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会计专业本科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专业本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专业本科论文

第1篇: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设计(论文)题目: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通过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的选题,一 是促使本人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提高本人的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通过论方答辩等途径,让社会认同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并讯速向广大读者传播,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二、意义

通过对《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和防范》的研究,提出高效的防范措施。使自己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能运用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又能大胆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三、主要研究内容:

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与防范是企业在市场上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企业高效率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与防范从认识财务风险,经营者经营心态,企业资金有效运用三方面入手。通过正确了解认识财务风险的内容,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强化企业规章制度,积极培养人才力量来规避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说白了,就是要里外结合,可管理性的对待财务风险。

正确认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诊断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基本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明确意识认识财务风险的重要意义。?

提高企业在市场的适应能力。即在了解分析市场宏观经济后,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预测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制定可行有效高效的经营策略,做出确实可行的决策,做到企业内部分工明确,目标一致,规章制度完善。即要求在管理决策中力求“精”, 防犯“做大做空”片面盲目。强调理性投资建设,有助于高校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决策。

企业资金的有效运用。要求管理人员有全面的财务风险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对资金有效的利用,不只重视眼前利益导致企业失去长远收益。

重视企业人才培养。就是要求企业不仅重视硬件设施,还应重视人才。对重点部门和重要财务管理上应有相应人才,并在更换管理层时有足够重视,尽量做到宁缺毋滥。 实验设计:收集并整理2至3个典型而翔实的案例,对论文中的论点加以充分有力的论证。如下:

案例一:三株实业有限公司曾是国内知名的生产和销售保健品的民营企业,1994年才组建,只用了两年,即1996年其年销额就猛涨到了80亿元,到1997年,公司总资产为48亿元,且资产负债率为0。然而这个庞大的帝国,竟然就因一个危机事件走向了灭亡———三株集团在一起消费者病故的法律纠纷中一审司败诉。于是从1998年4月开始,其销售收入猛然从原来的年销售80亿元,下跌到1000万元,随后出现全面亏损,工厂全面停产。

案例二:德隆集团一度是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德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神话。然而神话的破灭却比神话的制造更为迅猛和突然。以2019年4月14日德隆旗下“三驾马车”

股票连续跌停为导火索,德隆资金链条崩断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此后,公安、司法、监管机关对德隆涉嫌操纵股市,非法融资,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展开调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扩张奇迹的资本巨人颓然倒下。

完成设计(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一、条件

1、阅读有关书籍及杂志,如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等。

2、进行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当前实际;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3、及时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充实自身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时间,要有足够的时间做保障。

二、方法及措施

1、2019年9月18日前: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进行选题,并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对毕业论文提出明确要求。

2、2019年9月19日—10月28日: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读书笔记,完成筛选文献资料、确定翻译的外文文献。

3、2019年9月19日—9月23日:辅导开题报告,就选题明确写作的意义、研究方法和预期写作进度,并经由指导老师审阅通过。

4、2019年9月24日—9月30日: 形成毕业论文写作初纲,并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5、2019年10月8日—10月1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形成写作细纲,并再次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

6、2019年10月15日—10月28日:以细纲为基础,写作完成初稿,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7、2019年10月29日—11月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1,交指导教师批阅。

8、2019年11月5日—11月11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2,交指导教师批阅。

9、2019年11月12日—11月18日:完成论文正稿。

10、2019年11月19日—11月23日:按规范化要求完成装袋并上交指导教师,作好答辩准备工作,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11、2019年11月24日—11月27日前:完成导师评语、评审意见、答辩评语及成绩评定、汇总上报等工作。

第2篇: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澳洲会计教育 教育理念 教学方式 教材建设 考评体系

澳洲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富有特色且在国际上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作为澳洲最大的科技大学之一,其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在澳洲位居前列。鉴于此,本文将以科廷科技大学会计学院为例,探讨澳洲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特点、中澳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差异以及澳洲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一、澳洲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特点

科廷科技大学会计学院隶属于商学院,共有教师4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26人。这样的教师队伍,其职称结构符合科廷科技大学会计学院作为一个国际化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定位。科廷科技大学会计学院在教育理念、教材建设、教学方式和考评体系等诸多方面都体现了澳洲会计专业会计本科教育的特色。

(一)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

科廷科技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教育理念是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分析、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让这些未来的会计从业者能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就能独立地处理相关问题。为此,在科廷科技大学各个课程的教学目标中,除了明确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外,还对学生应提高的能力有详细规定。例如,在决策分析课的教学目标中,除了规定学生应对企业决策的影响、过程、意义全面了解外,还明确提到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团队合作(teamwork)、沟通(communication)等能力。在会计教材建设方面,其会计教材的内容几乎包罗万象,不仅包括主要知识点、案例、相关历史等常见内容,还包括与该课程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国际上对相关问题的不同观点等诸多内容,容量大得惊人,如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教材本身就有两本书,每本书厚达一千多页。学生欲将教材看完一遍就很不容易,何况要精通相关内容。教材内容丰富,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教材,科廷科技大学一学期一般只允许学生选修4门课程。

(二)密切联系实际的教材建设

科廷科技大学的会计教材建设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教材的体系、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教材的更新速度等方面。

教材的体系方面,除有与中国类似的会计基础教材外,还编纂有大量与会计实践密切联系的教材。如报表分析、经营论、决策分析、商务沟通等,报表分析旨在锻炼学生对于公司财务报表的实际解读能力;经营论则是培养学生对企业运作的理解以及协调企业各种资源的实际能力;决策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各大公司成功以及失败决策背后的实际原因;商务沟通主要用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交际与沟通能力。

教材的具体内容方面,大多数会计教材每章附有若干最新的实际案例需要进行讨论,有的会计教材甚至整本内容就是以一家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为主线来编写的。

教材的更新速度方面,几乎每年都要更新一次。一般每学年末,会计学院会召开有教师、实务界人士、学生等参加的联席会议来讨论会计教材的修订,社会上相关内容的最新动态基本上都可以在教材中得到及时反映。教材更新速度快,授课内容会将新出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及时添加进来,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社会的需求脱节。

(三)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

科廷科技大学的教学方式非常自由活泼,主要包括课堂授课(lecture)、辅导课(tutorial)、讨论课(seminar)、演示课(presentation)等。

课堂授课时间较短,教师一般只将教学大纲(syllabus)中规定的本周内容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行概括性串讲,对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进行提示;辅导课安排在每周的讲授课之后,对每周教学大纲中规定需要完成的题目(assignment)进行讲解,并回答学生关于重难点的提问;讨论课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既包含讲授课程内容,也包含解答学生提问和讲解每周作业;演示课一般由老师预先布置讨论题目,学生围绕题目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集体分析、交流和讨论。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展开辩论。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与教师争论,教师也很欢迎这种行为。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上课时间较少,大量时间用于阅读、查资料、做项目以及小组讨论。科廷科技大学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持续严格的考评体系

科廷科技大学所有课程的考评都贯穿于整个学期。其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平时考核、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考勤、随堂考试(quiz)、小组课堂演示(group presentation)等。课后作业:一般从开学的第二周开始就开始有作业了,直到学期结束。如技术类课程的作业一般是编程或写实验报告;管理类课程的作业主要是写论文。作业一般要求上交纸质版而不是电子版,并且采用学校统一的封面装订,教师签收之后会把回执交给学生,以表明教师收到了学生的作业。每项作业都有最后的上交日期,逾期不交,教师有权扣分,甚至记为零分。教师要求作业不仅同班同学之间不得雷同,而且不得照抄课本,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否则以零分处理。一般两周之后教师就会公布课后作业成绩。期末考试:学校统一出题统一考试,为闭卷考试,多为综合性的主观题,这需要学生平时大量阅读,积累相当的会计专业知识,唯有如此考试时才能在短时间做到思路清晰、灵活运用,从而作出分析和决策。

由于平时考核和课后作业特别多,所占分数超过50%,所以学生平时的努力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科学合理的考评方式不仅有利于杜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舞弊行为,有利于督促学生的学习,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考评结果的公平合理性。

二、中国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其与澳洲的差异

1.教育理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中国目前会计专业本科教育依旧秉承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理念,即传授知识是学校的主要目的,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目标方面,虽然中国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一般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会有一个总体性要求,但大多数能力培养的目标都比较空泛,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很少涉及相关课程对学生具体能力的培养,不像澳洲将每门课程能够培养的具体能力明确列在教学大纲中。

2.教材建设重理论轻实践。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会计专业教材的建设必须紧跟会计实践的步伐,然而,目前中国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教材建设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教材的体系方面,从中国会计专业本科教材体系中很难看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教材,而科廷科技大学的会计报表分析教材,直接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分析威尔豪斯集团(The Warehouse Group Ltd.)的财务报表。与实践密切相关教材的缺乏直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虽然部分学校的实训课程教材给学生也提供了一些实际会计工作的经验,然而实训课程教材的内容太少,且很多都是“过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一个会计专业的学生所需要的实践经验而言还是太少。教材的具体内容方面,中国会计教材一般系统性强,叙述严谨,结构框架清晰,重视对学生基本概念和理论推导的训练,有非常强的逻辑性,整个编写思路符合我国学生的认知规律。然而,现行会计教材大多是对财政部会计准则和相关指南的复述和例题说明,与企业实际业务流程脱节严重。教材的更新速度方面,进程缓慢。许多学校多年使用同一本教材,内容比较落后和知识较为陈旧。一些新的理论和概念、新的做法和实务,会计教材没有得到及时反映。即使有些教材谈到了新的会计方法和理论,但也过于空泛和简单,缺失与实际会计工作的具体衔接。

3.教学方式重教师讲授轻学生自学。中国的会计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般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仅听讲,缺少对知识的理解过程,没有参与思考的机会,只是将书本中的知识生硬地记忆下来。这样记忆下来的知识容易忘记,不太可能灵活应用于今后的实践。学生不经过自己的思索就得到了老师的答案,就没有起到锻炼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4.考评体系重结果轻过程。目前,中国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考评体系重结果轻过程,应试教育倾向严重,考评体系基本上以考试成绩(一般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标准导致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关注考试的分数以及取得的名次上。这种为考试而学习的心态使得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知识,其能力也没有在学习中得到锻炼,最终导致上岗后自己的能力无从应对工作带来的挑战。而且这种获得高分的强烈愿望使得考试作弊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这不利于企业会计人员诚信风气的形成。很多学生千方百计地要通过各种考试,取得各种资格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教育是为了考试而设计的辅导课,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澳洲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1.教育理念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大学会计教育并不能解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遇到的所有问题。因此,应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密切关注会计工作各岗位对工作能力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应具有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应不再局限于培养能够通过各种考试的专业知识雄厚但实际能力不足的专业人才,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应立足于培养具有较高会计专业素养和操作能力的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与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识别和提升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智能结构,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

2.教材建设上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材的体系方面,应增加与会计实践密切相关的教材,如会计报表分析、会计案例应用等等。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通过增加与会计实践密切相关的教材,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提高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缩短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教材的具体内容方面,应充实最新案例。如可在教材的各章开篇提供一个典型案例,将会计理论与企业的实际决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理论的能力。教材的更新速度方面,应及时更新教材,使教材内容能够反映最新的会计实践内容,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变化的知识,学到能够马上发挥出能力的、与企业能够直接衔接的会计知识。

3.教学方式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采用多种新型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教师只是充当学生的帮助者或顾问的角色,对专业知识,只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具体细节由教师和学生以相互探讨、交流的方式来完成,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教师只给出问题分析思考的程序,由学生根据案例由浅人深,自我分析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教师给出论题,将不同性格、不同基础、不同专长的学生组合成若干组,自由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发表本小组观点,以期互补,激发学习动力;模拟实验,在既定的特定整体案例中,按会计基本程序进行实验操作,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分组实习,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由组合(7至9人为一组),自选企业、自拟大纲、自编计划,开展务实性的实习,实习完成后要求撰写实习报告。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有机会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问题,不再以统一的答案为标准。这样的理解和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考评体系上加大平时考评的比重。应加大平时考评的比重,以克服单独通过期末一次考试来确定成绩的考评方式,使考试成绩真正体现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考评内容方面,减少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试题。考评形式方面,应坚持分散考察和集中考察相结合。传统的考察方式中,期末考试集中了整个学期的所有知识点,这就造成了考察的不及时和考察的质量不高。将知识点分散之后,对于各个知识点不仅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考察,而且可以对学生平时学习成果的及时考察,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综合评定方面,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课堂参与的成绩,如参与课堂的讨论、案例分析等;二是小组作业和平时作业的成绩,通过小组作业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三是平时、期中和期末的章节考试,章节考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刘家松副教授系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博士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访问学者)

参考文献

[1] 徐筱.中澳会计专业本科教育比较[J].武汉:财会通讯,2013(1):111-112.

[2] 吴涛.中澳会计教学比较及其对我国双语教学的启示[J].太原:会计之友,2010(12):124-125.

[3] 贺欣.澳大利亚本科教学模式启示――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武汉:现代商贸工业,2008(7):289-290.

第3篇: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一、会计论文的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论文主要分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又称科研论文、研究论文、专题论文,是会计学界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送交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学术出版社或学术会议发表或宣读交流的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指学位论文。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是各类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写出的论文,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对于学士论文,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解决不太复杂的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论文,要求能够充分地反映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博士研究生论文,则要求反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该学科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创造性成果,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还包括在我国接受高等专科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论文。

二、会计论文作用和特点

(一)会计论文的作用

1.会计论文的写作是会计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及会计学者,紧密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贯彻执行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撰写会计论文,对企业会计制度转轨和企业改革(如兼并、破产、关闭、出售、公司制改建、债转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资金成本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以及会计新领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会计论文是总结会计经济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发展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践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有上百家财经类期刊刊登会计论文。中国会计学会秘书处为了总结前一年度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每年还组织前一年度会计学论文评选活动,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出版,由此激发了广大会计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以正确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会计改革深入进行。

3.写作会计论文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考核会计专业人员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等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学术性即科学性,是指在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会计论文的学术性不仅表现在应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为:

会计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建设与发展会计学科领域,描述会计经济活动中某一新的现象、新的发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实践上的价值;

在理论上,对新的发明和创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通过严密逻辑推导,求得规律性认识,丰富原有理论体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第4篇: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 实践教学 模式

期以来,尽管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为改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就其整体的实际结果而言,毫无疑问是失败的。我们的实践教学模式到底有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课题。本文是根据笔者六年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经验、二十多年的高校会计教学经验以及一年的加拿大访学经历,经过多年的反复思考及实践,对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进行的探索,希望能与高等院校的同行与学生商榷。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实践教学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专业的教学计划都有实践教学这个环节。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高校而言,优质的实践教学能使其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对企业而言,可以减少用人成本,缩短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过程。(3)对学生个人而言,优质的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以至融会贯通。实践教学对学生加深理解会计理论知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另一方面,会计岗位涉及企业一些不愿公开的商业机密,受各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限制,学校很难联系到合适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由于单个企业的经济业务相对单一,学生很难接触到不同企业不同类型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这就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呈现出其自身的特殊性,也使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现行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来看

查阅众多大学财经及管理类专业的培养方案,笔者发现,其中90%以上的学校经管类专业大四上学期都安排了一定量的专业课及相关选修课,下学期大多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并且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的时间大多各为两个月左右,且学分分值大体相同。笔者认为这样的培养方案设计值得商榷。

1.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否对等。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而我们的培养方案却未能与时俱进。在大众教育背景下,本科教育培养的绝大部分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科学研究人才。换句话说,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就是要适应大多数学生要进入企业实际会计岗位工作的要求。

限于知识和阅历,对实务操作要求极强的会计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要写出有价值的论文来有很大难度。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到处粘贴、复制论文,批量生产垃圾文章,教师再耗掉大量的时间去批改这些论文其意义值得商榷。而毕业实习则不同,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会计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并加以消化,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更重要的是,它是培养学生实际生存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对于绝大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毕业实习的价值完全不能相提并论。鉴于此,笔者认为,不同的专业,情况不同,就会计专业而言,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让位于会计的实践教学。

2.对所有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采用一刀切的培养方案是否合理。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目前对所有经管类专业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顾会计专业的特点,安排完全对等的时间长度和学分分值,显然是不合理的。就一般情况而言,我们的培养方案共性的东西太多,个性的东西太少,忽视了不同专业之间的不同特点。注重细节应是做好一切工作最可贵的品质。特别是对实务操作要求极强的会计专业而言,不注重细节、不突出其实际操作特点的培养方案,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时期长度的设计。各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方案大多把毕业实习的时间集中在第四学年第八学期的两个月,而且,平时各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也基本上都是以教师面授为主,学生基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实务,更谈不上亲自动手操作,这样的模式设计及时间安排显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国外一些知名大学会计专业的实习时间一般为一年。那么,哪一种时间设计更合理呢?更符合这门学科的内在特点呢?笔者认为:综合考虑会计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应该将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part A:会计基本原则的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的运用、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企业税收的计算与申报及各种常用会计软件的使用。这个部分要达到较好的效果,需要耗时3个月左右。

第二部分即part B:让学生全面接触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各种不同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并进行实务处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优势。行业不同、类型不同的企业,其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如工业企业的成本计算,外贸企业的外汇业务,金融企业的核心业务、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如何核算,以及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等等。这个部分需要耗时5个月左右。

第三部分即part C:在前面的基础上进入综合运用阶段,包括对高级财务会计相关知识的应用,如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及管理会计相关软件的应用,这个部分需要耗时1-2个月。

加上寒暑假的时间,总的实践教学的时间应在一年左右,才能够完成整个实习过程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4.时间点的设计。从现有大多数学校的会计专业培养方案来看,实践教学的时间不仅短,而且安排的时点也不尽合理。不顾会计专业的特点,一刀切地和其他专业一样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这也是导致会计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根据会计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实习的三个部分应在不同的时间点上进行才会有好的效果。比如part A适合安排在学完会计学原理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课程,如宏微观经济学、财政与税收、管理学、数学和一些基本技能课程如计算机、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之后,具体可以安排在大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及相关课程学完后,学生应通过实务操作,来熟悉企业各种实际业务的处理,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核心业务的处理,开始part B的实习过程,以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要求,这部分最好安排在大四,可以利用大三的暑假;全面了解这些内容之后,再进入管理会计及高级财务会计的学习,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理解是建立在全面掌握并充分理解所有相关会计知识并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的,最后开始part C即最后的综合应用阶段的实习,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与分析的能力,这部分时间最好安排在毕业前夕。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程序之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一般能达到上岗要求,独自进行会计核算的所有程序。所以,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是分阶段、分内容、在不同时点上进行才更科学、更合理。要改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首先,必须从制度的设计上开始做起。

(二)从指导教师和实习地点的选择来看

鉴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会计专业的学生进入实体企业实习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维持企业的工作秩序,企业很多业务都不会交给学生去进行账务处理的实际操作,学生很难学到东西,实习也就形同虚设。就算企业相关方面都很配合,由于单个企业经济业务的局限性,学生也很难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的特殊业务。所以选择实体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最理想的地点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校开展了实验室的模拟实习,这种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习的指导教师自然就成为专业课的任课教师。由于高校教师大多是出了校门进校门,除了书本知识之外也并没有很多会计实务的经历和经验,因此,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会受到限制。从这一点上讲,这一安排的科学性有待商榷。

鉴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最佳的实习地点应该是会计师事务所,最好是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企业的名牌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会计师事务所有着较完备的实习生培养制度。指导教师也应该是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和扎实理论知识的会计师事务所专业工作人员,如高级会计师或CPA。这样的设计主要出于以下考虑:(1)学生可以从会计师事务所的实际业务中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的各种特殊的业务,提升自己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而选择特定的实体企业则受企业自身业务的限制,学生接触到的业务不全面,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局限性。(2)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如高级会计师或CPA,往往以审视的眼光去审核企业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而且是专业团队在工作,他们所依据的处理方法和原则一般都是正确规范的,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此外,其丰富的实务经验,可以对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处理加以正确引导,规避实体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采用不符合规范的甚至是错误的处理方法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保持对会计专业的敬畏感。所以,高校应该积极与当地或外地优质的品牌会计师事务所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专门开发这项业务,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笔者以为学生跟着专业人员在事务所里摸爬滚打大半年,很多实务技能会得到提升,就业以后能很快胜任工作。

另外,根据实习的内容不同,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实习方式:part A部分根据内容可以通过学校的手工实验室或机上操作的形式完成,由任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part B部分和part C部分,由于涉及不同行业的企业的各种实际业务处理和综合分析实际问题,需要在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单位完成,指导教师可由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或CPA担任。

(三)从学生的选择标准和阶段实习目标的设定及考核方面来看

这一环节是最终的落脚点,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更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们需要做好如下具体工作:

1.设定选择学生的标准。目前的现状是学生人数过多,可做实习基地的会计师事务所太少,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进行适当的安排,包括依次考虑一般会计师事务所、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公司等单位作为实习基地,同时对学生按成绩进行安排。选择成绩比较好,比如成绩在良好以上的、能力强的学生,去业务量大且复杂的会计师事务所,便于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可以去业务量较少、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公司。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较大的收获,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引入了竞争机制,促使学生更勤奋地学习。

2.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要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就必须对不同的实习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目标所要求的内容,并进行相应的考核,教学效果无疑会提高。例如,对part A,应设立的目标大致为:学会做调整分录;掌握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税收的计算与申报等。

3.实务技能考核。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参与实习的学生进行实务技能考核,当然,考核要以各个阶段实习的具体目标为依据,把好提高教学效果的最后一道关。

三、国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介绍与借鉴

在国外,很多高校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的会计专业一般与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企业都建立比较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即所谓的“Co-operative Education”。直接让在校学生到事务所或企业带薪实习,一般期限为一年,以期形成一定的会计实际工作能力。毕业的时候,这种带“Co-operative Education”的学生找工作时就非常有优势,视同有实际工作经验。所以,各个大学里有“Co-operative Education”的专业招生都很走俏,学生趋之若鹜,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获得这种机会,录取的分数线也相对较高。

加拿大很多名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大多采用这种形式。如西安大略大学、滑铁卢大学、渥太华大学和温莎大学等。各个大学的做法大体相同,本文以2014年渥太华大学Telfer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的“Co-operative Education”方案为例,介绍其实施方法及过程。

(一)渥太华的会计专业“Co-opera-tive Education”方案的时间表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到:渥太华大学的这种带“Co-operative Education”的会计专业学制是五年,实习的内容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即work 1、work 2和work 3,按先后顺序分别在第三学年的冬季、第四学年的冬季和夏季进行,由于加拿大冬季时间非常长,基本上没有春季,所以,实际的实习时间超过一年,实践教学完成后,第五年又回到学校学习,在新的认识基础上学习难度更大、更复杂的高级财务会计知识。这种安排更合理、更科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目标设定方面

该计划对每个不同的实习工作部分,都有明确的目标设定,以work 1为例,目标分别为:创建小企业的会计报表;处理调整事项;准备初步的纳税申报;评估和解释会计政策;将原始数据转换成账户数据和会计报表数据等。可以看出,渥太华大学的会计专业“Co-operative Education”方案设立了非常具体的目标,使学生有目的地完成相应的实习任务,并为考核提供了依据。

(三)对学生的要求方面

1.对学生成绩的要求。渥太华大学会计专业的合作教育计划得到安大略省特许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认可,因此,每个学生12个月的实习时间可计入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为其就业提供优势。这个合作教育计划要求必须平均成绩B以上的优秀学生才能参与这个合作教育计划。这样,限制了参与学生的人数,提升了效果。

2.对学生背景知识及基础技能的要求。该合作教育计划规定:学生开始第一个工作学期之前必须对会计核算程序有较深的理解,并且熟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同时已经完成下列课程的学习,如宏、微观经济学、数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和管理会计、组织行为学、公司所得税、审计学等。也就是说,必须在完成两年半的学习之后才能开始work 1的实习工作,因为这两年的学习给了他们一个良好的学术背景,帮助他们顺利地从事第一个工作学期的工作。

以上这些细节设计上的做法,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四、重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重构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1.取消现行的会计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毕业论文,将毕业论文的时间让位于实践教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毕业实习,同时,大幅度提高学分的分值比例,促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2.大幅度增加会计实践教学的时间。按照会计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的时间确定为一年较为适宜。

3.合理确定实践教学的时点。根据会计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并融会贯通,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应该分阶段、在不同时点上实施,而不应该一刀切地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4.尽可能地选择业务量大、规模大的品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尽可能全方位地接触不同企业各种不同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如果这样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不足,可依次考虑一般会计师事务所、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公司等单位作为实习基地。

5.选择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或CPA为会计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改变目前学校专业课任课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的做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务处理能力。

6.对学生要设定相应的选择标准,引入竞争机制。将成绩优秀的学生挑选出来送到品牌会计师事务所,让他们接触更复杂的业务,积累更多的经验;成绩不达标的学生,进入业务相对单一的单位实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有收获。J

参考文献:

1.Telfer School of Management,Ottawa University.Accounting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2014.

2.滕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06,(5).

3.温美琴,徐成成.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商业会计,2013,(24).

4.邓亦文.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商业会计,2011,(29).

第5篇: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本科会计教育;教育模式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一般教学研究项目“本科会计教育改革30年的扫描与思考”(项目批准号:ACJYYB2011149)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的繁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差异,我国的会计教育模式不能照搬他国。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会计教育必将与国际接轨。从这个意义上说,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会计教育模式,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自开设本科会计专业以来,经过学校、社会多方面的不断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随

着社会的发展,本科会计教育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1、高校对基础课程教学不够重视。我国高校基础课程种类较多,大多以“大班”或“灌输“等形式授课。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容易降低学习要求,并且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少。

2、教学模式老化,教学方法单一。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理论界普遍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即学生被动学习,上课抄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是大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着重于传授和吸收知识,而忽视知识的应用,更不能锻炼和开发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创造性,遇到新的会计环境很难适应。

3、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欠缺。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一般开设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核心课程,并辅以校内以及校外实习,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然而,由于学校某些方面的限制,使学生校内实习质量不高。而校外实习,多采取“自由实习”的方式,很多学生弄虚作假,使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4、学生评价目标与用人单位目标不关联。目前,学生评价体系过分强调全面发展,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有较长时间的适应期,独立完成工作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而用人单位为了节省人力资源的成本,非常重视求职者的实践经验,因此学生评价应以用人单位为导向。

除上述问题外,还有先进的会计教育观念尚未深入人心,部分高校专业设置过窄,考核方式侧重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为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对我国现行本科会计教育进行改革。

二、国外本科会计教育现状

国外的会计教育主要针对注册会计师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注册会计师教育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面临考验。因此,要求会计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近些年,各国会计教育都在变革,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课程设置多样化,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结合紧密。英国会计专业课程特别注重对于会计基本知识的教学,如经济、统计和法律等;大部分课程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并尽早让他们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电子表格及其他电脑使用技能。另外,每当出现会计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老师也都会及时把它们加入到授课内容里面,避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需要脱节。法国一些学者认为,会计课程并不能只教借贷记账法,财务会计的决策能力也非常重要,学生具有竞争能力还需要增加其他课程的学习。

2、教学过程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授课为辅,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英国和法国,每门课每周上课一次三节。其中两节为讲授,另外一节是辅导或研讨。会计课堂讲授一般分专题进行,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大约只有30%的课程内容。学生课下要花大量时间阅读、查资料和写论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

3、会计考试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在国外,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作业、小测验或演讲等形式组成,占总成绩的30%~50%。每门课程通常都有1~2个综合作业,提交形式有报告、论文、计划等。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70%,多为闭卷,一般是五选三或六选三,有时会有一道必答题。试题多为综合性的主观题,一般除会计分录外没有标准答案,即使是会计核算也要求相关的分析和决策。

4、会计教学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英国、法国多数大学不仅电脑普及程度和网络化程度高,而且能充分服务于会计教学。老师在讲课时基本没有板书,多是借助网上辅助教学系统,授课速度很快,内容涉及面也很广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的启示

会计教育的国际比较是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借鉴英国、法国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拓宽我国会计教改思路,不断推进本科会计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加强公共基础教育课,拓宽管理基础教育课。第一,适当加大基础课程的课时数,包括数学、外语、计算机、文学、法学、哲学、逻辑学、研究方法论、经济学等课程;第二,拓宽管理基础教育课,增强应变能力,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统计、证券投资及分析等;第三,增设“会计学导论课”,帮助学生做出是否进入会计职业界的选择,增加学习热情。

2、引入灵活多样的会计教学方法。第一,改革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第二,除依靠“教材+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外,应采用大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影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一幅会计教学内容的立体图景;第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提高实践课课时比例,强化模拟实习难度,增加实习课的内容,加强对实践课的管理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全面实行会计考试方法和内容改革。教学过程多增加一些案例讨论、小测验或演讲等形式,增加平时成绩考核的分量和难度,促进学生平时学习积累。另外,考试内容由针对具体问题、独立知识点的考核向综合性、系统性问题的考核发展,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自身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不仅要懂得会计理论知识,还要从事会计实践工作。因此,高校会计老师应该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兼职,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参与企业活动。会计类的课程,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讲起来才会有滋有味。对于一些实际应用强的课程,还需聘请校外专家或者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培训。

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一步提高现有基础设施使用效率。目前,各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应用校园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但实践较好的学校为数不多。有的学校根本没有网络教学系统。即使有教学系统,其功能也不够完善。另外,学生没有足够动力应用网络。因此,扩充网络资源,拓展网络功能非常有必要。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永泽.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基于改革开放30年来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变迁[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12.

第6篇: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学习需求; 偏好; 人才培养目标

一、研究背景

学习需求分析是指通过系统的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调查研究过程。相对于中小学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需求分析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学生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往往是根据既定的模式,按照教育者的思维来进行,很少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不考虑受教育者的感受。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在于高等教育多年处于卖方市场形成的思维定式,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观念的改变并不容易。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必须要经历的重要环节。研究学生学习需求偏好,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差异,已经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实现教育目标的迫切需求。

二、文献研究

需求源于心理学,是人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它反映了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并促使人们进行一定的活动,以消除这种不平衡或紧张状况(林崇德,1993)。偏好则是微观经济学价值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是指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具有个体差异和群体特征。需求分析在经济界比较常见,在教育界的运用则较晚,“对正规教育需求的评估是在20世纪中期才开始的”(舒尔兹,1981)。

在知网“篇名”搜索中输入“学习需求”,可以查到230篇相关文献,其中有近一半的研究与英语学习有关(这大概与有关学习需求的研究源自英美国家及英语学习在我国的普及有关),另有很多论文和中小学教育有关,有关大学生专业学习和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少之又少。孟艳华(2009)调查了某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需求,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在实用性专业知识、社会实践经验和沟通技巧方面存在偏差。陈福军和刘其立(2011)针对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发现“课程现实性因子”方面学生满意度最差,而且该专业学生具有强烈的差异化教学需求。陈悦(2012)从知识和技能两方面调查了某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学校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差距,指出定期分析学生的需求,并调整相关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文献研究发现,从知识结构的角度专门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偏好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此,本文针对某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偏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三、研究设计

(一)调研对象和调研时间

为提高本次调研的普适性,特选择了一所在专业设置、实习基地建设和师资配备等方面比较规范和健全的院校,该院校具有50多年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历史,其会计系目前拥有3 000多名全日制在校学生,可以为本次调研提供充分的样本。为了系统了解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及不同年级之间的偏好,本次研究确定该校会计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研时间选择在2012年6月份。调研对象和时间选择的原因是:大一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摆脱了刚入学时的迷茫,对会计专业的了解日渐加深,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梦想,但在专业知识结构上的想法比较单纯;大二学生经历了近两年的专业学习,专业认知和追求更加清晰,职业生涯规划和定位更加明朗,学习的自我需求意识增强;此时的大三学生,刚刚经历了半年的顶岗实习,对行业背景和专业需求已经相当了解,并面临着求职择业,在现实工作中反思自己的知识需求,其学习偏好可能与社会需求更加贴近。

(二)调查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专业学生在知识结构、教学方式、职业资格证书三个方面的需求及偏好,其中知识结构需求调查包括基本文化素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教育五个模块的需求。为了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调查问题类型主要采用封闭式问题,但考虑到收集更全面的资料,因此在每个问题后面辅助增加了开放式问题。

(三)数据处理工具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知识结构需求分析

1.基本文化素质需求

2.专业知识需求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各年级学生对会计专业认知清晰,对该专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有明确的认识。在回答“您认为哪些专业理论课程对您的专业素质培养最重要?”的问题中,一年级的学生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排在了前五位,大二学生则用经济法取代了基础会计,相对于学弟学妹们,大三学生在税务会计上的需求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各年级学生均准确地选出了核心专业课程应作为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专业认同度较高。除了专业知识认知和需求外,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高”在另一个调查问题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分别有95.3%、98.6%和100%的学生愿意为提高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牺牲自己的课外时间。

3.职业技能需求

在职业技能需求方面,大一学生认为财务分析、会计核算、计算机操作方面的职业技能对职业能力培养和就业最有用,三项技能的认同度均超过了93%。除了认同财务分析核算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外,大二学生还青睐于财务软件应用方面的技能,90%的学生认为非常有用。经过半年顶岗实践的三年级学生更是把财务软件应用职业技能对就业的作用提高了第一位,100%认为拥有该技能对就业很重要。与此同时,大三学生对财务分析技能的需求下降,将该项技能在就业方面的作用剔除三甲之外,这可能是因为在顶岗实践和就业之初,学生接触到的会计工作主要是最基础的记账工作,财务分析技能尚无用武之地。相比大一和大二学生,大三学生的职业技能需求也显得更加现实。各年级学生最需要的前三种职业技能及需求比例如图2所示。

4.人文素质需求

5.职业素质教育需求

(二)教学方式需求分析

(三)职业资格证书需求与学习意愿

五、启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了该校会计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结构、教学方式、职业资格证书三个方面的需求情况,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对今后会计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有一定的启示。

(一)基本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合理安排

基本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应根据学生需求,在学生需求强烈的学期安排,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内容上应充分与现实相结合,大学数学应重视经济建模的教学,思政课应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重视实用性,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完成必修内容;在教学形式上应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创造和引导学生需求,避免“修而不学”现象。

(二)重视入学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专业认同度是个体对于所学专业在主观上的一种感受(Henning,2001)。大学阶段是学生第一次面临明确的专业划分,对自己专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会影响到以后的就业。样本学校会计系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学生入学时都接受了专业介绍、专业发展概况、职业发展前景等教育,从而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无形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趋向一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大学生也出现了生源结构多样化、素质状况多样化和成材需求多样化的特征。加强大学生入学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可以极大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

(三)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课程应视学生需求偏好安排

一般情况下,人文素质课程属于选修课,在每个年级都安排有固定的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在大学期间修够既定学分即可。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考虑不同年级学生在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上的需求偏好,安排合适的可供选择课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避免出现“教师无课可教、学生无课可上”的现象。从调查结果看,所有大学生均渴望提高自己对外交往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因此应加强相关课程建设,增强师资力量。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增加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人文素质课程,满足学生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需求;到了三年级,面临从学生到员工或老板、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学校应增加有关商业伦理和针对性更强的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了解会计工作中应遵守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缓解学生内心的焦虑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知识与技能并重

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近几年里,“高端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在传统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提高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但是,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已经偏离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一味追求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忽视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造成很多高职学生“有技能、无高端”的结果,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堪忧。当然,深圳等地广为流传的“本科生毕业后又读技工学校”的故事也值得深思。高职院校注重职业技能并不意味着放弃理论知识的传授,本科院校注重学科教育也不意味着抛弃职业技能的培养,毕竟大部分的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通过调查发现,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渴求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也更注重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的考证需求,以便为以后的职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遵循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是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王道”。

(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会计专业课程复杂难懂,尤其是像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这样的课程,为了能让学生听懂学会,很多教师习惯在课堂上满堂灌,不遗余力地讲解,认为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从调查结果看,当代大学生更喜欢主动的学习方式,在自我探究和小组协作研究中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最终获得知识,是他们更向往的课堂教学模式,高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应在教材改革的基础上,探究多种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

[2] 族.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

[3] Henning,Salling,Olesen.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learning processes in life histories[J].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2001(13).

[4] 田海燕.学校课程开发中的学生学习需求分析[J].中小学管理,2003(12).

[5] 孟艳华.高职大学生学习需求偏好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英才高职论坛,2009(3).

[6] 陈福军,刘其立.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学习需求调查分析[J].科教导刊,2011(4).

[7] 陈悦.学校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差距[J].科教导刊,2011(4).

第7篇: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分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33-0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厉敏萍和熊璋琳(2013)指出,由于毕业论文的教学定位不合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受限、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原因,本科毕业设计存在质量滑坡的问题,由此引发了毕业设计制度废除与续存的争议。饶家辉和张乃生(2014)提出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等方式取代毕业论文,然而,更多学者支持时伟(2010)的观点,认为毕业论文的地位难以替代,建议走改革的道路。彭秀英(2012)从选题、指导和评价的角度阐述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措施。另外,部分学者以渐进式培养为思路,马忠(2008)提出了包含研究方法论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三个环节的论文训练体系;何玉润和李晓慧(2013)提议借鉴美国高校,为本科生定制丰富的研究项目;陈文祥(2015)提倡通过精简课程论文数量等方式增强论文写作与指导的连贯性。而牛锐锋等(2015)则重点在加强毕业设计全程质量监控层面给出了具体对策。然而,毕业论文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单一模式的毕业设计制度不具有普适性。陈希有等(2012)提出多样化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可以营造宽松、舒畅、高效的人才培养环境。同时,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不等于宽泛化,因此,需要一种全新模式带动形式多样化的毕业设计达到同一预定目标。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形式多样化研究

1.毕业论文选题多样化。将毕业论文选题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术性论文。主要是以使用大数据处理为主的毕业论文。这种论文需要在理论与实证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入研究,如能有一定的创新是最好的。二是应用型论文。主要是将所有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即毕业实习单位中。这种类型的论文能够与毕业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既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与应用能力。前者适用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后者适用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应事先确定毕业论文的形式与实习单位。原则上,通过集中性毕业实习,发现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与企业共同分析解决,其成果可以转换为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突破原来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毕业设计。可以是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财务分析报告、财务风险评估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围绕着实习基地发现的问题选择确定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需要学生与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共同商议确定,并报会计专业备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根据不同的毕业设计形式,具体要求为:

(1)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要求。对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的要求与现在毕业设计要求基本一致,导师一般要建议保送研究生与有志于深造的学生选择这类题目。与现有要求一样,学术型毕业设计要求与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起来,纯理论的论文不能通过答辩。字数要求是2.5万字左右。

(2)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需要按照设定的规范和流程来进行,一般要经历初选题,与导师讨论,然后确定题目的流程。校内外导师需要对选题进行严格把关。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3)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具体某个实习基地的财务状况与质量进行调研、收集数据与深入分析。主要的分析对象是实习基地的财务报表,以此为核心,收集相关的佐证资料,给出最后的评价的报告。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4)财务风险评估报告毕业设计要求。通过对实习基地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在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5)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毕业设计要求。主要对实习基地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据此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需要与所学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三、毕业论文指导多样化设计

对应多样化的论文选题,毕业论文指导同样需要多样化。具体区分毕业实习阶段与毕业论文阶段,具体要求为:

(1)毕业实习阶段指导。毕业实习阶段的指导包括校内与校外导师的指导。校内导师主要是在校内准备阶段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设计类型以及毕业实习计划。其中毕业实习计划是校内指导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带着毕业实习计划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即带着问题去有目的的实习,明确自己应该关注什么,以及应该收集什么。校内导师需要凭借经验对毕业实习计划进行修改并定稿。校外导师的指导主要是从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开始,主要负责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习基地现场情况修正毕业实习报告。校外导师另一个工作在于指导学生亲身体验所有毕业实习计划中的实习内容,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并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并依据所学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毕业论文阶段的指导。毕业实习结束后,毕业生返校,主要指导来自于校内导师。由于组内毕业设计形式各异,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应对多种毕业设计形式有着较好的把握。一般要采取组内讨论的形式,指导教师与所有组内学生就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是定期的,并要求有明确的图片与文字记录。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没有经过讨论与展示的毕业设计不允许参加最后的答辩。

四、毕业论文评价与答辩多样化设计

1.毕业论文评价多样化设计。对毕业设计的评价主要偏重于平时的评价,因此,校外指导教师评分、校内指导教师评分以及学生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内容是毕业论文评价的主要依据。基本思想是注重过程的评价,不以最后答辩作为主要的成绩评定依据。对应于多种类型毕业设计,需要将同种类型的毕业设计放在一起进行评价。因此,需要分类制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评价细则。

2.毕业论文答辩多样化设计。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采用必须答辩与选择性答辩相结合的方式。

(1)必须答辩。在答辩环节上进行分类答辩,原则上选择学术论文的学生进行逐个答辩。答辩程序、要求与现有毕业论文答辩一致。要求参加答辩的学生提交论文、进行PPT演示、接受答辩小组的提问并回答问题。

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

(2)选择性答辩。对除学术性毕业论文之外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采用抽签答辩的形式,按照不同类型毕业设计的总数20%抽签答辩。被抽到的学生参加现场答辩,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没有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的合计,不计算答辩成绩。

参考文献:

[1]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73-176.

[2]饶家辉,张乃生.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3):100-103.

[3]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彭秀英.立题和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J].中国大学教学,2012,(3):75-76.

[5]马忠,屈波,张金鑫.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113-118.

[6]陈希有,牟宪民,刘凤春,刘蕴红.关于多样化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8):59-60.

Classification Guidance of Diversified Graduation Project for Accounting Major

YAO Sheng,LI Shi-yi

(School of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Jiangsu 221116,China)

第8篇: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1.会计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问题症结与对策

2.高校会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在会计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4.会计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5.论会计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能力框架的构建

6.默会知识视角下会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

7.如何解决会计研究生培养的双向欠缺

8.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管理会计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9.“互联网+”对会计研究生教育的影响

10.会计专业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研究的文献综述

11.中国会计研究生教育的成就、问题与发展方向

12.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探讨

13.基于默会知识的会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教学制度改革

14.《管理会计》研究生学位课程案例库建设的思考

15.会计专业研究生报考CPA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16.关于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7.浅谈当代研究生会计研究方法的选择

18.论会计类研究生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

19.高校研究生课程会计研究方法教学改革探讨

20.以行动学习为主线 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级会计实务人才——中央财经大学培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

21.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相应职业的嵌入机制研究

22.我国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重构思考

23.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 推动我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

24.农业院校会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25.会计科研规范法与实证法的互补性对我国会计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26.全国会计研究生第四届科学讨论会综述

27.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基于我国高校的调查数据

28.会计专业研究生教育中质量管理的引入

29.会计专业导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基于非会计专业背景生源

30.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的设想

31.实证会计教学模块优化设计——基于会计专业研究生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课程体系的设计

32.论我国大学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有关问题

33.从我省高校实证会计研究状况谈研究生教学改革

34.将职业能力融入研究生学生活动的思考——以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为例

35.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暨教学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36.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探索

37.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38.以“联系学长制”培养全日制会计硕士研究生 

39.关于研究生会计专业教材改革的思路

40.浅谈我国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走出误区,回归本义

4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质量管理建设

42.研究生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43.巩固成果 攻坚克难 不断开创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局面

44.会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共生与互动 

45.浅谈我国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构

46.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着力打造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品牌

47.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沈阳理工大学为例 

48.谈我国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对策

49.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实践与反思——以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为例

50.扩招形势下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基于硕士研究生自身知识结构的视角  

51.全国第三届研究生会计学术讨论会综述

52.关于会计学研究生《管理会计》学位课程建设的思考

53.美国纽约大学会计专业研究生选修课程简介

54.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的思考

55.会计信息质量对研究生部一体化运行的作用

56.高校研究生会创新模式探究——基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硕士联合会的实例

57.新形势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以会计硕士为例

58.日本会计专业研究生教育方式的可借鉴之处

59.全国第三届研究生会计学术讨论会在中南财大举行

60.上海市会计学会成功举办2016年第十一届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

61.如何解决会计研究生培养的双向欠缺问题

62.关于在我国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讨 

63.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1984年招收管理会计博士研究生

64.上海市会计学会举办2012年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

65.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培养模式的思考

66.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的经验

67.全国第三届研究生会计学术讨论会综述

68.基于默会知识的会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教学制度改革 

69.北京地区成立研究生会计研究会

70.我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71.会计专业研究生学术创新培养实证研究

72.第九届长三角会计及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沪举行 

73.浅谈研究生会计电算化教学

74.全国财经院校研究生会计学术讨论综述

75.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76.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

77.双导师制: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然选择

78.互联网时代下会计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79.我国学术型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方式改革

80.基于“社会责任”理念的会计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探索

81.浅析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技术水平现状

82.会计专业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研究的文献综述 

83.《会计研究》百期回顾及中国会计理论研究透视

84.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研究的路径演变

85.会计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86.高校会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7.默会知识视角下会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 

88.“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SWOT分析与培养模式探索——以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硕士为例

89.会计专业硕士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研究

90.我国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教授曲晓辉

91.我国会计实证教学的现状及其思考

92.日、美会计教育目标及其启示

93.“互联网+”对会计研究生教育的影响 

94.“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特色探讨——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

95.回顾与展望:中国会计信息化30年学历教育的理性思考

96.会计学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

97.开拓创新的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科

98.“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在会计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99.面向职业化要求:我国会计教育改革新取向——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的定位、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

100.《财务与会计》:我学术生涯的源头  

101.会计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探讨——基于安徽大学商学院的教学实践  

102.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构想 

103.会计学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思考

104.中外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105.关于在我国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讨

106.关于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07.会计专业研究生学术创新培养实证研究

108.全国会计研究生第四届科学讨论会综述

109.中国会计研究生教育的成就、问题与发展方向

110.会计研究生教育:存在问题之探究

112.我国学术型会计研究生教育方式安全改革

113.如何解决会计研究生培养的双向欠缺问题

第9篇: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本文是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改项目“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XJJGYBXM1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8日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高校应着力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会计实践教学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由高职院校升格的本科院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本科教育的目标,一直非常重视会计实践教学的开展。但由于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软件投入不足等原因,实践教学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校内模拟实训形式单一、综合性差、时间安排不合理等。本文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对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一、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及体系构建原则

(一)实践教学目标。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曾提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专业会计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名专业会计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它强调会计教育应注重能力的培养,强调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教学环境的更新、改善,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基于此观点,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严格按照会计原理和准则进行技能训练,应当加强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的能力训练。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在构建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导向。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应是理论够用、动手能力强、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应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应用性和创新性,以满足培养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的需要。

2、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高等学校作为会计人才的供给方,应非常关注市场的需求,适时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工作岗位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也应随之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3、实践教学内容应具连续性和完整性,能覆盖相关课程的重要知识点。重视实践教学并不等于轻视理论教学,会计理论与实践两者应互相促进,因此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环节的安排应同步展开,兼顾会计学科的理论性和整体性。

4、开放式学习和自主学习结合。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建立学生自主选择,自觉参与的学习机制。学生除按计划的要求完成必要的实践教学内容外,可自己选择实训项目进行学习,也可选择特定的会计岗位进行学习。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信息与网络工具,让学生除了到实验室等场地进行学习之外,还可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二、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我院的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按照一定的能力层次,明确每一阶段的实践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任务具体化,综合运用校外考察、校内实训、知识竞赛、校外实践以及创业就业等各环节以达成目标的实现。当然,各个环节的运用并不是简单累加,而是有主有次,互相协调,环环相扣,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应用型本科教育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一)认知实践阶段。通常会计专业的本科生会在第二学期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然而在对会计工作毫不了解的情况下,学习枯燥、抽象的会计专业知识将让他们感觉难度很大,甚至有些学生将对未来从事的会计工作也失去了兴趣。因此,在第一学期结束后,安排一周的校外感知实习,使学生在对会计专业岗位进行实质性接触之后,获得对会计的感性认识。

认知阶段的实践可以安排在大一结束后的暑假,由老师带领分批到合作单位进行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经营现场、会计机构,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结构情况,初步了解企业财会机构的设置,认识会计的基本资料,同老会计进行交流等等。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观察,学生们会产生许多深刻的感性体验,带着问题再去进行未来的专业课学习,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认知过程,使学生了解并热爱会计专业,树立对本专业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校内实训阶段

1、单项实训。单项实训的安排需要与教学计划紧密配合,可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讲边练。在基础会计理论课学完之后,安排手工记账单项实训课程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程序,如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设置与登记、基本会计业务处理等。在开设税法、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的同时,安排与之授课内容相配合的单项实训,使理论迅速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巩固理论知识。这一阶段的实践课程侧重于单项问题处理能力的培养。

我院已经购买了初级会计、财管、审计等各个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软件,学生可以边上理论课边通过软件进行各科的单项实训。实训的进程由任课教师根据理论课的教学进度进行合理安排与控制,对实训过程中的疑问,教师可以在线个别解答,也可以进行集中讲解。学生的实训记录、实训报告都能生成WORD文档,方便存储和打印,可以作为期末学生实训成绩的评价依据。

2、岗位实训。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全面介绍了制造业企业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学生未来从事会计工作或考证的重要课程。由于该课程内容多且繁杂,单靠课堂上的理论讲解,通常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而按照岗位分工边讲边练很好地实现了工作岗位与理论知识的对接,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感,对所学内容理解更深入,掌握更牢固。按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逐步展开,可以设置以下岗位实训,如出纳岗位,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岗位,金融资产投资岗位,债权债务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收入、支出核算岗位,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岗位,等等。

我院购买了中级财务会计实训软件,该软件按章节设置了实训业务,每项业务都分岗位进行处理。在实训的过程中,先给出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若干原始凭证,再分析、识别这些原始凭证背后反映的经济业务,学生可以根据不同会计岗位的需要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该阶段实训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场所,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后,再分组讨论会计处理结果的合理性,使学生全面熟悉和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工作职责及处理技巧,促使学生学以致用,主动去思考、分析经济业务的实质,从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3、综合实训。在进行了单项实训和岗位实训之后,可以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会计电算化、审计等专业知识融合,形成仿真材料,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实训,既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再次检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对专业知识进一步理解和升华的过程。

综合实训的特点是融合多学科知识,通过功能全面、设计合理的财务软件进行。该实训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给以较为宽松的实训时间。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事无巨细的讲解,而其主要作用在于答疑和辅导。该综合实训应设计多套企业的真实业务资料,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而不是把学生限定在实验室里。学生应能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法、步骤,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可以重复多次进行操作,直至学生熟练掌握。

(三)创新实践阶段

1、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如用友ERP沙盘赛、创业设计赛等。通过ERP沙盘赛,使学生对企业运营有一个全面的体验,对企业战略和成功的关键因素有清晰的认识,学会用战略的眼光进行决策和管理,学会运用资金预算、财务数据处理、财务分析等工具跟踪企业运行状况,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

2、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大三结束的假期进行,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的机会实地从事一些专题调查,同指导教师共同商议拟定调查内容,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方式进行。调查完毕,让学生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调查报告。社会调查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调查结束后进行毕业论文撰写。这是会计专业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是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校外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最能体现“工学结合”、“开放性和职业性”等教育特色,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最好方式。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进行顶岗实习,不仅可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对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及早融入企业。

我院积极主动开展校企合作,灵活利用各种机会将本校的学生推向市场,积极开展与区域内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已与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及其他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同时,我院还激励教师利用自身人脉资源与企业签订合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且充分发挥家长和已毕业学生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扩大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拓展实践的地理空间范围。

三、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用保障

(一)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依赖于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包括建立责权明晰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质量监控体系等。其中,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尤为重要。实践教学在考核的内容上,应重视会计工作过程的评价和职业判断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考核的标准制定上,应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在考核的形式上,可通过技能操作、小论文、口试、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校外实习阶段的考核不同于校内,其评价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学校应专门指定校外实习巡查教师,从学生到单位实习开始不定期进行巡查并考核。最终学生的实习成绩由个人评定、实习单位考核、巡查教师考核进行综合评定。

(二)加快实验室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当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园网在教学中的应用,而针对会计实践教学建议构建会计实训网络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会计实训环境,提供丰富的企业业务资料。学生进入网络教学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网上自主实训、还可以进行网上答疑讨论、在线测试等。

(三)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实践教学的指导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高校应建立长期的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战略规划,如定期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既能够加强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又能够丰富教师自身的实践知识,使自身的实务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会计到学校进行讲座、现场指导,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队伍,以之作为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有益补充。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枚香.应用型本科教育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0.12(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