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申请科研项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研项目配套资金作为科研项目的资金保障,其对于整个科研项目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每个科研项目来说,空有一个充满想象的想法是远远不能达到完成科研项目的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的物质基础,通过实验等方法获得正确的科研成果。现在的科研项目很多配套资金都不能及时到位或者会被别的项目占用。这些问题不但困扰科研项目研制人员,更对整个科研项目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经过查询相应的资料,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得出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中的问题通过这些解决办法可以得到相应解决,希望可以给从事科研项目的人员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管理制度
现今的科研项目需要所依托单位提供一定的配套资金,这些配套资金不但是科研项目开始的启动资金,更是为后续带动其他资金投入的基础。对于科研项目配套资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科研项目进行到关键时候的资金支持。如果与科研项目配套的资金量比较充足,可以对科研项目的关键阶段起到资金支撑的作用,那么这样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是十分有用的。如果科研项目配套资金比较匮乏,对科研项目的关键阶段不能起到支撑的作用,那么就需要其他的资金进行补充。但不管科研项目配套资金多还是少,都为科研项目的启动提供了资金保障。但对于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还是存在若干问题。
1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缺乏为项目配套的资金来源,无法满足硬性配套要求
科研项目配套资金多是来源于科研项目依托的单位,但并不是每个依托的单位都具有十分雄厚的经济实力。如果项目依托的单位为科研项目提供配套资金比较充足,就能满足科研项目所需要的硬性配置。但从整体上来看,基本上每个科研项目所依托的单位,都没有充足的资金为科研项目配备比较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根据对依托的单位统计分析,绝大多数都是高校或者是科研院。这些单位基本都是事业单位,资金的获得途径绝大多数都是财政拨款。因此这些单位的资金基本都是有规定使用方向的,如果想要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撑科研项目,就要挪用专款资金,这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1.2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导致科研项目虚编预算、虚列支出、虚报决算等虚假配套问题
根据最近几年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统计分析,绝大多数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到位率偏低。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研项目的搁浅,很多科研项目不得不虚编预算、虚列支出、虚报决算。通过虚编预算可以在没有充足配套资金的情况下申请科研项目,再通过虚列支出将多余的资金挪用至配套资金。这样虽然是一种解决配套资金到位的方法,但明显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能取的。想要使得科研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就必须要保证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以便为科研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1.3科研项目重复设置,导致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间相互配套
我国的科学研究领域的划分不是十分清楚,很多科研机构所从属的科研领域不仅仅是一个。因此在进行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申请时,可以向很多方面进行申请。这不仅导致了科研经费的重复申请,更使得有关部门进行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同一个科研项目在进行申报科研项目经费时,既要保证申请的统一性,又要保证申请的单一性,只有这样才能为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提供保障。
1.4配套资金不足,导致项目挤占或挪用依托单位的其他专项经费
配套资金不足问题一直是困扰科研项目持续进行的主要问题,很多项目由于资金的不足搁浅,甚至错过最佳研制时期。为了顺利地完成科研项目的研究目标,经常项目挤占或挪用依托单位的其他专项经费。这虽然可以保证科研项目的资金暂时性的充足,但为依托单位出了一道难题。挤占或挪用依托单位的其他专项经费不但会导致依托单位各项专项经费的相互挤占,更会导致依托单位的整体资金混乱。
2解决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2.1完善国家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制度
(1)通过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到位不足问题进行制度完善,建立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及时到位的管理制度,进而保障科研项目资金在启动之初就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在科研项目进行到关键阶段时,不会因为资金的不足导致无法继续进行。
(2)科研项目在进行单位依托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资金需要与依托单位资金情况的问题。只有依托的单位资金能够支持科研项目,才能允许依托,不然不允许依托。这样不但能保证依托单位不会发生资金挪用或挤占其他专项经费,更能保证科研项目的配套经费能够充足的及时到账。
(3)通过对依托单位建立相应的信息档案库,记录其对于所依托科研项目的资金到位情况及时间,得出被依托单位的信用情况。这不但总结了以前在此单位依托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情况,更为以后科研项目在此单位的依托提供了信用上支持。
2.2调整科研经费资源配置,杜绝多头申报并相互配套
对于科研经费的资源配置,一定要进行大力调整。通过对科技的统一分类,将科研项目进行详细的分配管理。在后续科研项目经费资源配置时,不但要进行经费配置的整体化考虑,更要对每个进行配置的项目进行调查,防止多头申报获取重复经费。只有建立高效的经费资源配置体系,才能在保证科研项目经费及时到账的同时,杜绝多头申报经费的情况发生。
2.3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后续监管
科研项目经费在配置后,一定要进行长期的严密的后续监管。如果在经费到账后不对经费的用途进行监管,不能保证经费的用途,这不但是对科研项目的不负责任,更会导致科研资金的流失。只有建立长效的科研项目经费后续监管机制,才能在保障科研项目配套资金到位后,不会被用作其他方面。在项目没有完成前,要进行项目的跟踪监管,以确保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使用方向。在项目完成后,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要进行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使用审查,以确保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使用是否都是围绕科研项目。只有在经过严格的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和审查后,才能确定科研经费的真正使用情况。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后续监管,不但能保证科研项目资金的正确使用,更能为以后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指明方向。
3结论
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不单单是制度不完全对配套资金的影响,很多时候是人为的因素对配套资金的影响。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一定要以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制度的建立,确保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正确使用。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人为的因素对配套资金的影响,其中一个项目多头申报就是一定要杜绝的现象。对于科研项目的经费,一定要加强后续的监管,这不但能提高对科研资金的使用率,更能为后续项目的资金使用指明方向。
作者:姜艳艳 单位: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纪工委
参考文献:
[1]潘燕,潘峰,郑素荣.关于强化科研单位的财务控制[J].科学与管理,2012(2).
[2]王向青.科研单位如何有效实施配套资金管理控制[J].河南科技,2014(3).
[3]陈光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评价与决策方法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3.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项目;指导;科研能力 ;问题;建议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各高校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虽然在成功申报后,绝大多数学生都会积极行动,按照申请书上的内容按期完成项目;但也有部分学生会束之高阁,等到项目即将中期检查时才会匆忙完成相关的工作;接下来又会按兵不动,等到快结项时再大干一场。针对这种情况,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如何遵循科学、有效的原则,引导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项目的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保质、如期完成项目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对指导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探索
近年来,笔者在指导本科生科研项目过程中,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勤于督促,使学生严格按计划贯彻实施
在笔者从事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指导过程中,有一个较深刻的感受是:青年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科研积极性,但教师必须要勤于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项目立项后,指导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召集项目组全体学生开会,进一步明确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各自应承担的任务和履行的职责;对学生在每一阶段完成的任务情况要及时沟通和检查。如有的项目要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就应要求学生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问卷调查初稿的设计,并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做多次修改,这样设计出的问卷就会比较全面和严谨,避免匆忙设计问卷的遗憾和不足。在学生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及时沟通。当问卷回收后,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对问卷的整理及汇总进度;当学生完成项目成果(如研究报告)初稿后,指导教师要从严要求,督促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订,除注重研究报告的框架设计外,对报告中数据的准确度、图形的设计、语言的描述等细节方面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提交符合规范的研究报告。
(二)鼓励学生公开发表中期成果
笔者在指导本科生科研项目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将中期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当然,这要求教师付出一定的心血,对学生的论文进行多次审阅,提出修改建议。通过撰写论文,学生会掌握论文的基本写作要求,并在论文的不断修改中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欣慰的是,在笔者的鼓励和指导下,已经有两个课题组的学生将中期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在省级刊物上。
(三)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
笔者在指导学生从事项目研究过程中,始终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放在重要地位。学生如果有了正确的科研态度,将来也会以认真的态度从事自己的工作。曾经有学生提供的调查问卷的汇总数据出现错误,当笔者让其修改时,学生虽然进行了修改,但态度上表现出不以为然,认为是小问题,不影响结论,没必要小题大做。笔者认为这是个机会,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全部课题组成员开会讨论,畅所欲言。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小事中可以体现科研态度,良好的科研态度应该从细节做起。从此,该小组每个成员对所承担的任务更加认真仔细,将良好的科研态度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学生从事科研项目研究的主动性还嫌不足
在笔者从事本科生科研项目指导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依然存在明显的不足。有的学生在成功申报项目后,一直处在较被动的状态,从事项目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总是指导教师催一催,才会动一动,甚至催而不动,以各种理由推迟项目研究的进度。当然,对个别高年级学生而言,参加各种等级考试及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等会占据大量的时间,但只要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精心组织和安排,应该能够按期完成研究项目。遗憾的是,有的学生主动性不够,最终未能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合格的研究报告,只得申请项目延期
(二)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需加强
在笔者从事本科生科研项目指导过程中发现,项目组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要进一步加强。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很多时候是负责人在唱主角,而成员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集体的智慧受到制约。来自不同班级、学院、乃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在进行合作时,项目负责人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来统筹协调。尤其是在提交了研究报告的初稿后,一些成员就会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对报告的修改积极性不高,主动参与的不多。当然,不可否认,竞争的因素也使部分项目组成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团队意识淡薄,觉得自己仅仅是成员,而非项目负责人,表现在对项目研究不主动、不积极,在被动的状态下参与项目研究。
(三)个别学生存在急功近利思想,碰到困难就抽身而退
部分学生在参加科研项目申请时,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有的是为学分,有的是为找工作增加筹码,还有的以为有高额的资金资助。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得部分学生在进行项目研究时缺乏踏实治学精神,总想用很少的时间获得较大的回报,一旦碰到困难就想打退堂鼓,而不是考虑如何战胜困难,解决问题。如有的学生在进行问卷调查时,因事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计不够,当碰到不予配合的调查对象就会束手无策。还有的学生,在撰写项目报告的相关内容时,只是将发现的问题做简单罗列,而未提出解决的措施;此外,项目报告条理欠清晰,文字表达不够准确,甚至出现多处错别字的现象也屡屡存在。当然,项目报告的初稿存在各种不足和错误都是正常的,学生可以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只是当指导教师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修改时,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草草应付,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指导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科学、有效指导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建议
(一) 充分调动学生从事科研的主动性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科研方面的主动性,就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方面多下功夫,因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将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贯彻其中。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感兴趣的经济学现象和问题多加关注,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相关知识,为本科生科研项目的申报提早准备选题及查阅资料等,这样学生就会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的申请,项目的论证也会有理有据。当然,教师应该时常向学生传输这样的观点:在申报项目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填写申请书时要认真仔细,当申报成功后更要以积极、热情的态度从事项目的研究。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对有些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性问题,可以让学生提交小论文,篇幅可以短些,但要求不能降低,论文的格式必须要规范。这样,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会使学生的科研意识及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从事科研的主动性也会增强。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进取精神
学生要圆满完成本科生科研项目,团队合作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从项目的申报开始,团队合作的效果就已经表现出来。有的课题小组在申报项目时,项目组成员均承担了相应的工作,在资料的搜集、整理、课题论证等方面献计献策。在这种情况下,申报的项目如果获批,每个成员都有成功感,在以后的项目研究中就会使得团队精神更加发扬光大。无论是问卷的设计、调查、回收、整理、汇总还是研究报告的撰写及修改,每个成员都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并时时关注项目的进展,使得集体智慧得以充分发挥。相反,如果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项目的研究主要靠项目负责人做大量的工作,成员的作用发挥受限。此外,在学生从事项目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当学生在从事项目研究碰到困难时,才会激流勇进,想法设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圆满完成预期的任务。
(三)完善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为了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应该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如我校于2013年4月印发了修订后的《新疆财经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及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对本科生科研项目申报对象及条件、申报范围、项目申报及立项、项目管理、经费管理、表彰与奖励及保障与支持等做了全面的规定。如在“表彰与奖励”中,就明确规定“结项鉴定结果为合格以上的项目可按《新疆财经大学普通本科生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申请创新学分,结项鉴定结果为优秀的项目将优先向《新疆财经大学学报》推荐发表。学校鼓励项目成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并注明“新疆财经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资助”字样的项目成果,学校将给予适当奖励”。显然,这会激励学生努力提高项目质量,争取较高的鉴定等级。再如,“项目管理” 中第三条规定“教务处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项目启动6个月后,项目主持人须填写并提交《本科生科研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对不按时提交《本科生科研项目中期检查报告》者或项目无明显进展者,要求其限期整改或撤销项目。”,这对学生从事科研项目研究提出了制度上的要求,从而对学生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在对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指导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探索,对成功的经验要适时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梳理,使学生在从事本科生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既能使科研能力有所提高,又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得到升华,为学生总体素质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毕保良 陈颖等.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途径及建议[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
[2]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及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新疆财经大学校办发〔2013〕4号.
[3]师海蓉 张磊 付政祺. 提高大学生科研教学质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1,(62).
【关键词】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引言
科研经费泛指各种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而支出的费用。科研经费是科研单位开展项目研究的基础条件,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单位的项目研究、科研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公益类事业单位承担了大量的科研任务,为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承担单位的整体实力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国家也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发展愈加重视。随着国家对公益类事业单位在科研任务分配方面的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何科学、合规、高效使用科研项目经费、促使科研项目预期成果的实现及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管理的重要课题。在单位科研项目推进、管理过程中,由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的相关问题,而导致科研项目的进展受到影响,预期成果难以有效实现,以上问题的出现也促使有关管理部门进一步规范、合理的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以此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和使用,促进科研项目的有序进行,从而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
1.当前公益类事业单位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1.1项目预算缺乏专业财务人员的全程参与,编制合理性不足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是科研项目开展的基础性内容,需要有关专业财务人员参与制定,以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但在实际的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中,财务人员往往参与承担较低,预算编制工作流于形式。科研项目中各项费用的支出预算缺少权威性的根据,项目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随意性过强也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同时,对于公益类事业单位而言,部分科研项目或工作任务执行的周期长,因此,预算编制也需要一定时间的考察和分析过程。由于项目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不足也使得项目进行过程中,经费使用、决算情况难以与预算较好的对应。
1.2自筹配套资金很难及时足额到位
随着我国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科研领域也出现了极大的竞争。众多科研人员对同一科研项目的竞争使得项目申请难度也大大增加。在科研项目申请中,为了获得项目申请的成果,一些单位不顾项目开展的实际需要及单位实际情况,对自筹的配套资金进行虚拟性的承诺上报。项目即使申请成功,但由于单位自筹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及时到位,使得科研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困难,导致项目无法正常进行,影响了项目预期成果的实现[1]。同时,由于缺少配套资金的支持,科研项目的验收环节也常常出现作假的现象。
1.3项目经费到位和项目实施不同步
财政预算资金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的主要来源,承担着科研项目建设资金供应的主要任务。一般而言,国家财政预算资金下达时,与此相对应的科研项目就应该正式实施。但在实际的发展状况中,由于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低下及经费下达滞后等原因,常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财政预算资金提前下达,科研项目合同尚未正式签订,承担单位未拿到项目具体的推进计划及项目主管部门认可的详细预算,导致财政预算资金闲置或无法按预算执行,“寅吃牟粮”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二,当科研项目合同签订成功时,财政预算资金尚未下达。此种情况下,项目承担单位尤其是公益类事业单位无法从其他项目资金中挪用垫支经费,项目无法正常开展和推进。此外,在年终结算时,出现大量结转财政资金的状况,而实际取得的科研成果却十分有限。
1.4项目管理与项目经费管理脱节
项目管理部门主要包括科研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以及项目承担执行部门等,在实际的项目进展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仅仅负责项目的申请、立项、监督等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按相关规章进行核算,而项目实施部门则主要对项目的进展进行控制。以上工作的开展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但由于项目实施人员缺少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无法合理统筹经费的使用,使得经费的使用与项目预算编制不符,影响项目的正常推进和决算验收。
2.解决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问题的对策
2.1建立财会人员全程有效参与项目预算编制的机制
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进行科研项目申报的重要材料,其制定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首先,在编制项目预算时,要引入财会人员参与,对项目经费编制的程序和有关内容进行详细划分,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要遵循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秉持公平、合理、客观的职业态度,使得各项项目预算有合理依据。其次,在项目预算编制制定完成后,要建立专家评审委员会对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审核,确保各项预算不仅符合法规,更要符合实际;最后,财会人员在参与编制项目预算时要考虑财政资金下达的时限和项目推进的资金需求之间的关心。此外,对于参与项目预算编制的财务人员,要进行专业化训练,提高其职业素养和预算编制水平,其工作过程要符合财务制度的各项要求。
2.2适度增加公益性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
公益性事业单位作为我国事业性单位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扶持。同时,公益类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各项科研项目也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国家应适度增加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的投入。一些公益类事业单位由于财政补助经费有限,难以高效高质的推进在研项目的进行,这不仅对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了打击,同时也是对我国公益事业的轻视。因此,国家要大力扶持公益性事业的发展需要从鼓励科研项目研究做起。一方面,国家应该加大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的投入,保证其设备、人员的充足;另一方面,国家要对公益类科研项目经费进行合理调拨,保证公平性。此外,科研项目审核人员要与国家财政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严格项目立项程序,以此提升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率。
2.3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项目经费审批的科学合理性
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项目经费审批制度主要是从源头消除经费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在项目预算编制中,公益类事业单位有关人员要对项目预算的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核。同时,单位领导要对项目预算进行把关,避免项目预算不合理的现象。在考察中要遵循下列原则:首先,实际操作与项目预算经费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误差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旦实际发生的费用与项目预算之间出现较大的偏差,单位应及时申请进行预算调整。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项目预算不合理的现象进行责任追究。最后,财务部门要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实行专业化的核算,强化项目经费审批制度,以此避免出现经费管理低效的状况。
2.4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等管理制度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也是单位全体人员的责任,只有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才能实现科学化、合理化。首先,在申请项目时,科研人员应该秉持公平客观的态度,避免出现误报、虚报经费预算的情况;同时,财务会计人员要进行严格的预算审核,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要及时对各项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和比对,在确保科研工作正常推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使预算和支出保持一致;项目实施人员也要科学合理使用项目经费,严格按照项目预算安排项目支出[2]。总之,科研人员、财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要进行及时沟通、相互协调,确保科研项目使用经费管理的科学化。
2.5加强财务制度宣传力度,提高全体职工的法律道德素养
与企业所不同的是,公益类事业单位得以运行发展的根基在于全体员工之间存在对该单位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职工的法律道德素养必须得到提升。提高全体职工的法律道德素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3]:首先,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往往被科研人员忽视,因此,公益类事业单位应该着重加强对科研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熟悉有关财务制度规章要求;再次,公益类事业单位要定期对科研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明确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要求;而后,要加强对本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定期进行财经法规考试;最后,要加强对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者诚信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培养。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以及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因此,国家、政府以及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要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符合实际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制,运用行政性手段加以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和使用,避免科研经费的浪费、挪用等问题的发生,并进一步加强科研人员的道德素养,促进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张向任.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1明确发展规划
交通科技发展规划是明确未来一个时期交通科技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举措的重要载体。为了保证交通科技创新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在不同时期都会相应出台一系列的实施细则,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目标。科技管理工作必须紧跟发展规划的目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从管理角度出发,制订相关政策,实施科学管理。
1.2制订并落实相应的政策
科技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抓好配套的政策制订,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落实。制订各种管理政策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注重针对性。为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投身科技研发工作,我院制订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对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补贴,并增加了奖励措施,对获奖的科研项目及取得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等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1.3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完善
以往科技成果管理缺少科学完善规范的管理规则,多数科技成果在成果报告、成果、论文专著发表以及实验数据和档案管理等环节缺少必要的规范和要求,使得许多我们必须掌握的情况却难于掌握。同时项目管理以人工结合计算机文档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方式简单孤立,没有很好地利用先进的网络手段,产生的作用有限。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先进的Internet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开发建立科技研发管理系统,由一个集成化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高效管理现有的主要工作,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为科技研发管理的完整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可以起到提高科技研发管理、服务和决策水平,降低科技管理成本,提高科技研发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基于上述必要性,我院自主开发建立了符合我院实际的科技研发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基于Web的浏览器用户界面,将主要管理分成科技研发项目管理、技术标准项目管理、专利与著作权管理和科技论文与著作管理等,每块都提供查询、即时生成多种统计分析图和表格等功能,并辅以首页资料(主要是科研项目申报成果管理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和系统辅助管理。这个系统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了多种支持和服务,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监控和管理过程中起到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效果。
2项目全过程管理
科研项目的管理包括项目的申请、评审、立项、中期管理,以及出成果、出效益的全过程。各个工作环节环环相扣,都对最后的科技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化科研管理模式的改革,推行全过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尤为重要。
2.1申报立项管理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体制条件下,现在的科研经费均采取自由竞争、择优资助的原则。在申请项目多、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项目申报的命中率,做好申报项目的质量控制极为重要。在外部条件上,我们要充分利用查新的作用。科技查新工作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查新可大大提高科研立题和知识产权申请等工作的准确性,避免了许多低水平的重复。内部工作上,近年来我院对预申报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先由科技研发部对上报的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再邀请相应的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对各个预申报项目的立题依据、研发内容、技术指标、技术力量、技术路线、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审查。这样不光可以把握每个项目的研究方向,确保先进性及方案的可行性,挑选一批优秀的项目进行申报,而且通过学术委员会提出建议,指出存在的缺陷、完善项目材料等,帮助申请者提高再申报质量。
2.2中期管理
项目立项后,我院注重组织实施工作,科技研发部对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对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进一步安排,落实人员、资金与完成时间。同时督促项目负责人抓项目的管理、协调,确保其顺利进行。项目完成申请鉴定(评审)前,研发部严格把关,对项目的各项考核指标进行复查,确保达到或超过合同要求。
2.3成果管理
成果鉴定或评审之后,还要进行成果登记、成果统计、绩效评价以及奖项申报等一系列工作。这些工作繁琐却重要,它既是科研项目完成的一种表征方式,也是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打基础。加速科研成果推广和转化,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科研成果管理,主要是尽可能创造条件、适应市场,使研究成果能尽快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转化为生产力。
3成果推广应用
交通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交通科学技术理论和设计思想的“商业化”,是把有创意的交通科技成果转化为可获利的交通商品及其产业的需要。目前交通科研成果累累,但有效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的比例不高。
3.1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3.1.1科研体制的问题。我们的用人制度、奖励、激励体制不够健全,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支撑体系。
3.1.2科研的方向问题。重“理论”还是重“应用”,是科研战略的大问题。科技型企业的科研方向应该着重于应用,而不是着重于以为目的的理论研究。3.1.3科技成果本身的问题。不少可贵的科研成果,有些可以转化为产品,也有不少的技术成熟度比较差,再加上市场不确定因素比较多,降低了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又比如随着市场的进一步
开放,一些本来有市场的科技成果,由于市场的变化较快而滞销。
3.1.4科技人员的思想认识。科研人员本身的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许多科研人员的市场意识还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科技成果转化所具有的意义,只满足于、提职称,因而对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抱积极态度,即使研究出好的成果也不会主动往市场上推。有些人是过分看重自己的科研成果,一直“捂”着不放。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时效性和急迫性,只有及时转化了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否则,就失去了科研的真正意义。
3.1.5应用人员的水平问题。新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用人员的素质水平不够,也是制约科技推广的因素之一。
3.2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和建议
3.2.1要提高成果转化成功率,政府应建立覆盖成果转化全过程的政策支持系统和服务系统,包括人才培养、资金、信息平台、中介推广机构等一系列的服务。
3.2.2完善交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充分发挥市场意识,积极主动地去转化科技成果。
3.2.3重视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及时将一部分成熟的科研成果上升到行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一步在交通各行业规范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水平。
3.2.4设计单位是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核心,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设计中,是项目成果转化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
关键词:企业;重大科研项目;管理模式
科研项目应该建立与其生命周期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对项目前期立项、实施过程及结题和应用推广等各个阶段中,涉及的项目申报、可行性论证、预算编制、组织实施、经费管理、资料归档、成果应用等关键节点予以规范和约束,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效率,推进项目实施,促进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本文所称重大科研项目是指企业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以及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科研项目,具有研发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涉及范围广等特点。
一、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管理
1、立足企业发展,合理确定科研项目立项范围
企业申报科研项目,要立足于企业发展,围绕企业生产技术瓶颈及重大技术问题,依据国家、省部委及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在认真分析和充分调研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科研项目的立项范围,并将立项范围以企业重点支持的科学技术目录的形式确立下来,在企业集团内予以公告。鼓励科研人员在此范围上申立科研项目,从而保证科研立项的必要性和相关性。此外,在确定立项范围时,还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参考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将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这样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通过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可以为企业节约税费开支。
2、强化风险管理,重视科研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重大科研项目具有创新性强、投资大、风险高等特点,因此,更应该重视和加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要系统全面地分析影响项目开展的各种因素,如项目建设周期、政治经济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科研人员的技术实力及人员的稳定性、项目资金的来源等因素,聘请行业内外的专家,综合论证项目立项的必要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实施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科研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预算管理,合理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是科研项目执行的依据,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因此企业应重视和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立项阶段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模式,有利于以客观性原则为指导,剔除以往科研活动中的不合理支出,据实安排科研费用开支。企业应建立有科学合理的费用定额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由企业的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依据项目研究内容和年度工作计划,分年度、分费用科目,区分资金来源,共同进行编制。在预算编制完成后,企业还应组织行业内部的技术和财务专家对经费预算书进行审核,具备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聘请事务所进行审计,从而保证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执行性。
二、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
1、成立跨职能部门重大科研项目领导小组
科研项目的管理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传统职能部门的组织机构设置,在重大项目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组织协调困难,面对问题难以迅速反应、缺乏弹性等问题,因此需要成立专门的重大科研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统筹管理。领导小组成员涵盖企业集团相关领导、项目负责人、科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投资管理部门及执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等,下设办公室、方案设计组、工程建设组、现场实施组及财务核算组等工作小组,突破传统的平行式组织机构,跨职能部门共同协作。领导小组以月度工作例会及临时会议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工作例会及时了解科研项目进展,安排部署室内研究、方案设计、现场实施、财务资金调度等工作,重点是放在协调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遇到重大困难或技术瓶颈等问题时,可由办公室组织召开临时会议,使特殊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反映和及时的处理。
2、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
首先,企业应针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管理特点,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对项目的专项经费及自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单独管理。管理办法中应明确费用科目及其使用要求、核算方法、项目资产管理等内容,以此作为项目经费核算的依据。其次,将对项目经费的日常管理纳入到企业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范畴,按月进行预算管控,由项目组成员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按需申请资金,严格实行“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的管理原则,合理控制科研成本。最后,建立企业科研经费的预算调整机制,对因研究方向或工作内容发生变化、产品价格的重大调整等原因,导致原预算无法执行的,能够及时地予以调整,并按规定报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等部委审批,保证项目经费预算的适应性和可执行性。
3、建立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大数据”时代下,有效集成科研项目相关信息,为企业管理人员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从而推动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企业集团一般建立有财务核算、全面预算、合同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管理系统,与科研相关的信息分散在这些不同的系统中,数据无法共享,科研管理效率低下,且常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管理上的漏洞与失误。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新建或集成现有系统的方式,开发一套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
4、强化对项目进度的考核管理
重大科研项目进度考核的主要目的是规范项目管理行为,督促研发活动开展,确认项目研究成果,对项目进度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重大科研项目在立项时,就应将工作任务在年度间进行合理分配,细化每年度的工作目标,为项目进度考核提供依据。企业应与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进度考核目标责任书”,内容应包括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投资预算完成率、专利申请及、各种资料归档等情况。考虑到科研项目研究的不确定性和非匀速性,考核评价可按年度进行,也可按进度计划分阶段进行。考核完成后,要重视考核结果的应用,与项目绩效支出挂钩,从而更好地发挥考核的督促、激励和约束作用。
5、项目实施过程的预验收管理
近年来,国家层面的科技管理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企业科研人员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政策要求,一旦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将会给项目的最终验收带来较大风险。因此,企业可采取预验收的方式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预验收一般应同时进行技术验收和财务验收,聘请行业内的技术专家对项目的总体研究方向是否需要调整以及具体工作目标是否如期完成等进行评判和把控;聘请中介机构如具备相应审计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尤其是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以便于企业对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改进和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地规避验收风险。
三、重大科研项目的结题及成果应用管理
1、注重科研项目的验收质量
科研项目的验收质量,关系着企业的信誉和以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立项,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科研项目的验收质量。首先,要注意项目的验收节点,准时完成项目研发工作,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其次,重视验收材料的准备,按照考核指标准备相关结题材料。通常验收材料包括:技术报告、总结报告、经费决算表及发表的专利及论文等,需要第三方鉴证的,还需要同时提交第三方鉴证意见。最后,要做好验收后的整改及落实,针对验收过程中,专家提到的问题及建议,要认真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及时的加以整改和落实,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2、加强科研项目资料的归档管理
科研项目资料的归档要掌握及时性、完整性及准确性三个原则,将项目生命周期中形成的相关资料,如项目可行性报告(或申报书)、经费预算书、企业集团下达的投资计划、合同、专利及论文、验收资料、年度经费执行明细账、审计报告及项目资产台账等资料,及时地整理、归档,保证科研活动和归档工作环环相扣、紧密结合,使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及纸质资料相辅相成,促进科研项目信息地有效保存及综合利用。
3、积极推进科研项目成果的登记备案
企业应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对重大科研项目形成的新技术、新方法、专利等科研创新成果进行登记备案。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研究成果的整合、提炼,保证技术成果的积累和提升,可以提高企业在特定技术领域的“话语权”;也可以避免低层次的重复研究,提高科研项目后续研究的起点,促进技术演进过程的迭代与提高。
4、注重科研项目成果的效益评价及推广应用
企业应建立科学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从科研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方面对创新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使科研项目的水平和价值能够得到有效展示和计量。根据评价结果,对产生良好的效益的科技创新成果,由企业集团组织在下属同类企业中广泛推广应用,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同时也可以通过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在社会上加以推广,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孟凡生:科研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4).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School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UMT, based on the "heat transfer theory" course, under the support of research projects,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studied, and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is supporte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s established to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nd to serve the teaching. It solves problems tha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disjointed, lack of innovation, and lack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echanism.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校;创新;科研项目
Key words: teaching mode;university;innovation;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247-02
0 引言
①国内现状。
《传热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熟悉传热学在生产技术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及研究成果的关键作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传热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技术领域中的热量传递过程的研究建立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传热问题的基本能力。国内工科学校的《传热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一般遵循着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堂听讲,课后留书本作业的形式。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的《2015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5年科研经费上亿的高校达到200多所,清华大学以43.52亿元居首,中国矿业大学达到了5.15亿。如此多的科研经费,让高校老师能够顺利地开展教学与科研研究,但是教学和科研研究在高校一般是分开来进行,两者之间没有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近几年,国内的高校也相应开展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先后形成了互动式[1,2]、网络式[3]、问题式[4]、体验式[5]、参与式[6]、渗透式[7]、合作学习式[8]、自主式[9,10]等教学模式。但是关于“科研项目支撑下高校教学模式如何进行创新与改革”还没有涉及。
②校内现状。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主打专业是能源与动力工程,而能源与动力工程的主干课之一就是《传热学》,《传热学》是针对大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的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书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传统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模式严重脱离实际,学生只能从书本上学到一些纯理论知识。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例如到大四安排毕业设计时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凡是有关数值模拟或者实验的毕业设计,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锻炼,进展就非常缓慢。再比如,去电厂实习,所学到的知识和电厂对应不上。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和科研脱节。鉴于此,中国矿业大学启动了一批教改项目,鼓励教师来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来进行研究。
③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聚集了一大批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申请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而学院的科研和教学基本上是单独进行的。本人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实际情况,提出了“科研项目支撑下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这样一个课题。通过本课题的执行,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院教学与科研脱节的现象,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这种模式可以因地适宜的在高校中进行推广,将对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研究内容
基于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的《传热学》课程,以电力工程学院的本科生为服务对象,研究内容包括:
1.1 建立课堂教学的科研项目支撑
基于本人申请的一系列科研项目,提炼出与《传热学》课程有关知识点有关的子课题,分配相关经费,撰写子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手段、预期目标。给学生分组,因材施教地安排子课题。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的科研项目支撑材料。
1.2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本人申请的科研项目属于传热传质学,结合《传热学》课后科研性质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利用科研实验室,开设与传热有关的实验公开课;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训练计划、节能减排大赛等科研活动;利用业余时间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一些科研活动。通过科研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1.3 建立科研项目服务于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讲授《传热学》课程的基础上,在教学PPT中增添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科研案例,辅以主要科研结论,来充分阐释传热学知识在科研中的应用。通过科研案例的展示,使学生对所学的传热学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 实施方案
以能源与动力工程的专业基础课《传热学》为背景,建立科研项目的支撑材料,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进行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第一阶段:课堂教学的科研项目支撑材料的建立。
①提炼与传热学有关的子课题。基于本人申请的科研项目,对项目进行细分,分配科研经费的使用,并配以相关的传热知识点。
②撰写子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手段、预期目标。对子课题进行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指导书,以便于学生按照指导书来进行科研活动。
③更新教学课件。添加与传热有关的科研案例,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体验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第二阶段: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①结合《传热学》课后科研性质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锻炼学生的数值模拟能力和创新能力。
②利用科研实验室,开设与传热有关的实验公开课。比如纳米流体的配制及热物性的测量,让学生明白影响导热系数和粘度的因素。
③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带领学生参加每年中国矿业大学的科研创新训练计划,指导学生申请一些科研项目。在参加校内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节能减排大赛,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④直接参与项目的研究中。给学生分配一些科研子课题,让学生真真实实地参加到科研项目中去,在科研项目中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科研方向,充分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科研项目服务于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
①教学学时的优化。适当添加一些有关科研案例、前沿知识的讲解的学时。
②教学PPT的完善。在教学PPT中增添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科研案例,辅以主要科研结论,来充分阐释传热学知识在科研中的应用。
③课堂分组讨论的增设。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组,开展科研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和创新能力。
④课后作业形式的多样化。除了课本中的课后作业外,让学生参与到科研中,可以用实验报告作为课后作业。
⑤期末考试试卷的改进。在期末考试试卷中,适当添加开放性的讨论题或者科研题,可以把期末考试中的1-2道题目放在平时的科研中。
第四阶段:教学模式改革总结。
①在前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总结教学规律;
②总结在科研项目支撑下如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3 结束语
本文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基于《传热学》课程,在科研项目的支撑下,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进行了研究,这将对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秀英,王义静.“互动”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2):22-24.
[2]查有梁.“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建构(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1(4):1-6.
[3]余胜泉,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1998(4):58-61.
[4]吴应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5,16(3):1-4.
[5]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49-51.
[6]黄江泉,于普选,张世仁.参与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五个设计原则[J].中国地质教育,2010(3):81-84.
[7]王立冬,张友.研究式,渗透式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科学,2006(3):48-49.
[8]薛晶,张娅,韩芳.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6,9(1).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2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科技经费节节攀升,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立项数目不断增长,科研规模今非昔比,财政科研经费的等违规违纪问题也是时有发生,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转移挪用挤占科研经费、项目预决算不真实等问题时见报端。国家审计署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为此写下注脚:审计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课题扩大开支范围、未经批准调整预算、会计核算不规范等,涉及资金数以亿计。本该专门用于科研项目研发的科研经费在现实中成了腐败的温床,科研经费的安全和效率问题,越来越受到舆论和社会的关注。使用与管理好科研项目经费是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关乎到科研事业单位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那么深入分析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措施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
大量问题存在的背后是刚性制度的缺失。在科研领域里,我国目前缺少一部关于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的系统法律,致使科研项目缺乏刚性的法律约束和制裁。我国目前也还未出台有关科研经费使用及核算等方面统一的管理制度,我国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中有些法规过于模糊、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在执行过程中不易把握。加之,各类经费来源部门“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科研项目管理方式,这一管理的真空地带给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很大难题。一些科研事业单位认为财政部或上级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已经制定了很多办法,且在专项资金的立项或审批中也有相关的约束规定,财务人员与经办人员只需遵照执行即可,根本不需要另行制订本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即使有的科研单位制定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但制度管理办法失之粗糙,很多关键性环节只作原则性规定,使经费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二)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全成本核算难以全面实施
科研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成本核算要素不完整,科研项目成本只局限于部分可凭发票核算的费用要素(如材料费、差旅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的简单归集,因为单位管理的粗放,单位的公用资源等间接费用(水电费、设备折旧费)并没有包括在内;可见,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是全成本口径核算,仅仅是部分直接费用的核算,造成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远远小于项目的全成本,还占用了单位的公用经费,造成项目支出执行缓慢,亦不利于真实反映项目的投入产出成本效益原则。
另外,科研经费预算使用的科目与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使用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不一致,为随意扩大项目支出范围提供了空间和核算上的便利。自2007年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科学事业单位预算支出按经济分类,支出的经济分类科目主要反映科研单位各项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这些科目与财政部、科技部等科技项目预算科目没有完全对接,表现为,一套会计核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要对应多套专项项目预算科目。如科技部专项经费预算一般由“设备费”、“材料费”等11个科目构成,财政部修缮购置专项经费预算由8个科目构成,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预算由7个科目构成,且不同专项经费预算科目其核算内容也不相同。这就造成在会计核算中,难以用同一尺寸把握不同项目的支出,进而导致分析填制专项决算报表的口径不一致。
(三)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在申请科研项目经费过程中,主体是科研人员,忽视财务人员在预算申请中的重要地位,预算编制主要由课题部门科研人员根据目标-任务进行概算,由于科研人员对经费支出范围、支出标准的相关规定缺乏了解,测算过程中不能把握计量标准和成本计算方法,仅凭经验和主观意识安排预算,经费预算的编制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预算与项目实际需求偏离较大,这也导致项目进行阶段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比较困难,实际项目经费支出与预算吻合度不高现象普遍。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全过程;动态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贯穿于项目全过程的资金和财务管理本身也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二者并不是平行孤立的。因此,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财务通常会以主办和协办的双重身份交替出现。
在现代会计理论下,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已不简单的局限于算账、报账、记账,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参与到经济活动的分析控制和支持决策。如何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全过程动态管理,是近些年科研单位比较重视的问题之一。通过多年的财务管理工作实践,我认为,加强项目经费全过程动态管理、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入手:
一、构建良好财务平台,做好事前控制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近年来财政部、科技部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例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等。
科研单位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综合考虑经营机制以及不同管理层的管理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和优化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改进基础工作,为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提供政策依据和保障。
2.做好人员保障。要搞好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参与项目管理的能力。科研单位应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务队伍———能够将财务管理工作融入到科研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服务。
3.转变意识,提前介入,加强预算审核。长期以来,财务与项目人员沟通不畅,财务人员不懂项目,项目人员不懂财务术语。财务人员主动参与到项目申请、预算、实施、验收决算等各个环节,加强与科研项目人员的沟通和交流。
在科研项目立项申报阶段,财务人员应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与科研项目工作人员一起完成任务书、预算书的编写。必要时,科研单位应设置专门的预算审核小组,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审核,防止预算编制的随意性。
4.按项目设定岗位分工,对项目经费实施归口管理。为明确责任归属,财务部门对各个科研项目开支情况、资金使用程度进行归口管理、跟踪,按经费类别设置项目主管会计,如基建会计、预研经费会计等,为项目的及时有效管理提供保证,防止出现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人人参与、无人负责等局面。
二、不断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做好事中控制
1.进一步完善财务的建帐工作,保证科研项目单独建帐,单独管理。通过ERP综合财务管理系统,在帐务处理上保证科研项目独立成帐,专款专用,以利于项目管理和项目验收。
2.提高财务审核把关能力,保证项目开支合法、合规、合理。对不同合同内容下取得发票的类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发票抬头、发票内容的填写以及发票专用章的加盖。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项目单位应严格按照课题任务书开支预算,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挤占和挪用。
3.定期考评,及时跟进并做出反馈。财务部门应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帮助项目组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进度,保证经费开支进度与项目开展进度的合理一致性。做到实时核对,将项目实际开支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内,定期清理及时反馈给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调整。
4.完善成本核算方法。财务部门应坚持一贯性原则,统一核算口径,尽量确保管理费用在各个科研项目之间,尤其是纵向与横向课题之间的费用归集和成本划分,合理分摊间接费用。
三、完善项目后续管理规范,做好事后管理工作
1.积极参与项目验收,及时做好课题的结账和报表决算工作,并根据上级主管单位的要求组织项目的专项审计工作。
2.充分发挥内审部门作用,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执行情况的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提升科研项目的运行质量,推动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3.总结经验,指导工作。通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自我总结、内部审计自查、结合项目验收过程中的项目主管单位的验收意见、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对项目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韩启忠.加强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之管见[J].河南农业科学, 2011,(8)
关键词:石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为激励发明创造,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规定,2009年科技管理部组织制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公司专利管理办法》。9月16日-21日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科技信息处组织各二级单位科技管理人员,按照股份公司要求和公司法律风险控制的规定,聘请了股份公司科技管理部、科技成果评估中心、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专家进行了“科技成果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科技奖励”、“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评价及案例分析”、“科技管理平台的应用”等专题讲座,并传达了集团公司科技知识产权培训班的相关内容和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何盛宝的讲话精神。
在之后的研讨会上各石油院校都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照检查了目前科技管理、科技研发及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措施和办法。现以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石油院校在科技管理及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随着近几年各类学院高学历人员的不断增多,科研管理方面,首先要激发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教研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充分调动学术带头人及其团队的积极性,探索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科研项目为纽带、高水平学术为核心的多样化科研组织机制。其次,将创新的科技成果有效地实现产业化,让其尽快地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为油田生产服务,是石油类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之间的重要性。并逐步加强石油类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的科技成果转化。
一、石油类高院校现阶段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我院为例,我院属于企业办学,油田公司为学校办学从各方面提供了大量资金,近几年我院有几十项科研项目在油田公司成功立项,但大部分项目鉴定完成后就将成果归档入柜,无人问津,所以在今后的科研管理中要加强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和专利实施等方面的管理。因此,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对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人员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⒈ 观念和意识
当前,在高职学院中大家更多关心的是立项、争取经费、成果鉴定和报奖,而很少有人做到把科技成果转化贯穿于整个科研管理的全过程为油田生产服务,更少有人意识到专利权会给自己开拓市场提供方便,使高职学院自然形成了一套重学术水平而轻视生产服务的科技成果鉴定和奖励机制,形成了重论文、重成果奖励而轻视专利的弊端。
⒉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不畅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继实验、开发、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及发展新产品等活动。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着顺序相连的三个阶段:一是成果的立项和研制阶段;二是成果的转移阶段即中间试验阶段或工业化试验阶段;三是科技成果的应用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目的是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目前,高职学院的科研人员在选择科研项目的时候,只是出于自己学科相关的研究方向,一旦有阶段性成果,也只是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所以,这样的科研成果大多没有市场前景或者和市场的关联度不大,即使申报专利,也只是为申报而申报,一旦获得专利授权便束之高阁。另外,石油企业在制定政策时没有把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摆到一个重要位置上,专利等知识产权指标在科技活动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小,成果鉴定、论文、获奖等仍是科研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教师职称评定时的考核指标。在这种政策导向下,重轻专利实施、重成果鉴定轻专利申请的现象很普遍,许多科研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 丧失了作为专利或专有技术的保密性而不能得到法律保护,从而失去了作为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同时也造成科技成果的资产和权利流失。
⒊ 管理体制上的各环节脱离
科研到底是为了什么?能否为石油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在申请专利方面,如果有一个专利指标,学院、油田公司会想方设法帮着申请,但最终成果转化如何、专利申请的质量到底怎样却考虑甚少。最根本的原因是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着脱节的现象:科研在立项前缺乏知识产权研究分析,重申请,轻转化,授权后如何管理又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为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目前申请费、维护费都由油田公司出,这项政策极大的鼓励了一些科研人员,但申请成功后的后续管理不到位。造成了知识的严重浪费。
二、加强石油类高职院校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管理的建议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者,不仅要注重知识和人才资源,更要注重管理者的业务水平,这是提高高职学院科研管理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1.科研管理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学习精神并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除了要不断更新自身所从事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知识产权、计算机、外语的基本知识,注意掌握各学科前沿的研究态势,了解相关的国内外石油类学术最新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科研的信息管理、经费管理、项目管理和成果管理等工作,才能从容处理好校内外千头万绪的工作和矛盾。
2.科研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当前高职学院的科研管理,只能做一些上传下达的工作,充当“中转站”的角色,维持长远的管理工作,难以把工作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细致化及更趋合理化。科研工作要有所突破和创新,管理者就必须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创造。结合石油企业情况,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健全、完善、创新各种管理办法;在学科队伍培养、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建立公平、完善的制度和措施,营造一个时间充裕的工作环境和自由公正的学术氛围,使科研管理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从而让科研工作迈上一个个新台阶。
3.科研管理者还要不断提高组织协调、对外开拓的能力。随着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科研人员单凭个人的力量已难以完成一些综合性重大研究课题。因此,学院的科研管理不仅要尽快建立重大课题集中攻关机制,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凝聚力,建立学术团队,加强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的意识;同时要求科研管理者应该具备组织协调意识,与生产现场的相关的科研力量组织起来,找准切入点,协作攻关争取多拿项目、多出成果。
4.科研管理者还应加强与校内其他管理部门如人事、财务、教务、企业的生产现场等的业务联系,以形成管理上的合力。每学期按时组织具有科研能力的人员系统学习石油企业的体系文件安排部署了下一步科技管理工作任务,并就科技立项、科技投资、项目津贴、鉴定验收、科技奖励、知识产权、合同审查、重点项目的过程管理、中评估检查的组织、科研项目的周期、技术发明奖奖项、项目津贴和科技奖励单元等相关专题进行研讨。
三、结束语
总之,石油类高职学院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应把科研管理和成果转化管理及油田公司的政策宣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科技人员进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促进科技工作的稳步发展。通过深化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形成有利于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焕发科研活力,更好的为学院创造效益、为石油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孙红卫.略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J].浙江政法干部学院学报,2001,(2).
[2]王晓娜,郭永立.试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J].情报科学,2002,(7).
[3]杨桂荣.高校知识产权情报的存在形式与开发利用[J].现代情报,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