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文实训总结范文

水文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文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文实训总结

第1篇:水文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高职港航专业 水文特征

课 题:本文为2012年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课题编号:2012233);2012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ZJC2012003);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第十一届院级科研立项课题(课题编号:HJY12-1302)成果。

湖南省首次全省水运工作会议(2011年12月)指出,用20年的时间,投入约1700亿元,到2030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原则,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长江为依托,洞庭湖为中心,“一纵五横十线”为骨架的高等级航道网,重点将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区域经济和水运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持,同时也为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专业为适应区域经济和湖南水运交通的需要而开设,主要培养面向内河运输港航工程施工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结合区域水文特征,进行了一系列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践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这种模式既符合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职业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环境和资源,共同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较高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区域水文特征

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主汛期为5―8月,在此时间段港航工程,特别是航道工程大都停歇,施工主要集中在10月至来年3月。

2.职业核心能力

对专业主体岗位港航施工技术员的典型工作和任务的分析,可知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水运工程测量、水运工程试验、水运工程施工组织、水运工程合同计量等四个职业核心能力。

3.工学交替创新

结合区域水文特征和职业核心能力,创新与港航施工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的“汛期校内实训,枯期高峰顶岗”的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主体岗位的四个职业核心能力实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符合认知规律的训练过程。

“枯期”:第三学期(9月至来年1月)到企业学习“企业课程”(测量实践、试验实践),第五学期(9月至来年1月)到企业学习“企业课程”(施工组织实践、合同计量实践),通过企业的真实岗位和真实工作任务提升学生四项职业核心能力。

“汛期”:第四学期( 3月至7月)回到学校训练施工组织和合同计量两个职业核心能力,第六学期( 3月至7月)回到学校学习拓展岗位课程和行业前沿课程,扩大就业岗位拓展和提高就业岗位发展能力。

瞄准四个职业核心能力,顺应企业生产的需求,最终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往复,做到“教学内容理实交替、教学场地校企交替、教学时间汛枯交替”。

三、课程体系开发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专业团队进行专业市场调研,瞄准适应湖南水运发展的港航施工高端技能型人才岗位,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总结岗位核心能力,重构课程结构。根据岗位核心能力开发了“专业核心模块”,由“专业核心模块”课程的需要配备了“专业基础模块”,并通过“企业课程模块”以真实的岗位和工作任务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考虑学生就业面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开发了“拓展岗位课程”和“行业前沿课程”,最终使课程体系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企业实践运行模式

校企合作开发“企业课程”,采用“高峰顶岗”的运行模式,将学生实习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即湘江“枯水”期(第三学期、第五学期)省内港航企业进入施工旺季,学生对项目部进行“高峰补岗”,学生通过企业真实岗位锻炼职业核心能力,企业通过学生的“补岗”解决施工旺季人才短缺燃眉之急。

参考文献:

[1]齐绍琼.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

第2篇:水文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应用写作 实训教学改革 教师素质和能力 制约因素 渠道途径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普遍开设应用写作课程,至今已走过三十年风风雨雨的历程。时至今日,没有谁再怀疑应用写作在现代社会中传播信息、沟通管理、开发才智的重要功用和实用价值。但就整体而言,我国高校的应用写作教学却是弊端丛生,质量低劣,现状堪忧。如何为应用写作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切实提高学生应用写作的技能,是几摆在高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面前亟待探讨的课题。近几年,重视开展实训教学,正在成为我国高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新动向,许多教学同仁已经开始认识到,只有革除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的弊端,进行实训教学改革,构建应用写作全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摆脱困境,改变应用写作教学少慢差废的现状。

尽管开展实训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界的一种共识,但反观实训教学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却难如人意。对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改革,我们似乎还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雷声大,雨点小”,喊得多,做得少。实训教学改革为何进展缓慢,收效不佳呢?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透过热热闹闹的表象,思考一下其深层原因到底是什么。只有把准实训教学的脉博,弄清影响实训教学的种种制约因素,才能对症下药,开出疗救的药方,采取相应的对策,富有成效地推进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教学的成效。

高校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制约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改革的因素非常复杂,诸如:教学观念、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实训教学的效果。但作为实训教学主导的教师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则构成了实训教学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由于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写作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写作实训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进,能否取得成效。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发挥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教师是实训教学的策划者和设计者。实训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根据现代教学理论,遵循高职教学规律、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认知的规律和技能形成的规律,选择和确定实训教学的内容,精心进行实训教学的设计,选择适宜的实训教学形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优化的组合,以增强实训教学的效果。

其次,教师是实训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写作实训教学具有开放互动的特点,写作知识的掌握,写作技能的形成,都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多边互动来实现的,实训教学这种开放互动的特性,使教学活动充满变数,充满活力,但也加大了教学组织、控制的难度,对教师临场应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次之,教师是实训教学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实训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实训教学绝不是“放羊式”的教学,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实训程序、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等方面启发和指导学生。为了使写作实训的指导“导”到点子上,教师不仅要能“讲”,传授写作知识,还要能“写”,亲自下水作文,现身说法。

最后,教师还是实训教学的评估者和激励者。实训教学要求教师对实训教学的全程严加监控,运用科学的监测技术对实训教学的效果进行检测评估,通过对实训活动、学生习作的讲评,将检测评估的结果反馈给学生,激发其参与写作实训活动的动机,强化其写作的兴趣和欲望;根据检测评估的结果对前期实训活动进行调整修正,使之更切合实际,更富有成效。

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高低这一关键因素,写作实训教学改革条件下,对写作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毋庸讳言,当前我国高校写作教师的素质却较低,难以适应实训教学改革的需要,成为推进实训教学改革的主要制约因素,这也是我国高校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改革步履维艰,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教学理念抱残守缺。教育教学理念反映着教育教学的价值观,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长期以来,高校应用写作教学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灌输式的教学理念为价值取向,可说根深蒂固。尽管也认识到这种陈旧教学理念的弊害,但由于积习难改,一些教师仍固守着这套陈旧僵化的教学模式,重讲轻练,学用脱节,把写作的理论知识生硬灌输给学生,却忽视了写作实际技能的训练。与灌输式的教学观相应,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灌输者的角色,掌握着知识特权,因而,在师生观上是则是师道尊严,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摧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缺乏自我提高的紧迫感和内在动力。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高校的应用写作教师普遍不安心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缺乏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和内在动力。首先,写作教学在我国高校的学科教学中至今仍属于二级学科,地位低下,这使一些写作教师产生了低人一等的自卑感。更何况应用写作在写作学科中地位更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写作学界历来存在着重审美、轻实用,重文学写作而轻实用写作的倾向,在这种写作价值观之下,文学创作才是写作的正宗,而应用写作则长期被看作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更加重了写作教师这种自卑感。其次,应用写作在我国高校大多作为公共课开设,由此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不受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容易陷入边缘化的境地;二是既然是公共课,所有专业都要开设,因此,它不受专业招生的影响,不管教得如何,反正饭碗不成问题。此外,应用写作课不同于文学欣赏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加之再照本宣科地满堂灌,势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学头”,久而久之,教师也觉得教学没意思,因缺乏成就感,而逐渐磨灭了教学的积极性。凡此种种,都影响到写作教师自身的进修与提高。

3.知识结构与实训教学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2005年武汉大学才开始设立全国第一个硕士专业,专门培养写作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和专门人才,应用写作学是从属于写作学的一门年轻的分支学科,全国高校从事应用写作教学的教师队伍中,真正科班出身的写作教师很少,应用写作教师多是从事基础写作教学的教师或大学语文的教师,他们所学的多是中文专业,接触较多的是文学写作而对应用写作则比较陌生,特别是缺乏应用写作实际的写作经验。此外,应用写作实训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战性,往往与现实问题、专业实际密切结合,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文书的写作,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应的业务工作,才能写出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真正具有实用价值、质量较高的应用文体。而大多写作教师,却十分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缺乏专业工作实际的经验,这样的知识结构显然难以适应实训教学的要求,这就使得开展象财经文书、法律文书一类专业性较强的文体的实训教学时,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4.教学能力与实训教学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实训教学与封闭、灌输、僵化的传统教学不同,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灵活性等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写作教师熟悉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套陈旧僵化的教学模式已经积淀和内化成为其心理图式,成为其刻板化的教学行为,严重窒息了教师的教学活力和创造活力。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写作能力弱化。习惯于满堂灌的教法,教学中“君子动口,不动手”,讲起写作理论头头是道、一套一套,但却懒于“下水”作文,教写作的自己却写不出东西来,由于缺乏实际的写作经验,缺乏对写作甘苦的真切体验,实训教学往往是隔靴搔痒,“导”不到点子上。其二,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低,满足于照本宣科,对教材缺乏创造性的运用。其三,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差,满堂灌,演独角戏,师生互动少,成效低,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如同一潭死水。

5.教学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在信息化、网络化现代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应用写作实训教学必须善于借助现代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加大教学信息传递的密度,提高教学信息传递的速度,充分发挥实训教学开放性、互动性、变通性的优势,以增强实训教学的效率,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这对写作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写作教师因种种原因,没有掌握现代的教育技术,仍沿用“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枝粉笔”的教学工具在进行教学,即使有些写作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由于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也只是把多媒体课件当成“电子黑板”,未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优势。至于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实训教学更是寥寥无几,显得尤其薄弱。

写作教师素质的提高与实训教学改革关系密切,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一方面,实训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富有成效,必须以写作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保证,以写作教师素质的提高为前提;另一方面,实训教学改革对写作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来自外部的压力有助于转化为写作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而实训教学的环境条件,则更利于提高写作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其教学的能力。要善于利用这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种种渠道和途径,提高写作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实训教学改革的需要。

1.转变教学观念,以现代的教学理念武装写作教师的头脑。我们处在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发达的科学技术,现代的信息沟通、传播技术、富裕的物质生活,丰富多元的精神文化、形态各异的个人价值观念,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念深入人心,所有这一切,使教育教学的环境、教学对象、培养目标、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对传统教育教学的理念以批判性的眼光进行全面审视,适应时代特点、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增强学生应用写作实际技能、提高人文素养为目标,转变陈旧过时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观上,从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技能形成的规律,帮助学生建构写作知识结构,形成实际写作技能。在师生观上,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写作知识的“容器”,而成为写作实训中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则由唱独脚戏的主演变为实训教学的主导,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启发指导下,独立地获取写作知识、提高写作技能的过程。在发展观上,从单一的发展目标向多元的发展目标转变,应用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不只是单纯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知识、形成写作技能,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合作精神、创造能力,促使学生人格的成熟、个性的全面发展。

2.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打破安于现状的心理惯性。进行实训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必须解决动力的来源。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教师内在的需要,这是内部动力的来源;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这是外部动力的来源。因此,要推进实训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就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加大内部的动力和外部的动力。从内部动力看,关键是要改变教师的认知,打破其安于现状的心理惯性,通过开展各种专题研讨活动,提高教师对实训教学改革,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迫切性、重要性的认知,使他们认识到,不提高自身素质,就无法推进实训教学改革,无法革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就不能改变高校应用写作教学一潭死水的局面,应用写作教学就没有出路,从而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变“要我提高”为“我要提高”。此外,还要使写作教师充分认识应用写作教学在高校学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消除对写作教学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唤起其自我提高的内在需要,激发其成就动机。还可以通过让教师参与到教改方案的设计策划中,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增强教师的参与感,调动教师投身实训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从外部动力看,要增大教改的力度,给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适度施压。学校要针对不同学历、职称的教师,提出进修提高的目标并将达标与否与职务评聘结合起来,通过种种渠道和途径,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和职称档次。建立、健全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在实训教改中,开展各种听课、评教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的测评,及时总结表彰先进,给以物质、精神的奖励。

3.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提倡成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增强科研意识,开展科研活动是高校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写作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科研能力渗透在其他三种能力之中,构成高校写作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机整体。当着高校写作教师努力使自己由经验型教师往研究型教师转变时,其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将会极大地促进其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增强,促使其整体专业素质提高得更快。高校写作教师不能只满足做一个跟着感觉走凭经验行事的教书匠,而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研究型教师。这就要求高校写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养成勤于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经常有意识地监控、审视和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善于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改进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此外,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开展对教法、学法的研究,掌握教学规律,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教改经验,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教改实践,增强实训教改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目标健康推进。

4.提高教师实训教学能力。教师是写作实训教学的“导演”,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实训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实训教学能力的强弱,“导演”的水平的发挥。首先,要提高写作教师实训教学的设计能力。改变传统写作教学无设计,僵化呆板满堂灌的教法,围绕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遵循知识构建、技能形成的教学规律,选择和确定实训教学的策略、方法、组织形式,通过精心设计实训教学各个环节,使各种教学要素达到最优化组合,提高实训教学效率。其次,要提高写作教师实训教学课堂掌控能力。实训教学师生频繁互动,千变万化,这绝不是教师事先备课,按着教材照本宣科所能应付得了的,这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临场应变的能力、即兴发挥的表达能力和对学生启发疏导的能力,而这些教学掌控能力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必须经过实训教学的反复磨炼和摔打,经常开展教师相互之间的听课观摩、评课切磋对增强教师这方面的能力大有裨益。再次,增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实训教学的能力。可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帮助教师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的操作技能,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训,与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互动。最后,提高教师对写作实训的指导能力。作为写作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实训指导要能“导”到点子上,教师不能只动口不动手,而要率先垂范,要多写是“下水文”,练就写作的过硬功夫,亲身感悟写作的甘苦,这样才能树立教学权威,掌握实训教学的主动权。通过鼓励教师参与编写实训案例、实训教材,让教师“编”然后知困,也是以编促写,以编促教,提高教师实训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5.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人格成熟度。实训教学对写作教师的心理素质、人格成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作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具有“自知之明”,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实训教学中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在实训教学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潜能。实训教学与传统教学大相径庭,其教学过程更复杂、难度更大,存在众多影响教师教学情绪的因素,这需要写作教师善于自我调控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自己不畏困难、勇于探索开拓、坚强的意志力和耐受力。写作教师的人格特质,特别是教师在实训中表现出来的亲和力和教学激情对于实训教学非常重要。教师的亲和力、教学激情,源于对教育事业,专业工作的热爱,对学生成长的关爱,较高的成就需要和成就动机,源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学生正向反应和肯定评价而产生的成就感,这种亲和力、教学激情有助于激发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参与写作实训的欲望,克服畏难厌烦的心理,从而极大提高实训教学的成效。因此,写作教师要注意形成开放的个性,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增强自己人格的成熟度和个性的魅力,在实训教学中更多地展现对学生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这样才能给实训教改灌注更多的生气和活力。

[基金项目:本文为经管院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8BYYJ007)“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小林、高文:《应用写作实训教学的内涵和特征初探》,《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2]康汝蓉:《应用文写作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之我见》,《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3]王玉杰:《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对

第3篇:水文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技工院校管理 实训教学 综合平台 教学模式

根据建筑施工与管理的现场实际方法,模拟搭建出建筑施工各工种联合作业综合教学平台,从识图、预算、测量、放线、建筑施工工艺、各工种配合施工等一整套系统的环节再现施工工地现场场景的教学模式。体现现场施工全过程,将各类单一专业工种结合起来,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建筑施工现场的氛围,加深感官认识。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建筑(工民建)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建筑工程?我认为建筑工程就是把人类的思维想象从图纸的线条、文字、符号、数字的东西转变成实物的过程,把抽象的东西用一套系统的组织方法在一定的法律规范要求下用各种建筑材料和工艺及前人经验堆积成有很高艺术性实用性的物体(大厦、桥梁、涵洞、道路等)的过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统一的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扩展教学内容

严格按照国家技工类学校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由于地域专业不同可适当调整30%的自主教学内容。根据这条,我校实训中心从建筑施工专业特点及我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适当调整了一些课程的课时量。将相关设计理论课程适时减少1%,同时增加开设了教学大纲没有涉及但是实地建筑施工中必须使用、涉及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G101-14平面布置法系列图集。在调整教学大纲中实训中心上报学院,经教研后,批准执行。技工院校就是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够用就行,但必须让学生在各专业工种方面有很强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这也和建筑施工企业里对技工、技术管理人员的要求是一致的,就是对建筑行业里要求的应知应会的技术技能必须掌握。这也是对施工员、技术员、各工种高级技工、测量工、放线工、瓦工、木工、混凝土工、钢筋工、抹灰工、安装工、防水工等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同时是对项目经理、工程师、建造师、基础知识实务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步骤

由于教学和实际建筑施工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在实训教学中还必须先引导学生从单一的知识技能工种学起,最后按学时课程安排再糅和到一起,进行系统的建筑综合模拟施工现场教学,教学平台搭建,建造建筑物对学生进行指导实训。把建筑施工管理与规范、识图、预算、放线、测量及各工种配合联系起来,进行实训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对所学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完整的一体化认识过程,领悟所学的专业工种之间的内在关联。

比如学习工程预算,首先要能够看懂看清图纸。建筑施工图是指导施工必不可少的依据。当拿到图纸后先看清说明,了解其建筑物的位置,长、宽、高、层,结构类型,当我们大概对其了解尺寸、楼高后,再看平面立面和结构。看图时掌握这样一个流程步骤:先看大后看小,先看外再看内,先看基础再由低向高看逐步了解清楚。也就是先看大的外形尺寸、主轴线尺寸再看小的构件尺寸。先看外形总的长、宽、高、层数,再看各轴线尺寸、隔间、楼梯等构件细部尺寸。搞清楚这些尺寸后再计算出各种建材用量及所用型号、规格、用量――这也叫抽量。然后把各种建筑材料用量、施工机械安装、人工等施工环节按定额规范进行换算。最后按国家规定企业取税标准取税,完成预算工作(这里我必须强点一下,让学生学习工程预算必须先由手算学起,然后学习软件操作,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施工管理人员在项目经理的指挥安排下熟悉施工图后按现场实际情况作出施工方案及施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进度计划,画出横道图或施工网络计划图,安排好材料进出场通道口,路面硬化,钢筋制作,搭好临时设施以保障施工顺利进行,资料员做好资料采集存档。测量员按图纸标注的基础定位建筑物标高,按规划红线定位建筑物坐标所处位置,测出具体尺寸设定出固定测量控制桩,做好工程项目测量工作,勘探人员做好勘察报告。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管理技术人员,按图放线定位,对龙门桩(板)及附近远投射坐标控制点要做好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免施工过程牵动毁坏影响施工中复查。勘探报告要做土质土层、地下水位等地质水文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要准确,为施工提供一手技术资料。这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及保证组织施工方案计划顺利完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进行基础开挖夯实碾压过程中,因建筑物结构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设计图纸时所用方案也不同。常见的基础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形基础、板式基础、环形基础、伐式基础、桩式基础、墩式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各种不同形式基础的作用和优缺点。为什么在不同的建筑物采取不同的基础形式。在多层砖混、框架结构或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一般设计采用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型基础、板式基础、环形基础、伐型基础,他的优点是采用自然浅基础工程造价低,节省资金,容易施工,能够完全达到承受建筑物的上部荷载要求。那么如果该建筑物属高层,结构为框支架剪力墙结构而浅层土质不良,无法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和承载力的要求时,只能利用坚实的深土层或岩石做持力层,就必须选择桩式基础,墩式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的基础方法。由于土质的坚硬程度不同采用开挖方法也不同,因此使用的设备工具施工方法也不同。

当完成了基础开挖,地基夯实、碾压后,经验槽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就进行钢筋工种施工。首先要进行钢筋的翻样。那么钢筋的翻样是什么呢?钢筋的翻样就是把施工图上所标注的各型号、规格、长度的钢材转换成钢筋工制作前的料单数据的过程。翻样搞不好就难以保证钢筋工程质量和造成钢材浪费,其后果是对施工方企业本身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钢筋工拿到下料单后方能按单下料,进行钢筋制作,制作过程中对二级钢Φ12以上钢筋弯曲时一定要达到图纸要求的角度和对焊对接规范要求。不管使用机械还是手工制作时的弯曲角度都应掌握好技巧,最容易出问题的是悬挑梁弯起筋制作时的弯起角度掌握,由于次类钢筋用料一般都在Φ25以上的大号螺纹钢,加工制作比较难掌握,因此在弯曲一些异型箍筋和挑梁、雨棚、楼梯等扣筋或挑筋时也应加以注意工艺细节。制作完成后进行钢筋绑扎一定要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如遇到框架梁、挑梁、框柱必须有加密箍筋。板式基础、框架屋面、挑檐、雨棚、楼梯等构件设置双层配筋应加力筋以保护支撑。钢筋工作业的同时,架子工,机械工穿插陆续进行,为各工种做好服务工作,以及安装好塔吊,垂直升降机(大型机械设备在土方开挖时同步进行安装就位),并搭设脚手架安全网确保安全施工顺利进行。

木工模板支设工序开始。木工在支模前由木工工长按照施工图纸尺寸做出放大样也就是配模清单,配置钢模要配好钢筋的各种型号、数量,木模要按图纸尺寸拼接模板。先配备大料再配备小料,既省料又省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增加企业成本造成经济损失。配模后进入支模阶段,先支柱再支梁和其他构件,按施工工序进行,以保证构件形状尺寸和位置大小,确保模板具备一定的刚度、强度、平整度,接缝严密不漏浆,安拆方便。

接着进入混凝土浇筑环节,为了使混凝土拌和物易于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筑,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工作性。必须由这三个方面决定:流动性、黏滞性和保水性。在施工工地上常用坍落度试验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作为流动指标,坍落度或塌落扩展度愈大表示流动性越大,对坍落度值小于10L的干硬性混凝土拌和物则采用维勃稠度试验测定其稠度作为流动性指标,稠度值越大表示流动性越小。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主要通过目测结合经验进行评定。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因素包括单位体积用水量、砂率、组成材料的性质、时间和温度。在砼施工中由于原材料和外加剂及生产工艺方面,搅拌与振捣、养护温度、湿度和龄期的因素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在施工时一定要先看清商品混凝土运输单上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强度标号、塌落度数和出盘时间记录。现场搅拌一定要按实验室出具配合比转换成施工配合比进行集中上料,集中搅拌,集中控制,机动出料,严格控制搅拌制度。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应配合木工看好模板是否完好,防止跑模漏浆,并且配合钢筋工看好钢筋,防止浇筑过程中钢筋移位。一定要按施工规范筑捣以免出现蜂窝、麻面、露石、露筋、空洞等混凝土的质量事故。冬季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防范保护措施。

随后其他工种:瓦工(砌筑工施工中的技术要求,砌筑编组形式―丁一条、满丁满条、满条、满丁、两条一丁、梅花丁、三条一丁等,砌筑方法―二三八一法,三一法以及标砖、多孔砖、空心砖等不同材料的不同砌筑技术。任何砌筑形式、方法都必须遵循着他的技术要求和行业规范,以及横平竖直,灰浆饱满,组砌得当,接槎牢固,垂直度、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在这里还要将砌筑中墙体细部构造做出示范,对墙体勒脚的防潮防水要求,墙体与窗框连接处防风、防水处理,砌筑女儿墙必须做泛水及非承重墙隔热、隔声、防火、防水、防潮),水电暖气,管道安装,防水处理(建筑防水工程特殊部位的防水处理,变形缝对地下室防水不太有利,应尽量设置地下管道,地漏、窗井等处应有防止拥水、倒灌的措施。穿墙管沟,埋件、变形缝及墙身角隅处,地下室采用防水或防潮做法均应采用严密防水措施,当有金属管穿越地下室墙体时,应尽量避免穿越防水层,其位置尽可能高于地下最高水位,以确保防水层的防水效果。)等,按施工组织计划要求相继进入施工阶段。主体完成后进入抹灰等室内外装饰。

在这个实训综合平台建设中,要让学生懂得各工种穿插施工和平行施工的重要性,做好各施工工种的穿插配合支持协调工作。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

建筑专业的实训教学从开始单一工种的教学模式,随着课程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入,逐渐进入多工种综合教学模式。将整体的建筑专业施工过程模拟一遍,从识图、定位、抄平、放线到做基础,按照图纸设计要求针对不同基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五种基础: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形基础、板式基础、井格型基础在结构差异上进行比较的教学方法。柱、墙体、梁、楼梯和板等其他建筑构件的连接及施工方法逐一讲解,再涉及各种墙体的连接和梁、柱的连接方法。综合各工种实训:测量放线工、工程预算、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瓦工、防水工、架子工、粉刷工、装饰工、机械工、安装工(水、暖、电、气)等各大工种的联合教学。组成从基础到主体、屋面、抹灰、装饰、防水处理、安装等整个施工工艺演练,建立教学平台,展示操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各工种搞好配合,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处理好隐蔽工程事项,做好检验、签证工作。对各工种施工工艺作业中易出现的行业通病,做重点讲解。把防范措施和处理办法根据综合工种教学过程相关内容突出讲解。

四、教学定位

在实训教学中详细模拟各种不同结构的建筑物及其构建的施工方法,根据不同结构不同类型讲解其施工规范要求和行业通病的防范及处理办法,使学生真正了解建筑识图、工艺、材料、管理及其行业法律法规。我认为作为一所技工类建筑院校,首先要定位准确我们的教学目的。目的的重点是让学生学精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及识图和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技能技术及建筑施工实务,建筑工程施工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施工管理技术性人才。

五、以客观促教学,调动主观能动性

做好技能比赛常态化工作,促进实训教学工作效果的检测。将技能比赛作为实训教学的一部分,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在比赛中发现问题,以赛加深学生对实训课的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发现实训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作出调整,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六、加强案例教学

在实训综合平台的基础上以模拟案例进行教学,有针对性设置各种结构的案例。酌情按学生所学专业时间的长短和知识的深度进行,综合性案例能够直观地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对应地转换成实践技术技能本领。总之,技术教育应该把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技术技能工艺以最简单最易懂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在实训教学方面我们要遵循着以理论学习作指导在教学大纲以外应加强专业实用的教学模式。首先在学生专业学习中既要保证理论课和实训课建筑施工单一工种的实践动手学习,又要基本了解所学的专业概况和发展前景;其次着重熟练掌握各工种施工工艺的技能技术,讲技巧动作达到规范化,对施工组织、施工技术、识图、测量、法律法规和材料以现场施工过程为标准,做到熟练化;在此使学生能够综合各种专业工种技术技能,在实训教学现场模拟建筑施工工地现场情形充分演练。从做招投标、预算报价、合同签写到拿到施工图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布置、抄平放线、基坑或桩基施工到主体封顶。主体施工过程中各工种穿插作业,相邻工序尽可能平行搭接,主体建设中机械设备安装使用,防水工工程,水、电、暖、气安装工程及内外粉刷装饰装修,最后清理现场。以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为标准进行强化测试训练,还要充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对施工工艺和新型材料进行革新,并写出论证资料,作为对学生成绩的考评依据。

结语

综合实训的教学强化工作,是对所有施工过程的归纳和汇总。在强化综合训练时对课程编排做出的适当调整,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为技工教育的学生,抢占就业市场获得了主动权,为祖国建设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104-97)[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龚世杰.混凝土施工新技术[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郭中林,姚谨英.混凝土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赵志晋,应惠青.建筑施工[M].同济大学出版社.

[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4篇:水文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园林规划设计;项目教学法;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59-01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在园林、园艺、风景园林、环境艺术等专业中都作为专业主干课。课程范围包括各类公园、小游园、道路绿地、工厂区绿地、居民区绿地、农业观光园等[1]。由于该课程综合技术、工程、艺术等内容,因而要求学生具备精湛的技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严谨的科学设计精神和创新精神。目前,在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对设计任务难以下手,对所学的理论无法运用自如,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为此,结合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理论,对其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授课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仍然是以理论课时为主,授课的模式都是先讲理论,而抽象概括的理论不免空洞,缺乏感染力。尽管目前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大量图片加以说明,但学生单从图片仍难以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在实践中比较盲从,无法将理论知识与设计实例相结合,由此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造成学生缺少主动思考、探究、创新的能力。

1.2 实践课程虚拟化

在实训阶段,所给的设计任务大多是虚拟的,与现实联系不紧密,学生无法到真实环境中去体会,没有体验设计过程,也无法掌握实践设计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设计作品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实践课程也出现诸多问题,如建筑小品的尺度把握不当,植物、建筑材料、铺地的选材没有考虑到经济实用性,主题的表现抽象等。一些学生也反映学校的实践实习课程缺乏实用性,与社会脱节。

1.3 考核形式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是理论试卷和图纸形式,考核方式单一。理论考试通常是临考前背诵,考试结束后也很快忘记理论知识。图纸形式的成果也不明显,学生经常套用其他的优秀设计作品,或没有章法的随意“填充”,缺乏创新,学生的潜能没有完全发掘。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很难准确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削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园林规划课程改革的建议

2.1 构建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2]。在园林规划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即教学过程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操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直接传授知识的方法。新型教学方法的授课地点不再局限于教室,将组织学生在外界环境中实地调查、测量、拍照、记录,由此做到按需教学。学生可以亲临设计作品中,分析设计目标的整体布局、景观小品、综合规划、造景手法等内容,通过亲身感受空间尺度,客观评价园林设计的优劣。最后学生可以实际测量设计,绘制平面图,结合自己的观点和知识进行创作。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明显增强,发挥的空间也明显扩大;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的身份,将以指导、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同时教师要制订设计项目的整体内容,设计任务的每个细节均由学生操作,由教师管理和调控整个动态教学过程。项目教学的初始阶段,学生对设计项目的整体操作制订计划,然后再思考、建构知识体系,最后组织小组交流,每个组对负责内容要作最终总结、演示和答辩,最后由师生研讨评价小结等自主过程。

孝感学院项目教学法课题组在教学中实施了项目教学法,以校园内生态园景观规划为题,以实际项目为例进行教学。首先,分析项目设计的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具体任务,分发设计任务书,监督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核对、补充所收集的图纸资料。如:现状的建筑、树木等情况,水文、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同时,带学生到现场,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条件,进入艺术构思阶段。项目设计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场地及环境行为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设计的布局、设计的原则以及苗木的情况,确定全园的总构思,经过分析、研究,着手绘制图纸。学生有差异,进展有快慢。教师要巡回,了解、检查、督促、指导学生操作项目进程,把握教学动态,掌握全局,帮助后进,解决困难,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各小组完成初步方案后,组织一次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其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各小组将方案以多媒体演示的形式,派1名同学讲解,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当指导。教研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提高了学生参与整体设计活动的效率和综合能力。

每个组的设计任务完成后,由组员代表在30~40 min内向其他小组展示规划设计成果、阐述构思、叙述过程,由教师主持、引导、鼓励。其他学生可针对项目作品提出问题,由主讲人解答问题。通过小组式交流讨论,对设计项目的每个步骤均获得比较清楚的认识和理解[3]。

2.2 与设计公司合作

设计公司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且具有一定的市场导向,便于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岗位。学生首先对设计任务书解读、分析,与甲方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带领学生对现场进行勘测、记录,对相关项目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再结合各类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充分发挥创意思维,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形成符合设计任务要求的创意构思。创意构思成熟后,运用图形语言,将创意构思形成设计方案。获得甲方签字确认后,进行施工图设计,将方案具体化。依据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用规范的图形、符号语言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入具体的图形表达。配合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协助甲方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督,选定各种面材的样式、质感、色彩。通过引入典型设计实例,使学生最直观地接触到实际的设计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使学生掌握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和原则,效果较好[4]。

2.3 建立多层次考核体系

实施项目教学改革后,检验教学成果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过程,考核体系是考查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的标准和依据。传统的考核方式比较重视教学结果,不仅容易造成设计的形式单一和抄袭风气,还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和思维方法[5]。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主要传授设计过程和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不仅重视教学结果,还应更加重视教学过程。实施项目教学法后,在考核方面,将教学内容分解,每个小节由具有专业优势的教师担任指导者,即节点教师。每个节点的教学中,由指导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依据包括学生的调研报告、基址分析、课堂陈述、课余讨论、方案生成、最终的表现图纸、小组合作及社会实践能力等。当结束一个设计项目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结果包括多名教师的考评,可有效降低教师的主观性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而且便于因材施教,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势和缺点。该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观念和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设计潜力[6]。

3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的目标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能够有效激励与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欲望,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就业意识,明显提升了教学质量[7]。通过明确设计任务,基于专业的理论知识,构造以设计过程为主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实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项目设计教学”[8]。通过设计和实施每个项目,力争使学生的设计思维建立在对现场的理解和地形尺度的把握之上,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景观规划的原则和理论,最终使其设计的作品具有可实施性。另外,通过学生的交流以及与教师的互动,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胆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从而增进其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与认识。

4 参考文献

[1] 赵丽艳,汪殿蓓,李国元.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214-215.

[2] 焦泽昌,李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3(4):44-46.

[3] 陈建新.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实训》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199,201.

[4] 罗德泉.以项目为核心的室内设计教学法――室内设计课程改革探索[J].天府新论,2008(6):245-247.

[5] 李春梅.21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园林,2001(4):13-14.

[6] 商书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0):106-108.

第5篇:水文实训总结范文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浙委〔〕88号)精神,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彻底排查治理事故隐患,认真解决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努力实现全年安全生产三个“零增长”目标,促进我县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

二、工作目标

从年8月初开始,利用二个月时间集中力量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落实行动。通过“三查四促二保”,即检查安全认识是否到位、隐患是否排除、责任是否落实,通过排查促进整改措施落实、主体责任落实、重点地域的较大特大事故得到遏制、基层基础工作和长效机制得到落实,确保重特大事故的坚决防控、确保全年安全生产“三个零增长”目标的实现,努力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三、检查范围和重点

这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的范围是全县所有行业与领域。重点检查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旅游、学校、水利、地质灾害、防雷、机械冶金、有限空间等行业(领域)。检查内容如下:

(一)交通运输领域。重点检点路段、危险路段及曾经发生事故的路段,特别是临水临崖路段、桥梁、弯道、隧道、路口等场所交通设施是否符合要求;重点检查客运车辆、学生接送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设施、驾驶员以及行驶线路等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对无证无牌、非法营运、拼装车上路、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超载行驶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依法打击。

(二)消防领域。重点检查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设置和消防审批情况;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管理制度、消防检查、巡查、消防设施、器材设置、维护保养、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情况;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演练,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持证上岗,尤其是“多合一”场所、出租房、简易棚屋、高层建筑、通天房小作坊火灾隐患整改,火电规范使用等情况。

(三)建筑施工领域。重点检点工程、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特别是施工企业的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在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整改落实情况,特别是涉及到脚手架、深基坑、高大模板、建筑起重机械和井下施工等危险性较大的部分项目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论证及执行情况;建筑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演练及有关物资、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情况;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施工企业无资质或超越资质承揽工程和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的查处情况;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处理整改落实情况。

(四)水利、地质灾害和防雷安全领域。水利安全重点检查在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水库水电站大坝、堤防、水闸等水利工程(特别是病险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情况;农村水电和水文测验生产安全情况;各级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落实情况,打击非法经营行为情况;施工、生产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情况,高边坡、深基坑、起重吊装、拆除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部分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论证和执行情况;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和救援演练情况;落实水利工程各项度汛措施,防范由自然灾害引起的事故灾难情况;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重要岗位操作人员执证上岗以及劳动保护用品配备使用情况;河道采沙安全管理情况。地质灾害重点检查纵向和横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行政责任制建立情况;预警预报系统运行和预警信息情况,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情况;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落实情况;地质灾害勘查治理、应急排险、避让搬迁项目实施情况;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地质灾害应急小分队等建设情况;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和人员培训工作情况。防雷设施安全重点检查高层建筑、车站等易燃易爆和列入防雷重点监管单位的大型人员集中公共场所;气象防雷安全措施和防雷设施的安全运行情况;防雷安全管理情况。

(五)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非煤矿山领域。重点检查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落实情况;危险性作业的监护措施落实情况;安全设备设施的安装和检测检验情况。烟花爆竹重点检查批发企业改扩建审批情况,库区仓储情况和防雷防静电设施及检测情况,非法违法销售、储存情况;零售单位门店安全设施情况,违规经营和存放情况。非煤矿山重点检查采矿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开采设施设备方面是否完备;作业环境是否存在事故隐患。

(六)机械、冶金、有限空间等领域。重点检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内部管理情况;检查生产厂区主要位置、重点部位及设备设施是否设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用电线路、用电设备、接线闸刀、漏电和触电保护装置是否符合规定要求;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和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作业人员在作业时是否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易燃易爆物品是否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章使用和收存;焊接切割工业用气使用和管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外来包工队伍的监管情况。

(七)教育领域。重点检查中小学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校舍安全;学校消防安全;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安全管理;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未经审批的民工子弟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

(八)旅游行业。重点检查旅游项目的安全运行管理情况;大型游乐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景区内的道路交通设施、车辆、停车场等安全措施;危险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立情况;旅客的安全告知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自然灾害的预报和防范措施等。

(九)特种设备安全。重点检查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安全状况;配备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持证情况;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内使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悬挂在设备醒目位置;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范;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及应急救援制度;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有定期检验和定期自查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本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确定各自的检点。

四、检查方式和工作分工

这次检查按照“三查四促两保”的要求,采取企业自查、行业(领域)检查、政府督查、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检查工作方案按工作分工由牵头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各行业(领域)安全大检查的分工和牵头领导如下:

(一)道路交通安全检查工作由县公安局、县交通局按各自职责牵头组织实施;地质灾害点安全检查工作由县国土局牵头组织实施。

(二)消防安全检查工作由县消防大队牵头组织实施;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安全检查工作由县经贸局、县安监局按各自职责牵头组织实施。

(三)水利安全检查工作由县水务局牵头组织实施;防雷设施安全检查工作由县气象局牵头组织实施。

(四)教育领域安全检查工作由县教育局牵头组织实施。

(五)旅游行业安全检查工作由县旅游局牵头组织实施;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工作由县质监局牵头组织实施。

(六)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工作由县发改局、县建设局按各自职责牵头组织实施。

(七)机械、冶金、有限空间等安全检查工作由各乡镇(街道)按属地管理原则牵头组织实施。

(八)其他行业(领域)由各乡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责牵头组织实施。

五、工作步骤

此次检查从8月初开始,到9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1日至8月15日)。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本辖区、本行业(领域)的实施方案,迅速动员部署。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媒体和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自查自纠阶段(8月16日至8月31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彻底的自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三)监督检查阶段(9月初至9月底)。各乡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辖区、本行业领域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在本次行动期间,各乡镇(街道)、各部门主要领导至少一次带队检查,分管领导至少二次带队检查,督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加强整改,并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确保这次大检查工作取得实效。县政府将成立督查组,对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大检查活动的进展、实施及落实重点工作、治理重大隐患等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深刻吸取“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的惨痛教训,高度重视此次大检查工作,建立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行业实际,突出重点,制定出具体大检查方案,切实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促稳定、保发展、强民生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检查工作抓紧抓细抓到实处。要立即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将大检查工作安排部署,迅速落实到乡镇(街道)和每个企业。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迅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各乡镇(街道)、各牵头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于8月18日前上报县安委办。

(二)突出重点,强化执法。各重点行业(领域)以及重点在建项目、企业,要制定大检查工作方案,全面、彻底地组织开展排查,不留死角。要坚持边检查边整改,以检查促整改。对暂时不能整改的事故隐患和问题,要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难以整改到位的企业,要依法坚决予以关闭取缔。要把此次检查工作与贯彻落实全省“一打三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发23号文件精神以及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推进。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进一步强化安全执法,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切实做到“四个一律”,即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检查工作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教育引导企业和广大职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充分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检查工作,组织职工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要把这次大检查与日常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结合起来,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动员全社会力量,排查整治各类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对那些发现隐患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实行新闻曝光,向全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