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备管理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现代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企业要大量地使用先进的设备,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企业运行的效率。然而,也需要对这些先进的设备加以有效的管理,由于现代化企业的设备综合性较强,存在相互牵连的工序,内部结构复杂,因而,需要对企业的设备加以系统化的、程序化的管理,注重人机之间的协调。传统的事后维修型的设备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在生产运用中逐渐显露出其应用“短板”和劣势,由于原有的设备管理集中于维修领域,着眼于对设备的故障修复,而对设备的事先管理较为缺乏,显现出生产使用和管理的脱节现象,致使设备在生产使用中出现相互掣肘的现象,无法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和手段无法实现技术和经济的协调,无法用优化设备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协调关系,导致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降低。
2企业的设备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2.1企业设备的基础管理还较为欠缺
在企业之中,设备的台账还存在不够清晰的现象,一些企业并没有依照统一的设备资产编号加以登记和管理,对于设备的规格、投入日期、设备原值、安装位置、零部件等内容,缺乏完整而系统的登记和填写,使企业设备的基础资料出现缺失。在对企业设备的档案管理方面,对于重大设备的大修情况、改装情况、设备事故情况缺少详尽的记录,对于设备在改装之后的功能变化、原值增值状态没有全面的调整和分类,对于设备的各项技术经济数据如大修费、技术改造费、事故损失费、能源消耗等缺乏完整的记录,而这些技术经济数据是对设备进行资产评估和增值研究必不可少的资料依据和前提。
2.2设备资产的实物管理还存在欠缺
在企业之中还存在重生产、轻设备保养的意识,一些相关人员对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意识还较为薄弱,对于设备中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视而不见,对设备资产的实物形态管理意识还较差,如一些封存或停用的设备无人问津、使用设备的防护装置缺少详细认真的检查等,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导致不安全隐患增多。
2.3存在企业设备的价值管理不够完善的问题
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之中,对于设备的价值管理意识还较为薄弱,对设备的价值管理也存在不完整的地方,如将设备购置价值仅计入设备原值,而将运杂费及安装调试费纳入成本、未计入设备原值之中;固定资产折旧存在不完善之处;一些重大的设备缺少相应的投入和产出的原始数据,对于计算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存在不准确的现象。
2.4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升
在企业的设备管理领域之中,设备管理人员是重要的因素,然而由于企业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程度日益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显露出较低的现象,这使企业设备管理与人员素质之间出现突显的矛盾,需要加以关注和改善。
3强化企业设备管理创新,促使设备资产优化增值的措施
3.1提高认识,树立企业设备资产价值管理意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最大化的市场份额,设备管理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和内容。企业全体员工要提高认识,树立设备资产价值管理意识和设备资产实物形态管理意识,这也是实现企业优质高产、安全低耗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只有在观念转变的条件下,才能真正使企业的设备资产价值管理落到实处,达到认识上的新高度,从而适应现代化企业不断建构和发展的需求。
3.2注重企业设备管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在企业的设备管理之中,要注重设备管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必须首先从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入手,以相关的设备管理条例为基准,积极调动企业员工的设备管理主观能动性,提升设备管理的执行力。在对设备管理的过程中,注重设备检查相关的信息反馈,对于设备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整改,拟定相应的设备整改方案,从而实现设备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协调性。
3.3实现对企业设备的“四统一”管理
为了避免企业设备固定资产在日常管理中的损毁现象,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资产价值的贬损风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设备实施“四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购置、统一调剂、统一管理、统一报废,从而最大化的提升企业设备的使用效能,避免产能过剩的现象。(1)实现设备管理的统一购置。在对企业的设备管理过程中,首先即要实现对设备的统一购置,以最大化地节约资金投入,要以选型科学的理念,在设备购置的时候兼顾设备使用的先进性和通用性,不仅确保设备的生产使用,而且还可以实现设备零部配件的分拆通用,这样,就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的设备资产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2)实现设备管理的统一调剂。企业为了更好地管理设备资产,可以对设备加以合理的调剂使用,要减少企业无效占用的设备数量,最大程度地做好设备的灵活周转和使用,盘活存量资产,从而实现对设备资产的优化配置,避免设备积压和闲置的现象,较好地增加设备的使用效率。(3)实现设备的统一化管理。企业可以建立设备管理数据库,用良好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设备的静态数据向动态数据管理的转变,在科学化、数字化的管理理念之下,设置企业设备的无线定位系统,实现设备的远程实时监控,确保设备的动态化、高效管理。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掌控之下,可以清晰地夯实企业的设备资产数量和质量,对于盘盈、盘亏的资产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妥善的处置,从而确保设备资产的账实、账证相符。(4)实现设备的统一报废。对于企业需要报废的设备可以进行整体拆分,将可以继续留用的零部件加以保管和继续使用,将损坏尚可修复的零部件加以回收利用,将无法恢复的零部件可以采用“以旧换新”的方式,加以置换。从而,合理地利用好企业的报废设备资产,最大化地实现企业设备的增值使用。(5)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的需要。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公司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直接管理企业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国有企业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必须按照公司治理规则,以管资本为主明确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责定位,保障国有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坚力量。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切实落实反腐倡廉“两个责任”。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部门和岗位的监督。
3.4全面提升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设备管理人员要提升自己的设备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增强自身的信息化素养,要对企业的先进设备进行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要进行素质化培训,以扭转与现代企业设备管理不相适宜的局面。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企业向市场进军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资产总量和设备资产的状态要了然于胸,要重视现有的企业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高企业全员的认识,树立科学管理、规范化管理的意识,对企业的设备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优化配置,确保设备资产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最大化地降低企业设备资产的成本,提升其保值和增值的功能,为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打下基础。
作者:孟宪彬 单位:中铁一局集团物资工贸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梁立志.设备资产报废更新模型的探索研究——以某大型煤企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5(36).
[2]徐磊.设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公伯峡水电站中的应用[J].青海电力,2010(3).
关键词:精益管理;设备管理;检查保养;维护维修;技术改造
中图分类号:tu713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丰田公司以“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的管理模式登上世界管理舞台,这种“以需求拉动生产过程, 减少和杜绝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或者浪费,合理设计产品价值构成,满足客户价值的同时创造股东价值”的模式征服了管理界,推动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巨大进步。
2 设备精益管理
精益生产理论被提出后,逐步延伸至企业各项管理业务,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以最小的资源(时间、人财物)的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敏捷响应市场变化,为客户及时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这被称作“精益管理”。以此类推,将精益思维运用于设备管理活动,当属设备精益管理的创新实践,主要内容是:帮助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精准、高效地计划执行企业在设备的检查保养、维护维修、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浪费、节约成本等。就笔者所在的港口企业为例,港口设备的有效管理在促进港口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保证投资效益顺利实现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港口企业应在设备的管理上迅速转变观念和机制,逐步建立创新环境下的专业队伍及其管理体系。因此,设备的精益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3 港口设备的特性
3.1 使用环境多变
港口设备多为露天作业,随着货物种类的不同,其作业环境也随之变化,对其性能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有的需要耐酸耐腐蚀,有的需要耐压耐撞击等。
3.2 自动化程度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不断创新,已很好地解决了生产中面对的很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港口设备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能够更好地满足生产需要。许多设备都有状态检测、故障预警等装置,随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为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提供保障。
3.3 更新改造加快
随着各港口建设投入的加大,装卸设备等得到不断更新,即使原有的老设备也处于不断的技术改进、改造中,以适应不同货种作业的需要。
3.4 知识需求激增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港口设备的种类更加齐全,结构更加复杂,对人员知识的也有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不仅要懂得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而且还要学会一般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技术人员的良好技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很好地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设备的损坏,缩短设备维修时间和周期,降低维修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上述港口设备的复杂特性对港口设备精益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4 港口设备精益管理的作用
4.1 能够减少港口设备的费用,节约技术改造的投资,充分发挥港口设备的潜力。
在港口设备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尽早考虑设施未来的使用、检查保养等工作,必将对港口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港口设备的检查保养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设备状况的鉴定、维护维修的时机和方案的确定,无不影响着港口设备的使用成本,影响着港口生产的经济效益。
4.2 保证港口设备的合理使用
港口设备是按照港口生产的一定要求而设计建造的,其使用必须以设计的限定条件为基础,并按照设计的泊位水深、靠泊船只的吨位、码头堆场的承载能力而使用。如果超标、超载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计算复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所以港口设备的精益管理可以规范设备使用者的行为,同时为港口生产提供有效的帮助。
4.3 在保证装卸生产安全可靠实现的基础上,延长港口设备的使用寿命
港口设备的使用年限较长,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不仅要受长期风浪、泥沙、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影响,而且要接受港口生产长期复杂多变的
使用条件的影响。港口设备的损伤和隐患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可变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不仅能对港口的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而且会使员工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
5 设备精益管理的三部曲
设备精益管理基本上是围绕检查保养、维护维修、技术改造这三个方面进行的。其中,检查保养主要结合设备的性能和工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出其保养期限,并配合码头生产的状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和保养,在设备正常出勤、设备保养成本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维护维修主要是在保证装卸生产安全可靠实现的基础上,通过维护维修的手段延长港口设备的使用寿命;技术改造主要是改进设备出厂时所存在的缺陷,或不适合本企业现场的工况进行的技术升级,从而降低设备的潜在故障,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6 港口设备精益管理的执行
6.1 明确管理责任,制定管理目标
结合公司年度、季度和月度的生产状况以及设备的当前状况,通过对大宗项目或设备的测算,定额、有步骤地进行拆解,在确保安全生产和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相关维护维修或技术改造的进度,力求在相关的预测生产量内达到所希望达到的精益管理目的,在此方面做到事前有计划。如笔者所在的公司现有980g型装载机17台,部分机车已运行11余年,运行台时部分已超6300小时,主要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举升部位,高压泵内部机件、各种阀磨损严重,机具泵、串联泵频繁出现故障,各部举升缸,转向缸、翻转油缸渗油,各部位轴销孔磨损严重,旷量较大,线束老化、腐蚀,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为保证公司机车安全运行,我们对现有的980g型装载机的技术性能开展了全面的技术普查和评估工作,根据设备的状态监测及解体分析,确定每台装载机的维修部位。针对机车技术状况,制定了详实可行预防的维修计划,逐台进行技术性能恢复工作,从而保证了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运行安全。
同时根据该设备主要支出的成本项目,我们从宏观上进行拆解细分为主要控制节点,并逐一落实到责任人,并要求相关责任人做到:(1)确认并跟进设备的最低存量。(2)及时做计划采购,并跟进设备的到位状况。(3)分析相关的功能价格比,并建议企业或部门更换相关品牌和供应商,建立设备优化组合的基础数据库。
通过对管理目标中的年度预算和对设备当前状况的分析,成立专项管理或技术攻关小组。如针对我公司牵引车及半挂车的轮胎进行分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转变思维模式,将原装轮胎在磨损到达一定程度时,提前将其拆下,送至专业厂家进行翻新处理,并结合轮胎的使用和所能承受的压力,制定出相关的更换标准,如冬天在使用翻新胎上可适当多用油,且时间可相对延长些,而在夏天则多用原装轮胎,而时间相对减少,同时在监管方面加大力度。
6.2 健全基础管理,提高设备质量
结合本企业的作业要求自上而下的建立设备管理网络,明确职责。严格设备使用的抽检、监察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对出现的违章操作绝不能放过。在使用方面要坚持“定人定机”制度,使得设备的“管、用、养、修、查”均有专人负责。
加强技术人员的教育学习,让其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便于正常使用设备。结合港口设备露天使用的特性,还要做好现场作业的协调工作,使现场调度员等岗位人员时刻注意设备作业动态,在环境恶劣时更为重要。
加强设备出现场前的检查工作,不能让设备带病作业。建立健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制定月修、季修的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这样在一线设备出现故障时,作业的后续有保障,同时也给抢修故障设备争取了时间,更能保证修理质量。
6.3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设备效率
有意识的增加某些专项检查,如对重点部位、重点机构在检查保养方面,将保养和检查的时间缩短,并增加相关的检查项目,如将发动机、刹车系统的检查和检测时间缩短,同时增加了金属结构件及焊缝的专项检查。如笔者所在的公司门机(40t)2012年使用率高达79.86%, 40吨门机已运行12年。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设备运行状况也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甚至出现了钢结构开裂,给设备运行带来了极在的运行风险。为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我们组织开展了月度门机钢结构专项检查工作,对各门机钢结构的状况进行持续跟踪,对存在的隐患早发现、早解决,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为公司
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设备的及时保养对延长其使用寿命是十分必要的,切不可只顾生产而忽视保养工作。因为保养能消除设备隐患,若不及时有效保养,往往会使机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事故。这样既增加了维修成本,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笔者所在的公司在设备管理上极积推行设备的主动维护工作,通过推行设备的主动维护工作,延迟失效发生,减少维修,最大限度减少停机,达到相对成本较低的一种维护方式。通过设备主动维护在设备正常运行阶段尽可能地避免维修,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大修理间隔,大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运,使设备的维修成本会大大降低。
对设备的技术改造,这是提高设备使用率和出勤率中重要的一环,也是精益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它的主要是通过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出勤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6.4 系统管理观念,加强现场管控
对于设备精益管理,我们不应理解为节省成本就是精益管理,这只是设备精益管理的初级阶段。我们应理解为是寻找某个平衡点,这就要求管理者有个全局的观念。设备精益管理有其特殊性,它与设备的“管、用、养、修、查”密不可分,之前所提的精益管理,缺少了“用”这一环节。作为技术管理部门,我们在“用”这一方面可以起到监管作用,如设备在满足生产的前题下,少出一台设备,其维修保养就可少做一次,相应的机件或零部件帮命就能相应的延长,油耗支出就少,发动机的大修时间相应延长,精益管理的目的显而易见。如可以针对堆高机在单位时间内的装卸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合理和不合理之处,对操作部门进行建议,同时对为数众多的牵引车辆的监管也是如此。
结语
设备精益管理是一门综合技术,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其发展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财务、流程、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需要从各个控制节点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展开分析研究,就能达到精益管理之目的。我们必须及时总结,不断探索,推动港口设备精益管理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设备在港口装卸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作业效率,增强港口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旭杰,陈昌斌.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3).
[2]陈海霞,董洪伟.浅谈港口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港口科技,2009(5).
关键词: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创新
前言
目前,很多煤矿企业已建立了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但是,由于煤炭行业不断发生因机电设备管理出现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故,给国家、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经过自上而下的一系列整顿,煤矿领导责任制越来越明确,煤矿对机电设备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也不断加大。所有这些,充分表明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摆在从事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一项重大课题。
1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状
1.1 机电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很多煤矿的机电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很多煤矿中老绞车、老的防爆高压开关、未更换的非阻燃胶带、老主扇等数量很多。这些设备中,主提升机单线制动,高压开关保护不全,主扇满足不了矿井风量负压的要求,存在隐患很多,加之这些年对设备的技术测定不及时,测试手段落后,对存在的问题难以发现,事故隐患不少。
1.2 机电技术力量薄弱
煤矿因自然条件差,不安全因素较多,因而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不愿进入煤矿企业。加上大部分煤矿认为机电工属于辅职业,不加重视,不提待遇,造成机电人员思想情绪波动较大,一些技术人才纷纷跳槽,人才极为缺乏。
1.3 管理理念落后
现在很多煤矿领导对机电设备重视不够,只注重产量,没有突出机电设备作为现代化煤矿生产的重要性。把机电管理部门看作是一个辅助生产工区,淡化部门职责,管理制度不完善,有时落实不到位;机电管理人员无实际职权,仅应付当前的生产。
2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创新与实践
当前我国煤矿机电设备还停留在预防与现场维修相结合,还没有实现免维修,零事故,但我们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者们在大量的实践工作中,结合实际总结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经验,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这些工作方法和现场维修经验是广大煤矿机电设备维修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2.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规范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行为,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在进行机电设备管理时做到有章可循、严格贯彻执行。推进班组管理制度化。我们机修厂始终把班组的制度化管理作为促进自主管理的基础,结合我矿班队建设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全厂的《工资分配方案》、《内部市场管理办法》、《四级市场价格》等进行修订完善,严格测算,做到指标量化,把车间的工作实际情况和各项工作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安全生产指标完成情况和车间绩效考核挂钩,严肃执行考核过程,严格兑现考核结果,形成奖罚分明的考核体系。
2.2 加强安全班级建设
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稳固班组安全根基,我厂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杜绝“三违”行为。在生产中,严格执行各工种操作规程,深度强化班组执行力,全面落实“岗位明白卡”制度,安全生产记录、各工艺参数,力求出厂产品达到合格率100%;同时为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各班组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督促检查、分析讲评,充分利用班前会上的安全经验分享、安全宣讲,班上的每日一题等活动,宣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员工警惕性,为了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从上班开始,厂要求班长除了要求员工劳保穿戴规整外,还要细心留意每个员工的情绪,如果哪个员工情绪低落,班长就会主动上前和他聊天,了解员工家里实际情况,稳定员工情绪,作好思想疏导工作,稳定生产。
2.3 修旧利废,推进成本控制
2013年在全厂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工作,认真分析各班组生产各环节修旧利废、节能降耗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各班组也在自己的工种领域做了大量的修旧利废工作。
首先,在设备维修上狠抓成本管理,做好设备维护和后勤保障工作
加强设备配件的鉴定过程,设备上井分解后,由班长、技术员强化现场跟踪,对设备零部件的损坏程度进行鉴定,讨论后,对能修复的即修,以最大限度减少新材料的投入,真正实现生产上的节能降耗。如:如机修厂针对气动注浆泵其重要部件气源三联处理损坏率较高,买新的更换一次需要1600多元。对其分解后修理每次仅需成本300多元,这样一次就节约了1300余元;随着锚杆钻机老龄化、数量少等实际困难,风动班组在部件改造加工上下功夫,在确保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对于损坏部件如锚杆机底座通过扩孔攻丝、自制加工、分类配装等方式,降低维修费用,做到降本增效等等。
其次,挖掘增效空间,加大废旧钢材再利用
相比去年卖废铁1290吨,2013年我厂加大对废旧钢材再利用,至今未对废铁进行出售。所有的废旧材料在我们员工眼里都是宝贝,在对废料厂废旧物资分割、拆解的后,按照各车间班组的实际工作需求,把能够再次复用的U形钢、工字钢、铁皮、钢板、扁铁等进行二次复用。如:对弯曲工字钢利用工字钢校直机进行修复加工,重新校直后继续投入使用;对闲置的小规格的2.4工字钢腿进行焊接加长,变成生产使用的2.6米工字钢腿、3.2米工字钢梁,有效杜绝了工字钢闲置、占用场地的浪费现象;利用边角料加工成皮带过桥、防火沙箱、道夹板等等,最大的减少原材料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2.4 大力提倡技术创新、降本增效
(1)为了节省W钢带的外购资金,保证钢带的修复质量,机修厂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原先淘汰的工字钢较直机进行改造,制作一台W型钢带修复机,加工出一套W型钢带专用模具,对变形的W形钢带在机上通过模具压制进行矫正变形,100%修复好,通过该修复机压制出的钢带完全符合再使用的标准要求,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矿节省外购资金约36万元。
(2)由于原校直机只能校直工字钢,造成大量可用的弯轨道钢闲置,为充分利用旧轨道钢,支护车间组织人员在原校直机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耙矸机电机改造成校直机液压动力系统,并加装了自制校直模具,自制了一台轨道校直机。
(3)对于设备的一些配套零部件能自制加工的绝不外购,如132KW无极绳绞车的拐弯装置、外购需2000元/个,我厂自制加工了14个,节省外购费用2.8万元,同时对于像皮带机的滚筒座、机尾支架、舌板分链器等零部件,能自制的绝不外购。
(4)对注浆泵进气管的改进。在维修过程中发现气动注浆泵的进气管与二联体易损毁,通过员工不断的摸索,将直角接头改为U型接头,缩短进气管至合适长度,再将其与二联体联接,改进后结构紧凑,有效的防止了运输及使用过程中进气管和二联体与其他物件刮擦。
(5)自制硅整流充电机接线板。一年前升井的硅整流充电机经解体后发现接线板发黑烧坏,多次申报计划都无法从市场购进配件,在这种情况下,电工师傅利用自己的钻研特长,以烧坏的接线板为模板,测量其外形尺寸及走线方式,用胶木板钻眼自制加工接线板,经过不断的安装调试,让闲置已久的硅整流充电机重新工作。
3 结束语
实践证明,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的标准化创新管理能消除机电设备事故隐患,有利于促进煤矿安全生产,还能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系统可靠高效地运行,为煤矿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变传统单一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将先进的维修思想和技术应用到设备维修管理中,可以给设备维修管理带来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王全效.简析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企业管理与科技报,2009(9).
(昆明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昆明 650021)
(Kunming Academy of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Kunming 650021,China)
摘要: 本文分析了信息背景下我国社会管理创新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信息化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China´s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o perfect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关键词 : 信息化;社会管理;对策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social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202-02
1 信息化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利条件
首先我国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而且在某些领域我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拓展了信息技术的社会应用;其次我国也加强了对人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了人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具有通过应用网络了解各种信息的技能,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每个生活细节中,并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最后信息技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比如网络购物的出现,就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最终产物,它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大大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基于信息技术降低了人们的工作成本支出,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的缓解人工劳动的局面。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社会管理与服务提供了发展与转变空间,为社会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
2 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社会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社会管理创新的信息化成效 信息化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信息化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了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比如通过构建数字化的城市管理平台,通过网络系统就可以随时掌握社会动态信息;其次提升了统筹城乡发展水平,有效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通过为农村地区安装电话、网络等指导农村经济发展,了解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农村进行社会管理。
2.2 信息化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2.2.1 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公共资源共享性差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员专业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政府部门开发信息资源的力度不够,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信息资源透明度不高,基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政府部门不愿意公开相应的信息,影响人们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与评价,以最近网络中出现的“多地车主向31市申请公开停车收费依据及钱款去向”为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给与不答复或者模糊回答的方式应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政府信息需求的要求;二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些基础部门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手工工作模式,比如对当地居民信息的登记管理仍然是采取手写记录,纸质档案保存的形式,这样的方式存在主要是因为我国对基层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
2.2.2 政府工作人员的水平与业务能力障碍 造成政府部门缺乏信息化社会管理创新意识缺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政府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与应用能力不足产生的:首先政府工作人员认为信息化工作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将自己的工作暴露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中,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益,甚至一些政府管理者为了获取灰色收入而不愿意进行信息化建设;其次对信息化产生的价值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一些人员却意识不到信息化的社会价值;最后政府工作人员存在懒政现象,他们安于现状不愿意学习信息化知识。
2.2.3 安全问题 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做好安全问题是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安全问题,做好安全问题,基于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职能,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渠道窃取国家重要机密或者给政府部门制造消极的影响。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专业的人员与技能,因此在信息安全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3 完善信息化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对策
3.1 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综合数据平台 政府机构要紧紧围绕创新管理模式,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原则,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一是要站在全局角度对社会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论证,认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并且落实工作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具体的人,从而形成科学的社会管理组织架构;二是大力构建信息技术设备,实现“省、市、县(区)、街道(农村)”的四级联网,并针对当前社会基础信息与上级信息对接不畅的问题,要积极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实现资源间的相互传输;三是扩大政府资源的共享,避免出现资源的充分建设。当前社会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网格化”管理,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实现大数据的集中管理,有效解决重复建设的社会管理模式。
3.2 实现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完善互动沟通渠道 随着人们应用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网民数量逐渐递增,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度,通过公开信息不仅可以缓解民政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人们对政府工作的误解,还可以实现公民参政问政,提高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并且为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提高政府公众决策的科学性与利民性。具体措施:一是推行电子政务。政府部门要大力构建“网络政务大厅”,实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站式办理,提高为民服务的效益,比如内蒙古通过构建社区综合服务系统,实现了政府多职能业务事项集中到社区便民服务站办理,扩大社区的代办事项,大大获得群众的赞许;二是拓展信息化的应用范围。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开展党务信息网上公开、项目投资网上公开、群众诉求网络上访等,实现社会管理的网络化管理。
3.3 健全信息网络安全防范,提升社会管理效率 基于当前政府信息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政府部门要从加强信息安全环节入手,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制度方式构建文明、健康的虚拟社会,首先要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制定完善的网络发展规划,营造良好的网络使用氛围,整个社会要充分以“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为契机,打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其次要加强对政务信息安全监管中心的建设,对于涉及到国计民生的社会基础信息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评估,并且提高安全监管部门的设备与技术,防止被不法分子所侵入破坏;最后多渠道培养懂信息化技术的社会管理人才。高校要加强对社会管理专业人才的信息化教育,提高他们应用信息化进行社会管理的技能,同时政府部门在招录公务员时也要加强对其信息化技术水平的考核,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要侧重考量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4 建设法治政府 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依法治国,构建法制政府,因为法制政府是实现政府电子化的制度保障,法治政府的构建促使政府遵行法律规范,抑制政府权力使用的任意性,减少人治的盲目性,增强公共决策的理性。首先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增强政府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在观念上形成行政决策法律责任意识;其次完我国现代行政决策的法律责任制,进一步制订完善法律、法规,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有关原则相一致,使公共权力的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即由政策作为向程序作为转化;最后要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结合不同岗位性质,加强公务员的技术要求,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潇辰.信息化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创新[J].唯实(现代管理),2012(11).
关键词:企业机械设备;设备综合管理;设备隐患排查;清洁生产;设备再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4-0124-03
山东省北墅监狱所属的北墅生建钢管厂属国有大型二级企业,近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年产各类型无缝钢管由1.2万吨提高至2.5万吨,创造产值由5千万元提升至1.35亿余元。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环节的设备管理工作,也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优化和创新。通过深化设备综合管理,建立一套符合生产实际、规范运行的设备管理体系,既发挥了设备效能,又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下是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深化设备综合管理的试论:
1强化责任、完善制度,深入开展贯标工作,夯实设备综合管理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建立长效的管理制度是提升设备综合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1.1强化全员责任意识,重视设备管理工作
企业决策者从一开始就必须明确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组织并建立符合实际的设备管理制度架构,以自身为先导推动设备管理意识的培养,强化全员设备管理责任意识,才能为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开端。例如笔者所在的钢管厂,企业领导将强化设备管理放在生产管理工作重要位置,建立了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网络,落实各级管理责任,进一步深化了设备综合管理根基。
1.2完善设备管理制度,确立规范化设备管理模式
制度是行为的指导和约束,为了规范员工对设备操作和维护的规范性,必须首先建立客观、科学、涵盖全面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例如笔者钢管厂结合生产实际和下一步发展需要,重新修订完善了18项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涵盖了计划编制、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护、修理、调拨、闲置、报废等设备管理全过程,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使设备管理有制度、实施有记录、问题有整改、处理有结果,形成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设备运行管理模式。
1.3开展贯标工作,引入先进管理理念
笔者企业从1998年按照ISO9001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以来,明确了设备管理要素,顺利通过了中国质量协会认证。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调整,又于2009年通过了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2010年通过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按照安全认证的要求对设备综合管理进一步规范,增加并完善了重大危险源、重点设备、特种设备的管理环节;结合6S管理理念,增强了设备运转、维护的规范性,为企业扩大产能提供了设备
保障。
2强化现场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
2.1建立监管考核机制,强化各项设备制度的落实
对企业而言,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深入落实,只是隔靴搔痒则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管理现状。故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建立相关监管考核机制,强化各项制度的落实。例如钢管厂在建立了完善的设备制度后,组织员工深入学习;同时,管理人员不定时巡查,对员工操作、设备保养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奖优罚劣,确保了各项制度的落实。此套监管机制运行以来,设备停机率由7.5%降至1.2%,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成效。
2.2深化设备日常管理,力争实现设备“零故障”
设备的日常管理是设备综合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实现设备的“零故障”始终是企业追求的管理目标之一,对于保证生产稳定,降低维修费用以及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推行设备“零故障”管理,就必须创新设备的日常管理,将传统以“修”为主过渡到以“管”为主。笔者钢管厂主要采取了如下的做法:第一,推行岗位人员的“日保”、“定保”标准化操作。第二,强化设备的点检管理,提高员工的点检技能,并提出“八定”制度,即“定人、定点、定周期、定标准、定点检计划表、定记录、定点检工作流程和定点检业务流程”;运用巡检卡进一步明确巡检内容、巡检标准、巡检时间和巡检责任人,做到分工明确、协作密切、责任落实,使点巡检切实起到预防预报的作用。第三,制定符合实际的定修模式,变事后维修为主动维护,以点检结论为依据,明确定修内容、责任和要求;同时确保定修措施及时、到位,定修完成后,及时组织人员对定修效果验收,形成PDCA良性循环。
通过以上对策,笔者钢管厂正逐步向“零故障”目标迈进,提高了设备运转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3积极开展设备隐患排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转
员工结合自身操作经验,对设备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并将相关情况报告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迅速展开设备检查和维护,同时做好相关隐患整改和验证记录,实现了隐患排查的全过程管理。2011年,企业发现并整改隐患50余处,其中涉及重点设备、高空设备、厂房设施的隐患12处,消除了设备的安全隐患,增强了设备管理的安全性。
2.4强化人员培训,提高整体操作水平
设备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基础管理,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是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陆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活动,组织员工学习了“6S”管理和各项设备及安全管理制度,培养员工遵规守纪意识;组织技能培训,进一步了解设备性能,提升素养水平;组织学习机械、供电及消防安全等多方面知识,促进了机械电气的标准化作业,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通过培训,员工素质进一步提高,使用维护设备进一步规范。
3利用创新思维,通过技术改进提高主要设备性能
企业生产能力,主要受制于主要设备性能,以创新理论为指导,开展技术革新,寻找设备改进方向,保证改进效果,才能实现主要设备性能的提升。例如笔者2011年度在对60型二辊斜轧穿孔机改进过程中,发现由于设备原有设计上的不足,前进角较小(8°),导致该设备轧制速度慢(17.6m/分),最大穿孔能力仅为2万吨/年。为了抢抓市场机遇,提高产量,企业在不增加设备的前提下,对设备进行技术改进。笔者从无缝钢管轧制理论出发,参照国内外先进技术,创新实践,经过验证,最终确定了增大轧辊前进角(由8°提高到10°)减小轧辊入口锥角(由3°降低到2°30′)的改进方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穿孔机轧制速度提高15%(达到20m/分),穿轧班产量提高20%(该项技术公关课题荣获2012年山东省监狱管理局QC成果一等奖,以笔者为组长的QC小组获司法部优秀班组)。提高了成品钢管产量,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4更新设备架构,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指导思想,建筑业管理已逐渐由粗放的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安全管理观念也应由传统的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转变,树立尊重人的生命、关爱人的生命、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强调人性化生产与服务的新观念。
2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
企业的安全不仅仅是靠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把安全生产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这有利于整体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水平。比如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
3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探索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企业负责、行业管理、政府监察、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强调企业负责制是安全管理的核心,但这远远不够,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创新。
1)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高效、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
打破行业利益、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及地方垄断的影响,规避因人设置部门或岗位,导致职责不清、管理交叉、管理多头的不良现象。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非政府机构的作用,强化监理机构的作用。
当前,监理更多的是对质量、进度、投资的控制,对安全管理基本流于形式,今后应将安全管理结果作为监理工程师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对发生的事故承担监理责任。
3)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当前较为突出的两大问题
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问题即“包工头”的问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问题即“农民工”问题。
4)完善保障制度,建筑行业是事故高发行业之一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转移,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既是对操作人员的有效保障也是对企业的有效保障,可与保险企业进行研究,探索出更加符合建筑行业的意外保险险种,让事故受害者或家属的后期生活有可靠保障。
5)实施安全员岗位津贴办法。
为吸引和鼓励优秀的安全管理人员,充实现场安全管理队伍,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可推广如下激励措施:企业设置安全总监岗位,享受副总工程师级别待遇;实施安全工程师和安全管理员岗位津贴;对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的人员注册成功后一次性给予奖励,每月另行补贴,优先给予职位晋升和优先享受公司相关福利政策等;驻项目安全管理员给予岗位津贴,坚持以岗定补,人员离岗补贴取消。
6)推行安全违章、违纪人员信息通报亲属制度。
建筑施工中除自然灾害事故外,绝大部分属于人为事故,“三违”行为是引发事故源头,从源头治理防范事故发生是安全管理的目标,利用亲属的力量治理违章是全员安全管理的进一步扩张和深入,可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对于首次违章、违纪的人员给予制止和纠正,对屡教不改的,将违章照片附在给亲属的通报信中,分析讲解其违章、违规的危险性,让亲属感觉到其行为的严重性,充分发挥亲属的作用,共同帮助违章、违纪人员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和改正,亲属的规劝和做思想工作效果往往要比其领导、同事做工作效果好得多。安全违章、违规人员信息通报亲属制度明确了施工人员在工作中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分清了安全事故责任人。
7)利用高科技设备来提升设备本质安全和辅助安全的管理。
由于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或降低成本而忽视了安全生产,不顾设计规范要求、不加强施工作业过程安全控制,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传统的监督方法主要依靠安全管理人员深入现场进行检查,因受安全管理人员经验及安全管理人员数量直接影响其安全管理最终的效果不佳,这种传统方式已无法满足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需要。因此,安全管理除了在技术系统、管理体系上下功夫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外,还应利用高科技设备来提升设备本质安全和辅助安全的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整体水平。近几年来,各施工企业、科研单位通过不断的努力,在提升产品本质性安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下所列是科技产品与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有机的结合,提高了设备安全性、可靠性,防止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典型的成功案例。
4施工电梯楼层呼叫器的应用
从事建筑施工的人员应该还记得,几年前电梯口的人员通过喊话或敲打架子管等最原始的方式告知司机有人上或下需要电梯,如果楼层超过10层司机便无法判定或听不到,工人有时用钢筋头等敲打施工电梯平台钢管或伸头探望,若重心偏移稍不留神就会坠落,此类事故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施工电梯楼层呼叫器是在每一楼层安装呼叫器,驾驶室安装接收器,当某层有楼层呼叫时,楼层呼叫显示器上显示对应的楼层号码,并有语音播报楼层号,司机根据楼层显示及语音提示可以快速进行应答操作。无锡国金中心、广西帝王大厦等项目运用该产品既提高了施工电梯的工作效率,又从源头上减少了安全隐患,从根本上解决了施工电梯司机与各楼层拟乘坐人员的有效沟通,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了上述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安全。
5施工升降机超员视频监控仪的应用
项目的施工电梯笼内外一般都挂设有限制人员数量的限载牌,但在上下班时工人总是争先恐后的往里面挤,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没有专门管理者维持,为争抢电梯引发斗殴事件也时有发生。近年来偶有电梯因超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其受害人数多、危害程度极大。安装单位法人代表、电梯安装人员,工程项目负责人等也被追究刑事责任。施工升降机超员视频监控仪是采用在施工升降机轿厢内安装智能视频分析设备,当人员进入电梯轿厢内时,系统自动采集人员信息,并开始统计人数信息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当数量超过系统设定数值时,系统报警并联动控制施工升降机的运行;当数量恢复到设定值之内后系统解除报警,施工升降机运行。其智能化、可靠性高,易于安装,便于集成,适合任何光线环境使用。
6遥控控制系统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应用
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中逐步取代传统落地式脚手架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采用遥控操作系统下达升(降)指令,该系统工作原理类似用电视遥控器站在远处实施换台一样,该技术的使用可规避操作人员必须站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置身于危险性较大的工作环境进行操作,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长沙万达广场项目、沈阳乐天广场、北京燕翔饭店、南昌地铁大厦项目等数百个项目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b荷载重量保护系统重量传感器将该机位的重量信号传输至分控器,分控器将该信号进行处理显示,并判断是否过载或失载,出现过载或失载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并将报警信号传送至主控箱,控制主控箱发出相应的报警指示,并控制设备继续运转。荷载重量保护系统是一种主动安全的控制系统,在北京通州万达项目、上海世纪汇、南京浦东大厦项目、浙江舟山港航大厦项目、深圳万科水径项目、齐齐哈尔鑫海家园项目、新疆南湖纸业项目等数百个项目的投入使用,有效避免了超载或失载过大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避免了人员观察不到的异常情况对升降过程的影响,将架体升降过程的异常情况由人员被动发现状态向主动检测设备异常并处理状态转变。规避完全依赖人工操作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切实保证安全。从而保护架体免受故障的损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8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近几十年来,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信息化技术与工程设备、设施的有效结合提升了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并在安全监控、安全预警、事故预防、安全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所列举的几个科技产品与特种设备有机结合提升了设备本质安全的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了科技对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已成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的安全工程信息化进程与国外相比还比较落后,还存在安全管理信息在安全管理中尚未形成各层次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安全信息化人才缺乏、安全工程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较少等诸多因素,导致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不高的状况,与国外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相差较大。未来智能仪发展空间巨大,应向微型化、多功能化、人工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不断深入研究,使其广泛应用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之外的其他各领域。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除完善制度、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等规范人员行为、提升产品本质安全性、提高防控能力和预警信息外,还应根据各地域特点、文化风俗等方面因地制宜打破常规地进行创新发展,比如,从安全保险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寻找非常适合建筑施工行业特点的保险险种,有效地分散、转移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风险。
9结语
1.医院医疗器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1.1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收集效率不高
目前,大部分医院对纳入医疗器械档案管理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和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也没有制定统一的立卷归档制度,各医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在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另外,目前在医院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尚未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致使档案收集效率不高,档案不齐全。
1.2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利用率较低
对档案管理方面的认识还较淡薄,认为医疗器械档案工作可有可无,有些医院领导认为器械档案临时所需,只注重医院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医院发展的连续性和医疗设备资料的完整性,致使器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导致档案利用率不高。
1.3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在医院管理中,只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尚未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纳入计划和要求,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出身较少,知识面较窄、学历偏低,甚至于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是从别的岗位转调过来的,且平时档案管理人员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致使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缺乏创新和活力。
1.4档案管理分散,不利于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医院行业管理的要求,医院医疗器械档案室一般只管理设备采买、招投标文书管理等,而器械档案的使用及采买后的论证管理资料等在各个科室分散管理,形成了多部门管理医疗器械档案的格局,不利于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2.实现医院医疗器械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途径
2.1建立完善的管理架构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一个支脉,它的整个管理经络与档案管理是相辅相成的。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架构,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由专职档案、兼职档案管理岗位的档案管理体系。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的三级管理网络,并设专人负责。
2.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要求,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定岗、定职、定责、定编,把岗位责任制真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定期召开有关档案管理人员会议,明确工作内容、目标及岗位责任制。修订和完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档案管理培训学习会,并将岗位责任制纳入医院目标考核、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等挂钩。
2.3完善医疗设备档案的规范化、智能化管理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处理医疗设备引起的各种纠纷的法律依据。要实现医院设备档案的规范化,就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办法。明确归档范围和归档时间,并进行严格的科学跟踪和管理。根据医疗卫生管理部门颁布的《医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所制定的医院设备管理的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了管理实施细则和岗位责任制。要求管理人员根据关联性原则,将每一台设备所形成的所有材料进行系统整理建档。每一台设备为一卷,卷内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并按依据材料、设备开箱验收、设备安置调试、设备运行维修、随即图样等顺序进行整理排列,放置于一只专用的档案盒中。为便于检索利用,每卷盒内都应有卷内目录。然后严格按专业、种类或型号分类、编号、排列上架、编目管理。最后要建立数据库,建立设备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是进一步优化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医疗设备档案的收集、整理、完善、保存是一项任务重、工作量大而又缜密细致的工作,存在着资料管理的不完整性、任意性、资料查找的不方便性、盲目性等缺点。如果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优势,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使不同权限的部门能及时、完整、准确、方便地录入、删除、修改和查询医疗设备的原始档案和相关资料,从而使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进入现代化管理水平。
一、疾控中心人事及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人事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信息源,它能充分反映出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奖惩情况、行为轨迹、历史背景及其经历的重大事件,是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重要工具。管好用好疾控中心人事档案,对疾控中心人才队伍建设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疾控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应高度重视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把它放在单位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来对待,并将其纳入到议事日程,推进疾控中心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二)疾控中心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疾控工作效率。目前,随着国家疾控工作力度的加强,疾控中心各种专业设备不断充实和更新。疾控设备的正常运转是保证疾控工作稳定发展,保障科研、开发等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和保证。疾控中心设备档案是疾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文字、卡片、参数等具有参考和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材料,其建立是为了在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及管理等工作中充分利用,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管好用好各类疾控设备,提高设备的有效使用率,减少设备突发故障和开机率低的状况,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就必须建立较为全面的设备科技档案,并辅之以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当前疾控中心人事及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疾控中心人事及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疾控人事及设备档案管理重视不够。档案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一些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记录、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疾控中心的主要工作,因此往往容易忽视档案管理工作,未纳入到议事日程,导致档案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难以疾控工作服好务。
(二)疾控档案管理力量和设备配备不足。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设备配备上大多因陋就简,防火、防潮、防盗等水平低。管理手段也较陈旧,调阅档案时都是采用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三)疾控档案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程度滞后。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在疾控档案管理中广泛运用,资料检索、调阅档案等仍习惯用手工操作,无纸化阅档基本没有实施,这样既不利于档案的保管,又影响工作效率。
(四)疾控档案利用工作水平较低。目前,疾控档案管理还存在着重保密、轻利用的现象,即使利用,范围也有限,利用方式也很单一,使档案的利用价值低,功能越来越弱化。
三、加强疾控中心人事及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疾控中心人事和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把它放在单位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来对待,并将其纳入到议事日程。进行必要的硬件投入,建立符合要求的库房,良好的阅档环境,规范的档案装具和调阅档案的必备工具,如计算机、传真机、电话机、交通工具等,解决疾控档案工作面临的种种难题,使其在疾病控制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二)加强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和利用。一是注重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收集人事档案材料是人事档案工作的基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收集与档案有关的各种材料,认真整理,细致鉴别,做到取之有据;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要及时进行处理,手续不全的材料要退回形成材料的部门进行补办,确保材料齐全完整、手续完备,保证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二是改进和完善人事档案功能。对人事档案的功能应进行重新定位,对档案原有重要部分予以保留,并进一步丰富和扩大档案内涵,从而更好地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三是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对人事档案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通过技术处理转变成数据资料,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 刑罚 轻缓化 重构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管理创新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的重要问题。对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而言,这一问题更具现实意义。我国现在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国际斗争形势复杂,社会管理任务艰巨。法律尤其是刑法,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平台,肩负着重要责任。
社会管理创新的含义及对刑罚的要求
社会管理创新的含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管理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不稳定因素不断产生,刑事犯罪高发,社会矛盾大量增多,急需从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
社会管理创新对刑罚的要求。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完善和健全制度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①社会的动态稳定需要制定科学的刑事政策、公正正义的刑事立法、司法和执法,需要探索、遵循社会管理规律,处理好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协调好法治与管理的关系,需要建立科学的矛盾化解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尽可能降低和避免影响刑事司法公正的因素,满足人民群众对公正、和谐和稳定的期待。
刑法理念与制度的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刑罚的适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手段。作为控制犯罪现象的一种通用方式,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可以威慑犯罪,进而预防犯罪。但是刑罚威慑力并不会随着刑罚的加重而无限地增加,一旦刑罚超出公正的限度,使被告人难以接受,使社会难以认同,其威慑力就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就会产生刑罚效力的贬值问题。刑罚并非越重越好,而是以最小的支出,即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犯罪的目的,实现刑罚效果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严格司法、公正办案是司法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的基本途径。以人为本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刑罚是最严厉的法律处罚方法,是防卫社会的最后手段。确立和践行刑法谦抑理念可以在实现刑法社会保护价值的同时,充分保障人的自由与尊严,最大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具体在刑罚上就要求刑罚轻缓化,要充分发挥刑罚适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保障作用,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重中之重,更加注重发挥刑罚的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功能,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评价刑罚体系的现状
一个国家的刑法是否人道,刑罚是否轻缓最直观的体现在刑罚体系的设置上,我国长期受重刑主义思想影响,对刑罚制度的改革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与国际社会刑罚轻缓化、非监禁化的潮流不适应。我国现行的刑罚体系由主刑和附加刑两类组成,其中,主刑包括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及驱逐出境。刑罚轻缓化是社会管理创新对刑罚的要求,从这一角度考查,现行的刑罚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死刑适用范围过广。一个国家的刑罚体系中,死刑和徒刑占主导地位的就是重刑。②而在我国现行刑法典中,从罪名上计算,有68种罪名可以适用死刑,从章节上看,除了第九章渎职罪外,其余章节中都有能够判处死刑的犯罪,我国是世界上规定死刑罪名最多的国家之一。《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大规模地削减死刑配置,一次性削减了13种经济性非暴力性犯罪的死刑,这被认为是迈出了废除死刑的一大步。③现阶段,我国还不具备立即废除死刑的条件,只能采用这种分步走的方式逐步减少能够适用死刑的罪名。但是,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这13种非暴力犯罪在实践中其实本来适用死刑的就很少,甚至有些早已不用,这次所谓大规模的削减并没有改变我国刑罚体系的重刑结构,死刑的适用范围还应进一步缩小。
监禁刑过多。监禁刑主要包括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在我国的刑罚体系中,监禁刑是主体,非监禁的刑罚方法是从属和补充。在刑法典中作为主刑的非监禁刑只有一种,即管制,其他的非监禁刑都是附加刑,或是刑罚的裁量制度和执行制度。《刑法修正案(八)》虽然增加了社区矫正制度,但仅适用于管制、缓刑、假释和监外执行。并且,刑法对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等的对象及条件都规定较为严格,这虽然对防止这些制度的滥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增加了刑罚的严厉性。
财产刑适用范围较小,实际适用少。在我国刑罚体系中,罚金和没收财产属于财产刑。罚金刑多适用于贪利犯罪和与财产相关的犯罪,没收财产刑主要适用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情节较重的财产犯罪,既能实现惩罚犯罪的目的,又能通过剥夺其犯罪的物质基础,预防再次犯罪。虽然他们在我国现行刑法中的适用范围也比过去有所扩大,但总体上还属于“以财对财”。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的刑罚方法使罪犯的罪恶感、羞耻感降低,难以达到刑罚的目的。而且有些犯罪的主观过错是过失或主观恶性较小,对其关押改造不仅有可能降低他们对监禁刑的恐惧,还可能会导致交叉感染,对于他们适用财产刑的效果肯定要好于监禁刑。另外,在财产刑的适用方式上,单独适用的较少,尤其是没收财产的范围法律没有明确限定,多数是由法官自由裁量。附加适用时,又存在执行困难,有时甚至形同虚设,这既有损法律的尊严,又不利于犯罪和受害人。
资格刑种类过少,并且立法粗疏。我国资格刑的种类明显少于国外。我国现行刑法典中规定的资格刑只有两类:剥夺政治权利和驱逐出境。其中驱逐出境还仅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对于我国公民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其实只有一种剥夺政治权利。但是,国外许多国家的刑法典都规定了种类繁多的资格刑,如最具代表性的法国刑法典,它的资格刑首先分为适用于自然人和适用于法人两大类,每一类又规定了众多的资格刑。另外,我国受资格刑种类少的局限,导致适用时缺乏针对性,而国外资格刑在适用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行为人利用或使用交通工具犯罪,可以剥夺其一定时期内驾驶车辆的权利,行为人如果是在从事某种职业或利用某种职业犯罪,则可剥夺其一定时期内从事该职业的权利。针对不同的情形适用不同的资格刑,可以使资格刑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实现刑罚的特殊预防。
对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没有特殊的刑罚制度。未成人的心理、生理发育还不成熟,应当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不同于成年人的刑事政策和刑罚处罚,这是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也是我国一贯的态度和要求。而我国目前的刑罚体系对于这些特殊人群的刑罚制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无期徒刑适用于未成年犯罪人不够合理。终身剥夺人身自由对于辨认和控制能力不足的未成人罪犯造成的影响和痛苦远远大于成年罪犯,虽然他们可以通过减刑或假释提早释放,但这一刑罚极易使他们产生消极思想,甚至放弃改造,增加再犯风险。虽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仅严格限制了对未成年犯罪人适用无期徒刑,但仍存在对未成年罪犯适用这一刑罚的可能性,不利于对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改造。其次,剥夺政治权利适用于未成年罪犯与未成年罪犯适用刑罚的指导思想相悖。未成年犯罪人受其认知能力所限,缺乏对政治权利的清晰了解,而且在其成年之前,并不享有政治权利,也不可能利用政治权利实施犯罪行为,如果成年后由于未成年时所犯罪行而不享有普通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则更多地体现了刑罚的报应目的,没有实现刑罚的预防目的,也不利于未成年人重返社会。最后,没收财产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绝大多数未成年人并没有收入来源,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导致这一刑罚难以实际执行。而且没收财产是一次性执行,即使确实存在需要对未成年罪犯判处财产刑的情形,可多次执行的罚金刑的警戒作用和预防效果也要好于没收财产刑。
对我国刑罚体系轻缓化重构的建议
综观世界各国的刑法改革,尤其是刑罚改革,应该是在功利性和人道性的双重影响下,轻重结合,整体趋于轻缓。④我国刑罚体系的改革也应顺应这一潮流,从创新社会管理和刑事法治的需要出发,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实际,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变革。
限制死刑的适用。当前世界上关于废除死刑的争论依然激烈,从1764年贝卡利亚在其传世之作《论犯罪与刑罚》提出废止死刑的观点,关于死刑的存废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走上了彻底废除死刑或实践中不再适用死刑的道路。我国现阶段虽然不具备彻底废除死刑的条件,但是应当从立法和司法上限制死刑。详言之,在立法上要逐步削减能够适用死刑的罪名,尤其是非暴力犯罪,同时,对于保留死刑的罪名要提高适用标准,只有罪行极其严重才能设置死刑。在司法上,要树立“慎杀”理念,改革和完善死刑案件的诉讼程序和证明规则,尽量少适用死刑尤其是死刑立即执行。
提高社区矫正与罚金刑的地位。要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和罚金刑在刑罚体系中的地位。首先,社区矫正完全可以代替管制,甚至拘役。《刑法修正案(八)》虽然增加有社区矫正的内容,但仅将其作为管制、缓刑和假释的执行方式,社区矫正若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刑种,必须具备刑罚的惩罚性和改造性。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社区矫正的主要方式就是定期谈话,进行思想汇报,或是从生活上帮助其解决困难,从工作上帮助就业,这当然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帮助他们重返社会,避免再次犯罪,但却丧失了刑罚的一个重要特性即惩罚性,甚至违背了《刑法修正案(八)》将其纳入刑法的初衷,即弥补管制、缓刑和假释的刑罚性。因此,应当尽快完善社区矫正的相关立法,明确社区矫正的执行机关、执行内容、执行期限及监督方式,尤其是对能体现其刑罚性的公益劳动做出具体规定,使之不流于形式。其次,提高罚金刑的地位。虽然罚金刑是一个独立的刑种,但属于附加刑的一种,没有取得主刑地位,这势必影响其适用。就像有的学者指出“尽管按照刑法规定,附加刑既可附加适用,也可独立适用,罚金刑的附加刑地位似乎不影响其广泛适用。但是,是否将附加刑上升为主刑,涉及刑事立法的价值导向。刑事立法明确规定罚金刑为主刑,表明立法者认为罚金是对罪犯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之一。立法者的这种认识必然会影响司法者对待罚金刑的态度,从而引起司法者对罚金刑的重视。”⑤而且,在现在的刑罚体系中,没有能适用于单位犯罪的主刑。实践中,单位犯罪却越来越严重,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将罚金上升为主刑,可以增强其威慑力,更好地遏制和预防单位犯罪。《刑法修正案(八)》中也体现了无限额罚金制在刑罚中的地位有所上升,如果罚金刑能够成为主刑,则会使刑罚体系向轻缓化迈出一大步。
完善资格刑。资格刑是一类较为轻缓的刑罚方法,符合现代刑罚改革的趋势,而且它通过限制或剥夺犯罪人的资格或能力来防止罪犯再次实施犯罪,符合现代教育刑的思想。因此,在未来的刑罚体系中必然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现行刑法中唯一的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资格刑,即剥夺政治权利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由于它的政治色彩较浓,应予以更名,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模式,将其更名为剥夺权利刑,以淡化其政治色彩。第二,剥夺政治权利的四项内容规定不够合理,尤其是第二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权利备受争议和指责,这项权利是每一个民主国家的公民所拥有的重要权利,世界上也仅有我国刑法规定可以剥夺公民的此项权利。因此,应当取消“剥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顺应现代民主和刑法人道主义的要求。
同时,针对我国资格刑种类简单这一缺点,可考虑在参考国外成熟立法例的基础上,增设剥夺特定营业或职业的权利、吊销或禁止申领驾照等资格刑,扩大资格刑的适用以减少短期自由刑的适用。针对单位犯罪日益猖獗,危害性日益突出,但能够适用的刑罚方法过于单一这一情况,应当增设适用于单位犯罪的资格刑。现行刑法适用于单位犯罪的罚金刑确实是一种有效的适当的刑罚方法。但也应看到,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单位犯罪,它难以起到报应和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因此,有必要增设停业整顿、限制单位从事特定业务活动、刑事破产等适用于犯罪单位的资格刑,以完善刑罚体系,遏制和杜绝单位犯罪。
完善未成年人刑罚。我国现行刑法的刑罚体系是以惩治成年人犯罪为基础而进行设置的,并未充分考虑未成年罪犯的特点。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更好地发挥刑罚的作用。首先,要禁止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无期徒刑。其次,应限制或禁止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资格刑和财产刑。毕竟,未成年人通常不具备享有政治权利的资格,也不具有独立的财产,对他们适用资格刑和财产刑难以实现刑罚的目的。
事实上,对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方法比刑罚方法具有更大的优势,更符合未成年人的成长要求,降低刑罚给他们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一观点在国际人权法中也得到支持和鼓励。但是,我国现行刑法缺乏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非刑罚方法的专门规定,现有的规定也不够系统。因此,应当在刑法中增设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的非刑罚处罚方法,并按轻重进行合理排序,形成非刑罚处罚方法的体系,扩大其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适用,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方法。
(作者单位:河南警察学院)
【注释】
①李步云:“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6期。
②储槐植:“论犯罪学理论框架及研究目标”,王牧:《犯罪学论丛》(第1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第19页。
③高铭暄,苏惠渔,于志刚:“从此踏上废止死刑的征途—《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死刑问题三人谈”,《法学》,2010年第9期。
④许章润:《犯罪学》(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