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

珍珠鸟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珍珠鸟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珍珠鸟教学反思

第1篇: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

困惑:雾里看花花非花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更应该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享受教育幸福的心灵牧场。然而,放眼课堂,一组组不和谐的镜头却依然固执地映入眼帘。

自“上” 其一,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字字落地,誓有不把教材讲穿、不把时间吃光之雄姿。课堂似乎是百家堂、名人馆,教师俨然成为学生灵魂的主宰者。环顾学生,或正襟危坐,但心有戚戚;或面目安宁,然眼有花花。当然,也应该看到,自有一小批教师的拥戴者、学习的耕耘者神采飞扬。其二,还能看到这样的课堂:学生回答错了,教师轻则瞪目,重则呵斥“这么笨!你的脑子长到屁股上了”……学生做错了练习,竟然祸及了本子,练习本连滚带爬,脸破了,身残了。于是,张扬的小手缩回去了,飞扬的小脸褪却了粉颜。

思考:教师和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人,然后才应该是一个有情义的人。那么,课堂理应洋溢生机,燃烧激情,成为师生的“情场”。在这样的“情场”里,教师应该以一颗童心对待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在这样的“情场”里,学生应该是知识的实践者,学习的小主人;在这样的“情场”里,课堂应该是人格平等、相互信赖的心灵家园,应该是以情生情的心智乐园,应该是以思引思的精神放牧场。然而,在如此课堂中,“情场”无立足之地。

自“游” 首先,课堂“插嘴”司空见惯:叽叽喳喳、热热闹闹,颇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态势。但依旧嗅到了浮躁、嘈杂的气息:少数学生的自由代替了大多数的活跃,“肢体”的随意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其次,个性学习“精彩纷呈”; 为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不管是否合理,一律鼓励;不管是否合情,一味赏识。于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成了随机应变的诸葛亮,狐假虎威的狐狸成了智勇双全的孙悟空。再次,合作学习“五花八门”:要么一言堂,承包制,优秀生提前“致富”;要么聊天室,散户制,天南海北,天马行空。最后,教学形式“生机勃勃”:朗读、绘画、唱歌、舞蹈甚至快板,多管齐下,真是生、旦、净、末、丑,个个粉墨登场,一派歌舞升平景象。学生的小脸是红了,小嘴是活了,但心儿也散了,自由纷飞了。课堂教学出现了思维的空白,体悟的断层。

思考:这样所谓“民主、自由”的课堂,缺失了有序交流前提下的思维碰撞,丢失了静思默想氛围中的灵性迸发,更动摇了价值观、人生观的“底子”根基。学习终究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一种设计完美的教育,其目的应该是使纪律成为自由选择的自发结果,而自由则应该为纪律而得到丰富的机会。自由和纪律这两个原则并不对立,在儿童的生活中应该对它们进行协调使之适应个性发展的自然变化。”

导航:一语惊醒追梦人

杜威说:“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作坊,一个试验场,备有儿童用以构思、创造和积极探究的各种物品和工具。”朱永新说:“理想的课堂,应该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幸福生活。理想的课堂,应该有这样三种境界:第一,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专家的话语惊醒了追梦之人。是啊,理想课堂应该需要这样一个理想的秩序――平等而和谐、张弛皆有度、轻松而不混乱、专注又不失活泼;理想课堂应该需要教师有这样一个理想的情怀――很强的亲和力,很高的课堂驾驭力,很深的教材探究力;理想课堂更应该是师生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

见证:最是优雅醉心田

日前,笔者有幸观摩了江苏省常熟实验小学教师黄忠平执教的《珍珠鸟》一课,真实、真切地感受到了课堂的美好。如果把这节课看作一个窗口,那么理想课堂之花正伸出窗外灿烂绽放!

文雅 “慢慢走,欣赏啊!”置身黄老师的课堂,柔弱纤细的心再一次用温暖和爱意抚摸这一行文字-----朱光潜先生《谈美》中甚为平和雅致的话。且看,黄老师整洁的衣着,平和的微笑,工整的板书,不疾不徐的脚步,书生意气,淡定儒雅。这份从面官上闻得的一丝“雅味”,内心该积淀着多少丰厚的文化底蕴啊。且听,“我们细细品味,可以发现文章有许多精妙之处。让我们用朗读把品味表达出来。”“你有什么发现?”“看了板书,你有什么好办法?” “这一段还有哪些好词好句值得我们回味,请大声读。”如此温和的语调,真诚、平等、充满关爱与期待,如浅唱慢吟,悠然而来,翩然而去。不仅是学生,连听课的笔者也不由自主地有了一份亲近感、亲切感。自然的,一张张熟悉的面庞连同声音在脑海中叠映开来:或蹙眉愠怒,恨铁不成钢;或眉飞色舞,我的地盘我做主;或干涩清淡,无滋无味。笔者,何尝不是其中的一张变脸。不得不承认,功利社会“陶冶”着我们的性情。教育的身影,忙忙碌碌,热热闹闹。课堂,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一问又一问,问问何时休;课后,学生的作业做不完,教师的案头层叠层。分数质量的最大化,窄化了师生思想的空间,浮躁了思维的心态。心,总是骚动不安,何来教育的闲适与从容,更无从谈雅。黄老师的这份雅,应该是摒弃了急功近利后的简约和纯净,也应该是除却了浮华与热闹之后的质朴与本真。“雅”字背后,是心灵在语文之海中的浸润。那么自然,那么芬芳。

清雅 一节课,就这么一段段地循序而教,一节课,就那么一句句的素白展示,教学环节似乎很随意地慢慢铺展,清清淡淡,简简单单,然沁入观者心底的却是别样的雅致:一是字词教学有层次。第一组都是动词,抓动作特点。第二组都有“木”字旁,抓字形识记。看似简单的几组词语,黄老师采取了不简单的教学方式。课标明确指出,字词教学应该成为各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始终不能放松。遗憾的是,往往成了中高年级老师遗忘的角落,而黄老师的教学无疑是个很好的范例。二是段落教学巧变异。第1、第2自然段,词串口语训练与文本细致描写作比较,发现文本描写的细微之处,解读文章的精妙;第3自然段,找出描写珍珠鸟词句,明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有感情范读,品飘散在字里行间之味道;第4自然段,以课后思考题“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为珠线,串起“圈时间、活动范围”学写作方法、“品好词好句”悟人鸟情感之珠子,走近了鸟,走近了人,也走进了作者和自己的心。整个环节清而不淡,实而不俗,看似轻描淡写,实为精雕细刻,变的是教学方式,不变的是这样一种理念:站在学生怎么读、怎么写的角度,按照语用的规律来教,把课文理解与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构语言学习的生成机制。原来,阅读教学中找准了着力点,善设了生花点,语文教学可以如此浪漫雅致。

优雅 情感是言语的生命。阅读教学唯有引导学生领悟文字背后隐含的丰富情感,才能使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心灵中有活力的生命元素。黄老师的课堂,“情”烟袅袅。那份情感的体验总是真切地起于文本言语,基于文本语言,最终又回归文本语言,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言和情感的同构共生。且看第4自然段的教学,以体悟 “珍珠鸟是怎么逐步信赖我的”为情感主线,分三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体验人鸟感情:①“珍珠鸟在什么时间在哪里活动”,圈画词语,勾勒情感背景,梳理写作方法,粗线条地把握了人鸟情感的脉络。②引导学生品读好词好句,体会其中的情味:“一点一点地挨近,你感受到了什么?”“鸟儿再看看我的反应。你会想到怎样的情景。”“鸟儿啄我的手指。你想说什么?”学生在情景性演读、探究性悟读相融合的综合学习活动中体验着、感悟着,逐步走进人鸟世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③“刚才老师介绍珍珠鸟是怕人的鸟,读到这里,你会想到什么问题?”一问激发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再次钻入字里行间,潜心默读,反复涵咏,将情感体验推向新的深度。“因为爱鸟,鸟才会对人如此信赖。”其实何止是作者爱鸟,学生跃动的眉宇、婉约的朗读声里不也传递着这份爱的情愫。“相识――相恋――相爱”,人鸟之情也可以演绎得如此完美,如此细腻委婉,让学生心胸间激荡起圈圈爱的涟漪,那份优雅,语言又怎能描摹啊!一词一句总关情,一启一拨皆是雅。面对文本,除了教“写了什么”,教师还应该教“怎么写”――教“以言达意”“以言表意”的方法。此乃语文之“道”,语文之“本”。黄老师深明此“道”,抓住了“根本”。

启航:一路欢歌且徐行

理想课堂并不神秘,更不遥远,它就栖息在你心灵最柔软的地方。理想课堂之路,就在你的脚下,等着你跨步延伸。准备好了吗?

你阅读了吗?读书,会使你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更加有教育智慧,也使教育更加美丽。

你参加课题研究了吗?课题研究融进课堂,才有生命力;课堂教学融入课题思想,才有生机活力。

你撰写教育教学反思了吗?“经验+反思=成长。”这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告诉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成长就必须要不断积累经验、学会反思。

第2篇: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

一、 理性预设,情理铺垫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并且附带情感的理性预设。《翻越远方的大山》的课堂为什么催人奋进,而《花瓣飘香》为什么是那么温情感人,我想一定是教师带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对文本进行理性并且合理的追问,才会造就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师的独特解读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经过精心的预设,如春风化雨一般,润物细无声,深化着学生的认知,升华着学生的情感,放飞着学生的个性与激情,使课堂富有动态,充满着活力,充满着灵性。

以《庐山的云雾》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感悟到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置身其中飘飘欲仙、腾云驾雾之感,我对此进行了三个层次的预设。首先出示相关云雾的图片,以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欣赏到庐山云雾的姿态美,体会到庐山云雾独特的魅力;然后通过文本解析,利用多个比喻等修辞方式的语句让学生对庐山云雾产生理性的文字体悟;最后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通过视觉和言语的双重体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为何会“流连忘返”,实质性地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领悟置身其中的神秘之感。

直观的视觉冲击,加上教师激情的引导,比喻句的感悟,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异口同声地感叹道“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最后老师顺应学生的情感,提问:“如果你置身庐山云雾之中,你会有什么感觉?”“飘飘欲仙”“腾云驾雾”“奇妙”这样的言语就脱口而出了。这样,课堂就给学生留下了理性的思考,无论是写作方法还是语文素养的积累还是美好情操的熏陶无疑都是水到渠成的。

二、 创设情境,情理交融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接受已有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获得感性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自己对于人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与作品达成精神的默契,形成双向的情感和意义交流,使书本文字生动活泼起来,创造出生命的活力,从而从书本中获得启发,产生真正独立的见解,获取思想的快乐。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所说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他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感悟文本情感的途径,那就是在情感体验中加入理性的成分,即情理同构。这让理性思考在小学阶段带有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神秘色彩,我想这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地耐人寻味。

以《珍珠鸟》的教学片段为例。我将课文中的两句话让学生对比着来读。一句是课文里的“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我问学生:“如果在‘拨开’前面加一个词语,你想加一个什么词语?”学生回答了“忍不住”、“小心翼翼”、“轻轻”、“悄悄”等词汇,表现出了“我”的小心和谨慎。接着我再补充课文当中被删除的一句话:“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让学生再次讨论,并且提出问题:“连看都不敢看,算喜爱吗?”学生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论:仔细去看,是因为我喜爱珍珠鸟;不去看,更加是因为我喜爱珍珠鸟。

就这样,根据文本,创设语境。如此理性思考的过程虽然是辨析的、探究的,但经历了这个过程,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会得到升华,变得愈发厚重,文本的形象也就能更加生动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这正是由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理交融的有效情境,最终使文章内容在学生理性与感性的认识中达到了平衡,实现了最终的教学目的。

三、 即兴对话,情理相生

如果说文本中的情感像一叶小舟徜徉在大海那般极具“画意”,那么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加入理性的思考,就像是为黑夜中的灯塔点亮前进的方向,更加具有“诗意”。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写:“今天的教育面临着一件使人着迷的任务,即发现如何在理智训练与感情奔放之间求得和谐平衡。”语文课堂中的情和理应该是相生相形的。课堂对话中,学生的话教师不可预设,需要教师依靠机智灵活的思辨能力来即兴引导。以《放飞蜻蜓》为例。我问:“同学们,你放过蜻蜓吗?或者你放过什么小动物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又要把它放了呢?”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了很多很多。根据学生的发言一一即兴对话引导到对文本的理性思考,让学生悟道得理。

这样的方法同样适用同类型的文章《这儿真好》。在两次试教时,我曾按照教学参考用书的提示,将本文的情感定位在“保护环境,植树造林”上。执教之后,我明显感觉到一年级的学生对“保护环境,植树造林”还只是停留在非常浅显而表面的认识上。所以在反思中,我在最后的描述方式中进行了修改,我说:“小熊现在的家还是荒岛吗?现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呢?”可以看出种植树木后的荒岛已经与众不同了。再简笔画“树木”,煽情地描述小熊和朋友们在种满树木的“绿岛”上的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小熊为什么之前没有朋友,为什么后来要种树。种树是因为要改善环境,把荒岛变成“绿岛”,这样才能改善环境,让学生认识到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绿色家园的重要性与重大意义。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去公园,如果公园也像荒岛,你还会去吗?然后情境回访就水到渠成了(小朋友们,你觉得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看到别人砍伐树木我们又该怎么做?……)所以说,教师根据文本进行的即兴对话,从生活的角度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学生的理解出发,在避免呆板的说理中又让学生悟道得理。这就是所谓无痕教育,润物无声。这样即使是中低段的语文课堂也会因为情理共生而显得更具深度。

第3篇: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用能力 文本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40

当下,有教师提出这样的疑问:“课堂教学中,教师哪里撩动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哪里促进了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哪里提升了学生语感的能力?”这直击阅读教学的核心,引发广大教师的反思。阅读教学亟待跳出内容繁琐分析的泥沼,将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对文本言语形式的感知体悟,寻找全新的文本涵泳的着力点。

一、故意一“漏”,“漏”出品析语言的最佳路径

再精彩的文本也是由一个个精致的细节构成。很多文本中看似平淡无奇的细微之处,其实正是作者或着力打造、或故意蕴藏的精彩之笔。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文本宏观的基础上捕捉言语表达的特质,引导学生以自身的体悟与思考感知文本语言表达的秘妙,让学生品悟语言的魅力。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文时,就采用了故意一“漏”的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朗读课文时,教师故意将“小家伙”读成了“家伙”。学生纷纷举手表示老师读错了。继而,教师和学生探讨这个“小”字漏得不得,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文本语言中,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采用故意漏掉的策略,不仅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学习质态,而且能够唤醒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巧妙一“补”,“补”出文本的未尽之言

在文本创作中,常常会因为各种因素形成文本的留白。这些留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对执教者而言更是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仔细研读课文,开掘出文本中的留白之处,引导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进行补白。这样确保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为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如《郑成功》一文详细描述了在郑成功的率领下,台湾官兵奋勇抵抗荷兰侵略者的经过。但由于点面结合写法的需要,作者省略了对郑成功的正面描写。这一留白正好给予了教学引导学生想象补充的空间。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文本中表现官兵奋勇抗敌的语句,并借助这些语句中官兵的表现想象郑成功的表现,继而通过言语的表达呈现在文本中。

文本中有很多并不起眼之处,在教师的巧妙点拨下,却生发出重要的语用价值。学生依托文本、运用文本,在感悟和历练中提升了言语表达的能力。

三、悉心一“换”,“换”出言语辨析的高效参照

阅读教学呼吁言意兼得。对言意的转换就是学生操弄语言、历练文字的最好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做到最合适的时机、以最合适的方式展现最合适的过程。在文本中,不少语言具有“超乎寻常”的作用,表现出强有力的表达效果。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置换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比照赏析的过程中,探寻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例如,在教学《水》一课时,有学生提出“水滑过身体的每一寸肌肤”中的“滑”字运用得不够准确。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可以用哪些字替代,再引领学生对比咀嚼,感受到“滑”字的作用。

置换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目的在于引领学生通过辨析对比的方式进一步探寻文本的语言精妙,提升言语实践能力。

四、精心一“仿”,“仿”出经典句式的言语密码

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每个句式、词语,甚至标点的运用都是作者悉心思考体悟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紧扣文本中的语境,思考作者在这种情景下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否还有更好的表现策略。我们要培养学生对语言选择精益求精的意识,并在体悟妙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笔。经典散文《桂花雨》一文中这样写道:“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触景生情,母亲开始怀念家乡的事物和味道,但这种情感蕴藉在字里行间并不鲜明。教师叩问:想起家乡的什么呢?除了花,还会想到些什么?这样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认知,引发更为广泛而深刻的体验。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他乡的________再________,终究比不了________,因为母亲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式对于学生而言相对是陌生的,但教师通过对家乡事物、情愫融入其中,给句式予鲜活的生命活力,使得精妙的言语形式由教材课文移植到学生内在意识中,有效地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

第4篇: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

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存在问题:有的教师忽视学段目标或单元教学目标,忽视略读课文在单元整体中的地位与联系,中段和高段教学模式一样;有的教师教学目标意识不明确,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粗浅理解就课教课。随意性很强。导致课时任务无法完成;有的教师没找准略读课文教学的起点,低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或理解)的问题,挤占了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有的变略读为泛读,放任学生自读,最终了无实效;有的“精”“略”不分,对略读课文过度精雕细琢,教师的强势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细碎频繁的问答,制约了学生活泼的个性、生命独特感知、体验和解悟。

那么,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如何设计,采用什么策略呢?

一、领会内涵 把握尺度

人教版教参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略读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要求。一般是“不求甚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说明精读课文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由“知”向“行”转化的训练基地。教师教学略读课文时,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相关的目标和要求、学段特点;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接受水平;编者意图一;文本、单元训练重点、单元导语,略读课文导语等,制定教学目标,强化目标意识。

二、注重预习 历练自学

教师的预习引导应体现梯度:三年级起可设计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顺课文,然后参照“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初步体会文章内容;四年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质疑问难、领会表达方法,初期教师宜多方启发,注重示范,还可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预习;五六年级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审题、读文、画生词(关键旬)、质疑解难(自能发现和自能索解)、查阅相关知识、摘抄”等方法长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培养自学能力,缩减课堂读文时间,赢得“精讲品读、适度拓展、积累运用”的良机,形成良性循环。

三、板块推进 因文而异

“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的教育启发、好词佳句、文章写法、读书方法),积累语言。”(崔峦语)此语在阐明略读课文教学基本步骤的同时说明:一是略读课堂教学结构要“简”:二是课文只是作为教学“语料”,要明晰不是课文的精读和略读,而是课型上呈现的方式为精读和略读,不同的课文,其教学目标、方式、形态方面也不一样;三是略的是教师的教,改“圈养”为“放养”。教师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授之以“法”,学生在略读课文中循法学习;四是要“略”中求“精”,选准着力点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其倾吐、吸收。因此,依据文本的题材、体裁、类型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1、简化结构,板块推进。与流线式教学相比,以板块推进方式进行教学,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更能遵循“以学论教。顺学而导”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将会更加关注“生成资源”。采用诸如“整体感知一自读自悟一交流点拨一积累拓展”板块设计方式,给学生留足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培养学生潜心会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形成或调整教学思路,再引导学生质疑解难、交流点拨,落实语文能力训练。

2、因文而异,选择教法。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文本的题材、体裁特点,精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第三学段叙事性文章、诗歌、说明文三种文体教学的共性要求是:(1)推敲重点词句,体会其感彩和表达效果;(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3)以读书为主线,加大思维力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4)注重语言积累和运用。落实到说明文教学的要求是:(1)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中得到乐趣;(2)揣摩说明文的知识理趣,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新鲜而富有新意;(3)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4)注意读写迁移,学以致用。其教法也不一而足。

(1)比较读。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人教版四上第四组中《猫》和《母鸡》同为老舍写的,其写法和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白鹅》和《自公鹅》同写鹅,各写了鹅的哪些特点,写法有哪些异同?略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教学人教版六上《跑进家来的松鼠》时,可以让学生从五上《松鼠》人手,温敬知新,再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弹性设置深入(多角度)对比阅读环节,完善认知结构。

(2)迁移读。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往往含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教师如果找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共生点,依据阅读提示(含单元导读、课文导学提示语、插图、泡泡提示语等)设计教学目标,选好切入口,给学生指明自主学习课文的途径,将能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3)重点突破法。如人教版五上有《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两文,《慈母情深》是让学生学会感恩母亲无私的爱,同时告诉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方式。这篇文章文学性较强,如果采用一般记叙文的教学方法,分析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会割裂文章的整体气韵。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勾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辛劳、深情和对“我”的支持的;体会短句成段快节奏的写作形式。《学会看病》是另一种母爱的表现方式(母亲鼓励“我”独立),侧重揣摩描写母亲矛盾的心理变化,让学生带着“母亲到底是不是冷漠、狠心”这个问题去感受母亲的矛盾、担心、焦急。而后对比两篇文章:同是写母亲、写母爱,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3、“略”中求“精”,选准训练着力点。教学内容宜少而精,教师应选准训练的者力点(结构、语言、情感、方法),精讲品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如王春燕老师执教《猴王出世》时从“形式”入手,引导学生将着力点放在研究语言形式、感悟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上,取得了成功。

4、研读交流,多元解读。阅读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从阅读中的心智活动来看,吸收和倾吐是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教师可设计讨论、争辩、交流等对话形式让学生畅所

欲言,唤起他们阅读的心理体验,同时要善于捕捉真切的个性体验,对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性的评价。

四、适度拓展 积累运用

一是拓展阅读。大量阅读有助于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快速提升。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时也指出:“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人教版四上)涉及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查找大陆漂移说的相关资料;在课中,教师可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情况、医生的劝阻及他为地质事业献身的资料;课后让学生阅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的故事并交流。此外,选读课文也可以按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在学完略读课文后拓展阅读。

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接触名著,领略经典的魅力,享受“名著之旅”:人教版四上《昆虫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五下《水浒传》、《西游记》;六下《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可采用定时、随机指导两种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效率,落实“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课标要求。

二是拓展实践。略读课文教学还应该考虑给学生自我拓展的空间,留下举一反三的天地。如教学《学会看病》,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阅读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让学生到医院去一趟,搞清楚看病的程序,再让学生以儿子的口吻描述到医院后的经过,也学着文章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变化;描写一件发生在医院的事情,注意叙述和心理活动描述,促进读与写的有效迁移。教师还可考虑为学生搭设实践的平台,让其展示才能、张扬个性。如教学《索溪峪的“野”》,可让学生介绍索溪峪,评选“优秀小导游”;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后欣赏(或学唱)带藏族民歌风味的《天路》;教学《小木偶的故事》后,让学生改为剧本,小组合作表演;学完《大瀑布的葬礼》,让学生参照资料将课文改写成演说稿,进行演讲;模仿《蒙娜丽莎之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一幅名画……教师要尽可能使略读课文教学有声有色,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三是积累语言。纵观人教版教材,许多略读课文出自名家之手:《母鸡》(老舍)、《祖父的园子》(萧红)、《我的“长生果”》(叶文玲)、《桂花雨》(绮君)、《松鼠》(布封)、《珍珠鸟》(冯骥才)、《慈母情深》(梁晓声)、《学会看病》(毕淑敏)……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规范的优美语言、精彩句段。做好读书笔记,便于自己习作时“厚积薄发”。如,《珍珠鸟》的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冰心曾经评点:“这个‘真好!’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悦。”这是绝佳的语言训练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后,也尝试在习作中将表达情感的简短词语放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四是积累方法。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仅授学生以渔,更应“授学生以渔场”(肖川)。课堂教学设计要有侧重于阅读知识和方法技巧的指导环节,一课一得,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方法又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如《秦兵马俑》可以“保存世界遗产基本资料”为名,引领学生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渗透整理信息的方法,再通过制作“秦兵马俑基本资料卡”,让学生运用跳读、扫读、选读等略读方法读懂全文(计时训练),让学生明白,对于有效的信息,可以用资料卡的形式及时保存,初步懂得资料卡的内容及制作方法,也培养学生及时积累资料的习惯。

五、及时评价 激励巩固

课标指出“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内容、过程及效果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激励、巩固阅读兴趣。香港教师非常重视设计课堂阅读练习和及时评价反馈,他们的相关阅读练习有填空、选择、简答三种类型的题目。填空题,往往要求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文中的词语;选择题,大多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语段检查学生的理解、概括、分析能力;简答题,要求学生对某一个现象作出判断和阐释。另外,教师也应对教与学目标有效达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采取何种补救措施来继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第5篇: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努力拓展语文教学课堂资源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编排与篇目选择中非常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如《奶奶的白发》将生活中的脉脉亲情带到了语文课堂上,也带进了学生的心里;《我叫足球》把学生们日常的体育运动生动地融入到语文教材当中;《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将美丽景色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一切都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有力地提升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却没有能够很好地将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枉费了教材编者的一片苦心,也影响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笔者主张,我们应结合当前使用的苏教版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努力拓展语文教学资源。

譬如,笔者在教学《珍珠鸟》一课的时候,并没有按照整体感知、自主探究、佳句赏析的(下转第70页)(上接第68页)课堂步骤,从字词句段篇的教学视角组织活动。我建议学生们亲自去捕一只鸟,或者去市场上购买一只,观察、喂养了一段时间以后,再开始学习这篇文章。课始,笔者就发现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学习早已迫不及待,老师刚刚导入新课,他们便纷纷举手,说自己与小鸟相处这一段时间的感受。有的刚说完:“没几天,我好不容易捕捉的小鸟就飞走了!呜……”说着说着孩子竟然哭了起来。不过很快就又有学生说:“真的就像文章作者所说的啊,一开始它总是试图飞出户外,但时间一长,竟然开始一点点靠近我了,并能够无所顾忌地到我的水杯里喝水,还能够扰乱我写作业,像文中写的一样,啄我的笔尖。真好!”这名学生一脸欣喜与骄傲。还有一名学生说:“我深深地理解了作者的感悟,真的是‘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想说‘真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多些信任,多些美好。’”看看,孩子们说得多好,尽管笔者没有从重点字词的分析入手,但学生已然对文章主题、结构层次、思想情感有了一个准确、深刻的把握,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从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出发,营造良好的深入阅读课堂氛围

新课程背景下,人们几乎已经完全摒弃了语文课堂中教师逐层逐段、逐字逐词的讲授方法,取而代之以整体感知、佳句赏析、小组合作等新的课堂模式。鉴于此,笔者主张,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更应结合深入阅读教学模式,将语文课堂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譬如,笔者在讲授《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对狐狸花言巧语欺骗乌鸦的行为感到愤慨,给予了否定、批判。这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讲道:“狐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觉得狐狸的智慧与拼搏值得肯定。”说完,笔者和其他学生一起给予这名学生热烈的掌声,尊重他的个性化看法。但同时,笔者并没有简单地以肯定作结,而是循循善诱,引导那名学生明白了自己的理想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达成自己的理想而损害他人的利益,更不能坑蒙拐骗,不择手段。这堂课,可以说很好地将个性阅读与深入阅读有效结合起来,升华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让语文课堂流光溢彩、恰到好处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们小学语文课堂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从多媒体技术面世时的一哄而上,到现在能够逐渐理性地对待,这无疑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大进步。笔者以为,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探索发现提供了便利,但我们不能过多地将一些机械、固定、死板的程式化内容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我们更要关注学生本身,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课堂生成,让语文课堂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流光溢彩、恰到好处。

第6篇: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兴趣学习

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已是热点的话题。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充满了渴望,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而学生对知识的求知若渴,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率就要发挥到最大,但仅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于学生,也要发展课外学习,课堂也是学生解惑、求知的重要场地。语文课堂的活跃,让我们反思,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课堂的教学率是否发挥到最大呢?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提高呢?对其进行以下分析。

一、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授的方法。在现在课堂中,虽然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大多数的讲课方法还是比较单一、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有些被动。这样课堂的效率就不能完全的发挥最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就降低。

(2)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禁锢。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中倡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辅。但语文课堂中,教师预先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对答案固定,让学生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心中的问题及答案,由此使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也就随之降低。

(3)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忽略。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对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培养。没有兴趣的学习,犹如枯竭的泉眼,老师教授时也是比较费劲的,这样语文就比较呆板,让学生对之失去兴趣,课堂的教学率也就降低。

二、创建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1.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了老师,也是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激励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而学习氛围在学生学习时,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所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心理下,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如在学习《童年的发现》这一课,我走进教师时,拿了一组动画影片,同学看见我拿到影片,好奇的问我:“老师,你哪影片干什么呢?”“这个影片和要学习的知识有关吗?”等一些问题,我只是神秘的一笑,等会上课你们就知道了。在课堂上同学们看过动画后,我提问到“同学们是不是会做和动画上一样会飞的梦境呢,知道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吗”,学生惊奇的看着我,开始讨论自己曾做过哪些梦。这样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就变的轻松,愉悦。我在学生的讨论中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看书中主人公是怎么来解读自己的梦。一节课就这样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渡过,这样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也就乐此不疲,对语文世界也充满了好奇。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被动化为主动,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2.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引导,是很多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要以“趣”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在语文授课中,还要培养师生之间的交流和默契,使学生对老师教授的科目有期待的心情。语文教学中也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认知新事物,其表现在好奇、好动、思维发展,对与教师给予的表扬和鼓励是很期待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要通过不断的鼓励,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热情。如在《珍珠鸟》先给学生放映一些鸟的图片进行观看,告诉学生要认真的观察放映的映像,首先让学生写下看到鸟儿的特征,并让几个平时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对所看到的鸟儿进行描述下,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评价,表扬学生观察的仔细。在接下来的讲课中,并让学生积极的提问,并进行解答,让学生表演“探”这一词,对于发言的学生,给与鼓励让学生以后继续努力;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鼓励他们在以后争取课堂发言。这样学生对所表扬自己的老师就会产生好感,并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答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

三、通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在学习阶段中是最基础的科目,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的科目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使用性,所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学习语文时,不仅要通过课堂教授知识,还要学生通过课外活动,亲身感受身边的语文环境,去体验和应用,真正感受知识的存在。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让学生善于观察,体验获取新知的愉悦。如在讲到《落花生》这节课前,让学生提前收集一些花生的播种、生成、结果、收获等关于花生的资料,强调学生要认真收集资料,并观察资料中存在的问题,汇总资料。在课堂中,讲到落花生一词时,让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理解,教师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并让学生提出在课外收集资料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一一解答,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学习不全是老师教授,也可以自己主动学习。这样的调查将语文课堂与课外学习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合适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自己语文的功底,融会贯通所学的语文知识。

课外活动的方法,不仅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也有所帮助。在实践中学生发现问题,对于不能的解决的问题,就会寻求答案。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看下课本或询问老师。这样小小的提醒,会让学生在疑惑时阅读课本。这样使学生初步养成了预读的习惯,其后进行加强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的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不同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探索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阅读语文书籍,循环渐进,学生就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后,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仅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7篇: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

一、关注形式的规范性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修改,实际上突破了将文本视为权威的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1.改正标点

如《松鼠金龟子》。

师:大家看看大屏幕上的这两段文字,都有标点符号用得不恰当的地方,请指出来改正。

评析:某些文本受当时语言习惯等影响,存有一些错误或不合理处。学生进行文本改正,既巩固标点等知识,又梳理文意;而这种课堂实践,会启发学生理性认识文本、质疑文本。

2.修格

如《浪之歌》。

生一:“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中的“工作”一词很口语化,和全文的风格不协调。

生二:我也有同感,“工作”的意思表述是清楚的,但这个词很一般,力量不够。

师:有道理,这是语体风格不统一的问题,可能是翻译造成的。大家改一改。

评析:教师勇敢面对学生的质疑,让其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经验,来修整文本风格。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已暗示学生不可忽视文本的不合理处,要敢于大胆质疑。

3.改变文体

如《谈生命》。

师:把一些标点符号变一变,然后用诗歌的形式把句子重新组合了。

评析:改变文体是让学生从新角度认识、理解文本;它是一种趣味性的课堂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对文本“指指点点”时,教师不仅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二、 探究形式的意味指向

在文本教学中,教师除了关注文本内容,还可以关注文本形式,并从探究其意味指向出发,启发学生质疑。

1.“删”词、段

如《散步》。

师:这些句子具有相同的特点,句中有的词语可以删掉?请你研究一下。

生:所有的“我的”都可以删掉。

(投影展示删掉之后的句子;指导朗读删掉“我的”后的句子)

师:真的可以删掉吗?

评析:教师以《散步》初版作为删改的“底稿”,是有意保留文本瑕疵,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教师假“删”句子,是在深入挖掘文本的价值,启发学生大胆质疑。

2.“增”句

如《松鼠》,为了让文章显得更加眉清目秀,让学生在2、3、4、5段的末尾各创造一个句子,要求:①这个句子要对全段进行概括性说明;②分别用上“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语;③要和前文自然衔接”(投影)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在“增”句的课堂实践中,揣摩文意,训练写作。教师采用“增”“删”等教学手段,必然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一直以来的“教教材”,即教师也在质疑。

三、 反思主题、观点和素材特点

1.多元解读主题

鼓励学生个性解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珍珠鸟》。

师:作者说是信赖创造了美好的境界,真的只有信赖吗?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些“不”去深入思考作者创造美好境界的奥妙到底在哪里?

生:从这三个“不”,我看出来作者对鸟儿首先是尊重……不去刻意地管理它就是一种真正的尊重。

生:这个故事我觉得老掉牙,不外乎就是一个征服的故事――人征服动物……

评析:通过质疑,学生不单能收获某篇文本的具体认识,还能树立多元解读的思想。

2.与观点“争鸣”

“争鸣”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观点进行质疑。“争鸣”时,教师有意“边缘化”,让学生从文本中寻找依据佐证自己的观点,就能锻炼其分析、思考能力。如《敬畏自然》。

师:那么,现在我们要反思作者的观点,看看是否能够和作者“争鸣”呢?……请看:周国平《我们都是幸存者》(节选)、何祚麻《驳“人要敬畏大自然”》。(投影:严春友:敬畏自然;周国平:顺应自然;何祚麻:征服自然。)同学们,请问,你们更赞成谁的观点?

评析:“争鸣”先要“共鸣”,即让学生把握住文本观点。教师以资料助推等方式整合相异观点,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发言,是在带领其朝着质疑的方向前进。

3.研读素材特点

教师拨正学生的思考角度,研读素材特点,也能培养质疑精神。 如《背影》。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父亲的爱。

师:请你聚焦这段文字,这段描写,是什么样的爱。

生:伟大的爱。

师:“伟大”太抽象也太笼统。

生:无私的爱。

师:比“伟大”好,但还是比较空。再加油!表达出此时、此地、此境的爱的特点。

生:表现的是无微不至的爱。

师:“无微不至”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但此刻,描写的是买橘的过程,父亲孤身一人爬月台啊,他对谁无微不至呢?

孩子,不着急。请你读这段文字。勇敢点儿。这段文字,是写父亲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吗?

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

师:所以,不能用无微不至。这样的身材,这样的穿着,这样的动作,父亲是怎样去爱啊?是无微不至地去爱吗?

生:是努力地去爱。

师:努力!真好!但是,情感色彩还不够。非常努力,努力到最高程度叫什么?

生:竭尽全力。

评析:教师表面上是在“责难”学生,但实际却是对学生的“应试”思维拨乱反正。拒绝学生泛泛而谈,让他们带着质疑走出课堂,这就是语文应具有的人文色彩。

四、 反思文本插图的合理性

插图是基于审美、注释等目的而被录入教材的,同文本结合十分紧密。但某些插图并不契合文本内容,这个矛盾就可以作为质疑点。

如《天净沙・秋思》,让学生自由地朗诵全诗,然后仔细观察教材为它配的插图,看一看是否最好地体现了《秋思》的意境。

u析:学生质疑插图是否合适,实际还是在分析、理解原词。以此矛盾组织教学,除了学生能收获满满,还可解决诗歌教学缺乏趣味的困境。

第8篇: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

一、学情分析:

本班绝大部分学生拥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平时课堂教学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写出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的文章;课后热爱阅读,乐于交流,能积极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但也有个别孩子学习态度有待加强,没有良好的阅读与思考习惯,思维能力发展比较缓慢,常词不达意,没有良好的阅读方法……需要教师、家长同学多关注、多鼓励、多提醒,加强阅读思维培养,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其语文素养提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

(4)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2.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200个生字及词语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00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的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发言时要控制时间,讨论小姐要总结异同之处。

(3)讲清楚故事细节,讲故事时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4)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5)分条讲述,把推荐一本书的理由讲清楚,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5.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阅读有一定的速度,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初步了解课文,学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5)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6)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7)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8)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好处。

(9)积累优美词句,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4)能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5)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突出重点。

(6)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三、教学措施:

1 .努力钻研教材,分清教读课和自读课,依据课文内容、文体和单元要求的教学目标来设计不同的教案程序,突出每一课的特点和重点。

2.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重视阅读方法与阅读速度的培养。

3.采用“1+X”方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4.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5.加强家校联系。家校携手,加强沟通与交流,鼓励家长督促孩子积极参加活动,用心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6.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主动向身边老教师和名师大家学习,边实践边反思,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进度:

内容

课时

重点目标

时间

安排

阅读推荐

元万物有灵

1.白鹭

2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发言时要控制时间,讨论小姐要总结异同之处。

9.1

-

9.12

米切尔 .恩德《毛毛》

2.落花生

2

3.桂花雨

2

4.珍珠鸟

1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1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3

语文园地一

3

元策略单元

5.搭石

2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能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9.16

-

9.27

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6.将相和

2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2

8.冀中的地道战

1

习作:“漫画”老师

3

语文园地二

3

课外阅读交流

1

元民间故事

9.猎人海力布

2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提取主要信息,编写故事。

讲清楚故事细节,讲故事时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9.30

-

10.16

《中国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非洲民间故事》

10.牛郎织女(一)

2

11.牛郎织女(二)

1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1

习作:缩写故事

3

语文园地三

2

元深爱祖国

12.古诗三首

3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10.17

-

10.31

《中国励志故事集》

13.少年中国说

2

14.圆明园的毁灭

2

15.无名岛

1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3

语文园地四

2

《十万个为什么》

课外阅读交流课

1

第五

元习作单元

16.太阳

2

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11.1

-

11.15

17.松鼠

2

习作例文

2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3

舐犊之情

18.慈母情深

2

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11.18

-

11.29

佐野洋子《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19.父爱之舟

2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1

习作:我想对您说

3

语文园地六

2

四季之美

21.古诗词三首

2

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好处。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12.2

-

12.17

巴勒斯《飞禽记》

22.四季之美

2

23.鸟的天堂

2

24.月迹

1

习作: 即景

3

语文园地七

2

课外阅读交流课

1

读书明智

25.古人谈读书

2

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突出重点。

分条讲述,把推荐一本书的理由讲清楚,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12.18

-

1.4

马克吐温《王子与贫儿》

26.忆读书

2

27.我的“长生果”

1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1

习作:推荐一本书

3

语文园地八

2

复习测试

第9篇: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

实施生命教育既是教育的重大使命,也是教育的应然要求。人文性最强的语文学科应承担起这一重大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应借助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之可贵、尊重生命之存在、欣赏生命之美好、提升生命之意义,进而实现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

生命教育;语文教学;关注

最近几年来,有关生命教育的话题虽被广泛关注,但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自杀和伤害他人的事件却还是层出不穷:有的因考试失利自杀,有的因与别人争吵轻生,有的因与别人发生矛盾而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甚至致他人身亡,甚至还有人因生活琐事将屠刀对准至亲至爱的亲生父母……一幕幕惨剧让人触目惊心,这些肇事者不乏尚年幼的小学生、也有拥有高学历的“天之骄子”。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究竟什么原因使他们视他人的生命如草芥?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们大多数人平时只关注孩子们的成绩,究竟有多少人真正关注过孩子们的生命成长历程?我们的课堂教学又究竟向孩子们灌输过多少生命意识?

反思之余,我们更应深深地认识到,教育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然后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生命教育既是教育的重大使命,也是教育的应然追求。学校除了开设生命教育专题课堂外,作为人文性最强的语文学科更应担负起这一重大使命。因为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在进行生命教育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文章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的素材。

此外,语文学习的范围极其广泛,语文学习的方式也灵活多样。我们除了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渗透生命意识外,还可以借助课外阅读以及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生命教育的使命,利用现有的语文教材,借助语文学科的优势,通过多种手段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进而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

一、认识生命之可贵

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敬畏生命》借助柳树飘飞树种这样一件再自然、普通不过的事悟出:生命是一场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是来之不易的。行文中,作者以平等或者近乎崇敬的情感赞美那些看似弱小的自然界的生命,在感叹和赞颂之余,她又联想到人类自身,“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作者巧妙地借自然界的生物婉转地表达了她的思绪,其心灵的波动所产生的强大的感染力引领着我们一同进入她的情感和思维空间,共同品味、思悟生命的伟大和内涵。阅读课中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体味,并就生命话题展开讨论,让孩子们在思维的碰撞中领会到生命的可贵与神圣。生命是神圣的,同时生命也是脆弱的。七年级下册中的《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节选部分写出了鲁滨孙被陷荒岛之初的那种绝望而又极力寻求希望的矛盾心理。鲁滨孙流落荒岛,心中极度绝望,他甚至质问上天“为什么这样作践他所造出的生灵,害得他这样不幸,这样孤立无援,这样沮丧无聊”。灰心丧气、痛苦绝望一度紧紧缠绕着他,但他最终用理智战胜了软弱。“不错,你现在处境很孤寂,一点儿也不假,可是请你想想,还有你一起的那些人哪,他们都往哪儿去了?你们一同上船的,不是11个人吗?那10个人往哪儿去了?为什麽他们都没有保住生命,只剩下你?是这里好呢?还是海里好?”有生命就有希望,鲁滨孙就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历经艰辛的28年荒岛生活后回到了家乡。流落荒岛28年的鲁宾孙都能坚守生命,创造奇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生命,不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呢?在课堂讨论中,在老师的精彩解读中,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生命本身是可贵的,珍爱生命更是难能可贵的。此外,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它也属于父母、亲戚、朋友,也属于每一个爱它的人。一个人生命的失去,将会使众多的亲人陷入噩梦,使朋友陷入痛苦。因而,珍惜生命,平安、健康、快乐地活着,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二、尊重生命之存在

我们生活的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是由形形的生命组成的。在生活中,我们不光要尊重自己的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尊重一切的生命,这个世界将因尊重而更加美好,我们也将无时无处不感受着生命的高贵与美好。九年级下册有《孔乙己》一课,文中的孔乙己――一个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位置的读书人,一个在人们的冷漠与嘲弄中无声无息地消失的“苦”人、弱者。鲁迅先生将自己对社会、对人性的思索融诸笔端,读来令人心酸,也更令人深思。学习本文时可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假如孔乙己不是生活在那样一个冷酷无情、弱者备受践踏的社会,而是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充满尊重与关怀的环境中,他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通过分析、讨论,学生会受到强烈的情感和道德的震撼。他们会反思自己以前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另外,尊重生命,不光体现于尊重人类的生命,也包括尊重一切的生命。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嚎叫……。其实,不仅仅人类才拥有生命神圣的光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值得我们敬畏。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四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因主人的尊重和主人和谐相处的《珍珠鸟》,为种族延续而舍身跳崖的《斑羚飞渡》,身陷牢笼的《华南虎》,在广漠的草原上奔腾恣肆的《马》。这几篇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的素材,无一不震撼学生的心灵,呼唤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意识。只有尊重生命,才能享受生命所带来的美好的一切。

三、欣赏生命之美好

九年级下册冰心的《谈生命》写道“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息。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流经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是啊,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不断追求梦想的生命历程中,既有斜阳芳草、晚霞新月,又有激电迅雷、疾风暴雨。在灿烂的美景中,我们快乐幸福地生活着,尽情享受着生命之美好。但狂风暴雨也是我们人生美丽风景中不可抹去的一笔。只有禁得起暴风雨的洗礼,生命之花才能更绚烂。孙子膑脚而兵法传世;蒲松龄落第却奋发创作;曹雪芹家道中落而红楼惊人;安徒生屡遭失业仍自强不息;奥斯特洛夫斯基病魔缠身仍坚韧不拔。这些都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在老师的精彩解读中,学生心中就打下了“一帆风顺的成功的人生固然美好,充满挑战的人生会更美丽”的烙印。

四、提升生命之意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段话对生命的意义做了最好的诠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人应当抓紧有限的时间去生活,去奋斗,为民族、社会、国家做出一定的贡献,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和内涵。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是我们的时代精神。语文学习就应该张扬这种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生命就是垄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生命就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生命就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鲁迅为了拯救国民的灵魂情愿弃医从文,闻一多面对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美国救济粮……在课堂学习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此外,可以借助语文学习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组织学生举办以“生命的意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入社会,通过调查、访问英雄人物等形式,在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

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相信我们的孩子只要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和周围的一切,生命之花将会更绚烂,这个世界也将会更精彩!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