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辅导员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
一、高校辅导员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素质欠缺。
高校学生辅导员承担着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协助教学、心理疏导、学习引导、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就业指导等与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给予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不仅要融专业知识、实践经验、能力为一体,集服务水平、态度、方法于一身,还需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人格魅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及平易近人的性格。而当前的辅导员大多数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同志,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完全具备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咨询、辅导、指导等相关工作的业务素质、基本工作方法和能力。
(二)职责不清晰。
辅导员的基本任务没有严格的界定,多认为应当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这范围很广,也就造成了辅导员工作职责不够清晰。再加上大部分高校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致使辅导员的管理职责多有超越。难怪有人戏说,辅导员是戴着教师的帽子,干着“保姆”的活,既是学校职能部门的“勤务兵”,又是专业教师的“助手”。
(三)地位不明确,人员流动性大。
目前高校中许多辅导员为聘任制职工,他们在学校的待遇均缺乏相关的规定保障,这些和专业教师之间的差距使辅导员的心理不稳定,一有机会就想转换其他工作,造成了年年培养辅导员、年年辅导员缺失的不良现象。在这个队伍中真正出于热爱辅导员工作而选择这个职业的人并不多,许多是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辅导员工作,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欠缺。这容易让人觉得辅导员没有专业性,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令人信服。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障碍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现阶段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的基础工程,走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但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阻碍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和方向的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缺乏独立的职称序列以及与职称相匹配的管理体制、评价机制。
在高校中,辅导员队伍没有专门、独立的职称系列,既不属于行政人员,又不是教师编制,地位很尴尬。高校传统的行政职称序列和专业职称序列均不适用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但高校教职工的晋升途径主要是行政职务或是专业技术职称,因此多数辅导员在职称评定中往往两头落空。如果走行政发展的道路,机遇很少,前途渺茫,最高行政级别也只是科级;如果走专业职称序列,则必须用课时量、论文数量衡量,但辅导员的工作安排是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量化考核,学校只要求学生不出事即可,工作性质与职称考核标准之间的错位使辅导员无所适从。因此,辅导员职位只是许多人获取高校教师身份的跳板,或是成为他们走仕途或者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过渡。夹缝式的工作环境、跳板式的工作岗位使辅导员的“职业寿命短”、职业认同感低,尴尬的处境和未知的前途使辅导员工作缺乏职业特征,严重地阻碍了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二)缺乏合理的薪酬标准和待遇政策。
高校扩招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数量大幅增加,且工作内容也不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几乎成为“勤杂工”、“灭火队员”、“信息员”、学生的“保姆”,只要是涉及学生的事情都可压到辅导员身上,其工作量之大、压力之大显而易见。与此相对应的工资待遇、职务职称的评定和晋升与同期毕业的教师、行政人员比较起来差距很大。辅导员既没有科研项目可做,又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做第二职业获得额外收入。另外,在住房、福利方面,由于辅导员没有独立的职称序列,而许多学校实行与职称职务相对应的住房政策,因此,这一群体自然成为被政策“遗忘的角落”。工作量大与待遇低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得辅导员丧失了工作的热情和努力,也使其工作丧失了吸引力,这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极为不利,自然而然地成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瓶颈”。
(三)缺乏专门的辅导员培养、培训机构和机制。
辅导员大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上岗,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系统的上岗培训且缺乏经验,干工作仅仅靠热情。而在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拓展空间非常大,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就业问题等都给辅导员提出了新课题。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综合知识成为辅导员解决新难题的知识基础,具备心理疏导、学习辅导、就业指导、党团建设、沟通交流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是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国目前仍缺少专门的机构培养和培训这样的辅导员。当前的辅导员队伍滞后于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急需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专业培养、培训机构的缺失导致专业辅导员输出滞后,阻碍了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机制,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一)建立独立的辅导员机制。
首先,应建立一个独立的辅导员职称序列,并与教师职称序列相衔接,使辅导员摆脱尴尬的身份处境,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前途;建立严格规范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确立辅导员的职业标准,明确辅导员的素质要求,规范入职程序,提高门槛;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为高校输送大批专职辅导员,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立合理的评审体系及其相应的薪酬制度,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明确辅导员的岗位、功能、职责,通过合理的评价制度给予辅导员相应的工资、待遇,使他们的工作与报酬成正比;在住房政策上适当倾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彻底解决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另外,学校还可以设立“副科”、“正科”甚至更高级别的辅导员职级。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会有力地促进政治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二)加强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
在选择辅导员时要选择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较好、知识面较宽、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责任心的人员来担任。由于多数学校在选拔辅导员的时候不过分强调专业,因此,必须加强辅导员上岗前的培训、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和定期的继续教育,并尽可能多地给辅导员创造一些学习、交流的机会。
(三)明确责任,立足本职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重要部分,辅导员在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活动组织工作的同时,应当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密切关注特殊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而不能把精力过多分散到做职能部门的“勤务兵”或专业教师的“助手”上。只有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才能真正发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作用,激发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队伍主力军的最大潜力。而只有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四)转变观念,加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
辅导员制度是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指导思想下创立的,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多元化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辅导员面对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辅导员工作也将成为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工作,成为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是一个可以出人才,可以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的岗位。我们应转变观念,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努力构建辅导员的职业体系、文化体系,唤醒职业意识、重塑职业形象、强化职业能力,以全新的观念和职业素质实现辅导员的社会价值,使辅导员最终成为一个有职业特色、行业特色的新职业。
(五)提高自身素质,加快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高校的辅导员面对的是朝气蓬勃、思想活跃、信息灵通,但世界观和人生观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具有极强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必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自己为之献身的事业。要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正确的思想观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自觉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有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树立对学生负责,以学生成人、成才和成功为己任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不断提升以人为本的大学管理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批合格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以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总之,随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对辅导员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使高校培养出来的高学历人才真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政治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
[2]田伟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论界,2006,(5).
[3]叶芜为,黄伟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困惑及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辛智俊,李春晖.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初探[J].前沿,2007,(3).
[5]张博文,林娜.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困境透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8,(8):37.
[6]王学革,李希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J].运城学院学报,2008,(2):101-104.
【关键词】 西安翻译学院;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班集体建设;统一
西安翻译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院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立足西安,面向陕西,辐射省外,适应对外开放,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积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服务;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取之于学用之于学”。西安翻译学院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所有学生在校期间严格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我们的早读和晚自习也是其他高校所不能做到的。学院这样的管理,当然离不开我们一线辅导员的管理工作。西安翻译学院为辅导员管理队伍坚持丁晶董事长提出的“两个创建,五个工程”的方针以及沈久福院长提出的“四个坚持,五个狠抓”。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西安翻译学院有一支不怕苦不怕累的辅导员队伍,堪称是学生的“衣食父母”,切实贯彻丁院长提出的“读书,做人,文明,亲情,变革,奋进”的十二字方针。
一、西安翻译学院的辅导员管理队伍特点
西安翻译学院的辅导员管理队伍由一批优秀的留校毕业生组成,这些毕业生在一线做学生的管理工作,是民办高校创新管理的一大亮点。具体表现为:1、用本校毕业生留校组成学生管理队伍,一方面解决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提高了学院的就业率,另一方面,学院给予优秀学生一个为人师表的机会。2、用本校毕业生组成学生管理队伍,他们年轻,有活力,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他们这样的思想就会感染自己的学弟学妹,起到鼓动与教育的作用,这也正是公立学院不能做到的,而西安翻译学院大胆尝试了这一管理方案,给予毕业的年轻人实践与发展的平台。通过多年的实践,西安翻译学院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方案,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3、用本校毕业生组成学生管理队伍,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达成有机的统一。当今社会,人们面临各种压力,高校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在各大高校也均出现,均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障碍问题,尤其是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而我们的辅导员正好担当了这一重要角色,他们都是学院毕业的学生,对学院的各项情况都很清楚,这样他们会更好地与这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心里存在的一些问题,达到更好的心与心的交流。同时,他们的年龄与学生相当,能了解学生之所想,能帮助学生之所需,更容易与学生沟通,相互之间有着如兄弟姐妹的感情,这很适合新世纪教育创新的要求。4、用本校毕业生组成学生管理队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因为本校的毕业生通过在本校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对学校的各项管理和要求已经很清楚,在今后自己的管理工作中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总结出一套适合本校、本班、本专业的管理方法,来更好地完善与发展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思路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先决条件
作为一个民办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分别受到不同家庭和环境的影响,都有自己与众不同个性和爱好,辅导员应该深入了解学生,不论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关心了解学生,时不时的找学生谈话,通过频繁的交谈,很快了解同学们的基本情况。这样给自己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校辅导员要切入实际,细致入微的了解学生,坚持因材施教,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不同班级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教育工作就会出现盲目性。在了解和研究全班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有效地班级工作计划。根据学院的校纪校规以及结合每个班级学生的特点,每个班级制定一些班级管理规定,在班委的协助下实施,使班级各项工作平稳有序的进行。辅导员应该结合学院的实际,尤其是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辅导员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2、组织营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
班级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层组织,近年来,西安翻译学院积极探索班级管理新举措,在该院的外国语学院尝试建立以学生德育、学风建设、感恩教育等方面为抓手的班级管理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以德育作为班级建设的主线。探索建立德育考核体系,把德育这一重要教育手段进行了量化。新生入学开始,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考评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学习及日常考勤、遵守校纪校规、公寓管理、文明举止等方面,并建立了由辅导员、学生会、年级团总支、班委会等主要干部组成的考核小组。考核采用百分制,最高分为100分,根据实际表现,依照相应标准,采用扣分的办法计算出考评成绩。通过考评,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意识,也为评定学院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资格认定、入党等提供了重要依据。(2)多种措施加强学风建设。针对大学生入学后学习有所放松的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和办法,加强学风建设,由班委制定并落实班级学习方案,团总支监督各班级学习活动开展实施情况并及时调整反馈,其中贯穿严格管理的思想,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基础课,为专业学习打好基础。学院每天组织半小时晨读。学生每天有序进行晨读,晨读时间为7:30-7:55。每天的晨读主要由学习委员负责考勤,班长积极进行协助,辅导员监督。并安排学生每天晚上按时上一个半小时的晚自习。这样,早读使学生通读外语,晚自习让学生巩固自己当天所学的知识以及预习第二天的课程。
3、主动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一个优良班集体的形成 ,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综合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更要努力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辅导员应主动向本班任课教师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随时随地与任课教师互通情况,交换意见,积极协助任课教师实现对本班学生管理的统一要求。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做人。加强对学生的尊师教育,要教育学生尊敬每一位教师,尊重每一位教师的辛勤劳动。作为高校辅导员,也要做好学生家长工作。辅导员是学校和家庭联系的纽带 ,应做好家长的长期联系工作,互通情况,及时交换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研究更好的管理学生的方法。
4、在进行班集体教育的同时,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辅导员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既包括对优秀学生的培养,也包括对思想浮躁学生的教育,尤其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管理的一大难点。每个班中都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他们有的学习成绩差,有的性格孤僻,不愿与人沟通,有的学生顽皮捣蛋,不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高校辅导员应该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辅导员应保持积极的态度,不能歧视学生,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尤其要注意培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及时发现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思想做指导,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用适宜有效的方法,学生管理工作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个优秀班级不可能自发地产生,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地形成,只有通过班级全体同学的努力,特别是辅导员的智慧和积极投入,做到以集体主义凝聚人,以科学管理规范人,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团结人,以优良的学风陶冶人,以辅导员的自身形象感召人,才能逐步地培养和建立起真正意义的文明班级。将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学生班级建设有效的结合起来,作为学院重点教育工作不动摇。在转化学生思想的同时,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班风建设,两者相互结合,相互协调,共互相促进,才能起到管理的效果,从而使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班集体建设的统一起来。
【作者简介】
【关键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2
一、国内外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析
1、国外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基本特点
(1)完善的准入、晋升制度
国外学生事务工作者(以美国为例)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和行政管理能力,从事初级岗位的人员通常需要具备相应的硕士学位;若要取得中级层次的岗位,还要拥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与之相对应的的每个州至少有一所大学开办高等教育学生行政专业或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并设有硕士、博士学位点,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培养专门人才。同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可以成为终身岗位,可聘为副教授、教授。
(2)专业化、职业化突出
国外辅导员表现出高专业化和高职业化的特征,相关学生事务管理者,除了具有相关的学位外,还必须通过辅导员职业协会的职业考试。在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方向,从业者必须具有心理咨询、职业指导、学生事务实践等方面的硕士或博士学位,高级管理人员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学生事务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
(3)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制度完善
美国的法律法规在世界上是最完善和健全的。同样,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除了有相对比较完备的法律的制约外,还有非常完善的行业规范的影响,许多工作只要按照现成的程序、步骤和规范去操作即可。如:《学生人事宣言》、《学生事务观》、《学生手册》、《学生组织手册》等等。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事务和规定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所有的学生权利、学生办事流程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可见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相对完善。
2、国内高校辅导员的角色特点
(1)政治色彩浓厚,思想工作为主
1952年起,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主要工作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体实施者则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就要求较强的政治素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过渡性职业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将辅导员的发展主要有党政管理干部和业务教师两个方向。也就是说,辅导员的出路要么放弃所学专业,专心于学校党务或行政事务管理;要么离开所辅导的学生,潜心于专业教学与研究。这种制度造成辅导员定位为一种过渡性角色,缺乏职业归属感,造成队伍不稳定。
(3)专业背景多样,工作内容繁重
在我国,进入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背景要求不高,除了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方面以外,也有非对口专业的人才进入,如:机械类、艺术类、甚至于有兽医类。专业背景多样间接反映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多样化,“什么事都可干,什么事都要干”这是高校辅导员目前工作的主要情况,高校辅导员有如下形象比喻:“保姆”、“侦察员”、“灭火队员”、“管理员”、“服务员”、“传声筒”、“大班主任”、“办事员”……,可见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要承担许多非本职工作。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就国内外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对比发现,国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经相当成熟,我国目前高校辅导员从人员构成、专业化、职业化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经过课题组成员对贵州地区高校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调研情况,发现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队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辅导员人数较少,且人员构成欠妥
通过在贵州地区高职院校的调研统计,高职院校辅导员人数相对不足,没有按规定的比例(1:200)配置,整体构成存在三多三少,即刚毕业的大学生多有经验的年长的少,女性辅导员多男性辅导员少,兼职辅导员多专职辅导员少。此情况导致工作不能深入细致。没有辅导员数量上的保证,必将影响辅导员工作的质量,甚至不能正常开展工作。
2、繁重的事务性工作阻碍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心应放在大学生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和提高上,然而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过多,如:各种检查评比、奖勤贷补等工作,造成做学生思想工作、谈话的时间相对减少,各种工作的开展却缺少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的关心,更谈不上用新知识、新科技培养学生成才。
3、工作与待遇的反差影响着辅导员积极性的发挥
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在职称和科研方面的成就,收入相对较高。而辅导员因工作性质和相关制度的约束,没有任何科研项目,也不能从事第二职业,收入相对较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繁重、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而待遇相对偏低,造成辅导员心理失衡,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积极性的发挥。待遇、收入和职称方面的问题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大障碍。
4、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不高
由于事务性工作过多,辅导员将不自觉地放松政治理论的学习,面对大学生对新知识、新科技强烈的学习愿望,由于自身对新知识、新科技学习的不够,缺乏有力的引导,使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影响力、说服力、凝聚力受到削弱。
5、职责和制度的不完善,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与深度
当前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评价导向在于“无事就是功,有事全否定”,形成了只要学生不出乱子,就是做好了工作;反之出了乱子,即使你辛辛苦苦,很有创新也是白干的局面。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一直沿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即抓干部和关注犯过错误的学生,对于中间大多数同学辅导员辅导的机会很少,此职责和制度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三、如何在高职院校建设一支稳定、专业的辅导员队伍
2005年教育部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可见,辅导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新形势下建设一支稳定、专业的辅导员队伍十分必要:
1、完善制度、法规,保障辅导员队伍建设良性发展
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的、稳定的辅导员队伍要以完善的制度和法规为保障。首先,要建立相应的辅导员队伍选拔、任用、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制度,使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章可循。其次,在保持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人员分流,通过辅导员的人才合理流动达到辅导员队伍人员的整体优化。同时,通过必要的政策扶持,包括:培训、进修、外出调研、岗位补贴、晋职晋升、住房分配等,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使辅导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2、实施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推进辅导员工作规范化
高职院校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的繁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明确辅导员和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思想引导、发展辅导、生活指导和组织管理方面的作用,使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断清晰,辅导员的工作不断规范化、职业化。
3、以专业化和职业化为契机,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
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辅导员的建设,专业化和职业化是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专业化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一是在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开办培养高水平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辅导员专业,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二是加强辅导员工作人员专业化理论和实践的培养,掌握辅导员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树立专业意识,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专业的继续学习和培训;三是对现在的辅导员进行专业化培训,通过必要的认证来在到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求。
不断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一是从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并达到职业的基本要求;二是逐步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进入、考核、晋级、淘汰等机制,使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成为一种职业,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三是应规范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方向,完善辅导员职业标准,定期对辅导员进行的考核和淘汰。
4、加强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加快学生工作学科建设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社会逐步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渗入,使高校辅导员面临着诸多挑战,辅导员只有成为高级专业的队伍,才能成功应对这些挑战。为此,鼓励辅导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加快学生工作学科建设变得十分必要。在国内高校设立学生工作专业,系统、严格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教育是培养专业化辅导员的有效途径,同时,在高校建立相应的学科点,鼓励辅导员对辅导员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展开科学研究,以促进辅导员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就要切实重视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总之,建设一支稳定、专业的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王罗清.《高进优出严格管理――关于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0,(2).
[3]韩静.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
[4]陈武.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15).
【关键词】朋辈辅导理念 高职高专 班主任助理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045-02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ull-time student management teachers have been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 management.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establish a new student assistant team. The new class-advisor assistant mechanism can not only alleviate the current management resource shortage of class-advisor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ut also improve the personal qualities of students. It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colleges to implement class management under new situation.
【Key words】Peer counseling concept Vocational college Class-advisor assistant
新生的管理与教育历来为各高校所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新生教育已日益显示出缺陷与不足。为适应新形势,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新生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体制,以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探析朋辈辅导理念下的班主任助理制度在新生适应性工作中的应用,旨在为学生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当前国内学生管理模式的比较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各类高校在新生管理上采取了以下模式:
1.传统的班主任――辅导员管理模式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传统的班主任――辅导员管理模式是适应高校发展的。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教师,特别是有丰富资深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日益不足。从实际工作来看,兼职的班主任要承担大量的科研教学任务,对班级管理显得力不从心;专职的辅导员因为学生数量太大,而且还有大量的行政事务缠身,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也就很少有时间去充分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和倾听学生意见。这种状况必然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2.传统型助理班主任制度
传统型助理班主任制度即选拔一批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干部担任新生班级的助理班主任,协助班主任做好对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他们思想品德好,政治素质高,学习成绩优秀,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综合能力强,在同学中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在新生班级的日常管理、学习活动、基础文明建设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他们,架起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一座畅通桥梁。[1]
该模式还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身份”,助理班主任毕竟还是学生,如何利用学生的身份从另一个角度去教育学生。助理班主任这个职位对任职者来讲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强的说服管理能力,大胆进行管理,还需要克服一定的心理障碍。但这跟助理班主任本身是学生有一定的矛盾。
3.朋辈心理辅导员模式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类似于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活动,从而使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向积极方向发展。朋辈心理辅导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有利于助人自助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2]
但是,该模式也存在缺陷,即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替代新生管理的职能,更不能替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新生的管理问题,不仅仅是心理问题,它涉及到方方面面。仅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解决一切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
笔者分析了以上三种新生管理模式,认为在目前学生规模扩大,班主任管理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推行班主任助理制度是当前较为理想的新生管理模式。
当然任何模式都会存在不完善不成熟之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不同模式之间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
二、朋辈辅导理念下的班主任助理制度的建立及意义
1.朋辈辅导理念下的班主任助理制度
笔者在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朋辈辅导为理念的班主任助理制度。它是指每个新生班级配备两名从高年级同学中选出的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或团学干部,以朋辈辅导的“助人自助,双向受益”思想为理念,系统化地掌握朋辈辅导的方法,协助新生班主任做好新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
朋辈辅导理念下的班主任助理制度的优点在于它首先明确了班主任助理的身份是学生,主要任务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它汲取了朋辈辅导的核心理念,避免了班主任助理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他们与新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双方极易沟通、理解,而且双方都能敞开心怀交谈、讨论,又能使新生得到正确引导,方式、方法易于接受。
2.推行朋辈辅导理念下的班主任助理制度的实践意义
(1)从班主任层面看。首先,班主任助理的存在,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使班主任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凡涉及班级日常具体管理事务,相当一部分可以放手让班主任助理去干。其次,由于掌握了一定心理学知识,对于新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有利于加强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联系,使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3]
(2)从班主任助理的层面看。第一,有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提高了素质。担任班主任助理对于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将会是一个全方位的锻炼;其次,在班集体的建设上,班主任助理掌握了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方法,使班主任助理的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弥补了其实践经验的不足,有利于班主任助理工作能力的提高。
(3)从学生层面看。第一,班主任助理与他们的年龄相差不大,不存在代沟,便于沟通和交流,其本身的优异性对新生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在笔者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有45.8%的大一新生会在遇到问题时选择告诉同学和同龄亲属方式来应对问题;其次,受过训或受过督导的班主任助理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问题探讨、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情感沟通。帮助同学解决日常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困扰,有利于新生健康成长。
三、朋辈辅导理念下的班主任助理制度的实施
1.构建班主任助理的工作网络
建立“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助理”三级管理网络。在辅导员一级,运用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班主任助理进行朋辈辅导知识的专业培训,并对其工作进行督导;在班主任一级,对班主任助理日常工作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主任助理一级,在辅导员、班主任的督导和指导下,面对新生开展日常工作。
2.班主任助理的选拔
广泛宣传、严格选拔。在对象的选择上,一般要求从入党积极分子或学生干部中选拔,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要鼓励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参加选拔。在宣传中详细地阐释班主任助理的性质、职能、工作范围,并对其作准确的界定,让学生在应聘之前对这一制度有较为充分的认识;进入面试阶段,通过谈话和设置情景模式最后筛选出优秀者进入试用期。
3.班主任助理的培训
要加强培训,转化角色。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理论、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朋辈辅导员工作方法、心理健康知识和危机处理方法等方面的有关知识。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班主任老师为他们讲座,在强调班主任助理工作性质、职能和工作范围的基础上,重点讲解班主任助理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导其角色定位。
4.班主任助理的主要工作形式
形式多样、重在实效。从工作形式上看,主要有组织召开班会、班干会、开展团体拓展训练、文体活动、谈心等形式。从内容上看,主要担负三项常规工作,即早晚自修、班干部工作指导和活动的跟班,从而促进学风建设。
在笔者的工作实践中,实行了“深度访谈计划”和设计了《新生入学调查问卷》。从新生入学开始,通过深度访谈,班主任助理就给每位新生建立个人动态档案,并通过与他们的日常接触和进一步的了解,不断充实档案的相关内容。通过档案的建立与充实,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有利于学校有针对性的开展辅导工作。在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要针对特殊学生建立帮扶关系。
5.班主任助理的工作考核
合理分工,奖罚分明。要通过制订“班主任助理”考评细则,明确班主任助理的工作目标和责任,重点对班主任助理自我总结、工作记录、工作业绩进行考评,并参考班级、宿舍学生评议情况。对于考核优秀的班主任助理应给予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考评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激发班主任助理对工作的热情和自信。
四、思考与建议
1.选拔班主任助理应注意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
班主任助理应是高年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能成为新生的榜样和标杆,要善于用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号召、带动同学。因此,作为班主任助理的同学不仅要有好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且还要有良好的行为示范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善于领会学校的管理意图,认真贯彻和落实学生管理部门正确的管理工作。所以一般来说,班主任助理应从素质比较全面的学生党员和干部中选拔。
2.要加强对班主任助理的培养和管理
对班主任助理要采取培养和管理并重的原则。工作中既要充分信任,充分依靠,又要注意考察,加强考核。定期对班主任助理进行业务培训,进行案例研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实行班主任助理后备人才制度,通过评价与考核引入淘汰和竞争机制,从而使整个班主任助理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3.要与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工作相辅相成
班主任助理工作与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心理咨询是相辅相成的,四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它们就解决的问题、目标、方法、要求等方面在层次和深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也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如何加大这四者间的密切配合,使之力量最大化,也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曹绪江.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助理”模式探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62~63
2 Erikson E. H.(1963). Childhood and tsocial,(2nd , ed.)NewYork : Norton
3 邹茹莲.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探究――辅导员、班主任、班导生、导师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报,2007(3):51~53
4 郭 涛.辅导员助理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河南教育,2006(2):68~69
[关键词]医学院校 辅导员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郭艳(1975- ),女,河南洛阳人,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管理。(江苏 徐州 221004)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070-02
辅导员不仅是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力量。辅导员自身的心身状况不仅影响辅导员个人的工作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关注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是构建和谐院校的重要部分,更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苏、鲁五所医学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探讨了影响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取自江苏、山东五所部属及省属医学院校的在职辅导员,采取现场问卷调查方法,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指导语写在问卷上,调查对象根据指导语要求自行填写问卷,施测后辅以个别访谈。本调查共发出问卷240份,收回220份,回收率91.67%,其中有效问卷208份,有效回收率86.67%。其有效问卷中,男辅导员45人,女辅导员163人;1979年以前(含1979年)出生的11人,1980~1984年出生的139人,1985年以后(含1985年)出生的58人;教育学类专业的64人,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的56人,管理学类专业的39人,其他专业49人;分管就业工作的58人,非分管就业工作的150人。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问卷为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是目前国内心理健康及其相关研究中选用频率较高的测量工具,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调查对象一段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一共有90个项目(症状),采用1~5级评分,反映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的存在情况。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录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苏、鲁五所医学院校辅导员“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
通过与全国常模的9个因子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苏、鲁五所医学院校辅导员在问卷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阳性项目均分上都高于全国正常人的常模,具体的9个因子中,除了人际关系这一项外,其得分均高于全国正常人的常模,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01);人际关系因子得分略低于全国常模,P>0.05,说明在人际关系因子上与全国常态无明显差异。总体说明了苏、鲁五所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不同年龄层次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除了“其他”因子外,对于总分和另外9个因子,1980~1984年出生的辅导员的得分均高于1979年以前(含1979年)出生的辅导员和1985年以后(含1985年)出生的辅导员的得分,可见,1980~1984年出生的辅导员,其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从多元方差分析上看,SCL-90在不同学历状况上,总分、躯体化和偏执因子具有显著差异,Sig
(三)不同专业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的辅导员,除了“其他”这一因子外,总分和另外9因子的得分均高于教育学类专业的辅导员;并且除了躯体化因子外,另外九个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管理学类专业的辅导员;同时,除了强迫、抑郁、恐怖及其他因子外,管理学类专业的辅导员其他各项得分均高于教育学类专业及其他专业的辅导员。可见,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专业变量上最差,其次是管理学类专业的辅导员、教育学类专业的辅导员、其他专业的辅导员。从多元方差分析看,不同专业的辅导员在敌意、偏执两个因子上,具有显著差异,Sig0.05。
(四)不同分管方向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分管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分管就业工作的辅导员。由于分管方向不同,9个因子的得分包括总分均有差异,其中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及焦虑因子有非常显著的差异,Sig
三、结果讨论
(一)苏、鲁五所医学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分析
本研究分析可得知,苏、鲁五所医学院校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现状不容乐观,除了人际关系因子之外,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8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二)不同年龄的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各高校辅导员队伍日趋年轻化,“80后”辅导员已占据了学生管理的舞台。作为年轻的引导者,他们具有其他年龄群体所不具备的特点: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小,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容易沟通和产生共鸣;个性独立,自我意识较强,竞争意识、利益意识强烈;教育程度较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勇于创新等。但同时,他们又存在政治专业化程度较低、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少、角色定位不准等问题。由于上述思想行为特征,“80后”辅导员对自身要求较高,希望很快能在工作中表现出优秀的一面,从而得到社会的尊重、学校的重视以及学生的认可。但辅导员工作成功概率难以确定,对于学生尤其是医学生而言,大学五年只是“量的积累”,而非“质的飞跃”,短期内不可能看到明显的成绩,优秀的医生需要在多年以后才能显现。这种成果的滞后性无形中导致“80后”辅导员对自身的能力产生质疑,自身期望与外部认可的较大差距在心理上得不到有效调节,极易引发心理障碍。
(三)不同专业的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中发现,所学不同专业的辅导员,其心理健康状况也有所区别。每年,各医学院校都会有部分本科毕业生留校任职辅导员岗位,他们大多是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又多为党员,担任过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有着一定的经验,与学生有着同样的学习经历,在工作中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建议。但这部分人留校或是想以辅导员工作为跳板,方便继续考研深造,或是因为就业不理想而迫于无奈的选择。经过五年的专业学习,他们更希望从事医生的工作,并且与教育学、管理学及其他专业的辅导员相比,缺乏相应的师范专业背景,缺乏教育、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与高收入的医生同学相对比,理想的破灭、社会地位的不同以及对自身的不认可,导致了医学专业辅导员对工作的倦怠。
(四)不同分管方向的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医学院校也相应开始了大规模扩招,原本的“精英教育”已由“大众教育”取代,急剧增多的医学毕业生人数与社会需求数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就业工作相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及其他工作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难题。而就业率的提高,并不仅仅是学校、学生自身的问题,更是社会现实的问题,仅依靠辅导员“熬白了头,操碎了心”是远远不够的。职业责任与社会现实的矛盾给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其为无法完成的工作过度焦虑,影响了其心理健康。
(五)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道路的发展对辅导员自身的冲击
目前,对于辅导员的未来和前途,有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推进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才是辅导员的出路,但所有的推进政策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国家和高校对于具体的实施途径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对于辅导员的系统培养也是在摸索阶段,没有形成长期化、制度化。因此,尽管辅导员的“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定位非常明确,但是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道路却是漫长的,过高的期望和理想化与实施的滞后性让辅导员思想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状态,这种对于前途的迷茫和困惑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建立辅导员心理档案
本调查在访谈中得知,各所高校都建立了面向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却很少关注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大多数辅导员对待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能够理解并能采用正确的方法给予帮助,但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却选择逃避或是“能医人却不能自医”。高校应该针对辅导员设立心理咨询及疏导的机构,并定期进行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出现心理问题苗头的辅导员敢于去寻求帮助,及时得到疏导和干预。同时,要为辅导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状况的检查和测定,防患于未然,及时对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辅导,为辅导员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二)加强辅导员职业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辅导员尤其是“80后”辅导员大多专业知识过硬,但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和人生阅历,而这些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不可少的。加强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素质培训,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不仅仅要通晓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要掌握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其中,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尤为重要,要把心理学知识作为上岗培训的重要内容。只有下大力气提升“80后”辅导员的思想觉悟和职业认同感,才有可能使他们在较高的层次和境界上教育和督导学生,帮助学生走上一条健康的人生道路。目前,高校大都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生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年轻的辅导员老师也同样需要。积极为“80后”辅导员队伍搭建职业生涯规划平台,确立工作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在巩固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鼓励辅导员广泛涉猎多个学科方向,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只有为辅导员的未来和出路做好准备和保障,才能切实解决因此而带来的心理问题。
(三)推进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
良好的心理素质并非先天赋予的,而是一个后天培养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要逐步推进辅导员的准入制度,严把考核选拔关,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目前,在高校辅导员选聘及选拔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而行之有效的准则或标准,应该增加心理素质评判和测定的内容,筛除可能有潜在心理问题的人选,从根本上保障高素质辅导员队伍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朱福妹,朱必刚.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1(26).
[2]彭恬静.“80后”辅导员的思想行为特点与职业素质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2010(8).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档案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26-03
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建设好自己的工作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必要性
(一)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地位
1.辅导员工作档案是院系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档案管理走向制度化的今天,各项工作都应该做到有档可入,有案可查。就高等学校来说,二级系院的院务工作档案包含有许多方面,有教学工作档案、党建工作档案、学生工作档案,等等。辅导员工作包罗万象,其工作档案的涵盖面也就很广,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党(团)建、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二级系院整体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档案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能直接反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整体构思及发展路径,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佐证,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建设的一部分。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二)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重要意义
1.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班级每名同学的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志向、性格特点、能力及成长过程等,因此它有利于辅导员利用这些资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辅导、规划;辅导员工作档案还记录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参加活动、与人交往等的实际状况,这些具有实效凭证作用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真正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各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辅导员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一份完善的辅导员工作档案不仅有辅导员与特殊学生的谈心教育记录、与学生家长联系的记录、对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及跟踪调查的记录等,更反映了每个辅导员开展具体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措施。因此,辅导员工作档案为学工人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素材。
3.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为真实全面考查辅导员工作绩效,应把专家评估、同行评估、学生评估和辅导员个人评估综合起来进行考虑。无论是哪种评估方式,具体操作的时候都可以与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相联系、相比对。实际上,查阅辅导员工作档案已经成为不少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查的重要依据。因为辅导员工作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真实性,反映了辅导员对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记录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成绩、经验及各种活动,是辅导员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的反映。
4.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有利于促使辅导员自身不断进步。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辅导员工作的得失成败,有心的辅导员会充分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对自己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反思、研究、总结,从而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可见,档案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每一个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都应该努力建好自己的工作档案。
二、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
当前,不少高校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原因的限制,辅导员实际上集多种职责于一身,如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日常生活管理、团建党建任务、课外素质活动拓展、安全维稳等等。
(一)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上应包含的内容
1.班级基本情况。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一般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住宿分布情况,班级干部名单、分工、联系方式及变动情况,困难学生、受资助学生情况,历年学生评奖评优、获奖及受处分情况,学生推优材料、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班级制度建设情况等。
2.工作计划与总结。包括各学期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和各学期辅导员工作计划、总结。
3.学生思想教育。这方面的材料应包括与特殊学生谈心教育记录,与家长联系记录,学生思想教育典型案例(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记录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典型案例记录分析等。
4.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档案应包含有所带班级的专业培养方案,各学期课表、授课教师及联系方式,各学期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材料,学生请假申请、安全责任书,学生上课、早操、活动、会议考勤记录等。
5.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应记录学生活动计划、过程(图片、视频等)、总结等,还包含有学生科技活动、论文资料的统计。
6.主题班会和班会。包括主题班会计划、过程(图片、视频)、总结以及班会记录或班级日志等。
7.辅导员本人资料。这方面的资料既包含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法规、学生手册及其他有利于提高辅导员个人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学习培训材料,又包括辅导员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辅导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课表、大纲、教案等。
(二)上述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具有的特点
1.灵活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内容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实际上,由于各高校辅导员实际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其工作档案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和变化。
2.系统性。辅导员工作档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从学校、系院到班级,从学生、授课教师到辅导员本人,从思想政治、班风学风到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
3.立体性。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中,既有工作叙事,又有工作分析、反思和总结;既有典型案例的介绍,又包含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展现;既有学生评奖评优等各种结果的揭示,又蕴藏着大量的平时实际表现的动态记录……可以说,一份工作档案,实际上把辅导员工作情况立体性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4.细节化。辅导员工作档案非常注重细节性。比如说,学生基本信息档案除了要记录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出生年月外,还要标明家庭成员情况、父亲或母亲姓名、父亲或母亲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家庭电话等(如果需要的话,主要亲戚及其联系方式也应想办法了解到);困难学生档案要对家庭人数、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月(或年)收入以及困难情况的摘要说明等有清晰的记载,受到资助的学生材料更要记清困难等级、资助时间、资助类型、资助金额等。
三、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操作上,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全面、正确地反映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首要原则。这一原则表明了档案建设的关键在平时,要注重平时的点滴记录和收集。
(二)动态性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完成的过程性,也就是说,它的完成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贯穿于从学生进校到学生毕业离校始终。该原则同时要求辅导员发生更换时,原辅导员要将有关档案移交给下一任辅导员,保持档案的连续性。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强、体系完整是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又一重要特点。该原则要求辅导员在建设工作档案时要考虑全面,力求完整,既有宏观布局,又有微观揭示;既要务实,又要务虚;既把学生的生活、学习作为工作的主要抓手,又要考虑到与学生相关联的方方面面。
(四)创新性原则
一般说来,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内容方面差异不是太大,但在档案的形式、管理等方面完全可以根据本系(院)、本人工作实际而有所创新和变化。比如说在档案的管理模式上,既可以按内容分类建立档案,也可以按专业、班级等形式管理档案;档案保存形式通常是纸质版,同时提倡既有纸质存档又有电子版备份;当然,在数字化、电子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开发使用专门的辅导员管理软件进行辅导员工作档案管理更受欢迎。
(五)公开与保密相结合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里记载了大量的信息,信息具有秘密和公开的双重特质。一方面要注意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必然记录一些与学生有关的个人信息,从保护学生出发,除工作检查和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外,不要向其他人公开有关信息。学生毕业后,有关资料要由系(院)统一保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起到教育、引导、警示和设置议题的作用,有些信息又是需要及时公开公布的,如班级制度、计划总结、考勤记录、奖励表彰等。
[ 参 考 文 献 ]
[1] 葛红丽.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档案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1,(10):472.
[2] 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尹忠恺.论高校学生工作档案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38-39.
各位新队员们:
早上好!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为你们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我代表所有的老师和老队员向你们表示忠心的祝贺。愿你们胸前飘动的红领巾能时刻激励你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
同学们,当你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时,你就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你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要想在未来世界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只有勤学习、善动脑、爱动手,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我们才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先锋。因此,为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塑造新世纪少先队员的形象,我们必须做到:
1、升降国旗要肃立,唱好国歌行好礼。
2、礼貌用语自觉用,彬彬有礼笑眯眯。
3、学会关心学会爱,他人有难主动帮。
4、刻苦学习靠自主,关心班级爱集体。
5、注意卫生爱清洁,不丢杂物防污染。
6、尊敬老师和家长,听从教育服真理。
7、爱护公物护花草,破坏行为要劝阻。
8、尊老爱幼让车坐,公益劳动要积极。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顾名思义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做思想工作,与学生打交道。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高校培养人才,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而要坚持这个标准,就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政治辅导员则担此重任,他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的直接实践者。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其工作与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信仰、理想等密切相关。辅导员工作一方面体现我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政治领导,保证党的方针、政策、指示精神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又把同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帮助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想、树立正确思想作为重要内容。辅导员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明确而坚定的政治方向,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远大的理想信仰,具有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的精神状态,能够自觉抵制封建落后思想、西方腐朽思想的毒害,能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用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是保证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工作队伍。
一、队伍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比较合理,整体素质较好,在高校的发展别是高校扩招后大学生人数成倍增长的新形势下,辅导员在党政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围绕学生党建团建、奖贷勤补、新生入学教育及毕业生就业等日常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有益活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和拓宽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为高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人数少、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待遇低等实际问题,高校应从体制上、制度上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选聘标准、培训开发、使用管理、考核评价、激励措施上重视不够。没有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辅导员选聘、培养、考核、激励、使用等管理机制上处于摸索、尝试之中,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和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二)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比较困惑
多数人想选择专业教师岗位或从事自己所学专业,但又苦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因而对辅导员工作具有临时观念又不知今后自己的去向如何,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产生困惑[1]。此外,辅导员实行坐班制,工作不计算课时量,没有课时津贴,其待遇比专业教师低得多。无形之中形成了辅导员地位比专业教师低的印象。辅导员感到不受重视、不被认可,产生了自卑心理,这些都会严重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另外,部分辅导员自身素质与辅导员岗位要求不适应,这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辅导员工作复杂
在学习、思想、生活、文体、社会实践、助学贷款、评优评先、党建、宣传等方面,凡是与学生有关的,最先想到的必然是辅导员。为了做好各项工作,辅导员不得不在学校内各部门之间奔波,全力周旋。有时甚至院内一部分学生教务工作也压在辅导员身上。另外,多校区、新校区办学的模式又使得许多高校要求辅导员轮流值夜班,睡在学生宿舍,节假日也不休息。24小时全天侯服务于学生,使有些辅导员感觉扛着教师的牌子干着学生“保姆”的活儿[2]。这使得他们感到精力分散,疲于奔命,难以继续学习、提升自己,无法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认真调研,系统分析。整天与学生打交道,占用大量业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辅导员们无暇去进行教学和科研。因此职称、待遇等相对比较低,工作辛苦,直接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由于缺乏全面、量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辅导员发展方向不明确
辅导员工作是最忙、最累、最辛苦、最前沿的,但付出并未取得大多数人的肯定。一是部分高校对于现任辅导员属于什么系列仍不明确,对于提拔晋升、职称评定等事务没有给予政策倾斜与扶持;二是改做其他管理工作考核合格的标准和级别不明确;三是对于改做教学工作的,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进修深造的措施;四是对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却没有机会提拔晋升的机会,没有明确的级别认定和待遇改善。部分本科毕业从事辅导员多年的同志工资待遇还没有刚毕业的研究生辅导员高。在这种政策导向下,转岗分流又较难,因此大多数辅导员对自己今后发展不乐观,担心自己的出路,造成整个队伍的不稳定[3]。
二、队伍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一)明确辅导员的工作目标
辅导员是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部署在从事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他们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思政工作者,而非一般的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的服务者[4]。因此,学校、院系领导要明确地把辅导员从学生“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将一部分被认为是“辅导员的工作”如宿舍管理、学生饮食、教学管理、成绩管理等划归到应属部门,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也会更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
(二)建立选聘长效机制。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在选聘辅导员时要严格把握选聘标准,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既要做到数量充足,又要“优中选优”,在自愿服从、合理安排的前提下,应从品学兼优的研究生或优秀青年教师中选拔。秉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把关、保证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实行级差选留制,以解决辅导员学历层次问题,选留地域、院系要交叉,便于学术交流和管理经验的交汇;选留专业学科要相近,便于辅导员在专业上引导学生;选留人员男女比例要适当,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学校要在保证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优化队伍结构,实现队伍的新老搭配,专兼结合。对现任辅导员,应积极鼓励并为其创造有利条件攻读硕士学位或进一步进修。目前有不少高校在每年免试直升研究生中留出一定名额,让新进辅导员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先担任两年辅导员,然后再边学习边从事辅导员工作。或者,在招收研究生时,学校可适当向优秀辅导员倾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这些都是值得探索和实施的好办法。
(三)建立合理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在工作中,既要提倡先进性,倡导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也要考虑广泛的群众性,采取适当的物质手段激励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可按照“科学设岗、负责到人;量化考核、职责明确;责任追究、严格奖惩”的思路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并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建立一套完善的辅导员工作目标的科学考核办法,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优罚劣。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将在极大程度上调动起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从实际出发制定培养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坚持“业务口径与培训内容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有目的地组织辅导员到重点院校学习和考察。从而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方式,不断增加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对新上岗的学生辅导员,除进行政治理沦学习外,还要进行工作技能、网络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是同时,创造条件促进岗位交流,实行学生工作干部在机关与基层、基层岗位之间的轮岗交流,提高青年辅导员适应新环境、开拓新局面。
(五)帮助辅导员做好职业规划
针对辅导员职业困惑问题,为实现辅导员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学院校做好帮助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工作。要进行辅导员职业培训和团体辅导活动,帮助辅导员了解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认识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让其能全面认识评估自己,帮助辅导员做好职业选择和定位,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挑选立志长期坚持学生工作的且具备高素质水平的辅导员,鼓励其积极参与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的培训课程,竭尽所能的为他们创造培训机会以及经验交流的平台。待他们取得相关资格认证后便可以更好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或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学生工作队伍的直属部门应为他们争取相关的待遇和职位。这不仅可以使高素质的辅导员不会对自己的前途觉得渺茫,并且愿意扎根学生工作队伍。此外,鼓动有一定经验的辅导员助课讲课,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具备一定条件且有强烈愿望的辅导员兼讲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教育等课程,有的甚至还可兼专业课。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辅导员的素质,也为今后分流拓宽出路奠定甚础。解决出路问题,是安定辅导员工作情绪的基本保证,也是辅导员队伍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4]。
(六)辅导员的发展应结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采用“重视使用、促进流动、相对稳定”的办法:一是大胆给辅导员压担子,鼓励其在任职期间创造工作成绩,促进自身的发展。二是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和能力大胆提拔任用,选拔高素质人才安排到其他党政管理岗位。三是把善于钻研教学业务的优秀辅导员分流到教学岗位上。四是鼓励和选送年轻辅导员在职或脱产攻读研究生、博士生和第二学位。五是适当的安排辅导员到地方基层挂职锻炼。但是辅导员的流动一定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以确保辅导员工作的连续性和队伍的稳定性。
(七)推进辅导员职业化进程
一些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时有临时观念,总觉得做学生工作非长久之计,想方设法往教学岗位或者行政岗位上转,关键在于这些人员缺少一种职业思想。要是辅导员工作真正成为一种职业,在选聘辅导员时,要充分考虑其岗位匹配性。学校还必须加强对在岗辅导员的职业教育,提升辅导员职业道德水平,提高职业认同感。学校和相关部门还要帮助辅导员开展本职工作的研究和创新。要把那些业务能力强、热心学生工作的人员长期稳定在辅导员岗位上,并将―些不适于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分流到其他岗位。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更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总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辅导队伍建设,必须正确认识高校辅导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风梅.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3):239.
[2]范洪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6(2):209.
[3]刘兵勇.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能力建设的新探索[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4):62
关键词:空预器;传热元件;异常倒伏
某铝业自备电厂5号和6号机组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HG-1198/17.4-YM1型锅炉。该锅炉为单炉膛、亚临界、自然循环、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摆动式直流燃烧器、四角切圆燃烧、固态干式排渣、∏型露天布置、全钢构架、燃煤汽包锅炉。
为响应国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而进行SCR脱硝改造,为适应增加SCR脱硝系统后的运行工况,重新设计空预器传热元件各段高度,原冷端传热元件高度333mm、DU3板型、材料为CORTEN,中间层传热元件高度600mm、FNC板型、材料为Q215-A.F,热端传热元件高度1000mm、FNC板型、材料为Q215-A.F,改造后冷端传热元件高度900mm、DU3E板型、材料为SPCC,中间层传热元件高度1000mm、FNC板型、材质为Q215,热端传热元件高度
300mm、FNC板型、材质为Q215。
改造后运行半年多出现热端传热元件异常倒伏见下图。
传热元件损坏原因有:(1)传热元件的质量不过关,达不到D纸及国家标准要求,导致传热元件在空预器正常运行时,传热元件材质的力学性能不能满足温度、压力的要求。(2)入炉煤粉细度超标,飞灰可燃物含量高,空预器内发生二次燃烧,着火损坏传热元件。(3)入炉煤种严重偏离设计没汇总,灰份和硫含量偏高,机组运行时空预器入口烟温超高,造成传热元件高温腐蚀损坏。(4)在长期烟气冲刷磨损下,造成传热元件损坏,发生在整个流通面上,较均匀。(5)吹灰器使用频率及吹灰蒸汽压力和温度提高、过度吹灰,都会造成传热元件异常受力,导致受力疲劳,最终出现传热元件损坏。
损坏原因分析:防磨层内数第1到3圈的传热元件出现异常倒伏,对可能出现此情况的原因进行一一排除,最后确定为传热元件打包中压紧力不够,导致运行中元件松动,互相摩擦及碰撞导致传热元件损坏,进而影响附近的传热元件传热,造成成片的传热元件异常倒伏。
整改措施:自#6炉改造后传热元件出现异常倒伏,分析了损坏原因后,#5炉即将进行改造安装,对已经产成的防磨层传热元件进行加固处理,即在防磨层传热元件盒的顶部焊接加固肋板,保证加固肋板与传热元件贴紧,从上部起到压紧作用,对传热元件进行固定。对#5炉未生产的防磨层传热元件调整至合适的压紧力,防止传热元件松动。
整改效果:#5炉改造所需的防磨层传热元件盒进行加固处理后,运行至今未发生防磨层传热元件的异常倒伏现象。
#5炉检修时照片:
结论:(1)造成电厂#6炉空预器传热元件异常倒伏的原因为传热元件盒制造时传热元件压紧力不够,导致空预器运行时传热元件松动,互相摩擦及碰撞,进而影响附近的传热元件传热,最终造成传热元件的异常倒伏,给空预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埋下隐患。(2)通过加固处理,解决了#5炉发生传热元件异常倒伏的隐患。保证了锅炉的正常运行。(3)电厂应通过定期的检查、冲洗空预器传热元件和加强空预器运行差压监视预防措施,防止空预器传热元件的失效。
参考文献
[1]段小云.空预器热端传热元件失效的原因分析及措施[Z].
[2]王云鹏,宋长华.330MW热电联产机组锅炉排烟温度偏高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9(3):51-55.
[3]胡学红,曾宪林,李正刚,等.容克式空气预热器传热元件失效分析[J].华中电力,2003,16(2):45-47.
[4]张林,李阳春.空预器堵灰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热力发电,2008,37(10):43-45.
[5]张树利,董务明.加脱硝装置的空预器堵灰原因分析及对策[J].热力技术,2014,121(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