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嵌入式实训报告范文

嵌入式实训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嵌入式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嵌入式实训报告

第1篇:嵌入式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实践教学;改革;嵌入式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2-9011-02

Discussion about embedded Technology in Voca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LI Zeng-ping, LIAO Feng, HU Hua, ZHAO Xue-feng

(Jiangxi Manufactur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Nanchang 3300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mbedded practice teaching,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innovation advice from practice contents,teaching modes,teaching means and laboratory construction,so as to improve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and bring up students practice capabilities,finally ensure improvement of embedded practic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Voca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Embedded Technology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为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抢占新世纪经济战略的制高点,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国也不例外。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尤其要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嵌入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性课程,而实验、实训、实习又是完成学生动手实践的关键环节,随着嵌入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深入开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已经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所以本文针对嵌入式技术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旨在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确保嵌入式实践教学质量提高。

1 目前嵌入式技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指导教师不被重视, 队伍不稳定

长期以来, 高职院校的实践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导致了实践指导师资队伍水平普遍偏低,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1.2 对实践教学的作用认识不足

“ 重理论、 轻实践” 的传统观念, 使实践教学仍处于从属理论教学的地位, 实践教学仅被当作是单纯的理论教学验证和延伸的从属关系, 很多高校对于实践都缺乏与理论教学相协调的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方面认识不够。

1.3 添鸭式实践教学多,启发式实践教学少

在嵌入式实践教学中, 多是教师讲授操作方法, 再让学生做。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看清楚操作过程, 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积极性不高,盲目性大, 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1.4 任务驱动及项目导向性实验少,验证性实验多

目前, 各门课程的上机实践大多数是布置书上的例题或课后习题让学生去验证, 学生根本得不到能力的锻炼, 更不要说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了。尤其是有些高职院校中硬件方面的实践训练,只是在面板上用器件构建小系统, 功能扩展性差, 只能开设数量有限、 技术含量低的验证性实验, 学生无法开展自主的综合性设计, 无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嵌入式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做法

2.1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应以实际工作岗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为依据,让学生明白实践教学的内容就是以后的工作内容、工作规范,这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级性。考虑到嵌入式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必须由浅入深、分层设置,我们构建了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实训?创新实践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对整个实践内容进行整合。如:放大电路、C语言指针、LINUX安装、单片机/ARM系统工作流程操作,我们安排作为基础验证实验;定时器/实时时钟的设计、键盘程序的实现、数据采集、网络通讯、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显示等我们安排为综合性实训;参加大学生电脑/电子设计大赛、参与校外单位实习及科研项目等,我们安排为创新实践。

2.2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与创新实践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书本上章节后的实验练习为单元,进行单一的验证性实验,难以把实践内容融入到学生以后的工作中去,这样学生往往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目的不明确,这就不利于充分发挥与调动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更好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习,我们就必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与创新实践教学手段。

2.2.1 改变传统的封闭式实践方式,采用“工学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很多是关起门来做验证式实验,学生学习实验的知识往往与工作应用脱节,他们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为了达到学以致用,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行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制定;请企业或行业技术骨干做兼职教师,将他们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另外到综合实验阶段,邀请行业专家来校讲座;安排学生到企业或实训基地实习,参与实际工作过程或项目的开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认知

如单片机/ARM系统的”宿主机/目标板”开发流程一般包括七个步骤:1)源代码编写:编写源C/C++及汇编程序;2)程序编译:通过专用编译器编译程序;3)软件仿真调试:在SDK中仿真软件运行情况;4)程序下载:通过JTAG、USB、UART方式下载到目标板上;5)软硬件测试、调试:通过JTAG等方式联合调试程序;6)下载固化:程序无误,下载到产品上生产;7)文档资料整理及说明书的编写。以上步骤我们就用多媒体视频播放演示,其中有中兴公司和联创光电公司的工程师如何在工作环境中把一个个简单的电路板设计成智能控制产品的过程,并组织学生到公司参观学习,让学生很直观地就知道在工作中这些开发流程是必须的而且要严格遵守的。

2.2.2 采用案例教学法开拓学生的视野

由于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及多媒体技术的成熟,我们收集了很多嵌入式技术开发的经典案例(如WINDOWSCE下的数字机顶盒开发应用控制、会说话会运动的玩具、智能化网络家电的开发等)通过声音,图像的播放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当前最新的开发规范和技术动态,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如何通过嵌入式技术来达到案例中所呈现的效果。这些经典案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在做综合性实训和创新实践的热情。

2.2.3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经过我院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改革整体实践教学方案和内容,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我们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选取了学生易于理解又跟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涵盖了嵌入式技术开发流程的主要知识点的典型项目,在“做中学、学中做”并结合典型的应用系统进行剖析。

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MP3玩具播放器嵌入式设计与实现的方案,按照以下开发流程分成相应的任务由学生一个个去完成:1) 选择处理器芯片ATJ2135;2) 电源设计(锂电池及USB口供电);3) A/D输入式线控键盘接口设计;4) LCD输出显示;5) 选择系统存储器;6) MP3解码流程;7) 采用μCOS-Ⅱ操作系统进行软件移植ATJ2135芯片;8) 软件编译与调试;9) 固件生成;10) 系统调试;11) 整理文档资料及系统说明书;12) 成本核算与市场推广。通过学生自己对问题的分析思考,学习相关知识,归纳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程序设计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4 构建网络化平台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实践辅助教学,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学生都有问问题丢面子或者惧怕老师的心理,另外,网络化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好的解决了教师课后难以久留的问题,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我院建立了嵌入式课程教学平台,设有实践教学视频播放、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动手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网络上提出并给予解答,学生还可在网上进行实验预习,与教师讨论问题,教师可在网上批改实践教学报告,公布实践教学成绩等。网络化教学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2.2.5 充分利用虚拟机技术,构建仿真实验环境

针对嵌入式实验实训设备投入比较大,学生在学习时设备容易损耗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我们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虚拟技术(EWB、EDA、DAIS-MCS51、Protel、Proteus)建成了高度仿真的嵌入式虚拟实训环境,学生可以快速方便地在计算机上进行技能训练。

2.3 加强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非常重视嵌入式实践基地的建设,已建成单片机与嵌入式教学训室和两个PLC实验室,学生即可一人一机实验也可两三人一组进行项目实训。实践教学有验证性的、设计性的、综合性的,上机有由应用软件来完成的,也有自己动手搭建线路来完成的。同时,我们建立了南昌中兴公司和江西联创光电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安排他们下厂参观实习,让学生了解嵌入式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毕业前安排学生进厂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得到一个综合应用的机会,从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设计能力和适应岗位能力。

3 结束语

高职嵌入式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基础知识的应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上岗后能尽快融入到工作中去。当然,我们对嵌入式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希望行业同仁提出更多宝贵的建议,共同促进嵌入式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广弟,朱月秀.单片机基础:修订本[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2] 罗家奇,张正华. 基于ARM7的温度采集及控制系统[J].电子工程师,2008(06).

[3] 孙永林.嵌入式数字信号合成器的静态存储器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08(09).

第2篇:嵌入式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29-02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而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教学研究不仅强调单门课程要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更注重整个教学体系要系统化,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笔者拟以三年制高职高专的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体系设置,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机会,使学校与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接轨。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般来讲,实践教学不仅要培养一般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关键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从事嵌入式技术产品的软硬件系统基本开发、调测、维护及技术支持等工作,更能够在此过程中逐步具备社会交流、组织管理、自我学习等能力,最终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设计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根据我校1~5学期每学期都有为期4周实践教学的特色,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分阶段系统化设计。我校1~6学期各阶段培养目标设计如表1所示。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充分注重学生的社会能力及人格的培养。实训强调的是以“做学”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每项活动都需要学生自主地组织实施,教师的作用是帮助、指导和引导。因此,要求学生明确任务,积极参与,相互讨论,主动提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学生间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另外,要求学生同企业员工一样必须严格遵守校内、校外(企业)实训守则。

为实现各阶段目标,每个学期从实训目的出发,对实训模式、实训组织、实训内容、实训软硬件条件、实训师资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设计和演绎,最后与合作企业讨论后共同实施。在此,以第一学期的实训教学为例,将该设计详细展开,如表2所示。

以《数模电路基础》课程为例的实践教学设计

由于国家高职录取政策等原因,现阶段进入高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与进入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具体实践课程设计中,要求专业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情感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以《数模电路基础》课程实训为例,本实训课程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入门级基础实践课程,以数字电路为主,涵盖电路分析、模拟电路等内容。根据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硬件电路组装、调试和检测的职业能力,较高的要求则是硬件电路的分析、综合与设计能力。为此,本门实践课程设计了趣味性较强的实训——拔河游戏机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首先教师给出参考电路,学生通过数字电路实验箱进行原理验证,基础好的学生可进行分析综合并提出自己的方案。这样,可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由学生本人上台讲解自己的方案,当持不同方案的学生人数多时,还可进行分组辩论。教师仅起组织、引导作用,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无论结论是否正确,都要鼓励学生动手验证。

原理验证完成后就可以实物电路设计与制作。本专业尽管以软件开发与应用为主,但还是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实物电路设计、焊接等技能。发给学生大小相同的敷铜电路板,学生各自为战,设计出自己的布局图。在焊接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发现设计缺陷,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焊接是否成功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这时教师的鼓励与耐心起很大作用。教师传授基本方法与技巧后学生就自己练习了。此时,教师可挖掘若干焊接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助手,指点焊接。在焊接完成之后,要求学生调试自己的产品,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从讲授者的角色转化成工作情境的设计、组织、引导、监督及挖掘学生潜能的工程师的角色,该过程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以“沟通、理解、体验和感悟”为理念的实践教学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课程的考核评估具有评价、反馈和导向功能,科学的考核评价是指导教法、学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中要努力寻求职业工作要求与学生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质量评价建立在学生已学到的技能和以工作为基础获得的职业能力上。整个考核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学生按照项目分工及指引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情况、学生实训表现、实训小组提交实训报告质量,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1)实训单位评价方法。由顶岗单位根据学生的出勤、表现及完成分配的任务情况为依据进行评价和鉴定,占总成绩的50%(即50分)。(2)学生实训表现评价方法。该部分成绩由学生自评互评两部分组成,具体评定标准如下:学生小组成员互评在实训结束后进行,采用不记名评分方式。学生小组成员互评占70%,学生自评占30%,此项共占总成绩的30%(即30分)。评定标准与实训单位评价方法相同。(3)实训总结报告质量评价方法。由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训总结报告质量评分,此项共占总成绩的20%(即20分)。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更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获得为完成今后工作而应获取的能力和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满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

[3]赵昕.工作过程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教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7).

[4]姜大源,等.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陈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探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0(7).

第3篇:嵌入式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嵌入式系统;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087-02

一、现状分析

作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嵌入式系统及应用”需要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理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另外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这门课程是一门较难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授课计划安排不合理。教学课时少,缺少“线下”的辅导答疑,独立完成实验效果较差,实践与理论没能很好地结合,导致了学生只掌握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动手编程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2.授课内容不合理。地方院校的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缺少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内容,而且教学内容陈旧,且理论知识多、实践操作课时少。

3.实践环节少,学生动手能力差。嵌入式对于一般学校而言,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嵌入式实验设备不完善,使得课程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讲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工程化应用了解少,缺乏现场观摩的认知度。

4.师资力量薄弱。主讲老师偏重理论教学,学生缺乏工程设计及实践性引导,学生学习后仍不能进行相关应用开发。

5.考核方式不全面。考核方式上,由于平时分只占总分的30%,导致一些学生不重视课后作业和实验,加上期末考试重点考核的是理论知识,学生只要掌握好理论知识,也一样可以通过考试。这样的考核方式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际能力,也很难让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

二、改革思路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导向,增大实践环节比重,将实验内容与课程设计内容相结合,采用课题驱动方式进行实验教学。采用多种改革形式,包括合理优化好教学内容,采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课堂+现场”、“主讲+聘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平时+期末”的考核方式。

1.合理优化好教学内容。“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是武汉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专业课程,针对以往课程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利用好学生在处理器方面的开发经验逐步引导其了解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方式方法、建立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思维模式,便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其工作重心是系统讲述32位嵌入式处理器ARM7的功能特点及与其他处理器的区别比较,介绍ARM7与嵌入式操作系统结合后的突出优点,注意与前期学习的开发知识相联系,适当介绍各类相关ARM处理器的特点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把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最终达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共性技术并能针对ARM处理器做一些简单设计开发工作的目的。

2.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以“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有目的的学习,采用“产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嵌入式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规划、教学设备、教材、教学模式等方面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仅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更是将技能传授、行业规范与岗位素质培养融为一体。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场景和方法,通过“主讲+聘请”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算法,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

3.改善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平时+期末”考核方式改革,增大平时分比重,强调平时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以实验考核为主,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完成以项目为导向的嵌入式系统。在评价学生学习的环节中,设计采用堂内学习、堂外实验、平时作业、上机实验、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学生全过程学习效果综合评价体系。学生课程最终成绩的构成为: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5%、期中考试占10%、期末考试占55%。该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以“考试只是方法,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才是目的”的思想,督促学生重视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有助于调动学生在实践训练、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协作交流等方面的学习自主性,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促进学生建立积极思考、努力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综合改革设计

综合改革设计:实行“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课堂+现场”、“主讲+聘请”教学模式改革和“平时+期末”考核方式改革,多种形式并行。

1.“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做法为精简课内讲授学时,增加课外学时数,将原有的32课堂学时缩减为现有的24学时,将原有的8课外学时增加为40学时。课堂教学贯彻“少而精”原则,理论知识要讲透,还要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具体实例讲解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场合。重视基础,以嵌入式系统基础以及软件的核心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重点,全面介绍嵌入式系统概况、硬件和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设计和应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注重基本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嵌入式软件开发能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几个转变:从纯软件到硬/软件结合、从“纸”上谈兵(编程序)到“板”上谈兵、从“懂”怎么做到“会”做、从讲/听到讲/听/做。注重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不断跟进嵌入式系统、基础软件等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把科研成果和教研成果引入教学。

2.“线上+线下”教学改革做法是将教学内容和过程“网络化”,请讲课经验丰富的老师录制课堂教学视频,开发具有特色的线上课程,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教学,指导和管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用现有网络教学资源辅助课程教学,督导学生在课外观看学习,教师在课堂内组织辅导、讨论、答疑及专题讲座。

3.“主讲+聘请”联合教学改革做法是聘请企事业单位相关专业人士、校外专家或工程师共同讲授这门课,将专家们的工程、社会实践经验与学生分享,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每年拟聘请4位专家讲授8学时,每一位专家2学时,给学生作一次专题讲座。

4.“课堂+现场”教学改革做法是在课堂讲授相关理论部分之后,在实际生产、工作现场或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通过现场示范,让学生身临其境。重视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建立若干实习基地与创新基地。武汉立科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嵌入式软件工程中心、武汉软帝科技有限公司等均已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和创新基地,学生可以在那里开展一些实训项目,通常采用将毕业设计内容与具体的研发项目相结合的方式。近年的尝试表明,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所完成的毕业设计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学生普遍反映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掌握更实际的技能。

5.“平时+期末”考核方式改革做法是增大平时分比重,将平时考核所占的分数比重由30%提高至50%,强调平时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以实验考核为主,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完成一个有意义的实例项目嵌入式系统(如工业控制、数据采集、数据通信、智能仪表、DCS控制系统等)。平时成绩组成:课堂讨论表现及课外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组成:上机实验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和上机考试成绩;半期考试成绩:测试学生对前半期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期末考试成绩:测试学生基础知识及综合应用能力,进而从思想深处改变学生在其他课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四、改革效果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课程从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级开始开设,已经开设三届。根据每届学生的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其开课及格率平均为96%。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及综合实验设计,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很多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外自己购买相应的嵌入式开发板,做出了很多小课题实验,部分学生更是应用学到的课程知识参与各项课外科技比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结论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特点是知识点很多、实践性很强。为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差的问题,我们对该课程提出来几点改革意见,希望为培养符合创新型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给予一定的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腾飞,顾亦然,王瑾.电气类专业嵌入式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

[2]党元一.嵌入式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

[3]付家才,郭明良.“本科”+“技师”+“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1).

[4]冯新宇,蒋洪波,周宝国.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13,33(4).

第4篇:嵌入式实训报告范文

[摘 要]嵌入式系统作为一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计算机及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对嵌入式系统课程项目式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并对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嵌入式系统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思考与探索。

[

关键词 ]项目教学;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64-02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逐步普及和应用,使得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成为当前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如何接受嵌入式技术带来的挑战,并通过对其进行研究、探讨与实践,逐渐形成适合学生特点的、完整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前学校一个重要的教学研究课题。嵌入式系统涉及信息、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等诸多专业相关课程的内容,是软件和硬件设计的结合。学生动手能力是嵌入式系统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在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立一套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嵌入式系统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用的开发方法和技能,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之后能切实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具备独立开发的能力,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是该课程教学活动环节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对项目教学法的模式进行研究,结合项目教学法在嵌入式系统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也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完整的项目工作而展开的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的积极性,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及实际设计项目的能力。

一、项目教学模式探讨

传统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以教师讲课、学生听为主,师生间的互动较少,交流也不多,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起来很困难,学生只有上实验课才能接触到设备,在教室只是单纯的理论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抽象,经常出现教师在课堂上讲得非常辛苦而学生厌学的现象。这种单向传授知识的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抑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的教学实验平台没有与实际工程应用结合起来,基本上都是基础性的实验学习。学生做完实验之后还是不能具备独立开发的能力,动手能力不能得到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创造性,能从实践的角度更好地掌握实用的开发方法和技能,让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之后能切实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是在规划、完善嵌入式系统教学体系中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见图1。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制定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应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考察形式及奖惩措施等教学实施过程中赋予具体体现。 项目教学法的载体是项目,一个项目又可以划分多个任务;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教师需将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打散,分散到各个项目中,再重新装载到每个工作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任务的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变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为主导,教师在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给予以指导性建议的辅帮助,让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以发挥。

二、项目式教学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1.项目任务的布置。项目任务的布置应简明扼要,主题突出,让学生明白项目任务的要求,需要达到的各个指标,并将任务分解阐述到位,点到即止。教师将项目任务打印成纸质文档分发给学生,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

参考文献和学习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设备和板书,并结合引导讲授、演示、讨论、案例等方法讲解任务中所需的相关知识点,学生通过学习和查阅相关技术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自学,使其掌握正确获取理论知识的手段,培养学生自学理论知识的能力,课外学习应是学生在项目式教学模式中获取知识的必要补充。例如,在“基于ARM的嵌人式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这个任务中,要求学生在嵌入式ARM平台下编写ADC接口的模拟输入采集程序,实现基于ARM平台的嵌入式3路模拟信号的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串口或液晶输出结果。该项目可以进行任务分解,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相关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原理及串口通信和键盘和液晶显示等个子任务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对于理论教学是有力的补充。学生在教师规定完成的任务基础上,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添加实现额外的功能,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2.学生分组及项目实施。学生根据教师分发的项目任务单,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择相应的项目,每个项目保证2-3人一组,为方便项目的管理,选出一人为项目组长,由项目组长组织组员一起制定分工计划和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完成项目计划书,交由教师审核。在教师审核过程中,要求教师及时与学生交流项目计划书中存在的问题,由学生对其设计方案进行整改,审核通过后开始实施项目。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把教学安排在实训室,开展项目教学,学生实施项目任务,教师巡回检查并指导,及时纠正解答问题;学生通过项目的训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使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培养。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而且增强了教学的互动与交流,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3.顾目成果展示与项目评价。各组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采取统一展示和答辩的方式交由教师考核,将项目成果展示与项目评价结合起来。学生现场演示所完成项目,提交项目完成报告,并分别就自己所做任务及项目的总体情况回答教师所提出的相关问题。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及教师考评(根据学生提交的项目报告及答辩情况)来核定项目完成等级。

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对学生期末成绩的评定大部分取决于最终考试成绩。这种评价体系使学生只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创新能力不能作出准确的评估,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与项目式教学相匹配的考核方式是项目式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对学习有效地评价,要依据一定标准和方法、要求评判前后一致、明确如何推进、找出学生的学习阻力等环节要素,对项目式学习模式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有效评价。实现高效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既需要实施过程中的科学安排调节,又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要重视教学评价的动态性、发展性和多元性,笔者将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总体评价分成两大部分:考试评价和项目评价。对于项目的评价上文已给出相关评定方法。无论对于考试评价还是项目评价,都需将日常观察与教学测验相结合,日常观察主要是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从学生学习的参与状态、学习的思维状态、目标的达成状态等方面来加以评价。同时,要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纳入到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中来,使项目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重视考核的阶段性和过程性,把学生的实践能力、认知习惯、思维方式等因素渗透到评价中,更好地实现嵌入式系统的项目式教学。

三、结论

第5篇:嵌入式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

1. 引言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物联网概念是庞大和丰富的,其中涵盖了大量现有的专业门类和技术体系,而在其系统集成和应用端,可以说物联网技术将能够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环保、军事、交通、家居等几乎所有的领域。

目前物联网技术还属于一个新兴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学习与掌握物联网的技术理论,发展方向及其行业应用是目前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2010年最新的教育部通知已将物联网、传感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重点,开始鼓励各高校申报相关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0年11月在西安举办了物联网应用暨计算机网络专业改革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102所高职院校及企业的与会人员围绕物联网技术发展、物联网络专业设置、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分享经验。多位企业代表在会议上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要求和数量需求等方面的期望,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孙湧教授作了《物联网专业办学若干思考》的报告。多位专家还从各自单位实际出发,阐述了对物联网专业申办和计算机网络专业改革的认识和实践。

2. 物联网专业建设的需求分析

从物联网产业链来分析,物联网产业主要有传感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传感控制主要通过传感器等设备来对物获取感知信息,涉及到物联网中的硬件系统,这个环节需要电子设备技术人员以及芯片设计和制造人员;当物的信息被感知到,就可以通过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环节对数据进行分析、控制,从而进行应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因此需要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人员;数据处理环节主要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涉及到系统分析,因此需要系统设计、系统应用和系统管理人员。根据以上物联网特征分析,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主要为电子设备技术和芯片设计技术人才,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人才,系统集成和应用人才。

物联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信息、物流等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作,也能胜任物联网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业监测、智能交通、公共安全、智能消防、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工作。

然而,经过两年的发展,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还是不很清晰,尤其当大批的本科专业

批准开设后,高职高专的物联网专业如何建设,与本科的培养目标如何界定,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如何进行物联网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技能实训要求以及如何根据地域特点进行物联网专业应用人才,都是高职类院校设立物联网专业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高职类院校计算机专业一个新的生长点。

3. 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内容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建设物联网专业的内容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展开:

1)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目标岗位及人才培养方向研究

物联网专业的建设,根据物联网市场人才需求特征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地方区域特征和我院计算机学科已有优势,研究物联网专业目标岗位定位,进而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使得培养对象既具有物联网基本理念,具有物联网行业相对应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又具备较强的物联网岗位操作能力、一定的系统开发能力,成为能够从事物联网技术及物联网系统管理工作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表现。本项目将以岗位需求为牵引,以人才培养方向为目标,从学生基本道德品质、职业素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的角度,同时兼顾一定的知识面和专业延伸,来研究如何构建适应于我院特点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3)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的研究

为了提高物联网专业人才的技术含量,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必须开发和建设物联网专业实训演练基地。由于目前物联网实验建设没有一个完整、成熟的方案,因此从改造和新建两个方面来探讨适应于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方案,并可以借助本地的地域经济特点,建立以行业应用案例为教学师范的实践平台,比如物联网在农业、煤矿等领域的应用为依托,探讨基于这些领域应用的实验平台的建设方案。

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在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为物联网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建设提供实施依据和前期论证。此项研究主要是整合我们现有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已有积累,结合当地的地域经济特点来解决物联网专业在课程、实训场地建设方面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在人才的培养、岗位需求方面需要前期论证的一些关键问题,为物联网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建设提供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

4. 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实施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建设实施应该面向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培养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开发及应用方面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需要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现代传感器和无线网络技术、物联网相关高频和微波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通信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掌握物联网系统相关设计和应用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

物联网专业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实施:

1)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

高职院校物联网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以面向应用为导向,因此必须以应用为目标,建议基于下列模块进行实施:

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

从最基础的8051单片机到ARM嵌入式技术,由浅入深,知识点包括: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微控制器体系和原理,实时操作系统,C语言编程技术等。

无线片上系统

无线单片机通讯接口设计,无线有线收发器原理和结构,通讯原理和结构,运行于无

线片上系统的操作系统,如TINYOS等。

无线通讯和无线自组织网络

短距离无线数据通讯基础和原理,无线自组网技术,基本无线网络拓扑,ZIGBEE无线技术和802.15.4无线标准,高级的ZIGBEE技术。网络安全和加密技术,C语言和无线网络算法高级技术原理。

RFID知识模块

电磁技术基础,RFID标签防冲突算法,EPC和IS0—18000—6C通讯协议和原理;大功率RFID读卡器原理和设计,RFID和物联网数据库结构和原理等。

物联网传输层知识模块

物联网网关原理和结构,GSM/GPRS技术原理,接入网络原理,3G技术原理和结构,M2M 数据传输和远程通讯,嵌入式和高级实时操作系统在物联网网关设计技术等。

数据库应用

SQL SERVER数据库在PC上的应用,SQL数据库嵌入式版本的移植和应用,嵌入式系统网关上的嵌入式数据库与PC数据库之间的同步与数据传输,备份等。

软件开发

使用VC或VB进行PC及服务器端的软件开发,编写对物联网网关设备的客户端控制程序,使用JAVA语言编写移动终端的控制程序及客户段程序。

2) 物联网专业实训教学环境的建设

在学生掌握物联网基础教学及开展基础教学实验后,以物联网的真实应用为依托,使学生能够进行物联网产品开发,产品应用改造及工程训练,掌握物联网技术应用。基于目前物联网在很多行业都有应用的空间,因此实训环境可以基于专题形式进行建设,具体建议按如下专题实施:

传感采集控制设计及实现

包含物联网无线传感数据采集基础、数据采集原理和应用、数传控制设计环境和应用

开发流程。基于现有产品实施监测体系的搭建和实际运行。

传感节点应用

传感节点应用初步包含物联网无线传感节点的设计原理、实务与开发流程、应用场景

描述和选配方案。

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实训包含物联网无线传感网的控制作用原理、实务与开发流程,自动控制基

础及初步应用。

通信网络设计及实现

通信网络设计及实现包含物联网无线局域组网、数据无缝接入、远程使用开发流程。

基于现有产品实施监测体系中网络部分的顺利建设和运行。

系统应用设计及实现

系统应用设计及实现包含物联网应用场景描述、需求分析、系统集成开发流程。基于

现有产品面向具体应用的监测体系建设和运行。

参考文献

[1] 贾国荣.高职院校积极应对物联网时期到来的思考[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第6篇:嵌入式实训报告范文

自信息化课程建设以来,积累的很多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各方面的特征或者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这些信息往往对大学发展重要决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很少发现这些极为有用的信息,从而使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大大降低,有时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并且不好开放,可升级性差。学生在选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时非常重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虽然是指导员,但是不能够将指定的项目强迫安排给学生,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分配项目,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1.教师的活动开展项目专题:选取项目学生分组: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以及相关项目的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由老师指定或者由学生自主推选出各组的组长[3]。论证项目:例如,对于机电技术,无操作系统控制的嵌入式系统,一般认为其硬件主体由IC芯片,或者4位/8位单片机构成。这一类嵌入式系统的控制软件不含操作系统。小型操作系统控制的嵌入式系统一般指的是硬件主体由8位/16位单片机或者32位处理器构成。其控制软件主要由一个小型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例如,I山C/OS-Ⅱ或TinyOS)和一个小规模的应用程序组成。小型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的源代码一般不超过1万行。这类嵌入式系统的操作系统功能模块不齐备,并且无法为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一个较为完备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此外,它没有图形用户界面(GUI)或者图形用户界面功能较弱,数据处理和联网通信功能也比较弱。大型操作系统控制的嵌入式系统的硬件主体通常由32位/64位处理器、32位软核处理器或者32位片上系统组成。

对与项目开展的相关地点或事件进行观察,从而获取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数控机床、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的先验经验等。文献查阅:经查询相关文献资料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找到感兴趣的问题,寻求相关的文献,留意当今研究水平。头脑风暴:当学生选取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后,该小组各成员根据其他成员的意见和评价来提出不同的想法,并通过组长来整理归汇总这些意见,最终确定该小组的确定的项目。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即时间计划和活动规划。时间计划是学生根据项目所需,对时间进行一个总体规划,并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时间流程。活动规划是指对项目所涉及的活动预先进行策划。教师的活动:教师负责评价学生制定的计划,并帮助学生做出必要的修订。学生的活动:制定时间计划,确定行动方案,确定最终项目的制作流程,从而对任务进行恰当的分工。活动探究大多数有工作经验的高水平的机电专业教师,都过多地专注于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表现,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的成绩是评价学生近期学业成就的标杆,教师受社会舆论及家长要求的影响,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类教师面对新课程的改革觉得不适应,不知道以往的教学方法能否适应或尽快适应新的教材,他们对自己有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这个问题需要教师们去思考、解决和研究。不管是高层次的,还是低层次的都要求对理科学生学习技巧及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想要达到教学目的,使教学能够真正培养理科生的能力,要求对目前中职教学中的弊端进行改革,使中职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作品制作机电技术的建立,是机电技术应用的基础。机电技术应该致力于在认真分析学校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之上,最终确定机电技术需要建立多少类、多少种数据库;数据库中存放什么样的数据,这些数据库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都取决于对学校整体工作的认识程度和熟悉程度[2]。

设计数据库并确定数据库的组织结构是教育资源库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难度十分大的技术性工作,其合理性和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校园网资源库的应用和性能,影响到校园网应用的水平和效率。因此必须在充分调研、分析和整合的基础上,集中技术力量建立合理、优化的机电技术。再由学生选取合适的驱动芯片并设计电路,最后编程实现电机的驱动控制。在完成整个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控制系统设计项目后,要求学生提交项目设计技术报告,总结所用理论和技术,并阐释所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性能是否达到了技术指标。成果交流仿照企业生产环境进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实验、实训室的场所环境建设,使学生能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专业训练。这些场所在温湿度、亮度、清洁度和粉尘等方面要符合相关标准,保持适宜、安全和优美的环境。在项目的成果表述方面,参与的相关人员,除了本校的领导、教师与学生以外,还包括校外人员,比如说家长、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专家等。活动评价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是对建立和完善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有益探索。作为一个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关系错综复杂,通过一个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以点带面,可以较好地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研究成果还可以通过机电技术应用的借鉴、推广、研究,不断发展、完善。项目教学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自主完成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等项目教学的步骤。学生是工作的主动者,拥有使用仪器、设备、工具和学习资料的自,有机会自行处理项目的基础性问题和研究操作方法,有机会在行动过程中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经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

作者:吴平峰 单位: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7篇:嵌入式实训报告范文

(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摘 要:本文结合我院实际重点阐述了电子产品实训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块、和教学手段,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实训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217-01

收稿日期:2015-06-10

基金项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林海峰(1979-),汉,宁夏银川人,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为电子学与通信;吴虹(1964-),汉,浙江宁波 人,本科,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学与通信。

电子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实践随着技术和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获得电子产品制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

一、电子产品实训课程的培养目标

目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一大批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为此我们将电子产品实训培养目标定在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这两个方面。

1.电子产品实训课程职业素质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遵从守纪、操作规范的职业作风。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求实创新的职业意识。

为此我校在实训过程中尝试采用了将企业工程师请入课堂结合实际产品进行实践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遵守企业规范。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课程技术基础能力培养

主要以技能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接触实际产品,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并初步进行设计、焊接、装配、调试这一过程的锻炼,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意识,具备电子产品安装调试的初步能力。

二、实训教学管理

为能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本实训采用了企业工程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管理完成教学的方式。并以实际的电子产品为载体,让学生了解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

根据学生的智能及动手能力,把学生分开施教,在训练中允许他们以各自适宜的速度与进程推进他们的学习,并激励学生由低层向更高一层迈进。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与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学生在每一模块制作过程中有原始数据记录、测试结果记录;训练学生编写工艺文件、完成项目报告。

三、实训教学课程内容

我校电子产品实训课程主要设置了下面四个模块:

(1)声控报警器的安装与调试

本项目主要训练提高学生焊接及元器件识别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电路原理图的能力;使其具备无线电装接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培养学生组装、调试电子整机的实际动手能力。

(2)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的主要部分是正弦信号产生电路、限幅电路和三角波产生电路。能够正确识别、检测和选用电阻、电容、二极管、集成电路等元器件。能够使用ALTIUM软件进行PCB设计。能够根据电路图,在万能板上搭接电路,按照电路图焊接电路。能够使用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仿真。熟练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试。能够对制作完成的电路进行调试以达到技术指标的要求。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电子整机组装。

(3)嵌入式视频智能小车的组装与调试

嵌入式智能视频机器人主要由CPU核心控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传感器采集电路和循迹电路组成。本项目以实际生产为案例,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整个产品的生产、组装与调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项目综合程度高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TCP/IP通信技术等,并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四、学生实训考核评定

学生实训课程的考核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结果,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素质、操作情况、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正确性、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避免出现只重视测试结果,不重视实训过程,不动脑筋,抄袭别人的测试数据现象。教师要按照学生完成实训的熟练操作能力、质量,专业知识以及实训过程三个部分进行教师评分。熟练操作能力是考核学生能否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操作考核内容,由实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评定成绩。实训过程考核就是对学生在每个项目的实训过程中,包括实训纪律态度、实训安全及文明、工作速度、项目完成结果给予记录和评分。其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每次的实训项目认真对待,这对主动性差的学生来说,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实训课的总成绩将由教师根据每个项目评分按比例综合后按百分制给出总分。

综合上述考核环节,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通过其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自主学习及研讨环节,较好地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起到了综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星,何文学.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

[2] 余金栋;黄河.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10期.

第8篇:嵌入式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图书馆;泛在协作学习;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1-0021-04

一、泛在协作学习趋势与高职院校学习服务需求的变革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师生已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图书馆固定场所学习,泛在协作学习,正成为高职院校师生学习的新常态。目前,学界关于泛在协作学习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大多数学者还是在广义上取得了共识,即泛在协作学习是学习者利用碎片化信息资源、信息化学习平台、智能化学习工具进行随时随地的、相互沟通交流的学习。因为泛在协作学习具有泛在性、易获取性、交互性、情境性、协同性,以现实问题为核心等特点,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图书馆泛在协作学习服务体系建设。例如,韩国政府2004 年开始 U-Korea总体政策规划,Schrier 在麻省理工学院组织实施了没有围墙的图书馆项目[1],欧洲的 Mobile ELDIT 项目通过开发在线语言学习系统移动版本,把数字化学习资源按照泛在的方式提供给移动用户[2]。我国泛在协作学习服务体系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移动学习方面,即如何通过智能设备呈现学习材料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交互[3],如何应用泛在计算技术创造便利的学习方式[4]。

泛在智能学习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在图书馆领域中的应用探索,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泛在协作学习服务体系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也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把服务目标从服务文化素质熏陶、知识习得,向服务专业学习,特别是实践教学领域拓展。其次,把馆内学习服务拓展到课堂、实训、实习和岗位工作场所。第三,加快碎片化个性化组合式资源体系建设,将分布在教材、著作、论文、年鉴等当中的系统化学习资源,加工成便于泛在协作学习的碎片化个性化组合式学习资源,方便读者随时随地按需求查找阅读。第四,是把学习服务嵌入学习与工作过程,不能坐等读者上门查找资料。第五,加快建设满足泛在协作学习的学习共享空间,满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学习型班组的学习需求。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服务模式,转变学习服务方式,才能满足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学生、教师泛在协作学习需要。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泛在协作学习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

泛在协作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可以使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向职场、社区、家庭、课堂、实验室、实训室、生产性实践基地等场所辐射延伸,从自主性、泛在性、协作性、情境性等方面提升图书馆服务功能,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学习空间。

(一)以服务学习者泛在协作学习为目标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教师教学科研、企业员工职业发展,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核心职能。要紧紧把握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学生泛在协作学习趋势,与时俱进地优化调整服务目标和服务方式,并通过制订图书馆发展规划完成顶层设计,通过制订行动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通过策划重大发展项目分解落实各项发展指标和工作任务,通过组织实施形成标志性成果。

(二)以智能学习共享空间为载体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加快学习服务载体创新力度,广泛应用智能学习技术整合图书馆学习共享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打造服务协作学习的智能学习共享空间,使现有的学习共享物理空间成为智能学习共享空间的资源依托,使学习共享网络空间成为智能学习共享空间的互联互通渠道。二要创建虚拟学习共同体,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现场学习环境,建立由学生、教师、馆员共同组成的、以交互平台为媒介形成的具有交互关系的学习团队。三要加强情境式虚拟学习环境创设研究开发,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制造逼真的实验环境、技能训练环境,使学习打破时空限制,具有良好的沉浸感、交互感。

(三)以引领型嵌入式服务方式创新为切入点

所谓引领型服务是指图书馆通过举办论坛、研讨、讲座、主题活动等方式,引领学习者关注热点、焦点问题,专注于某个方面的学习、研究方向。所谓嵌入式服务是指将图书馆服务融入到读者学习、教学、研究、服务之中,使读者在任何地方和时间都可以获得全天候、持续性、智能性、即时性、开放性的学习服务。许多图书馆利用手机移动服务、RSS服务、桌面工具、学习网站服务等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嵌入式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引领型嵌入式服务方式,可以促进图书馆服务更加紧密地贴近师生学习需求,促进馆员与师生的深度融合与全面合作,提升图书馆的读者吸引力,创新泛在协作学习服务机制,推动学生、教师加快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与教学效率。

(四)以打造引领型嵌入式馆员队伍为着力点

高职学生的文化层次、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图书馆需要承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向,培养学习习惯的工作职能。这要求馆员具备调查分析学习者需求的能力、策划和组织各类学习引导活动的能力。这类馆员通常被称为学习引领型馆员。嵌入式馆员则是图书馆学界近年来引人注目的术语。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远程教育课程教学中,馆员整个学期都与班级在一起,为学生查阅课程Email、组织图书馆利用方面的讨论;学生们认为嵌入课程中的馆员非常有帮助[5]。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建立适应引领型嵌入式服务,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团队合作精神、学习协调能力的专业馆员队伍,开展专业馆员融入专业教学、应用研究研发、社会服务团队,嵌入项目教学、应用研究研发、社会服务过程等服务。馆员是图书馆服务能力中的核心能力,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泛在学习服务体系必须以打造引领型嵌入式馆员队伍为着力点。

(五)以碎片化个性化组合式学习资源体系建设为支撑

碎片化资源是基于问题、项目、任务解构系统化整体性资源形成的,支持读者问题化、项目化、现场化泛在协作学习的资源,分为素材、积件、模块、课程四个层次。素材是最基础的、碎片化的资源,包括文本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和虚拟仿真类素材等;积件指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单位,多个内在关联的素材结构化组合形成的资源;模块是以学习单元、工作任务等项目为单位,多个知识点、技能点结构化组合形成的资源;课程即包含一门课程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包括课程设计、组织实施、过程记录、学习评价等环节,支持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活动。个性化资源是根据读者学习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整合推送的资源,包括问题、项目、任务化知识、学习路径和方法等。碎片化个性化组合式资源可以使每一次学习都能掌握和应用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性知识,每一次学习结果都能够向学习相关者推荐分享和交流研讨。目前,我国图书馆学习资源绝大多数都属于系统化综合型学习资源(著作、年鉴、作品、论文集、研究报告等),需要进行二次、三次文献开发和数字化制作,才能满足泛在协作学习的需要。

(六)以智能化学习管理系统建设为保障

泛在协作学习需要智能化学习管理系统提供技术保障,包括感知学习情境、识别学习者需求、远程学习资源、智能化学习工具等。感知学习情境,是指图书馆通过远程摄像、文字与视频传输、云编辑处理等功能,了解读者所处的学习空间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等。识别学习者需求,是指图书馆通过文字、语音解读功能,确定读者对学习需求的类别、范围、目录和主题。远程学习资源,是指图书馆通过远程查询、摘录、编辑、(文字、语音、视频)等功能,为读者提供需要的学习资源。智能化学习工具,指图书馆将智慧学习资源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链接到读者所持有的手机、学习器、电视等职能工具上,使读者随时随地接受图书馆的智慧学习服务。智能化学习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情境性感知和提供个。基于分布式情境学习所具有的个性化要求,运用情境性感知技术为每个用户及时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资源,以支持随时随地的交互性学习,实现资源的按需服务。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泛在协作学习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

(一)把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列为“十三五”创新发展重点工程

构建学生学习服务体系,是当代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高职院校要把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图书馆,构建泛在协作学习服务体系,列为“十三五”学校创新发展的重点工程,把对接教学科研,开发建设碎片化与个性化组合式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推进信息智能技术与嵌入式服务融合;制订服务标准,打造专兼职结合的专业馆员队伍,作为信息智能化泛在协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重点任务;通过建立专项经费投入机制、人才保障机制,确保图书馆泛在协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设质量。

(二)强化统筹加强协调,创新校企校际合作共建共享体制机制

信息智能化泛在协作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强化统筹协调,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校内合作机制来实现。首先,要在学校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框架内,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吸收项目牵头院校和参与院校图书馆、教学、科研、信息资源中心等部门参与,成立信息智能化泛在协作服务体系建设小组;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沟通衔接、起草下发文件、文件档案管理等;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制订建设方案、制订建设标准、规划建设项目、审批验收建设项目;分经贸、机电、建筑、信息、电子、创意等专业大类设资源开发项目组、应用平台建设组、泛在协作学习试点专业。其次,要通过校企、校际协商,签署校企校际合作共建共享合同协议,制订项目质量标准、项目管理办法、激励奖励办法;同时,按照市场机制合理分摊资源建设经费和使用权限。

(三)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开发建设多样化个性化信息资源体系

第一,要明确各级项目管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职责职能,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制,制定项目计划管理、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本管理、资源管理、研发管理、事务管理、应用管理办法。第二,要制订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学习管理办法,推动并规范教师利用资源库教学,学生利用资源库学习。第三,共建单位与用户要建立应用反馈制度和更新维护机制,满足教学需求和技术发展的需要。第四,要采集整合地方、行业、企业、院校职业教育资源,规划基础资源、基本资源、拓展资源三大资源系列,建设包括结构化课程资源、教学应用性资源、职业发展性资源、产业服务性资源的四个子资源库。第五,通过校地、校企合作校地共同投入、校企共同投入、校际共同投入筹集项目资金,通过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共建共享机制,组建资源开发管理队伍、开发建设队伍和质量管理队伍。第六,把握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的多样适应性,建设“普适+个性”的资源体系,以构建个性化学习方案为出发点,构建全国通用、区域适用、校本实用,素材、积件、模块、课程由低到高递进组合的资源体系。

(四)统一资源建设标准,促进实现资源在不同门户间交换与整合

首先,要按照辅助学生学习,辅助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支持模块化课程教学和学习的要求,统一资源技术规范,为资源在不同门户间互联互通互访和互动奠定基础。其次,应用平台建设规划要紧扣辅助学生学习,辅助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围绕用户建设应用平台,使各类学习资源实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企业培训通用,具有知识拓展、仿真训练、项目协作、测评认证功能,能根据用户需求形成个性化教学、学习和培训方案。第三,注重用户操作体验,形成个性化服务支撑系统。通过提供资源垂直智能搜索、相关课程自动推荐、开放信息推广展示、全媒体浏览支持、核心资源访问控制、资源信息推荐浏览等资源管理等手段,满足培养方案、个性化课程定制,支持教师在线备课、网上测评,满足学生在线学习、在线测试、职业提升等需求。

(五)创新读者服务模式,推进信息智能技术与引领嵌入式服务融合

第一,要整合传感器、人工智能、网络、多媒体、上下文感知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建立支持高职院校师生、社会读者泛在协作学习的技术体系与应用平台,为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提供技术平台支持。第二,整合优化图书馆学习服务的物理空间、虚拟空间、文化空间,形成支持泛在协作学习的智能学习共享空间,把随时、随地、随工具的泛在服务,因人、因事、因需要的个性化服务,把导成长、导成才、导发展的引领式服务,嵌入学生成长成才、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第三,要开发能够感知学习者学习情境,识别学习者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实现互动学习的学习工具,使学习资源满足即时应用性需求,学习空间要满足协作学习、泛在性和情境性学习需要。第四,建立阅读指导队伍,通过举办主题书展、赠书活动、读书会、征文比赛等引导指导师生阅读。第五,运用信息推送、网络呼叫、阅读频道、个性链接等多种智慧学习服务方式,开展引领阅读的品牌服务活动,如专业课必读数目导读、前沿技术技能视频、技术革新问题与案例、管理创新问题与案例等。第六,要广泛应用手机嵌入、RSS、社区网站、e 划通等服务模式,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学生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科研过程、企业培训研发过程,以及文化素质教育过程。第七,要从学生、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现场学习、现场研究的特点出发,将应用研究、产品研发、革新技术、创新管理、技术技能培训等嵌入图书馆泛在学习服务。

(六)制订读者服务标准,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服务型馆员队伍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主动适应泛在协作学习的需要,加快建设适应泛在协作学习的服务标准和专业服务型馆员专业发展服务体系,为专业服务型馆员队伍建设,专业服务型馆员成长成才搭建学习和发展的平台。一是围绕服务学生泛在协作学习、教师泛在协作教学与科研,从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规范、服务效果等方面制订服务标准。二是把学习引领能力、嵌入服务能力作为馆员职业能力、综合素质标准的重要内容,作为馆员岗位聘任、业务考核、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三是要搭建产业文化论坛、创业文化论坛、创新服务论坛、工作坊服务论坛、高雅时尚文化论坛、品质生活论坛等引领服务平台,将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嵌入学生、企业员工和市民文化活动空间,为专业服务型馆员在岗位实践中成长成才创造实践平台。四是根据泛在协作学习服务工作需要,调整馆员队伍结构,扩大充实文化活动指导、阅读指导、咨询服务、技术管理队伍。五是要加强馆员职业能力培训,促进馆员不断提升嵌入服务、引领服务能力。

参 考 文 献

[1]Doyle, A. Museum Without walls[EB/OL].[2006-05-04].http://museum.mit.edu/mwow/overview1.

[2]Trifonova, A. Accessing learning content in a mobile system: Does mobile mean always connected [A].M. Lytras&A. Naeve. Ubiquitousand pervasive knowledge and learning management: semantics, social networking and new media to their full potential [C].Hershey,PA:Idea Group, lnc:2007.198-215.

[3]傅骞,魏顺平,祥. 无线传感器网络教育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7): 105-108.

[4]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9-12.

[5]Bozeman D.Embedded Librarian: Research Assistance Just in Time[EB/OL]. [2011-08-03].http://uwex.edu/disted/conference /Resource-library /proceedings /08_12912.

Abstract The ubiquitous cooperation learning is a learning means that everybody participates in learn ubiquitously both in work and daily life. It is of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the service system for national ubiquitous cooperation learning in college-local combined library.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novation intelligent learning sharing space as the carrier, innovate the lead and embedded learning service mod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build the lead and embedded type librarian as the acting point, and develop fragmented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resources and construct intelligent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as the support.

第9篇:嵌入式实训报告范文

摘要:高校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密切相关。依据不同学科各自的专业特征,通过创业理念的嵌入、创业知识的嵌入、创业技能的嵌入等方式将创业教育与日常的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创业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融入到专业教育过程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业意识,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力,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不断创新的社会并实现自我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嵌入;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182-02

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嵌入式融合的基本原则

(一)以学科专业特点为基础

良好的专业教育是创业的基础。创业需要有具体的方向,而方向的选择正是源自于对相关专业领域的认知和了解。因此,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更不能是简单的通识教育。创业教育要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进行解构,搭建起社会与学校、专业与经济的联动关系。

(二)以创新意识与专业知识并举为导向

创业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洞察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创造机会,识别机会,抓住机会。把创业意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结合起来,齐抓并举,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专业知识的用途,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运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理解其所学的专业,促进学生专业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心理品质。

(三)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为目标

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其核心价值在于引领学生利用专业技术创造社会价值,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专业知识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地更新,创新创业也要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体的需要。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嵌入式融合模式

(一)具体内容

1.创业意识的嵌入。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过程中起内驱动力作用的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创业的动机、创业的兴趣、创业的理想、创业的信念等要素,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创业教育中的商机意识、转化意识、战略意识、风险意识等内容进行分解,嵌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可以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意识性融合。

2.创业知识的嵌入。创业教育的精髓是创新与创造。以专业课程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从本专业开始培养创新精神,将创业教育的内容与专业教学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将SMART原则、SWORT分析、蒂蒙斯创业三要素等基本的创业知识嵌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之中,重新设计全方位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与专业学习紧密联系的创业理论、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方法,可以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知识性融合。

3.创业技能的嵌入。创业技能是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创业意识、职业素养、实践能力、身心素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核心能力。通过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以及社交、管理等相关创业技能的嵌入,可以实现专业教育c创业教育的技能性融合。

(二)嵌入路径

1.知识的模块化衔接。结合专业学科的特点来设置专业知识模块,并依托专业背景将专业知识及成果的产业化动态以及与该专业密切相关的创业知识模块进行有机结合(图1)。

2.教学方式的融合化衔接。采用“互动+体验”的教学方式,即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内教学与课外自学互动、教学与考试互动等方式,将创业体验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之中,在案例分析、小组协作、项目博弈、经营竞赛等体验式教学下强化学生创业能力和实战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创业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3.实训的仿真化衔接。通过设立“模拟创业公司”,由学生自主选择组建创业团队、自己创办模拟公司、自己寻找创业项目、自己设定“模拟公司”的运营项目和岗位职责、自己进行公司经营管理、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4.实践能力的社会化衔接。一是建设校外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拓展学生创业实习活动的空间;二是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等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创业实习的岗位学习。三是定期进行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吸纳有浓厚创业兴趣的学生。四是通过举办各类的创业竞赛、创业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课外创业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必备的核心素质。

5.考核体系的多维度衔接。除了现行的一些奖励内容,如给予学生适当学分奖励、对获奖项目的指导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对参与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折算一定的工作量等等,还应根据不同专业自身的特点,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结果设立多维度考核系统。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结合学校特点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结合学科特色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从学生自身发展和创业需求出发来完善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设计出适应不同学生需求、不同学科背景的创业教育形式,使创新创业元素有效嵌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之中,进行针对性和特色化的创新创业教育。

(二)形成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

政府部门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来推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做创新创业者的“后台服务器”。企业应充分发挥其在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优势,将员工选拔和培养的端口前移至学校,与学校共同开展创业教育的相关教学工作。学校要做好与政府、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工作,为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实践,自主创业。

(三)创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高校可以从校内和校外师资建设两个方面着手,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通过进行创业教育培训,如给予教师一定的创业实践机会、参加创新创业领域学术交流的机会等,从而帮助教师提升其创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校外聘请一些创业者、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尤其是有过创业经历的本校校友进学校、上讲台,作为学生的创业导师与学生交流创业经验。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