼光审视身边事物。(7)学会综合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8)有条件的学校要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会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等。

以上所述方法、技能应该逐步渗透在教学中,有的在以后各章节的学习中还要进一步加强。

5.构建现代化的、和谐的地理课堂,让学生想学、勤学、乐学、会学

新课标教学基本理念还有:“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前面提到的教学方式、方法都是基于这些教学基本理念而采用的。如果农村初中都能具备好的教学条件,贯穿新的教学理念,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时间较充分时,“起点高,入门难”的教学难题必定迎刃而解。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认知规律,创设出适宜的问题情景,循循善诱,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那么,学生对初中地理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通道,想学、勤学、乐学乃至会学。即使开始学不好,后来也能快速改善,变差为优。

此外,地理课程可以作合理调整教学顺序、暂时降低教学要求等灵活处理。比如对初中地理的入门课程,“地球”、“地图”的教学,应尽量降低难度,教学检测也要降低难度。有些内容,如经纬网的运用、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定方向、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运用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知识的增长,到八年级时再深入教学、提高要求,会容易达标一些。在七年级,对于一些水平高的学生,有时间作详细的教学辅导,也是能够达到新课标要求的;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到八年级时比较易于理解掌握,教学也容易、轻松一些。

因此,综观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起点高,入门难”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及破解方法,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体制、评价机制、教学条件、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素质等问题,非教师一人的力量所能撼动。短时间内,农村初中七年级秋季期段考学生地理成绩大部分飘红的现象可能难以改变。但是随着教与学的时间推移,通过老师正确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成绩会逐步提高,“开门红”将会渐渐淡化;到八年级会考时,通过增加课时、反复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取得毕业考试好成绩。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课改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和谐课堂的创设运用,初中地理教学“入门难”的问题将会逐步解决。即是说,破解“起点高,入门难”是一个时效问题。本文阐述的内容,就是解决这一教学难题的好思路、好做法,也是本人经过多年实践验证的经验之谈。

参考资料:

1.《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