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

网络课件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课件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课件论文

第1篇:网络课件论文范文

网络音乐课程的优势与特点

当前利用各种技术、设备辅助教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利用传统的电视机、录音机等类型的教学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料来开展教学;二是利用Powerpoint或Authorware等软件来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而网络课程在面向整个课程的课件建设、涉及大量的教学拓展资源实时应用的教学实践中,除了具有前两种教学模式的所有优点外,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容量大,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资源、信息的交互应用和实时传播,不仅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而且可以支持学生的学习。

下面通过表格对三种模式进行比较,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网络课程所具有的优势。网络音乐课程建设的三个阶段

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质是以现实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依托网络技术,利用计算机对图、文、影、音等媒体的控制和处理的优势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育的教学模式。整个网络课程建设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课程建设准备阶段、课程制作实施阶段和课程教学检验阶段。

课程建设准备阶段

1.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是紧紧围绕着课程内容来展开的。因此,课程内容的精选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师在准备建设自己的网络课程前,应选择适合的教材,根据教材的框架和内容来构建网络课程。在网络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学内容录入要按照Web页面的特点来排版,拓展内容和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链接的方式进行树状存放,这样的安排不仅适合网络浏览习惯而且有利于学生明确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并运用线形(连续性)与非线形(跳跃性)相结合的方式来学习。2.课程教学资源的准备

网络课程所利用的拓展资源主要是指根据网络技术规范进行分类的文本、图像、动画、影音等资源。这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有:一是资源的内容和质量必须严格把关,以保证整个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二是资源的链接点设计必须合理并能有效链接;三是资源的存储格式应遵循目前国际网络资源格式的通用标准以及我国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教学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不仅要参照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安排、设计,同时,还要合理考虑对网络技术、工具的有效应用和安排,以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

课程制作实施阶段

1.制作工具的选择

目前网页制作的软件有许多,相对来说,利用Dreamweaver软件来制作网页,并使用相关的一些高级技术可以让网络课程建设更具专业性;利用Word来制作页面是最方便最简单的方法。Frontpage是微软公司专门为具备初级网页制作技术的用户设计的软件,其技术难度界于Dreamweaver和Word之间。

2.模板的应用

网页制作模板主要是指各种没有实际内容的网页制作母板。利用模板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页面视觉、具有稳定的技术支持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网页制作时间。因此,这种网络课程制作方式应该是广大音乐教师制作网络课程的首选。

3.资料的添加

在有了很好的网页页面框架后,就可以进行文本的录入和教学拓展资源的添加了,资源的合理存放是保证今后获得准确查找的关键。

4.链接的制作

链接是体现网络课程交互功能的重要技术,正确的链接可以保证各知识点之间有效地进行连通,让知识点逐步串联起来,以便于教学双方对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在面对众多的资源进行链接时,应该保持制作思路的清晰以确保链接的正确。

5.检测与上载

在所有课程页面制作结束后,建设者要对所有页面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好修正。

课程教学检验阶段

这是网络课程从准备到最终完成的最后一步。在教学实践中对网络课程的实践检测主要是对网络课程的应用和教学设计的检验。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最初的建设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实际,适时地发现前期设计的不足和缺陷。所有的网络课程建设和设计都应该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检测的网络课程才能算是最终完成的网络课程。

第2篇:网络课件论文范文

1.1调整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以就业岗位分析为导向,充分考虑课程与职业的关系、与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的关系,那么计算机网络课程就应该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的这一基本要求之上,针对软件技术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和网络操作系统知识设置相应内容,以够用为原则,砍去软件技术专业不需要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其他的内容。课程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第二,是局域网技术;第三,是网络操作系统。由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其他专业课都需要计算机网络知识,因此,《计算机网络》作为专业课是与软件技术专业的其他的基础专业课开设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

1.2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除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还应通过对各种案例的分析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强调综合实训和工学结合,内容更具体、更细致。据此,把课程体系中的三部分内容作了细化:第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应涵盖以下内容:计算机网路基础、广域网组网技术基础、Internet与Intranet技术基础和网络安全技术等;第二,局域网技术应涵盖以下内容:TCP-IP协议、子网规划、局域网实用组网技术、网络互连设备及应用技术;第三,是主流网络操作系统。既包括适度和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比较详细的网络技术指导,特别是软件技术中需要用到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要加强学习和实践。

1.3优化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采用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的三明治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方法使课堂互动,实践教学采用合作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在第一个部分的教学中,理论知识主要通过各种案例传达给学生,使原本枯燥呆板的理论知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他们很快地理解,实践教学主要向学生提供相似案例情境,让他们模仿之前的案例自己去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技能。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这部分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学生自己组织知识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教授这一部分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知识点过于分散,而应注意组织一个实际应用中涉及到的几个知识点一起教授,协议、技术部分和组网部分相交融,告诉学生协议这样设置时与之匹配的组网应该是怎样的,使学生认清协议的重要性和作用,再通过案例告诉学生什么情况下应该组什么样的网、采用什么协议和网络设备,最后在实验室给出相似的案例情景,让学生自己分析和动手组网设置协议等。在第三部分的教学中,要注意讲授网络操作系统与一般的操作系统的区别,在实践的时候也应侧重操作网络设置和网络管理的部分的实践。

1.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充分发挥考核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引导功能、检测鉴定和评价功能,考核要能够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从而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考核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检验也要重视动手能力的检验,既要注重形成性考核也要重视终结性考核,考核方式中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其中,平时出勤、作业、实训表现和实训报告占10%,平时实操测试占2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

2结语

第3篇:网络课件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建设;成才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在它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校园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基本每个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为校园信息化的推进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是,网络上教学资源虽多,而质量却参差不齐。此时,我校急需建立一个针对我校专业特色,能为教师教学、学生成才服务的资源库平台。下面,将我校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资源库平台的模块分类、资源要求、后台管理、管理制度等方面与大家作一探讨。

一、我校资源库资源分类

(1)论文。论文模块分为校外及校内论文两类,两个部分中主要收集校内老师在校内外各级论文比赛中获奖及校外各级刊物中发表的论文,是学校老师教育研究成果的一个展示平台。

(2)课件。根据运行平台的划分,可以将课件分为网络版和单机版两种。单机版的课件一般在网上下载至本机运行。我校现有资源基本上为单机版的课件资源。

(3)案例(电子信息资源)——收集一些在校内有代表性的事件以及现象。

二、教育教学资源库各部分内容及要求

教育教学资料库的内容多种多样,涵盖了网络上所有的电子资源规格。资源库的资源来源有学校购买的电子光盘资源、从网络上下载或购买的一些电子资源、老师及管理员提交上传的个人资源等。

(1)论文素材。论文大多已参加过各级各类比赛或已在各期刊发表,涉及作者的知识产权。为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我们将原有的格式为TXT、WORD、PDF格式的论文素材重新转换成SWF格式的文件,在论文的HTML页上进行显示,这样普通游客访问时仅仅具有阅读论文的权限,无法下载查看,只有校内授权用户登录后才可以对部分论文进行下载操作。现校内论文素材已收录近300篇。

(2)课件欣赏。在课件欣赏中,收集了校内所有老师各门相关课程的优秀课程课件,老师们制作课件主要仍然使用POWERPOINT软件将相关信息内容制作成PPT格式,我们将老师提交的PPT格式的课件同样利用转换软件将格式转换成SWF格式,再显示在HTML页上。与收集的论文一样,课件同样也需要经过授权的校内用户登录后才可进行下载,否则只能进行查看。

(3)案例(电子信息资源)、视频资源。在案例(电子信息资源)中主要收集的是视频,主要用到的视频格式为FLV、MPG、AVI等;在案例部分中主要收集了学校近年来教学案例比例中获奖的事件视频。在视频资源中,收集了我校从系部到学校各级各类组织的活动、会议、讲座等的现场视频。

三、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设计

作为一个校园资源库平台,应当能够实现以下的功能:①信息检索是关键,应便于老师操作的检索功能;②系统管理员及下级管理员有相关模块的资源管理权限;③教师用户也可具备相应的数据上传权限;④对学生用户也应当设置进行相应的权限设置;⑤管理员还应具备用户管理的权限。

我校建立的资源库,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①资源管理模块。指资源库的所有资源如何收集、如何分类、如何管理、如何供用户方便使用。我校资源库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1)信息的上传:允许管理员、下级管理员及指定教师进行资源上传。2)信息浏览及下载: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本着互联网上资源共享的精神,所有用户都可以查看,但如需下载,只有校内授权用户可以,这也是本着保护本校教师知识产权的目的出发。3)信息审核:管理员及下级管理员可对教师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在资源库该资源。4)信息查询:有方便的查询接口,用户可通过该接口快速有效地查找到相关资源。5)信息删除:系统指定的管理员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删除。

②系统管理模块。安全控制:定期对服务器及杀毒软件进行升级更新,并且使用服务器防火墙来保证服务器安全,防止受到黑客攻击。另外考虑到服务器硬盘容量及带宽负荷等因素,还可以从限定IP访问及控制流量等方面入手,保证用户浏览网站的速度及服务器的稳定运行。

③用户管理模块。我校教育教学资源库有特定的用户,为确定资源库素材的质量及安全性,应为不同的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我校资源库用户分类:系统管理员、分级管理员、教师用户、学生用户和未注册用户。各用户的权限作如下设置。系统管理员:对整个资源库系统有管理权限,可对数据库内所有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对用户也可以进行管理。分级管理员:分级管理员由管理员分配权限,可以对分配管理的模块资源进行管理。教师用户:可以对资源库内信息进行浏览、查询、使用和上传资源的操作,如有特殊情况也可以对教师用户分配相应管理权限。学生用户:具备阅读、搜索、上传和下载资源库中相关资源的权限。未注册用户:可以浏览、查询资源库中未进行保密设置的相关资源。

资源库中的数据需要不断积累、更新,既要保证系统的稳定,又要方便操作。因此,我校选择了Windows 2003 Server作为资源库服务器,数据库采用ACCESS 2003,两者结合构建了一个运转良好、操作方便的、便于管理维护的资源库服务器平台。

四、教学资源库的制度保障

第4篇:网络课件论文范文

    记的在04年的春天,学校选派我参加优质课竞赛.当时听别人说网上下载的课件很好。可是,学校和家里都没有上宽带,自己也没有进网吧的经历,更谈不上经验了.只好和吴少忠主任一起到他的亲戚家去,请人家帮着下载课件.那次,才算是认识了网络对教学的运用.同时也算是看着学了学人家怎样上网.再以后,还是马成老师要讲课,我和马老师一起到乡卫生院去求了一个熟人,利用医院的电脑上了网.自从有了那两次的上网经历以后.在网络的诱惑下,我终于壮着胆子走进网吧!一次次的下载教学设计等各种有关教学上的资料.当时的上网,也就是为了应付差使,找各种资料.逐渐的我发现网络可以对我的教学有帮助,于是,随着学校上了宽带,我也更频繁的上网去找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课件…….原来,我可以通过网络把教学设计的更好,把课堂变的更精彩.

    两年前,学校派我去参加了远程教育管理员培训班的学习.从那时起,我成了一名远程教育管理员,在远程教育的接收和整理工作中,我更加认识到了网络对教学的应用.与此同时,我在“凤凰语文网”注册成为会员,偶尔也进去评论一下,发个帖子.那时,我才发现原来网络就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

    在07年的7 月份,中心小学组织我们进行了“博客”培训,于是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学校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博客”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学习.自然我也就上网,精心的经营着自己的“小屋”.从此,我开始真正的走进了网络.

    “人有旦夕祸福”.正当我信心百倍的准备在网上一搏的时候,我生病了.一病一个多月.家里没有上宽带,自然是一个多月没有上网.等到上班以后,上网一看,吓了一大跳.同事们的博客做的是让人既羡慕又害怕.我感觉到自己落后了.回到家里,我考虑再三,决定家里上宽带.上了宽带以后,就有了做博客的欲望.总想在博客上尽情的展示自我,尽快的完善自己的博客,写自己的教学随笔,心情日记,尽快的广交朋友.共同研讨学习.

    在此期间,经吴立峰老师的引荐,我又加入了“新思考”里“教育视点群组”的“争鸣组”,在那里,我也试着在文章的后面写评论,跟帖子.同时,还认识了许多名师,名家.得到了很多的教育教学资料.试着参与了教学研究.这个阶段,我很有想法,总想把自己近几年来积累的一些论文,案例,反思都发上去.于是我的一些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小课题研究的“金点子”、“妙法子”以及阶段性总结和同行们一起研究探讨.

第5篇:网络课件论文范文

1、选题依据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3、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形成1批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的“未来教育”案例,构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库,充分利用全国教育互联网、宽带网、校园网等教学资源库,协作学习。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出来。

4、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发现、质疑、探索、创新等自主探究能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估指标,其中包括制订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途径的能力,与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自主处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探究、利用网络信息的创新能力。

5、在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形成1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

3、研究内容

众所周知,Internet 可以作为宝贵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威力巨大的教学媒体,并且,从80年代后期起,有些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利用Internet进行教育教学的实验。但是,它必须是以1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为基础的。我校已与互联网相接,且建成了校园网。我们将在全校,充分利用Internet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交互性等特点,进行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该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利用Internet辅助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习、探究式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利用网校辅助学习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逐步摸索出1套适合初中学生教育教学特点的,基于Internet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能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1代新人的方法和途径。

1.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技能。

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实验班学生除每周规定的信息技术课外,根据需要还要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与上机时间,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与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的技能。

2.辅助课堂教学的情境式课件开发。

教学情境的展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设计开发设计出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情境式教学软件。

3。模型建立式课件开发。

教学模型的展示和联想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大为重要,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知识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要求,开发理综模型建立式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4。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软件的利用、开发。

在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再根据能力培养要求,集理化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收集大量的有关的素材,制作出适合个别化学习学习软件。

5。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的研究。

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开阔眼界,培养灵感,并提供让学生对身边有关理化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见解、观点的场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实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6。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探究。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为学生生动主动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环境。

7。取得有1定影响的1定量的教科研成果。

包括教师论文、理化课件库、实验研究报告、学生的小论文、小发明等等。

4、研究对象

实验年级:初中9年级、高1年级、高2年级、高3年级

实验班级:初中9年级133班、134班、135班、136班、137班、138班、139班、140班、141班、142班

高104—1班、04—2班、04—3班、04—4班

高203—1班、03—2班、03—3班、03—4班

高302—1班、02—2班、02—3班、02—4班

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涉及初中和高中各年龄段的学生。

5、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计划——实施——观察——反思——总结——修订——再实施——再观察——再反思——再总结……”的程序进行,实验螺旋形上升。

(2)经验总结:课题研究的每次实验课,都要经由课前讨论,课间观察和课后评价,由执教教师汇总撰写成个案,中期评估要撰写专题研究文章,结题时写出实验报告。

(3)调查法:依据课题实施的发展情况,有计划和有目的进行若干次书面问卷或口头调查,以积累资料。

(4)观察法:每节实验课,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学习情绪、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等做有重点的观察记录。

(5)测试法:每1单元学习的成绩都要即时进行测试,每学期进行1次延时测验。

以上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学科及内容的差异进行搭配,力求保证科学性,避免失真。

6、课题研究的步骤

(1)2019年1月——2019年7月为前期准备阶段:

① 制订课题方案,进行专家论证。

② 根据课题目标,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③ 制订相应实施计划。

④ 对教师进行学习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理论操作的培训。

⑤ 实验学科的教学资源收集与开发准备工作。

(2)2019年9月——2019年6月为实施阶段。

①根据课题目标,对教育教学及设计理论与网络技术进行整合,提出课题实施策略。

②按课题目标分网络课件和单元计划的样式,进行教学开发与设计。

③组织学生上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收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和信息。

④进行中期评估并调整课题方案。

(3)2019年7月——2019年11月为深入实施阶段。

根据中期调整、深入实施并适时进行推广实验。注意收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

(4)2019年11月——2019年12月为结题阶段:

整理资料、统计数据、撰写结题报告和论文。

7、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课程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2、有关课题的实验报告,有关论文或专题研究文章。

3、有关课题的优质实验课教学录和个案例集。

4、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网络课件和单元教学资料。

5、实验检测所得的各种资料的分类档案及子课题组活动的图片、文字、音像等资料。

8、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组 长:张振山负责人员的培训、课题的综合研究及组织的管理

组 员: 何东升 胡伯龙 单爱春 杨艳芳

负责高中课题的研究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搜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及做课

刘金水 薛松春 王振月 王金旗 张 庆 马兰萱

张凤秀 果 顺 古学丽

负责初中课题的研究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搜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及做课9、课题的实施和完成条件保障

本课题组的成员均具是专科以上的教学骨干教师参与实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具有较高的教学理论,并都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进行教学研究的素质和经验。对参与研究该课题都有较高的积极性,这些条件保障了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6篇:网络课件论文范文

【关键词】校本研培 现代教育技术 学校教学管理

的主体是本校教师,立足学校,又眼观四方,而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与校本培训中的合理运用对推动校本教研、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因特网、电子邮件、电视会议、虚拟场景等新的教育媒体的普遍应用,特别是QQ的出现、博客技术的普及促使当代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转变着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

现代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在校本研究培训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校本研培的质量和效率,是学校教学管理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1.现代教育技术在校本研培活动中运用的意义

1.1 新形势下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如果不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不可能充分利用宏大的教育信息资源,也不可能极大的开发学生智力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学会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又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

1.2 提高教师教研培效率的需要。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教育信息技术,能够增大学习密度,提高学习效率,开拓知识面,扩大信息量,使教师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

1.3 促进教师改变教学、学习、研究思维与模式等专长化成长道路的需要。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其心理上存在的“我说了算”的潜意识,对新技术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可能不感兴趣甚至存在着一种排斥心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师日常的教研、学习、培训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们打破思维定势,潜移默化地促进其观念、思维的转化。

2.现代教育技术在校本研培中的运用途径

2.1 利用电子邮箱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每位教师均设立了电子邮箱,并印到通讯录中,作为教师间、教师与外界适时传递文件、交流的一种手段。对于个别对这方面不熟悉的教师,由学校统一为其申请邮箱,再教会其使用。

2.2 利用博客群,凝成新的学习共同体。引导教师写博客,并建立学校博客群。学校博客群还可以作为学校的信息系统,如:布置活动、检查评比、下达通知等,成为了课程信息的管理工具。

2.3 利用QQ群促进交流与资源共享。根据教师工作的特点,时间上存在着错位现象,包括一个组内大家在上班时间聚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同时,专家可能也存在时间上的“身不由己”的现象。而QQ技术的利用,解决这方面的难题。

学校建立QQ群,使QQ群成为教师们的一个拓展时空的及时交流与研讨载体,并通过QQ群组织网上研究、交流活动,同时,请名师和专家参与活动,他们切身体会到了网络教研的实效与无限自由。

2.4 利用学校网站搭建学习平台。校园网上,除常规的校园动态、有关通知信息等外,有“校园新闻”让大家及时了解学校发展的动态,有“校园论坛”供老师们思绪飞扬,有“热点研讨”让大家交流,“友情链接”让老师们飞往广阔的世界、博采众长,还有学校介绍、教师风采、网上图书馆、各科组网页、班级网页、多媒体教学、家长留言、学生留言、讨论组、校园信箱等板块,成为学校一个动态生成、滚动发展的资源库,每位教师既是资源库的使用者又是资源库的建设者。

2.5 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建立学校校园多媒体教学室、校园网络教室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直观形象、大容量的优点:①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本身的培训;②录制教师课堂教学实录,制成光盘发放给各教师,并在集体活动时回放、研讨,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③在教学研究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互动研讨。

3.现代教育技术在校本教研培中的运用内容

3.1 组织网络集体备课。教师在独立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和工具收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并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立体备课,板块教案”。

集体备课既分工又合作,一般采取分单元备课的方法,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形成初稿后发送到自己的博客或者是通过QQ、电子邮件发送给同一备课组内的其他教师,其他老师拿到对方的一次电子教案、课件以及其它搜集到的相关教学资料时,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进行二次备课,这时,只需在电子备课稿上直接进行修改或备注,组成一个自认为最适用的教案。之后,更重要的是的是大家约定时间同时上QQ,在QQ上进行交流,分管领导也可以随时进行监控。

对电子备课本模板采用大纲式管理,每一课都基本包含课题、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查找比较便捷。

3.2 促进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活动,由学校统一制订了教师教学反思记录模块,教师根据学校统一制成的模块完成相应内容,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发送到博客上,或者传送到学校网站。该栏目还包括教研员撰写的反映区域教学状况的教研综述,既能给教师带来启发,也增进了教研员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3.3 多媒体课件制作、修订、加工与存储、使用。①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②对网络上的、资源库中的相关课件进行修订完善,为我所用;③与同行交流课件的制作与使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同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操作中,重点是建立多媒体教学软件库、搭建课件积件平台、建立多媒体素材库等方面。

3.4 交流论文与经验交流。①建立教师个人的论文电子档案库;②利用多电子文档的特点,阶段性、间歇性完成论文的写作;③利用网络手段交流、研讨论文,听取他人的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促进自己反思与改进;④利于将自己的论文与他人的论文进行比较与分析,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与进步趋势。

3.5 开展热点问题研讨。问题交流。大家就工作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后,通过网络出来,大家就问题进行交流,对没有发现问题的老师提个醒,注意尽可能地防患未然。

策略交流。充分利用各教师之所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还有就是大家可以进行交流探讨。在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触动。

3.6 引导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学习。①通过互联网查找自己所需的相关资料,对需要解决的问题,键入关键词搜索,一般都能找到所需的内容;②交流学习资料,将自己的一些优秀的教学叙事及案例,提供给大家,引起争论,促进学习。对教师们的教研、写作提供了极有效的帮助;③对自己获取的优秀资源进行共享。

3.7 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教学设计”。①同题备课,大家就同一课题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②根据各教师之所长,将整体任务分解,一人承担一部分的主备,再通过集体备课进行交流;③根据上一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在上一年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

3.8 通过录像促进反思。对每位教师的常态课堂教学进行录像,再录制成光盘返还给教师。在教师观看自己的课堂录像的基础上,认真反思,写出初步的课例剖析,再组织全组教师进行深入的研讨,再进一步完成课例分析。

3.9 开发校本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可以更好地开发校本资源。包括教师智力资源、成果资源。举办优秀教师值守沙龙,通过网络技术,大家在家中与学校的优秀教师适时交流讨论,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可以及时地被大家共享,优秀教师的智慧与经验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更多的教师可以通过与优秀教师的研讨得到启迪,而优秀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更大范围的研讨、跨学科的研讨促进自己的反思与改进。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各类成果资源如教学设计、课件、论文等得以更及时、更大范围地被借鉴和推广应用,也可以促进成果资源的修订完善和更新。

3.10 促进科研课题研究。①通过网络及时查找与自己研究的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课题相关内容别人的研究情况,减少走弯路与重复路的可能性;②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吸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③与相关课题的主研人员进行交流与切磋,互通有无;④获得有关专家的指点;⑤及时将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广应用。

3.11 教学故事与案例共享与分析。学校教师定期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所得所失、所思所惑写成教学叙事、教学故事或案例分析,将一个具体的事件完整地或片段地记录下来,形成教学故事,与其他教师相互探讨、交流。

3.12 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电子档案库。在原来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的基础上,对一些能够形成电子档案的材料,尽可能形成电子档案,对每位教师建立一个电子档案包。再按照教研组、备课组的分类进行管理。

同时,注意与纸质、音像资料配合。

教师直接把校本教研和其他学习内容记录成大纲式的电子稿,便于资料的整理与收集。特别是“学习笔记”板块,老师们搜集到好的资料后拷贝到自己的学习手册,然后采用红字体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或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反思。电子档案的内容还包括经典教学设计、教学故事、案例分析等内容。

3.13 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新模式。多媒体网络,就是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传播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如何利用多媒体局域网、课件点播系统、多媒体教学室以及Internet技术,改进教学模式,是老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需要学习、研究的内容。

4.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在校本教研培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1)网络教研的普及程度还需要提高。

(2)博客、论坛的功能发挥得不够。

(3)交流与合作需要加强。

(4)硬件设备还存在不足。

(5)监控机制还不够健全。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注意和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促进更多的教师更快地转变观念,增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研究、学习培训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变“要我用”为“我要用”。

(2)加强信息技术运用的骨干队伍建设,使信息技术应用向纵深发展。

第7篇:网络课件论文范文

《药理学》网络资源平台是一个既能供学生自主学习,也能供教师教学之用的软件系统,它由资源系统和管理系统两大部分构成,其中,资源系统由教学平台、学习平台、考试系统、师生互动、学科前沿5个模块组成。

1.教学平台内容

网络教学平台内容包括:课程标准、学期授课计划、实践教学计划、教师课程表、实验实训安排及运行计划表、电子教案、电子教材、网络课件、说课视频、课件模板与课件制作素材等组成,此板块多由教师应用,教学课件与教材内容、排列顺序吻合,图文并茂、形式多样,方便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开展电教与讨论课,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学生也可以点击学习。

2.学习平台内容

学习平台是学生在课堂和课外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空间,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课程导学(涵盖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激素类药物、抗生素、有机磷中毒及解救等部分内容),理论及实验教学视频、公开课比赛视频、医院处方调配实况、社会药房问病荐药实况、静脉输液配制实况;学生模拟问病荐药视频、各种教学录像片;行业专家讲堂视频;常见疾病处方与用药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报道、网络学习下载、专业参考资料、各种相关工具书(药典、药事管理法规、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处方管理条例)等。医药是一个综合学科,涉及相关学科知识较多,因此,本校专门开辟了专业网站链接,加强学生对药理学专业知识之间和与病理生理、微生物与免疫、疾病与诊断学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3.在线考试专区

考试系统包括习题练习和在线测试2个功能,题库按药理学教材章节分类,试题组成充分考虑药理学知识的应用性、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和试题难易度。选取了常见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用药分析与处方分析题。试题源于教研室题库、职业资格和职称考试题、教师行业实践及行业专家提供的处方、病例等。考试前,教师可进入后台管理系统,导入考生名单,按需要输入试题条件,并规定生效日期、考试时间、考试方式等,系统会自动随机生成整套试卷,上机时学生输入用户名与密码方可开始考试,屏幕会自动提示考试剩余时间,若超时便无法提交试卷。由于考试系统支持试题的批量导入、导出,题库管理维护方便,支持对知识点、试题、考试成绩等多维点的查询。完成考试后系统还可自动给客观题进行评分。对主观题出具标准答案,方便学生纠正错误。

4.学科前沿模块的内容及功能

学科前沿模块包括药理学学科进展及教师科研动态,主要反映药理学各领域的前沿信息及教学团队近年来在各专业方向领域里的科研课题、研究进展、科研团队、研究成果、发表的学术教改论文、学生优秀毕业论文等,不但是教师学习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意识、激发学生开拓创新思维的良好空间。

二、《药理学》网络资源平台在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教师教学准备的质量与效率

教师的教学准备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网络资源平台,教师可快速提取《药理学》教案和课件,根据当前教学内容的需要,修改课件模板、添加有特色的课件素材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可直接调用网络平台贮存的处方与病例、播放教学视频、通过专业网站链接查阅教学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与效率。同时把部分教学内容放到网络课程中,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选择性自主学习,既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也解决了教学内容多与授课学时少的矛盾。

2.实现了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传统的课堂班级式教学是集体化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人的个性和特点,而利用《药理学》网络资源平台进行教学则是集体化与个体化二者的有机结合,学生可参加各种专题讨论,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发言,使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团队学习交相辉映。教师除采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外,还可随时播放平台中的教学录像资料,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答疑也可在课外进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得到的信息不单是课堂教师讲授的内容,常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学习平台内的资料和专业网站链接获取更多更新的学习资料及信息,如新药的开发、药物的商品名称、新药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报道等,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呈现出多样性、开放性及实用性。

3.实现了考试方法的改革

在线考试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药理学》在线考试系统让教师实现了考试方法和考试成绩组成的改革,由于出题方便、科学、快捷,因此,教师将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重心从过去的半期、期末集中考试移到了平时单元考试,成绩组成也从传统的平时成绩(10%)+半期(20%)+期末成绩(70%),改为现在的平时单元成绩(50%)+期末成绩(50%),试题侧重能力的考核,如病例及处方用药分析。考试方法的改革,不但让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各单元的学习情况,也使学生更注重平时学习的过程,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现象。教师还可提取、汇总统计和输出打印成绩,让学生了解评卷结果。加之在线考试也不需要太多的监考教师,由任课老师一人便可随堂完成。因此,实行《药理学》网络考试的形式不仅冲破了传统的笔与纸的界限,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4.反馈评价准确完善

本系统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相应的反馈,(1)在线考试成绩反馈;(2)通过在线讨论与答疑专区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梳理并统一解答。同时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发现学生的难点及教学中的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药理学》网络资源平台改进的方向

《药理学》网络资源平台的构建与应用,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者充分利用药理机能实验的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进行网络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实践,选择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抗高血压药、抗消化性溃疡药、激素类药、抗微生物药作为网络教学内容,并通过考试成绩、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与传统的教学法进行对比,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但网络平台也存在有许多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如部分学习资源关联性差、零散;对个性化学习资料准备不充分;平台内容更新不及时;学生因网络活动丰富多彩易出现散漫现象;缺乏课堂教学实时监控和学生学习情况跟踪手段等。

第8篇:网络课件论文范文

主题资源库主要是数字化和电子化了的信息和教育资源,包含学科课件库、教案库、试题库、学科挂图库、信息技术课资源库、优秀公开课、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既贴近教学,又足够丰富的电子化教育资源。学科素材库:包括从小学到高中涵盖全部科目的素材。论文库:精选本地教师的各类优秀教育论文进行统一收集、整理。记录论文作者、发表日期等相关资料,方便查询、使用及与作者交流等。教案库:建立各学校教师教案的数据库。库中记录教案的作者、所属学校、编写日期等,并按年级、学科对教师教案综合分类。通过网络将优秀教案直接到教委中心网络,方便交流。试题库:各学校期中、期末考试试题库。按年级、学科进行试题综合分类,与名校、区、县等教育部门进行试题交互。课件库:存储各学校老师编写的有价值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组织有经验的老师积极开发教学课件,通过互联网方式按年级、学科进行统一分类。课外百科:记录课堂以外的相关知识点信息,是学校教师的数字图书馆,学生的第二课堂。软件库:存储目前比较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如教学类、课件制作类、办公软件类、网络安全类、多媒体工具类等,介绍其基本功能特点,制作FLASH方式的软件使用说明,方便教师学生下载使用。电子图书库: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电脑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政法军事、信息技术教程等等。通过购买光盘图书库方式,把大量的图书资料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磁盘或光盘上,这样既可以降低拥有图书的成本,又可以大大方便老师和学生对图书资料的查询、检索,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拥有更大的容量,查找更方便,效率更高。教育法规库:国家教育部、省教委及教育主管单位的有关教育教学的政策法规及相关内容。优秀公开课:各地优秀教师公开课FLASH视频资源库,按年级、学科分类。信息技术课资料库:与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的资料、教程、软件等资源,按学校、课程分类。电子期刊:国内公开发表的科研、教育类期刊的电子版(pdf等方式)。

二、系统建设

1.分类库结构设置。

整理分类入库资源内容,通过增删改资源分类库、增加学科、改变篇章节结构等建立应用资源库。

2.资源的审核、入库、。

资源上传:将作者信息、学校信息、资源描述等数据必需属性填写完整,放在临时区待编目审核后统一入库。资源编目:利用系统的编目工具对所上传的资源进行在线或离线编目,及资源规范化检查工具检查、修改上传、新增资源格式的规范性。资源审核:将存放在临时库中标记为待审核状态的资源确认为合格的资源,并对其属性进行编目,资源进入资源库相应位置,经审核不合格的资源由系统自动删除。资源入库:按照标准格式,将合格资源及属性从临时库中录入到正式资源库中,实现资源正真入库。资源:通过设立的栏目(如:精品资源、推荐资源、教师个人专集、特色栏目等)按照资源的分类属性进行。资源维护:对于资源库中过期的或长期无人访问的资源定时进行删除,并对资源的入库时间、质量评价等属性进行修改维护。

3.资源浏览。

资源导航浏览:对于入库的资源系统采用信息分级呈现的方式,即先选择信息类型,然后选择信息子类型,实现分级浏览。根据导航栏的层层提示,定位到某一个资源文件上。对于每一个资源文件,都具备相关属性的显示功能,如提供该资源的内容简介、关键字、作者信息、审核者等。浏览者可以选择预览资源,还可以进行下载、复制、加入网络书签等操作,图3。资源检索:系统对于入库资源采用多种检索查询方式,包括名称、关键词、知识点、复合检索、渐进式检索、浏览方式查询等,能对各种多媒体资源进行检索。对于文本素材,能够进行全文检索,并可在检索出的内容里进行二次渐进式查询,对不想输入任何检索词的,可选择浏览方式直接查看数据库的内容。多种资源浏览方式:系统提供多种浏览方式,方便老师等人员使用资源库。

三、小结

第9篇:网络课件论文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县教育局信息化工程规划为总体目标,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为着力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宗旨,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教学思路,使我校走在运用现代代教育技术的前列。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

    (1)在全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开展“用电教,上好课”的活动。县教育局提出了具体要求:30岁以下的教师及市骨干教师在今年底前要会熟练的操作电脑,要会自己制作课件;30-40岁的教师要会熟练的操作电脑,会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教学,会电子备课,会上网搜索资源。40岁以上的教师要使用电脑,会使用WPS或WORD进行打字,会上网浏览,查阅资料。根据这一要求,上学期,我们对全校教师分层次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35周岁下的青年教师学会了制作多媒体课件,这学期要巩固这一成果, 挑选一部分制作能力强的教师再次集中培训,使之成为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中坚力量,同时在青年教师的评课活动中要求参赛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提倡自己上课用的课件自己做,在评课的同时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评比。

    (2)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研究。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物,它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图片、声音、动画,达到普通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研究的兴起,它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往往代表了一个学校现代化教育的水平。为此,我们在青年教师中挑选制作课件能力强的教师组成多媒体课件制作研究小组,每周定期活动,交流制作心得,在提供外出学习机会的同时,适时请进高水平的师资进行指导,重点研究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活动定时、定点开展,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总结。争取在今年的连云港市课件课比中获得好成绩。

    (3)做好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督促工作,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密切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方向,搜集和课题有关的研究资料,为课题组出谋划策,督促课题组适时推出阶段性汇报。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培养新世纪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多与县、市专家联系,争取获得指导,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总结,为实验的中期评估做好准备。

    (4)在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同时,鼓励老师们将平时研究积累的心得体会上升为理论,撰写成论文。35周岁下的青年教师每人学期结束上交一份,并聘请专家进行讲评,指导,指出最新的研究方向。

    (5)加强信息技术课的研究工作。在未来的一、两年内,信息技术的考试将排入到小学生毕业考试中去,因此加强信息技术的教研工作势在必行,必需加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2、加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

    (1)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提供好基础,这学期继续投入,做到上课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同时重新配备一个50座的多媒体机房,集计算机教学、学科网络环境下教学和语音教学为一体。

    (2)严格执行学校有关电教硬软件的各项制度,新购置的硬软件继续登记上册,严格执行电教仪器的借还制度,责任到人,充分保证电教仪器的使用率。

    (3)继续强化电教意识,坚持“三机一幕”进课堂,并严格执行《厉庄小学电教设备的使用制度》,定期检查《电教仪器使用记录》,促使教师自觉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全校学科电教覆盖率100%,上课率达40%,以提高教师使用电教手段的技能和课堂教学质量。 共2页,当前第1页1

    (4)充分利用电教代办费,逐步增加软件的投入,努力提高电教软件的数量与质量。除继续向县教研室征订各类投影片、录音带、录相带及多媒体光盘外,还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自制更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投影片,录相带、多媒体课件等。

    3、继续做好学校网页的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网页不仅是学校宣传阵地,更是学校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课堂,也是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标志。为此,我们将投入精力着力开发校园网页的功能,充实网页内容,拓展现代化教学的模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全方位的宣传学校教育教学成绩。

    4、认真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

    (1) 计算机现在是很多学生的最爱,这学期继续配备优秀师资,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绘画、制作班级网页,争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2)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适时举行年级为单位的学科知识竞赛,拟在四年级进行计算机绘画比赛,五年级进行计算机汉字输入比赛,六年级时行利用PowerPoint制作小报的比赛,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

    三、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电教工作计划,发放各类电教硬软件。

    2、发放教师电教使用记录。

    3、各课题组制定学期活动方案

     十月份:     

    1、五年级进行计算机汉字输入比赛。

    2、多媒体课件制作研究小组正常开展活动。

    3、组织信息技术课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评比。

   十一月份: 

    1、四年级进行计算机绘画比赛。

    2、参加连云港市课件制作评选。

   十二月份:  

    1、聘请电教专家来我校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讲座。

    2、六年级时行利用PowerPoint制作小报的比赛。

    一月份:  

    1、回收各类电教仪器和电教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