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习指导意见范文

实习指导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习指导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习指导意见

第1篇:实习指导意见范文

英语学科2013年新课程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命题的依据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下文简称:《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下文简称:课标版《考试大纲》)。因此,命题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体现《课程标准》中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与文化意识等方面所做的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修完必修1―5模块达到七级要求,即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修完选修6―8模块可达到八级要求,即参加高考的要求。经对比,全国课程标准试卷《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八级要求完全一致,包括7个语音项目、24个语法项目、68个功能意念项目、24个话题以及约3500个单词。根据《河北省新课程实施指导方案》,英语学科以八级作为参加高考的学生应具有的能力标准。词汇量会根据河北省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二、复习备考建议

2013年高考英语备考复习教学,应根据教育部《课程标准》和考试中心2013年课标版《考试大纲》的要求,明确考试内容和范围;深入分析研究近年全国高考英语(课程标准)试卷,把握2013年高考命题趋势;重视语言实践,发展学生各种语言能力,尤其要把听、读、写的教学贯穿于整个高三英语复习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结合石家庄市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现对2012-2013学年度高三英语教学和复习备考工作提出建议。

(一)教学时间安排

2013年高三毕业生是河北省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第二届毕业生,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含必修1―5模块(共5册)和选修6―11模块(共6册)。高三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完成1―8模块的词汇、语法等基础语言知识的复习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其中选修9―11模块可灵活使用(时间安排见表1)。

1.教材的使用

教师可根据本学校学生实际情况,以1―8模块教材复习为主,灵活使用9、10、11模块教材。

①省级示范性高中,可在9―11模块新授课的同时,同步复习1―8模块;

②中等程度学校,可在学完模块9之后,开始1―8模块的第一轮复习,同时将10、11模块作为阅读材料辅助教学;

③程度较低的学校,可直接进行1―8模块复习,同时精选9―11模块部分课文作为泛读材料来处理。

2.复习任务

立足教材,有机整合,通过系统梳理、归纳、总结和拓展,巩固考生对语言基础知识(词汇、语法、交际功能项目等)的掌握,提高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教学中将课标版《考试大纲》的要求与教材的复习结合起来,在复习中揭示和发现英语语言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英语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同时,结合高考英语试题(课程标准卷)的特点,以试题为手段,进行针对性训练,务必使考生逐步体会和领悟各题型的要求、特点、解题步骤和技巧,完成由知识记忆向知识运用的成功过渡。

(二)教学内容安排

1. 第一阶段(2012年9月―2013年2月底):复习知识、培养能力

①整合1―8模块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巩固基础、实现飞跃。在这一阶段中,通过高三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过的词汇、语法知识进行立体化、系统化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查漏补缺,强化基本语言技能。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教师应针对多数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加强针对性训练,并将训练与讲解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

②精选泛读文章,扩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选修模块9、10、11教材中的文章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材料,语言地道,但篇幅较长、难度较大。因此,各校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文章进行筛选,使之成为知识复习和阅读训练的最佳材料。同时,教师也有必要从以往用过的教材、报刊、网络中,选一些有关熟悉、热门话题的材料让学生阅读,以激发其学习动机与阅读兴趣。

2. 第二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底):规划专题、整合知识

高考复习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高考英语试题(课程标准卷)在重视英语基础

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了以篇章阅读为主体的试题布局。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能力的测试不可避免地要结合对知识的考查。但仅仅记住知识是不够的,应着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大量的知识考查通过能力测试得以实现,熟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正是为发展英语运用能力做好准备。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和高考各题型的特点,进行专题强化训练,培养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英语试题是很好的教学资源,通过训练高考试题,使学生了解高考试题中对基础知识考查的范围、能力要求及各题型特点,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3. 第三阶段(2013年5月初―2013年5月底):综合训练,模拟考试

对考生进行高考试题答题技巧的指导,同时配合综合训练和模拟考试,使学生积累考试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既实用又有效的解题程序。

4. 第四阶段(2013年6月初―高考):考前热身,保持状态

引导考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系统整合已有知识,精神饱满,迎接挑战。

(三)高三教学建议

1.对教材语言知识(词汇、语法)的复习建议

英语语言知识复习的唯一标准是高考课标版《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范围。无论知识点出现在哪个模块,都应该认真对待,反之则不宜过度拓展。语言知识的复习,不应是教材原知识点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是有选择地把原有知识置于鲜活的语言材料之中,使之更具有趣味和有效性,并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①词汇―“知识点”与“考点”结合

教师必须分清高考复习与一般新授课的区别,切勿“重复”讲授教材的语言点。教师应站在“高考”的高度,重新审视各个模块的教材内容,将原来讲授新课的“知识点”与高考考点相结合,认真选择,有所取舍,不能面面俱到,求大求全。教学中,应真正精确地体现高考的要求。复习时,应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教师讲授要言简意赅,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实现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考试大纲》词汇表,对教材的词汇进行筛选,精确找出“高考词汇”,学会运用各种适合自己记忆单词的方法。例如,对不同单元同一话题词汇进行归纳记忆;把单词放在句子中、课文中来记忆;通过联想记忆,构建起词汇的网络系统;在运用中记忆词汇等等。另外,可以以单元为单位,布置学生背诵默写一定量的词汇,并进行听写和检测(最好放入语境中)。在利用选修9―11模块进行阅读训练时,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构词法、定义法、同义词法和反义词法等技巧在句子层面和篇章层面来理解生词,使学生在重复中加深对文章的印象,从而更加熟练而牢固地掌握词汇。这样,就把课文语言知识的复习与阅读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②语法―“句子结构”与“考点”结合

引导学生注重教材中体现语法功能的语言材料(例句)的积累和理解,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提升对语法的体会、概括和深化。教师的讲解应突出重点,鼓励学生通过语篇探究,深刻理解各个语法项目,有助于学生头脑中语法框架的建立。

2.《考试大纲》词汇过关

第一阶段

对《考试大纲》3000个左右的单词(参考大纲词汇附表)进行全面复习,包括读音、词形、词性和词义,要求突出“全覆盖”,不遗漏。

第二阶段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将词汇压缩到2000个左右,主要包括常用词汇,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用法,适当加以拓展,注意其适用条件、语法特点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训练到位、熟练运用。

第三阶段

将高考词汇缩减,主要是以上两个阶段复习中可能疏漏的词汇,包括部分高级词汇、生僻和偏难词汇等,强化应用,保证《考试大纲》词汇的复习完全到位。

3.对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复习建议

①以教材的课文阅读为基础,对文章进行有效整合。

将散落在各册教材中同一话题或同一体裁的课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按文章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剧本、书信等,或根据同类主题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对同一话题的观点、写作方法、相关词汇和句型、文章结构、阅读技巧等进行观察和总结,指导学生就同一话题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

比如:写人物的文章有哪些特点,通过哪些方面对一个人物进行描述;写地点的文章又是通过对哪些共性的东西及个性的东西进行了描述。最后,总结相关词汇,为学生的仿写构建基础。本轮写作方面复习的教学重点是结合话题进行单句翻译或完成句子的练习。要注意观点的归纳、词汇的选用、句型及关联词的使用。

对于同一体裁或题材的课文,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结构、段落大意、段落之间的衔接方法,总结同类体裁文章的共同特点,使学生掌握同类体裁的阅读技巧。然后从优秀报刊、网站或国外的原版材料上选取同一话题或同一体裁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课内或课外的强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题目到文章整体的脉络把握,从主题到细节,渐渐地使学生在阅读中养成抓住重点从而准确获取和分析信息的正确的阅读策略。

同时,定期就某一话题进行写作训练。另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严格要求,规范答题。要鼓励学生通过改写,仿写课文,把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到作文中去,以提高其运用高级词汇和重点句型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各种体裁文章的谋篇布局,逻辑连接,语篇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具体步骤:

第一步 整体阅读,概括中心。

第二步 通过阅读,迅速定位具体信息

第三步 深入思考,提高深层理解能力

第四步 学习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②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可利用选修9、10、11模块课本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以句为单位读,以意群读,克服逐字读、出声读、指点读的坏习惯等。要学会以不同的方式读,如寻读、跳读、研读、品读、粗读、扫读等,既提高阅读速度,又提高获取信息的准确性。还要学会概括文章大意,寻找主题句等,并能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根据文章表层信息推断文章深层含义。

与历届高考相比,2013年高考随着高考词汇量的增加,“阅读理解”题型中短文词汇量、生词量等指标均有增加的可能,对考生阅读速度和准确捕捉信息等能力的要求必然相应提高。考生应该能够明确自己面临的形势和困难,积极采取措施,除了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增强高考词汇的熟悉程度,克服阅读困难之外,还应学会利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技能,猜词,跳读,迅速把握文章主题,发现重要信息。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从容应对阅读理解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挑战。

总之,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使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预览、理解文章大意、找到中心思想;回想信息、理解中心思想、语境中认识单词、区分事实与观点、理顺事件顺序、读懂隐含意思。通过学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个质的飞跃(见表2)。

③书面表达专题训练

对各类体裁的“书面表达”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注意词汇、句子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语言的连贯性、得体性,标点符号以及拼写的正确运用。力争做到:用词准确,语法正确;内容完整,流畅自然;书写规范,卷面美观。

4.对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培养的教学建议

在中国英语教学发展的过程中,河北省高考英语试卷经历过几次变化。1999年至2004年曾在英语高考中进行听力测试。2005年开始采用全国(不含听力)卷。受此影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2009年,河北省正式进行课程改革实验。2012年,首届参与课改实验的高三毕业生,参加了含听力测试的高考英语考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3年,面对高考,师生仍要高度重视听力训练,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及高考英语(课程标准卷)试题的命题特点,为高考听力测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利用选修9、10、11模块教材,反复听、跟读课文录音或进行听写训练。

选择与学生程度相当的听力资源,例如VOA Special English等,作为泛听的素材。可对听力文本进行挖空、设题,进行精确听写,听力理解等“任务型”听力训练。

进行“听力测试”高考题型的专项训练。要求模拟高考听力的环境,保证录音质量、时间、环境等与高考贴近,每天固定练习时间,坚持不懈。在听前略读题干与选项,预测听力内容,分析对比各个选项的不同之处,集中精力抓主要信息;训练学生在听时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紧张情绪。

强化语篇朗读,养成学生正确的发音习惯;训练快速阅读,促进学生思维节奏,可有效帮助学生准确捕捉“测试中”的有效信息,跟上“听力测试”的正常语速。每周安排固定的听力、阅读训练时间,保证语言的输入量,对英语听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5. 教师的作用

①研究高考命题,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教师是学生参与高考的重要“参谋”,其对高考的把握程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到学生高考复习的成效,责任重大,因此教师本身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高考英语试题,明确考试范围和考试方向,才能对学生作出准确和有效的指导。

通过复习教学,教师要使学生弄清高考英语命题原则、难易程度、各题型特点、解题技巧及应试策略。加强听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听力和阅读理解训练材料的选择应力求符合高考命题的特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了解,自始至终都要突出听力训练、阅读技巧和阅读速度的训练的实效性。书面表达的训练,应在涵盖有效信息、行文流畅、过渡自然、减少语言知识性错误和文章的整体性等方面下功夫。

②有效讲评习题,创设高效课堂

在英语复习教学中,应进一步突出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把学习主动权尽可能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资源在高三复习课堂的重要作用。可由学生讲题、说题、评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力争使老师“一言堂”的复习教学,发展成为学生英语学习和复习的“百家讲坛”、“百家论坛”,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思维碰撞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解疑释惑”,更在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复习策略,切不可仅仅满足于“学生解题,教师讲题”的课堂模式。

第2篇:实习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岩溶;软弱围岩;施工工艺

Abstract: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unnel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closely linked,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unnel construction by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is bigg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different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will also have a larger differenc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must have the corresponding construction method suitable to, otherwise easily lead to various geological problems, threatening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lso is a great waste of national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many year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in Karst and soft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two common special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method introduces.

Keywords: karst; soft rock;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岩溶地区

1.1岩溶

岩溶是施工过程中很常见的一种地质环境,岩溶主要发育在一些酸性地下水含量丰富且以可溶性岩石为主的地区,目前我们已经对岩溶有了一种比较科学的定义:岩溶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地表以及地下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以化学溶解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的溶蚀作用、侵蚀--溶蚀作用以及与之相伴生的堆积作用的总称。岩溶亦名喀斯特(Karst)。

1.2岩溶地区的施工难点

由于地下岩溶水的活动,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一旦穿透高压岩溶管道水,或者遭遇漏斗、落水洞等岩溶形式,就容易造成大量突水,有时会携带泥沙喷射,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有时还有淹没坑道,威胁着施工人员的人社安全。另外,在施工中遇到大溶洞时,在洞中高填方或桥跨施工困难,造价远高于常规施工,有时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还要另辟新道,严重影响工期的同时还会造成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

1.3岩溶隧道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1.3.1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岩溶隧道与常规隧道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1)岩溶地质条件不同于一般地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2)地质勘察目前的勘测水平以及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未达到对岩溶地质条件的全面认识;(3)岩溶隧道地质灾害危害性特大,容易导致特大安全事故。正是由于岩溶隧道如上的特点,我们在隧道施工时,要对岩溶的发育规律、形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有一个宏观全面的了解,为了搞清这些影响因素,目前的解决办法一般是通过超前地质预报的手段。

岩溶隧道综合集成预报方法组成如下:1)长距离预报:用TSP203地震波法进行长距离预报(一般是100m至200米),每隔50或100米进行超前地质探测,前后两次超前地质探测的重叠范围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提高所的成果的准确性。2)中距离预报:距开挖面前方30m~100ITI,用HY-303防爆红外探测仪进行进一步探测分析,其目的是探测前方围岩的含水构造情况。3)短距离预报:距开挖面前方30m内,在长、中距离预报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的成果,采用掌子面编录法进行更准确地预报。利用地质雷达进行超前预报时,在前方岩石完整的情况下,可以预报30m的距离,在前方围岩不完整或存在构造的情况下,预报距离小于10m。4)超前地质钻孔:超前地质钻孔主要是对TSP203法、红外探测进行验证。

1.3.2 岩溶及岩溶水处理

岩溶隧道施工时,根据设计方案的有关资料和现场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应尽量查明岩溶类型、发育程度、分布情况、岩层的稳定性和地下水的流向情况,然后可按照岩溶对隧道的影响程度和现有的施工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意见并进行实施。处理岩溶水的时候,我们要坚持“宜疏不宜堵”的原则。“疏”就是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维护岩溶水的径流和渗流路径,保持地下水的原始循环和储存状态。岩溶的处理方法并不固定,应根据岩溶洞穴大小及溶洞与隧道的地理位置关系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是跨越和堵填等措施。

1.3.3 岩溶隧道的监控量测及反馈施工技术

岩溶隧道监控量测有两个特点:1)支护段的安全监控。除了按现有规范规定进行安全监控外,对有溶洞或有暗河影响的位置做特殊监控方案,加强安全监测。2)为未施工段的施工提供信息化监控数据,反馈指导施工。反馈施工的步骤如下:1)地质力学模型建立。2)通过对没有岩溶影响的断面量测数据反分析围岩的岩体力学参数。3)通过超前预报手段理清溶洞的几何参数与力学参数。4)根据反分析得到的围岩的岩体力学参数、溶洞的几何参数与力学参数,运用数值分析的手段确定未施工段的加固方案。

2 软弱围岩地区

2.1软弱围岩

软弱围岩通常指的是承载能力低、岩质软弱、节理裂隙发育并且结构呈破碎状的围岩。软岩主要是第四系的全新、更新及中更新的破残积土,其范围有江河湖岸及池塘冲积和淤积层,还有水田、新老黄土、溶洞充填物及风积砂等。

2.2软弱围岩隧道工程的特性

当隧道变形明显和数据比较大时,它的位置和开挖掌子面相距20—30m,而且在4—7天内连续发生变形速度较快及剧烈的现象;当进行初期的开挖时,掌子面的水量很小或

者没有水,当开挖到后期时,雨后及雨天的支护表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渗漏水现象,这时支护也就出现了收敛及沉降;其变形段是先沉降增大,随后出现了收敛增大的现象;通常在拱顶及拱腰处会出现纵向开裂的现象,每当围岩出现变化的地段就会环向开裂,收敛处会发生钢架扭曲,混凝土开裂脱落,并且支护鼓包现象;变形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在衬砌前,都没有达到稳定的状态。

2.3关于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方法

2.3.1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原理及方针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基本原理为新奥法原理,它所指的是新奥地利的隧道施工方法,也能够叫做锚喷构筑法,它主要包括锚喷支护、光面爆破及围岩量测三大要素;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方针为管超前、短进尺、严注浆、紧封闭、强支护及勤测量;根据不同级别的软岩,制定相应的开发方法,从而保证初期的支护及时落底并封闭成环,以确保初期的支护具有承载能力。

2.3.2超前地质预报

在隧道开挖之前,应该对隧道地质进行超前预报,对掌子面前方围岩及地层情况所作出地超前预报,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经常会遇到设计的地质与实际地质条件不相符的情况,对隧道施工前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预报是隧道建设中所迫切需要的,也是确定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及对策的关键,更是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前提,关于超前地质的预报,现在最常用的是物理勘探的方法。

2.3.3超前加固

围岩结构松软破碎的浅埋隧道洞口段,洞身两侧存在偏压,部分工点围岩地层地下水位高,围岩裂隙水压大,围岩松软和破碎段洞身开挖后的自身稳定性受地下及围岩裂隙水压的影响比较明显。在洞口段边仰坡开挖中,极易发生边仰坡滑塌,边坡推移等险情,导致无法正常进洞。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确定,通过对隧道拱部和洞身两侧围岩进行超前加固,既可保证安全进洞,也节约了土地资源,实现了环保要求,是目前常用的围岩加固方式。

3结语

隧道工程的建设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除了必须熟知一些常规的隧道施工技术之外,为了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我们必须对一些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工艺有所研究,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与效益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琼.岩溶隧道施工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05(3):65—71.

【2】章仁辉,王成、隧道工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第3篇:实习指导意见范文

针灸对单纯性肥胖效果更好

退休前,刘阿姨是厂里公认的“厂花”,姣好的脸庞、曼妙的身材,还是个文艺尖兵,什么文体活动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可退休以后,刘阿姨因为社交活动少了,总是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织毛衣,身材发福了不少。最近老邻居推荐她去参加社区里的老年模特队,她刚想试试以前的时装,一转身,看到镜子里完全走样的身材,不免心烦。“老姐妹推荐我试试针灸减肥,但我还在犹豫。”除了听说“效果不错”,刘阿姨对于针灸减肥几乎一无所知。

专家说,针灸降脂调脂的法则很多,以活血化瘀、舒肝利胆、温补肾阳、通腑顺气等为主要法则。针灸减肥作用机理有以下两方面:一是针灸能抑制病人过于亢进的食欲和胃肠道消化功能,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二是针灸可以促进能量代谢,增进能量的消耗,加速脂肪分解,调整神经、内分泌功能。

针灸可以治疗肥胖症,对于单纯性肥胖效果更好。医生介绍,单纯性肥胖多是由于机体摄入能量高于消耗能量,或摄入正常而消耗量过少,导致体内脂肪过多堆积,体重增加和脂肪分布异常,脂肪组织和其他组织正常比例失调的一种状态。

据介绍,针灸配合电针为治疗肥胖症的常用方法,但一些接受治疗的年轻人由于工作、学习较忙,无法保证每周三次的治疗量,对治疗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也可采用一种较为特殊的治疗方法――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此法选取腹部中脘、足三里、大横、水分、天枢穴为主穴;再根据肥胖部位配穴。操作方法是以S梦蘧线少许留置于上述主穴,并在每个肥胖局部选取6~20穴,每两周一次。

当减肥收到成效时,只要注意饮食调控,多活动锻炼,停针后一般不会发生反弹。若有对穴位埋线法怀有恐惧或特别惧痛的患者,还可运用穴位埋针法,该法基本无痛,也可对肥胖症的治疗起到良好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症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前首先应排除水钠潴留或肌肉发达等蛋白质增多所致的体重增加。对合并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患者应结合相关内科治疗。

小贴士: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发现针刺效果与患者年龄、肥胖程度、减肥心态、中医证型均有密切关系。一般肥胖程度较重、脾虚肥胖、产后肥胖、心态乐观向上、积极配合者疗效较好。此外,一些患者虽然体重没有超重,但是腰臀段较为丰满,在治疗过程中体重变化不大,但在治疗后体型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胸围突出,腰围变小,臀部收紧,达到了一定的塑身效果。

吸脂应“少量多次”

对于一些追求窈窕身材的女性来说,吸脂是一条减肥“捷径”。

研究表明,成年人的脂肪细胞总数是恒定的。一般的减肥方法都只是缩小单个脂肪细胞的体积,而不能改变脂肪细胞的数目,一不注意,脂肪细胞又会膨大。吸脂术能使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减少,而减少的脂肪细胞不能再生;必要时,抽出的脂肪还可废物利用,经处理后充填于身体扁平或凹陷处。

当然,因吸脂不当造成并发症的案例总会让人心生惶恐。所以,吸脂也是有条件的。

专家表示,受术者应该身体健康,精神正常,没有器质性疾病。18―55岁是吸脂的适宜年龄;身体局部的脂肪堆积是该手术的最佳症状;腰、腹、臀、上臂、大腿是最常见的吸脂部位。人体脂肪的分布男女有别,女性肥胖多是因为上述部位皮下脂肪的堆积,故吸脂术更多的为女;男性肥胖者的皮下脂肪往往不多,比如那些大腹便便的“啤酒肚”,由于脂肪堆积在腹腔内的大网膜上,即使吸脂,手术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但男性也有吸脂的受益者,如有些男性拥有令人尴尬的、如青春少女般的,通过吸脂可帮其恢复自信和尊严。

有些美容机构因为利益的驱动,恨不得将受术者从头吸到脚,被吸出的一瓶瓶带血的脂肪混合液虽然极大地满足了医生的成就感,可受术者术后创伤大,恢复慢,各种风险和并发症很难避免。医生指出,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吸脂切莫贪多,多部位肥胖者的吸脂应遵循“少量多次”、按部就班的原则。对于全身性肥胖的受术者,应分次吸脂,每次吸2~3个部位,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吸脂的术后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吸脂部位手术后穿弹力服3个月左右,有助于术区的消肿与塑形;对于过于肥胖且皮肤松弛的人,术后更要借助弹力服的塑身使皮肤尽早恢复舒平紧致。另外,术后手术区域可能有皮肤青紫,一般2周左右会完全消退。还有些人手术后术区出现皮肤感觉异常,一般3个月左右能够恢复。

专家想要提醒的是,进行吸脂手术,选择正规的医院、经验丰富的医生十分重要,并且术前应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共同制订出详尽的吸脂计划。

第4篇:实习指导意见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总体而言各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与此同时就业指导工作也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笔者就此提出了解决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一)各院校就业指导中心都已设立,就业指导体系初步形成

每所大学均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并且由过去的只侧重应届毕业生,而转为面向所有年级、所有学生服务。就业指导中心人员的组成有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一般是由各院系的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的兼职人员。就业指导中心除了提供给学生就业服务之外,主要还负责定期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定期安排指导日和指导会议,约请专家来学校讲话座谈、并展示与就业有关的信息资料和图片,这些信息资料包括国家颁布的就业方面的文件和政策、社会对大学生需求预测、当年的就业形式介绍以及计算机管理提供的数据资料。

(二)就业指导课程基本纳入教学计划

各高校基本都遵循教育部出台的在高校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相关规定,已经将就业指导课纳人教学计划,使之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以全过程就业指导理念为基础的贯穿于本科四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并且部分学校在组建就业指导中心的同时,还聘请专职教授建立就业指导教研室,选聘校内专兼职教师、校外知名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共同组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开展课程研究、学生思想动态分析、职业态势调研等工作。

(三)学生积极参加与就业工作相关的活动

据了解,部分高校成立了与就业指导工作相关的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是一个由学生独立运作的、非营利性的组织,但同时又有学校和就业管理部门以及专家教授的业务指导、政策支持和具体参与;学生就业社团的主要作用是依托学校资源,联系社会各界人士,校企联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提供建议与指导,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发散网络。

此外,各高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校性“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相关主题活动,组织系列的专题互动式论坛和访谈式讲座以对新生进行规划意识的启蒙,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实操锻炼;以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已经设立,但整体就业体系尚未完善

目前尽管各院校都相继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就业指导机构都不是学校独立的部门机构,往往是与招生部门或者学工部合署一个部门。因此,在就业工作中,具体工作的二级学院没有专职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相应的办公条件不足,没有开展工作所必须的相关经费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二)各高校就业指导师资力童相对薄弱,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多数都属于行政编制,这些教师往往是从学校行政岗位转岗而来,甚至是一批在计划经济下长期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他们最大的弱点是虽然拥有一定实际经验但缺乏就业理论基础支持,或者虽具备一定就业理论经验,但没有就业实战经验,从而导致了高校就业指导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很难成为高校就业指导领域中专家和专业人才,一方面这些人往往要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经常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因此很难为毕业生提供全面完善的服务。而兼职的辅导员老师往往工作任务重,且流动比较快,同时又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所以难以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专业能力。因此,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日益复杂,加强就业指导的工作者队伍建设,使就业指导实现专业化,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就业指导课程虽已开设,但未起到实效

虽然各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总体而言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实用性;二是从课程设置本身来看,就业指导课往往属于公选课,课时数少,并往往在大四以后才开设。具体而言:

1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几乎全是理论,缺少切合实际的应用知识,与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不少高校对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的宣传指导是就业指导最主要的内容,更有甚者只是通过发放/就业须知、就业指导手册等方式,就一切万事大吉了。据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有用”,学生们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最大的不满是: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缺乏交流与沟通,不少学生还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等。

2.同时,几乎所有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是从在大学四年级才开始,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动员会、各类就业指导讲座等方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样的就业指导对多数毕业生而言为时过晚,除了少数一人校对自己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外,多数毕业生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仍然未能从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能够在大学一年级就对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和帮助实施服务的学校寥寥无几。

三、解决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一)应建立自上而下的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

建立完整的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机构是有效实施就业指导工作的硬件要求。但唯一的就业指导部门设置并不能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因此建议学校自上而下的设置三个层次的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第一层次,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总体协调与用人单位、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用人单位网络,代表学校参加就业工作会议、参与就业政策的部署,总体设计学生的就业发展趋势,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向各院系部署就业工作计划,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总体规划等。第二层次,院系就业指导机构。负责把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相联系,建立稳定的用人单位网,开设就业心理咨询、就业技巧等指导,召集各班负责人讨论就业动态、负责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等。第三层次,专业辅导人员。这主要是指专业的就业辅导员。专业辅导人员由具备一定心理学、咨询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教授担任,他们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和辅导。每个专业配备一个专业辅导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就业现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顺利走向市场提供帮助。在就业机构和人员不断地完善和充实的基础上,就业指导工作的辐射面会更加地广泛,工作的内容会更加地细致人微。因此,目前来说,形成完整而又稳定的就业机构可以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改变传统就业指导课程模式,实行全程就业指导模式

教育部教学文件指出“加强毕业生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人日常教学。”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该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内。但与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相比,新型的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是:全程化、阶段化、试训化的模式。具体而言:①全程化:是指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生的就业抉择也是其大学几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全程就业体系明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的始终。②阶段化:大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在面对就业时,也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因此在大学的每个阶段应实施以不同内容和方法的就业指导。③实训化: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无论教给学生多少求职面试的技巧,最后都要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实践,所以,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实际操作与训练为主。

(三)应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将就业指导工作逐步延伸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将就业指导工作的渠道进行延伸。一方面应该加强就业网的开发、建设和维护工作,与社会上各就业人才市场、专门型人才网站及相关高校就业网联合,充分利用其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网上招聘、远程面试等,指导毕业生学会和充分利用相关网站获取就业信息并得到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增加就业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网络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在任何学生需要的时候接受就业指导。因此,在就业指导教师相对于毕业生比例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开辟网络就业指导课程、网上咨询、网上推荐以及提供就业过程中需要的大量信息。以往的就业指导工作似乎更侧重于一种学生的单向接受,而网络的介人就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不仅是一种点到点的交流,而且可以是一种点和面的交流。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使学生的提问和老师的解答都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就业问题,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四)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就业指导工作堕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像国外的某些高校那样,学生一人学就开始对其进行各项服务,如职业倾向测试,成长职业规划,让心理专家对其进行辅导,在毕业后仍然对其进行职业跟踪等,他们表示,在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今天,就应该透过采取这些措施,切实提高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才能让学生认同他们的工作,并对学生的就业提供切实有用的服务,从而解决有的毕业几个月后仍然找不到工作的问题。

第5篇:实习指导意见范文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要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就业为导向,一切以学生的就业为重,贴合高职学生教育实际,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提升自身的政治、道德和法律素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部分思政教师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脱离学生实际,产生了诸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调查研究,系统分析了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以期能促进高职思政课的发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思政课不太重视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师生功利思想严重,过于讲究实际、实效,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帮助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且思政教师为了降低自身工作压力,思政课多数采用开卷考试,再加之,思想政治课程对人的影响和作用都是潜移默化的,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许多教师和学生对思政课有所忽视,认为开设相关课程是在浪费时间。

(二)师生之间缺乏足够交流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常常是大班教学,往往是几百号人同时上课,上课人数很多,如果仅仅依靠课前和课堂时间与学生沟通,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在课后,教师常常忙于学校或者自身的科研任务,学生常常要去完成其他功课,导致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则会认为上课的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同时,现阶段高职思政教师通常只负责课堂教学,对学生其他方面的信息缺乏足够认识,无法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相关教学。

(三)依然按照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课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采用单一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被动听课,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理论性过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正是因为现阶段高职思政课教学当中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促使人们积极思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使思政教学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提升了学生的政治、道德和法律素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对高职思政课的重视程度

近些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思政课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渐加大了对思政课程相关方面的投入,这些精神的落实,离不开高职院校的强力支持。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在贯彻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加强专业部门与思政部分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整合全校资源,推进学校实践教学模式建设。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职院校中,推广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离不开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师资队伍,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要鼓励和引导思政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行业实践,定期派遣骨干教师去参与培训,定期邀请专家技术学者来学校讲座,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同时,也要在结合学校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引进新型教师,或者聘请校外人员来参与相关建设,为学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三)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高职院校要时刻认识自身的使命,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校企之间加强合作,加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完善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机制,一方面,学校要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与相关企业联系,以此来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相关合作,也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企业当中,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完善考核制度

思政课的社会实践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要实现以考促学,我们应该完善考核制度。一方面,考核的方式和形式应该多样化,应该综合考虑班主任、辅导员、实践基地指导老师、调查单位意见、日常行为表现等;另一方面,要建立过程化的考核方式,不能仅仅依靠学生最终的实践报告、调查报告来衡量学生的成果,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的东西。

第6篇:实习指导意见范文

Abstract: On Practice is the Comrade Mao Zedong's classic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t practice view, and it has a complete and perfect elaboration on human cognitive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Graduate students' learning activities is also a practice of learning, and in the basic points in On Practice can guide this learning practical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basic epistemologic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explains the necessity and practicality of this learning guide, and then analyzes the perspective of this article, and points out the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some specific viewpoints in this article on graduate students study and practice.

关键词: 《实践论》;认识论基本原理;高等院校校研究生学习实践;现实指导性

Key words: On Practice;basic epistemological principles;graduate students' learning practice;practical guidanc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251-03

0 引言

《实践论》是同志关于实践基本原理的经典著作,对人类认识与实践活动关系的问题有全面、完善的阐述。高校研究生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的实践,《实践论》中的基本观点可用以指导这一学习实践活动。

1 用《实践论》观点指导高校研究生学习实践十分必要

认为,一切社会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这不仅是实践活动对科学理论的呼唤,更是科学理论本身发展和创新的内在要求。高校研究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践活动,因而有必要以《实践论》这一关于实践的科学理论来指导,促其向科学化、正规化、高效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达成最终的研究生培养目标。

1.1 认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认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客观的,不可分割的,离开认识谈实践或离开实践谈认识都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所以,在高校研究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论》作为一部专门论述认识与实践活动科学性的经典著作,必然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7篇:实习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多元智能;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98-01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实践证明,以多元智能人才观指导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中职生多元智能发展,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

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类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在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甚至更多的智能。这八种智能包括:体现思维及语言组织能力的逻辑数理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偏重于技能方面的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还有就是体现心智方面的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以不同的方式在每个人身上不同程度地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点。中职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动,却不善于抽象思维;不善于系统性逻辑性强的理论学习,却善于实际操作。认真分析中职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在某些智能方面中职生特别具有优势。中职生只是在逻辑数理智能方面较弱。作为中职教师,我们的任务是发现中职生究竟在哪些智能方面有优势,给他们找到正确的智能定位,并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并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为未来所从事行业的专业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中职教师要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他们掌握专业知识,使他们将来具有更强的立足于社会的竞争力。

二、语文课程特点及其重要性

《语文》(基础模块)这套教材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促进学生发展;淡化“学科本位”,彰显职教特色;务实求真,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一要“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二要“服务学生专业学习”,三要“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语文教学承载着人类文明传承的重任,承担着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责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让语文课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段,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释放自己的激情,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三、以多元智能人才观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确立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导向。必须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这既是完成职业教育的培养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要求。笔者拟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培训学生的其中四种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言语语言智能、交往交流智能以及自知自省智能。在此展开阐述,与大家共同探讨。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调动学生身体动觉智能,促进学生交往交流智能的发展。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调动学生身体动觉智能,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2、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开启学生言语语言智能。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日常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

3、应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积极开展合作学习,训练人际交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与人交往合作、察觉、体验以及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及意图,并能据此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可以训练中职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学习兴趣既跟着提高,又形成了积极的人际关系。

第8篇:实习指导意见范文

体育舞蹈是健与美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舞蹈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锻炼中增强体质,培养身体的协调性,而且还能够使他们增强动作的韵味,塑造优美的形体,使人体的自然美得到加强,从而培养良好的气质,达到美育的目的。

一、体育舞蹈的内涵及特点

1 体育舞蹈的内涵。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或国际体育舞蹈,也可简称为“国标”。它分为两个项群,十种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乐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舞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得舞曲、舞步和风格。 2 体育舞蹈的特点体育舞蹈是一种表演性、体育性舞蹈,其艺术本质是人类精神的产物、情感的结晶、生命的象征。其特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丰富,易于参与。体育舞蹈包括10种不同风格的舞种,不受年龄、性别、职业、身体条件、地点的限制,只要学习者产生并保持这一兴趣爱好,就会终身受益。

(2)技术严格,规范性强。体育舞蹈经过英国数百年历史的锤炼而形成的,特别是经过英国皇家教师舞蹈协会的整理,对每一个动作技术的步位、脚法、行进、方位、转度、反身动作等作了严格规定,使动作技术呈现出多一分嫌过,少一点欠火的规范特点。

(3)动作全面,锻炼价值高;体育舞蹈是一项有节奏的全身运动,运动时,人体上肢、下肢、髋部、腰部、头颈的肌肉、关节、骨骼、韧带都参与了运动,对提高人体协调性、灵活性有明显的作用,同时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都能产生良好的刺激,有较高的锻炼价值。体育舞蹈引起人体生理变化的作用明显。此外,参加体育舞蹈锻炼时,优美动听的音乐、活泼欢快的气氛、美妙动人的舞姿会感染每个人,使人忘掉生活中的忧愁、工作学习中的烦恼和困难,在愉悦中得到放松,达到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效果。

(4)融体育与舞蹈于一体,观赏性强。在体育舞蹈运动中,无论是标准舞还是拉丁舞,无不表现出这种美学特征,它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提高人的艺术修养,这是体育舞蹈项目不同于其它运动项目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人们热爱体育舞蹈运动的主要原因。

(5)艺术魅力浓厚,富有美学特征。体育舞蹈融音乐美、舞蹈美、服装美、风度美、体态美、造型美于一体,是体育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观赏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观众在观赏中达到高层次的美的享受。体育舞蹈既有观赏的价值,又有激发人们参与这项运动的作用,被认为是一项拥有艺术魅力的体育项目。

二、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

1 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体育舞蹈对人体肌肉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动作的节奏感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舞蹈每一个动作,其发力的根源、步幅的大小、进退的变换、重心的升降、稳定与平衡主要在于腿部,尤以踝、膝关节作用至关重要。而踝、膝关节的作用力又受约于其身体素质。通过练习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使舞步开阔、富有弹性、前后移动自如和方向转换灵活多变。

2 有助于健美形体。进行体育舞蹈学习,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舞种,才能够真正起到健身作用。首先要进行个体的形体训练,这样可以改善体型体态,经常参加体育舞蹈锻炼,对人的形体进行改造,使体态丰满、和谐;使形体符合一定的健美标准,从而能够纠正不良的身体姿态。

3 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调节心理平衡。体育舞蹈使人们自我封闭的意识被摒弃,同时舞场中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也自然地增强了人们的沟通和交往的意识,有效地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增进了舞伴、舞友之间的友谊,起到了自我教育和相互感化的重要作用。体育舞蹈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还能在长期练习中养成尊重他人、遵守纪律和规范的行为。

4 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舞蹈的音乐可以使人们的心理得到放松,在优美的音乐中进行舞蹈可以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敌意。

三 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

1 优美的音乐搭起舞者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体育舞蹈舞种复杂,每个舞种都有其鲜明的音乐特点,舞者把优美动听的音乐与酣畅淋漓的舞蹈动作有机结合,使有声无形的艺术形式与有形无声的人体动作完美结合起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听觉与视觉冲击,从而达到观众与舞者之间强烈的情感共鸣。

2 潇洒的服饰美为观众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舞者巧妙运用服装的色彩、面料的质地和款式造型量体裁衣,体现出男舞伴的伟岸挺拔、潇洒强健的阳刚之美、女舞者苗条匀称的阴柔之美。使观众从人体美与服饰美的完善结合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3 合理的化妆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化妆是一门视觉艺术,舞者通过适度的化妆利用颜色给观众的不同心理感觉制造成一种视错觉,带给观众心灵上的震撼和视觉上的享受。

4 舞蹈的魅力有助于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

美是体育舞蹈的魅力所在,它借助参与者的舞蹈动作进行表现,融动作美、意识美和情美感于一体。舞的本意是旋转,蹈的内涵是踊跃,即舞蹈通过各种旋转和踊跃来传情达意,将心理感受和生理运动紧密融合在一起,达到昭示美、塑造美、弘扬美的目的。[6]人们在心情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锻炼,心灵和情操得到陶冶和净化,精神面貌和气质修养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提高。

四、结束语

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步发展及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体育舞蹈将会拥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和参与者,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重,有着极其高的健美、健身、健心的价值。其优美的动作与明快音乐的融合,使体育舞蹈的内涵更具思想感情和韵味,再加上揉入中国艺术的精髓,对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都非常有益。因此,体育舞蹈运动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途,应该在不断宣传、广泛开展的基础上,全力推动普及这项运动,从而为提高我国体育舞蹈发展水平、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为我国的全民健身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实习指导意见范文

以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为理论基础,以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了信息时代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教学。通过研究,希望能够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商务英语教学;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13902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因特网的普及,智能手机不断的更新换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促进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对教育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信息化推动了学校教育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方式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随着大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在高职的课堂上,尤其是英语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只有少数的同学使用手机查单词,短语,搜索一些与英语学习有关的信息,这一部分学生数量少的可怜。大部分上课玩手机的同学是在玩游戏、看电影、逛淘宝、聊天、刷微博。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和普通英语有很大的差别,主要培养学生在商务情景中熟练使用英语的能力,涉及专业范围广泛,概念术语多,背景知识复杂,案例频繁出现,使商务英语难度非常大。目前,对商务英语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不是特别理想。建构主义理论从学生的经验背景出发,主动建构对事物的理解,重视学习和活动的过程,强调人的学习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倡导合作学习,强调要为学生创设有利的环境,便于学生探究,促使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建构知识。本文主要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探讨如何提高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建构主义理论

1.1建构主义的含义

建构主义是一种源于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解释了人们如何获取知识以及如何学习。因此,这一理论已经直接的应用到教育中。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建构主义并不是某种具体的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已经成为许多教育改革的潜在动力。

建构主义是基于观察和科学研究基础上关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理论。它主张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如遇新事物,我们必须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新事物进行认知,进而丰富我们已有的经验,也可能放弃无意义的信息。各种情况下,我们都积极的建构者我们的知识。

课堂教学上,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各种教学实践活动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普遍意义上,建构主义学习观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法等方法去主动发现更多的知识,进而反思和分析他们的行为,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教师要确保他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在学生掌握概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活动。建构主义教师鼓励学生不断评估他们的活动,帮助他们获取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反问自己的行为和他学习策略,建构主义课堂的学生理想上变成了“专家型学习者”。这给了他们不断拓展视野的工具,持续学习。有了一个组织有序的课堂环境,学生就学会了如何学习。

1.2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观的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难以培养,学生难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的理论成果离不开这些教育工作者和专家们的辛勤努力。

在建构主义课堂上,学生取代了教师,成为课堂的焦点。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别无选择地被动接受知识。在建构主义模式下,激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教师起到监督指导协调的作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教师最重要一项工作变成了学会提问。

在建构主义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知识不是需要记忆的静态的陈述,而是充满活力的,不断变化的世界观和成功扩展探索世界观的能力。

1.3建构主义理论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和许多目前流行的教学模式一样,你可能已经从某种程度上使用了建构主义方法。建构主义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发现答案。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使用许多技巧。比如,他们可以:

(1)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学会探究。

(2)允许学生对学习有多元化的见解和阐述。

(3)鼓励合作学习,学会利用同侪资源。

在建构主义课堂,学生不是空白的石板,知识是刻在上面的。他们来课堂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认知,想法和概念。这些已有的知识是他们创造新知识的基础。

学生建构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和建议,在一定的条件下允许学生出错。教师要求学生全方位的参与的学习活动中来。学习过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生思考谈论他们的活动。学生也帮助确定自己的目标和评估方法。

建构主义课堂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有许多因素。其中,用于建构主义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仅从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学习,他们也向同侪学习。当学生们一起回顾思考他们的学习过程,他们就能互相学习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2信息时代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2.1改革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高职院校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商务英语阅读和写作方式、商务英语学习和教学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各种网络化、智能化、情景化的商务英语教学新模式随之而生,对我们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也提出了将创设情境、商务知识扩展、商务文化熏陶、语言与思维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并在实践中探索和创造现代教育技术与商务英语教学整合的素养要求,要求我们努力培养和造就出能适应数字化生存环境的新一代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

2.2网络教学的开展

网络教学是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开展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网络教学中的教与学都和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有很大的差别,作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对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教师的任务是什么;学生的参与程度;怎样及时总结和正确评价等等。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是网络教学的关键所在。对教师和学生基本素养的不同要求,也是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2.3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商务英语教学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之上。因此,在各种形式的商务英语阅读理解中获取资料和信息,这是学生强化语言能力,扩展商务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样,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教会学生如何获取和加工所收集到的商务英语信息的能力则是商务英语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研究和把握当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商务英语阅读与写作方式的变革,是理解和把握信息时代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窗口。

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3.1课堂教学环境的建构

课堂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商务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商务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资源,将商务英语的教学资料充分地展现给学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商务英语课堂上,教师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比如,可以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导者和参与者,积极主动的构建商务知识,训练语言技能,教师只起到指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提前录好微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展示给学生。通过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建构,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建构商务知识,训练语言技能。

3.2课外教学环境的建构

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非常有限,光靠课堂教学,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很难建构足够的商务知识,充分训练语言技能。因此,良好的课外教学环境,是对可能教学的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随着信息时代的到了,各种高科技通讯手段的不断涌现,学生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非常广泛。首先,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已有的各种资源。比如学校的图书馆,学生可以借阅各种商务英语相关的图书,杂志、期刊和报纸;电子阅览室,学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阅读各种电子图书、期刊杂志等。另外,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上与商务英语相关的信息极其丰富,学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去搜索商务英语资料,不仅有文本信息,还有各种听力材料,视频材料。还有一些与商务英语有关的论坛,聊天室,学生可以和网友进行书面的和口头的英语交流,提高读写和听说能力。

3.3师生互动交流的建构

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由于教师采用直接教授法和语法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实践和空间上的局限,师生互动交流的时间非常少。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的去建构知识,这样就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另外,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手段,为师生互动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比如教师可以通过QQ群、微信、微博、网络资源共享课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必能促进商务英语教学有效的开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雅军.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6).

[2]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08).

[3]高颖.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英语教学[J].多媒体运用,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