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检测市场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

第1篇: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市场经理

直接上司:市场总监

主要工作:组织部门人员完成市场策划工作,监督管理销售部门的工作进度。

岗位职责:

(1)组织编制公司年、季、月度销售计划及销售费用预算,并监督实施(为销售部设计指标);

(2)组织公司产品和竞争对手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情况的调查,综合客户的反馈意见,组织市场调查分析,市场机会开拓和合作伙伴开发;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提交公司管理层;

(3)编制与销售直接相关的广告宣传计划,提交总经理办公室;

(4)制定本部门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下属人员的执行情况;

(5)对下属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考核;

(6)组织建立销售情况统计台账,定期报送财务统计部。

职位要求:

对市场营销工作有较深刻认知;

有较强的市场感知能力,敏锐地把握市场动态、市场方向的能力;

有密切的媒体合作关系,具备大型活动的现场管理能力;

工作努力,积极进取,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

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较强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广告企划主管

直接上司:市场部经理

主要工作:策划设计广告、制作广告、CI设计实施以及终端POP美工等

岗位职责:

(1)开发和维护公司与政府有关机构、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

(2)组织企业各种资格认证、技术鉴定、政府科研基金申请申报、各种荣誉申报等工作;

(3)协助组织公司市场活动;

(4)协助创建企业品牌,传播企业文化;

(5)主持公司媒体公关活动,制定并组织执行媒体公关活动计划;

(6)负责竞争品牌广告信息的搜集、整理,行业推广费用的分析,主持制定产品不同时期的广告策略,制定年、季、月度广告费用计划;

(7)正确地选择广告公司,督导广告及制作公司的工作;

(8)进行广告检测与统计,及时进行广告、公关活动的效果评估。

职位要求:

对市场营销工作有较深刻认知;

熟悉业务策划活动程序;

熟悉企业项目投标、竞标流程及运作者优先考虑。

产品主管

直接上司:市场部经理

主要工作:主要工作是了解同类产品的市场动态以及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大胆设想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畅想未来产品,为生产部门提供设计思路)

岗位职责:

(1)制定竞争对手、行业信息、公司产品信息等市场调研计划,全面展开市场调研工作;

(2)分析总结调研信息,确定调研结果,为公司的总体战略制定提供相关依据;

(3)策划、组织市场活动,安排公司产品宣传,并反馈总结所有信息、收集和应用产品市场信息;

(4)策划新品的上市和已有产品的更新换代,包括:计划的制定、实施,广告创意,宣传文章的撰写及活动的策划、实施;

(5)协助销售部门的销售工作,维护供方关系。

职位要求:

熟悉所在产业、行业的生产过程;

具备宏观规划能力,优秀的信息分析能力;

具备较强的口头及书面沟通能力和商务洽谈能力;

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积极主动、灵活应变、认真负责;

第2篇: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实践经验

开展员工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可以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防止“虎头蛇尾”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与监督、激励与约束,全面、客观、公正、准确、规范、高效评价员工履职情况,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工作热情。因此,对员工开展绩效目标管理与考核,越来越受公司(企业)的青睐。为了使员工绩效管理工作切实可行,公司(企业)纷纷制定出台更为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目标管理实施细则。笔者作为兼职人事经理,曾参与其中,对开展绩效目标管理工作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和看法。

一、开展绩效目标管理,关键在于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

从第一次月度考核来看,个别科室对制订目标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如有的科室就把一些工作过程的描述作为本科室的工作目标,而没有设定该项工作的完成结果是什么。如项目室制订的一个分项目标:开展**项目市场调查。这样的“目标”是无法考核的,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是如何进行市场调查的,甚至可能到了月底我们连他们去没去做市场调查都无法断定。而正确的目标设置应为:开展市场调查,并提交《市场调查报告》。这样的目标就非常明确,并且,可以依据所设的目标提出具体考核的标准,明确报告提交的时间、报告的内容、报告所涉及的数据的准确性等等。

为避免各科室在设置目标时产生类似的偏差,需对各科室所制订的各项工作目标提出相应的要求,目标的制定需把握如下原则:一是目标必须具体,在工作的“关键绩效指标(KPI)”栏内要明确工作项目的产出结果。二是目标必须可以衡量,在表中“评分规则”栏内要明确工作项目的量化标准。三是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在工作“完成情况描述”栏内要明确工作项目的截止日期。四是根据完成目标的难易程度及其重要性,为工作项目设置相应权重,权重之和须为100%。这样当每项工作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对完成的结果进行考核。

员工绩效目标考核时,由于受客观因素的限制,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能够完成,不在于科室(个人)努力以否,那么对这些工作任务又如何设置目标?如何考核?个人的看法是:

设置目标要注意一个很重要的原则: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也就是说设置目标的前提条件是该项工作经过科室(个人)的努力,是肯定能够实现的。

如果某项工作受客观因素限制,我们无法确定能否完成。那么是不是我们就不对该项工作提要求、进行考核呢?肯定不是。对于可以明确的工作,我们可以侧重于结果管理,通过设置目标,进行考核。

二、开展绩效目标管理,重在抓落实,做好分解,强化全过程和各环节的执行。

目标管理的精髓在于科学地处理了实现目标的过程,过程孕育结果,结果检测过程。将总目标逐步分解、逐条落实,逐项完成,可以将目标分解至全体员工,通过层层传递,达到人人身上有指标,为实现目标共同奋斗;还可将目标分解为周工作安排、月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计划。在确定各项工作目标的同时,要强化绩效目标考核,制定完善具体的操作性强、双方均能接受的考核标准。这样不仅便于考核期满后能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也能使各科室、员工清晰明了单位对工作的具体要求,从而在工作中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标准的设立一是要清晰明确,避免导致员工对目标理解产生歧义或困惑;二是考核标准要客观,并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要予以状态描述;三是标准之间要协调,不能相互冲突;四是考核标准要全面,构成完整的考核体系;五是考核标准必须有效、可信并能为考核双方所接受。另外,由于有些工作项目相当复杂、实施的难度很大,考核的标准难以做到精确,在此情况下需对此类目标设置考核标准时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不必每项标准都要做到细化和精确。

三、开展绩效目标管理,要进一步精细化考核工作。

1、考核什么?这实际上是考核目标的设定问题。兼职人事经理应对考核目标、考核标准设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把关。必要时可会同领导及其他有关人员对工作计划进行研讨后,提出参考意见。

2、如何考核?就是说我们怎样对工作进行评价的问题。这需要在考核前针对考核目标提出评估标准(考核标准)。在工作完成后,参照事先拟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兼职人事经理可以要求科室提交证明工作业绩的相关材料。兼职人事经理也有权向有关科室收集考核材料,以保证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兼职人事经理根据考核材料并参照事先所设定的考核标准对业务科室、员工上月目标的完成情况(有客观依据的)进行评价,并提出考核意见;如有必要兼职人事经理也可召集有关科室及人员对科室、员工目标的完成结果(无明显客观依据的)进行界定。

3、谁来考核?对于同一工作结果,不同的人来评价,肯定结果不会相同。那么到底谁说了算呢?个人认为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一是如果工作结果是客观的(如数据等),那么就是这些客观的依据说了算。二是有些工作结果没有客观依据,那么按照客户至上的原则,就是客户说了算。这个客户可以是内部客户也可以是外部客户。当然,每位员工的终极客户都是公司(公司给员工发放薪水),因此公司对每位员工拥有最终考核权,而代表公司的各级领导,则是最终的考核权人。所有员工的考核,由所在单位的领导进行最后的审定。兼职人事经理负责向单位领导提供相应的、全面的考核资料,以便做出正确的评估。

第3篇: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摘要:本文在充分认识写作素质在建筑类高职院校基本素质课程体系中所占独特地位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开发实践情况,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写作素质课程开发思路、基于岗位实务的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岗位工作环境教学模拟及因内容而异的多种教学方法应用情况进行了充分的阐述。

关键词:岗位工作能力写作素质课程开发实践

基于岗位工作能力的建筑类高职学生写作素质课程开发在建筑类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写作素质是从业中进行有效沟通的一项无价的技能,它在建筑类高职院校基本素质课程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

写作素质课程开发,按照“工作过程需求”制订“教学大纲”编写“教学讲义”学生“写作实践”共同“总结完善”的途径展开,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课题组基于建筑企业相关岗位工作过程的实际需求,不过分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以“实用”为原则构建了此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完全以岗位工作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制定与各专业相适应的教学要求。达到既保证不同专业对于应用写作知识的基本共性要求,同时满足不同专业特殊的个性空间选择需求,以适应不同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为此,本课题组2009年进行了职业岗位和能力培养的需求情况调研,从行业从业人员、建筑类院校从教人员、在校学生三个角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课程组再次重新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重新构建了教学内容体系。在具体的课程内容安排上,基于建筑企业相关工作过程所需要的教学过程为主线,突出了“模块组合”的思想。

二、基于岗位实务的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课题组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采用递加式提出教学目标要求办法,减缓学生畏难心理;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来精心的安排每次课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工作任务设计科学,每次课前布置好学生应准备内容,使学生准备充分,利于学生在教学中顺利、全面地完成学与练的教学过程,确保以学生实践带动理论学习,同时,对实训项目跟踪落实,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设计的写作素质课程模块分解如下:

模块性质 模块类别 模块内容 学时 实训 适用专业

论 实践 合计

共性模块 目标模块 能力目标 任务要求 实训流程 2 2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给排水工程技术

设备安装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制冷与空调

供热通风空调

建筑工程技术

……所有建筑类专业

公文模块 通知通报 1 1 2

函会议纪要 1 1 2 项目1

事务模块 简报 1 1 2

演讲稿 2 2 4 项目2

计划总结 2 2 4 项目3

市场调查报告 1 1 2 项目4

礼仪模块 求职信 自荐信 2 2 4 项目5

礼仪致辞 1 1 2 项目5

检测模块 写作知识测试 写作实践检测 情景模拟实训 1 1 2

小计 14 12 26

个性模块 工程模块 招标书 1 2 3 项目6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制冷与空调

建筑工程技术

……部分建筑类专业

投标书 1 2 3 项目6

小计 2 4 6

财经模块 经济合同 1 1 2 项目7 建筑经济管理

工程造价

计算机应用技术

物业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

可行性分析报告 1 1 2 项目7

小计 2 2 4

法律模块 状 上诉状 答辩状 1 1 2 项目8

小计 1 1 2

模块化的写作课程素质开发,适应了各专业需面向的工作岗位不同,需解决的问题不同的实际情况,例如:建筑工程技术与物业管理二个专业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有共同的目标、公文、事务、礼仪、检测等专业能力共性模块;在教学内容专业能力个性模块的处理上便各有侧重:建筑工程专业安排了招、投标书的讲授;而物业专业则侧重法律用文体的写作。

三、岗位工作环境教学模拟

课题组利用学院的各种资源,仿真项目实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利用学生就业洽谈室,设置情境,模拟招聘现场,进行求职训练;利用打字室、复印室、档案室,为教学服务,讲解公文印制及归档的过程,并让其亲手操作,了解文件印发、收的知识;利用学院多功能厅、会议室,进行演讲及招、投标等实训;利用学院办公室、系部、及学生社团等联系单位,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社交礼仪知识用以实践等。

课题组还利用各专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结合我院部分专业的“2”+“1”办学模式,开发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空间,既让学生体验了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实际,同时,学生也及时将工作中了解的最新写作信息反馈给教师,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因内容而异的多种教学方法应用

要提高建筑应用文写作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方法的有效与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课程组教师在教学中因教学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灵活的运用了文档实务、学生团队、对应教学、“讲练评”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做有效结合,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文档实务教学法: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根据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精心设计各独立的项目实训内容,分解了典型的工作任务,并通过文档实务教学予以贯彻实施。在具体教学中,创设具体情境,强化写作思维训练,注重课堂内外结合,在写作实践中引领学生探索和理解应用写作的原理、规律,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与自我发展。提高了学生在写作应用方面的能力,突出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学生团队法:根据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多少,按组数(组数固定)自由组合,进行合作练习后以团队为单位推荐代表参加竞技(设有小组队员发言时间)的办法,最终以团队代表一人的表现给全队成员打分。在所授内容中市场调查报告中问卷调查的写作及演讲较为适用此法。自由组合有效控制了滥竽充数现象,实际情况是较少强弱结合,因在回答质疑中有队员发言时间,学生们往往是强强联合,而越是平时上课不太积极的同学在此教法中表现的较为活跃。实践证明,学生团队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人际交往的协调能力及提高学生语言交流的直接应用能力。

3.对比教学法:即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先向学生阐明二者之间内在的联系,然后在讲解时同时分析二者内涵,再同时分析格式、内容要素等,边分析边找出二者的异同。此法便于学生找出二者的差别,了解各自的特点,如讲解到位,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把握将更深刻,要求教师讲课时要把握好授课节奏,并随时观察学生接受情况。在总授课学时较少的情况下,可尝试使用此法。运用此法时选用的对应教学内容应有内在的联系,有可对应性,方可实行。如祝词类文体写作中,欢迎词与答谢词可采用此法讲授,计划与总结也可采用此法进行讲解。

4.讲、练、评相结合教学法: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课程组在运用此法时更侧重“评”,事先要全面批改学生作业,全面掌握学生的写作水平及写作情况,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讲评,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为有效的途径,选取带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进行评议,个别问题进行单独沟通,不漏掉一个同学,当学生看到你在他作业本上的圈点,看到对他作业的点评,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同时,学生动手写过之后的点评才能促其更好地完善写作能力。

实践证明,基于岗位工作能力的写作素质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满足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职业道德素养,进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正光.高职课程及其体系和目标研究

[2][美]丹尼斯•沃克拉迪.美国教学创意手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4篇: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一、2009年以来,原装进口奶粉在进出口贸易上的变化情况

(一)2009年以来,原装进口奶粉增长迅速,奶粉出口量明显下降,奶粉净进口量增速显著。

2009年,原装进口奶粉在我国干乳制品的进口份额所占的比重达到42%,比2008年增长了13%,而我国奶粉的出口量在干乳制品的出口份额中占60%,相比2008年减少了19%;2009年,我国进口的国外原装奶粉数量达到24.78万吨,相比2008年增加了145.6%,而我国奶粉的出口量仅为0.97吨,仅仅是2008年奶粉出口量的15.2%。由于奶粉进口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奶粉出口量的大幅下降,使我国的奶粉净进口量出现大幅的增长,达到了23.8万吨之多,相比于2008年增加了整整5.4倍,甚至达到了2009年我国国内奶粉生产总量的21%。

我国奶粉进出口贸易之所以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土企业利益和保障本国食品健康安全的目的,对我国的奶粉出口采取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限制措施,更主要的原因在于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的恶劣影响,严重破坏了国内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的印象,导致社会公众对国产奶粉信任危机的发生,将消费需求转移到原装进口奶粉上,导致对原装进口奶粉的消费需求持续旺盛,致使奶粉进口数量的大幅提升。根据中国奶业协会在2010年6月针对青岛消费者进行的乳品消费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在购买奶粉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选择原装进口奶粉。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会有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从2008年9月发生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原装进口奶粉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份额大幅提高,增加幅度大约达到30%左右,国产奶粉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份额则相应地减少了大约30%左右。

(二)全脂奶粉是原装进口奶粉的主体,其市场份额不断得到扩大。

近10年以来,在我国市场上的原装进口奶粉中,全脂奶粉的进口数量在大多数年份都要多过脱脂奶粉的数量,因此成为原装进口奶粉的主体。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使这种态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在2009年,我国原装进口奶粉中的全脂奶粉的进口数量为17.48吨,相比2008年达到了298.2%的增幅,而原装进口奶粉中的脱脂奶粉的进口数量则为7.04万吨,相比2008年,增幅仅仅为27.5%。2009年原装进口奶粉中的全脂奶粉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为71.3%,而2008年全脂奶粉的市场份额为45.5%。

原装进口奶粉,特别是全脂奶粉快速增长的进口量反映出了市场上旺盛的需求和奶源供给紧张的供需矛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市场对于奶粉的需求仍然存在,三聚氰胺事件的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彻底消除,而国内市场以及一些乳制品加工企业对于国内奶源仍然缺乏信心,因此导致国外原装奶粉的大批量进口,另一方面,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很多奶农放弃了奶牛饲养,做出倒奶、杀牛的行为,因此国内牛奶产量大幅下降,由于奶源出现减少,也促进了国外原装奶粉的进口。根据中国奶协的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奶牛饲养的数量是1218.5万头,相比于2008年减少了1.2%,牛奶的总量是3518万吨,相比2008年也减少了1.1%。由于奶牛饲养的存栏数恢复周期是3年,而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仍然存在,由此带来的奶牛饲养数量下降的现象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改善,这就意味着国内奶源紧缺的现象将持续存在。

(三)原装进口奶粉来源地集中,新西兰奶粉成为国内市场主导。

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奶粉市场上,原装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08年之前的30%左右,迅速发展到了50%以上。在高价位的奶粉市场上,原装进口奶粉的占有率更是达到了70%以上,可以说原装进口奶粉不仅在中国市场成功抢滩登陆,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直接威胁到国有奶粉产业的发展。

根据调查统计,我国国内市场上的原装进口奶粉的原产地主要是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根据调查统计,我国奶粉市场上的原装进口奶粉有90%来自于这三个国家。其中,新西兰是我国原装进口奶粉的最大供应国家。2009年,新西兰产的原装进口奶粉在我国脱脂奶粉和全脂奶粉两种品类的奶粉市场上的份额都有很大的提高。其中,脱脂奶粉进口数量为4.65万吨,相比2008年增长了156.7%,其市场份额达到了66%,而在2008年仅为33%;全脂奶粉的进口量更是达到了15.74万吨,增长率达到384.4%,市场份额更是从2008年的70.5%增长到了89.3%。

(四)原装奶粉进口价格趋降,市场销售价格节节攀升。

根据中国海关提供的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对国外原装奶粉的进口的价格变化情况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我国对全脂奶粉的年平均进口价格为2398美元/吨,对于脱脂奶粉的年平均进口价格为2215美元/吨,分别仅相当于2008年的年均进口价格的60%和57%,但是原装进口奶粉的终端市场售价却在一直攀升,从2005年以来,原装进口奶粉每年的市场售价平均涨幅都保持在10%到15%左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价格变化,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影响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因素在于受到2007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消费需求整体下降,对于奶粉的消费需求也在出现下降。而在市场供给方面,奶粉生产出现产能过剩,世界范围内对于奶粉的生产供给不断增加。由于消费需求的下降和市场供给增加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原装进口奶粉进口价格的下降。但是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2009年以来,中国国内市场对于原装进口奶粉的需求开始出现井喷,并长期保持旺盛的需求,因 为有了市场需求的追捧,原装进口奶粉开始不断轮番涨价,甚至在中国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上的产品价格出现了巨大的内外价差。以某品牌原装进口奶粉在英国和中国市场的价格做比较,相同的品牌、容量的奶粉,在英国仅销售101元人民币(约合9.97英镑),在中国市场上则售价248元。原装进口奶粉在国外价格不断下跌的同时,在中国市场上价格却依然只高不低,由此可见一斑。

二、原装进口奶粉进口关税下调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2012年,国务院财务部题为《2013年1月1日起我国调整进出口关税》的公文,其中对于原装进口奶粉的关税进行了明确的调整,尤其是包括氨基酸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等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的进口关税由原来的20%调降至5%。据了解,目前中国海关对于原装进口奶粉的征税情况分为进口关税以及税收分增值税这两种。假如原装进口奶粉来自于中国贸易的最惠国,则需缴纳5%的关税以及17%的增值税;假如是美国等普通的贸易国,则需缴纳40%的关税以及同样是17%的进口增值税。按照常理,当关税降低时,原装进口奶粉的成本也会因此有所降低,则终端市场价格也会得到相应的调降。

然而实际情况是,原装进口奶粉的市场价格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根据奶粉行业业内人士透漏,原装进口奶粉需要缴纳的5%的关税虽然会在公司进口奶粉产品的成本上占到5%,但分摊到终端市场上时,大约只占到原装进口奶粉销售价格的0.5%还不到。根据调查,原装进口奶粉在流通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至少5%的加价,进口关税在原装进口奶粉的经营成本中所占的权重并不大。一罐原装进口奶粉进入到中国市场,扣除必须缴纳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还必须缴纳10%的质量检测费用、10%的费用、大约20%到30%的经营成本费用,以及大约10%到20%的渠道费用等。因此,由关税降低所获得的利润并不能对快速增长的经营费用有所弥补,所以原装进口奶粉的终端销售价格降价的可能性很小。

此外,由于原装进口奶粉在针对中国市场制定的品牌发展战略是将其产品定位为大品牌、高定价的奶粉产品。这些原装进口奶粉品牌公司或商在营销推广中传递的是越贵越值得消费者信任的消费观念,并借此通过将原装进口奶粉打造成具有高品质的品牌形象,以稳定其高定位的市场价格。因此,最近几年原装进口奶粉的市场价格持续保持上涨的趋势,虽然原装进口奶粉中的特殊配方奶粉的进口关税下降的幅度较大,但是特殊配方奶粉在原装进口奶粉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不可能对原装进口奶粉整体价格的上涨趋势造成撼动,降价的可能性则更是微乎其微。

三、原装进口奶粉的市场价格趋势及前景预测

根据相关市场调查分析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奶粉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00亿人民币,中国奶业协会的统计报告则表明中国奶粉市场上,高端产品市场的成长速度飞快,年增长速率达到3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来看,在奶粉市场的需求上,我国早已经成为世界上排在第二位的奶粉消费大国。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每年的平均人口出生率大约是12.76%左右,每年的新生儿数量达到1700多万,这其中就有20%以上的婴幼儿是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主要的辅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上的潜在需求大约能达到40万吨/年,按照平均零售价格100元/千克来计算,每年的市场总量将达到300亿到400亿元人民币左右。

中国的原装进口奶粉市场上高端产品市场成长速度飞快,以雀巢品牌的婴幼儿奶粉为例。雀巢婴幼儿奶粉初次登陆中国的时候,它的品牌产品婴儿配方奶粉力多精定价为18元/400克,这样的价格相对于当时的工薪阶层而言,已经是高端产品。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和市场变化,目前高端奶粉市场上的产品价格大约是200元/千克以上。由于中国消费对于国产奶粉的信心不足,同时受到“越贵的东西越好”这种消费观念的影响,国际品牌的原装进口奶粉在中国的奶粉市场上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其在国外的奶粉市场,因此,国际品牌的原装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上的利润空间十分巨大。与此同时,国际品牌的原装进口奶粉又一直涨价,仅在2010年半年间,原装进口的婴幼儿奶粉就经历四次涨价,且每次涨价的幅度都较大,国际品牌的原装进口奶粉如雅培、明治、惠氏、美赞臣、多美滋以及雀巢等都在全线涨价。

未来的中国奶粉市场,由于国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不足,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很难再恢复,市场消费需求仍将转移在原装进口奶粉上,因此预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假如没有发生重大的变故,原装进口奶粉市场价格将至少继续保持原有水平,并且还保有一定的上涨潜力。

四、结束语

在国内奶粉产业发展受阻而原装进口奶粉持续走俏的情况下,对原装进口奶粉的市场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有助于促进国内乳制品行业进行改革和发展,以尽快恢复消费市场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参考文献:

苏盛华.高端婴幼儿奶粉营销策略浅析.中国乳业.2007,(11).

吴宏伟.14城市婴幼儿奶粉市场调查报告.中国乳业.2008,(8).

姚冬琴.40万吨婴幼儿奶粉市场猜想谁来哺育中国宝宝.中国经济周报.2009,(34).

潘瑶.婴幼儿配方奶粉新进展.中国乳业.2007,(11).

普天盛道奶粉项目研究部.2011:中国奶粉大考.中国乳业,2011.

第5篇: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一、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自然环境不同,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设计也就不同,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水利工程项目。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水利工程施工周期长,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一旦失事,将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其工程质量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水程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犹为重要。

笔者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就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五大因素如何进行控制进行论述。

二、培训、优选施工人员-奠定质量控制基础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

*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这就需要领导重视,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和监督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国家和水利部颁布的质量标准、施工规范、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做好后勤保障,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靠质量教育、靠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靠培训和优选。

三、严格控制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打好工程建设物质基础

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当前,在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各种销售名目繁多,有“回扣销售”、“有奖销售”、“送货上门销售”等,对采保人员是极大的诱惑。因此,要把好采购关,首先就需要从制度上进行顶层设计,总公司设立集中采购中心,各项目部的大额物资均由采购中心集中公开招标采购,这样就可选择信誉好,质量有保障的厂家或供货商提供建筑材料和设备,杜绝了暗箱操作,堵住了假冒伪劣建筑材料和设备进入施工现场的通道。同时建立合格供应方名册,对信誉差的供货商列入黑名单。对于小额物资和零星材料,仍然只能由项目部自行采购,在公司的物资采购制度中就必须严格规定以下四点:

1、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由项目部物资部门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市场行情,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至少优选三家有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才能控制材料质量。物资部门应向项目部提交市场调查报告。

2、项目部成立物资设备管理委员会,对优选的三家供货商进行评估,应有评估报告。经过评估最终选择供货商,签定供货合同,供货合同应符合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项目部物资设备管理委员会受总公司采购中心的业务领导,接受采购中心的监督和检查。

3、优选采保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守信于企业,忠于职责的人任采保人员。如发现采保人员有循私舞弊行为,应做出严肃处理,并调离本岗位。

4、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严格按设计要求,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 不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并且追踪其出处。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四、推行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工程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责任。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各分部、单元工程均要全面实施到位管理。在实施全过程管理中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情况和工程的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第6篇: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价值基点;价值最大化;战略;顾客价值最大化;披露

企业是一价值创造系统,不管企业规划什么目标,进行什么创新,有一条是根本的,那就是企业价值创造系统存在,这是硬道理准则,所以,关注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系统存在的根本和核心影响活动、因素,显得很必要。

一、企业价值基点的涵义

企业价值基点的定义为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基础和核心作用的相关活动或因素。如果把企业价值创造系统比喻为一棵大树,那价值基点就好比大树的根。其有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价值性

价值性是企业价值基点的本质特征,体现了企业价值创造主体活动的性质,也体现了笔者研究分析的角度,即从价值创造和价值管理的角度来认识它。

(二)主导性

主导性是企业价值基点的功能特征,价值创造过程是系列环节、多重角度、数层结构组成的,其中企业价值基点对关联环节、不同角度、特定结构起支撑发动作用。

(三)广泛性

企业价值基点存在于一切企业价值创造活动中,没有企业价值基点的企业价值创造活动是不能长期创造价值的,因为活动本身缺乏存在的基础。但区别于平时讲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存在于有竞争力的竞争性价值创造活动中,是部分企业或其他主体存有的能量。如受国家垄断影响的公共事业部门不一定在价值创造活动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需要竞争,而其一定离不开国家的垄断政策,这就是它价值创造的价值基点。

(四)多样性

企业价值基点存在的形式是多样的,包括企业规模、技术、资源、管理活动等,这区别于企业的“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价值基点运作的结果,其是用业务量衡量的,而企业价值基点是由相关活动和因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力决定的。

(五)内在性

企业价值基点的表达形式应该是企业可以控制的存在状态,任何外在的不可控存在状态不宜表达为企业价值基点,否则,将缺乏现实的操作意义。如地震是否发生直接关系企业的存在,但地震发生与否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不宜表达为企业价值基点。

(六)必要性

企业价值基点是价值创造保持水平和向高水平提升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企业价值基点有时需在一定辅助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基础作用。如:一个有悠久历史品牌的企业,管理水平跟不上,就可能使企业衰败。

(七)动态性

企业价值基点有时是以一定的市场资源条件存在为条件的,当相关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价值基点有可能发生变化。如:在证券市场繁荣的条件下,公司的证券业务将可能是企业的价值基点,但当相关因素发生变化,证券市场呈萧条状态时,证券业务可能是花钱不赚钱的业务。

二、借助EVA发现企业的价值基点

EVA(经济增加值)本质上就是减去资本成本的自由现金流量,它是对传统自由现金流量的修正。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时通常采用的会计利润及现金流指标存在明显的缺陷,难以正确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因为股东的投入是有成本的,会计利润未考虑企业权益成本的机会成本,企业的盈利只有在高于其资本成本时才为股东创造价值。EVA也被称为“经济利润”,它衡量了减除资本占用费用后企业经营产生的利润,是企业经营效率和资本使用效率的综合指标,是衡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较为科学的一个指标。

经济增加值(EVA)= [资本回报率(ROIC)-加权资本成本(WACC)]×投资资本(IC)= 扣除调整税的净营业利润(NOPLAT)-资本总成本(WACC × IC)

资本回报率(ROIC)=销售利润率(EBIT/S) ×资本周转率(S/IC)

加权资本成本(WACC)= D×(1-t)KD/(D+E)+E×KE/(D+E),其中:D为负债总额;E为权益总额;KD为平均负债成本;KE为平均权益成本(可用以下CAPM模型估算);t为所得税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KE=Rf+p(Rm-Rf),其中:Rf为无风险报酬率;Rm为平均风险股票必要的报酬率;p为股票的贝塔系数。

投资资本(IC)即总投资额,是一个公司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在各类资产上进行投资的总和。它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本的新增额和其他资产的新增额。

EVA不仅可以有效度量股东价值的实现程度和公司的真实业绩,还可以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行为。也就是说,EVA能促进价值创造,是一种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机制。我们需要知道价值是在哪里创造的,即确认所谓“企业价值驱动因素”。通过EVA公式的分解,能够找出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决定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的资产配置、业务经营以及影响资本成本(主要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公司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等。

通过对EVA这个核心标杆的分解和敏感性分析,可以将其他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与公司价值的衡量标准紧密联系在一起,找出对EVA影响较大的指标,即那些关键的价值驱动杠杆。再结合定性分析,即可确定企业价值基点。

前述经济增加值模型计算、分解、分析过程,亦可通过下面的流程图表达:

图解:此流程图表达的意思即为通过分解EVA模型,得到和价值创造相关的指标,再在指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相关活动或因素,最后,根据活动或因素影响力是否事关企业价值创造系统存在标准,结合多方面考虑,选择确定企业价值基点。

三、企业价值基点的维护原则

企业价值基点的维护是一大的系统工程,具体到不同企业价值基点,涉及不同方法和不同程序,但总的原则须遵循。

(一)生存原则

生存是硬道理,一切工作的开展前提和保证是企业价值创造系统存在,经济不景气时,生存就是将来更好发展;经济景气时,生存就能共享时代成果。但求生存不代表求落后,不能产生更优效益的生存不是企业追求的生存,企业有更好项目时,在符合风险收益对称的条件下,企业亦可积极争取;求生存不代表负效益生存,如企业现时已亏损,预期未来不会有转机的可能,企业此时的生存状态亦不是应追求的生存。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

企业价值基点维护保证着企业价值创造系统的存在,但我们不能仅被动适应,而应积极追求,在发展中求生存,在进取中护成果。这就像踢足球,要想取胜,要想在比赛中不被淘汰,被动防守、一味保护是保守战略,成效欠佳,应伺机进攻,在保护中进取,才能在激烈比赛中胜数较大。

(三)以顾客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原则

企业价值的实现受顾客价值、投资者价值、社会价值、员工价值等影响,而顾客价值是企业价值实现的前提。企业没有顾客,就无法生存,所以在以顾客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多方主体价值,才能将提高企业价值真正落到实处。

(四)立足战略与战术实施相结合原则

企业生存是一个长期问题、全局问题,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选择合适方向的问题。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审视、规划、决策、解决这一问题。但战略的实施需要战术配合,没有漂亮的战术也就没有好的战略实施结果。而且,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竞争异常激烈,外在环境变化越来越快,生存稳定性越来越差,企业时刻面临事关生存的经营风险。在企业生存问题还没解决之前,企业经营思路、战术安排均应立足于先生存后发展、先战术后战略。

四、完善会计核算,建立企业价值基点披露体系

(一)关于企业价值基点的核算内容

将企业价值基点纳入会计核算范畴,极大地丰富了会计内容。它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充分借鉴吸收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资源与环境会计等一些新的会计分支理论及技术报告、市场调查报告、产业报告等一些业务报告方面方法及风险管理、预警信息系统设计与维护等方面的模型与程序。

2.注重对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无形资产、商誉等要素的核算,关注重大事项、关联交易的效果及效益。

3.有效预测未来,对企业价值基点外在环境进行有效跟踪、预测,从战略层面动态把握价值基点的发展趋势,并在财务层面做出评估。

(二)关于反映企业价值基点的指标体系

会计应综合企业内外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按一定的识别标准,采用系统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描述,对企业价值基点进行概括和说明。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反映价值基点状况的关键。

指标的选择应遵循灵敏性、超前性、稳定性和互斥性原则,具体要做到:1.指标要综合敏锐反映评价对象,不同企业的企业价值基点是有异的,不宜用统一的指标适用所有企业,否则,其就是反映企业整体能力的指标,而不是反映企业价值基点的指标。2.指标数值要易于计算。3.指标的标准要易于取得,以便核对。4.指标既含正面反映的,也有负面反映的。

(三)关于测量企业价值基点状况的理论模型

回到企业价值基点的比喻――树根上,树根是有多条树须的,一条树须因外在或内在环境影响出现问题,可能不至于致命,但坏了多根,可能就危险了,直至大树生命结束。所以如果我们把指标比作树须,可把反映整体企业价值基点状况的模型比作树根的检测仪。

用什么检测仪呢?可以引进风险预警模型,其包括:多元线性模型、Logit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现阶段,模式识别、模糊数学、熵权等理论也被应用于模型的建立。具体运用什么模型,还要看指标评价对象的特征。

(四)关于企业价值基点的对外披露

企业价值基点是事关企业生存的概念,符合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要求,所以,应及时让广大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价值基点的状况,提供前瞻性信息。此信息包含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强调过去为维护企业价值基点所进行的努力、目前企业价值基点呈现的状态及与标准之间关系、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势。

五、结束语

限于水平和篇幅,本文章出现浅陋在所难免,请教于大家的,可归纳为三点:一是行文的思路侧重于从价值管理层面谈企业生存,区别于从市场、其他管理等层面谈论企业生存。二是企业生存问题是一个大话题,以往多是从企业整体角度展开,而本文是从企业价值基点角度展开,其区别就像我们考虑大树存活是从大树整体角度还是从树根角度,这是不同的,或者说重点有异。三是此话题可挖掘领域较多,具体方向包括对各类企业价值基点进行维护研究并实证分析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罗红辉,褚琴. 公司价值管理及其模式浅析[J].时代经贸, 2008(1):52.

[2] 白川.浅析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财会通讯,2006(11):38.

[3] 崔迅等.顾客价值链与顾客满意[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81-90.

[4] 张家伦.企业价值评估与创造[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1-60.

[5] 张书桁.核心竞争力[M]. 北京:金城出版社,2005:1-30.

[6] 林钟高.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195-200.

第7篇: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复合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需求已成为经济社会职业需求的一个强音符。高职院校是经济社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教育必须与经济社会职业市场有机衔接,课堂教学必须要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经济社会复合型、技能型人才需求为目标。为了保障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怎样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进行质量监控?本文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高职教育要以就业导向为目标

高职教育既然是经济社会的职前教育,其课堂教学必须要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能力创新、科技渗透,职业素养、人格为本”为教育理念,要通过“现场模拟、虚拟仿真、案例贯穿、模块训练、技能操练”突出高职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开发、思维拓展、知识延伸、结构优化、综合再现”等方面综合能力,突出职业技术型应用人才培养,以满足经济社会职业发展,使高职教育可持续性地快速发展。

如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对于文秘专业或语言类专业来说,它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毕业生未来就职主要是专门从事办公室文书工作,人才培养侧重于面向专门的文职工作领域,故其课堂教学在文书写作内容上应对各种公务文书、行业文书以及日常应用等文书写作模式都进行学习掌握,但对于理工类其他专业来说,其专业培养限定某一职业领域,如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类等毕业生未来就业从属于经济类职业领域,《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一门限选公共科目,其课堂教学则需侧重学习财经类应用文书,如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报告、经济合同、招标书、投标书等,重点以突出专业领域的应用文写作技能。

总之,《应用文写作》课程无论是作为专业必修课还是限选公共课,其课堂教学都必须进行结构优化,并通过“现场模拟、虚拟仿真、案例贯穿”等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模块训练与技能操练,使之通过实践实操形成写作技能与开发能力,使之得到思维拓展与知识延伸,使之写作应用技能能适应经济社会职业需求。

二、高职教育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

复合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当今经济社会急需人才,高职教育必须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使人才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课程教学改革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1],可见,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课程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是专业建设的实质性内容”[2],开展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必须以课程建设的质量监控为管束,要以“一个试验、两个课型、三个重点、三个层面、三个时段”为监督检查抓手展开教学质量监控。

“一个试验”即:以一个系(部)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监督检查试验点,带动系(部)、学院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两个课型”即以合格课型和精品课型建设为检查验收指令,督促各教学单位狠抓合格课型和精品课型建设。

“三个重点”即:以专任教师培养、系(部)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为教学工作检点,推进全院课程建设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以就业导向为目标。

“三个层面”即:以抓住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重点帮扶教师三层界面为检查突破口,全面推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三个时段”即: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为检查视窗,监督课堂教学情况,确保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质量。

以我院《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在抓课程建设质量监控过程中,学院科研督导处重点选取备课、教学等环节展开质量监控,其做法是协同教务处、系(部)主任以及学院专兼职督导员与系(部)教研室主任等人员,组织开展蹲点听课检查、教案检查、教学文件检查等活动,并组织专兼职督导员对课堂教学实施定期与不定期的听课检查与评议。除此之外,还以其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协同教务处组织开展校内《应用文写作》教学观摩课、研究课活动3节次,组织开展校内学生应用文写作比赛活动1次,使《应用文写作》课程建设得以推动发展,使师生应用文写作技能通过模拟演示与实操训练得以提高。

三、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监控措施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必须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地有计划有重点分时段地全面铺开,以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现已我院《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为例加以探析。

(一)组建课堂教学检查工作机构

为开展常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学院组建了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检查工作机构。一是建立课堂教学检查领导小组,以科研督导处、教务处、各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为主,负责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二是组建课堂教学督导组,聘任退休知名教师、系(部)学科专家或骨干以及校外行业企业专家担任督导员,主要负责对课堂教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常态性质量监控。三是成立学院教学信息站,由各班级从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等人员中推荐1名班干部学生担任学院信息员,负责对本班级课堂教学展开常态性的教学信息收集,以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如《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学院课堂教学检查领导小组根据教学督导工作安排,对其教师教学实施定期与不定期的蹲点听课,对其教案、教学计划、教学总结以及实习实训、教学比赛活动等进行检查与指导,使其确保教学质量。

(二)制定课堂教学听课检查制度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要严把教学质量关,就必须建立课堂教学听课检查制度。以《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为例,我院科研督导处根据学院课程表和本课程建设计划,制定了课堂教学检查计划,先后有计划地组织学院督导员和系(部)教研室主任、学科专家或骨干,对其课堂教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蹲点听课督察与评议指导,对其举行的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如期组织人员进行听课检查与评议,并要求系主任组织相关课程教学人员参与听课评议,使其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得以由点到面推进。同时,为了使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维持动态监控,学院科研督导处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同行开展相互听课评议活动,组织教学信息员定期收集有关课堂教学信息和组织全院学生开展评教活动,确保课堂教学质量良性发展。

(三)实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监控

开展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质量监控。现以《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为例加以探讨。

一是科研督导处组织其所在系主任以及教研室主任,重点以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对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展开质量监控,做法是让本系挑选《应用文写作》课程某专任教师与某班级,作为指定本课程改革研究质量监控的重点对象,树立课堂教学先进典型展开质量监控,帮扶课程改革转改困难的教师。

二是狠抓《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精品课、合格课”建设的质量监控,重点是以“精品课”建设为质量监控标杆,树立课堂教学改革质量标杆,做法是学院每年对精品课、合格课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对“合格课”采用调查问卷、听课打分等评估方式,由课堂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学生群体和教师同行共同进行评估验收,通过合格课验收的课程,教师方可申请精品课程建设;对“精品课”的评估验收,由学院课堂教学改革检查领导小组进行质量监控与评估,对于通过评估验收的精品课,学院给与一定的经济奖励,以激励课堂教学改革发展。

三是科研督导处协同教务处组织本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以及本系任课教师,开展《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改革观摩课、研究课的听课检查与评议活动,促进《应用文写作》合格课型与精品课型形成,使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四是以学院举行的青年教师竞赛课为契机,对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组织《应用文写作》课程青年教师参加比赛的课堂教学,由科研督导处与教务处、专兼职督导员组成听课检查评议团,对其课堂教学进行听课评议,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总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发展。

(四)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全程监控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是其生存需求,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培养社会职业技能型合格人才的关键,因此,必须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全程监控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1.分时段全程监控

分时段全程监控意指:对教师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的备课与试教、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以及考核检测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控。

在开学初上课前,学院组织各相关部门与人员,对教学准备工作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设备仪器、教学文件等进行大检查,确保开学上课顺利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研室、科研督导处和教务处定期、不定期地对本课程授课教师的教案及课件进行检查,以监控备课质量和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学院科研督导处每月均组织学院专职督导员、本系教研室主任开展灵活的不定期蹲点听课检查指导,还有协同教务处、系主任以及督导员,分别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进行3次定期的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

此外,还组织开展教师同行互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师生座谈等教学监控活动,与此同时,每学期还组织课堂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对观摩课、研究课、比赛课、常规课等开展听课检查与评议指导,切实加强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全程动态监控。课程授课结束,学院科研督导处协同教务处、系主任以及教研室,对课程试卷编制进行检查,确保课程考核检测合理、公平、公正、顺利,保障试卷质量。如《应用文写作》课程课堂教学,其各时段课堂教学,包括其教学秩序、教师备课、课堂教育、批改作业、教师命题与试卷批阅、毕业生论文指导与答辩、课程考核及评测等各教学环节,都进行了全程质量监控。

2.多层面全程监控

一是课堂教学多层面全程监控,即指建立从领导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多层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是实行“领导评教、教师评教、学生评教、行家评教、师生座谈”等常态评估的全程监控。

二是加大课堂教学日常监控力度,即是抓好教师的到岗及课堂授课情况以及学生到课率情况、听课检查与评议、评教评学、师生座谈等质量监控活动,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加强完善考试制度,即加强对课堂教学考试改革与管理的检查监控,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大对课程知识的灵活应用考核和教学过程学生能力培养考核的检查监控,对试卷难易度及学生成绩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如《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以上各层面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都有监控记录材料在册可查。(作者单位:贵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纲要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第五章工厂技术方案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七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章财务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1.1.2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或称建设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1.1.3项目主管部门

注明项目所属的主管部门。或所属集团、公司的名称。中外合资项目应注明投资各方所属部门。集团或公司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国籍。

§1.1.4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单位协作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应注明各单位的名称及其负责的工程名称、总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如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则应将承担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担的工程、分工和协作关系等,分别说明。

§1.1.6研究工作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要列出名称、来源、日期。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这些法规、文件、资料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1)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下达的指令性文件;对项目承办单位或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2)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国家和拟建地区的工业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

(4)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1.1.7研究工作概况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要说明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要求;项目拟建的理由与重要性。

(2)项目发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叙述项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进展概况,其中包括技术方案的优选原则、厂址选择原则及成果、环境影响报告的撰写情况、涉外工作的准备及进展情况等等,要求逐一简要说明。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本节需将对有关章节的研究结论作简要叙述,并提出最终结论。

§1.2.1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2)计划销售量、销售方向。

(3)产品定价及销售收入预测。

(4)项目拟建规模(包括分期建设规模)。

(5)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品种和产量。

§1.2.2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项目投产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辅助材料以及动力数量、规格、质量和来源。

(2)需用的主要工业产品和半成品的名称、规格、需用量及来源等。

(3)进口原料、工业品的名称、规格、年用量、来源及必要性。

§1.2.3厂址

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条件。

废水、废渣排放堆置条件。

§1.2.4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项目范围,即主要的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生活设施内容。

(2)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技术。

(3)主要设备的来源,如需向国外引进,则简要说明引进的国别、技术特点、型号等。

§1.2.5环境保护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主要治理设施及投资。

§1.2.6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工厂组织形式和劳动制度。

全厂总定员及各类人员需要量。

劳动力来源。

§1.2.7项目建设进度

§1.2.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分别说明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总额,并按人民币、外币分别列出。

(2)资金来源。贷款额、贷款利率、偿还条件。合资项目要分别列出中、外各方投资额、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

§1.2.9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项目总成本、单位成本。

(2)项目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计算结果。

(4)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换汇(节汇)成本等指标计算结果。

§1.2.10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章中,可将研究报告各章节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

主要技术指标表根据项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规模、全年生产数、全厂总定员,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额、全厂综合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全厂占地面积、全员劳动生产率,年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年总产值、年利税总额、财务内部收益率,借款偿还期,经济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

§1.4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地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说明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经济要求。

§2.1.2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写明项目发起单位或发起人的全称。如为中外合资项目,则要分别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册国家、地址等详细情况。

(2)提出项目的理由及投资意向,如资源丰富、产品市场前景好、出口换汇、该类产品可取得的优惠政策、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等。

§2.2项目发展概况

项目发展开矿指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进行的工作情况。如:调查研究、试制试验、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写与审批过程、厂址初选工作以及筹办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2.2.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资源调查,包括原料、水资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调查。

2、市场调查,包括全国性和地区性市场情况调查;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供需趋势调查。

3、社会公用设施调查,包括运输条件、公用动力供应、生活福利设施等的调查。

4、拟建地区环境现状资料的调查,包括拟建地区各种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状况,大气、水体、土壤等目前环境质量状况等。说明环境现状资料的取得途径、提供单位、以及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取得的环境现状资料及文件名称。

§2.2.2试验试制工作(项目)情况

已完成及正在进行的试验试制工作(项目)的名称、内容及试验结果。这些实验包括建筑材料的试验、拟采用的新工艺技术的试验。对采用的新工艺技术必须有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证明。

§2.2.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各个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及厂址位置的初勘、测量、比选等工作情况。

(2)初步选择意见和资料。

(3)遗留问题。

§2.2.4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2)项目建议书所附资料名称。

(3)审批文件文号及其要点。

§2.3投资的必要性

一般从企业本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项目对宏观经济、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投资的必要性。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1)企业获得的利润情况。

(2)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

(3)扩大生产能力,改变产品结构。

(4)采用新工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

(5)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越条件和竞争力。

(6)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决,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的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阐述市场需求预测、价格分析,并确定建设规模。

§3.1市场调查

§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本产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产品的用途,如果产品是工业基本原料,应分别说明本项目产品在主要使用行业的用途及单位消耗量。

产品经济寿命期论述。调查本产品目前处于经济寿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更新换代的可能时间。

§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本项目产品国内现有生产能力总量,现有生产能力开工率;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利用率。

(2)国内现有生活能力总量在本地区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3)本产品目前在建项目的生产能力及其在地区间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4)已批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年月。

在建设项目和已批待开工建设项目,目前虽然没有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但却是生产能力的组成部分。

§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全国或地区目前的产量总数。

(2)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产量变化情况。

(3)本产品国内保有量与国外有关国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较,以了解国内保有量是多还是少,说明本产品市场需求满足程度。

(4)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进口量及进口来源,主要来自哪些国家或地区;占国内生产量或销售量的比例;进口产品的价格等。

(5)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国内生产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国家或地区出口,出口产品的价格。

§3.1.4替代产品调查

(1)可替代本产品的产品性能、质量与本产品相比的优缺点。

(2)可替代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产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价格分析。

(3)可替代产品进口可能性及价格。

§3.1.5产品价格调查

(1)产品的定价管理办法,是由国家控制价格,还是由市场定价。

(2)产品销售价格,价格变动趋势,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出现的时间、原因。

§3.1.6国外市场调查

(1)产品国外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

(2)国外主要生产厂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销售量。

(3)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及其变动趋势

(4)我国进口该种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的生产能力及变化趋势。

§3.2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和空间商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应对下述各项与市场预测有关的因素加以说明:

(1)本产品的消耗对象。

(2)本产品的消费条件。消费条件因产品特点性能而异,如汽车的消费需要具备相应的道路交通条件;电视机、电冰箱的消费需要有电等等。预测某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时,应将哪些不具备消费条件的消费领域从消费对象总量中剔除掉。

(3)本产品更新周期的特点,说明本产品有效经济寿命的长短。

(4)可能出现的替代产品,即代用品。

(5)本产品使用中可能产生的新用途。产品所用途的出现,意味着扩大了本产品的消费领域,扩大了市场需求容量。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预测的本产品国内需求量及与现有生产能力的差距。

§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替代进口分析。将本产品与目前进口产品从性能、重量、价格、配件、维修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本产品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拟建项目的产品在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具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的能力,则应考虑国外市场对本产品的需求。

分析国家对该种产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条件或鼓励措施,该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政策,该产品出口流向,出口价格是否有利。

通过以上分析,预测本项目产品可能的替代进口量或出口量。

§3.2.3价格预测

进行产品价格预测,要考虑产品产量、质量、同类产品目前价格水平,还要分析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国家的物价政策变化、产品全社会供需变化等因素;产品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为扩大市场需采用的价格策略等,综合以上因素,预测产品可能的销售价格。

对拟增加出口的产品或替代进口产品,还要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定价,如产品外销,应附有有关方面承诺外销的意向书。

§3.3市场推销战略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不可能仍然依靠国家统购包销完成销售额。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适的销售战略,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推销战略进行相应研究。

§3.3.1推销方式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3.3.2推销措施

(1)销售和经销机构的建立。

(2)销售网点规划。

(3)广告及宣传计划。

(4)咨询服务和售后维修措施。

§3.3.3促销价格制度

促销价格制定可根据市场销售预测情况确定,一般用于产品投产初期,以较低价格、同等质量、优良的售后服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投产初期产品以较低价格出售,会对销售收入产生影响,因此价格制定要合理,并应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时期后,可根据产品销售情况逐渐将产品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产品销售费用包括建立销售机构、销售网点、培训销售人员、产品广告宣传、咨询及售后维修服务费用,在可行性研究中,应根据制定的产品销售计划,分别估算产品销售费用。对某些产品,销售费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计。

§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产品方案

(1)列出产品名称。有多种产品时,应逐一列出主产品和主要副产品名称。

(2)产品规格标准。说明产品规格、标准选择依据。

§3.4.2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又叫设计生产能力,是指项目生产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实物单位或标准实物单位来计量。

(1)建设总规模。说明主要产品年产量,主要副产品年产量,主要设备装置。

(2)主要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生产线数量。

(3)说明项目经济规模,不同规模下项目效益与费用的比较分析,说明本项目确定的建设规模的合理性。

(4)如果项目采用分期建设方法,应说明项目总规模、分期建设规模并说明分期建设的起止时期、各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产品价格,可以估算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可以分别计算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年销售总收入,并计算销售收入和计算期内销售总收入,销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根据前面部门中关于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的论证和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按建议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来研究资源、原料、燃料、动力等的需求和供应的可靠性;并对可供选择的厂址作进一步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新厂址方案。

§4.1资源和原材料

§4.1.1资源评述

资源系指项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资源等。项目所需资源的来源、数量、运输方式、供应条件以及今后发展和开发趋势等,均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在有效期间所需资源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应作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并就下列内容进行说明分析:

(1)项目需用的资源名称、经全国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储量、品位、成分、产地或供应点。

(2)资源品位、成分与需用要求的适应性。

(3)资源开采方式。要说明自行开采、计划供应、市场供应或合资开发等不同方式。

(4)本项目年最大需用量、资源的可能供应量及今后生产发展所需资源扩大供应的可能性。

(5)在已有资源不能满足拟建项目生产规模需求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进口(说明国别、资源品位),调整建设规模或分期建设等。

§4.1.2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1)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

按项目的生产要求,分别叙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成分、质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储运损耗量),并分别撰写:

①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需进口的原材料表。

说明进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来源有变化时的应变措施,分析预测原材料国产化前景及分年度国产化的提高幅度。

对季节性生产的原料,如农、林、水产品等,需说明短期进货数量。

(2)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的供应。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是指生产需用的煤、电、水、汽、气、油等,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需说明生产所需燃料、动力及公用设施的数量和需由项目自建的种类和规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现有的燃料、动力数量。

①燃料品种的选择,应说明其依据,如执行国家能源政策、适应地区条件、满足生产特殊要求等。分别列出燃料需用量、来源、运输方式,进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电力最大需用负荷、供电来源及其稳定性、需要自建电力设施和投资估算。

③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应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设施。

④热源及供热要求。

⑤其它设施,如油、气、汽需用量、供应量及需要增加设施的情况。

(3)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估算。

将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购燃料动力分别计算费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生产特定产品的某些原料因尚无生产实践经验;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无成熟的生产和工艺;或使用缘由的生产方法生产新产品还缺乏必要的生产数据等各种原因,需要对原料进行生产(中小型)试验,以确定技术参数和消耗指标,测定产品质量,取得主要设备选型的各项数据。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说明:

(1)需要试验的原料名称、试验目的和要求。

(2)试验或试生产方法(试验室、中型或小型生产试验)。

§4.2建设地区的选择

选择建厂地区,除须符合行业布局、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外,还应考虑资源、区域地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四要素。其原则是:

自然条件适合与项目的特定生产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共政策;运输条件优越;有可供利用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协作条件;土地使用有优惠条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质条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选时,应着重论证所选地区在行业政策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4.2.1自然条件

(1)拟建厂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况和区域地质、地震、防洪等历史数据。

(2)水源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应量及水质变化、地区今后水源开发和可利用水量增长情况。

(3)气象条件。收集分析地区气温、湿度、降水量、日照、风等资料,对需要增设防风沙、抗高温、改善光照等设施的地区,需进行费用估算。

§4.2.2基础设施

叙述拟建地区与项目直接有关的公用事业及基础设施的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条件,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中选取最有利的地区。

(1)供电、电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电量及电压;费用及计费方式;供电部门的要求。

(2)供水、水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质;费用及计算方式;供水部门的要求。

(3)运输。地区内各种运输线路的分布;站库码头的位置和地形;运输费用;运输能力及其发展规划等。

(4)排水。排水条件;容污水能力;当地环保部门对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电讯、供热、供气等公用设施及可利用的种类、容量、技术特征等。

(6)施工条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应条件;施工劳动力来源;施工运输条件;施工用动力(水、电)来源等。

(7)市政建设及生活设施。包括当地的卫生、邮电、文化教育。

§4.2.3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指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水平及近远期发展规划、与本项目有关的现有企业、技术工人来源等在项目建成后所需社会协作的条件。

§4.2.4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项目选择建厂地区还应考虑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选择下列地区建厂时应特别慎重,要取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认可。

(1)风景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

(2)水土保持禁垦区。

(3)矿山作业等爆破危险区。

(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气体污染严重的地区及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发区。

(5)军事设防区。

(6)生活饮用水源的卫生防护地带。

(7)民族宗教风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4.3厂址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厂址的选择不一定要与建设地区的选择分开,往往是厂址选择与建厂地区的选择合并进行。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相互牵扯地交叉进行的。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别叙述。

选择厂址通常是随基本建设程序的各个工作阶段逐步深入的。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需提出厂址初选意见;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提出具体厂址的推荐建议;进图初步设计阶段时,对厂址的各种条件需作详细勘查和落实,最终确认厂址,标定四周界址。

§4.3.1厂址多方案比较

建设地区选定以后,就在这个地区内选择若干个可供建厂的地段,作具体分析比较,从中选取一个比较理想的厂址。并编写厂址选择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研究报告中仅需叙述选择要点和厂址的主要优缺点。有关选厂所需的调查资料、勘察和测量资料、取舍理由、论证等均应编写入选厂报告内。确定厂址,须作多方案比较,一般可按下列内容进行。

(1)地形、地貌、地质的比较。

①工厂输出、入交通线、供电、取水、排污等与外界产生直接关系的方位、地形。

②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废渣堆置、四邻地物。

(2)占地土地情况的比较。比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积的比例,以尽可能少占耕地、林地为原则,作出占地用地情况的评价。

(3)拆迁情况的比较。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数量、原有居民需迁移的人数及拆迁安排等条件和难度的比较。

(4)各项费用的比较。由于各个可供选择地段条件不同,在费用上会产生较大差别,需作多方案比较。

①土地费用。如土地购置、拆迁、场地整治、青苗赔偿以及土方处理等费用比较。

②交通运输整治费。如需要建设或整治的运输线路,转运场站等费用比较。

③基础处理费。如不同工程地质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础处理的费用比较。

④取水、防洪、排污设施所需费用比较。

⑤抗震所需费用比较。

⑥环境保护、生活设施等费用的比较。

§4.3.2厂址推荐方案

(1)绘制推荐厂址的位置图。在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标明厂址四周界址、厂址内生产区、生活区、厂外工程、取水点、排污点、堆场、运输线等位置及四邻居民点和主要生产企业的相互位置。说明对生产要求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2)叙述厂址地貌、地理、地形的优缺点和推荐理由。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符合建厂要求的理由。

(3)环境条件的分析。

(4)占用土地种类分析:

①占用耕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②占用林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③利用荒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④利用山坡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⑤需要拆迁的面积和估计所需的费用;

⑥推荐厂址的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第五章工厂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项目应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和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其相应的总平面布置、主要车间组成及建筑物结构型式等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在这一部分中,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将一些重要数据和指标列表说明,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等。

§5.1项目组成

凡由本项目投资的厂内、外所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施、生产后勤、运输、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的范围。

各单项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质加以分类,一般可分为:生产车间或工段;辅助生产车间或配套工程;厂外工程;生产后勤车间或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其它单项工程。

如有自成体系需单独撰写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备热电厂、水厂、铁路、专用线等,应列出工程的名称、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的编号。并将工程的投资列入项目总投资内,分项研究报告列为附件。

§5.2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方案系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包括专利或专有技术)、生产方法、主要设备、测量自控装备等技术方案。选择技术方案必须考虑:技术是否是先进成熟的;是否适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产品所定的质量标准;能否适应拟建地区现有工业水平;在维修、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碍;所需投入物的规格和质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并与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劳动力来源相适应等。

§5.2.1产品标准

叙述本项目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质量标准。如国家一级标准、行业标准等。并将选定的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常用标准作比较说明。

§5.2.2生产方法

使用同一种原料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有不同的生产方法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作方案性选择,根据产品用途、质量和成本等因素择优确定。对选定的方法需要说明生产方法的名称及主要特征、选用的理由以及与其它生产方法比较的利弊。

在选用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时,应说明取得技术来源、专利号、技术特征,还需说明专利和技术转让费的金额及支付方式。

§5.2.3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系指投入物(原料或半制品)经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产品或加工品)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和数据,统称为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结合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各种消耗等要求,选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只叙述若干主要车间的工艺流程,一般车间可从略。

§5.2.4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主要工艺设备系指工艺流程中的重要设备(包括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应按车间、工段分别叙述所选取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来源。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则应详细论述引进的必要性,引进的必要性,引进方向和选择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是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合理性的具体表现,必须作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与来源。

(1)按车间、工段编列主要工艺设备(包括计算机集中控制站室的装备)一览表。需要引进的设备(包括备品备件)应单独列表。引进设备还要说明引进必要性、备品备件的来源、国内分交方案,引进设备外汇来源及引进计划。

(2)一般设备(除已列入表内的设备以外的其它设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作详细选择,但需按车间(工段)参照现有同类型、同规模生产厂所用的一般设备估算本项目应予装备的设备数量,或采用行业中惯用的比例指标推算出本项目,本车间所需一般设备的数量。

(3)全厂计量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

(4)设备费用估算。主要设备可根据询价、协议意向书中价格等分别估算,一段设备可综合估算。

§5.2.5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单位产品所用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消耗指标选取的来源有:

(1)现有生产厂的消耗定额高低值的平均数;

(2)同型号设备的实际运转时的消耗值;

(3)通过生产试验测定及分析推算;

(4)设备出厂时的说明或订货合同规定值。可行性研究中,可结合本项目技术方案特征,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值;

(5)撰写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表。消耗指标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需用量,消耗指标纯属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数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运输、储存的损耗。消耗指标与所用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关;同一种设备不同型号的,又同生产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关,因此常被用作企业间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5.2.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应就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的输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盘的研究,选择车间布置方案。车间布置方案要求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车间布置简图、主要标准尺寸和技术说明。

非主要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积、平面尺寸、层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5.3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3.1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各单项工程、工艺流程、物料投入与产出、废弃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储存、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厂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范进行安排。达到工艺流程(生产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总平面布置还应考虑到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确定了总平面布置原则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厂区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基础、管沟、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厂土石方量,并说明余缺量的走向与来源。

§5.3.2厂内外运输方案

根据工厂的投入物、产出物与废弃物的总量,按其不同种类、不同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分类说明,从运量、运距、运输成本、运输负荷变化以及投资与经常费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确定和推荐经济、实用的运输方案。运输方案的确定要包括全厂运输量分析、运输设备选择和厂外、厂内运输方案的说明,其中厂内运输方案要求作到与生产有机配合。

§5.3.3仓储方案

论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辅助生产物料主副产品的年周转次数;储存期(可供生产需要的天数);储存方式(散堆、包垛、罐储);装卸及搬运方式等方案设想和要求,对用量较大的大宗货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储方案,应专题叙述。

§5.3.4占地面积及分析

建设项目用地,应遵循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尽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数量,并分别估算生产区、生活区、原料基地占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系数、生产区场地利用系数、全厂绿化系数、占地用地面积等指标。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还需同时说明需要拆迁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数量、面积、建筑类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构筑物的面积,拆迁后原有人员及设施的去向,项目需要支付的赔偿费用。并对可能的不同拆迁方案进行拆迁费用及征地费用的比较。

§5.4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仅需对主要生产厂房、重要构筑物以及特殊基础工程作原则性的叙述和方案选择建议,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标准、结构造型、基础类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等。对一般建(构)筑物只作综合说明、估算工程量、选取单位造价指标等即可。对全厂所有建(构)筑物的工程量,造价以及三材用量。视单项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估算。

§5.4.1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按生产流程顺次列出主要建(构)筑物名称、建筑面积;建筑形式和标准、建筑材料的选用要求;特殊要求(防腐、防爆、防火、隔音、隔热等);消防及报警设施选用标准和要求,应遵守的设计规范名称。

对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积作综合性说明。

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建构筑物的结构造型、地基处理方案、建构筑物基础造型及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对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有地震烈度确定依据、地震设防标准及设防方案的选择及说明。

§5.4.2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遇有不良地质条件的项目或重要建构筑物与大型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应进行特殊基础工程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对需要防震动,防腐蚀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对基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需作专题研究,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5.4.3建筑材料

分析拟建地区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称、规格、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的最近供应点和可提供的最大构件规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应的应说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称及供应点。对项目施工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单独说明,如需说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与机具、大型或大宗预制构件的来源等。

进行三材用量估算,撰写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6.1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1)项目的地理位置(附平面图);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江、河、湖、海、水库的水文情况;气象情况;

(3)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情况;

(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7)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8)交通运输情况;

(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6.2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主要污染源

分车间叙述产生污染物的装置、设备、生产线及其投入物、产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种、数量、排出方式,产生震动和噪声、粉尘、恶臭、有毒气体的装置和车间;易燃、易爆、剧毒物料的运输线路(指厂内外自运)、储存库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废弃物的运输线路、储存和使用场所及其位置。

分析污染物的性质、成分、数量、危害程度。

§6.2.2主要污染物

(1)主要污染物向厂(场)外排放的性质可分为:烟尘、粉尘、废气、恶臭气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废液、废渣、噪声、放射性物质、振动、电磁波辐射等。

(2)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质分析,列举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质。

(3)排放量。污染物经处理后最终排入周围环境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混合物的数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含量或浓度,并列出国家或地区允许的排放标准。

§6.3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国家及项目所在地区环保部门颁发的标准,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噪声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有关法规、规定等。如地区规定严于国家规定时应执行地区规定;地区没有特定要求的;执行国家规定。个别目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标准的由可行性研究单位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确定。

§6.4治理环境的方案

(1)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减少影响的措施。

(2)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森林和植被破坏影响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3)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4)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的破坏程度及对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污水、废气、废渣、粉尘、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5)噪声、震动、电磁波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消声、防震的措施。

(6)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6.5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监测布点原则;

监测机构的设置和设备选择;

监测手段和监测目标。

§6.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对可以量化的环境影响,可将其计算并列入经济评价中现金流量表内进行分析。

§6.7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6.8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建设项目必须确保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和评价。

§6.8.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2)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振动、噪声等操作者健康影响的分析;

(3)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较大的设备、分布点及其危险程度。

(4)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6.8.2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1)危险系数较大的生产点、拟采取的防护方案及安全检测设施;

(2)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报警、紧急事故处理等安全设施的初步选择方案;

(3)对高温、高噪声、高振动工作环境拟采用的防护、检测和检验设施。

§6.8.3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1)机构设计及人员;

(2)保健人员和保健制度;

(3)日常监测检验人员。

§6.8.4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七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7.1企业组织

企业组织机构包括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的划分,其设置主要取决于项目设计方案和企业生产规模(产品范围和产量、车间多少、职工人数等)。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要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管理的要求,保证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以及全体成员之间能协调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7.1.1企业组织形式

部门、行业不同,生产规模不同,企业组织机构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企业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中层经营管理(部门和科、处)和基层现场管理(车间和设施)等三个层次。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幅度越大,层次越少。中小型项目可采用两级管理(厂和科室、车间);大型项目可采用三级管理(公司或总厂、厂或分厂、车间)。

§7.1.2企业工作制度

根据各车间和设施的工艺特点和生产需要,可分别采用连续工作制或间断工作制。个别项目采用季节性生产,每年可分为生产期和停产期。

§7.2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7.2.1劳动定员

一般来说,企业所需人员按其工作岗位和劳动分工不同,可分为四类人员:

(1)工人:是指在基本车间和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中直接从事工业性生产的工人及厂外运输与厂房建构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2)工程技术人员?是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的人员;

(3)管理与经营人员:是指在企业各职能机构及在各基本车间与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从事行政、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的人员;

(4)服务人员:是指服务于职工生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在可行性研究中,分别估算各类人员需用量,并说明其来源,撰写劳动定员汇总表。

企业所需人员,有一部分必须参与建设过程、设备安装、调试,对这部分人员的来源及进厂时间要单独说明。

§7.2.2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分人员类别估算年工资总额,并计算职工年平均工资。

§7.2.3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1)人员来源分析,需培训的人员总数。

(2)培训方式:①派往类似厂矿的生产现场和设备制造现场,通过实习培训生产、维修和管理人员,部分生产维修人员可参加本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转。引进国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必要时派往国外生产现场和设备供应厂实习。②在厂区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按照生产和业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分专业、分工种进行培训。

(3)培训计划。国内培训人员数量、专业、时间、方式和国外培训人员数量、国别、专业、方式、时间及国外培训的必要性。

(4)培训费用。国外培训的,要单独说明外汇来源。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可称为投资时期,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8.1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8.1.1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根据项目不同,新项目可以由业主指定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改扩建和技改项目可在老企业内专门成立筹建小组,筹建小组的任务是办理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委托手续及签订相应的合同和协议(一般是通过招标、投标和评标来确定的);参加厂址选择;提供设计必需的基础资料;申请或订购设备和材料;负责设备的检验和运输;承担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8.1.2资金筹集安排

项目资金的落实包括总投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基本符合要求和资金来源有充分的保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撰写投资估算,并在考虑了各种可行性的资金渠道的情况下,提出适宜的资金筹措规划方案。在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和明确了总投资费用及其分年度使用计划之后,即可立即着手筹集资金。

§8.1.3技术获得与转让

技术获得和转让是实施时期的一个关键要素,选择的技术将涉及到法律、经济、财务和技术等许多方面。当从国外引进专有技术时,与国外供应商的谈判有时需要长的时间,有时还要解决法律问题,例如专利权的限制或者技术转让的限制等。如果技术供应商标的合同责任中含培训,那就应该包括在培训计划中,可行性研究中应包含与项目选择有关的技术获得与转让有关的计划时间和费用。分配给项目详细工程设计的计划时间,将取决于技术种类及其复杂性。

§8.1.4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委托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测工作。要提出设备、材料订货清单和非标准设备制造图纸。勘测精度要与设计阶段相适应,设计阶段的划分可根据不同项目区别对待。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复杂或行业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或其中某些采用新工艺技术的车间,可能在施工图设计之前,再增加一个技术设计阶段。

安排大型建设项目的设计进度要充分考虑设备问价和大型设备的预订货时间以及取得设备资料的时间。

订购设备要考虑设备到达时间和安排顺序。当引进国外设备时,还要考虑到向国外有关公司进行询价、谈判(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比选和签订合同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所需的时间。

§8.1.5施工准备

项目初步设计话总概算一旦批准之后,即可着手进行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有:选定施工单位话签订施工合同。

一般时通过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此外,还需进行如弟征购和拆迁安排;组织设备和材料订货(前面已经述及);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和道路等工程;进行临时设施建设和代替临时工程的住宅建设以及报批开工报告等。

§8.1.6施工和生产准备

(1)施工。施工阶段时项目实施时期的主要阶段。安装大型复杂项目,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图撰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厂生产系统投产次序安排车间和设施的施工顺序,主体车间及其相应的辅助公用设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设备的验收、发运、运输以及设备的安装都要作出适当的安排,保证合理交叉进行。

(2)生产准备:

①建立管理机构,企业管理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扩大和健全。

②招收和培训职工。对职工的调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训要做出适当的时间安排,使其和生产经营需要相衔接。

③组织收集生产技术资料,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

④组织生产物资供应。落实原材料、燃料、协作产品、水、电、汽和其他配合条件,签订有关协议。

⑤组织工具、器具、模具、备品、备件等的计划、制造和订货。

⑥生产前推销。投产前后应制订具体的销售计划,并进行销售市场的准备工作,包括广告宣传、培训销售人员和推销人员等。

§8.1.7竣工验收

这个阶段通常包括以下各项活动:

(1)生产前检查;

(2)试运转(单机试车或联动试车);

(3)负荷试运转(负荷试车);

(4)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建完,并经生产前检查、试运转、带负荷试运转合格后,形成生产能力,能正常生产合格产品时,应及时验收。这时,生产人员进驻现场,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办理移交固定资产手续,交付使用。

国外引进成套设备项目和大型联合企业可安排试生产阶段,试生产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成套引进项目合同中有专门规定除外)。

建设项目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初步验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决算,系统整理技术资料,提交竣工图。

§8.2项目实施进度表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分别确定的项目实施各阶段所需时间,撰写实施进度表,项目实施进度表有多种表示方法。在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横道图。近年来,网络图在一些行业中也开始应用。

简单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横道图,复杂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网络图(关键路线法或项目评审技术)。为避免项目实施工程中费用和时间的浪费以及各项作业活动能前后左右的协调配合,利用网络图可以模拟实施项目的各种不同方案进行筛选。

§8.2.1横道图

横道图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它可适用于各种项目,这种图表可以表示建设项目的计划任务、计划进度和实际记录等具体内容。它是把项目实施计划分为若干项(作业活动或工作单元),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各项作业活动,每项工作用一横道表示,横道两端表示该项作业活动的起、止时间;其长度即是完成该作业活动所需时间。

§8.2.2网络图

对于包括许多相互关联并连续活动的大型复杂的综合建设项目和对实施进度有图书要求的项目,需要适用网络图。应用统筹方法对项目实施进度作出安排。网络的定义是一组节点(圆圈)用一组带方向弧所连接,关键路线法(CPM)和项目评审技术(PERT)是应用网络图的两种方法,网络图多用于施工阶段的项目规划与控制。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些行业也有所应用。

§8.3项目实施费用

项目实施费用是指项目从筹建开始直到项目鞠躬投产以前整个实施时期的筹建费用。这部分费用应包括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第二部分,即其他建设费用中,项目实施费用按以下各项分别估算。

§8.3.1建设单位管理费

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筹建单位为进行项目筹建、建设、联合试运转、验收总结等工作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不包括应计入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建设单位采购及保管设备、材料所需的费用。可以“单项工程费用”为基础,乘以按照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分别制定的建设单位管理费率计算。

§8.3.2生产筹备费

生产筹备费是指生产筹备人员费和投产前进厂人员费用。

§8.3.3生产职工培训费

生产职工培训费用是指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前拟建企业自行培训或委托其他厂矿培训技术人员、工人和管理人员所支出的费用以及生产单位为参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熟悉工艺流程机械性能等需要提前进厂人员所支出的费用。该项费用可根据规划的培训人员数、提前进厂人数、培训方法、时间和职工培训费定额计算。

§8.3.4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办公、生活家具购置费是指为保证项目初期正常生产、使用和管理必须购买的办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费用及设计规定必须建设的托儿所、医院、招待所、中小学等的家具、用具费用。该项费用可按有关定额计算。

§8.3.5勘察设计费

勘察设计费是指:

(1)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按规定应支付的费用;

(2)在规定范围内由建设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所需的费用。此项费用可按国家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撰写。

§8.3.6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分析,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计算项目所需要的投资总额,分析投资的筹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计划。

§9.1项目总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流动资金。

§9.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组成,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分别估算,并汇总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前述各部分中估算的费用额,估算固定资产投资。

①工程费用。

分为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四项费用,可按主要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公用工程、服务及生活福利设施、厂外工程等分别计算,以人民币、外币分别表示。

主要生产车间是指生产主要产品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指为主要生产车间配套的工程项目。

公用工程是指为本项目生产服务的工程,如循环水场、给排水管网、给水泵站及水池、消防设施、三“废”处理、输变电工程、电信工程、供热电汽线路等。

服务及生活福利工程包括办公楼、试验楼、职工宿舍、食堂、学校等。厂外工程主要是指本项目的输水管线、排水系统、高压输变电、物料管线、通讯管线、专用码头、专用公路、铁路专用线、销售仓库、货物转运站等。

②其他费用。

除了将前几章中已估算的费用进行汇总分类外,还应将未估算的费用项目作出详细的估算。

其主要费用项目有:①建设单位管理费;②职工培训费;③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④土地征用费;⑤外籍技术人员来华费用;⑥出国人员培训考察费;⑦进口设备材料国内检验费;⑧工程保险费;⑨大件运输措施费;⑩大型吊装机具费;①项目前期工作费;②设计费;③其他费;

第二部分费用估算是,应说明各种费用的取费标准、定额,一般按国家和地区有关规定执行。估算中有外汇费用时,以外币表示。

③预备费。

分为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两部分。分别计算列出,涨价预备费以年度投资中第一部分费用为基础,按国家计委的费率计算,同时需考虑外汇部分的限价因素。

(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国务院第82号令(1991年4月16日)的有关规定执行。

(3)建设期利息应根据提供的项目实施进度表已研究确定的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及资金筹措方式、各种贷款的利率及分年度用款计划表计算得出。当项目投资来源为多种渠道时,应分别计算各种贷款资金的建设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设期利息均按年计息。利息的计算,分为单利和复利,计息方法及年利率视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利息计算中,假定借款发生当年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计息,还款当年也在年中偿还,按半年计息,其余各年按全年计息。按国家规定,建设期利息当年付清。

人民币和外币贷款分别计息,汇总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

以上各项计算完成后,撰写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9.1.2流动资金估算

(1)流动资金的组成。项目流动资金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

①储备资金。即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而用于储备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等的资金。

②生产资金。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品占用的资金。

③成品资金。即产成品入库后至销售前这段时间中产成品占用的资金。

除此之外,还有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组成的流动资金。

(2)流动资金估算。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流动资金的估算,按项目具体情况,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或分项详细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为:参照同类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以及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率来确定流动资金。

分项详细估算法为:按项目占用的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分别按年需用额及周转天数估算定额流动资金,按项目占用的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估算非定额流动资金。

按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后,可列流动资金估算表。

§9.2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9.2.1资金来源

筹措资金首先必须了解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如果筹集不到资金,投资方案再合理,也不能付诸实施,可能的资金渠道有:

国家预算内拨款;

国内银行贷款:包括拨改贷、固定资产贷款、专项贷款等;

国外资金: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赠款、商业贷款、出口借贷、补偿贸易等;

自筹资金:包括部门、地方、企业自筹资金;

其它资金来源。

可行性研究中,要分别说明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条件,利用贷款的,要说明贷款条件、贷款利率、偿还方式、最大偿还时间等。

§9.2.2项目筹资方案

筹资方案要在对项目资金来源、建设进度进行综合研究后提出。为保证项目有适宜的筹资方案,要对可能的筹资方式进行比选。

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各种可能的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资金使用条件、利率和汇率风险等进行比较,寻求财务费用最经济的筹资方案。

§9.3投资使用计划

§9.3.1投资使用计划

投资使用计划要考虑项目实施进度和筹资方案,使用相互衔接。

撰写投资使用计划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按不同资金来源分年列出年用数额;流动资金的安排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一般从投产第一年开始按生产负荷进行安排,并按全年计算利息。

§9.3.2借款偿还计划

借款偿还计划是通过对项目各种还款资金来源的估算得出的,借款偿还计划的最长年限可以等于借款资金使用的最长年限,制定借款偿还计划,应对下述内容进行说明。

(1)还款资金来源、计算依据;

(2)各种借款的偿还顺序;

(3)计划还款时间。国外借款(包括国内外币借款)的还本付息,要按借款双方事先商定的还款条件,如借款期、宽限期、还款期、利率、还款方式确定,与国内按借款能力偿还借款不同的是借款期一般是约定的。还本付息的方式有两种:

①等额偿还本金和利息,即每年偿还的本利之和相等,而本金和利息各年不等。偿还的本金部分逐年增多,支付的利息部分逐年减少。

②等额还本,利息照付。即各年偿还的本利之和不等,每年偿还的本金相等。

利息将随本金逐年偿还而减少。

国外借款除支付银行利息外,还要另计管理费和承诺费用等财务费用。为简化计算,也可将利率适当提高进行计算,对此,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加以说明。

第十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推荐出优秀的建设方案。本章的评价结论是建设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节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10.1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为了确定项目未来的生产经营和盈利情况,对项目的生产成本作出接近实际的预测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经常性费用,它包括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及大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推销费用等。

在成本估算时,其精确度要与投资估算的精确度相当。

§10.1.1生产总成本估算

生产总成本是指项目建成后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经济评价中按年计算)为生产和销售所有产品而花费的全部费用。

(1)生产总成本的构成有:

①外购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根据前面第四节中外购燃料动力的数量和单价计算。

②外购燃料动力。根据第四节中外购燃料动力的数量和单价计算。

③工资及福利基金。工资根据第七节中的工资总额计算,福利基金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

④折旧及推销费。

⑤大修理基金。

⑥其它费用,包括成本中列支的税金以及不属于以上项目的支出等。

⑦流动资金利息,按流动资金贷款额和贷款利率计算。

⑧销售及其它费用,包括教育费附加,计入成本的技术转让费等。

以上各项费用总额构成项目生产总成本。总成本扣除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和流动资金利息为经营成本。

(2)列表表示生产总成本。

§10.1.2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是将总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摊给单位产品的费用,它反映同类产品的费用水平。

生产单一产品的项目以总成本除以设计生产能力即是单位产品成本,生产多种产品的项目,也可按项目成本计算单位成本。

列表表示单位成本。

§10.1.3销售收入估算

根据第三节中预测的产品价格及设计生产能力,逐年计算产品销售收入,当有多种产品时,可分别计算多种产品的年销售收入并汇总计算年总销售收入。

§10.2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务和税收制度以及现行价格,分析测算拟建项目未来的效益费用。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等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即从企业角度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财务评价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办法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有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有些项目还可以计算财务净现值、投资利润率指标,以满足项目决策部门的需要。

财务评价指标根据财务评价报表的数据得出,主要财务评价报表有: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国内投资、自有资金)、利润表、财务平衡表、财务外汇平衡表。

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别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财务评价详细做法见本书另章。

§10.3国民经济评价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除了要从投资者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盈利状况及借款偿还能力外,还应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需要国民经济付出的代价,后者称为国民经济评价。它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门,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

§10.4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各种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来源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较大的出入,即评价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对项目的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了避免或尽可能减少这种风险,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经济上的可靠性。这项工作称为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风险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只用于财务评价,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同时用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都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不确定性分析的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九章。

§10.5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项目社会分析方法,除可以定量的以外,还应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内容包括:

(1)项目对国家(或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待业人口带来的社会稳定的效益,改善地区经济结构、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

(2)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3)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4)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5)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6)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7)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可行性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对项目的主要社会效益或影响加以说明,供决策者考虑。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1.1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1.2附件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重要的市场调查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利用外资的各类协议文件

(11)其它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它

§11.3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没有等高线)

(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没有标高)

(3)工艺流程图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