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繁星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学;小学;三角形;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这一性质判定指定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发现活动,经历操作、发现、验证的探索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和兴趣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能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并能灵活实际运用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熊要建一座小竹屋,什么形状的屋顶美观又稳固?(三角形)
2、小熊已搭好了一条8m的边,从3m、4m、5m的竹子中再选两根,合起来做三角形屋顶,可以怎样选择?
3、学生操作演示(实物投影):老师事先准备了4根分别注明是8cm、3cm、4cm、5cm的小棒(老师说明:cm代表m)
3cm、4cm、8cm (不能围成)
3cm、5cm、8cm (不能围成)
4cm、5cm、8cm (能围成)
4、看到结果,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到底怎样的3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呢?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之间有什么关系?)
5、让我们像数学家一样去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你有信心和勇气吗?
二、实验探索:
1、分组实验,合作探索:
从3cm、3cm、3cm、4cm、5cm、6cm、9cm共7根小棒中选三根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画一画(自己选择数据画三角形)、量一量(量已有三角形的各边)、折一折(用纸折三角形)等其它方法来试一试。将实验结果填在报告单中:
(附实验报告单):
3cm、3cm、3cm、4cm、5cm、6cm、9cm
第一边长度cm第二边长度cm第三边长度cm能否围成(能√,否×)比较三条边关系
3453+454+535+34
2、小组内分析数据,交流探究结果。
三、发现结论
1、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能围成的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
①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每组小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有一组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
如:3+4
②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发现吗?(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
2、归纳结论:
同学们,祝贺你们探索和发现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让我们自豪地再说一遍这个结论。
四、拓展应用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了。那么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三根小棒,说说为什么这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呢?
生1:我的信封中的三根小棒中有两根小棒的长度和没有第三根长,所以围不成。
生2:我的信封中的三根小棒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所以也围不成。
师:看来只有当三根小棒的长度满足三角形边的关系,才能围成三角形。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几组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1)3厘米 4厘米 6厘米 ( )
(2)1厘米 2厘米 3厘米 ( )
生1:因为3+4>6、4+6>3、3+6>4,满足了三角形边的关系,所以能围成三角形。
生2:因为1+2=3,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师:大家想一想,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快速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生1:可以直接看较短的两条线段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如果大于就说明能围成,反之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2:我同意,两条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长边和短边之和肯定就大于另一条短边了。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说几组线段让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快速判断一下。(同桌互说)
五、完成书上的例题填表然后集体交流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关于三角形边的关系还有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比如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与第三边有什么样的关系?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探索。
反思: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三角形一点都不陌生,所以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操作,把较多的时间放在了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方面了,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从“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借助了小棒、画图等手段,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数学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探索意识。
我首先创设有趣的、具有生活实践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操作活动,进行探索。通过小熊造房子盖三角形屋顶这一具体情景,创设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其次,我设计了摆三角形的探索性学习活动。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三角形内在的特征,教学时采用的一般操作活动是很难让学生自主体验的,因此,我由指向明确的问题导入:是不是任意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继而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性学习活动,把探索结果记录下来后,组织全班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其中,着重解决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并引导学生形成思维: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指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正确认识。这一过程,使学生既加深了对三角形内在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又通过此过程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再次,我安排了探究意味很浓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不是简单的强化和巩固,而是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的过程。教学中我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通过练习,学生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知识又有发展,找到了最佳的判断方法。
课堂是每个学生都在经历着的生命历程,学生渴望着这个历程的丰富多彩,生活中毫不起眼的一些例子都能引起他们为之思考、争论、兴奋、抱怨,那是因为师生共同的“演绎”让课堂成为富有经历与创造的过程。我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大胆猜想、勇于实践、积极创新,用数学的眼光去探索和发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但在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时,怎样引导学生有序地、有目的性地去合作探索?这是值得我去探索,去继续努力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三维导学案 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运用“三维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学习惯的指导者。使用“三维导学案”进行教学提倡“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相互质疑,交流提高”的思想。利用“三S导学案”进行教学能够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好“三维导学案”,那么不但起不到优质高效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一、利用“三维导学案”进行教学能够实现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一)利用“三维导学案”进行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不会给学生增加负担。
美国的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近年来,我校在学习和总结国内名校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备写三维导学案,开展两段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维导学案”包括“预习案、学习案和反馈案”。“预习案”是教师根据教材要求、教学目标和学生已具备的学习能力,精心设计、编写的学案,主要以问题或练习的形式引领学生阅读课本,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案”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学生掌握方面的易错点设计编写、供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方案。“反馈案”是学生在预习、学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检测,实现当堂完成,当堂评价,及时反馈,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效性。
“两段式教学”就是教学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前利用自习和周末空闲时间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己完成预习案上的问题及练习。第二阶段是课堂上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解决学习案中的重难点和考点,最后利用反馈案做好本节课的反馈检测。
课前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预习案中的相应内容,并将自己不会或不懂的标记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前对教材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课上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对自己预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必要的弥补。教师再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适时引导,再归纳总结重要的知识点,然后学生进一步完善预习案中的问题并完成导学案后的课堂练习,本节课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设计导学案,能使学生知道哪些内容是自己通过预习能理解和掌握的,哪些是不会的,学生学起来有针对性,才能提高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从自主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有成就感。
(二)利用“三维导学案”进行教学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应用“三维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是以“三维导学案”为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把过去“以教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转变为“以学为主体”的新型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维导学案”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编写的,具有基础性、层次性、针对性等。“三维导学案”中将练习题按难易程度分为基础知识巩固训练、能力提升训练和拓展创新训练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有助于激发他们“跳一跳摘苹果”的学习乐趣。这样一节课上完后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真正做到分类教学、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课堂上教师应该讲得巧、少、有针对性,对学生通过预习已经理解掌握的不讲,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后理解掌握的不讲,对学生特别难理解、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讲,对个别同学存在的个别问题通过单独辅导解决。教师重点讲解的应该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和遗漏的知识点,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点,找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或规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三)“三维导学案”是教师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的结晶。
编写三维导学案要充分考察、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根据不同的课型和要求进行设计[1]。通过集体研讨,集思广益,不断调整和完善,力求做到“知识题型化,问题层次化,内容精致化,导学简单化”。传统教学中,集体备课仅仅是表面的工作,备课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教师之间的经验得不到共享。在备写“三维导学案”时,可充分调动教师备课的积极性。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先将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分工进行一备,主要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预习方法和基础知识填空,预计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解决方案和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课后反馈练习题的精选等。然后由同组教师讨论交流后对一备导学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完成定稿并使用。通过这种方式编写的“三维导学案”汇聚了全组教师的智慧,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这就为打造有效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增加师生互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事先不知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更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课堂上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没有活力,更没有高效可言。利用“三维导学案”进行教学则能改变这种情况,因为学生可根据“三维导学案”中的预习提纲和教师指导的预习方法对教材进行初步有针对性的预习,通过课前的学习,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还能清楚哪些知识已掌握,哪些知识还需进一步学习。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反馈的情况,对个性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对共性问题重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认真、更仔细,就能更好地参与课堂中的互动活动,如讨论、质疑等。课堂上学习有了目标,学生的参与学习意识就强。
在没有使用“三维导学案”教学之前,上课时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热情不高,往往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一些“老面孔”举手,其他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总是当听众,课堂气氛不活跃。但是在利用“三维导学案”进行教学后,情形大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预习反馈出来的疑难问题先交由W习小组讨论解决,最后教师重点解决学生仍存有的难点和疑点。在探究难点和疑点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情景,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他们交流自己选择的答案和理由。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讨论得很投入,发言很积极,教师只需进行必要的引导并归纳总结。这种教学,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裁者,而是引路人,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又给学生提供了发挥才能的空间和展示学习能力的舞台。
(五)反馈练习有利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维导学案”的设计除预习案、学习案外,还包括反馈案,“三维导学案”的导学优势还表现在反馈案的设置上。在编写反馈案时,教师先利用各种资料,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挑选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完成,这样,既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全面准确地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反馈练习题目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要低起点,多层次,练习时学生应独立完成,教师不得辅导学生,要等到练习完成后再讲解和纠正。
以上实践证明,利用三维导学案教学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完美结合起来才能打造高效课堂[2]。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恰当地、正确地使用三维导学案,就会使教学工作误入歧途。
二、使用“三维导学案”的注意点
(一)忌用“题海”拖累学生。
部分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选择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完成,认为这样可以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实事上这是错误的理解。做练习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过多的练习题不但会占用学生大量时间,而且学生疲于应付,何来学习乐趣可言?
(二)教师的讲解要切中要害,不是讲得越少越好。
导学案式教学提倡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了自学,在课堂上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讲的多少应该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有关,如果是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已理解掌握的,就可以不讲,而对学生来说容易混淆、容易出错或比较难懂的知识要重点讲解,争取让学生理解吃透。
(三)导学案中要贯穿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
设计导学案时应将三维目标贯穿在各个环节中,首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与之相适应的问题,通过自学、讨论和教师的引导讲解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预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掌握学习的方法。最后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是我们的目标,“三维导学案”的使用只是我们追求目标的一种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并让它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达到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学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46-02
一、教材内容分析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是高考选修课中的必考内容。教材将本节内容安排在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之后以呈现出来,重点介绍判断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焓判据、熵判据及复合判据",有一定难度。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分四个层次对化学反应的方向进行了介绍。第一,以学生熟悉的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为例,介绍化学反应有向能量降低的方向自发进行的倾向--焓判据;以生活现象为例,说明混乱度(熵)增加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一种倾向--熵判据。第二,用实例说明单独运用上述判据中的任一种,都不是全面的。第三,要正确的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需要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的复合判据。第四,简单介绍了复合判据的结论性内容。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吸(放)热反应与能量的升高(降低)之间的关系;并能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有序"和"无序"状态。
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设计理念
焓、熵、自由能及其相关概念都是新概念,它们的建立需要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以及自然界的普遍变化规律,因此先展示目标让学生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几个常见的焓变、熵变(即混乱度变化)的过程,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疑难点拨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逐步构建新知识;再通过总结,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最后通过达标检测进一步提升、强化所学知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体会"高能"到"低能"的自发性,理解焓变与反应的自发性之间的关系。
② 体会"有序"到"无序"的自发性,理解熵变与反应的自发性之间的关系。
③ 初步了解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能用焓变和熵变分析化学反应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构建新知识。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全面分析问题,体会事物的发展变化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进一步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
五、重、难点处理
焓变和熵变与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是本节的重难点,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以及自然界的普遍变化规律来设计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再由教师点拨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课后反思
【关键词】 无毒;突变;安全性
番茄红素是植物中所含的一种天然色素, 主要存在于植物西红柿的成熟果实中[1]。它是目前自然界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 可以有效的延缓衰老、保护心血管、增强免疫力、防治癌症。人体无法合成番茄红素, 必须从膳食中摄取。番茄红素胶囊是以番茄红素提取物为原料, 红花籽油为辅料的的保健食品, 为判定其对人体食用的安全性, 依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对其安全性进行毒理试验[2]。
1 材料与方法
1. 1 受试物 软胶囊, 人体日摄入量为0.0167 g/kg BW。
1. 2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Wistar大鼠, 为SPF级, 由长春市亿斯实验动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使用许可证号SCXK-(吉)2011-0004。
1. 3 试验方法
1. 3. 1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用最大耐受量法(MTD)进行。小鼠体重为18~22 g。测得样品比重为0.920 g/ml, 取原液按0.2 ml/10 g BW给小鼠灌胃1次, 累计剂量为18.4 g/kg BW。小鼠灌胃后连续观察14 d。
1. 3. 2 遗传毒性试验 ①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小鼠体重25~30 g, 随机分组, 雌雄各半。环磷酰胺(40 mg/kg BW) 为阳性对照, 植物油为阴性对照, 受试物剂量为10.0、5.0、2.5 g/kg BW。每组计数10只动物, 每只动物计数1000个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发生率。②小鼠畸形试验 雄性小鼠体重25~30 g, 随机分组。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及受试物剂量同①。每组计数5只动物, 每只动物计数1000个结构完整的畸变发生率。③Ames试验 试验用符合要求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组胺酸缺陷型TA97、TA98、TA100、TA102四个试验菌株进行。采用多氯联苯诱导的大鼠肝匀浆作为体外代谢活化系统。试验设8、40、200、1000、5000 μg/皿5个剂量, 同时设自发组、溶剂对照组(二甲基亚砜)和阳性对照, 用平板掺入法, 每个剂量做三个平行, 试验重复2次。阳性物, 非活化系统TA97、TA98、TA102用敌克松50 μg/皿, TA100用叠氮钠1.5 μg/皿。活化系统采用二氨基芴10.0 μg/皿。
1. 3. 3 大鼠30 d喂养试验 设1.67 g/kg BW、1.25 g/kg BW、0.84 g/kg BW三个受试物组及对照组, 每组雌雄各10只。试验组受试物用植物油配制, 对照组也用植物油, 各组均按1.0 ml/100 g体重的量灌胃。单笼喂养, 自由饮食, 连续观察30 d。实验第31天, 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取血, 进行血液学、血生化指标测定, 处死大鼠, 观察每只大鼠的大体病理改变, 取肝、肾、脾脏和(卵巢)称重, 计算脏体系数, 并进行相应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2 结果
2. 1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灌胃后, 小鼠未见明显中毒症状, 试验观察期内无死亡, 该受试物对雌、雄小鼠的MTD均>18.4 g/kg BW, 该样品属无毒级。
2. 2 遗传毒性试验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畸形试验均为阴性, 未见染色体畸变作用;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 未呈现基因突变作用。
2. 3 大鼠30 d喂养试验。
2. 3. 1 实验动物一般情况观察结果 在30 d喂养期间, 各剂量组动物的生长良好, 活动正常, 被毛浓密有光泽, 无死亡。各剂量组动物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2 对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各剂量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白细胞分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3 对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各剂量组的血糖、尿素、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肌酐、甘油三脂、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均在本实验室历史对照正常范围之内,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4 对大鼠脏器和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 肝、肾、脾脏和(卵巢)各脏器绝对重量及脏体比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肝、胃等脏器的病理改变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番茄红素胶囊含有天然番茄红素, 红花籽油。番茄红素的生物学作用和保健功能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 红花籽油因其富含亚油酸、维生素E等成分而具有降血脂、提高免疫力和防癌等生物学功效, 也逐渐被认知。番茄红素胶囊作为一种新的保健食品安全性如何, 番茄红素胶囊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该受试物属无毒物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畸形试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说明番茄红素胶囊既无染色体畸变也无点突变作用。大鼠短期喂养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红素胶囊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无影响, 对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均无损害, 番茄红素胶囊对大鼠未引起病理明显形态改变, 未观察到的有害作用剂量为1.67 g/kg BW。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番茄红素胶囊无毒、无致突变性, 说明番茄红素胶囊食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陈锦瑶, 张立实.番茄红素的生物学应用研究进展.卫生研究, 2013, 43(2):336-342 .
市财政每年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市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市级示范性培训项目(以下简称“示范性项目”),培育培训一批“种子”教师,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骨干带头、和辐射带动的作用,同时,推动“中小学骨干教师农村培训项目”的实施和各地教师培训的开展,促进教师培训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突破。
二、主要项目
(一)中小学双语教师境外培训项目。
每年从全市双语实验学校中遴选20—30名优秀双语骨干教师送到境外高校进行研修学习。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及双语教学经验,使他们成为双语教学“种子”教师,在实施双语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培训对象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且有一定双语基础的双语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
研修内容主要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双语教学要求,关注研究国外双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提高双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二)中小学名师培养项目。
培育一批“领雁”人才,更好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支撑和示
范引领作用。通过培养培训,使其进一步拓宽视野,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与信息,促进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师德修养、教育理论及教学水平的提升,推动自身教育教学特色与风格的形成,创造性地研究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培训对象为年公开选拔的350名特级名师、优秀名师、名师。
分期分批,每年选送100—150名中小学名师到国内高水平的院校进修学习。
(三)中小学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研修项目。
每年从全市中小学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中,选定100名左右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进行集中研训,提升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培训对象为全市中小学师德标兵或优秀班主任。
培训内容主要针对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及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案例为主,引导学员关注师德师风建设和班主任工作的细节,掌握工作规律,提高工作实效,为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输送骨干力量。
(四)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培训项目。
每年从县(市、区)及市直属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中选拔100—150名到国内高水平的高等院校研修学习。
培训对象为县(市、区)教育部门、培训基地、市直学校等教师培训负责人或组织、管理、实施者。
培训内容为现代教育及管理理念、教师培训新动向、新时期教师培训的方法及途径、教师培训的管理方法、各地教师培训的先进经验等。
三、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市教育局负责计划的总体设计,统筹管理、协调指导、立项评审、评估检查和绩效考核。各县(市、区)教育局根据“市培计划”的总体要求,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培训项目的学员遴选、组织管理、评估考核和信息反馈等工作。
关键词:翻车 素质教育
案例一:机手不懂会车规则和操作要领造成翻车。我市一机手驾驶上海-50旋耕机组从机库外出作业,开出不到400 m,在河边乡间道路上与载砖拖拖拉机运输车相会:一是在平坦的道路上不按交通规则,逆向会车;二是违反操作规程途中刹车不联锁,造成单边制动,致使前轮转向偏离路面下滑;三是发现前轮下坡操作不得要领,不是制动后倒车而是急转上来,结果使机组180°翻身掉入河中。
案例二:不熟悉机具性能,盲目开车。我市一机手驾驶上海-50旋耕机组上长江大堤。坡度较大,缺乏经验,又不懂上坡操作要领,像在平地上开车一样,悬挂着旋耕机直冲,致使拖拉机组重心后移前轮上翘;发现前轮上翘,又未果断地踩下离合器(使机组下滑)继续前进而翻车。
案例三:不懂牵引规范,盲目拖拉下陷或肇事车辆。我市一机手驾驶上海-50拖拉机去拖拉下陷的上海—50水田平整机组,由于两人均不懂牵引规范。
一是牵引用的钢丝绳太短;二是牵引车挂接钢丝绳的位置(挂接点)太高,导致牵引力多数转变为下拉力,使牵引车绕后轮逆转;三是发现前轮上翘又没有及时踩下离合器继续前进,造成牵引车翻车。
案例四:平时不重视路途勘察和修复,行车又不注意安全。我市一机手驾驶上海-50收割机组,由于平时不注意作业道路的勘察,夜间行车缺乏实践经验,盲目行驶,途经渔塘注意路面情况,只顾右侧行驶,造成路基塌方而翻车。
案例五:架驶技术生疏。我市一机手驾驶上海-50收割机组,在旁边是深沟后面是电线杆的田间作业,盲目倒车,与电线杆相撞后手忙脚乱,致使机组侧翻入深沟中。
关键词:酒驾 台湾地区法律规范 比较
一、 台湾地区对于"酒后驾车"的法律规范
相对于中国内地,台湾地区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加之岛内地势较为崎岖,因此民众多以机动车作为代步工具,其机动车普及较早。与大陆相同的是,宴席无酒不欢、拼酒等习俗也在岛内盛行,"台中酒驾害死加班男案"、 "消防员遭遇酒驾追撞截肢案"、"叶少爷案"等酒驾案件也受到岛内外的关注。据 "内政部警政署"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道路交通事故酒后驾车肇事在24小时内死亡的人数为576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2.39%,2008年1月至10月份因酒后驾车失控肇事死亡人数为419人,占总数的22.93%,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台平均每20小时就有1人死于酒驾,且近三年来交通事故肇事排在第一位的均为酒后驾车。[1]
为了规制酒后驾车行为,台湾地区于1986年公布《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当时已将"酒醉"列为该条例第37条之处罚对象,汽车所有人若明知汽车驾驶人有醉酒、患病、精神疲劳、意识模糊等情况而不予禁止驾驶者,也将处以吊销驾驶证的处罚。后1975年及1986年等两次修正,为提高其警示程度,将罚则提高至第35条。1997年又明文规定拒绝接受检测者的处罚规定,并且将"酒醉"二字修正为"酒精浓度过量"。1999年,台湾首次将酒后驾车"入刑",仿造德国刑法第三一六条之规定,于刑法第十一章公共危险罪增订第185条之3,规定:"服用、品、酒类或者其他相类之物,不能安全驾驶动力交通工具而驾驶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三万元以下罚金。"[19]酒后驾车行为由单纯的行政不法提升到刑事不法。2001年再度提高其罚款金额至新台币15000元(约合人民币3200元)以上60000元(约合人民币12000元)以下,并将"酒精浓度过量"等文字修正为"酒精浓度超过规定标准",且增加对于驾驶执照扣掉期间之再罚的规定。2002年再将"禁止其驾驶"等修正为"移置保管其车辆"。2007年修正该条,将刑度提高为"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并科十五万以下罚金。"显示岛内面对交通安全相关议题重视的态度。2011年,台湾省新北市一名消防员赖文莉遭遇酒驾追撞截肢,引起台湾民众对于不能安全驾驶动力交通工具罪量刑之强烈关注,同年11月30日台湾当地政府旋即修正"刑法"第185条之3,提供法定刑度,并增订加重结果犯之处罚规定:"服用、品、酒类或其他相类之物,不能安全驾驶动力交通工具而驾驶者,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二十万以下罚金。因而致人于死者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重伤者,处六个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20]但酒驾情况并没有在"重刑"之下有所好转,2012年4月25日,台湾富豪之子叶冠亨(人称"叶少爷")酒驾害死3条人命,引发社会公愤,高雄地院宣判,由于叶酒驾失控撞上安全岛,致同车乘客陈冈逸死亡,还波及晨运妇人李幸蓉身首异处,更间接害李妇丈夫悲愤猝死,2人8岁成孤女,严重罔顾公众交通往来安全,重判他6年,创下岛内酒驾致死案件判刑最重案例。[2]有些"民选代表"、"议员"甚至鼓动"立法院"将一般醉酒的刑度提高至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但亦有学者任务修法提高法定刑作为解决不能安全驾驶行为之手段,无异于缘木求鱼,有违罪刑法定原则。
二 台湾地区关于酒驾的法律规范与大陆相关规范之比较
综上内容可知,较之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刑罚规制酒驾的时间较长,且相关规定经历过多次的修订和调整,醉驾入刑后的司法制度较为完善,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与我国2011年修改后的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内容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范相比较,台湾地区对于酒后驾车的法律规定具有以下特点:
(一)犯罪构成较为严谨和封闭,规制范围更加广泛。台湾地区规制酒驾的罪名简称为"不安全驾车罪",其犯罪构成有三:第一,服用酒类、、剂或类似物品。此三种物品皆是足以影响人类意识状态之外的刺激物品。与刑法第一三三之一的仅仅限定醉酒状态相比,更加广泛。第二,不能安全驾驶,即当事人因服用前述物质导致无法正常、安全的驾驶动力交通工具。台湾学术界虽然对于此罪属于抽象危险犯还是具体危险犯争论不休,司法实务上则明示采用抽象危险犯,即酒精含量,呼气检测超过0.55毫克,血液酒精含量超过1.1毫克没公升即达到"不安全驾驶"的程度,但又辅以酒精含量,呼气达到0.25毫克以上而为达到0.55毫克,若辅以其他客观事实,得认证已达到"不安全驾驶"。在。三、驾驶交通动力工具。此处的动力工具指凭借非人工动力而推进的机械工具所产生行进动力的交通工具,包括机车、汽车卡车、电车、船舶、航空器等在内。相比之下,刑法一三三条的"驾驶机动车"的表述就过于简单。
满足了以上三点仍不能达到犯罪成立的标准。在台湾地区犯罪成立需要经过"三阶段审查"即第一层构成条件成熟,第二层行为具有违反性,有侵害他人、社会的法益的事实或可能性、应然性。第三层为有责性,即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原因所在。而内地在"醉酒入刑"之处就面临着醉酒是否要一律入刑的争议,就在于虽然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也强调犯罪行为必修以侵害或威胁到刑法所保护的法益,但却缺少对于酒驾这类抽象危险犯的"危险"以及"危险"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威胁或侵害程度的界定与厘清,最终导致实务上的判断规则偏离"罪行法定"的原则,仅仅以血液酒精含量为唯一标准,导致发生在停车场附近挪动车位被举报酒驾,最终被判处刑罚的案例。而台湾地区对于此模拟较有争议的犯罪类型多是加以具体案例以及"大法官"的评析,把抽象的犯罪具体化,判断标准不仅有酒测结果,还包括客观具体的辅助证据,使得"罪当其罚,罪罚相当。"
(二)刑事处罚较重,行政处罚严格。从前面对于台湾地区对于"酒驾"的立法历程可以看出,岛内对于"酒驾"的规制经历了"由轻到重"、由"简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首先,"由轻到重"是指酒驾最初由行政罚升级至刑事罚,财产处罚由1986年的"一百元以上三百元(旧台币)以下罚款",升至2011年的"科处或并科处二十万以下罚金(新台币)"。自由刑由"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升至"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而内地"醉酒"处罚的最高限不过拘役六个月,但相同的是台湾地区每一次修法的进程都是由社会影响比较大的案件推动,如"叶少爷案件"、"女消防员案件"等。但一些学者却认为刑罚的力度要与其对社会造成的损害程度相当,一味依靠刑度的提高治理酒驾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导致刑罚体系的混乱,如果不安全驾驶罪的刑罚提高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则将超过交通肇事罪的最高刑罚限度,而导致一些肇事司机为了减轻其犯罪的负担选择酒驾后肇事逃逸,而给道路交通秩序出现严重的混乱,也较重了交警职务的危险性。其次,由"简单到逐步完善",则是指规范酒驾的法律规范的层级不断增多,每个层级规范的内容不断细化,对于处理酒驾案件的整个过程的规范更加到位。自1986年酒驾被归于行政罚处罚后,经历了多次修改,增加了对肇事车辆所有人、拒绝接受酒测者、负载未满十二岁的肇事人员等的处罚规定,对肇事车辆的处理也改为保管制,收取保管费用,如保管期限到期后所有人在三个月内没有取回车辆,则保管机关将其依法拍卖。对于处理酒驾案件的人员也有相关的行政程序法加以规制。目前台湾尚无德国、日本地区的取缔酒后驾车程序法简称"取缔程序法"(即 处理酒驾案件的行政程序法),而是依据《行政执行法》,其执法程序包括拦停、询问、领交付证件、酒测、检查甚至同行、留置等。
而大陆方面,醉驾行为从一种违反行政法行为上升到犯罪行为,因其独有的特点而使得办案人员在适用在侦办醉驾案件时,由于其独有的特性,使得办案人员醉驾入刑也产生了与刑事诉讼法的冲突。
1、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鉴定规则》规定,办案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抽血行为后,由于其所属交警部门受制于技术能力与法定资质的影响而无法进行鉴定时,必须通过办案人员呈请--领导批准的方式进行委托,并制作《鉴定委托书》。由于涉及热机、取样、混匀、离心等一系列检测步骤,一例血液酒精检测需耗费10 ~ 50 分钟不等,加上检材报送路途上的时间,严格的委托鉴定程序如果是外部委托,还要考虑到被委托的鉴定机构可能由于承担其他业务较多,而不能及时出具检测报告而造成的延迟,致使从抽血到检测报告之间往往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间隔,甚至超过12小时。在这段时间中,办案人员要将犯罪嫌疑人带回办案机关进行讯问,以便确认犯罪嫌疑人身份与犯罪实施过程,并采取下一步行动。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不得超过12小时,由于犯罪嫌疑人处于醉酒状态,对其讯问难以开展,甚至会出现12 小时仍未查清犯罪嫌疑人身份的情形,此时如果检测报告还未作出,公安机关就缺乏将犯罪嫌疑人继续拘留的法律依据。如果释放,由于犯罪嫌疑人身份不明,则给案件继续侦办带来巨大困难。[3]
2、对醉酒驾驶行为设定的最高法定刑为拘役,在所有的刑法罪名中只此一例,而逮捕必须是针对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犯罪嫌疑人,因此,对醉驾案件不能适用逮捕的强制措施。而在实践中,由于拘留的期限只有七天,拘留七天的期限届满,司法机关就没有了继续关押犯罪嫌疑人的法律依据。[4]但是,在这七天内走完从侦查、到法院判决的全部诉讼程序,未免仓促。在此情况下,只能对犯罪嫌疑人适用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但是,问题随之产生,如果遇到犯罪嫌疑人拒不交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以及拒不在监视居住期间履行法定义务,办案机关又将如何实施?逻辑上,如果遇到犯罪嫌疑人拒不交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则无法适用取保候审,但又无拘留和逮捕的适用为后盾,只能适用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期间对犯罪嫌疑人24 小时的全方位监督在技术上不具备可行性,如果犯罪嫌疑人出于对任何强制措施的抵触情绪在监视居住期间拒不履行义务,则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五十七条对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期间违反义务的--予以逮捕,在此情况下,不能适用逮捕的醉驾,使得醉驾入刑与刑事诉讼法再次产生冲突。
综合上述内容可知,台湾地区对于"酒驾"采取的是全面与综合的治理方式,不仅规制肇事人员,还提高了汽车所有人、未满十二岁儿童监护人的注意义务,有效的避免了肇事人员不配合检测和其他环节纠纷的产生。而内地入刑不到2年,对酒驾的处理还处于比较"粗糙"和简单的阶段,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治理酒驾案件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如醉酒入刑后与刑诉法有冲突,缺乏继续拘留嫌疑人的法律依据。因此,笔者认为醉酒入刑只是一个开端,治理酒驾任重道远,需要不断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有效配合,才能做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慧锦.不能安全驾驶动力交通工具罪量刑事务分析[J].司法周刊,第1612期。
[2] 台海网."叶少爷"酒驾案一审判6年,判刑定谳学校将开除学籍
[EO/LB]http://.cn/c/2012-11-10/104925550883.shtml.2012.6.7
本案例选用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部分《营养与健康》教材,探索以研究性教学为理念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学习情感得到了更好的体验,所学的知识能很好用于指导生活实践。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研究性教学案例的材料设计
本节教材的规定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构成人体营养素的相关知识和营养的意义,懂得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要求和依据,根据人体所需营养素的需求状况,科学制订营养食谱。研究性教学的关键是创设研究情景,本课研究情景的创设要考虑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能完成上述教学目标,其中最关键的是掌握怎样科学合理制订营养食谱。通过阅读教材发现,本章节涉及内容较多,但本知识点较浅,对于一些实际操作性内容、方法较少,教师需要给学生提示一些研究参考以利于学生把握方向。具体研究情景、研究参考如下:
情景材料:目前社会上由于饮食爱好、习惯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本校学生尤其是一些高三学生及某些家长因饮食喜好的差异、生活习惯不良、对合理营养缺乏认识等种种因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导致学生及其家庭成员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导致“大胖墩”和“豆芽菜”的数量大增,甚至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自身美观。我从网上和生活中摄取了一些镜头和图像,截取了一些实实在在、活生生的案例,加以对比剖析,并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放映出来,以此导入课题,形象而直观地让同学们了解营养过剩、营养缺乏等不合理营养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危害。
问题材料:通过学习书本上相应章节的理论知识和课堂上幻灯片的影像及图片,根据情景材料中描述的现象,请同学们为自己和家人制订一份合理营养的食谱。
具体要求为:
(1)简要说明你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依据是什么。
(2)预测你制订食谱后的饮食习惯会有什么改变。
其他材料:
(1)根据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依据,分析我们平时的饮食习惯、爱好有些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2)根据分析确定怎样才能让自己和家人从日常摄取的食物中吸收合理、全面的营养素。
(3)根据自己和家人的饮食习惯及爱好,以及每天对营养素的需求,制订出某一时间段的营养食谱。
(4)参考书查阅方向:体育运动类、医学保健类。
二、研究性教学案例的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但他们长期囿于应试教育,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适当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和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同时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很难以个人的力量较好地完成上述研究。因此,教学中可采用小组组合共同研究的形式,便于学生互相讨论拓展思维空间,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高中学生个性较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意见、观点,以指导者的身份接受学生的提问和咨询,教师应以民主参与的形式进行教学。为更好地创造研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培养能力的机会,课中安排了类似论文答辩的“研究成果招告会”。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本组为自己和家人制订的合理营养食谱(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学生和教师有针对性地找缺点并提问,小组成员逐一进行答辩。
具体教学过程:
(1)对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对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2)观看情景材料,回忆自己和家人的饮食情况,根据材料,研究参考。
(3)学生自己组合研究小组(5~6人为宜)按材料进行研究。
(4)教师巡回各小组接受学生提问和咨询,进行适时的指导。
(5)学生根据研究写出相关材料,制订合理营养食谱。
(6)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本组制订的合理营养食谱(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学生和教师进行评述,小组成员逐一进行答辩。
(7)教师归纳点评,对本课进行总结性发言,评出最佳食谱。
(8)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学生为父母亲制订一份合理营养的食谱。
三、研究性教学案例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生体育健康的思想。本案例将“营养与健康”收入到课堂,进行了营养相关知识的教学,变平时的灌输式教学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展讨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体育理论课的资源,将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本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多媒体的运用,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情入境、以境乐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又激活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河山镇中心学校806班 施凤明
他们都是一群被幸福遗忘的孩子,被遗忘在了一个阴暗的角落里,陪伴着他们的,只有“5.12”这个如梦魇般的数字。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0级特大地震,在四川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撒开了一道道,或深、或浅的伤口。四川在滴血!他们在滴血!我们更在滴血!
面对特大地震,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二(3)班的师生,原以为是普通小地震,他们躲到了课桌下。当他们意识到这并不是普通的地震时,已经为时已晚。强大的地震如同一个凶狠的恶魔,将他们困在它的魔抓之下,大部分人没能逃出来。时间定格在了14时28分这一刻,这是伤感的一刻。
同样时面对特大地震,北川中学高二(10)班的同学们则是纷纷丢下手中刚打开的课本,冲向外面,冲向生的希望。但还是有一些同学在“跑”与“躲”之间依然选择了“躲”,他们抱着头,躲在了课桌之下。此时的北川更是地动山摇,教学楼则像是地震这一恶魔的玩具,被轻轻摇了几下,便轰然倒塌。时间又一次定格,还是14时28分这一心痛的时刻。四川这一“天府之国”也不知成了多少人的“天府之国”!
假如,青川的他们能在刚发觉震感,就迅速疏散,那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假如,北川的他们能在“跑”与“躲”之间选择了“跑”,那又会是怎样?假如……但是!我们没有假如,只有那血淋淋的事实!大灾大难来临时,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逃生,也许只有一秒之差,就将生与死分隔了开来。正因如此,我们更加应该在平时,在大灾[:请记住我站域名/]大难没有来临时,加强疏散演练。有一句俗话说的好“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我们加强疏散演练也是为了防止,哪天大灾大难来临时,给我们生命造成过多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