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普通话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四川工商学院 文秘专业 现代汉语 语音 实践性教学
四川工商学院将自身定位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大学。学校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并要求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及实践性,即加大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度,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
现代汉语课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从学情分析、课程性质与教学任务、教材选择与加工、语音章重难点、课堂教学心得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实践性教学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从而形成了本文。
一、学情分析
本校文秘专业的层次为二专,招生范围面向四川全省,故学生均为四川人。他们的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在日常生活中又均使用四川方言进行交流,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普通话水平较低。部分学生来自比较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基础更为薄弱,个别同学甚至不会说普通话。
其次,学生的学习心向不强,表现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态度和学习毅力较为欠缺;再次,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几乎从不预习、复习;第四,大部分学生不能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这些因素导致了学生对包含大量理论的现代汉语课不感兴趣。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任务
黄廖版《现代汉语》的课程性质、教学任务为“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等有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1]
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现代汉语》无疑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但教学任务应有所取舍。从以往历届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不少同学成为了中小学教师,部分同学进入了企事业单位,还有一部分同学成为了公务员。在未来的工作中,“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显然对学生更为有用,且实践性要求较高;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理论性太强、学习难度太大、实际用处较小,故其教学要求应降低;因此,本专业的教学任务应集中在前两项。
三、教材选择与加工
《现代汉语》主流教材主要有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胡裕树版《现代汉语》(重订本)、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等。教材之间也常有相互矛盾之处,如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五版)将“ong”与“iong”分别放在了“合口呼”与“撮口呼”;而后胡[2]、邵[3]二教材则将其分别放在了“开口呼”与“齐齿呼”。
与其他教材相比,黄廖版《现代汉语》简单易懂,更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虽然黄廖版教材已经增订到了第五版,但仍有一些缺点,如系统性不强、知识点琐碎、部分用例较老,有些用例甚至与《现代汉语词典》有冲突等。这就需要教师参看其他教材,取长补短,综合加工。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最终采用了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五版)。
四、重难点整合与筛选
(一)教学目标
语音章的实`性教学必然与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降低理论教学难度的同时,更突出普通话实践训练。语音章的教学目标就定为: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难度适中的、与普通话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构建起自身的知识体系;能够根据所学理论解释并纠正自身或他人的发音错误;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并获得“二甲”证书。
(二)重难点分布
语音章的实践性教学要求教师重新审视各节重难点,即做到“舍弃”与“突出”。首先,舍弃理论性太强,学生理解较为困难且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的知识点,如第七节音位;其次突出实践性强、难度适中的知识点。经过整合和筛选,重难点分布如下:
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由于涉及到了相关语音知识,故将其纳入语音教学,进行综合考量。“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列为了解与识记内容;“现代汉语语音方面的特点”列为重点内容。
语音章第一节“语音概说”,“语音的性质”“记音符号”列为了解与识记内容;“语音单位”列为重点内容,“音素、音节、音位、辅音、元音、声母、韵母、声调”则列为难点内容。
语音章第二节“辅音与声母”,“辅音的发音”列为重点内容,其中辅音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是难点;“声母辨正”列为难点内容,学生常常不能正确发出及区分“n”与“l”及平翘舌的读音,尤其是“n”“l”,这两个音素在四川方言中为一个音位。
语音章第三节“元音与韵母”,“元音的发音”列为重点内容,其中单元音与复元音的发音是难点;“韵母的发音”“韵母的结构”“韵母辨正”列为难点内容,学生常常不能正确发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以及带鼻音韵母的读音,不能正确理解韵母的结构。
语音章第四节“声调”,“调类和调值”“普通话的声调”列为重点内容;读准现代汉语常用字词的声调为实训重点;纠正日常生活中受方言影响经常读错的声调为实训难点,如学生常常将“假期”读为“jiǎqī”“语法”读为“yǔfá”。
语音章第五节“音节”,“音节的结构”“拼音”列为重点内容,其中“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列为难点内容,学生常常不能确定某些声韵是否能够拼合;“音节的拼写规则”列为难点内容,学生对“隔音字母的用法”“省写”“标调法”等都比较陌生,对《汉语拼音方案》在实际拼音过程中的利弊也不甚知晓。
语音章第六节“音变”,由于本节内容是普通话考试的内容,故列为重点内容,其中“上声的变调”“哪些音节读轻声”“语气词‘啊’的音变”列为难点内容,学生常常读不准音变后的调值。
语音章第八节“朗诵和语调”,“语调”列为重点内容,其中“停顿、重音、句调”不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使用较为丰富,同时也是普通话考试的重要内容,故列为难点内容;学生常常把握不好“停顿、重音、句调、语气”,导致朗读效果大打折扣。
语音章第九节“语音规范化”,“异读词”“普通话水平测试”列为重点内容,应让学生知晓“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为考普通话做准备。
五、课堂教学心得
上述语音章各重难点对于我校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如何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如何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主要有以下心得:
(一)调整教学计划,理论实训相结合
现代汉语课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教学周为16周,每周3学时,共48个学时,其中语音章共15个学时,时间跨度为5周。课程呈现出内容多、学时少、理论多、实践少、难度大、任务重的特点,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语音章的知识与技能。为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文秘教研室专门将《普通话训练》这门实训课由大二第四学期调整到了大一第一学期,与现代汉语课相配合。
由于现代汉语课教学时间有限,故不能进行大量的课堂练习,只能对重难点进行即时巩固;而大量的强化练习,则交由实训课来完成。这两门课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同学们的实操技能,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善于总结,利用口诀教学
口诀是规律化的总结。口诀琅琅上口,不仅便于同学们记忆较多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对某些语法理论、现象的认识。教师要善于利用口诀,如黄廖版《现代汉语》提供了上声的变调口诀――上连上,前字读35;上连非上,前字读21,句末上,读214。再如“一”和“不”的变调口诀等。[4]
教师还要善于总结口诀。“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是学生们较难理解和记忆的一个部分,教材往往通过提供“普通话声韵配合简表”的方式,来直观地展现声母与韵母的搭配。左列为声母,按发音部位分为7行;上行为韵母,按四呼列为4列;然后用左列的声母分别去对应上行的韵母,用数学式表示为“7×4=28”,这样的做法实在是太过繁琐。
其实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用韵母去对应声母,即“4×7=28”。总结如下:
1.开口呼可与j-q-x外的声母相拼;
2.齐齿呼可跟f/g-k-h/zh-ch-sh-r/z-c-s以外的声母相拼;
3.合口呼与j-q-x以外的母相拼,但与b-P-m-f相拼时,仅限于u;
4.撮口呼只能和n-l/j-q-x相拼。
虽然总数没有变,但记忆难度已经大大降低,若精简为口诀,则效果更佳。口诀如下,分别与上文的1~4进行对应:
5.面前不开口;
6.双中面前要齐齿;
7.面前不合口,唇音仅限u;
8.绿女撮口jqx。
(三)教学手段的运用与丰富
凡是有利于教学的手段,都应该借鉴和应用。“在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探索改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5]语音章的理论较为抽象,发音全靠听觉感知,整章内容都不易理解。如何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就成了一个被广泛讨论的问题。
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五版)后附的光盘中,包含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如辅音、元音和韵母的发音图片与视频。这些多媒体资源不仅便于教师教学,同时也利于学生自学。另外,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也应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声文并重,达到最大的直观效果。
本文以四川工商学院的教学改革为契机,尝试分析如何在语音章教学中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希望这些思考与探索能为“教”“学”带来帮助。
注释: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摘 要: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中职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任务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仍是薄弱环节,学生拙于表达、词不达意、平翘舌不分、方音较重等问题依然突出。笔者凭借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评测经验,以求探索出高效、科学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使学生达到“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就业的基础和资本。但目前该项教学现状很不理想,有的教师因为个人口语能力或语音知识欠缺而无法驾驭教学内容,还有的教师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设计乏味,使得学生参与率较低、兴趣不浓,学生的口语能力自然得不到锻炼和提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一些教学策略,愿与广大同仁分享。
一、创设多元平台,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为适应市场岗位要求,笔者所在学校特创设了口语交际实景平台。学校成立了“商务实训中心”,该中心由会计、电商专业学生轮流执岗实践,从收银到理货,从导购到管账,都由学生轮流担当。这些实训岗位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自鞍山职教城成立以来,校园规模空前,学生数量庞大,第二课堂和社团等校园文化活动更丰富,如校园广播站、演讲社团、表演剧社等,这些平台的设置,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普通话和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二、结合专业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有效实现的基础和关键,是衡量教学效率的依据和根本。笔者认为,可行的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为指针,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情和特点,设定适宜的目标。如针对语文基础较好的会计、服装专业的学生,设定的目标是“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能够端正大方地与人交际”;而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计算机、电子专业的学生,制订的教学目标是“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能够自然得体的与人交际”,根据这些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可行的教学内容。
三、优化教学内容,扩充有效的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它决定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教学内容的优化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要理论知识形象化。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如采取陈旧的填鸭灌输式教授理论知识,教学注定失败,一定要把理论知识形象化,由难转易、由繁变简。这既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求教师利用大量时间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在教授普通话韵母发音时,需借助多媒体讲解读音的由来,使学生先理解后实践,如向学生形象讲授复韵母ao是由单韵母a向单韵母o滑动而成的,鼻韵母ang是由单韵母a向后鼻音-ng滑动而成的,这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容易将所学知识理解、内化。
二是要把知识点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充分体验角色模拟情景实践。如在会计和电商专业教学时,笔者将课堂练习题目“请学生用普通话介绍银行窗口人员的工作职责”修改为具有情景实践性的练习题目,即由教师扮演到银行办理业务的顾客,学生扮演银行窗口工作人员。顾客办理了多个存折的支取、整存、跨行转账、密码挂失的业务,且年纪偏大、耳聋眼花,在这种境况下,作为办理人员,你将如何接待与办理。要求用普通话服务,运用交际要领。修改后的题目使学生的参与热情明显提高,教学实效性有效增强,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是教学内容的设计本着“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的原则。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说普通话的重要性,笔者在导入环节播放了曾经红遍网络的“道牙子”车祸报警录音,学生听后哄堂大笑,而后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普通话不仅是为了就业,更是为了生活。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自然变得轻松、愉快且主动,学生也很快萌生了“想说”的意愿。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说什么”“怎么说”。教师要以学生“敢说”“能说”为准则传授知识,如对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平翘舌不分的问题,教师将该问题由难化简,明确传授给学生:舌尖放在上齿(或下齿)背和舌尖放在硬腭前部是平翘舌发音根本区别,学生豁然开朗,而且实践后收获很大,平翘舌问题迎刃而解,真正达到了“会说”的教学目标。
此外,教要善于扩充教材教学资源。在讲授《应聘》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观看“非你莫属”栏目片段,并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个模拟求职现场,学生既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又体验到了用人单位的聘用心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让怯懦的人勇敢,让无能的人有能,让无知的人有知。”口语交际教学恰好能完成这个教学任务,即使这个目标的实现非一日之功,但我坚信,只要一线语文教师继续探索研究、大胆创新,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与成功必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34-02
问题的提出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重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事业承载了更为重要的使命。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之一就是加强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师资的主要场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否为社会所认可,是否能够符合当前幼教市场的需求,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文化素质、身心健康、教育能力及资格认定方面还存在着诸如缺乏职业理想、职业技能不全面,理论素质不强,教育科研能力不足,资格证书制度不规范等弊端。笔者试图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素质现状,旨在总结经验,提出相应的策略,使人才培养更好地贴近社会需求。
研究过程
编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调查问卷 利用大型招聘会的契机,对各大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围绕“幼儿教师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幼儿园选聘教师的标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前培训的重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毕业生需要加强的教学内容”等问题展开。在中国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网站,以“毕业生质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素质”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采用归纳法对查阅的文献和访谈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同时依照《教师法》、《教育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对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形成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调查问卷的几个维度,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文化素质、身心健康、教育能力及资格认定六个方面的内容。
测试 笔者在沈阳市从乡村、企事业单位、街道、教委等不同层次的幼教机构中随机抽取了17个样本,涉及132名幼儿园长、早教机构负责人及幼儿园教师,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55人,民办幼儿园教师55人,早教中心教师22人。实际发放问卷132份,回收问卷130份,全部有效。
研究结果
职业道德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幼儿教师为实现幼儿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种精神活动中应具备的特定品质,包括正确处理与幼儿、工作、集体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等。幼儿教育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有78.9%的被试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最重要的素质,59%的用人单位在选聘幼儿教师时将“思想品德”放在第一位。但在职业道德评价的几个维度里,有49.2%的人认为对于专科层次的毕业生急需加强的素质是吃苦耐劳精神,说明学生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认识尚不清晰,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很多学生并不是出于对幼儿教育的热爱,明显缺乏职业理想,同时,也不可否认独生子女――这一时代特征所产生的影响。
职业技能 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弹、唱、跳、画、讲、编、制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调查中,有49%的用人单位将“职业技能”放在用人标准的第二位。55%的用人单位建议:幼儿教师的职前培训重点应放在“幼教专项技能”上面。从问卷调查结果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业务素质基本上还是令人满意的。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普通话、边弹边唱、美术与手工、儿童舞蹈创编和电教技术运用这五项技能分列前五项。同时,90.8%的受访者均认为幼儿教师必须掌握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并且应能用普通话给幼儿讲故事,与家长进行交流。而事实上,笔者在与一些园长和骨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通话能力偏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这一项设置了学历、成绩和学习态度三个维度的问题。由于大专学历层次的毕业生职业技能相对较为娴熟,能够很快融入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中去,因而71.5%的用人单位将大专学历的毕业生作为幼儿教师的首选。但是从幼教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53%的幼教机构在用人标准上将毕业生的“理论素质”排在第四位,对毕业生学习成绩的考虑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因此,建议专科学历层次的幼儿教师在职前应该加强专业理论与知识(占55.1%)、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占26%)和终身学习能力(占29.9%)的培训,说明高职教育不能一味地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看齐,还要兼顾专业理论对实践的科学指导作用。
身心健康 除了“高尚的职业道德”之外,62.5%的用人单位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位居第二。然而,在此方面得到的评价不容乐观,有24.6%的用人单位提出: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急需加强的素质能力即心理承受能力,表现在“不能适应新环境”、“受到批评就‘跳槽’”、“不能正确对待新挑战与新任务”等方面。其原因有二,一是时代造就了这些“80后”过强的自我意识;二是平日的生活中没有经受过多的挫折,经不起打击,自然也就不能正确地面对困难。
教育能力 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体现在对幼儿的教育思想和保教能力上。教育思想包括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即能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有3.7%的用人单位评价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缺乏创新精神。分析其原因很为复杂,除了个人主观因素外,平日教学工作的墨守成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落后于幼教市场的需求变化速度等等都是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原因。用人单位对学生在保教能力上的评价是“基本上能够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受到幼儿的欢迎”,“能够辅助主班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在访谈中,许多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建议:在职前培训中要加强学生带班能力的培养。带班能力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学生在上岗前能够下到幼教一线实践的机会很少。另外,分别有46.5%和45.8%的受访者认为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很重要”和“重要”的。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是研究型的幼儿教师,专科层次学生的科研能力较本科层次的学生弱,这与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方针密切相连。
资格证书 高职院校实施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15.6%的用人单位认为“必要的资格证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必备的。但在幼教实际工作中,有无资格证书与幼儿教师的表现却并不成正比。29.1%的人认为二者的关系“不是很明显”,甚至还有3.9%的人认为二者“毫无关联”。但无论如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规范行业、保障质量的有效做法,也是促进全民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在许多国家即使是农民也必须持有绿色证书才能上岗从业。除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之外,外语等级证书、蒙台梭利证书、育婴师证书和TPR英语证书的需求分别排在前四位。
对策建议
强化对幼教事业的奉献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按照传统一味地灌输,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让学生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要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从传统的课堂中,扩展到各项活动当中,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彩,既可以是训练学前专业技能方面的,也可以是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模拟课堂教学比赛及参观访问等社会方面的。
继续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实用性与灵活性,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在钢琴课上要做好基本功训练,掌握和弦、调式等基本技法和规律,做到能够为一首儿歌进行多个调式的即兴伴奏和演唱,满足幼儿园一线需要;舞蹈课应力求在原有舞蹈功底的基础上,多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能够对儿童舞蹈进行创编和教学;学生的美术基本功训练应继续保持,要更多地关注幼儿园一线需要的一些技能技巧训练,如废旧材料制作、POP字体设计、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等;课堂上应继续加强幼儿教师普通话训练,强化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意识,定期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和比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加强专业理论对幼儿园实践的科学指导作用 高职教育技能技巧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无论幼教专业毕业生,还是幼儿,发展都应该是指向幼儿的一生,应是可持续性的。过多的技能型课程会将学生的发展空间限制起来,使学生不可能有太大的职业突破。因此,在讲授专业理论的时候,应更加注重其对实践的科学指导作用,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幼儿教师搞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对待同事要学会包容;对待领导要多学会理解;对待幼儿要有耐心;对待幼教工作要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份事业。多接受挫折教育,可使学生正确掌握面对挑战和失败时的应对方法和技巧。
强化课程学习的实践实训分量,拓宽实习实训渠道 幼儿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的积累。需要为学生创设更多幼教实践机会,了解一线实际需求情况。要改革实习实训的形式,除教学计划中正常的实习、实训外,还可以将课堂搬到幼儿园,聘请幼儿园园长、教师执教部分课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寒暑假作为学生全面成长、磨炼意志的另一课堂。
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就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方向,努力培养幼教机构直接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型人才。为此,要坚持与幼儿园等幼教机构联合培养的途径,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一线园长和教师到学校指导实训。同时,教师也要经常下到幼儿园一线亲自学习实践,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杨贺元,程培英.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5,(4).
[2]文静.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心理素质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8,(7下).
[3]刘阳美,杨丽珠.大连市幼儿教师素质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J].教育科学,2000,(1).
[4]王海英.“顺应”与“引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之间关系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7).
[5]魏燕.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机构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6]杨世诚.高职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7]张德才.科学建构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估指标体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5).
[8]吴哲敏,信思金.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7).
一门课程所对应的微课不应太多,也不是每一个教学单元都需要微课,微课选题应具有代表性、完整性、独立性、普遍性和重复使用性的特点。选题的过程包括课程分析和提炼学习情景。
(一)课程分析
课程分析的目的在于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学生的能力构成,分析教学形式和学习资源的利用,归纳出课程所有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行为特点。《汽车营销实务》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工学结合课程。其所对应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汽车销售企业的汽车销售顾问岗位,学生通过汽车销售顾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和练习,掌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二)提炼学习情景
汽车销售顾问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包括展厅接待、需求分析、产品展示与介绍、试乘试驾、销售促进、一条龙服务、报价签约、交车、售后回访等。根据汽车销售顾问岗位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结合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其主要学习情景为汽车销售礼仪、展厅接待、寒暄、需求分析、六方位介绍、试乘试驾、异议处理、一条龙服务、报价签约、交车、售后回访。这些学习情景即可做为微课的选题。
二、视频拍摄脚本
根据系列微课的选题制作视频拍摄脚本,拍摄脚本内容包括:拍摄场地、场景布置、对白、特写镜头。拍摄场地可以考虑企业实景和学校实训室,为了使视频呈现真实自然的效果,应尽量选择企业实景拍摄。《汽车营销实务》系列微课视频可以选择在汽车4S店拍摄;场景布置不能太杂乱,要突出拍摄的主题;对白设计要口语化,避免生硬难懂的语言,要强调对白的目的,帮助演员理解台词,而不是死搬硬套;作为学习用的微课视频,特写镜头尤其重要,特写镜头往往是表现知识技能的关键点。
三、拍摄
(一)寻找合作企业合作拍摄视频
由于汽车销售行业业内人员大多学历不高或者在上学期间并没有经过专业汽车销售岗位培训,汽车销售企业每年都会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汽车营销实务》的系列微课视频也可以作为企业的培训资料。校企共用拍摄可以提高企业参与视频拍摄的积极性;校企合作拍摄可以更好融合企业标准和行业相关规定;提高微课视频的影响力和使用价值;企业提供场地支持、人员支持和技术支持可以节省拍摄的成本。
(二)拍摄的准备工作
与企业合作拍摄可以由企业提供拍摄场地和人员,拍摄的场景要根据拍摄项目进行布置,与拍摄项目无关的场景尽量不要出现在画面中,避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拍摄场地要求杂音小、光线好,一般的汽车4S店的光线都比较充足,但是工作时间杂音会比较大,可以选择汽车4S店的淡季、非周末和非节假日的时间拍摄。为了拍摄的效果,可以聘请企业优秀的汽车销售顾问本色出演销售顾问,由《汽车营销实务》课程任课教师出演客户,在拍摄前需要对汽车销售顾问和客户进行培训和排练,在拍摄期间可以节约时间。
(三)现场拍摄
拍摄时需要根据各个项目企业标准流程进行拍摄,每个流程的关键点都需要有特写的镜头作为补充。拍摄时营造自然轻松的气氛,现场台词可以征询演员的意见。拍摄可以分成小段进行,一个小段时间可以是几秒钟到几分钟,每个小段的时间不要太长,这样不容易漏掉关键的细节。一个场景连接另一个场景的片段需要有一定的过渡,比如演员从一个位置走到另一个位置,要有离开和进入的画面。视频拍摄过程需要多拍点照片,供后期的视频剪辑使用。
四、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首先视频结构规划,完整的微课视频可以非常简短,但是需要吸引学习者的兴趣、满足学习者学习思考的需求、深入浅出便于学习者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视频结构合理,符合学习者的认知逻辑和学习者的知识背景。
(一)剪辑
视频剪辑需要注意视频的连贯性,同时还要插入关键镜头的特写;最后形成的微课视频时间要简短,内容要全面,内容要体现每一个流程;剪辑的过程需要注意声音的连续性,如果实在不能连续可以后期配音补充;插入照片的时候需要注意动和静的过渡要自然,可以利用视频剪辑软件插入动画效果;每个流程的细节配上文字的提示,可以帮助学习者观察到细节。
(二)字幕和配音
如果演员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或者拍摄现场有杂音就要考虑字幕和配音了。字幕包括提示性字幕和对话字幕,提示性字幕主要是对项目的主要步骤、注意事项、关键的细节进行提示和总结,提示性字幕要显示尽量长的时间,字体大小要以醒目又不影响画面效果为原则,以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对话字幕不是每句对白都需要有字幕,如果视频拍摄的音效很好,就只需要在视频的关键节点配上提示性的字幕就可以了,这样可以让画面更加简洁,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后期的配音需要找专业的配音演员在专业的场地进行配音,因为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毕竟不如专业配音演员的普通话水平,使用专业配音演员的配音可以大大提升视频的音效。
(三)片头和片尾
关键词:技工教育;问题;文化课;教学创新
技工教育是近年来我国职教建设的重要一环,它的目的是培养一流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教育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而技工教育的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无论在教育观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面临尴尬,亟待改革。
一、技工教育文化课教学现状与问题
1.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对技工教育形成了固有的观念,即教学生掌握一门技术,或者说要求学生只要会做能做,其他的则不必过多考虑。正是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家长、学生甚至一些学校、教师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而忽略对学生进行语文、数学等的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导致文化课教师难教,学生不重视文化课的现象,出现职教系统本身认识的偏差,使文化课教学被忽视,人为地使得“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失衡,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当前技工教育发展中除了对口升学班级外,一般都比较忽视文化课的开设,文化课几乎成了陪衬,可有可无。在课程设置和平时教学中非常突出“专业课”的地位,甚至提出“文化课要为专业课服务”的口号。为了满足专业课时数,任意删减文化课的教学内容。由于时间、学制等的限制,过于强调“专业课”,忽略了文化基础的全面提高。结果只注重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文化基础的教育被忽视,培养出来的人才发展不够全面,心理素质较低,缺乏自信,就业能力低弱。由于忽视文化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制约,难以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使以后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2.学生基础差使文化课教学面临挑战。技工学校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他们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技工学校学习的,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差的学生普遍抱有“到技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他们对文化课普遍经历一个由听不懂到听不进再到很反感甚至提起文化课就“头疼”的过程。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兴趣。文化课教师也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人,相对专业课程而言,文化课教学的情景实在尴尬,而且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教学评价问题使文化课教学得不到重视。技工教育的特性是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人们的目光都盯在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上,专业课程成绩好,就业安置相对容易。技工教育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量,教师和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学习优劣的标准。而文化课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内部评价机制又不够完善。对教师而言,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无疑是没有明确标准的;对学生而言,其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也是“宽松”的,这便导致了文化课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重视,起不到激励作用。
4.适合技校学生的教材过少,教学计划过于空洞。部分文化课教材大纲过时,内容陈旧。
5.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授课方式过于俗套。由于传统教学观念,许多从事技工教育的文化课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仍然是单一的书本教学法。课上,一些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不管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否适合技工学生的学习要求。这种方式根本不能适应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更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展示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枯燥无味的课堂必然会出现学生上课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很少与学生互动,只是一味地用“我说你听,我问你答”的方法,学生听到的都是书本上的东西,看到的都是黑板上面的粉笔字,完全没有新意,这也就造成了“你说我睡”的课堂现象。
二、技工教育文化课教学的改革途径与对策
1.摆正“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文化课。技工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由于就业的需要把专业课的砝码加大了。但是“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技工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文化高移、素质全面”的教育目标。通过课程整合、弹性学制和必修、选修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文化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加强文化素质的教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克服“重专业、轻文化”、重眼前谋职轻终身发展的倾向,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课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对文化课教学的认识,要根据生源状况,改革、完善文化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2.加强文化课学科价值认识。造成“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课学科价值认识不够。教育系统内部那种认为学生生源差,文化课能学多少算多少的思想,导致了文化课教学质量偏低,也使教师缺乏教学激情。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对文化课价值的认识。文化课教学不但关系到学生成为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而且关系到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技能型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问题,也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个人终身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文化课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将文化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文化课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3.加强文化课教学的针对性。这是摆脱文化课目前尴尬状况的重要途径。首先,文化学科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不搞一刀切,可试行分层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参加升学考试,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我发展,以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其次,要把文化基础素质与现代科技意识的培养很好地融合起来,在文化课教学中要突出实用性。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4.加强文化课学科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对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科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同时应借鉴专业课教学评价方法,不断开拓新的教学评价方案,强化评价功能。例如,开设普通话测试,合格的学生发“普通话合格证书”等,对学生学习文化课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三、技工教育文化课教学的创新与对策
1.加强教材的建设、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鉴于原有教材的弊端,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并把它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催化剂,不断地注入文化课教材和讲义,确保教学的内容对过去具有诊断性,对现实具有指导性,对未来具有预测性,这样才能真正带领学生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另外,在教学计划上要做必要的调整,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精专业”的思想,冲破专业的限制,以社会需求为主,在文化课的基础上,加入文学欣赏、影视欣赏选修课以及普通话、写作选修课,保证在学好文化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围绕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观念、审美情操、社会公德意识、爱国主义精神等内容的编排与传授,并且可以有选择性地开设计算机、实用语言等特色课程,充分满足社会和学生自身的需要。
2.加强实践课程,突出综合素质的培养。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在实践方面有所加强,多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着重在实践上下工夫,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学校中要开展合适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演讲比赛、普通话比赛、文学社团活动、名作欣赏讲座等,以此来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突出特长的社会需求型人才。教师可以多多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3.实施“双师工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技工院校中,教师不仅肩负着理论教学,还要担当实训指导、技术推广等任务,这就要求在技工院校中任教的教师是适应时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不失时机地推出政策,培养一些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通过留学和转岗的方式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学校还可以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政策,对于“双师型”教师进行必要的奖励,来提高学校的教学档次。另一方面,在教师的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譬如多媒体教学或到实训基地开展演示性教学,都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生动地进行学习。
4.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从理论联系实际角度出发,技工教育是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要靠高层次的专职研究人员,更要靠那些直接的社会实践者的参与。在注重实践课开设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这里不仅包括文化基础课理论的学习,也包括其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学习、总结、动手等的能力,促使学生具备从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理论、甚至发展理论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文化课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开阔的思维。目前的技工院校学生基本素质较低,他们的思维通常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到思维开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对诸多相互联系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从实质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与实践,一定会把高职教学水平提升高度,使高职生走上社会就可以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杨进.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应当实现的十个转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4).
关键词:微格教学;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实训
中图分类号:G434
随着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前,对教师素质的关注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的焦点。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也聚焦于如何尽快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认识到,现在教师素质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不在专业知识结构上,而在教学工作技能上。
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预备者,教学技能是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从师任教素质的必修内容。2009年,学校在师范生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成立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2011年建设和完善了微格教学实训室、音响演示媒体应用技能实训室、普通话技能实训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室、书法与板书设计实训室等技能实训室,为师范生提供一个优良的教师教育技能训练环境。让师范生通过利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实训,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新型教师提出的要求,为培养高起点的合格教师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微格教学手段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研究运用,已逐步完善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它在分项训练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技巧方面发挥增效的作用,为师范生毕业前夕能够形成和掌握较强的综合教育能力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障。
一、师范生微格教学实训中的现象
笔者从多年对在校各学科专业的师范生进行微格教学实训中发现,他们在实训中经常出现以下情况:
(1)教学目标不明确,导入繁琐冗长;
(2)提问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内容苍白无价值,自问自答;
(3)教态生硬,目中无人,望天打卦;
(4)背教案,包打天下,满堂灌,照本宣科;
(5)语言表达欠精炼,啰嗦,简单问题复杂化;
(6)过度紧张,思维混乱,词不达意;
(7)时间的分配前松后紧,导致草草收场。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训师范生没有做好微格教学实训课前准备。微格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在进行实训前,每位受训师范生必须都先要学习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微格教学的训练过程、每项教学技能的内涵,掌握各项教学技能实训的目标、实训模式和评价方法。做到目标明确,胸有成竹,有备而来,才能有为而去。
二、微格教学实训的内涵
1.微格教学
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University of Stanford)爱伦(Dwight Allen)教授首先提出“微格教学”,并将其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1]。它的特点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2]。
2.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和编制教学软件,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研究等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3]。在国家教委师范司1994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把教学技能分为: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和编制教学软件、课堂教学、设计和批改作业、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和教学研究等六类技能[4]。
3.微格教学实训
微格教学实训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它是一种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方式,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教学语言、板书板画、演示、讲解、提问、反馈和强化、教态变化、结课、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合作学习指导、思维指导等十二项基本技能,按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研讨,以视听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对师范生和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系统培训的微型、小步教学。[5]微格教学实训在本质上实际是一种师范生的练习环境,以少数的师范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是训练师范生、提高教学综合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旨在在这样的一种练习环境中培养他们的教学技能。
三、师范生做好微格教学实训过程和措施
1. 事前的学习
微格教学必须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离开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微格教学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实现不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在微格教学训练前要学习课堂教学理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分析,学习者特点分析,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教学设计及实训教学技能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
2.确定实训教学技能
每次微格教学实训只集中训练一两项技能。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受训者首先应该清楚本次教学技能的训练的具体目标、要求,以及该教学技能的功能、构成要素、类型、应用原则和使用方。
3.提供示范
在实训前,通过录像或听课对所要训练的教学技能进行示范,使受训者明确训练的目标和要求。示范可以是正面典型,也可利用反面典型,也可两种示范对照使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堂讨论,分析示范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假使我来教,该如何应用此教学技能”展开讨论,提高受训师范生对技能的形象感知,酝酿该教学技能进行微格教学实训的方案,为编写实训课教案作准备。
4.编写教案
当实训的教学技能确定之后,受培训师范生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技能、教学对象、教学环境进行教学设计,编写详细的教案。编写出教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同学间交流备课情况,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在我国学科教学中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评价五级水平。实训教案的教学目标制定应明确、具体,与训练教学技能有机结合,在训练过程中可观察和可测量评价。
(2)时间分配
微格教学技能实训是以分、秒,严格控制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必须设定明确的用时忌超时。
(3)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课堂中,教师的行为主要有板书、演示、讲授、提问等。训练教案中要把每一个环节的教师行为都要写清楚。现信息技术隔入课堂教学,教学演示媒体多种多样,如:实物模型展示、多媒体课件投影、音像播放等等演示手段。因此教师课堂演示行为更要细列出,训练前尤其要策划和准备好。
(4)掌握的技能要素。
每项实训教学技能都有不同作用、构成要素、类型和应用特点。受训师范生应明确、清晰地掌握实训环节中技能内涵。也就是说,在哪个教学阶段使用何种技能要素和教学手段都要一一注,不能有丝毫含糊之处。
(5)设计学生的行为。
学生的课堂行为主要有观察、回忆、回答、操作、活动等。受训者在教案设计时,要根据教学进度来估计出学生教学互动的反应行为,同时要考虑自己的课堂组织与应变措施。在微格教学实训中,教学行为和学学习行为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有效的培训成果。
5.微格教学实训
在微格教学实训室里,由十五位以下的师范生轮流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员角色,并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指导,通过数字微格教学系统录制实训过程。受训者要先做一简短说明以便明确:训练技能、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思想,然后按实训教案进行技能训练,时间一般为5-15分钟。 6.?反馈评价
微格教学实训的评价要求及时反馈信息,适时调节控制,及时改进和提高,缩小与目标的差距,是一种即时评价,又是一种诊断性评价。评价是在微格教学技能训练后当场进行或者通过观看录像进行的,通常是由师生共同参与,自我评估,相互评估,组间交流,最后教师总结评估。以达到发扬成绩、找出差距、扬长避短、相互促进、总结经验的目的,全面地检测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从评价方法看,目前对教学技能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6]。不论采用是定性还是定量进行微格教学实训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是根据教学技能的作用、方法和要领来制定,每项评价指标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比较的、易于操作的、相互独立的。如表2示微格教学实训导入技能的评价指标表。
7.修改教案再次实训
若一次微格教学实训就达到了技能训练目标的受训者可以直接进行其他教学技能的训练。反之,就要根据自我分析和讨论评价中指出的问题,修正错误和修改教案,再次进入该技能的微格实训,直到掌握应用教学技能为此。
四、结语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有做到有备而来,才能有为而去!当然微格教学不仅应用于教学技能培训也可结合学科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学校教学效率。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微格教学实训只是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微格教学实训不能代替教育实习基地和学校课堂教育锻炼,而只有是两者相互协调、补充方可取得最佳师范生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幸东.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教程[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
[2]汪振海,张东慧.微格教学法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0.
关键词:微视频;师范技能;实训平台;优质库;病例库
DOIDOI:10.11907/rjdk.151114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6020703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2JCJY20YB);2014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14R404048)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玉洁(1988-),女,安徽淮北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张丹丹(1989-),女,江苏扬州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支持下的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论、模式和方法;李鸣华(1966-),女,浙江金华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
0 引言
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开展微格教学来培养师范生的师范技能,而学习者在观看微格视频时,尤为关注语音、语调、姿态动作等方面,因此各方面师范技能都规范的优秀视频格外重要。有学者研究了师范技能相关学习内容,开发了相应平台,实现了视频点播功能,甚至包括普通话园地等模块[1],但平台中的视频案例没有针对性,也没有经过视频剪辑处理。鉴于此,本文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微视频库的师范技能实训平台,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
1 微格教学现状
微格教学作为培训师范生师范技能的重要途径,具备学习目标明确且具体,学习规模小、参与性强、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等特点[2],但其在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3]。从学生角度来看,微格教学一般模式如图1所示。根据教学模式,学生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可以提升师范技能。然而,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4],课时受限,学生每个学时训练的时间只有5~15分钟[5],以致在微格教学中不足以暴露缺点;学生也只能在专门的微格教室进行训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6],很难做到对每一项教学技能反复训练直到符合师范技能要求[7]。特别是对于语气、姿体语言、说课、教学设计等不是通过几次训练就能练好。
(2)教学资源有限。澳大利亚微格教学专家科力夫・特尼也指出:“微格教学好的成效取决于好的示范”。但目前很多高校对视频或示范资料分类意识淡薄,对资源的整合、收集、整理、制作更加欠考虑。这种情况下,庞大的视频数据也相当于是无用资源。
(3)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师范生的训练时间不长、讲稿机械化、评价过程中缺乏参照物、没有系统的评价体系,使得微格评价表面化、空泛化,难以及时准确地对每位学生作出具体评价。
2 平台前期分析与资源组织
2.1 平台需求分析
目前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但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搜索到的教学资源也不一定符合学生所需。并且,一些师范技能平台,其功能也只定位于“提供资源”与“教学技能训练过程管理”。因此,为师范生搭建师范技能实训平台尤为重要。
2.2 优质库与病例库
由于对师范技能的考核涉及多个方面,因而对视频的有效分类与组织至关重要。本文将视频案例分为优质库和病例库两大类,每一类按二级指标管理。一级指标分为板书、教姿语态、说课与模拟上课三大类,并将一级指标再进行二级分类。
2.3 资源组织
依据师范技能的考核要求将视频剪辑出优质视频和病例视频,形成优质库和病例库。两者都包含板书、教姿语态、说课和模拟上课三大技能指标。视频资源组织分类如图2所示。
3 平台构建与应用设计
3.1 平台架构
基于微视频库的师范技能实训平台采用B/S模式架构设计,如图3所示。主要分为平台界面设计、资源组织与呈现、后台数据库和用户活动四大模块。
平台界面包括注册登录、视频库呈现、个人中心和帮助信息等内容。教师和管理者有权限进入后台进行管理;用户在浏览器下可直接点击视频库列表进行浏览查看,可以上传和下载教学视频;用户可通过个人中心记录和查看个人信息及活动和评价信息。同时界面还显示出最热视频播放、最近视频增添情况以及每个视频点击的次数等信息。
平台上的教学活动信息会自动统计、接收和录入到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并在平台的个人中心呈现。教师可根据后台信息进行管理与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3.2 微视频库编制与呈现
以师范技能的考核要求为依据,辅以教师的微格教学记录笔记,按照视频案例的二级分类内容,对学生微格训练的视频进行编辑、筛选,截取出优质案例和病例。保存在后台的视频以flv格式为主,视频时间一般为20s~5min,每个视频文件信息包含名称、类别、图形文件名、视频文件名、描述信息、创建时间、编辑、删除等。平台上的视频文件以图像的形式显示,通过点击图像超链接到后台视频库,由后台上传并实现播放。
3.3 教学模式与学习评价
3.3.1 教学模式
结合微格教学,合理运用平台功能,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归纳起来,有3种教学模式:
(1)课后巩固型。这种模式是“以微格课堂教学为主,平台巩固为辅”的教学模式,如图4所示。教师首先在微格教室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理论知识并练习师范技能,基本掌握技能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在课后借助平台观看视频,浏览并分析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应的视频案例,温习优秀视频案例,反思病例视频中的错误,并及时线上评价。
(2)课前预习型。这种模式是“将平台视频内容学习作为预习,以微格课堂教学答疑为主”的教学模式,如图5所示。学生在课前利用平台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对预学内容有大致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平台上发表评论,提出想法和观点,同时记录疑惑问题,引发其积极思考。在微格课堂,教师总结教学要点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集中解答,及时修正学生的理解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实施训练,强化技能。
(3)混合型。综合上述两种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与平台使用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利用平台,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3.3.2 学习评价
基于学生浏览平台的习惯,将视频学习评价分为两类:一类是统计观看视频的时间,另一类是观看视频后的留言评论。观看视频的时间统计有助于掌握学习者学习进度;从观后感留言评论可以看出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可将其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先观看平台上的视频,再运用已有理论知识对视频内容即时发表评论;二是学生先查看视频详情中已有评论,对视频内容有了初步判断后再观看视频,最后结合他人观点和自身理解发表评论,并参与在线互动交流。
4 结语
在师范技能训练中,视频案例可以直观地重复播放师范生的训练过程,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每秒内学生的语态、肢体动作、板书、说课等,有助于分析师范技能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提供有针对性的视频案例对师范技能实训教学非常有帮助。本文设计开发的实训平台,为师范技能培训提供了大量的视频资源,其中优质库和病例库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师范技能相关学习资源,为专项学习提供了便利。利用该平台可以实现多种教学模式,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直接通过平台进行师范技能案例视频的分析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外通过平台查找问题答案并探究问题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戴红亮.广西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2(1):3643.
[2]汪振海,张东慧.微格教学法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0(3):5156.
[3]熊英.微格教学的现状与优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4748.
[4]杨丽,高俊宇,张承东.微格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发展[J].科技信息,2012(20):52+55.
[5][8]李惠男,王彩霞.师范生微格教学训练模式现状分析及教改设想[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7476.
[6]王烈琴.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微格教学的现状及建议[J].商洛学院学报,2008(1):7175.
[7]梁更,朱晓玲,王风春.略谈师专微格教学现状与改进[J].电化教育研究,1999(1):6668.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第三产业输送了大量的实用性人才。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这一专业的社会需要量进一步增大,同时对其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需要该专业的学生更加具有技术经验,创新精神、动手意识等,这就是这一专业需要承担实践教学的方向。
二、强化实践的作用
(一)优化人才培养新理念
人才培养计划是一个专业教学计划的大纲,也是现代高职学校在进行具体教学的方向性文件,对今后专业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随着市场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不断突出其实践性,新的人才培养计划中需要加大这一部分的内容,实现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和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该专业人才的实践培养需要。
(二)符合市场需要
因为现代旅游行业、酒店行业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才能赢得市场,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这些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挑选那些具有实践经验、创新管理能力的毕业生,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更快地进入岗位角色,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节奏。
三、开展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拓展校内实践教学基础设施
在校内进行实践是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该专业的一些专业实践教室的建设。例如:导游业务实践教室,这一实训基地主要进行导游工作的有效模拟,对导游的实际工作进行影视观摩,同时在配备相关情境道具,满足学生的不同情境下导游工作的模拟和再现。旅游市场的电子商务实训教室,主要就是依托网络计算机等设备,进行旅游景点的网络营销培养。综合性实训教室,是对仪态、普通话、化妆、照相、人际交流等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
(二)校外实训企业的联系
实现校企联合办学,给企业开展订单式的专业人才培养,不仅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有稳定的就业,同时增加了学生在企业进行实现的机会。在学校的实训教室进行各种工作环境的模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在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学生才能真实感受到企业工作环境的氛围,才能真正理解课程教授的一些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实践的兴趣也不断提升。学校需要根据自己毕业生、还有其他途径与相关的旅游景点、旅游公司、还有星级酒店等建立一个长期合作的关系,一方面给这些景点、酒店提供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给学校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定期输送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对于企业满意的学生,可以签订一个工作意向书。
(三)实现课程理论联系实践教学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为高职学生今后的社会定位是实用性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突出案例式的教学方式,在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不断补充相关的实践案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实现其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即使用一些具有学生参与性的教学环节,例如,任务教学法,将学生分组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给他们相关的实践任务,让他们分组合作,去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制作幻灯片等,最终进行汇报他们的结果,教师再进行总结性的发言,这样一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将被进一步激发。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所谓“双师型”的概念,是将教师的能力素养分成理论讲解和实践经验两个层次,在高职学校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实践操作经验,这样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更多的适应岗位的需要,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经验还是不足,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重点还是需要放在教师的实践能力拓展上,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单位进行实践,从工作中不断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实现自己工作阅历的丰富,这些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成为他们教学的案例。
四、结语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职业技能培养 主体内容 训练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绝不是换一套教科书,也不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这对从业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的主渠道还是师范教育,几经变迁的小学教师教育,面对不断深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重建和完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已成为当今高师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主体内容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是从中师模式起步,内容主要依据国家教委1994年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包括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项。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发展,社会对小学教师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高师小学教育的职业技能培养,就必须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高度,重新加以审视和完善。其主体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的转化能力。
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将自身素质转化为学生素质的过程。教师必须善于将自身掌握的知识或教材中的知识转化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探究活动,把复杂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简单具体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这种专业知识的转化能力,集中体现在施教者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和心理学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实际问题的工作中。
2.言语表达能力。
“言传身教”是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运用语言从知识、情感和思想上对学生施加影响,教师的这种言语表达能力集中体现在普通话的掌握程度以及言语表述的准确性、逻辑性、连贯性和通俗性。
3.书面表达与书写能力。
较好的书面表达与书写能力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它表现在教师对常用文体的掌握和应用上,要求构思奇妙、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文字生动、准确,并且书写规范、美观,尤其是钢笔书写和粉笔板书。
4.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推动了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因此,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搜集,熟练掌握常用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是小学教师必需的一项重要技能。
5. 课件与教具制作能力。
具备一定的课件与教具制作能力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小学教学,课件与教具是最常用的直观教学手段。其中教具制作要符合教学要求,造型简洁美观,有示范性;课件的制作则要求构思巧妙,图、文、声结合,动静有序,体现教学思想。
6.教学组织与施教能力。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人。人的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必然对教师的教学组织与施教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教学的计划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教师要有亲和力和教育机智,要对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深刻的认识。
7.教学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教育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反思与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这是优秀教师群体所表现出的共有特征。它是教师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对自己的学识、能力、修养、教学状态和教育方式及时进行有效调整、控制与反思的技能,是教师教育和专业化发展到较高层次的标志,也是体现小学教师未来适应性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8.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掌握个体教育、集体教育和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基本技能,学会组织班队活动和班级事务的管理。
二、“双主线、多平台”,有效构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教师职业技能不是单一行为方式的训练,而是知识与一系列行为方式相结合的结果;不仅包括外在的动作技能,还包括内隐的智力因素。教育教学复杂情境中的教师职业行为尤其需要以深层次的智力能力为主导。为此,我们探索总结了“双主线、多平台、同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双主线,通过课程、技能测评、活动、竞赛和校外实践等学习平台,构建教师教育生态场,实现专业知识、教师技能和教学智慧的同层递进。
1.整合课程体系,同步发展职业技能训练。
课程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如何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顺应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有效促进在校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是我们近年来重点探索的问题。首先,通过课程调整加强了基础课教学,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增强适应性,为实施新课程奠定基础。其次,补充更新教育专业课程内容,适时引入创新教育需要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陈旧的教学内容作较大幅度的删减。再次,减少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和实践指导课,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的实效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在课程改革的同时,十分注重将职业技能训练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将有关技能的训练要求列入相关课程的教学标准,用课程标准来规范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与要求。例如:言语表达能力主要通过口语课程培养,书面表达与书写能力主要通过写作课程和书法课程培养,教学组织与施教能力主要通过教材教法课程和教育类课程培养,教学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研究能力主要通过教学论和教育科研类课程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通过计算机课程培养,课件与教具制作能力主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和相关学科课程培养。
2.构建动态评价体系,实行职业技能证书制度。
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由诸多环节和要素构成的长时间训练系统,如果没有一套明确规范的评价体系,训练效果将无法保证。近年来,我们根据实践摸索确立了系列化、分阶段、递进发展的考核模式,将技能评价动态地分为三个阶段:(1)基本功考核。着重在一、二年级学生中进行。主要内容为师范生的“读”、“说”、“写”、“书”、“画”、“弹”、“唱”、“跳”等教师基本技能。实施时,将这些技能的考核单列打分,并按一定比例计入相应课程的总成绩。并以此为起点,建立每位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测评档案”,作为以后技能考核的基础。(2)教学能力测评。在二、三年级学生教育实习前分项进行,其内容主要为“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和“片段教学”等。要求学生在实习之前必须通过相应技能的考核测试,否则暂缓实习。以此督促学生坚持不懈地训练,从而达到教学技能的综合提高,更为教育实习做好准备。(3)专业能力评价。在三年级完成教育实习之后进行。测评内容主要包含两项:一是结合教育实习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评价与认定。具体包括课堂教学组织与施教能力、班级管理与活动组织能力和对小学生的思品教育与心理教育能力。二是结合毕业论文进行的教学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测评。通过撰写评课报告或教育研究论文,促进师范生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这种分阶段、系列化、递进式的技能测评,既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有效促进,更是对未来岗位适应性的初步检验。学校对各项考核测评合格者颁发《教师职业技能证书》,而对没有过关的学生则要求重补重测不合格项目,否则暂缓教师资格证的申领。
3.培育基地,搭建教师技能实训平台。
课堂与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阵地。除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外,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构建教师技能实训场所,是强化小学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的关键环节。为使学生由课堂和书本知识走向岗位,形成职业技能,我院专门组建了教师技能实训中心,设立了微格教室、教学观察室、多媒体教学活动设计室、音乐艺术训练中心、书法教室、语音教室等校内实训场所,开展教学基本功与教育教学能力的校内训练。同时,还与一批办学条件较好的知名小学建立协作关系,把它们作为我校的教育实践基地,通过“观摩”、“见习”、“评课”、“案例教学”、“教育实习”等形式的校外实训,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和师性养成。此外,学校还以两门国家精品课程为依托,在校外基地设立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工作室和《研究性学习》工作室。一方面,通过精品课程的学术引领,推动小学学科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及时收集和反馈基层教学的最新动态,对师范生培养和课程建设产生影响,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始终占据教学改革的最前沿。
4.倡导社团活动,积极开展学科竞赛。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余生活是培养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通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不仅可以使广大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还可以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在自主的活动中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学校还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种技能竞赛和学科竞赛活动。近年来,我校定期组织了诸如征文比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大学生辩论赛、课件制作比赛、声乐大赛、舞蹈大赛、器乐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教师技能大赛、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等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社团活动和学科竞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了独特的师范校园文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活动的组织者和受益者。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师范司编.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1994.
[2]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1:9-10.
[3]许莉萍.论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的创新[J].探索与交流,2005:2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