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解剖学重点范文

解剖学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解剖学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解剖学重点

第1篇:解剖学重点范文

【论文摘要】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强,面对枯燥、抽象、内容繁杂、名词众多的解剖学,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歌诀来提高教学效果,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解剖学;教学;体会

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由于其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符合学生求知探密的心理,这就给刚接触该课的学生一种新鲜、神秘的感觉,使他们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强,加上解剖学内容繁杂,名词众多,逻辑性不如其他学科那么强,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怎样搞好中职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

1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是高等动物,具有主动学习的自我能动性,这种能动性能不能发挥出来,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学习兴趣。兴趣的培养要在学习之初就应开始进行,教师在第一节课时,可以通过画图和对照自身把人体的九大系统做一简要的概述,在同学们用敬佩的目光看着你时,你可以告诉学生只要努力学习他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护理临床操作的实例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比如肌肉注射时选择臀部的外上1/4部分,现在他们只是知道应该在这操作,但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这操作,你可以告诉他们通过解剖学的学习就知道答案了。从而使学生对解剖学从不熟悉到熟悉,从熟悉到喜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要不断利用新的刺激点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自始至终对解剖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2以学生为中心。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年龄偏小,一般在l5~17岁之间,理解能力较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对于枯燥、抽象、内容繁杂、名词众多的解剖学来讲,学生更容易处于压抑和被动消极的状态。在教学中老师要和同学充分互动起来,如在介绍完一个重要器官之后,老师可以指示挂图或模型上的结构,要求学生说出相应结构的名称,使学生在不断重复中很快掌握重要内容,同时集中注意力,始终与老师保持联系,紧跟课堂进度与节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利用画图、挂图、标本、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所讲授的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用不同的刺激使学生在头脑中对人体的组织器官形成感性认识。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所侧重,比如讲解运动系统的骨和肌肉时,可以通过画图、挂图和标本让同学掌握;讲解血液循环、视觉传导路、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等问题时,借助多媒体动画来演示效果会更好一些,总之,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各有侧重,相辅相成。

3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巧设悬疑,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讲到肛管的齿状线时先说明齿状线是内痔和外痔的分界线,然后告诉同学们在临床上患有外痔的患者会感到十分疼痛,而患有内痔的患者疼痛感却不明显,原因是由于齿状线上、下的神经分布不同所致,最后留下思考题:肛管的神经分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课后会卜网或者查看教材后面神经系统的内容来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2利用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如在讲完消化系统时,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甲型肝炎患者粪便中的甲肝病毒是经什么途径从肝脏到达直肠的。先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由老师作归纳总结,及时指出回答不够完整准确之处,加以改正,从而使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知识更好的把握。同理,其他系统也可以通过解决综合性的问题的方式来复习和巩固。

4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歌诀来提高教学效果

4.1形象的比喻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到颏舌肌的作用时,可以把舌头比作小船,舌尖比作船头,颏舌肌比作船桨。在划船时当一侧船桨用力,船头摆向对侧;两侧船桨同时用力,小船前进。由此让学生联想颏舌肌的作用,即一侧收缩,舌尖伸向对侧;两侧收缩,舌尖前伸。把气管和各级支气管比作倒立的大树,大树的树干是气管,两个主干是左右主支气管,主干的分支是各级支气管,树叶是肺泡。把鼻子比作空气的过滤器和加湿器。把大脑比作人体的最高司令部。把白细胞比作人体内的警察和军队。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同学对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2篇:解剖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和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医学有着紧密的关系,是学好临床课的基础。然而,在多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该门课程其内容复杂,名词繁多,难学、难记、易忘。此外,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采取“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久而久之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如何上好人体解剖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解剖学教学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也是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我院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对学生而言,直观感受和立体感受都非常重要。然而,目前教学中大部分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如挂图、幻灯片和教学录像等,这些对于学生建立人体结构的立体感效果非常有限。随着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标本和模型资源不足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突现出来,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极大的限制了本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2.师资力量不足

一方面由于医学类专业不断扩招导致学校学生人满为患,另一方面,由于解剖学教师要长期与尸体打交道这个特殊的原因,使得现有教师队伍人员流失严重,愿意从事解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日益减少,解剖学教师严重缺乏,师生人数严重失调。此外,现有教师队伍知识结构欠缺,综合素质不高,教师队伍思想不稳定,发展不平衡等也是制约解剖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

3.重视程度不够

我院是职业教育综合性院校,专业种类繁多。众所周知,医学教育和工学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体现的后果就是学习管理阶层对医学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尤其对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明显不合理,并最终导致医学生毕业后在临床中对人体局部结构和毗邻关系知识缺乏,严重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实践能力。

二、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

1.推行分轨授课的教学方式

分轨授课,换言之即对症下药。对于哪怕是统一专业但不同方向的学生,也应制定差别化的教程安排,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例如,对影像专业的学生,教学的重点放在系统解剖学和断面解剖学上。对学年制较长的学生,要注重现有解剖学教材与英语授课相结合的力度,为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坚持将实训操作和总结性讲课融为一体

在操作完一个大局部后,均安排一次总结性讲课,针对学员平时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多种形式授课,并作系统的归纳总结,使重点更加突出。复习课后,配有各局部内容的试题测试,用于学生的自我测评,以便巩固所学的解剖知识。

3.坚持基础知识学习和临床应用性讲座融为一体

解剖学知识是临床知识的基础,是为临床操作应用服务的。因此,在完成一个系统的实训操作后,都应该将这个系统与临床专科疾病进行相关联的专题讲座,以开拓学员视野、增强学习兴趣,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解剖学教师队伍,对提高解剖学教师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解剖学教师知识层次、适应医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应该采取加强解剖学师资引进力度;培养学科带头人,着力构建人才高地;强化年轻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创新管理分配机制,实施“凝聚力工程”等措施,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解剖学教师队伍。

2.注重启发式教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相互尊重,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教导,并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到学生吸纳知识的情况,以便及时评价和补充,达到教与学的协调状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要切忌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因而在讲课时要尽量抓住机会,多讲一些“为什么”,促进学生去多思考、多动脑。在教学中除了重点阐述本章节的基本概念及规律特征外,更要重视在实验室的实训教学,只有让学生动手于解剖教学标本和模型中,才有利于对解剖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加工、组合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的手段。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图谱较为复杂,教师讲授及学生学习都有一定难度。而运用多媒体可以以动画形式分解图谱,直观清晰展现感觉或运动传导同路及通路中不同位置损伤所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易懂、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优势,有助于把抽象的问题视觉化,使深奥的解剖微观知识一目了然,且印象深刻。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解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弥补了挂图等传统教学工具的缺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只能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具”发挥其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我们应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两者的长处,达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在生命科学不断发展、学科交叉相互渗透日益显著的今天,如何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广大解剖学教师共同面临的新课题。这不仅对学校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及手段的变革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新挑战。作为一名解剖学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也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作者简介:

第3篇:解剖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断层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 R3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2-0115-02

1970年以来,随着USG、CT和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在现代临床诊断与治疗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影像技术的形态学基础是断层解剖学[1]。人体断层解剖学是建立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的需要,用断层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断层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它所研究的三维立体断面更复杂和抽象,且学习方式也存在很大区别,给医学生学习带来较大困难[2,3]。因此,单纯的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实验教学是本门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理论课所授的知识点,所以实验教学要得到重视和加强。开展好实验教学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建设有利于提高断层解剖学教学效果[4-6]。

1 制作与断层解剖学内容相适应的整体标本

我校断层解剖学实验室拥有多套头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及上、下肢的三维断层标本,并以断层标本为中心,制作了与断层标本相适应的局部解剖学标本。这些局解标本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示重要的解剖学结构,通过对整体标本与断层标本的对照学习,有利于学生建立整体的三维立体结构,更好地理解断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首先对某部分的重点结构进行整体观察,观察一个结构或器官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对多个相关局解标本由浅到深进行观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整体观念。然后通过对整体标本与断层标本的对照学习,使学生能从整体角度来理解断层,避免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个断层的所有结构上,而是一个器官或一个结构去追踪学习,以掌握其结构的整体特征、毗邻关系及在各个断面上的特点。这种以重要结构标志围绕重要器官在各个断面上变化的规律,用联系的方法对照学习,可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根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进行综合记忆。此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由整体到断层再到整体的学习思维,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建立现代化的断层解剖学实验室

2.1多媒体数据库的建立

我校教研室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逐步完善数据库的收集与整理,建立起多媒体断层解剖学互动实验室。因此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重要手段显得尤为必要。现代多媒体数据具有许多优点:①多媒体课件图像清晰、内容丰富,文字注释简便,便于突出重点;各种演示动画使重点、难点内容形象化、条理化,易于展示丰富生动的知识内涵,而且结构层次清晰、内容层层深入、更富于逻辑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7];②多媒体视频展示效果好,克服了实验教学的局限性,有助于缓解学生多、标本不足的教学现状;③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加强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多媒体数据库的建立不但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变得栩栩如生,学生们听起来容易理解,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2.2教学软件的应用

使用教学软件有利于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立体构象。如《实用人体断层解剖学》学习软件,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不同的教学情景,把以往单一讲授教学模式变为多样化互动模式。该学习软件具有丰富的图像显示功能,图像真实清晰、直观、简明,并准确无误地勾划出所指结构的轮廓,可随意提取或指认其中的重要结构或标志性结构;解说清楚易懂;操作方便、快捷,具有很好的交互性,学生在使用该软件学习时,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增。对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同学,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教学软件的应用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将一张张断层与整体联系起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将人体断层解剖学基础知识与USG、CT、MRI、SPECT和PET等医学影像知识相联系[8],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与积极性[9]。在教学过程中,如将人体断面标本同一层面的CT、MRI 影像放在一张幻灯上展示,由于学生对断面较熟悉,实物断面与其影像互相对照,加深学生对每一个重点断面的理解, 同时又能牢牢记住断层标本和CT、MRI成像的区别与联系。其他的一些应用软件有较好的展示效果,如OvidSP平台上的Primal Pictures,它是世界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全面准确的三维立体解剖学系统。它的解剖学图库全面汇集了超过6500个高精确、三维、动态、交互式解剖模型。它有如下优势:①剖离解剖模型组织层将其旋转360°,并将其已剖离的组织层恢复至其初始结构形态,有利于说明学生建立三维立体结构;②点击任何可见的结构,查看相关文字以及可以旋转和添加或去除层的解剖标本、临床幻灯、带注释的图片、视频短片和功能解剖学动画;③将3D图像与 MRI 切片进行比对,用相关观测帮助对一些伤病进行诊断与管理,有利于学生将基础知识与临床联系;④能方便地将图像、动画、视频短片、幻灯片及其补充的文字描述连接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0-12]。

2.3 完善多元化的考核系统

传统的断层解剖学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两部分。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理论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实验部分所占比重少,因此考核以理论考核为主,占总成绩的90%,实验考核仅占总成绩的10%[13]。现在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考核:①除了常规的图片辨认、理论考试外,增加了标本测试,因为书本上的模式图与实物图会有所区别,标本考核是让学生在断层标本或者在X线、CT、MRI胶片上辨认一些重要结构,考察的都是与临床知识紧密结合的重要层面,如头中部水平断面(含有脑室系统),胸部经主动脉弓、肺动脉窗水平断面和腹部“三叶草”等水平断面。使学生对断面上的结构记忆更加准确、清晰,也为他们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打下坚实基础;②绘制断层简图,即让学生绘出关键断层的主要结构,使其对该层面的结构特点、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记忆;③充分利于教学软件,即用软件储存或扫描好的人体断层图片,随机调出几个断层,让学生指出该断层的主要结构及各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

3 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断层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断层解剖教学过程中,要先让学生回顾相关部位的局部解剖学知识,弄清局部结构,才能更容易去理解断层的知识,而仅靠理论与实验课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在课程开设期间,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指引学生将整体标本、局部标本和断层标本结合起来去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由“整体-断层-整体”的思维方式;并且通过指导学生对教学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测验。

断层解剖学这门课程是当代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而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所以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与加强,只有将两者充分地结合起来,才能在学习本门课程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断层解剖学教学效果,突出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教学标本、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自己看标本,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密切联系临床,利用断层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才能记忆深刻,并且能为以后进入临床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振富. 人体断层解剖学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的探索[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4):68-70.

[2] 黄飞,李舟文. 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初步探讨[J]. 医学研究杂志,2008,37(7):121-122.

[3] 卢勤,靳激扬. 影像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要求[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08,17(4):216-217.

[4] 李治华,曹靖,尚琳,等. 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体会[J]. 解剖学研究,2010,32(6):454-456.

[5] 姜杨,侯继野,沈雷,等. 增强断层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手段[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10.

[6] 苗莹莹,付升旗,范锡印,等. 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1):55-56.

[7] 于鹏辉,伍修宇,曹述铁,等. 如何学好人体断层解剖学[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2(11):2365-2366.

[8] 纪亮,张鹏,姜杨,等. 多元化教学手段在断层解剖学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121-123.

[9] 王金德,邹智荣,范艳,等. 提高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J]. 解剖学研究,2011,33(4):314-315.

[10] 毕振宇,黄文华,赵卫东,等. 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断层解剖学教学[J]. 基础医学教育,2010,13(6):517-519.

[11] 沙峰,董钦龙,纪亮,等. PBL在断层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0,3:150-152.

[12] 董炜疆,胡海涛,冯改丰,等. 断层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44-45.

第4篇:解剖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护理专业;讨论式自主学习;课程设计

护理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实践能力的高低与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南京医科大学本科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均与临床医学专业相似,未能体现本科护理专业特色,也未能满足临床护理实践对解剖学知识的需求,不利于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以提高胜任力为目标,改革护理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为后期课程的学习和临床护理技能的需求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1编写护理解剖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建护理

解剖教学团队南京医科大学在本科护理的教学改革中,以召开解剖学教师、护理专业教师及临床护理人员研讨会为契机,讨论护理专业解剖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学时要求,围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以胜任力为基础的解剖教学需求,共同制订适应护理本科生的解剖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建专门的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团队,加强解剖学教师与护理专业教师的联系与交流,共同探讨各护理操作的解剖学基础,以明确解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由于本科护理专业只有一门系统解剖学课程,而护理实践技能离不开局部解剖学的应用,因此在系统解剖学的教学中,应加强与局部解剖学、护理应用解剖学的横向综合,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在现行的解剖学教学中强化护理解剖学基础,突出护理学专业特点,是一个既易于实施且效果较好的方法。南京医科大学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以临床护理应用为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心设计护理解剖“自主学习讨论提纲”和实验学习指导。共设计讨论题目300个,覆盖护理解剖学课程全部重点与难点,主要包括:运动系统中的骨性标志、肌性标志、体表投影,臀区、肩区及表浅静脉、皮下、皮内、注射区表面应用解剖;消化系统中的口腔护理、胃管、结肠镜及灌肠等相关的解剖内容;呼吸系统中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支气管镜等应用解剖;心血管系统中的心内注射、心包穿刺、动脉与静脉穿刺解剖,感觉器中的泪道冲洗应用解剖;神经系统中的椎管穿刺等。

3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护理解剖实验室

由于目前护理专业与其他专业共用解剖室,而且教学标本匮乏、缺乏针对性,所以需优化实验教学的资源,参照最新出台的解剖学实验室建设标准,结合护理专业特征,优化解剖实验标本,同时配备皮内、皮下注射标本,与肌内注射有关的臀区层次标本,股动、静脉穿刺标本,腰椎穿刺术标本等。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物标本以及活体组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自主学习

4.1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在课程开始前,要求师生充分认识“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教知识,教方法”的理念,形成全新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每次课结束前10~15min将下一次课讨论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上课时,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围绕讨论题展开讨论;教师帮助学生将问题引向深入、解决学习过程所遇到困难、掌握重点内容的意义、理解难点内容的方法、相关知识的临床意义,并适当介绍学术界对相关知识点认识的历史演变、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大胆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勇于探索、自由表达思想的学习思维习惯。这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讨论的快乐,充分发挥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够显著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4.2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护理学和人体解剖学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索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①实行“执行组长负责制”。每自然班分为6个实验小组,每组有4~6名同学组成,每次实验课由1名同学轮流担任的执行组长,根据自编的《护理解剖学实验指导》实习的内容及标本的辨认方法,组织本组同学标本观察和讨论。教师“不示教”,负责答疑和考核。这种实验教学,改变了教师示教,学生再观察标本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力,而且培养了学生集体学习、讨论交流、团结协作的良好自主学习氛围与学习习惯。②增加与解剖学知识相关的护理操作介绍。例如:在胸膜实验时,引入胸膜腔穿刺的解剖学基础及操作要点;在进行泌尿系统实验时,结合男女性尿道的特点,利用男女性导尿模型,介绍男女性导尿术的操作要点;在动脉标本实验时强调肱动脉的走形特点及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在脑和脊髓的被膜实验中结合脊柱的韧带,强调腰穿的部位、层次等解剖学基础和操作要点。③体表解剖学实验和护理实验模型相结合。将护理专业实验室的模型应用于解剖学实验教学。如:利用“女性护理模拟人”结合活体进行解剖体表标志的定位;利用“半截人透明模型”结合活体进行重要脏器的体表定位;利用“手部静脉穿刺模型”结合活体进行上肢浅静脉的定位;利用“臀部肌内注射模型——带监测警示系统”结合活体和标本进行臀部血管神经定位;利用“口护模型”结合活体进行口腔解剖实验;利用“分娩机转模型”结合标本强化骨盆解剖学知识等。④强化医学伦理和感恩教育。护理学是极具有人文精神的传统学科,根据人体解剖学的学科特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强调医学人文精神的渗透,将护理解剖学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加强“尊重遗体标本,珍惜实验机会”医学伦理和感恩教育,培养敬畏生命、无私奉献的医学人文素质。

4.3应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

网络教学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成为普通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①开设护理解剖学网络课程,明确提出本科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②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护理学操作视频,使学生通过视频提前了解相关护理学操作规程,强化对相关的解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构建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与评价体系——“人体解剖学网络自主学习考试系统”,包括解剖标本结构辨认,单项、配伍和多项选择题目。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全面掌握,彻底做到考教分离,更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

5采用过程性学习评价,提升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方法“一卷定乾坤”,严重制约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改革评价方法,制定相对合理的“过程性评价”方案,采用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并体现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学习成绩由四部分组成:①课堂讨论分:理论课根据学习小组参与讨论情况,师生共同评分,主动参与以得分制记分,被动参与以得、扣分制记分,占总分10%。②实验技能分:实验课根据实验小组每次标本学习效果考核,以得分制记分,执行组长的组织情况以得、扣分制记分,占总分10%。③阶段考查分:全课程分四个阶段,利用“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考试系统”上机考试,占总分20%。④期末考试分:以主观题形式进行笔试,客观题和标本结构题形式进行上机考试,各占总分30%。护理学高等教育中传统的解剖教学与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解剖和护理教师的共识,护理专业本科解剖学教学改革,最根本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临床护理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临床护理岗位胜任力的需求。所以,南京医科大学探索和实践本科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实行基于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自主学习模式,以培养应用解剖基础扎实的具备岗位胜任力的本科护理专业人才。

作者:张露青 丁亚萍 李雷 靳建亮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系

参考文献

1Aversi⁃FerreiraT,LopesD,ReisS,etal.Practiceofdis⁃sectionasteachingmethodologyinanatomyfornursinged⁃ucation[J].BrazMorpholSci,2009,26(3-4):151-157.

2张露青,肖明,张永杰,等.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4):563-564.

3李雷,孙伟伟,袁小琴,等.本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特色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4(6):1162-1164.

第5篇:解剖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提高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接触最早、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医学课程之一,其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必不可少的专业课。它可以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等,无论哪一种分支学科,都是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的,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系统解剖学这门课成为每位解剖学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从教5年来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共勉。

1明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医学院校由于所设专业不同,系统解剖学这门课的课时数差别很大,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明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比如我院的眼视光专业(专科),我们在选内容时应把感官系统作为重点;对涉外护理专业,则要求老师们应把常用的解剖专业英语词汇在上课时重点介绍给学生们。另外,我们要培养学生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教材前言部分就着重讲解有关解剖学术语、姿势及方位术语,如“矢状轴”、“冠状轴”、“前”、“后”、“上”、“下”等,并通过提问、默写、学生示范等手段使每个学生熟练掌握。在以后讲课过程中遇到这些姿势、方位术语时要多次强调,启发学生们多使用这些术语,这样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重视板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板图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媒体无可比拟的,它使学生如临其境,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研究对象,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等,从而表现出挂图等其他直观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相比较而言板图具有以下优点[3]:方便灵活,经济实用;循序渐进,直观生动;图文结合,一一对应;简化结构,突出重点;随讲随画,吸引注意。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板图的这些特点,做到随画随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结合直观教学手段

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学手段包括挂图、图谱、课本插图、标本及模型等,它们虽不及板图形象,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实验课由于时间短,老师不可能像在理论课上那样把全部内容重新讲解一遍,只能把重点内容做一个概括性回顾,重点是学生自己结合所学内容看挂图,标本及模型。某个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教学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实验室标本的水平。种类多、质量好的标本对培养高质量的医学生肯定是非常有利的。重要的标本力求每个学生都能观察、触摸。在实验课上我们应多留时间给学生看标本,晚上开放陈列室鼓励学生多看。模型也不容忽视,模型比标本结构更为典型,容易学习,而且它们弥补了标本的不足,尤其是那些不好制作或在现有水平制作不出来的标本,在神经系统中神经核的空间分布更离不开模型。

4重视系统解剖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系统解剖学是学生要真正掌握理解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和结构,必须通过认真观察、亲手触摸、亲手操作才能观其“形”、识其“态”。学生要真正理解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就必须投身到解剖尸体、观察标本这些实践上来[1]。我们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尸体标本,尸体很珍贵而且属于一次性消耗标本,学习的班次多了就破坏了,我们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尸体的功效,要求学生在每次上课前必须复习所学内容,而且合理分组,每组15人,每次主刀、副主刀各一人,依次轮流,每次其余同学在旁观看保证人人都有动手机会。

5重视教学过程中各种辅助教学设备的应用

辅助教学设备包括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在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每讲完一个系统给学生安排一次录象,使学生加深对本章节知识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不断普及,幻灯、投影已经被多媒体技术逐渐取代,多媒体计算机在许多医学院校已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创设一种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对人体器官结构的形、声、色等的变化来获取知识,认识其内在规律,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为解剖学教师提供了形象的表达方式,有利于系统解剖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比如在系统解剖学中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脑脊液循环等,如果应用普通的辅助教学设备很难有形象的表达,但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应用画面可以控制动画影片,应用二维动画的形式表示传导通路,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具体、由模糊变直观,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也要注意其发挥不够、使用不当、内容设计不当等问题。我们要处理好多媒体解剖教学与传统解剖教学的关系,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不能过分依赖它,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图与给学生反思时间的关系。在每节课最后的总结复习时可利用其大容量的特点,但也要注意传统教学手段的穿插[2]。

6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水平

解剖学教师自身含金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解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们除了课前要认真备课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多解剖尸体,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有条件的话可以出去进修、学习,博取众多兄弟院校解剖学教学特色为我们所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7教学效果及评价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们学院,一般采取期末考试、平时实习报告、上课提问、实物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评每位同学。其中平时上课提问占总成绩的5%、实习报告占总成绩的10%、实物考核占总成绩的15%、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如果是局部解剖学,我们还要考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所占总成绩的比例也会随之相应调整。每次考试完毕,我们要做每个专业的学生成绩分析,要写出个人工作总结,分析此次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不断激励自己。总之,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怎样搞好系统解剖学教学,如何提高解剖学教学水平,突出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博采众长为我们所用,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汪亚晴.解剖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和体会[J].解剖科学进展,2000,6(2):189190.

[2]张晓明.计算机多媒体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2):227228.

第6篇:解剖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解剖教学 策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提高解剖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保证我国解剖教育处于正常发展状态,如何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加快解剖学教学的建设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其中,信息化时代,指信息产生经济价值的时代,属于现阶段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意味着先进的生产力。结合相关资料发现,信息革命作为第三次浪潮,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以计算机为代表,以信息技术为主体,不断创造及开发知识,对教育行业带来全新的机遇,特别是医学教学。解剖学,作为医学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决定后期其他课程的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针对信息化时代下解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关21世纪信息化相关内容概述

(一)信息化简述

信息化,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同时,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其中,信息化生产工具,又称智能化工具,以计算机为代表,指局部信息利用、信息再生、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及信息获取的功能的工具。结合相关资料发现,信息化的概念,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由日本学者率先提出,再被广泛传播。

(二)信息化与教学之间的基本关系

1.信息化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积极融入信息技术,共享信息教育资源,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度,是培养满足社会要求人才的过程。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教育的特点为:多媒体化、智能化及网络化。从教育理念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教育的特点为:协作性、交叉性及开放性。信息化教育,作为现代化教育的基本任务,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2.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属于多层面的教育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设施、现代化教育评估、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教育内容及现代化教育理念。

二、信息化时代对传统解剖学教学带来的冲击分析

(一)传统解剖学教学的特点

从现阶段我国解剖学的教学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大部分院校以解剖学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弱,同时,受信息技术的限制,课件制作水平低,无法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真正作用。其中,解剖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指以尸体标本、骨骼模型及长幅挂图等为教具,完成课堂教学,其优势为:有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启发学生的思维,甚至,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其劣势为:教具使用频繁,教具损耗量大,同时,受教学内容及学生数量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现有的教学缺口,少部分教育资源无法共享,传授知识量受限,无法适应个性化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二)信息化对传统解剖学教学产生的影响

1.突出重点,明确主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内容复杂,概念繁多。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突出重点,明确主体,以网络教学为主要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2.丰富教学方法,增添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属于新兴教学模式,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结合每日教学任务,融入相应的实验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最大程度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不受学习时间的限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以信息网络为依托,便于课后自主学习;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科教学特点为切入点,落实科学素质教学,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三、信息化时代下学生学习的主要特征分析

(一)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

相较于人类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属于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从学习目的来看,学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因此,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方法及组织为切入点,将学生原有经验与学习过程相联系。在信息化时代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所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二)信息资源利用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学习,属于有组织、有目的及有计划的学习过程,同时,学生学习,以教师指导为基础,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必须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于短期内,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在信息化时代下,部分学生的信息资源利用能力低,无法完成信息化教育。

(三)注重合作学习及信息资源的共享

学生学习,属于主动知识建构的过程,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一旦学生无法意识到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时,即丧失学习的热情,无法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注重合作学习,及时共享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信息化时代下解剖学教学策略分析

(一)构建完善的解剖学信息资源平台

网络资源平台,作为现阶段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属于现代信息化教育的基础条件。从现阶段我国现代信息化教育的水平来看,大部分高等院校,已初步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网络,主要包括:校园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系统、数字图书馆及远程教学系统,但是,缺乏相应的学习终端,无法完成独立平台间的整合。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高校,加大对于解剖学教学的重视程度,扩大资金投入,购买相应的信息化教育设备,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人才队伍组织专业的技术团队,合理整合现有的独立平台,不断完善校内的网络环境,丰富相应的学习终端;要求高校英语教师,合理整合现有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融合信息技术,以实时聊天软件腾讯QQ为依托,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解剖学信息资源平台,便于教学双方的沟通,有利于教学双方的成长。

(二)注重以微课为主体的信息化网络教学的实施

微课,指以教学设计思想为基础,应用信息化技术,利用5至10分钟,完成单个知识点讲解的教学过程,具有传播便捷、内容精炼及时间段等优势。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微课内容,以碎片化为特点,内容涉及面广泛,属于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适用于深度学习、个性化学习及移动学习,是自主学习的表现。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管理标准化,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网络,以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方法,建立新型“微课程”,以15分钟为底线,完成解剖学的难点讲解,比如:Pilon骨折,尚无明确定义,多指胫骨远端1/3处波及胫距关节面的骨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软件,重现骨折过程,分析骨折位置及骨折原因。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剖析解剖学重难点知识

网络公开课,作为新兴教学模式,属于高校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不仅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时少的问题,还结合当日教学任务,以网络课件为载体,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拓宽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便于深刻剖析解剖学的重点难点知识。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解剖学的网络公开课,录制相应的课时视频,剖析解剖学的重点难点,同时,上传至校内的信息资源平台,便于学生自主下载及学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有利于完善我国解剖学的教学理论,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解剖学教学体系,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解剖水平。然而,从现阶段我国解剖学的教学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教学方式单一,教具使用频繁,教具损耗量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不强,甚至,受教学内容及学生数量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现有的教学缺口,少部分教育资源无法共享,传授知识量受限。因此,要求广大解剖学教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融入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法,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解剖学信息资源平台,注重以微课为主题的信息化网络教学的实施,利用信息化技术剖析解剖学重难点知识,同时,不断增强自身教学水平,积极引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以便于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为推进我国解剖学教育行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柯荔宁,张海,黄文华.基于网络资源的现代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02).

[2]邢艳,杨波等.微课教学在实地解剖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4,(15).

第7篇:解剖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解剖学 临床医学专业 教学方法 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154-03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学习临床内、外、妇产、儿科等学科的基石。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界已达成共识[1],即在医学基础教育中应更多联系临床问题,使医学教育过程更连贯、更科学,努力建设一支既有坚实理论知识,又有临床思维能力的新型医疗队伍。该校贯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要求,提出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教研室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尝试凝练教学内容,灵活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把解剖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病例手术相融合,解剖学教师和临床一线医生相结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以期与解剖学同仁探讨。

1 制定服务于临床实践的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进入各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因此,该专业的解剖学授课内容必须强调实用性[2],很多业内人士主张将临床应用价值高的内容列为掌握,其余列为熟悉或了解,做到“因需施教”。面向临床教学需要,减少复杂的细节和生僻名词讲授[3],让学生学到真正有应用价值的基础知识,减轻学习负担是很必要的。我们教研室依据临床各学科和解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大纲的设置,在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上充分参考临床医生的建议,每年授课内容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手术为依据,不断地进行修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解剖操作上肢、下肢、盆腔和腹部,而头、颈、胸部则用标本示教。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较快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技能和实用性的基础理论。

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4]的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该教学法使基础概念和理论通俗易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剖学教学中,适时引用一些学生自身或周围的常见临床病例,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对临床病例讨论分析过程中,培养运用解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既能加深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够较早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例如:系统解剖学讲课过程中,引入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来讲解其与脊髓、椎间孔及脊神经根的密切关系;引入脑出血患者内囊损伤出现的“三偏症”的临床表现,加深对内囊中纤维传导束的理解;再如消化系统疾病的胆囊结石、胆囊炎引发的墨菲氏征阳性,胰头占位性病变而引发的黄疸、白陶土样便等临床表现,加深学习印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解剖学知识。在局部解剖学学习过程中,结合临床外科手术的一些入路介绍局部的解剖层次和毗邻关系,手术过程中注意事项等,例如:可以将气管插管、硬膜外麻醉、腰穿等临床操作与局解内容相融合进行讲解。

2.2 启发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5]是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启发学生思维活动。例如:课前采取导课策略,引入一个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讲课结束时回归到该病例开展讨论,用与该病例相关的解剖学知识解释一些疾病表现,让枯燥的解剖学理论具体到实践,把不容易识记的知识转化为印象深刻的记忆。其次,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授之以“鱼”,更需要授之以“渔”[6]。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有意识地将一些学习记忆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启发学生自己采取巧妙的办法识记一些解剖学重点内容。再次,临床思维能力的启发和培养。教师在传授“是什么”的同时,还要注重传授“为什么”和“怎么样”,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例如:局部解剖学尸体操作教学中,在观察解剖局部结构的同时,引导学生多思考解剖结构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并从疾病发生发展、手术治疗等角度分析它的实际临床意义,如在做颈部解剖时,通过甲状腺位置、血管神经分布及毗邻结构的观察,设问学生在手术过程中如何进行甲状腺上下血管的结扎,手术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等。

2.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room model,FCM),是一种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课上进行知识内化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前将大量相关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在课外完成知识传授环节;在课堂上,学生运用课外所学知识,通过和同学交流讨论,老师协助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终将知识内化[7]。

随着该校临床医学生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大,尸源相对不足,成为困扰解剖学教学的主要瓶颈。另外,福尔马林固定液的气味之大也降低了解剖学教学效率,让很多同学产生厌倦和恐惧感,而且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性学习,大大地降低了教学效果,而FCM教学模式的出现,成为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数字化解剖学教学资源[7],例如:数字人虚拟解剖教学平台,国内外优秀的网络版解剖学图谱、三维动画图像、解剖操作视频演示、网络精品课程等,为FCM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引入FCM教学模式,提前将解剖操作录像和网络精品课程课件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规定在一周时间内完成自主学习,下次上课时间进行分组讨论,请小组代表畅所欲言,最后老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一起回顾该章节所学知识。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加强,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将“教师课堂讲课+学生课后复习”转变为“学生课前学习+师生课堂共同探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8],这种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时间分配的主动性与灵活性。

3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建立与临床学科相关的临床解剖学教学体系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开发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1)建立开放型的实验室,该校解剖实验中心建设有解剖多媒体实验室和生命科学馆。生命科学馆是实验中心的标本展示区,展示有大体、断层以及塑化等各类标本,利用第二课堂开放生命科学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较全面地观察各个标本,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2)利用局解课的标本开展第二课堂的解剖学操作,鼓励学生进行标本制作。大三学生局部解剖学结束以后,可以综合利用教学标本,针对大二学生开展标本制作比赛活动,带着临床疾病的问题进行解剖操作或者标本制作,把系统解剖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在设计制作心标本时,就房间隔与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探讨怎样进行动脉导管修补,在设计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标本时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进行关节镜修复治疗等。

(3)开设选修课,开展相关外科手术模拟讲座等。开设为临床应用服务的局部解剖学类选修课,体现基础学科的临床实用性。根据临床医学生未来工作的需求,把该选修课程划分成4大模块:模块一为神经科学服务,解剖头部和脑;模块二为普外科服务,解剖颈部、胸部和腹部;模块三为妇产科和泌尿外科服务,解剖盆腔和腹腔;模块四为骨科服务,解剖四肢和脊柱。每个模块各设置30学时,供学生自由选课。另外,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开展基于“临床手术”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和专题系列讲座[9],每学期定期邀请临床相关科室大夫讲座,手术室视频演示,在尸体标本上进行模拟外科手术等,将基础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找到局解与手术相结合的交叉点与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在今后临床各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10]。

第二课堂教学以其形式和内容上的多样性,可以解决第一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问题,拓宽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近年来,该教研室实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内容新颖,形式灵活,能够激发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组建和临床专业相适应的解剖教学团队,提高解剖学教师队伍的医学专业水平。

4.1 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度,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首先提高理论教学水平。该校为每位解剖学青年教师安排一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教师担任导师,进行传、帮、带,每学期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完成每次备课,要求多听优秀教师的授课,全面深入地理解理论内容。其次,提高解剖标本的操作能力。解剖学青年教师在实验室、陈列室全面观察熟悉本科教学用标本、模型,在标本制作室学习常用标本制作技术。同时,在老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1~2具尸体标本的解剖操作,做好操作记录。

4.2 招聘具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解剖学教学人才

吸纳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的解剖学人才参与到解剖学实际教学中来,有助于提高临床专业解剖教学的水平,也适应目前基础-临床一体化培养的要求。“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在保证从事基础教学的教师在该专业有所提高的基础上,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接触临床”,我们学校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要求下,进行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系合并,形成基础教学和临床实践一体的临床医学院,对基础医学各科教师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和临床思维的训练,定期开展基础学科教师和附属医院临床医生交流会,参与临床案例讨论会等,解剖学科的教师还可申请参加和观摩内外科手术。通过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拉近解剖学教学和临床的距离,也同时提高了解剖学教师医学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日后解剖学教学。另外学校人事处近些年招聘解剖学教师要求本科为临床医学专业,大部分从事解剖教学的老师都有过临床实习经验,考取过执业医师证,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医学专业的解剖学教学需求。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解剖学是医学生医学之旅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根基学科。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幽默易懂,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个解剖学老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教研室采取的系列有效教学改革,特别是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灵活教学形式的运用极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会用心去发现去改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1] 袁圆,耿慧慧,隋东莉.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BasicMedicalEducation,2014,16(8):596-598.

[2] 严莉,李国营,刘靖,等.基于临床需要的局部解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解剖学研究,2007,29(3):232-233.

[3] 沃雁,刘文超,丁文龙.解剖学教学实践与启示[J].BasicMedicalEducation,2013,15(12):1048-1050.

[4] 陈晋,杨强.解剖学教师参与神经外科案例教学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5):512-514.

[5] 刘宏伟,乔国军,唐兴国,等.启发式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5):561-562.

[6] 肖春苟,陈秀琴,周星萍,等.启发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09,31(2):150-152.

[7] 陈禹,郝嘉南,许冬明,等.“翻转课堂”引入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83-84.

[8] 王俊波,袁张根,张大勇,等.翻转课堂应用于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6):191-192.

第8篇:解剖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层次解剖;创新性教学;自身比例;定位

南京医科大学姜同喻先生(1917~2007)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般的解剖学图谱或解剖学方法为了显示人体局部孤立地暴露某个结构,而不考虑其结构的相关性,其方法也没有理论作为支撑,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整体的认识。他经过多年的实践,于1954年提出了层次解剖学这一新的解剖学方法和相应理论,出版了连续层次解剖学图谱,并于1955年,在连续层次解剖学的基础上,出版了人体解剖学图谱,层次解剖学理论体系贯穿于该图谱。两书经多次再版,到1983年发行量达到247600册。连续层次解剖学方法和图谱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今天他离开学术舞台已经30年了,提出连续层次解剖学已有60多年,但当今医学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应的医疗方法和医学教育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这种环境下,姜先生的层次解剖学及其他的学术思想有无过时及其是否还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中我们探讨层次解剖学特点与当前创新性学习和临床技能训练的关系,以及分析其与目前常用的解剖学研究方法的关系。

1.层次解剖学理论体系与创新性学习的关系

姜先生在层次解剖标本的制作和解剖学习的过程中均能反映出他的创新性学习方式:如提出剖、查、认、定的科学程序,测、试、透、比的综合技术和三态四性的分析方法。他所制作的标本不是孤立地暴露结构,而显示其相互联系及其功能综合体的结构;他要求学生不是单纯的观察标本,识别结构,而是要了解它们的关联,即通过测量相关结构的角度、距离,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1~4]。例如他制作的上肢附带一侧脊柱标本,其揭示脊柱、脊神经与上肢的关系,学生通过该件标本的学习,认识到上肢的运动或感觉与脊神经及其脊髓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如脊神经经过椎间孔,椎间孔的病变将影响上肢的功能。于是他要求学生在观察标本的同时,测量椎间孔的直径,以探讨椎间孔直径改变将会对上肢产生什么影响的课题,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又如,用相互配套的观点设计头部层次标本,他将头部标本一层层地掀开,又可以一层层地恢复原位,分析每一层的特点。如第3层由面部表情肌、帽状腱膜、面神经和血管组成,这一层相互配套的结构均与面部表情活动相关,面神经支配面肌,面神经损伤将影响面部的表情。为此设计标志点测量面神经的距离,探讨在手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另外通过该层与第1层皮肤和颅骨关系的探查,分析相互附着紧密的程度及其与头皮血肿的关系;面部颅骨层的下颌骨及其相应的咀嚼肌,其层标本主要完成咀嚼功能,通过测量肌与下颌骨的角度,探讨咀嚼肌功能及其功能障碍的机制。这些例子说明,姜先生层次标本不同于其他标本,它既体现了人体相互联系、互相配套的规律,又能最大程度地暴露局部并可使结构恢复原位;启发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结构的认识到深入的探索,从标本的解剖到如何应用的学习过程。当前由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显得重要。为此,结合我们教学实践的情况,探讨新时期创新性教育,强调学生从教学实践中创新,从临床实践中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5]。而姜先生在30多年前就指出解剖学教学重点应该是在尸体解剖中找规律,从实践中查问题,这与我们现代教学创新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2.关于四定方法与当前大体解剖学研究趋势的关系

姜先生的层次解剖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了贡献,同时他提出的4定观点拓宽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4定就是定位、定性、定态和定关系,在这里重点介绍他的定位、定态的观点。定位就是定结构的立体方位。因为个体差异较大,他传承中医学术体系提出按照自身比例,定出其结构的相对方位。这种相对定位的方法在他指导的研究生论文中得到应用[6~14]。他们首先选择相关的标志作为测量的基准点,然后将该局部分成若干等份(方格),对他所要测得的结构在方格中定位,并将所测的例数进行重叠累计,得出该结构的相对位置[6~12];或通过测量其角度的变化,比较他们的相对位置[13,14],通过上述相对定位方法消除了个体带来的差异,其结果更有利于临床的应用。目前,相对定位法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提高,定位的对象已从标本转为影像图,如在MRI图上比较抑郁症患者海马体积的改变,为了消除男、女高矮等个体的差异,首先进行全脑长径和宽径的测量,然后计算海马在整脑所占的比例[15,16];为了测量皮质下结构或交叉韧带的附着处,将整脑或股骨分成若干长方形小格,测量皮质下结构或韧带附着点在整脑内或股骨的相对位置,相对体积[17,18]。上述测量方法与姜先生的自身比例定位方法不谋而合,其方法广泛应用说明这种技术是有科学依据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对比例的应用越来越深入,3D器官打印技术就是根据自己的尺寸打印可移植的器官[19]。定态就是定结构的内在相关动态变化,如上肢的结构在静态、动态以及静、动态之间的有多种相关。针灸不仅利用骨性突起、肌肉隆起的静态标志,更重要的是利用动态标志。如在运动时一些标志出现或消失,依此可以取一些针灸穴位[1~3]。上述可见姜先生一直注重人体的动态变化。随着医学的发展,尤其现代影像技术高速发展,用人体结构动态变化探讨疾病发病机制或预测疾病治疗效果的例子很多。如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的,发生的主要因素尚不清楚,应用动态的观点,并用现代MRI技术使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检查时让患者髋关节处于各种位置,使坐骨结节表面的软组织处于不同的受压状态,然后用MRI观察该处软组织厚度的动态变化。通过比较发现,肌组织受压时厚度变化最为明显,而脂肪和皮肤变化不明显,因此提出肌肉与褥疮的发生有关[20]。又如尿失禁是老年女性的常见病,过去很难了解尿失禁的形态变化,随着MRI、B超、CT的发展,其能很清楚地观察生命状态下的相关肌肉,如耻骨直肠肌的形态、体积和附着点,同时也可制作为三维重建模型,显示患者在静态、提肛和排便时等不同状态下的耻骨直肠肌的位置,利用此动态变化,比较正常人在疾病治疗前后的变化,为尿失禁的发病机制、治疗效果提供依据[21,22]。由于上世纪80年代科技发展相对落后,人们对姜先生提出的动态观点认识不足,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揭示人体结构的动态变化对疾病的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从断层影像解剖学角度,探讨人体结构的动态变化显得尤为重要,并可将其提升至生物力学高度认识,即用断层影像解剖学的手段,用动态的思维,直接反映人体生命状态的动态变化、力学改变,从而大大拓宽了生物力学的研究手段,丰富了生物力学的内涵[21,22]。

3.关于层次解剖学方法与临床技能训练的关系

第9篇:解剖学重点范文

1 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体,为学习医学理论与实践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在学习解剖学知识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对每个器官位置、形态和结构的描述,还要进一步了解该器官的功能。例如:为了保证心腔内血流方向的正确,需要具有控制血流方向的结构,即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二尖瓣复合体和三尖瓣复合体、心室与动脉之间的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如果只介绍这些知识,显得内容枯燥,记忆困难,但适当结合一些临床知识,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听诊心脏的时候可听到两个主要的声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发出的声音,房室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由心室返流到心房。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发出的声音,动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由动脉返流到心室的。这样既了解了功能和临床意义,又有助于对形态的掌握。

2 理论讲授与实验观察相结合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科学,一些解剖结构单纯通过语言描述很难理解,“百闻不如一见”,看到实物既有助理解又强化记忆。学生都对切身感受到的事物有兴趣,如可从身体上直接触摸和观察到的各种骨性标志、肌性标志,动脉搏动点等,学生兴趣最高,记忆效果好。解剖标本和模型的观察,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解剖学教学中最为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挂图、幻灯、多媒体等形象教材也是教学中常用的辅助手段,提供给学生的图片除了教科书上的线条图,一些绘制的示意图,最好有实物标本以及活体器官的真实照片,因为虽然线条图、示意图好理解,但其与实物毕竟不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临床实践,避免学生只认图片不认实物。

3 教学内容与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相联系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医学院校中各个专业的必修课,但各个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不同,对解剖学知识的需要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其专业特点,对相关内容予以侧重。例如:对口腔专业,颌面部的解剖要重点讲授;而对护理专业,则要侧重循环系统中的浅静脉以及与注射、插管操作相关的解剖结构;对于临床专业,认真地尸体解剖操作是必须的。

4 教学内容与学生层次的实际情况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