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安全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本质安全;矿井;措施运用
随着煤矿安全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设备更新、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等多方面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煤矿企业突出矿井采煤的实际特点,综合运用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从强化管理、综合技术应用、突出细节防范等着手,细化每一个安全管理环节,更好的实现对煤矿企业整体发展的现实需要。
1、概括当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现状
1.1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浓厚
在当前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有些煤矿企业负责人只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安全防范等各方面的管理,没有深入煤矿企业的各个安全管理环节,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安全管理的投入也不够,在设备选进、技术提升、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及时的创新管理,从而造成一定范围内的安全事故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大局,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1.2基础条件改善还不够充足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条件中,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小煤矿,采煤技术相对落后,设备运用也存在一定的破旧,在基础条件上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其中井巷布局不合理、安全投入不够等,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工人在工作中支护不到位、或者是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有的是处理危岩时,措施、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有的是支护材料不合要求造成的。这些基础条件没有得到充足的改善,整体上不利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特别在经营者责任意识不强的前提下,更加容易造成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家庭、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分析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
2.1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采用各种安全管理技术各制度建立,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能减少给家庭、社会、经济带来的各种损失,能有效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尤其是作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方面,可以整体提升各项安全技术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在采煤技术、安全管理环节中,注重从细节上强化安全管理的方法,只有保证采煤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才能更好的针对现场的采煤和运输的工作特点,并在具体的操作中通过严格的设备管理和安全意识,做好及时的宣传和具体的安全监管,做到不出任何事故,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2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煤矿企业管理中融入安全管理的手段,并强化综合技术的运用,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规范化的制度约束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员工不能违章;同时,通过建立煤矿生产中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三违”现象进行绩效考核,细化对员工违章生产操作的惩处,使员工不敢违章,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整体实现;同时,通过强化素质培训,围绕员工的知识素养和技术要素等多方面,定期做好专题培训,在全面宣传营造煤矿安全文化的基础上,强化对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技术操作等多方面的培训,让员工不愿违章,认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系统化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管理,实现质量管理的作用发挥,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举措。
3、探讨强化煤矿长周期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依靠安全理念的构建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要始终有安全第一的理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安全。因此,要深入到煤矿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建立责任管理机制,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分层分级进行责任管理,将每一个安全责任区进行细化,让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都有一种责任感,都能从不同方面强化自我的责任意识。同时,从多方面构建安全责任意识的宣传网络,通过板报、简报、网络等多种宣传,及时更新各种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与技术,对安全知识进行常态化的宣传,形成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的模式。此外,加强管理人员以及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围绕设备技术的改进,知识运用的更新,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等,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深刻感受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安全管理的模范效果,从多方面构建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有责任事故的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严惩不贷。
3.2依靠安全文化的构建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文化的引领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要围绕煤矿发展的整体环境,结合煤矿企业的文化氛围,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通过文化的引领作用更好的推动安全管理意识的形成,构建“人人遵守安全规则,人人做到安全操作,人人讲究安全第一”的理念,并通过及时的宣传引导,将文化力量灌输到每一个煤矿安全管理之中,形成活泼、开放、严谨的安全文化氛围。一是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安全主题文化活动。采用演讲比赛、矿井安全作业、红旗工作人员等评比活动,将煤矿安全生产融入到业余文化生活之中,通过具体的引导,让每一位员工意识到安全责任的重要性。二是做好安全文化的引领。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通过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从多方面规范安全质量管理,依法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的宣传教育,构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技术支撑模式。
3.3依靠安全监管的构建
安全监管包括有许多的层面,要依靠制度、隐患排查、现场管理等综合技术的运用,才能更好的发挥监管的整体效能。一是结合煤矿的实际特点,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针对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及技术运用的关键环节,建立严格的责任管理制度、安全运行制度、井下操作制度等,包括井下采煤挖掘作业规程,是否有按照规程进行规章制度办事,真正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对于违背规章程序的,要及时制止和建立。二是要做到监督管理的细化。做到在煤矿管理中的“每日监测、每周报告、每月分析”的管理模式,强化常态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煤矿生产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及时的检测系统,严格检查各种规章制度、设备运用、安全隐患排除等执行,通过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将安全事故的发生降到零。
3.4依靠安全技术的构建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还要依靠装备的使用,通过采用现代化的装备,同时结合素质提升,构建与使用现代设备相适应的素质需求模式,更好的发挥安全管理技术的整体作用。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加快建立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等六大安全避险系统,以及井下避难室和救生舱这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提高煤矿事故的可防可控性。
煤矿企业工人工作时,时刻面临着“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其劳动特点是:劳动时间长、强度大、体力易透支、事故频发等。因此若对职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时,不考虑煤炭安全生产众多的危险因素,不考虑客观实际,不去探讨适应职工心理需要的方式方法,只顾高喊,只顾要求,就解决不了教育的实质性问题,也就谈不上实效性的问题,在安全意识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以下途径:
第一、安全教育要从“情”入手,发挥舆论影响效应,形成“安全第一”的氛??。目前,煤矿在安全教育中注入人性化色彩,倡导“亲情化”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五个一”安全教育工程:从井口到井下运输大巷安全灯箱“一条龙”,地面工业广场安全牌板“一条街”,广播、电视、板报安全宣传“一阵地”,采掘头面安全“一条线”,区队换班室走廊安全标语“一园地”。生动的图片配上温馨的叮咛,从井下运输大巷到每个工作面,亲切温馨的安全牌板、灯箱和标语随处可见,触动员工的心弦。这种“亲情化”安全工作法,营造了浓郁的安全亲情文化氛围,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促使职工在讲安全的强大舆论氛围中形成共识,抗灾自保。
第二、安全教育要摸清职工心理活动规律,把握职工的思想苗头,对症下药,抓住重点。从目前来看,不安全的心理大致可归纳为七种:1、不怕“万一”的侥幸心理;2、凭老经验干活的习惯心理;3、抢任务、想多挣钱的冒险心理;4、环境影响的烦闷负担心理;5、耍小聪明的逞能心理;6、重产量、轻安全的失重心理;7、“三违”难免的同情心理。由于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往往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心理的人要进行不同的教育,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譬如:对具有不怕“万一”的侥幸心理和凭老经验干活的习惯心理的职工,重点应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科学性;对抢任务,想多挣钱的冒险心理的职工进行摆“关系”教育,使他们认清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对环境影响烦闷负担心理的职工及时进行个别谈心式的思想疏通,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对耍小聪明和逞能心理的职工尽量采用一些事故案例来启发开导他们,必要时可以进行严肃批评教育给他们曝光;对认为“三违”难免,有同情心理的职工进行“三讲清”教育,即讲清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讲清预防事故的重要性,讲清“三违”的危害性。
第三、方式灵活,入耳入脑。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是安全意识教育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握以下两点:一是抓住影响面大、教育面广的事故案例,进行反思教育。要把一个个事故案例,变成生动的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教育内容,用大量事实给人以深刻印象,这种方法适用于班前班后会。结合安全规程“对号入座”反思一下我该怎么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二要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民主性有机结合,具体方式方法可以概括为8种:1、安全知识抢答竞赛;2、安全知识演讲;3、安全图片展览;4、安全文艺表演;5、安全工作大家谈;6、读安全书;7、送安全“警报”和“喜报”;8、建立安全曝光台。
第四、抓好对职工的抗灾自保教育,树立本质安全型文化理念。安全生产是每个职工的希望所在,所以安全生产教育必须提倡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广大职工自觉地学习党的安全生产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安全知识和规章制度,并结合岗位工作实际经常不断地查隐患,查不足,自觉遵守纪律,反“三违”。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规范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做自己的思想工作。煤矿生产分工细密,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工作环境和地质条件千变万化,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改善工作环境固然有助于安全,但适应突发性变化就要靠自己管好自己,自己把安全这根弦绷紧,提高对突变事件的应变能力。安全在煤矿生产中的特殊地位,把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到了领先的高度。安全意识教育能不能促进安全生产,关键在于安全意识教育有没有实效性。
关键词 科教工 三位一体职业教育途径
“安全生产”事关煤炭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事关企业的生存发展,事关企业的改革稳定大局,既是煤炭企业的永恒主题,更是煤炭企业的“天字号”工程。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安全工作不容回避,安全工作不得不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
常言道:“根基不牢,地动山摇”。煤炭企业作为高危行业,由于受井下自然条件和作业环境的限制,客观存在着:作业环境差,工作空间狭窄,还时刻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特别是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水平的延伸,不仅造成原煤生产难度增大;而且,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多,如:冲击地压增大,瓦斯涌出量增高,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增加,严重地困绕着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煤炭企业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工作,职工能否自觉遵循安全生产规程,与煤矿安全生产息息相关。
回首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的历程。在90年代以前,国有大煤矿之所以事故不断,是因为在90年代以前,职工就业根本没有进行岗前培训,转岗没有转岗培训,更谈不上进行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职工不具备相关安全生产知识和技术,这样职工在井下作业也就谈不上自觉遵循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由于没有安全生产的概念,工作难免有冒险行为;而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就无从谈起安全自保和安全防范。比如,在1985年年末的最后一天,某国有煤矿眼看就可以实现全年无死亡事故,结果在戊七轨道巷发生了跑车事故,一名新入矿的工人被这突然发生的事故吓懵了,竟然顺着轨道往下山方向跑,结果被飞奔的跑车轧死。像这样血的教训举不胜举。血的教训事实地证明:如果这名职工有一定的安全常识和经验,就会像其他老工人一样躲到巷道的两帮,则有惊无险,这个意想不到的事故使这个矿实现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梦想化为泡影。在那个年代,搞好安全生产靠的是老一辈的煤矿工人用血的教训积累的安全知识和经验。
前几年,媒体连续报道小煤窑事故不断。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煤窑安全事故不断?通过调查发现,之所以小煤窑事故不断,与小煤窑使用的“布袋工”有很多的关系。所谓的“布袋工”就是平时在农村务农种地,农闲时掂个布袋,布袋里装着被褥和衣服,到小煤窑打工。他们今天是煤矿工人,明天可能因农忙就变成了农民,到后天这些农民工摇身一变就又变成了煤矿工人。“布袋工”不只是临时性强,还无组织无纪律,今天可能扎堆上班,明天可能一哄而散,一个人也找不到;而且这些布袋工是纯粹的农民。这些农民在小煤窑就业前,既没有接受过相关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术知识的岗前培训,也没有受过专业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不具备丝毫的安全常识、一通三防知识。矿上的所有要求和规定,诸如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规范,对他们而言就是耳旁风,因为不知道出现安全事故的严重后果,在井下是我行我素,甚至在井下还带着火机和香烟,烟瘾犯时说吸烟就吸烟,他们对所谓的瓦斯是啥,有啥危害性,根本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试想一下,用这样的“布袋工”干高危的煤矿工作,小煤窑不出事、不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那才叫怪呢!
当前煤炭企业之所以零星安全事故不断,是由于一些矿工的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冒险违章作业,造成大小事故不断,危及到矿工自己的生命安全,甚至还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严重影响到和谐温馨矿区的建设,并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一次次血的教训,使煤炭企业逐步认识到了安全培训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搞好职工教育的紧迫性,一些大的煤炭企业比如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中平能化集团一矿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他们坚持无论是分配到矿的技校生,或是大中专毕业生,一律进行岗前培训,并明确规定不经过培训不允许上岗。他们通过岗前系统培训,使这些新入矿的煤矿工人对一矿的安全生产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还进行安全生产常识和防突知识的培训,使新入矿的工人具备相关安全生产知识,做到了持证上岗;同时,还进行严格的转岗培训,使转岗人员具备新岗位的相关知识,具备新岗位的从业资格;特殊工种更是进行严格的特殊工种培训。另外,这个矿还对每个职工进行例行的专业技术培训。此外,区队也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进行业务技术培训。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项一矿全年培训职工达到16683人次,几乎每个职工轮训1.3次。该矿全方位的制度化的职工培训,使职工综合业务技术素质显著提高,职工驾驭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显著增强,从而使一矿顺利实现由炮采转综采、炮掘改综掘的生产方式转变。使一矿的生产能力随之显著提高,通过两次技改生产能力从240万吨跨越到400万吨,2009年通过技改生产能力再从400万吨向500万吨的跨越,成为真正意义的“中原第一矿”。
探寻一矿成功的发展之路,一矿之所以能成功的进行技改,产能之所以能连续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可以说职教部门功不可没,是持续开展的职工教育全面提升了职工综合技术素质,从而为企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然而,随着集科技于一体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投入和装备水平的整体提高,一些新设备只有厂家才了解设备的性能,职工在操作前未进行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系统培训,在操作这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时,难免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由于职工没有进行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使操作这些新设备的职工不具备相关操作新设备的技术和维修方面的知识,致使职工在操作新设备时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比如,随着一矿产能达到500万吨,采掘接替吃紧,安装回收频率加快。为破解安装回收危机,彻底改变一矿自80年代实施综机采煤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支架安装工艺,一矿上马了槽子安装车和安架平台,由于这些新设备是刚刚到矿,职教部门的老师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教学知识,队里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是一知半解,也就无从谈起进行这方面的技术培训,无奈只有依靠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粗略讲解一下操作方面的知识。由于没有系统讲授,职工在操作这些新设备时很勉强,甚至常常存在误操作,维修和保养几乎是谈不上的。这样损害设备零部件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在戊———21210采面安装时,装架平台因没有油而导致设备零部件发热,职工心急如焚,赶快到附近头面找到油不假思索就加入了,结果是不懂机器乱添油,因型号不对,结果把聋子治成了哑巴,致使设备无法正常运作。误操作和使用不当,严重影响到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不光导致设备的良好性能和功能不能完全得到发挥,甚至会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
现实迫切需要对企业新上马的设备、装备进行相关的安全生产技术方面的培训,以便使从业人员及时了解掌握设备的性能,达到娴熟操作和维修保养设备的目的,这是企业教育和职工培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是职工教育在新时期所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眼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度时期,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正是这集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成为助推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振兴、腾飞、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使这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的职工教育部门就必须担当起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职工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职教部门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要肩负起自己的神圣职责,在及时了解企业现时需要的应用技术的同时,要及时与科研部门相联系,及时了解、洞察与企业发展密切相联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趋势,确保职工教育超前;同时,将科研部门与设备生产厂家联合研制的最新成果———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及时地吸收消化,再浅显易懂地通俗地传授给职工,才能把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在科研部门和工业生产(或者企业生产)之间架起传播新知识、新技术的桥梁,这样才能使课堂讲授的知识高屋建瓴,才能具有前瞻性,才能具有超前性,才能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只有企业职教部门与科研机构紧密联系,才能在科研与生产之间建立起桥梁和纽带,才能实现科教工“三位一体”。只有这样,企业教育部门才能及时捕捉到科研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才能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并通过教职员工的消化吸收,才能深入浅出地将科研部门研究的最新成果———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浅显易懂地讲授给广大职工;职工只有通过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更好地驾驭新技术新设备,才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将新知识、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推动工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认真落实两个主体责任,紧紧围绕开展“三项行动”的工作要求,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强化行政执法为手段,进一步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不断加强非煤矿山安全基础管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动我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整治目标
(一)严厉打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努力建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二)全面排查非煤矿山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对查出的问题,落实整改责任和整改措施。
(三)推动矿山企业提高职业卫生防护水平。
(四)依法取缔和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
(五)建立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长效机制。
(六)减少非煤矿山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
三、整治重点和主要工作
突出两个重点区域:省安全监管局确定的*铁矿区和近年事故多发的舒城县采石企业。突出两类重点企业:井工矿山企业和尾矿库企业(尾矿库安全整治工作另行制定方案)。突出两项重点业务:井工矿山采空区治理和矿山安全“三同时”工作(包括井、巷探矿企业的安全审查)。继续开展对冶金、建材等非煤矿山相关行业的隐患排查和治理,进一步加强监管。
2009年全市非煤矿山安全整治的主要内容:
(一)设计建设合法
1、依法立项审批。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不得擅自开工建设。
2、严格项目审查。地下矿山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安全评价、施工等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承担。露天矿山必须有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有设计单位提供的规范的开采设计说明书、附图和安全专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报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施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严格按照经审查批准的设计施工;对己批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作重大变更的,应当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并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建设项目竣工后,必须经安全监管部门验收合格。
探矿项目必须持有经国土资源部门批准的探矿设计,并依法取得探矿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探矿,井探、巷探工程项目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设施设计报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备案后方可施工。
3、严格安全许可。矿山建设项目竣工并经安全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必须依法提出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申请,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核合格,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投入生产。
4、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建设行为。要严厉打击无证开采和乱挖滥采,越层越界开采等行为;加大对违规非法建设和不按批准设计方案施工的查处力度。
(二)井工矿山
1、通风系统完善
继续强制推行机械通风。建立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制定通风管理制度,保证机械通风系统正常使用。建立完整的测风测尘制度,所有地下矿山必须配备风机性能检测仪器和通风检测仪器,所有用风工作面、爆破点及其周边巷道的风质、风量、风速按规程要求检测并应符合安全要求。密闭采场设立警示标志,采场回采完毕应及时封堵所有影响正常通风的巷道,对无风流进入的采场,独头上山和独头巷道,设置栅栏和警示标志。有效防治粉尘危害,所有存在粉尘危害的地下矿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抑尘降尘。
2、提升运输设施可靠
提升运输系统要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提升设备设施;提升装置、提升钢丝绳等应由有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严格按规定的检测周期进行检测检验;严密防范跑车事故。防跑车要做到一坡三挡,设有躲避硐室,防跑车的阻车器和信号设施要随时保持有效;斜井提升和放矿车时,井筒内不得有人员行走,井底车场严禁作业或有人员停留;提升运输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才能上岗。
3、顶板管理严格
制定和落实顶板管理制度,建立重点采掘工作面和采空区的顶板边帮管理制度,爆破面及其周边顶板边帮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工程地质复杂、有地压活动的矿山要做好地压管理和监测;顶板不稳固的采场要及时采取监控手段和处理措施,顶板破碎的要做好支护;加强采空区管理,制定和落实采空区管理制度和处理方案。
4、防排水措施完备
竖井、斜井、平硐等井口标高要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1米以上;报废井口必须封闭,并在周围挖掘排水沟,对地面塌陷、裂缝区的周围,设截水沟或挡水堤;井下主排水设备要由同类型的3台以上泵组成,工作水泵确保20小时内排出一昼夜的正常涌水量;除检修泵外,其他水泵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一昼夜的最大涌水量;井筒内应装设两条相同的排水管,一条工作,一条备用。
5、基础资料完整准确
健全和保存完整的矿区地形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井上井下对照图,通风系统图,井下避灾线路图等图纸资料,并随时填汇和及时更新;通过图纸标记采空区(包括已充填采空区)、废弃井巷和年度计划开采的采场(矿块)的位置、数量等;保存重要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和检测记录。
(三)露天矿山
1、规范开采方式。有开采设计,并按设计要求开采;强制实行自上而下分台阶(分层)开采,严禁高陡边坡、一面坡和伞檐开采;
2、推广先进爆破技术。除生产型材和台阶低于6米以下的露天矿山外,强制推广使用中深孔控制爆破。杜绝掏底崩落、扩壶爆破等违规爆破作业;推广液压锤二次破碎、机械化铲装作业,严禁高陡边坡和浮石下冒险作业;爆破作业必须符合规程要求,爆炸物品管理必须符合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爆破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才能从事爆破工作;
3、边坡稳定,排土有序。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对有变形和滑动迹象的,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隐患;每次爆破后,必须认真清理浮石,并仔细观察,确定边坡稳定后方能组织生产;加强排土场管理,排土场的排土工艺参数应符合设计规定;按《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要求建立完善排土场监测系统,排弃土岩时不致因大块滚石、滑坡、塌方等威胁工业场地(厂区)、居民点、道路等设施安全。
4、机械设备、电力设施安全可靠。铲装机械和场内机动车应经常检查维护,确保灯光、信号齐全有效,转向和制动装置性能良好;钻机、破碎机安全防护设置齐全稳固,动力传动部位防护罩齐全有效;喂料口平台应设栅栏且高度不低于1.5米;电气线路应单独架设固定且布局合理整齐,配电房、变压器等重要电力设施应有供电部门选址设置且安全保护装置稳定可靠;严禁使用液化气瓶进行焊割作业。
5、强化职业卫生防护工作。根据岗位特点为职工配备安全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指导职工正确穿戴;对有毒有害和粉尘严重岗位的职工,应每年进行一次职业病检查;注意防尘,采用湿式凿岩,爆破后和铲装前,要对爆堆进行喷雾降尘,破碎口和振动筛应实施喷雾降尘,必要时应设置除尘设备。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非煤矿山专项整治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重要手段,各地安监部门和矿山企业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年”的工作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开展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措施有力。各地要结合实际,突出整治工作重点,对本地区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要有明确的对策措施,并将专项整治方案于5月20日前报市安监局。非煤矿山企业要针对本企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突出重大隐患排查与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制订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认真开展自查,并对关键工艺环节、重点部位和要害岗位的隐患制定明确可行的整改方案。企业自查报告应于5月30日前报各县区安监局。
(三)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明确任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对整治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的,县区安监局要一律下达整改指令,到期不整改的,一律停产整顿或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原则上,整改指令应于6月30日前下达完毕,提请当地政府关闭的企业名单应于8月31日前上报相关部门。11月,各县区安监局对企业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12月,市政府安委会对县区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四)加强协调,强化执法。各地要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专项整治联合执法机制,明确和落实相关部门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及时协调整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用法治手段推进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
难道说不是吗?大家想一想,我们在生活、工作中的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又怎能离开安全呢!以人本化的理念来说,安全应该是人们追求一切美好生活目标的始发点,是创造社会财富和享受温馨和谐社会的基石。记得有一年春天,我们化工公司雷管制造车间,突然发出了爆炸的声响,一位女工的脸部被崩的血肉模糊。她用双手捂着眼睛,惨叫致极,那情景如同山崩地裂,那哭声撕心裂肺。这位既是妻子,又是为人之母的女工,就在这个春天里永远也看不到了绿色,永远也不能为他的丈夫和孩子洗一次衣服做一顿饭菜了,一个好端端欢乐幸福的家庭从此就失去了春天般绿色的生机!版权所有
同志们,无论什么原因,只要出了安全问题,造成了工伤、工亡事故,直接受害者就是我们的职工和他的家庭。对于个人来讲,轻则伤筋动骨,忍受伤痛之苦,重则终身残疾甚至有可能失去最宝贵的生命!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以五个层次需求来分析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其中他把安全的需求与人的基本需求是放在同一个层次上。安全对于我们的每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完善立法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矿业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立法和制定技术标准两方面。地方政府在执行联邦法律过程中,会因地制宜地对矿业生产安全和矿工职业健康制定各自的法律法规,通过对矿山设计、生产、环境保护和安全进行的审查或监察对矿业企业进行监督,有权要求不达标企业停产。相关法律法规还明确界定矿山设计师、雇主、雇员的安全责任,使每个人对安全生产均负有法律责任。
德国:德国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和矿工健康问题上需要遵守三个层次的法律法规:欧盟框架内相关规制、德国法律法规,以及矿山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的规章制度。在国家层面,《劳动保护法》明确规定了雇主的安全责任,雇主有责任和义务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俄罗斯:国家通过立法将煤炭资源开发、煤炭行业管理、矿井和矿工安全以及矿工社会保障等问题纳入国家统一管理,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条例和措施,要求煤矿安全技术指标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煤矿企业的煤炭开采必须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煤炭开采企业必须负责矿难救援工作。
美国:美国国会在1977年通过的《联邦矿业安全与卫生法案》中对矿业安全生产进行了严格、全面的规范,根据该法案成立的矿山安全与卫生署如今已成为联邦矿业专职监管部门,依法对煤矿企业进行频繁和严格的安全检查。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整改监管部门提出的问题,或者被确认对生产事故负有责任,不仅会面临高额罚款,更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主要负责人将面临牢狱之灾。
严格执法
澳大利亚:执法必严是确保澳大利亚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显著改善的重要原因。煤矿管理者如果因而导致生产事故和人员伤亡,不但企业将被处以超过100万澳元的罚款,管理者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情况严重者,煤矿将被勒令停产。
美国:美国历史上也曾经历过矿难多发期。联邦政府通过严格执法,关闭大量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小企业,严惩各类违规作业,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法,《联邦矿业安全与卫生法案》既赋予矿山安全与卫生署专职监管的特权,更强调其作为联邦机构的独立性。矿山安全与卫生署设在各产煤区的办公机构不仅独立于地方政府,更不得与煤矿企业有任何利益关系。机构工作人员如被确认,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重视培训
澳大利亚:许多煤矿企业实行内部安全保障制度,注重管理和预防在先,鼓励员工查找事故隐患,组成由管理、技术、培训和生产部门人员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对新设备、新工艺、新环境等因蒙进行风险评估,进而提出相应防范措施,有效避免事故发生。此外,一些企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也会在业内得到推广。
印度:矿山安全管理总局负责监管印度煤矿安全生产。该机构在各个矿区均设有监察机构,并聘请工人代表出任监察员,主管监督开矿、电力和技术问题,定期向煤矿公司各级管理部门提供报告。根据印度1966年颁布的《矿山职业培训条例》,矿工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而技术人员则需定期参加安全技术进修。此外,印度还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来改进本国安全生产。
俄罗斯:煤炭行业十分重视矿工自我救助培训。矿工上岗前,必须掌握基本救护知识以及救护设备的使用方法,还要充分熟悉作业环境,了解每个通道、每个设备的具体用途,包括撤离和自救的预案。此外,许多煤矿还为矿工配备了事故应急装置和物品,可以保证矿工在紧急情况下生存100个小时。
美国:煤矿作业信息化、自动化和机械化,以及基础设施的先进,确保了美国近年来的煤矿安全生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此外,煤矿企业非常重视对矿工的安全生产培训,绝大多数企业拥有独立的安全培训中心及较为完善的培训机制。《联邦矿业安全与卫生法案》明确规定煤矿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强制性安全技术培训。就美国目前煤炭行业状况而言,培训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联邦机构的监管。此外,矿工和工会组织对于工人生命和健康权益的主张受到法律保护,工人有权拒绝在有损健康的危险环境下工作。
救援善后
德国:矿山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不仅是一家保险公司,更是半官方的自治机构,主要职责是预防工伤事故、职业病和工作给矿工带来的危害,调查事故和危害原因,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以及减轻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不良后果。该机构通过经济杠杆作用,使企业加强自我约束,控制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达到保护员工安全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现场评估
1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基本情况
1.1概述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是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推进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关口前移、超前防范”的一项重要创新之举。笔者自2011年连续6年在煤矿开展现场评估的实践证明:帮助煤矿查隐患、提建议、促整改、强基础,对煤矿安全生产以及安全基础建设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1.2现场评估的依据与要求现场评估是一项综合过程,依据山东煤矿安监局制定的评估标准,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式,通过在煤矿现场查资料、看现场、座谈交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经交流讨论后形成结论。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的原则;遵守职业道德,严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山东煤监局“五不准”要求。1.3现场评估的内容2011年为安全生产保障、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防治水等7个专项;2012年至2015年为:安全生产保障、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系统、瓦斯防治、综合防尘、防灭火、监测监控、防治水、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职业卫生、紧急避险、安全标志、安全培训、应急管理、人员定位、通讯联络等20个专项;2016年为安全生产保障、采煤、掘进、冲击地压防治、机电、运输、通风系统、瓦斯与煤尘爆炸防治、防灭火、安全监控系统、地质保障与防治水、职业危害防治、安全培训、人员位置监测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应急救援等16个专项。
2现场评估的实施
2.1制定指导方案从评估组组成、专家选聘、现场评估要求及流程等方面制定指导方案,以使现场评估工作有所遵循。2.2组建评估组评估组一般由1名领队、11-12名评估专家、3名保障人员组成。(1)领队:由本中心人员担任,负责评估的日常组织、安全管理与廉洁自律,签发评估报告。(2)专家组:结合省内不同区域煤矿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灾害类型特点,选聘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依法行事,具有丰富经验的知名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并划分为综合保障、采掘、机电运输、一通三防、地质防治水、职业卫生等专业组,负责各相关专业的评估,对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完整性、公正性负责,编制修改所评估的专业报告。指定1名技术业务优良、责任心强、善于管控的专家任专家组长,负责专家组的工作,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核确认。(3)保障人员负责评估组的后勤联络工作。2.3现场评估现场评估时间一般2天/矿。主要有首次会议、查阅资料、现场察看、核查及交流、专业组讨论、集中讨论、末次会议等环节。(1)首次会议由领队主持并简要介绍现场评估有关事项与要求;专家组长对专业分工、时间进度等做出安排;矿方结合采掘工程平面图介绍采、掘、机、运、通等生产系统、“六大系统”建设与运行、灾害预防与控制以及职业卫生等情况。(2)查阅资料与现场察看。按照分工,在查阅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图纸的基础上,对井上、下现场进行察看,并携带噪声计、风表、米尺等工具进行简单测量。根据资料与现场察看情况,进行符合性、一致性核查。发现问题,向矿方陪同人员讲明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经充分交流沟通后提出合理解决问题的指导意见,以利于问题的整改。(3)评估结论。根据查阅资料、察看现场情况,专家之间对发现的非自身专业问题及时相互交流通报;各专业组交流讨论初步确定需要提出的问题与建议,提交评估组集中讨论后形成最终的现场评估结论。(4)末次会议。领队主持,专家组长通报评估结论并征求矿方的意见,如无异议,双方在书面文件上签字确认。
3现场评估的特点与成效
3.1特点(1)借脑用智,查缺补漏。安全隐患、职业病危害因素无时无处不在,企业自身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依靠专家开展现场评估,对制度建设、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既查问题,又提建议,出谋划策,促进整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系统性与深层次问题。(2)全面覆盖,细查深查。充分利用专家专业优势,对采掘工作面、探放水施工作业点和主要生产系统、机房、硐室全覆盖,对系统各环节、要素进行解剖式诊断,有利于发现问题。(3)抓大带小,上下兼顾。关注大系统、大问题,同时,不放过小问题、小隐患;对井上与井下、制度措施与执行落实、图纸资料与现场实际等环节审阅察看,做到统筹兼顾。(4)与时俱进,针对性强。结合不同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例如“打非治违”、“四化”建设等有针对性的评估。(5)重视服务、推广先进。从事煤矿技术与管理工作多年、积淀深厚的专家们发现问题时积极与矿方人员交流沟通,从制度建设、规程编制、现场管理等方面传授经验,同时,注重宣传先进技术、先进生产工艺、先进管理方法等,带动矿方人员提高水平,推动基础建设。(6)认真通报,及时报告。对发现的问题与提出的建议书面通报矿方;对有可能构成重大隐患的,及时向监管监察部门报告,以便采取措施,消除隐患。3.2成效(1)注重评估效果,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2011年针对小煤矿多的现实,重点关注机电设备及其管理薄弱环节,发现某矿井下配电柜使用闸刀开关,及时报告相关部门;2012年职业卫生纳入评估专项,对职业卫生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等进行重点评估,督促煤矿企业尽快落实到位;2013年结合《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对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六大系统”建设基本要求、管理维护、验收、监督检查等进行重点评估;2014年在关注“四化”建设的同时,针对省内冲击地压矿井与采深超过800m的矿井实际,专门聘请省内冲击地压防治专家进行重点评估,发现某矿3203采面已形成孤岛开采后,建议其在未装备微震与应力观测系统前停止回采,并及时向监察部门报告。(2)注重现场实际,消除事故隐患。对现场查出的架空乘人装置制动闸磨损失效、运送柴油油罐机车轮对挡盖缺失、局部供风量不足导致局部通风机喝循环风等影响生产安全的急切问题,要求矿方立即做出现场处理。(3)发挥技术支撑作用,配合监察执法工作。2012年结合淘汰设备使用,2014年结合“双七条”、山东煤监局“九个七条规定”,以及“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2016年防范煤矿大事故等,充分发挥技术机构的专业优势,紧密配合安全生产工作的主线,充分体现了评估工作与监察执法的时效性与紧密性对预防事故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山东煤监局持续深化“六个执法”、提升123工作思路,2015年山东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创历史最好水平,96%的煤矿实现了“零死亡”,全年发生一般事故6起,死亡8人,百万吨死亡率0.055。(4)交流提高,提升安全基础建设。评估专家长期在煤矿一线工作,既懂技术理论,又有实践经验;既精通煤矿设备性能、采煤工艺,又了解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规律,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提出解决的思路、方案和建议,并与矿方技术人员沟通交流,起到了现场培训、传帮带的效果,使矿方人员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水平。笔者现场评估矿井2011年15处、2012年42处、2013年60处,2014年69处、2015年29处、2016年正在进行中。从评估的情况看,2012年有的矿井发现问题及提出建议90余条,2015年减少至30余条,从另一个侧面也表明安全基础建设逐年提高。
4结束语
通过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现场评估感到:煤矿企业将安全管理与评估工作有效衔接,评估已经成为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矿企业认真细致地开展对标自评,促进了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煤矿企业结合“四化”建设,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矿井安全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现场评估是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有益补充,是引进社会专业技术力量推动煤矿安全基础建设的创新。如果能采用政府划拨专项经费,或者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评估,同时,结合大数据对评估结果进行利用,将会使评估工作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的通知[Z].2011,11号.
[2]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山东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Z].2012,137号.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源头治本,抬高门槛,规模经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的原则,深化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依法整顿关闭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努力实现全市非煤矿山规范、有序、健康、安全发展,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二、工作目标
开展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决取缔非法开采,严厉打击一证多井、一井多家开采和超层越界、乱采滥挖,以及非法转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整顿关闭各类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及选矿厂;严格执行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整合矿产资源开采权,实现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的根本好转。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技术装备、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等各方面工作水平得到提高,安全防范措施得到加强,实现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
三、整治内容
全市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的重点是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和尾矿库,主要内容如下:
(一)检查的主要内容
1.金属非金属矿山
(1)矿山开采布局是否合理,已经整合的矿山是否存在名义上整合,实际上各自独立开采的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建立健全和落实情况,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有关人员持证上岗的情况,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演练情况;
(3)是否按照设计开采方案开采,开采现状与设计技术资料和图纸是否相符;
(4)爆破作业、爆破距离是否符合《爆破安全规程》要求,爆破器材的储存、运输、使用和清退登记落实情况;推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及预防中毒窒息措施及爆破作业设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5)露天开采是否按照设计方案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台阶高度、边坡角度是否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或《小型露天开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的要求;
(6)地下开采矿山是否具备两个独立的、能行人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各生产水平(中段)和采区(盘区)是否设置了两个以上能行人的安全出口;
(7)地下矿山采矿作业掘进、运输、提升、通风、防排水、顶板管理现状,以及地压监控、供电、爆破等环节的安全和检测检验状况。
(8)地下矿山是否有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风量、风速、风质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及规程要求;
(9)地下矿山采空区管理制度和处理方案的落实情况;地下矿山落实防范水害方案、防排水设备和设施的配置情况;
(10)排土场的选址阶段高度、堆放高度、总边坡角、防排水设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尾矿库
(1)相关建设工程的核准或审批的情况;
(2)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和环保竣工验收的情况;
(3)是否按照设计施工图进行施工,是否按照设计要求组织生产运行;
(4)尾矿库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事尾矿库放矿、筑坝和排洪操作管理的作业人员接受专业培训,尾矿工持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的情况;
(5)污染物排放达标的情况;
(6)是否存在违规设计、坝体超高、超量储存、超期服役、有垮坝险情等情况;
(7)是否存在影响公路、铁路、饮用水源安全的情况,尾矿坝下游是否有居民区或重要设施;
(8)回采再利用和闭库后再利用的尾矿库,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建设项目“三同时”手续;
(9)企业对尾矿库的安全管理情况,设施设备是否运行完好,抢险物资的准备以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等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10)尾矿库库区内是否存在从事爆破或采砂等危害尾矿库安全的情况。
(二)整治的主要内容
按照《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环境保护法》、《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下列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依法予以整顿关闭。
1.金属非金属矿山
(1)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及相关证照超过有效期限,应履行而未履行延期手续,或者采矿权人转让采矿权,未依法履行采矿权转让变更登记手续的;
(2)新、改、扩建矿山企业未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安全专篇设计审查擅自开工的;未履行竣工验收审批程序,擅自投入生产使用的;
(3)按照《辽宁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机械通风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辽安监管〔2007〕37号)的要求,金属非金属地下开采矿山于2007年7月31日后仍未实行机械通风或通风系统达不到规范要求的;
(4)露天矿山开采条件适合采用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而未采用的;
(5)露天采石场不按《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标准规定采取分台阶开采,或者一面坡到顶(不含型材石)或者从底部掏采的。
(6)矿山设计开采规模达不到《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全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07〕7号)规定的不同矿种的生产能力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
(7)对存在重大隐患责令限期整改的企业,在实施停产整顿期间,未经整改验收或经整改后仍不合格,擅自开工生产的;
(8)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采矿企业在一个矿区范围内超层越界,交叉重叠开采,已构成坍塌、透水、片帮、顶板冒落等重大事故隐患的;
(9)其他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应依法关闭的。
2.尾矿库
(1)建设项目未申请立项审批的;
(2)未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的;
(3)未经环保部门进行环评及环保“三同时”审查或者不合格的;
(4)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内的尾矿库;
(5)尾矿库下游有工厂、居民区、学校、水源地和公路等公共设施,未经有法定资质的机构进行地质勘察、坝体稳定性分析、调洪演算和现状评价的;
(6)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的;
(7)尾矿坝未经设计进行施工并投入生产运行的;
(8)尾矿库未经安全“三同时”审查或者验收不合格的;
(9)危库、险库以及对重大隐患逾期不整改或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
(10)其他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应依法关闭的。
四、工作步骤
(一)工作部署阶段(9月25日前)
1.制定方案。有关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和具有针对性的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突出重点,量化任务,细化步骤,并认真抓好落实。
2.动员部署。开展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要召开有关部门和非煤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措施得力,工作上务求实效,全面完成本次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任务。
3.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各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公开曝光对工作不认真、走过场的地区和企业。通过宣传,大造声势,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9月26日—11月30日)
1.自查自改时段。从9月26日至10月10日,各非煤矿山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进行自查自改工作。从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隐患排查,并加大安全投入,能马上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隐患,要立即停产,制定计划,做到责任、资金、措施、时限要求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2.集中整治时段。从10月11日至11月10日,有关县区要集中力量,全力推进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和整顿关闭工作,要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坚决取缔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污染环境的非煤矿山企业;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要进行社会公示、挂牌督办、停产整改、跟踪落实;对不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要采取果断措施,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依法实施关闭,并对已关闭的非煤矿山企业予以登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在此期间,市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有关部门深入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进行督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和消除隐患。
(三)检查验收阶段(11月11日—12月31日)
有关县区要组织专家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和尾矿库整治验收审查表对本辖区内的非煤矿山企业逐个进行初步检查验收,市组织专家对尾矿库和井工开采的非煤矿山进行复审验收,谁验收,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不合格的非煤矿山和尾矿库,由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五、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为加大全市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市政府成立*市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市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监管一科。联系电话:*。
各部门职责如下: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研究制定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并负责方案的组织实施;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工作,对不符合安全许可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不予延期换证,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提请同级政府依法实施关闭。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把矿产资源开采证审批、年审关,依法查处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超层越界和乱采滥挖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要按法定程序吊销或注销其采矿许可证;要继续加大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工作的力度,对开采布局不合理的,提出关闭整合方案,并组织实施;严格用地审批,加强用地审批后监督管理,取缔非法占地建设的尾矿库。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营业执照审批和年检,对达不到非煤矿山企业登记相关前置审批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发照。被注销采矿许可证和被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非煤矿山企业,依法办理注销登记。
公安部门要严把爆炸物品供应审批关,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要及时收回其有关爆炸物品许可证件、停止审批供应爆炸物品;对停产整顿的非煤矿山在停产整顿期间,要停止爆炸物品供应,经整改验收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恢复审批供应爆炸物品;对取缔和关闭的非煤矿山,按程序吊销或注销其有关爆炸物品许可证件,终止审批供应爆炸物品;对未通过[Page]“三同时”审查验收及经环评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核发有关爆炸物品许可证件;对涉嫌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案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进行查处。
环境保护部门要严把环保准入条件审批关,依法查处违反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矿山企业及污染环境的行为。做好对露天矿、采石厂和尾矿库的环境监管工作,把好环评及环保“三同时”验收关,对严重污染环境的非煤矿山,要依法严惩直至关闭。
电力供应单位要严把电力供应关,凡注销采矿许可证和安全许可证,以及已决定关闭的非煤矿山,要立即停止供电,拆除供电设施;对未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规定、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的新建矿山,不得供电。
发展改革等投资管理部门要严把立项审批关,严格排查非煤矿山建设工程的立项核准情况,对于不符合规划和产业政策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和备案其项目建设,已经建成的要予以关闭。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深化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是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稳定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各级政府要从安全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分工,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监管的范围,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要紧密配合,相互支持,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坚决打击非法开采和超层越界,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屡次违法、拒不执行安全监察指令、不服从安全监管的,要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从严、从快、从重予以坚决打击和严厉查处,使全市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落实治理资金,尽快消除隐患
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加大安全投入,解决本地区和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隐患。各级政府要依据《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的规定,设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对公共安全及破产关闭企业遗留的采矿沉陷、尾矿库等重大隐患进行治理。各非煤矿山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查出的重大隐患,要加大安全投入,确保隐患整改资金到位,彻底根治隐患。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
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领导,完善安全培训管理机制,是塑造本质安全人的根本保障。切实加强领导,树立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基础保障、是企业战略投资的培训理念。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履行职责, 树立“巩固、创新、提升、规范、实效”培训工作理念,健全和完善矿、职教中心、基层区队三级培训管理机构,建立“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实施”的培训管理体系,形成横向协调配合、纵向职责明确、管理规范顺畅的良性运行机制。
1、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平煤股份一矿人员多、工种多、井下战线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激发职工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导职工学技术、钻业务、提水平。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四位一体”激励与约束运行机制,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技术工人的操作技能与收入分配结合起来,引导职工积极学习,提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2、建立约束机制。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资格准入规定和持证上岗制度。职教中心、工资科、安全监察科等部门负责落实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在岗未持证人员,限期离岗培训达标,否则不准从事原岗位工作。新入矿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严把岗前培训、考核、发证关。特殊行业、关键岗位人员在上岗之前应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二、全面开展提升素质教育
1、加强职工文化学历教育。塑造本质安全人是可持续发展基础工作,必须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升各级各类人员的文化学历素质。一是严格把握特殊岗位人员、管理岗位人员和中层(副处级)以上管理人员的入口关,不具备专科文化学历人员,不能到特殊岗位和管理岗位工作;不具备本科文化学历人员,不能到中层(副处级)以上管理岗位任职。二是努力提升现有特殊岗位人员、管理岗位人员文化学历层次,使特殊岗位人员和管理岗位人员文化学历达到专科水平。三是利用“请进来、送出去”培养方式,即请高校到矿联合办学,或选派优秀人员到高校进修学习,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途径,解决中层(副处级)以上管理人员文化学历达到本科水平。四是组织初中以下工人不离岗参加学习,参加技校考试合格者颁发技校课程证书,相当于技校毕业证书。通过技校文化考试,技术能力达到中级工水平,可颁发技校结业证书,享受中级工待遇。
平煤股份一矿职工教育中心为平煤集团公司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主要对我矿和公司其他单位的基层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方法培训,近年来,一矿职教中心在开展继续教育方面始终和一矿生产实际需要相结合,每年都组织教职工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产研究,掌握一矿生产实际需要第一手资料,把握当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新技术,针对实际需要,邀请科研、院校专家来矿专题讲座。
2、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的培训,是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本质安全人的基础,是解决本质安全人“会安全”关键,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应注重实际,注重现场,通过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提升高级技工以上人员所占比例,使高级技师、技师、高、中、初级工配置比例趋于合理。开展岗位技能培训重点是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更新理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的环境。二是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四位一体运行机制,制定切实可行奖惩措施,激发职工内在学习动力,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三是按照公司有关规定达到中、初级工考核鉴定标准,职工可以按照标准自学,定期参加考核鉴定,持证后享受待遇,调动职工学习技术积极性。四是加快高级工以上人员培训工作,选拔优秀中级工参加高级工培训和鉴定,为培养技师、高级技师打下基础和创造条件。
3、加强基层区队培训。基础区队安全培训,是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员参与安全培训的重要载体,是培育本质安全人的关键所在。平煤股份一矿充分发国家三级煤矿培训基地和国家三级非煤培训基地的作用,把脱产培训和基层区队培训有机的结合,在构建本质安全培训模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分发职教中心在培训设施、专业、师资、资质方面的优势,在强化技能培训基础上,拓展非煤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职工知识层次;组织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和指导培训教材开发工作。二是基层区队在工厂车间、技术人员、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等培训资源有力条件的作用,重点加强职工本岗位应知应会的培训,坚持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三个一活动。
三、构建全方位的本质安全人培训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