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题材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小事件为切入口观点应能自圆其说
具体解读:此类议论文要求考生思路清晰,逻辑条理分明。最重要的是考生的观点要能自圆其说。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金融危机虽然发端于美国,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似乎都逃不掉被波及的厄运。
考生在把握这类话题时,一定要将事物间内在的连带关系阐述清楚。最好以一个小事件或小案例为切入口,进而阐述事件中各方存在的关联。
立意话题2:危机与机遇适用类型:记叙文议论文
逆向思维立意切忌一味追求新奇
具体解读:逆向思维和辩证地想问题,可能会是今年高考作文考查的一个方向。
出现危机时,人们就会竭尽全力在逆境中寻找转机。此类逆向思维立意的作文中,考生切忌不要一味地追求思路的新奇。
如果是写议论文的话,考生可运用正、反例子,并对例子加以解说,再深入分析一下,也是不难得高分的。
关键是要从材料中挖出主题,立意要高。假如不能写得很深刻的话,可以在语言上取胜。
如果是没有进行过基础训练的同学,要慎写记叙文。
立意话题3:挖掘潜能适用类型:记叙文议论文
容易出现材料考前可先记下名言
具体解读:这类立意话题比较容易出现给材料作文,文中的寓言、故事、典故或诗歌都需要考生从中挖掘到一个立意方向,并围绕这个方向进行写作。
给材料作文中往往会出现引用的名人名言,建议考生在备考阶段可以有意识地记下一两句可能会在作文写作中用到的名人名言和几段相关材料。
但不是一定要引用名言,而是要使它们运用得恰如其分,起到给文章加分的效果。
立意话题4:团队合作或共赢适用类型:记叙文议论文
切忌空泛事例不要落入俗套
具体解读:团队合作的题材切忌空泛,一定要有具体事例。
这是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团队合作的话题看似很好操作,但考生选择的角度和事例往往容易落入俗套。
比如青少年的偶像姚明,他所从事的篮球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需要极强的团队精神才能取胜的项目。
考生可以从自己很熟悉的人或事着手。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材料作文之“三鹿奶粉”事件
热点话题材料作文之国庆60周年
股票金融分析论文1:
【量式股市早参6.09】
【证券时报社评:保持定力 咬定市场化改革不放松】市场上要求暂缓甚至暂停新股发行(IPO)的呼声再起,背后的逻辑就是认为IPO批量供应造成了市场供求失衡,导致股价下跌。考察A股历史上发生的9次IPO暂停,从来没有哪次暂停改变了市场趋势,而且每一次从暂停到重新开闸,都煞费苦心。每一次股市持续低迷,主要跟基本面疲软无力支撑高估值有关,所以往往要等这些因素改善之后,行情才会出现真正转机。反观海外一些市场化程度高的证券市场,人为叫停IPO甚为罕见。目前实行的发行制度虽然仍不完美,但考虑到当前复杂环境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实践证明效果也不错,去年四季度开始推行的常态化发行,使炒作绩差股、题材概念股、壳资源的现象得到一定的纠正,接受价值投资理念的人越来越多。改革从来都是迎难而上的事业,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更是A股市场难啃的硬骨头。在众声喧哗的当下,证券市场的改革者和建设者们,如果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担当,顶住压力,保持定力,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则A股幸甚,投资者幸甚。
论文摘要:发展无缝对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建立有效的场外市场,改进主板市场的退市制度和再上市制度。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金融业必须更好地服务这个大局。而我国金融发展的短板恰恰是资本市场,由此,个人认为,我国应发展无缝对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来服务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恢复场外市场应解决5大问题
在电子化交易的今天,区分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不是场所而是交易方式。场内市场是一种自动撮合交易的市场,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交易;场外市场是以询价方式交易。
个人认为,场外市场是培育企业,整合企业的重要平台,暂时不够上市条件的公司股票在这个市场上流通,就可为新创业的企业和成长企业寻求融资流通的合法渠道,培育公开上市的资源;而已上市的大宗交易股票、退市公司股票在场外市场交易,则为企业收购、兼并、整合资源提供渠道,提高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并避免主板市场的震荡。
众所周知,我国有场外市场是在1998年以前,但是1998年之后,随着对资本市场的整顿,关闭了所有的场外市场。于是,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此是一个有宝塔塔尖没有塔基的悬空市场。如果想把宝塔的塔尖发育得更好,就应该发展塔基,提供一个场外市场。那么,恢复我国大陆场外市场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呢?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以行政法规的方式明确证券的定义,扩大证券交易的场所。《证券法》第二条、第三十九条只规定了公开发行的股票债券的交易,而对未上市的是没有说法的。所以,应该用行政法规的方式来明确场外市场的法律地位。
――以深交所股份代转让系统为基础建立我国的场外市场(股权登记与资金清算)。目前,除了深交所代转以外,我国的许多产权交易所也都在做股权转让工作,但是他们没有合法的身份,他们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有客观需求,因此应该对客观需求做一个认真分析,以深交所为股份代转让系统为基础来筹备我们的场外市场。
――场外市场的监管问题。个人认为,场外市场监管问题,应该建立统一规则指导下的行业自律管理。主要包括几方面内容,如建立保荐券商或做市商制度,由保荐券商和企业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信息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建立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交易信息的披露制度;由行业协会对券商的行为进行自律监管与惩戒,同时证券监督机构仍保留对券商行为和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的检查权与处置权等。
――场外公司挂牌的条件。场外公司挂牌条件不能和场内一样,建议从四个方面进行要求:一、最低净资产和税后利润要求;二、信息披露要求;三、至少有一个保荐商或者两个做市商;四、股东人数低于200人,退市公司除外。
――建立场外市场挂牌公司的升板制度。如果场外公司交易到了一定的程度,价格到了一定程度,应该允许其升到主板市场去,当然,这个公司也应该符合主板市场上企业的其他条件。
二、主板市场需要升降板机制
退市方面来看,关于我国现有的退市制度,《证券法》里有很多条规定,其中有一条,一个公司的盈利如果连续3年是亏损的就必须要退市。而这样就造成了很多要退市的公司退市的时候股价相当高。它退下去以后,这么高的价格盈利又不好,他们之间的交易是很不活跃的。如果要是以它的净资产和每股价格以及持股股东人数为条件退市,就会使得一个企业的资产缩水、价格越来越低的时候才离开市场。如果说退市企业是这种状况的话,笔者认为,就可以不要壳资源。如果取消了壳资源制度,在市场上就会减少那些诸如某一个退市公司要进行重组、要重新上市等很多题材炒作。实际上,减少这种炒作机会,对广大投资者是一种保护。现在很多的投资者经常会被一些所谓的重组题材误导,然后造成一波波股价的波动,最后对市场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建立以公司净资产、每股股价和持股股东人数为条件的退市和再上市制度,不仅能减少市场恶意炒作的题材,同时能保护股票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佛教艺术;现代设计;文化;融合
佛教艺术是人类艺术的特殊形式,是佛教文化的精髓和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绘画、雕塑、建筑还是佛教音乐、舞蹈等佛教艺术载体,都在历史的积淀及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其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和震慑力。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向人们展示了历史轨迹的变迁,社会发展的真谛,记录了人类文明的沉淀和科技发展的力量。中国的佛教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价值。
受商品经济的发达,交通、旅游业的发展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大量的佛教饰品、佛教器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平时生活中,甚至是一些佛教独有的纹样及各种宗教人物形象也都愈发的普及。这些佛教文化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同时也给艺术家及设计师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灵感,对当代的艺术设计呈现出一股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佛教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现代设计的装饰形式上。纹饰是装饰表面的基本构成单元,也是视觉形象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基本要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佛教艺术中,佛教图案多是以一些佛教人物和佛教故事做装饰的。按照具体装饰物的不同,佛教图案内容也会有所选择。因此在佛像衣饰、寺庙环境装饰和佛物法宝的装饰中我们通常看到的都是不同的纹样。大量的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和佛教故事纹样为现代图案及纹样的设计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参考资料及造型的方法及原则。但对于现代艺术来说,重要的是在形、色、质上从丰富多样的佛教艺术图案中归纳出共同的感受特征去进行创新性的探索。
例如,自唐代开始使用的变化多端的“卷草纹饰”是佛教纹样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纹样,也是中华民族对外来宗教文化吸收改造的一种表现。这种特殊的佛教纹样在进入中国后,逐渐摆脱了原来僵硬的形态,我们的先人用其伟大的智慧将中国传统纹饰中云气纹、水波纹行云流水般的气势注入佛教的卷草纹,使其更能为中国受众所理解和欣赏。现代设计师则进一步将其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结合,并且进行了重新塑造与提炼,使其具有了新的时代风貌及性格。卷草纹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它虽不是中国传统的造型题材,但它盘旋绕曲、灵动飘逸的花叶枝蔓,却深得了中国传统的祥云之气,并且保留了佛物之形态,让人在其盘绕流转的曲线间体会流畅的韵律与空灵,体会温婉的静谧和安逸。
当今市场上,这种源于佛教艺术且经过了改造与再设计的卷草纹饰大量的被运用在一些家居装饰、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多方面。现代平面设计中流行的一些矢量花纹多数都含有卷草纹饰的影子,使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得到完美的融合。
再如,晚唐以后,佛教作为宗教已走向势微,儒、释、道三教合流不但成为政治的需要,也是文化上的趋势,佛教文化也完成了中国化的历程,融合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了。此时,八宝、莲花等等具有象征性的佛教纹饰也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逐渐衍生出了新的形象和意义。莲花本是涅成佛之台座,呈现出返璞归真之意,但在中国化的佛教纹饰中,却以柔美而又坚韧的形象代表了贞洁与高尚之品性。莲花纹饰在民间艺术中也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朴实、健康的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而大量盛行。①在现代设计中,莲花这一佛教题材被设计师赋予了更新的、更浪漫的解释,应用于各种图案装饰及现代设计中,使设计在给予人们清雅大方的审美感受的同时,让人隐约感受到一种源于佛教艺术的深厚底蕴和文化氛围,使人见其芳泽而得以修身养性。
除装饰形式方面的影响外,现代设计中的许多设计思想也源自于佛教艺术所表现出来的那些已为现代人接受的佛家教义和思想精髓。艺术源于生活实践,反映了生活中的“人”的精神追求和物质生产条件,设计艺术品是人类精神审美活动的物质生产体现。②这也正说明了设计的功能性。正如佛教艺术品寄托了佛教精神、佛教观念和情感,反映了佛教信徒的精神追求和物质需要,艺术设计的过程也是设计师将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理性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心理需求和文化观念通过感性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举例来说,佛教艺术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些精神和教义也逐渐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对艺术和设计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莫高窟的“摩诃萨本生”所描绘的舍身饲虎和275窟“尸毗王本生”中尸毗王割肉饲鸽的壁画,体现了佛教舍己救人、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这与儒家提倡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观念相契合;莫高窟285窟“须菩提品”之孝子故事,亦与儒家古老的孝悌观念相符。这些佛教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皆是大乘佛教所倡导的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现代设计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的挖掘。2009年南京古林公园改造工程中,就以佛教文化为挖掘点,在景观、导识系统等一系列的设计方案中都大量借鉴了佛教艺术题材,挖掘佛教文化中的现代人文精神,使现代市民生活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佛教文化中浓郁的人文气息。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现代设计都是设计师将中国文化和宗教元素综合运用的结果。平面设计界的大师靳埭强就主张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引发文化交融的耐人寻味的思考。他的作品中多次出现带有中国韵味的水墨、书法等元素,将其设计理念的表达建立在其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之上。靳埭强设计奖2004年银奖《如意》(图1),创意来源于如意,如意则源于佛教中的吉祥图案,象征国富民安、风调雨顺。而该设计借用如意的含义,以铁丝网缠绕的如意形象及其背后虚无缥缈的影子批判了当今世界被战争和暴力笼罩的现状,以反讽的手法表达了设计者的思想观念和内在涵养,运用传统的佛教元素进行了现代的语言组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和深入心灵的震撼,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也为现代中国的文化氛围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设计师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佛教艺术对现代设计中的审美定位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佛教艺术品表现出来的佛教教义广而众多,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它关注的是人类的情感、精神,对人们产生的是心理的、根本上的影响。美国学者克利福德•格尔兹在《文化的解释》中鲜明的阐述了自己的文化学思想,主张从宗教中研究文化。格尔兹认为,作为文化的符号,宗教展示了社会中的人对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的看法,激励并保障人们生命的延续,使人有稳定的习惯,继而转化为深刻的内心需要。正是这样一种深刻的内心需要或者说是文化心理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佛教艺术带给人们的就是一种绵延不绝、永远鲜活的审美感受。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接受并喜爱一些带有佛教气息的艺术品和设计作品,设计师们也越来越多的从佛教艺术品种提炼、概括、抽象出一些佛教元素,灵活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以迎合大众审美的需要和审美情趣。这一点在一些家居装饰、饰品设计方面表现的比较明显。
最后想说明的一点就是一些佛教艺术创作对现代设计的创作方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佛教艺术给人们的美感不是刻意的、形式化的,是在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与自然、与人们的心境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意境之美,一种积极的对待美的态度。佛与禅是人文精神的升华,是人们向前、向上努力的一个方向。郑石岩教授在其《禅――心的效能训练》一书中指出:禅是一种生命的智能,生活的指南,心灵生活的艺术。透过禅的训练,心的效能会不断提升,使人具有清醒觉察的心力。也就是说禅是一种智慧,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佛教中的“禅机”、“顿悟”等思想也能给予设计师在对抽象思维的锻炼上寻找到新的方式方法。日本设计师把对禅的理解运用到室内设计中,简单朴素的物体和天然纯粹的材料能够营造出具有独特意境的室内空间,使人的心境平和、安详,超然物外。而这种朴素、简约之美与佛教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纯净意向”也是完全契合的。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设计中要注意“以人为本”实则也是与佛教有着不解的联系的。许多佛教艺术作品都表现出了一种以人道、人性、人格为本的价值意向,也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体现对人类尊严、价值的维护和关切。而现代设计中所讲的“以人为本”也正是一种强调人的体验、人的情感和价值体现的人文关怀,注重人的精神和情感交流。这一点,在金融危机后的现代设计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人们在经历了经济上的冲击后,将大量的情感转移到了家庭生活上,设计师对情感化设计、体验化设计加强了关注程度,尽可能的通过设计使人们在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从具体设计中获得更多的感情交流。
总之,佛教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渗透,佛教艺术对现代设计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从佛教艺术背后发掘出含有中国特色及传统精神的隐性文化,并将这种文化内涵应用于现代设计,是当代设计师应该认真思考并给予高度重视的一门学问。那些脱身于佛教的的艺术创作元素和题材传递着博大的佛家精神,蕴含着独特的艺术价值,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产。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对人生、对社会甚至对自然的人文解说,寻找到一种文化的寄托。现在设计的许多方法及形式是来自于西方的,是西方文化的提炼与概括,但面对着不同的受众,我们必须从本土文化中发掘属于自己的设计内涵及方法。本文只是以佛教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为例,对现代设计本土化的一点探索。
注释
①袁承志.《净土•君子•女人――中国古代莲花图像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论文,2001年。
②谢黎.《中国佛教文化中的装饰设计对其精神传承的作用》.合肥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论文,2007年。
③郑石岩.《禅――心的效能训练》.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页。
参考文献
[1]袁承志.净土•君子•女人――中国古代莲花图像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2001年.
[2]谢黎.中国佛教文化中的装饰设计对其精神传承的作用[D].合肥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2007年.
[3]郑石岩. 禅――心的效能训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美]克利福德•格尔茨,韩丽译.文化的解释[M].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2版.
从销售码洋上分析,排名前50名的出版社当中,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图书出口的一条主线:理工类性质的出版社图书出口明显比往年提升,而以出版文史类图书为主的出版社则呈继续下滑状态,即理工类抬头,文史类下滑。排名前10名的出版社中,只有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书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属于非理工类,而且排名相对靠后。而且从整体来看,理工类性质的出版社也占了将近三分之二。近几年来理工图书在台湾销售呈上升趋势,2007年排名前10名的出版社还是文史类和理工类平分秋色,到2008年在市场中唱主角的已经悄然转变成理工类。
究其原因,除了理工类图书有出口优势、大陆理工类出版社目录电子化程度高、营销模式比较积极、普通理工类图书相对文史类图书平均单价高等因素有关外,整体市场需求发生一些大的转化是不容置疑的。
市场需求变化,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文史类图书出现过度竞争和“审美疲劳”。大陆图书进入台湾,在2003年开放合法进口前就是以文史哲古籍类开始,至今文史哲古籍类图书也还是市场的主力,因为进口多了,市场需求要靠新书来支撑。反观2008年大陆许多大的文史哲类型出版社,新书不多,有些都依靠旧书翻印在做发行。所以,文史类图书的市场需求将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除非读者群体急剧扩张,否则不会有大的变化。
其次,是台湾读者的“慧眼”。理工类图书即使在大陆,除了工具书、普及类及教材图书等很多都很“专”,平均印量也要小于泛文史类的图书,更不用说台湾。台湾整体市场比较小,专业比较窄的图书很难出版。所以,简体字的大陆理工专业书在台湾会有相对大的一些市场空间。大陆科技日新月异,理工类图书从内容到质量上水平一直在提升,随着这些年大陆图书走进台湾大商圈,这部分市场也比较快地被挖掘出来。
再次,理工类图书出口码洋增加快速与台湾经济不景气有关系。收入减少、或对未来有担忧,休闲阅读会缩减。经济危机下,读者对于关系到生存的谋生技能等会比较关注。去年由美国引起的金融风暴,让全球书业也受到一定影响,也使得大部分读者投向金融书籍的阅读,大陆和台湾读者对金融知识的欲求也使得2008年度金融图书一度畅销。
2008年台湾大陆简体字图书市场理工类图书全面追过文史哲,这打破两岸业者多年来的传统的观念:大陆图书只有文史哲学术古籍适销,并且占市场份额绝大多数。言必称文史哲将成为过去式。这种超越,体现在客户的订单和发货的图书品种上,还可以从以下事例找到有力证据:2008年台大附近几家最重要的简体字书店迅速收缩(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大陆文史哲图书专业店),问津堂书局收了一家店、秋水堂书局收掉地下室等。反观以理工类为主力(或是以理工类居大部分)的书店如若水堂书局、天龙书局等书店却逆势成长,台大附近某家专业销售大陆电脑图书的书店2008刚开张即取得不错的业绩。
理工类图书的“夺魁”,是2008年台湾地区大陆简体字书市场的一个重要现象。结合图表一2008年对台湾图书出口出版社排行榜的统计和解读,我们还发现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2008年在台湾的大陆图书销售市场中,图文书尤其是图文书中各类“图解”卖得很好,而且越“色”越流行。
2008年在台湾地区热卖适销的图书,除了理工、文史哲外,图文书、医药保健、外语考试、建筑、艺术等各类图书都呈现很好的走势,以图文书最为抢眼。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的图文书是特指以图片为主导、文字为辅的图书,不含漫画和绘本。大陆图文书在台湾很热卖、尤其以养生、瑜伽、星座、风水、历史、地理、汉字等插图漂亮、题材 “怪力乱神”又生动有趣的图书。例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图解千年导引术:人体经络使用全书》、《图解瑜伽经》、《图解大圆满:藏密的顿悟之道》、《图解大手印:获得圆满身心的密法》、《读行天下・中国自助游》,以及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图解孙子兵法》、《资本主义3.0》、《图解心理学(紫图)》等图书都销售几百册,走在畅销的前列。各类以“图解”领军的图文书,销售都相当活络。
大陆图文书早几年在台湾就卖得很好。从五六年前《藏地牛皮书》《中国性史图鉴》 开始,到四五年前的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各类图文书,再到2007年各类“唐卡”的风靡,2008年是“图解”的天下,一路走来,越卖越红,可谓是:愈“色”愈撩人心。
图文书的流行,这其实是一个时代的趋势。喜欢看图是人的本性(因为图比文字的视觉冲击力要大)。对普通读者而言,读书是一种娱乐,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除了学习的必需,阅读当然要求文字越少越好,这样才能引起阅读欲望。而且,本来是很严肃的一个学术话题,如果配上了图,就会让很多普通读者有兴趣,利于普及。大陆出版资源丰富,这几年大量精致优美的图文书喷涌而出,而大陆的很多出版题材正好是台湾所稀缺的。在台湾,由于很多普通读者对阅读简体字还有困难,读图当然更是比较省心省事的选择。也难怪很多业者都知道“图解”系列图文书很好卖。大陆某家民营出版公司出版的“紫图”系列图文书近两年来一直卖得很火爆,2008年更凸显品牌效应,使得“紫图”这两个字在台湾进口业界几乎成为大陆图文书的代名词。
多元出口: 遍地开花的未来两岸图书交流新景观
纵观2008年大陆图书在台湾地区的出口情况,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特别重要的现象。如:
一.伴随出口量进一步提升,出口种类日趋多元。
目前出口台湾的图书,可以说也无所不包,任何种类图书都可以出口并且有事实上的出口。
二.市场中“涨声”一片。
2008年台湾的大陆简体字图书零售,由过去五六年来大家“拼价格”普遍卖4倍被迫提高到5倍。综合比较,大陆图书定价也整体提升很大。
三.“国学”是永恒的畅销主题。
文史哲类图书出版社如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巴蜀书社、齐鲁书社等出版社,其图书的畅销额度居高,这主要源于国学在台湾有很深的根基及广大的民众普及、保证了这类图书在台湾也能常销不败,成为永恒的畅销主题。
四.大学出版社是永远的“定海神针”。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众多大陆出版社的图书多年以来在台湾销售一直很稳定,扮演出口主力的角色。
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可以挖掘更多有利信息。我们也希望这些能给两岸业者予以思考和启发,笔者也冒昧给大陆出版社提两点建议:
一.出版选题不应一味追求商业化,应多出点好书,特别是国人心目中的好书。
应该说大陆简体字图书在台湾受到很大的尊重。目前台湾的学术知识界学术论文,不论科系,不引用大陆的文章的几乎很少(这种状况,比之七八年前有天渊之别,是大陆图书在台湾影响力的一个体现)。笔者曾经在台湾遇见一个藏书家洪老师,他几乎每天逛大陆简体字书店买书,家里所藏大陆图书堆满几个房间,一谈起大陆图书,特别是很多收藏类图书,其赞叹不已。笔者也采访过台湾简体字书店的领导,每每谈及大陆图书,爱书之情,流于言表。大陆简体字图书在台湾受到尊重,得益于图书的含金量和品质。当今,许多出版社为了追求商业效益,一味跟随一些低俗的阅读之风,以投合大众读者的口味,使得图书市场好书逐年减少,更谈不上是精品图书。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类似“传统文化”范畴的图书,不仅在大陆仍受读者欢迎,在出口中依然数量颇多,出版社应该思考如何深掘此类题材,站在全球华文出版的制高点上,在引导阅读之风的同时,也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出版社应该以服务来推进自己产品的“走出去”。
关键词:文人画;文人;新文人画;新文人画家;创新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156-01
一、文人画的概念
文人画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发展的特有现象,其创作主体为古代文人士大夫,文人画的绘画内容随着文人画家社会生活和主体心境的变化而产生,呈现出特殊的审美意境和绘画形式。文人画的历史成为中国绘画史的主流艺术,甚至可以说文人画的历史就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也正是因为绘画主体和审美意识理论的特殊性,文人画艺术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绘画艺术,在世界绘画艺术中独树一帜。
什么是文人?文人接受了中国传统儒学教育,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其政治理想,他们的绘画有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绘画对于这些文人们来说,则是余事之后的余事。
什么是文人画?陈衡恪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提出了文人画的界定:“何谓文人画?即画中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所谓文人作画,必于艺术上功夫欠缺,节外生枝,而以画外之物为弥补掩饰之计。殊不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由此总结文人画应具有一下几点特色:首先文人画的创作者是文人;其次,文人画的绘画水平不高,画外之意才是文人画的重点;再次,文人思想的传达是文人画绘画的目的所在。那么,历史上一些画家并非文人,如仇英、任颐,但却被认为是文人画家,如果单纯理解文人画的就是文人画,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俞剑华提出文人画中的文人气氛才是界定文人画和非文人画的标准,这也就是陈衡恪所提到的“文人之趣味”。
二、新文人画的继承与发展
新文人画的概念最早由高剑父在四十年代提出,是指现代化的文人画,内涵是“重笔墨之写意,然以现代之事物或感想为题材”,去“传达善、美”,同时他也提出过“新宋院画”,这些主张都是为了促进中国画的革新。
八十年代,范曾再次提出“新文人画”的概念:“我的姑祖父陈师曾在二十年代提出复兴文人画,我现在提出‘新文人画’,以示区别于传统文人画或旧文人画。”范曾的提法和后来发展出来的新文人画派没有任何血脉关系,主要是为了区分和陈师曾的文人画理念不同,他也曾公开表示担心新文人画派是“文盲们风起云涌地竞以文人自标”。
1989年,邓福星在《新文人画选》的序言中指出:“新文人画是一种当代艺术形式态,当拿它与其它当代水墨比较时,完全就是他所继承的旧文人画的创作精神、艺术观念、表现方式等特征而着眼的。但毕竟与文人画不同。它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新旧文人画把高度感情化的笔墨与作者的心态、个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用以创造笔墨形式那富有表现力的的用笔也成为文人画构成的一个部分。
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它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首先在概念上就要体现出来,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克柔在《行行重行行――看93中国行文人画展》中对新文人画在字面上做了说明:“新”―是指作品具有现代人的思想情趣,有个性特点。更新已有的陈法,创造出新的时空意识。“文”――是指画家懂得美学,研哲理,善辞章和书法,文采溢于画外。“人”――是指画家的品德能超凡脱俗,忘乎得失,又以天地万物为怀,通达古今之人情。“画”――是指作品的形式技巧,笔墨、构图、构思、都是在以上几个方面表露出真率的形象语言。
新文人画家不是文人,这是被经常指戳的软肋,许多对此有看法的艺术家或评论家都建议新文人画家先学好文化再去画画,现在文人中也有擅画的,但是他们的艺术和文人画艺术就能一脉相承么,现在的文人和古代的文人就能一样么?举个例子说,余秋雨如果去画画就能继承古代文人画么?还是已经在画的刘墉和冯骥才发展了文人画?妄自以为,文人画如同消逝的古巴比伦,重建已经毫无可能,如果我们吸收建筑风格、图文样式用于现代建筑,那或许才真正的意义,新文人画的存在价值也是如此。
三、新文人画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启示
新文人画的诞生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护,另一方面,他的出现以一种春风化雨的细腻消解了西方文化的暴力冲撞,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能够吸收和包容任何一种外来文化,从清朝入关到少数民族融合,一切都发生得悄无声息,新文人画最先意识到了脱离本民族文化一切终将徒劳,他们把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作为了初衷。现在,已经没有人不在口头上要弘扬各样民族文化和传承民族精神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家喻户晓,可新文人画派曾高举传统文化精神的大旗却快要倒下了。
新文人画最初的民族精神已经如流星划过,时光荏苒,中国在九十年代后到现在,我们的民族已经经历了太多,香港、申奥成功、四川地震、奥运会的召开、国际金融危机……新文人画不再关心时事,他们关起门来画自己的画,他们感受到了物质对他们生活的改变和对现代人思想的冲击,可是,如果把视线放远,把世界观放大,新文人画画家的近视就凸现出来了,他们的民族精神淡泊了、落寞了,他们逐渐忘记了初衷,既否定了自身的本质属性又局限了自己的创作境界,民族精神不是灵光乍现的东西,它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涵义,新文人画民族精神的守护远没有结束。
许建康将新文人画比作现代文学的图示化,新文人画中,文化和画的比重很难说孰重孰轻,新文人画画家出身基本上都是画家,从他们这一批人的年龄来看,他们大多是建国以后生人,而这代人的青年时期难免要触到祖国二十年的文化浩劫,这样的文化断代让新文人画家根植的土壤几乎是贫瘠且荒芜的,也使得他们缺少传统文人应有的文化素养,不少理论家就此认定了新文人画作为文人主体不成立,但是没有传统文人的文化素养不等同于他们没有现代文化,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其速度、深度、广度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西方文化的席卷从没有这样直接,身处于多元化的世界,回望传统文化的星河灿烂,有怀念也有迷惑,因为中国人就得画中国画,根和源早已融入于中国人的文化中,迷惑的是我们的生存状态早已被推出了历史的脉络,朝着跟纷繁复杂的方向走去,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个未可知,他们只能知道现在,感受现在,所以他们追逐着传统文化的影子,并试图表现创中国的当代意识形态,新文人画,最好的解释是新文人在画一种新文化。
四、新文人画图示的现代性转换
新文人画题材十分多元化,传统文人画的创作题材,一般以山水、花鸟见多,题材相对单一固定,新文人画在山水、花鸟等传统题材外,又增添了许多反映时代特点、风土人情的新题材,甚至有些只要是有所创新的国画作品都可以装进新闻人画的圈子里,有如王孟奇、徐乐乐笔下的袅袅女子,田黎明笔墨斑驳的人物,也有卢虞舜、陈平笔下的改良山水,还有刘二刚、季酉晨的文人老叟,更有朱新建小脚女人、李津的食物和暴露少女。当代凡是讲求效率,流行语如此说:“大雅若俗,大洋若土”,新文人画在这一点上既排斥了这种时代境界又附和了这种时代境界,有人怀念古代的阳春白雪、有人玩味现代的物欲横流,但不管怎样,画家们描绘了内心真实的感受 ,多元的社会造就了多元的艺术形式,多元的艺术形式造就了多元的题材内容。
参考文献:
[1]高剑父.认识岭南画派[J].广东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11).
关键词: 商务英语 特点 阅读课程 课程改革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国向全世界打开了国门,中国在走向世界舞台的同时催生了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大量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应势而生,并且在近年来成为了热点专业,对商务英语的教学讨论也成了人们关注的交点。阅读是四大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学生输入知识的主要手段,阅读教学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1.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目标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of Special Purpose)的一个分支。要学好商务英语,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而实现这些商务交际的纽带和桥梁就是英语。因此,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英语语境中比较系统地学习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使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获取强化商务英语技能,最终达到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商务交际的目标。
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一是阅读教学,即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技能,从而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在增进语感的基础上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商务知识教学,即以语言为载体,以阅读为手段,把核心的商务内容放在其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商务文体的语篇实现其对商务知识的掌握,以满足在不同商务环境下的交际需要。
2.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现状
对于商务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现状,许多学者及教学一线的教师都达成了共识(安文旭,2006;徐晶、石磊,2009;胡璐,2009;曾利红,2009):商务英语阅读课沿袭了传统英语专业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多用翻译法,以教师讲授主导,教学内容仍停留在词汇和语法层面,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传统的教学并不能兼顾商务英语阅读课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学生通过语言掌握商务知识的欲求,阅读技能的训练和商务知识的教授分成了两股课堂教学的主线,难分主次,也难以融合。
针对这一现状,很多学者就商务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曾利红(2009)从构建主义理论的角度,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实现从重“教”到重“学”的转变。张美君(2008),徐晶、石磊(2009)提倡内容教学法。王璇(2004),柴晶晶、张媛媛(2009)将图式理论与商务英语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图式中内容图式的构建。朱惠华(2007)从商务英语阅读的课程定位和教学材料选择的角度提出改革建议。与以上提到的文章不同,本文以分析商务英语阅读的特点为出发点,为商务英语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3.商务英语阅读的特点
3.1专业词汇丰富。商务英语是商务文化群体中所特有的一种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在词汇方面的显著特点就是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多,而且许多常用词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如:
Interest——指的是“利息”,而不是平常生活中常提到的“兴趣爱好”;
Promotion——指的是“促销”,而不是“提升、升职”;
Trust——指的是“信托”,而不是“信任”;
Pool——指的是“合伙使用的钱(物品、人力等)”,而不是指“水池”。
另外,在词汇方面,还有一个特点是,存在很多的约定俗成的缩略语,这是由商务交往中省时省力的经济原则的实际需要所决定的。如:
IOU——借据,全称为:I owe you (money);
PLC——股票上市公司,全称为:public limited company;
SWOT——一种对公司或个人情况分析的报告,全称为: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
3.2专业背景知识丰富,题材广泛、涉及面广。商务英语“通常结合了某种行业或工作的特定内容和商务环境下的一般交际能力相关的内容”(Ellis、Mark,Johnson、Christine,2002)。商务环境是一个大范畴的词语,涉及行业包括金融、信息、财经、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一切有商务活动参与的诸多领域。传统的语言教学取材多来自于文学方面,虽也有涉及其他方面如经济、金融等,但就商务英语专业的要求而言,不够系统全面,专业度也不够深,无法达到商务英语的教学期待要求。因此,这是学生提高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的一个难点。
3.3文体特点,多为应用型议论文、说明文。议论方、说明文与文学作品相比,语言简明,辞藻较少,但是其句子偏长,结构比较松散,长句、难句常常出现在篇章中。在语篇方面,其特点是结构逻辑合理,意义连贯。所谓逻辑合理包括句子结构合理、段落安排合理、语篇思维合理。所谓意义连贯,包括句与句之间语义连贯、段与段之间内容连贯、上下文之间思路连贯。而且通常遵守先综合后分析的语篇思维模式。
3.4时事结合性强,信息量大。商务知识必须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事件及时更新信息,因此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教材的语言材料主要选自当代英美报纸杂志及某些商务专著。
4.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法改革
商务英语是商务与英语的有机融合,商务英语中语言与业务之间的关系绝非并重关系,而是主从关系(徐东风,2004;王兴孙,1997;朱惠华,2007)。我也认为,语言教学与商务知识教学的融合中,课程改革的两条线路还是应该有主次之分的,语言功能的培养为主,商务知识为次,有机结合两条线。基于此,我在2008—2009学年下学期所在院校的商务英语阅读课中做了以下改革。
4.1教材的改变。在原有教材《泛读教程》(王守仁、姚嫒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丰富商务知识的阅读素材。因为原来的《泛读教程》着重于介绍各种阅读技巧,并有针对性地组织阅读任务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但是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实际教学需要而言,这套教材的局限在于不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对商务知识的渴求。商务阅读材料的增加,正好填补了这项缺陷。
4.2教学模式的改变。教材的改变直接影响了教学模式,采取两套教材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上分析总结和课后练习。
4.2.1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商务材料,就单元主题查找资料,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对词汇进行分类整理。上课之前的自学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使用多种途径去理解阅读内容,掌握相关的商务专业知识。这一环节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关联性与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找问题,理清脉络,记下尚未理解的内容,也为课堂讲解奠定了基础。
4.2.2课上分析总结。课堂活动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教师首先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收获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整体概念。在这部分中,背景知识的导入是关键。这个环节差不多会用完一个课时。第二,学习《泛读教程》中的阅读技能知识,并当堂进行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训练,分析长句、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掌握拆解长句、难句的方法。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由于课时有限、学生精力有限,教师应对两本教材中相类似的训练内容进行删减整合,既取两家之长,又避免重复内容的训练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和负担。
4.2.3课后练习。扩展知识面不仅要阅读大量的商务英语文章,还要经常参阅一些英汉对照版的经济类书籍,这样能更充分理解专业性比较强的商务英语文章。因此,课后练习与课堂学习同样重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课后自主拓展学习,让学生熟悉商务领域最新发展动态。
5.结语转贴于
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必须要在实践中长期做下去,语言教学与商务知识教学的融合中,课程改革的两条线路还是应该有主次之分的,明线应为语言功能的培养,暗线是商务知识为媒介,这样才能使两条线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该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水平分析,细致解读教材,利用教材。教学改革非一日之功可见成效,不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才能使学生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Ellis,Mark;Johnson,Christine.商务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安文旭.高职商务英语泛读课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J].世纪桥,2006,(12).
[3]胡璐.浅析应用型商务英语教改[J].商业现代化,2009.
[4]徐晶,石磊.基于商务内容的商务英语阅读教学[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5).
[5]徐东风.商务英汉口译课程模块的设置和建设[A].第五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A].叶兴国.商务英语教学探索[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2012年的情人节,《智慧女性》带你寻找中国真男人――这些男人身上具备的某些品质,也可能暗藏在你身边的普通男人身上,就看你怎么去发掘。
钟南山:真诚 可信
“非典”肆虐时,他依据事实发言,提出切实的治疗方案。“甲流”肆虐时,人们再次听到他对“甲流”数据的质疑。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他说某些代表“10分钟发言8分钟用来表功”;针对医改方案,领导说看病不贵不难,他批驳说这是医疗结构扭曲。2011年底,他评价:当前已到了“医学人文沦落”的境地。
他的理性精神、坦白态度,抚慰着人们的不安。每当出现公共卫生事件,大家最信服他的话――有人戏言:中国人从此患上了“钟南山依赖征”。
梁文道:宽厚 洞察
有人说他是社会批评家,有人说他是知名学者,但他只认同公共知识分子这一身份。
他推出的“茶杯中的风波”、“薇言大义”等品牌时评栏目,风靡港九至今不衰:他主持的“牛棚书院”、《E+E》杂志是香港文化推广、传播与研究的重镇
十余年来,他实践着“让文化回到民间”的社会责任,甚至邀小商贩来谈底层生活。他善于倾听、深刻观察,借助洞察之眼,引领民众去思考。
姜文:豪放 张扬
他的才华难以掩盖;他性格强烈,我行我素,坦然面对所有指责和非难。他说,希望用作品来反映生活,揭示灵魂,纵然为千夫指也在所不惜。
人们说他“个性、大胆、狂傲、霸气”,而他说:“我永远不会随波逐流,更不会迷失自己。我会坚定地走下去,哪怕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
郎咸平:睿智 理性
他是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被列入2002、2003年世界经济学家名人录。大多数世界通用的金融管理教科书也均引用他的论文。
2004年,他痛陈国有资产流失弊病。之后他在国内主持过“郎成平说”、“财经郎眼”、“解码财商”等节目,深受大众喜爱。
在反腐败、房地产、中国教育等焦点问题上,他都有全面深刻的解读、切合实际的建议。人们说,“懂经济的人不一定了解郎成平,但了解郎咸平的人一定懂经济”。他的精英范儿,让粉丝们深深着迷。
王健林:慈善 责任
他有两个最大特点:一是口气大,二是脑筋好。“吹牛”是有资本的,他打造的万达集团资产已超1000亿元。而在慈善方面,他也要当“老大”。22年来,他和万达集团,对社会各项慈善公益捐助超27亿元,四次获“中华慈善奖”。
他每天早上7点到公司,每周都加班,每年至少飞行一百次。他不再为了赚钱,而享受把企业做到最牛的快乐。“追求到这个快乐后,还有更大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人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韩寒:自由 奔放
谁能想到,2000年这个扛着“80后叛逆代表”的牌子与全国对骂的小孩,多年后,会被称为新生代公共知识分子?而他的回答却是:因为没人和我打笔仗,才和整个社会玩。
之前,他还当过“问题”、“标志”、“斗士”……人们为他冠以不同名号,殊不知,他最本质的身份就是个人。他用最本源的天性去生活、说话,“我只是有机会活得正常一点”。他以孩子的天性,不经意地调戏、挑战着世界的规则,让人们看到男人身上的天性自然之美。
王克勤:勇敢 担当
他是2002年中国传媒杰出人物,2003年中国十大维权人物,2011年他又加盟《经济观察报》,建立了强大的调查报道团队,被称为“中国的林肯・斯蒂芬斯(美国著名揭黑记者)”。
近年来,他推出震惊海内外的《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公选“劣迹人”引曝黑幕》、《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甘肃舟曲泥石流成因调查》等一系列深度调查。
仅2001年,在他笔下,被送进监狱的黑恶分子就达160多人。有黑社会组织扬言,要出价500万元买他的人头,警方因此荷枪实弹进驻他家保卫安全。
王万青:仁爱 善良
1968年,王万青告别大上海的繁华,来到贫瘠的阿万仓草原,为藏族同胞治疗病痛,从此扎下了根。
当地乡卫生院只有四名员工,两间破土坯房,最值钱的医疗设备是血压计,夜晚靠煤油灯照明。办公桌做手术台,100瓦的灯泡加手电筒充当无影灯。
这样的困境中,他为全乡三千多人建立了门诊病历。他自学了放射、心电图、化验等技术,甚至学会了驾驶拖拉机,运送病人和药品。
他总结人生说:“我的幸福在于没有虚度年华,做了一点事情。”话语中的仁爱之心令人动容。
朱邦月:情深 重诺
他只是福建省晒口煤矿的一名普通工人。1967年,工友临终前,恳求他收养自己的儿子并迎娶他怀孕的残疾妻子。为照顾好母子三人,朱邦月放弃了生育的念头。
1985年,由于遗传,两个儿子先后患上与母亲同样的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从此,母子三人都瘫痪在床。
一、打破教学常规,突破生存困境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技术理性与实用主义走强,文学日益式微,文学教育亦日益边缘化。作为文学教育的重要分支之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困境重重;商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直接对接,教育中的工具理性价值观导向更是加大了这种生存的严峻性。困境亦源自于现当代文学课程自身。长期以来学科化、制度化带来的教学的知识化取向、文学教材跟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疏离,造成了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滞后。在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上,中国现当代文学本有着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开放性与永远在场的“当代性”特质,以及相应产生的现实关怀的特点。但这种生机勃勃的“当代性”特质从文学教材和授课现状来看却并未能得到体现。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讲授自五四至当下的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授课内容普遍采用六大模块式:现代文学三个十年、建国二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90年代文学。可以看出教学主体内容安排为20世纪当代文学上,新世纪文学一般不进入课堂;即算将下限延至新世纪文学,现当代文学教材基本采用精英文学的一元化格局,台港澳文学长期处于教学“附录”的地位;通俗文学、青春文学、新媒体文学等“在场性”文学生态未能有幸被大学教材吸收进去;新世界文学“多元共生”的新格局基本没有得到呈现。长期以来现当代文学教学相对保守与滞后,既滞后于文学发展现状,也滞后于学术发展现状。新世纪以来文学在日新月异的新发展,还有学术界相应的丰沛研究成果,未能及时在我们的课堂中得到呈现。现当代文学教学内容一直沿袭旧有的精英一元化的格局与谱系,新的研究成果很难及时进入课堂;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明显不够。教师对于作家作品的把握墨守成规,甚至延安讲话以来意识形态思潮对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的定位几十年一贯制,导致教学理念的落后。再加之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史”的介绍而忽略作品的阅读,过多强调理论对作品的肢解而忽略作品的感性体验,不少学生因此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基于上述背景,将商业文学纳入到现当代文学教学实践中来很有必要。作为以商业经济活动为主要题材,以商人形象为主人公,致力于彰显商业文化理性的商业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早就有相关创作表现,只不过是一直被正统文学史所有意忽略,弃于边缘地带,或者是被并入到其它题材小说中提及,没能获得自己独立的文学史地位。直到19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带来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相应反映商业经济生活的文学创作也日益增多,并形成了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商业文学通过对商人形象的成功塑造,揭秘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商业形态,再现社会转型期商业生活画卷,关注商战风云中个体生命价值,成为文学形象谱系中不可或缺且独具魅力的组成部分。商业文学创作以如火如荼之势在文坛兴盛,这激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情。近20年来商业文学创作是文学研究无法回避的文学现象。近年来很多学者把自己的学术热情积极聚焦于文学与商业(经济)的关系研究,撰写和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并且还有数部专著出版;商业文学研究也成为近十年来高校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和写作的热门领域。鲜明体现新世纪文学新风貌的商业文学,与正在进行的现实社会的关系密切。将在场的商业文学纳入现当代文学课堂,突破教学成规,有效对接当下文学生态,纳入经济视角,我们的教学和研究内容对正在发生、发展的社会及时地做出反应,将文学现象置于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宏观视野中,在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上,合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现实性的特色。而作品阅读分析实践与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有助于商科学子进一步认识我们商业时代的社会现实,激发他们的现实关怀的热情。另外,现当代文学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文学史知识讲授为主,对于已经经典化的文学作品及其权威解读,学生除了接受基本已成定论的教学内容外别无他选,于是听课的任务主要就是记记笔记,考前把它背下来,拿走学分。这样一来学习主动性肯定不是很高,课堂气氛也难活跃。商业文学作为一种正在进行的文学创作现象,目前社会与学术界对商业文学还持褒贬不一的态度,尚未形成文学“共识”。这为研究性学习、讨论性教学这些在传统文学课上难以真正开展起来的教育方法提供了方便之门。作为文学最新现象,学界本无定论,没有权威的压力和定论的束缚,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大胆质疑,教学过程中阅读、讨论、争议、再解读,教学开放、自由的思想交锋与惟新的文化姿态,必将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商科专业教育的文化读本
文学是对历史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形象反映,某种程度来讲是社会的“书记员”。商业文学以社会经济运转为背景,以描述商业经济生活为主要内容,渗透于其中的丰富的商业文史知识,构成了作品独特的认识价值。商贾小说《白银谷》作者成一在后记中曾经说过:“我这部小说,不是写一个富商群体,也不是写一个地域传奇,而是取了一个广角式的视角:将票号作为一个带传奇色彩的金融制度、商业制度来写。”①为了将中国历史上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金融制度、商业制度进行“还原”式的展现,成一历经十余年整理相关历史资料。应当说作家以一种“小心求证”的严谨和求实的态度,在《白银谷》这部书写晋商文化的长篇小说中,真实再现了清朝末年晋商的商业活动、社会关系和民众生活,翔实的史实依据与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相结合,展示了山西票号的辉煌业绩,重现了一种伟大的金融传统在中国历史上的风采。在小说中,中国早期金融业的出现、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得以全景式地呈现,因而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小说中大量生动的商业历史故事,包含丰富的金融知识和票号经营策略。深入挖掘作品中丰富的商业文化资源,可为商科专业课程如《金融学》等教学提供大量生动的典型范例,某种角度来说是商科专业教学生动的好教材。还有被当作职场必读指南或经商教科书的现代商战小说,创作素材源自于作者商界职场生活的亲身经历。作者往往把自己在商业领域参与的实际市场运作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来的、经过实践证明极为有效的经营技巧和职场生存规则融入商战故事叙述中,成为商界人士的经商指导。如以IT行业商战为素材的小说《输赢》不仅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而且在故事中巧妙融入专业知识和销售策略———“摧龙六式”,并附有“摧龙六式”的光盘;这样一来读者不仅可以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还可以轻松了解超级销售战法。《正道诡道》演绎了一系列商战故事,其中生动展示了大众传播、分众传播、广度营销、深度营销、事件营销、品牌壁垒、公关危机、间谍、反间、消费心理学、商业联盟在具体商战中的应用;小说还将《孙子兵法》、SWOT矩阵、BCG矩阵等知识融会贯通于全篇;阅读这部作品,即便是一个从未涉足市场的新手,也会从对真实商战的形象感受中领悟到营销策划之道的精妙。在《输赢》、《正道诡道》这些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小说被注入了“实用商战”的新鲜血液,承担起了“企培案例”的专业重任。这类小说似乎有一个共同的逻辑与心理起点:世界需要去理解,商业必须去学习。以文学形象的方式去致力于开展商战培训、成为销售指南,与其文学审美价值相比,商战小说的认识价值似乎更胜一筹。由此来说,商战小说完全可以成为商科专业教育的文化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