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范文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

第1篇: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范文

春天究竟在哪儿呢?我决定试着去找一找。上学的路上,经过旁边的几棵小树,微看见树尖上的一点绿,突然觉得它们是多么的可爱。它们眨着绿色的小眼睛,左看看,右瞧瞧,似乎在找自己的同伴,脸上浮出一丝的失望。要不是为了绿化这个城市,它们也就不会和自己的同伴分离了。它们眺望远方,它们多么想回到自己的故乡--森林啊。

来到校园,我似乎已找到了春天。花坛里冒出了绿色的星星点点,一朵朵紫色的小野花已相拥在一起。我想它们此时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春天的来临而充满喜悦。

春天的到来。一阵暖风从我身边拂过,像是在沐浴,又像是在享受。树枝上总是会出现几只小鸟,在咯咯的笑。向阳坡上,露出葱绿似的嫩芽。向远方望去,万树千枝可真是叠景披翠,可真美啊!可是自从来到了城市,我就再也没有见过这番景象了,再也没有闻过那清新的嫩草味儿了。这儿一年四季永远不变,每天映入眼帘的都是那些高楼大厦和在马路上驰骋的车辆。幸好,风是不受约束的,它的本色仍是存在的。

春天,我终于找到了你的存在。

第2篇: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范文

咏春

在冰雪融化之后,这里迎来了第一场春天的雨。雨点“稀里哗啦”地敲打着“大地木青”,仿佛也在说:“大地母亲,春姑娘来啦。”“大地母亲”在冰天雪地的沉睡中醒来,雨水洗刷了她的“眼睛”、“脸庞”与“嘴巴”,更为她的“孩子们”成长提供了水分。因为如此,小草、树木、花朵原本有阳光的滋养,现在更有了雨点的“激励”,使它们“挺拔”起来,为春天添加了一幅“春雨滋润万物”美好的画面。是的,这正是春雨的功劳,春天才更加美丽。这不得不让我摇身一变,叹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颂春

草地上一片嫩绿,花朵儿上有着蜂围蝶阵;树上有着“音乐家”的鸣唱;河流也发出清脆缓缓的声音。这真是和谐的画面!春雨后,草木茂盛起来。清晨,嫩绿的树叶上增添了少许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树叶似乎有着钻石般璀璨的光芒。这里有着各种动物生存的讯息,也有着露珠的晶莹剔透,还有的正是这春天里唯一不可缺少的翠绿。这一幅场景,勾勒了这春天的风光,这正是春天与其他季节不同之处啊!使我不禁在心中大喊道:“真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啊!

伤春

温暖的春风来到这片动人景色中,它似乎也加入了这场比赛。它吹拂着整个大地,使它们“蓬荜生辉”。它踏着“寒风刺骨”来到这湿润的季节,自己也发生了改变。在冬天里,风是悲凉的,同样它也加速了许多生物的寿命的迅速“发展”,在冬天里它是无情的。但它也未必是无可奉献。春天是由“无情”演变而成的,它深藏着许多的生命,在春天既是生物的贡献者,也是春天里的一种“寒风凛冽”的“困境”。此时我坐落在苏轼的身旁,与他共吟起了<<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惜春

春天啊!你是四季中最独特的一道风景线,既是事物的开拓者,也是生命时事的遗忘者。但你独特的景色,是比钻石更加璀璨的。虽然你短暂,但是你却是四季的起源,更是从寒风中脱颖而出的一片“含苞待放”的森林。此时,不再有任何诗句能表达这种情景,我只得静下心来,好好的观赏这使人赏心悦目的“绿意”。

第3篇: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范文

【关键词】:写作 口语交际 地域文化 影响 体现 应用

写作与口语交际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个体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能力。此种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事业的成败,生活品质的高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把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了一项核心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线的教师的我们,应该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应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增加其语文素养。

一、地域文化对学生写作与口语交际的影响

地域文化是指一定的区域内,在千百年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源远流长的,典雅厚重的地方文化。它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有:风俗习惯、文字、图像资料、民间传说故事、地理风貌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地域文化中所渗透的地方或社区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的内容以及在特定地域内形成的独有的关注家乡、关注祖国、关注世界、热爱自由、尊重生命的情怀,都将促使这一地域的人在生活习惯、语言习惯、审美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相同、相似之处,影响着同一地域的人的精神气质,对个人产生着长久、直接、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将深深镌刻在每个在此地域中生活的人的内心深处,融入他的血液,化为他精神、文化内涵的一部分。语文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活动,一种精神的活动,尤其是写作口语交际更是一种文化外化过程,一种精神的传达过程。精神文化内涵丰富与否,将直接影响写作与口语交际的质量,因此,地域文化对学生写作与口语交际的影响举足轻重。把地域文化引入课堂,则是语文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地域文化在写作、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在初中三年语文教材中,一共安排了36次的写作口语交际训练。其中:《感受自然》、《黄河・母亲河》、《说不尽的桥》、《寻觅春天的踪迹》、《背起行囊走四方》、《到民间采风》、《脚踏一方土》等训练内容都与地域文化教育密切相关。比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就要求完成以下四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让学生关注民风民情,加深对民族民俗的了解。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其中第二、第三个教学目标就是地域文化在教学中的具体化。如何才能完成这些目标呢?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深入到当地的地域文化中,才能有所收获。

三、地域文化教育在写作口语交际中的应用

(一)赏当地美景

在进行写作、口语交际《寻觅春天的踪迹》时,我们就组织学生到有着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沈廊樟公园游览,寻觅春天的踪迹:公园里碧空如洗,暖风熏人,馆舍路边的迎春花开了,河畔的柳条暴芽了,山城的春色浓重,远山含黛,树木苍翠,绿茵茵的草地上红花绿草相间,学生们不由吟诵起“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句,领略其中美的意蕴。再往前走,两株历经800多年风风雨雨,现如今已长成树周达16米,树高达30多米,树冠如巨伞,郁郁葱葱的古樟树,出现在眼前。抚摸树干,学生们也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痕迹,“昔年曾种树,今日满城春。为语看花者,能忘种树人?”的诗句脱口而出。走进美丽的沈廊樟公园,学生们仿佛也跟上了春天的脚步,触摸到了春天的脉搏,揭开了春天的面纱,那么此次的写作口语交际――说春天、写春天,还会言之无物,写之空洞吗?

(二)访名人故居

在进行写作口语交际《我也追星》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名人,说名人故事,感受名人的精神内涵,我们组织学生探访当地名人故居,走进作为当地文化标志的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读书的书院――南溪书院。南溪书院建筑群位于城南公山之麓,毓秀峰下,占地5500平方米。建筑群包括文公祠,半亩方塘、活水亭等。这里白墙碧瓦、花木扶疏、绿林婆娑、天光云影、市井在望。理学家朱熹的塑像昂然耸立,坚毅挺拔,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精神矍铄;那简朴典雅的民居风格,正是朱熹大儒非凡人格的写照;立于半亩方塘,观书第前,谁能不忆起朱熹名作《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探访朱熹故居,感受特有的地域人文文化,难道不是对学生们的心灵做了一次彻底的净化吗?有着渊博的学识、伟大精神的朱熹,不正是一颗闪亮、耀眼的明星吗?“我”也追星,要追什么样的星,还需言说吗?

(三)感民俗风情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到民间采风》。它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化目标的具体化。其中一个教学环节就是要求学生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走进家乡淳朴可爱的人们,去了解家乡的风光、家乡的风土人情,再进行写作口语交际:说家乡、赞家乡。家乡的民俗风情更具有深厚、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学生若不了解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是无法完成本次写作口语交际内容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化身为小记者,走进那些深受地域文化浸染的老人,倾听那些优美动人的故事,于是《小沈郎沙洲画卦》、《半亩方塘二度桃》、《白鹿书院立教规》、《杜鹃夜悟得真谛》等故事,出现在了学生的作文里;一张张散发墨香的小报上,出现了:“元旦,人家 皆净室焚香,陈酒果”;清明,插柳食艾:立夏,吃粳米笋馅等民俗。本次活动想不成功都难。

只有把地域文化与写作口语交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有效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精神的巨人,才能在写作口语交际中,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王周晃 陈宗辉 《走近朱熹》 中国文史出版社

第4篇: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范文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贯彻义务教育理念,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学习情况。

(一)以阅读教学为主,共完成六个单元共三十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每个单元一个主题,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1)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2)加强了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3)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

(4)学生了解了民生和民间文化。不仅感觉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还体会到了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5)在优美的古文中漫步,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了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了语感。

(6)在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了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并结合亲身体验加深了理解。

(二) 完成了六次综合性学习,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献给母亲的歌

(1)通过活动,让学生多侧面地认识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 让学生学会了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情,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以及“爱”的内涵;

(3)培养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口语交流或书面写作等)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2. 寻觅春天的踪迹

(1) 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

(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3.科海泛舟

(1)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2)引导并帮助了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了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4.古诗苑漫步

(1)通过此次活动,引导了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2)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等活动,让学生学习欣赏、吟诵、演唱古诗词以及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积累名言警句,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3)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通过漫步古诗苑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完成了八篇习作,完成情况良好。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主要教学经验与体会。

1、建设教学方式,建构课堂活力

教学课堂始终应当重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激活对前人所积累之经验的生活体验,激发求知欲望。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本人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各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2、引进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以实施课程改革的高标准为出发点,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讨,研究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以及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 ——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运作方法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作为探究的心得,本人也撰写了教学论文(札记)。

3、优化教学手段,强化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

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教学中,我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4、扎实多样训练,务实语文技能

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 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由是,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 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放飞思想,大胆发挥……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第5篇: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范文

关键词:八年级;作文;心理健康;序列化

八年级学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期”。还有人认为八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被称之为“八年级现象”。当一种情况被人们重视并冠之以“现象”时,一定有它的特殊性,其背后的根源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从生理、心理和学习压力三个方面来追踪这一现象的根源

(一)生理原因

八年级学生多为13-14岁。普查资料表明:这个年龄是青少年生理迅猛发育时期中的最峰,男生身体体格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女生体重、胸围逐步向着女性成熟体型发育,第二性征如浪潮般汹涌袭来。

(二)心理原因

由于生理的发育带来的青春期心理的巨大变化,他们的情感情绪激易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爱凭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认识能力显著落后于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八年级在心理变化上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应受到特别关注。

(三)学习压力

与七年级知识相比,八年级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学生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八年级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八年级学生应该尽早获得明确的自我概念,选择一个自己认可且确定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各尽所长,各从其志,努力承担所属责任。作文综合地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操、个性、智慧等文化素养,展现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语言表达和个性创造等方面的能力,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也对学生恢复自信、拥有健康身心并维护其社会功能稳定至关重要。

而现在学校使用的人教版语文八年级教材中,对于写作训练以单元为单位,这使得语文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具体和系统化的训练。一学年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提高,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降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尤其是影响了完成八年级学业的学生升入九年级后能否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我认为八年级作文训练应以认识自然、感知生命为主,着重训练学生的体悟和分析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注重学生作文过程的研究,注重作文个性的研究。

二、结合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作文序列化教学

(一)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就是指人对自己及其外界关系的认识,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而人是很难认识自己的。八年级学生常常处在迷茫、矛盾和冲突中,对自我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更新。因此,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认识的能力非常重要。

作文题目示例:《我眼中的自己》《我是一只期待飞翔的小鸟》《被自己感动》《我的烦恼》。

(二)认识自然

八年级认识自然,写景状物一类的作文与七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好的写景作文,往往不取决于在文章中罗列了多少个景物,而在于无论写到多少处景物,有一处必定是文章的重点,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单一的景物描写,再美的景物也无法感染读者,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心理享受。因此,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读者在文章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还能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作者的思想。

作文题目示例:《寻觅秋天的踪迹》《我心目中的春天》《在这不寻常的秋天里》《我眼中的四季》《寻春》。

(三)认识社会

相对于自然,八年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可以说很粗浅,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这方面的作文设计要简单,易于把握。比如认识自己的班级、认识家乡,对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等。

作文题目示例:《到民间采风去》《我家乡的节》《我爱我班》《城市与我》《绿色生活》。

(四)感悟生命

八年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正在由感性向理性逐渐转变的过程中,直觉日渐敏锐。生命这个主题是很大的,如果面面俱到,把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生命赞歌等等这些方面都写下来,可以洋洋洒洒数千字,但这种泛泛而谈就会使文章“假、大、空”,不妨从一个人物、一个细小的生命、一件小事谈起。

作文题目示例:《生命,有时也脆弱》《每朵花只能开一次》《像野草一样顽强》《生命,脆弱的生灵》。

(五)体验成长

作为青春少年的八年级学生,在一天天地成长着,正在懂事,正在走向成熟,正在走向未来,但长大的同时是伴着喜悦和泪水的。关于成长的作文是八年级必不可少的训练环节。学生可以描绘成长的感觉,抒发成长的心曲,议论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作文题目示例:《成长的烦恼》《成长是一种美》《脚印》《成长的喜悦》《种子·幼苗·大树》《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六)学会感恩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私狭隘似乎成了当代学生的共性,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的需要。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感恩是幸福感的基础。感恩教育更是八年级作文序列的必要组成部分。

作文题目示例:《妈妈,我想对你说》《我心中的太阳》《师恩难忘》《他为我摆渡》《爱在左,感恩在右》。

三、好读书,读好书

第6篇: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141-0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教师及时、适度地指导是综合性学习取得较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在综合性学习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活动的开放性

陶行知曾经说过,“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可见,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保证学生主体能够自主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具体地说,它包括:

1.内容的开放。或调查社会热点,或拓宽课文内容,或开发生活资源,力求丰富多彩,这样才能满足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多方面的需要,才能促使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例如,笔者带领同学们进行的以“说不尽的桥”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共有2个班70多名同学参与其中,将学生分为桥梁知识和桥梁文化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又分为“桥梁分类”“桥梁建材”“桥梁之最”“中外名桥”“桥的故事”“桥的命名”“桥诗”“桥联”“桥梁设计”等各子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需求,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在四周内,查阅收集资料,走访专家,游览参观,获益匪浅。

2.过程的开放。在实践过程中,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的方式上,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合作交流;在实践的手段上,可以让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查、调查、访问,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

3.师生关系的开放。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

4.时空的开放。学习的时间不再限制于课内,可延伸到课外、假期。活动的地点要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而定,不再限于教室,可到图书馆、村组、街道、网络世界等。即使在室内,也可以根据活动的特点,打破单一的“秧田式”座位,进行多种形式的座位组合。

5.结果的开放。一是结果的表现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调查报告、实物说明、诗歌、办报、表演、朗诵会、展览等。二是结论要具有多样性,既可以得出统一的认识,也可以保留多种意见,既可以形成完整结论,也可以留有一块“空白”。

二、注意活动的综合性

1.学习内容的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既着眼于语文学科知识,又注意跨学科学习、生活中学习、社会中学习。”例如,进行“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时,便涉及到有关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等天文、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拓展其知识面,让学生真正感到语文即生活。

2.学习方式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等。

3.学习目标的综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从“三维”角度综合考虑。例如,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就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其一,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其二,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语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习惯。其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有条理、有中心地说话,写作文具体生动,融入真情实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学习评价的综合。教育功能的综合必然使考查和评价学生要体现综合性,表现为定性和定量评价综合,自我与相互评价综合,口语与档案评价综合,三个维度评价综合等。例如,办“我爱文学”手抄报,要求综合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摘录、撰写、剪贴等形式,围绕“文学”主题每个人办一份手抄报,然后展出,相互评比,每个人再写办报体会,并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三、注意活动的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做”、“考查”、“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应注意:

1.活动的可操作性。要注意活动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易动手操作,还要符合学校或当地的实际情况。教科书上设计的一些课题和方案并非适合所有的学校,各地的学校有必要对教科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案进行调整,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己的课程资源。

2.活动有趣味性。活动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有吸引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例如,在开展“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让学生唱一支“春天的赞歌”,创作歌唱春天的诗画,编一辑“春天自然日志”等活动,为爱好朗诵、唱歌、绘画、书法的同学提供广阔的舞台,在活动中也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保证时间的充足性。这里的时间不是指课内时间,而是课外学生用于查找资料、相互讨论、总结反思的时间。时间的充足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验”、“探究”时间;二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小组讨论、交流的时间;三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汇报、展示时间。

四、注意活动的自主性

在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要由学生参与或自主设计和组织综合性学习,允许学生自己选择确立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决定成果的呈现方式等,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由学生自主解决或教师指导下解决。

参考文献:

第7篇: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范文

一、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解决书中的生字词语。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9.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0.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11.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3.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写日常应用文。

6.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7.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本册教材编写特点及教学内容:

本册特点是新课文多,以名家名篇为主,文化内涵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当代意识。本册教材由六个单元(30篇课文)、课外十首古诗、名著导读和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板块组成,而且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单元主题。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轨迹为主题,且出自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曰本留学的一段经历;《我的母亲》是自传的一个章节,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的不懈追求的人生的一小部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含有哲理,内涵丰富,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非常诗化,具有抒情性的活动。   1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五篇课文中,《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高人。此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文言文课文的编排方式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文言文(含古代诗歌)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另外,“背起行囊走四方”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易文言文能力;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全书的重点。

1、 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

2、 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

3、 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积累、运用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五、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1)班和八(2)班现分别有学生29人和18人。每个学生在纪律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大部分学生能够课前按要求自主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但一部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积极思维的意识比较弱;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比较困难;合作、探究学习意识还比较薄弱。基础知识不扎实,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存在着诸多障碍,阅读赏析文本的能力较为欠缺,课外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

六、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要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和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7、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9、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0、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背诵比赛、猜字谜、故事会、朗诵会、办手抄报等,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1、课前三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

12、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3、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4、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班级网站或其他语文学习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由于本人工作能力有限,在教学中可能有做不到位的地方,望同仁们多多指教。

附:教学进度安排:

[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