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呕心沥血文言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但在教学中,我还遇到许多和“术”无关的教学问题。首先是老师如何树立信心的问题。如果对自己所教学科了解得不够深透,不明白自己每天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做事就感到没劲,甚至不愿面对学生。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也曾迷失过。但我的人生有一次转机,那就是当我明白了“语文是什么”之后,似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如果说,我们绝不能在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学的时候,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如果说,我们最劳累的时候是费力不讨好茫然失措的时候,那么就是我们缺乏对“道”的认识造成的。
我认为目前卡住中国语文教学脖子的有四件事:
1.没弄清语文的本质。因为没弄清语文的本质,所以造成语文课程目标不清。从前不是没有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或任务的阐述,而是不能用让人心悦诚服的理论推出语文教学的目标体系,从而制定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行动方案或教学模式。
2.不知道问题的瓶颈在哪儿。其实,问题的瓶颈就在如何对待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上。语文的文化属性决定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根本目标或根本任务)是学习、掌握和运用书面语言,次要目标是根据需要学习和运用口头语言。只有目标清楚了,我们才能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和规划课程内容,编写教科书以及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
3.不知如何规划课程内容,编写教科书,从而建立不起对应的评价标准,使整个教学活动陷入盲目。其实,模块儿教学就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心中必须有这样的概念,就是模块儿是比单元容量大得多的单位,模块儿教学类似于专题教学,但它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学出兴趣,还为了让学生学出能力,而能力的形成不是知识学完就能有的,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通过多次反馈检测或评估,完善知识结构,反复练习才能具有。所以,模块儿教学的阶段性更强,一句话,比专题教学更强调实践性,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是因为语文以语言教学为核心价值,不像有些学科实践需要物质条件。所以,语言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进行。由此可知,把模块儿知识教学、模块儿能力训练、模块儿学习水平测试、模块儿语文活动及评估贯穿起来的模块儿教学,对规划课程内容、编写教科书、建立中学语文评价标准都是极其重要的。
根据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本着“全面发展”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我们可以按以下模式安排课程结构: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以学习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为主;校本课程以学习口头语言,培养听说能力为主。如:初中(国家课程)――以记叙文为主的模块儿、以说明文为主的模块儿、以议论文为主的模块儿、文学作品模块儿、以应用文及应试写作为主的模块儿、初三综合性学习模块儿(大体各用1学期教学);初中(校本课程)――书写课、口语交际课(介绍、讲故事、劝说、发言、讨论、汇报、主持等)、演讲课、辩论课、表演+朗诵课、学科计算机等。说明:每个模块儿教学过程中都承担着本模块儿写作教学的任务。每个文体模块儿至少加进一个单元相同或相关文体的古诗文,积累文言知识,增强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修养,达到开阔视野和古为今用的目的;每个学期还要把必要的校本课程放在这些模块儿教学过程中或末尾进行教学和评价(大致2―4周),或根据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情况确定教学时间,如表演课,可穿插在文学作品模块儿教学;演讲课可安排在议论文模块儿教学等。
为了突出学段特点,建立更加开放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可以大致安排如下:
高一年级:国家课程:文学作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包括相关文言文14篇)模块儿。第一学期:散文、小说;第二学期:诗歌、戏剧。(考虑古诗文背诵因素)在国家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并用适切的语文读本,来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校本课程:书法+朗诵课、朗诵+表演课。第一学期:书法+朗诵课;第二学期:朗诵+表演课。在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学生实际需要的口头语言训练。
高二年级:国家课程:科普作品(说明文、学术论文)+应用文(新闻、传记、报告文学以及一般专用应用文)(包括文言文,如传记、书序、祭文、书信等14篇)。在国家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读写能力训练,并用适切的语文读本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校本课程:礼仪与口语交际课、本学科计算机课。第一学期:本学科计算机课;第二学期:礼仪与口语交际课。在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听说训练。
高三年级:国家课程:语言的实际运用(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和语言实际运用训练、文言文15篇、应试作文训练、综合训练)。第1学期: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和语言实际运用训练、议论性文言文8篇、应试作文训练4次;第2学期:文言文(主要是精彩语录)7篇、应试作文训练4次、综合训练若干次)。在国家课程中主要进行读写训练。校本课程:演讲课、辩论课。第1学期:演讲课;第2学期:辩论课。在校本课程教学中主要进行听说训练。课文的选择主要考虑对传统名篇的继承。
作为一线教师,我本人很喜欢自由度较大的此种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安排,并编写了系列教科书目录。
根据以上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拟建立如下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在国家课程中,模块儿学业水平考试由省市组织管理;综合考试――中考、高考分别由省市、国家组织管理。校本课程考试或评估由学校组织管理。即建立语文考试三级评价管理体制。学生毕业以后,学校以“素质教育评价手册”的形式把成绩反馈给学生,作为毕业证明的一部分和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这样,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就找到了结合点。
有人说,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出路问题,我想,语文教学必须遵道,只有遵道,才能得路。其实,只要目标和原则清楚,以不影响“模块学业水平考试”和中、高考为前提,模块儿内部课程内容的安排和模块儿之间的排序是可以灵活变通的。
4.不知道怎样利用国内外现有理论,实现突破性进展。陶行知先生说:“接知如接枝。”即没有自己的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就不会成为集大成者。有些时候,我们因为是外行或理论家,常常看见别国怎么做,别国师生做起来都很认同和自然,就以为,我们做起来也一定会成功,事实怎么样?这同样是道的缺失造成的。其实,我们根本不清楚,这些做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是什么。没有一线教师和学生的理论认同,就不会有成就,有希望。
其实,许多语文老师在自己已有的课程领域,教学是很卖力气的,可惜,他们的课程内容往往不全面,造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明显突出出来。比如,有的老师阅读教得很好、很细,但是却不愿意也不擅长教作文;有的老师只教阅读和写作,忽视书写;有的语文老师,练了一辈子书法,却没敢开过一堂书法课,因为教学进度不允许等等。这就需要让老师们首先明白语文之道,从而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
为什么现在许多没有进入新课程的学校,宁可抱残守缺,也把专家们呕心沥血创造的科研成果,弃置不顾?就是没有道的统帅。多年来的事实证明,没有道的观照,人们对语文的认识总不免偏激。而现在,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理论的调试工作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一线教师的肩上,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这些新事物和挑战呢?我想在道的观照下批判地继承是最明智的选择。我们既不应该受传言影响,一概否定,也不应该不顾实际地生搬硬套;既要尊重专家们的劳动,又要对教学实际有自己的思考,争取把专家们的理论精髓和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结合起来,使教学充满理性色彩,才是明智的选择。
《红楼梦》是一出悲剧,剧中的每个人都被牢牢困在命运的蛛网上。有的人在奋力挣扎,筋疲力竭。有的人早已放弃抵抗,迷迷糊糊地等待毁灭的到来。他们的悲剧并非巧合与偶然,而是与整个社会的沉沦密不可分的。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红楼梦简短读后感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红楼梦读后感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曾经,我一直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现在重读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内容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爱情悲剧。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再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可是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那里独自一人伤心。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必须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子。
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等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有反抗精神。如果当时薛宝钗不答应嫁给贾宝玉,那故事的结局就不会这样了。所以我们在现代这个社会,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红楼梦读后感2红楼,多么熟悉而又神秘的名字。自它问世以来,多少红学家前仆后继,倾其一生只为解得其中真味。对于这部自成学问的奇书,我早已慕其美名,值此寒假,有幸一探其奥秘。
当我拿到这本厚达九百多页的大“百科全书”时,我的心不得不为之惊叹,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但读书本来就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不然怎能领会其中奥妙?于是便下定决心,这个寒假,就纠缠上这本“顽物”,一定要把它看完。
初读《红楼梦》,困难就接踵而至。一张薄薄的纸页上挤满了令我眼花缭乱的文字,包括生僻字、文言文,许多诗词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则是让我糊里糊涂,如置身云里雾里,难得其中真味。有时读着,竟睡意难忍,趴在书上睡了过去。
但这些并未阻挡我要将它看完的决心。我开始做笔记,自己手绘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图,切身体会到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复杂。我学会借助外物,无论是厚重的词典还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都在此过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最令我着迷的,自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了。一次我读到一个场景:贾宝玉和林黛玉互表心意,用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以及很多我不知道的典故,便在网上查询,终于得知这是贾宝玉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真心。在此过程中,我既收获了知识,又对书中的内容有了理解,那样一种心领神会的感受,更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难以言喻的昙花佳境,让人回味无穷。这样读书的兴趣和快乐自然就如期而至了。
在长达二十多天的纠缠后,我终于将这本书“啃”完了。但我却不能就此满足,因为书中还有很多内容是我还不理解的,还有更多的深意和奥秘没有被挖掘。这样,我的感受和收获可能就很有限。于是我选择了在网上翻看别人的读书笔记和书评,以及一些著名红学家如周汝昌的著作,与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交流后,便有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之感,《红楼梦》中的奥秘也才逐渐隐现。
随着进一步深入了解,我才真正感受到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兴趣。也许读书就是如此,只有肯花心思去钻研,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采用不同的方式,得到的知识和兴趣也许就更多。最终,这本书一定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让我们受益无穷。
红楼梦读后感3黛玉葬花可谓是《红楼梦》的一大经典,只葬花这一件小事就将她的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黛玉的一生是个悲剧,而他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情感也注定是一个悲剧,有许多人不喜黛玉多疑的性格,可竟不知她有她的苦衷。黛玉小小年纪,父母先后离开人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这就使本就多愁善感的黛玉,变得更加敏感多疑,从而铸就了她孤傲清高的性格。也正因他的个性并非贾母所喜欢的,注定黛玉无人可以依赖,于是她怀着一颗纯真的心和对世俗的怨愤离开了人世间,实现了她“至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红楼梦中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薛宝钗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女子的典范,深受贾府上下人等的喜爱。正如脂砚斋评价说:“在任职务不清不输,不远不近,可恶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正是这样一个端庄得体,落落大方的特点,使贾母王夫人对他青睐有加,而薛宝钗“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态度,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宝钗头脑里浸透着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理教的淑女,但即使这样,她也是一个悲剧角色。嫁给宝玉后,明知宝玉心心念念想着他的林妹妹,却还要苦心经营这段夫妻关系,年纪轻轻就要接受宝玉出家,自己支撑家业的惨痛事实。不得不说,这样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当真叫人可悲可叹!
大观园,是一个梦,一个极尽人间财富堆切堆砌出来的美梦,是神仙在人世的宅邸,是文人墨客心之所向。这里生活的女孩儿,哪个不是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的存在,她们结识社,赏,猜灯谜,评戏文,吟诗作对……真真如神仙般的日子。然而愈美好愈不真实,愈不真实,愈易一朝毁之。
终于,桃源逝去,美梦破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终究让人们怀念与向往,可是这边桃花落地时,终究只是一捧镜花水月。到头来这只是一场梦……
红楼梦读后感4薛宝钗众所周知,《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工于心计,城府颇深,似乎不比黛玉更得读者的青睐。而我要说,宝钗之姿容不同于黛玉之风韵,宝钗之悲苦也非黛玉能体会。
都说黛玉是株芙蓉,傲世独立。那么宝钗便是花中牡丹,其美虽不似芙蓉的高处不胜寒,却多分雍容典雅,沉静大度。
贾府中腐败隐晦,处处皆是勾心斗角,而宝钗处其间并不曾畏惧,也不急于躲避,更不像黛玉过于洁身自好而锋芒毕露,使自身在大家庭中难以立足,宝钗有的只是份超脱的淡定从容,她温和处事并不看轻赵姨娘贾环等人,为人宁静平和的同时又不乏小心谨慎。
人人皆赞宝钗端庄贤淑,殊不知她温柔沉默之下是颗比黛玉还要机警的心。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清贾府各色人等。袭人曾请求湘云代做些针线活,宝钗得知,深深体会湘云在家中的不易而对袭人说明情况。湘云家去时与宝玉等人难舍难分,还是宝钗看得最清楚,知道她若再不回更会被她婶娘抱怨。最后湘云说:“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么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由此可见,宝钗既机敏、心地又善良。
宝钗和黛玉有个共同点便是对世事看得太清。惜春曾说过黛玉总没一点看不破,可若是什么都看破了,那世上还有什么是真的呢?这点惜春倒是看破了,因而她走向黛玉的反面,然而宝钗看轻却不愿看破。她深知社会庞大的力量和自己的渺小,纵然她天性聪慧,精通文墨,却也只能随从守份。久而久之,她便选择从容对待,以开阔的心胸坦然接受现实。
都说黛玉是理想主义者,宝钗是现实主义者。其实黛玉之理想实为幻想,她在封建道德上的突破纵然可贵,却也无力;而宝钗之现实观念实为聪明选择,并非不想反抗,而是预先料到这样做结局必然是个悲剧,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成就了她淡然平和的心态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
三春尽去,牡丹免不了凋零的命运,但其绝世芳华却成了永不抹去的经典。
红楼梦读后感5“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随着宝玉了却尘缘,红楼一梦终于归结。也许是由于阅历过浅,在这一部绵长细腻的经典面前,我竟有些哑言,如同涓涓细流无意间初入大海,《红楼梦》那高不可攀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学作品中,也理应。
若是把《红楼梦》单纯地当情悲剧来读,未免低估了其中的内涵。宝黛的爱情悲剧,固然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专制和那时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痛苦,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曹雪芹对封建制度的抨击。而贾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物,是否都可以代表封建时代某些典型的人物?贾府的兴衰史,是否又可来影射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亡?当然,这都是一些宏观的角度。就个人而言,贾府的命运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其家族的命运?他思想的先进,又未尝不是隐含着对功名未就的抱怨?
这些的确是读过《红楼梦》之后应有的共识,但从那些华美传神的文字背后,我读出的则大多是曹雪芹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每每读到贾府丰裕的家产,诸如黄金几千两,白银几千两,绸缎多少匹,总会隐隐担心,如此富贵的家族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延续下去,毕竟“富不过三代”的定律似乎很少被打破。果不其然,贾府中鲜见勤奋的身影,大多是笙歌不断,鼓乐不休,结果难逃败落凋敝的命运。这不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另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曾经活跃于历史风烟中的那一群五陵少年。他们多是皇亲国戚的后代,大富大贵,衣食无忧,不必考虑学业,不必操劳生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让他们变得百无聊赖。为了打发难以消磨的时光,他们互相攀比,互相炫富,为非作歹,花天酒地,结果如何?终被世人遗弃,被历史遗忘。
字里行间,他仿佛在对我们说,一切繁华都是红楼一梦,何苦为儿女情长苦苦纠缠,何苦为人情世故操劳奔波,何苦为琐屑小事争执不休,何苦为追求金钱呕心沥血,何苦徒增无尽烦恼。心安即是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