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级课心得体会范文

高级课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级课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级课心得体会

第1篇:高级课心得体会范文

一、良好上机习惯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好的习惯终身受用。良好的上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从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入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毅力和耐心逐步形成学习规律。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而各种操作技巧都需要有一定的程序和规范性。学生在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时,总是被游戏所吸引,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让他们体会到正确操作计算机的重要性。例如,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自己苦练基本功,把键盘操作练得特别熟练之后,在学生面前展示给他们看,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觉得老师的动作确实令他们羡慕,看着同学们的表情,我乘胜追击的问他们,同学们,你们想达到老师的水平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接着向他们介绍了练习键盘的游戏软件,介绍了游戏规则和指法的正确操作方法后,同学们开始练习指法,在练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手指都觉得伸着别扭,觉得很无奈,这时我及时向他们讲述了练习时的艰辛,同学们都被老师刻苦练习的精神所感动,都再一次的投入到了艰苦的练习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的耐心指导、纠正下,学生的正确操作键盘的习惯终于养成了,随着好习惯的养成,学生练习打字的速度明显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蔚然成风。

二、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玩游戏引起的。教师上课时是不是就应该禁止玩游戏呢?我觉得不是。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把一些新课的学习融入游戏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发展智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键盘的指法学习中的“键位”和“指法”操作对于初学的儿童来说是难点,但又是极其重要的基本操作,如果一开始教师就单纯空洞的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经过充分考虑和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中的“吃苹果”、“青蛙过河”、“打地鼠”、“警察抓小偷”等游戏,在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也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并有学生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渴望和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三、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这也就意味着信息技术的更新也快,如果我们简单地传授一两种软件的使用,势必会造成学非所用。因此,计算机的学习就有了很强的特殊性,与其手把手教学生如何使用哪个命令,不如多让学生了解哪些软件可以做到什么效果,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计算机,师生间合作相互探究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我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是做确定一个与自已有关的主题活动,其中包括许多的操作,在学习一个软件之初,先演示已经做好的范例,然后仔细分析所能达到的效果,讨论所要使用的软件,然后分成许多小的方面让学生去逐步探索。有些简单的操作不用教就会,如文本处理中修饰字体、字号等,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培养自主探究的习惯,有些操作提醒一下也就会了,如电子幻灯片中的组合、超级链接等。这样学习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多操作计算机,也可以把把老师解放出来进行个别辅导;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又如当学生学会WORD后,在学习POWERPOINT的第一节课时,就是介绍POWERPOINT与WORD是同一公司出厂的OFFICE系列软件中一个,然后要学生在POWERPOINT中做一文稿,并修饰好,学生没有提出任何问题,就能自己发现如何打开POWERPOINT,如何插入文本、对文字进行修饰,如何插入图片,这样一来,学生兴趣高,探究的学习氛围就更浓了,久而久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

四、利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争强好胜是孩子们的天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对竞赛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而且对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也很有好处。例如,在学习幻灯片PowerPoint制作这一章时,首先展示我校同学在电脑制作大赛中获奖的PPT作品,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热情;然后就是提出比赛任务,即学完本章后每个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等相关内容用PPT展现出来;第三步就是在本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素材,让他们一步步完成自己的作品,在此过程中注意强调组长及小老师的职责,这就是任务的实现过程。最后,就是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对学生做好的作品在同组之间或全班进行交流,评出一、二、三等奖,对获奖的适当地给予报廊宣传或奖励等。通过这样的任务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更具独创性,使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有了更大兴趣,他们更愿意去学习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在这种竞赛方式下,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自主创作,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小组评选时,学生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相互交流,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在竞赛中不断进步。

五、在多元评价中体会合作共赢

第2篇:高级课心得体会范文

一、让理论与实践结合,但以学生实践为重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对初学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人,比较好的一种方法是由实践到理论、由个别到一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应当注重学生的上机实践。我在教学信息技术课时,学生的上机时间占70%以上,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能力,毕竟信息技术最终还是以实践为主。

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实践环节,理论传授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在其他时间应当给学生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才能发挥计算机这个工具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只需要学生了解并能正确操作就可以了,你如果给学生讲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的理论,显得多余,也显得枯燥。其实学习电脑就是学会操作,至于综合的工作原理,只有研究人员才会有兴趣。

二、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指不拘泥于定理和公式,不被形式所束缚、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来考虑和解决问题。上升到哲学理念,那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全局观。我们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按照知识结构严格分块学习和训练,循序渐进,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比如在知识点和联系上做得就不够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信息技术课程在很多问题上都可以从多角度思考,比如,Flas制作,程序设计等。在Flash设计中,一样的效果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达到,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程序设计也一样,在编写VB程序的时候,要实现循环语句,就可以用IF语句,也可以用FOR循环,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实现。信息技术课的更大的意义在于“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才是好猫”,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不可以永远用同一个方法去实现。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解决问题后,组织学生习惯性地分析评价每一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和实用性,才能更好地体现发散思维的价值,从而既弥补单一角度的片面性,又从中寻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和规律。

三、让课堂更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关注在学科教学中面向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及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融通。在我的某节课中,我提前了解到多数学生都有在网上建自己的博客和免费网站的经历。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建立自己的生活主题网站,学生们通过分组后,都形成了自己的网站主题,有“英语学习”,“我爱看奥运”,“美丽的校园”等,都是我们身边的素材,课后学生们努力地去拍照片、采访,等等,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手段。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验成功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勇于尝试。例如:在WORD的表格制作这一课中,可以不告诉学生如何去制表,而是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去工具栏中寻找解答的方法,通过试用和操作,学生其实能够找到并画出相应的表格,而且学生还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其他的东西,比如背景色、边框等。其实这些都是学生个性的体现,当他们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他们都很有一种成就感。所以,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做、试,避免听、说、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每完成一件任务的时候都要对学生作出评价,评价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及时表扬、多鼓励,对演示错误的,也应循循善诱、肯定成绩,指导学习方法。评价的目的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摸清达标率,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反馈。总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技能,全员达标。

五、教学平台要方便学生使用

新课程的要求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很多老师都利用校园网建立了学习网站、FTP服务器、教学博客等。我们在网站或博客上可以把教学内容放上去,可以添加一些课外知识、友情链接,还可以建立留言板让学生发表评论,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这些教学平台的搭建,给我们的日常教学带来了方便,但也有部分老师选择电子邮箱来让学生交作业,我觉得是不太好。其一,对学生而言,发邮件比用FTP或者其他上传方式要慢。其二,对老师而言,要看学生的作业,要一封一封的打开邮件,这也是比较烦琐的。所以,有些学校就专门为作业的上传及批阅设计了一套内部的软件,这样老师可以很方便地去批阅学生的作业,学生也可以很方便地上传,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下载到很多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这样的教学平台是不可少的。

总而言之,发展才是硬道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才刚开始,素质化教育已经开始慢慢普及,对于战斗在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以他人的成功经验为起点,在探索中克服困难,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第3篇:高级课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程教学 体会

高中化学新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教材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视图的设置上,都重视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发现了不少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下面谈谈在使用新教材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科书呈现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旧教材以文字叙述、知识讲解为主,而新教材以学生活动为主;二是旧教材中的课堂实验基本以教师演示为主,而新教材以学生探究为主;三是旧教材对于结论性知识一般给予明确揭示,而新教材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四是旧教材呈现方式单一,而新教材在每个单元或课题中借助大量的图片来呈现内容,反映出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材呈现方式的转变,必然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归纳、学生记忆的被动局面。更为主要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在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上。

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是为全体学生打下共同化学基础的具体体现和保证,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这就使得我们在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遇到了如下的不少困难与困惑。

1.化学新课程的知识呈现方式和顺序变了,知识内容的目标要求变了,造成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之间的很大矛盾,教师感到难以适应。

2.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课程标准要求是根据相应课程模块学习中的纸笔测验、非纸笔测验、活动表现和学习档案记录进行综合评价,以此判定学生是否获得相应模块的学分。但目前我市甚至全省各学校却难以达到这样的评价要求,更多还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就出现知识面拓宽与把握如何才是适度的问题。

3.从教学方法看,目前,各校都没有配齐教材要求的有关图书资料、挂图、仪器、药品、音像资料、模型、标本以及电化设备等,特别是实验器材,跟不上新教材教学的要求,使得新教材提供的很多素材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教学中采取的几点措施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育理念

化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确立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体验感受,自主形成知识,获得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2.确立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

3.确立化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以获得科学知识为基础,提高技能为目标,精心设计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

(二)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必修模块中是作为化学反应的分类类型来介绍,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根据分类标准进行类别判断。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应该保证所有的学生掌握好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要求学生一下子全部达到的。新课要求与模块学习结束时的要求应该有所不同。

(三)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新教材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的衔接,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排体系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例如:教材把"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编为第一章,以此作为连接初中、高中化学的"纽带",突出化学实验的基础性。其中第1节在内容上以初中学习过的粗盐提纯作为主要线索,复习溶解、过滤、蒸发等初中学习过的基本操作,同时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交流与思考"栏目,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及硫酸盐等,对过滤除杂操作进行深化。充分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螺旋上升。新教材科学地安排氧化还原知识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到高三课程结束时,才能达到到位的要求。

(四)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对学习方式的分解有多种主张,我认为可以分为独立的接受学习、合作的接受学习、独立的探究学习、合作的探究学习等几种。例如技能训练,可以用独立接受学习方式为主,辅之以合作接受的方式。当前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研究如何组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要研究组合依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特征,要防止全盘否定某些学习方式和片面地采用合作或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对待所有的学习内容的做法。

(五)学习评价多元化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均努力体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专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1.在学习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自评,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自评与他评。

2.通过每一单元后的归纳总结,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及时进行形成性或阶段性的结果评价。在此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针对本单元重点内容出一份纸笔考试题,相互交流,进行互评。

3.实验考查是化学课进行非纸笔测试的主要形式。实验考查既可作为终结性评价,又可作为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他评,即由教师评定成绩。

第4篇:高级课心得体会范文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学生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如在教学“公司的经营”时,可以大胆取舍,对于学生能够自学的一些关于公司的常识性知识通过编写学案由学生自学,集中精力突破教学重点即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突破重点采取的方法是“情境教学法”。具体设置以下情境,“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0年之后……。”10年后,学生读完研究生后,选择共同创业,成立公司。第一步,成立什么样的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全班50人,每人出资10万元,500万元成立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理解教材关于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常识)。第二步,成立组织机构。由股东代表,成立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监事会,聘用总经理,组织公司的管理机构(让学生体会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深刻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第三步,召开股东大会,讨论公司如何经营发展(突破教学重点)。首先由各位股东代表召集股东分组讨论方案,这期间教师提供联想兼并IBM的背景材料,并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各位股东代表发言,提出各自的经营策略,教师给予点拨提升,突破教学重点,水到渠成。

2 采用灵活、创新、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对政治课接受的重要原因。新课程要求政治教学的教学方法要灵活、新颖,能够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开阔视野,能够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校园生活、学习生活等方面大量鲜活、真实的事例,大胆提出质疑,独立思考,共同讨论,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对真理的探究精神。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政治课感到枯燥、乏味,以致打消了学生学习的兴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创作漫画激趣法。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创作漫画,使用投影机在课堂上将其投放出来。比如出版“时事政治手抄报”激趣法,指导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找资料,出版“时事政治手抄报”。手抄报的要求:一是材料要新;二是要能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资料加以分析、评论。这种方法不但锻炼了出报人的各种综合能力,还启发了其他同学,起到互学、互教的作用。另外,教学中还要采用时事新闻报道,辩论比赛、演讲比赛、小论文撰写,小报制作、研究性学习多种形式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

3 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在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感受性、启发性、探究性、主动性、实践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尽快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应运于教学过程之中。高中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把他们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同时让他们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积极参与到教与学中来。这样的教学,不仅带给他们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对知识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活学活用,还完成了对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培养三维目标的统一,体现了政治课的启发性、主动性和感受性。

第5篇:高级课心得体会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8―0070―01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风貌。教学一线的老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执行者,他们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转变直接决定着新的课程改革能否落到实处,改革以往地理课程的教学弊端,探索新时期教学方法的新路子,也是摆在地理老师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要克服以往地理课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承倾向,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结合起来,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具体地说,就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方法和结论,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领会地理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从而受到一定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中学地理研究的对象,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影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新课程中常有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有关联的,且生动、形象、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能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利用易记歌谣、谚语、顺口溜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顺口溜,既可帮助学生记忆,又可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运用歌谣记忆地理事物,不仅巩固了地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创作地理歌谣的热情。

4.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开放式地理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纲要:一是开放教材内容,引进地理研究中的新观点、新看法;二是开放学生思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新课标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具有开放性,突破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它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三、营造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合作学习

1.建立教学机制,增强合作的意识。合作学习需要多样化,而小组成员的多样化,可以使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小组成员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学习小组,保证每个组内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将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男女生的混合则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丰富学生的思维。

2.体现教学民主,创设有效的合作。合作学习是为了达成团体目标,但它与独立思考并不矛盾。理想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该要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

3.适时教学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由于每个组员对学习问题的解读不同,这就需要讨论、交流、形成统一的认识。在讨论中,教师必须牢记引导者的职责予以恰当的点拨,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引导学生“会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会倾听”的训练。养成“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一要细心,二要耐心,三要虚心,四要用心。

第6篇:高级课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2008年秋,河南省进入了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教材进入课堂教学。新课程体系以全新的理念,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给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全面深远的影响。那么,在新课改中教师如何遵循教学规律,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针对这一问题,我就近一年来的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做一简要总结,谈几点切身体会。

一、在教学理念上,要准确理解新课标与新教材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新课标以学生的行为目标方式表达了各模块之间的基本要求,是实施教学,实施评价的依据,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因此,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依据。新教材是教材编写专家基于自身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对实际教学过程的考虑而编写的。新课程教材编写原则是“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教材”,这给了教师选择教材的自由。但由于新课程标准不够具体,编写者的理解认识不同,各种版本教材有较大的差异,各有千秋。这就要求教师以新课标为核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当做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的一种载体,而不是学生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因此,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应看这节内容对应的新课标是如何表述的,理清教材在课程标准落实、学习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学科思想体现等方面的思路,明确那些内容是新课标规定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要达到什么水平?从而做到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准确理解,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和教学内容的重新编排,自主地整合教材、选择教法、客观评价,同时,不断探索校本课

程的开发,以迎接挑战。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是“填鸭”式的灌输法教学,而新课改恰恰是要求改变这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指挥棒”的角色,引导学生的学习,在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如我讲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变迁》一课时,我就采用了“教师塔台,学生唱戏”的教学方式,课前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和了解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课堂之上就由学生来根据自己的了解和准备来讲解内容。虽然学生对于知识的讲解有时不够到位,但是通过角色转换,学生已经有了自信心和成就感,而且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比教师讲解时理解的更为透彻。教师还要有宽容精神。教师只有对学生一些不合教师本意或教材原有观点、方法的选择实行宽容,学生才会感到教师对自己挑战精神、争辩胆识的一种鼓励,从而树立起敢于质疑、善于求异的信心,发展和升华自己的创造素质,也才能最终保证课堂学习的正常有效地开展。

三、重视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在坚持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原则下,关注学生生活,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能迅速做出反应,增加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社会发展的新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现实社会的挑战。确立注重现实主题与高中历史课程相联系的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素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确定了这样一些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主义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这些理念和策略的提出,无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注意现实生活、现实社会的主题与高中历史课程相联系,善于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谈古论今,由今及古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这种现实感和时代感,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现实学会做人处世,是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需要,是时代课程改革的呼唤。

第7篇:高级课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浅谈 课改 高中 物理 教学 体会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尤其是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应在以下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一、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众所周知,在应试教育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通常都是从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规范操作和解题的强化训练来立意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几乎被唯一地定位在向学生传授应试教育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因此,“传道、授业、解惑”就被片面地当作传递知识、教授技能和帮助学生解决在掌握知识与技能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灌输也就必然成了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中,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又把它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1.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条目为依据,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物理学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义、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和物理学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等纳入教学内容。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展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等纳入教学内容。

2.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逻辑和心理特点,有度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讨论、交流、合作;还要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程,来学习如何计划并调控自己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清;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

二、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单纯的认知体。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就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的个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差异造成的结果,课堂教学对于这种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原理,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不难预料这种做法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这种置学生个体差异于不顾,只管把既定的知识甚至仅限于与考试有关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人。因为包括教学在内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投入,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标准件,也不是一个仅以年级或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独特个性的具体的人。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的学习主体。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得都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为任何一位学生都潜藏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教师的职责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启动每一个学生的内在动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引导并帮助学生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在教学评价制度上要有新的突破

第8篇:高级课心得体会范文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复杂多支病变和危重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我们自2004年-2008年为14例患者行“冠脉搭桥术”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组患者男11例,女3例,年龄40岁-72岁,平均43.9岁,术前均有心绞痛发作,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12例,合并有心肌梗塞史8例,高血压病史12例,糖尿病4例,6例有吸烟史,一例室壁瘤形成,心功能II级9例,III级5例,术前EF:0.44-0.68.

1.2手术方法

全麻常温体外循环下手术6例,同时行室壁瘤切除1例,静脉使用肝素(3mg/kg),胸骨正中切口同时取大隐静脉,取左乳内动脉前给予肝素化,常规升主动脉及右心房插双腔管,转机后阻断前探查梗阻部位,并解剖出吻合部位,主动脉停跳液灌注保护心肌,心跳停止下行冠状动脉远段血管吻合,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后,用主动脉侧壁钳,做桥静脉血管与升主动脉近段吻合,合并室壁瘤病例,先行室壁瘤切除,再做冠状动脉搭桥血管吻合。[1]8例使用心脏冠状动脉稳定器,在常温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冠状动脉搭桥(OPCABG)。

2 结果

本组中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6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8例。搭桥2支3例,搭桥3支6例,搭桥4支5例。平均3.1支。左前降支均与乳内动脉吻合,余采用大隐静脉吻合,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1例,主动脉阻断时间48-84分钟之间,转机时间68-130分钟之间,均自动复跳,本组1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应用阿斯匹林、硝酸甘油、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术后均无心绞痛症状,术后随访4年,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 讨论

3.1手术适应症

CABG比较明显的手术适应症:(1)无症状或有轻度心绞痛,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明显的左主干病变(狭窄程度大于50%);相当于左主干病变的前降支和回旋支近端狭窄大于等于70%;或三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尤其是左室功能不正常(射血分数—EF小于50%)。(2)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明显的左主干病变,或相当于左主干病变的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近端狭窄大于等于70%;三支病变者伴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50%;二支血管病变伴左前降支近端狭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50%;或无创检查证实有心肌缺血或内科药物治疗无效。(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明显的左主干病变;或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端狭窄大于等于70%。(4)左心功能底下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明显得左主干病变或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端狭窄大于等于70%;或伴有左前降支近端病变的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者。(5)有严重室性心律紊乱伴左主干病变或三支血管病变的患者。(6)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失败后仍有进行性心绞痛或伴有血液动力学异常者。(7)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内科治疗无效的心绞痛患者。

3.2搭桥材料的选择

目前用于搭桥的材料主要有大隐静脉,乳内动脉,桡动脉,胃网膜右动脉等。大隐静脉取材方便,管腔大发生痉挛情况较少,对初始单位应首选大隐静脉。[1]

3.3手术方法的选择

目前CABG分两类:(1)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CABG,因为体外循环造成主要脏器功能障碍,主要有脑、肺、肾的损坏,为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对相当一部分患者选择非体外循环下的CABG,同时具有较少体外循环、输血、和住院费用及恢复快的优点,早中期效果较好。这需要术者操作熟练,还需要麻醉师控制心律及血压的技术。(2)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CABG: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具有吻合血管显露好,吻合满意,适合三支以上病变。对于初期开展单位首选此术式。[2]

3.4术后处理

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心机梗死、中风、低心排、心率紊乱、肾功能衰竭、胸骨后感染。术后早期应用异丙酚静脉维持,使患者镇静,减少心率过快和心率紊乱的发生。如发生心率过快可用硝酸甘油等括血管药物防止冠状动脉痉挛及血压过高,减少心肌氧耗。术后1天给阿斯匹林抗凝治疗,低心排是冠心病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给血管活性药物,备IABP、必要时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2]

参 考 文 献

第9篇:高级课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特色课堂教学课堂管理考核方式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学生在高专接受计算机教育的先导课程,也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课程,着重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日后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因而《计算机基础》已作为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

作为一名高专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师,明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与管理,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是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心得。

1 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程特色

1.2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过多的注重课堂教学和为学计算机而学计算机,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有的同学课堂听课很认真,上机时间也能完成各项实验任务.但是遇到实际问题仍然解决不了。而有的同学却仅仅因为要用计算机完成某项任务(甚至是游戏),却很快地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巧。

1.2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由于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使得各学科自身对计算机课程提出了各自的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1.3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一直都处于一个非稳定的状态。新的技术、新的应用系统、应用方式层出不穷。从计算机硬件到操作系统各方面都在飞速地发展与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

2 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

计算机基础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课程,同时又是面向高专院校的学生进行的教学。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提高学生的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提高自身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2.1 运用任务式教学方法

任务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以任务驱动课程的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并且进一步掌握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采用此种教学方法,给出的任务应围绕所教学的主题,使学生能明确自己所完成的任务的意义所在。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幻灯片演示技巧》一节中,我先将制作好的一个完整的幻灯片案例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提高学生的制作热情。接着通过放给学生素材图片与文字,并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任务要求有幻灯片中对象的动画设置与幻灯片间的切换效果。学生的制作热情非常的高涨,在他们制作的过程当中,我巡回进行指导,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进行统一的讲解。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也会对于这门课程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2.2 运用交互式教学方法

交互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屏幕的演示、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制作以及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的特点。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个交互过程需要教师、学生与计算机三者一起来完成,师生之间通过多媒体演示、口头讲述等方式进行知识的传递,人机之间通过实践的操作来完成知识的应用与巩固。在交互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地学习,是接受知识与搜集信息的处理器。教师不再是一桶水,不再是知识的传送机,而是一条开放的小河,是

教学的管理者、引导者,同时又是顾问者和参与者。例如在电子邮件软件Outlook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大屏幕演示来创建一个邮件账户,然后通过这个邮件账户与学生进行互动,相互之间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交互,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运用引导式教学方法

引导式教学方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完成知识的掌握。在引导式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方式很多样化,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往教学内容上去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中《WORD的表格制作与应用》中,通过给出学生的课程表,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采用WORD而不是用EXCEI涞完成课程表的制作,分析其中的原因。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来完成内容的教学,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综合分析能力。

3 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管理

众所周知高专学生相对来说整体水平不高,要想能够将课堂教学完整地进行下去,课堂的组织与管理也是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建设民主、活跃、热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一个既互相帮助又友好竞争的环境下学习。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发挥学习优秀者的榜样作用,鼓励学生间相互积极表现,让人人争做优秀者。让这些优秀的学生带动整体的学习氛围,并且帮助其他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实践的操作。2、坚持发扬课堂民主。按照本课程的特色,建设民主的、活跃的、热烈的课堂气氛,创造一种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友好竞争的学习氛围,创造一种积极热情、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3、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耐心的态度对待后进生和学困生,对他们多鼓励、多帮助,保持对这些学生的关注,让他们能树立起对自己行为能力的自信心。

4 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

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所以,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停留在会打字或会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的水平上,而应让学生在系统掌握操作系统与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将来从事社会职业所必需的实用文档的编辑与写作、表格制作与计算、演示文稿的制作上。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分成两部分:一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二是综合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基本技能的考核可以通过上机操作考试的形式进行,这类考试的试题都是一些包含各单元知识点的操作题。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考试目的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熟练操作,因此,公开试题库,让学生多练,能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的操作,然后让考生随机抽题考试。要求学生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并以此评定学生的成绩。

综合能力的考核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设计作业。结合不同专业的需要的课后设计作业,对于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学会自学将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课后设计作业对系统地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习兴趣、检验学习效果都会收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结论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思考在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有效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革,为高专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计算机应用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志花.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