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推广计划书范文

推广计划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推广计划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推广计划书

第1篇:推广计划书范文

一、市场分析

中国高压电气类产品市场,在保定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一定历史的高科技行业,特别是八、九十年代,在--发明的几项大型的专利后,--的电气生产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

公司现有产品主要针对的是国家电网、工矿、石油领域,以及高能耗、多用途的大型用电企业,通俗的讲这类市场就是电力工程。

目前,这类的工程通常有一个共性:要想拿到订单,就得满足手中具有采购权力部门的一些需要,并建立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才是我们公司发展的基石!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并不是唯一不可替代的产品,所以市场上就有一定的竞争!能够吃到多大的蛋糕,除了本身具有的科技含量,就得看下多大的力度来争抢!

根据以上情况做以下工作规划。

二、工作规划

根据市场情况,以及公司现状,在营销领域应主抓以下几项工作:

1、市场开发

我公司作为市场的新生,前期营销领域主要是市场的开发!在前期的市场开发阶段,销售业绩必然不会像快速消费品市场那样立竿见影,而更多的是前期的投入,公司想要长足的发展,这个必不可少的一个生长过程。

市场开发应分本埠开发和外埠开发。

本埠开发应利用现有资源条件,现有销售渠道进行归类梳理,这是公司先期立足的根本。现有资源包括:现有客户、现有正在开发的客户、现有规划内开发的客户和期望开发的客户。这些资源中,应对现有正在开发的客户及规划内开发客户进行重点开发。这也是本人先期计划的工作重点!

外埠开发根据本埠开发得出相应的营销经验,对产品市场进行定位,从而确定开发目标,并对其进行蚕食。

2、关系维护

针对现有的客户或将拓展的客户进行有效管理及关系维护,对各个客户建立唯一不可更改的客户档案,了解前期公关情况、销售情况及实力情况,进行公司的企业文化传播和公司新产品传播。了解各个客户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进行定期拜访,进行有效沟通,并根据情况入档。

3、品牌及产品推广

第2篇:推广计划书范文

棉花生产面临的问题

一是资源制约发展,增产难度加大。我国土地和水资源十分有限,粮食安全压力很大,单纯依靠扩大面积来实现棉花生产发展的路子是行不通的,只有在保持植棉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才是必由之路。但是我国目前的棉花单产水平已经迈入世界高产行列,要实现高产再高产的目标,不仅对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生产资料和水土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难度加大。

二是棉田污染加重,环保压力增大。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为了防治病虫草害,提高棉花产量,农药、化肥、除草剂、调节剂和农地膜等生产资料的用量不断增大,棉田农药、化肥和残膜污染不容忽视;棉田多熟套种、铁茬播种和棉田轮作倒茬困难,棉田土壤病菌积累增加,病虫危害日趋严重等,都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

三是生产成本提高,增效难度加大。近年来,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特别是劳动力成本显著增加,棉花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一些高效经济作物的迅速发展,不断挤占棉花生产发展的空间;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力度不断加大,种粮效益显著提升,削弱了植棉比较优势。另外,由于棉花生产周期长、环节多、用工量大、技术要求高、机械化程度低,从事棉花生产的机会成本又远远高于粮食作物,也使得棉花生产的比较优势进一步降低,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四是棉农素质降低,技术推广难度加大。近几年,有知识、懂技术的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棉花主产区劳动力转移更加明显,农民兼业化趋势日益显著,从事棉花生产管理的棉农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文化素质低、劳动能力差,又缺乏相应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实现棉花优质高产需要较高技术素质棉农的要求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进一步提高棉花生产水平的难度。

制约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

一是病虫害发生严重。棉花枯、黄萎病日趋严重,发生范围广,减产幅度大,经济损失多,已经影响到棉区的稳定和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抗虫棉种植区,烟粉虱、盲蝽蟓等害虫危害加重,对进一步挖掘良种的增产潜力也将造成不利的影响;棉花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和适应性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配套,不能实现棉花均衡增产。

二是体系建设弱化,推广手段落后。由于推广体系建设经费不足,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推广的农业技术工作者,由于条件差、待遇低、手段落后,面对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科技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在一些棉花主产区,棉花技术推广专业队伍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现有的推广体系也面临着“线断、网破、人散”的严峻形势,与生产发展对技术人才的更高要求很不适应。有不少农技推广工作,仍然停留在“一张嘴、两条腿、一把尺子下棉田”的传统服务模式上,人员素质差,技术更新慢,科技含量低。

第3篇:推广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武术文化国际化中国形象孔子学院武术段位制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10―0001―03

现在日本的空手道、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项目,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武术影响的遗迹,而现代武术文化的国际化推广是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报“武术项目”为主要特征的。尽管申报“项目”未能成功,但留给我们的经验是极其宝贵的。后奥运会,竞技武术将要实施“三轨制”:(1)准奥运赛制,即准备推入奥运会项目的赛制;(2)职业赛制,即开拓竞赛市场的赛制;(3)武术运动会赛制,即从整体上展示武术全貌、能与奥运会相媲美的赛制。这样,无论武术能否进入奥运会,竞技武术的赛制都将逐步完善。另外,就是武术的产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武术是要讲经济效益的,“以武养武”不是一句空话,它是一种实体的再现。市场规律要求武术加快市场化建设,逐步形成开放式的产业开发体系。中国武术协会与有现代经营理念、经济实力雄厚的部分企业集团组建武术产业发展公司,以组织武术赛事、人员培训、用品开发;武术文化市场宣传、运作、拓展。初步构成了武术产业发展的崭新格局,为武术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还有三项重要措施:

1 以武术塑造“中国形象”

武术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理应承担起塑造“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要从民族化和国际化“两化”的高度认识武术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任务。基于武术文化的民族化的考虑:武术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念、思维方法、价值取向、审美情感、生活习俗、文化心理等基因,并从整体上具有某种同源同构的全息映照的关系。“中国人在武术上的种种思考,同样可见之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医学、美学等等领域”。正如有的研究认为:“传统武术基于黄色人种,讲究五短身材,显示腰围大腿的正三角阴性体型,人体重心较低,体现恋土归根的农业民族心态。竞技拳击基于白色人种,强调身高体重,突出胸围手臂的倒三角阳性体型,人体重心较高,体现离土超越的工商民族心态。”在文化形态的分类中涉及到了游牧文化、商业文化和农耕文化,其中商业文化背景下积淀的西方人性格具有外向、扩张、冒险、进取的特征,而农耕文化下的中国人体现的是内倾、和谐、伦理和审美的特征。由此,也有人得出了“中国武术与西方武术技术上的本质区别是它的步法”,即“中国武术是一种静态型武术,强调下盘稳固”,而“西方武术是一种动态型武术,步法移动。”这一观点值得商榷。而在某些西方人眼中,中国文化就是一种与基督教文化相冲突的文化,是一种西方强势文化与正在兴起的东方儒家文化的碰撞,面对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异军突起(中国、中国人、中国风、中国梦、中国元素、中国制造、中国符号等等),提出“中国”的鄙视言论。严峻的现实已经提醒我们:中国必须明白,我们的形象并非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还应取决于别人对中国的看法。

这就涉及到武术文化的国际化问题了。客观的说,近30年来我国在武术推广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让世界上喜欢中国文化的人们从不同侧面了解到武术的魅力。美国纽约一所武术学校的创始人,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为了改变有些学生练武术“仅仅是为了掌握格斗技术”的片面性,他“下决心带这部分学生来到中国,以便帮助她们来体验武术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哲学和人文精神,以寻武术之根”。在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习武的情结。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亚洲大趋势》一书中说:“整个世界舞台正上演着一出大融合的戏剧”,“西方人正在从东方‘进口’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他在书别举例说美国公园里80岁的东方人和30岁的西方人一起打太极拳,有些人还研究中国道家的打坐和内功修养方法――养生气功。这说明武术文化正在成为一股世界潮流。美国习武之人还有一种认识,中国武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搏击和防身,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与历史渊源更是令人着迷。

在武术国际化推进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武术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的语录或口号,表达了中国武术文化资源共享的良好愿望,但时过境迁,再仔细思考一番,其“武术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提法是一种悖论。这里不妨按照逻辑学加以推理:设民族为A,世界为B。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也即A=B,既然A=B,以逻辑上讲也即B=A。于是反过来说,这一命题就变成了世界即民族,继而推导的结果也就变成了:世界的就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就是越是民族的。人们大多将此悖论归于鲁迅,鲁迅的原话是:“现代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可惜中国的青年艺术家,大抵不以为然”。无论如何,世界的与民族的是有本质区别的。法国学者、作家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战争》一书中强调:未来之争就是文化之争。每个民族若要存在,只有保存自己的文化,使之不被湮没,同时还要向外传播自己的文化,而且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文化。西方的强势文化已在世界占有主导地位,中国的年轻人都说着英语,看着好莱坞大片,喝着可口可乐,吃着麦当劳,玩着迪斯尼,开着福特车,多少年之后,无论我们的经济多么发达,但在世界上属于中华民族标记符号的东西在哪里?正因为如此,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文化是保有自己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最根本的东西,未来的一切竞争都是文化竞争,每个国家、民族都要坚守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中华武术的国际化推广意义也就在于此。世界需要中国武术,武术也需要得到世界人民共同分享,并构成外国人观察中国、体验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

2 孔子学院设置武术课程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形成,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热”的国际化势头不断升温,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建立孔子学院。孔子作为儒学的创立者,其核心思想集中于“忠恕之道”或“中庸之道”,也就是今天的“理想主义”、“和谐友善”。这些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而且影响到国外,其中国外孔子学院的凸起,方显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启动了在国外培养汉语教师和介绍中国文化的计划,拟协助各国建立100所孔子学院。先后在美国、瑞典、日本、韩国、肯尼亚、德国等国家办起了孔子学院,仅一年时间在五大洲已开办了26所,可谓办院迅速。到2009年底,已在8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282个孔子学院,孔子学堂若干。而到2011年底,已扩展到世界上100过个国家或地区,并建立了353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学堂。在启动计划后,就有武术人士呼吁“孔子学院如果把武术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传授武术功夫,而且可以传播中华文化的信息和知识”。五年过后的今天,教育部明确要求:所有孔子学院应适当设置武术课程,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那么,儒家又是如何看待“止戈为武”的?孔子认为“唯礼是从”,强调“宗法伦理道德”。只要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安于既定的政治秩序,上下都注意伦理修养,并从“仁爱”出发,做到“克己复礼”。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等等,社会便会充满着“仁爱”,于是“止戈为武”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又想到道家又是怎样对待“止戈为武”问题的,老子是从“道法自然”出发,揭示了“柔弱胜刚强”的规律。老子的德治与孔子是有区别的,认为统治者必须做到“无为”,一方面要做到“绝杀弃智”,另一方面要杜绝“法令滋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顺应民意,推进社会,实现“德治”。老子思想开启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争鸣,使得各学派在“止戈为武”的问题上发表了不同见解,以致于影响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合纵连横、秦扫六合,并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目标,也使得武术、兵法标榜青史,万古流传。

此时也不禁要问:孔子学院何其多?为何没有老子学院?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前局长何志平提交了一份“关于在海外设立老子学院”的提案。“我们不仅需要像‘孔子学院’这样的汉语学府,还应建立推广中国文化生活的学府,抓住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切实将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和优秀传统更深入地向海外传播。”据鹿邑县老子文化中心主任陈大明介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学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而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道德经》。他还说:“在西方,老子比孔子更具影响力。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在西方更受尊重,它体现的是一种普世价值与终极关怀,能被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皮肤、不同语言的人所接受。”在欧洲有一种时尚,许多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士,将新版的《道德经》作为新婚贺礼,可见其影响深刻。

在中国“老子学院”还停留在纸面上,而在2009年9月世界上第一所“老子学院”在澳大利亚悉尼正式成立,目的是向中外人士推介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播撒老子学和谐发展理念的种子。预计鹿邑县的“老子学院”是多功能一体的文化中心。

3 向海外实施武术段位制

第4篇:推广计划书范文

1 农机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 推广队伍素质问题 

农机化技术推广需要依靠高素质的推广队伍,只有拥有较高人员素质的队伍,才能满足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需求。当前现有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首先,现代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农机技术正在向现代农机技术方向快速发展,这使得到传统农机化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出现断层,部分农机技术人员如果不提升自身素质,是无法满足现代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需求的。其次,目前部分地区的农机技术人员还存在着年龄老化的问题,不仅现有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低,而且没有及时补充年轻的农机技术人员,导致队伍结构层次不合理,无法满足现代农机推广需要。此外,当前基层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培训不足,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基层实际需求。最后,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较为艰苦,造成当前农机人才流动性较大,不能留住专业的高技术人才,也是制约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问题。 

1.2 缺乏科学的农机技术推广管理机制 

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需求,但是部分地区还未能形成完善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管理体制,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着不足,农机技术推广不能全面满足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首先,行政管理部门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的管理监督有限,未能实现全方位的管理和必要的监督考核,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监督体制,无法保证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质量。其次,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缺乏明确的规划性,未能根据地区农机技术发展情况制订完善的针对性方案,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存在着盲目性,未能解决地区实际问题。最后,现有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常常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有限的技术人员不能全部投入到基层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存在着基层技术推广人员被调用的现象,从而严重阻碍了农机化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1.3 必要的经费和推广保障条件不足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发展迅速,但是地區发展的差异较大,各地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影响着农机化技术推广的经费和保障水平。首先,某些地区的农机化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不能全面开展,因为经费限制影响了基层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时间与规模。其次,有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条件简陋,不仅缺乏必要的指导教学设备,而且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有些做法甚至本身违反了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要求,使得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效率降低。最后,必要的农机化基础设施体系未能发展起来,不仅导致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缺少必要的培训场地,而且缺乏必要的农机设备维修实践操作条件,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降低了培训效果。 

2 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点工作 

2.1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阶段性重点工作 

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必须围绕国家政策方针开展,着力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开展好具体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首先,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科学安排好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使用资金,重点解决重大农业项目的技术推广工作,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效率,助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其次,认真落实农机购置的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农机补贴资金,保证农机补贴资金的全面落实,注重运用农机补贴资金补贴重点农业项目,同时促进地域内农业机构的优化配置,满足地区农业发展需求[1]。最后,按照上级部门的决策部署,科学调配农机化技术推广力量,扎根重点区域进行农机化技术推广普及,形成农机化技术推广优势。 

2.2 围绕地区实际开展针对性推广 

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必须从地区的实际情况着眼,重点解决区域性农机化技术存在的不足。首先,根据当前绿色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高端农业项目农机化技术的实际需求,着力实现农机技术与农艺整合发展。重点针对机防、机收、机烘等要求高技术含量的项目进行培训。其次,围绕新投入使用的农机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推广工作,要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新引进的农机技术进行有效的指导。再者,重点抓好保护性农业项目的农机技术推广,注重推广节省成本和增加收益的农机技术。最后,运用网络化渠道制作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视频,这样可以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普及率,满足更多农户的实际需求,同时还可以在网络性实时互动中开展农机化推广工作。 

3 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主要策略 

3.1 推进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改革 

随着我国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成为基本的发展趋势,必须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体制进行深化改革,制定与我国农业机械技术发展相适应的配套技术推广体制。首先,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法规及政策,切实强化基层政府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职责,着力形成完善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其次,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要制订详细完善的推广普及计划,着力加强调研工作,明确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点和工作措施。最后,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和农业机械的上级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监督,着重建立完善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考核体系,在给予农机化技术推广必要支持的基础上,提高相关工作的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困难,全面提高农机化推广效率[2]。 

3.2 建立高素质的技术推广队伍 

为了扎实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解决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推广能力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技术推广质量不高等问题,必须完善专业的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首先,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的待遇,着力加强对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施行绩效管理,根据农机化技术队伍的工作业绩和工作量给予适当补助。其次,全面提高现有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水平,根据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现实需要,开展必要的培训和轮训工作,重点解决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水平不高的问题。此外,不断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不仅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青年人才,同时还要建立专家志愿者队伍,结合大专院校的高端农机人才,引导他们加入到基层农机化技术普及工作中[3]。最后,开展农机化技术人员的交流考察工作,重点学习农机技术推广先进地区的经验作法,全面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效力。 

4 结语 

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必须从农机化推广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推广的重点,解决以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爱莲,丁春梅.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9):169. 

第5篇:推广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农机化技术;互联网;总结经验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52-1

农机化技术推广是将农业机械化的新技术、新机具进行普及、使之能在农业生产得到运用这一个过程。农机化及时的推广,能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得以实现。并且它还是把农业机械化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的主要途径,是把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机具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做好农机化技术的推广,是农机化技术推广技术人员面前思考的重要课题。

1 根据实际需要推广普及农机化技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的制定出台,这是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法律依据,也是农机化技术能自觉规范推广行为的准则。所以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必须要按照这法律技术的准则,以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节本增效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为中心,视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技术要求推广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

为了使农机化技术得以普及,农机化技术推广部在实际工作中要深入开展基础调查研究活动,调查农民的基本需求,从而才能贴近农民,更好地做好推广工作。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知农情、熟农民、传农经、递农讯,要把农民对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需求情况摸清楚,并且要让通过摸得见、看得着的试验示范引导农民能自觉自愿接受新技术,应用新机具,从而实现普及农机化技术的目的。

在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过场中,“实验――示范――推广”是基本的程序。农民不仅是农业经营主体,而且也是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需求主体。在农业生产过程的环节之中,农民都很希望能以农业机械去替代传统的人力劳动。在市场上出现的成百上千种农机产品,要寻找到适合当地农业生产农民需要的农机产品、技术性能可靠而且适应性非常强的农机化技术,这需要有关农机推广部门能结合当地的实际以及农业生产实际去选择适用先进、技术性能可靠、见效快、投资少、综合效益显著的机具或者技术。并且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应该严格遵循“试验――示范――推广――普及”这个程序来开展技术推广。通过多点对比和小面积的试验,来开展对比验证工作,积累资料数据并熟练掌握有关技术各项性能上的指标。并且根据积累的经验,解决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后续推广普及工作的开展。

农机推广部门在取得试验成果之后就要进行示范阶段的工作。要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制定计划,以及完成目标和主要的措施制定方案。做好这一切关键就是实事求是进行技术验证工作。在试验成功取得成果之后,通过反复论证认为可以大面积推广的技术农机具,可以通过扩大示范实验范围,开现场会、开展巡回演示等这些方式来进行广泛宣传农机化技术。并且农机推广部门还可以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以促进农机技术面上的推广。同时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新机具及配件供应、维修、售后服务网络,实现实验成果的巩固推广,从而促进新机具和农机新技术的广泛普及。

2 完善总结农机化工作经验方法

在农业生产的环节中,农民都希望农业机械代替人力劳动,减少人力上的耗费。因此,农机推广部门需要依据农业生产的需求,按照“实验――示范――推广”这个程序来开展相关的技术推广工作。在通过小面积的多点对比试验中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并且熟练掌握各种技术的规范指标,积累经验及时发现解决在试验中所遇到的问题,根据这些经验积累来指导后续示范实验和普及工作的开展。还可以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样板区等方式让农民得到参观了解,也为面上的推广工作做最后验证。只有这样,购机农民才得到投资的效益,从而激发广大农民的购机用机热情,更有利于农机化技术的普及。

3 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农机化技术的普及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此,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为了更好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农机化技术的普及,农机推广组织应该有可以控制的一个互联网宣传平台。农机推广组织适应时代要求,建立自己的网站,不仅关系单位形象,也体现单位价值。并且通过网站,能建立与农机新技术潜在使用者有利的联络渠道,沟通和潜在使用者之间的联系。

农机推广组织在运用互联网进行农机技术的普及宣传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技术信息传播上的需要,把新技术试验验证和技术信息传播一起考虑。为了获得良好的宣传传播效果,农机推广组织需从多媒体的传播方式出发,配备好足够的资源,包括信息处理技术、有文字功底和宣传策划能力的工作人员,这样在技术上有利于农机技术得以在网络中得到更好的普及。

同时,农机推广组织需按照互联网的信息传播规律,去做好农机化新技术的传播工作。在设计上需要用通俗化、大众化的关键字段,这让有利于受众检索,为用户得以迅速找到目标信息提供方便的搜索路径。另外还可以建立相关公开的信息沟通渠道,例如,电子邮箱、热线电话等,实现潜在技术使用者与机构的快速沟通。也可以通过在网上开辟专家专线,在网上进行指导,手把手为农民解答一些疑难问题。还可以采取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来进行不同组合,以生动形象的信息来提高农机技术信息的吸引力,从而有利于农机化技术的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宁.加强农机科技推广的几点思考[J].北京农业:实用技术,2009(11):36-37.

第6篇:推广计划书范文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我国现代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而要发展现代农业,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严格保护耕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而2015年,国家为发展现代农业,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等政策措施,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补贴对象囊括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机具种类达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涉及河北、山西、黑龙江、陕西、甘肃、新疆、广西等17个省市和自治区。我国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中国行业研究网的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农机化保持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超过59%,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水稻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预计分别达60.6万台、144.5万台,同比分别增长18.1%、13%,其中玉米收割机同比增长23.8%;全年培训各类农机化专业技术人才达400万人次,新增农机化技术推广面积2.6亿多亩,但综合机械化水平仅约48%,仍属于较低水平,且存在小型机械较多而大中型机械较少、动力机械较多而配套机械较少、丘陵地带机械化仍处于起步阶段等诸多不足之处。

2推广措施

2.1明确推广任务推广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首先要明确推广任务。

任务的明确有助于提高工作的针对性。给予上文提到的我国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形势,本文认为,当前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应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国家鼓励性政策措施,加大购置、更新农机的力度以优化大中小型机械、动力机械和配套机械的结构,均衡机耕、机播、机收的机械化水平和不同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丘陵地带机械化水平;加大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并融合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新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2.2宣传相关政策上文提到,国家为发展现代农业,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等政策措施,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要推广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需对国家政策和技术优势进行深入宣传,一方面消除农民对推广和使用新技术的顾虑,另一方面让农民真切感受到应用新技术的好处,从而促使农民自觉购置和更新农业机械,积极参加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机械技术掌握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步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2.3加强部门合作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仅事关农机化推广机构,还事关农业部门和农业科研部门。

因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重点之一就是融合入农机和农艺技术,而二者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优良的农业品种适宜机械化栽培、生产,且具有一套良好的机械化栽培、生产模式,而该农业品种是否适宜机械化栽培、生产,采取何种机械化栽培、生产模式才能获得最佳效益,机械化栽培和生产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如何,则需农艺技术推广机构等农业部门进行指导。而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培训、普及有赖于农业科研部门,农机化推广机构只有与农业科研部门加强合作,才能提高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推广培训的质量。

3结束语

第7篇:推广计划书范文

1 农机技术推广及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1.1 为了支持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我们学校结合了安徽省的农机培训特点,积极支持已有科研成果的试验进行推广宣传,努力成为界首市优秀的农机技术培训基地。要知道农机技术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我校在进行农机技术推广培训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我国国情和界首的实际情况及发展特点。

1.2 我国对农业的重视由来已久,过去有分“士农工商”这样的地位层次,农之一字位居第二,足可见中国古代对农业的重视程度,然而过去,由于生产力劳动力差,农民们可以说是靠天吃饭,很难富裕起来,而现代社会,我们有了更为科学的种植方式和更加先进的农业机械,这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农作物的出产量,满足中国日益壮大的人口粮食需求,还可以繁荣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正是因为农业机械化对发展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农民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争取早日全面的实现农业机械化成为了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少不了我校对莘莘学子们的宣传推广和技术培训,为了能够更快更好地推广农机发展,我校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两方面考虑进行了对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和相关知识宣传。

1.3 农机化推广工作与广大农民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如今农业自然资源正因为人类的因素在不断的减少,生态环境也越发恶劣,农业发展上所需要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进一步发展的话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要知道现在多数农村的基础条件还并不完善,农业装备依然比较落后,这些都是影响了农民稳定增收的不利因素,所以我们更要加大力量去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步伐。

2 农业机械化推广存在的问题

我们学校通过学生假期的实践调查发现,界首市郊区农村的农民们对于农业机械化的了解仍然不是很多,但大多还是没有经济条件去购置相应的农业装备,这给农业机械化推广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我校在宣传农机计划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项目,由政府或是企业帮扶来给农民们创造一个可以使用科技型农业产品的品台,另一方面对于有能力购置农业机械设备的人们组织团队对相关的技术能力进行一定培训,为农村全面使用机械化农业产品提供助力。

3 农机技术推广的发展前程

3.1 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少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帮助,所以一定要从多方面大力对农机作用进行宣传,可以利用媒体在电视、电台及广播上进行宣传广告的播放,除此以外还要社区海报以及宣传单等,不仅要对先进且实用的农用机械进行推广,还有国家所推出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辅助农机推广的政策也要好好宣传,各个部门要互相协调积极响应并配合政府的宣传工作,积极争取各部门主干线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学校可以设立技术人才奖学金,加大培训力度和难度,争取学生的关注度从而提高推广程度和影响能力,引起农民家庭注意;最近这些年,国家为了推广农机技术,增加了不少农机购置贴布政策,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们的购买兴趣,学校在进行农机技术的培训时也需要对适用于普通家庭的农业机械进行简介和推荐,将播种机、深松机等符合政府购置农机补贴的,且农民们需要的农机大力宣传,发挥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带领作用;充分整合了学校资源,可以向政府申请贫困农村户口学生购机补贴,积极开展学生进农机技术比赛,开展新技术的实验、示范活动,发挥项目示范带动和引导作用;建立一套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运行机制,顺利将农机技术的宣传工作进行下去,向农村企业培育一批农机操作技术优秀的人才。

3.2 我国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农业方面有了更多的可以提供免费或是低收费的公益性的服务活动,这不仅降低了农业成本,也为我国的农产品开拓了更具竞争力的市场,照目前的形式来看,我国的农业还处在发展中阶段,还有很大的可供挖掘的潜在能力,这更加突出了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性,也使得我们的推广舞台更加广阔。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说白了也就是农业产业链条的一个延伸,农业机械在包含了农产品加工和运输的产前产后社会化服务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一定要抓住大环境下的机遇和小环境中的优势,适应大调整,好好服务农业,必有大作为。

4 完善农机推广工作

第8篇:推广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 油菜;机械化;推广情况;技术特点;问题及建议;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S565.4;S2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076-01

安徽省是油菜优势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和油菜籽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近几年,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油菜的种植面积正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传统的油菜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而油菜机械化播种、联合收获具有劳动强度低、作业效率高、生产成本少、绿色环保等优势,正逐渐被广大农民所接受。

1 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特点

1.1 劳动生产效率提高

油菜人工移栽和收获需45.0~52.5个工日/hm2,实现油菜机械化直播和收获作业只需15.0~22.5个工日/hm2,节工30个工日/hm2,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解决了油菜生产劳动强度大、用工多等问题,提高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1.2 机直播油菜长势良好

机直播及人工撒播机开沟油菜均长势良好,特别是机直播油菜,苗匀、苗壮。2009年收获前,据居巢区农业技术人员对相关试验田块进行产量测定,机直播的油菜与人工移栽相比产量相当,但高于传统人工撒播产量,增加产量150~375kg/hm2。

1.3 收割损失小

以星光168油菜收获机为例,经测算,机收总损失率平均在6.5%,人工收获损失一般在10%以上,机收较人工收获降低损失4%左右,增收105kg/hm2。

1.4 收割推迟,油菜品质提高

人工收割油菜一般在八成熟期,而机收可保证油菜到九成熟,提高了油菜的结实率和品质,能提高油菜籽出油率。据居巢区农业部油菜项目节本增效调查测算,实现油菜机械化直播和收获作业比人工节本增效1 256.25元/hm2。

2 安徽省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总体情况

安徽省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刚刚起步,2008年全省油菜机直播面积1.26万公顷,机收面积3 320hm2,总的面积不大,但与2007年相比,增长迅速。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油菜机直播技术、油菜联合收获技术和配套农艺技术。

2.1 油菜机直播技术

油菜机直播技术是油菜生产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是一种新型种植方式。与常规油菜种植方式相比,该技术省去了翻耕、整地、挖穴等工序,显著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并且使油菜抗倒能力增强、病害减轻,单位株数增加,实现稳产、高产。机械播种时,应采用成熟期一致性强、脱落性差的优良品种。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保证墒情。油菜直播技术的推广,所用化肥尽量采用吸水性差的颗粒肥料,如复合肥等,以防止化肥在肥箱内结块,影响施肥均匀性。其主要技术要点是适时早播、重施基肥、加强管理。

2.2 油菜联合收获技术

油菜联合收获技术是油菜生产机械化的重点,该技术具有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节本增效显著的特点。油菜联合收获技术在油菜适收期一次性完成油菜的收割、输送、脱粒、清选等工序。影响损失率大小的因素除收割机性能、农艺配套措施外,重要的是操作技术。在机械收获时,准确把握适收期是降低损失率的关键。应注意选择最佳收获时间,以减少收获损失和防止油菜籽品质的下降。

2.3 配套农艺技术

油菜的机械化直播技术,由于是将油菜种子直接播种,较传统人工种植方式管理有所不同。要根据油菜的生长规律,采取一系列的辅助措施,以适应油菜生长对水肥等营养的需要,使油菜获稳产、高产。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机械化作业对部分品种的不适应性

目前,大部分油菜育种致力于高产优质育种,多以双高和双低为指标,忽略了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以安徽省为例,大面积种植的油菜适合机械作业的性能较差,品种多为甘蓝型杂交油菜,株型大,分枝多,枝杈交叉多,给油菜机械收获带来困难。现在的油菜联合收割机虽然有分行竖刀,能够解决枝杈分行问题,但分行损失较大。

建议在培育油菜新品种的同时,要适应轻简化栽培的需要,注重选育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新品种。并在目前的油菜品种中进行品种筛选试验,选取半矮杆(

3.2 时序对种植方式的制约性

油菜机直播效率高,机具结构相对简单,农民容易接受。但安徽省地处江淮平原区,油菜前茬多为水稻,水稻收获后,采用机械直播油菜茬口偏紧;加之降雨影响,考虑到土壤墒情,留给油菜直播的时间较短。部分高产品种不能满足直播生长期短的要求。油菜的播期与产量关系密切,如果播期太晚,油菜冬前不能长到足够大的个体,不仅影响产量,还会遭遇冻害。

建议选取耐迟播、早熟的油菜品种进行播期与产量的对比试验研究,探索时序与种植方式的最佳适应性。

3.3 小农业与农机高效作业的矛盾性

当前一家一户的小农业生产和高效的农机作业之间具有天然的矛盾。创新农机服务体系,是现阶段解决这一矛盾的最有效途径。

建议:一是充分发挥购机补贴的杠杆作用,引入市场机制,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机大户、油菜种植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利用他们的技术装备优势扩大经营,组建机播、机开沟和机收作业服务队,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走市场化路子,提高服务水平,扩大作业面积;二是着重培育油菜机械化作业服务市场,提高机具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建立信息搜集、制度,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信息服务。

3.4 油菜标准化生产的不规范性

安徽省各油菜产区种植习惯差异较大,没有统一标准,直接导致了在联合收获机具作业时,有时骑在沟面上作业,有时跨沟作业,使得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加。油菜直播机具的厂家之间规格尺寸不一致,播种幅宽和收获幅宽不配合,这都导致了机械化的整体效率、效益难以发挥。因此,必须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从品种选择、栽培模式、整地作业等方面入手,研究制定适用的油菜生产农机农艺操作规程,促进油菜的标准化生产。

4 参考文献

[1] 傅廷栋.中国油菜生产和品种改良的现状与前景[J].安徽农学通报,2000(1):3-10.

[2] 管嫦娥.油菜冻害的预防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S2):153.

[3] 杨锦莲.中国油菜产业竞争力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

第9篇:推广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 机械化;秸秆还田;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对策

 

 

提高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不仅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水平,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推广秸秆还田、培肥改土,是秸秆利用的主要出路。 

 

1秸秆还田的意义 

 

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抢农时季节。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须的主要营养元素,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因此,秸秆也是丰富的肥料资源。据农业部门测算,小麦单产6 000kg/hm2、水稻单产8 250kg/hm2,全年可产生15t/hm2秸秆,全量还田相当于起到施用有机质450kg/hm2、尿素165kg/hm2、14%的普钙172.5kg/hm2、60%的红色钾肥465kg/hm2的效果,节省成本1 425元/hm2。秸秆还田连续3年,土壤肥力将会提高半个等级,单产可提高5%以上。因此,秸 

秆还田对于改良土壤有着积极的作用。 

 

2秸秆还田的方法 

 

选用带有切碎装置的机械,在离地面10~15cm处收割,可以将长秸秆切成7~10cm的短秸秆,用70型以上大型机械干旋田,旋耕在10cm以上,既不会缠绕旋耕的刀片,也不会影响机械化插秧、人工插秧。 

 

3秸秆还田的注意事项 

 

3.1秸秆还田时间要适当 

秸秆还田的时间,要视当地耕作制度、农时季节、作物吸收养分的要求和秸秆腐解情况及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特别是秋季,时间上应尽量提前将刚割的秸秆翻埋入土,以利其腐烂分解,转化为养分。 

3.2秸秆还田时要增施氮肥 

秸秆翻埋分解初期往往会发生微生物与农作物争氮,使农作物黄苗不发。因此,秸秆还田的同时,应施入一定量的氮素化肥,保持秸秆合理的碳氮比,促进秸秆腐烂分解。 

3.3秸秆还田后要保持相对湿度 

秸秆还田翻埋入土后,适度湿润且有良好的通气条件才能腐解。秸秆腐解的最适宜湿度是饱和持水量的60%~80%,若土壤水分不足,应及时灌溉补水,以促进秸秆腐解,释放养分,供作物吸收。 

4秸秆还田的宣传和引导 

 

实施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于深松土壤,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从而增加后熟作物产量;还能改善环境,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符合建立环保农业的要求,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因此,应在完善技术、规范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加强宣传示范力度,稳步推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扩大社会影响,使更多的人了解秸秆还田技术,关心和支持秸秆还田。通过对比试验,用科学的数据,如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对比核算,让农民看到秸秆还田的好处。通过现场演示、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加大新型机具宣传推介力度,引导广大群众购买新机具、更新老设备。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纠正长期单纯依赖化肥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改变落后习惯,逐步建立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机械化秸秆还田带来的好处,使秸秆还田成为广大农民的自发行为。 

 

5加大秸秆还田的扶持力度 

 

实施机械秸秆还田时,要求收割机械启动二次切碎装置,旋田时往往要耕作2遍才能达到埋茬和耕地的农艺要求,而且作业旋耕犁刀需反转,负荷加大,机具损耗大,这就需要多耗功率、多耗油,从而增加了农田作业成本;还因为作业效率低,所以机手不愿作业。为提高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建议政府从鼓励出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一是加大秸秆还田机具的补贴幅度,切实加强新型机具和设备的引进,按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的要求,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适用性强的机具和设备,加快适销对路秸秆还田机具的推广应用。二是按秸秆还田的面积将补贴资金通过“一折通”直接补助到农户。三是对从事秸秆还田作业的机手给予适当补助,机手秸秆还田作业后,经农机部门考核认定,按作业面积发放补贴。

总之,机械化秸秆还田是解决秸秆禁烧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既解决了大量剩余秸秆的出路,又避免了因秸秆废弃霉烂和焚烧造成的大气、河流等环境污染,减少了因秸秆焚烧引起的影响民航、铁路等交通障碍的弊端。因而秸秆还田是一项需要长期应用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各级政府应把秸秆还田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把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高到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绿色农业的高度来抓,为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