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一历史复习范文

高一历史复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历史复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一历史复习

第1篇:高一历史复习范文

关键词:高三;地理;复习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既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又要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又要注意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既要注重掌握解题的规律,又要注意解题技巧的训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搞好一轮复习,对学生整体复习备考十分重要。

一、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

1.夯实基础,突出主干。以课标为根本,以教材为依据,通过复习加深对基本知识、概念、原理、理论、方法的理解,对基本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归纳、记忆、巩固。

2.归纳整理,构建体系。帮助学生揭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着力体现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从而使学生构建起学科知识网络。

3.学以致用,提升能力。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一轮复习的主要做法

1.精选资料,提高效率

一轮复习资料的选取有两个原则:一是要精,主要指学生使用的复习资料。现在市面上的高三一轮复习资料多而杂,各有各的优缺点,在选取时应在研究各种版本的基础上,比较材料的优劣,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选取;二是要多,主要指教师参考的复习资料。高三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跳出题海,首先教师就要跳进题海。教师只有通过研究大量习题,精选试题,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2.研究考纲,领会考题

精心研究《考试说明》,明确复习范围、考试要求;精心研究近几年高考真题,深刻领会试题设计理念,关注其调整和变化;精心研究课程标准,整合多版本教材,理清知识规律、思路、方法;精心研究高考命题专家的命题特点、近期科研动向,探索命题方向。

3.周密计划,稳扎稳打

教师要根据一轮复习时间和复习内容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明确集体备课的负责人、学案编制的负责人,教学要按计划进行,按部就班,不急不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避免盲目赶进度、抢时间。

4.精编三案,加强面批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课前,教师要精心编制课堂导学案和自习案,周末编制周末导练案,精选复习内容和习题,并且加大学案的批改力度,掌握学生学情,提高复习效率。

5.重视基础,强化落实

基础知识是思考、理解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

教师要对地理学习中涉及较多的基础性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把整理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巩固消化,并可通过课堂提问、课堂听写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落实。

6.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教师做好课堂上的“导演”角色,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内充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三、一轮复习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教学建议

1.书写潦草,层次不清,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

学生仍然存在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答不完试卷,书写不认真而导致字迹难以辨认,用笔不规范导致卷面清晰度差,不按规定标记乱画线、乱涂改导致卷面凌乱。

教学建议:一是指导学生答题要注意“三化”:序号化、要点化、因果化。二是教师可对卷面规范的学生在班级公开表扬,并进行优秀试卷展评;对卷面潦草的学生,可单独约谈,向其指出问题,提示改正。

2.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力度不够

不少学生“双基”还不扎实,基本概念、原理、规律还不清晰,“理解了,但记不住”“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眼高手低”等现象仍普遍存在。

教学建议:一是重视基础知识落实。教育学生学习上既要动脑,又要动口和动手。教师课堂上可拿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采取提问、听写等多种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检查和落实。二是重视主干知识教学和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讲解;加强对课本和复习资料的研究,理清每节课的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进行系列整理,把握体系,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

3.理解、运用专业术语能力差,答题口语化

一是学生不能正确运用地理学科语言、学术用语来答题,使用白话、网络流行语言甚至自创词语答题现象较多。二是学生不能准确理解专业术语,如: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年际变化,表述上都是“年”的问题,但含义差别很大,一是气温年内的差异,另一个是降水的年与年之间的差异。

教学建议:一是教师课堂教学中要规范使用学科语言、专业术语;二是加强学生日常答题专业术语的训练和运用。

4.知识迁移和重组能力较弱

一方面,学生不能把平时学到的案例或知识迁移到考试的情境中去,不能把材料、课本知识以及生活实践知识有效地整合为答案,给人的感觉答题比较盲目;另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不够准确,答题容易进入误区。

教学建议:教师课堂讲解要加强知识的前引后连,加强对知识的重组和变式,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弱

一方面,学生不能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图表和文字信息,不能有效地把信息与知识建立联系,导致错答或漏答;另一方面,图表题的答案中有些是图表中显示不出的信息,这部分答案答题时感觉无从下手。

教学建议:一是强化图表解析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准确全面判读图表的能力;二是教学上可设置小专题,对图表类问题进行集中突破。

6.审题不清,答案凌乱

一方面,学生审题不细,思维不够缜密,导致失分现象普遍。原因类问题不能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类问题不能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条件类问题既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还要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另一方面,学生审题不准,对题意理解不准,尤其是对一些新名词的理解。

教学建议:一是对常见题型,教师可总结答题模板,让学生结合模板答题;二是培养学生形成“看题—审题—构建答题框架”的正确的答题步骤。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招考院.2012年普通高考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2012-03.

第2篇:高一历史复习范文

一、做好复习计划,克服盲目随意

复习进程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秋季开学到次年三月中旬,为基础知识系统复习阶段。以整理知识结构、理清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框架、梳理知识脉络为主;第二阶段,三月中旬到四月底,专题复习阶段。以总结方法、提高能力为主。总结复习方法,归纳解题思路,进行典型习题类型的处理、相互渗透的综合问题的求解等;第三阶段,五月初到考前,为综合模拟,实战演练阶段。以强化训练全面提升,备战高考为宗旨。查漏补缺知识点,提高解题熟练程度,搜集高考信息,预测高考动向,调整学生临考状态, 三阶段分步实施。

二、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

1.识记、理解物理概念的定义、单位、标矢性、物理意义;掌握公式规律的含义,成立条件,使用范围等。

2.掌握基本物理方法,如:受力分析的方法,运动的分类方法(轨迹上直线、曲线;受力上平衡态、非平衡态;大小上宏观的、微观的等),判定运动形式的方法(分析受力,确定某时刻力与速度的夹角),描述运动形式的方法(文字叙述、数值列表、代数公式、几何图像、矢量图示等),处理复杂运动的一般方法(化曲为直等效代替、改变参照系、抓住运动的特点及关联性条件,如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关系)等。

3.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如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各自的任务、特点及相互关系;又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分析比较: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力的作用方式引起的效果差异(即力的瞬时效果、力的时间积累效果和力的空间积累效果),以及对应的状态变化的不同(即速度变化、动量变化和能量变化);它们的共性联系即宏观的机械运动、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均涉及力和速度;它们的应用范围不同(恒力变力、直线曲线、研究对象多少等)等。通过分析比较,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重点,克服难点

准确把握重难点,注意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在确定重难点上的变化,注意知识上、方法上、能力上的重难点的差异。如高中物理的核心问题即求解各种性质力的大小和方向、冲量的大小和方向、做功的大小及正负;高中物理的题型特点。一类是运动和力的关系,另一类是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高中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一是从时间上寻找量间的规律,一是从空间上寻找量间的规律。这些问题是不同层次的重点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集中突破。同时要注意重点难点在解题中的把握和处理,如在多个知识点组合问题、复杂物理情景的分析问题中,应用数学处理这些问题的重点难点是不同的,务必使学生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四、注重知识复习,强化能力训练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以能力作为衡量标准。高考对物理能力的要求很具体,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此,培养学生能力就成为高三物理复习的重中之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结合知识点而展开,要做到有的放矢。如对力的概念,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的复习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利时机;天体运动部分,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变换应用,则是开展推理能力训练的好机会;力学三大规律的选择判定应用,就是锻炼分析能力的最佳场所;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如此,不再赘述。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要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规律,方能引起学生能力质的升华。

五、加强学科交流,放大复习效果

在“3+文综/理综”高考模式下,要求物理教师在保证物理学科教学的前提下,加强与化学生物教师的交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研究学科渗透交叉规律,指导学生明确可能出现的学科综合知识点,树立综合意识;编拟综合题目,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关注高考动向,研究考试热点,搜集整理信息,力求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及时可靠,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复习方向,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第3篇:高一历史复习范文

一、知识点记忆困难

学生在一轮复习中的最大痛点就是记不住,历史也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记不住知识基本上就等于没学,当然,学生记忆困难的问题并不全怪学生,这跟以下诸多因素有关系。

1.教材是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改革、人物这样的专门史体例编写的,但是一轮复习需要兼顾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总特征,所以需要打破教材编排顺序,按照通史顺序进行复习,这与许多学生之前的学习方式截然不同。所以,许多学生接触起来感觉通史复习有碎片化的感觉,知识点过于零碎而导致记忆困难。

2.通史并非是以前专门史中政治、经济、思想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更侧重于这个时代众多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且考试也是这样去考查的。以宋朝为例,宋朝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发展壮大,市民阶层的需要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兴起,所以,风俗画和宋词以及散曲等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市民文化兴起。另一方面,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奢侈享乐等行为的产生,所以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给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但是大部分学生很难分析出特点、时代、各个因素之间的互相关系,导致对特定时代的时代特征认识不充分,进而无法从宏观上把握知识,所以记不住知识点,这是历史学习中最大的痛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知识的积累是无法取得高分的。

3.许多学生仍然把历史当作所谓的“副科”来看待,不想在这上面下太多功夫,所以就很难做到对历史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宏观把握,以至于做题漏要点和张冠李戴。

二、解题能力差,得分率低

记住知识点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所以记不住知识是学生学习的最大痛点,但是记住知识点之后不会做题又是另外一大痛点,甚至比第一个更痛,因为这个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成绩。我们得不了高分的原因是什么?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高中历史组老师与同学们分享原因,并结合新东方私播课给予同学们学习指导建议:

1.当今考查方式越发多元化,历史在具体考查时会以文言史料、地图、表格、图片等方式去命题考查,但是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很少对于这些东西去做梳理和总结,或者说没有能力去梳理这些东西,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兼顾授课进度,不会在45分钟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拿出专门的时间去梳理这些知识。其实梳理这些题目的答题、规律和方法并不需要太多时间,一到两个小时足矣,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相对比较碎片化的时间去听一下私播课,并且还有专门的讲义,也省去了自己苦苦整理笔记的时间,时间成本比较低。

2.学生不会做题的另外一大原因在于平时练习较少,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练习并不是太多,所以许多学生在接触到题目时缺乏解题思路,等到二轮复习老师专门去讲解模拟考试题时,其实已经晚了,所以我们在平时就需要用大量的练习来培养答题思维和能力。

3.无论是对于知识点理解不到位还是对于具体解题方法掌握不熟练,都会导致我们的失分,所以查缺补漏很重要,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每学完一部分我们还遗漏下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往往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成绩。如果问题越积越多,那么留到最后我们可能就真的解决不了了。每隔一段时间无论是通过题目也好,还是通过其他方式也好,查缺补漏是很重要的,避免知识盲点,让我们真正学得都会,做得都对。

第4篇:高一历史复习范文

一、增强“课标意识”,结合考纲,适当整理教材

新课程与传统的课程结构相比,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开放性和相对独立等特点,所以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者进行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唯一依据,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高考历史史科《考试说明》(《考纲》)是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依据。《考纲》对高考历史学科能力提出了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及选拔性考试的特点。以安徽省2012年高考文科综合第36题第一问为例,我们深知《考试说明》对高三历史的复习备考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要树立“尊重教材,而不过分拘泥于教材”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模块特定的内容,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使之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师还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优化复习效果。同时,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必须深入钻研《考纲》,从中体会每年高考内容发生的变化,以利于科学地指导高考复习。

二、重视模块的整体复习,以纵横联系法构筑立体的知识框架结构体系

高中新课程结构上的最大变化是采取了“模块”的架构方式,模块课程的特点和历史新教材的专题化编写方式,大大拓展了原有的历史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但同时会使学生缺乏对宏观历史的认识,较难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体系。因此,教师在复习时要使学生充分注意到并照顾到,一个模块主题与相关模块之间、模块内部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系统性。那么学生掌握的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从构建知识体系中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夯实基础

高考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关键首先取决于对历史知识的识记。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而知识又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谈不上通过设计新情境,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揭示其本质。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考试说明》列举出考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基础做起,做好对基础知识的讲授与巩固工作。现今的高中历史教材,改变了过去课本呆板,缺乏历史真实感、不能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弊端,教材更注重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形式上更生动活泼,体现了教材的科学性、目标性、系统性以及心理学、美学的原则。所以在复习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史料和插图的理解和消化。

最后,讲、练、评相结合,巩固知识、培养能力。高考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学生的高考成绩,第一轮复习的成败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理解。要顺利完成第一轮复习的教学,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精讲知识重点,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巩固。从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不难发现:高考日益重视对历史概念、发展线索、阶段特征和知识结构的考查,与它们联系密切的知识往往就是考试的知识重点。因此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精讲这些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明确历史发展的各阶段特征,掌握各单元的知识结构,同时要联系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各堂课的历史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理论水平。第二,精编练习,适量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在复习完每一节或单元后,教师要精选一些综合性强,典型的各类题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进行适量训练,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同时每个单元进行一次限时的书面测试,每月进行一次大型综合检测。第三,及时“讲评”,及时提高。对每次书面训练,检测性考试卷及时评讲分析,不能题题评讲,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审题、解题中存在的思路或方法上的缺陷加以指正,使学生在讲评中受到启发,提高解题能力。

第5篇:高一历史复习范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高考复习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可见历史课程的存在是任何学科都无法取代的,也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和大量习题练习的复习方式,有效地将历史核心素养及高三历史复习整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为学生综合历史素养的全面提高做好保障工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地将历史核心素养与高考复习整合起来进行论述,以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为学生考试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1.借时空概念分析提高复习质量

时间与空间是历史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任何历史时间(人物)都发生在一定时空中,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这是历史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而所谓的时空概念则是对历史时间、空间的思考,是帮助学生形成立体观念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

例如:在高三历史复习时,我组织学生对相关事件建立时间轴,引导学生自主的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如上图是冷战过程的一个时间轴设计,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对学生时空概念素养的提高,对学生历史复习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借助史料实证分析提高复习质量

所谓的史料实证是指可以拿来解释相关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知识的资料,而培养学生对史料的获取能力,并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得以锻炼和提高的重要方面。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则对学生复习质量的提高,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史料以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一来提高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二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和复习质量。

例如:在复习《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一节课时,为了确保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也为了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更为了提高学生的高三复习质量,在复习本部分知识时,我组织学生在网络上或者是一些参考书上搜集史料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引导学生在自己举出的例子中认识和总结出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斯大林模式及评价,确保学生在高效的历史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进而为学生在课堂难点的突破及史料实证的搜集和分析中提高解题能力。

3.借助历史理解思考提高复习质量

所谓的历史理解是指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这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更是历史课程价值最大限度实现的保障,在高中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自主理解,并体会相关知识中包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例如:在复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外开放的观念,更为了让学生在复习中,在历史理解中深刻理解“入世”带来的意义,在复习时我组织学生对下面的一则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

――《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引导学生对这一材料进行思考和分析,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及已有的经验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因此,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案例,并在复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带来的意义,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是学生在理性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中真正形成基本的历史素养。

4.借助历史解释与评价分析提高复习质量

历史解释与评价是展示学生个性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基本历史素养的有效方式,更是历史课程价值最大限度实现的前提。但是,在实际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少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对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进行评价,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激发的,尤其是在参与不进来课堂活动时,学生是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的。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评价的平台,引导学生在自主分析和思考中掌握基本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组织学生对“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进行自主评价,引导学生从历史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从影视剧中观看到的内容等方面综合入手对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进行评价,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有学生说:思想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符合我国发展的,也是当时任何思想无法取代的;还有学生说:思想深刻论证了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组织学生自主发表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保护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复习质量。

当然,除了上述四个方面之外,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对学生历史事件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复习质量;还可以借助对相关历史事件辩证关系的思考和交流落实历史课程的核心思想,比如:辩证地评价某一历史人物或者是某历史事件,如:拿破仑的功过;的成败等,这些学生都是可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的,通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耳濡目染、体验感悟、润物细无声等方式,同时放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通过有效地将历史核心素养与高考复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对零散知识的系统化,才能实现薄弱环节的巩固,进而真正为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做好前提性工作,同时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学习态度,并真正将历史素养提高看作终身学习和研究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第6篇:高一历史复习范文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单杠上实现“单臂大回环”,用一只手抓住单杠,以单杠为轴做圆周运动,假设一体操运动员的质量为m,那么,他在完成“单臂大回环”的过程中,他的单臂承受的力至少为( )

(A) mg (B) 2mg

(C) 3mg (D) 5mg

2.平抛一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取地面为参考平面,则物体被抛出时,其重力势能和动能之比为( )

(A) tanθ (B) cotθ

(C) cot2θ (D) tan2θ

3.内壁光滑的环形凹槽半径为R,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根长度为

2R的轻杆一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甲,另一端固定有质量为2m的小球乙,将两小球放入凹槽内,小球乙位于凹槽的最低点,如图1所示,由静止释放后( )

(A) 下滑过程中甲球减少的机械能总是等于乙球增加的机械能

(B) 下滑过程中甲球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等于乙球增加的重力势能

(C) 甲球可沿凹槽下滑到槽的最低点

(D) 杆从右向左滑回时,乙球一定能回到凹槽的最低点

4.如图2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系着一只小球,另一端悬于O点,将小球由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当摆到O点正下方时,绳被小钉挡住.当钉子分别处于图中A、B、C三个不同位置时,小球继续摆的最大高度分别为h1、h2、h3,则( )

(A) h1>h2>h3 (B) h1=h2=h3

(C) h1>h2=h3 (D) h1=h2>h3

5.全国铁路实施大面积提速,京哈、京沪、京广等干线区段可达到时速250公里,对于缓解铁路“瓶颈”制约、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适应提速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车的功率可保持不变

(B) 机车的功率必须增大

(C) 铁路转弯处的路基坡度应加大

(D) 铁路转弯半径应增大

6.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进入闹市区时,司机使汽车的功率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下面如图3的四个图象中,哪个图象正确表示了从司机减小油门开始,汽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7.在2009年12月丹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重点商讨防止全球气温再上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海南可利用的风能蕴量巨大,若某地风速约为v=20 m/s,设该地区空气密度ρ=1.4 kg/m3,若把通过横截面积为S =20 m2 的风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则该处风力发电站的发电功率为( )

(A) 1.12×103 W

(B) 1.12×104 W

(C) 1.12×105 W

(D) 1.12×106 W

8.欧洲科学家宣布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G581c,这颗围绕红矮星Mgliese运行的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表面可能有液态水存在,距离地球约为20光年,直径约为地球的1.5倍,质量约为地球的5倍,绕红矮星Mgliese运行的周期约为19天,假设有一艘宇宙飞船飞临该星球表面附近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船在G581c表面附近运行的周期约为13天

(B) 飞船在G581c表面附近运行时的速度大于7.9 km/s

(C) 人在G581c上所受重力比在地球上所受重力大

(D) G581c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平均密度小

9.自动充电式电动车前轮装有的发电机与蓄电池连接,当骑车者用力蹬车或电动自行车自动滑行时,就可以通过发电机向蓄电池充电,某人骑车以500 J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路面上滑行,第一次关闭自充电装置,让车自由滑行,其动能随位移变化关系如图4中的线①所示;第二次启动自充电装置,其动能随位移变化关系如图线②所示,则第二次向蓄电池所充的电能是( )

(A) 300 J (B) 250 J

(C) 200 J (D) 500 J

10.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提高,如图5所示是健身用的“跑步机”,质量为m的运动员踩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静止皮带上,运动员用力向后蹬皮带,皮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为f,使皮带以速度v匀速向后运动,则在此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脚对皮带的摩擦力是皮带运动的动力

(B) 人对皮带不做功

(C) 人对皮带做功的功率为mgv

(D) 人对皮带做功的功率为fv

二、填空题(共4题,共30分)

11.(6分)人的心脏每跳一次大约输送8×10-5 m3的血液,正常人血压(可看作心脏压送血液的压强)的平均值为1.5×104 Pa,心跳约每分钟70次,据此估测心脏的平均功率约为

W.

12.(6分)钱学森是中国弹道导弹的重要奠基人之一,1960年6月10日,在钱学森的领导下,用工程控制论作为指导,用国产燃料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近程弹道导弹,高准确度地命中目标,当时研制的导弹射程最大射程可达250 km,该导弹在地面附近发射的速度至少为m/s;此时导弹发射速度与地面的夹角为.(不计空气阻力)

13.(8分)如图6所示,水平桌面上有斜面体A和小铁块B,斜面体的斜面是曲面,曲线下端切线是水平的.现提供的实验测量工具只有:天平、直尺,其他的实验器材可根据实验需要自选.请设计一个实验,测出小铁块B自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B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要求:

(1)简要说明实验中要测的物理量: ;

(2)简要说明实验步骤: ;

(3)写出实验结果的表达式:.(重力加速度g已知)

14.(8分)在大操场跑道上,先用力蹬自行车,使之具有一定的速度,待自行车进入直跑道后停止用力,在道路阻力作用下,自行车逐渐停止运动.

(1)要测定自行车所受的平均阻力,需测定哪些物理量? 需要哪些测量仪器? .

(2)测定平均阻力运用的物理原理是,其表达式为,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的意义是

(3)怎样减少实验的误差? .

三、计算题(共5题,共50分)

15.(8分)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成功发射升空,“东方红1号”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公里,远地点高度2384公里,卫星重173公斤,已知地球半径R=6400 km,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r=4.2×107 m,求“东方红1号”在这个轨道上运行的周期.

16.(10分)汽车质量为2.0 t,其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 kW,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是108 km/h.

(1)汽车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5 m/s2起动,能持续多长时间?

(2)若接着是以额定功率运动,再经15 s达到最大速度,那么汽车起动过程中发动机共做了多少功?

17.(10分)2008年1月26日,运载火箭“三号甲”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中星-22号”同步卫星发射升空,并成功定点在赤道上空3.6×107 m的同步轨道上.9月25日在酒泉卫星中心又成功发射“神舟七号”飞船,如图7所示是“中星-22号”同步卫星某一时刻在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现的运行轨迹图,它记录了该卫星在地球表面垂直投影

图7

的位置变化,图中表示在一段时间内该卫星绕地球在同一平面内的圆周飞行四圈,依次飞经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四次轨迹①、②、③、④,图中分别标出了各地点的经纬度(如:在轨迹①通过赤道时的经度为西经135°,绕行一圈后轨迹②再次经过赤道时经度为180°),地球半径R=6.4×106 m.根据提供的信息计算:

(1)此时“中星-22号”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

(2)此时“中星-22号”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

18.(10分)小红在旅游时乘缆车上山,缆

车的起点和终点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40 m和840 m,两地水平距离为1200 m,小红所乘缆车运载15个人上山的同时,有另一辆同样的缆车与它共用同一个滑轮组,运载8个人下山 (设每个人的质量是60 kg),缆车质量600 kg,测得缆车从山下到山上所用的时间为7 min.管理人员说,钢缆对两缆车做功的总功率只等于电动机实际输出功率的30%.请你估算钢缆对小红所乘缆车做功的功率,以及电动机的输出功率.(g =10 m/s2)

19.(12分)如图8所示,AB是倾角为θ的粗糙直轨道,轨道在竖直平面内,BCD是光滑圆弧轨道,AB恰好在B点与圆弧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从直轨道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结果它能在两轨道间做往返运动,已知P点与圆弧的圆心O等高,物体与轨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求:

(1)物体做往返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在AB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

(2)最终当物体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E时,物体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参考答案

1.(D) 2.(D) 3.(A)

、(D) 4.(D)

5.(B)、(C)、(D) 6.(C) 7.(C) 8.(B)、(C)

9.(C) 10.(A)、(D)

11.1.4 W 12.1.6×103 45°

13.(1)斜面高度H,桌面到地面高度h,O到P距离s,见图9.

(2)a.用天平测出B的质量m;

b.如图9所示安装实验器材,地面铺复写纸、白纸并用胶带粘牢;

c.用手按住斜面体A,让B由静止滑下,记录落地点P;

d.重复c步骤五次,找到平均落地位置P;

e.用直尺测量图中标明的H、h、s.

(3)Wf=mgH-

Wf=mgH-mhs24h.

14.(1)自行车和人的质量m、停止用力后自行车速度v、滑行距离s;磅秤、秒表、皮尺;

(2)动能定理;f=mv22s;f为平均阻力,s为滑行总位移,v为停止蹬力时自行车的速度,m为自行车及人的总质量;

(3)减少误差的关键为v的测定,因为s1较小,因此计时的开始和结束一定要及时,以减小误差.

15.“东方红”1号卫星的轨道半长轴:

a=(h1+R)+(h2+R)2

=7.8×106 m

设这个轨道的周期为Ta;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长轴就是轨道半径r=4.2×107 m,周期T=24 h.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T2a

T2

=a3r3

由此解出周期为:

Ta=

Ta3r3

=

24(7.8×1064.2×107)3

=1.9

h=114分钟.

16.(1)v=108 km/h=30 m/s,由于是最大速度,有:

f=F=

pv

=6000030

N=2000 N

对匀加速阶段,F1 -f=ma1,所以F1 =5000 N

由P=Fv,达额定功率时,速度:v1=

PF1

=12 m/s

运动时间:t1=v1a1=8.0 s.

(2)运动距离

s1=

12

a1t21

=48 m

牵引力做的功W1=F1s1=2.4×105 J

对恒定P阶段:

W2 =Pt=6.0×104×15 J=9.0×105 J

所以发动机一共做功W=W1+W2 =2.4×105 J+9.0×105 J=1.14×106 J.

17.(1)如图所示是以地球为参考系,将“中星-22号”卫星运动位置垂直投影到地球上形成的运行轨迹展开图.在飞船绕地球转动的一周时间内,地球自转了180°-135°=45°.

可算出“中星-22号”卫星的周期为:

T1=45°360°T2=

18×3600×24 s=1.08×104 s.

(2)设地球、卫星质量分别为M、m,卫星运行半径为r,则

GMmr2=m(2πT)2r

又 GM=gR2

由以上两式得:

r=3gR2T24π2

=

3

9.8×(6.4×106)2(1.08×104)2

4×3.142

m

=1.06×107 m

此时“中星-22号”卫星离地面高度h=r-R=1.06×107 m-6.4×106 m=4.2×106 m=4.2×103 km.

18.设小红所乘缆车做功为W,缆车做功的功率为P,则

W=(15m+M)gh, P=Wt

有 P=

(15×60+600)×10×(840-240)7×60

W

=2.14×104 W=21.4 kW

钢缆对两缆车做功的总功W有=(15-8)mgh

P有=

(15-8)×60×10×(840-240)

7×60

W

=6000 W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P电=P有η

=60000.30

W=20×103 W =20 kW.

19.物体从P点出发,在AB轨道上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在圆弧轨道上机械能守恒,由于摩擦损耗,最终物体到达B点速度为零,随后只能在光滑圆弧轨道底部来回做往复运动.

(1)物体每做一次往复运动,摩擦力总对它做负功,使其机械能减少,物体在AB段上能上升的最大高度都减小一些,直到它B点速度为零.考虑物体从P点出发,到最终在B点速度为零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

W合=ΔEk=0

而且整个过程中重力做功:

WG=mgRcosθ

摩擦阻力做功:

Wf=-(μmgcosθ)s

则 WG+Wf=0

联立可得:s=Rμ.

(2)最终物体以B (还有B关于OE的对称点)为最高点,在圆弧轨道底部做往返运动.

设物体从B运动到E,速度达到vE.

根据动能定理:

mgR(1-cosθ)=

12mv2E-0

在E点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N-mg=mv2ER

由以上二式联立,得:N=mg(3-2cosθ)

第7篇:高一历史复习范文

1复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

1.1回顾演示实验

教材中有大量的演示实验,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应该和学生一起回顾这些实验,重新吸取其中的物理元素和思想方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给学生再演示一次,不然就借助于多媒体和仿真实验室和学生一起复习实验现象、思考其中的物理内涵.

1.2根据教材实验编制实验题进行目标训练

例1选取一定质量的气体进行研究,在保证其体积不变的前提下,探究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时,本实验通过传感器来采集压强p与温度T的数据,用作图法来处理数据,所描p-T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1)对比理想情境的查理定律的p-T图线,本题结论有明显偏差的原因:.

(2)考虑上述情形的出现,请提出减少误差的措施:.

评析本题衍生于选修3-3教材的演示实验,试题考核的能力包括对查理定律的理解,实验误差的分析和改进,在试题的问题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梯度,能够较好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评价,让学有困难的同学意识到问题所在,同时同一个学习小组的学优生还可以进行结对帮扶,有助于记住教材中的实验及其中的思想方法.

2复习教材中的“探究实验”

2.1和学生重温实验

探究实验往往涉及到物理规律被发现的过程,富含物理思维方法,我们高三复习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回忆并设计实验,有条件的话,对于高中阶段重要的分组实验,可以让学生到实验室再去做一做,让学生自己回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从近两年高考探究实验的考查来看,依托新课程的精神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与分析、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探究性实验题中的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采集相关数据和证据、解释现象并得出结论、评价和反思更符合科学研究的逻辑流程.教师在高三复习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探究实验试题所具有的条件的不完全性,结论的不确定性的特点注重探究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明确实验研究的问题、提取和运用已有的信息和知识来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监控实验过程、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验现象或数据.同时要求学生对典型实验的操作步骤了然于心,经常反思:(1)采用什么操作? (2)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3)数据处理有什么办法?(4)实验的系统误差是因为什么因素导致的,有没有减少误差的办法?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2设置训练题层层深入、拾级而上

例2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实验:“探究加速度a与力T的关系”,小车A上方装有位移传感器,小车右侧的细线绕过滑轮,下方挂有若干回形针.操作中认为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等于回形针的重力,忽略小车所受摩擦阻力.

(1)为了达到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应让保持不变.

(2)下方表1中数据记录的是:随着回形针数目N的增加,小车加速度a不同的取值.

表1

回形针个数N48121620

小车加速度a/ms-20.100.200.300.400.50

①利用作图法处理表1数据,在坐标纸(图3)画出加速度和回形针个数的图象.

②根据a-N图象,归纳a与N的函数关系:.

③若用字母G表示单个回形针的重力,对本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写出a与F的关系式:.

评析本题考核的实验内容源于教科书上的实验:“探究加速度 与力 、质量 的关系”.对学生能力要求:“控制变量法”实验思路的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描点作图的能力、由数据和图象归纳表达式的能力.本题设计上,步步深入,对学生的能力也是由表层到深层的评价.

3将教材中的实验重组、创新立体式复习

纵观近些年的高考实验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为此,我们的高三实验复习要有机整合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实施立体式复习.

例3某次实验探究活动目的如下:光滑的长木板倾斜放置,探究物块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与小球质量以及斜面倾斜角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下图4.

(1)分别测量物块下滑位移s和对应时间t,求解加速度a的表达式可以写为;

表2

次数

时间t

质量

MM+mM+2m

11.421.411.42

21.401.421.39

31.411.381.42

(2)探究的第一阶段,控制斜面倾斜角度θ不变,研究物块质量对其加速度的影响.通过改变放在物块上砝码个数n来改变物块的质量M+nm;记录下物块滑行相同位移的时间t,整理到表2中,经过对比,有结论:考虑到实验操作和数据测量上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可近似认为质量变化时,下滑相同位移的时间(填写“变化”或“不变”),可进一步归纳结论:下滑物块的加速度(填写“受”或“不受”)物块质量影响;

(3)探究的第二阶段,控制物块质量不变,通过改变所垫木板的厚度,调整斜面的倾斜角度θ,记录物块下滑一定位移的时间,用(1)的结论计算加速度a,在坐标纸(图5)中画出加速度a与倾斜角度正弦值sinθ的图线,由图线可以判断:当θ=π2时,a=.(答案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第8篇:高一历史复习范文

一、高中物理复习的模式和原则

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复习模式,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模式。我在一轮复习中,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知识串讲课,一种是试卷讲评课。这样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物理复习的原则应侧重以下几方面:一轮复习重视结构图的作用;复习教学中以学案方式引导复习,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机会;复习中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注重创新意识的形成;科学恰当的复习方法,保证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明确复习目标

把物理知识体系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献给学生,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加明晰。物理复习教学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对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也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高三一轮复习课教学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一轮复习中,教师需要把高一、高二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对知识的系列化有个全体的把握。从而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并且通过复习掌握物理学习的技能和技巧,提高应考能力。在一轮复习中应保证知识覆盖全面,目标明确,突出物理知识的主干,形成主干和分支的有效联系。检验以往学习的疏漏,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

三、采用学案导学法进行复习

学案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的,应试教育下教师注重教案的编写,在新课改理念下,更加关注学案的编写。利用学案,将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化归纳,分类整理,网络串联。注重层次性,根据学生认知层次,知识基础情况,分层设计学案,将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给学生一个提纲挈领感受知识网络化的形式。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情况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案可由教师编写,这样可高屋建瓴,统领知识体系;还有可让学生自己编写复习学案,这样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会增强,主动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学生可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层次和位置。让学生清楚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是复习的一个重要目标。

四、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复习和新授课不一样,尤其是高三的复习,覆盖面是高一和高二的全部物理知识,知识内容庞杂,而细化的复习方式很显然不能全部包容所有知识。所以复习中应掌握精讲精练的原则,挑知识主于进行精讲,挑典型题目和题型进行精练。教师单纯的讲授如果不能和学生的精练结合起来,那么所学习的知识就会显得空洞和不扎实。只有讲练结合才能提高实效,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教师的讲要把主要的知识点讲出来,讲解经典例题,学生的练要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练,经典题型、基础不扎实的题目都是学生复习练习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发散创新思维。

第9篇:高一历史复习范文

一、提高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意识

近几年教材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也在不断的调整中,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概念、规律以及考查思路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它们是每年高考物理考查的重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因此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升物理解题能力的基础。要想物理复习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首先必须立足于基础知识,弄清楚主要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并进一步掌握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以便学生解题时能灵活运用。也就是说,物理备考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既要让学生将这些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熟记于心,又要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最终实现熟练运用的目的。

二、提高注重掌握科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自然科学,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有不少学生埋怨物理难学,听讲时觉得简单,自己做题时却难以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物理学习的精髓,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只会一味地死记公式,见到题只会硬套公式。物理复习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有:图像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类比和迁移法等等。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带着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并适时地将这些科学方法灵活运用,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提高注意解题方法技巧的训练与及时归纳的意识

高考重在考查学生能力,因此无论每年题型怎么变化,知识点的考查终归是围绕着能力要求,并不断推陈出新。对同一个知识点的考查,可以变换很多方法。既可以考查理解能力,又可以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既可以以常见的出题方式进行考查,又可以用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进行考查,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解题方法和技巧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平日里对学生多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解题过程的意识,重视克服思维定势,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习惯,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四、提高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复习意识

综合分析近些年来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高考命题的重点已由知识立意逐步转向能力立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实验情景的考题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多。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要想取得好的复习效果,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高考改革的要求。以能力立意为指向的高考试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复习应该重视课本中的实验。因为很多高考的实验题都是以规定实验中的原理、方法和器材为基础编写出来的。例如,2011年江苏物理试卷中第11题――测量电阻的阻值。此题不难,但真正拿高分的学生却不多。由此可见,只有深刻领悟教材中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原理、科学方法和规范的实验步骤,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对实验的理解能力,从而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五、提高用每次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

每次考试之后,我们不能将试题直接扔在一边,无论考得是否理想,学生均需要认真分析试卷,看看自己的得分点是什么地方,并对得分点加以强化;看看自己的失分点是什么地方,分析失分的原因。若是知识点没有掌握到,就要查漏补缺,尽快把自己的知识上存在的不足补起来;若是马虎,就要努力克服,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每次完成一道题目都要仔细检查一下。另外,学生应每人准备一个纠错本,写好自己的错题,并标注易错的点,并注意随时翻阅。

六、提高长远发展的意识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不能仅局限于考试考什么,我就学什么。现在的高考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调整了试题难度与考查内容,但学生仍需要用长远的眼光,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按照课程标的要求,切实掌握好所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完备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