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律师培训范文

律师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律师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律师培训

第1篇:律师培训范文

我们的的培训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网络课程的学习,第二部分是面授培训。

网络课程通过东方律师网云课堂进行。内容丰富、实用,对我们专业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由于授课教师众多,我再次就不一一详述了,只就印象最深的一门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门是李老师讲的《法制史》课程。李老师讲课风趣、生动,往往将法制史讲得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这种深入浅出的授课方法,对我们帮助很大。另外一门是刑诉课,这门课我们过去参加司法考试时,也学过,但角度并不完全相关联、相一致。其中,授课老师重点谈到了一名律师,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刑事辩护律师,自身应注意的事项,也包括了如何规避执业风险,如何正确处理好于委托人、公诉人、法官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对我的实际工作起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第二部分的培训,就是这次集中面授。律所准备的课程都非常精彩。

李老师讲的课题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令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更高的角度,来认识法律工作者的定位问题,也深刻认识到是国家的进步、文明、民主、富强,催进了法治的进程,反过来法律工作也在不断促进着国家的发展。因此,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有一种自豪感。

著名的王律师精彩的演讲,大堂内多次响起掌声。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老律师,王先生的人品、风范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同时对我们这些新入行的实习律师的真诚忠告,以及殷切希望也给我们的莫大的鼓励。

第2篇:律师培训范文

【关键词】案例式培训法 班主任培训 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44-02

年轻班主任充满活力,但经验缺乏,面对棘手的学生突发事件往往束手无策。另外,现在的高中学生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脑、手机网络发达,思想已不像过去那么单纯,再加上一些复杂的社会关系,学生的管理变得非常复杂,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有时候也很难应付。因此,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势在必行。以前很多学校大多围绕学校事务来开展班主任培训,使其变成信息传达的培训,或者是“讲授式”的培训。这种培训多从理论去讲授,内容枯燥,往往只有空泛的理论和原则,技巧和方法也比较盲目。为此,本文在班主任培训的模式上进行探索,引入了案例式培训模式。

一、案例式培训的必要性

案例式培训可简单界定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培训的方法,是把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教师分析研究的方法。每一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总会碰到学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学生早恋、离校出走、使用手机、溜出校园到网吧上网和后进生的转化,以及学生价值观、自信心、自觉性和学习毅力的培养问题等,这些问题让班主任感觉很头疼。每个班主任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在处理班级问题时有时收到较好的效果,有时效果不理想。在学校班主任的培训过程中,开展案例式培训,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我们可以将某些隐藏于成功经验背后的智慧和规律加以提炼,这样可以帮助其他班主任提高处理同类问题的决断能力。我们也可以将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这样能够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

案例式培训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培训方式。成功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案例,体现班主任工作的一定的教育规律,是一种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不管是多么优秀的班主任,由于时空的限制和个体背景的不同,他不可能事事都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班级管理的经验。案例式的学习和培训可以大大地缩短班主任探索的时间,提高班主任解决班级工作问题的能力。

以横县中学为例。每个学期,为了分享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经验,我们要求全校60个班的班主任整理、收集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上交,请校内有丰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专家型的教师进行点评,并集结成班主任工作案例集,作为学校班主任校本培训的教材。另外,课题组成员和学校政教处多次组织班主任集中在一起,举行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各班主任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特别是各班班主任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的处理方法问题,通过务实的交流,探讨班级管理中的普遍性问题,展示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让更多的班主任老师从中受益。

二、班主任案例式培训的具体实施步骤

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开展案例培训法的程序大致如下:先由几个班主任拿出一个本班所遇到的比较棘手的案例出来,并附上自己处理的方法与疑惑,一并提前印发给全体班主任,到了约定的集中时间,涉及该案例的班主任先做一个简短的陈述报告,讲明前因后果,然后让班主任们进行分组研讨。案例培训法一般要经历“阅读案例―讨论案例―完成作业”三个阶段。

(一)培训前:阅读案例。培训要挤出一定时间认真阅读所印发的案例,并且准备一些针对案例的短评报告,以便在培训讨论时进行发言或参与小组讨论时使用;根据案例提供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查阅各类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培训前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直自我充电的过程。对案例的学习需要思考的问题往往有:(1)案例中的主要矛盾问题是什么?(2)哪个是最关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3)如果我遇到这个问题,该做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找哪些人来协助?(4)我们该去查询一些什么资料来辅助?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学到了什么?

(二)培训中:进行案例的讨论。按照培训时间的安排,班主任在会上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虚心听取其他班主任对该问题的评议,记录不同观点。有人说,你给我一个苹果,我也给你一个苹果,最终大家还是只得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提出一个观点,我也提出一个观点,大家交流后就可以获得两个观点。班主任的讨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往往可以把问题分析得比较透彻,大家都有收获。在进行案例的讨论时,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认真聆听每位班主任的想法;(2)尊重不同班主任的观点;(3)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工作关系不影响人际关系,包容(下转第48页)(上接第44页)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意见;(4) 提前阅读,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如果有疑问,主动提出。

(三)培训后:完成作业。每次班主任培训后,由于在讨论中形成了很多不同的观点,每位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观点进行消化理解,及时写下培训总结和培训心得,形成案例反思。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如果连续三年写教学反思,将来就可能成为名师”。班主任工作也是一样,如果坚持写班主任工作反思,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班主任。

三、案例式培训需要注意的问题

采用案例培训法的优点是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参与性强,班主任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这样有利于激发班主任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能激发班主任对问题的思考,发挥潜能,分享经验,有利于提高班主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培训的效率。

但是,案例培训法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一是耗时较多,要开发出理想的案例并不容易,需要班主任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理论与实践不容易整合,班主任们在讨论中往往是就案例谈案例,很难上升到理论层次,或者只是成为某种理论的注释。由于班主任之间的学历、身份、所写专业和工作经历各不相同,围绕某些案例的讨论往往难以达成协调和沟通,很容易钻牛角尖,拘泥于某些枝节问题做无谓的争论。

班主任在参与案例的讨论中,要经受住其他班主任的挑战,坚持自己对该问题的分析和观点,这可以使班主任学会思考,从中提高自己的逻辑和推理能力。案例培训可以帮助班主任提高分析能力,因为在参与案例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他们必须查阅很多资料,找出很多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是在讨论的最后,问题出来了,即“答案究竟是什么”。在这一点上,在进行案例培训之前,必须和班主任做必要的观念沟通。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案例式培训的最终目的不是提供具体的答案,每一位班主任都可提出自认为可行的“答案”。案例式培训的成败最关键的是我们所提供的案例是否与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相关,因此,在开展培训前,在设计或筛选案例之前要深入调查研究,最好能深入班级中,与班主任们聊一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然后选择和设计涵盖各班主任在工作中普遍遇到的一些案例。

所选择的案例要讲究真实可信,让班主任读后感觉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选择和设计具体的案例时需要注意:只提出讨论的问题而不提供具体的答案,有答案的案例就不会引起班主任的争议,如果谁都知道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了,讨论也就没有必要了,这无助于解决班主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所以,案例式培训要坚决杜绝为案例而案例的培训。

第3篇:律师培训范文

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填鸭式教育一直被普遍采用,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法律时,通常是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将法律知识僵硬地传给学生,对于为什么这么规定,这背后的立法背景,立法目的是什么,教师不讲,学生不会知道。不了解这些,学生就不懂法律的真正内涵,也就不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一旦遇到具体问题时,学生根本不会应用法律,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如何运用法律来思考,从而使教学与实际相脱节,学生会对法律产生不信任。法律意识培养过程缺位化现象严重目前,各民办高校“基础”课教师人数少,在面临学生数多的客观形势下,根本无法保证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在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过程中全员参与的必要性。辅导员作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队伍,他们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他们是否具备相当的法律意识,能否起到最有效的榜样作用,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点。还有就是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这部分人往往只关注自己课程内容的传授,对于学生的规矩意识等根本不关心。再有就是我们的行政管理、后勤服务队伍,这部分人在工作中是否坚持原则,是否具备高水平的法律意识,也会不断促使学生法律思维习惯的养成。可是我们在这些方面出现了严重的缺位。

多角色参与模式1.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氛围。比如,收费透明化,对学生的学习、管理、违纪处分等事项明文化,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坚决化。总之,学校要做到按章办事,依法管理。2.对于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而言,每个人都应当参与其中。专业的法律教师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除了教授知识,更应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法律思维方式。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坚持贯彻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走样,工作程序不断规范,学生也会觉得辅导员办事公平,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对于非法律专业教师而言,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做到严格要求,对于各种不良行为给予积极制止,同样可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当然,除了学校能做的,社会、家庭在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如能有效地做到“三位一体”,学生必能成为言行规范的有用之才。实时化培养模式1.学校应重新梳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从目前来看,现在的大学生特别是民办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太薄弱,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太过于抽象化。我们应该认识到,现代法律意识的养成是以现代生活与实践为基础的,而法律教育应该培养出具有一定法律知识,能够运用法律思维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备较强法律意识的人。也就是说,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他们第一位想到的解决手段应当是法律。我们的培养目标只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而使其在生活的具体实际中得到切实的法律思维训练,从而不断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2.如前所述,法律意识培养目标要贴近学生生活,这就决定了法律意识培养的内容应该是生活本身。法律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能否与学生就相关问题产生法律共鸣,而想要达到这一效果,就要去传授知识时要找准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点,这种讲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并能帮助他们解决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实时化培养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就是能否做到培养方式、方法的随时更新,针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时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选取贴近讲授对象实际的法律论题,力争在实践基础之上使学生逐步养成法律思维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将生活化的内容进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课堂之外发生的法律现象。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对法律问题把握的敏感度,这种敏感性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比如大学生结婚、校外租房、突发事件处理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其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当然掌握了相应知识后,学生还应学会将学到的知识,养成的法律思维习惯不断地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应跳出课本,走进生活,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教学。

学科协调与重点突出的教学模式1.法律与道德。众所周知,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持的行为规范,这是一种高规格的行为规范。法律作为一种制约引导行为的规范,可以说是维持社会稳定最基本的规范。“法律是道德的最低限度”,一旦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就必然会触及法律。如果说某人的行为触犯了法律,那这种行为必定是不道德的,如果说某人的行为是道德的,那这种行为一定是合法的。因此,我们的法律教育应该与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经常倡导道德培养的同时,更应加强法律意识的养成。2.法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公共课的关系。这部分课程的设置的目的为了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或多或少会涉及学生的一些切身利益,如劳动合同如何签订,自身心理问题如何影响行为的合法性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应当通过专业的途径,这就要求不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具备这种意识,自身利益就得不到有效保障,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积怨,后果将越来越严重。3.法律与专业类课程。我们现在的教育强调专业知识的有用性,但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行业,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法律素养同样重要。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案例,某某业务能力非常强,前途一片光明,可偏偏走上了犯罪道路,让人大为惋惜。可见,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们更应强调培养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行为规范的人,可见,强化他们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郭锋 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第4篇:律师培训范文

——法律适用和检委会业务培训心得体会

2015年7月20日至24日,我有幸参加了全省检察机关法律适用和检委会业务研修班的培训,短短五天,让我远离工作的繁杂,重新回归校园的单纯,重温“学习—吃饭—睡觉”三点一线的简单生活,轻松惬意,充实满足。通过参训,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青年检察干警,任何能力都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点点滴滴的提高,更需要自我鞭策砥砺前行。

一、业务学习

“自侦案件的新问题与刑事检察理论研究新领域”,作为培训的开门第一堂课,由山东政法学院杨晓静教授亲自授课,通过对“禁止强迫自证其罪与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提问”的关系论证,我学会了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另一门技巧与艺术,那就是“鼓励”与“激励”。另外,杨教授重点讲授的“幽灵抗辩”的存在与处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及错案责任追究中的错案标准等课题,深入浅出,解疑答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获取最新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巧,才能保持一名检察人员的高水准业务能力。

高检院研究室法律应用研究处宋丹副处长为我们讲授了刑法适用的相关问题,并就学员较为关注的“盗窃罪”、“行贿罪”两个罪名做了详细的解读。此外,我们还集中学习了“刑事诉讼机制转型下的侦查取证与证据裁判”、“检委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等相关课题,使我受益匪浅。

二、实战演练

如果说前期的业务理论学习是铺垫的话,具有针对性的实训课程就是实打实的“大练兵”了。本次的实训分为精品调研报告分析、案例论辩和模拟调研报告三个部分。7月22日上午的精品调研报告分析可谓耳目一新、令人难忘,123名学员分成八个小组,我们小组代表临沂、淄博两市院对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民行检察环节缠诉闹访现象的分析与对策研究》进行分析。小组组长将我们8个人进行分工,首先每人就该调研报告形成1000字左右的文字材料,统一交给罗庄区院研究室樊主任汇总成篇,因为白天需要上课,只能把工作放在晚上,汇报的前一天晚上小组成员集体通了一遍稿子,定稿后才能制作PPT,一直到凌晨1点多才收工完成,可能是个人素养,可能是工作态度,也可能是内心信念……竟然没有一个人喊累喊困。虽然第二天上午在台上只有短短10几分钟的汇报,但得到省院领导和其他地市学员的赞赏,觉得一切都很值得。这样的团队力量和团队精神让我让我感动,激励我前行。

当然,辩论赛也是唇枪舌战,令人振奋,学员们就省院研究室岳主任精心准备的两个案例展开论辩,该两个案例均是经省院捡委会研究讨论过的真实案例,较为复杂。这样的案例辩论,对于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具有极强的推进作用。在模拟调研报告中,我们小组也是充分配合,专门制作PPT展示汇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自身感悟

首先,学无止境,贵在坚持。通过培训,让我意识到,身处在检察岗位上,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做铺垫,也要不断地坚持学习。新的形势下,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新的业务,这都要求我们对学习不能懈怠,把学习的精神带到工作中去,不断推动自己向更高层次迈进。

其次,结业是终点,也是合作和友谊的起点。在培训中结识的全省各个地市和县区的同仁,通过为期五天的朝夕相处,互相学习,共同合作,增进的不仅是感情的沟通,更重要的是相关检察业务知识的交流,我们的友谊也在合作中更加坚固。

第5篇:律师培训范文

浙江 王梁:教师培训效果不佳一直以来为许多人特别是普通教师所诟病。总的来说,抛开诸如组织、内容、形式、评价等培训本身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自身也是造成培训低效的重要原因。现实是,很多教师在一开始就对培训的作用和意义抱着怀疑、否定甚至反感抗拒的态度,之后的情感和行为投入不同程度上也是打了折扣的。在这样一个缺乏教师主体性积极参与的培训结构中,教师培训低效也是必然的。一般而言,每位培训教师、每个培训活动都有其精华成分,关键是学习者能否赋予培训活动以积极的意义,进而取人所长为己所用。

重庆 张家明:首先,要讲实效。要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与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充分考虑到培训对象是一线教师,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与培训形式的生动性,多一些具体的实践指导,少一些空泛的理论讲授,着力于提高教师学识修养与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实践操作技能。其次,要轻负担。一是要精简。要充分考虑到一线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程序不宜太繁,时间不宜太长,场次不宜太多,避免加剧教师工学矛盾,加重教师工作压力。二是不赢利。适当收费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赢利为最终目的。

湖北 王家成:教师培训应体现多样性,真正以师为本。可以是参与式,即在培训过程中,让受训者参与其中,包括课程的开设、培训过程的互动等各个环节。让教师当培训的主讲者、参与者,走上培训的讲台,充分展示自我,感受培训并不高深、并不遥远,这样的现身说法更有现实指导意义,更能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是小组互动式。同伴共同交流彼此的经历、需求和经验,相互启发、互助共享,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小组互动可以以教研组、年级组、学校等为单位,组建小型教师论坛,采用提出问题、论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让问题从教师中来,找到解决途径,再回到教师中去,这样教师会把培训当爱好,以促进其专业成长。

黑龙江 徐永晨:培训应该是想教师所“需”,解教师所“困”,提教师之“质”,升教师之“能”,指教育之“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急需破解的问题越来越多,渴求上级“及时雨”式的培训要求也越发强烈。成功=意愿+方法。一位教师有了意愿,才会为了成功去找方法,否则,教师在培训中也只是个“看客”,培训“左耳听右耳冒”根本没有实效性,甚至会起到逆反的副作用。因此,培训首先要激发教师的培训愿望,使其产生“饥渴”的心理需求。因此,作为学校要做好鼓励教师自主发展的思想和实施工作,激发教师“要学习”的热情;在培训前,培训者要深入基层认真地搞好调研,运用“望闻问切”等手段,充分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也只有这样,培训才能有的放矢,真正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作为教师要带着培训后的理念和方法走向工作,并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感觉。处于“饥渴”状态的教师,他们最需要的并不是空洞的高深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因此,基层教师强烈呼唤“饥渴”式的培训方式。

浙江 杨小洪:教师的培训,关键在教师心灵的唤醒。而内心的唤醒,需要给教师话语空间。因此教师培训,最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开放的话语空间,在其中交流、探索、同行,让教师的经验、情感和困惑进入公共空间,成为教师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当教师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公共空间真正的主人时,培训才可能走出形式主义的怪圈,走进教师的内心。

第6篇:律师培训范文

一、以弘扬“诚信”为主题,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围绕“诚信旅游年”主题工作,在导游员岗前培训、导游员年检培训、旅行社管理人员培训及其他在职人员培训中增加职业道德教育、诚信经营与企业品牌建设等内容,采取专题讲座、业内经验交流、实地观摩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塑造*旅游的“诚信”品牌。

二、以提高产业素质为主线,积极开展行业岗位培训

按照省旅游局《*年全省旅游行业培训计划》的总体安排,结合我市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岗位培训活动,力争参训管理人员达到80%以上,一般从业人员参训率达到70%以上。

(一)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培训

1、组织参加全省旅游局长培训班(承办:人事教育培训科10月)。

2、全市旅游执法人员培训班(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年内)。

3、市局机关工作人员专题讲座(承办:人事教育培训科年内)。

(二)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培训

1、全市旅行社经理培训班(承办:市旅游培训中心10月)。

2、景区景点管理人员培训班(承办:资源开发科4月)。

(三)旅游行业一线员工培训

1、导游员资格考前培训班(委托*旅游学院承办8-10月)。

2、导游员年审培训班(承办:市旅游培训中心3月)。

3、导游员等级考试培训班(承办:市旅游培训中心10-12月)。

4、全市旅行社财务人员培训班(承办:行业管理科年内)。

5、全市旅行社计调人员培训班(承办:行业管理科年内)。

6、紧缺小语种人才培训(承办:人事教育培训科年内)

7、旅游企业的自主培训。

各旅游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培训,全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6小时,培训内容可参照下列主题安排:

A、诚信建设与职业道德培训。

B、满、蒙语言(歌曲)及风俗培训。

C、跨区域旅游联合需要的相关知识培训。

D、*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

E、英语(或其他小语种)培训。

三、加强调研,为行业培训工作提供依据。

1、开好座谈会。组织有部分旅游院校、旅行社、饭店、旅游汽车队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全市培训工作座谈会,提出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增进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共同促进我市旅游行业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

2、搞好培训需求调研。采取抽样调查或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旅游培训需求调查,为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提供依据。

四、加强业内交流,学习先进的培训经验。

1、走出去。组织全市旅游院校及骨干企业负责人参加省旅游局举办的“燕赵旅游论坛”及其他业务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经验和培训理念。

2、请进来。聘请专家学者来承讲座,为旅游企业答疑解惑。

五、措施及要求

1、组织领导。为加强对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市旅游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米学俭同志为组长,纪检组长吕云同志、副局长李思泉同志为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成员的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人事教育培训科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市旅游培训中心及相关培训单位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

第7篇:律师培训范文

[关键词] 木通定律 石油企业 人力资源 培训

一、理论介绍

所谓“木桶定律”是指: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人们把这一规律称之为“木桶定律”。“木桶定律”有三个推论:

其一,只有当木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时,木桶才能盛满水;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木板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其二,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的高出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高的越多,浪费就越大。

其三,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应该设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

因此,对一个组织来说,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参差不齐的,而其劣质的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最短的木板”与“最弱的环节”都是组织中有用的一部分,管理的真正意义就是去修补最短的那块木板。

“木桶定律”在管理实践中有很多用处,其中对于企业的培训指导意义最大。

二、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

1.石油企业人力资源数量巨大、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石油企业职工数量多,两大石油集团总人数达到二百多万。这些员工中有的毕业于国内正规的石油院校及其他非石油院校,有些毕业于石油子弟校,有些就是在当地招聘的农民工,因此人员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这严重影响石油企业的整体绩效。

2.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分布广

我国的石油企业职工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涵盖海上、国外等地,他们长期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工作,与外界接触少,相对封闭。同时对石油职工而言,学习和培训的各项成本较高,包括学习费用、车船费用、住宿费用等,因此他们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受到一定限制。

3.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知识更新较慢

为了保持石油企业人员的稳定,石油企业一般采取终生雇佣的原则。职工到了石油企业如果自身不提出离开,一般而言企业是不会主动解雇员工。在这种情况下,职工的守旧的思想较严重,对知识更新的要求不使很强烈,自我意识较浓,这给企业的知识更新、员工培训带来了一定困难。

4.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工作性质较特殊

石油企业虽然人员多,产值惊人,每一个职工的岗位比较固定的,岗位等级较严重。就培训而言,培训机会较多的是企业骨干,这部分人处在比较重要的岗位上,他们一般不能轻易离开岗位,这给企业的培训造成一定影响。

5.石油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不理想

据调查显示,在国有企业中,32.7%的职工认为自己对企业兴衰有责任,46%的职工能够以高标准对待产品质量。这说明国有企业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够理想。作为国有企业龙头的石油企业,其人力资源价值的开发存在很大的空间。

总之,石油企业必须采取一个切实可行的培训方式,来弥补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不足,而基于“木桶定律”的企业培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石油企业人员培训的种种困难。

三、基于“木桶定律”的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政策建议

1.分类选择培训对象

有人提出根据“木桶定律”,在选择培训对象时应该是“全员化”。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对“木桶定律”的误解。根据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及其培训的特点,在选择培训对象是就是应该有选择、有重点。石油企业人员众多,不可能也做不到全员培训。可以做到的是根据员工的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采取长期、短期学习,也可采取某项技能培训或者某种观念培训,这样对企业来说是最经济的,对员工来说都是最实用的。

2.慎重确定培训内容

企业培训最难的问题在于确定培训内容。由于“木桶”桶板的长短不一,人员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在确定培训内容之前,应该做广泛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可以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而且,针对不同的人群确定不同的调查方法。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行业特征、企业文化特点、企业价值观等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对培训需求进行评分,按分数的高低排序,确定培训的先后顺序。石油企业机构庞大,分公司多,项目部更是庞杂,这就需要培训部门针对不同工作、岗位、公司特点设计出具体的培训内容。

3.合理选择培训方法

培训方法选择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培训效果。要增加“木桶”的容量除了增加短板之为还有其他方法,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培训方法有很多种,有课堂式、启发式、讨论式、模拟式等等。石油企业因该认真分析不同方法对对员工培训产生的优点和缺点,把最适合本企业的培训方法应用到不同的培训类别中去。同时,在培训师资选择上,要认真分析内部师资和外部师资的优劣。

4.科学评价培训效果

“木桶”经过增加短板、或者加固桶箍、或者加固底板后,是否能装更多的水,这需要进行检验,培训效果的评估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员工学到的知识、技能、理念等,评估的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和核查法。首先是每堂培训课程结束后,培训学员都要针对本次培训填写问卷;其次是整个培训接受后,需要给整个培训打分。同时,作为培训机构,也需要对本次培训进行评估,包括培训的成本和收益。通过评估,使企业对培训有了充分的了解,为以后组织更好的培训积累资源。

企业培训是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石油企业是我国的龙头国有企业,在培训过程中一定要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使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基于“木桶定律”的培训模式可以运用于石油企业。

参考文献:

第8篇:律师培训范文

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校本培训作为我校的立校之本。尤其是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校本培训工作更显现出办名校的作用和其独特的魅力。现将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从培训管理、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评价五方面做以汇报:

一.培训管理注重规范化

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我们制定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每一项都实施了严格管理,认真评价,评价结果直接与个人利益挂了钩。教务处、科研室,按制度的要求一项项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全部记录在案,有利地促进了“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落实,推进了校本培训向纵深发展。例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学校把教研、备课、上课、质量进行一体评价的管理方式。以上课的质量评定教研的质量。同时加大课前调讲、检查课前准备、课后检查的力度;提高随机听课、流动听课的频度。督促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对随机听课坚持进行周总结。为了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更好的引领校本培训,班子成员全部兼课,每周在不同的班级至少上三节课,这样便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在实践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例如领导班子在上课中普遍感到我校学校说的能力下降,教师的训练意识不浓,训练强度不够,我们及时就此问题进行教研、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变。

二.培训环境实现最优化

在硬件上,学校五年来共先后投入资金一百多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电子备课室和电子阅览室,用于教师的学习之需。并规定每年的教师培训经费不少于四万元。“十五”期间的五年,累计直接用于老师培训的经费达二十三万元,主要用于老师外出学习、购买培训相关材料;订阅杂志(为了方便教师学习,学校出经费,为每位教师订了一份自己需要的教育教学刊物,而且同教研组不重复,教师们交换阅读。仅此一项每年投入就达一万多元)等。

三.培训方式体现多样化

作为校本培训实验校,在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人本化的校本培训。

主要培训方式有:

(一)课题研究式

我校不仅有省立项的科研课题,还通过“确立课题――学校审订――合作实施――以学期为阶段的展示与评估”的程序,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和自己教育教学最密切的研究项目。然后要求教师带着课题去上课,带着课题去反思,带着课题去总结,现在每一位教师的课题都有一定的成果,在研究中教师的各方面水平有显著的提高。

(二)专业引领式

几年来,我校就教师所困惑的问题及新知的理念,或请进来,或走出去,参加省、市教学活动,聆听领导报告,或组织校内教师收看录像,这种交流每个学期不少于十次。另外,我们更注意名优教师的引领,我们的名优教师相对多一些,仅市级骨干教师就有二十多名,让他们上公开课,鼓励他们带徒弟,把鲜活的经验传授给教师们,这样的引领实效性更强。

(三)论坛沙龙式

学校在课改年组学科组开展了“课标人人问”、“教师沙龙”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必须针对新课程的落实,“提出两个问题”。此外,骨干教师还必须走上台去,发表自己对新课标的认识与实践方法。在热情与压力中,在幕后的学习中,教师们思考出了许多深层面的有价值的问题。在学习教学策略“百个如何”过程中,教师在学校大主题下选取不同侧面写讲稿,学校选取优秀教师做主讲人,这样的学习效果更好。

(四)强化反思

在反思的形式上,我们有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单元反思、主题反思、期中、期末质量反思、家长反馈反思、以生为镜反思等。有时教师会利用学校的闭路系统,将自己上课的内容录下来,通过“我看我自己”进行微格行动反思。现在我校的反思已经形成系列。

(五)合作交流

在加强校内交流的同时,我们还尝试进行区内校际间的交流。我们曾组织教师参加吉庆、北湖、安富等学校的主题教学开放活动。我们不仅与市内的兄弟学校经常往来,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我校还先后接待了北京、青海、营口、本溪等地的参观学习者八百多人次。

四.培训评价突出激励化

在教师培训的评价上,我们一方面坚持“纲性”评价,适当采用一票否决内容,但更多的是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

首先,每学期评选优秀年级组、教研组,在评比条件中明确规定,“本组教师教学水平突出,教学成果显著”,让教师在大的氛围中感受到自我提高的重要性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增强教师校本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9篇:律师培训范文

坝心镇通过绿色证书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绿色证书培训;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44-1

1 绿色证书培训的新思路

坝心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作,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有力地调动了农民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了问题,经过反复的多点试验研究分析,我们提出了绿色证书培训的新思路,最终被实践证明全方位的绿色证书培训是坝心镇开展培训的有效途径。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前四个需要都基本满足时,人更期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指通过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结合这个理论,我们分析了大多数农民的需要,提出了农民科技培训的途径――以文化活动吸引农民、以知识讲座提升农民、以科技培训武装农民、以学历教育塑造农民。

2 农村绿色证书培训的途径

2.1 以文化活动吸引农民,增强农科部门的凝聚力

石屏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演出到异龙、坝心、宝秀、龙朋等地,精彩的文艺节目吸引了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以当地产调结构后的特色产业、村民身边的人和事为题材的海菜腔、小品、烟盒舞受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无论是春寒料峭,还是酷暑烈日,每场演出台下都是人山人海,不少观众步行几十里赶来看演出,有的来不及做饭,先饿着肚子看几个小时的戏再说。演出当中还不断穿插赠送“科技书刊、资料”等。有戏看,有书看,什么麻将、赌牌都没有人去搞了。石屏县的文艺科技宣传活动,以浩大的声势,强大的吸引力,确立了农业科技部门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农民喜欢科技,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交上了朋友。广大的农民群众对农科部门建立了感情,就会跟着农科部门走,绿色证书培训工作才能收到实效,才会蓬勃发展。

2.2 以知识讲座提升农民,增强农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的边远山区,就存在着陈旧的、低层次的,与贫困经济相生相伴的落后生活观念,消极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构成了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我们在思考和探索绿色证书培训的突破口时,考虑的是引发和满足农民的低层次需要,对农村落后生活观念的深层变革。

(1)通过开展题为“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等生动讲座,向农民阐明教子育儿的简单道理。人的本能中都存在养儿防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原始需求,刺激人的这种原始本能,引发农民为儿为女自觉主动学习的愿望,帮助其满足安全需要。

(2)通过开展题为“如何为人处事”、“村民道德规范”、“农村法律法规”等知识讲座,让农民知道如何与邻居相处、如何与人沟通、人的权利和义务等等,使农民感觉自身知识的不足,产生需要学习愿望,帮助其找到群体归属感。

(3)通过开展现代农民生活追求专题讲座,介绍小山村以外的人和事,介绍农民致富的典型事例,使农民认识、了解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自己只要通过学习和劳动一样可以生活得更好,一样可以为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帮助其实现自我尊重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

2.3 以科技培训武装农民,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农技推广

坝心镇农业科技部门应因势利导,推进绿色证书培训工作,结合党员素质教育工程、农村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培训以及百村千户万元增收行动等非学历教育加大培训力度;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为目标,开展各种培训。

通过科普示范村的建设,培养了蔬菜、果树、烟草、花卉、畜牧饲养、市场营销等各类初级人才,加速了名、特、优新品种的更新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采用率、覆盖率,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用科技知识武装了农民,还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了区域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2.4 以科技培训塑造农民,为农民架起实现理想的桥梁

通过开展多种科技培训武装农民,许多农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变,有一部分农民不满足于物质富裕的现状,想进一步发挥个人潜力,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需要。针对农村工作季节性较强的特点,我们采取平时自学为主、农闲时节集中辅导的教学方式,同时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教学中侧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全力打造专业型、实用型人才,使他们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3 结论与分析

实践证明,绿色证书培训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就是首先引发、满足农民前四个需要的同时使农民产生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使农民不断打破对现实的满足感,产生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农民培训不能停留在科技培训这一单一的层面上,而是要开展全方位的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 邸鸿勋等.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刘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论要.华夏出版社,1993.

[3] 面向经济建设、改革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