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演示实验论文范文

演示实验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演示实验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演示实验论文

第1篇:演示实验论文范文

长期以来,人们将实验教学定位于辅助教学,所以实验考核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端。

1.1仅凭实验报告评定成绩

不少学生按照书本抄写实验预习报告,做实验时也只是“照方抓药”,按部就班地照教师说的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后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或实验报告。所以仅凭实验报告给定成绩很不科学,并造成学生对实验产生厌烦情绪和草率应付的态度。

1.2考核方法不合理

我们以往虽然采用了实验操作考核制度,但没有检查学生的操作要领,只是通过最后的结果或数据是否接近准确值来判分。其后果是,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会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也不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更不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这样的实验考核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远没有达到开设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2.改革后的考核模式

为使学生成绩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采用平时实验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给出最终成绩。

2.1平时成绩

平时考核成绩占该实验课总成绩的60%。内容包括预习报告(5%)、实验操作(20%)、态度与卫生(5%)、实验报告(30%)。

2.1.1预习报告

预习不只是让学生把实验指导书上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注意事项等简单地浏览、抄写一遍,而是作为激发学生主动获取实验本领的第一环节来进行强化训练。首先,教师提出一些既有启发性又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认真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叶绿素提取实验中,研磨叶片时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末的目的是什么。其次,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掌握每一步实验的原理和内在知识联系,挖掘实验成败的因素和相应措施,统筹规划实验步骤,以及立体交叉利用时间和仪器,写出最佳实验实施方案。教师除了根据预习报告的质量打出相应的成绩之外,还以提问的形式随机抽查学生,以检查预习实验的质量[2]。

2.1.2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一步。操作规范准确,还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安全性等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给以分析,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而且要亲自动手示范,并要求学生重新做。同时,教师要在原始数据上签字,以杜绝学生上课应付、课后抄袭的现象。最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操作规范、熟练程度和实验结果给出其该项成绩。

2.1.3态度与卫生

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成功的的有效保证。实验态度主要有态度是否认真,纪律遵守情况,卫生状况,是否节约药品、水电,有无损坏仪器的现象,对实验过程的异常现象能否及时提出问题等。学生每次做完实验后,都要清洁自己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台,并把试剂、仪器等摆放整齐。对打破或损坏仪器、设备者,要采取严格的登记手续。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实验期间的实验态度情况给出相应成绩。2.1.4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的总结,也是学生撰写论文的重要基础,它可从一个方面反映学生的实验全过程,是各种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升华到理论高度的重要步骤。实验报告的考核主要包括报告是否整洁规范、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记录是否完整、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能否作出较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等。所以,教师对实验报告主要把关“实验结果与分析”,并根据他们的分析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3]。

2.2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占该实验课总成绩的40%,其中,实验操作和实验理论考核各占总成绩的20%。

2.2.1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主要是观察和记录学生能否准确、全面地观察到对象的变化,能否运用恰当语言描述和解释实验现象,能否较好地组织实验数据,能否以科学方法从数据中得出定量或定性关系并概括出一般的原理等。

学生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张试题卡片,并根据内容进行回答和实验操作,而教师根据学生陈述、回答和操作的情况,按照评分标准,直接给出成绩。

2.2.1实验理论

实验理论考核强调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的分析,突出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其最大优点在于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考核更多的实验内容,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实验技能的水平。

3.结语

我们通过实验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邹长明,于群英,李孝良等.改革实验考核方式的实践与成效[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331-332.

[3]梁海生,倪新蕾,贝承训.改革实验考核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5):18-21.

第2篇:演示实验论文范文

结果及分析

1结构分量和结构效果指数分析

从表1可见,24个工业部门中,结构分量为正值的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达931,在竞争力分量仅为-0.09的情况下,结构分量占经济增量(117.74)的80.44%,主要是行业结构效果的贡献,意味着形成了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采掘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化产业链中的其他工业部门,如石油加工、化学制造业、塑料制造业和橡胶制品业的结构分量均为负值,行业结构效应微弱,表明尚未形成良好的石化工业体系。相比之下,其余23个工业行业均为负值,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值最小,为-68.26,其次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结构分量为负表明这些行业基础薄弱,发展不够充分。盘锦市的区域工业结构效果指数W仅为0.562516,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0%多(表2),说明以石化工业为主的区域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在全省的地位不显著。

2份额分量和增长效果指数分析

由表1可见,24个部门的区域增长份额分量Ni均大于0,也就是说盘锦市工业行业都是增长型产业;只有两个行业低于1,显示盘锦市的工业部门内部增长优势差异不显著。份额分量越大,说明该部门按照全省同类部门的平均增长率发展产生的变化量就大,行业创造工业产值、增加经济总量的能力就越强,在区域经济规模扩张中的角色地位越重要。份额分量排名前几位的部门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属于石化工业的两大部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属于装备制造业,说明石化工业及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具有明显的增长优势。但从盘锦市区域整体工业经济的增长效果来看,增长效果指数L为0.500229(表2),增长效果指数L越大,经济效益越显著,反之相反。盘锦工业经济的增长效果指数仅相当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的50%,意味着工业经济整体扩张速度较慢,效益不理想。

3竞争力分量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分析

在24个工业行业中,有17个行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值(表1),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说明盘锦工业绝大多数部门均显示为竞争力不足。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增加值总量第1位、第2位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竞争力分量分别为-0.09和-0.54,排在全市24个工业行业的第11位和第14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生产规模大,但竞争力有限。竞争力排第1、2、3位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尽管目前它们的工业增加值比重均低于1%(表1第一列),但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盘锦工业经济竞争效果指数为0.889271(表2),表示盘锦市工业经济的竞争效果指数相当于全省平均值的89%,低于平均水平,竞争效果指数U越大,竞争力越强。

讨论

1工业结构单一,制造业的发展潜势突出

在24个工业部门中,工业部门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大于1%的只有5个部门,大于5%的就只有石化工业(表1第一列数据),除了石化工业外的其他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只占8.83%;从前面对各工业部门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来看,其他工业的贡献比例也极低,表明盘锦市工业结构单一。盘锦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其工业结构的最初构建依赖于当地的资源结构(石油资源),这种路径一旦确定,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因为惯性的力量,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很难轻易走出去[9],因此会促使这种类型的产业结构沿着强化自身的方向发展,就表现为城市中的其他产业依附和服务于资源产业,由此导致产业结构单一。近些年盘锦市在做大石化基础工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对比2002年和2007年盘锦工业增加值比重前10位的排名变化可以看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发展一定程度地改变了石化工业内部开采业单一的结构,专用设备制造业(为石化工业提供基础设备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船舶装置制造)等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改变了制造业的原有结构(表3)制造业各行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均为负值(表1),反映出盘锦制造业总体产业结构比较差,尽管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竞争力分量排名前三,Di均为正值,但Pi均为负值且较低,显示出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产业结构基础差仍然严重影响着制造业潜能的发挥。几十年形成的城市发展惯性,不会在短短的几年内因为人为的干预而产生显著的变化,我们计算了盘锦市装备制造业的区位熵,公式为Lqi=(Ei/E)/(Ni/N),(Lqi的分子是地区j的产业i的产值与地区j的全部制造业总产值的比值,分母是产业i的全国总产值与全国制造业总产值的比值)[10]。其值小于1,为0.39,说明盘锦市装备制造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还不高,产业聚集优势程度较低。

2石化工业优势明显,但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足

2007年盘锦市工业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位居前三位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72.05%),石油加工业(114%)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98%),一般认为当某一个行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大体就可以认为是支柱行业[11],盘锦市已经形成了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制品生产为主体的支柱产业。3个部门的增长量之和(169.47)占全市增长量(174)的97%(表1),也表明石化工业已成为盘锦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这既由于资源优势,也由于辽河油田逐步形成了多种石油专用产品的制造能力,并通过应用这些技术为盘锦实现生产和稳产提供了保障。但石化工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结构效应上,且竞争力明显不足,这表现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竞争力分量均表示为负值(表1),部门整体竞争能力差,影响经济总量的增长。这主要是由于资源量、产量逐年下降和国内外石化行业竞争等多因素作用及受科技力量相对薄弱和技术的限制,盘锦市石化产业总体水平不高,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受到原材料特殊性的影响正逐渐减弱,能耗和物耗较高,盈利能力和规模竞争力相对较弱,进而使得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为主的工业结构缺乏竞争力,对区域整体经济的贡献较弱。另外,从结构效应的贡献看,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结构分量值(931)为正且较大,开采业都可谓一枝独秀,但也说明产业链条短。由于受市场、竞争和技术影响,使得中下游起步较晚的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困难,并且高加工度产品比重低,尤其是石油产品精深加工不够,高附加值产品少,精细化工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样就未能通过发展深加工产品实现产业链的拉长而将产业优势很好地发挥出来。因此推动盘锦市工业转型是实现结构替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工业转型对策

1调整工业结构,培育接续产业,促使产业结构多元化

作为资源型城市,随着石油产量进入递减期,盘锦市也步入了城市生命周期的转型期(调整期)[12],转型期应使主导产业和培育接替产业同步,突破路径依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盘锦工业从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从而增强经济结构的自我调适能力。拉长资源加工产业链条,培育接替产业,选择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绿色食品等竞争力较好且增长优势明显的行业,以及石油装备制造业和船舶制造业这些区位优势较明显的行业作为新的“部门增长极”。使城市在经济总量的扩张中逐步减轻对传统产业的依赖,进而形成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城市经济支撑体系。

2延伸石化产业链条,提高竞争力

利用石化工业现有的优势或发展潜力,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国外成功的经验模式,培育产业链,通过石化工业结构的调整,改变无竞争力的局面,进而提高盘锦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依托资源优势,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上游产业与储运、炼制、贸易乃至销售等中下游产业有机联结起来,实行石油工业上中下游一体化运营;采用先进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加大油气产品的深加工力度,延长油气产业链,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资源的附加值,建立油气资源深加工产业群以提高油气资源产业的经济效益;培育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提高石化行业竞争力。同时,通过拓展包括浅海油田、油田等在内的油气勘探,增加后备储量,努力延长油气相对稳产期和在较高产量基础上的开采期[13],为发展接续产业赢得更多的时间。

3打造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和船舶工业基地

针对盘锦市装备制造业面临着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弱、产业聚集优势度低等问题,立足盘锦石油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把握“沿海开放”和“东北大振兴”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石油化工、石油装备制造等与油相关的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和临海区位优势,加快实施资源整合。针对向石化工业提供基础设备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应促使优势资源向有基础、有潜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优势企业集聚,全力打造中国海洋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全面实现“摆脱石油资源依赖,立足石油科技,发展石油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的接续产业架构。

第3篇:演示实验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验设计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要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大脑中必须运用与这个实验有关的全部旧知识,并考虑使用哪些仪器,如何装配?采用哪些药品,怎样操作?以及会出现哪些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等。例如,在一次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的实验设计中,根据学生提出的多个方案,让大家进行讨论、比较,激起学生设计实验更大的热情。又如要求学生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的反应来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水分子的组成。学生利用已学过的氢气实验室制法来设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设计好后立即付诸实验,并一举成功。

通过以上学生自己思考设计的实验,不仅巩固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挖掘探究性实验,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

探究性实验是先做实验,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变化的根源,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它是在“问题——实验——科学抽象——结论——应用”这样一个过程中体现的。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长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思路、创新观念,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有关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材中说的是:先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此实验只是验证这种方法能检验硫酸根离子,效果并不太好。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书,初步总结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然后分别在硫酸和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再加硝酸,白色沉淀同样不消失,硝酸银溶液并不存在硫酸根离子。这时,学生必然疑问顿生:为什么教材中方法不行?进而讲解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最简单的办法是先加盐酸,如果没有气体、沉淀生成,然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

这种通过推理概括来获得结论的探索性实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热情,增强了自信,激活了创新能力,其创新精神得到了升化。

3.加强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去影响学生,为学生起表率作用,让学生对一些演示实验、实验装置、操作也作合理的改革,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首先,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一些仪器进行改进或利用身边的物品来代替或自制实验器具。例如利用矿泉水瓶剪成条后折成槽形当成药匙,其使用性能明显比纸槽好;在做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实验时,要配制适用的肥皂水比较难控制,我就和学生一起使用洗洁精或洗发水来做实验,很容易吹出气泡;在做点燃不纯的氢气会发生爆炸的实验时,我直接利用装茶饮料的纸盒来做实验,先剪掉下面一部分,让它下端开口,然后收集氢气,接着在饮料口处点燃即可,此实验效果非常好;还有,在做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实验时,我直接用包装茶叶用的那种塑料密封袋代替纸袋来做实验,非常方便。

第4篇:演示实验论文范文

1、音美以感耳

语言的音美就是音乐美,而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押韵等方面。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古代近体诗中的格律诗等。节奏是诗歌的一个主要的特点,也是诗歌音乐美的体现。由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平仄规律等音乐因素,使得诗歌可以吟诵、可以歌唱,体现出自身的语音特点。如叶嘉莹先生说过:“吟诵重视的是声调跟韵律,而讲解所要注意的只是文法跟意义。”平仄的交替出现,使诗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押韵它本身也是节奏化的因素之一,反复出现,把不同的诗行粘成整体,加强诗歌整体节奏感。除此之外,诸如长短句的适当配合,也能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在整体上形成感人的音乐效果。所以,马雅可夫斯基说的:“节奏是诗的基本力量所在。”然而,在诗歌中,节奏蕴含着人的情感的发展变化,这样诗的音乐美也就得以体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语言美,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感受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如,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全诗象雄伟,感情炽烈,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句式长短错落,抑扬顿挫,那沉郁高亢的韵律美更有效地表达出蜀道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不但感受到诗歌的气势雄壮,而且感受到作者蕴含其中的对友人入蜀的关切以及自己对唐王朝政治前途的忧患。

2、形美以感目

汉语文字源于象形文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图画性表现得十分明显,虽然后来有些符号化,成为视觉符号,但表意性还是汉语文字的一大特点。《现代汉语》指出:“从内部结构看,汉字有其理据。”理据,就是汉字构成的道理、依据。我们都知道,在汉语的文字中,除了形象文字外,就是占大多数的会意、形声字,其字形的表意性也是明显的。因此,在语言上借助汉字形式和表意的特点,构成了语言的形式美。从古到今,文人都十分注重语言的运用方式,并形成美的形式。比如,叠词句、对偶句、排比句等。在此,我认为,鲁迅的“形美以感目”就是不但在词语(字)的选用上给人以形象感,而且在句子的运用上也给人以形象感。在文学作品中,句子要形成形象感就在符合形式美法则或规律的前提下,借助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以及词语的反常规的排列形式(如李白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所产生的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效果,虽不可理喻,但富有审美趣味)等。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中,“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大着朵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羞涩”)修辞手法给予星星以动态感,而且富于情韵,产生形象美。又如,北朝民歌《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作者通过对偶手法,形成对称美,产生一种均衡的视觉美感,而且提高了诗歌的意境美。这样不但使读者感悟出木兰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了无数次作战,立下了赫赫的战功而凯旋,而且感受到这样的语言形式匀称、简洁,内容丰富,音韵和谐。

第5篇:演示实验论文范文

2.设计相关实验验证科学假设。带教教师协同学生依据凋亡相关理论提出检测方法,学生自行设计相关实验验证假设,并论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重难点问题,完善设计方案,并最终确定实验的主要仪器(倒置荧光显微镜、凝胶电泳和成像系统)、流程和可能的结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实施的可行性。在给予必要的协作基础上,给学生留有积极思考的空间,注重训练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综合运用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3.按照预定实验设计方案验证科学假设。带教教师协同学生依据预定实验方案,对已经过小分子药处理的LL/2细胞凋亡进行初步检测。带教教师采用引导和提示形式参与实验过程,不过多干预学生的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中LL/2细胞DNA的提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是本实验的重难点,为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带领学生观看DNA提取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幻灯片,强化学生对该部分实验的操作规范化。

4.记录实验流程步骤,完成实验,撰写报告。带教教师从实验设计开始就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待实验完成获得结果后,协作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解释,最后撰写并提交报告。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流程步骤、结果的呈现形式、分析与讨论,旨在训练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养,同时体会整个实验过程的科学合理性与可行性,使其意识到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第6篇:演示实验论文范文

在初中化学实验演示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化学教师采用自己演示而学生观看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演示的过程当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其结果往往是教师演示过后学生单纯观看,无法理解进行实验演示的意义和实验的实际操作感受,对于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也无法进行深刻的记忆,这就导致了初中化学的实验演示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和突破.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教学时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克服教师演示而学生观看的不正确教学方式,教师应当在进行课堂设计和准备时预先准备课堂所需的实验器材,并且精心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问题的准备.在实验的各个环节都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参与热情,在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并且进行主动思考,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化学实验的规律,进而提高其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真正发挥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避免实验演示教学作用难以发挥的情况出现,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对于教学环节的衔接有积极作用,并且能够尽可能的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在观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调动思维,明确规范性操作的步骤,并且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中有关白磷自燃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合理的问题,使之能够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实验演示.例如物体的着火点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每一种物质的着火温度是否相同?白磷在低于40摄氏度时能否发生自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大量实验演示可以得出结论,即固体燃料的着火点与颗粒粗细、物体表面积等因素有关.

二、为学生创造实验演示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示范性的演示实验是十分必要并且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总是由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而学生观看的方式是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学生没有参与实际的演示实验操作的机会会限制其思维的发展,也不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结论,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总结实验技能,明确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和具体规则.学生被要求在独立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收获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态度并且做到实验操作规范.然而相当数量的初中化学教师处于安全性和其他因素的考虑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能够按照实验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条件,为学生创造进行实验演示的条件和机会.教师可以在进行规范性演示实验的操作时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具体内容与规范的实验操作,对实验器材和实验的目的进行详细的讲解,最后给学生提供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演示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进行实验的机会,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思维逻辑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氢气制取的有关实验演示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氧气制取实验原理与装置,并且要求个别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有关的实验演示,教师在旁边适时的给予指导,在学生出现步骤错误和操作失误时给出及时的提醒和纠正.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演示,提高教学有效性

尽管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实际实验水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能够在实验室中或者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也并不是所有化学实验都能够在学校的现有条件下进行.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往往采取仅仅讲解或者简单带过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对于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并不适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因此教师也只是口头讲解.出于这些原因,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充分进行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部分化学实验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实验过程,避免由于教师的简单讲解而造成的实验困惑.例如沪教版初中化学教学中浓硫酸的稀释实验演示以及工业炼铁等过程,以及其错误操作后会带来的后果以及对微观物质的认识等,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有关的实验演示,相关实验视频的播放不仅能够消除实验的危险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实验的了解,弥补了实验室无法进行演示实验的不足.同时,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演示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简单地把握实验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部分,多媒体能够通过声音、视频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多个感官,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与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在进行实验演示之前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与注意事项,使学生在掌握了实验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够提高其完成实验的准确性,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教学重点,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第7篇:演示实验论文范文

关键词:演示实验创新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加强实验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实验渗透着方法教育,对养成良好习惯,训练意志品质有积极作用,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易形成悬念,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探索知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演示实验的创新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研讨。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课堂上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再引导让学生去讨论解开雨后彩虹形成的这个谜。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在这里学习的就不仅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的根本方法——实验。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所以笔者认为,实验教学不仅局限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1、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案例一:在演示肥皂液薄膜的复色光干涉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出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时眼睛、薄膜、火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何?②为什么在肥皂薄膜上会出现反射像?③条纹有何特点?条纹的颜色排列是否有序?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要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以下是笔者设计的两个演示实验教学方案:

案例二:测电阻率实验,实验前让学生设计五种以上的实验方案,画出电路图,分析比较确定最佳方法。课堂上再讨论总结,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可有方法:

(1)安培表内接;

(2)安培表外接;

(3)两已知电阻和安培表;

(4)伏特表和已知电阻;

(5)两伏特表测---。

师生再共同分析各方法的利弊,选择最佳的方案。

案例三: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这个实验时,可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再来做一做周期与质量是否有关?我手中有两个小球,如何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下面是同学们想出的几个方法。

(a)同种材料的实心球,看体积大小。

(b)用手感觉一下。

(c)用天平称一下。

(d)让两小球碰撞一下就可知质量大小。

在上面四种方法中,提出第(d)种方法最为可贵。他将碰撞中的知识应用在两物质量比较中。真正达到了发散的要求。这正是微观世界中测质量的一种方法。

3、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笔者认为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4、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例如,学习反冲知识后,让学生自制火箭模型和反冲式水轮机模型。

5、重视方法的总结

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要进行归纳和总结。

案例四:在学习电阻的测量中,我们就应很好地总结,我们学过的电阻的测量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等等。下面是我们学过的常见的测电阻方法:

①欧姆表法:用欧姆表只能对电阻进行粗测,为进一步的精确测量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②替代法:可以是利用电流等效、也可以是利用电压等效.只要选用的电流表或电压表精度高,替代法测得的电阻值精度也高,而且不需要计算,可以直接读出数据。但必须有阻值可调的标准电阻.

③伏安法:伏安法的测量依据是欧姆定律,需要的基本测量仪器是电压表和电流表,但理论上无论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还是"内接法",系统误差都不可避免,要会分析什么情况下用哪种电路测量误差较小.

④比较法: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未知电阻如果跟已知阻值的标准电阻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就可以用比较法求出未知电阻.具体作法可以把二者并联,也可以把二者串联,由于串联电路电流相等,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跟电阻成正比,同样也可以用比较法测出未知电阻(在测电压表内阻时常用这种方法).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运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

三、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笔者认为新的评价观点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第8篇:演示实验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把比较优势看作是静态的、不变的,强调依据资源禀赋状况确立主导产业;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变动的,强调有选择地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实践中要立足现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创造动态比较优势,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比较优势的转换。

一、引言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把比较优势看作是静态的、不变的,包括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说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论。而近现代的比较优势论强调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的重点是扶持新兴的幼稚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比较优势的转换,把比较优势看成是动态的、变动的,更贴近国际贸易的现实。

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依据资源禀赋状况确立主导产业

(一)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是与绝对优势对应的概念。绝对优势建立在生产的绝对成本的比较上。如果一国生产单位数量的某种商品使用的资源绝对量较少或效率较高,那么它在这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例如巴西能以较低成本生产咖啡和香蕉,美国则能以较低成本生产飞机和紧密机床。因而,巴西在咖啡和香蕉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美国则在生产飞机和紧密机床上具有绝对优势。于是,各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他们很难生产的产品:加拿大需要进口咖啡,日本需要进口石油,科威特需要进口飞机等。

比较优势建立在生产活动的机会成本基础上。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该国在该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反之,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高于其他国家,则缺乏比较优势。作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比较优势原理的中心命题是:一个国家即便在每一种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它仍然会在某些领域享有相对比较优势;不仅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有可能通过交换增加福利,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同样可以通过贸易增加福利。

(二)传统比较优势理论

第一个说明不仅绝对优势而且比较优势也能成为贸易源泉的人,是19世纪早期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他在仅需要一种生产要素的假设条件下,用几个数字为例简要阐述了这一原理。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俄林在考虑多种要素作用的基础上,重新表述了比较优势原理,认为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要素稟赋。要素是对生产过程发生作用的各种有形、无形因素,如自然资源、知识资本、物质资本、土地、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等,要素稟赋则指一国(或地区)实际拥有的要素总量和结构。某种产品或行业的生产活动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它们能否比较密集地利用该国相对丰裕的要素,取决于它们生产的成本比例能否与该国结构相一致。越是能密集利用一国丰裕要素的生产项目,越具有比较优势;反之,越是需要密集投入一国相对丰裕要素的生产项目,则越是缺乏比较优势。

总之,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国家由于生产技术先进或要素稟赋丰裕而在某些产业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该国主要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就可以与别国取长补短,提高本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从全世界的角度看,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然后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则可以促进世界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全世界的福利水平。

三、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有选择地培育新的优势产业

(一)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实践上的缺陷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虽然有完美的逻辑体系,但理论本身存在如下缺陷:1.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模型是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构建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提出了挑战。2.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能力有限。二战后美国和德国的工业化发展历程,都不是遵循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发展起来的。3.比较优势法则是一个静态的理论。

无论是李嘉图提出的以劳动生产率为基础的相对优势理论还是赫克歇尔—俄林提出的以生产要素供给为基础禀赋理论,二者比较利益产生的前提均是各国的供给、生产条件不可改变,从而这种传统比较优势具有静态特征。比较优势是一国的天然禀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国的生产技术可能会进步,或者要素禀赋的积累会改变,那么原有的优势和劣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显然忽视了这些可能的变化。

在实践上,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在指导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时容易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因为在按照静态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技术水平低,其比较优势产品一般是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选择这样的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则很容易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即将本国经济锁定在低技术的专业化生产模式中,结果只能生产和出口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不仅受到发达国家的经济盘剥,并且被置于世界经济二等公民的地位,同时还面临产业竞争力无法持续发展的问题。

(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有选择地培育新的优势产业

目前,被广泛的接纳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基于未来发展战略的动态比较优势是需要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去培育的,或者政府的产业政策可以加速这一进程。典型的解释东亚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雁行模式”理论-日本为领头雁,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亚洲四小龙”则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雁行模式形成东亚区域内产业循环和连锁变化的机制,使东亚各国或地区产业不断向更高层次转换,带动经济的依次起飞和持续发展。以及后来的外贸优势转移学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均说明了一国比较优势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会随着世界经济形势转变,会随着一国要素禀赋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发生变化。就政策而言,动态比较优势观点表明:一国有可能通过适当的产业和贸易政策来改变其天然具有的比较优势,即比较优势不是外生的,而是内生的。“内生比较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选择专业生产某种产品,它可以在外生比较优势不存在时,内生地创造出原来没有的比较和绝对优势。如在一个原本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占比较优势的国家来说,其比较优势并非只能固定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通过扶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可以实现本国比较优势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从而改变本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因此,按照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一国应该着眼于未来有选择地去扶植和培育战略产业作为新的主导产业,树立新的比较优势,以保证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四、立足现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创造动态比较优势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在现代贸易格局下的发展和延续。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是一种“被动适应”的主张,强调一国应利用要素稟赋结构等天然形成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主导产业,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种“积极改变”的主张,强调一国从适应比较优势向创造比较优势,通过产业升级、学习积累等经济活动来培育本国新的比较优势,在更高级的产业领域形成产业国际竞争力。

在实践中我们也要看到,虽然遵循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是较为理想的产业政策选择,但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脱离现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去进行。尤其是在目前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飞速发展、世界生产资源有效整合的背景下,这为不同要素稟赋的国家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提供了契机。发展中国家只有在现阶段发挥静态比较优势,才能积累经济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然后通过将资金和技术用于培育未来战略产业,才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成功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

参考文献:

[1]胡昭玲.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M],2006,(3).

[2]林毅夫.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J].经济前言,2005(11).

第9篇:演示实验论文范文

    (5)目录

    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小4号仿宋。

    (6)正文文字:另起页。

    (7)论文标题:用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排列,上空一行;下标明年级、专业、作者,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四号楷体,居中排列;下空两行接正文。正文文字一般用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二)”,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1),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为避免与注释相互混淆,不可用“①”。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9)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统一为“①”,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定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某年第几期〈例如 : ①龚祥瑞:《论行政合理性原则》, 载《法学杂志》1987年第1期。);引用着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着作名称、出版者、某年第几版、页数 ( 例如:② [ 英 ] 威廉·韦德着:《行政法》,楚剑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年版,第5页。)。

    (10)附录

    项目名称为小四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空两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示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