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如何将教学资料变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在学生活动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做到比较熟练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这门课堂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向学生传达地理思想,改进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会学地理”的目标。最后,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和综合复习,圆满完成生地会考任务。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本学期主要是学习地理对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科技发展的影响。其中以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重要,特别是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降水三个方面的影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除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外,本章还需要掌握我国工农业的布局与发展,掌握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地形区的常用交通运输方式。特别是要理解铁路、公路和水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最后就是了解我国四大高技术产业区的分布及原因。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
第三章陆疆万里行
第四章黄河万里行
第五章长江万里行
这四章属于中国地理中的分省地理,主要是介绍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农业发展状况、交通运输、人文地理等。根据课标要求和潍坊市《2011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的规定,重点是掌握北京、辽宁、山东、上海、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新疆、西藏、云南十二个省级行政的地理概况,其它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作为选学内容加以了解即可。
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本章内容主要是概述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与地理有关的一些情况,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差异以及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等。本章的内容以了解为主,重点掌握的是一些重要的数据。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个学期的教育教学,这三个班均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风和班风都比较好,绝大部分学生在地理一科的学习上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并且愿意积极主动的钻研地理知识,基本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善于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辩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抓好地理课的课堂教学。
课前作好充分的备课准备,课中讲清讲透每个知识点,课后搞好教学辅导,做到认真细致、全面周到,重点突出、难点透彻。
2、认真钻研《20__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领悟精神,并将其用于指导日常教学及后面的综合复习。
3、强化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重视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时事及乡土地理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方式的复习和试题训练,为学生的生地会考取优异的成绩得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4、切实搞好单元测试,分册测试,细致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解和训练,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则加强课后的辅导,做到不漏一个知识点,不漏一个学生。
5、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6、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7、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共分五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内,一共有34个。其中,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香港和澳门是刚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在我国各省级区域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它们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那里自然条件优越,极具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更是独占第一;再如云南的西双版纳,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典型的热带植物王国。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如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等,它们风格迥异,又各具特色。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下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三、学生基本情况。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五、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写好教案。
3、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4、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5、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6、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7、注意教学方法得当。
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8、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9、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写好教案。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注意教学方法得当。
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6、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7、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8、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六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1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1-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32-3
复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4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25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26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27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28
复习29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面向海洋的开发区-珠江三角洲210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211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212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岸地带213
复习114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115
期末总复习615~17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4本学期开学之日已是3月9日,所以算来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再去掉五一假期、清明节假期,屈指算来,八年级距离地理中考的时间也就13周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怎样高效复习完地理四册书的内容,确实需要精心计划,合理安排。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万变不离其宗,不论什么测试题,都遵循课本知识,只要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夯实了,什么样的问题都能解决了。没有厚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能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要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构建知识框架,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复习过程中必须重视读图、识图、用图,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下面制定具体的复习计划,以做到心中有数。
复习内容
第一周地球和地图
第二周陆地和海洋—世界气候-发展与合作
第三周亚洲-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
第四周东半球国家地区—极地地区
第五周中国疆域人口民族-自然灾害
第六周中国的自然资源-工业
第七周中国的地理差异-北京
第八周南方地区—中国在世界中
第九周综合练习模拟测试
第十周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
第十一周世界地理复习
第十二周中国地理复习
第十三周练兵备考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5一、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时间从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三周时间
考试题型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科目的试题都离不开基本知识,地理也不例外。因此本轮复习以书本为主,紧扣《课标》,狠抓地理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特别是要注意地图的复习,要求学生把教材中重要的地图、地理图片装进大脑,记在心中。考虑到现在会考地图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抓好地理概念、地理要素、地理现象的记忆,还要将这些知识点与地图充分结合起来,形成理解记忆,做到地图与知识点两者之间的转化非常娴熟,切实提高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时间从六月上旬至六月下旬两周时间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地理概念记忆更清晰,地理现象理解更透彻,阅图填图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轮复习。本轮复习主要以分析、理解、综合、提高为根本目的。通过精选近年来全国各地会考地理试题中出现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训练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时间从七月上旬至会考前夕一周时间
本轮复习主要是组织模拟考试,进行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通过模拟考试对学生进行考前培训,向学生传授中考临场作答技巧和作答注意事项,并进行迎考心理辅导,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考气氛,进行中考状态,避免在中考作答时出乱子。
二、注意事项
1.在第一轮复习中,首先要抓好学生背书、背图、背知识点。
其次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整合地理基础知识为主,并穿插相关的考试试题加以巩固提高。注重课后对学生的检查督促,提高复习的效率。
2.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要加强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作答的准确性。
[关键词]目标教学;复习课;地理学科
地理学科是一门具体学科,它具有空间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地理学科中的每一单元有相对的独立性,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但在实际授课时,都分成课时教学,使知识体系支离破碎。如何恢复单元知识的整体面貌呢?地理复习课就成了必不可缺的环节。通过单元复习,可以归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进而实现高层次目标的落实,实现智能迁移,达到提高地理学习能力的目的。地理复习课是地理目私萄е幸桓黾其重要的课型,是整个地理教学中必不可缺的环节。如何实施地理复习课的目标教学呢?
一、明确目标
一般而言,复习课时间短、容量大,不可能和新授课一样娓娓道来,必须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复习到位,复习目标的优劣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想制定出正确恰当的复习目标,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复习每个板块的每节课时,应让学生明确记住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还要知道应综合运用哪些知识,建立起合理的、循序渐进的导学体系。在复习时,应将各部分知识归纳整理,精心设疑。教师在确定复习目标时应符合以下三个要求:第一,充分揭示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第二,突出本单元知识体系的层次及重点;第三,目标语言尽可能言简意赅,便于学生记忆,切忌知识点繁琐罗列而失去目标的意义。
比如,在教学中国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时,可确定如下复习目标:第一,根据不同情况,熟练地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第二,掌握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及重要枢纽;第三,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第四,掌握主要的工业区、工业城市的分布。复习目标确定后,如何实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操作:教师先让学生思考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而归纳复习目标,指定学生回答后再向全体学生出示复习目标,学生与之对照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上好本节课营造良好的开端。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目标,教师进一步强调复习重点,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例如,在前面列举的四个复习目标中,可把目标一运输方式的选择和目标三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作为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重点复习目标,这一环节是本课的总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两到三分钟完成,之后进入地理复习课的主体,即深化结构和复习提升阶段。
二、深化结构,复习提升
地理学科整体性的特点要求地理知识不能存在离散性,应通过结构把零散的知识点网络化,最大程度地恢复地理原貌。通过深化结构,使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体系进行总体把握,达到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驾驭整体的目的,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师构架一个优质的知识骨架,便于学生学习。
我认为应抓住以下几点:第一,找出本单元知识体系中的主线,找到各知识点,构建单元知识的总框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应地图,引导学生形成综合认识。第二,重建知识网络体系,编制成新的单元,也就是不按教材顺序复习,而是按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来复习,对重要知识进行横向对比,打破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地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的界线,通过对知识内容的整合和重组,使学生能够从庞杂的知识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线索,使知识内容条理化,并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比如,我们可以把中国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与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整合在一起,从土地资源按用途及利用状况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类型,引出每种土地类型具体的分布地区,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同地区因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而发展的农业部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西部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其中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而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又因为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的不同出现了南北方农业的差异,经过这样重新组合,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线索分明,因果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记忆。
深化结构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实际上就是板书的过程。结构是内容,板书是形式,板书的设计要简明扼要、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地理板书设计可分为四个类型,纲目式、结构式、表格式和联系式。在地理复习过程中,几种类型常常混为一体。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一边板书结构,一边引导学生看图或回答,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对照板书结合个人情况(存在的缺漏)进行自我弥补,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释疑答难。在时间分配上,深化结构阶段可安排十到十五分钟,再给学生留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用于自我弥补和加深记忆。
三、检测达标
检测评价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是检查复习质量的手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精心组织习题,习题的组织一定要针对复习内容,拟定的训练题目要有针对性和梯度,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考试说明,让学生通过练习达成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同时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除事先准备的题目外,也可根据课堂中反馈的信息追加题目进行练习,要注意题型齐全,地理复习题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和填图题。
在课堂操作中,教师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在做题的过程中两三名同学可以就近交流,少数不确定的题目可以扩大到小组讨论,然后用多种形式检查。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写错别字是常见现象,教师应边检查边点评,评易错的字,评易弄错的地理位置,评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缺漏或能力不足及时进行处理,对于难度大的题目可反复训练。为了避免学生在长时间做题过程中出现学习疲劳的现象,可以引入对抗环节。现在的课堂教学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教师可提前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己出题形成题库,然后抽签、对抗,由学生评选出最优试题。这种方式既发挥了小组的作用,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思维偏差,便于教师找出补救的措施。
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注意做好学生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和教师对测评试卷的分析、讲评工作,在试卷测评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分析并找出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然后进行补充复习。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既要明确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又要找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有哪些不足,特别要进行解题技巧的指导和点拨,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题目意向、灵活运用知识点、巧妙突破问题难点的能力。此环节可安排十到十五分钟。
四、课堂小结
最后剩一到两分钟时间进行总结,这是对整节复习课的概括和总结,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是画龙点睛之笔,可以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这一环节可完成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回扣目标,重述本节课的重点;第二,对复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再次加以强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小结方式就是归纳总结法,可由教师口头把本节的知识点重新简要梳理一遍,也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或师生共同讨论完成,或采用画“知识树”的方式,利用图示或表格揭示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变零为整、化繁为简,使知识之间的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例如,在复习中国地理下册《青藏地区》时,最后总结时可以在黑板上梳理出知识框架图,通过框架图引导学生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特殊的气候对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更加了解。
总之,地理复习课是地理目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完整的认识,符合地理学科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目标教学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而复习是巩固知识、提高智能和拓宽思维的有效手段。目标教学如同复习课的一把钥匙,若运用正确,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发挥目标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忠霞.目标教学在我国中小学实施的回顾与反思[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这学期的历史教学也是十分的繁重,因为历史作为一门在中考中分数很低的科目,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加起来一共100分,所以学生们会不是很重视学习历史,但是我还是会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努力的教学的:
一、指导思想
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本情况
本期我任教初三年级4—8班共5个班历史课。各班学习基础不平衡,有些同学基础差,所以本期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以利他们能够顺利毕业。由于以前部分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但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因为是毕业班,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应大大加快,以便世界历史下册授完后有充裕时间复习。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材分析
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本学期讲授的《世界历史》下册余下内容。
1945年9月“二战”结束至今,是世界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两极格局形成—演变—解体,随之向多极化过渡。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
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这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四.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各种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制作历史课件,辅助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历史教学活动。
5、认真搞好中考历史复习,确保学生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6.加强课外辅导和晚自习指导,协调班级发展,以便每个学生顺利毕业、升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本期教学共约18周,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新课教学:其中
第1—3周 12课时 讲授《世界历史》下册余下部分
第二阶段:总复习,其中:
第4---6周,12课时 复习中国古代史
第7---10周,20课时 复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11---13周,14课时 复习世界历史
第14——16周,13课时 讲授中考说明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物试题;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55
从2014年开始,本人所从教县区将生物与地理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分卷合考,以各自总分的20%计为生物、地理的会考成绩,并将会考成绩计入学生参加中考后的总成绩,由当地各所高中量分录取。细算学生考得的1分只相当于0.2分,但从学生的生物学科整体成绩来看,有些学生成绩是18、19分之多,大多数能达到15分左右,但也有些竟然不到10分。如何做好生物学的复习,掌握方法是很重要的。
一、让学生了解生物试题题型及考试范围
(一)八年级生物试题题型
从本县区2016届初中毕业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来分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地理100分,考试时间60分),试题共分两卷,第一卷: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第二卷:非选择题(技能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填空题(共34分),简答题(两小题共6分)共50分。
(二)考试范围
生物学在七八年级开设,每学年分上下册共4册。知识点多,范围广,从2016届八年级生物试题来看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选择题1、2、4、5、8、10、18、22,填空题1、2、3、4、5分别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食物链、先天、血液的成分、关节的组成、艾滋病的可传染性、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植物的分类特征、人体的系统、人体的三道防线、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考查的基本技能如非处方药的简称、急救电话、识别细胞的结构及三种血管出血的判断方法等。当然也有能力提升题,如填空题6(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首先将表格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连成一条直线,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回答酒精对心率的影响,从而通过探究我们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既能基本合格,又能体现层次性。
二、整理与构建知识网络,切忌片面地讲
八年级的课程较多,学生又认为生物是小学科因而不重视。因此,生物总复习的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从而更加清晰地构建知识网络,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重视章节联系、知识点联系,在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使学生慢慢构建起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能走出课本,较熟练地归纳本节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复习中有所构建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而简单地讲解一些题目,如配套练习题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在以往的复习中,我们总是讲练结合、以讲为主或以练为主,毫无目标,更无线与网,从而导致学生无大的提升。学生经常抱怨付出的很多,回报却很少。因此,在做复习时,我们要把课本知识与对应练习结合起来,把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放在首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重视实验与结构图
生物是实验学科,让学生重视已知实验(课本中的大量图片信息),借助图片的直观信息帮助学生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16届初中生物会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一定的比重,选择题有4个图共占8分。填空题有一个结构图题共占4分,有一个图表题共占5分,而这些图像又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所以,我们在上课与复习时应特别重视课本图片材料。但是,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忽视图片,而只是学习与熟记课本中的文字基本知识,因图片学生难以解读所以经常放弃。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学生技能一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合作之下,学会重做实验,会做试验,这样不会让学生感受到灌输的感觉,产生怀疑的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身观察,彻底地验证实验结果。
四、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很多学生记忆能力较强,也喜欢记忆,这是基于人机械记忆的延续,也是习惯的长期养成,而能力培养需要转换与过度,具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教师往往认为生物学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只要学生的记忆功夫就行了。结果学生在考试中,稍微遇到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就像2016届初中生物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填空题的第6小题: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中的第(1)问将以上表格中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将其连成一条曲线便能说明这一点。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记住知识本身,而是缺乏数学知识与生物知识的联系与交汇,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知道饮酒过量会有害健康,但到生物问题上就不会迁移了。
五、学会做题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答题,试题有容易题、小题和难题、大题之分,在试卷设计上也往往从简单题开始,沿阶梯性设计,一般容易题和小题偏重于打基础,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题、大题是知识点的综合与技能的应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生物会考试题来看,选择题占了整个试题的一半分值,再加上填空题,小题占的比重就更大了。分析原因:一方面,小题考查知识范围广,覆盖面广,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增加试卷的客观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会做题不仅有助于平时的学习,更为学生对知识的检测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两全其美。
总之,教学面对的是学生,作为教师要善于钻研,勤于思考,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从方法中走出来,用活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21
一、认真钻研《考试大纲》,准确把握高考命脉
1.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最好的复习教材不是课本,而是《考试大纲》。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大纲》的有关规定,教材仅仅是教学和复习时使用的范本,不是命题的依据,因为任何时候都是考试超前,教材滞后。高考是为了推动教学和教改的,大纲与教材和高考的关系:“大纲有的、教材有的,高考一定考;大纲有的教材没有的,暂时不考;大纲没有的、教材有的,高考肯定不考。”,因此,在高考复习时,首先要吃透《考试大纲》,分析其在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与教材内容上的差别,这样才能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失。
2. 立足基础知识,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高考地理历年命题的基本原则:(1)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是思维方法);(2)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如识记、理解、分析、归纳与综合等能力,其中发现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3)用学科术语阐述、论证本学科问题的能力;(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原则。
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命题主要围绕高中地理必修(上、下册)、地图等主干知识进行考查。其中时间计算、天气和气候、陆地和海洋环境(河流、植被、地质作用、洋流、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人类的生产活动、城市化和城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地图等是文综地理部分的主要考点,也是复习备考的重点。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应用,要学会地理思维方法,掌握地理原理、规律,并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应用,应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和反思,要注意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区域地理部分则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象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要学会运用系统地理原理综合分析,提高解题能力。
3. 突出能力考查
(1)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一贯追求,它体现着考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重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卷,试题的命制采用了大量的新素材,为考生提供新信息,为问题创设新情景,注重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特色日趋明显。
(2)加强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考查。考查考生能否将所获取的信息与相关的知识建立联系,能否准确地运用有关知识和信息去认识和说明问题。该项能力在考试中尤为重要,也是考查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低表现就是能定性的解释地理现象和说明地理问题,高一层次的是能把多方面的主干知识联系起来说明问题,更高层次是将原有的主干知识和获得的地理信息相结合加以分析运用。
(3)突出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考查。描述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述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水平,这一能力明显表现就是能否使用简洁、准确的学科术语进行描述和阐释。
(4)注重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此项目标实际上是考查考生怎样去论证和探讨问题,基本上是方法的问题,要求考生能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去论证地理问题。当然地理的主干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坚实基础。这一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对主观题的解答过程中。
4. 凸显时代感,关注社会热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全面素质,以多元信息为载体,更加关注考生的人文素养
这里的热点既包括长效性的热点如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包括能源问题、全球化问题等,还有的是隐性地展示热点问题,高考热点问题近年来考的隐蔽性增强,但每年的热点问题的命题切入点,都有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影子,这就叫“与时俱进”。
二、仔细分析、研究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明确试题特点,准确掌握主干知识和高考的热点知识
“最好的复习资料是高考卷,研究高考比研究教材更重要”,我非常赞成这一说法。通过对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卷的研究,发现并总结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
1.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不难看出试题具有下列特点。
(1)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稳中求改,稳中求新,改中求稳,总体上比较平稳,试题以平和的面孔呈现在学生面前。
(2)突出主干知识中有分量的知识,注重思维品质、重视知识的重组和整合。注重能力立意,强调思维方法、思维过程的评价,强调考生的专业化素质,注重对考生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3)突出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
(4)充分体现国家课程改革的方向,尤其在体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研究性学习等方面显得特别突出。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在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试题将彰显人文性和时代性,凸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
(5)强调学科特色,突出地理能力。
2. 主干知识的考查
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保证考试公平、有效的基本措施和手段。因此,高考试题将紧密围绕: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日照图为信息载体,考查时间计算、判断节气、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大气的运动、气候的形成因子、主要的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气象灾害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具体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板块运动与地质灾害;海水的盐度与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资源和能源问题;工业、农业、交通区位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布局;城市化和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老龄化、民工流动);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定位;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的分析和描述;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发展方向;中国的国土整治及派生的知识点。这些也就成为地理复习备考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的重要知识点。
三、复习备考策略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精选范文 一、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到许多的地理知识,但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能力基本上时从零开始培养起。同时,初一年学生的所学的科目由小学的两个科目一下子增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不好。
二、教学目标
加强教材、课标研究,更加高效完成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的研究内容,地理的学习方法,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同时了解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读图、析图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安排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精选范文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进行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从“懂得地理”走向“利用地理”。
二、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同时,因地理课一直不受学生、家长和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使得同学们难以认真学习地理。但是,因为学生刚刚升入初中,第一次接触地理,所以让同学们认识到地理的重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上好,还是可以让学生重视这门课程的。再加上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我有信心做好。
三、具体措施
1、抓好地理课堂教学常规。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虚心向外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单元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9、争取结合地理学科内容多点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增强教学效率效果。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精选范文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
二、教学要求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上、下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一、二册;初中地理1~4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历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以及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4。教师要用现有了课件资源和课堂背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要求及时效率和长效效率相结合。
三、各阶段复习要求
全学期的高三复习分为两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知识内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第一学期期中
指导思想:明确高考要求,进入复习状态,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任务:地图知识、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选修二相结合)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注意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明确单元知识体系、认识知识点间内在关系,避免将知识点零碎的罗列给学生。
目标要求:落实区域位置、掌握区域特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区域差异。学会找出事物共性和差异性的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第一学期期中——第一学期期末
指导思想:以自然地理的全面复习为主。在某一区域范围的基础上,会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相关知识的综合复习。明确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大核心问题是本阶段复习的主线。在系统复习、落实基础同时,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适当强调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纲举目张。
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区域地理知识,是在上册学习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经济等基础的地理知识后,重在将这些知识与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区域,进行分析、综合、理解。如果说上册是总论,则下册是分论。在教材内容的表达上,采取了因内容而异、多种思路并举的策略。
基于问题的思路 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整套教材始终贯穿探究式学习的理念。教材按照章――节――目设计,每“目”中的内容都被分解为“叙述课文”和“活动课文”两部分。“活动课文”注重探究性,引领学生对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演绎或归纳,从而把探究式学习呈现在结构设计中。
叙述课文中,教材尽可能避免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活动课文中,题目的设计,一种类型是注意设问的梯度,比如给出资料――让学生补充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另一种类型是注意设问的广度,比如多角度地分析某一个地理问题。
基于案例的思路 案例的思路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德国兴起的一种教学流派――范例教学。当时德国为了振兴战后的教育,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首先要改革教材,要充实根本的、基础的、本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借助精选的教材,通过同“范例”的接触,以训练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当今的世界,不论是知识量的扩展,还是知识量增加的速度,都是当时的德国无法比拟的。人们更应该强调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因此,范例教学仍然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地理课程标准》对区域部分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对案例分析方法的倡导。
教材对案例的选择,突出了代表性和典型性。例如,对世界区域的选择,一是重视中国所在区域、周边地区和国家;二是重视世界上重要的或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三是重视与中国政治、经济关系比较密切的地区和国家。在大洲这个层面上,笔者选择了亚洲,对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设计活动,让学生运用各种资料(数据、图表等),来求证结论。
当然,各大洲的差异很大,不可能用一个大洲代替其他大洲。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编写亚洲时,尽可能多地采取比较的方法,如地形与北美洲比较,气候与非洲比较等。这样,通过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力图把“洲”这个层面上的“点”和“面”结合起来。
区域地理的案例,例如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涉及很多内容,在具体确定教学内容时,强调教学内容的主题化,即突出区域特色,也使教学内容收到“形散神聚”的效果。
基于情境的思路 为了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在案例分析中,经常穿插一些真实的情境或虚拟的情境。情境的设计短小精悍,或是课文某一主题的引入,或是课文不同内容之间的承上启下,或是由情境引发讨论。情境在教材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是区域地理。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始终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满足基本要求。把《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逐一分解,并落实到教材的每一节,以保证新教材对课标内容的验证性。
二是突出学习方法。寻求更多地展示学习地理的方法,而不强调对地理知识“量”上的把握。所选择的区域,世界地理部分――1个大洲、5个地区、6个国家;显然,地理知识在教材中,只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出现,通过这个载体,向学生传达的是地理思想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是注重拓展空间。教材选择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知识拓展和能力迁移留有余地。
四是把握继承与创新。汲取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十年编写地理教科书的经验,汲取国外成功的教材编写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今天开始的新一轮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改革,基于对现实地理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理性思考,选择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突破口。从地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看,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地理教学尚未让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这些问题阻碍着地理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具体内容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希望从探究的新视角,通过问题、案例、主题、情境等方式来组织教材内容,以“激活”地理教学。“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按照上述思路,新教材在以下方面作了较大调整。
由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变为注重表达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形成过程。
由活动与案例同概念、观点、结论的陈述相分离,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呈现与情境无关,变为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在特定的情境中,把引发思考、鼓励动手和体验探究的设计,在课文中一并呈现。
把知识的习得和活动的展开,安排或限定在一定课时内,把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
由在没有对问题的产生进行解释时,就对有关问题给出答案,变为展示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以提供讨论、阐述观点的机会。
总之,分区地理的学习,是对学生上学期总论部分学习的深化,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要求老师在课改的理念下,实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读图、用图、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积累,对老师的教学方法逐渐适应和熟悉,读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技巧和读图基本方法,这都为本学期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但同时,学生逐渐出现了分化情况。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等问题,逐渐显现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独立思考积极回答,考试成绩逐渐下滑等问题。
教学反思
针对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笔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从图上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
对课件进行再创作 改版后的人教版教材,在配备课本、教师用书、地图册的同时,还给教师配备了电子课本和多媒体课件。这大大方便了教师,也有利于教师在上课时对于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统一。但同时,教学过程也是每位教师对于本节课的再认识、再创作的过程。所谓“教无定法”,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用不同的展现方式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因此,拘泥于课件,容易造成千人一面。所以,笔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一课的课件都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预习提纲,如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的第一课时。
预习提纲(位置与自然特征)
读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邻国。
读俄罗斯地形图,熟悉俄罗斯大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总结地形特点。
读俄罗斯气候图,看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概括俄罗斯气候特征。
找出俄罗斯主要河流,看流向、注入的海。
读俄罗斯矿产图,了解俄罗斯矿产种类、分布。
读阅读材料,为什么俄罗斯被认为是欧洲国家?
让学生首先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然后再进行展示、答疑,最后归纳,达成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还应把时事内容增加进去,以拓宽学生视野。
教会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认识一个区域,从认识它的地理位置开始,笔者教给学生画知识树来组织、归纳知识。以中东为例:
中东: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两洋五海三洲之地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高原为主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河流:很少,阿拉伯半岛大面积无流区
资源:石油: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产量最大,输出量最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主要产油国: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等。石油主要输往欧洲、美国、东亚、东南亚;三条运油路线;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民族:阿拉伯人,白种人
城市:耶路撒冷、麦加、麦地那、主要国家的首都
经济:以出口石油为主,比较富裕
文化:阿拉伯人、波斯人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信仰犹太教;部分居民信仰基督教。
这样归纳知识,使学生对一个地区的知识点能够通过一条主线串起来,有利于学生复习,也有利于学生了解一个区域的全貌。
培养从图上提取信息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基础,本学期,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本册教材好多知识点隐含在图里,如何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也是本学期的重点。以印度为例,印度的地形,课本上没有文字叙述,只给出了印度地形图,学生预习时,笔者让学生自己从图中归纳印度地形特点,并和学生一起分析地形、气候与印度农作物分布的关系。并把印度地形特点与前边学到的亚洲、北美洲、日本、东南亚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使学生记忆更深刻。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发展。笔者赞成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老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有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是否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笔者坚持一个原则,对于课本上有答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相关的知识,由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归纳得出。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对于老师也不会的问题,老老实实告诉学生,并在下课后查阅资料或上网查阅,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除此之外,笔者还就学生对地理识图存在“记不住”“容易混”的情况问计于学生,看看学生有哪些好的识图方法。通过调查,归纳出了十几种方法,据此所撰写的论文《学生识图方法略谈》拟发表。
通过一年的实验,笔者觉得强化学生识图用图意识很重要。老师在教学中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很重要。其次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看,强化训练。
关键词: 复习课;串联;递进;发散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94-1
数学知识充满了逻辑性和承接性,而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固化和迁移的过程。小学生受认知能力的影响,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讲究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因此,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极大比重,而且复习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从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中也可以看出,在一定时间内的重复温习最终才能形成永久性记忆。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无论是研究课、观摩课、公开课等都鲜有见到复习课型的。显然,大家可能觉得复习课没有什么“看点”,也整不出什么“创意”。因此复习课教学就成了一种“信手拈来”“照本宣科”的课了。其实,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教材的内容特点出发,一节精心设计的复习课同样也可以上得精彩纷呈。
一、明晰要点理清关系,进行“串联式复习”
复习课和练习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练习课通常是在一节新授课之后,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项技能进行巩固和提升。而复习课通常是在某一个单元或者某一类知识学习后,对所包含的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强化练习。显然复习课所涉及到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串联式复习的设计比较适合概念性较强,知识点较多且琐碎的教学内容。学生对一单元多个知识点的理解是相对零散的、独立的,容易遗忘,更不利于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和学生共同整理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归纳出若干知识要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例证复习,再佐以书中相应习题。这样的复习使学生更加容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更加熟练灵活的掌握某一项技能。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倍数和因数”。该单元中关于数的整除的概念比较多,“倍数、因数、奇数、偶数、素数、合数、被2、3、5整除的数”等等。这些概念之间有交叉有重叠,学生极易混淆。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可以把诸多概念适当整合,并根据其内在联系梳理出几个知识点:1.“倍数(最小)和因数(最大)”。2.“2、3、5的倍数特征”。3.“奇数和偶数(是否2的倍数)”。4.“素数和合数(因数个数的多少)”。经过整理后,学生对概念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概念内涵的理解更加清晰,形成了对数的整除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二、由易到难分层设计,进行“递进式复习”
复习课的练习和新授课的练习也有明显的区别。新授课中通过一些基本题型的练习初步巩固学生的“双基”。而复习课则要上升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综合运用”的层次上来。因此,抓住典型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适度拓展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关键。教者要通过复习,解决平时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典型错题,找到教学中存在的漏洞及时补救,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清解决较难问题的思路,从而建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递进式复习首先要求教师能准确掌握学情,能够及时得到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并记录。其次还需要教师能够自主设计一些层次性较强的习题。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小数除法”。小数除法是小学阶段计算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既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好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还要能够熟练地移动小数点,乘法计算要过关以及小数除法的算理要明白。因此计算的正确率较低。这一单元的复习要对教材内容做一定的处理。把小数乘法和除法分开,对小数除法的复习可以安排以下几个层次:1.口算练习(主要复习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重点回顾除数是小数怎么处理?商的小数点位置怎么确定?商不够商1怎么办?)通过学生回答具体的算法进行复习。2.练习小数点的移动。1.03×10= 1.03×100= 1.03×100= 3.确定商的小数点练习。1.28÷0.5= 1.2÷1.25= 4.竖式计算(完成书中的练习题)5.典型易错题练习。0.2856÷0.28= 213.2÷1.04= (学生板演集体订正)6.解决实际问题(完成书中习题)。
递进式复习更加适用于计算类内容的复习。通过题组式的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脉络更加清晰,知识的上下承接关系,内在联系,异同之处一目了然,有助于帮助学生建构同类知识体系,形成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问题解决的策略意识。
三、围绕中心综合运用,进行“发散式复习”
新课程改革后,苏教版教材编写的特色之一就是把同一类型课程内容分层安排在不同年段,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同时受到多种知识技能的训练。当然,这样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能力的发展更全面更均衡。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更加有效的利用了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因素,由于知识比较零散,学生承接比较困难,也容易遗忘。针对这一问题,复习课的设计就尤为重要了。如何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一类知识都能有较深入的理解,更灵活的运用呢?一般的练习题很难糅合并运用到多个知识点。而发散式复习正是基于这一目的进行教学设计。复习时,以一两道综合运用的题型为中心,围绕一个问题的解决,逐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达到以点带面的复习效果。
1. 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线的横向复习阶段 新教材和考纲把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摆在前提位置,而基础知识来源于教材,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因此,在总复习时切勿偏离大纲和课本而去搞“题海战术”,务必牢记抓纲为本,适当训练,科学讲评,从而形成能力,才是高考取胜的关键。要做到这点,应把握好两个方向:
1.1 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 有些人对高三册重视不够,害怕上高三册会影响总复习进度。其实高三上册新教材无论从篇幅、题材,还是从体裁、要求等方面均与高考考纲十分吻合,有利于学生扩大、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快速阅读、概括文章主旨大意、进行推理。理解深层含义和猜词的能力。所以说,高三上册不仅要教,而且还须引导学生认真去学。至于高三下册,因时间关系,可将每单元中两篇长课文单独挑出并设置几道阅读理解题(选择填空题)进行快速阅读及掌握课后单词及词组即可。授课时间定于第一学期期中考过后,穿插于第一轮复习当中。
1.2 以高中课本为主线,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全面贯彻新《考试说明》,从知识与能力两个层次透视,实现复习的高效低耗主要分三部分:
(1)以课本为线索,归纳词汇和相关的搭配、句型。 复习时间安排:以每两单元为一个单位进行复习,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先对这两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疏理并有针对性的讲解,第二课时让学生完成并讲评巩固性配套统习,第三课时强化4-5篇阅读理解训练。复习内容包括:词语搭配、句型结构、词的用法、词的转意、日常交际用语等。
(2)难点分析和同步达标训练。 给出历届相关内容的高考题,使学生进行全真训练,经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之后进行自我反馈查缺补漏,以避免再犯类似错误,从而开拓解题思路,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步达标训练重点针对单元基础知识进行强化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此达到全面提高复习效果的目的。
(3)技能限时训练。 根据大纲、考纲的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限时训练,为他们从课本过渡到NMET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以教学大钢为线索,根据学生的实际,复习高考的语法要点,提高学生的语境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师要研究学生,吃透大纲、考纲,精选习题。把课本中语法灵活性较强的句子、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典型题目、各地高考资料中质量高的习题挑选出来让学生练习、分析。对于做错的习题及易混淆难题,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反复实践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用约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语法专项复习。内容:名词与主谓一致;形容词与副词;代词;介词;冠词和数词;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 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虚拟语气;简单句、复合句;倒装、强调句; 动词时态与语态,在语法复习时,尤需注重讲“关键点”。教师应将知识网络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知识讲清讲透。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引导学生把握关键、全面理解。如:非谓语动词在高考中频繁测试,同时也是学生较难理解和运用的部分。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从横向、纵向等多方位进行对比、归纳,并创设一定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巩固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形成能力。
2. 以高考题型为主线的纵向复习阶段
2.1 侧重高考七大题型的专题训练,重点指导能力题的应试技巧。
(1)单项填空。综观几年的高考试卷,该考题有如下特点:①内容覆盖面广,考查范围包括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所有语法及词汇知识;②重点突出,强调动词用法的考查;③突出语境的作用,利用语境间语言知识的运用。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语言情景,运用所学知识,注意搭配、表达习惯、词语辨析,找出正确答案。平时单项填空应单列集中进行大量的强化训练,并及时讲评分析。
(2)完形填空。此题分值较重,旨在测试考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从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做好本题;(1)从上下文的角度考虑。捕捉与小题有关的信息点。分析备选答案的词汇意义,挑选出本句意思所需要的、又能表现文章主题的词语,提醒学生遇到一时难以确定答案的小题可暂时不填,先做后面的,再用其它已选出的答案去促成这个难题的解决;(2)从词汇意义及用法的角度考虑;(3)从逻辑推理、常识等角度考虑;(4)善于抓住最能表现文章中心内容的关键句子、词语(如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理解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态度。
(3)阅读理解。在进行阅读理解专题训练时,教师应选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增长学生天文、地理、文学艺术、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为提高他们的应答能力,我们要侧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将高三册每单元的课文作为阅读材料且配上相应练习让他们完成;(2)用近十年来高考阅读理解原题及各地质量较高的高考模拟试卷上的阅读题强化训练他们,每次4-5篇,要求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旨在训练学生的阅读准确率。训练过程中按体裁、难度等加以归纳整理以帮助他们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短文改错。此题是普遍反映较难的一题,它集多项语法规则和多种语言技能于一身,为此,我们要细心搜罗学生常犯的错点,加以分类整理成为单句,让他们给予改正,通过训练,使学生学习英语所犯的错误减少,基本功扎实,这就能达到了短文改错预期的目的。
(5)书面表达。如何使学生写出正确的英语句子,做到人称、时态、拼写正确和书写规范是关键。我们要在专项复习之中用“三定”法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一、定格式,即确定是书信、通知还是发言稿等;二、定内容,在一定范围之内,哪些内容要点必须表达,哪些可以省略;三、定表达方式,在课上作文时师生一起讨论该用的句型、词组、单词等等。
2.2 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