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白鹭课文教材解读范文

白鹭课文教材解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白鹭课文教材解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白鹭课文教材解读

第1篇:白鹭课文教材解读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 留白艺术

留白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留白留得其所,画面上便会流动着生命,有了万千气韵。这种手法以无胜有,有无相生,实在是一种智慧。语文教学也需要这种留白的智慧。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让课堂有相对适度的“休止”与“空白”,让课堂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巩固品味、想象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心绪。在语文课堂上运用 “留白艺术”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而且是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留白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在“问”中留白

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之一,也是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形式之一。尽管如此,从课堂留白艺术的角度来说,充斥在我们语文课堂中的“问”,仍然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这表现在:一所问问题没有思维价值,如在课堂中经常听到问“本文的作者是谁”等等,或者在文言文中像“孀妻”是什么含义(从注释中可以找到);二是问题本身有价值,但问题提得过到直白,虽然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但缺少艺术性,如“某某语句(段落)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等等。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针对“孀妻”一词的提问是这样设计的:“请问同学们,邻人之子只有七八岁(当时学生已经理解了‘始龀’一词的含义)就‘跳往助之’,自己愿意,难道他爸爸不担心吗?”这样的问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看上去很突然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此问题一出,所有听课老师相视一笑,为钱老的提问艺术所折服。问的留白艺术,一言以蔽之,就是钱梦龙先生所提出的“问宜曲”。多一点“曲问”,让思考者的思路转一转弯,不仅提高思维的质量,也增加了思维的空间,就体现了问的留白艺术。有些课文的内容看似意蕴平平,处于无疑的境地,教师就要疑于无疑,平中出奇,善于激疑,引起学生探讨课文的微言大义,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二、在“思”中留白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 而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或者出现“满堂问”这种弊病,没有关注到学生由于经历和情感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的事实;或者很少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及独立思考。这种不“思” 只“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当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独立思考,放飞思维,特别是鼓励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哪怕是见解不成熟或有缺陷。因为每个问题都有一定的发散性,我们不必追求完满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若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在“品”中留白。

三、在“悟”中留白

如在教学《白鹭》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感受“白鹭瞭望图”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将自己想象成那只在绝顶瞭望的白鹭,说说“自己”在看什么?想什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充分展开了丰富想象。这样之后引导学生读文思考,体会“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这一问句的妙处:或许是,那么它在瞭望什么呢?或许不是,那么它站在小树绝顶干什么?再读,再悟,让学生感受诗的凝练意远。白鹭,也正像一首诗,可以留给我们无数回味的空间!而作者更用他善感的心、如诗的语言来表现了“白鹭”的美!白鹭美,文字美,我们细细地感悟的心也应美丽如诗!

第2篇:白鹭课文教材解读范文

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人有了生命并不意味着一定有生命的质量。譬如,白痴与植物人。在我看来,人的生命意义在于提升其生命的质量。人类发展史已经表明,生命质量的提升与优质教育成正比。优质教育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充满终极关爱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

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意味着老师的眼里有学生。老师的眼里有学生就会既教书又教人。比如,学了《狐狸和乌鸦》,兴趣盎然的孩子,一放学就在操场上、墙壁上随手“涂鸦”,老师就建议校长开辟了学校的一面墙,当作学生的“自留地”,让学生任意“耕种”。学生不仅在那里放飞了想象,张扬了个性,而且解放了身心,收获了自由。既教书又教人的本意在于直面功利而又超功利地为学生的精神发展打底子,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同时还意味着老师的眼里有自己。孰不知老师和学生都是生命成长的共同体。在“新课程”的这面镜子里,教师和学生一样可以“影镜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长自我。

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教学氛围:“民主、平等,和谐、融洽,鱼水亲和”;教学场景:“身心解放,思维开放,个性奔放”。置身此情此景,如沐春风,学习自主,“嫁于春风不用媒”。

二、 走向心中有本

小语姓“小”,语文姓“语”。小学语文课堂的根本在于念好“识、写、读、背、说、作、习”的七字歌。

“七字歌”按“课标”的具体要求为:

识——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

写——书写一手正确规范的汉字;

读——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量达145万字;

背——背诵积累优秀诗文160篇;

说——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作——能写文从字顺、具体明白的文章;

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譬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在我看来,阅读能力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这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的理念,又是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的形态。就教学实践形态而言,它包括“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对话在于尊重“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个性化阅读差异。这种形式上的差异,蕴涵着精神实质的一致——学生真正具有了“独立的阅读能力。”

当然,语文课要因课因生而异,明确教学重点,营根固本,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设若如此,语文这棵树,必将根深叶茂、挺秀参天。

三、 走向教中有情

1、 课始激情情即生

请欣赏教例《悲壮的一幕》——

“‘轰——轰——’震耳欲聋,火光四溅,科马洛夫和他驾驶的前苏联宇宙联盟一号飞船永远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中了……让我们再次聆听那《悲壮的一幕》,请打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

课伊始,执教者便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情”,再造“船毁人亡”的场景,渲染悲壮的氛围,“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得学生“不觉转入此中来”。

2、课中悟情情更浓

课行中,教师倾情投入,热情引领学生与课文情感对话。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

师:“孩子们,这篇课文悲壮凄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课文中一定有许多打动你的语句,请写一写你的感受,然后交流。”

生1:“科马洛夫看见了老母亲,看见了妻子、儿女。他很激动,但他还是控制住自己,说:‘首长,属于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想先把这次飞行探险情况向您汇报,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生死关头方显英雄本色:事业重于亲人,事业高于生命。

生2:“……满头白发的老人心如刀绞,‘儿子,我的儿子,你……’……科马洛夫露出了笑容,‘亲爱的妈妈,您的图象在我这里看得非常清楚,每一根白发都能看清……’”从“满头白发的老人”那里我读出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恸;从黑发人那里我读出了尽忠难以尽孝的残酷。

生3:“妻子抱着话筒只说了一句:‘亲爱的,我好想你!’就泪如雨下,再也说不出话来。”虽然只一句话,却包含了妻子对丈夫全部的爱。

生4:“指挥中心的首长把科马洛夫的亲人请到指挥台,让他们在最后的两小时里和屏幕上的科马洛夫在一起。”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亲骨肉间的最后诀别,什么叫给予最大的安慰,什么叫有人情味儿!

……

2、 课终谙情情未了

读文谙情情未了,余音绕梁、绵延不绝。一如上文教例,情感的冲击波激荡着学生又创生了许多新的问题,课后他们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悟出了更多的情理:

——造成这次船毁人亡的悲剧是由于地面程序设计时点错了一个小数点。一“点”差错,船毁人亡。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前苏联敢于直播这场“悲剧”,说明他们有直面失败的勇气。

——《悲壮的一幕》在于警醒后人不再重演悲剧。

……

四、 走向课中有智

语文课程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课程。如果说知识是豆浆,那么智慧便是卤水。知识很多,智慧很少的人,总是一盆豆浆,点不成思想的豆腐。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带领学生超越知识,共同走向智慧的过程。

1、 用好教材,超越教材,走向智慧

教材是专家依据“课标”要求精心编写的经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教学范本,首先要用好教材。“用好教材”一方面意味着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凭借教材,传承文化,启迪心智;另一方面意味着超越教材而不囿于教材。

譬如,学了童话《丑小鸭》之后,一名小学生课后读了安徒生的原著,然后来问老师:“原作写鸭妈妈孵‘丑小鸭’都孵得‘不耐烦’了,她看着这个丑陋的‘大个子’,觉得他‘不正常’,当他的兄弟姐妹们都对他喊‘让猫抓你吧,你这个丑八怪’的时候,鸭妈妈终于下决心驱逐他了,她说:‘你最好走得远远的吧!’我们的课本为什么一厢情愿地改写成了‘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这位同学又说:“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妈妈都爱‘丑小鸭’的。养母跟我说,我就是一个因为‘豁嘴’刚出生不久就被妈妈遗弃了的‘丑小鸭’。”

这位同学超越教材,挑战课本,给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改写者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不愿让涉世未深的孩童看到人世的种种苦难,但是,苦难是这样如影随形追击着我们,我们不直面它,又怎能迎击它?

2、 师从教师,超越教师,走向智慧

一般说来,“闻道有先后”,学生应该向老师学习,但“弟子不必不如师”,有时,老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因此,通过平等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学生”与“学生式教师”。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的亮丽风景。请走进《白鹭》的对话教学片段:

师:“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则嫌黑。” 郭沫若把白鹭写得出神入化、美仑美奂,真可谓神来之笔、匠心独运啊!

生:这儿的描写算不上“独运”,因为它是模仿楚国辞赋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人的句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师:我想谈谈对“模仿”的个人看法。“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当我们吟诵宋代诗人林逋的诗句时,有谁会想到它是“模仿”五代南唐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当我们拜读莎士比亚名剧《奥赛罗》时,又有谁会想到那是出自意大利钦蒂欧的《夫与妻之不忠实》?艺术不是无源之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时代,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有继承,有创新,成功的“模仿”应该在原句的基础上别出心裁,得其神韵而自有境界。

生:老师,听您一席话,我佩服江为胜过林逋,佩服钦蒂欧胜过莎士比亚,佩服宋玉胜过郭沫若,因为前者是首创,后者是革新!

师:我佩服你,因为你有个性,有主见,有思想。让我们以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明言共勉吧——“我坚决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说完,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学生真诚地拥抱!)

3、 看重自我,超越自我,走向智慧

从生理学的角度讲,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幸运的。试想:父母生下来的,为什么不是别人,而会是我们?!在出生之前,我们实在已经打了一场大胜仗!所以不论自己是美、是丑、是聪明,或是驽钝,甚至残障,都应当庆幸——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俯对我们的孩子,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

“对于我们的事业,我们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毕淑敏)

“我很重要”!这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说:“我很重要!”在别人看重自己之前,自己首先看重自己。只有看重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哲人尼采曾说:“人是一样应该超过的东西。你们做了什么以超过它呢?”下面的故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学校曾有个孩子问爸爸:“为什么同桌考第一名,我才考了第二十一名?”

做教师的爸爸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了自尊心,而这种自尊心正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他望着儿子,没有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儿子考了第十八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他又问爸爸同样的问题。爸爸依然没有回答儿子的问题。但爸爸一直在思考怎样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第3篇:白鹭课文教材解读范文

摘要: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我们在强调科学素养,加强探究学习的同时,不能忘记人文素养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创建“人文・书香”校园,探讨书香校园建设、管理、应用的方法,创建人文书香校园,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建设精品书香校园,做书香校园建设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实践者,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关键词:书香校园;建设探讨;环境营造;特色展现

【中图分类号】G258.69 ;G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07-01

一、营造书香校园环境,陶冶高尚情操、滋润纯洁灵魂

1.唐诗宋词,诗意校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的精粹,它能给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给我们以美的熏陶和启迪。不论是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还是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亦或是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等。我们在学校的走廊上墙壁间悬挂着这一类琅琅上口、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学生每天的上学放学、出入来回、课间十分钟,抬头就可以看到,在每天的接触中让学生自然而然的熟记。而这一切无一不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好素材。

2.诵读经典,立德修身

经典是具有生命力的作品,现在有很多的经典国学是我可用来对学生进行立德修身,行为规范教育的绝佳载体。让学生记取其中具有教育意义的至理名言,最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就是诵读,让学生熟读成诵。

我校是一所偏远山区半寄宿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团委和学生会会根据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实际情况利用每天上、下午放学后的半个小时里,根据小学部和初中部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经典国学书籍,小学部选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幼学琼林》和《唐诗三百首》等;中学部选择《诗经》、《左传》、《论语》、《孟子》、《说文解字》、《荀子》、《孙子兵法》、《管子》、《道德经》、《庄子》、《六祖坛经》、《史记》等古典名作进行诵读。还可让学生摘抄一些名人名言,和同学们一起诵读、交流、分享,让学生在朗朗诵读声中净化心灵,涵养性情、滋润灵魂。

二、演绎精彩书香课堂,展现校园书香特色

1.以主题课例,演绎精彩书香课堂

我校小学部罗旭丽老师在书香课堂教学大赛中,以《祖父的园子》为课例,罗老师以尊重儿童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通过自由开放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自主品读文本质朴清新的语言中,突破自我,敞开心扉,与所描绘的人、事、景、物等进行轻松对话,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使自身的精神视野走向自由与憧憬。

中学部谭文圣老师在书香课堂教学大赛中,以《木兰诗》为课例,针对文本特点,谭文圣老师引导学生读一读,悟一悟,感受木兰的英勇善战。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为什么要“女扮男装”,突破难点。根据文本资源,设计多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练习说话,引导学生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和高尚情操。

2.利用国学经典,创设书香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传递“正能量”

首先,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创设书香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语文课程强调工具性的同时,还要求注重人文性,许多语文课文都有可挖掘的“正能量”。

其次,要求教师善于创设书香情境,善于学习、积累、传播“正能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给青少年传递“正能量,教师特别是语文、政治教师更应该加强师德学习,积聚自身的“正能量”。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几十个孩子关注着你的一举一动,言行举止间更应该谨慎、大方、得体。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敢于纠正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我们的学生,这样才能把“书香”、“正能量”传承给孩子。

3.开展书香活动,渗透国学经典,分享阅读快乐

(1)在古诗、名句学习中渗透

诗歌自古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最形象的载体,诗歌更是千百年来塑造炎黄子孙人格气质最独特而有效的方式。古诗语言简练精辟,每一首诗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

(2)反复诵读,悟出情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指的是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些意境优美、情感浓郁的文章特别适合用多读的方法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三、注重“书香味”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撷取精神食量

1.解读“校训”,传承校风

“严、勤、细、实、礼、谦”是我们学校的校训,校训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勤奋、进取、求实、创新”是我们学校的校风,校风是学校办学的精华所在,如同一幅画的点睛之笔。我们学校历来非常重视校训所体现的意义,要求班主任先浅显的讲解一下校训的意思,与学生共同解读校训蕴含意思,让校训的意义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发挥校训应有的作用。

2.创设“书香班级”, 注重“书香味”的建设

我们学校非常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书香味”的建设。我们要求班班有班训、班风,有班主任寄语,并能理解其意思,如小学部六〈1〉的班训是:文明高雅,乐学善思。班风是:微笑、尊重、团结、拼搏。班主任寄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又如中学部八〈3〉班训是:拼搏创造奇迹,奋斗书写辉煌。班风是:勤学好问,立志成才。班主任寄语: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

3.建设图书角、阅览室,徜徉书海

加强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努力使学生的性情得到涵养,使学生的灵魂得到滋润。要求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图书角,让它成为学生博览群书的好地方。每个班主任都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充实图书。除了学校添置的图书、报刊外,老师可要求学生把自家适合同龄青少年看的图书带进来,三五七本,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交换阅读。同学们带来的书籍丰富多彩。

4.开设美术书法兴趣班

美术书法课是一门艺术,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性情,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美术书法兴趣小组是美术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要办好美术书法兴趣小组,应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美术书法兴趣小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对美术书法兴趣的培养,开设有美术书法兴趣班,有专门的美术书法功能场室,由在美术书法方面有一定造诣的黄小弟和陈记房老师分别负责辅导,利用课余时间作指导,学校提供笔、墨、纸张、颜料,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陶冶了学生高尚情操。

书香校园,你我共创!让书香在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飘荡,让校园文化感化人性,让校园文化感化人道,让校园文化聚集人气,让校园文化提升人格,让校园文化涵养性情,以校园文化滋润灵魂;让书香校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