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傣族泼水节作文范文

傣族泼水节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傣族泼水节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傣族泼水节作文

第1篇:傣族泼水节作文范文

When people are reminded of the Dai, Dai Water Splashing Festival, the grand scene, could not help but make people yearning! This year's International Water Festival, so very busy. The water Festival is generally three to four days. The first day, is the most solemn day. Huge crowds of people on the square, a small, old, small to 5.6 years old to 5.60 years old. There is a small group of Bu Shao Xiaobumao, Xiaobumao fans playing the drum, small Bo Shao and Gayangwu, more lively! There are many pool, "ah, but I was late, the pool has no water."

这次的泼水节还有孔雀公主大赛哩!美丽的孔雀公主身穿节日的盛装,坐在装扮得白花车一样的牛车上,,吸引着所有观众的眼睛。

The water splashing Festival and Peacock Princess contest! My beautiful peacock princess dressed in festive costumes, dressed in white sitting in the car on carts, and attracts all the audience's eyes.

第二天我和邓宁一起到她祖家玩,我们遇到了一个哥哥,那个哥哥骑着电动车,他见我和邓宁要泼他,他大声地喊:“别,别,别”我说:“冲呀!泼湿他!"

Second days, Denning and I went to her home to play, we met a brother, the brother riding the electric car, he saw Denning and I are going to throw him, he shouted loudly: "don't, don't, don't" I said: "good! He splashed!"

我和邓宁每人泼给那个哥哥一桶水。那个哥哥立刻成了落汤鸡。

My brother and Denning throwing to the each a pail of water. That elder brother quickly became soaked through.

第2篇:傣族泼水节作文范文

家喻户晓的一首经典之作,流露着一个国家,团结、繁荣、昌盛等。共同阅读八年级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请您阅读。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1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妈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3“56个民族一家兄弟,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家喻户晓的一首经典之作,流露着一个国家,团结、繁荣、昌盛等。

云南有“彩云之南”,“金属王国”,“动物王国”……当然也是少数民族最多,乡土民风忒别纯的地方之一。比如德宏傣族,有景颇族,栗粟族,阿昌族,德昂族…云南只可会意不可言传,需要切生去看,去听,去感悟。应为云南风景数不胜数,丰富多彩,就用德宏举例诠释云南角落美。

云南德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孔雀之乡”,“日光之城”,小小城市,各种名族和谐,快乐,安定的生活。其中傣家人民辛勤劳做,长久以来,走了她们独特的饮食文化,崇高的信仰。 “金孔雀,展翅开,傣家的竹楼,傣家的小竹帽”…听这首歌,我总会有身处其景,听着娓娓动听的葫芦丝,看着温文尔雅的傣家少女竹楼河边一次次婀娜的舞姿。

傣家,万人狂欢“泼水节”,真的有非一般的感觉,这个节日有美丽传说。泼水节向她们泼水,是发表对他人的美好祝福,样样好的意思。她们她们在歌在舞,她们名族独特的舞姿,伴随圣水,一起狂欢三天。驱走夏日的炎热,迎来清凉夏日。节日说了,下面说说吃的。首先呢想到吃的一马当先的应该是烤乳猪,皮脆肉鲜,在家独特沾水,风味十足,回味无穷。然而,萨斯这道美味佳肴也是当仁不让的,她永远吃不腻,吃了还想吃,爬朗菜,牛犊子果……

一切的美,美在德宏,美在盈江,“三角梅之乡 ”,美在勐弄,有原生态风景,有回味无穷的“勐弄山茶”勐弄山歌大赛,也在冉冉……民风民味,非一般感觉,身处其景,民情暖暖。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4踩高跷、玩狮子、吃汤圆……舞龙赏灯闹元宵,欢天喜地迎春来,要说老家安徽宣城的春节民俗,真是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老家的闹花灯遍及城乡,玩灯时伴以爆竹烟花等,十分壮观。同时还有踩高跷、旱船、玩狮子、挑花篮等活动,儿童提灯更是美不胜收,今年寒假,我也去提花灯了! 大年初五中午,爸爸带我去双沟看花灯,刚过东华山就听见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我连忙下车,只见一条长长的队伍,两条龙灯在前面游动,中间许多人提着花灯,后面还有两只麒麟摇头晃脑,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

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那条金色的龙舞动起来了。你看它时而在空中翻飞,时而绕着地面盘旋,时而龙头从龙身下钻出来。真是巨龙腾飞,让我们目不暇接,周围观看的人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舞龙的人个个精神抖擞,龙头前的那个人手握彩球,一会挥到东,一会挥到西,龙头跟着彩球摆动,真是栩栩如生。

正在我看得津津有味时,传来“媛媛”“媛媛”的呼唤声,我回头一看,啊!花灯队伍里居然有我表姐呢!她手提一个椭圆形的大花灯,花灯上写着“五谷丰登”,其他的花灯也都是椭圆的`,像一个大冬瓜,不过上面有点贴的是一首诗,有点贴的是剪纸,花灯用各色彩纸糊成,黄、蓝、绿、紫、大红、粉红——给节日增添了热闹的气氛。提花灯的都是一些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们有点把花灯扛在肩上,有的提在手中。

哎,假如我也能加入他们的队伍多好啊!“媛媛,想不要提花灯?”姐姐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好呀!”我兴奋不已,接过姐姐手中的花灯,跟随队伍向前走。可没有走多远,就觉得手酸酸的,“姐姐,我不想提了。”走在一旁的姐姐笑了,“就这么一会儿,就打退堂鼓了,我们回去有夜宵吃哦!”我可不想让姐姐嘲笑,于是一咬牙继续跟随人群前进。终于从东华山来到沙墩,乡亲们出来迎接我们,小孩子围着我们跳啊,叫啊,场面好不热闹。在这里闹了差不多一个小时,队伍才浩浩荡荡向前走。我们经过每一座村庄、学校都要停留一个小时左右,好不容易来到了目的地双沟。此时夜幕已经降临,我双腿也快拖不动了,看其他孩子一个个都兴致勃勃的,我也不能输给别人呀!“我们还要走回家哦!”姐姐告诉我。为了那美味的宵夜,我只能忍了。

领头的人又给我们发了个通电的小灯笼,叫我们把小灯笼放进大花灯,这下,花灯全都亮了,与白天相比更美了。我们往回走,经过白天的村庄、学校,乡亲们还是那么热情,放爆竹来迎接我们。走呀,走呀,终于回到了东华山,此时已经12点了,我累得筋疲力尽,宵夜是热气腾腾的包子,我连吃三个,真香呀,这可是我一天的劳动所得哦。

提花灯,让我尽情的体验到了家乡春节的民风民俗,这个寒假我过得特别有意义。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第3篇:傣族泼水节作文范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小学生 语文素养 实践

一、注重积累

1、课内积累

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内的积累必须要提高效率。这就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在指导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大量积累优美的语句。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例如,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珍珠泉的外观,第三自然段集中笔墨描写泉水从地下冒出来的形态,想象丰富,情景交融,加上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词汇丰富,语言精练,极富感染力,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应指导学生诵读记忆。而对本文中其它非重点段落的教学则应该一带而过。这样合理地取舍,省时、高效。

2、课外积累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就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例如,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我积极利用电视、广播、学校的报刊,以及学生订阅购买的一些杂志等媒体资源,指导学生关注战事发展,多角度、多侧面了解战争情况,让学生自主地实践语文,积累语言。另外,我们也可以以教科书为中心,广泛阅读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来积累语言。例如,在教学李白《独坐敬亭山》一诗时,我让学生课下在学校图书馆或其它地方查找并背诵李白的诗歌,举行“李白诗歌背诵比赛”。这样,打破了课内课外的界限,沟通了课内外的联系,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积累范围。

二、培养语感

1、反复诵读,感悟语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时候,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正如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得意忘言论”所说的,言辞有时并不能精确地反映意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使人置身其中。对这些文章的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逐步感受语言内蕴和文章气势,领会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是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绝妙材料。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景色,领悟其“总――分――总”的谋篇方式;在指导学生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通过对第二自然段的反复诵读,并配以图画、音乐,使学生感受到南海海面瑰丽旖旎的风光,又以这种绘画美、音乐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对比揣摩,培养语感

有些词语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一琢磨,你就能感受领悟到其中精妙传神之处。因此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词语、句子进行揣摩,以体会蕴涵在文字里面的深层含义。比如,我在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通过对重点词句进行增、换、删等形式,使学生感受语言的形象、具体、生动与抽象、空洞、罗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的结尾:“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我用投影片出示了另外两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不知道前两个句子运用了倒装的修辞手法,但却体会到了这里的强调作用,强调的是因的到来,傣族人民的幸福之情、难忘之感。

三、指导运用

1、拓宽训练时空

从训练时间上来说,我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向课下,抓好平时练笔。如果教师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到作文课上,学生可能因为缺乏兴趣或缺少素材,感到无话可写,即使写出来一段话,也是空洞无味的。我注重让学生在平时积极体验生活,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梳理、概括自己的感受。在作文课上,学生只要早我的指导下,将平时积累的这些素材进行润饰、提炼,就不会感到无话可写了。

从训练空间上来说,我积极为学生提供习作的机会,拓宽训练渠道。我的具体做法有:①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指导学生开展诸如图文转换、改写情节、续写文尾等形式的创造性写作;②在班刊上开辟一些小拦目,让他们对某些社会问题提出看法,发表意见,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③结合班队活动,为学生提供习作机会。例如:让学生做一个小制作,将起过程写下来;组织祭扫烈士墓,记下自己的感受。

2、强化求异思维

在指导表达中,要发展其创新思维,主要还是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求异思维具有流畅、变通、独特三个特点。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该诱导学生自由联想,广泛发散,训练其流畅性;启发学生触类旁通,超常构思,训练其变通性;引导学生重新审视事物,训练其独特性。这样才能突出习惯性思维这个定势。

3、优化评改机制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习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这里的“加工”除了包括学生对习作的修改,还应该包括教师对习作的批改和讲评。

关于习作的批改。它既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习作的实际,又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习作的优缺点。我在具体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不同的形式:我先 师范,再让学生自己改;采用教师批学生改,我使用一些固定的符号,写几句简明的要求,让学生据此修改;有时,我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采用面批面改;还有时,我采用互批互改,以若干学生为一组,选择某个学生的习作互相讨论,共同修改。

关于习作的讲评。这是对一次习作的总结,对于今后的习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学生的习作写成什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否积极认真地写,能作到这一点,就应该视为合格。在一次讲评中出现的问题可能较多,因此,习作讲评课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讲评例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就可以了。其中关键的环节就是采用恰当的方式,组织全班学生讲评、修改例文,再与学生自评相结合,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此论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第4篇:傣族泼水节作文范文

关键词:模仿型;语言起源;神话

神话是对原始社会的客观反映,而其中的语言起源神话便映射了先民对语言产生的认识和思考。语言是生命体存在的重要表征,它从出现的最开始就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功能,它应该是生物之间通讯息的最为古老的方式之一。语言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和事项,也确实在人类文明起源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西方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早期人类诸多活动确实源于对自然界的模仿,如舞蹈、乐器、建筑、工具。语言源于模仿的观念也基于此而产生。目前搜集的文本中,有壮族、佤族、哈尼族、畲族、基诺族、台湾排湾族等6篇文本,它们在语言起源的神话中都指向了语言源于模仿,按照模仿的对象来看,可以分成模仿动物的语言和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两种类型。

一、模仿动物的语言

按照进化论的思想,人是从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是动物的一部分,所以跟动物学习语言的思想自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这只是在科学发展进步的情况下,人类对自身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之后才作出的判断。在上古时期,人们尚未对自身的源起有科学的认知,只能依靠自己的猜测来推断人类语言的源起。动物的语言虽不如人类丰富,但动物之间的交流恐怕还是通过动物之间的语言进行的,人类最初的语言本也没有那么丰富,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在不断的交流与交往之中产生了多样化的语言。神话中将语言源于动物的观念展现得较为明显。如壮族创世史诗《德傣掸登俄》讲述,洪水后,兄妹成婚生了四对儿女,他们分别管理东西南北四方。远古时候,语言没有区别,兄弟姐妹让人把语言分开:居住河边的人是土僚,因河谷有猴子,就按猴声来分;居住山边的人是彝族,因山林有松鼠,就按鼠声来分,话音像鼠声。从此,世上的人各有各的语言,分族分语,讲话就不乱了[1]717。佤族《司岗里》讲,人类从司岗走出来之后并不会说话,就去找人神莫伟要语言,莫伟指点岩佤(即佤族)学牛,尼文(即拉祜族)学斑鸠,三木傣(即傣族)学细蜜蜂,赛口(即汉族)学画眉鸟,各民族才有了自己的语言[2]612-613。再如高山族的百宛人神话《始祖的传说》叙述,两颗蛋变成了一男一女,他们跟鸟学习说话,也根据鸟的叫声获得了自己的名字———“普纳雷”(男)和“鸠谷”(女)[2]421-422。这几则神话都在讲人类的语言源于动物,其中有三个方面需要重点解读。第一,语言最初已经形成,却仍要进行分化。壮族这则神话中的土僚就是壮族的别称,按神话所讲,远古时期的人类是有语言的,而且语言是一样的。为何还要重新习得语言?一方面,神话要与现实保持一致,现实中语言分化的情况是存在的;另一方面,就如神话所述,语言分开,讲话就不会乱,它同《圣经》巴别塔神话中所设定的语言分化的原因、过程较为相像。反观佤族和排湾族的神话,无论是从司岗走出的佤族祖先,还是从蛋中出生的排湾族先民,他们在诞生之初并不会说话。其实,壮族神话所强调的语言分化是发生在人类第二次起源之后,而佤族和排湾族神话反映的则是人类第一次起源,出现时间有所不同,洞生人、卵生人的思维观念的产生也应更为久远。如此看来,壮族所认识的语言模仿论应是对语言的二次加工和改造的过程,而佤族和排湾族神话则是对语言原生起源的解读。第二,选取模仿动物的原则较为相似。神话中采取的基本原则是声音相近,依靠声音来择取模仿的动物,如佤族神话中,佤族、汉族、傣族、哈尼族四个民族的语言模仿对象分别选取了牛、画眉鸟、蜜蜂和斑鸠,这些动物自然是佤族生活中所熟识的动物,而且在他们看来,汉族的说话就像画眉鸟一样,佤族的说话类似牛的低沉声,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这几种语言的发音与他们所选取的动物的发声有相似之处。不过通过这则神话,也足以见得佤族在早期与汉族、傣族和哈尼族有着较为密切的交往,彼此之间比较熟悉。壮族与佤族神话相近,选择了猴子和松鼠作为壮族和彝族学习语言的对象,而且神话中强调的也是按照声音来划分;排湾族也是按照鸟的叫声来学习语言的:可见按声划分是较为共通的原则。第三,模仿动物型的语言起源神话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在单一民族内部的起源,二是通过比较多民族语言的源起来发掘出本民族语言起源的特点。壮族和佤族都强调了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同源共祖关系,且在语言的产生上有一定的联系。而排湾族语言起源神话与之相比,并未涉及其他民族的语言,只是单一的语言起源问题,从两个蛋中出生的男女是跟鸟习得语言,跟着鸟叫获得了自己的名字,单看这样的神话表述,很难会明白为何排湾人会选取飞鸟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这就跟排湾人的民间信仰观念和神话文本中的隐含信息有关。陈勤建认为,在稻作文化地区,“稻作鸟化心态”是“从事稻作生产的民众,由实践经验中直接产生的一种原生态的群体心理状态”[3]。因而在稻作文化区域,“稻鸟化”的心态烙印较深,在南方很多民族地区的确有这种心态存在。排湾人所在区域虽为山地,但随着农耕文化的渗入,稻作文化也浸入排湾族的文化之中,在排湾族神话之中,有多篇谷种起源神话便是佐证,如排湾人的祖神saljimlji到地下界得到了粟种后播种并分给众人,幸存的兄妹得到从天上而降的粟种[4],这些神话都间接表明排湾人的很多部落已经进入了农业文明社会。排湾人一方面可能受稻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着鸟图腾崇拜的信仰观念,这样才有神话中向飞鸟学习语言的情况出现。若单纯地认为飞鸟是随意择取的对象,恐怕是不符合神话更深层寓意的,而且对于男女祖先的出生,神话也表现了一定的隐喻,他们是由两颗蛋变化而来,但这是什么蛋,这蛋又从何而来,我们似乎不得而知,按照通常的理解,我们学习语言的对象大多应为有姻亲血缘的一方,而若将语言起源作为神圣的事情来对待,那么这蛋极有可能是鸟蛋,他们向飞鸟学习语言便也讲得通。《诗经》也有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可见商代始祖神话所孕育的就是鸟生人、卵生人思维。由此观之,排湾人拥有这种文化思维模式也不难理解。

二、模仿自然界的声音

模仿型语言起源的另一种方式是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基本是按照树枝的声音、砍树的声音、水的声音来创造自己的语言。如壮族、畲族、哈尼族、基诺族都有此类神话。向自然界来寻找语言创造的灵感,也蕴含着人们独特的思考。此类神话对于语言产生的叙述基本只是跟树和水有关。如壮族创世史诗《德傣掸登俄》中,除了壮族和彝族是向猴子和松鼠学习之外,居住在山上的人是哈尼族,因山上有树木,就按砍树的响声给他们分习语言,也就产生了各族分语的情况[1]717。畲族神话《高辛造万物》中,文化英雄高辛在完成了造太阳、造月亮和补天的重任之后,他听到树枝响,就教人说话和唱山歌[5]。哈尼族《塔婆、模米生儿女》和基诺族的《玛黑、玛妞和葫芦里的人》两则神话都讲述了不同民族的语言起源。哈尼族神话:塔婆和模米喝了怀胎水,浑身上下都怀孕,塔婆生下一百个人,模米生下一千个人。傣族从脚趾出生,住江河边,学水的声音说话;瑶族从鬓发出生,住森林里,学砍树的声音说话;彝族从手臂出生,住在山腰,常放火烧山,学树枝燃烧的声音说话;哈尼族从肚皮中间出生,住在半山腰;苗族从髀骨出生,住大山的石岩之间[6]。基诺族神话:洪水之后只剩玛黑、玛妞两兄妹,他们只找到一粒葫芦种子,种下种子之后,兄妹成婚,葫芦成熟之后,烧了一个洞,人便从葫芦的洞中出来。第一个走出的布朗族不会说话,玛黑和玛妞让他模仿水声说话;第二个走出的基诺族就是用玛黑和玛妞的话,所以不用再去学别的语言;第三个走出的傣族学习布朗话和基诺话,又进行改造,成了自己的话[7]。上述几则神话都表现出语言起源于自然界的声音,然而他们之间有相似,也有较大不同。具体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第一,自然型语言起源神话中,出现了特定的文化英雄承担起创造和传播语言的重任。畲族神话的高辛,基诺族神话中的玛黑和玛妞,佤族神话中的莫伟,壮族神话中的兄弟姐妹,都属于此类文化英雄。高辛是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喾,《左传》《史记》都对其事迹有记载。按照畲族神话所载,高辛的出生和业绩又极类似于。《高辛造万物》中,高辛随风而长,长大后用松树枝、杨柳条分别编成了球,点火之后放在天空而成了太阳和月亮,用宝石做钉子把天补好,又用枫树叶、大小树枝和木渣分别变成了鸟兽鱼虾虫。可见,高辛在神话中的地位类似于的创世大神,而神话的设定是高辛出生的年代已经有很多人,他不承担造人的使命,只负责造物和文化发明,因而他的神格更近于文化英雄。基诺族神话中的玛黑和玛妞兄妹,他们负责人类的传承和文明的传播,他们指定布朗族向水声学习语言,这与高辛教导人说话、人神莫伟指点人向动物学语言、洪水后兄妹婚生的兄弟姐妹让人分开语言等,都有着相同的作用。特定文化英雄的出现,让特定民族或多个民族获得了语言,这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些文化英雄的崇敬之情,他们也是特定民族存在的精神符号和象征。第二,不同民族的神话之间可以相互佐证。哈尼族神话中并未表现出哈尼族是如何获得语言的,而壮族神话说哈尼族是听砍树的响声而得到语言的。基诺族神话说,布朗族是跟水声学习语言的,傣族又是跟布朗族学习语言的,那么傣族说话自然也如同水声,而哈尼族的神话《塔婆、模米生儿女》中也确实是这样表述的。壮族创世史诗《德傣掸登俄》中说,彝族是住在山边,是按照山林中的松鼠学语言的,而哈尼族神话就说,彝族住在山腰,是按照树枝燃烧的声音说话的。在彝族语言起源神话中,彝族语言的获得确实跟竹子在火中燃烧的刺激有关联。这些神话的先后顺序如何,已无从辨析,但它们反映出了各民族之间在早期较为密切的交往,也表现了特定民族对其他民族的独特认识和看法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第三,神话选取特定的意象作为语言学习的对象。水和树木这两种意象是最为常见的意象。如哈尼族和基诺族神话分别认为傣族和布朗族的语言源于模仿水声,在其他民族看来,傣语和布朗语可能与水声有相同之处,但意识到他们的民俗和信仰观念时,便能发现水在这两个民族中的重要意义。布朗族受小乘佛教影响,每年清明后的第七天要举行泼水节,“男女击锣鼓,尽情舞蹈,然后互相泼水,并互祝吉祥如意”[8]。傣族也同样有泼水节,其寓意也是用圣水将病灾冲走。这其中蕴含着对水的原始崇拜观念,“水崇拜的原始内涵是与早期人类求生存、求繁衍的基本要求分不开的”[9]。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神话都曾讲,万物皆由水而生。据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讲,古时候在天地尚未形成的时候,“烟雾和气体的下层,是白茫茫的一片水”[1]735,气团和大风孕育了英叭神。除了太空里的英叭神之外,水里还有水鱼神巴阿嫩,“他们的生命与心脏,还有智慧和本领,同是从水汽和风气中萌芽”[1]739,大地则是由英叭神身上的泥垢和海面上的泡沫渣子融合而成。万物也皆是从水中而生,神话中处处透露出傣族先民对水的崇拜之情。可见,选择水作为语言的模仿对象也绝非偶然,水与人类文明的诞生是相关的。同样,选取树枝和砍树的声音作为语言起源模仿的对象,也不应同表象所反映的那样,它更应同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信仰观念相连。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语言起源的神话基本都不是本民族的认识,大多都表现了他者民族的看法,这种现象与多民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相关。

三、结语

先民在神话中表达了语言起源于模仿的认识,虽然神话文本的数量不多,但也能揭示先民对语言产生的一种认识。西方文艺理论早期比较盛行的是模仿说,这一派别认为,文学来源于对自然和万物的模仿。这种说法其实是有据可循的。如人类造房子、编织渔网、制作衣裳等最初的文明事项,都是跟自然界燕子、蜘蛛、蚕等动物学习而得的,它强调了人类学习的能力,这也是人与动物很大的不同。在语言起源神话中,也能找到多篇与模仿有关的神话,如这些语言有的是学习动物的声音,有的是学习自然界流水的声音。赫尔德在对语言起源的认识中也提到,有人可能认为人类是从鸟类那里学会歌唱的,其实“如果说,最早的人类语言是歌唱,那也是一种人所固有的、非常适合于他的器官和自然本能的歌唱,就像夜莺飘荡在空中的歌唱只属于它和它的同类一样”[10]。语言可以后天习得,但也必须符合人的发声特点,像神话中所提到的流水声、画眉鸟的鸣叫、牛的声音都是属于自然界的声音,人类语言也只是与之声似,所以模仿说只是人类对语言起源的一种探索,也反映了先民在远古时期善于向大自然学习的状态。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上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

[2]《中华民族故事大系》编委会.中华民族故事大系:8畲族高山族拉祜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3]陈勤建.中国鸟信仰:关于鸟化宇宙观的思考[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301.

[4]鹿忆鹿.偷盗谷物型神话:台湾原住民族的粟种起源神话[J].西北民族研究,2014(1):58.

[5]姚宝瑄.中国各民族神话:高山族黎族畲族[M].太原:书海出版社,2014:87-88.

[6]姚宝瑄.中国各民族神话:哈尼族傣族[M].太原:书海出版社,2014:69-71.

[7]姚宝瑄.中国各民族神话:水族布朗族独龙族基诺族傈僳族[M].太原:书海出版社,2014:95-100.

[8]《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编审委员会.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31.

[9]向柏松.中国水崇拜[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6.

第5篇:傣族泼水节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 趣味教学; 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7101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学习音乐可以丰富情感,提升自我的审美情趣,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起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当前的音乐教学策略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的偏差,加之家长与学生主体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厌恶情绪,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只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学习兴趣。因此,趣味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极其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

一、游戏,让音乐动起来

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课教学中,游戏可以使音乐动起来,也可以使学生动起来。游戏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游戏、情境音乐剧、小组对抗赛等游戏形式,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小学音乐《雨天等妈妈》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在导入部分先吸引学生的目光注意力:“同学们,小草什么时候开始发芽?麦苗何时复苏?是谁在背后滋养了它们茁壮成长?”学生立即想到了是春雨,这样的问题式导入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的作用。在这样的氛围中,可让学生感受雨点节奏“XX XO XXXX”,让学生分别用“沙沙”念以上雨点节奏,再让学生组合节奏短句XX XO O XXXX XXXX OXO XO。接下来让学生去认识附点,出示附点四分音符:X・附点 = X + X 。在学生记忆这些节奏的时候,我为其编排了儿歌《附点歌》:“附点附点小不点,像颗豆豆不起眼,它在音符右边站,它的时值增一半。”然后采取小组对抗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记得更快。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强,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二、填词,让音乐活起来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填词,这种趣味性较强的音乐教学活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以及审美情趣的途径。

例如在小学音乐《春天的小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创作歌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春天的岚之情。“春天的时候你来,带来一片温暖的云彩,走进了村庄,走进了田野,滋润了我青涩的情怀。月圆的时候你来,撑起我梦中的那一叶竹排,扬起了涟漪 ,起了浪花,美丽了我青春的风采。哩 哩 哩哩哩哩……”这段歌词表达出了作者对于春天的无尽的热爱之情,我就此鼓励学生:“同学们,春天除了小河苏醒了,唱着欢快的歌曲外,还有其他的景物是你喜欢的吗?你愿意也写一段这样的歌词,成为一个赞美春天的歌者么?”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纷纷进行创作,虽然他们刚刚接触写作文,但是他们的兴趣却是浓厚的,在音乐课堂上的填词比语文课堂上的写作更加的轻松,因为思维是发散的,没有任何的拘束,可以在音乐的配合下随便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写的歌词虽然稚嫩,却可以看出他们对于音乐独特的理解力。

学生既可以为一些曲子填词,又可以为一些歌曲改写歌词,无论怎样的形式,都是比较有趣味性的活动,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

三、舞蹈,让音乐亮起来

舞蹈,向来是音乐最好的姐妹,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舞蹈与音乐的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还可以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逐渐得到增强,使音乐课堂会因为舞蹈的参与而变得灵动起来。

例如在小学音乐《快乐的泼水节》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充分地利用舞蹈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我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置如下:(1)能用欢快的情绪背唱歌曲。(2)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表演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在实现第二个教学目标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进行舞蹈,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随着音乐起舞。我这样教学的目的是消除学生被动学习的畏惧心理。我先将自我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而后我再参与到学生中间,随着他们一起快乐的舞蹈。这样的引导,比我示范学生学习更具情趣,学生学习也更加轻松,对于音乐的理解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增强。

第6篇:傣族泼水节作文范文

民国十三年(1924年)从大姚析出设县,取原境内永定、仁和两大集镇名称首字定名为永仁县沿袭至今。目前,全县辖4乡3镇63个村(居)委会66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7%;境内有汉、彝、傣、回、傈僳等19个民族,总人口10.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6%,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是州内人口最少且彝族人口比例最高。

“出滇入川地,彩云日光城,绿色生态县,民族风情园”是永仁的县情特点:出滇入川地一一永仁县位于滇中北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地处滇川要塞,东临金沙江与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隔江相望,东南与元谋县毗邻,两南和大姚县接壤,北连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北与丽江市华坪县~江之隔。县城距云南昆明262公里、彝州州府鹿城183公里、四川攀枝花市87公里。境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成昆铁路和目前正在建设的108国道永武高速公路、南永二级公路穿境而过。位于金沙江畔川I滇交界的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方山,是旅游、避暑、疗养和观光的理想之地。

彩云日光城——永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在925--2884.7米之间,平均海拔在1530~1700米之间,属北亚热带丘陵季风气候,受金沙江河谷和元谋热坝地区热源的影响,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干湿分明、光照充足的独特气候特征。常年平均气温17.7℃,降雨量833毫米,无霜期271天,平均日照2836.4小时,最高时数达3018.6小时,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拉萨)、全省第一,特别适宜多种生物生长。

绿色生态县——永仁县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全县森林综合覆盖率达81.95%,活立木蓄积量850.2万立方米,有许多国家珍贵树种和珍稀动物,有全省最大的万亩云南松母树林基地,有近15万亩野生滇橄榄,有板栗、核桃、樱桃、石榴等l7万余亩经济林果,有万亩蔬菜制繁种基地,有3500亩鲜食葡萄标准化示范种植园,有8963亩的桑园。野生食用菌、黑山羊、樱桃、草莓等都是适销远销的农产品。烤烟、畜牧、蚕桑、林果、优质米、蔬菜是我县的农业主导产业。另外,永仁土地富足,全县有耕地面积13.8万亩,可开发的宜农耕地l0万亩,土头深厚,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各种林果和经济作物。

民族风情园——永仁县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其中彝族是境内主体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服饰绚丽独特,民族歌舞优美动听,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这里有堪称当今时装赛鼻祖的直苣“赛装节”;有镌刻历史的精美而斑斓的彝族服饰;有流淌千百年的“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的体现彝族同胞普通生活的“赛歌”、“打跳”、“三道酒”;有源远流长、妩媚无比、姿态万千的民风民俗。

特别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正月十五的直苴“赛装节”更是永仁彝族文化的象征。

一、文化旅游资源情况永仁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使我县成为文化旅游资源最具多样性的地区之。

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婚育寿丧、生产经贸、工艺产品、信仰祭祀和文体技艺等诸多方面,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

永仁县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全,县内主要旅游资源景点203处,在《中国旅游资源调查规范》所列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74种,我县境内就有34种。目前在永仁境内保存完好,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多达13种,具体是:1.历史名胜古迹文化。永仁境内有被誉为“清凉世界”的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方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菜园子新石器文化遗址;有能充分体现滇西彝族民居建筑风格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和夏家大院、夏氏故居和方山诸葛营以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维的石棺墓遗址、比丘尼塔;宗教庙宇有方山观音寺、静德寺、活佛寺;城区的黉学庙和回族的清真寺和桥头寺的回龙桥等。2.节日文化。除了各民族共有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也叫七月半)、中秋节外,还有彝族的赛装节、火把节、牛王节(冬月初十)、彝族年(北部彝族农历冬月第一属龙或属兔日)、由街节:回族的圣纪节、代尔节、古尔邦节;傣族的泼水节等。3月陵饰文化。永仁的民族服装服饰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中和直苴为代表的彝族(倮罗)服饰;另一类是以永兴乡干树子、立溪冬、马颈子,现在的永定镇大土塘和莲池搬迁点为代表的彝族(诺苏)服饰。4.歌舞文化。主要有梅葛、山歌、情歌、劳动歌、赶马歌、婚嫁歌、苦歌、酒歌、祭祀歌等,这些民间歌曲,除祭祀歌外,大都是触景生情,即兴发挥;民间舞蹈主要有自娱自乐式舞蹈和祭祀性舞蹈两种。5.音乐文化。彝族民间音乐起源早且古朴,用说唱和伴奏形式表达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主要分打击乐和管弦乐,主要分为直苴派系和平地、维的、永定派系,分哀乐调和喜庆调。6.太阳文化。

有太阳的传说、太阳神的传说、太阳和彝人的传说7、莲花文化。有莲花的传说、莲花仙子的传说、莲花池的传说。另外还有居住文化、饮食文化、民族体育文化、婚恋文化、丧葬文化、民族宗教文化、毕摩文化、民族建筑文化等。这些都是我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可多得的独特资源。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十一·五”以来,县委、政府在科学判断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按照州委、州政府建设彝族文化名州的战略目标,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县五大重点产业之一来培植,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开始起步,旅游行业管理逐步加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赛装文化资源、太阳文化资源、苴却文化资源、莲花文化资源、彝族文化资源等自身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从游客的角度看,我县的文化旅游“没有看头、没有玩头、没有吃头、没有回头”的状况还客观存在;从工作层面看,讲的多、做的少,争论多、实干少的情况依然存在;就产业发展而言,还存在着观念落后、基础薄弱、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缺乏市场主体、没有品牌形象等问题。

三、打造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问题的思考永仁是~座充满动感魅力的小城市,正处在加快旅游发展的极为关键时期和难得的180r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历史性机遇。我们应该把握机遇,充分挖掘好资源优势。

全力打造地方品牌,对发展旅游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旅游产品具有不可移动、就地消费的特点,旅游者必须亲自前往才能完成。哪怕是规模不大的景点,哪怕只是一棵树、一个瀑布、一段河流、一座山峰,只要它有特色、有知名度,游客来过之后就会留下印象,记住它。通过调研分析,以特色为基点,着力打造地方品牌,要依托“方山”、“赛装节”的地方特色优势,以之为龙头,从打造“清凉世界、彝人空间、万燕天堂、莲花天地、奇观幽谷、石艺博览、赛装古镇、太阳名城、历史名胜”品牌入手。

1、打造清凉世界。方山是滇川边界的佛教圣地,也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途经驿道。

方山景区风光秀丽、气候温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集险峻、古朴、幽雅、秀丽于一山,融山川、自然、历史、人文、宗教、民俗于一炉,景色绝佳,各具特色。是避暑、疗养、度假、旅游观光、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方山以一个“方”字区别于其他的名山,其景点有诸葛营、望江岭、七星桥、珍珠滴水岩、犀牛塘、静德寺、乌龟碑、仙女潭、仙人谷以及仙人洞、比丘尼塔、立象峰、活佛寺、下棋岩、武侯石壁等。打造方山这一品牌,要在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基础上,对百余座和尚坟加强保护力度,将和尚坟群积极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强方山的佛教文化内涵,提高方山旅游景区的文化品味。同时,从望江岭到对面金沙江岸架设一道供游客游玩的缆车,让游客浏览风景秀丽的方山和瓜果满园的螃蟹箐以及滔滔江水,这样能够吸引众多的游客到方山游玩,使方山增加客流量。

2、打造彝人空间。目前,坝塘边已经作了全面的改造,环境优雅,是打造彝族文化街最好的优势再此基础上,从彝族风情、风貌的角度,重新改造包装文庙街的民居。

借助以上平台,将彝族刺绣的产供销和彝族风味饮食放入其中,由当地群众主办,政府加强引导,以“扶优、扶强、扶积极性”的原则,给予适当扶持,使“苴却印象”、“文庙一条街”成为游客饮食、购物、娱乐的彝族文化街,提高彝族文化氛围,吸引游客,进一步增加客流量,培植壮大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同时,要求县级机关干部职工上班时间必须着彝族服装,扩大彝绣彝装的影响面。

在此基础上,注册彝绣专利和彝绣商标,申报“彝绣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打造万燕天堂。借助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神话故事,在永武或南永公路显目位置,大大的竖一块落有几十只燕子的苴却砚雕塑。同时,请鸟学专家到永仁考察后,为栖息于县城街道两旁输电线路上的数十万只燕子提出保护意见、建议和措施,加以保护,作为夜间游永仁县城的一道景观。

4、打造莲花天地。在当地有一个美丽动人的莲花故事,借助这一故事,在莲池乡境内恢复一块面积较大的莲花池,池中竖一个彝族姑娘偎依在人头鱼身的小伙子身上的大雕塑,因为,在传说中只有美人鱼的说法,没有人头鱼身的小伙子的传说,这个传说很有代表性,可以作为一个打造莲花文化的切入点。莲花池旁相应地配套一些供游客乘凉的亭子和餐饮服务设施。池内放养鱼类和配置一些小游船,供游客游玩、观赏和垂钓。

5、打造奇观幽谷。龙虎峡位于永仁县城东南永定河下游9公里,是滇西北有名的大峡谷之一,审视龙虎峡全景,起伏平缓,草蔓众生,茫茫苍苍,显得格外博大、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