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综合教研组范文

小学综合教研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综合教研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综合教研组

第1篇:小学综合教研组范文

一、今年工作概述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综合教研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且任务十分坚举的工作,具体来说今年的工作主要如下:

1、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是一教学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今年我们综合教研组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以从严从细的标准来要求全体组员的教学常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主要抓好了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由于我们综合教研组一个复杂的教研组,所辖的课程设置较多,并且大多数教师均为兼职,因此规范课堂管理是一个必然的工作。

3、认真落实了教研活动,综合教研组今年为了规范教研活动,做到了开有成效,办有形式,使每次活动有声有色。

二、取得的成绩

今年我们综合教研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如下:

1、整体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起色,特别是我校的社会、劳动等学科的常规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2、教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今年我组负责开展的几个大型活动都十分成功,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今后的教研工作带了一个好头,收到了良好效果。

3、注重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果,使我校教师能够紧紧跟上时代潮流,不被时间淘汰。

4、抓好了教学成果的统计与展示工作,今年我们在开学时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收集学生在平时作业中的一些好的作品,本学期结束时我们一共收集了优秀作品200多件,放在学校的橱窗中展示。

5、抓好了学期结束时的教学质量考核工作,做到了有形式,有内容,有成绩,有分析。通过考核发现我校综合组的各个学科教学工作扎实,教学效果都十分好。

三、基本经验

取得了以上成绩我的基本经验是:

1、要以学校教导处为龙头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要注意学校各教研组的横向联系工作。

2、要注重发挥全组所有教师的集体力量,注重每一位教师的参与,才能把本组的教学教研工作搞上去。

3、要注重形成一定的制度,使每一位教师对教研组的管理工作形成一定的共识。

4、要认真抓好每一次活动的开展,才能更大的调动全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不足与今后打算

今后我将努力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加大综合组的教学改革力度,使我校综合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2篇:小学综合教研组范文

上海中小学“二期课改”明确提出要加强校本教研的研究与实践,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保证基础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

近年来,伴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校本教研在上海中小学的实践出现了喜人的形势,不少学校卓有成效的探索,为校本教研的诠释提供了案例,为实现教育理念的可操作化提供了范例。

这里刊登一组示例,从中可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理论探索之河:校本教研面面观

何谓“校本教研”

“校本”(school-based)这一概念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当时的理论依据是放权给学校带来的自主权力会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校本”的理念引入我国,与国家对教育的权力重心的转移有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由此而来的各种校本形式,诸如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培训也就接踵而至,校本教研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校本教研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种方法性支持系统,贯穿于其他各种校本形式之中。所谓“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的特色为本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教研。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的变革,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和深入研究课程教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研究为纽带,通过专业引领、行动跟进和实践反思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形成扎根于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每一位教师发展的新型教研文化;加强由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的学习型教研团队建设,逐步创建教研团队的活动制度、交流制度、评价制度和资源共享制度。

关键词简析

关注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的变革,对教师的着眼点已从课堂教学扩展为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甚至生活方式。校本教研,要为所关注的方面提供帮助。

研究纽带研究为纽带,是说教研以研为重点,研究,既是问题解决的“中介”,也是提高能力的“台阶”,研究深入一步,就能提高一步。

专业引领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大概念,是指实现教育目的的能力,而并非仅指学科教学能力。专业引领,有专家、同行及一切有真知灼见人士引导的意思。

行动跟进研究的实现,行动是必须的,否则只是纸上谈兵。行动跟进,是注重实践环节。

实践反思实践反思,就是把过程当作研究过程,把经验甚至教训作为宝贵的财富。反思,是在深层次研究问题。

新型教研文化把教研提到文化的层面,这是很有意义的,也是教育人文化的体现。新型教研文化,更多地是遵循教育规律,更多地体现教育关怀,更多地落实教育和谐。

学习型教研团队教学,从某堂课看,是一种教师的个体行为,而所有教师的教学行为,就会形成学校的教育文化品质和程度。学习型教研团队,以汲取各种有益于教育和教学的文化为载体,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学、互助和互励,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校本教研种种

“自下而上”教研

“互动式”教研

“参与式”教研

“实战式”教研

“案例式”教研

“专题式”教研

“诊断式”教研

“跨学科”教研

友情提示

问:校本教研与教研组教研有何不同?

答:首先,从观念上看,校本教研是以学校可持续发展,追求整体教育质量最优化为基点,而不是仅局限于某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其次,从范围上看,校本教研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以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为半径,而不局限于少数几个骨干教师的发展。这种研究是教师全员参与的,不是个别教师研究,不是特级教师或者骨干教师的专利。新课程的顺利推进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每一个教师的热情投入。

再次,从组织形式上看,从学科教研走向全校跨学科教研,从以某个年级或某门学科为依据的部门教研走向全校性的教研。

第四,如果说以往教研组的教研集中在“备课”,那么现在校本教研则致力于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应该说,校本教研并非一个全新的事物,它是在原来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诞生的。但是,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原来的教研活动。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校本教研有了新的内涵,并被赋予新的使命。显然,校本教研与原来的教研组教研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

问:校本教研是否在校内进行的教研活动?

答:校本教研,更多指的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从组织结构上说的,并非只有在校内举行的教研活动才是校本教研。如果某所学校在非学校的地方举行了一个教学研讨活动,或联合他校共同举行教研活动,这样的教研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校本教研。

问:校本教研是否意味着教师今后培养以校为本?

答:教师成长过程伴随着教育生涯,相对的成熟是指拥有基本的教育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出校本教研,只是强调教师培训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从教师工作的基本场所考虑教师的长远发展,其实教师培训,从政府组织的层面上说渠道是多方面的,从个人角度说更是途径广泛。

实践摸索之舟:校本教研竞帆游

各校成功范例:有益启示

虹口区复兴高级中学抓重点三个基本组室

学校组建了教研组、年级组和学习组三个最基本的组室单元。教研组以学科研究为主,让教师获得最好的专业发展;年级组通过整合,形成相互协调的班级教师组队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学习组则是教师们政治学习和开展凝聚力活动的基本单元。三个组室互相支撑,为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证。

如学校的数学组,通过每周定时开展的集体备课,共享教学经验,形成了倡导良好师德、善于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教学作风严谨、全组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

虹口区北郊高级中学综合性教研组实施联合作战

建设综合性教研组、强化跨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将人(教师与学生)的个性潜能看作是有待开发的一种资源,激励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实现学习与教学的综合。

集聚学校在教研管理层面上,增设了四个综合性教研组,即:科学与生态综合教研组,含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人文与社会科学综合教研组,含语文、外语、历史、政治学科;数学与信息技术综合教研组,含数学、信息技术学科;艺术与体育综合教研组,含音乐、美术、体育学科。综合教研组的建立,为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创造了条件,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黄浦区曹光彪小学加强教研组“小基地”建设

学校教研组在学校发展目标引领下,实现自我要求、自主发展,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四小基地”。

一是校本教研小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二是青年培养小基地,通过扶、帮、带、传,为青年教师成长与进步创造条件;三是教育科研小基地,将组室创建为教育科研的场所;四是活动开展小基地,由教研组策划、组织学生活动和组室外活动。

点评:教研组是最基层的教研活动载体,如何重组与构建、运行值得研究。

静安区上海市一师附小网络教研红红火火

“新空气”——一师附小教科研网站,也是该校的教科研平台。在主页Flash动画中醒目地滚动播放着倡导的教科研理念——专业引领、实践反思、全员参与、交流分享、伙伴互助、共同成长。网站分为两大功能模块,一是由“聚焦新视点”、“走进新理念”、“透视新课程”、“打造新品牌”四大版块组成的资讯平台;二是以“有话大家说”教科研论坛形态出现的互动平台,它分虚拟教研、网络科研、教海随笔三大专区,每个专区又下设四个分区。备课集约化、教研主题化、思维风暴化、专业引领化成为网络教研的显著特点。

网站自2003年9月正式开通运行至今,初步形成了附小的网络教研特色。以数据为例,截至2005年3月底,教导处、科研室提供上传的教育教学资讯共计258条,教科研论坛中教师主题2603帖,其中仅以“教海随笔”中的“新思维”一区为例,讨论主题95帖,回复2921帖,点阅计数24514人次。

普陀区甘泉外国语中学“青蓝工作室”

“青蓝工作室”,有50多个教师经申请筛选成为会员,“青蓝”两字,取自“青出于蓝”,顾名思义,这个工作室的目标是组织有质量的活动,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该校“展示成果,分享经验——青蓝阶梯讲坛”为题的校本培训活动,把校本教研的理念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主持人以访谈的形式引出全国首届“和谐杯”新课程理念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获得者陈君的话题:“山不过来,我过去”,在鲜花点缀的雅座里,轻松地谈论着教学的过程,反省、思考、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点评:教研的时空可以因校而异,尽可创造。

闸北区宝山路小学为每位教师课堂教学录像

宝山路小学全校40多位任课教师都有一“部”自己课堂教学的录像片,然后自己和同行用新的教育理念对“镜头中的我”在教研活动的“显微镜”下进行“过堂”,找到能够活跃教学开发学生潜能的“细胞”,必要的话做“手术”,从而使教学“活龙活现”。

微格教学就是用现代化视听设备将教师课堂教学录制下来,通过事后的“定格”分析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团队学习高效教研

在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教师课后做笔记时常用一种叫“左手栏”的方法:在一张纸的右侧记录笔记主人与同事们对话的内容,左侧则记录交谈的每一个阶段自己心中想说而未说的话,然后将隐藏的假设摊出来,并显示这些假设如何影响行动的因素。教师通过这种个人与群体柔性“碰撞”的反思,提高教学能力。

该校在校本教研中十分注意运用团队学习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和谐高效的教研之路。

普陀区华东师大附小共营小组合作共赢

在华东师大附小,活跃着10支非学校行政安排,由志同道合的教师自由组合起来的非正式组织——“合作共营小组”。他们齐心协力共同扎营在教育第一线,努力营造和谐互助的氛围,齐心经营共同的教育理想,尽情地发展各自的专长,赢得彼此的友谊,赢得前进的动力,赢得成功的喜悦。

如:“FZ”合作组由4个年龄相近的教师组成,她们又各有所长——音乐、美术、朗诵、演讲、舞蹈,互补的特长使她们把语文与形象艺术、语文与表演艺术、语文与音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设计并组织开展喜闻乐见的学科活动。

点评:着眼于每一位教师成长,是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课改研究基地:成果一览

校本研训,要构建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

普陀区延河中学:在学校的行政组织建设中融入学习型管理理念,构建决策层面、组织层面、实现层面三级管理体制,保障校本研训的实施。

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学校:初步实现制度化,教师素质得到提高,学校的内涵得到发展。

第3篇:小学综合教研组范文

一、中小学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职能行政化

现在中小学的教研组,教研的味道越来越淡,管理的功能则越来越强。教研组主要根据教导处的要求,“上传下达”承担一些常规活动的组织,如制订计划、填写表格、学期总结、教学检查等事务性工作,而不是真正从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出发,去研究、讨论、交流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正如有人指出,目前中小学教研活动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工作布置多,问题探讨少;讨论‘教’的问题多,“学”的问题少;对教学问题现象描述多,实质分析少;教学经验总结多,课题研究成果少”等[2]。教研组更多发挥的是“行政组织”的功能,而非“教学研究”的功能。教研组长只是学校日常事务管理的传达着,而非学科课程的专业领导者。

2.价值功利化

教研组的全部价值应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升教师的发展,只有这样,学校教研活动才是积极有效和有意义的。然而,现在学校教研组活动的价值越来越功利化,把教研活动的目的简单化为上“公开课”、“评比课”和应付考试,教师反复操练,以便获奖或取得好的考试分数,单纯为教师的“短期利益”服务,完全背离了教研组的应有价值,久之,不但效果不佳、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帮助不大,反而过多的重复劳动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丧失了参加教研活动的兴趣。

3.内容虚浮化

首先反映在学校教研往往仅关注教师“教”的方面,且把“教”的方面窄化为“准备公开日的课”,通过上公开课的任务形式驱动教师关注课堂教学,而不是引导教师从“学生学习的目标”、“学生学会了吗”、“学生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等方面内在地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其次,学校教研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热闹纷呈,其实内容非常散乱。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等这些常规活动往往缺乏统一的主题和目标、各自为政,诸如制定学科教研活动计划、组织教师教学观摩、对教案听课笔记的检查等常规活动,更是没有触及“研究”的本质。

4.操作形式化

常见的学校教研组活动,一般都是教师在规定的时间来到讨论的地点后,教研组长宣布活动开始,并介绍活动的主要议题,如备课、评课、对某一问题的交流等。活动开始后,或相关教师主动发言,或由教研组长指示某教师首先发言,或以座位为次序轮流发言,活动结束有时组长(或校外专家)会作总结发言。这些活动一般都仅限于对某一个行为或某一个主题“点”上的关注,大多局限在操作层面上的技术传递和经验交流,未由点及面,只停留在形式化“不痛不痒”的点评或经验总结上,没有触及教育实践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体现不出教研活动之间的连贯性、阶段性和跟踪性。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研组所暴露的问题是复杂而综合性的,涉及到学校的组织管理、教研本身的价值定位、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开展的形式等,改进学校教研组建设,实现教研组的应有功能,也需要采取系统的策略,从多个维度加以改进。

二、实现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价值回归

1.发挥教研组长学科领导者的作用

教研组长是学校学科教学实践和发展的领军人物,是学科教研活动开展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具有一定学科专业权威的教师才能担当。要真正发挥教研组长学科领导者的作用,必须作好教研组长的选拔和培训工作。然而,学校在选拔教研组长时,往往更多看中的是其资历和人际关系,对其业务和研究能力缺乏考虑,这就在组织管理上为教研组的“行政职能”而非“专业领导”埋下了伏笔。当然,优秀的教师不一定就能带领其他教师一起达到优秀,因此,还应该根据工作性质,针对性地培训教研组长,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专业领导技能、策划教研活动的技能、创设良好教研氛围的沟通技能等,真正发挥他们的领头雁作用,让学校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2.教研活动基于教师实践的真实场域

从表面看,中小学教研组的备课、观摩、评课、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等都与教师教学密切相关。可是仔细审视,细查一段时间的学科“教研成果”、教师参与的态度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我们就能发现,这些大都是“假性教研”,教研活动并没有呈现和解决多少有价值的教学问题,年年如此,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公开课都没人上的情况。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教研活动内容远离教学问题与现实需求,没有基于教师实践的真实场域,导致教师对这些教研活动“不感冒”。只有基于教师的教学情景和现实困惑,才能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才能持续深入地开展教研活动、触摸到问题的本质,进而改进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和增强成就感。例如,当前很多学校开展的课例研究,就是很好的实践形式,教师围绕一定主题,采用课堂观察工具,敏锐发现一些典型问题,促进学科教师群体内部的资源共享和互动,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动教研组建设走向专业的实践共同体。

3.加强作为专业共同体的知识管理

学校教研组活动不是不多,但一段时间下来,并没有形成什么东西。在年年重复的常规活动中,教师似乎也习惯了,仅是关心任务的完成,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或活动的意义并没有多少考虑。借助知识管理,能提升作为专业共同体的教研组组织智慧,能使教研组活动形成系列,最大化地分享和更新教研组知识。教研组的知识管理主要包括知识的整理、转化、共享和再造。整理是指对每次教研活动产生的知识进行分类加工、编码库存;转化是指把隐藏在教师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如教学技能、经验、智慧等通过每次群体活动,扩散到组织层面;这些“方法”或“工具”为更多教师所借鉴或采用,便实现了知识共享的目的;教师在运用新的知识过程中,由于不同情景的差异,有可能产生新的“不适”或“问题”,进而推动教研活动的有序深入,并获得知识的创新和再造,实现教研活动的良性循环。

4.借助外部力量的专业支持

借助外部力量的专业支持,并不是指简单的聘请某位学科专家,而是要改变当前学校教研组运行的封闭状态。例如,学校教研方式往往还局限于同一门学科,而事实上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整合,许多教学问题具有学科的共性,需要突破学科限制,加强学科之间的协作。此外,作为学校中层组织之一的教研组,还必须协调与备课组、年级组的关系,提升自身的教学领导力,切实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与培训;甚至,还可以加强校外联系,与校外优秀的学科团队联合教研。当然,借鉴顾泠沅教授“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的理念,在一些教研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聘请专家参与,也十分必要。教研组要以开放的姿态,随时保持同组织外界信息的交流,利用一切可能的专业资源,为学科教学和教师服务,为提升专业共同体的整体学科水平服务。

5.滋养协商合作教研的共同体文化

群体动力学创始人勒温的研究结论表明,在合作性群体中,个体会有较强的工作动机,个体间信息交流频繁,工作效率明显高于非合作性群体。有人认为,当前学校教研组文化是“假合作、真竞争”,教师的日常工作通常都是在独立状态下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工作的个体性,同时对教师的评价、考核都以个体为主,也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3]。滋养协商合作教研的共同体文化对保障教研活动有效开展非常重要,关键是要规范教师的专业学习制度,坚持以教学研究和教师参与为核心,倡导民主协商、平等合作的专业交往,提高每次教研活动的绩效和质量,给教师带来自尊、愉悦和幸福感,从而使教师自觉地支持合作和贡献自己,重新构建自身知识和经验体系,在协商合作中改变心智模式,习得民主观念,赢得集体智慧和创新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5-1975).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第4篇:小学综合教研组范文

近几年本人应邀参加了部分区(县)教育综合督导评估、领雁项目学校的检查,作为责任区督学参加了中小学校的一些教研活动,开展了对农村中小学教研组建设情况的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

农村中小学教研组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研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在教研组长的选拔任用上,有的学校没有引入竞争机制,没有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在教研组的建设上,缺乏考核奖励机制,没有认真开展教研组工作考核评比、实行优胜劣汰,教研组长干好干差一个样。教研组长缺乏一些独立的自,加之又没有一定的工作经费,要想到教研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去学习、想购买一点教学参考资料等都很困难。以上这几个方面,严重制约了教研工作的开展,导致教研组工作缺乏凝聚力、学习力和战斗力,教研活动缺乏生机与活力。

(二)教研组工作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研组工作只是写一个简单的计划,安排几次教研课就算完成任务了,缺乏对教研组工作深入思考,没有认真分析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现状,制定的教研组计划针对性差,更谈不上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

(三)开展教研活动形式单一、重点不突出。不少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只停留在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或由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后组织教师评课、议课,参会者你一言我一语淡淡地、浅浅地评一下课,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想说不敢说,怕得罪人,没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教研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没有突出重点,没有真正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好好组织教师阅读理解新课程标准、过好“教材关”;没有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去深度思考,认真研究,校本教研流于形式。致使一部分教师把新课程理念挂在嘴上,而缺乏落实教学理念的实际行动,更谈不上落地生根。

(四)教研组缺乏科研课题引领。平时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师缺乏研究意识,学校没有形成“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氛围,教师收集、整理的专项研究问题很少。教研活动中,缺乏从自己日常教学中发现的“真问题”,更缺少将问题视作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意识,导致教研活动主题不明确,特色不鲜明。

(五)教研文化体现不充分。有的教师缺乏自觉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即使参加了也很被动,表现在不积极思考、不积极发言、不认真做笔记,总嫌教研时间太长了。有的在教研活动时打电话、玩手机游戏、看报刊等,做与教研活动无关的事,缺乏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教研组是以本校教师为基础形成的学科教学研究组织,它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具有教学、科研、培训等基本职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和基本保障。

(一)科学、合理设置学科教研组。传统的教研组建设以学科为基本单位,将同年级、相同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共同体。近年来,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班数和教师不断减少,很多农村中小学的教研组建设采取了以下两种建组方式:一是跨学段建组。比如一所小学所有学段的语文教师组成语文教研组。二是跨学科建组。比如一所小学六年级的所有任课教师组成六年级教研组。跨学段建组有利于增强学段之间的衔接研究,跨学科建组有利于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打破学科界限,拓宽研究视野。但是,跨学段建组和跨学科建组的弊端是十分明显的,由于老师不是任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学,教学研究主题分散,研究内容难以聚焦,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认为,农村中小学教研组建设应回归传统,健全完善学科教研组。教研组的设置一般以学科为单位,将同年级、相同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共同体。如果一个年级一个学科只有1~2人,可以按学段设置教研组(如:小学语文按低段、中段、高段设置语文教研组,实在太少可以全校设置一个语文教研组)。如听评课、专题研讨、学科课题研究等可以跨学段开展教研活动。

(二)强化教研针对性,突出教研重点。一是要认真制定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明确学期教研工作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研究措施。把教研内容具体细化到每一周,做到“四落实”(即时间落实、地点落实、内容落实、中心发言人落实)。二是突出研究教材。于永正教师曾说过:“教学的艺术就是钻研教材的艺术。”教师要全面了解本学科教材的系统内容,明确其中各个部分教材与整体的关系。同时搞好单元教材的研究和每一节课的教材研究,明确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掌握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要仔细揣摩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及编者意图,拓宽教材视野,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处理教材。三是要强化校本教研工作。教研组要组织教师立足学科、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的发展开展专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如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专题研究”“中学生物理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专题研究”等。让老师在学习中提高,在研究中成熟,在合作中成长。

(三)认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一是教研形式要多样化。如,开展主题式教研,围绕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研讨活动;对比式教研,针对同一内容进行同课异构,再进行集体评课;案例式教研,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故事与同伴分享,对典型课例展开讨论,促进教师加深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感悟;开展片区式教研,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将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捆绑发展,由一所城市学校与几所农村学校确定为联合教研片区,以城带乡开展教研活动。二是教研内容要丰富多彩。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课例研究、专题研究、教学反思、经验交流、专家讲学、教学竞赛、公开教研活动、外出学习等多种活动,搭建起同伴互助、交流研究经验和实践智慧的平台,为教师专业成长做好服务,让教师每参加一次教研活动觉得有所提高、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研文化。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就必须重视教研组文化建设。一是要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重视学习、热爱学习的风气。要努力创设各种各样的有利条件,便于教师开展学习活动。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培训学习,为教师购买一些学习资料,建立网络教研平台,激发教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学习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来强化教研组功能,努力建设学习型的教研组。二是要培养教师严谨治学、科学求真的探索精神。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科研,努力形成一种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来从事教学的工作状态。三是积极鼓励教研组特色发展,不断总结教研组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教研风格,使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发展性合作团队。四是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之间要真诚相待、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努力营造讲真话、讲实话的学术研究氛围,要快乐分享别人取得的成果,不要嫉妒别人。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帮互学,不断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第5篇:小学综合教研组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研究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学校的教研组建设越来越跟不上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步伐。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例展示、研讨交流、实践反思等应该成为教研组帮助教师掌握课改理念、学习先进课改经验,解决教育教学疑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可是,我对全区小学语文教研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部分学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校本教研制度不完善,教研组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教研形式比较单一,教研氛围不浓,教研活动中问题意识差,教师缺乏真正的合作交流,没有达到同伴互助、共同进步,教研组活动实效性不强。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想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提高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的策略,提高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建立有效的教研群体

建立有效的教研群体,首先需要有小学语文教研组长的创新性作为,更要有教研组内教师的内在需求。教研组长是实施课改和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和带头人,要能结合学校教学计划创造性地制定本学科教研工作计划,还要唤醒本学科组每位教师的发展意识,并依据本学科的情况,指导本学科每位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只有唤醒每位教师的发展意识,教师才会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教学研究才能变为现实。所以,学校应该建立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教学领导要跟踪指导教研组2有效开展活动,教研组长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研能力,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本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聚合组内教师的智慧,从而构建有效的教研群体。

二、创设浓厚的教研氛围

教师专业发展要靠自己学习研究、实践反思,还要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而许多教师平时只自己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等低水平的重复工作,缺少教研组研讨交流中的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特别是缺少专家型教师的引领。因此,教研组长要认真谋划好教研活动,定期邀请专家型教师参与学校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最根本的还要建立有效的教研组评价机制。在教研组内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调动每位教师教研的积极性,给教师创设展示教研成果的平台,帮助教师树立在同事中的威信,形成教学研究的内驱力与教研组的群体合力,真正开展教学研究,有效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

三、聚合常规与主题研讨

1.常规教研要务实。教研组长要严格按照本组教研活动安排,规范有效地组织教研组活动。每次教研活动都要做到“三定、四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有主题、有准备、有记录、有总结,积极创设民主、务实、科学和充满活力的教研风气。跟踪教研组的领导要经常参与教研活动,并做好教研活动的指导和点评工作。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上课观课、说课评课、课后反思等都是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研组长都要按计划认真落实。教研组特别要加强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以生为本,先学后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我通过深入学校参加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指导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研究,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加深教师对课改理念、课标和教材的理解,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2.主题研讨重实效。通过常规教研不能系统有效解决的教学困惑和问题,最好采取主题研讨的形式来解决。但通过调研,我发现有的学校语文主题研讨活动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主题研讨没有主题,研讨主题表述不清,研讨不能紧扣主题,研讨成了3读稿发言。为了各校能有效开展语文主题研讨活动,我专门指导一个学校承办全区小学语文主题研讨观摩活动。通过研讨建议学校可以采取“主题研讨八步法”:一要明确教研主题。学校要根据主管教研部门的工作要点,结合本校实际,有计划分阶段地指导教研组确定每学年或每学期教研主题。教研组要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富有共性的而个体又难于解决的问题,经过调查分析后提炼出教研主题,还可以针对教师个体存在的问题而设计主题。教研组长要在一次活动结束后明确下一次活动的主题,其目的是让教师做好研究准备,在下一次活动时能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便本组教师共同研究解决。二是指定教师作课。教研组长先征求组员的意见,可以组长带头作研究课,也可以指定教师作研究课,还可以轮流作研究课。三是围绕主题备课。组长或备课组长要先组织教师围绕教研主题进行理论学习,再紧紧结合教研主题备课,采取“个人——集体——个人”的形式,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模式、师生活动以及时间分配,都要突出教研主题,即探索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策略。四是确定中心发言人。教研组在课后主题研讨活动时都要指定一位教师作为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也可以安排教师轮流担当,中心发言人要围绕教研主题做好主要发言的准备。五是课例展示。作课教师要严格按照集体备课后达成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研主题给本组教师作研究课展示,尤其要突出教研问题的解决策略。六是听课研讨。教研组全体教师都要围绕主题,结合集体备课后的教学设计进行听课、评课、研讨。中心发言人主评,其他教师互动补充。在研讨时要畅所欲言,对课不对人。要积极围绕教研主题对照教学设计,既要肯定成绩,又要发现解决教研问题的不足,尤其要能围绕教研主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七是组长总结。教研组长要对本次主题研讨活动的全程进行总结,包括备课、讲课、研讨等过程,尤其要提炼总结出解决教研问题的方法策略,还要反思不足,提出建议及布置今后的教研任务。八是跟踪领导点评。跟踪教研组的学校领导要针对教研组主题研讨活动的过程,包括“备课、讲课、研讨”过程中教师所表现出的优点、不足以及对教研组今后活动的建议提出明确要求。全区小学语文主题研讨观摩后,我又深入各校调研指导主题研讨活动,发现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和教师掌握了主题研讨的方法,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四、聚焦课堂教学的研究

4我认为教研组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重在“聚焦课堂”,构建快乐、思考、收获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主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境界,课堂追求“丰富、生动、有趣、高效”,教师做到“组织、参与、启发、精讲”,学生变得“乐学、好学、会学、学好”。我认为要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最好采取课题研究,因此我指导教研组并带领区域小学语文部分骨干教师开展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我们主要探索出小学语文“三步八环节”阅读教学和“六环节”习作教学等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并通过全区语文“板块教研”各课型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推广。我先指导骨干教师备课作示范课,再组织观摩教师研讨交流,然后我又给观摩教师作专题讲座,最后将观摩研讨系列资料下发给各校,要求学校在语文教研组活动时继续研讨,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反思升华,提倡创新总结适合学校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我指导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先探索“教什么”的内容,再探索“怎么教”的策略,后指导学生“如何学”的方法。通过研究,建议教师在讲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精读课”时力争一课时完成新授任务,用结合“课后思考题”精心设计的导学案组织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等语文能力,又要根据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语文知识(问题答案),一课一得,有舍有得,践行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练习度、整合度、延展度。“略读课”力争25~30分钟完成新授任务,用结合“课前导读题”所设计的导学案组织教学,余下的时间根据单元专题和课文内容、作者、题材、体裁等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略读课一课时也可以选择两篇课文进行教学,开展对比阅读。我还指导教师在进行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时重点关注六方面:了解相关资料、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概括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掌握表达特点、实际操作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变只口说为重手写,说写并重”。建议教师在阅读课上指导学生适机朗读、默读、写字、写话,根据课文内容做点填5空、勾画、批注、句式转换和问答题;课下布置学生运用所学写法练习写小片段或小作文,练习背诵、拓展阅读积累等。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我指导教师围绕“明确课标要求、正确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困惑、创新教学策略、探索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评价、做好作文修改”等开展写话、习作课教学研究。特别强调教师指导学生写话、习作要做到“三真”,即“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能体现“真、善、美”。读写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课文主题、内容、写法、好词佳句等,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积累一些好词佳句片段,加强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训练。提倡教师对学生分类指导,进行作文专项训练,尝试“作文五步法”,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坚持自主、开放、个性化的原则,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独立思考和作文。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我指导教研组探索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同时,还要将课堂教学与教学准备、训练检测、教学评价、课下辅导、课后反思等方面有效性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分类开展好各项教学研究。特别强调教师课堂教学要听说读写整体推进,培养学生质疑、创造、批判精神。课堂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不可能产生奇迹,要坚持“先学后教,因势利导,以学定教,能学不教,顺学而教,少教多学”。教师要追寻和创建“真语文课堂”:课堂要做到“三真”——“教师真教,学生真学,教学真评”,“三多”——学生学的多,思考多,练习多,“三少”——教师讲的少,问的少,演的少。教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切实的语文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6篇:小学综合教研组范文

以学校与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题研究、校本培训为载体,结合本教研组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有趣的语文学习空间。课堂教学以精讲、互动、高效为指导,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深化教学研究,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发展。学习领会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大家共同收益,共同提高。内容包括: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吸取知识。

(2)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培养学生语文运用、实践能力的同时,重视人文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实践过程中积累、感悟。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过程看成是老师、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的过程。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习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渠道,增加语文实践机会,提高学习效率。

(6)讲求训练手段的多样性,提高练习有效性,尝试课外作业阶梯式,让不同学生学有所获,具有作业批改的现念。认真学习,大胆实践,

(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课堂上坚持"精讲、互动、高效"的原则,继续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举办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要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独特体验的激活和朗读作用的发挥。

第7篇:小学综合教研组范文

一、基本情况介绍

语文低段教研组现有51位教师,蹲组领导2人。大家互敬互助,互帮互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大家严谨治学,尽职尽责,不辞劳苦,任劳任怨,是一支精诚团结、勤学共赢的团队。

二、工作完成情况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

本学期低段教研组以规范达标检查的标准来要求教师做好各项常规工作,配合教导处的各项常规检查,努力做好常规管理,狠抓教学备、讲、批、辅、改各环节。在批改作业和后进生辅导方面,我组教师能根据学校要求和教材特色,合理布置作业,认真批改讲评。我组教师大部分都是班主任,能结合教学工作深入了解后进生,关注后进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克服消极态度,引导他们以阳光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认真落实备课组、教研组自查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每次的检查工作认真细致查摆问题,督促教师整改,教案作业、作文的书写批阅都很规范。

2、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利用本校每周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时间,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建设好语文学科资源,为教学提供有效的资源共享。每组选本单元的重点课文进行研究、讨论,指定中心发言人,谈教法谈学法,其他教师进行修改补充,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境界,挖掘教材的精髓,集思广义,进行教研活动,把课文吃透、吃准、。使课堂变成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充满语文魅力的课堂,充满教学智慧的课堂。

3、扎实开展各种竞赛课、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尤其开展好教学能手大赛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活动中历练成长。

(1)9月份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了语文教师听评课活动,活动人人参与,每位教师都能够精心准备,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教师之间通过听课、评课的方式及时进行讨论、反馈,评析课堂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共同商讨教改方向和教改措施,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

(2)开展“骨干引领,新秀汇报”活动。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搭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平台,营造积极进取、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浓厚教研氛围,文科教研组9月份组织开展了“骨干引领,新秀汇报”活动。活动中朱改琴、江丽君2位新进教师上了2节汇报课,宣妮老师上了1节示范课。课后进行了交流和反思,帮助新进教师更快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3)高度重视“教学能手大赛”活动。

开学初就了解本组教师的“三证”情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提升自己。之后先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全员参与的听评课活动,推选优秀选手参加教研组“教学能手大赛”初赛活动,再精心组织教研组的“教学能手大赛”初赛,邀请教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郭永慧等教师担当评委,公正客观评价,最终产生江艳等3位优胜者参加学校“教学能手大赛”活动。教研组成立了磨课小组,帮助3位教师磨课共计10节,诚恳地提出建议和意见,短时间内提升了这些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

4、扎实开展《乐善探究助成长》系列活动,探究“乐善”语文课堂模式。《乐善探究助成长》系列教研活动围绕语文“乐善课堂”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分为低段识字教学、中段阅读教学、高段习作教学三个版块,每个版块分“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活动展示”三个阶段开展探究活动。

第一阶段中,郭永慧老师从导课、识字方法、阅读课文、拓展延伸几个环节,探讨怎样展现“乐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有效的识字学字方法,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李君老师从不同题材的课文、不同结构的课文等方面探讨怎样展现“乐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陈灵芳老师和大家一起探讨不同类型习作的教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第二阶段中,田芳、蔺瑶、宣妮三位教师分别展现了3节公开课,突出了学段研究的内容和特点,为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

第三阶段,胡秀芳、郭永慧2位老师组织一、二年级开展了词语听写比赛,学生正确率高,书写工整美观,展示了前期良好的识字教学的效果。李君、杜丽2位教师组织三、四年级开展了课文诵读比赛,活动准备充分,多样的形式、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参赛选手的风采,展示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和指导,赢得了现场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带给大家很多的感动和感想。李艳、董娜2位老师组织了五、六年级开展了作文竞赛,既展示了学生出色的习作能力,更展示了教师作文教学扎实的基本功。在各学段的展示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爱学习、善学习、语文素养良好的学生,文科组对这些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了表彰奖励。

5、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

坚持“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开展了教师书法比赛活动和教师板书设计比赛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下学期主要工作思路

1、多开展面向全组教师的教研活动,活跃教研氛围,调动教师学习研修的积极性。

2、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能力训练入手,严格要求学生。尤其是督促好早读的组织情况,避免讲题、上课等行为。

3、以备课组为单位经常性开展听评课活动,要精心备课,重视评课,真正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提高,不让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力争实现组内的“一师一优课”,为学校语文教学培养后备力量。

第8篇:小学综合教研组范文

一、管理规范。

一所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得如何,关键还得看是否有一支务实创新的科研队伍,而在长江小学,教研组长的中坚作用在教科研工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学期伊始,教科室分别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和“课堂教学”研究小组会议,以“宁静致远,勤学善思厚底蕴;淡泊名利,甘做绿叶扶红花;求真务实,中流砥柱显身手;充当心桥,上传下达巧当家”的总要求规范管理这一中层组织,使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针对各组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次的教研活动。学期中,每月配合教务处组织的常规教学检查,召开教研组长碰头会,交流各组的教研状况,倾听各组教师的建议和心声,查漏补缺,力求管理上的严密与规范。

二、活动有序

教育科研工作从来就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而是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因此,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们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提高,本学期的教学研讨和教学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1、以“调研”抛砖引玉,促进教研与教学的和谐发展。

2012年9月,全州四年级数学调研考试分析会在恩施召开,我校教师代表巴东农村中心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做了专题分析,并糅合全州的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实例分析,在本校数学组加以说明,使之明白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更加有效的辅助学生的想“学”。

2、以“课例”研究课堂,促进有效英语课堂的生成。

10月2日,官渡镇英语课例选拔赛在我校举行,教科室积极配合中心学校,妥善的安排了本次比赛活动,并按照要求将相关资料收集和发放,体现教学研讨“讲、听、说、评、比、改”的特色。

10月10日,全县江北片区英语课例比赛在我校举行,教科室积极配合县教研室,从“食宿、时间、分班、会场布置、资料收集整理成册等”各方面使得竞赛活动顺利进行。显现了本校各个处室协同一致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受到与会老师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3、以“主题”突出目标,促进常态课堂显现超常的作用。

2012年11月3日,全县小学数学主题研究交流会在茶店小学召开,我校数学组长谭玉波就本组进行的“有效建构空间观念”的主题进行了交流,效果良好,本次活动中所展示的五节数学课使我们受到启发,也更好的指导了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促使我们不断的针对常态课堂进行研究和改进,使之发挥超常态的作用,体现“以研促教”的研究目的。

4、抓“常规”落实,促进教师成长“学研”一体化。

本学期以来,我校各个教研组依据学期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开展各项学习研讨活动,语文组重点进行了阅读教学的研究;数学组重点进行了“空间与图形”的主题研究;英语组针对高璐老师的两次参赛课进行了课堂指导;综合学科组针对小科目教学的“备、上、听、说、评、改”各个环节进行了逐项落实;电教组针对资源应用和整合进行了专题培训;综合实践组针对环保教材的编制进行了反复的修订。抓学习促使教师开拓教研视野;抓培训促使教师教学手段的更新与转变;抓课堂促使教师反思层次的上升;抓写作促使教师教学理论的形成;抓整体评价促使学校浓厚教研氛围的营造和保持,总之,各项常规研究活动的落实有效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使教师在教学技艺和研究水平上得到很大的进步。

三、成果丰实

1、学校的课题研究硕果累累:

(1)、个人课题有序铺开,

本学期,我校六名教师申报的州级个人课题得到正式立项通知,然后,各个课题在教师个人的合理安排下,正在按计划进行研究之中。

(2)、留守课题成果结集

在全校教师的通力合作之下,我校国家级“留守生的转差与培优”课题得到顺利结题,其结题资料汇集了各个研究阶段的成果,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已被印刷成册。

(3)、环保课题资料完备,等待结题。

自xx年年开题以来,我校环保课题组从环保活动的开展和环保校本教材的开发两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经过多次课题组成员会商定和布置,环保课题的各项过程性资料已经整理装订成册,环保教材经县教研室各位领导的审核通过,结题所需的主件和附件材料已经装订完毕,将在下学期初正式申请结题。

2、成果展示综合实力增强。

在这一学期中,各教研组共展示优质课20多节;高璐老师的英语课获得镇级一等奖和县级二等奖;税典松老师参加州级实验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由环保课题组承担并实施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第五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县级一等奖,并送州参评,荣获州级一等奖;教师在省校本研究网上上传文章1000余篇,使得本校在网上排名跃居全省第七位,极大的鼓舞了教师们的写作兴趣,促进了本校的教育科研良性发展。

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9篇:小学综合教研组范文

一、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浓厚英语学习氛围

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环境的营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认为英语环境对英语学习无足轻重。但事实证明,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氛围能有效促进英语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究其原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能让英语学习者沉浸在英语中,产生“如鱼得水”之感,也能为英语学习者搭建展示自己英语风采的平台,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呢?就农村小学而言,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学校布置英语化。在校园里,努力做到让学生能在每个角落都看到英语,包括校牌,办公室、教室与活动室等的门牌,英语宣传橱窗,各类标牌等。在教室里,努力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如英语书法、英语手抄报等。第二,成立英语广播室,让学生能听到英语,感受英语。确定专人或专门小组,每天定时播放一些英语歌曲、英语故事等。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英语活动,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热情。英语活动应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校级活动;二是年级活动;三是班级活动。努力构建英语活动网络。这三个层次的活动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各具特色。英语活动内容可包括:唱英语歌曲、短剧表演、诗歌朗诵和手抄报展览等等。第四,建立英语评比激励机制。教师可开展各类评比,可在班级中评选“阅读奖”、“阅读大王”。可以定期评选校级英语小明星或英语标兵,在期末评比中增加英语学习积极分子,让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功感,以便形成人人争优的良好英语学习风气。

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之下,实施英语教学的主要渠道在课堂。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原因是: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工作量大,有的甚至兼任其他学科;英语课时量少,未能保证每天都有英语课;班级人数偏多,学生差异大等等。笔者以为,要提高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水平,要处理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理念与方法。理念决定教学的方向,决定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当前的英语课堂,应坚持贯彻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把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并使其整体滚动发展。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要具备这种新的理念,就要坚持新课程倡导的活动教学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活动不是活跃课堂的“调味品”,而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怎样让活动教学真正体现它的作用与价值?笔者认为:首先,要把教材活化为生活实际,把教学过程活化为交际过程,还要活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第二,要分清活动的类型,也即呈现活动、练习活动与交际活动,以便确定具体方法;第三,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身心特点,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设计难易适度的任务活动;第四,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教材处理。英语教材承载着丰富的英语信息,但我们不能向学生灌输信息;相反,应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地接受信息。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创造性地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领会、接受教材信息。否则,我们会把生动活泼的语言变得索然无味。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还存在着“教教材”的倾向。鉴于此,笔者对目前PEP教材的使用提出如下建议:

(1)围绕教材。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

(2)跳出教材。在吃透教材的情况下,在教学初始阶段应跳出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或优化组合教材,采用面对面的直授方式,以便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局面。

(3)返回教材。在按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完成了教材的规定内容后,还应返回到教材,认读、听录音、对子活动等,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加深认识。

(4)不要教材。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因此,不应以掌握对话或故事为主旨,而应以掌握对话或故事所承载的语言知识运用于交际为目的。所以,使用教材是起点,不要教材是终点。

3.学法指导。现实表明,农村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法方面普遍比较欠缺,对教师依赖性较大,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弱。所以,英语学习方法指导尤为必要。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1)学会听英语。教会学生既要养成听英语录音的习惯,又要养成听教师与同伴说英语的习惯。(2)学会说英语。教会学生养成大胆自信、声音响亮地说英语,而且要勤说多说英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3)学会读英语。教会学生养成大声朗读英语的习惯,努力做到语音正确,语调自然。同时,要让学生认真模仿英语录音,力求与录音的语音语调一致;(4)学会交谈。教会学生养成用英语互相交谈的习惯,做到表情自然,举止得体。(5)、学会听课。教会学生养成作好课堂笔记的习惯,养成大胆举手发言、积极投入会话表演等活动的习惯。(6)学会复习。教会学生养成经常复习所学内容的习惯。以上这些举措,教师应该在课内外抓住有利时机反复渗透、反复强调,确保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

三、建立学习型教研组,共享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