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城市建筑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建筑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建筑设计论文

第1篇:城市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建筑、建筑的地域性、建筑的文化性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上来讲,它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比如说在南方跟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显然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山区的建筑和滨河的建筑也是不雷同的,就拿博白来说,我们这个地方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四季长青,所以人们往往形成一种喜爱,室外活动,崇尚自然。建筑处理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逐渐形成了轻巧通透、淡雅明快,朴实自然的建筑风格。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的,乃至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要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精品。

建筑的文化性,就是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的财富,又是精神的产品;它既是技术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一座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但凡精品都能传译一定的精神内涵,有很高的文化品味的建筑。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产生一批不朽的建筑作品,其文化意义和艺术感染力常常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的标志,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的象征。

建筑设计体现和谐的方法

(一)、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

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包含工程技术和造型艺术两方面的智慧。在工程技术方面,先知国际建筑设计专家团重视建筑智能化和高科技在建筑上的应用,注重风水布局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使建筑产品在市场上占有强大的竞争力。先知国际建筑设计专家团的建筑作品不只满足人基本的使用功能,还在设计中追求整体环境的和谐和美感、天人合一的建筑形象。

当前,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建筑创作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一个建筑要满足一般使用功能上的要求,也不是很难。但要把一个建筑作为一个精品,来创作来设计,是很不容易的,笔者就是通过这几十年的建筑创作,深深体会到建筑要有一个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

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师应该在地区的传统中,来寻根,发掘有益的“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区建筑现代化,这才是建筑师真正广阔的创作空间,也是建筑师取之不尽的源泉。比如过去博白客家村民居屋,建筑形式是跟当时特定地域的环境,跟博白的气候环境完全结合一起的,是中国传统的家族的观念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把它糅合在一起,这是跟一个地区的地域环境,和地区的文化是完全分不开,每一个建筑就是一个家族。现在博白居民都兴建楼每一家一栋。

建筑作为一个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文化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息息相关,各种观念,无时不在制约着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发展。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方式,文化观念,美学观念,价值观念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一个强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科技与人文同步发展的这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建筑文化也呈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随着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人在利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确实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宁要平凡的也不要''''造作''''的,宁可迁就也不要排斥,宁可过多也不要简单,既要就的也要创新,宁可不一致和不肯定也不要直接的和明确的。”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观

第2篇:城市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在课程设计的实践中,注重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及时反映当前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还注重在作业、实验、课程设计和第二课堂等实践性环节上进行精心的整体教学设计和安排。具体做法是:

1.作业。注意选择一些具有工程应用背景和激发创新设计实例的题目,如别墅设计、单身公寓等,以客户实际需求和国家相关标准来加强学生实际综合分析与设计能力培养的标准训练,提高项目签单率。

2.操作。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新增了色彩设计实验、造型实验、材料试验、人机结构实验等。分析室内包含的一些标准施工工艺技法,如乳胶漆、施工工艺,指接板与生态板面等施工工艺等,通过对这些施工工艺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建筑装饰设计的认识,亲自体会课程中所学的各种材料和施工工艺在设计中的应用。减少项目在施工操作中的失误率,使工程能顺利完工。

3.课程设计。这是针对一项真实工程背景的项目,随着理论课的进行,分别进行设计方案甄选,施工工艺设计、施工管理方案设计安排在课程设计实验之后,要求完成一个单项项目的系统方案设计,并参考标准制图法的参数,使理论课结束后的施工设计,内容包括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设计,能有机地结合。这样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一个装饰项目设计的全过程。

4.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内设计竞赛的活动。该活动通过命题和自选题目竞赛的方式进行创新,如学生宿舍自主设计、家具设计、室内空间色彩设计等,这些题目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提高设计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基础设计标准化的效果

“基础设计标准化”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实践技能,我们保留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这部分实验在建筑装饰专业中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是不可多得的实践手段之一。我们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工程意识,我们通过基础实践,做大量的验证性实验,如施工图绘制,对工地的平面布置图、立面图、施工大样图、效果图的测绘。建筑材料施工原理实验,通过校内实训室提供给学生,学生模拟材料加工,观察材料施工现象,并针对现象加以讨论;对乳胶漆的各施工程序参数的变化进行讨论和计算。按照工程需求,对以上“基础实践”层次进行标准培训,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更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加固作用,但此层次的培训只适用于建筑类学生的初级阶段,单独的培训效果仍不显著,只能作为基础夯实。

三、“创新设计”的标准

“新”的概念,应当是过去没有的、划时代的,或新鲜的、新奇的,要尽量做到设计有新意。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创新的前提应当是:我们设计的东西,首先是现代的,同时是中国的。建筑文化发展应以超越地域和超越民族、全方位地吸收外来建筑文化基础,建构起属于自己的一代建筑文化而不是表面的模仿。其次,是超越时代、超越现实,即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后创造新的建筑理论体系。超越现实,是以超前意识引导生活设计,这需要有独特的判断力和审美意识,赋予设计作品更多的文化价值。实际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设计者在市场竞争中真正的实力。室内设计的构成要素新的领域,如新结构、新材料和新的家用设备更新,如新型地面材料、新型涂料、仿石、仿金属涂料,新的结构构架体系和轻金属新式结构,采用新构造方法的室内隔断等,都为室内设计提供新的手段,如果我们能随时掌握它们发展动态和有关信息资料,就可以在设计中率先推出和广泛应用。此外,新型家具设计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材料和加工方法上已经不断更新,如果在设计上随时加以考虑,就可掌握更多的创新主动权,在厨房和卫生间室内设计中,换代燃具,新型排油烟机,新的卫生洁具和现代洗浴设备的更新等都可开阔我们的设计思路。这种主体性研究活动,都可以成为一个“标准”,强调学习体验的重要性,把“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实验兴趣大增。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标准的实践与应用

第3篇:城市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城市的土地日趋紧张,高层建筑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各个大中城市拔地而起。它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使用空间,更多的绿地面积,同时也丰富了城市的轮廓线,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然而它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有很多高层建筑的建造忽视了城市设计,孤立的存在于城市环境中,没有亲切感,使人们对之产生畏惧感。再加之交通问题,高层建筑与周围环境关系已成为目前城市设计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解决就要以高层建筑的产生、发展作为切入点,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一、高层建筑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理由

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但城市空间仍然局促。为了在较小的用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也是高层建筑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高层建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概括而言,高层建筑类型可以被认为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运输、投资机遇和技术进步、再加上其他原因造成的结果。简单地讲,高层建筑是在一个不大的底层上叠加许多层。从功能上,它能使可用的楼层空间向高出堆积。从商业上,它能使其所有者从土地上获利更多,并且可以放置更多货物、更多的人,和在一个地方收入更多租金。它在经济上的存在是土地高价的结果,土地高价与城市交通便利密切相关,也是配套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必然结果。高层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商业建筑类型,它的开发将增加城市的就业及生产力,促进城市的有益发展。同时由于它的发展也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建筑结构、技术、材料、交通等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

二、高层建筑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仅以它绝对的规模和人口总量,就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对街上的行人以及街景本身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它必须成为在一定位置上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在这个层面上,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就是那里的现状,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最重要,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由于其相对体量和高度,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建筑物的体量越大,影响也就越大。不断增大尺度的高层建筑的空前激增已引起环境条件不断的恶化,因而变成城市生活质量的祸害。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时以内,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影响着小气候以及遮断视景。塔楼也可能在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那是很令人讨厌的。还有这些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如空调、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的能量供应,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

总之,在城市整体环境中,高层建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大高度大,在城市设计中主要控制高层建筑的高度和体量这两方面,既建筑的尺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尺度(对城市、其系统和天际线方面)

一座城市中所有的新建筑皆对城市的形式及其系统产生影响。不过,高层建筑对于城市,以其绝对的强度,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它得与城市达成协议,就是那里的现状。它必须决定体量问题,以及新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作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从对城市整体影响的角度来看,表现在高层建筑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有实、虚之分,实的天际线即是建筑物的轮廓,虚的天际线是建筑物顶部之间连接的光滑曲线,高层建筑在城市天际线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天际线会成为城市标志,高层建筑构成各种形象并深印到人们心里,甚至人们已经把天际线看作他们的城市、地区,有时还包括他们生活方式的象征。因此,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脱离城市,孑然孤立,不利于优美、良好天际线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高层建筑对城市局部或部分产生的影响,是指从市内比较开阔的地方,如:广场、道路、开放的水系和绿地所看到的天际线,会直接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城市天际轮廓线不仅影响人从城市所看的景观,也直接影响到市内居民的生活与视觉观赏。

高层建筑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产生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确定,也应充分地考虑该城市尺度、传统文化。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也改变了原来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有机协调的比例关系,如:西安市,兴善寺为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房地产开发使得兴善寺周边建设了一些高层建筑,削弱了兴善寺作为该区的标志性建筑群,从而失去了该区特色。而以钟楼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建筑高度的控制,是比较成功的,虽然开元庞大的体量对其造成压迫。

2、街道尺度(对城市街区、人行道和街景方面)

街道尺度是根据街道生活来确定的,显然最重要的是街道上行人与大楼之间的关系。高层建筑必须形成与周围建筑物的联系以加强城市结构,并促进在其底部的城市生活。如果这些被忽略,高层建筑将孑然孤立,缺乏与街区的任何联系或不承认自己属于城市街区,而它却是其中的一部分。为避免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分离,可以使高层建筑的立面正好位于街道线上,而且在其门厅内部结合着过渡区的话,那么这座高层建筑的底部就能将内部空间与外面的街道生活联系起来。

具体的说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这是人对高层建筑近距离的感知,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高层建筑的底部必须与街区的城市结构联系,并与城市的水平尺度比例相当。其设计应该对周围建筑的场地范围予以密切注意。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但如果退后尺度不当,高层建筑就变得与街道分离了,并可能变得与其环境失去联系,还有高层建筑物之间的地面场地不要仅仅作为行车道路,而应该加入更多的街道生活,使环境丰富生动起来。

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但每个建筑都必须拥有各自的特点,这样除了丰富空间外,还可以缓解人的视觉疲劳。对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使周围建筑与之相协调,但不能过多的采用保护建筑的元素,以免削弱原有保护建筑的特征,如泉州清净寺街区的改造。

3、整体尺度(建筑本身及造型方面)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给人的感觉。一个十分均衡匀称的建筑体,就是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有数学关系的比例系统并征对实际被感受到的各种条件要求加以调节,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愉悦、和谐的比例感受的效果。如果一座建筑的各部分比例合理且相协调,同时能够满足正常人的心里要求,那么它就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也可称之为成功的建筑。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不难看出一个美的高层建筑是裙房、主体和顶部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当其三者合理的处理比例尺度的问题,同时这种尺度比例关系应是统一的,这样建筑物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然后在加入适当的装饰手法,使建筑造型生动化。总之这三部分的比例关系使高层建筑形象设计的重点;

2)高层建筑中立面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立面设计的结构构成必须明确划分为水平因素和垂直因素。一般都要使各要素的比例与整体的关系相配,以达成令人愉悦的观感效果。因此很自然的,较低矮而横向舒展的建筑物,其窗户开间之类,其比例必定使宽阔状为主导,而高层建筑则以修长的因素更有利于综合微型和巨型因素,使大中有小,小中有大。这一原则使高层建筑产生强烈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除了需注意以上三点外,还应考虑细部尺度。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应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结合城市尺度、街道尺度、整体尺度、细部尺度等综合考虑。高层建筑不是单个存在,而是整体存在。城市设计及城市规划应将高层建筑群集中设计,以形成城市的主节奏,使城市天际线统一且富于变化。然后根据不同街区的需要设计具有该区特色的高层建筑,最后使高层建筑与外部街道生活及周围环境相适应,最终达到城市设计的目的。

三、结束语

高层建筑影响一座城市环境的平衡,集中注意高层建筑对环境质量的责任,对城市及周围的影响,这和建筑本身的功能方案一样,对设计者都是根本的问题。高层建筑设计必须用协调环境的方法以尝试保持最少的环境干扰性。高层建筑是城市的主要建筑大厦,创造着城市引人注意的轮廓线,它们限定着创造城市活动场所的公共空间,为城市中人们的活动提供布景。

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能一个创造人性的场所,又融入文脉的关系,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优秀的高层建筑要考虑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在高层和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健康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城市意象》凯文林奇

第4篇:城市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计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其主要内容不仅包括设计、维修、施工等技术类活动,也包括房屋、道路、管道、桥梁以及电站和港口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对象等,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极为重要。现阶段,经多项工程项目研究发现,土木工程建筑的结构设计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甚至可威胁到建筑项目的安全性,后果严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重视并有效设计土木工程建筑结构,防治以往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以增强工程施工安全性,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开展。

1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工程选址问题

工程选址是开展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基础,与其结构设计关系密切,这就需要项目负责人员积极做好选址工作,保证工程项目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但是现阶段,许多土木工程并不重视选址问题,甚至有些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单纯依赖于风水或迷信等,做不到科学选址,不仅可影响到项目结构设计效果,严重者工程施工后期甚至可造成坍塌等,破坏性较大。

1.2基础结构设计问题

土木工程建筑的基础结构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上述1.1中的工程选址联系紧密,而且与工程施工方案也具有一定的联系,而施工方案的选择则是项目工程结构设计中的一项重要问题,目前许多土木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均无法完全实现其原有的结构设计要求,尤其是基础结构,其稳定性与强度均未达标,严重影响工程结构设计效果与实际施工质量。

1.3房屋建筑中承重柱与构造柱的区别问题

一般来讲,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了增强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需科学地对柱梁构造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避免形成裂缝,以提高施工质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结构设计者对承重柱和构造柱认识不清,有的设计者甚至会把承重柱设计方式插入至构造柱结构设计中,导致构造柱的有些设置丧失原有根基,一旦发生强震,工程结构可发生剧烈沉降,且裂缝还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同时,有些工程结构设计将承重柱截面面积设计太小,当受到外力时,梁柱易发生开裂,影响工程质量。

1.4环境因素影响问题

在对土木工程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其耐久性与安全性,还需考虑工程施工地的土壤温度与水土酸碱度等相关环境因素,但是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往往忽略这些关键内容,导致结构设计仅限于理论中,当实际施工时易发生安全事故,危害性较大。

2 对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建议

2.1施工前测量工程地基

工程施工前,可先采用计算机与GPS技术对工程地基进行科学测量、核算,确保工程施工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同时在高楼作业时需快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并结合计算机以辅助CAC科技,完善高楼建筑施工系统及其相应的管理体制,在减少经济投入的基础上,保证建筑质量。

2.2结合力学知识,于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融入施工工艺

当前环境下,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逐渐深入与施工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的结构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目前土木工程建筑项目施工的需要,所以在现阶段的工程施工中,结构设计人员需在传统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增添新元素,充分结合力学知识,并将先进的施工工艺融入至结构设计过程中,不断更新设计方法,防治工程质量问题。

2.3选用适当的建筑材料

现阶段,由于建筑材料市场在不断发生变化,材料的利润逐渐减小,同时人们日常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社会大众对房屋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土木工程建筑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施工材料是土木工程建筑的基础原料,所以其建筑材料的选用十分重要,可在施工过程中有选择性地选用安全性较高的新型材料,以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2.4充分应用先进科学技术

21世纪是新知识经济的时代,土木工程建筑也要随之发展,保持与时俱进,就目前情况来看,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新型的高科技产品以及绘图工具等,均大大提升了工程建筑结构性能,且科学、精准的设计施工图纸能够有效减小施工误差,减少意外情况,同时还可优化工程项目施工的结构设计,增强其可行性与安全性。另外,在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时,还需增强施工信息化建设,科学管理结构设计程序,选用适当的施工材料,并把握合理的施工进度,提前做好工程预算工作,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尽量缩短工期,保障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城市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裂缝问题;产生原因;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在建筑的整体建设过程中,裂缝问题的出现与建筑结构设计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在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时,需要重点考虑建筑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作为建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合理性的结构设计对保障建筑的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同事对后期建筑物的使用效果也非常重要。但是,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经常有裂缝现象等一些常见问题的出现,这些裂缝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对建筑物的使用性能有一定的而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环节,需要对裂缝问题进行重点设计,确保能够有效的控制裂缝现象的发生,建设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二、建筑工程中裂缝问题出现的原因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专家对裂缝问题的研究也不断的深入,现阶段已逐渐讲解决措施,转移到结构设计方面上。一旦建筑物中出现裂缝,则会对整个建筑物的建设质量有较大的威胁,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对改善建筑工程裂缝问题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的预防建筑工程中裂缝问题的发生,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进行设计。目前,导致建筑工程中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是不合理性的建筑结构设计。为了在以后的建筑工程中减少裂缝问题带来的危害,需要从建筑的结构设计方面进行改善。同样地,有效的预防裂缝问题,还更深层次的分析裂缝出现的原因。

(一)、结构设计中存在的缺陷

第一,随意提高混凝土强度的等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盲目的认为混凝土等级的提高,会对墙体结构的抗渗透性有一定的提高;没有科学依据的认为混凝强度与安全程度成正比,错误的认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安全性能也随之提高,这些都是造成建筑结构设计中不足的重要原因。没有科学依据的随意提高混凝土强度的等级,以此来补偿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这种现象不但会造成大量的水泥浪费,还会使得混凝土在变干前发生变形,造成墙体出现裂缝。

第二,长期暴露混凝土墙体。在建筑过程中,由于墙体结构比较薄且具有一定的长度,对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因此,一些附加温度也是导致墙体裂缝出现的重要原因。

(二)、混凝土材料中存在的缺陷

从不同的角度对建筑工程中的裂缝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你除了建筑结构设计外混凝土材料也是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为了规范混凝土的使用范围,以及充分利用混凝土材料,我国建筑工程中一般都采用商品混凝土。虽然,传统的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相比较,商用混凝土具有较多的优势,但商用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含砂率对建筑工程施工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导致建筑工程裂缝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另外,商品混凝土比起传统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较高。由于水泥量、水灰比和含砂率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品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对建筑的荷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强度降低则会导致荷载不足,使得建筑工程的墙体出现裂缝。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需要严格依据标准的配合比来使用混凝土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由混凝土自身引起的建筑墙体裂缝问题。

三、改善和控制裂缝产生的措施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裂缝问题的发生,需要针对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和影响条件,进行不同层次的解决,具体的解决手段如下:

(一)、设计规则的结构形状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刚性,在对结构进行布置时,需要进行规则性设计。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布置不是规则形状,则会导致建筑物的刚性有一定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建筑物结构的变形。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建筑中的关键环节,规则的结构设计,对控制和改善刚度薄弱环节有重要存在意义。以此,为了减少和避免结构开裂现象的发生,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对结构的形状进行规则性设计。

(二)、选择符合建筑结构设计的刚性要求

在建筑的结构设计环节中,建筑的整体刚度是通过计算得到的。为了保障建筑物的质量,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进行深入的计算,得出准确结果后再进行结构设计。为确保建筑结构不出现由沉降现象引起的裂缝问题,需要在结构设计之前,对建筑物的整体刚度进行充分计算和分析。

(三)、选用合理的混凝土标号

在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中,不同的结构部位具有不同的设计体系,且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选用不同标号的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保障建筑工程不出现裂缝问题,需要确保结构设计环节中混凝土标号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选用合理的混凝土,对工程的防水需求和承载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施工中,一般使用强度合理的C25-C35混凝土。另外,在设计中,还可以采用一定量的粉煤灰,不仅能能够减少水泥的使用量,还可以提高和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对水泥品种的选择过程中,一般使用收缩性较小的水泥材料。同时,在控制内外温度的条件下,还可以添加一定量的外加剂,降低水灰比,增加建筑结构的整体养护效果和保温效果。

(四)、建筑表面的涂抹法

在建筑结构的表面刷涂一层高分子结构的防水涂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裂缝问题的出现,防水涂料一般包含氰凝、聚氨酯类、环氧树脂类和丙烯酸酯等。建筑表面防水涂料的涂抹过程中,对混凝土还有一定的要求,在刷涂之前需要确保混凝土表面整洁、坚实和干燥,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同时,才能确保表面刷涂的防水材料的防护作用。

(五)、合理的尺寸设计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尺寸的大小对结构设计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是减少喝预防裂缝出现的重要环节。如果尺寸不合理(过长或过短),建筑的温差应力不同,最终会导致墙体裂缝的出现。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要求,对结构的尺寸进行合理控制,全面分析和考虑长度与温度应力之间的关系,设计出既满足设计要求,有避免裂缝现象出现的设计方案。

(六)、楼板配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要求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满足要求,不仅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合理性的选用,还需要对楼板配筋进行一定的选择,建筑工程楼板配筋也是影响裂缝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楼板配筋的直径大小、钢筋间距都是影响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在投入使用后,避免出现裂缝现象,需要对楼板配筋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使用标准规格的楼板配筋;第二,楼板配筋的直径在满足标准规格的条件下,需尽量使用小直径;第三,楼板配筋的间距尽可能缩小。

(七)、灌浆法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中,灌浆环节也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步骤。在灌浆过程中,首先需要优化选择具有不同特性的灌浆材料(一般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树脂类、氰凝、水溶性聚氨酯和丙凝等)。其中,在灌浆材料中环氧类材料具有较为广泛的来源,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使用范围较广。甲基丙烯酸甲酯类的灌浆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可灌性和较低的粘度行,还易于扩散,因此,在防渗漏和补强方面有较好的使用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物的裂缝问题是目前建筑工程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建筑结构中裂缝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对建筑结构设计对裂缝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来预防裂缝现象的发生。为了确保在未来的建筑工程中不再出现裂缝,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吕强,马琳瑾,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及结构设计构造对其的影响[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年12期

[2]董春玲,李兴凯,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8期[3]李宏,试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3期

第6篇:城市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在我国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城市建筑的高速发展,现代城市高楼大厦已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体现,但是城市建筑的发展还需要解决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地域差异较大,人文特征有别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的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为人们提供舒适可行的安居环境,是建筑企业或者机构需要重点思考的方面,这也是保障其发展的一个前提。其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结构设计水平和能力已经得到了极大提升,但是囿于多种方面的原因,其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剖析解决。

一、我国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我国近些年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来看,城市建筑水平已经得到极大提升,建筑工程设计也开始多样化,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较为注重对于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相关问题,但是具体分析来看,我国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的,而且这些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需要引起设计者和相关管理者的关注。

1.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牢固性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一个建筑工程最为主要的就是要保障具有牢固性,这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更主要的是对于居住者的一种安全保障,引起要切实做好牢固性的管理工作。载现代社会的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做好工程牢固性的相关工作逐渐成为一个较为重要且必须思考的问题。但是我国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力度还不够,其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并没有切实的解决。在土木工程建设结构设计中,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比如地震、火灾等都有可能对于建筑物造成巨大的冲击,致使建筑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没有做好地基工作。比如在我国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众多房屋、桥梁等出现坍塌的情况,都是因为没有做好工程牢固性的保障工作。

2.构造柱和承重柱的区分问题

土木工程砖混结构建筑的构造柱和梁配合设计,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止墙体断裂的情况,是一种重要的保障措施,更是对居住者生命财产进行保障的重要基础,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一些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没有清晰的认识到两者的区别,尤其是没有分清楚构造柱和承重柱的概念,将承重柱的设计方法直接套用到构造柱设计当中,没有为构造柱设置基础。因此,难以抵抗地震的震动强度,从而导致结构裂缝、沉降等,甚至引起建筑物倒塌。另外。为了方便分析承重柱受力,将其截面面积设计得太小。这样在外力的作用下,柱体和梁体就会出现开裂问题。

3.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考虑

前面已经提到,我国是一个地域差异较大的国家,每一个地区都具有自身的特征,不仅仅是居民对于建筑的需求,更主要的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些需求问题,比如地域环境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在我国东西南北土质、水质、文化等因素差别比较大,比如在潮湿度方面,南方比北方较为潮湿,那么如果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的考虑,而采用同样的建筑结构设计理念,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没有区别,那么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一些问题。

二、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有效改进措施

作为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在进行相关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主动进行实地调研,不断 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尤其是对于上述提到的一些问题必须进行及时的改正,提高认识,全面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保障工程的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全面做好牢固性设计工作

前面对于牢固性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在未来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这一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做好内力组合设计工作。内力组合是土木工程结构承载力抗震设计的要点,它要求在调整承载力抗震系数的基础上设计。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要求材料强度的设计值应大于没有考虑抗震要求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如果采用非抗震设计的材料强度设计值进行计算,则抗震设计需要对承载力抗震的系数进行调整。通过综合受弯梁、偏压柱、受剪等的系数调整,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两一个方面是做好板设计和配筋。板设计和配筋的结构设计,要分析板长边和短边的长度。如果长度差距< 2mm,则适合采用双向板计算的方式设计;

如果两者的长度差距在2 ~ 3mm 之间,则适合沿着短边的受力单向板进行计算,并将足够的构造钢筋布置在长边位置。根据工程结构板的具体大小,可按照弹性的方法计算。对于连续双向板跨中的最大弯矩计算,要求根据荷载分布的具体情况,对满布荷载进行分解和间隔进行布置。

2.充分考虑环境的因素

针对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对于环境因素认识不足的问题,在以后的设计中,我国的设计人员必须及时提高认识,对于环境问题进行解决,首先是要认清楚当地的实际土质,土质环境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程度,也就是要求这些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当地的土质情况进行充分的考察了解,如果在土质较为疏松的地域进行建筑,就比考虑进一步进行加固的问题;其次是做好天气等问题的考察,在我国南北方的雨水差异较大,因此要根据这些区别进行不同的建筑设计,比如在南方,雨水较多,那么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有效防水、防潮的问题,避免因雨水过多而影响建筑物的质量;最后是要区别地域人文环境,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地区和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独特的风格,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有所区别。

结语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建筑结构的设计者不仅仅要考虑利益,更要考虑建筑物的实用和安全,综合来看,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与国外一些先进国家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学习提高。

第7篇:城市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发展

 

建筑是凝结着人类文明历史与科学技术的智慧结晶。其本身也是个复杂综合体。一个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同时标志着它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 建筑学专业作为建筑行业的先行官,策划、设计贯穿每个建筑体的形成。

一、建筑设计的认识

设计工作中,要想做好建筑设计,就必须先了解建筑文化。对于建筑设计大家并不陌生,从古老的建筑到现代的高楼大厦,每一个阶段都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发展到日臻完美的今天,可以说是由数不尽的设计师创意堆积出来的。

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运用人类智慧和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建造的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人工环境。建筑类型很多,有办公、酒店、商业、医院、住宅、学校、体育等,风格也各异,各种类型和功能的项目,以不同的建筑形式来表达他的个性特征。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建设水平,提高了建筑功能质量,满足了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

建筑设计还必须同环境相适应,其中包括造型立面、色彩、建筑风格与相邻的建筑相互协调一致。建筑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当寻求先进合理的技术措施,充分达到建筑技术手段与建筑功能目标的和谐一致,追求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创新设计理念,尊重客户要求,综合考虑环境、技术和经济等客观条件,坚持理性基础上的个性与创意。

建筑设计更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在其不同的工作阶段,无论是建筑的前期策划、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技术设计的深化阶段,都始终贯穿着经济性这一理念。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应摆脱对金钱的依附,呈现个人的个性,将设计视为艺术而非糊口的技术,应为最广大的平民着想,满足他们最为迫切的生活与审美需要,因为人的天性具有向往自然、接近自然的心身要求。设计师应具备整体设计的系统观念和面向未来的超前意识,创造“绿色、高效、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

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二、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发展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载体。居民定居在城市中,城市的居住生活建设是居民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它占整个城市空间的50%以上。居民在定居生活中产生共同的利益关系,形成城市的居住生活社会,满足个人、家庭和多层次社会生活的物质及精神范畴的生活需求。从人居环境应具有环境、生态与节能效益的观念出发,当前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说明了设计必须具有环境、生态和节能意识, 只有注重环境、生态和节能效益, 才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才能与健康建筑、绿色建筑和建筑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相一致。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科学,它是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至到建筑设计制作,进行形体环境的创造。它既包括营造活动中的技术、原理,又包括时代风格的艺术体现,它是艺术和技术的系统知识。建筑应从规划开始就要体现整体的和谐美,包括造型和色彩以及功能的和谐。就单栋建筑来讲,立面造型、整体的风格和尺度又要体现其独特的个性。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 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 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 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 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 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 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 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发展,人类的行为方式还在变化,所以建筑学也在发展。最近20年以来还有发展得越来越快的趋势。建筑学不会终结还会和其它学科结合。

人们活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空间序列。不仅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空间序列,同一城市的不同地段内也具有不同的空间序列。在建筑设计中,要结合建筑的功能、外部环境的特征及人流活动规律组织不同的城市空间序列,从而增强城市景观空间的特征。论文大全。城市序列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重整,它具有流动、意义、节奏的基本属性。认识这些属性既有助于序列空间组织原则的建立,又有助于序列空间设计手法的探索,从而有助于城市良好风貌的创造。一是流动性:在城市空间环境中运动具有一种连续性,这种连续性的方向可能是明确的也可能是不明确的,序列空间的流动性就是要强化这种场所、途径和领域之间的连续性,这就要求场所领域具有空间驱动力。二是意义性:城市空间具有条件功能,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各种行为要求,同时又要表达各种意义,并使人获得不同的精神情感。序列空间的意义构成既包括了与空间功能相协调的环境主题,还涵盖了来自人们对城市个性意象逐一体验所概括反映出的城市整体形象。三是节奏性:空间组合的规律与变化构成了序列空间的特性,表现出众多类型的公共空间共同作用所产生的视觉与心理上的一种审美感受。序列空间的节奏与空间的规模、尺度以及相互组合有关。论文大全。

组织城市空间序列时应注意:(1)建筑要结合轴线所形成的城市空间的功能来布局,根据城市空间序列的不同,如道路轴线、娱乐轴线、绿化轴线以及表达纪念意义的历史文化轴线等,来围合空间的形体结构,组织人的活动路线,控制、引导人们的视觉方向;(2)建筑要结合轴线的性质来布局/轴线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实轴线,构成空间序列的建筑物、庭院、广场、道路、室外设施沿轴线进行布置,组织空间秩序。在建筑设计中要重视轴线的生长与发展,如纵向扩展轴线空间秩序,或横向扩展通过增加副轴线来扩展空间秩序。二是以一重要建筑物或标志物作为轴线终点,其他占据空间的实体避开轴线空间于两侧布置,建立起指向明确的轴线空间。论文大全。在这种轴线空间秩序中,标志物、结点是轴线构成的关键因素,可通过建筑设计增加新的标志物,达到扩展轴线、发展空间秩序的目的。

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可能是全世界最快的,而我们的建筑师相对来说可能跟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和人的基数成正比,我们通常是在快速的工作,一切讲究效率,但是很多时候在质量上有问题的。我们有非常多数量的建筑师,但是我们无法呼吁他们对建筑的严肃性,也无法呼唤他们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地对待建筑,更多地看看别人的东西,真的不要闭门造车或者是照葫芦画瓢,我们可以看到身边建筑的外表,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但是它和中国无关。我们期盼身边多些中国设计元素,特别是建筑,因为建筑是永久的。

第8篇:城市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融入

中图分类号:TU972文章标识码:A

一、建筑设计中将生态策略融入的设计方案

1、生态建筑的设计构造

设计构造方面,就是要将建筑系统当中的能量,以及物质的循环方面有效利用。在建筑的外表面中,要分析热效率存在于围护结构中的作用。要合理完善的对不同形式可以选取的再生能源有效利用,所最终形成的能源开发系统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性,要和建筑中的配套能源相符。细致处理建筑的生活垃圾,保持生态建筑的完美性[1]。

2、生态建筑中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的阶段,要以多角度、全方面的方式去分析所生成的问题,要将人们对环境的理解,和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有效的融合,才能够进行设计和规划。要将设计基础定制为生态,然后在进行生态规划以及整体规划,对土地的利用情况要合理,对生态、经济以及社会的关系要有效协调[2]。对建筑的小气候问题要得以改善,将自然与人类结为一体才是最终的目标。

3、建设生态建筑的方案设计

对于建筑而言,专业的设计人员要当作成一个较为微型的系统,在设计建筑方案时,要全方面的对自然能源以及自然资源有所利用,要将建筑局部的小气候良好营造,使用过程中的空间可变性以及功能灵活性,要合理加大。想要将生态建筑的设计方面趋向于成功,就要将能源利用以及地域的气候影响问题,妥善分析。

二、多学科综合性要在设计过程中有所突破

1、自然生态环境要建立

所谓自然的生态系统,就是由许多不同的生物链以及复杂的生态环境,所结合的平衡生物系统。因为自然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既整体又繁杂的系统,所以自然态的系统一定会具备功能和结果,对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能够将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实现,并且还能够对生态平衡的相应目标有所维护[3]。

2、绿化设计要加强

城市中发展过程的潮流就是绿化设计,要良好选择城市植物,植物能够调节人类心理活动、具有优质形象。调节空气成分、杀菌、净化空气以及放氧的功效。在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绿化率已经被迅速的提升,建筑的建设时,要提倡使用绿化的方式,让室内的气候和温度得到调节。

3、解决城市资源紧缺问题

现阶段的城市基本上在土地方面较为紧缺,那么就要通过几方面来对其改善。其中可以在建筑的高度上解决,也可以将建筑转移到城郊处发展。城市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高层的建筑逐渐增多,随之产生的问题也不断加大。那么地下空间也成为了发展的趋势。(1)能源和资源的节约。目前城市的破坏性越发严重,对环境的保护成为了节约型的必经道路。在地下空间可以蓄热,并且还能够隔音。功效十分突出;(2)对土地资源有所节省。在地下空间开展建筑的建设,一方面能够让土壤的破坏得到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减轻的损坏,另一方面在地面上的住宅数量有所减轻,在生活服务以及交通生产方面,以及社会活动上也不会受到干扰。

4、循环利用物质能量

不同资源被人们大力开发,所带来的后果则是物质的短缺,在房屋的设计方面要将利用能源问题严格关注,具体可以采用的方法为:(1)间接利用太阳能,可以变为生物能的循环,这样的绿化方式能够让环境得到美化;(2)直接对自然能有所利用,可以让自然能衍变为人类所能使用的生活动力。

三、建筑设计阶段生态型建筑的设计方案

1、建筑环境在设计方面要以建筑舒适为重点

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类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建筑的要求上要将健康建筑有所发展。设计建筑的时候,要采用人工手段和自然条件有效融合的方式,将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有效建立。

2、节地、节能和节水要充分体现

所谓节能就是对绿色能源的使用,要使用一些可再生的能源,例如:地热能、太阳能以及风能等,优化配置常规能源是必须要做的。同时节水方面更是不能够缺少的过程,具体的措施可以将污水处理再利用以及雨水收集的系统在室外设立。设计的全过程一方面要把水的保护措施以及利用方面做完善,另一方面还要将水资源的利用系统以及排水系统做好[4]。此外,节地方面也要有所突破,规划的合理性是必须要求的,要采取较为科学的建筑体系,将使用功能有所改善,让土地资源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节约。

3、对不同的地理条件合理利用

在选择建筑地理方面,是建筑施工时对污染降低的制约条件。并且就能源消耗问题而言,也是最佳的方式。建筑在进行选址的过程中,要尽可量对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要和谐的与周边的环境结为一体,控制住沉积物以及腐蚀物,把原有的地貌渗透在实际的施工和设计中,不要对不相关的地形进行开采[5]。在我国,对于建房选址方面是比较重视的,座北朝南、背山面水是基本上的要求,可想而知,生态思想在早期就开始实行。

4、生态植物要适当选择

生态植物的选择在生态建筑中尤为重要,在大自然的范畴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是最为核心的物质和材料。选择生态植物的过程中,基本上要将本地的乡土植物作为首要植物,要引用一些在观赏价值上以及适应性上都要居于首位的植物[6]。建筑小区中在种植和设置结构的时候,是生态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指标,植物要布置合理,要最大程度上做到自然生态的布局,要进行花草、乔木、灌木的搭配。

四、结语

根据以上的论述,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是生态建筑所制约的。在最近几年,在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不断的得到提升,让建筑施工成本有所降低,并且加大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建筑的设计对生态平衡有着很大的促进,让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那么,一定要在建筑设计中把生态策略有效的融入进去。

参考文献:

[1] Ali.Namazian,Armin.Mehdipour.Identity Architecture, Louise Kahn[A].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Society and Culture(ICHSC2012)[C]. 2012

[2] Hafsa. Ramzi,Maysaa. Muffeq.Structure as a Tool of Achieving Human Scale in the Islamic Architecture[A]. Planetary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Conference Proceedings Volume 24[C]. 2012

[3] 罗玲玲,李家坤.建筑学专业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A]. 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4

[4] 侯万文,孙博兴,王军军.养猪种菜一体舍建筑设计及其评价[A]. 2003北京国际养猪研讨会暨展览会论文集[C]. 2003

第9篇:城市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海洋公园场馆 建筑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各城市中的体育馆、游乐场 、主题公园得到兴建,更多的人将其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使得这些场馆中的绿色建筑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污染、降低消耗和改善生态的技术体系,通过对保护环境、改造生态的知识、能力或物质手段的运用,来实现对环境保护的创新和对生态知识的应用。我们将以武汉极地海洋世界为切入点,通过对其场馆建筑设计和资源利用的分析,来探寻海洋公园场馆绿色技术的应用之道。

建筑设计绿色技术的价值

绿色技术的本质是探寻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其重点在于强调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治理,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平衡的维护。尤其是当前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日益加剧,“人定胜天”的思想已经得不到支持。人与环境是种互动关系,唯有对当前的技术进行模式转换,从现代的高科技技术过度到绿色技术,才能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的进程。

绿色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和治理污染,改善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绿色技术的开发、应用,总是在具体的区域内进行,例如体育馆、游乐场 、主题公园,不仅区域内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改善,也使相邻区域的环境得到了改,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作出了贡献。如果所有区域都开发、应用绿色技术,那么,困扰人类几百年的环境问题就可望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将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美丽、富饶的自然环境。

二、武汉海洋极地世界的绿色技术探索

(一)武汉海洋极地世界基本情况概述

武汉海洋极地世界主要包括展示区和工作区:

1、热带馆:恒温热带鱼类,内部展示区全部为玻璃构造,设有海水循环设备维生系统。

维生系统是生命维护系统的简称,运用现代的水族科技模仿自然环境为养殖生物创造了人工的水环境。一个维生系统的正常运行需具备五个系统:机械过滤系统、蛋白分离系统、杀菌系统、加温控制系统、生化过滤系统。

通过对海水循环设备维生系统的使用,使海洋馆内的海水在系统的内部形成循环,大大的提高了海水的利用效率。

2、极地馆(含室外表演区):室外表演区为海象海狮,极地馆类为企鹅馆,北极熊,北极狼等极地动物。整个场馆的设计根据内部游览流线进行,增加了游览和观光的趣味性;顶部局部设大大小小采光顶,节能采光,馆内展示区全部设双层亚克力玻璃,根据温差计算设置不同厚度空气层,室外表演区既避免阳光直射,又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

3、主表演馆(含互动馆):造型为亲近自然概念——大鲸鱼带条小鲸鱼亲子游憩,大鲸鱼造型内部为朱表演馆,设伪虎鲸、白鲸、海豚等生物表演场所,设计观演人数1700,整个表演馆采用壳体建筑结构,金属屋面保温结合了声学设计,同时在地下室设置了海水循环设备维生系统;小鲸鱼造型内部为互动馆,游客可以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配备专业装备,下水与海豚游戏。

(二)从武汉极地海洋世界的绿色设计谈建筑设计绿色技术的原则

场馆建筑设计的绿色技术应用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则:

节约能源原则

节约能源原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绿色场馆的基础。节约能源是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的顺应自然界中的风向,根据当地的气候因地制宜的进行场馆的平面设计和总体布局。从武汉极地海洋世界以及其他相关公园场所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场馆中的采光、空调系统都尽可能将太阳能、地热能等自然资源发挥到最大值,亚克力玻璃、玻璃采光顶等都大大增加了场馆的采光面积及趣味性,使场馆的光照基于自然光线的采集,因此减少了场馆内照明设备的使用,凸显了能源利用的绿色特性。

节约资源原则

节约资源原则是指在建筑的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要考虑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理,尽量减少对资源的使用,同时要尽可能使资源可再生使用,尤其是对水、废纸、木料的再次使用。在武汉极地海洋世界中,水的使用是最多的,在场馆内使用海水循环设备维生系统,能够将海水进行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对水资源的利用,提高了水的使用效率。

回归自然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建筑本身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建筑内部应使用对人们、动植物不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室内空气清新、自然、湿度适当,使其中的游览者产生舒适的感觉。武汉极地海洋世界的最大特点就是游览人员与海洋环境的结合、人与动物世界的结合。在游览的过程中,人们打破了原有的生物之间的隔阂,不断地产生互动,极地馆室外表演区及主表演馆附属的互动馆都凸显的亲近自然概念,让游客可以直接与海洋生物交流,做游戏,进一步的拉近了人类与各种生物的距离,让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大自然带来的绿色、舒适感觉。

三、结语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绿色技术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对于海洋公园场馆建筑设计来说,绿色技术也是创新建筑设计的必经之路,唯有将人融入到大自然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人类营造更加舒适、健康的休闲、游览场所。绿色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还需要全体建筑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以推动我国的建筑、场馆向着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森. 海洋公园场馆包装的视觉表现[J]. 美术教育研究,2012,05:104-106.

[2]杜文更.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绿色化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许剑峰,黄珂. 绿色工业·绿色思想·绿色技术——论可持续发展的电信建筑设计[J]. 工业建筑,2002,08:15-17.