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鉴赏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第1篇: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歌唱与表演,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美好生活的热 爱,教育学生增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听、看、跳、说、奏、演等方法,达到让学生感受并学会歌曲的目的。

三、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轻巧、圆润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用优美、舒展的肢体语言表现歌曲。能够创编歌词,赞美自己的学校或家乡。

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聆听曲目,本单元的主题为草原,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音乐时间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情。引导学生唱蒙古歌,爱大草原;欣赏蒙古歌,回归大自然。《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为扩充了的一段体结构。

学情分析:

学生对草原歌曲十分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会很高。小学生模仿力强,通过教师的范唱、表演舞蹈,为歌曲伴奏的示范,相信会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2/4拍的强弱规律掌握较好,在歌唱教学时巩固加深印象。将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学生听、看、跳、说、奏、演等环节,让学生深有感触。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视觉图象法、谈话法、体验法、音乐表演法等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舞姿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唱准并掌握附点音符节奏 ×· ×|×× ×|

注意休止符 ×0 ×0 |×× ×|

教学用具:电子琴、课件、

板书板画设计:略

设计理念: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多听多欣赏,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起复习《草原就是我的家》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歌曲?生答(蒙古族)

二、介绍蒙古族:(出示课件)

蒙古族时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大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你们谁去过大草原,谁知道大草原是什么样的?今天老师就带你们领略草原风光,感受草原美景,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 1、

三、播放范唱;(多次)

四、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谁能说一说这首歌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有什么不同?(出示幻灯片)

2、再次聆听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用欢快的节奏形象的展示了性格自豪的小牧民手拿着扬鞭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一下吧。

3、用la模唱歌曲曲调。(教师介绍前倚音,让学生了解它是装饰音的一种。)

4、同学们与老师一同熟悉了曲调,现在我们试着把歌词唱出来吧。指导:

(1) 草儿 青青,羊儿肥——轻轻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

(2)×· ×|×× ×|

啊 哈啊哈呵

5、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现在大家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了,那老师问问同学们,这首歌曲怎样唱才会更好听?(前面自豪赞美家乡,衬词豪放,表现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最后要天真活泼,自豪的表现草原儿童对家乡和美好生活的赞美。)

6、 师生对唱:听到小牧民唱得那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的更神气。

五、教师指导学生为歌曲伴舞

1、唱得比老师还神气,我可有点不服气,我要边跳舞边唱歌,和你们比一比。

(教师随着音乐跳舞,学生跟着老师跳蒙古族舞蹈)

2、谁能比老师跳的更美?(学生边唱歌边跳舞)

大草原的风景优美,蒙古族的人民热情好客,蒙古族的舞蹈多姿多彩,今天我们感受到了大草原带给我们的美好享受。瞧,小马来接我们了,让我们骑上小马,和大草原告别吧。

基本动作名称

1.肩类:硬肩、双肩、柔肩、双绕肩、耸肩、笑肩、碎抖肩、甩肩。

2.臂、腕类:柔臂、屈臂、绕臂。提压腕、绕腕、甩手、弹拨手。

3.步伐类:平步、迂回步、错步、踮步、海青步,摇篮步,碎步。

第2篇: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

一、 学科综合要避免盲目延伸,要坚持“以音乐为本”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的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一些音乐鉴赏课的综合学习越来越多的表现为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讲述民族历史与文化、文学语言、戏剧表演等非音乐的活动,音乐课堂上充斥越来越多离题的拓展。如老师在欣赏、介绍云南彝族民歌的时候,大量的与学生讨论云南的民族服装、节日、民族习惯等问题,缺乏音乐性,音乐课前半部分俨然成了历史文化科。虽然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但这样的学科综合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音乐课迷失了音乐本性!音乐学科综合,必须以注重音乐行为前提,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为综合学习内容,这样的学科综合才真正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

二、课堂活动设计要恰当有效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鉴赏课带来了很大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拘束”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新课改精神已逐渐入人心。

随着“热闹”的音乐课就体现不出课改的理念。于是,那些即兴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等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夹在了课堂教学中,这种“被合作”“被讨论”“被表演”的课堂活动,在平常一些公开课、优质课中,随处可见。老师为快速实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常常使学生刚开始合作或还没开始合作学习,就让老师“被结束了”。这样的课,“热闹”是有了却大有哗众取众之嫌,因为有些课堂活动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的为开展,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只是为了制造课堂“热闹”,感性课程的时髦而已。

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只抓住了教学方法的外壳,盲目模仿,迷失了方向,远离了新课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时机、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多角度来分析问题,是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凝神思索、警示墨香的时刻,最好是能水到渠成,这样的活动,才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三、留出想象的空间,适当引导避免过多的言传身教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着和促进者,起作用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家的美妙音乐,而不是代替学生理解音乐,不能让学生“被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实人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音乐音响的费与异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对音乐内容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因此,音乐鉴赏教学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

并且,学生的音乐鉴赏理解与作曲家的内涵不一致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找到与作曲家内涵的共同点,肯定学生音乐鉴赏的闪光处,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以作曲家的意图不谋而合。因此,老师绝不能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诠释某一个音乐作品。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师,在不能做这样死板的老师!

四、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工具,避免喧宾夺主

第3篇: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 网络辅助教学

1、网络辅助教学在音乐课程中的作用

1.1有利于音乐知识的整合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唱歌、欣赏等等教学内容均有着强烈儿童特点,因此通过网络辅助展开音乐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在通过网络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校园网络提供的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具体的章节选择性额在网上下载素材,进而选取最优教学素材为音乐课程服务。还可以对网络食材进行整合,增长学生见识。例如在讲授《春天来了》这一章节时,可以提前选取春天美术图案对比,让学生养成对比、重复的思维。而后依据歌曲意境选择小学语文课本中相关图画,配上《春天来了》,可以使得学生想象自身处于春景之中,进而通过音乐来表现春天。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与春天相关的动画、美术作品、作为,小学生在浏览的同时,会将知识进行整合,将各种关于春天的知识相联系,可以让学生准确、快速的掌握春天的艺术形象,进而达到自我教学的目标。

1.2有着较强的感染力

音乐课程乐曲旋律的生成,既是音符的组合,还是乐曲作者思想的体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其对色彩、声音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小学生可以在动听的音乐氛围中,较为全面的把握艺术形象。通过网络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将声音、画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乐曲创设的意境。在音乐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辅助设置相关情境,帮助其在身临其境中体会音乐旋律之美,小学生再通过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对乐曲进行加工,使得其受到启发、感染,最后达到激发小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热情。

2、小学音乐课程网络辅助教学设计

2.1音乐氛围设计

小学音乐课程有着一定特殊性与针对性。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其理解能力、自制力都相对较差,在小学音乐网络教学中需要对具体乐曲的意境、情感、内如进行引导、铺垫。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小学生更好的感受并领悟音乐魅力,还可以激发其学习音乐课程的热情。在音乐课程进行时,最为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音乐环节选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将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灵活的方式加以呈现,为小学音乐网络教学创设优良的氛围,尽可能的将学生兴趣转移到音乐学习之中,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提升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

2.2教学流程设计

优质的学习氛围是提升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基础,而优化音乐教学流程是确保音乐课程质量的核心。在音乐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环节是“听”,因此教师在课程讲授时应当给学生一定空间,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理解、消化音乐内容,便与其感受音乐旋律魅力以及乐曲思想。音乐课程中第二大核心环节是“模仿”。如果出现学生理解、掌握音乐不到位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通过原创直观感受展开模仿学习,由技巧与情感这两方面加深小学生对音乐鉴赏作品的感悟与理解。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设计阶段,教师应当对此部分有着特别的指导与准备。在音乐课程讲授过程中,音乐技能学习也是极为重要的,小学生在娴熟的掌握音乐技巧之后,可以更加准确的通过音乐来表达自身感情,使得音乐课程更加真实。因此在小学音乐课程网络教学设计阶段,应当注重音乐技巧训练,通过练习和表演总结经验,进而提升音乐技巧。

3、小学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实现

3.1鉴赏能力的实现

在小学音乐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非常重要,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是长期积累、训练的过程。在以往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有着时间、空间差异,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应当在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范围内,展开灵活多样的鉴赏能力培养。比如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插入与音乐相关的信息、资料,为音乐欣赏提供背景资料,创设优质的授课氛围。于此同时,小学生的音乐兴趣与注意力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照顾、关注,进而确保音乐教学质量。在鉴赏音乐之前,可以提问音乐作品蕴含的内涵与学生感受,使得学生鉴赏能力有计划、有目的的提升,进而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注意力的专注度与集中度。还可以在不同音乐背景和水平的情况下,吧同一鉴赏课划分为不同部分,依据个性和特点安排鉴赏的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小学生的鉴赏能力。

3.2音乐技巧的实现

小学音乐教育为基础教育组成部分之一,良好基础是音乐学习的核心 。在小学音乐课程讲授的过程中,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是教学计划实现的关键,音乐技巧也是音乐课堂需要练习、巩固的部分。因此,在小学音乐课程讲授时,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对音乐技巧有着重要的影响。欢快的课堂氛围与高效的教学方式对音乐技巧、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影响。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时,不可以像面对面教学提问的方式整合、运用教学内容,这就给教师提出了通过引人注目的方式为学生示范的要求,使得学生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保持较高注意力。与此同时,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之余主动的去尝试和提高自身音乐水平与技巧,达到高质量音乐教学的目的。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中,需要激励学生主动练习,增加锻炼自身的机会。

结束语

小学音乐课程教育高效的利用网络辅助展开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网络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音乐课程的讲授有着积极意义。利用网络辅助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小学音乐课程飞速的发展,进而普及网络课程教学,最后提升小学生音乐水平、音乐素养,为社会发展提供综合性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张亚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

第4篇: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

要搞好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课堂教学活起来,音乐教师必须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因此,想要让高中音乐鉴赏课活起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化、生动化设计,让音乐鉴赏课活起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因此,教师有必要不断地探索创新,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不断地自己去发掘美。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准备阶段,是先导。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善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事半功倍地去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音乐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和身心发展特点组织教学,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要避免填鸭式教学,注重课堂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首先,教师要避免填鸭式教学,不要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音乐理论、技巧。因为,相较于小学、初中的学生,高中生的课堂气氛更加难以调动,又由于教材的内容发展相对于文化比较滞后,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刻板、艰深。因此,高中音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就颇具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从具体情况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之间的差异进行设计教学。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只要能够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乐于去学习这门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运用画面、声音、空间的完美结合去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进而对音乐进行赏析。不单单是枯燥的说教,这样能够增强音乐教学的兴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给学生想象空间,注重学生参与,让音乐鉴赏课活起来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就提醒着我们,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同一个人、事、物的看法和评价都不一样。因此,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注意这一点。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自己和学生都在创新中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让音乐课堂教学活起来。

音乐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主观性,对音乐的理解没有固定的答案。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看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作曲家不一致很正常,要学会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而不是一味地否定,不能要求学生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理解作品。例如,在进行教学时,高中音乐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曲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用音乐方面的美感去传达它想要表达出来的意思。例如,在对《莫扎特小夜曲》进行鉴赏时可以将它与SHE的《不想长大》的前奏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创新。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嘻哈与摇滚,只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创造,先不考虑它的正确与否,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和进步。 三、坚持从学生兴趣出发,让音乐鉴赏课活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就更加重要,它是音乐这门学科学习的根本动力,能够让学生和音乐之间产生共鸣、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享受。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音乐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和身心发展特点组织教学。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彩的音樂内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探索的基本动力,是学生和音乐密切联系的保障,只有喜欢才有兴趣学,才能学好。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趣味性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要利用音乐本身对人的吸引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这个精灵。

第5篇: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音乐鉴赏 教学方法 新课改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本体象征,东西方音乐艺术本体及创造无不根植于数千年文化传统之精神,音乐鉴赏帮助人们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体会音乐的真正意境。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音乐课程的设置,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又显的尤为重要。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变换教学方式,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完美地鉴赏作品,这是许多教师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现阶段音乐鉴赏课程设置的缺憾

如何在这个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时代,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让45分钟的效益倍增,让绵延数千年的中国音乐艺术之精神还能有其文化效度,成了中国音乐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反思现阶段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音乐文化系统的课程至今没有建立,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缺憾,主要表现如下。

1、教材建构:中国音乐艺术精神之"阴阳之道"的缺失

目前国内高中音乐鉴赏新课程教材主要有"人教、人音、湘艺"三个版本,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编写角度,但从各基本单元内容来看其建构无不淡化甚至是丢弃了中国音乐艺术"阴阳之道"的美学特质。

2、教学内容:中国音乐艺术精神之"意象性"、"区域性"语言内涵的剥离倾向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往往出现将中国音乐语言独特的结构根基剥离的倾向,仅限于音乐作品节奏、速度等一般要素的分析,缺乏对其作品内容的深度开掘。比如在现代京剧《杜鹃山》和歌剧《后宫诱逃》的比较中,我们可能更多的关注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剧情的发展,核心唱腔的特点,而很少想到其音乐语言的生成特点。

3、教学方法:忽略了中国音乐艺术精神之"感物之心性"的心理需求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特别强调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绘画、音乐与哲学等学科的综合,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接受音乐教育。于是有的音乐教师就认为,音乐课所涵盖的文化面越广,所涉及的学科越多,就是综合。一首器乐作品配上一幅世界名画,一段歌曲演唱配上一句诗词歌赋,美术、戏剧、电影、语文、历史、地理等纷纷挤进了音乐课堂,综合演变成了肤浅的罗列,牵强的硬塞,机械的拼凑。

其实不同文化、不同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的艺术境界,而学生对其也有着"感物之心性"的本能需求,当综合被机械的解读,音乐鉴赏也就失去了其学科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新课改后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探究

1、互动式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也称为错位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即由"师讲、生听"改为"生讲、师生共听"的教学形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和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

(1)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欣赏环境包括视觉欣赏环境和听觉欣赏环境,音乐课堂的欣赏环境应该足二者的结合,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它更具灵活性。安静的环境、音质好的音响是欣赏音乐的首要条件,它可以促使学生感受意境,享受音乐。除此之外,音质清晰的音响往往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引起人们想投入音乐中的欲望。

(2)与学生共同学会聆听。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肢体动作将音乐的美传给学生。教师还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这是建立美感的重要基础。另外,欣赏时,教师应用各种容易被学生理解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走进作品,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

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如启发他们从旋律、音色、节奏、音型、情绪意境和结构特点等引起联想和想象,并通过这样的启发来引导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欣赏音乐,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聆听、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

(3)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情景。以音乐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想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了解学生的内在音乐心理状况,对学生学习音乐的行为表现做出最佳解释,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以取得最佳音乐教学效果。

(5)引进"小组学习"模式,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发交流活动。使学生发挥其新奇独特的创造力和大胆的、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2、通过比较进行音乐鉴赏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比较同一作品的不同体裁

如欣赏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鳟鱼》时,先听歌曲独唱《鳟鱼》,然后欣赏童声合唱《鳟鱼》,由学生比较总结二种歌曲演唱形式的不同及歌曲表现力上的差异,让学生了解钢琴弦乐五重奏的音乐知识,比较每一个变奏的特点,然后畅所欲言,说出内心的感受。

第6篇: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新课程理念 京剧 音乐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28-02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高中音乐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实,新的教师角色的变化,新的学习方式的构建,都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活动。在此我结合自己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实践,以新课程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一课为例,浅谈一点本人在京剧鉴赏课堂教学中新课程理念实践的思考。

一、研究课程目标 关注审美价值

高中音乐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第一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实质上就是我国音乐教育界所倡导的、也是广大音乐教师所遵循的一种教育哲学。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应更加自觉地认识、理解并遵循这一科学的、符合音乐教育本质功能的教育哲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关注课程的辅德益智作用,更要关注课程的审美教育价值;不但要关注思辨性内容的体验和理解,更要关注音乐情感、音乐联想和音乐创造等内容的感受和体验;不但关注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更要关注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与发展、音乐审美观念的树立和音乐审美情趣的激发。“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势在必然。在《国之瑰宝――京剧》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紧扣这一理念,明确这一课的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京剧的美和京剧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认识传统京剧的兴趣和欣赏经典京剧的能力,从审美角度认识京剧的美学价值,充分感受我国传统京剧的艺术魅力。

二、切合学科特征 尊重内在体验

高中音乐新课标“过程与方法”部分细化为四个具体目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体验”第一。音乐课程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征,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须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体验的方式,而不能依靠讲授。因为教者的讲授往往与学习者自身的体验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以施教者的体验代替学习者的体验。关于“体验”,《课标》中有一句十分重要的表述: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京剧是一门古老遥远、难以理解的艺术,尤其是传统京剧,唱腔婉转曲,时代差较大。当我们的学生面对那些“板眼”、“行当”、“南梆子”、“四平调”等陌生知识时,尊重他们的学习体验尤为重要,而科学地设计和引导体验,是保证体验活动真正有效的前提,是激发学生了解、欣赏我国京剧的学习热情之关键。

当代美国著名美学家和音乐教育家雷默先生认为:“审美体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内在性’。这表明体验的价值来自其自身的、内在的、自给自足的性质。它是为体验本身而体验,不像实用体验……一种体验要成为内在的,必须摆脱实用的、功利的关系,才能因其本身而受到欣赏。在这个意义上,审美体验是‘淡然的’――不是兴趣索然,而是不在乎实用的结果。对此还有一个术语,叫‘心理距离’,说明人必须充分摆脱对体验的实用性纠缠,才能陶醉于体验自身直截了当的力量。 ”(雷默,2009,P136)

在高中京剧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方式,克服功利和急于求成的心态,避免“面面俱到”,避开“以讲代赏”、“边听边讲”、“先入为主”等欣赏教学中的常见误区,勿重结果而轻过程,不走形式上的捷径。尤其是面对已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高中学生,我们不妨可以尝试借鉴一下中国画的手法,善于在教学中恰当的时机“留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心理体验空间和探索互动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体验和审美,并注意关注学生的审美观察、审美反应与审美体验的程度与水平,鼓励个性思考、肯定智慧参与,设法让学生有深入的审美观察,有高水平的审美反应,有深刻的审美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三、创新教学活动 提升审美层次

1、科学整合 贴近学情

所有的音乐教师都希望呈现给学生的课堂是丰姿多彩的,会为准备一节课而不遗余力地收集大量相关的资料。但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怎样得当使用这些资料以求有效审美,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地进行教材的整合。我们在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题下,可以适度地引入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本着综合音乐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的目的,使教学内容的安排既受学生欢迎,又能使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落实。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国之瑰宝――京剧》这一单元,以中国京剧为主要内容,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及主要的代表人物。 由于现代高中学生对京剧音乐了解甚少,一下子进入唱段欣赏往往是泛泛而过,难以领略我国传统京剧的魅力,也就难以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调整部分知识的引入顺序,在唱段欣赏前以多种手段进行知识、情境、心理认知方面的铺垫,如京剧历史、人物故事、认识脸谱、了解“念白”“行当”知识等等,并引用欣赏一些含有中国京剧音乐元素的、经典好听的歌曲唱段进行扩充拓展,使京剧欣赏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学生的审美视野更为开阔。

2、鼓励参与 激发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能否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实践和探究讨论,是决定这节课音乐鉴赏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前提。《国之瑰宝――京剧》这一单元的教学,明确要求我们“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实践”和“探究讨论”尤为重要。在阐述京剧念白的独特魅力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京剧念白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强调京剧念白的音乐性,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教学片段一】

师:京剧表演中除了“唱”,还有哪几种艺术手段?

……

师:对!“念”就是京剧中的“念白”。行话说“唱重四两,白重千金”,足见念白在京剧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唱段的最后,有两句念白,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大家集体模仿体验。)

〔设计意图〕京剧的念白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说话,也不同于用普通话朗诵,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这一点,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感受京剧念白的韵味。

再如,在了解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其“表演艺术成就显著,影响遍及全国乃至全世界”,而“梅兰芳的表演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这些知识之后,为了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中国传统京剧的魅力,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教学片段二】

师:京剧还有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是“做”。在京剧中,“做”就是指身段、动作表演。京剧很程式化,一招一式都非常讲究。下面我们观看另一个片段(《贵妃醉酒》片段 ),请大家特别注意仔细观察表演者手的动作,一会儿,我们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模仿表演。

(欣赏后,选取其中一到两个水袖动作,大家一起模仿体验,并请几位同学分别到前面模仿表演,大家说一说谁的表演最像?什么动作细节最像?)

〔设计意图〕表演的同学获得了展示自己体验所得的机会,其他同学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能通过欣赏和评价再次感受体验中国传统京剧表演艺术中“水袖”的美妙。

在“现代京剧”这部分的教学中,对比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和《家住安源》两个唱段,运用设问,激发学生探究这两个唱段的唱腔板式、音乐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提升音乐审美的情感境界。

【教学片段三】

欣赏现代京剧“雄心壮志冲云天”和“家住安源”两个唱段 。

师:请注意唱词中一些提示(如二黄导板,原板……) 这是什么意思呢?

……

师:李玉和是属于哪个行当?这段唱腔有什么特点?

……

师:“家住安源”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里面运用了哪些唱腔、板式?

……

师:大家想一想:这两段音乐是怎样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分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讨论,激发学生探究京剧的唱腔板式、音乐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提升京剧欣赏的审美层次。

四、引导自主学习 拓展审美视界

第7篇: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环境;古诗文鉴赏;语文教学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鉴赏教学活动在开展时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理念落后的状况,故而导致教学效率、质量的下降。近年来,随着教学理念、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的语文教学人员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从而促进古诗文鉴赏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稳步开展。

一、诗歌鉴赏和网络整合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师在古诗歌鉴赏课程教学时,普遍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关于诗歌鉴赏和网络整合的可行性,笔者进行了下述的总结:

1.突破传统古诗词教学的局限

我国的教师在开展古诗文鉴赏课程时,普遍存在教学资源单调、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过程枯燥的问题。这一状况的出现往往导致古诗文鉴赏课程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降低,而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不利于课程教学活动的稳步开展。

但伴随诗歌鉴赏和网络资源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实现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并能够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学本位”的教学环境。此外,由于网络知识具有丰富性、共享性的特点,故而能够解决教师教学知识面窄的问题,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2.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

伴随着新课改作业的开展,我国的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概念,即确保学生能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实现自身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学生能够在古诗文鉴赏作业时实现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并能够培养自身的文学情操。

而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能够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于古诗文知识的积累、感悟,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确保教学效果的提升,并实现自主式、探索性、协作式学习模式的构建。

3.培养人文精神

事实上,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能够为学生营造更为真实的鉴赏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真切的了解到古诗词中所体现的情感,并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索,从而获得某种启迪与感悟,有助于促进其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教师再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作业时,为了确保教学效果、质量的提升,带动学生文学素养、能力的培养,其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工作。关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古诗文鉴赏课程时,需要遵循实效性原则,即确保借助网络信息所构建的课程设计需要为最新的信息资讯,从而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此外,教师还需要正视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规避本末倒置,过分追求教学信息化,而忽视了对于教学质量的把握。最后,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时,还需要规避机械式讲授模式的推行,其需要适当的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视频、音频、图片等趣味性教学材料,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的提升,促进教学活动的稳步开展。

三、网络环境和古诗文学习环境设计

为了确保学生在古诗文鉴赏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教师往往需要借助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雨霖铃》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出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在这一情景中了解到诗歌的音乐美、韵律美、意象美和绘画美,促进学生对于诗歌内涵的了解,并带动其文学涵养的进一步提升。在该诗歌讲解之前,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播放《梁祝》曲目,营造出凄婉的氛围,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随后,教师可以在诗歌朗读、讲解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江水、残月、孤舟、柳叶飘零的动图,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更深入地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四、网络环境和古诗文学习过程设计

关于在网络信息背景下,开展古诗文学习教学设计工作的流程,笔者结合了相关的教学案例进行了总结。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实现音频、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料的有机融合,并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此外,教师还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朗读环境,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诗歌中的情感。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等形式展现出诗歌中的意境,帮助学生对于诗歌内涵的进一步了解,从而促进教学效率、质量的提升,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其文学修养的提升。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语文教育者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的运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师在古诗歌鉴赏课程教学时加强了对于信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了诗歌鉴赏和网络整合的可行性(突破传统古诗词教学的局限、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人文精神),并就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最后论述了网络环境和古诗文学习环境设计以及网络环境和古诗文学习过程设计。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语文教学效果必将获得显著提升,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

参考文献:

[1]靳彤.强化作品细读回归文学审美――关于文学教育合法性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2,(12):84-90.

[2]吴娟,刘旭,王金荣.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师生共读模型的构建与实践[J].中电化教育,2014,(7):119-125.

第8篇: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音乐;教学;课堂;欣赏

职业教育课程承载着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体现了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思想不断更新,目前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而是增加了很多授课技巧等力求全面发展的教育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中职教师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加以重新审视,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思维模式,树立以人为本、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课程内容的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具有中职特色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符合中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内容,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声乐、器乐表演能力和音乐鉴赏及辨别能力,掌握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音乐创编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文艺活动和竞赛工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音乐教育科研能力。检验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就是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为了使每一位中专职业学生在经过音乐教育后能达到这些基本目标,我认真总结了多年教学经验,得出以下结论:

一、培养中职生的器乐演奏能力

音乐离不开乐器,用乐器演奏的音乐叫器乐。它是以乐器为物质基础,借助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应用,所表现的一定情绪与意境的音乐作品。我国的乐器主要有吹奏乐器(笛、萧等)、弹拨乐器(琵琶、筝、月琴等)、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大锣、小锣等)、拉弦乐器(二胡、马头琴、京胡等)以及民族器乐(民族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中,器乐常常与歌、舞结合为一体,如秧歌、戏曲)。我们课程中比较常见的伴奏乐器还是源自于西洋古典音乐中的键盘乐器――钢琴。因为用于作曲和排练音乐都十分方便,独奏、重奏、伴奏亦可。

(一)器乐教学的内容

遵循“器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规律和原则,“器乐教学与音乐课程、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模式,研究“器乐进课堂”如何充分发挥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化作用,有机地将钢琴教学与识谱、音乐知识、唱歌、音乐作品欣赏等联系在一起,通过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以学生的主动学习来提高学生演奏乐器技能,争取全面掌握多种乐器演奏技巧,诱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的个性品质,陶冶高尚情操,享受音乐,体验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器乐教学的目的以及意义

《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特别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愿望”。器乐教学是中职院校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大中职院校开展“器乐入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目标。国内外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器乐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通过乐器来表演音乐,器乐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而不是乐器。”器乐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培养集体合作精神,拓宽学生参与音乐的途径和手段。器乐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辅助工具,学生通过学习乐器可以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器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识谱、视奏、视唱等能力,正确的运用器乐教学手段,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思维,对全面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及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当前,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为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近些年以来,学校“器乐教学进课堂”越来越容易实现,因为在业余时间有的学生学习钢琴、有的学习小提琴、有的学习长笛、二胡等。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我真切希望“器乐进课堂”活动能够行之有效、落到实处、得以推广,这将给音乐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全面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中职生的音乐基础就是掌握各种器乐演奏技巧,才能有能力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所以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器乐演奏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自身刻苦练习,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教授不同程度功底的学生时做到耐心细致,积极引导、及时指导。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游刃有余地进行器乐演奏。

二、培养中职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由此可见音乐鉴赏能力的必要性。一直以来大学数学校过于注重的是学生所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以及音乐技能的水平,在期中或者期末考试中以试卷的形式进行测试。而音乐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包括这两点,还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创作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才会愿意去了解、研究它。

例如:在欣赏《青藏高原》这首充满民族异域风情的音乐时,播放前要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充分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大致介绍一下,之后就让学生自由欣赏。当慷慨激昂的音乐配上幻灯片中青藏高原的风景图片时,学生不由自主就进入到民族风情中了。辽阔的高原、皑皑的雪山、随着地势绵延起伏的铁路、淳朴的人们……这一切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与震撼。然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如果你现在就处在那样美丽的景色当中,辽阔的视野、雄壮的高原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想表达什么样的音乐?”这么一说,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忍不住要进行创作。

主体进行音乐创作的自我欣赏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当学生自己参加了音乐的创作,才能从心底里欣赏、体验音乐。那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以及成就感。

(二)课堂体验以欣赏为主、讨论讲解为辅

美国作曲家科兰普认为,音乐鉴赏有三个阶段:1.把握音乐感觉阶段(快乐地聆听)。这个阶段中,无需过多的理解和感受,只要听的时候感觉到快乐就好。2.感受音乐表现力阶段(理解地聆听)。在这个阶段,要求听者能够辨别出音乐的各种要素和它们的变化,以及它们所表现的内容;3.纯粹理解音乐阶段(识别、评价地聆听)。在这个阶段,要求听者不但要理解音乐的构成,还要能够理解作曲者的意图等。这是被世界音乐界公认的音乐鉴赏认知过程。从此三个阶段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音乐欣赏是音乐鉴赏的基础,欣赏音乐后才能去鉴赏。

欣赏音乐就是聆听,充分享受音乐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尤其注意不要发表过多的言论,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自主欣赏。教师只需要简明扼要介绍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者资料,其余的留给学生自己体会。通过反复地听、有重点地感受,长时间地音乐熏陶使学生领悟音乐的魅力。学生欣赏结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课后分享欣赏心得。

把研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手段,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使学生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培养中职生的专业授课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实施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是教材,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要去除陈旧的教育理念,用新时期总结出的“自主学习”这一理念贯穿教学始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堂生动的课应充满艺术的力量,它的成功,不但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在于吸引着、感染着、鼓舞着许多学生为追求美、创造美而终身努力着。

(二)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者应运用学习结果分类,确立选择和采用教学行为、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等时,都要考虑教学的终点目标和教学目标。因为目标决定教法,教学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育应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为最高培养目标。教育不是由教师把关于客观世界规律性的现成结论塞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追求、探索和发现,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要具有广泛的兴趣,还要有渊博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轻松、灵活、自如。让学生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音乐教学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更需要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练习。教育前线的教育工作者们还要倾注更大的热情、付出更多的辛苦以培养出适应新时期的文艺人才。

参考文献:

[1]曹理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2]曹理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戴定澄主编.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张肖虎著.音乐教育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第9篇: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06-01

音乐欣赏,是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通过欣赏教学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完全脱节,没有真正发挥出音乐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不能就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谈了几点建议。

一、现阶段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是现阶段音乐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与此同时,它也应该是有效地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与感知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某个人的音乐鉴赏能力不仅仅只是体现了他自身的审美修养,还应该是考察这个人文化底蕴的一个显性的标志。我们通过对音乐进行有效而又冷静的欣赏,往往能够使学生获取到丰富的音乐知识,这种手段也会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它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丰富,对于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很重要的培养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于真善美的渴求与希冀,使他们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音乐感知的培养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完善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措施

1、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实施音乐欣赏教学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16岁至18岁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向逐渐成熟的方向发展,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情绪变化很大,若不进行正确的引导,会产生错误的、不健康的审美观念,如刻意追求新潮、时尚,认为当下最新潮的歌和最流行的音乐就是最高雅的、最有品位的音乐艺术。而且在上课时发现,由于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自偏远农村,小学和初中基本没有受过音乐教育,对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上无任何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不断向学生提供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对未知事物积极主动地探索,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迎合、迁就、放任自流,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欣赏艺术音乐。

2、开展“创造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生动活泼、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实践,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高度,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组织课堂创作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生成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一般有预设之中和预设之外的生成。音乐课教学中“创作教学”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精神和音乐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过程,也是音乐课堂生成的一种的重要途径。创作教学作为音乐教学改革的实验,我们可以作为一节课中的一个环节来实施,结合教学内容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用即兴的方法进行简短节奏的创作;进行简短曲调、歌曲的创作;用声音模仿与创造;还有运用包括音乐、诗歌、戏剧或舞蹈的形式相结合的创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多启发,少批评,少强制、少替代,这种活动的创设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4、注意情境渲染,发展音乐感受与情感体验

感情,是伴随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和意志行为而出现的心理体验。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感的艺术。在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因为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情感的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中职学生由于学业上多数不太成功,在情感方面则比普高学生更为敏感,体验入微。而作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于真挚感情的需要更为强烈,而音乐欣赏正是要求欣赏者通过音乐的外部形式与内部情感的沟通,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音乐鉴赏恰恰可以满足提高他们的审美需要。因此,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鉴赏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具有鉴别音乐格调高低好坏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的能力,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使学生有能力判断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5、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引导欣赏高雅音乐

在适当地听一些流行音乐的同时,还要大量地欣赏中外古典音乐。教师要设法创造良好的欣赏环境,如每天通过课余时间在校园里播放古典音乐,并由播音员讲述音乐家故事、创作背景以及分析作品中的音乐表现手段,这样在全校范围里,学生们共同欣赏,充分发挥群体效应,耳濡目染,使欣赏艺术音乐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总结

音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来说音乐创作者赋予音乐特有的情感联系,从而音乐有了自己的生命力,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这种情感特质,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不一样的全新体验,另一方面音乐欣赏在对提高人们对音乐鉴赏力,艺术审美力和思维拓展等方面都有不小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以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 华. 谈中职音乐欣赏课有效的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 2011(07).

[2] 李萍萍. 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J]. 丝绸之路. 2010(22).

[3] 徐小凤. 浅谈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