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文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城镇一体化的过程中,乡镇发展十分迅速,但是我国在进行乡镇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乡镇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因素阻碍着其正常发展和创新。本文就新时期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乡镇文化建设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新时期乡镇文化建设创新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创新乡镇文化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存在区域旧习。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地广物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发展的乡镇区域存在着一些旧习,这些旧习在时展的长河中不断影响着我国乡镇文化的发展,比如说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存在着“酒习”,即当地人家里有贵宾来客或者是办红白喜事,需要好好招待客人,一般就是主人对客人进行轮番敬酒,使客人全部喝伤喝醉。“酒习”导致每年因为喝酒出事的人很多。
(二)乡镇缺少文化人才。乡镇文化在建设和创新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去做、去落实。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偏远地区的人才流动性非常大,很多乡镇的年轻人会选择去城里打工,这样就导致留在乡镇的只有老人和小孩,进而造成乡镇缺少文化建设人才,影响着乡镇文化建设的进程。尤其是最新的数据显示,乡镇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的占乡镇人口80%多,乡镇外出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流动对乡镇文化建设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三)乡镇文化建设没有保障。乡镇文化建设和创新除了需要有必要的人力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发展迅速,但是乡镇地区的文化建设缺少经费,没有良好的保障力度加持,建设过程中没有形成基础的文化设施,所以导致乡镇文化建设进度缓慢,比如说有些乡镇进行文化建设,通过标语和条幅进行宣传,但是这种并没有得到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乡镇在文化发展中因为缺少书籍、没有合理的管理模式,导致乡镇文化建设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新时期创新乡镇文化建设的措施
我国行政组织单元中最基本的单元就是乡镇,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创新和建设乡镇文化,继而促进我国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进行乡镇文化建设和创新的过程中,引导乡亲父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时展的当今社会,我们应该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目前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创新乡镇文化,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建设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在进行乡镇文化建设,解决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创新,基础既是关键也是保障,只有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才能更好地宣传和创新乡镇文化。所以乡镇应该要大力建设文化基础设施,采用多种渠道进行多元化的资金募集,比如说可以申请政府补助、积极应用乡镇财政、进行社会募捐等方式,加强乡镇文化基础设施的基本配备,同时也可以通过建设村民公共活动室和村民书屋、活动广场舞等措施来加强乡镇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培养乡镇文化人才队伍。乡镇文化建设除了要保证基本的物力投入,同时还需要大力投入人力,加强建设乡镇文化人才队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乡镇文化创新活动。在建设乡镇文化人才队伍的过程中,需要在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之外提高人才们的精神归属感,乡镇政府应该要改变传统的工资水平低的现状,提高乡镇文化建设和创新人才的工作水平,使其能够成为建设、创新乡镇文化的强有力队伍。在乡镇文化建设中的人力需求也可以通过招募应届毕业生、青年志愿者等方式使其能够到农村地区,通过他们受到的教育,将先进的文化理念应用到乡镇文化建设中去,提高乡镇文化建设的水平。
(三)去除旧习,创新乡镇文化内涵。在进行乡镇文化建设的现状中有提到目前部分偏远地区或乡镇区域仍然存在一些“旧习”,迷信思想、封建思想仍然影响着乡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乡镇文化建设和创新,应该要大胆进行创新,打破传统思想,去除旧习,创新乡镇文化的内涵,根据时展的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乡镇人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使其能够改变传统的不良文化习俗,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三观意识,与此同时,乡镇文化建设和创新的工作人员要善于使用群众性的语言和接地气的语言来使群众能够清楚地明白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真正理解新文化,并且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和学习这些新文化,并为乡镇文化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三、Y语
总而言之,乡镇文化建设和创新是一项比较系统而且很复杂的工程项目,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将会涉及到许多领域,而且还需要全社会人们的支持和参与。本文通过对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旧习严重存在、缺少乡镇文化建设人才、缺少基础保障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主要的解决措施即建设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培养和建设乡镇文化人才队伍、去除旧习、创新乡镇文化内涵,进而使全社会人们能够清楚了解到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推动乡镇文化建设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赵晓梅.浅谈安徽南部区域乡镇文化建设存在的困境与对策 [J].安徽大学,2014.
关键词:乡镇综合文化站;基层文化建设;基本特点;作用体现;发挥方法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和基层文化事业建设的核心单位,其主要通过完善基层文化活动设施、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内容的方式引导乡镇群众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消除日常生活的疲劳和乏味,帮助群众逐渐提高生活水平。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和唯一手段,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准确把握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其作用的力度,是提高基层文化建设质量的不二法门。
一、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基本特点
(一)服务内容的大众化。服务内容大众化,是指要将文化服务的对象拓展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提高基层文化活动群众的参与度,例如农村娱乐文化活动和体育竞技活动的综合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与竞技等,摆脱了传统文化建设服务面窄小的缺点。
(二)组织机构的平易化。组织机构的平易化是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是以服务群众为基本目标而成立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以方便群众生活为基本目标,争取在文化站内涵盖教育、广播、卫生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工作,并长期派专人负责处理群众的咨询与问题反馈,保证群众工作的有效性。
(三)工作职能的综合化。工作职能的综合化,是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摆脱了传统文化建设中在音乐、图画、象棋、摄影等方面的单一建设,创设了跨部门、跨专业、多样化地为基层群众提高全面且丰富的服务,不仅为农村群众提供了文化娱乐活动,也为群众自身能力和技能的提高提供了帮助,建立了服务更广、范围更大、内容很多、层次更多的文化服务机构[1]。
二、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体现
(一)体现在提高基层文化建设人员的管理水平。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无疑提高了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工作的凝聚力及工作方向,使得基层文化建设人员得到了更系统和更规范的管理。作为一个团队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使得更多的基层文化建设人员到得了管理层面,通过组织大型主题活动的锻炼,在人员、资源及活动组织方面提高了其管理水平,促进了基层文化建设的脚步。
(二)体现在构建多方位的公共文化队伍的体系。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不仅为基层文化建设提高了一个平台,也为基层文化建设人才提供了一个保证。在乡镇文化建设中,通过各人员不同的岗位分工,文化建设的考量、拟定计划、组织活动、材料选用、设备采购等各方面的锻炼,能够培养基层公共文化队伍的各项能力,为构建多方位的公共文化队伍打好铺垫。
(三)体现在构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活动体系。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中,以丰富和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内容以水平为标准,因此其在组织群众公共文化活动时,以多元化和丰富性为基本目标;再加上乡镇综合文化站不仅在乡镇建设了图书馆、体育场等文化活动广场,也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农村中也辐射了一些农村小型图书馆和体育场,构建了多元化和多层次并存的公共文化活动体系[2]。
三、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方法
(一)积极健全和更新文化活动基础设备。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基本方法是积极健全和更新文化活动基础设备。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中,加大思想宣传力度是根本,帮助群众提升思想认知、陶冶思维、丰富生活情绪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其次,还要积极健全和更新文化活动基础设备,帮助乡镇建设完善的图书及其电子阅览室能够有效地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还要加强建设基本文化活动公园、健身设备、娱乐设备、体育设备等基层文化活动设施,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力度,拓宽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范围及广度。
(二)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也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方法之一。基层文化的有效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特色文化的建设,因此相关文化建设部门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仔细研究针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方案,并加大对基层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的监督,做到“三有”,即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要有人做、群众活动要有人干、群众需求要有人管[3]。其次还要加大对乡镇综合文化站资金的支持,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费用纳入到乡镇年度预算中,做好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后盾工作。
(三)加大招揽专业的文化活动人才的力度。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方法还有加大招揽专业的文化活动人才的力度。目前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大多年龄偏大,思想程度不高、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不高,这样的工作队伍难以支撑起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整体建设,因此需要大力招揽专业的文化活动人才。乡镇综合文化站应该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加大对其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考核制度及奖励制度,逐渐规范管理,使得乡镇综合文化站更具魅力,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其建设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乡镇综合文化站具有服务内容的大众化、组织机构的平易化、工作职能的综合化的特点,是提高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法。积极健全和更新文化活动基础设备、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加大招揽专业的文化活动人才的力度等方法能有效促使乡镇综合文化站提高基层文化建设人员的管理水平、构建多方位的公共文化队伍的体系、构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活动体系等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对提高基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群彦琴,吕志玲.浅谈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基层文化建设中作用体现的探究[J].大众文化.2014,11(03):1231-1234.
一、 高点定位, 加强文化工作组织领导。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民生进步与否的分界线,是社会平安稳定的基础。如何做大做强文化工作,为八渡的经济建设服务?镇党委认为,文化是生产力,先进文化是最大的生产力,要想充分发挥八渡镇的旅游资源作用,就必须抓好先进文化建设工作,挖掘旅游文化底蕴,为旅游服务。党委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全镇干部讨论文化发展目标,把镇域经济发展方向定位于文化旅游,以西武当景区建设为主,围绕乡村旅游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围绕农民增收抓好科技培训,进一步繁荣八渡文化,提升农民素质,增强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全镇上下形成了建设大文化,促进大发展,共享大和谐的良好局面。镇村干部为文化建设争跑资金,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文化建设,从而推动了文化建设快速发展。
为了使文化旅游建设工作步入快车道,镇上成立了文化旅游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全镇文化旅游工作,协调西武当景区建设和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统一负责景区布局调整和宣传报道,组织开展山花节和有关文化旅游方面的其他工作。使文化旅游工作始终有人抓有人管。
镇党委、政府还把文化建设纳入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之中,对每个建设项目,明确一名镇领导包抓,包村干部、村主要干部是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每到周一,镇领导都要安排文化建设项目,周五包村干部都要汇报项目建设情况,每月召开一次项目建设分析会议,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每半年对项目建设进行一次回头望,查进度,查质量,查工期,制订相应的措施推进工作。
二、多措并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活动要有载体,载体是文化繁荣的基础。八渡镇在文化载体建设上主要抓了镇综合文化站、西坡村文化广场、高楼村文化广场、西武当文化艺术团和西武当景区建设,总投资600万元。
发展乡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镇上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不等不靠,投资135万元镇建成了镇综合文化站,(含文化广场25万元)。为了解决启动资金,镇党委决定,由领导班子成员私人筹资。书记、镇长每人从家里拿5万元,5名副职每人筹资2万元,凑齐了20万元,使文化站工程顺利开工。镇综合文化站位于杨家庄村委会院内,三层七间,建筑面积444平方米,共设业务用房10间,有文化娱乐室、展览室、电子图书阅读室、培训室、宣传工作室等,基本满足了群众文化工作需求。文化广场占地面积2400多平方米,已全部水泥硬化,广场外墙为透视墙,是全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的亮点。
在镇领导的带动下,各村也想方设法拉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西坡村为了兑出文化广场用地,多次开会协调,反复做群众思想工作,历时一个多月终于腾出了13亩土地。没有启动资金,他们找施工队垫资修建。一个总投资178万元,其中社区服务中心58万元,广场120万元的文化广场终于建成。广场修有篮球场、亭子、花坛、花架,铺设了渗水砖,安装了路灯。广场内奇花异草品种繁多,为八渡镇文化建设打出了第一张名片。
八渡镇有个牛心山,明朝道教宗师张三丰曾经在这里居住修炼传道。有清代碑文记载:“牛心山古为西武当,苍松翠柏林木繁茂,阴雨时节烟雾笼罩,恍若仙境”。唐代诗圣杜甫当年游经此地,留下的著名诗句:“冈峦相经直,云水气参错,林廻硖角来,天窄壁面削”更为牛心山蒙上了传奇色彩。牛心山传说众多,历史文化厚重,自然景观奇特,是发展文化旅游的最佳选择。高楼村党支部书记姚举科看到了它的前景,把村级经济定位为乡村旅游。为了使旅游文化尽快落地开花,他带领一班人到县上、市上争跑项目,利用新农村建设之机动员群众投资360多万元,建成了民居园。又投资185万元建设了园内文化广场。广场占地面积4亩,其中社区服务中心45万元,广场140万元。广场修有水池、亭子、喷泉。有牌楼、杜甫铜像和健身器材。广场铺设渗水砖,栽有绿化树,被省上命名为乡村旅游示范村。
为了把文化旅游做大做强,高楼村成立了西武当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和西武当文化艺术团,配备了一流的设备,邀请了一流的演出人员。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艺术团实行股份制,演艺人员实行聘任制,灵活多样的演出形式为艺术团增添了活力,去年至今共演出150多场次,足迹遍布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深受群众欢迎。
为了使旅游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镇党委、政府倾力打造西武当景区,制作了景点标志牌,景区整体规划图,建立了八渡镇旅游网站。
三、丰富内容,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
去年至今,我们以打造特色旅游名镇为契机,积极开展旅游文化建设活动,共举办全民健身节2次,山货贸易节2次,山花旅游节2次,参与群众达3000多人,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高楼村成立了西武当文化艺术团,配备了一流的设备,邀请了一流的演出人员。灵活多样的演出形式为艺术团增添了活力,去年至今共演出150多场次,足迹遍布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深受群众欢迎。
在去年举办的山花节上,我们推出了观花海登山游,推花海象棋比赛,赏花海尝农家乐和走进新农村电视秦腔大赛。在今年的山花节上,我们举办了垂钓大赛和摄影大赛,吸引了宝鸡市周边地区钓鱼、摄影爱好者300多人参加,为节日增添了气氛。
作为少数民族乡镇中学,如何利用中学生寝室这一重要阵地,切实加强中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已成为少数民族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许多少数民族乡镇中学的寝室文化建设工作没有开展起来,或开展得很浮浅, 现状很是令人担忧,没有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广大少数民族乡镇学校对此束手无策。笔者任教的乡镇是彝族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里的教育相对落后,学生的思想素质也比较低,寝室文化开展困难重重。在尚未开展寝室文化建设之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学生的卫生习惯极差。部分学生不讲究寝室的环境卫生,有的没有叠被子的习惯,有的不能将自己的衣物及洗簌用品摆放规范,半夜在走廊上大小便的行为时有发生,寝室环境卫生呈脏、乱、差的状态。部分学生不讲究个人卫生,床上用品一个学期才洗一两次,更有甚者一个学期从不换洗;部分学生没有准备洗簌工具,特别是牙膏牙刷,更是少有学生准备。
二是不按时作息。到了作息时间,有的学生往往会在寝室大吵大闹,大声喧哗,有的在接打手机,大声放音乐,使得整个住宿楼很是喧闹,冗杂。有的学生会溜出校园,滞留于网吧、游戏厅。
三是违规违纪行为泛滥。抽烟、喝酒、赌博、打架斗殴、损坏公物、偷窃、逃课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笔者在进行课题“民族文化进校园”研究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乡镇中学的特色寝室文化建设有了初步的探究并卓显成效,希望对少数民族乡镇中学的寝室文化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机制
学校对寝室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让住宿学生知道哪些言行是得体的,那些是违规的。学校通过行政会制定出“寝室整洁标准”、“寝室管理细则”“值日生分工明细表”、“住校生守则”、“中学生寝室管理规定”、“中学生寝室评比细则”,保证住校生拥有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积极健康的发展。并需加大管理办法的宣传力度。班主任在班上带领学习后,指导各寝室制定出本寝室的“寝室公约”。这样,每个寝室都有了寝室公约,住宿学生对自己的言行就有了规范依据。寝室管理办法的制定就围绕住宿学生会出现的违规违纪现象来制定,如乱泼脏水、乱扔垃圾、损坏公物、说脏话粗话、喝酒、抽烟、打架、偷窃、不按时作息、在休息时间滞留于网吧或游戏厅等方面做明文规定。这样下来,每个寝室就寝室管理制度定的寝室公约就成了住宿学生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的参照。
二、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的落实
有了管理制度,还得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没有专们的寝室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寝室公约会变成一纸空文。管理部门和人员不但要抓环境卫生管理,还得指导住校生进行寝室文化建设,不但要抓生活安全,还得注重学生的思想变化,不但管学生的就寝,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寝室管理人员处于寝室文化建设这一阵地的前线,是寝室文化建设的总指挥,责任极其重大。
笔者建议学校设立寝室导师,专门联系具体寝室。他们了解寝室中每个成员的特点,从学生在寝室中的表现反映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效果会很好。班主任作为德育导师组长,是学校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班会课这一德育途径,为寝室文化建设夯实基础。针对寝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主题班会。对思想素质有待提高的同学,主动邀请寝室成员监督,做到寝室成员同成长,共享成功的喜悦,在寝室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做好学生道德成长道路上的指路人。
三、利用开展寝室文化节,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寝室文化节可以围绕“寝室布局”“寝室名称”、“室歌”、“寝室训言”展开比赛。
“寝室布局”要主题鲜明,以积极健康、格调高雅、彰显彝族文化特色准则。“寝室整洁标准”、“寝室管理细则”“值日生分工明细表”、“住校生守则”、“中学生寝室管理规定”、“中学生寝室评比细则”是每个寝室必须张贴的内容,其余的就要靠寝室成员充分发挥创造力力了。“彝族歌舞”、“彝族服饰”、“彝族乐器”、“彝族名人”……都可以作为寝室布置的内容。另外,每个学生都得备齐一套洗漱工具,并且摆放规范。
“寝室名称”要根据寝室的格调布局、寝室成员的主导性格、奋斗目标等因素命名。须积极、向上、体现个性特征。
“室歌”的选择也要求积极向上,要与寝室名称相吻合,相得益彰。“寝室训言”要彰显寝室成员的个性、志向、奋斗的豪情壮志等。
这样的比赛,美化了寝室,加强了住校生的凝聚力,丰富了住校生的课余生活,调动了学生的创造力。尤其是培养了学生对本民族文化探寻的兴趣,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最大的好处还在于“每室一名称”、“每室一歌”、“每室一训言”的良好和谐寝室氛围也被打造了出来。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思想意识
定期和不定期举办集中学习和培训,进行乡村两级马克思理论人口培训,提高广大干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对机关文化建设工作的大力宣传,为做好新时期人口发展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使机关文化建设进入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二、开展警示教育,加强文化宣传
以“警示爱国教育、推进机关文化”为主题,以引领和规范机关干部价值观念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为重点,开展警示教育影片观看,加大宣传,号召干部塑造做好人、办好事、说好话、健好体、守好廉、树好形的“六好”干部队伍。
三、加大设施农业投入,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
召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会议,实行民主决策,集中解决群众民生各种问题,包括对抗震安居房的规划和建设,使农牧民住上舒心、安全的安居房;为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加大对设施农业投入的力度,今年我乡计划建设温室80座,大棚1座,真正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做到实处。
四、以文体活动为契机,增强机关向心力
举办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增强乡党员干部的团结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借助机关文化建设及“争先创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机关文化活动,如:开展机关干部“生日晚宴”活动,加强机关干部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为开展机关文化建设工作奠定建设的基础。
五、以多种宣传方式,推进机关文化建设
通过“机关文化建设”、“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印制品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逐步提高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创建率。在机关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乡悬挂宣传标语、横幅10条,制定固定宣传墙、栏若干个。投入经费近万元印制了带有“平安家庭创建标准”彩图4000余份、“创建平安单位、建设美好”主题活动的饮水杯千余个发放到商店、农户、企事业单位中。利用“巴扎日”发放宣传印刷品(挂历、杯子)、宣传材料千余份,乡机关干部走村入户将机关文化建设宣传到千家万户。通过活动的举办使广大干部进一步加强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学习,使广大农牧民、个体、商户加深了“创先争优”、“平安建设”、“机关文化建设”的理解和参与,为更深层次的开展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提升了乡机关的工作效率,将机关文化建设工作宣传落到实处。
关键词:乡镇文化;群文建设;作用分析
一、乡镇文化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助于党政方针的宣传。党与政府的政策方针可以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宣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在群众中得到很好的宣传教育,不断传播新的文化思想,有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2)有助于提高群众文化层次和丰富精神生活。群众文化在农村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从而有助于保证农村的稳定,包括精神文化的满足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3)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是构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而且还能够增强群众的凝聚力。通过文艺表演等方式来改善人们不良的业余爱好,使得广大的乡镇群众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文化建设中来,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目前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1)群众参与人数多而且形式多样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了很多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形成新的文化娱乐方式。根据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习惯,除了传统的看电视娱乐之外,更多的喜欢户外锻炼。除此之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也都在渐渐的走入群众的生活,还有一些常见的秧歌、戏剧等项目的文化娱乐方式,随着文化建设内容的增加,参与文化建设的群众越来越多,而且其形式也越来越丰富。(2)文化活动设施落后、费用不足。在一些乡镇的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文化设施比较落后,不够完善,因而无法保证有效的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如在很多的乡镇都没有图书馆、剧场等一些必备的文化设施,因而对于开展乡镇文化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对于开展群众文化所需的启动资金,组织者也是很难得到支持,同样也会影响到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领导者对于文化建设的不重识,往往只强调了经济发展成果,而忽略了基层的精神文化建设 ,从而造成了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少量投入。
三、乡镇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培养策略
(1)根据群众需求拓展文化发展空间。对于传统的乡镇文化建设,更多的是服从于上级安排,并且配合其他产业的发展需要,如比较常见的文化节庆类活动,虽然也属于是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但在构建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站在群众需求的角度来进行了解,从而使得群众文化发展空间范围比较窄。随着对群众文化建设要求提高,使得群众渐渐的从封闭转向了开放,并且从传统的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在构建乡镇文化过程中,把群众文化渗透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从而为不同群众文化需求搭建起一个自我的展示平台,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中来。(2)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良好的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必备条件。对于一些乡镇地区存在的重经济轻文化现象,应当改善传统思想,重视与做好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对一些陈旧的文化设施进行改造,建设出一批实用性的文化建设,从而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有助于促进乡镇文化设施的建设。另外还需要保证群众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在加大乡镇文化建设的同时,保证经费的专款专用,从而调动起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乡镇文化的建设中来。(3)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素质。在进行有效开展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有着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素质,来满足于群众的需求。如某乡镇经常会组织一些演出团体深入到农村进行演出,或者是组织群众进行文体竞赛活动,除此,还可以组织当地的文化骨干去外地进行学习,从而把一些好的文化活动带回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有助于当地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4)结合特色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乡镇文化建设过程中,一般以表演节目的形式向群众传达出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理念,因此在长期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节目的创新,在节目进行编制时可以充分利用好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地域风俗,不仅可以使节目别出心裁,而且有助于特色文化的传播。对于文化素材的选择,一般多是极具代表性并且内容积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编制出适合于乡镇群众文化品位与精神需求,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乡镇文化对于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镇文化活动除了作为一种文化的表演形式之外,更多需要满足于群众的精神需求,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而在开展乡镇文化过程中,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文化的建设,切实做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乡镇文化站是国家设立的最基层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在新形式下,乡镇文化站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但也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费困扰。各个乡镇文化站的业务经费普遍不足,有的每站3000元财政经费经费得不到足额划拨,有的被长期拖欠,其中足额发放、部分发放和全部拖欠约各占三分之一。
二是文化设施缺乏。大多数的文化站设施设备十分简陋和落后,大部分的站址场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只好租赁或借用公产房,有的面临被收回或拍卖,名存实亡。
三是由于工资不保证,生活待遇极低,导致有的专业干部人在心不在,影响工作。
四是文化站受乡镇政府和县文化部门的双重管理,致使有的专业干部“专职不专”,经常疲于应付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耽误业务开展,有时还造成管理上的诸多不便。
五是某些领导对发展农村文化工作缺乏正确认识,他们总认为经济指标才是硬的,文化建设没有指标,是“软”的,因此没有把文化建设列入议事日程。
六是个别文化站专业干部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缺乏上进心和活力,工作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以上的种种问题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当前深入进行的改革开放,其实质就是新旧两种观念、两种体制的转型磨合,在这个转型阶段,如何探索、制定出新的对策是支撑农村文化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对农村文化的发展现状,只有抓住总纲才是最关键的。当前,我们国家已进入“以法治国”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机遇,把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重大的、根本性的问题,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章可循。而且,只有立法才能确保文化发展战略列入当地党委政府的整体工作规划,才能使文化建设成果真正成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主要内容。这对某些乡镇领导只抓经济,忽视文化,只顾求安稳、守摊子,缺乏应有的工作主动性和开拓性的现象,无疑能产生相当大的触动。
当前的农村文化,要确立其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地位,能够发挥自身作用,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端正认识,统一思想。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们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五大精神和“三个代表”上来,下大力气把乡镇文化站抓好,逐步做好站址、人员、经费、活动四落实,逐步完善县、乡(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决不能把文化站视为包袱,简单地将它推向市场办实体,而要变文化站的自我行为为政府行为,积极扶持,统筹安排,齐抓共管,改变旧貌。
二是要从有利于统一管理和业务指导的实际出发,把乡镇文化站由乡镇和文化主管部门双重管理变为由县文化主管部门单独管理。
三是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件建设是基础,如果连站址都没有,还能奢谈什么文化工作。因此,各乡镇应千方百计筹集资金,逐步把文化站用房建起来。已有站址的乡镇,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文化用房,拆迁回建也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和文化部的有关政策规定。
四是要加强培训工作,提高专业干部素质,保证队伍稳定。首先,专业干部要克服干劲不足、消极怠工的现象,在遵循社会效益第一位的前提下,要放手去搞好以文补文的创收活动,弥补经费不中,提高福利待遇。其次,专业干部要有计划地进行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一改目前文化艺术人才断层的局面。第三,有关部门和领导要重视并落实专业干部的工资待遇,逐步理顺人事、编制、职称、工资等方面的关系,消除后顾之忧,稳定队伍。
五是县文化部门的领导干部应深入基层,指导乡镇文化站开展工作。文化馆、图书馆要积极创造条件,克服经费不足等困难,发挥文化业务部门的辅导职能,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六是通过大力宣传,在社会上形成重视先进文化建设的氛围。
关键词:农村 文化站建设 和谐社会 思考
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构件,是乡镇目前唯一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桥梁与枢纽,发挥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能否以新颖的、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 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地抵制现代文化中各种消极的现象,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是广大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干部责无旁贷的职责。然而,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乡镇文化站当前却生存窘境日益凸现,难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如何解决乡镇文化站土壤“板结”、肌体“贫血”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农村文化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乡镇农村的文化站建设仍是薄弱环节,而且呈现出多种危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上的危机,文化站图有虚名。文化站作为全民性事业单位在乡镇、街道政府中设立,国家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拨一部分经费给予补助,可见国家对基层政府设立文化站是比较重视的。但作为地方政府的一些领导,对基层文化站的设立存在着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思想,有的甚至把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文化站的设立作为一种累赘,一味追求的是经济指标。 使文化站也产生了生存的危机,有的干脆便文化站图有虚名了。
2、管理体制上的混乱,文化站形同虚设。一些文化站是一无娱乐场所,二无文化活动,瑟缩在自身狭小的圈子里,空守着一间办公室,倒有点像行政机关。实际上,这类文化站已经成了一个空架子。文化设施管理混乱,文化站机构便是形同虚设。
3、人才利用上的浪费,文化站有名无实。文化站工作由于经费、场地等因素的制约,每年除了办有限的几次活动外,大多数时间都无所事事,许多文化站干部被乡镇(街道)政府部门抽调从事其它工作,成了“万金油”,成了“油抹布”,成了乡镇机关打杂的人。有的文化站人员长期缺编,由团委、妇联等人员兼管,他们不懂文化活动组织、相关业务培训、村级文化室辅导、群众文艺理论研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 整理与保护等。专业人士是文化站工作的主体,连主体都抽掉了,文化站也就有名无实了。
二、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加强文化站建设的对策。
乡镇文化站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成效大小,所以在攻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乡镇文化站建设,积极有效地推进文化站建设。
1、要稳定文化队伍。乡镇文化员为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政府要顾全大局,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稳定文化队伍,为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必要的工作环境。并且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文化站专干队伍,为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2、因地制宜抓好农村文化站设施建设。加强文化站设施建设,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农村文化工作的关键。在当今,有些乡镇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现象。作为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要有对文化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要努力争取领导对文化的重视,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要根据乡镇农村人口布局、地域特点、经济条件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站设施,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文化站设施进行改造。
3、抓好农村文化网络建设。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网的网头,起着核心作用。它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把广大农村中具有参与文化活动兴趣和志愿的农民朋友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活动群体。而建立农村文化网的关键是要找准结合点,把文化网建设纳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中,积极培养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农村的文艺团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水平。同时,要发挥“点”的导向作用,开展网点结对,采取“抓大带小”、以强扶弱的策略,根据幅射效应,带动文化力量较弱的村落。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文化站在这方面大有作为。一是要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农村政策和中心任务及时送进农村的千家万户。二是要弘扬主旋律,坚决扫除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结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把农村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舞台,让农民自演自说,在娱乐中得到启发教育和鼓舞。三是抓好民间文化挖掘。民间文化是村落的源头,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召唤力和诱惑力,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
关键词:文化站;乡镇图书室;管理制度;人员
乡镇文化站图书室是有效传播文化知识信息、扩充农民知识储备,提升其技术水平,强化农村生产能力的主要活动阵地之一,也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发挥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作用,做好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管理,完善采购、做好编目分类与登记、扩充图书室服务渠道等工作,使之更好地适应农村建设的需要,这是本文主要的探讨问题。
一、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职能
乡镇文化站书报刊阅览室是为群众提供读书、学习的场所,是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书报刊内容应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负责图书、报刊杂志的管理及装订一修补等维护保养工作。负责办理书刊的借阅、流通及各项统计工作。负责图口目录的检查、维护和指导读者使用图书目录,书刊排架要准确整齐、便于检索。负责解答读者提出的咨询问题,负责搞好图书室内卫生和安全工作。图书室的电子阅览室,要满足群众对文化信息的需求,是提高群众认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报刊和新书来满足不同年龄群众的需求。
二、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存在的问题
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经费短缺仍然是个问题,虽然一免费开发活动的的经费,但是要许多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基础设施陈旧,设备短缺。藏书数量少、质量差、结构失衡,图书室里的书比较单一,而且里面的书许多都是旧的,好多东西都已经不适用了。管理不规范,存在问题多,图书没有分类、没有编目,就摆上书架,借阅记录随便,没有认真做借阅统计和分析。馆舍小制约发展,设施差有待改善,图书室面积不足,不利于群众在图书室阅览读书和相互交流。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必将制约图书室的发展。农民对图书室的建设并不是很关心,读者少。图书室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多种原因导致图书室发展。
三、建设和发展乡镇文化站D书室的对策
(一)争取政府及领导的支持重视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图书室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政府和政策的支持,需要领导的关怀和重视。政府要完善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经费投入如果条件允许政府应把每年乡镇图书室的购书经费纳入年初的财政预算。其次要解决好管理人员的配置和待遇问题,让他们能安心这项事业,才能稳定这只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保证图书的完好和充分的利用。
(二)注重现代技术在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应用
利用现代技术为广大乡镇文化站图书室提供服务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管理便捷,并能与中心图书馆同步的办法。每个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只要少量电脑及网络设备,就可以给农村群众提供一个内容丰富、信息量极大、方便快捷的网络大世界。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应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成果来丰富服务内容,在加强文献服务的同时,重点发展乡镇馆电子阅览室。通过与“共享工程”市、县分中心联网,使乡镇馆的实际文献数量增大几倍乃至几十、几百倍,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各类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
(三)规范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管理制度
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正常开展借书、阅览活动,对图书室图书及时进行分类、编目与整理,完善图书采购及登记管理。完善图书采购及登记管理。乡镇图书资源的采购应符合区域生产与农民群众实际需求,不应盲目的注重采购数量而忽视了资料质量。图书管理人员则应通过认真细致的研究,广泛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符合其生产实践需求,方能有针对性的采购农民真正需要的价值化图书资料。制订乡镇文化站图书室评估标准。根据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标准,结合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实际,制订出乡镇文化站图书室评估条例;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作为公共图书室系统中的最基层图书室,参照公共图书室的评估定级标准,按照标准去要求、去规范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各项工作。
(四)扩充图书室服务渠道
为提升图书应用效率,乡镇文化站应依据图书内容将其划分为经济、文化、科学、政治以及农业科技等组成部分,并清晰编制目录信息,做好公告标识。同时应面向农民群众做好图书资料宣传,令其明确各类新到图书状况。组织讲座宣传活动,为农民介绍电子图书资源应用查询方式、光盘借阅流程,还可定期为农民群众播放宣传视频,介绍生产种植前沿技术信息,开展各类丰富形式培训班、组织继续教育,深化图书室教育服务功能,进而扩充农民群众视野,激发其学习、探究热情。
(五)提高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加强业务学习。不少馆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进行图书情报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的学习。重视工作研究。积极参加市、县、区图工委组织的各项工作研讨活动,开展图书馆工作交流及研究。以基层发展为契机,积极思考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建设,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工作研究来促进馆员学习业务、提高业务,从而改进图书馆工作,提升馆员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乡镇文化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当地农民的文化需求,深入到农民中间,和农民广交朋友,为他们提供生产科技信息,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文化服务工作方法,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不知找书、难找书和难利用书的困难。这样图书馆才能贴近农民,得到农民群众的喜爱,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并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品牌。
乡镇文化站图书室,要作为本乡镇的图书服务中心,还要积极发展、指导、带动村图书室、党员图书室、农村书屋、农村文化大院等的建立,在基层形成一个广泛的图书服务网络,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志春.探讨农村文化站的生存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2]张海建,高爽.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文化站建设[J].华章,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